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技能实训

职业技能实训

时间:2022-12-27 03:5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技能实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技能实训

第1篇

本文提出将企业、大赛、学校的元素相结合,将企业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要求与实训项目相结合,整合实训教学资源,探索“以赛促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评价考核方式,开发集趣味性、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为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

【关键词】

物流管理;以赛促教;职业技能大赛

【基金项目】

本文为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课题项目“现代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与实训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与实践”(编号:JGJX2015D409)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为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教育部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从宏观角度来看,该赛项有助于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提高物流管理的社会认可度;从微观角度来看,物流技能大赛既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赛促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调整实训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物流实训教学的意义

(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转变教学观念的重要举措。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学的风向标,物流技能竞赛项目的设置主要是根据行业、企业真实的物流工作情境下的典型任务模拟生成,充分真实反映了当前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标准。高职高专院校以此为契机,通过对竞赛项目内容与要求的梳理与分析,将实训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由此可见,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内容注重考查本专业和学科的职业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竞赛项目都是按照物流企业的核心环节———仓储和配送进行设置,竞赛内容及规则是按照相关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内容设置,以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考核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竞赛内容是当前企业最基本和核心的技能,通过物流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师生可以对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竞赛结果也将有助于反映课程或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定位和自身完善,促进教学课程改革和创新,完善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以赛促教。

(三)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意义重大。职业技能竞赛对参赛学生的考核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掌握和竞技水平上,同时也需要学生对本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有所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了解行业及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不断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升教学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物流职业技能竞赛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如出入库操作、组托、配装等。所以,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教师通过指导和观摩大赛,能够获得最新的岗位技能要求,从而促进其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以赛促教”高职物流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步骤

(一)确定“以赛促教”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部主办的“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高职组)”是经“校、政、行、企”专家研究分析确定的,既反映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也包括学校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行业和政府所倡导与推行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以企业岗位需求、竞赛要求及行业趋势为基础,确定与企业岗位工作内容深度融合,与物流岗位任职要求相匹配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与优化,如对《仓储作业流程与控制》、《配送管理实务》、《运输方式选择与组织》等课程标准进行重新修订,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并编制实训指导书。目前已编制《仓储作业流程与控制》、《配送管理实务》等多门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并已全部应用于实训教学,且效果显著。

(二)引入行业、企业与大赛元素,搭建“以赛促教”综合教学平台。搭建“以赛促教”综合教学平台,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动运作和管理。在与行业、企业互动方面,不仅要积极参加行业、企业举办的技能大赛,并通过大赛的参与,使教师、学生直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技能要求。学校更要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物流实训中心为载体,融合“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的相关元素,创建一个集竞技、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教学平台。

(三)设计实训项目,开发“以赛促教”物流实训课程资源。职业技能竞赛是在仿真环境下展开的,对项目化教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制定“以赛促教”物流实训课程标准,围绕大赛标准、行业标准与教学内容,设计实训项目。此外,在实训过程中,将实训团队的实操过程进行视频录制和照片采集,以充实教学资源,并逐步建立由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组成的教学资源库。下面以“配货作业”实训项目的设计展示“以赛促教”物流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

1.明确实训目的。配货作业是配送中心区别于传统仓储作业的明显特征。配货作业的合理化将极大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使空置、闲置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本实训项目,要求学生理解配货作业的内容,认识到合理配装对配送活动的重要性,熟悉配货作业流程,掌握配货作业的方法和操作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确定教学内容。配货在“一体化物流方案设计与实施大赛(高职组)”中是一项重要竞赛内容,主要考查内容是:根据客户订单把拣取分类完成的货品经过配货检查过程后,装入容器和做好标示,再运到发货准备区,待装车后发送。选手制定配货计划,并梳理配货作业流程,以及注意配装要点,最后完成配货作业的实操能力。

3.设计配货实训项目任务,开发课程资源。配货实训项目根据配货作业流程可以分成印贴标签、分货作业、配货检查、包装与配装等任务项目。每个任务项目将按照大赛要求,设计独立的实训场景、实训任务、实训规则与评分标准。实训场景是根据实训任务具体执行的实训情境;实训规则是关于实训团队的构成、队员分工等情况;实训任务主要包括具体实训任务、任务要求和最终成果要求;评分标准是具体的考核方式,并设定实训过程中的评分细则。

