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5 03:1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材料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水泥检测;钢筋检测;墙体检测;精度;误差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的保障,不仅需要具有高水平的施工技术,而且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还需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使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够与检测的标准相符,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
1 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随着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建筑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则会在降低成本上下足功夫。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建筑材料上做文章,以次充好,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施工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能够与相关的检测标准要求相符。另外,部分施工企业在购置完大量的建筑材料后,由于保管不利,存在材料积压及风吹日晒的情况,从而使材料性能产生变化,对材料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需要进行焊接才能使用,焊接的质量则会对钢筋的质量和受力情况带来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需要做好材料检测工作,利用先进的材料检测技术,及时发现不合格材料并对其进行替换,这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则起到非常积极的意义。
2 建筑材料检测方法
2.1 水泥检测方法
水泥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水泥进场时需要做好验收工作。检测人员需要针对水泥的品种、出厂日期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水泥的相关性能进行检测,确保能够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要求。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使用的水泥存在颜色异常及超出出厂日期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则需要做好复检工作,当复检结果达到质量合格标准要求时,则可以继续进行使用,对于达不到合格要求的水泥,则需要更换质量合格的水泥。在对水泥进行验收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及同一批号的水泥进行检查,对于袋装水泥每一批抽查的重量以不超过200吨为宜。
2.2 钢筋检测方法
对于进场的钢筋需要做好验收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建筑材料的标准对进场的钢筋性能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钢筋才能才能留在现场,而不合格的钢筋则需要对其进行返厂进行处理,在对钢筋进行验收时,需要对其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行检查,做好钢筋的取样工作。在取样时需要根据钢筋批量和规格的不同进行,通常情况会以50吨作为一个批次,取样需要分为抗拉试件和冷弯试件两种,在实验室内进行拉但试件和弯曲试检验,而且还要确保试件的长度需要与相关的要求相符。而且在取样过程中,需要从钢筋的端头处进行截取相应长订的钢筋然后对其进行检测。
2.3 墙体材料检测方法
对墙体材料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砖以及砌块的生产方式,对墙体主要的原料和外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蒸压灰砂砖的抽样检查主要是以10万块作为一个批次,如果一个批次不满10万块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检查。但是至少不能少于2万块。对于蒸压灰砂砖检测的样品需要从尺寸上的偏差进行分析,如果尺寸上的偏差符合相关的标准的话,对蒸压灰砂砖的样品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5块左右的砂砖。其中10块砂砖作为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检验,另外5块留作备用。对于烧结多孔砖的抽样检查主要是将5万块烧结多孔砖作为一个批次,如果不足5万块的应该按照一个批次进行检测,对于烧结多孔砖的强度检验,首先应该从外观和尺寸偏差方面进行检测,如果外观和尺寸上都合格的话应该抽取合格的样品15块进行强度检测,抽取10块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荷重的检测,剩下5块留作备用。
3 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精度和误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精度进行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试件方式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每种材料的精度试件标准都各有不同,但对于检测时所用的试件,则需要其在尺寸和形态上都要与规定的标准要求相符,确保试件的标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件标准以边长为14cm的正方体为主,由于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会受到试件强度值的影响,所以需要确保混凝土试件要具有较好的平整度,避免出现偏心受压的情况而导致强度下降。
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结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材料匀质性。操作人员操作水平、设备仪器及环境条件等都会对检测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存在误差。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有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从而有效的降低或是避免检测结果误差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在对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结果误差出现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行检测的误差。所谓的平行检测的误差就是采用同一种方法,同一个检测样品和同一种仪器进行分段检测的时候,结果会出现误差。由于建筑材料的自身的特性,在我国有关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方面是允许一定的误差的存在。二是同组试件之间出现的误差。导致这种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上的失误,或是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从而导致语差的产生。三是再现性误差。这种误差是在对同一个材料和同一种样品利用不同设备进行检测过程中而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对所有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是允许的误差,在平行检测误差和同组试件误差中,再现性误差所产生的误差最大。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具有不可或缺性,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面明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要求进行重点关注,实现对检测误差的有效控制,有效的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作为建筑工程检测人员,需要在检测工作中要严把建筑材料的质量关,确保材料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还需要不断的补充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进一步对建筑材料检测技术进行完善,有效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为建筑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永,郑朋军,贾成伟.浅析建筑材料的环保问题[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检测;作用;对策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材料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性能非常优异。像近年来出现的保温隔热材料、吸声材料、轻质高强材料等,为人们的居住及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保障。所以,为了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材料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材料检测概述
目前,我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主要针对一些基本材料如水泥、粗细骨料、建筑钢材、瓷砖、防水材料等。建筑材料的性能检测包括多项内容,如水泥需要检测细度、凝结时间、强度等;骨料需检测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等;钢材需检测屈服和抗拉强度、冷弯、伸长率等。要想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取样的多少和部位、环境温湿度、强度检测时的加荷速度、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建筑材料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外观质量检测和成分检测两种,外观质量检测主要是查看材料品种、尺寸、规格及标志,检查材料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和缺陷。对建筑材料的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无损检测和有损检测两种方法。
二、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作用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因此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测,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这是一个急需得到行业认可的影响建材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安全方面。建筑是建筑材料与人工综合而成的结果,选择合适、绿色的建筑材料对建筑的整体效果有极大的影响。具体而言,最重要的影响是对安全方面的影响。检测建筑材料的目的是除去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防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流入建筑行业。如果建筑施工中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则一定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在检测建筑材料时,不仅应要求材料的强度、韧性、性能、环保等方面都符合相关标准,还应在建筑材料的使用方面,考虑其科学荷载程度,以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材料的性能不符合建筑要求等问题。
(二)经济效益方面。材料的检测在建筑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的整体效益,不可为了降低材料成本,而人为选择质量不过关的材料,或在检测时忽视材料的质量问题。虽然暂时选择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可降低采购成本,但这样的行为很可能降低建筑的耐久性,进而影响建筑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适用度方面。选择检测合格的建筑材料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并确保建筑项目准时、高效完成。此外,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还可以使建筑符合项目设计,使其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建筑外观方面。在绿色经济时代,建筑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自然化,因此,建筑材料也应具有这两个性质。然而,越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建筑设计,在材料选择方面的要求就越高。因此,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使用检测合格的建筑材料才可能将建筑的设计特点体现出来,才能促使建筑的设计向着更加美观、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对策
