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9 23:5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艺术设计研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37-01
一、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
设计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综合科目。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非常宽大,例如: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多媒体设计、家居设计、广告设计等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设计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由此衍生的一系列专业课程成了学生和家长们热捧的“热门课程”。近些年来,艺术设计的火热一度从市场衍生到学校教育。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一直滞后于学科本身的发展速度,成为了一种循环的落后发展状况。这样的发展现状,对教育者和管理者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在影响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发展中,既有教学模式和课程研究上的问题,也有对艺术设计教学目标及理念的质疑,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的研究和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教学系统,对它的研究要收纳市场、学校、用人单位、学生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意见,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使得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较为空缺,另一方面,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能完全将理论与实用融为一体,不能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不得不面对就业竞争的严峻问题。如何培养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成为了当今设计教育专业中的最新课题。
二、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发展理念
(一)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艺术设计服务于市场经济,更服务于大众。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所提倡的是美术课程的全面化和人文化。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将艺术设计的深刻含义落实到细节处。在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实现美术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二)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信息增长的速度往往使人感到诧异。艺术设计是一门掌握先进浪潮的学科,一旦教师所掌握的知识过少,那么会产生严重的发展失衡状况。教师必须从以往的知识光环中走出来,引导学生掌握流行讯息,在教学内容上达到创新,满足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要。
艺术设计是教学创造性的最大体现,教学活动的开放需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开拓,以此不断激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丰富设计者的视野范围和精神生活。一旦教师的教材不够新颖,那么学生对教学中的探索性也就不能掌握,发现式学习便成为了一纸空谈。
三、艺术设计教育的资源开发
(一)不断扩大教学活动
在艺术设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扩大教学活动资源的范围,创建有助于学习和领悟的教学目标,开发利用新的教学资源,将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统一起来。课内资源主要包括:图书馆的藏书、教学参考课本和网络资料。课外资源则包括公共文化建设、商业场所、社会场所。例如,学生可以在商场的橱窗里学习到橱窗设计的方式方法,在文化长廊中感受广告设计的艺术语言,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领略艺术设计的装饰美感,使学生增加设计意识和对产品的设计参考意识。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倡“设计再创造”,让学生的设计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某高校一场“变废为宝”的艺术设计大赛中,可以看到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将日常中的生活垃圾转变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使观看的人们不禁啧啧称奇。艺术设计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成熟的教育方法,从创造性入手,从不同的侧面,构建艺术教育的大众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但要拥有先进的教学思想,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弊端,引导学生思想和方法上的不断创新。结合学科新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了解设计作品中所渗透的独特构思,鼓励学生开发学生的潜力和潜能,不断展现学生的个性。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认知能力,并且不断教授学生作为一名设计师的责任和能力,锻炼学生服务设计、挫折处理的能力。
艺术设计可谓系统的社会工程,因为这门学科涉及到了人文、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从理论上来看,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关系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而对于设计行业来说,构建新的艺术教育体系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和锻炼,对用人单位的工作质量至关重要。在当今设计教育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教育研究是艺术类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广大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只有坚持创新、锻炼、服务的学习原则,才能挖掘设计类学生的自身潜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类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明.美术教育中从具象到抽象的变通[J].长沙大学学报,1996(04).
1艺术设计学科内容简括
艺术设计学科是近三四十年发展起来的独立的艺术学科,这种学科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艺术设计学科涉及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市场学以及科技等诸多方面,因此艺术设计学科对设计者的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必须能在表现力、感知力、想象力上略高一筹才能在艺术设计领域获得认可。总体来说,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复合型学科。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与延生主要是依托于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艺术设计所创造的设计作品虽遵循着艺术的形式美的法则,但并不会像纯艺术那样脱离现实,因此,艺术设计的创作目的是将美感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人服务是艺术设计创作的宗旨。由于设计的范畴具有广泛性,大到科技航母,小到身边的纽扣,处处涵盖了设计,因此,艺术设计学科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集物质与精神功能于一体的创造实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艺术设计学科的脉动也随之递进,我国也相继衍生出许多艺术设计学科的方向,比如:平面设计、广告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等。科技与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也影响着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今日的艺术设计因科技的进步又派生出新的专业方向,例如:信息艺术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艺术设计等,这些专业方向集中的体现了艺术设计学科正朝着视觉、听觉、触觉的方向延生发展,集声、光、电一体的趋势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与享受。也由此可见,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新科技的方向前进。