(四)将实训考核、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融合,完善现有教学评价考核体系。目前,高职院校的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鉴定是分不开的。如物流员、物流师的资格认证等都与技能竞赛紧密相关。在日常实训考核中,现已逐步形成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代替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一个评判标准,同时技能大赛的获奖者也有替换指定课程成绩的机会。近几年已经举办的校内叉车标准作业技能大赛、仓储标准作业一体化大赛已实现成绩置换。这种全新考核体系的形成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学生在取得大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将实现赛证融合,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作者:郑治 任玲 单位: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营销学院

【参考文献】

[1]葛新旗.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3:73~75

第2篇

[关键词] 职业环境实训教学仿真“双师型”教师

一、构建职业环境实训的必要性

会计实训教学是高校会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迅速发展、突飞猛进,几乎是“无会计专业不成大学、无大学无会计专业”,导致大量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多数院校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弱化,难以培养出高素质应用性会计人才。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强化了实践教学,但其会计实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校内的手工实训室与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它易于组织、方便教学,但缺乏真实的职业环境;一是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造成实训内容单一,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由于这两种实训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实训效果不太理想,这不仅影响后续实训环节的进行,而且影响理论教学的开展,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动手能力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更不用说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职业环境实训就显得异常重要。

二、构建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基本思路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确立教学、科研与服务三位一体的建设理念,加强实训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的联系,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基本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开拓实训、培训、咨询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会计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和服务一条龙,为学生实训和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服务,为社会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最终形成教学、科研、服务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构建会计职业环境实训项目,创造立体化教学场景和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会计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能的要求,进行全面、系统、高仿真的动态模拟,是提高实训效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运行环境仿真。模拟会计工作真实运行环境,设置主体单位和客体单位,其主体单位除财务部门外,还包括与会计工作有联系的业务、总务、人事销售、生产、技术、人力资源、设备、采购、仓库、质量控制,等等,在主体单位财务部门设有财务主管、成本、费用、税务、出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内控等岗位。其客体单位设有与企业相联系的购货方及销货方,辅客体设置开户银行、工商局、税务局、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等。建设完善的、实景化的主体单位与客体单位工作区,室内陈设完全仿真,备有主体单位内部自制的和来自银行、工商、税务及购销货双方等客体单位的各种原始凭证,配有必须的办公用品,墙壁上张贴业务流程图和岗位责任制等,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环境的全程模拟,以此探索出一条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与岗位实景模拟相结合的创新型教学新路子。2.业务仿真。根据会计职业要求,全面组建财务工作所涉及到的主要相关业务,以及业务逻辑流程和数据流程。设置工商、银行、税务基本业务,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设立公司到开展经济活动,一般要分为三个阶段,从公司申请名称预先核准、验资、设立登记申请、企业代码申请、开立银行账户为第一阶段;从税务登记(国税、地税)、发票申领、税务报表填制、财务报表填制到纳税申报为第二阶段;工商年检、所得税汇算、会计报表审计为第三阶段。因此,实训业务完全按三个阶段设置,贴近实际,业务规范,循序渐进,全面、系统、科学、合理。3.角色仿真。在主体单位与客体单位之间,主体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财务部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设置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分配相应的实训学生,并且执行岗位责任制,履行各自职责。并实行岗位轮换,所有业务都由不同职业角色的学生配合完成,实训中的繁忙与辛苦、学习与探索、争论与协作、成功与教训都由学生自己去体会,使学生对流转程序有生动的感性认识,也进一步激发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先进、实用、经济的建设模式。1.先进性:适应互联网上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的特点及信息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实训内容及软件设计方面基本满足网络业务发展的需要,在实训设备购置及实训教室装修方面基本采用统一招标,优中选优,保证其先进性。2.实用性:系统设计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体现系统的适用性和优选性,考虑到使用对象的不同,没有照搬工商、银行、税务等部门的软件系统,仅仅将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部分内容通过自行开发实训教学软件系统,保证其实用性。3.经济性:目前,实训室建设经费不足是一个现实问题。