(一)规范材料取样。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相关负责人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对建筑材料进行抽样调查,使其代表建筑材料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同时,相关负责人要规范建筑材料取样工作,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样品进行检测,从而确保建筑材料整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仪器设备要配备正确。在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的长期不使用或者不注重对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会导致检测设备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下降。部分检测人员在检测设备使用完毕后,不注重对其进行调试和维护,使其对后期建筑材料的检测产生相应的影响,使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出现误差,从而影响试验结果。检测人员在试验完成后,要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避免影响后续使用。
(三)严格管理检验数据。在检验中严格实行责任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防止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的情况发生,对检测出的数据结果进行严格的档案存放,建立实验结果和检测报告的文档,这些档案必须要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确认,才能在问题出现后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在提高建筑施工和检测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相关责任人和当事人的责任意识。
(四)控制温度与湿度。确保环境湿度和温度的稳定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系统误差,从而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水泥、混凝土、沥青等建筑材料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很大。比如,检测人员在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要采用标准的养护试件,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1或2昼夜,然后对其进行编号和拆模,并放入温度为20℃±2℃,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
(五)提高检测人员职业素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检测单位要注重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确保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避免其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操作不当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造成相应的影响。同时,检测单位也要注重检测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避免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不文明检测行为的发生,从而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的精确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是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不仅决定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的重要作用,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裴星.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3.
[2]李海平.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江西建材,2012.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检测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建筑材料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保温材料、吸声材料、高强材料等等在建筑行业中屡见不鲜,这些材料的出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其材料本身的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以便有效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建筑材料检测
建筑材料检测是对建筑工程当中所使用到的材料进行检测,常规来讲主要是包括水泥、骨料、混凝土、防水材料、外加剂、墙体材料等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而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在具体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上是不同的,检测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需要来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手段,比如对水泥进行检测的时候,主要是对水泥当中的氧化镁和三氧化硫含量进行检测,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试验检测。而在对细骨料进行检测的时候,许则要对颗粒级配方式、堆积密度、有机物含量等进行检测,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在检测上的内容和标准都是不同的,而检测主要是对这些材料的不同特征进行考虑,并将其作为检测内容。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建设基础,其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因而对其进行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能够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定,从中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材料来进行施工,这样既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控制;再者,实施建筑材料检测还能够促进新材料、新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建筑材料检测还能够对各个材料用量比例进行优化,方便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制定出成本最为合理、结构最为科学的施工方案来,有效促进建筑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加。
二、建筑材料检测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材料检测工作的重视不足
材料检测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守门员,但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足,从材料进场到对材料的验收和检验都是流于形式,而没有真正将其具体落到实处,这就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带来了隐患,严重影响了后期的建筑施工进程。
(二)、对检测当中的影响因素认识不清
影响建筑材料检测的因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客观因素影响,其中人为因素影响主要是由检测人员的自身素质所决定的,包括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是否熟练,所实施的步骤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等,这些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影响。而客观因素方面的影响则是来自于外界环境和仪器的影响,包括外界温湿度对于材料检测试验产生的影响,或是所应用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精确度对材料检测的影响等,而目前很多检测单位对于这些影响因素的认识不清,或是在操作上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或是在检测条件和仪器上比较落后,导致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三、改善建筑材料检测的措施
针对于建筑材料检测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有效改善建筑材料检测质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上入手:
(一)、从源头上控制材料质量
建筑单位在采购建筑材料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选择正规厂家,对厂家的营业执照进行对比,比较厂家的生产资质。正规厂家生产的建筑材料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保证,而已经购买的建筑材料,则需要对其三包凭证进行检查,并且要求出具相应的质量认证和试验报告书等,保证建筑材料在进场前的凭证齐全。在进场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查。
(二)、规范建筑材料检测指标
在实际进行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该加强对材料检测的认知,对材料质量检测指标进行规范,结合实际的材料市场章程对建筑材料进行有效检测。检测人员应该对基础材料检测项目进行逐级比较,使各个检测项目都能够符合建筑的建设要求。同时,在实际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过程中,应该对整体材料取样进行规范化要求,不断提升建筑材料在检测方面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为建筑材料检测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基础,促进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
(三)、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
检测人员的素质对于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而需要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建立职业规范化制度,适当提高检测人员的准入门槛,使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当中的缺失能够得到弥补。同时,检测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环境的重视和关注,对单项检测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试验,不断增强检测环境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减少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同时,还要建立起良好的监管机制,对建筑材料检测进行监管处理,这样才能够减少建筑材料检测的问题。
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在整个建筑工程当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断提升建筑材料检测的手段和技术水平,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的管理,促进材料检测人员素质的提升,对于提升材料检测真实性具有重要价值,是推动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
作者:任建军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室
参考文献
[1]徐文斌,王兰兰.浅谈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J].四川水泥,2016,(8):320-320.
[2]许金渤.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J].居业,2016,(4):143-144.
