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23:59: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批人:
一、工程概况
******消防工程,火灾报警系统由报警控制器、楼层显示器、感烟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模块等设备组成。
*******自动灭火系统,采用的是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洒水喷头、末端试水装置、室外水泵结合器等组成。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项目部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本工程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创建安全文明工地,轻伤率控制在5‰以内。
三、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方式及内容:
(1)、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方式
A、消防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消防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电焊工经过建管局培训并考试持证上岗。
B、新工人进场必须经过教育后方可上岗作业。(项目部、施工班组对新进场工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
C、施工队每天对工人进行班前安全教育。
(2)、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内容:
A、 OHS危险源,尤其是五大伤害。
B、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C、 施工作业的应知应会知识。
D、 卫生保健知识。
E、 个人安全防护知识等。
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方式为三级安全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再进行教育时同时保留纪录。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1、安全防护用品
(1)、进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绝缘手套、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是部、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安全监督部门许可使用的产品,并做到票证齐全。
(2)、对使用中的安全防护用品,经常进行检查,并及时更新换旧,不得使用破旧、失效的产品。
2、高空坠落和物体打击
(1)、在施工时,在梯子上或在管道支架上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时,梯子必须系好防滑绳防止滑倒,人员必须系好安全绳。
(2)、在管道井内作业时,应将上层和下层的预留洞设防护网盖好,防止坠物伤人。
3、施工用电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按照“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布置,并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2)、配电箱、开关箱为指定准用产品,箱内电器完好可靠,技术参数匹配。
(3)、在使用电锤、电焊机时要戴好绝缘手套防止漏电伤人。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由值班电工作好日常检查,并填写《电工巡视检查维修纪录》。
4、中毒
(1)、施工现场配备急救员和必备的救护用品,急救员由安全员兼任,进行过相应的急救知识培训。
(2)、项目部急救员要经常进行宣传,预防疾病或中毒事故的发生。
(3)、接触化学危险品的施工人员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安全要求采取个人防护,施工中防止遗漏,用后归仓。
5、机械伤害
(1)、在使用切割机时,要戴好防目镜,防止废铁屑伤眼,在用切割机切割角钢、钢管时要固定好钢管、角钢防止飞起伤人。在使用套丝机时,要固定好钢管防止飞起伤人。
(2)、在使用手提切割机、电锤时要注意防止旋转伤人。
关键词: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 经济效益
1、 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特点及近期的安全生产形势
建筑行业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是高风险的行业,风险等级仅次于矿山采矿业。建筑行业产品固定、作业场所变动大、人员流动性大、产品规模大、生产周期长、机械设备来回搬运,有大量高空作业、野外作业、坑、槽、洞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劳动强度大,使用临时工、农民工较多,临时设施多,作业环境条件差。特点是高空坠落、铁路营业线行车安全、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坍塌、中毒等是建筑施工企业多发的危险因素。
针对建筑行业的高风险特点,国家、行业、企业等层面均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对策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但仍未从根本上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重大安全事故、恶性工伤事故频频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建筑施工发生各类事故2330起,死亡2760人,同比分别上升2.8%和2.1%。特别是发生较大以上坍塌、坠落事故78起,死亡344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76.5%和77.8%。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百亿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也近百亿。2010年1至8月,铁路建设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含火灾)13起、死亡63人,同比增加2起、40人。其中一般事故7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4人;较大事故2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1起、增加3人;重大事故4起、死亡41人,而去年同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今年生产安全事故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重大恶性事故多发,死亡人数大幅上升,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涨18.2%和173.9%,呈现快速上升态势。
对于发生的职业健康安全事故,部分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落后所致,但更多的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事故原本是可以通过实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得以避免。
2、 国家、行业、企业采取的安全生产对策分析
2.1 安全生产对策简述
由于建筑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国家对该行业的安全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十分重视,国务院、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建设部和有关部委下发了大量的法规、规章制度。2002年11月颁布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近几年,国务院相继制定重大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国家安监局以安监官办字(2002)22号文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通知》,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制与机制,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国务院以国发[2010]23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明确理念与方针目标、严格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体系建设、监督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行业安全准入、政策引导、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九大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该通知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提高了工伤事故死亡职工一次性赔偿标准。
建筑施工行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对施工企业进行了多方位的监管,国家三令五申,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通知及文件,用行政的手段要求各级企业逐级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各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经常性、定期、专业、节假日、季节性安全监督检查。铁路行业还积极推行了标准化管理,为施工企业加强项目安全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从技术层面加强了安全管理,如铁道部编制并不断修订了一整套《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标准。另外,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也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作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以促进施工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按照国家、行业要求开展生产安全管理各项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进行第三方认证。
2.2 对策分析
总体上,国家、行业、企业等在法律、行政、技术、管理、监督、体系等层面采取的一系列安全生产对策,大致可以划分为二大类,即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这两种方法有既有相同点,也有相应的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都以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为安全管理的最基本的基础和标准,强调通过管理手段消除和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杜绝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相对而言,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强调通过行政的手段建立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控制和检查以保证安全责任目标的实现;另外,还强调展开一些运动式的活动来加强安全管理。这表明传统安全管理工作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系统运行阶段,一般是事故发生了,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调查结果修正系统,这种模式称为“事后处理”模式。由于存在许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断发生。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应用现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理论,通过建立、实施和改进健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PDCA循环方法,围绕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持续的控制。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更注重系统管理和体系的作用,通过建立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标准化;强调全员参与,即注重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互相协作,共同进行安全管理;强调主动管理体制和持续改进,通过主动识别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制定控制方案和措施,进行培训,实施控制措施,对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和改进执行,不断总结持续改进。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法的着眼点是预先对危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变“事后处理”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同于传统的企业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而是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是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其既定的管理目标。因此,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科学化安全管理取代传统管理已是势在必行,现代社会要求必须从传统安全管理向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转变。
3当前建立和贯彻执行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很多施工企业都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部分企业领导没有高度重视,仅把取得认证证书作为投标加分的筹码,没有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整合,造成认证一套资料,工作一套资料,“两张皮”现象严重。
