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供销社改革

供销社改革

时间:2022-04-22 01:0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供销社改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供销社改革

第1篇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3号,简称市政府23号文件)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于11月6日下发实施。现就学习贯彻市政府23号文件提出如下要求:

一、充分认识文件出台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学习贯彻文件的重要意义

市政府23号文件立足全市“三农”工作大局,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对新形势下我市供销社改革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出台了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的出台,是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供销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标志着我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有了更好的发展平台。对于我们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极大地鼓舞全市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对全市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各级供销社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市政府23号文件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供销合作社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振兴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上来,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市供销合作事业跨越发展,再创辉煌,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供销社的支持和厚爱,不辜负全市广大农民的期望,不辜负全市供销合作社广大干部职工的重托。

二、认真学习贯彻,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

市政府23号文件既全面体现了国发〔〕40号和政发〔〕75号文件精神,又坚持从实际出发,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各级供销社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市政府23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各县区供销社要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社机关要带头学习和宣传,深刻理解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市委市政府新时期赋予供销合作社的新使命、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供销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并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以做好各项工作的优异成绩,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加大舆论宣传,努力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种媒体,通过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全市供销合作社近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果,大力宣传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加快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四、用足用活政策,加快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

市政府23号文件包涵了一系列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各县区供销社要抓住文件出台的有利时机,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使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支持供销合作社,争取尽快出台贯彻落实市政府23号文件的具体实施意见。同时结合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三农”工作实际,抓紧制定本区域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当地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扶持,进一步在争取政策、用足用活政策上力争新突破,确保把市政府23号文件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各单位、各部门学习贯彻情况要及时向市社办公室汇报,并将具体落实措施于月15日上报市社办公室。市社将适时组成调研组,赴县市区和直属单位了解督查贯彻落实情况。

第2篇

一、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基本情况

市供销合作社自1952年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积极搞好农村商品流通。在历经计划经济时代的繁荣和市场经济改革的短暂阵痛后,从2004年开始,逐步走出低谷,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全市二区八县供销社机构健全,共有工作人员173人。全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82户,在岗职工4184人;有各类经营服务网点、直营店、加盟店5508个,其中农资经营网点1128个、农副产品经营网点180个、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1908个、再生资源收购点1310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566个。去年全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额54.8亿元,其中商品销售总额33.3亿元。销售各类化肥14.5万吨,销售金额2.47亿元。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7088万元。

二、系统工作指导卓有成效

(一)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指导工作成效显著

2007年,市供销合作社荣获国家人事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年一次联合表彰的“先进集体”,是全省20个市州供销社中唯一的一个。2010年,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又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先进单位”,也是全省20个市州供销社的唯一。市供销社还连续9年获得省供销社年度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其中7年排位特等奖第一,两年特等奖第二。在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连续四年评为一等奖先进单位,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扎实务实推进系统指导工作

1.狠抓企业改革,全面实现“三个百分之百”

由于供销社是一个老系统,人员多,经济包袱重,加之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又不适应市场经济,从93年开始全系统亏损,逐步跌入低谷。针对这种情况,高县供销社率先从1997年开始,对企业进行改革。其改革成果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主任白立忱“思改、敢改、会改,改出一片新天地”的高度评价。各区县供销社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学习高县经验,全力推进企业改革,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完成了“百分之百置换职工身份,百分之百明晰产权,百分之百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任务。尤其是我们市供销社直属七个公司的改革,从2003年10月开始,在政府没有投入改革成本的情况下,市供销合作社通过盘活处置存量资产,筹集改革资金2800多万元,对七个公司实施了“三个百分之百”的改革,妥善安置了788名职工,确保了整个企业改革在稳定中推进,没有发生一次职工群体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事件。

2.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市供销社结合实际,狠抓农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农副产品分购联销网络体系、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分购联销网络体系以及烟花爆竹连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建成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508个,其中农资经营网点1128个、农副产品经营网点180个、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1908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310个、烟花爆竹销售网点566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农村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市供销社高度重视“农化服务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镇、乡、村社区综合服务社617个,庄稼医院154个。到2015年全市要建成镇乡村社区综合服务社1850个;县镇(乡)村级庄稼医院850个以上,从而基本实现“农化”服务建设全覆盖。

4.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成效明显。市供销社以国家级龙头企业高洲酒业、省级龙头企业早白尖茶业等为主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市供销社系统龙头企业工业总产值5.1亿元、销售收入6.19亿元,利润总额3500万元。同时,专合组织发展又好又快,已发展专合组织267个,其中工商注册专合社已达142个,总社示范专合社1个,省级示范专合社8个,市级百强示范专合社25个,入社农户3.15万户,带动农户8万余户,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达到1.51亿元,实现助农增收3320多万元。

5.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常态化。从2008年开始,市供销社按照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工作要求,已经对2900余名专合组织负责人、专合组织市场营销骨干、农产品流通市场中介营销人员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村社干部开展了农产品经纪人培训,获取职业证书1710人(其中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农产品职业经纪人中级证书1508人,高级证书202人)。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着力培养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开拓市场的农产品经纪人,仅2011年实现农产品交易额3.5亿元,为服务新农村、致富新农民做出贡献。积极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仅2011年全市供销社系统组织培训农民配方施肥、配方用药实用技术骨干3979人,开展农资、农技服务宣传和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00人次。

6.农村可利用垃圾回收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已恢复重组市、区、县回收公司12个,新建和改建镇(乡)再生资源回收站266个,新建和改建村级回收点650多个,网点总数达1310个。

三、务实创新,强基固本

市供销合作社抢抓中、省《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机遇,积极争取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帮助,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1]10号),为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

(一)出台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专门文件,给予供销社必要的资金支持,促进供销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着力提高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影响力和地位。

(二)市委、市政府把供销社工作纳入全市农村工作统筹安排。把供销社列入全市农村工作相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并把供销社为农服务工作与其他部门的为农服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而增加供销社为农服务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珙县等三个区县社得到区县政府支持,承担辖区内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主要职能和工作。

(三)市委、市政府给予供销社工作资金保障。一是建立农资淡季储备贴息制度。从2005年以来,每年都安排32万元农资淡季储备贴息资金,支持供销社搞好化肥、农药、农地膜淡季储备。二是市级财政建立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专项补贴。从2008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0多万元,支持供销社开展对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和农产品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市级财政“新网工程”、“农化服务”专项配套资金。从2011年起,市财政配套安排30%专项资金,支持供销社搞好“新网工程”、“农化服务”两项工作。四是加大涉农项目专项工作经费的投入。市级财政在部门年度财政预算时,每年给市供销社机关安排涉农项目专项工作经费20多万元,支持市供销社搞好为农服务工作。

四、细化措施,科学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供销合作社将系统工作指导摆上重要位置,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统筹安排,精心部署,强化系统工作指导。