【关键词】 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的基本单元,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能达到标准材料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材料检测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建筑材料检测员在材料检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确保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虽然建筑材料的检测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检测技术也逐渐的趋于成熟和先进,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建筑材料检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接下来就对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 材料检测项目确定的问题
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由于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类众多,这就造成了检测项目的确定这一个问题。在选择建筑材料作为检测项目时,必须要符合当地部门、行业以及国家的相关明文规定。例如在确定水泥作为检测项目之后,就要按照相关规定对水泥的强度、安定度、细度和凝结时间进行检测。并且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按照规定的步骤来对水泥进行检测。但是一些检测人员根本不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建筑材料的检测,只是敷衍的完成材料检测的任务。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材料检测员在检测材料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做事,要建立起责任心。总之,材料检测项目的确定必须要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那些只检测了原始合格而不按照规定进行抽样试验,甚至是进行了抽样方法的检测,但是检测项目不全的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这些问题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材料检测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 取样检测的数量和方法上的问题
采用取样的方法对建筑材料进行随机性的检测,可以达到检测建筑材料质量的目标。但是在取样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在取样检测的数量和方法上。在进行取样调查的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取样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就一般而言,都是以一批材料的不同位置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来进行检测,这样能很好的反映所检测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在取样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取样的部位和数量,就连取样的方法都有相关的明文规定。数量过少或者取样的部位不对,都不能很好的反映出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因此,在用取样的方法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无论是取样的数量、部位还是具体的方法都要明确的按照既定的规定来进行材料检测的工作。比如在袋装水泥从该批大于等于20袋的水泥中任意取出等量的样品来进行检测,那么总质量不能低于12KG。因此,为了能减少在取样检测数量和方法上出现问题,材料检测人员就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建筑材料的相关检测。
三、材料检测时对于环境中湿度与温度的控制
对于一些建筑材料而言,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对于材料的养护以及检测时的环境条件都有相关的明文规定。这就要求材料检测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要明确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例如根据相关的规定,在材料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应该保持在20摄氏度到2摄氏度之间,相对应的环境湿度必须保持在大于其百分之五十以上。而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建筑材料检测员大多时候都忽视了检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这对于检测出来的建筑材料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对于检出工程来说,是可怕的隐患。因此,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建筑材料检测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明文规定来对建筑材料进行正确性的检测。
四、 试验机加荷速度的控制
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在常温的条件下,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时,如果加荷速度过快的话,就会造成检测出来的结果不准确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进行检测的材料变形滞后于加在它上面的荷载,这就会导致测量出来的材料强度高于材料本身具有的强度的现象出现。因此材料检测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相关的检测时,要控制好试验机的加荷速度,这样就能很好的控制和抑制由于加荷速度过快而导致检测出来的结果和现实材料质量不一致的现象发生。这就要求建筑材料检测员在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时,要对试验机的加荷速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测出来的结果是真实的能反映材料质量的。
五、测量不确定度的问题
测量的不确定度是难以避免的,在检测试验过程中,虽然都是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的,但是由于检测员本身的熟练程度以及材料的均匀性、设备仪器和环境条件等等不能控制因素的影响,就造成在建筑材料检测过程中不确定度的出现。这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只要检测人员严格的控制好每一步检测过程,保证其正确性和规范性,这样不确定度就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在不确定度范围内出现的误差是允许的。虽然在检测建筑材料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不可避免性,但是只要检测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测,那么由于不确定度而产生的测量误差就会保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样的情况是允许出现的。
六、试验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
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造成了在检测过程中的某些数据结果离散型较大,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通常会对一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取舍处理。但是在数据取舍的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的一些问题,导致取舍数据的不正确性,这就导致了检测出来的材料质量偏离实际材料质量的现象发生。因此,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材料检测人员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这样有助于有效的避免由于数据的不正确性而造成的检测问题。鉴于此,在建筑材料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人员在数据处理的这一方面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的基本单元,建筑材料质量是否能到达标准材料的要求,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结构的安全性。因此必须在检测材料的过程中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建筑材料检测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检测项目确定上的问题;在运用取样方法的时候取样数量的问题,这需要在取样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材料的检测工作;还有就是在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问题;在试验机加荷速度上必须要确保速度的合适性,检测人员在对材料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试验机加荷速度;再者就是检测误差的问题,虽然这种误差难以避免,但是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允许的;最后就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材料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规定,对所得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通过对数据的适当处理,能保证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贺晟.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13):208-209
一位日本学者在讲学时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种现有建筑材料功能的优缺点之后,不无感慨地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的。土坯是人类从筑巢而居时就开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温、吸湿、透气等特性,更适合人体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砖房里舒适得多,所以这位日本学者的话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虽然土坯具有这样的优点,可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抛弃。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集合体。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小块实心黏土烧结砖在我国各类墙体材料中仍然占居近95%的高比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我国推出了建筑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黏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中国描写一座宏伟建筑的用词是青砖碧瓦、合抱大柱、雕梁画栋等等。在西方,石砌的古建筑表现出凝重高贵的风格。尽管今天每当人们看到这些建筑时仍不免衷心赞美,深深为当时建筑大师们付出的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而赞叹、敬佩。但是,事情仅此而已。今天没有人会再想去建造那样的房屋了,因为它只适合观赏,而不完全适合现代建筑。
二、绿色、环保
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丰富多彩的建材产品不仅使我们广厦万间的追求成为现实,更为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得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到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排放1tCO2,0.74kgSO2向大气中排放130kg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研究、生产。
参考文献:
[1]郑迎朝,李富.新型建筑材料的商业发展前景.中国科技信息,2008,4.
[2]叶萌.未来建筑材料展望.中华建设,2007,4.