(2)对现场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和安全环境状况的改善关注不够,在企业层面,通常是在审核时才给予关注,而没有从体系的层面或角度对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标准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事先”管理。
(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没有列为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年度工作重点。企业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但仅作为资料保存,没有发挥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没有进行动态管理,没有对进入施工场所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培训。
(4)不重视职业健康工作。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节约成本,在引进劳务工时,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的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岗中、离岗后体检,没有对职业病的预防引起重视。
4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工作的几点建议:
4.1在建立、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注意整合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
原有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实践经验总结,有很多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不断完善的基础,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要注意分析标准要求,哪些内容和哪些原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满足要求,哪些是需要新增的内容,要把原来的安全制度跟现在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2高度重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是建筑施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因素。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总体管理思路应当是公司一级通过初始评审建立自己公司体系范围内的危险因素和重大危险因素清单。体系范围应包括产品范围,组织范围场所,管理权限等,公司都有哪些产品,如“桥梁工程、路基工程、隧道工程”等,每一项产品都有自己的危险因素。公司所建立的清单应定期评审,特别在组织机构产品范围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评价、修订。项目部由安质环保部、机电部、物资部、综合部组成风险辨识小组,依据清单结合自己的工程实际建立自己的危险因素清单,并根据现场变化及时调整,不能照搬照抄。辨识出的高中度风险应予以公布,并及时交底到作业人员。
⑵工程建设施工周期长,现场变化大。施工企业应特别注意施工现场的变化,应做到在现场变化之前识别危险源。部分项目部虽然是按工程的分项、分部施工过程识别了危险源,但未考虑现场的变化,如结构施工中作业面的变化和工序的交叉作业,高桥墩等。有的虽然识别了,但对进入施工的劳务分包队伍没有进行交底,仅作为资料保存。
4.3 建筑施工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责任目标,制定具体的管理目标。
杜绝死亡事故和重大安全事故、杜绝职业病发生等之类的安全目标是企业的安全责任目标,也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企业的不同层次要有相应的责任目标,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奖惩分明,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为了理解、落实、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把责任目标和管理目标加以区分,企业的责任目标应当继续保留并增加管理的目标、指标,用管理目标、指标来保证责任目标和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实现,责任目标也应当分解,责任目标的分解,各层的死亡率和重大事故均为零,才能保证企业责任目标实现。管理目标则可以通过措施实现率的指标来保证,例如
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的发生,还应有其它的管理目标,如无触电事故,无机械伤害事故,无坍塌事故等,都可以制定具体的措施指标。
4.4 管理方案的制定应遵循先消除危险源,其次降低危险源,最后采用个人防护的原则。
有些单位在制定管理方案时,缺乏全面考虑,往往就事论事,采取措施,未遵循上述原则。要想把管理方案编制好,应从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材料、设施和设备等多方面考虑。首先应在方案上考虑消除危险源,例如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平面布置时要考虑危险品、易爆品、远离易燃物和火源;在施工中减少物料的二次搬运;减少施工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下,如高空作业、坑槽孔洞内施工、减少交叉作业,减少同一作业面上下同时施工。其次通过安全措施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⑴完善安全制度,制定现场的特殊规定,如禁止在无防护的作业区下方通行;⑵改进安全防护设施,例如使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工具化;增大安全防护保险系数,如卸料平台的搭设,有的地方安全管理部门已明令禁止使用钢管搭设,必须使用型钢来保证架子强度和稳定性;⑶改进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使用功率大的、稳定性好的防护设施。可靠的塔吊、龙门架、卷扬机等。先进设备可以大大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但企业限于财力,不可能全都使用,可以逐步的配置。最后是采用个人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配戴率和正确使用率应是管理目标、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规定采购的要求及配置的范围及监督检查的要求。
4.5 进一步完善主动绩效测量和被动绩效测量的制度和机制。
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施工企业各层次要开展主动绩效测量,被动的绩效测量,其测量内容分述如下:
主动绩效测量:⑴对遵守法规和有关合同、协议监测;⑵对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监测;⑶运行控制中的关键特性包括作业制度、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和人员的定期体检 。
被动绩效测量:⑴对工伤、疾病与事件的监督;⑵其它损失如财产损失的监测;⑶其它不良绩效和体系运行失效;⑷员工康复及恢复计划。
目前,企业能够完全按上面要求做到的还不多,有的轻伤也没有统计,未遂事故、事件也无记载,对是否遵守了法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指标,缺少具体的统计数字,没有完全按标准要求做。我们应当按标准要求建立定期绩效测量的台帐,既要记录好的,也要记录不好的,以利于我们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进一步识别危险源。
例如有一个项目以往事故中有一起因防护用品上的安全绳断了造成了人员坠落受伤,这个事故的记录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识别防护用品上的危险因素,对长期存放的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可靠性,对失效的要淘汰,对其它设施如对搭架子用的钢管、机件,也必须建立定期的监测制度。
4.6 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职业健康管理,加大安全专项投入。
有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计提安全费用,没有制定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计划,对从事具有职业危害行业的员工未进行上岗前、岗中、离岗后的健康体检,未做好员工的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人保障等各项工作。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患职业病的员工,没有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作业范围内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四大类27种,即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性因素类,影响最大的是粉尘类。对于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遵循预防、控制、防护、监测与应急的原则进行控制,如采取新工艺、新设备,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劳动者与有害因素接触的机会;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加强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对接触生产性有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就业前体格检查和定期体格检查,及早发现禁忌及职业病患者,及早进行处理;定期监测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对于体检中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应按体检机构的要求安排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4.7建筑施工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劳务分承包方和操作人员的控制,通过强化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随着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运行机制的变化,管理层和劳务层两层分离,企业长期固定工越来越少,多数企业大量使用临时工和农民工。而这些工人往往素质不高、文化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因此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工程建设企业的体系运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统计资料表明工程建设企业发生伤亡事故的80%以上是这些工人,对这些工人的管理,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一个风险。管理得好能够保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不好有可能造成大的事故、事件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强化培训。在上岗前,由专职安全员组织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让这些人员提高风险意识。生产中,实行工序安全质量卡控,并把控制程序的要求告诉他们,向他们交底,对他们的不安全行为监督、检查、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4.8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项目领导和班子成员要轮流到现场值班,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检查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项目部出了事故后,要立即在公司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且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原因分析到位,制定切实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举一反三,防患于未然。
4.9作好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标牌和安全防护,必须对进入了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实施管理控制。对无关人员,要坚决制止进行施工现场。
2004年我公司被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为本市创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并参加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的草拟工作,目前我公司已进入自查整改阶段。在创建过程中,对于我们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一、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并印发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机械行业企业要按照此标准要求,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第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第一、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二、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它相当于体系运行中的作业指导书,可以为危险源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方法和手段,它的产生使体系的具体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体系的有效运行。