(二)改进工作方式。一是突出规划引导。市社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完善总体发展规划以及流通网络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了经营网络薄弱县振兴规划。二是注重典型示范。根据分类指导要求,着力培育一批基层组织建设、社有企业发展、经营网络构建等各种典型,引领和带动系统工作开展。三是加强调研,上下联动,促进系统发展。

(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检查督导机制,确保系统指导工作落实和务实。

(四)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大资金扶持争取力度。积极与发改、财政部门协调,继续争取扩大“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规模;二是搞好政策协调。继续抢抓贯彻落实好国发40号文件精神机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解决企业财务挂账和银行债务,落实土地出让金返还和职工养老保险政策,推动经营网络和专业合作社建设等方面,出台更加灵活、宽松的措施;三是认真履行对区县供销社指导,服务,监督,培训的职责;四是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弘扬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精神,提升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五)强化队伍建设。开门开放办社加大引进人才,要逐步扩规模、分层次加快人才培养,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系统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带领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能力。

五、面对现实,抢抓机遇

全市供销社系统通过改革、重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全市系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集中体现在:一是基层组织薄弱。经过“三个百分百”改革,基层社空白乡镇、空白村在一定范围一段时期内长期存在,部分区县基层社组织涣散。二是资金短缺,软硬件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三是供销社队伍人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四是部门利益化,部门间协调难度增大,供销社系统外部发展更加严峻。五是供销社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自身企业实力较弱,项目培育申报困难大。

我们将立足系统实际,抢抓机遇,同时恳请总社、省社继续关心重视和支持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工作,在“新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排、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六、加强指导,强化服务

(一)抢抓机遇,加快供销社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好市政府〔2011〕10号文件精神,抢抓机遇,务实工作。做好项目规划筛选、培育储备、申报实施。整合资源,提值增效,加快企业发展,增强为农服务实力。

(二)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建成农业生产资料、农村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烟花爆竹连锁配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发挥网络实效。特别要搞好农村可利用生活垃圾回收,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3篇

[关键词]需求 供给 制度不均衡 供销社制度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56-01

自1949年以来,我国供销社制度经历了由合作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又进一步蜕变为国有制的变迁;之后再由国有制向集体所有制转变,而最终又回归到合作制。1954年,社员股金是资本的主要来源,这标志着供销社在发展初期基本上遵循合作制在运行。1958年,我国把供销社系统变成了两种所有制,即县级以上供销社的国有商业和县以下基层社的集体所有制商业,实现了供销社和国有商业的首次合并。从1962年以后,供销社又与国有商业分离,成为了实质上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但是,八年后的1970年,供销社再次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自1976年改革开放后,供销社的改革方向开始被认定并且确定为恢复集体经济。一直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中期,供销社改革的方向才被明确为逐步向合作经济回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供销社的体制变迁经历变得这样曲折,最终呈现出这样格局就需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

一、制度需求分析

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需要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两方面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新制度的产生必须要有经济生活对新制度有所需求。同时这种需求源于人们对“潜在利润”的追求。但是“潜在利润”由于现存制度存在经济规模小、风险性大以及市场不完善等原因存在,使得原本可以预期得到的利润最终无法获取。这时就需要改变现存的制度,把潜在的利润变成现实的利润。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供销社制度的变迁完全遵循了这一原理。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建立起的供销合作社制度,在经过了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结合和融入,一般意义上的合作经济的内容实质上已经不复存在了。特别是在供销社制度由原来合作制转变为“第二国营商业”后,在农村流通领域里得到不断的延伸,成为了控制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渠道。在此过程中,农村的主要物资由供销社收购,而农村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由它统一分配供应。在高度集中的垄断地位下,供销社所形成的利润事实上就是是计划利润,同时也是中国实现工业积累的一个基本方式。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里,供销垄断体制的逐步解体使原本由供销社获取的利润转为由多种所有制的各种渠道进行分解。在新的条件下,要想再获取利润就必须进行新的制度创新。

首先,在旧体制下,供销社系统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供销社改革开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把改革目标定为集体经济。而因为集体经济也存在难以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弊端,在这条把国营供销社改革为集体经济的道路上,进展的并不通畅。同时,农村流通领域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公有制性质的供销社日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最终到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大量的亏损逐渐出现。

其次,由于农村流通组织不足,农民买卖困难问题日渐显现。原有供销合作社体系的解体,一些农村流通的经济组织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很难有效地兼顾到农民的利益,使得农村的买卖困难问题日渐严重。而农村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这样下去供销环节最终成为了制约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进行农村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制度创新,也就是重建和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农村供销经济组织体系。这一举措表明了把农民组织起来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为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创新提供了需求。

再次,生产力不断发展,以及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变革对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提出了制度需求。自上个世纪中期,新技术革命得到蓬勃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流通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就要求中国农村流通度必须进行新的制度创新。

二、制度供给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变迁需求在适合的经济条件下会转变为制度供给,这些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宪法制度的约束、社会科学知识的积累、决策者的利益以及现存制度等等。

(一)制度供给滞后

在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制度的供给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这种供销社体制改革的滞后在影响农村改革的整体进程的同时,也贻误了改革的最佳时机,使得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困难。

制度供给出现时滞的原因主要有:首先,社会科学发展与研究水平低下。中国那时候的主流意识形态,缺少对现代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同时在对待合作经济的问题上,研究程度也仅停留在关于经济合作的水平上。其次,由于受到供销社已得利益的各种约束,很难选择合作经济作为改革的目的。由于当时并不存在生存危机,这种既得的利益使的供销社不愿意把分享利益机制引入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二)不均衡分析

由于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创新的供给和需求都处于处于不均衡的状态,而这种不均衡在有制度安排的不均衡的同时,还有制度结构的不均衡。具体的分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均衡:

首先,制度创新的供给不能够满足制度创新的需求。自中国农村实行承包制之后,在对新制度的创新时,其需求十分强烈。这些创新主要包括流通组织体系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及方式的创新。可是由于一些合作制改革的办法的不适用,或者是改革成本难以按照合作原则进行筹集,使得最终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呈现出不足的局面。这也表明,供销合作社创新制度的供给暂时还满足不了需求,存在制度供给上的不足。

其次,制度创新供给的过剩还不能满足制度创新的需求。供给的过剩,即供销合作社系统目前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制度安排,而这些制度严重阻碍了创新制度的生长。当前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的主体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其经费主要来自于财政,名义上为政府机构,具有明显的强制性。一般来说,其工作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面情况在有充足的了解的同时,制定出新的制度,并且依靠行政力量进行广泛的推行。这种供销合作社的体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制度创新的障碍。

而解决上述供销合作社制度创新中,制度的供求不均衡的方向主要是理清供销合作社各级联合社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运用新的制度去解决供销合作社总社和其各级联合社之间的关系。在制定鼓励供销合作社向着合作经济组织方向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一定是在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基础上进行。