[3]丁大钧.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魏鸿汉.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唐岱新.砌体建筑的发展和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6]涂逢祥.建筑节能大发展[J].砖瓦,2003,(12).
关键词:建筑材料;现状;发展水平;探索
调查研究表明,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建筑快速增加,同时,随着我国各大发达城市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的地标性建筑纷纷拔地而起,推动了我国建筑结构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当今社会,对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建筑材料和相关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期,由于目前国内的环境越来越恶化,建筑业已经和环保行业密切联系到一起了,因而,发展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已经成为了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这样有利于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 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
1.1 建筑材料的使用造成了能源的消耗及环境污染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所使用的资源以及能源越来越多,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促进了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建筑领域所消耗的建筑材料的数量非常可观,与此同时,也加大了原材料的消耗量,例如沙、石、铁矿石以及粘土类原材料等等,这些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木材的大量使用也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也同时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另外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等等都是污染源。
1.2 建筑材料对健康的影响
现在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建筑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机物及放射性物质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关注,据研究发现,人们在装修房子时所使用的装饰装修材料对人体健康也有重要的危害,建筑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有机物对健康造成的危害主要在一下三个方面比较突出:第一,刺激人体的皮肤,造成呼吸困难等问题;第二,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记忆力下降等等;第三,通过对呼吸道造成炎症从而使人力的免疫力下降。而建筑材料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又会造成癌症及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2 当前建筑材料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建材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和现代化的目标相对比的话,我国建筑材料总体的面貌比较落后的现实依旧没有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因此,改变过度依赖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是我国全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严肃而重大的课题,我国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和其他的国家相比我们处于明显的劣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变得越来越不可调和,我国建筑材料的发展受到能源、资源以及环境的严重制约,传统的建材生产方式不仅能源的利用率低,并且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与我国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保型社会是不相适宜的。然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建筑材料市场的竞争都在不断的加剧,给建筑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开发可再生资源,必须不断的开发节能技术和推广节能设备,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不断的研究生态化建筑材料。
3 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3.1 发展新型节能型绿色建筑材料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建筑材料行业一直采用了粗放型的传统生产模式,在自然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开发,而不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利用生态环境进行生产时,往往不重视对环境的改善,从而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建筑材料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节能,节能建筑材料是发展节能建筑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仅改善了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且又有利于我国建设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大力促进节能型建筑材料的研发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急切要求。
3.2 提高材料的耐久性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质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如果材料的耐久性不够好的话就会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受到影响,更严重的结果是:导致建筑物的破坏,因此,我国应该鼓励耐久性材料的研发工作,建筑物中使用耐久性比较强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保养费用,还会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水平。
3.3 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
第一,研发节约能源的墙体材料;我国过去的墙体材料所消耗的能源特别多,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身体健康,为了响应节约资源的号召,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用节能环保型的墙体材料是研发节能型材料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浪费资源的问题,还可以使墙体更加美观,使整体的环境变得更优雅。第二,开发防水、防火等建筑功能的材料;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使建筑物变的越来越密集,而且还使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电气化和燃气化的发展速度也特别快,这样建筑物内就存在了很多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其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发展能够防止火灾蔓延的建筑材料是一个非常迫切和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三,研发新型路面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的完善,城市道路、人行道、广场等的建设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城市中的建筑物十分的密集,导致了路面的透气性比较差,这样路面就不能很好的适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因此,开发具有透气性、透水性以及排水性的路面材料十分的重要,这种新型的材料可以调节土壤的湿度,将雨水导入低下,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延长路面材料的使用寿命。
4 结语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了适应建筑工程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响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的号召,使用低能耗、多功能、少污染、可循环再生的材料将是我国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这样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资源有效利用等综合效益与一体,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和人类的发展需要。面对我国恶化的环境问题,促进绿色建材的研发和使用,转变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未来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发展环保型建筑材料就是一项很好的举措。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段芳草.浅谈建筑材料与检测专业现状与发展[J].山西建筑,2010,36(36):216-217.
关键词:材料采购;材料管理;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1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2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3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3.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3.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
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4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5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也不能够事先知道投标者是否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招标的可信度一旦失去控制,也就意味着中标的价格不再可靠。
6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费用,是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完善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的控制体系,加强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探索和寻找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筑成本的匹配关系,合理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财务管理工具,就能够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蒋荣斌.建筑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及机械设备选择的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32(31).