一、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模式,正日益被更多的煤炭企业所采用,选煤企业作为煤炭行业的一员在安全管理体系危险源辨识方面有其独特的地方,如何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充分辨识选煤企业危险源并恰当地做出评价,真正抓住危险源头,消除或控制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健康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减少生产事故,有效保护选煤企业的财产及相关人员的健康和生产安全,提高选煤企业的本质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二、辨识要充分,且危险因素描述要一目了然指导操作性要强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负留死角”的危险辨识原则。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同的选煤企业有不同的选煤工艺,工艺流程不尽相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也不尽然全部相同。但不论哪种选煤企业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要根据具体工作特点划分作业活动,目的是为了充分辨识危害。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一般以能进行清晰辨识没有遗漏为准。作业区可根据实际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分;按地理区域分;按装置分;按作业任务分;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如在储煤运输车间就可以按工作流程划分:从原料煤入厂、卸煤、给煤、筛分、破碎、除尘等过程划分作业活动;而重介、浮选车间可以按设备装置、地理区域、作业任务综合划分。在实际辨识过程中,各选煤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企业的通用部分,如:管理缺陷;生产作业场所的违章、环境;设备的违章和运行过程;检修作业等场所和活动产生的危险源。根据这些大的模块再一一细分开来,并汇总各车间、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表。即,各车间、部门有共同点、有不同点,某项指标在不同的车间、部门因其工作性质的侧重点不同,风险评价值也不同,但无论如何设置危险源作业活动,在危险源描述时一定要清晰明了,让不同文化层次的职工都能一看就懂在此作业活动下,存在什么危险(危险源)?即危险因素有哪些;伤害怎样发生?即事故模式有哪些;谁(什么)会受到伤害?即事故类别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三、辨识要有效,且评价打分高低和具体的工作场所匹配
不同于传统企业实行的上级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检查和事故的事后处理,即至上而下的比较被动的管理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是以一个事前的、动态循环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以预先辨识、风险评价、有效改进和控制为主线,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中遵循自下而上的,激发职工群众主动需求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行为群策群力发现危险源、控制危险因素的主动要求改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要设置本级别的危险源评价小组,由安监员和班组长对职工贯彻传达危险源的辨识知识,向每位职工下发危险源征集建议表,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对提出的危险源议案,由班长收集进行现场调研核查其真实性,确认后逐项填表,上报本车间、部门。评价小组成员对所报危险源项目审核立项之后,由内审员和安监员对所立项危险源进行整编、归类、测评,然后报企业主管部门审核、评定、制定相关管理方案,最终在体系运行过程中检验辨识和评价的准确度、修订和改进。
因为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借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如:在重介选煤工艺为主的选煤企业,在原料煤破碎、给煤环节粉尘、噪声就是重要危险源。而在重介、浮选、电气、检修等车间这两项就不是重要危险源,原因是在此类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正常生产过程中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发生事故可能,危险程度等级划分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调整到允许范围的力度也不尽相同。
四、辨识要及时且培训要到位、监督检查要形式多样
前面说到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不怕细,要充分,在这里还要补充一点,再细的辨识工作也难免有遗漏下的危险因素,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不断完善。由于安全工作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所以安全管理要不断持续改进,不能满足于现状,在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各级安全监督检查部门要以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和全面检查、调查问卷和现场询问观察等多种形式重新审视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中的活动,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这些范围内都要进行危险辨识。尤其在选煤企业新建、改、扩建计划下达之日起,危险源辨识的新目标就应围绕新项目逐步确立起来。对新项目工艺流程、设备的运行特点要进行初步的包括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行为性危险因素等各种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辨识,在设备试运行阶段进一步评价危险源辨识的准确度,并适时更正与补充危险因素表,并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好充足的风险防范工作,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在不同的阶段,培训工作要先行、要跟进、要扎实、要有效,要分层次、要分步骤、要能调动职工主动学习热情,只有全体职工懂得并积极掌握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危险因素的存在形式、危险事前预防措施、生产全过程控制,危险到来时的防范和控制,长时期的主动持续改进,本选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持续适用、充分、有效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由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有利于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建设“以人为本”的选煤企业文化和选煤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现代选煤企业应保持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实证明,一个扎实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对建立实施持续、有效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选煤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对选煤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产生积极效应,对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定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宝龙.如何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2]吴宗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论文摘要:结合目前国内职业安全、职业健康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当前形势下,需要政府、企业、员工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与IS09000和ISO 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是后工业化时代的管理方法。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作为ISO正式成员国,1995年参加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组建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特别工作小组,2001年11月12日批准了GB/T28001- 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对于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先后出台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就业促进法》等多部保护职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法律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投人,尤其是高危行业的安全投人。这些措施对于改善安全设施、提高安全保障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统计,2008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91172人,比上年下降10.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12人,下降24.5%;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2.82人,下降7.5%;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182人,下降20.4%。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万起,造成7.3万人死亡,30.5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4.3人,减少0.8人。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职业安全健康方面,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如下:
(1)一些地方和企业,思想上对于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这就很难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企业,这种意识的树立还很不够,同时受资金投人等各方面的制约,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2)职工对职业安全健康认识不够,尤其是那些在苦、累、脏、差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不了解什么是职业健康,企业也不对他们进行告知,有些职工得了职业病还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着很大的立法空间。目前,虽然我国有许多涉及到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一般夹杂在其他法律如《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等里面,在职业危害防治上,我国只有一部法律—《职业病防治法》。但从我国目前职业危害的现状来看,只有一部法律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和《职业病防治法》相配套的规章和标准的制定已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
3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高安全健康意识,营造全社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
文化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安全健康文化是人们从事安全健康活动的安全健康价值观、行为标准和物态的总和,是尊重人的生命安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实现人的价值理念。树立社会安全健康文化理念,提高人的安全健康素质,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安全健康风气,从物质、精神两方面,从员工、企业、社会三层次,形成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健康文化氛围、舆论氛围,引导和启发全社会重视人的生命价值和安全健康。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从国家层面,加快劳动安全健康方面专业法规的立法工作,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健全各领域相关的法规、技术规程、标准,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行为,做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制度、职业卫生安全的许可证制度的建设工作,把安全生产和健康管理工作纳人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
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大安全科技方面的投人。通过加大科技投人来推进科技创新,从而运用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来改善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面貌,从而使我国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健康工作能够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
3.3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根据目标管理原则,从企业法人、董事长等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层层制定、分解目标,逐级落实目标责任,签订责任书。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健康管理考核标准。根据国家、部委、行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因企制宜,制定公司考核标准。