三、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根本保证

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训技术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会计职业环境实训的关键。鼓励会计教师积极参加资格考试,努力取得会计证、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等,使他们具备“双师素质”。财会专业“双师型”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是讲师、教授,能讲课、能编写教材、能带实习、能指导毕业论文、能承担与教学有关的科研课题;同时他们也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又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动手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并能进行财务分析等。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参与社会实践,以丰富社会实践经验。

第3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2-0022-01

职业技能是一种包含专业素质在内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直接的有形生产力。具体来说,职业技能指与操作生产设备直接联系的技能,如数控设备操作、钳工操作;或与实际工作直接联系的技能。职业技能培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现代社会生产急需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员。

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是职业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作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应与时俱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技工人才,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因此,职业学校的教学,特别是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实训环节,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除了教材的编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之外,在教学方法上尚有诸多欠缺。

一、车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教材按部就班。如教材内容安排不恰当(例如车完台阶工件后就开始刃磨断屑槽,钻孔车孔练习应安排在车圆锥和车成形面之后等);理论课和实习课脱节;专业术语标准没有更新。如此教学,不仅浪费资源,收效也不高。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与在校所学内容不大相同,从而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工作。

2.无视学生差异存在。实训教学企望按照统一程序和标准制造统一的“标准件”。忽视学生掌握车工技能的实际情况,限制或阻碍学生的发展和在车工技能方面的真正提高,虽然拿到车工的中级证书,但是与工厂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

3.对车工实习重视不够。作业机械专业,车工实习是实训的基础,学生扎实的技能应该靠车工实训进行培养,通过实训,使学生会磨刀、会合理选择砂轮机,会使用各类刀具、量具及夹具,会选择各类材料的切削用量。目前,车工的实训教材大多是对车刀的角度进行讲解,对刃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没有详细说明;对量、夹具的使用没有详细内容,只能靠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凭借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向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的实训学习受到影响。

二、车工实训教学培养职业技能的应对策略

1.目标分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知方式和方法上,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的接受能力等诸多方面以及生理、心理等都存在着“差异”,在分层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教学大纲和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强指导与辅导等办法,把实训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续的几个分目标:由单一内容练习到综合练习,由精度较低到精度较高的单一和综合练习。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并逐步达到大纲要求,对动手能力强,接受能力快的同学允许他们加工高精度、高难度的练习。拟定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练习量过大,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失去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减少练习量,放慢教学进度,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接受和操作能力,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当学生变化较大时,可通过综合评估后改变其原有的“分层界限”,以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更加优化车工实训指导工作。通过分层教学,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较好的发展,有效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因材施教,共同提高。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这类辅导以不增加练习、不搞全班加班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从工艺加工路线,切削用量的选择,测量方法等讲解、演示,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老师提示的方法,重点强调加工中的测量方法和加工精度较高的练习件车削方法。对中差生让他们多到磨刀间刃磨车刀练习和上车床单项练习,提高速度。而优生主要以培养加工技术含量高工件的车削方法、检测方法及精加工车刀的刃磨方法。同时采用优生辅导差生一帮一辅导,会收到收到较好的效果。

3.校企合作,真刀实干。按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要求编写校本教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与就业取向,与企业挂钩,加大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聘请厂企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来校,及时组织学生进厂见习,让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让一些理论成绩好、操作技术强的同学参加校企的生产,这样既确保学生正常实训,又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产品,了解企业生产的特点。另外有些产品的加工可作为实训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节约了实训经费,使实训教学更合理地与教材相结合,更加实用,活化教材,特别适合于对重要章节与环节的教学,使专业的学习更直观、更实用。

