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3 20:11: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体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理念,改善大学生体育课现状,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深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重要性,在本文分析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指引未来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发展为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有机融合路径。
1.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关系
终身体育是大学生在自己人生中接受体育教育和培养的总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终身体育者,实现培养理想人最终目标。因此,大学生在人生各阶段都应有机安排和科学对待体育锻炼,将其作为生活组成内容,享受终身体育乐趣。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创新思想,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有机结合体育技能教育和德育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打破传统体育教学限制,构建趣味性大课堂,实现创新化、现代化大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侧重于大学生享受终身体育长远效益,是集育体和育心于一体;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旨在突出大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培养,注重大学生育心,全面协调育体和育心。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区别只是强调对大学生身心不同程度的培养,教学侧重点不同而已,究其本质均是基于大学生育人基本认知提出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突出大学体育教学不同阶段的层次性和侧重点,结合不同阶段大学体育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融合
2.1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促进大学体育快乐化教学结构改革。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体制下,体育教学呈现枯燥、单一模式,所以引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大学体育教学结构改革优化。具体而言就是,大学体育教师要以大学生体育能力为基础,适当降低大学体育教学技术难度,简化大学体育运动规则,促进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体育快乐感;第二,促进大学体育趣味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应用,体育教师适当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助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同时,大学生体育运动中,体验体育快乐,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交互对话。大学体育教师也可以以错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为反面示范,增加大学体育教学诙谐度的同时,实施体育纠错教学,增强大学生对错误动作的印象,留下深刻体育教学印象;第三,促进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大学体育快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体育教学活动整体快乐性有直接影响,大学体育教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要注重大学生心理特征,关注大学生情感感受,在体育教学中给大学生减负。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实施分层体育教学,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实现大学生自我超越和完善,在大学体育学习中,体会和感受成功感和快乐感。
2.2指引未来大学体育发展之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和快乐体育教学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更强调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产生、兴起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基于各类环境的自我体育学习能力。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应用。第一,创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校体育教学情况,为大学生设计在毕业后也可以体育运动的活动项目,增强专业性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第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唤醒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增强大学生自我体育能力,受益终身。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就是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觉体育运动习惯,将终身体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未来发展,快乐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是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交互对话的教学方法,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注入活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112-114.
[2]苏顺民.“快乐学习”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107-108.
1.1“终身体育”只存在口号上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理念,也为体育教育界所普遍推崇,但往往出口号上喊的响亮,而在实际教学中明显的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有多方面。一是课程的理论滞后于课程教学,还没有具体的体育教学符合终身体育的理论,因而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具体的指导思想;二是中小学体育基础教育不完善,导致大学生体育知识水平比较肤浅,限制了高校终生体育的实际操作;三是体育课程的研制者与实施者对“实质性的体育运动能力与体育学习能力”研究不足,造成“终身体育”跳不出“意识”的层面。
1.2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
大学体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课程;以学生为中的发展个性的教学课程;以社会为中心的适应和改革社会的教学课程。通过体育课程的设计可以培养充分发挥体育潜能、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学习能力的优秀学生。但当前大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处于初级状态,造成教师发挥不了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1.3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课程评价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有效检验,因此根据学生个体行差异,注重评价的合理性,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但是在目前体育课程评价的改革中,从观念到实施都投入到了“过程评价”中,对体育课程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盲目否定,缺少有效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缺少注重人的个体体验[1]。
2.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更新大学体育教育理念
确定并有效的推行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大学体育教学理念,突破以竞技运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的体育教学体系,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是最重要的部分,处理得当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难免会出现新旧教学理念的冲突。因此,高校体育教育要建立“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理论,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改变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以竞技运动为内容、以素质和技能达标为目标,因此要打破这种传统,确立了以终身体育为内涵、以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体育教学体系,构建多样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和运动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例如从设置多门自主选课,开设了各项球类运动以外,还要开设舞蹈、健美操、瑜伽等多种课程,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搭配使用。教师在教授具体体育动作时,可以采用讲诉法,通过完整和分解过程将动作要领传授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状况和能力差距,可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机,以提高学生自练、自评和锻炼的能力。在教学评估上,改变了传统考核以竞技体育技术和素质达标为内容的成绩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运动参与过程,淡化“一刀切”的达标方式[2]。
2.3加强体育师资培养
课程改革需要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因此,首先积极引进人才,组建一直高学历的教学队伍,对体育教学进行培训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师的特长培训保证每位教师都有都有1-2门专项教学特长;其次,教师队伍结构保证合理形成老、中、青教学梯队和高职称教学带动新教师的互动模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互长教学能力。最后,克服目前大学体育科研的弱势局面,将体育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增强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
2.4加强大学体育教学环境
论文摘 要: 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入手,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重要意义,探讨和分析了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涉及到诸多方面因素。其中体育教学的好与坏,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在培养人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改革学校体育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体育教学改革单靠某种教学形式或某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能实现的。体育需要强调人们自身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