在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已经逐渐演变为集体所有制经济。而农民此时的供销活动却依然处于没有组织状态下,这就无疑增加了农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成本。我们为了降低成本,中国农村开始开展从事供销活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存在和作用表明,供销合作社会被真正的自发产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替代,前提是并不把合作制当成制度改革的目标。这也对供销社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迫使供销社采取制度创新,不断地向农民开放,凸显农民在制度创新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基层供销社;财务管理;创新研究

一、基层供销社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基层供销社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完善度不够,要知道,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和模式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基层供销社的财务管理制度却很少有所改进,其落后的管理机制往往与时代的经济特征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引发许多投资风险,不利于供销社的利益回报。

其次,由于我国经济政策的改革,政府对供销社的经济支持力度越来越少,不比以往为了促进供销社的初步发展,政府对供销社的开展和运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如今银行对供销社的融资也加大了要求,规模越来越小,难度却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基层供销社的资金流通方面不是很顺畅,不利于供销社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有效运作。

另外,在基层供销社财务管理的工作上也存在的不小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供销社对工作人员工作态度管理上的不重视,由于他们是按工作时间和职位等级来拿薪资,所以就不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着过多的要求。从而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企业的规定和决策的关注度不够,缺乏积极的职业态度,使得他们对供销社财务管理的认真程度的缺失,造成管理上的偏差和错误。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也值得深思,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很多情况下他们的专业能力是不够处理当前供销社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的,他们不能够适用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以及工作要点,从而使得供销社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不利于其他方面的工作的运作。

同时,供销社一般都缺乏一些监督体制,不能定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从而会让一些怀有私心的人员有机可乘,导致他们抵挡不住诱惑,而去做出一些挪用公款,盗取公款等的犯罪行为,这些情况的发生极大地影响了供销社财务管理的正常进行,导致资金的缺失和供销社运营的混乱。

二、创新基层供销社财务管理的具体方式

(一)建立健全供销社的财务管理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供销社管理的不断革新,传统的供销社财务管理的形式已经不再适用,财务管理的付责人员要根据供销社的实际情况和相关部门的规定来制定出一套适合供销社并有利于其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有针对、有想法地去做好财务管理,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和流程加以明确,严格遵循财务管理体制。这样一来,供销社的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的减少,管理体制也得到了创新发展,从而有利于基层供销社的良好发展。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除了对财务制度的完善,供销社应当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上也要加以重视,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和讲座等方式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专业知识和有关注意点的培训,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速度,还能加强他们的危机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做到谨慎处理每一个问题,防止风险的发生。同时这些培训中还包括职业素质培训,能让工作人员在讲座或者会谈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有效降低了管理人员挪用公款以及泄露机密的犯罪行为。例如在供销社内开展有效的宣传视频的播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供销社可以定期让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观摩有关合法称职工作的视频,并加以讲座的对作人员的道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性和违法犯罪的危害的腔调,以帮助员工们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确保他们循规蹈矩地工作,而不会为了金钱冲昏头脑而去做违反法律的事,从而让工作人员素质提高方面得到创新。

(三)完善财务管理的监督制度

供销社是否一个完整的监督体制,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个好的监督体制,不仅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背后安置了一双无形的眼睛以无时无刻提醒他们工作的合法性,还能有效地记录工作人员的优秀业绩。当一名员工的优秀工作业绩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供销社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从而能有效地加强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四)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引入

对于供销社的财务管理而言,很多供销社缺乏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软件,要知道,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软件不仅能将财务管理进行虚拟信息化,方便了财务管理人员的操控,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还能以数字化的手段增强财务管理的安全性,从而能有降低免财务管理的风险。所以说,供销社要寻找有效而合适的财务管理软件,并对这些软件进行一定的优化以防止一些不安全因素,这样,供销社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基层供销社的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的很多问题,管理人员要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和改进,只有将供销社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提高上去,供销社的资金运用才会变得更加合理,其他工作的运营也会得到顺利开展,从而为供销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第5篇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社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在沟通城乡商品流通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大起大落的三次改革,使供销社元气大伤,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消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下。特别是国家商务部提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这个响亮的口号之后,供销社这颗曾光彩熠熠的明珠,再次展现出他那明亮的风采。

机遇往往只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者,用铿锵有力的脚步走出了一条服务三农的阳光大道;他,是一位喜欢用事实说话的领航者,用求真务实的理念创造了供销发展一个又一个不朽的神话。他,就是将苍山供销社扭亏为盈的开拓者――山东省苍山县供销社主任廖俊宽。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距上次采访已过半年,半年里。苍山供销社又会有什么样的新景象呈现给读者?带着期盼,本刊记者近日再次走进山东省苍山县供销社,采访了廖俊宽主任。步入不惑之年的他风采依旧;谈吐依然那么幽默风趣,在廖主任的引领下,记者看到了苍山县供销社今日又好又快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都已达到了今非昔比的地步,正如本刊2007年6月系列报道之一的标题展示的新景象:《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天的苍山县供销社已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鲁南农资批发市场为平台,以农资流通协会为纽带,以县、乡、村三级配送网点为依托的新型农资流通发展格局。

采访中,当谈到苍山县供销社所取得的成绩时,廖主任说,近两年来,我县供销社在临沂市社、苍山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以稳定构和谐,通过强化服务“三农”求振兴,以“人才兴社”激活力,才实现了由过去亏损到整体盈利的巨变。苍山县供销社天天过“3・15”。在廖俊宽主任的陪同下,记者参观了主要以经营农膜、瓜菜、化肥等农用物资为主的鲁南农资批发市场及苍山县最大的农资集散配送中心。参观中,前来购买农资物品的农民络绎不绝,看着眼前这种热闹场面,记者驻足采访了一位正在购买农膜的老伯。老伯向我们透出了自己的心声“这里是俺农民的放心市场,在这里买东西不但质量好、实惠,更主要是俺买着放心,用着舒心”。听着老伯发自内心的话语,我们由衷地为苍山县农民有这样务实的供销社领导而倍感高兴。

超市连着万村干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供销社所面临的最大、最好的发展机遇。廖俊宽以其独有的敏锐及时地抢抓了这一发展机遇。按照“壮大城区、下伸农村、拓展周边、形成网络”的发展思路,以新建、改造整合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促成厂连锁超市连万村千乡的新景象。今天“超市”这个城里人专属的名词在苍山县农民的眼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他们享受着城里人能享受到的购物环境和优质服务,有了“城里人”的自信。,目前,苍山县已成功拥有宝庆、万家福、中华大厦3家大型购物中心;在乡镇农村,共发展300平方米以上的日用品超市15家,在村级改造了40平方米以上的农家店500家,社区服务小心已达到7家,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覆盖县、乡、村三级市场的日用品连销纤营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供销社真正成了农民朋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供销社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用廖俊宽的话说:“管理不仅是企业必须的软件设施,同时也是供销社走向更好明天的软件设施”。为了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2005年9月和11月苍山县成立了农资经营管理办公室和农资流通协会。廖主任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苍山县管理监督市场的现状:拥有32个会员单位,人员达到700余名,已经形成辐射21个乡镇,610多个自然村、40多个省内外农资生产厂家的农资生产销售网络。