2艺术设计为彩码技术再包装
在发达的科学技术,其产品都需要进行艺术设计的包装才能被消费者认可与购买,从而产生科技与艺术设计的联姻关系。艺术设计的专业方向很多,对于包装产品而言,在省级有关课题的研究当中,其方向性并不是以单项的某个设计方向来进行研究,而是综合所有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门类,集中和发挥这些专业的优势性作用,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进行整合,从而达到最佳的包装效果。例如对彩码产品的外观而言,目前彩码整体形态虽是彩色,但是模样不过是简单的色块排列,缺乏艺术感和悦目感,不能迎合消费者寻求多变和个性的心理需求,然而,艺术设计就是关乎外观和视觉的应用技术,它通过多重手段可以使产品焕发出新的活力,所以未来彩码的精彩要靠艺术设计的再包装。由于彩码的特性已经较为稳定,为了使彩码的外观更为美观,易于市场的推广,起到引起消费者兴趣,对商业也能起到一定广告作用,可以为彩码的外观进行CI整体的再创造,也就是要依托艺术设计学科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能力,通过LOGO以及CI的整体设计之后,可以使彩码在视觉上更为立体与多样化并赋予文化内涵,让彩码变得更为人性化和有趣,让更都人参与其中,成为彩码科技的消费者。再例如彩码的未来产品还可以成为拿在手中的纪念品,这种科技产品不仅涵盖着彩码的特性,而且还能具有便携性,是身份的象征,适应个性化定制时代趋势的到来。这种产品的造型就要依托于艺术设计学科的产品造型设计方向,通过外观造型的多变性与美观化,我们可以拥有量身订造的彩码艺术品。彩码的终端一样离不开艺术设计的包装。例如,未来的楼宇规划以及房屋的效果图方面,当我们购买房产时,我们无需建造完毕去看房,可以直接通过彩码科技导入信息,信息可以呈现出每个角度和每个角落所呈现的效果,也可以预想出设计完工和装修完毕的效果图,还可以身临其境的展示在客户的面前,这些一方面有耐于艺术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来完成,还要加上多媒体艺术设计以及新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参与,才能呈现出更为实体的艺术效果。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把彩码技术与旅游联系到了一起,模拟旅游也是一次不错的彩码科技体验,科技改变生活,艺术设计丰富生活的品质。所以说,单纯的科技产品很难感化消费者去购买,剥去艺术设计的外衣,科技的生命也将失去光华,只有着上艺术设计的彩衣,才能让科技变得更为人性与引人入胜,人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而艺术设计也变得更为理性化与前沿化,因为科技,今日的艺术设计的外延与内容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3彩码技术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对于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而言,与彩码科技的结合,可以很好的发展学科的外延,也可以更好的发挥该学科的概念设计的力量,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知识,学会善于创造,懂得设计的真正意义。学生们在项目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对彩码技术的前景进行策划与预想,继而设计研发出适合未来市场需求的彩码概念作品,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学懂如何设计,而这些成果就属于前沿的科技成果,而不再是过时陈旧的设计作品。该选题意义在于发展艺术设计学科,使艺术设计教学多一些概念化的超前意识,与国际的艺术设计教育接轨,引导艺术设计的专业学生热爱科学,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启发他们的概念设计思想(概念设计就是超前设计),使他们能真正明白艺术设计的意义与价值。在21世纪物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怎么改变“中国制造”为“中国设计”是一个大的思考,加强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势必会促进中国设计的快速到来。新型艺术设计彩码是属于未来产品,只可能用超前的创造性教学才可得以实现,这也正是实现变“制造”为“创造”过程。彩码技术艺术设计的应用教学定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该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诸多益处,为未来的设计艺术学科领域铺就了新的篇章,也为专业研究生、博士生提供研究思路,使艺术设计的发展迈上新台阶。经过艺术设计研发,彩码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和应用前景的广阔度将无法估量。比如说:彩码艺术设计研究可以通过平面创意设计,将企业的行业特质、服务特性及CIS标志融合其中,形成具有视觉意义的移动领域的新LOGO。在对艺术设计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可带入彩码虚拟设计,概念化的创造出艺术彩码作品;还可以象征性的引入内部、外部空间,创作出拥有彩码的房地产项目等等。艺术彩码还可以印刷在衣服上,设计成商家的LOGO,成为商家宣传促销的手段,由于设计美观时尚,而不会使消费者感到厌烦。在设计上也会让人爽心悦目,给人以艺术的享受。新型彩码的出现也引领了新的生活方式,使移动通信领域更加深入人心。新型彩码具有可爱吸引人注意力的外观,使原来固有的条码产品变得具有主动性,使参与性加强,经过艺术设计之后,彩码就是广告牌。再比如售房,商家可以利用彩码授权给潜在客户,客户可以利用商家售楼标志的新型彩码进入商家售房处观看商品房信息和浏览样板房视频。可以想象一下,当你在观看广告和影片海报等信息时,海报上的彩码实时发送信息,让有限的印刷海报产生更大信息量大,商家因此而使陈本降低,所以彩码方便、快捷、有效、美观才能促成该产业链的迅速发展与壮大。除了外观上的突破以外,艺术设计彩码还可以完全被制作成产品。比如装饰品,可作为有纪念意义价值的礼物。由于彩码本身具有传输信息的作用,所以这份特殊礼物通过被识别后,传导出的信息可以是视频、媒体等多方面信息,如:结婚纪念日———夫妻彼此恩爱的点滴。而这种礼物的价值远比现实的物件更加有互动性与生动性。而这种个性彩码可以出现在各种物件上。不仅如此,该课题还为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找到了新的方向,艺术设计本身就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若能更好的结合科技来发展,一方面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能很好的把科技产品转化为现有的消费产品,使科技不再高处不胜寒,也使艺术设计更具时效性,发挥其优势性作用,带动艺术设计专业开发新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将是新思路、新探索。
4结语
求新求变求美是创意设计的目标,也正是艺术设计的方向。艺术设计彩码的结合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虽存在着巨大的挑战性但势必能创造出颇为可观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我们遵循既有的规律,找到彩码技术与艺术设计学科之间的衔接点,验证了科技离不开艺术设计的再包装。通过研究和创意设计,艺术设计的方向通过科技的力量可以放眼于未来,在项目的研究过程当中不仅是对科技艺术概念设计的一次大胆的探索,也是为了探寻艺术设计与未来科技的契合之道,拓展艺术设计外延与教学模式改革,从而发展新的艺术设计学科方向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栾黎荔陈玲饶鉴工作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关键词:现代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思路研究;文化内涵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饮用茶最早的地区,同时随着人们饮茶理念的不断成熟完善,也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茶文化内容。对于成熟的茶文化的内涵来说,其中不仅具有丰富的茶文化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茶文化精神理念。特别是随着人们饮茶习惯不断完善、成熟,到专门的饮茶空间内品味茶,感知茶文化,不仅符合人们饮茶需求,同时也是饮茶文化成熟发展的客观表现。随着当前艺术设计理念不断成熟,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水平都实现了实质性提升和全面发展,因此对于现代茶饮空间来说,优化其艺术设计思路极为必要。
1茶饮空间艺术设计的具体内涵分析