1. 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在旧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能在不自觉中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征的教学模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教学顺利进行,但是却能束缚体育教师的思维方式,使自己陷入条框之中,易影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难以达到体育课所要求的多种教育的作用,在对体育教材的使用和选择上,不思创新,不求进取。
1.2 体育课堂结构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少年,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的增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及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2.1 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加强教育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大学生不喜欢体育,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体育,主要是他们缺乏对体育价值的实际感受,对体育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所以,应首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接受体育的价值,然后再切身体验这些价值。
2.2 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学内容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些项目技术性强,大学生练习起来枯燥且难以掌握,降低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转贴于 2.3 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体育课的组织应当生动、活泼多样,应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吃不消”。
2.4 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处理好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既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是由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各种信息所组成各种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一活动系统中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的“教”的行为,也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的“学”的行为,它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所以在互动中教师应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做学生的好朋友多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流、赏识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5 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1]。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1]。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3.1 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我们知道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和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学校体育课的上去。一般来讲,人的本性是爱动、爱玩的,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愈大。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体育教法,并同课外相配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共同实现之。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2.2 体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意义。体育教学改革在我国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2]。在西方体育教学发达国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兴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则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和教法。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总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学生的自身感受,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约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找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总之,体育教学改革只有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才能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社会化;身体健康;影响
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社会化教学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因为选项教学需要的设施条件较低,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由于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的体育基础条件过差,但是其对体育有着积极的热情,在通过体育社会化教学后能够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积累一定基本素质和基本的技能。本文主要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两个方面对大学体育社会化改革进行探析。
1.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堂,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个性的发扬,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现象,导致大学体育教学逐渐脱离体育教学目标。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无疑为一种有效措施。体育社会化就是将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社会当中,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注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中。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社会的特色和文化特色,由传统的理论学习逐渐向体育文化方向发展。有关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个好,要将学生与社会体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在学生选取体育课程时,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课程,同时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可进一步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将学校中学习到的体育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对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改革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受到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为完善对大学体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素质教育为改革依据,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改变传统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体力锻炼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要确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体育社会化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体育教学要从课堂内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这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积极意义。第三,针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体育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学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人才方面有积极贡献。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之后,各个院校都针对自身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较为合适。
2.1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个性特点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制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采取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发挥着特殊影响,重视学生课内外体育的延伸,同时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对于教学方法方面,要从传统的讲说式教学逐渐转变为讨论参与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探索意识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我国高校有各自的特色教学,其体育教学形式各不相同,体育俱乐部应当将各个高校的特色教学充分的展现出来。例如在美国由几所著名大学组成的常春藤体育联合协会成为了高校的重要标志。在一个著名大学中举办的一些体育活动成为了各个大学的体育象征,我国高校也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特色的体育活动。
2.2大学体育社会化教学的改革
(1)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核心,大学体育教学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逐渐向参与式教学转变。学校中兴起的各种俱乐部为学生培养兴趣和专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对体育充满热情和喜爱,就会从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学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2)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学生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是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2.3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因素
(1)名称不统一,对体育教学改革认识不够明确。部分高校对体育课堂内外,体育校内外的体育活动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明确,认为体育只是在课堂和学校内进行的,对课堂外和学校外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认识。(2)各个院校之间缺少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当各个院校之间失去联系,不利于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经验的交流。(3)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其中有许多的原因,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是重要原因之一。