昨天是供销社充满坎坷的一段历程。廖俊宽,自1987年从山东省临沂供销学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苍山县供销社工作。21年来,他亲眼见证了苍山县供销社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全过程

他从未忘记改革前苍山县供销社的状况,时时用它激励自己。那时的苍山县供销社经营网点陈旧,设施简陋,商品不全,服务水平低下,内部运营混乱,上访人员天天不断。“那时我也犯过愁,但我相信供销社前进的道路是光明的,我有能力更有责任让他破茧化蝶”。面对当时种种困境,廖俊宽果敢地进行了全面改革,使苍山县供销社有了今天崭新的面貌,2006年4月苍山县供销社被评为“全省供销社先进单位”,2006年9月又被评为“万村干乡”市场工程先进集体,廖俊宽本人被山东人事厅、省供销社荣记个人二等功,并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当记者谈及供销社今后的发展前景时,廖俊宽主任胸有成竹地说:下一步我社将全面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倍努力,本着“服务农村,方便农民,发展自己”的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增加和扩大社区服务中心、超市、便利店的数量和规模,并将其打造成集生活资料超市、农副产品交易、农资连锁配送、农机维修、日用消费品、餐饮服务、庄稼医院和公共业务等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综合性组织,多层次推进、多元化发展,着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的战略,打造现代农村流通网络,确实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快捷便利、更好更多的服务。

第6篇

市供销社以深化供销综合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供销体制、机制优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会议、文件精神,采取四项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主动将环保工作纳入供销综合改革相关工作

结合供销社综合改革相关工作要求,将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完成情况纳入检验供销综合改革成功与否标准之一,目前拟定的《市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及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支持社属农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企业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等环境保护工作。该项补助资金占补助专项资金的30%。”

二、在系统内全面开展“供销+创新+环境保护”行动,落实《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

依据“供销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原则,制订了“供销+创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下发各县(区)供销社。在全市供销系统内明确:至2018年3月底前各县(区)组建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或成立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全面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工作;2018年7月底前新建或规范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00个。

三、及时召开系统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推进会,落实《空气质量突出问题整改推进总体方案》

市供销社联合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召集全市六县两区供销社分管安全和业务的副主任和9家烟花爆竹批发经营公司,紧急召开了供销系统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推进会。会上,组织学习《中心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方案》,并传达了市环保委办关于总体方案整改工作文件精神,市烟花爆竹流通协会负责人、烟花爆竹批发公司作了表态发言。会议明确要求:一是各县(区)供销社要配合当地公安和安监部门加强对烟花爆竹企业的管理;二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烟花爆竹安全和环保工作重要性认识;三是要制订措施,突出重点,配合做好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

四、提前部署、主动作为,联合进行农资市场专项检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

7月中旬,市供销社下发《农资市场经营专项检查及开展农资废弃物回收与处置情况调研的通知》,拟联合市农业局对全市供销系统农药市场经营进行专项检查,并就农资废弃物回收与处置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规范全市供销系统农资经营企业的农药经营工作,加强农药市场监督,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确保农药产品质量及安全使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第7篇

通过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使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大精神的理解,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精神及区委中心工作上来;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使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有了新的发展观念,在评价发展、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及发展决策等方面,有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工作思维;通过学习讨论活动,区供销社系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区社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现将我社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以来的工作情况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我社结合实际,在系统内开展了思想解放年、效能建设年、基层建设年为载体的学习讨论活动,全面推动我社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快推进区供销社系统创新发展,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

(一)认真组织读书学习,广泛宣传学习讨论活动。

抓好组织发动和学习宣传,广泛开展领导班子专题座谈会、专题组织生活会、解放思想大家谈等的活动,营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声势和良好工作氛围,是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思想基础。在活动中,我社首先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活动,把解放思想列为主题内容,制定专门学习计划,召开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党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围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这一主题,选定了《*大报告辅导读本》、《反腐倡廉教育读本》、《供销合作社政策法规知识读本》等一批书目精读,定期召开读书会,讨论交流读书学习心得。在学习讨论活动中做到领导班子带头学习,召开学习会、座谈会,带头撰写心得体会文章,一般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座谈;区社人事科组织开展了青年团学习培训,把解放思想纳入培训工作中,切实加强年轻同志的教育培训。基层社、公司也通过召开学习会、座谈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基层党员学习。区供销社开展学习讨论活动以来共组织召开学习会、座谈会6场,收到学习心得体会文章29篇。

同时做好学习讨论活动的宣传,广泛宣传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召开工作会议,制定区供销社思想解放年、效能建设年、基层建设年等学习讨论活动具体方案,着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及时总结学习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及好做法、好经验,向区学习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区供销社的学习讨论活动的进展情况。活动至今已及时总结了工作情况,制作学习活动宣传墙报3篇。

(二)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讨论。

在调研讨论阶段,我社在认真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围绕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科学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为下一阶段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班子成员根据分管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解放思想专题调查研究,认真查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刻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思想解放,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决策。

组织副主任、科室负责人召开以“新形势下供销社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讨论新形势下供销社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认真查找区供销社和各科室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理清改进思路;邀请区社系统离退休老干部进行座谈,讨论区供销社在近几年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听取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邀请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讨论座谈,深入分析我区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为我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出谋划策。

二、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取得的工作成效

实践充分证明,解放思想是扫除障碍、引领发展的重要法宝,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创新的力度。当前,供销社的发展正面临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供销社必须继续高举解放思想的大旗、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把思想观念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供销工作新局面,我社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宣传和第二阶段的讨论调研,思想解放年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认识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学习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责任。在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我社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活动,把解放思想列为主题内容,制定专门学习计划,召开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党关于解放思想的重要论述,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通过认真学习《*大报告辅导读本》、《反腐倡廉教育读本》、《供销合作社政策法规知识读本》等读本,并展开讨论,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大精神,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大提出的任务,推进我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改变思维定势,克服自满思想,认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增强忧患意识,振奋精神,创新发展。

(二)深入调研,深刻分析,认清当前发展形势。

在学习讨论活动的调研讨论阶段,我社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解放思想的专题调研,深入直属公司、基层社、村委会,进行调研,认真查找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通过深入的调研,深刻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一是基层社的基础薄弱、活力不足,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欠缺,严重制约基层社的发展,部分直属公司、基层社人员思想较为落后,工作停滞不前。二是部分企业、基层社的债务仍然沉重,有的困难企业分流金问题仍未妥善解决,这些因素仍是制约基层社、公司发展的沉重包袱。三是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陈旧等的问题有待解决,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些同志空谈解放思想,没有把自己摆进区,本身自己的思想没有解放,陈旧的观念、传统的思想定势,影响企业的创新发展。