茶饮空间是人们专门饮茶的场所。该场所并不是一件新事物,从人们饮茶习惯不断成熟开始,茶室、茶楼等专门饮茶的环境就已经成为人们饮茶的聚集地。人们在参与饮茶活动时,不仅可以品茶,同时也会和朋友进行聊天,因此茶饮空间不仅是一种饮茶场所,同时也是人们文化交流,增进情感的重要场所。之所以要对茶饮空间进行艺术设计活动,主要基于茶饮空间是一种独立的公共区域,无论是其饮茶需求,还是交谈会客,都有自身属性要求。设计工作开展的价值和目的是服务整个空间作用的发挥,可以说艺术设计活动是实现茶饮空间功能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当前人们饮茶需求不断成熟,加上社会化活动不断完善,当前在茶饮空间开发过程中,要重视其艺术设计活动的全面开展。通过开展艺术设计活动,能够充分弥补茶饮空间的功能相对不足问题,同时也提升人们饮茶活动的品质和内涵。对于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来说,其更大价值在于通过对室内环境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从而实现茶饮空间设计与人们饮茶需求的体系化融合。随着人们饮茶需求不断成熟,加上人们对茶文化内涵日益推崇,在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价值已经不是简单的室内设计活动,而是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活动。结合当前设计活动开展状况以及人们的具体认知,我们在进行茶室、茶楼等茶饮空间设计活动时,要认识到该空间作为专业饮茶场所,因此其艺术设计,不仅要融入饮茶习惯及特性,同时还要对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及设计理念进行全面融入。在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主要要素和切入点是与茶相关的各种艺术元素,所以我们想要展现茶饮空间艺术的“美”,就需要让茶客在饮茶的同时,品味到茶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比如将舞蹈艺术、音乐艺术和历史文化资源等一系列内容融入到茶室设计活动中,让茶客在感知和品味茶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当然,必须认识到我国传统茶文化中不仅包含了与茶相关的物质元素和文化艺术元素,同时其中也融入了深层次精神理念和价值内容,尤其是其中融入了广泛的礼仪价值规范和道德理念,所以想要实现现代茶饮空间艺术设计目标,不仅需要注重其艺术元素的融入,同时也要将茶文化体系中的礼仪、价值观等多样元素融入其中,通过营造极具人文情怀的茶室环境,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全面继承。此外,还应该认识到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理念融合不加快,如今在进行茶饮空间设计活动时,要充分注重将各种时代设计艺术和理念融入其中。
2当前人们对茶饮空间的全新艺术设计需求阐述
实际上,艺术设计是文化内涵成熟发展的客观表现。随着人们经营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人们所接触的事物更加丰富,这就对人们开展设计活动提出了客观要求。当然,随着艺术设计软件和工具发展不断完善,如今人们对艺术设计活动的认知也有了全新突破。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融入新技术,融入时代元素,创新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人们开展现代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的必然要求。结合人们消费理念的全新变化,当前在开展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时,需要做到:首先,整个艺术设计活动需要融入文化元素和内涵。当前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人们消费需求也不断完善,人们的消费关注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相对于以往的价格和外在消费追求,如今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消费内涵的融入,也就是说,在人们看来其消费态度和理念更加成熟,多数人期待自身消费的内容更具有文化底蕴和内涵。对于现代茶饮空间来说,其不同于其他公共场合,人们更加在意该空间的文化属性,可以说茶文化理念就是现代茶饮空间的文化基础。因此,当前在进行茶饮空间艺术设计工作时,就必须充分注重茶文化的体系化融入,通过整个茶饮空间的文化诠释,从而满足人们的全面需求。其次,茶饮空间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现念和时代元素的全面融入。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当前人们对整个设计活动的期待值更高,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元素,人们的标准和期待都有了更高期待。因此,在开展茶饮空间的艺术设计过程时,需要将各种时代设计理念和设计艺术全面融入其中。通过赋予茶饮空间设计活动的全面性和时代性,从而实现茶饮空间的设计需要。最后,当前整个消费市场已经从以往的商家视角转向消费者视角,也就是说整个市场上的经营活动,更多主动权在于消费者,因此整个设计活动是否符合设计需要,其决定权和评判权完全在于消费者。因此在开展现代茶饮空间的艺术设计活动时,必须将消费者消费理念与需求体系化融入其中,通过相互融合,从而优化茶饮空间的设计活动,进而使其整体满足消费者的客观需要。茶室空间的艺术设计活动,其给与消费者的更多是一种视觉感,因此在开展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如今消费者在参与饮茶过程中,不仅有饮茶这一养生需求,同时部分饮茶者也将茶饮空间看做自身交流、聚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进行空间布局设计时,还要隔断出相关独立的饮茶区域,供人们交流聚会。当然,在茶饮空间整体风格设计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增加和融入茶文化元素,丰富茶饮空间的意境和内涵。
3融入现念的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思路分析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加上人们健康养生、绿色生态消费理念更加完善,如今茶饮空间的功能属性进一步明显。当前人们在参与茶饮空间进行消费活动时,不仅充分期待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和融入的茶文化理念,同时也期待其整体设计及风格内涵更具有现代元素。可以说,在传统文化发展日益复苏的今天,如何实现传统茶文化与现念体系化融入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中,就极其值得思考。首先,要充分结合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和价值内涵,完善茶室设计思路和氛围营造。对茶饮空间进行设计时,主要是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有效装饰,通过对建筑内部各个空间进行有效搭配和合理设置,从而优化整个茶室空间和布局。随着当前消费者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日益提升,如今在进行茶室设计时,必须充分采纳和结合消费者的客观需求,通过融入消费者的设计期待,从而确保茶室设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其次,要充分注重将传统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艺术细节融入整个饮茶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度和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因此在进行饮茶空间设计过程中,必须对人们的文化情感和价值理念进行体系化挖掘和系统化融入,特别是要对传统文化内的价值理念和各种行为规范,进行有效认知,同时将其与整个设计活动相结合。在饮茶空间艺术设计时,我们应该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茶文化所追求和倡导的就是天人合一。因此通过融入这一文化内涵,不仅与其功能属性相匹配,同时也是当前对传统茶文化全面继承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此外,在进行饮茶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时,应该避免当前艺术设计活动存在普遍问题,就是缺乏融合性,随着中外文化融合进程不断推进,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西方设计理念和内涵有着更高追求,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活动时,基本都只会选择西方设计理念,但是客观的讲,茶饮空间作为饮茶的专门场所,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融入传统设计理念。但同样,还要从全面视角看到饮茶空间艺术设计活动,也要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与其相融合。最后,在进行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时,还应该充分注重对设计细节的融入。客观的讲,整个茶饮空间设计是一项体系化的活动,无论设计内涵,还是各个设计细节,都对整体设计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将确保设计品质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将各种元素延伸融入其中,比如水墨画、小品景观、古典音乐等各种内容元素融入到整个茶室空间的设计过程中。
4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绿色消费日益重视,饮茶这一健康消费需求就被更多人所认知,因此饮茶活动日益广泛,日益完善。人们在参与饮茶活动时,选择专业的饮茶环境和空间极为必要,尤其是在人们饮茶理念日益成熟背景下,到茶室中去品茶,不仅更符合人们消费要求,同时也是饮茶品质化提升的客观展现。而当前另一个全新特点就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品茶的客观环境也有着极高要求。因此,在进行茶饮空间艺术设计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将传统文化与时念以及消费者的具体需求相融合,从而发挥茶饮空间的功能属性和价值要求。
参考文献
[1]彭花菊.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研究[J].现代装饰,2013,(05):229-235.
[2]王小乐.现代茶饮空间设计研究———成都顺兴老茶馆设计浅析[J].城市地理,2014,(03):55-59.
[3]朱莉莎.浅析当代茶饮空间的艺术设计[J].现代园艺,2015,(02):78-82.