2.4提高体育社会化教学措施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每人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此外还要对学生的专项技能方面的提升进行必要的组织活动。在高校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与指点,指导学生在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学生体育专项技能积累的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提高以及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
教学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大学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体育教学的评估时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而是更多的从学生参与活动中的表现与情况多方位的进行评价。随着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的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加上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进而导致学生总体水平的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与爱好。由此,开展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对学生培养体育爱好与兴趣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大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的应用力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吉灿忠,姚贞光.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化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1大学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文化科学教育、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挖掘学校体育在学生道德教育、智力发展、审美素养等形成中的多元人功能,要创新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应用性项目研究。但长期以来,国内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思想。随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普及,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广泛推行,这些措施使大学体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其主导的整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其中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很不利。
2体育文化
文化和体育是密不可分的,体育是一种艺术性突出的文化,尤其以竞技体育最为典型,它集健、力、美、技、艺于一体。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健身性、娱乐性、竞争性、教育性、艺术性、民族性是它的基本特性,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从社会学角度审视,体育文化的存在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需求,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存在于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这两大人类文化体系的交汇处。大学应承担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大学应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体育文化历史的传承和批判、对现实的发展和创新、积极地传播和交流,这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3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途径
重审体育和文化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育不再是一单纯的消遣、健身为目的的活动,而是作为文化形态存在并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这一种上层建筑已经具有了相当成熟的的审美意识形态,它和文化是分不开的。要引导学生对体育和文化进行分析和审视,学会换位思考。指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体育文学作品,体育文化的传播本质在于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而体育文化符号的传播需要通过大众媒介如诗歌、小说、电视、电影等作为载体来实现.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以选修课或其他机动课时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优秀体育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①诗歌。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载体,记载着人类的文明。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他也是剑和剑术、旅游、登山、狩猎等体育活动的爱好者,酷爱登山、剑术、射猎、骑马、养生、划船等活动,并且把它和诗歌创作相结合,创作了很多和剑术、登上等项目有关的诗歌.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体育文化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思想。尤其是剑术,剑术是李白的体育运动之中最有代表性的运动。如“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等名句。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②体育电影。如《火的战车》是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描述,《墨西哥人》是对拳击运动的描述,还有《象棋的故事》。我国也要很多优秀的体育电影,如早期的《体育皇后》《二队一》。建国以后的《女篮五号》《水上春秋》《球迷》《乳燕飞》《沙鸥》,改革开放以来的《我的几月》《滑板梦之队》《我是一条鱼》《一个人的奥林匹克》,其中《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北京奥运会的献礼片,以和平参与的方式对战争与仇恨进行了巧妙的化解。另外还有风靡全球的武侠电影。武侠电影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最好的体现。通过镜头化的语言与戏剧化的情节,深入展示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髓与内涵。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天龙八部》《卧虎藏龙》《笑傲江湖》《新农门客栈》等优秀作品,体会中国最具特色的武侠文化,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作者:宋志刚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策略探赜.芒种,(09)
[2]黎双红.从体育文学的发展看文学与体育的关系.《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7)
摘 要: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属于课余体育的范畴,针对其目前的困境,对大学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观念、阻滞因素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大学课余体育应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把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完善大学层面的课余体育运行制度设计,并逐渐推动大学体育工作的重心由课内向课余转移。在此前提下坚持以技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多元化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兴趣引导;开展生命教育,激活大学生健身意识;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的实质性机构,把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做实,使其做事;组建以课余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组织机构,实现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化、社团化、评价机制的周期化,扩大课余竞赛的覆盖面。
关键词:大学;阳光体育;课余体育
Analysis on the Outle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under the Plight of Sunny Sports Mov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O Cheng-lei
(P.E. Dept.,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Henan China)
Abstract:Sunny Sports Mov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scope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Based on its current predicament,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management, concept and restraining factors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should be based on a large university curriculum as a guide, introduced into the daily teaching pla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university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i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nd shift the focus from curricular to extra-curricular gradually. There are four ways,including insisting on the reform of diversity curriculum which adheres to the technical core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gain the joyful life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awaking the fitness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life education, establishing substantial extra-curricular sports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body at the school level,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 sports organizations to display its full function,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institution of th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ompetition, which be hierarchical, sponsored by the student organization, periodic i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so as to expand the coverage of extra-curricular competitions.