第4篇

摘 要: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是河北省政府批准建设的一所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河北省首座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肩负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唐山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任。实训中心的建设将会对经济社会发展、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实训中心;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由唐山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个技术先进、设备高端,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服务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中心依托唐山劳动技师学院进行建设,规划建设现代机床加工、现代电气控制、现代机械设备维修、现代汽车维修、现代化工工程、现代焊接、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现代信息9个实训分中心,年培训能力7.2万人次(每年200天用于培训,周期10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唐山市地处环渤海经济隆起带和环首都经济圈的核心位置,为深入贯彻“唐山要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指示,唐山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抓手,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实现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转变。

目前,唐山市已形成了精品钢材、基础能源、优质建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基地,积极推动产业转型,跳出资源型城市的窠臼,加大供给侧改革,建设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型城市,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才来支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对于一个重工业城市而言,其转型升级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借助先天优势,发挥特长;借鉴东南沿海的经验,建设一个示范引领的公共实训中心将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装备水平提升,职业培训体系建设,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中,在全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建设重点产业项目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载体,实现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唐山作为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点,具有接受辐射、借力发展的独特优势。产业项目建设快速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支撑,高技能人才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将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山市乃至全省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十分强劲。“十二五”期间,唐山市需新增技能人才19.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5万人。目前,唐山市高技能人才总量约8.4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总数的18.8%,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20%的比例相比,属中等偏下水平,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与唐山市经济转型发展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在现代制造业、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电子类缺口最为明显,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一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加速培养一批社会急需,懂高端技能、善创新、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可确保全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公共实训中心规划建设9个实训分中心,涵盖专业门类完全切合唐山乃至京津冀发展要求,是唐山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引领旗舰。“十二五”期间,随着唐山市经济结构的调整,现代物流、信息科技、邮政快f等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技术结构发生变化,技术系统的尖端化、集成化和信息化,加上新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产品周期的日益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高技能人才成为最重要因素。

作为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元素,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十二五”期间,唐山市重点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变,客观上迫切需要大批有知识、懂技能、能做事、做成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借鉴天津市的成功经验,在唐山市建设一个以社会急需、通用性强、需求量大、投入高、学校无力投入为建设重点,以批量性、规模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与职业院校及培训机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评价服务,提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对我市今后经济快速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河北唐山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将为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持。

第5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能鉴定;中高职衔接;思路;实践探索

根据教职成[2011]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在2011年9月,经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组织和倡议,来自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重庆三峡水利电力学校、云阳县职教中心等库区的15所中高职院校共同签署了《三峡库区职教集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赢共进”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的新格局,在专业建设、师资交流、学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开展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三方联动”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在三峡库区实现中高职衔接,能有效打通技能人才成长的通道,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许多共性,如都具有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但培养的层次和深度不一样,他们是分阶段来完成职业技能培训,中职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职学院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体现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中职学校从事初、中级(五级和四级)职业技能鉴定,高职学院从事高级(三级)技能鉴定。

一、三峡库区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之困

教职成[2011]9号文件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实训设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中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衔接和优化

中高职院校目前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来设置专业,但中高职院校在某些专业设置上,一是存在着课程重复设置现象,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院后,重复学习了一些专业课程。二是部分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标准缺乏融通,没有真正做到“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由于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资格证书的职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职业教育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存在课程设置与职业标准不吻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之间缺少对应关系等问题。在技能训练方面,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不适应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应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把职业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培训鉴定硬件条件有待加强

在三峡库区中高职院校中,学校在不断更新实训设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许多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比较紧张,购买或更新实验设备比较少,一些学校培训鉴定设备存在严重不足。以万州区为例,部分中职学校招了数控、模具、汽车等方面的学生,而相关的机械设备比较欠缺,如车工设备、数控设备、汽车设备。有的学校用木料当金属在车床上实习,汽车专业学生在职业技能鉴定时,只有几台汽车发动机设备和汽车底盘在那儿,数控车床更少见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因为设备、材料等客观条件不能满足鉴定要求,他们只能根据现有条件改变鉴定内容,甚至某些评分项目只能送分给学生,其结果是降低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降低了证书的含金量。