[4]汤驰明.茶饮空间设计中室内外景观元素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03):322-326
关键词:人文;公共艺术;人文价值;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在上世纪90年代从西方进入中国,从我国初认识再到广为运用,现已发展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更加关注城市的环境建设、文化艺术,公共艺术是会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形象。城市作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载体,与其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不断的提高,公共艺术设计趋势和表现形态发生着变化。人们更加关注公共艺术的发展。艺术逐渐走向更广的人群,而公共艺术更近距离的靠近人群。以往的人们会将公共艺术定义为,一尊造型独特的雕塑,而如今的人们意识到,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影像、水景、声光作品、特殊设计的街道铺面等,皆可归纳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范围中。公共艺术被李永清定义为,“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以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为对象,运用综合的媒介形式为载体的艺术行为。公共艺术既不是一门学科,也不是特指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看待公共艺术就应该以对多维度的角度去看。以下将从人文的视角阐述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
一、关于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人们经常会认为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就是雕塑,但公共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并不仅仅如此。它既可以以园林景观的形式呈现,以环境而存在,也可以是行为艺术、临时性表演,一种情感的宣泄。不论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都可以表现出所想表达的内涵。公共艺术设计作品的结构、功能、色彩、尺度、比例、体量、造型等等都具有其独特性,它们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的环境。针对空间环境场地的各个因素,会出现不同材质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常见的木头、金属、陶瓷等材质,还有以水为媒介的喷泉,新媒介互动装置的混合型材质,花草树木为创造素材的特定园林景观等等。在公共艺术的创作中,体现以人为核心做为主体,往往跟人的生存环境、人文精神有着密切联系,表现了作品的公共性、当代性以及互动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重要的元素,具有社会属性,也是作品创作的前提,在公共空间中向公众表达进行共享。公共艺术作品多以能够与公众产生共鸣,能够反应社会生活的作品具有当代性为主题,并且作品在与公众的交流中产生互动性。
二、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人文价值
公共艺术是一个与大众交流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是要经过对创作作品的文化背景的研究,找寻作品与公众之间的契合点,将公众的需求作为作品的框架结构,充分的实现公众的话语权。公共艺术其公共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包含着文化学和社会学概念。公共艺术作品出现在公众生活环境中,能够拉近公众与艺术的距离,从生活中实现艺术的价值,是公共艺术人文价值的体现。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的实现是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确立人为主导地位,承担着创作公众空间活动的任务。公共艺术强调的是体现社会公众的一种诉求,为满足公众需求,通过与公众的互动,希望能够使公众能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公共艺术设计人文价值在社会和文化价值的实现。公共艺术设计它真正的价值并非是实用,而是它产生的人文价值。公共艺术作品绝大部分体现着人文关怀与公众的平等交流,作品使用的表达方式多为能让公众产生共鸣的视觉语言,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公众预留解读空间,从而拉近了作品与公众的心理距离。公共艺术设计使公众在生活中提升审美,输出公共艺术应当表达出的精神内涵,文化生活、社会价值等。公共艺术设计的人文价值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众生活的一种表现,它不同于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公共艺术设计作品呈现了人类文化和生活环境。
三、人文关怀对于公共艺术的重要性
随着这些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走进大众的视野中,作品多了起来但是能撑上优秀的作品却还是少数。其原因很大一部分上,就是作品没有体现人文关怀,很少考虑公众的需求,还停留在单一的雕塑形式,只提供展示功能,而没有提供可以与公众的交流互动的可能。公共艺术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公众的视觉,也影响着公众的心理感受,应当强调人文关怀,重视公众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环境中,公众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公共艺术创作就是要把握公众的心理需求,把公众的心理感受作为设计作品的的创作依据和出发点,才能够设计出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作品,当公共空间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阶段。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应当考虑到三个方面,第一,艺术家在设计中要把握好与空间环境的关系,对设计的作品要定位准确。必要的前期调研,后期的功能与视觉的结合,设计的细节对公众的打动。第二,充分体现出对公众的关怀,注意公众的感情接受度。要考虑到作品的观众,会涉及到的不同人群(弱势群体,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会涉及到的不同,会涉及到的不同地域习惯等等。第三,公共艺术作品对环境的影响。作品材质的选择、安置地点以及作品的最终的处置,杜绝污染环境及资源浪费。艺术家应当把设计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公共艺术设计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结语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设计管理设计设计师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20世纪以来,人们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时,不能跳过和忽略的就是“包豪斯”,它几乎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代名词。人们不断研究其带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广泛指导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而后者才是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核心和根本。
包豪斯体系强调的是:
1.设计应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3.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
4.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5.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如果说,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和从业人员都达到了以上几点的要求,或许今天也就不需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行业,社会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较大水平上的差异。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艺术设计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艺术教育过程中宝贵的指导思想。
二、设计和设计师
何谓设计?它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还同时肩负着把制造产业与尖端的软件产业一同吸纳进创造磁场的重任。”①而设计师,则是从事设计这一职业的人的一个统称。
设计师,是特殊的族群,与设计师们的对话有时可显示出更宽广的胸怀,改善环境的渴望,打造更美好的世界,提高大众对艺术、设计的品位,去帮助或改变这个社会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时候,有些设计师们的世界是很“窄”的。
笔者认为这和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的弱点是一样的。有些知识分子大多缺乏一种大文化观,他们看问题多只是从专业的、局部的、个人的、地域的角度出发,这对于整件事情和整个层面来说,是相对狭隘的。而有些艺术设计师,将自己圈在一定的小文化背景里,其认识和境界或许就停留在较窄的层面。
设计师以及设计师的创作,应面向社会。对于社会,设计师应积极参与并有责任感,在文化意识上发生作用,并把个人和现实文化联系起来。相应来说,艺术设计教育教会学生一种思考艺术的能力,教他们对生活、对社会反应的敏感力、认知力、艺术表现力和责任感。推动的不是某一层面的技术载体,而是思想上的变化,这比教技法更重要。
三、设计和设计管理
管理需要设计,设计必须加以管理,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应用和行销上经常进行创新,其重要因素就是掌握“设计管理”,强调在设计部门中所进行的管理,以提高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将设计部门的业务体系化进行整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
设计管理,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RoyalSocietyofArts,简称RSA)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此奖目的在于借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经由广泛性、合理性、计划的步骤,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②。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设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并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③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不难看出,MichaelFarry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
设计管理,从企业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企业领导从企业经营角度,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对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设计管理,企业的设计管理,在目前看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企业品牌形象CIS战略的运用,是最典型的设计管理的实例,也是目前企业运用的设计管理。
四、如何进行设计管理
在现代的企业行为中,不管是以设计为背景,还是以管理为背景去理解设计管理,其基本的内涵已渐渐走向统一。那么,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真正关心的,下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从业经验谈一些理解。
第一,设计战略和策略管理。
设计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等)作出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方法策略,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是设计的准则和方向性要求。它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必须要制定自己的设计战略,并加以良好、有效地管理。
第二,是设计目标的管理。
设计必须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前面在说到设计师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一般较为感性,在目标的设定、执行等方面最好能有强有力的管理,使之切实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第三,设计程序管理。
设计,是一个讲究创意、思想的工作,但并不表示设计就不需要流程。设计的流程管理,是为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设计的进度,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和任务。
第四,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
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是使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集思广益”,即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环节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即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才能使设计的效果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第五,知识产权的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价值对企业经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保证设计的创造性,避免出现模仿、类似甚至侵犯他人专利的现象。应有专人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设计的某一阶段进行审查。设计完成后应及时申请专利,对设计专利权进行保护。
结语
设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软件、技术和管理”这一大背景下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管理的定义和影响也在发展过程中。作为一门新的研究领域、一种应对激烈竞争的最具潜力的工具,设计管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在目前以及将来,对设计管理的探讨和发展应当被我们关注和重视。
注释:
①(日)荣久庵宪同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第279页.
②刘瑞芬.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第1页.
③刘和山等.设计管理.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第10页.
参考文献:
[1]陈鸿俊编著.现代设计史.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2](日)荣久庵宪同等著,杨向东等译.不断扩展的设计.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陈屹,谢华编著.现代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4.
[4]刘和山等.设计管理.北京:国际工业出版社.2006.