Key words:university; sunny sports movement; extra-curricular sports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体育行为
作为体育文化亚文化之一的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存在和发展形式,是师生员工在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并通过学校这个载体,以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形式来反映、传播精神和物质文明需要的各种文化现象。本文以华北地区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天津四省、市自治区的50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首先把校园体育文化所包含的指标具体化为: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行为、体育制度和体育物质条件等。然后就这八个方面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做了具体的调查分析,并就如何通过建设普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1来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进行了探讨。
心理学认为,兴趣和爱好是活动的动力和产生基础・兴趣的产生要靠培养,而且有个“有趣一乐趣一志趣.三个最次的发展变化过程。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亦如此。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求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把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运动技能的掌握看得更为重要。而学校体育的教学,恰恰主导着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体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莫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前提。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休育兴趣,已有很多研究。本文从兴趣的三个层次角度论述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体育认识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通过我们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85.7%的大学生单纯将体育理解为娱乐、运动或者是脱离人身心发展的其他教育,仅仅为了发展力量和肌肉的运动,14.3%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前者21.7%能够主动参加体育生活,后者77.4%能够主动参加体育生活。由此可见,能够认识到体育本质的,绝大多数都能够有积极主动的体育行为,反观对体育还停留在表面认识的同学,只有小部分有积极主动的体育行为。
(2)体育情感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发现:大学生有浓厚体育兴趣的占55.7%,能够热情参与体育活动的占32.4%,经常在一起参加体育生活的大学生能互相尊重的占85.3%。对体育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72.6%能够自觉的采用一些体育方式进行锻炼,能够热情参与体育活动的同学能够自觉采用体育方式进行锻炼的占到了85.2%,因为在体育活动中能赢得尊重的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占82.3%。由此可见,体育情感深厚的同学和在体育生活中能够培养体育情感的同学绝大多数能够有积极主动的体育行为。
(3)体育价值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体育的价值表现在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医疗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道德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军事价值、科学价值。调查发现100%的大学生懂得体育的健身价值,74.1%的人知道体育的娱乐价值,52.3%的人知道体育的医疗价值,10.4%的知道体育的其它价值,可见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21.2%大学生能够自觉地采用一些方式进行体育活动。由此可见,对体育价值认识的不完整也是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很重要的一种因素。无论是就广义的文化 (人化、人造 )还是狭义的文化 (人的精神生活过程及其成果特别是知识性成果 )来说 ,文化都是可以判断和检验的 ,判断的标准也有一般意义上的标准和特殊意义上的标准之分 ,最根本的是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建立“一主多元”的文化格局并充分发挥文化在提高人的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精神境界诸方面的功能 ,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4)体育理想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大学生自己的体育理想是职业体育,82.5%大学生的体育理想是健身,14.8%的人是医疗和交往,2.7%的大学生是艺术价值和其它。从大学生的体育理想状况可见,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这也是大学生总体体育行为不够积极的一个影响因素。
(5)体育道德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在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体育道德范畴包括义务、良心、荣誉、勇敢、自信。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素质是高的,在体育活动中,95.6%的人能够遵守体育道德,85.2%的人认为在集体体育项目中能够强化个体的义务、良心、荣誉、勇敢、自信,激励大家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自身体育技能。
(6)体育传统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有体育传统的学校和一般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调查,对比发现,在有体育传统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的体育行为更多样,更积极,更主动,更具群体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在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时,还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并将其纳入体育教学的总体构架内,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发挥教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应用性等优势,拓宽师生体育文化视野,丰富体育教学内涵,提升体育文化品位。
(7)体育制度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100%的学校有较为完善的体育制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21.4%的高校对制度执行的很好,28.9%的高校执行的较好,40.6%的高校执行的一般,9.5%的高校执行的很差。在这些高校中,学生的体育行为的种类、主动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制度执行好的高校,学校的体育氛围好,学生的体育活动繁荣,他们的体育行为也是多姿多彩。
(8)体育物质条件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加上-设施、场地等,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们又成为意识文化的载体,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此外,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接受调查的对象,都肯定了物质条件对于他们体育行为的重要影响。
二、结论及建议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全面关心、热爱学生.以真诚的自我对待学生,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情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灵的大门,愿和教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向教师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思想和感受,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学生动活泼、生机勃勃地开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几个方面是促进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内在动力,但是我们现在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占看重要地位。体育传统、体育制度能够不断强化学生体育行为,培养他们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然而现状是有优良体育传统的高校还比较少,体育制度贯彻的还不够彻底。体育物质是意识文化的载体,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吸引作用。此外,体育建筑、设施、场地等,作为一种依托,又承受着师生们体育锻炼的实践。目前高校的体育物质建设还需要加强。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人际关系好的人总是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对任何事都充满兴趣,这些人生活得很愉快;人际关系不好的常常是无精打采、抑郁寡欢,缺乏生活的乐趣,而休育运动可以改变这一现象。体育活动可以通过手势、表情、身体的动作等进行交往而不一定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体育活动,使学生随着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和交流,师生情感在教学中的融人,就会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产生亲近感.并会获得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就会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团结同伴,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的社会公约和团体规范意识,加强自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实验证明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气候等的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思路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发展校园体育文化,表现出自觉、经常的基本特征,并具有教育、导向、规范、凝聚和激励的力量,最终形成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学生在这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里成长,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终身受益。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王华倬.学校体育现代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选择[J].中国学校体育,2000,6:56-58.