在开展讨论座谈中,我社“以新形势下供销社如何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为主题,深刻讨论分析现状,应如何认清形势,查找几年来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克服前进道德上的障碍,创新推进全社系统的发展,并邀请离退休老同志进行座谈讨论,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区社系统在职干部职工进行座谈讨论,结合实际认真查找。通过认真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深刻分析问题原因,理清思路。下来应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单位发展,一是解放思想必须把单位摆进去。“看不到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经过几年来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区供销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濒临倒闭的边缘发展到今天拥有几千万的资产,靠的就是敢于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拼劲,抓住了机遇,实现了大发展,但我们不能有自满思想,应清醒把认识到,区供销社当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东莞、江门、顺德等供销社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刻分析单位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思路,发挥优势,要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要创新服务形式,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要把自己摆进去,先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解决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作为问题,每位同志要跳出思维看自己,改变陈旧观念,陈旧的思维定势,要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人才队伍是单位发展的关键,队伍的思想得到解放,观念有创新,单位才能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每个同志要加强学习,以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

第8篇

2011年以来,我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十二五” 规划发展目标,结合供销社实际,积极发展社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完善基层网络,增强服务效能,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狠抓社有企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运行良好。2011年以来,全系统努力开拓经营业务,加强社有资产管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脱颖而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2011—2015年超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目标任务。五年全县供销社系统实现经营服务总额28亿元,比“十一五” 末 增长11.2%,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06%,其中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3.2%,完成目标的112%;完成农副产品购进2.6亿元,增长11.3%,完成目标的109%;社有企业汇总实现利润228万元,增长32%,完成目标的107%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两个月完成目标任务。

(二)狠抓农资供应服务,确保全县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是认真作好农资市场供求情况的调查。每年县社组织人员对全昙农资市场供需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加强与生产企业的衔接,积极落实货源,为全县发展农业生产备足了农资商品。二是规范农资经营,着力打造供销社农资“放心店”和连锁经营网络终端。积极配合工商等有关部门,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让农民在供销社的农资便民店里买到安全放心、质优价廉的农资商品。三是积极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全县各级农资经销网点严格执行农资经营政策,明码标价,敞开供应,为稳定物价,维护市场秩序,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11—2015年,全县供销社系统供应各种化肥达到31万吨,供应农药900吨,农地膜176吨,保证了全县农业生产对农资的需要,充分发挥了供销社农资市场主渠道的作用。

(三)狠抓“新网工程”建设,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扶持供销社发展“新网工程”的有关政策,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并采取多元化投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农资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经营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网络”,为服务“三农”搭建好平台。全县供销社系统已发展农村流通经营服务网点近680个,使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现代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

(四)狠抓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们围绕全县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生产,积极引领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要求,狠抓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全县供销社系统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30个,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民社员3100个,带动农户4289户。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全县供销社结合当地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规划,在新农村重点村联合村、支“两委”,采取多元化投入方式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大力推行“一村一社(综合服务社),一社两店(农资及日用消费品经营农家店)”为农服务经营模式,从解决农民急需的服务入手,安排经营服务内容和项目,以经营支持和带动公益,并积极引入连锁经营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目前,全县供销社系统累计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56个。

(五)狠抓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强力推进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试点工作。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2011〕59号)文件精神,落实商务部等七部委和供销总社关于搞活农产品流通电视电话会议的工作部署,载止目前已建立农产品直销门市一个,进超市3个。

(六)狠抓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按照省、市. 县党委政府要求,我们把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试点,务求工作实效,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已改造乡级具有储存、交易、分拣、集散、初加工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新建或改造乡镇回收站17个,新建或改造村级回收点111个(含流动回收点),农村可利用垃圾基本得到回收。

认真贯彻落实十和中央关于供销社体制改革精神,按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一个宗旨: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狠抓一条主线:稳定与改革发展主线;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直属单位改革发展,一手抓对全县供销社系统的行业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实现经营性与公益性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突出五个重点: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供销系统销售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社有企业的经营规模增长,供销社服务现代农业、搞活城乡市场的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力量,为我县经济发展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全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到“十三五”末,全系统在现有

基础上再培育和发展各类连锁经营龙头企业5家,创立和塑造7个以上县域连锁经营网络品牌和8个配送中心;新建各类连锁经营网点1000个,改造各类连锁经营网点800个,总数达到1500个以上,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各类网点或经营服务延伸至90%的行政村,形成贯通城乡、便捷高效、综合服务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二)做大做强社有企业

通过改革、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建一个市场,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目标,力争使年销售额突破6亿元,联合区内外生产、流通、科研等不同类型和领域的企业和单位,开展跨地区、跨行业销售、加工。围绕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仓储销售等板块的优质服务,使年销售收入达5-6亿元以上。

(三)大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

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提高项目工作水平。到“十三五”末,全县培育1-2个年销售额过亿元的龙头企业。

(四)构筑为农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带动能力。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壮大一批经营机制活、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管理规范、产品特色突出的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品牌化农副产品,促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等网络的有效对接。到“十三五”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90个以上,村级综合服务社80个,辐射带动农户1.8万余户。

2、完善行业协会服务。加强供销社系统行业协会建设,增强协会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反映行业诉求,推动行业诚信建设,不断提升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每年发展1个涉农专业经济协会,使各类协会的总数达到15个以上。使协会真正成为行业的代言人,政府的好帮手。

3、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十三五”期间,年培训农民500人次以上,年培训职工200人次以上,到“十三五”末,完成培训各类人才200人次以上,使我县供销社系统技能型人才所占比例达到10%,适应供销社发展的各类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基本满足为农服务需要。

(五)加强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

适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总要求,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为核心,以基层组织改造、组织体系建设、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为重点,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形成为农服务有力、组织体系健全、经济实力强劲、体制机制完善的供销合作社发展新格局,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加强对系统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每年县供销社选择1-2个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支持,力争经过5年的时间,使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加快恢复、改造和新建专业合作社。经营服务覆盖全县90%以上的村。

(六)着力打造农副产品外销平台

1、加快供销社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整合供销社企业现有仓储设施,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建成布局科学、特色突出、面向社会服务的仓储—运输—经营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培育新的支柱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点。

2、着力构建农副产品外销平台。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策引导、多元投资的原则,进一步加快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网点设施,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建立便民、利民的流通网络。到“十三五”末,每个乡镇建成1-2个品种的农副产品购销型或加工型经营服务网络,使全县供销社系统农副产品购销额达2亿元以上。

四.主要困难和问题

第9篇

“勒紧裤带活人,不向国家伸手”,这是关键时候供销社的自强。咬紧牙关保稳定,不给政府甩摊子,这是供销社的志向。过去,曾经四千多人的供销社系统,在最艰难的时候,一时深感迷茫。业务萎缩、设备抛荒,资金断奶、人员下岗。有多少人忍着泪水,不知走向何方。山茫茫,水茫茫,何处找寻炊断粮。供销社的广大干部职工,思来想去,漫漫求索。不靠天,不靠地,打开思维的闸门,用精神取胜,用意志搭桥。解放思想破难关,自强不息提精神。县供销社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破除旧观念,寻找新门路。下岗再就业,谋生求稳定。经过三十年改革的艰苦拼搏,两千多人实现了再就业,一千多人自强不息、搞好本职工作、养活谋生。如今,不想说我们历经了多少的艰辛,更不想说闯过了多少的难关,忍受了多少艰辛。毕竟船行千里,险滩已过,系统安全平稳。我们正在艰难的前行,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走上了稳定的道路。