要解决当前《建筑材料》实践课程的弊病,首先在思想上应当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教师要牢固树立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源于实践的观念。理论课和实践课都是教学体系里两个互相有联系的相对独立环节。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学生不能光接受理论课,更要从实践课里去学知识、验证知识。掌握知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形式上,为保证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施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由于专业老师少、缺乏实践教学人员实施一体化教学是一条可行之路。
2.设置合理的建筑材料实践课程体系
(1)将实践教学从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材料实践课或设置材料实践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性教学得以实现。首先对于部分有兴趣和能力较高的学生可开设实践兴趣小组,也可结合教师科研参与到实际生产实践中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其次,可通过设置新型的建筑材料实践项目,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精选验证性实践,开设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建设工地去、生产一线去开展实践性、技能性教学活动来完善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在新型材料实践项目教学中可根据实践项目内容进行选择。例如:在粉煤灰混凝土、新型水性防水材料、混凝土非破损检测、建筑陶瓷等材料的实践教学及研究性学习中可以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践设计、过程的记录、结果的验证来研究粉煤灰组成及性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水性防水材料科研项目,开展方案制定、选材、性能测试及分析、材料应用等环节的综合实践来探究新型防水材料的综合利用,增加学生新型材料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应结合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有关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品质评定的基本技能。如“材料基本物理性质中密度的测定、吸水率的测定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砂筛分试验”等。对于这些基础实践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实践方法,增强感性认识,为做好设计综合性实践奠定基础
(3)由教师给定实践设计结果,由学生自己拟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步骤。以砂浆配合比实践为例,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测定配合比设计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指标,自行研究设计配合比,调整成型,验证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类别及砌体部位的设计要求。
(4)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综合的或现代的测试技术的实践项目训练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将原来的水泥、砂石、混凝土3项相对独立的实践内容整合为一项设计性综合实践,以完成不同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目标,以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实践报告为样本,模拟实际工程的实践程序,把常规的3项实践有机地贯穿在一起,从混凝土强度设计、和易性的选择、材料的材性检测到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以及实践的准备和实践后的处理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终提出最佳配合比及理论分析报告。
2.1调整实践教学课时和时间
根据传统教学大纲课时设置,《建筑材料》实践课时包含在理论课时内,一般为10~16课时,但往往因为实践课集中设置,实践学生过度集中,有些实践要求等待的时间长等原因,理论课内的实践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的教学作用和效果之差是显而易见的。可将实践课的时间做如下调整尝试:实践周数为4周,实验室的每天开放时间为早8点~晚9点。实践采用预约制,学生在此期间可随时到实验室做试验。每个实践小组自由组合,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对于较综合的需要时间跨度大的试验本校做不了则可采用走出去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和充实。例如我校同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室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来加强了因设备不足而造成的实践无法进行的现状。
2.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分组少,每组人数多,实践都是验证性的活动,实践报告也就大同小异,抄袭现象严重。而实践综合成绩一般也是由实践报告、操作表现、出勤情况组成,因此,以往的实践成绩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对实践掌握的情况。通过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的改革,实践成绩将不再有"大锅饭"的现象,实践结束后教师可针对实践过程情况记录、提交的实践成果及实践问题的解决途经等进行综合考核。我校建立并实施的《学生学科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就针对学生实践操作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办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2.3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
专任教学人员不足,实践教学人员缺乏。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学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稳定来加以改善。我校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加以改善,即定期、不定期让专业教师到生产企业去学习深造,组织专业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培养双师的人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到校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用房少,实践教学仪器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成为空谈。加大资金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已刻不容缓。近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了建筑材料专用实训室,添置了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逐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另外还通过同县工程建设检测中心建立长期校外实训基地来加以充实和完善。
3.改进建筑材料实践性教学的成效
(1)改变原有的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项目,增加一些新型重要的材料实践,纳入实践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又提高了实践技术设备的利用价值,丰富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强化了学生对新型材料的测试技术的学习。
(2)通过开放建筑材料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自主安排实践的条件,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建立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性的实践。一是变不可能实践为可能实践;二是进行将理论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一、新型建筑材料的含义及特点
1、新型建筑材料是相对于传统材料而言,(传统材料是指砖、瓦、石灰、砂、石、木材等)可以是新品种、新功能的材料,也可以指利用工业废渣生产的环保型材料;对传统材料进行改进、创新,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满足现代建筑需要的材料也可认为是新型建筑材料。
2、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重量轻,可降低建筑物自重;综合性能好,可改善建筑功能,提高居住品质;节能、节地, 综合利用废弃资源,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适应先进施工技术,降低成本,综合效益好。
二、新型建筑材料的工程造价原则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时间短,相对缺乏经验且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因此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立相应的工程造价原则。
1、从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新型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的建筑成本和使用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进行慎重选择,要使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以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性价比关系为依据,做出正确的选择。
2、要加强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设计之间的配合,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使得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更加科学,使二者相互促进。统计资显示,截止2013年1月,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占在建项目与改建项目的87.9%以上。而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占57.6%。其中在工程开始之后才考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建筑项目平均延期超过15天,最长达到半年。这是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建筑的结构设计,会与建筑设计产生一些冲突。由此,要将工程设计与新型材料的使用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建设,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安全、经济。
3、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程造价的预备款项。原因在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大,充足的资金准备能及时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化给建筑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
4、充分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不仅要节能、美观,也要体现建筑的风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要将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的性价比体现到最好,从建筑的建设到使用,充分体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功能性作用。
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对建筑有了更多的需求,在施工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人们对建筑的投入也是越来越高,如何保证企业的投入能够等到合理的回报。本文正针对我过自出现新的建筑材料以来,对建筑工程造价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对企业的效益都有了影响。所以,必须工程的造价管理提出新的方案,以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优化投资方案
投资方案是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中最重要的步骤,他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源头。在投资方案的敲定前,一定要从多方面考虑投资的可行性,比如,施工的技术,对资源的配置,一定要注意从本质出发,实事求是,收集工程造价的资料并加以整理。除此之外,还要对新建筑材料市场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出一份施工所需要的材料表,在对每个材料的价格进行考核,最终得出最经济实惠的价格表。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的价格水平控制。树立起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对材料市场的变化情况要进行实时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及时的调整材料资源采购以及配置策略,在最大限度上的促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进步,充分的提升建设资源优化配置效率。
2、完善项目的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不仅是工程造价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整个工程准备开始施工的过渡期,工程设计的作用在与保障施工的稳定进行,也是提稿施工的效率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成本投入的保障。造价管理人员必须对设计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查工作,因为它与工程的造价有着紧密的联系,充分的保障和发挥图纸审查的中心职能作用。在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中,投资项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造价的时候,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进行规范的造价,对投资的项目进行进行合理的限额,在造价的时候,应该对建筑施工环节的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造价限额,只有对每一个建筑项目进行合理的造价,才能实现整个工程的造价目标的实现。因为新型材料的出现,对建筑施工的工艺及施工的环节都有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筑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有一定要对因为新型材料的出现,对工程引起的变化进行分析,以确保造价工程的正常运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施工环节的价格管理