[5]刘瑞芬著.设计程序与设计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设计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都把设计体现的淋漓尽致。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内涵的体现,不仅需要满足人们赖以生活的物质需求,还需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从根本上能够解决人们的审美水平和生活质量得问题。
【关键词】:设计;美学;设计
1、之所以要去研究设计美学,原因在于设计美学还属于新兴的学科,还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值得去深入讨论。如何将中国的设计注入新的创造力,提高国民的创新能力,这是设计美学课程应该完成的。但由于艺术设计美学属于新兴学科它的很多知识系统还是较多的借鉴前人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所提出的知识点并没有和社会的需要结合,学生进入社会需要重新学结经验,没有使知识和实践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也是现代本科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艺术设计美学所存在的弊端也在于此。
2、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作为自身理论的基础,设计是为人服务的,美学把人设置为主体地位,其意义就在于强调设计要以人为主体。从身边就能体现人与物的关系之所在,室内设计作为人们居住环境所做的规划,家具和陈列方式是室内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陈设的家具属于“物”,所以所陈设的家具还会通过质量及其品牌进行区分,更重要的是所做的这一切是否适合空间主人这才是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还需要根据使用者的年龄进行分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具体尺寸,颜色,风格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何达到“人与物”的关系和谐就是在室内设计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根据使用者的设计要求,更要从实用程度出发,使使用者在限有的空间,得到更多的附加值。这才能符合产品设计的本质要求,因为产品并不是为了体现它的艺术性所在,只有产品具有功能性它才会有价值的体现,艺术设计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是艺术作品是因为它要体现的是功利性,设计的产品必须具备它的功能而不只是仅仅是为了欣赏。勒・柯布西耶二十世纪著名建筑大师,早期的一些作品几乎都是以功能为空间结构的基本标准。马赛公寓功能性设计的十分完善,外观形式以简洁实用代替繁琐的装饰,巨大的柱子为公寓提供了坚实的基柱,公寓的采光也是值得一提的,不仅美观而且实用性极其好。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建筑或室内设计只注重功能而不管形式的重要性,也不会出现哪一件设计作品只注重形式而不会考虑其功能的存在。相比较艺术创作更加自由,不大受任何约束,而设计则不同,设计所体现的是大众的审美与否,而不是只满足于个人的行为,设计必须要有它应有的社会价值,设计的功利性也是它社会价值的体现。
3、设计学与美学出现了相结合的局面,设计美学作为一个新有名词,一个新兴学科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美的体现不仅仅是感性层面和物质层面,还体现在理性层面和精神层面。美的存在性十分明确具有无穷的渗透性,不管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世界,是不能缺乏美的存在。所以可以这样定义只要有人生活的地方美就会无处不在的。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设计美学的研究现状越来越体现在各出己家的理论特色,这也体现出研究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设计美学知识能够得到相对普及的考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的水平与要求也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不断达到新的标准,现在的建筑不仅仅是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新的需求这就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美这个理念又被重新提出。在创造美的建筑的同时,还需要遵守一些相关的法则来进行约束。均衡是建筑物中存在最为重要的特性。不对称的或者是产生不规则式的均衡问题,对于相对复杂的对称式建筑来说是需要下相当大的时间去完成的,把均衡这个理念非常明确的点出来。我们应该以一个较为平和的心去接受广博的知识融入到其中,通过时间的沉淀使设计美学凝练。
纵观设计美学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主流学术上的影响力建设。我们所倡导的设计美学要向专业化方向建设,也是通过这几个方面努力做出来的。就目前设计美学的发展来看,设计美学还没有呈现出它所应该具备的主流学术地位,简言之就是它的学术圈还没有得到完善与发展,所以设计美学现在急需擅长理论研究的学者来支撑设计美学专业化建设所需要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美学还应该显示出它的专业化的研究地位,也就是说设计美学只有在这个层面获得认可和承认。所以,设计美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进行做我建设,更应该出版专业期刊以及通过举行研讨会来号召更多的人认识设计美学,并通过这种号召使其参与其中,这也就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总而言之,设计美学在现实层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设计美学通过形象工程建设来进行完善与提升。成立学会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团结和联络到全国本专业的学术学者开展更加深层次的研究与讨论,更进一步确定认识本学科的科学理论知识,增强本学科的自信心与团结力的形成。然而设计美学现在还处于正在发展的时期,应该通过成立学会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并为自己代言。加强部门设计美学的研究是设计美学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是设计美学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部分设计美学的研究是对于设计美学的自身专业化水准所做出的深入研究。
4、研究者对设计美学进行的充分探索,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还使得这个新兴学科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也没有适应在当今这个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生活环境。随着设计美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它已经出现了部分学科进入高校教育的课程之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我国设计艺术再通过数十年的充分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设计艺术实践。我们也应该看清楚设计美学起步比较晚,它现阶段只能满足教学中的初级阶段,它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步,这一学科还是有待于继续发展的,这也留给了设计美学研究者理论知识定夺的广泛天空,与此同时也让我们肩负起了继续发展设计美学的重任。
【关键词】艺术设计符号学;环境艺术;运用
前言:与以往相比,人们对精神需求满足方面表现出了更加强烈的需求。就环境而言,环境的艺术设计是一种可行的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将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在其中,通过具有不同表征特点的符号,将环境设计的艺术氛围合理体现出来。
一、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优势
相对于其他知识或技术而言,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体现环境艺术文化理念优势
符号的应用具有图像环境艺术文化理念和内涵的作用。对于受众而言,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可以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
(二)设计理念传达优势
环境艺术的本质在于,设计师通过相应元素的应用和搭配,向人们传达自身的设计理念。艺术设计符号的象征性、指示性以及图像性特点促进了设计师传达设计理念目的的高质量实现[1]。
(三)环境艺术发展空间拓展优势
环境艺术本身的发展范围有限。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将多种不同的符号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种类的多样性为环境艺术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四)想象与具体转化优势
从本质角度来讲,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看成是设计师的想象转化成具体内容的变化过程。相对于其他工具而言,符号的简洁性特点为设计师的这种转化过程提供了较多的便利。由于设计师想象向具体内容的转化速度较快,因此设计师可以借助符号这一媒介,获得自身设计成果的直观成果,并利用该成果作出合理调整。符号想象与具体转化优势的存在具有提升环境艺术设计质量的作用[2]。
二、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一)基于象征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方面
存在象征意义的符号种类较多,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传统元素符号中更为常见。我国常见传统元素的象征意义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蝙蝠符号。这种符号象征着福气。若环境空间的同一位置同时包含五只蝙蝠,则象征着“五福临门”。第二,蜘蛛符号。这种符号象征着知足。第三,白鹤符号。这种符号通常与松树符号连用,表示延年益寿。因此,在实际的环境艺术中,设计师应该加强对不同符号象征意义的了解,结合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求合理应用各类符号,使得环境艺术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基于图像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方面
图像性是艺术设计符号的主要特点。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图像性符号的应用具有优化环境视觉效果,提升多样化水平的作用。为了保证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基于图像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需要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要求进行。以传统中式风格的餐饮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为例,设计师可以将传统的麒麟符号、雕花符号等应用在餐饮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家具、装饰品等方面。这种契合环境艺术风格的符号应用方式,能够使得最终的环境艺术空间产生良好的统一性特点。对于就餐者而言,这种设计方式会为他们带来更加和谐愉悦的用餐体验[3]。
(三)基于指示性的艺术设计符号学应用方面
部分符号除了产生视觉效果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意义。常见的具有指示性作用的符号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窗户符号。这种符号的指示性意义在于其在横向层面上构成了两个不同的连通空间。第二,门符号。这种符号昭示着: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符号满足自身的出入对应空间需求。指示性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产生更加直观的指示效果。以传统中式风格的环境艺术空间为例,当人们在该空间中遇到屏风时,会立刻意识到屏风符号具备的隐私性、保密性指示功能。如果人们需要穿过该屏风,通常会遵循屏风符号的指示性作用利用语言或者敲打的动作,向屏风内部的人传达自身的通行干扰需求[4]。
(四)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多层次联合应用方面
环境艺术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为了保证环境艺术的设计质量,可以将象征性、指示性、图像性艺术设计符号同时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例如,针对某中式环境艺术空间,可以将屏风这种指示性符号、蝙蝠这种象征性符号以及梅花摆件这种图像性符号共同应用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对于人们而言,由于屏风符号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其在步入这种环境艺术空间之后,首先能够快速认识到该位置隐蔽性指示要求,蝙蝠符号及梅花符号的作用会延迟一段时间才能发挥出来。当上述三种符号全部纳入人们的视觉范畴之后,该环境艺术空间的审美丰富性可以得到合理体现。
结论:与其他技术相比,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优势在于想象与具体内容转化、设计理念传达等方面。就环境艺术而言,艺术设计符号学的应用可以通过指示性符号、图像性符号、象征性符号的单独应用与联合应用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肖德荣. 符号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文化表征[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7-110.