“破难关,求发展,从不叫苦连天”,是我们供销人的志气。而今,系统的稳定,为供销社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发展才是稳定的根本。靠什么发展?如何发展?又是摆在供销社面前的难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县供销社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但要变为现实,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有多少棘手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面对,有多少积重难返的课题,需要我们去解答,有多少矛盾焦点,需要去化解。靠什么?靠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靠克服困难的勇气,靠团结战斗、英勇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靠供销社多年的经验,靠庞大的市场!县供销社作出了“大抓业务、服务三农、促进发展”的工作部署。全体干部职工,精诚团结,昼夜苦战。组织资金,建设网点。联系销路,起早摸黑。跑农村,抓发展。找商家,看货源。热诚服务,上圈看猪,历尽艰辛,断路赶猪,忍饥挨饿,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的购销,抓好日用消费品和农用物资供应,每年购销总额突破两亿元。方便了百姓的购销,实现了门对门的服务,促进了农村和供销社的发展。可以说在发展上,我们是埋头做事,热情流汗,尽心尽力,少图回报,甘当真心英雄。

天下美丽,归于精华。抗震救灾、争办奥运的精神,感天动地。天下中国一条心。“虽然我们贫穷,但是我们要尽社会义务,付出我们的大爱”。供销社虽然人穷,但志不穷,我们集体虽然困难,但困难中却彰显出精神。每当关键时刻来临,我们必须伸出友谊之手,献出爱心,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每年单位对老职工、困难职工、困难党员都要通过走访、拜问的方式进行勾通,哪怕是送上一张年画、几斤白糖,也要带去组织的温暖。每当县委县政府安排有联系点,我们都要送去物资和资金进行帮扶救助。一旦有职工困难,身患重病,无钱救治,单位总要探望,组织捐款救助,以解然眉之急。遇到内部企业、街道居民受灾,供销社总要伸出援助之手,辅助度过难关,协助灾后重建。更使供销社的广大干部职工感同身受,思想上为灾区人民担忧,痛如兄弟姊妹,善心由衷而发,良心高度共震,显示出民族大爱精神。各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党员纷纷捐款,上缴特别党费。特别是一些下岗职工、困难党员、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外出党员、干部都捐款抗震救灾,伸出援助之手,体现出了供销社干部职工的高尚情操,高度的政治觉悟,展现出国民的基本素质。心系于民,与党同心,同显辉光,不熄民族之大度。

这就是供销社人,这就是供销社的风貌。貌虽瘦,而精神刚强,力虽薄,但见绵薄之心,袖虽短,却能彰显出广博的胸怀。真是如此的磅礴气慨。大爱如天,自强不息。作为供销社的一员,我真是为此倾倒,更感无尚荣光。

谢谢!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供销社 发展 组织职能

1、我国农民供销社的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专业协会、创新性供销社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出现,到90年代,这些组织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直到2006年的《农民专业供销社法》的出台,使其突破了发展瓶颈,规范了这类组织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农村使得土地所有权的属性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但是在生产经营方式上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时候的农民主要缺乏优良的种子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降低成产成本,增强竞争力。一些生产大户开始带头建立具有合作制萌芽性质的组织,提供给农民这些服务,当时一般叫专业协会或者研究会。这些组织大多数以自发的方式发起,主要进行技术和经验交流,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发展模式,虽然影响不大但解决了当时急缺的技术难题。九十年代中期至合作法实施之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步完善,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农产品的生产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的农产品供给不足这一顽疾得以解决。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生产存在的严重的局限性,例如普遍是而且缺乏引导,由此导致了大量农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农民的生产成本普遍较高,农民增收难的问题难以解决。这一时期,对供销社又有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服务内容的增加,不仅只是生产技术的服务,更体现在生产资料的购买,生产产品的销售以及生产资金的联合。此时村委会、基层农民专业供销社等也开始引导兴办供销社,所涉及的领域也扩展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供销社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合作法实施之后。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民要面对国际大市场。如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逐渐重视。而分散经营的农户很难做到标准化生产,更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2、农民专业供销社

农民专业供销社是国际性的概念和现象。然而,世界各国的国情、体制等千差万别,因此各国农民专业供销社的类型管理等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从本质上来讲,农民专业供销社应该极力给成员提供优质服务,来帮助社员提高收益。因此在经营时遵循对成员服务时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助弱者的互助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供销社是一个服务组织,其成立主旨是为了满足农民各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供销社以为社员提供服务为自身使命,哪怕自身面临亏损的风险也要为社员提供优质服务,而不是唯利是图。而公司则是为了获取最大利润的营利性企业组织,通过经营赚取利润,以较少的成本赚取较大了利润。是建立在劳动而非资本的基础上的。而公司是资本的集合,公司股东通过共同出资组建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建立的盈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供销社是通过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行驶表决权,且每位社员的权利均等。而公司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是通过其出资额的多少行驶表决权持有公司股份越多的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就越多。

3、农民专业供销社的组织机构

完善的组织管理结构和机制是农民专业供销社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财务管理方面最大特点在于对公积金和盈余的分配两个方面。成员接受服务是其存在和前进的地基,提供其自身的在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工作量是每个人对其的责任和依照的参考事项,也是盈余的最主要来源。成员将自己生产的产品与农民专业供销社进行交易再统一卖向终端,一切的生产因素就是农民专业供销社的集散地,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花销和增加一些的收入。农民专业供销社在扣除相关成本的基础上剩下的财产即为盈余。公积金是农民农民专业供销社为了稳固自己的财产基础,提高的信用水平和防止意外亏损,依照有关制度的规定从盈余中积存的资金。为了明晰产权,保护成员的合法权益,公积金必须量化为每个成员的财产份额。为了保护成员的财产权利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规定克服公共积累制度的弊端。按照相关规定农民专业供销社成员按交易量比例返还的盈余不得低于可分配总额的60%。

4、农民专业供销社职能

政府出面组织建立农民专业供销社,全面支援农民专业供销社的运营管理,困难时政府通过拨发补助金帮助其运营。通过大力援助扶持农民专业供销社来实现其政策目的。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存在最初出现的那种完全自主经营的农民专业供销社。当今政府部门与农民专业供销社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这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显得特别明显。只有解决好在“三农”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政策,保持社会稳定。如今世界各国都会面临充分就业的问题,劳动力能否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本质上涉及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充分就业问题不仅在减少贫困方面意义重大,还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大部分人认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劳动力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广泛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劳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民的收入因此得到增加,使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因此如何安置好城乡一体化中的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成为问题的关键,农民专业供销社在这一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农民专业供销社解决就业问题重要有两种,一方面是直接就业,农民专业供销社直接招募员工为其服务。另一方面是间接就业,即通过建立一些给农民专业供销社提品和服务的企业来增加就业。政府与农民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参考文献:

[1]吴林.农民专业合作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3(6):14-17

第11篇

一、基本情况

*市供销社原有9个公司,25个核算单位,1169名职工。改制前资产总额4682.2万元,负债总额66*.1万元,累计亏损4934.1万元。中发[*]5号,特别是国发[*]5号文件下发后,社党委、理事会根据文件精神和市委、政府的意见,将少量资产和社机关23名干部职工移交市财政,由市财政按照“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办法核拨经费;将原9个公司合并改制为6个公司,14个核算单位,现有职工323人(下岗17人,内退144人),离退休干部职工7*人(离休9人,退休650人)。市社党委现有总支3个,支部5个,党员166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8名、下岗内退党员54名),市社机关在职干部职工15名,离退休人员29名(其中离休干部4名)。

*市供销社作为全市供销系统的联合社,有成员社4个,即*县供销社、*县供销社、灵武市供销社、金凤区供销社,这4个成员社共有乡镇基层供销社22个、村级综合服务社158个,分别占全市乡(镇)、村个数的81.5%和58.1%。县(市)区供销社在册干部职工6*人。有各类公司18个,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商店154个、日用品经营商店1*个、综合经营商店127个,农贸市场2个、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场所44个。经营总面积186.7万平方米,仓储总面积3.6万平方米、院落等空闲地面积13万平方米。

二、在探索中找出路,在发展中求生存

随着社属企业改革转制工作的完成,供销社直属企业和基层网点基本上没有了,供销社机关失去了管理企业、管理资产的职能,网络服务功能几近丧失,供销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为此,20*年以来,我们克服各种困难,自找工作,自加压力,积极探索发展之路。首先,从农资供应入手,与工商等部门配合,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对全市农资经营网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和经销假冒伪劣农资网点。在全系统推行服务承诺、诚信经营制度,引导企业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资使用技术、科技推广等服务,提高农民对供销社这块牌子的信赖度,为企业的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努力,20*年以来,全市供销系统化肥等重要农资的销售量逐步占到全市销售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我社于20*年和20*年先后成立了*市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通过这两个平台,帮助农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联系师资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向外省区推介销售农副产品、引导农民经纪人组建专业合作社等,使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合作组织数量迅速增长。截止20*年底,全市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97个,入会会员33747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98%,辐射带动78*7户农民。但由于供销社传统为农服务职能逐渐丧失,同时又缺少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尽管我们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往往得不到理解、支持和重视。如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项目多年来一直由农牧部门实施,供销社几乎插不上手,我们的许多工作大都靠感情推动,对农民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吸引力不强、推动力不大,引导合作组织发展工作总体措施不力、成效不显。痛定思痛,我们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企业改制时供销社没有参股,导致供销社在“三农”工作中资金不厚,实力不强,抓手不显,许多工作显得很被动。

三、抓住机遇,整合资源,切实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20*年,我社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与县(市)区供销社的联合与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传统网点和经营优势,积极参与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不久,全国供销总社提出了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我社党委、理事会结合近几年面向“三农”服务所进行的探索,认为“新网工程”是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有所作为、不可多得的抓手,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出台“新网工程”实施方案,争取市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此,我们一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新网工程”实施方案并提交主管市长阅示,主管市长又向市委书记作了汇报,引起了市委书记的重视,提出要对此进行专题调研。二是邀请四套班子领导视察经我们改造的农村经营网点,提出工作设想等,以期引起重视。去年4月份,市政协领导首先视察了我们的经营网点,并把我们的意见向市委提交了专题报告。5月份,市委书记、主管市长又专门进行了考察,在听取了我们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意见后,要求我们“要跳出供销社的圈子,从大农村、大流通的角度,通盘考虑农村流通网络的建设”。按照这一要求,我们抓紧研究制定了《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反复论证、修改,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以两办文件下发执行。该《意见》提出,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城乡双向流通,按照发展“大流通”的要求,打破行业、行政区域界线,广泛整合商务、农牧等部门面向农村流通的政策、资金,重点培育“三个主体”,建立完善“四个网络”,搭建“一个平台”,即着力培育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配送、销售主体,建立完善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经营服务网络,搭建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为了确保网络建设的顺利实施,《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市委、市政府还指派我社两名副主任分别兼任市商务局、农牧局副局长,专门负责这两个部门面向农村流通的具体工作。应该说,“新网工程”不仅赋予了供销社新的职能,也给供销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显身手定了位、带来了机遇。实施好这项工程,对于提升供销社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经验交流会上,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在讲话中指出: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扎实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大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集中精力,凝聚智慧,把“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为此,我社将积极响应总社号召,从今年开始,把认真贯彻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及自治区“三新工程”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相结合,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积极协调商务、农牧等部门,利用三年时间,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切实构建起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体系,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四、上半年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和加快我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文件精神,上半年,我社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我社“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职能,紧抓机遇,转变服务职能,积极协调*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在对全市农村流通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市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三年规划》,确定了20*年第一批实施项目。为此,我社积极协调商务、农牧等部门,抓紧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主要工作如下:

积极实施农业生产资料配送服务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改造建设*县金贵镇、*县杨和镇、灵武市东塔镇等3个农资配送中心和规范发展120个直接配送的农资农家店。目前,正在抓紧进行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已改造规范农家店70家,争取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农产品购销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⑴建设*县*乡*西芹产销合作社蔬菜保鲜冷库。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⑵建设兴庆区塔桥花卉基地保鲜库。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计划投资6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设备安装正在进行,争取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⑶支持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冷藏保鲜库配套设施。由灵武市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主投资,完成已建6间冷库的设备配套,经验收合格后,由市财政从支农资金中补助1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冷库安装,争取下半年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积极实施日用消费品配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支持*雯翔商贸公司、*县小石配送批发部分别在*、*两县各改造建设1个日用品配送中心,发展160家直接配送的“农家店”。目前,正在抓紧进行配送中心建设,改造规范农家店488个(*雯翔商贸公司68个,*县小石配送批发部420个),争取下半年完成建设任务。

积极实施再生资源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确定的第一批实施项目中,包括:⑴支持*市金泰物资回收有限公司,规范整治西夏区、金风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回收行为;⑵支持宁夏供销社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规范整治兴庆区、*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及回收行为。为此,我社配合市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自5月6日起,对全市废旧回收网点及其经营行为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已在兴庆、金凤两区检查清理整治废旧回收网点15次共66家,查实无照经营55家,取缔无照经营43家,责令其它无照经营户限期清场并到指定的废旧回收市场进行经营。通过检查整治,有效遏制了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及盗窃公用设施等违法经营现象,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再生资源市场秩序。