在造价的管理与控制之中,最难控制的就是施工的环节了,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必须采取高效率的策略才能够取得预期的管理目的。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注意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以及成本的投入。因为在很多的工程中可见,施工材料的价格与整个工程的造价有着最大的联系。伴随着当前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材料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快,因此造价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起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实时的监控和了解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行情,进而及时调整不合理的材料价格管理机制,建立起完善的造价管理系统,保障项目施工材料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新型材料对现代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
1、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
首先,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比较灵活,随着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其次,新型材料的安装费用虽相当传统安装较为方便,但技术性要求更高,在人工费和机械费方面也高出一般水平。再次,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够纯熟,对市场的变化也难以掌控,其中差价和未计价的情况很多,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统计并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最后,新型材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由于其技术性较强,管理工作也相对较重。
2、难以建立起规范化的材料管理机制
材料管理机制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但是因为长期以来都是受到传统的建筑材料的管理影响。虽然出现了新的建筑材料,但是管理机制却一直没有与时俱进,施工建筑材料依然呆滞不前。在统计表格制定的时候,依然不能适应新的材料的出现的要求。对新型建筑材料不能合理的进行分类,影响到建筑材料的管理。这样会降低施工的进度。
3、不利于施工信息的整理与统计
新型材料相对于传统的建筑材料确实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型材料在研发的时候对其性能,规格,或型号方面确实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的造价管理,与信息的核对提高了难度。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预算需要实际对所用材料进行数目的清点,型号以及规格的记载,而不是直接套用定额,因为新型材料的使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又给这项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很多传统形式下的定额设计信息不能够一一对应,新设备以及新型材料或缺省或难以科学核实,这使得造价的工作没有了依据,失去了可靠性。不能够实现对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实质反映,影响到了建筑资源的定额设计,给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结术语:新型材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式,对于促进和提升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新材料的出现对于建筑行业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来说具有不同性质的影响,对于新材料的管理方面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针对当前新型材料规格以及型号设计工作不到位给造价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设计研发人员应当树立起创新发展思维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予以不断的改进和提升,尽可能的发挥新型材料应有的价值和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文胜.浅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 2011(4).
关键词:新型材料 工程造价影响 使用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开始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节能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装修装饰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给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来看,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在项目建设时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显得不那么明显,而从项目的后期使用中可以发现,新型材料的应用对建筑项目的使用成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能耗成本、维护维修成本、改造成本、拆除成本、人员工资等等。
1、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
新型建筑材料不同于传统的砖瓦,是新型科技技术的综合性应用,是高科技产品,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能够提升建筑的品质感与科技感。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功能上进行划分,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粘接、密封、防水、门窗、装饰、保温、墙体等。从新型建筑材料的材质上来看又分为非自然材料和自然材料,非自然材料又包括化学材料、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从新型建筑材料表现出的总体特征来看,它们都具有节能环保、轻便美观、装饰性强、耐性强等优点。这些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建设中受到了广泛的青睐,不仅满足了要求现代化、科技感的需要,也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使建筑物的结构显得清晰并且具有更多的功能。同时,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也大大加快了建筑工程建设的速度,推广应用了轻型建筑结构。但是,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还不够纯熟,给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以及工程造价管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材料消耗量是指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假定建筑安装产品(分部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必须消耗的一定品种规格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的数量。它包括材料净耗量和材料不可避免的损耗量。材料基价是指材料在购买、运输、保管过程中形成的价格,其内容包括材料原价、材料运输费、运输损耗费、采购及保管费等。检验试验费是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2、新型建筑材料的工程造价原则
由于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时间短,相对缺乏经验且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因此在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立相应的工程造价原则。
原则一,从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对新型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的建筑成本和使用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且进行慎重选择,要使新型材料与传统材料有效结合,以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性价比关系为依据,做出正确的选择。
原则二,要加强新型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设计之间的配合,不断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使得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更加科学,使二者相互促进。统计资显示,截止2013年1月,我国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占在建项目与改建项目的87.9%以上。而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占57.6%。其中在工程开始之后才考虑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建筑项目平均延期超过15天,最长达到半年。这是由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建筑的结构设计,会与建筑设计产生一些冲突。由此,要将工程设计与新型材料的使用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项目建设,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安全、经济。
原则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工程造价的预备款项。原因在于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大,充足的资金准备能及时应对市场价格的变化给建筑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
原则四,充分考虑建筑与人的关系,不仅要节能、美观,也要体现建筑的风格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要将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的性价比体现到最好,从建筑的建设到使用,充分体现新型建筑材料的功能性作用。
3、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3.1 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建设成本的影响
首先,新型建筑材料的价格比较灵活,随着市场的价格波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较大。其次,新型材料的安装费用虽相当传统安装较为方便,但技术性要求更高,在人工费和机械费方面也高出一般水平。再次,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不够纯熟,对市场的变化也难以掌控,其中差价和未计价的情况很多,不利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统计并及时制定相应对策。最后,新型材料的管理也十分重要,由于其技术性较强,管理工作也相对较重。
3.2 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使用成本的影响
建筑工程造价的周期较长,所涉及的分支众多,所控制与管理的面广。因此,对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建设方面,要认识到它在使用成本控制方面的作用。根据实践经验,新型材料地工程使用成本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新型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的特征,使得运行期间的能耗成本降低。例如深圳某集团总部大厦,节能改造前的电量使用相当于改造后的2.28倍。其二,新型建筑材料的高强度特征使得建筑工程后期的维护工作简单,维修相对较少,人工费相对减少。其三,其高科技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的特征也使得管理方面,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其四,其整体性的架构特征以及轻便灵巧的特性也使得建筑装修、装饰、改造过程中涉及的改造和拆除费用相对降低。
3.3 新型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总体性分析
从建筑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出发,我们可以看出,获取原材料、项目建设、项目管理与维护、建筑拆修等多个方面的建筑成本总体上都小于传统建筑材料的全寿命周期性成本。
4、结束语
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建筑行业的一次改革与创新,对建筑工程造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也给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带来一定的挑战,要求工程造价成为一个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经济管理、运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对于建筑材料给工程造价带来的积极影响要加以利用,对不利影响要积极克服,尽可能发挥出新型建筑材料最大的经济价值与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胜.浅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1(4)
关键词: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radioactivity, inorganic non metal building materials radioactive sources and the harm to human body, according to the GB6566-2010" building materials radionuclide limits" standards for building materials radionuclide detection process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discussion.