规定员工安全健康行为规范,《安全健康管理手册》,明确总要求、目标、职责等,为安全生产健康管理指明方向,做到有章可循。
建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健康管理制度》《事故汇报、分析、处理、调查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等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意识的基本方法和有效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自觉学习安全生产、健康管理相关的知识、法律,提高自身意识,将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中,积极营造企业安全健康文化氛围,重视教育培训工作,为培训的组织、管理、资源等提供支持,确保安全生产与健康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三标一体”管理系统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性
1、能够认识管理的规律,建立同一性的管理基础。“三标一体”系统有一些共同点,例如:三个标准都有重要的共有条款,包括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不合格控制、内部审核、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在项目建立、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三标一体”系统,有利于项目的基础管理规范化,有利于管理工作优化并巩固工程的业务流程。
2、能够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调配,对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三个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如果分别单独确立三个管理体系,那么会导致人员的重叠或机构的复杂,而进行一体化管理则会统一设置人员岗位,例如一职多能、一岗多则等,提高了综合工作效率。建立“三标一体”体系改革了传统管理理念,加强了增值过程,有利于减少该三者之间的重复工作,利用专业性的管理方针使建设项目高效、有序运行,更能推动此体系的维护和完善。
3、能够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三标一体”体系相关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企业学习、运用国际先进的理念及方式,就是要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该体系是现代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它体现的是新的管理方式,是每一个项目、部门和员工都需要遵循的规则,也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的管理思想,使各项管理区域间实现功能的互补、紧密衔接、高效运转,最终提高建设效率。
4、能够降低管理的成本。推行“三标一体”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发现新问题,努力降低施工成本,全面提升项目乃至企业的经管水平。由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涉及到各方面,因而如果通过有效的整合运营,就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实现国家所倡导的的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施工机具管理过程,关键要把好三关
1)供方选择评价关。施工机具的采购或租赁,都要对供方或租赁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供货能力、风险因素。在评价产品质量时要关注设备的能耗指标要和安全性能,特殊环境施工还要考量其噪声情况等;在评价风险因素时要关注其质量缺陷、供货迟到和服务不到位等不确定的因素。在建项目因设备不能如约进场影响施工的例子很多。对施工机具供应方的评价、再评价和选择应是动态的、持续的。确定采购或租赁时一定要按规定签订合同。
2)机具验收关。项目部对进入现场的机具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租赁机具验收时还应作净值评估经双方确认。验收内容应包括质量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性能指标;特种设备安装或拆卸都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方案应经批准后实施;安装后的施工机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请当地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保存验收记录。如果是工程分包方自带或租赁特种设备,也应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否则会存在很大风险。但这方面风险在实际运行中往往被忽视了。
3)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关。现在许多项目在使用设备时不能正确使用油,使设备故障频出;有的忽视保养,拼设备,导致关键时刻设备出现故障影响施工正常进行。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废物处理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特别是含油的危险废物。
2、分包方管理过程。
1)分包方的选择和评价,必须确保分包方具备相应施工资质,还应当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一些项目忽视资质的有效性,结果给项目自身造成了风险。选定分包方后一定要签订合同后才能进场。一些项目分包工程因单价定不了,先进场施工以后再算帐,有的甚至不签订合同,造成纠纷和重大损失的案例很多。
2)进场验证。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进场的分包方应当进行验证,确认是否与选择一致,特别是关键岗位和需要持证的特种作业人员;
3)对分包方交底和培训。项目部应当对分包方进行祥细的技术、安全交底,让其清楚所从事的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的质量要求、环保要求、安全要求,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还应进行相应培训。
4)给分包方创造符合要求的作业环境和生活环境。必须确保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健康要求,比如隧道施工的粉尘、有害气体的浓度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项目部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主动淘汰落后施工工艺,从根本上提升施工管理水平。
3、物资管理过程。
1)供方选择评价。采购工程物资必须先对供应厂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营资格和信誉;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供货能力;产品的价格;售后服务。在评价产品质量时要确保所购物资的指标符合要求,有环保和安全要求的必须确保满足;对物资供应方的评价、再评价和选择应是动态的、持续的。
2)物资验收。项目部对进入现场的所有工程物资都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验收通常包括外观检查、技证核对、抽样试验等内容。
3)仓储保管和发放管理。特别要关注火工品和油品这些一类危险源的管理,在工地设库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必须经审批后使用;必须有持证人员管理,必须严格按规定领用、运输和使用,严禁违规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4、施工过程管理。这是产品实现的全过程,是将原材料变成产品的过程,包括测量、放线、勘察、钻探,包括桥梁、涵洞、隧道、路基、架梁、铺轨等每一个分单位工程的每一个分部和分项工程,也包括临时用电、脚手架等工程。要确保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确保符合环保要求,就应当按三个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事前预防”、“ 事中控制”、“ 事后检测”三原则,做好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施工准备,应依据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的结果实施施工准备,这是“事前预防”的重要活动,包括:技术经济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通信、交通、消防和办公、生活(含住宿、食堂)基础设施准备,人员、机具、材料设备等施工生产要素准备,冬雨期施工准备等。认真细致地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合理利用资源,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降低工程成本及获得较好经济效益都起着重要作用。
2)技术交底,开工前,由项目主管技术负责人向参与施工和质检的人员(包括分包方的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其目的是使接受交底的人员详细了解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操作工艺、施工方法与措施、安全环保要求、检查验收要求等,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
3)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也叫做“事中控制”,包括正确使用施工图纸、设计文件,验收标准及适用的施工工艺标准、作业指导书;调配符合规定的操作人员;按规定配备、使用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机具、检测设备;按规定施工并及时检查、监测;根据现场管理有关规定对施工作业环境进行控制;对不稳定和能力不足的施工过程、突发事件实施监控等内容。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应按规定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过程控制,是指施工主体的自我监管和外力监控方式。自我监管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也就是作业者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质量活动约束,以监督自己完成预定的目标。它是由施工作业的成员开展的。而他人监控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各管理部门及外部的相关方面如工程监理机构、业主、设计单位或政府质量监控部门等,在施工各阶段依据法规和施工合同对其进行行为和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在施工过程中二者各负其责、相互依存,共同保证施工过程目标的实现。
4)产品质量的检查和验收。也称作事后质量把关,使不合格的工序及产品不流入下道工序。项目应建立并实施施工质量检查、试验、检测、验收管理制度,对施工质量检查和质量验收进行策划,并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实施。包括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应对质量不符合的工序进行纠正,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对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结果还应进行检查验收。
5、管理活动的检查与改进。项目部应定期对三体系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策划结果的实施;对公司、发包方或监理方提出的意见和整改要求的落实;合同的履行情况;质量环保安全目标的实现情况。对检查结果及相关信息应进行分析,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和机会,并书面提出和采取改进措施。对改进的结果还应进行跟踪落实。
三、环境 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应用的对策
1、全面看待三套体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们往往很乐观的看待这三个体系,只看到了整合的良好基础,却忽视了三者存在的差异 是否建立三体系一体化应认真分析和考虑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杜绝牵强组合
现代社会风云变换,现代企业千变万化 因此,在企业中实施最佳的管理方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本着尽量减轻人力 财力,节省时间,减少工伤事故的原则,建立合适的新型综合管理体制 同时坚决杜绝拼组与凑合 。
3、科学务实,稳重行事
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一体化,真正做到科学化 规范化 标准化 这就要求企业甚至国家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 实践同时努力提高全体作业人员对三套体系的正确认识 。
高度发展的经济时代,企业对具体操作过程的要求越来越精确,因而实施管理体系时,决不能强调单一作用,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才能确保现代企业的成功运作 ISO9000 ISO14000 OHSAS18000国际环境 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各有各自优点和不足,在不同的企业管理中,一种管理体制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根据实际情况只有将三者适当结合或两两适当结合,才能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制,满足打造绿色健康与安全企业 。
结束语:运用“三标一体”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加强建设工程的运行控制和项目管理,能够全面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对工程和服务质量、环境保护、能源的合理利用、安全生产以及保护员工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仲京. 浅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J]. 林业劳动安全,2013,03:19-22+45.