[2]张永保.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及其结构的划分[J].成人体育教育学刊,2006,4:44-46.
[3]杨新平.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调查与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6,6:96-98.
[4]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4:26-28.
摘 要 通过对体育院校篮球专业大学生深入军营开展体育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南京体育学院校园大学生组织团队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竞赛组织与管理能力,是一支业务精湛、分工细致的团队;通过深入军营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践,团队成员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以篮球为主线也向军队宣传了体能、运动损伤与预防等体育知识,培养了一批部队体育人才;同时对于部队体育建设、文化生活、官兵身心健康、和谐关系等起到促进作用。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达到互动双赢的理想模式。
关键词 篮球专业学生 实践能力 军营体育 研究
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各界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综合实力的一项指标。本文将体育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特点与军营体育结合,就体育院校篮球专业学生深入军营体育实践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军营体育结合,达到构建两者互动双赢的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一、大学生团队基本情况
深入部队开展球类活动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分别学习了现代球类的高级教程及各类型球赛的竞赛组织规则,具备了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开展军队体育活动提供了专业知识层面的保证。
此次深入军营开展军队体育活动的人员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体育比赛组织与裁判活动人员;第二,体能与篮球教练执教人员;第三,体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人员。活动宗旨为服务社会、普及篮球知识、展现自我。
指导老师为南京体育学院高职称的教师团队,他们长期从事篮球、足球、乒乓球、田径、体能等教学以及各项活动的竞赛组织活动,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管理能力。
二、互动模式的构建
本次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第一,体育比赛组织与竞赛组织活动(学生不仅要组织篮球比赛、足球、趣味体育竞赛与安排裁判人员,同时还要培训军营官兵学习组织篮球比赛以及篮球裁判)。第二,篮球教练执教(为每个参加比赛的队伍设置学生作为教练员,指导队伍进行篮球技战术以及身体的练习)。第三,篮球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组织开展篮球知识介绍,普及篮球知识以及运动损伤以及预防)。
本次实践的互动模式如下,由部队体育部门提供条件,安排学生首先向部队官兵宣传篮球知识,以及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学生团队分职分工,一部分人员深入到各个即将参加比赛的队伍中去担任教练员,对其技战术给予指导,以及进行体能训练;一部分人员对于选拔的若干官兵进行篮球比赛组织人员及裁判人员的培训,以帮助他们以后能胜任篮球比赛的组织与开展。通过比赛对上述两者的活动进行反馈与改正。然后,安排学生参加部队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学生带领部队与本校联系举行比赛等交流。最后进行总结,形成终结性评价。
三、学生实践活动对军营体育的影响和认可程度
在受访的95名官兵中,只有2名对于学生的宣传普及活动表示不满意,其余均表达出不同情况的满意度,其中表示很满意的人为44人,占受访人数的46.3%。另外学生们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正宣传和弘扬了当代体育精神。
调查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官兵希望部队组织篮球比赛,以篮球比赛来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展示自己。实践表明通过篮球比赛,官兵们提高了其自身身体与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官兵们的军营文化生活,同时通过比赛进一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拼搏的精神以及组织领导能力。
通过篮球竞赛组织与裁判员培训班的开展,培养出了更多积极学习体育赛事组织共组的官兵与军官,还挖掘出一批具体优秀裁判员潜力的“裁判员苗子”,得到更多的的实战锻炼与提高的机会,为部队培养了一批篮球裁判人员,同时也为整个篮球裁判事业选拔人才。
四、参加军营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自身的提高
此次深入军营的篮球开展活动,受益于部队的同时大学生自身也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许多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各项技术能力,还锻炼了自身的实战经验。同时所有的学生在参与了活动等工作后,自信心都得到了提高。
学生参与篮球竞赛组织或裁判工作,必然要求学生对赛事、人员等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学生在部队上接触不同的部门,需要了解部门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与管理,无形之间,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在活动的过程中,部队官兵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严格的纪律、高度的集体荣誉感、以及遇到挫折不抱怨,共同团结努力协作的精神深深的教育影响着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对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南京体育学院此次参与军营活动的模式组织是一个适应市场需求、以“服务社会,传播体育精神,展现自我”为宗旨、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竞赛组织与管理能力。通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军营体育互动模式的构建,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也给部队的篮球发展以及篮球各方面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同时部队官兵的纪律、作风、荣誉感等也深深教育影响着每一位参活动的大学生,对于其自身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伟伟,杨兴权.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2008(11).