[2] 马博,朱函兵. 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包装工业,2015,15:67-68.
关键词:艺术设计;插画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255-01
一、艺术设计学科插画设计教学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面对一群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高校不能采用同一个标准进行教学。而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线,只认可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太承认学生其他方面的天赋或个性发展,这对于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是存在一些误区。艺术设计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因此,艺术设计教师应正视学生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注重因材施教,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探索出适应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适应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插画教学模式改革
(一)改革插画教学课程结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
插画教学成为了现代高校艺术发展的一个闪亮点。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使插画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风格。每一种风格特征的插图都有自己的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体现了时代性和文化特征。高等图案科开设的专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目标。
学习基本知识。这是高校公认的课程教学目标,艺术设计插画教育课程必须首先确定明确的能力目标。在进行插画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插画设计的历史、插画设计的定义,插画设计设计的运用范畴,以及对国内外插画设计的表现追溯。通过讲授插画设计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插画设计有整体上的一些了解。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授插画设计的审美特征、表现形式及创作方法。从插画设计的审美特征:平面化与简化、夸张与变形、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四个方面分析。插画设计的表现形式:插画设计的视觉元素:点、线、面、肌理四个方面分析。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将点的视觉元素组合在一起并在插图中组合运用,达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让学生认识到插画同样是艺术形式的同时,有意培养他们的个体意识和审美情趣。插画中表现的线条使视觉表现干脆而强烈,更具视觉冲击力。插图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利用点、线、面的穿插,使线条和线条之间的层次,更具装饰性。让学生所获得的造型能力训练成为今后插画创作和设计顺利过度的阶梯,真正使插画基础训练的过程对以后插画创作与设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插画设计的审美、构成元素、色彩、构图、创意。为学生在将来进行插画设计创作时,有理论依据。
(二)改革插画教学课程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掌握单项技能。学生通过对插画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学习,把插画设计的基本知识运用到插画设计的实践中。通过插画的实践操作,理解插画设计表现的基本形式。按照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例如插画设计中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某些绘画软件的使用技能等。
电脑绘制插图有多种软件工具,常用的软件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学生在插画创作过程中,要积极地学习和掌握已经存在的各种工具和材料,熟悉它们的特性和表现技巧,同时也要积极地去尝试、探索新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更加新颖、更富有表现力的插画。最好的训练方法是在完成实际教学课题过程中对各种单项技能进行实训。为上好插画设计课。教师应先从理论上给学生深入讲解,从赏析中外插画作品入手,分析中外插画精品中的各类形式和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临摹插画设计作品,通过临摹范画来体会其中奥秘、难点。
掌握综合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单项技能的同时,可以在仿真的任务或是公司里的真实项目中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公司里的真实项目是对学生学习插画设计能力训练的载体,让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市场需求,并且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市场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市场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从而练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训练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高等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插画设计课程不是单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而是要求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去完成某种指定的工作活动。所以,结合上面讲到的课程评价标准,插画设计教育课程的新改革有以下几点:教师要以插画基础知识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插画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插画设计课程。
参考文献:
1998年由教育部主持更改学科和教学专业目录,以“艺术设计”取代用了近50年的“工艺美术”专业名称。以管窥豹,中国的现代设计教学在发展的历程中逐渐切断了文化的根脉,在发展中怠慢甚至忘却了民俗化等源远流长的本土化精髓。具体来说,缺失本土化内涵的现代艺术教学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长期以来,从事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和实践创作的业内人士重实践、轻理论的歪风一直存在,其深层原因在于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的轻视和不了解;第二,漠视本土文化的精品,对民俗文化、历史渊源等一知半解,这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悲哀,也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悲哀;第三,缺失有特色的本土教材,使现代艺术教学脱离了自我的独有视角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多少年来,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真正能体现民族色彩和现代设计理念的专著很少,我们在理论上缺乏传承和创新,这是教学中的一个“盲区”。不难想象,没有高水平的本土专著为引领,很难在教学中形成一个浓厚的研讨氛围,教学实践会因此束缚手脚,这样就无法探究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规律性的问题;第四,文化精神的失落——我们在对外来文化赞不绝口的同时,恰恰是失落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失落了民俗化的精华成分,惨痛的教训给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敲响了一个警钟:不能漠视传统的民俗化这个瑰宝;第五,缺失和谐的现代艺术设计本土化的教学环境,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团队、精品课程、课题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强势的框架体系。尽管现在一些专业院校已经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打造和创建,但仍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文化品位不高、缺乏特色等问题。总之,上述特点决定了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在本土文化、多民族特色以及风格迥异的独特民俗等方面或多或少地缺失了本土化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长足发展的内力。
二、民俗化艺术是丰富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本土化的重要内容
(一)民俗化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源泉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源远流长的5000年的文化积淀夯实了民俗化的深厚底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56个民族风格迥异的民俗传统和民俗习惯、民俗工艺等为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翔实的素材。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对传统的民俗文化瑰宝浅尝辄止,在教学和创作中忽视了对民俗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探究。面对现代艺术设计新的浪潮,探究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民俗化的丰厚营养,进一步发展、创新和提升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综合实力才是根本。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一些高等院校的知名学者非常重视我国优秀的民俗文化,包括对民俗美术作品的总结与学习、研究、挖掘和积累,有的院校相继开办了民间美术系。譬如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的段文杰先生堪称研究民俗化的集大成者。段先生对敦煌石窟艺术的挖掘与执著追求应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人员学习的典范,在他的研究与教学的影响下,甘肃省敦煌研究院和西北师范大学的敦煌艺术学院相继成立,这说明具有特色的传统民俗艺术是有生命力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光有题材还不行,目前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要善于开辟、发现与拓展民俗化的形式,结合时代来丰富民俗的深远内涵。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当下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不是缺乏民俗化的题材,而是缺乏发现的眼光和探究的勇气。
(二)厚实民俗化底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
既然民俗化是中国现代设计教学的重要元素之一,那么就应探究风格迥异的民俗艺术形式,从中汲取营养以寻求发展的新路子,这是厚实民俗化底蕴的最终目的。目前,有的高等院校选取某一地方的特有民俗进行教学和科研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中走出了一条路子,其方法是可取的。譬如新疆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选取著名的龟兹壁画艺术为切入点进行教学研究,将传统的龟兹菱格画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平面设计中,形成了感人至深的、强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因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俗形式进行研究,是厚实民俗化底蕴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独特模式之一。另外,我们要加大独特的民俗化教材编纂的力度,在教学中业内人士深深感到现代设计教学目前最缺乏的是系统的、权威的民俗化设计的专业教材。专业教材的匮乏是制约现代艺术设计民俗化研究的瓶颈,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应该专门组织一部分专家、学者来撰写专业教材,这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民俗化教学研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再者,还要规划现代艺术设计的本土化与民俗化教学研究的和谐教学环境,制定发展现代艺术设计民俗化教学研究的总体框架,组建专业群体和学者构建独具特色的民俗化教学平台。
(三)挖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化形式,进行专题化、民族化的个案研究