1、贯彻实施市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事项的落实;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经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规;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好落实;
3、坚持安全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四不放过”的原则,熟知本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督促本部门抓好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的落实;
5、组织审定应由本单位处理的事故调查报告,对违章、违纪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及有关部门、人员做出处理决定。
岗位副局长
1、负责主管部门的全面工作,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规;
2、贯彻实施县局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3、负责协调主管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
4、负责主管部门与职业健康安全活动有关的体系文件的批准;
5、为主管部门协调配置适宜的资源。
岗位安全综合股股长
1、贯彻实施县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事项的落实,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规;
2、监督检查县局系统安全保卫、消防、交通、仓储等安全工作,整改措施,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本系统安全目标管理任务顺利完成;
3、加强安全工作监督力度,严守机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存好安全管理资料、档案;
4、加强安全工作的请示、报告、保持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与合作,搞好治安联防。
5、负责宣传、贯彻和落实国家、烟草商业系统及市局(公司)有关安全生产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法规制度。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检查行业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6、负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工作,对各种安全隐患督促整改、验收和考核;
7、负责组织协调处理重大安全事故和抗灾救灾工作;
岗位其他部门负责人
1、贯彻实施县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负责本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事项的落实,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规;
2、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监督,层层分解安全管理目标;
3、严格遵守安全管理中的各项规定,制定各岗位安全管理考核办法;
4、自觉接受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岗位送货车驾驶员
1、熟悉县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本岗位安全管理职责。参加安全学习培训和安全会议,有记录
2、每天对车辆状况、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有记录。保持车辆完好率达到95%以上。
3、及时进行车辆日常保养、磨合保养、换季保养和定期保养,监督送货人员货款安全回笼率达到100%;送货过程中商品安全达到100%
4、持证上岗、亮证行车,不超速、超载、超员行驶、不违反国家车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有关规定。
5、未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岗位送货员
1、熟悉县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及本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2、积极参与安全学习培训、有记录。
3、货款安全回笼率达到100%;送货过程中商品安全达到100%。
4、监督车辆驾驶员按法律、法规及行业有关规定安全行车。
岗位机动中队中队长
职业健康安全职责
1、贯彻实施县局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2、负责本中队的安全管理活动;
3、负责对稽查员安全工作检查、指导。
4、负责对本中队安全设施、设备、稽查车辆、驾驶员加强管理。
岗位营销部经理
1、贯彻实施县局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2、负责本部门的安全管理活动;
3、为本部门安全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岗位市场经理
1、贯彻落实县局的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
2、积极参与本部门的安全管理活动及安全教育培训;
3、协助营销部经理对安全管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岗位保卫人员
1、执行巡逻、门卫、守护各种任务;
2、对发生在值勤片区内的不法侵害和灾害事故及时、逐级报告,采取措施,控制事态扩大,维护现场秩序并保护现场;
3、落实防火、防盗、防爆炸等防范措施,发现隐患立即上报,并协助处置;
4、对值勤区内发生的不法侵害行为应及时制止,对不法行为应送交综合办或有关部门处理,支持和配合公安机关和其它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
岗位办公室主任
1、贯彻实施县局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负责本单位安全管理事项的落实,遵守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法规;
2、监督检查本单位安全保卫、消防、交通、仓储等安全工作,整改措施,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本单位安全目标管理任务顺利完成;
3、加强安全工作监督力度,严守机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存好安全管理资料、档案;
4、加强安全工作的请示、报告、保持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与合作,搞好治安联防。
5、负责宣传、贯彻和落实国家、烟草商业系统有关安全生产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的法规制度。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
6、负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工作,对各种安全隐患督促整改、验收和考核;
7、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处理重大安全事故和抗灾救灾工作;
8、负责本单位机动车辆统一管理。严格按照省局及市局《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文件执行。
岗位车队队长
1、负责拟定和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计划、管理制度、措施。
2、负责本单位安全事故的分析、上报工作,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3、负责及时上报各类安全管理报表,掌握本单位的安全管理状况。
4、负责制发安全整改通知书,并督促部门整改、落实情况的反馈。
8、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6、负责车辆的日常管理。
7、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岗位其他岗位员工职责
1、理解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在各自工作中予以实施;
2、积极参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真落实管理方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国内安全管理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各施工企业都开始积极的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并先后取得体系认证,在施工生产中将原有的安全管理模式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施工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几年的推行和体系的运作过程中,总结出有各自体系特色的成功经验和办法,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下问题和误区。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推行之初,由于体系未能良性运作,发挥正常作用,出现与现场安全管理不兼容、结合不紧密的情况,使部分员工思想上对体系存有质疑态度,认为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摒弃了原有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认识上未能将两者有机结合。
2、部分员工在施工生产管理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体系的管理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应付记录文件的填写、内审检查的准备方面,对建立和实施体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
3、存在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重点不清,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的情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不能及时更新,没有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施工条件发生的变化开展动态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使现场作业人员不明确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真正掌握风险管理的内涵,控制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
4、未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记录文件有效结合,形成统一的管理记录模式。体系的记录文件与各职能部门一些管理性的记录表格(施工作业票、检查整改反馈表、施工交底记录等)产生冲突,造成重复性的工作增大了执行层的工作份量和压力。对各职能部门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中各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清、程序文件接口不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沟通欠缺,体系运作中易出现推卸责任和扯皮现象,形成体系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体系实施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
6、针对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确定的重大危害因素,制定的管理方案在实施和落实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对管理方案中确定的项目内容和完成时间不能及时和企业年度安厝计划相结合,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材料投入,来实施定期检查和跟踪,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整体效果进行验证。
7、企业内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审员组成较为薄弱,未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在理论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仍有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甚至产生误导作用,给体系有效运行带来不利因素。
回顾以往在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构架
建造好的体系结构,对以后体系的运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面对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模式、施工场所、技术工艺、职工素质做科学细致的分析,建立企业自己的易于操作执行、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体系支撑性文件。初建体系时,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全,面对实际、先易后难、逐步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生事务,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对体系的理解因各而异。相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施工周期长、施工条件恶劣、危害因素接触较为频繁、风险发生几率大、伤害结果严重、施工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等诸多因素决定了火电施工行业安全工作的复杂性和难以把握,加之目前社会咨询认证企业众多,水平良莠不齐,认证咨询企业专家对标准理解不同,指导意见不一定适合企业实际,容易使体系程序文件脱离实际,造成管理上的脱节、认识上的误区、执行上的混乱,造成基层疲于应付,使体系的推行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两难地位。所以前期下做好企业内部的调查分析,请熟悉行业有相关认证经验的咨询公司,扎实做好体系的基础工作、建立一套简洁高效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尤为重要。。
二、重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宣贯工作
施工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有许多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职工思想上长期已形成惯性思维,为此在企业引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改变原有的思想定势,消除对体系怀有疑惑、担心两种管理方式不兼容的这种思维误区,使职工认识到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是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与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体系面对的对象是企业的各级员工,也靠基层的员工来执行,体系的宣贯不能仅局限于管理层、高层的宣贯,要普及到基层的员工,尤其在体系完成的试运行阶段,通过集中办班、印制通俗易懂的小宣传册、企业的传媒宣传报道、在施工生产现场、班组工作间宣传广泛危害辨识卡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宣传普及体系知识,使职工在体系贯彻伊始就有个好的体系习惯。同时培训出一批合格的体系内审员,做好体系的正常良性运作,能够及时找出体系的误差,不至于偏离方向。