[2] 包秋燕、李孝慧.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平台研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5).
[3] 梦苏萍、刘强.军队体育在构建和谐军营中的作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3).
[4] 吴晓农.浅论新时期军事体育的功能[J].体育学院学报.2010.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学体育课程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与国外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将中外大学体育观念进行比较,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良好健康发展。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观念;比较分析;改进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大学体育课程日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与国外大学体育教育观念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观念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常见体育观念
世界各国将体育教学观念分为健身、快乐、人文、终身体育四种。健身体育。自古以来,人们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强身健体的主要途径就是体育运动,因此,体育课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这逐渐发展形成了健身体育的观念。快乐体育。大学体育课程的实践主体是大学生,在大学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锻炼,学生在亲身感受运动乐趣的基础上,更加喜爱运动,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文体育。人文体育的观念认为大学体育课程不仅仅只传授体育运动的技能,大学体育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大学体育课程的一方面,学生在运动中传承人文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并将这些精神和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另一方面终身体育。社会的发展进步,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随之发生变化,人们逐渐认识到持之以恒的运动可以促使人们身体保持健康,可以延长生命,可以缓解衰老。大学体育课堂要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进行运动的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
2国内外体育观念比较
在健身体育和终身体育观念方面的不同。在国外体育教学过程中,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观念已经形成教学工作的重要理念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例如在德国,在每学期开始,学校会讲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计划公布,为学生自由选择提供充分的资料信息。并且教学过程中趣味性极强,以实现健身的教学目标。美国的大学还设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家长、社区居民都可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国内大学已经认识到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性,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效果与预期有较大偏差,片面注重传授运动技能,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快乐体育和人文体育观念方面的不同。国外将体育教学的重心从单纯的身体健康转向身心健康,即在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心理健康、愉悦。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进行大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展现快乐体育和人文体育的教学理念。在国内,体育课堂上,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过多强调纪律性和考核标准,导致部分学生无法体验运动的乐趣。
3大学体育教学改进措施
我国教育体制根据我国国情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改革,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毋庸置疑,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大学体育课程相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应学习国外经验,思考、设计课堂教学,弥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首先,转变大学体育教学观念。大学教师自身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运动对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愉悦的运动可以促使人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健身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人文体育的教学观念。其次,丰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应是丰富多样化,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运动,为了增强个人身体素质。最后,加强学生课外锻炼。除了体育课堂上进行体育运动外,教师应培养学生课外运动的思想,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运动项目,如登山、野营等,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
作者:杨晓轼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在1600名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25名占20.31%的大学生没有勇气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表现出紧张慌恐,出现缺乏信心的表现;有235名占168%的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缺乏自信,低估自己,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和去面对,而是悲观地认为己不如人,出现自卑心理,以消极的态度参与竟争;有478名占29.88%的大学生存在定位过高,自我欣赏,产生好高鹜远的自大心理;有201名占12.56%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就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出躲避现实、缺乏斗志,对困难、对挫折的承受力差,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竟争.有361名占22.57%的大学生在困难和矛盾面前退缩,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表现出恐惧害怕心理.