Keywords:Building materials; radioactive;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 TU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装饰装修要求的提高,大量的天然花岗岩和人造板石、陶瓷类建筑材料用于室内装饰,导致了室内放射性水平的增加,有关建筑材料放射性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不时见诸于媒体,居住环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现象早已引起许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美国、德国、俄罗斯、瑞典等国相继制定了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限值。而我国也于2001年颁布实施了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了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和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放射性比活度的试验方法,并于2010年修订,完善检验程序。
1、放射性简介
放射性是指某种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某种射线的现象。原子核的这种变化称为放射性衰变或核衰变,发生衰变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包括天然放射性核素、人工放射性核素及少数不成系列的天然放射性核素。目前已知的放射性核素有20多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主要有铀、镭、钍、钾、氡等核素。
放射性核素自发放射出放α粒子(即氦核)或β粒子(即电子)或γ光子,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现象称为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主要有三种方式:放射出α粒子的衰变称“α衰变”;放射出β粒子的衰变称“β衰变”;放射出γ光子的衰变称“γ衰变”。
2、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来源
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类是自然界原始就存在的;另一类则来自工业废渣的利用。建造建筑物所采用的砖、水泥、石灰、石料等建筑材料大都以土壤、岩石为原料加工而成,而这些原料中存在着原始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铀(U)、钍(Th)、镭(Ra)、40钾(K)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使得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都存在放射性,不同的是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多少而已。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可使天然放射性增加,如高温煅烧岩、煤所产生的矿渣、粉煤灰中放射性核素会富集,用它们生产的建筑材料会使人们受到高于天然放射性本底的附加照射剂量。
3、建筑材料的分类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将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分为建筑主体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建筑主体材料指用于建造建筑物主体工程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指用于建筑物室内、外饰面用的建筑材料。
4、建筑材料放射性对人体的危害
建筑材料的放射性通过两个方面对人体造成危害:体外辐射和体内辐射。体外辐射是指具有强穿透力的γ光子进入人体后人体造成的伤害。体外辐射主要来源于建筑原材料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比如镭、钍等衰变产生的γ、β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它会穿透人体并和体内细胞发生碰撞,会破坏人体的淋巴细胞,从而使人的免疫力降低。体内辐射是指天然放射性核素通过饮食或呼吸进入人体内对人体细胞的分子基本结构的电离,破坏分子结构和细胞而造成伤害。体内辐射主要是氡对人体的辐射,氡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天然物质,无色无味,具有易扩散、溶于水,且极易溶于脂肪的特点。氡主要是来源于一种叫做镭的化学物质,镭经过衰变会产生氡,氡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在未衰变前,一部分仍可随呼吸活动被呼出体外,另一部分即黏附在呼吸道上被人体吸收,除主要从呼吸道吸入以外,少数也可在咽喉部随吞咽动作进入消化道,在体内对人造成辐射,破坏人的呼吸系统。如果人体长期吸入大量的氡,它在人体内部的辐射会使细胞发生异变,进而导致肺癌。
5、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限制标准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采用外照射指数(Ir)和内照射指数(IRa)体现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污染程度。外照射指数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分别用CRa、CTh、CK表示)分别与其各单独存在时GB6566-2010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仅考虑外照射情况下,限量值分别为370、260、4200Bq/kg-1)之比值的和;计算公式为:Ir=CRa/370+CTh/260+CK/4200。内照射指数指: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的放射性比活度与GB6566-2010标准规定的限量值(仅考虑内照射情况下,限量值为200Bq/kg-1)之比值;计算公式为:IRa =CRa/200。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对建筑主体材料和建筑装修材料放射性限量均作了相应规定。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Ra≤1.0和Ir≤1.0;对空心率大于25%的建筑主体材料,其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Ra≤1.0和Ir≤1.3。装饰装修材料放射性水平大小划分三个类别:A类装饰装修材料、B类装饰装修材料、C类装饰装修材料。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应同时满足IRa≤1.0和Ir≤1.0要求的为A类装饰装修材料,A类装饰装修材料产销和使用范围不受限制;不满足A类装饰装修材料要求但同时满足IRa≤1.3和Ir≤1.9要求的为B类装饰装修材料,B类装饰装修材料不可用于Ⅰ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Ⅱ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内饰面及其他一切建筑的外饰面;不满足A、B类装修材料要求但满足Ir≤2.8的要求的为C类装饰装修材料,C类装饰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注:Ⅰ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医院和学校、办公楼、宾馆等;
Ⅱ类民用建筑包括商场、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和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
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的检测方法