三、把握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在施工管理的重点控制环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为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最终实现各项安全目标的控制还需要到施工过程中得以落实和实现,也是在基层得以检验效果。体系执行的是否到位是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为此在关键环节上有的放矢、重点突破,解决好执行过程中的难点需要把握住体系的几个重点控制环节。
1、做好做实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体系的核心,施工企业有较为详细的安全工作规程,安全性评价、安全检查表等工作执行较早,通过企业多年来的积累摸索,各专业都有较完善的危险点辨识基础,但在实际施工中普遍存在有确定的危险点辨识重点不突出、面面俱到,风险级别把握不全,现场作业人员搞不清楚哪些是必须控制的真正危险点,控制措施得不到落实,使危险点预控流于形式的现象。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差异性,必然要求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重点突出。
确定危险点辨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这是因素识别工作的首要任务;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各种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如果因素识别工作仅仅停留在种类识别上,则无法掌握各种因素的危害程度,更不能确定评价重点。当前,在企业安全性辨识中,对作业项目的因素识别一般只注重种类的识别,而对危害程度识别未予足够重视,不能提供准确的系统危险性信息。因此,在施工危险点辨识中,在注重危险、有害因素种类识别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危险、有害因素危害程度的识别,二者不能偏颇。危害程度的识别可利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来评定。如下表:
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事故后果严重
事故后果一般
事故后果轻微
发生频率较小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可容忍风险
发生频率较大
特大风险
不可容忍风险
很大风险
适度风险
这要求在施工前编制人员要熟知作业现场环境,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把握作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技能水平、人员组合、工器具机械装备的状态,分析透彻施工中的可能影响因素,善于找出关键、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危险点数据库的指导作用,根据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造成的后果判定出危害程度的风险等级加以有效控制。
2、重心下移,做好基层班组对体系执行和落实工作
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实效,发挥超前控制事故的作用,关键在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在基层班组中得到严格执行,这是体系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体系的运作效果。班组开展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认真落实各项预控措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
班组是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的基础层。从危险点的查找到在具体工作中的督促实施、记录跟踪,大量的工作都要落实在班组。这首先要求班长带头接受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这种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使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能够结合本班实际有效开展,在新开项目施工交底中,将施工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交代清楚,进行确认签证,落实到人。在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保证各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对现场环境、作业条件、人员变化等引发的新的危险点,要及时采取补充措施,落实到位。若在现场落实这个关键环节不到位,则易造成事故的发生,从而功亏一篑。2003年6月,在某电厂工程4#机组磨煤机内部倒锥体安装施工过程中,在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辨识出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情况下,由于确认签证工作不到位,对临时吊耳焊接质量检查工作未确认而签字,导致起吊过程中吊耳断裂,造成施工人员受倒锥体挤压死亡,造成惨痛的教训。因此落实各项控制措施在基层班组中的严格执行尤为重要,企业职能科室和工区(公司)要加强对班组的指导、督促,使危险点的辨识和控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良好的实效。
3、合理整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资源,实现三个体系标准一体化
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都具有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三个体系都是企业的管理性标准,有相同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在不同的技术标准支撑下以不同的运行控制进行着同样的管理循环。记录控制、内审与管理评审等基本程序在结构和内容上相似,具备了三个体系一体化运行的理论基础。体系合并一体化运行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统一调配、使用资源,共享文件和记录,减少管理环节,降低了管理和体系运行的成本,避免了不同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体系运行相互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各管理体系的效率和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企业在体系运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的MS系统,利用MS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安全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档案、施工过程管理等模块,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进展情况,达到“绩效测量和监测”的体系监督作用,对测量和监测中得到的来自于基层操作与日常管理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信息向管理层反馈,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规范管理工作的工艺流程。使信息的流动严格有序,达到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提高管理绩效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目标控制。
按照省、市局(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的部署和要求,我中心于20*年6月1日正式实施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规范)标准。运行以来,我们以“健康安全,遵纪守法,科学管理,构建文化,持续改进,和谐烟草”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为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动力和根基,在运行中持续改进,在改进中不断规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开展顺利,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得以完成,收到了良好效果,几年来未发生一起上等级的事故,经受了“*”特大地震的考验。现将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物流配送基本概况
我中心目前共有配送车辆40辆(报停4辆,其中卷烟对接车辆4辆,直配车辆36辆);公务用车1辆;因受地震影响另租用临时卷烟仓库*个、搭建临时分拣棚*个、临时办公点2处;分拣喷码设备*套;安防监控系统*套、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套(受地震影响现已停用);110联网报警系统*套;配备消防灭火器150具。全市配送公路状况为沥青路1*0公里、碎石路1550公里、泥土路2260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
二、物流中心组织构架
物流中心组建于20*年8月,通过“三集中”、“两个主体建设”的改革,目前组织机构为4部4站(综合部、送货部、储配部、安全管理部、*配送站、*配送站、*配送站、*配送站)。并设置主任、副主任、部长(副部长)、站长(副站长)、综合管理员、安全管理员、出纳员、保管员、配货员、驾驶员、送货员等*个工作岗位。全市共有物流员工*人,全部由物流中心集中统一管理。
三、ohsms运行情况
(一)围绕职业健康安全总要求,着力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培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20*年6月1日体系以来,我中心紧紧围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的体系文件中所涉及的规范标准,有计划、分岗位、按步骤地组织培训学习。一是组织物流本部全体人员以及配送站管理人员对《作业文件》进行了多次讨论学习;二是各部门利用周会和中心例行组织的培训时间对一线员工进行了分项重点讲解培训;三是围绕职业健康方针、目标主办了宣传专栏10期;四是对职业健康运行情况进行了考试测评。通过多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教育宣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开展氛围浓厚,岗位人员的理解和熟知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培训合格率*。积极地推动了我中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顺利开展。
(二)围绕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规范开展配送工作,物流运行平安无事故
20*年6月1日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实施以来,我们围绕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按照体系要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物流配送主要过程和安全管理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痕迹化、平安化。
1、重点加强了消防安全管理:卷烟仓库是消防安全的重点部位,体系运行以来,我们针对消防安全的薄弱环节,对照体系规范标准,新配备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受地震影响现已停用);划分了库区防火线;制作了库区禁火标志牌;制定了《卷烟仓库钥匙管理规定》,做到了库房门同开同锁,落实了库房钥匙的存放地点,消除了不安全隐患;及时更新了72具abc干粉灭火器,并进行了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做到定部位、定种类、定专人负责、定期换药,消防设施安全有效;购置了巡更设施,加大了值班工作的监管力度,充实了薄弱环节的值班守护力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制定了消防应急预案,并在20*年10月20日和20*年12月22日进行了消防演练,截止目前我中心未发生一起消防火灾事故。
【关键词】安全管理体系;构建;总体要求;流程控制
【分类号】:TU714;
一、引言
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质量领先、信守合同”的经营宗旨,始终把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在企业内部实行质量、安全否决权制度,充分发挥管理层监督保证作用,建立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制,同时以教育培训和经济杠杆为手段,把质量、环保、安全意识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而使公司依靠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享誉市场,应该依靠严谨科学的管理和高起点、高水平的现场施工赢得顾客和当地政府的好评,树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了市场主动权。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1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是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在内的安全管理体系,该安全管理体系是按照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该安全管理体系的目的包括:
2.1.1根据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顾客要求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等信息,制定管理方针、管理目标和指标,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1.2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以及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进行自我声明和评价、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建筑公司管理体系符合性的确认、寻求外部对公司自我声明的确认、寻求外部组织对公司管理体系的认证以保证公司管理体系符合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与顾客要求;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要求;符合自己所声明的管理方针。
2.2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予以整合,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以确定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公司中的应用,识别和辨识产品、服务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以确保产品、服务和过程符合顾客要求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以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相互作用以及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以确定所需的准则和方法,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以及对这些过程和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以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及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运行控制的关键特性进行监测;以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和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的合规性评价;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以及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2.3梳理安全管理体系的流程控制环节