二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分析
体育存在其独特的教育形态,体育教育在于其教育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等得天独厚的特性,也就展现出来的道德高洁、风格风范、尊谦礼让、团结协作、勇于竞争、诚信友爱的体育精神,对塑造与强化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此,科学地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特殊功能,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的提升,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进行体育教育,教育中体现大体育思想之德育性、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教育过程中融入就业思想、就业能力培养,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组织、适应、协作、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就业综合能力,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考验,高校体育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值得我们深思,也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对1600名毕业生调查中有362名占22.63%的大学生是为了个性追求,崇拜某种体育项目的明星,有的达到痴迷的地步,模仿其动作,对其了如指掌;有322名占20.12%的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是为了就业需求,比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选择游泳专业,通过学习和练习,考取游泳教练员和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证书,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有594名占37.13%的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保持健康;有139名占8.68%的大学生选择终身教育,毕业后想从事教学工作;有183名占11.44%的大学生选择了全民健身,主要是将来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体育价值.
1体育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毕业,从学生走向社会,面临纷繁复杂社会,就业就给大学生造成身体与心理上的压力,出现身体虚弱、面黄肌瘦、食欲不振等身体问题,心理上出现慌恐、自卑、自大、消极、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身心压力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体育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体育运动使人的身心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研究事实证明,体育运动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消除心理问题,放松身心,调节身心状态,维持身心平衡,促进身心健康.
2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增强就业信心体育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感、集体荣誉感、精神愉悦感;体现体育运动的竞技性、挑战性.体育活动使学生经受烈日、寒冷、风雨等艰苦环境的洗礼,还得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训练的考验,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时刻处理各种问题,如通过坚强的意志反败为胜,这需要承受巨大的的心理压力.可见,通过体育能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坚强的优良意志品质,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面对困难的勇气,去理智地面对就业问题.可见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个性与意志的影响具有特殊的作用.
3体育教育能凝练大学生的智慧
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展现大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除了有技能性、竞赛性、娱乐性以外,还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文化性、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社会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有助于培养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教育过程中功能性的作用,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展示的是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综合能力上,如编制比赛规程、规则,担任裁判,做好宣传工作,统计比赛成绩等等;在单位运动会、节日联欢会上也可以展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才华,比如健美操表演、健身表演、武术表演等等.也可在竞技项目中展示运动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受欢迎的多面手大学生;还可以走出校门与其他院校进行各项活动的交流,不断提高人际交往,加深彼此的情感,为今后成为社会人打好扎实的基础.体育教育要体现大体育的教育理念,把体育与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为时代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让学生具备在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发展和个人梦想实现奠定良好坚实基础.
1.2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出不仅在于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展现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一致性.
1.3体育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智商、情商、个性发展、道德礼仪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明确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有助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议
2.1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以科学发展的视角从广泛的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基本技能,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新大体育教育价值观,使大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人.
[关键词] 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思想;体育文化
近年来,大学体育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继承、稳定、发展到变革,在不断的适应和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尤其是近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一场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给发展中的大学体育带来了学习、认识、以至反思的大环境,为进一步发展高校体育事业提供历史性的机遇。,大学体育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继续发展,它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任务
1、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面向21世纪的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特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而师德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据各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各方面投人的状况,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只能依赖于教师本人,自觉的在教学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不断探索。由此而言,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科研,科研是每一位教师提高素质、职称评聘的一项基本条件,即使是评聘到位,也应有所要求,建立激励机制;二是集中学习,实施业务和外语的坐班学习制度,并制定出学习的方向和具体的提高目标;三是制定理论课演讲比赛、专题或系列讲座制度。
2、提高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认识,转变教育思想
我国学者曾根据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确定了学校体育教育化、生活下、自然化的指导思想,提倡体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身体活动来教育人”,强调体育为教育服务,为实现教育的目的,如社会道德、基本生活技能、善用闲暇时间、公民态度的培养等而进行体育活动。反对为体育而体育,为锻炼而锻炼;认为增强体质是体质是体育的必然,不必刻意追求,而真正追求的是努力发挥体育在教育上的效能。由此可见,我们应重新提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教育作用,因为它体现了对人才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增加教材内容与教学时数,保证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
指导思想的确立,教育观念的更新,应体现在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建设一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有利于调动发展学生个性的、富有活力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教学机制。在课程设置方面,既要考虑青年的身心特点,又要考虑今后步入社会个体健身的可行性。
2、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
3、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实现方式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达到什么程度、靠什么实现?学生的主体又如何确立?难以把握,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在平时的教学或者是公开课的观摩中,常把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局限在教师能否准确的把握一堂课的节奏、教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表现在队形的变化、教法的变换,实际上这种“支配权”的自我感觉良好,往往是在损伤学生的主体而确立的。