放射性核素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它们的区别在于,绝对测量方法不需要用已知活度的标准源作比较,而相对测量则必须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源作比较。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采用低本底多道γ能谱仪对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进行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测量。γ谱仪主要是探测核衰变中放出的γ射线,而每种核素的衰变中几乎都能发射一支或多支具有固定强度和特征能量的γ射线,用γ谱仪测定样品中这些核素发射的特征γ射线的数量,就能获得相应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利用γ谱仪进行活度测量,常用的方法就是相对测量方法。
检验步骤:
⑴检测样品的制备。随机抽取不少于2kg样品。将检验样品破碎,磨细至粒径不大于0.16mm。对于潮湿粉末必须经100℃烘干至恒重。将其放入与标准样品几何形态一致的样品盒中,称重(精确至0.1g)、密封,放置(2~3)周后进行测量。
⑵创建标准谱数据库。测量时间根据被测标准源或样品的放射性强弱而定,常规情况下测量时间为1小时,即创建1小时标准谱数据库。因建库程序自动将测得的单核素标准谱数据扣除本底后,经归一化处理存入数据库中,故建库时必须先测量并保存本底谱,再按天然刻度源参数提供的参数依次进行测量,并增加核数据到库中。在改变本底谱后,也需重新进行单核素标准谱数据的输入操作。
⑶能量刻度。采用γ能谱仪测量放射性活度必须确定峰位或谱线位置所对应的能量,因此要用已知的标准源进行能量刻度。能量刻度即是用标准源刻度谱仪系统的γ射线能量和道址间的对应关系。能量刻度的具体做法是测量已知能量的标准源,按仪器软件要求在能量刻度子菜单中输入峰位(道址)-能量,由仪器软件自动完成能量刻度。
⑷样品检测。当检验样品中天然放射性衰变链基本达到平衡后,在与标准样品测量条件相同情况下,采用低本底多道R能谱仪对其进行镭-226、钍-232、钾-40比活度测量。
结束语
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产品在销售前,都应该进行放射性检测,否则禁止销售。而消费者在购买无机非金属类建筑材料产品时,应要求销售厂家出示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合格证。同时,建议建筑材料生产企业重视产品放射性问题,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定期对产品进行放射性检测。作为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务必加强对各类建筑材料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实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2]王远、张帆、张卫星,建筑卫生陶瓷产品放射性简介[J],陶瓷,2011年4期
1.1常见种类
1.1.1废弃的植物纤维。比如农作物秸秆、废弃木材、废弃竹材等,它们属可再生生物资源,通常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中国是世界知名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充足,相对于成才需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木材,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废弃植物纤维每年的产生量巨大,如果取其总量的百分之几发展作为建筑房屋的墙材,就可以替代上亿立方米的红砖,大量节省了土地资源和能源消耗。适应市场的节能环保型建材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2石膏类建材。这种建材可以和农业植物纤维废弃物结合使用,将其作为基体材料,后者作为增加材料,能够生产出优质的增强石膏板。它具有隔热、吸声、透气等特性,很符合市场需求。此外,与普通的混凝土和空心砖相比,这种石膏板更节约材料。以石膏为胶凝材料加入适量的纤维增强材料、胶粘剂、改性剂等辅助材料加工后得到装饰石膏板是一种集质轻、高强度、吸声、防火、隔热、美观等特点于一体的优质装饰材料。目前广泛这种材料应用十分广泛,宾馆、饭点、礼堂、影剧院、幼儿园等等各种场所都可使用。
1.1.3泡沫玻璃。这种新型建筑材料也属于废物利用,其主要来自各种平板或瓶罐的碎片。由这些废物加工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环保、保温、阻燃、隔潮、吸声等多种优点。它的环保效益非常好,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三废”。
1.1.4膜材料。建筑用复合膜材料是新一代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它具有密度小、透光性好、机械强度高、耐久、防火、保温和抗紫外线等优点。由于透光率高,膜材料节省大量的照明用电。由于还有较高的反射率和较低的光吸收率,因为能阻止太阳能的辐射,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此外,其化学性稳定,不会危及环境和人体,常常被运用大型公共设施如体育馆的屋顶系统、机场大厅、展览中心等。上海八万人体育馆、广州黄埔体育馆、威海体育中心等都是近几年我国完成的建筑膜材投影面积在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体育馆。膜材作为“第五代建材”在近几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1.2其他常见节能材料
合成石也是一种优良的环保材料,其原材料多为废渣及尾矿。在许多方面,它都比一些纯天然石材更具优势,大众对用它制成的雕塑以及拼花雕刻十分喜爱。
(1)在门窗、屋顶及地板等当中的应用我国门窗能耗比很大,据统计可达40%。因此,门窗选用节能才能对环保节能意义重大。塑料作为门窗建材最为合适,因为这种材料特殊的生产工艺,其具有无放射性、无毒害、无污染等优点。无论对人还是对环境,都十分有利。通常屋顶会矿物棉垫、玻璃棉等来作为环保节能材料;而天花板则可采用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复合而成,因为这些材料能降低天花板和阁楼之间的传热性能,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
(2)在围护结构、墙体等当中的应用泡沫塑料、玻璃棉和岩棉等材料通常被用于围护结构中,因为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效、保温等特点,对降低建筑能耗十分有利。目前我国的外墙保温技术发展很快,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墙体材料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房屋建材中约占70%。作为护结构的主体,墙体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对整个建筑的耗热量具有直接影响。我国以黏土砖为主要墙体材料,但其保温性能较差。因而为了节能,可推广使用空心砖墙及复合墙体技术。
2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发展分析
国内建材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传统的生产方式上存在许多弊端,往往不考虑环保能耗等问题,故而低效益、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低产出等现象较为普遍。这是一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是必须要转变的。而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正是对这种落后生产方式的扭转。目前,国内对该问题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制定了该行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倡科技先导性、资源节约型、资料效益型以及污染最低型等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式,将污染治理、资源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