按照流程管理的要求实施安全管理的全流程管理,分析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管理环节,并对每环节设置对应的管理措施。建筑企业应该按照以下的流程来实施对工程施工实施安全管理。对招标文件的评审―――投标文件的编审―――合同评审与签约―――与顾客沟通―――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编审―――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EHS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和响应(包括:产品标识、产品防护、顾客财产管理等)―――产品的测量装置控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合规性评价。
2.4实施安全管理流程控制
2.4.1明确管理层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及权限
实施从公司总部到分公司到工程处到项目部的四级管理模式,公司总部在设计管理体系时明确了从公司总部到项目部各主要安全管理岗位的职责及权限。如华建公司明确了每个基层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组(施工员)、质量检查组(质检员)、安全生产组(安全员)、材料供应组(材料员)、机械设备组(机管员)、后勤保卫组(行管员)、消防管理组(消防管理员)、保管员、、施工队组、各工种作业人员、员工代表等十四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要求明确,责任到人。
2.4.2设计安全管理方案
建筑公司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各分管区域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内容包括实现管理目标和指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的职责、方法和时间表。有新接项目时,根据辨识和评价的结果,制订相应的管理方案,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评审,并进行必要的修订。
2.4.3评价和控制环境及危险源的影响
编制《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识别和评价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公司能够控制和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并还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公司各级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组织对分管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列出《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表》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以便实施有效控制。新项目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项目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当公司经营、生产、管理发生变化、外部社会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更新时,环境因素、危险源会发生相应变化,职能部门能及时进行补充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重新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并制定相应方案及程序加以控制。
2.4.4建立与顾客及相关方沟通制度
编制《合同评审程序》,由分公司经营计划处牵头组织部门对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确定并评审,以确保产品要求得到规定;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以解决;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经营计划处负责保存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的措施记录。如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经营计划处和工程处、项目部联合对相关文件进行修改,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编制《信息沟通与协商控制程序》,以确保公司各部门和外部相关方的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经营计划处、工程处和项目部负责与顾客进行沟通的有效安排,沟通内容包括产品信息;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及修改;顾客反馈等。对相关职业健康安全信息与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就进行相互沟通,将员工参与和协商的安排形成文件,并通报相关方。以便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改进。
2.4.5建立测量、分析和改进制度
应该编制《顾客满意度测量管理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不符合)控制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数据分析控制程序》、《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由安全设备部、技术质量处、施工、安全、设备处策划并组织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对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实施内部审核,对项目实施的质量、环境、及健康安全绩效进行过程监视和测量,最终给予合规性评价。进而提出改进和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李超超. 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杨晓华. 建筑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9.
[3]南宁市建筑管理处主任 黄赞. 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N]. 南宁日报,2011-01-18008.
【关键词】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健康因素审核
在我国石油单位生产管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重要文件中,健康始终处于首要地位。这不仅有效反映了当今社会上至国家政府、下到企业民众对“以人为本”、“健康安全发展”等号召的积极响应,更是各个单位重视职工健康安全、努力创造和谐、稳定、幸福社会的直接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飞速进步,传统的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各个单位以及各个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程序以及管理措施,把职工的健康安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以及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不断完善和大力发展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两项体系,逐步将传统的卫生管理工作纳入到该体系中。
1对健康监护与健康管理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
1)对健康监护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第十九条明确指出[2],用人单位必须设置、具备或者委派、指定专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或者机构,同时配置全职或者兼职的合格的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同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3]中第二条明确指出,各个单位以及各个企业必须对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以及突发应急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此外,第三条明确指出,各个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从而有效保障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具体落实。第四条明确指出,各个用人单位必须定期组织特殊工种的职工,如从事接触类职业病危害较大的作业者进行全面的职业健康检查。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各个用人单位必须对所有员工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中,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必须包含职工既往病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史等详细的健康资料。总的来说,《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中的各项规定是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的理论依据。2)对健康管理、组织条例、制度协议、法律法规等文件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中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相关内容,即各个组织机构构成以及各个单位负责人;各个地区传染病、流行病以及地方病等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对健康风险的分类统计以及对各项危害要素的标准化控制流程;从事高危行业的各个单位必须同当地医院签订相关制度协议;收集并学习贯彻与职业健康有关的法律法规,如职业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对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审核中健康因素进行审核,必须从上述几方面分别对其进行审核。
2对职业健康管理设施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
卫生设施的完善与完整是职业健康管理的根本保证,因此,对职业健康管理设施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是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健康因素审核工作的重中之重。1)对营地选址、布局及周围环境卫生进行审核。营地的选址应综合实际情况,考虑职工具体需求进行。具体来说,营地的位置不仅要满足员工居住环境的适宜安全,又要保证其与施工现场距离在一定范围内,以方便职工上岗作业,同时,该营地还应满足便利的交通、靠近水源、稀少蚊虫以及自然疫病等条件。可以说,营地的选址一方面要求营地能有效利用周围环境,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保证环境中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2)对营地宿舍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营地选址完成后,营地的宿舍作为职工休息的场所,其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情况以及隔音效果等硬件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营地宿舍内的环境卫生优良直接影响单位企业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好坏,因此,对营地宿舍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定期审核,是上述二者审核中健康因素审核的关键。3)对办公室环境卫生进行审核。办公室作为员工办公的主要环境,对其环境卫生进行审核同样十分必要。具体来说,办公室的噪声不能超过六十分贝(五十分贝以下最佳)[4],同时办公桌必须保障五百瓦以上的照明,办公室应保证冬暖夏凉。4)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审核。对食堂环境卫生进行审核时首先应检查食堂选址是否落实基本选址条件以及其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基本卫生要求。此外,食堂应具备卫生许可证以及餐馆经营证等有效证件;对于从事餐饮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说,其必须具备体检合格证以及上岗资格证等有效证明;对于需要进行加工的各种原材料来说,从采购、储存到加工以及处理等各个过程都不能违反相关卫生要求。5)对饮水卫生进行审核。城市自来水是饮用水的首要选择,对于某些没有自来水的偏远地区,如果必须使用井水或者地表水,则首先需对其进行水质检验,对于满足各项指标的水源才能投入饮用。此外,饮用水的运输、储存以及分配、供应等环节同样应按照卫生要求,严格执行。
3疾病的防治
1)传染病的防治。传染病由于具有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破坏力强等突出特点,严重影响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工作,加强传染病的防治,能有效促进上述体系审核工作中的健康因素审核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中第十八条明确指出,对于患有法定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必须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除此之外,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预防是关键。加强对各个施工地区主要传染病的宣传,提升职工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护意识和能力,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虽然在时效上不如传染病,但由于职业病具有影响范围广、时间长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其对于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中健康因素审核工作的影响也不容小视。要做好职业病的防治,对于单位企业来说,其各项设计必须到达国家相关要求,如废水、废渣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等的处理,以及各个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等;对于完成工作的各个职工来说,应自觉学习健康安全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单位企业组织的各项培训,并与同时交流学习等。
4结束语
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健康稳定进步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随着这两项系统的广泛使用,二者的各个操作过程,尤其是审核过程直接影响着该系统的操作质量。而审核过程中,健康因素审核作为关键步骤,对该系统的审核以及整个使用过程都至关重要。健康因素审核工作的详细化、具体化是上述两种体系正常实施的有效保障。因此,对该体系审核中健康因素审核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十分必要。
作者:赵涛 单位: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发勇.油田企业建立实施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的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14,6(31):181.