纵观我国的特色民俗,其代表形式有贵州民间刺绣、的民间唐卡、黑龙江的鱼皮服饰、徽州的民间图案和客家的民间图案艺术等。譬如黑龙江的鱼皮服饰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下游的三江平原上和同江、抚远、饶河等沿江地带,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是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这种特定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决定了赫哲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取向,食鱼肉、穿鱼皮并用鱼皮加工制作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成为他们亘古不变的风俗习惯,这些也为人们留下了研究赫哲族民俗文化的广阔空间。如剪纸艺术家傅清泉把娴熟的剪纸技艺和鱼皮工艺结合起来,通过对赫哲族图案及鱼皮衣服、鱼皮制品、鱼皮装饰物等生活用品的研究和创作,为保留赫哲族民族图案、吸收汉民族艺术精华、发展北方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开拓了思路。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么好的民俗题材,还没有系统化地纳入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民族化的范畴,这个领域的空白必须要填补。还有,如客家民间图案和徽州民间图案艺术也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征。但是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还没有将系统的民间图形艺术研究纳入了课程计划,相关教学还没有跟上。从上述不胜枚举的传统民俗化形式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中国在现代艺术设计民俗化教学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理论化的氛围尚未形成,民族化的色彩还不够浓厚等。另外,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民俗的研究还不够重视。有资料可以为证:在亚洲日本的民俗研究最早,韩国其次,而中国的民俗研究起步最迟。从总量上分析,日本民俗研究已达总量的百分之七十,而中国的民俗研究仅占百分之三十。鉴于以上因素,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需要加大挖掘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化形式的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进行专题化、民族化、理论化的实例研究,这样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本土化与民俗化的教学研究就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四)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与本土化、民俗化合二为一
2007年,一场由张艺谋导演的世界音乐盛宴在天安门城楼下拉开帷幕:世界四大男高音歌王与京剧名家同台演唱,其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让全世界叹为观止,这就是国粹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艺术完美融合后产生的效果。这种完美结合给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是:把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与本土化、民俗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有无,其结果必定是双赢的——民俗化和本土化会重新勃发异彩,而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也会真正实现本土化、民俗化。1.民俗化、本土化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这要求在教学中要探究民俗化、本土化的深刻内涵,探寻民俗形式背后的“意”。从一定程度上把颇具民俗内涵的“意”延伸出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意境,这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比较得力的方法。大家都知道,联通公司过去采用的是蓝色的“中国结”标志设计,但是蓝色的设计不容易凸显吉祥、沟通、团聚的主旨。后来联通公司决定重新设计公司标识。相关设计专业人士根据中国过年的传统风俗,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和经过大量的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红色最能凸显吉祥、沟通、团聚的氛围,于是将标识改用红色。这样就使联通公司的标识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意味,充满着吉祥而现代的气息。2.保持和追求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使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在本土化、民族化和国际化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教学中灌输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深厚的民族化与本土化内涵,同时也可以规避学生对西方现代文化的盲目崇拜。只有如此坚持下去,才能将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与本土化、民族化合二为一,真正实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本土化和民俗化。
三、结语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设置 地域化
[作者简介]张玲潇(1982-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传播学;杜(1978-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河北 唐山 063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编号:Y1129-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46-02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是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可能带来的文化教育模式大同化格局而提出来的,是对保护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和保持教育特性的应对措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旗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要保持自身的个性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置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艺术院校来说,结合地域特色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是突出办学特色乃至塑造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对唐山当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
一、唐山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
唐山高校中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三所,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和唐山学院。这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设置情况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三个方向。唐山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唐山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有装饰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其具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下:从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共有课程为:字体与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版式与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也大体相似,主要课程有:CAD软件设计、人体工程学、3D MAX、家具设计、室内陈设、景观设计、装修材料及构造、建筑制图等。除此之外,只有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陶瓷艺术设计方向,其主干课程有:泥塑、陶瓷工艺、陶瓷造型制图、陶瓷造型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艺制作基础、陶瓷壁饰、陶瓷雕塑、陶艺创作、陶瓷装饰设计、陶瓷造型设计等。
通过调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在唐山的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些院校都以不同的优势为所在设计学科发展提供了各自的特色资源。唐山的艺术教育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乐观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唐山当地三所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拉不开距离,没有形成自身的培养特点。唐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种类众多,其中泥塑艺术、陶瓷艺术、皮影等艺术形式都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唐山本地艺术设计课程中并没有体现唐山的艺术特色和优势,优势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同时地方艺术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因为缺乏特色,所以导致唐山的三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之间较相似,同时也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同。因此,难以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更没有体现唐山地方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地域化的必要性
1.准确定位,培养人才,保持专业特色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形式或艺术审美取向的表现,能够体现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专业方向定位,如果没有准确合理的定位,课程设置也就迷失了方向。所谓定位,就是要找到自身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每所学校因其发展背景、所处地区环境的不同,都会对各学科有不同的影响,每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不可避免受其所在学校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体现出地区特色。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地域文化为根,构建自己相对独特的课程体系,做到“术业有专攻”,打造自己的拳头品牌优势,争取主动的话语权。
2.培养热衷于保护区域特色文化与艺术形式的人才,使本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从微观上讲要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从宏观上对传承民族传统有重要的责任。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每个地区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情,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具体到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调研、挖掘地方文化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征进行设计、创作,开设地域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或与其相关的艺术设计等倾向性课程,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力求打造一支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队伍。
通过各地高校对当地民间艺术、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的研究应用实践,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丰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在设计中运用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文化借鉴手法,为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数字化;视觉艺术;美学特征
引言
我国在视觉艺术的发展上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视觉艺术设计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到了当前的数字化发展时代,视觉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就成了发展的主要内容,从而在美学特征上就有着比较突出的呈现。通过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美学特征的理论研究,对这一设计艺术的认识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概念和应用领域
1.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概念分析