4、扩大分数的评定与评价的范围
在选项课的开设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采用两学年一选到底的教学形式,我们认为:除增加第二教材外,对在其它项目有特长的学生,应积极的引导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如有提高,可进行考核,并记人总分。分数的评定除技评和体能评价外,课外活动和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报告、学生在学习和教学比赛中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
三、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未来
1、大学体育未来的教育任务
(l)通过大学体育教育保持并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具备适应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智能和技能。(2)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教育化、生活化和自然化将成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3)制订适应学校培养目标及院、系专业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2、未来大学体育教育的新理念与研究方向
(l)体育是身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要从文化的角度开发体育教育的新内涵。(2)应开发并增进与人类生存方式相关的体育,以适应未来的崭新的生活方式。(3)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应通过体育教育使现代大学生的身心竺以更好地成长及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4)使学生理解体育的科学性。
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及未来走势
(l)增加体育课的教育和文化含量,把奥林区克精神和体育文化内容纳人到教育教学中。(2)建设四年一贯的课程,为终身体育锻炼打好基础。(3)制定适合有残疾学生,高年级学生和俱乐部成员的体育大纲。(4)加强课外辅导及不同形式的设计,充分挖掘具有个性特征的体育锻炼方式。(5)为适应教与学的双向活动组成相应的教学班开展参与式的教学。(6)充分发挥集中授课的优点,充实理论讲授内容。(7)改革成绩评定方法。(8)多学科交叉,综合开发,培养学生体能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两个问题.高等教育研究,1998(3)
[2]张峰.略谈教学时空观.高等教育研究,1998(3)
[3]庄灵.论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目标结合问题.北京:体育科研,1996(2)
[4]潘志深、王凯珍.论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中国学校体育,1994(1)
[5]日本体育学会.大学教育改革七保健体育刃未来像.日本:不昧堂出版,1992
1.1、管理模式非常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上来制定的,不但非常死板,而且也很僵硬,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作用,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最终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1.2、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评价,也没有制定评价机制。因为教学内容量大,所以教师仅仅只能挑选重点来进行授课,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此外,学校也没有监控学生的考核成绩,使得学生的实际成绩和真实情况不符,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学生不但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
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如今,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了体育教育管理的最大影响因素。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重视这项工作,那么就会教学工作滞后,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教学矛盾。此外,因为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所以很多的工作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流于形式。同时,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最大的瓶颈。
1.4、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媒介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难度高、技术性非常强的动作,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更不能对其进行示范。因此,这不但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更浪费了人力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机械式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不但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围的内容,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符合时展的需要。因为目标不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学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2、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2.1、活泼、好动
因为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所以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有非常强的集体注意精神、荣誉感。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性的项目,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运动员互相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感情,所以运动员特别重情义,但是这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引发不良事故,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容易冲动
体育运动需要激情和爆发力才能获得胜利,所以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在日常生活当中,当运动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体能非常好,而且很强壮,其他的学生体能相对较弱,当发生了冲突时,体育专业学生可能会试图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竞争心强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活动,需要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才能获胜。在平常训练的时候,运动员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汗水,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或者竞技当中取得成功。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运动员的竞争心,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有拼搏的心态。教师必须要指导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
3、如何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在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体育本身的功能特点,第二个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多样化需求。对体育功能进行考察便可得知,体育不但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挥发出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并且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3.1、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要真正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首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更是在课外。学生除了要丰富课堂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体格,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为教学提供各种帮助。其次,要从物质资源当中给予扶持,比如适当的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修建体育场所,定期维护体育器材等等。不仅如此,也要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
3.2、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给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管理的时候,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极大的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效率。此外,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体育教育资金的问题,比如对方案进行优化,吸收社会资金,和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等等。总之,高校必须不断的整合教育方面的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3、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制度。其中必须要完整的包括对体育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等。此外还必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关于教师的考评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评价,使教师的考核与薪资奖励挂钩。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者必须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管理的成功进行借鉴。根据“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思想,使体育教育管理朝着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的高效,并且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总结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