[2]杨平,吴赟.企业实施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2):83-86.
关键词:石化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9-0159-02
1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职业安全卫生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早在七十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针对国内职业安全卫生的现状健全和规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1996年,DNV、BSI、BVQI等十余个国际标准机构合作,在其各自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基础上联合起草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OHSAS18001”,简称OHSAS1800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的核心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及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意义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完全套用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模式,是一套严谨、系统性强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促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科学化、标准化。
(2)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OSHSMS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将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总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企业或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行全面的整体控制,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有效和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和意外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提高企业形象,打破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贸易上的优势,设置重重贸易壁垒,将环境保护、人权、劳工安全状况涂上商业色彩。在这种形势下,由于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必须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影响。
3 石化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必要性
石化生产过程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要使用许多高毒物料作为原材料或辅助材料,如苯、甲苯、氰化钠、硫化氢等,作业人员急性职业中毒和慢性职业病多发。有统计某石化公司在1991―2001年共发生职业中毒25例,急性职业中毒22例(88%),其中3人死亡;慢性职业中毒3例(12%),3人全部死亡。职业中毒主要以急性硫化氢中毒为主,并且还与岗位工种有关,其中以司泵、维修、防腐为主,这3种行业共21例,占总数的84%。因此要做好职业健康防护,杜绝和减少职业健康事故发生。实践研究表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大型石化企业中推行实施是可行的,对提高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有较好的作用。
4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4.1 学习与培训
由最高领导层牵头,培训公司中管理技术骨干,包括班组长、技术人员、科室主任等熟知体系标准要求的人员。每个层次至少选派2名人员参加有关认证中心或咨询机构组织举办的OSHSMS知识培训班,并获得OSHSMS内审员资格证。然后由他们再对全公司各岗位的骨干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并考核。
4.2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
组织厂、车间两级评审小组,以班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对石化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健康情况进行评审,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包括有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收集包括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28001-2001)和1996年ISO/TC67的SC6分委会所ISO/CD14690《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草案)等在内的适合本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内部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
然后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由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其次,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最终确定初评范围。
最后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因素,结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给出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的不同等级评价准则。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相关内容的差异。
4.3 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策划
选定一组车间工人作为安全代表,作为改革的推动者,与中层管理人员一起和最高层管理部门参加会议。具体操作为由最高管理层建立有一定责任权力的管理机构并配置足够的资源,由各厂长担任委员会主任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厂长担任副主任,以车间为单位成立工作小组并由各车间主任担任组长,班组长及相关技术骨干为工作组成员,配备专职安全和卫生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定期汇报制度,由基层选派代表和高层参与会议,会议中领导听取各管理者及专家的意见,将资源作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变更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和绩效改进型目标。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与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启动应急程序,紧急处置事故,处置结束后转入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按照要求建立文件化体系,包括各类规章制度中整理的相关管理性文件;编制的事故紧急预案;编制控制危险的实用性作业指导文件三部分。文件资料应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还要便于查询与定期评审,并且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有关文件和资料的现行版本。
文件化完成后,应经过程序规定的方式批准和。颁布实施时召开动员大会,对整个体系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并组织该体系的学习工作。在贯彻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召开培训班、专题研讨会、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条件允许时应定期对职工进行考核,以保证体系切实落实。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与纠正
(1)绩效测量和监测。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实际生产特点,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对检测使用的设备仪器注重校准和维护,对所设目标、指标如车间内苯蒸气浓度的控制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源问题。定期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评价,比较监控结果和法规执行情况。
(2)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
遵循独立、客观、系统的原则,定期开展内审。由管理者代表推动,由专门培训过的持证人员根据要求进行一年一次的内审。内审完成之后,将结果送报管理者,管理者根据要求向上呈报,并对下属有关部门通报审查结果。
(3)管理评审。
由最高管理者进行定期评审,根据企业体系的审核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方针、目标以及体系其他要素可能需要进行的修改,提出下一步改进、调整的目标,作为调整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的依据,为下一步的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4.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评价
做好体系的培训和宣传工作,组织专家骨干技术人员按照标准,通过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对系统进行科学评价,及时发现各种缺陷和漏洞,为体系的系统改进提出指导建议。
5 注意事项
5.1 强调决策层的作用
由于职安全健康在公司中处于重要的特殊地位,其影响范围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和全部财产安全,企业的法人代表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因而要亲自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体系各要素在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得到顺利实施,提升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安全生产有序可控、持续稳定的发展。
5.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一个体系的建立成功与否不完全取决于科学的理论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而在于是否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如此,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能否实现持续改进,安全健康绩效能否不断改善,绝不单单是建立一套体系就够了,而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吸取教训,不断的修改完善。
5.3 体系的建立应贯穿生产过程的始终
作为一套强调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强调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故的发生,不能简单归因于与某一事件,它是系统中多个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将系统割裂开,强调片面的安全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有全方面全过程考虑整个系统,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安全,OSHSMS的科学性也体现于此。
参考文献
[1]卢世红,周自忠,孙成海等.中国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2004)[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2]朱燕群,黄永泉.某石化企业1991~2001年职业中毒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医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