数字化是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在当今的人生活过程中,到处都有着数字化,影像以及数据信息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化在艺术领域也逐渐的发生一些变化,在应用之后能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得到有效转变。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是通过对计算机设备的应用,能够把文字以及图像和音视频等得到有效的融合,对这些元素加以应用来创造的新的形式的视觉艺术[1]。这一艺术形式能够对人们的视觉感官产生很大的冲击,让人们对设计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变化。
1.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应用领域
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在当前的生活当中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高科技的数码新媒体技术和传播观念的发展,就使得各国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愈来愈大,数码新媒体技术在娱乐以及动画和影响等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在技术层面能够分成三维以及视频等设计,从设计表现领域层面来看,能够分成平面设计以及动画设计和虚拟设计,不同的类型在应用的领域上也是不同的[2]。例如在动画设计类型上,主要就是在动画的影视制作上比较常用。而在虚拟技术的设计方面主要就是在电子游戏艺术设计方面得到的应用。
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
2.1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分析
数字化视觉艺术的设计体系当中,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主体部分,设计艺术主体的认识层面,人们是将头脑中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基础进行认识的。设计艺术在原来是通过笔实施构思传达的,这也是设设计艺术的主体。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主体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任何的设计艺术主体是有着认知主体身份的,数字化的应用,就对人们的艺术设计主体发生了变化,所以设计艺术的主体是能够通过科技的发展进行转移的[3]。另外,在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体系中,设计艺术主体的情感层面,艺术设计主体和计算机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人机型以及人际机媒型和机机型。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过程中,围绕着计算机产生的情感,就成为信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现象。数字化设计艺术和艺术设计手段方面也是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就包含着数字化设计艺术本体,以及数字化设计艺术工具。还有是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方式,这就包含着数字化设计艺术创作方式以及鉴赏方式、传播方式等。在数字化艺术设计和设计的对象和内容、设计环境等方面也是体系当中的重要内容。
2.2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美学特征
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有着美学特征的表现,由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是通过图像以及文字和声音等多方面的元素综合呈现的,所以在审美特征上的表现就比较突出。在这一艺术设计过程中,能产生间离的视觉效果,动画虚拟和现实之间就能产生间离的视觉美学特征,从而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就在现实的束缚上比较少,能让受众在精神的需求层面得到最大化的满足[4]。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工程有着审美观,在新的时展背景下,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着转变。从近些年的数字化视觉设计的发展情况来看,通过设计师的作品呈现就能发现,受众在审美观的要求上有着更高的体现,一些设计作品在民族的以及现代的特征上,有着艺术审美的追求,并且审美的特征也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有着微妙的变化。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美学特征还体现在设计的课题认知结构的变化,数字化艺术时代是读图时代,也是视像的时代,在信息的膨胀发展背景下,不管设计主体好事客体都有着相同的效果影响。在设计的资料增多以及理论的多样化背景下,设计的客体就会向着主体进行转变。设计审美要能有艺术的感知性,形式要能是设计作品在表现语汇和手法等层面应当达到的水准,尤其是在整体上的完美意境要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将创新和形式得到有机结合。
3.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过程中,要能对美学特征得到充分重视。在当前的人们生活过程中,对数码技术已经有着依赖性,视觉艺术设计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这就需要能够在美学的元素充分应用下,对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进行拓展。此次主要从数字化视觉艺术设计的概念以及应用领域进行了相应分析,然后结合而是对设计体系和美学特征进行了相应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理论发展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丽,黄文静.数字媒体语境下的南京公共艺术设计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2]李沙.数字雕刻在艺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13(07)
[3]高翔.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艺术研究[J].大众文艺.2014(24)
关键词:艺术设计;应用型;培养模式;创新
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因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经过30余年时间,该专业由笼统的艺术设计分化成了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等众多子学科,学生也由原来的极少数发展到了如今的人数众多,艺术学也由原来的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但是,学科的快速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过慢的矛盾制约着艺术设计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总结起来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总规划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
模式的转变成为必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从国家层面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写入正式文件。2014年2月26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将应用型高校学科建设提升到国家教育战略的高度。随后,教育部出台文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全国共有600多所高校被划为此列,重庆就占了20多所。这将有利于从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层面对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与机制建设的探索和完善,因此很有研究的必要。
2.社会宏观经济向创新转型的大背景和当前学生群体的改变对原有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1)社会环境的改变决定培养模式的变革以1999年高校扩招为线,1999年以前,全国设计学科的专业设置还比较单一,许多学校专业名称就是艺术设计,学生规模也比较小。而1999年到2010年的前后10年,学生人数成倍扩张,艺术设计也分化出了若干专业门类,社会经济生活在10余年的时间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甚至在这一时间里出现了产能过剩等相关问题。这些新变化都给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2)学生群体的变化当前,大学教育早已经告别了精英教育时代,成为全民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60%的艺术专业学生家长对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不了解,学生选择该专业的根本动机多是学生文化课成绩不足,而艺术专业是一条升学的捷径;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73%的学生表示并不喜欢这一专业。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有必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检验学生学业成果的最佳方式就是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完成十分有限的模拟训练作业,软件应用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面对一项实战任务,无法用软件展现设计思维,直接导致学生缺乏专业自信,影响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专业应用推动艺术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互联网+”为支撑,将学生实训学习落到实处
艺术设计学科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注重理论讲解和原理阐释,目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制约设计学科发展的一大障碍。幸好这一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学校开始建立大量的实训场地,并积极与企业接触,开展校企合作的新培养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训基地实际使用率不高,效益转化率低下;部分学校的实训基建设地还停留在应付教育部门检查的层面;人员配备不到位,运营成本较高;等等。文章寻求打通社会艺术需求与设计专门人才实训无缝对接且成本低廉的绿色通道,将社会资源与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双方的高效连接。艺术设计消费方与高校学生共用平台,平台按照设计费用预定收取部分管理费用,甲方投放设计任务并向平台支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实现双方的共赢与协同发展,减少企业的艺术设计消费成本,激发社会艺术消费需求的参与积极性,更好地为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快捷、方便的练兵场。通过互联网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订单实践中。开始接单时,课题组引导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几名学生对同一设计任务进行探讨,主动学习,由专业教师提供专业上的支持。这样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学生实训方式,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提升了广告专业和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2.强化“理论学习+专业实践+理论学习”的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学习离不开艺术理论的学习,但理论往往是抽象的,要理解理论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教师在理论讲解中往往会结合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但对于教师这样讲授的知识,学生往往一知半解,如果不能进行进一步学习,就无法转变成设计专业技能,因此需要进行实际运用。艺术设计讲求原创,不能照搬原有的设计成果,这就需要学生对具体设计对象进行独立思考,消化设计原理,从而提升专业设计水平。因此,课题组主张教学中以实训代替简单的模拟,将教学与实战结合,演习千次不如实战一次。在实战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调动,但也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学生学会处理各种设计状况恰好是培养设计素养的有效途径。
3.以实训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其一,让学生在设计实战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学习艺术设计是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职业意识。其二,让学生感受到专业可以获得收益,有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很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样,在平时的专业学习时,他们就会更加刻苦努力。因此,以实践教学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三、结语
文章所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主要从实训环节入手,整体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行。艺术设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将更好地依托“互联网+”平台,使其成为艺术设计学生的专业练兵场,从教学结果倒逼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育探索,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