积极做好农村流通信息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信息产业办做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的筹备建设工作,按时报送我社农村信息工作计划、网页设计方案、内容,并做好一级栏目“农资供求信息”的信息收集整理及工作。截止目前共农资供求信息600余条次。

五、机构改革情况及问题

早在*年2月,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市供销社问题。在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市供销社机关23名工作人员列入行政事业编制,由市财政解决经费,晋级调资等,同其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只解决了经费问题,单位性质、人员编制至今没有解决。*市机构“三定”时,我社机关也因此没有进行“三定”。而全国其它省市供销社都已根据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确定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陆续解决了经费、编制问题。

20*年,全国供销总社、自治区供销社列入被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兰州、西宁、呼和浩特、阿拉善盟等周边城市供销社都依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落实了参照公务员管理待遇,而我市至今尚未明确。虽然我社自1993年机关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在年度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一直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但由于未能参照公务员管理,20*年工资制度改革时,我社干部工资未能按照机关工资套改,暂按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执行。

我社机关现有干部职工15人,其中:现职4位处级干部是20*年以来由市委任命,以公务员身份从行政单位调入的,由于我社机关性质不明,个人身份不清,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其他人员也因性质和编制问题思想不稳定。

20*年5月8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崔波来我社调研.针对供销社的现状,责成市人事局、市编办对我社进行实地调研,解决供销社的有关问题。20*年6月20日,市编办、人事局在调研后,向自治区编委印发《关于将*市供销社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的请示》,拟将*市供销社纳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列为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但自治区编办考虑到全区的因素,如果给*市解决,其它市县也要相应解决,带来的扩编问题本区内无法消化,所以至今没有给予定性定编及参照公务员管理。

六、意见和建议

第12篇

能打动人们情感的绝不是一般的记忆。当时的蝉房供销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在历史的传承下,蝉房供销社不断创业,多业兴社,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以蝉房经验为依托,沙河市供销社也一举成为河北乃至全国供销行业为农服务的典范。

去年在视察河北正定县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时,对供销合作社给予充分肯定:“把超市开到农村,把社区服务送到千家万户,你们工作做好了,我就放心了”。

“八条扁担”精神不倒

沙河市蝉房乡位于太行山深山区,四周群山环抱,道路崎岖险峻,交通极为不便。全乡4800多人,居住在93个山头河谷,大村不过八、九十户,小村只有一、二户。这里柿子、栗子、山杏、核桃、药材等林果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农民仍然贫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劳动模范程文忠,在供销社工作期间,以“八条扁担”起家,带领职工送货上山,把生活用品和先进技术送到深山社员家中,把各种农副产品再挑下山来,在无路可行的山沟里踏出了一条供销之路。这种方便群众买卖流动的供销方式,被群众称作“扁担商店”。供销社还组织社队修公路、建塘坝、发展多种经营。历经多年艰辛,带领农民在荒坡上建起了苹果园、核桃岭、花椒基地。

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供销社采取“以队建站,一队多站”的方法建设服务站,站里开设了“两代一柜”(业务代销代办、信托专柜),以及生活资料服务部。他们还组织村民兴修水利,把150万斤水泥和钢钎、铁锤、炸药等物资送到施工工地,组织群众采石垒坝,先后修建起15座小水库,塘坝345个,水渠425条(长达600多公里),耕地大部实现了灌溉水利化,小型水电站为山区提供了照明。

以程文忠为代表的“扁担精神”,成为全国供销系统的骄傲。有的供销社员工甚至在运送山货的过程中,以身殉职。山村里至今流传着这样的话“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

供销社员工用扁担挑来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传奇。人民日报曾刊登《两学一赶推广蝉房经验》的文章,向全国推广蝉房供销社经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报道,并出版了以程文忠事迹为题材的连环画。程文忠两次出席全国党代会,多次受过国家表彰。

困境是发展的契机

九十年代后期,由于供销社经营机制、服务方式等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致使经营萎缩,困难越来越多。蝉房供销社新一任领班人曹志国带领大家再度创业。他组织资金300多万元,历时半年时间新建和改造了2800平方米的经营场所,使低矮的石头房变成了宽敞的楼房,挂着“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便民超市,再次吸引了十里八村的村民。

2012年,结合种植产业的发展特点,供销社吸纳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了蝉房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板栗基地3万亩,其中有机板栗示范基地7755亩,苹果基地5000亩,核桃基地5000亩,惠及数千农户,帮助农民增收1800多万元。同时,建立了板栗、核桃、苹果共12000亩的供销社农产品基地,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他们还建立了农技培训中心,请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技师范学院,以及市县科委的专家学者每月来进行技能培训,普及农技知识。

为了把蝉房板栗推向市场,供销社一是规模经营,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10多人,成员涉及乡属35个行政村板栗种植大户。二是为板栗及特色农产品注册了“蝉房板栗”、“蝉房香”商标,进行广泛的宣传。这个板栗专业合作社连续两年被评为国家和省市科技示范基地。

发挥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撬动效应,依托蝉房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集休闲、餐饮、会议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把休闲观光旅游与丰富农村产业融为一体,以生态休闲服务,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蝉房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现代农业转化,拓宽为农服务功能,为供销社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按农产品精细、优质、绿色、有机的方向,蝉房供销社拟投资150万元建立农产品加工厂,推介优良品种,传授实用技术,推广新型农机具器械,把农业科技资料发放到农户,形成农业技术示范新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

蝉房经验遍沙河

蝉房经验在所在的沙河市首先得以推广,并在近年取得新成果。沙河供销社也一跃成为河北省的“明星”社。

2008年7月,冯常学调任沙河市供销社主任。他认为,“扁担精神”是供销社的生命力,拾起“扁担”就有路!他把振兴供销的突破口放在旧店改造上,先后筹集6000多万元,对基层社和社区门店实施改扩建工程,新增门店4.3万多平米,固定资产增值1亿多元。

为了拓宽业务板块,沙河市供销社发挥优势,建立并完善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四大经营网络,下属15家企业,300多个经营网点。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及较大的村落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综合服务。累计发展农资连锁店180多家,日用品农家店116个,农产品交易市场4个。在8个乡镇和10个村建起了初具规模的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当地实际,开设农资、日用品供应、技术咨询、幼儿园、农机家电维修、医药医保等便民服务项目。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沙河市加大新型基层社建设,吸纳各类农民专业社,组建更大规模的供销合作组织。先后组建农合联分会、农民专业社联合社,吸纳农民合作社、民营企业和农民家庭,以团体社员或个人社员的名义入社,建立了数万亩的各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这些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服务区域辐射5个县市,实现了农超服务对接,产品畅销全国多个省市。

建立上联厂家、下联新型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站及农资经营大户的现代流通体系,提高经营服务和市场辐射力。新建农资连锁经营龙头企业5家,发展农资连锁店180多家,年配送各种优质化肥7万多吨,农资销售额9000多万元。日用品经营以乡镇超市为依托,建设配送中心,已发展日用品店116个,年商品配送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