(三)培训鉴定师资需要进一步充实

在三峡库区职教集团中,考评员和质量督导员数量不多,特别是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级考评员数量不多。目前,整个重庆市的考评员人数有3000多名,质量督导员有257名。这些考评员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和一些高职院校。而三峡库区的职业院校的师资就比较差,特别是在中职学校,考评员的数量非常少,经常一个学校只有少数几个,甚至有的学校还没有,更谈不上有质量督导员了。部分学校有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所,他们有专门的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工作人员,有一套完整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但大部分中职学校没有职业技能鉴定所,也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职业技能鉴定流程不是很清楚,为了规范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

(四)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院继续学习的比例有待提高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升入高职学院继续学习的比例还不高,一般只有10%左右。2010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在介绍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情况时指出:到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71.93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78.54%;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数为54.28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1.46%;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数为47.35万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00%。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要加大中职学生毕业后升入高职的比例,增加更多的高职学院面向中职学校按专业对口进行自主招生,让更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一步得以提升。

二、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职业技能鉴定改革之思考

中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技能鉴定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在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应加大中职学校和高职学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对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根据不同阶段,分层次培养技能人才

中职与高职同属于职业教育,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因而也就决定了其培养层次的不同。在2011年度职成教工作会议上,鲁昕副部长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即中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练劳动者,而高职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能型的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或一般技能,而高职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深奥、针对性较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能在生产领域完成一般技能所不能完成的高难度任务的技能,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即高级技能。

(二)根据职业需求,合理布局专业课程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根据中高职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设置专业计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合理布局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并在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融入在一起,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让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三)整合资源,形成共享机制

在三峡库区职业集团中,整合考评队伍和实训鉴定设备。充分利用现有的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做到共享师资,共享实训设备,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中高职院校应加强交流与合作,让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介绍经验,起到示范作用,以提高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整体水平。

三、三峡库区中高职衔接职业技能鉴定之实践探索

(一)结盟库区职业技能鉴定所,共同建设四支队伍

目前,重庆市有150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各区县一般只有一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在三峡库区,“院、校、地”三方联动,将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区县职业技能鉴定所有机结盟,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加强四支队伍建设,让职业技能鉴定更好地为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1.加强考评员队伍建设。考评员是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考评员队伍管理既是完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的关键环节。考评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将会直接影响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和数量。当前各行业、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更新速度快,因此,要在职教集团中定期组织开展考评人员培训,培训考评方法和专业技能。

目前,开县、云阳、奉节、巫溪等县考评员数量不多,特别是中职学校,某一专业的教师人数比较少,取得考评员资格的就更少了。在这些学校专业教师既是培训教师,又是考评员,这样与职业技能鉴定考培分离相违背。在职教集团中,应加大中职学校考评人员培养工作,加强考评政策、考评方法的培训,保证考评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推动三峡库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职教集团中,所有的专业教师和考评员可以拉通使用,对某职业工种来说,专业教师和考评员就增加了许多,可更好的实现职业技能鉴定的考培分离。特别是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高职学院的考评员。一般情况下,可由本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再由职教集团中职业技能鉴定管理机构派出其他学校的考评员对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目前,职教集团内已经开始在中高职院校互派考评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了。

2.加强质量督导人员队伍建设。在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没有质量督导员参与,不利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健康发展。三峡库区几个区县中,质量督导员数量非常少,但职业技能鉴定活动却比较多,互派质量督导员的时候不多。许多鉴定活动没有其他学校的质量督导员参与。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就放松了考核鉴定的标准。在职教集团中,要充分利用高职学院和鉴定机构现有的质量督导员,鉴定过程中异地互派督导员,检查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执行国家规范,是否有违规操作和破坏干扰鉴定秩序的行为,如有,应及时给予指导并限期纠正、监督整改,以提高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整体水平。

3.加强专家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做好技能人才培训评价工作,加快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建设,在职教集团中建立一支专家队伍,逐步建立库区专家信息库,参照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要求,按照素质优良,水平上乘,年龄结构优化的目标,实行专家工作效能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在职业考核标准研发、试题开发、评审答辩等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4.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各职教集团中管理员的交流活动,开展专题调研,开拓工作视野,学习借鉴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驾驭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共享优质实训资源,合作携手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在三峡库区职教集团中,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专业情况,其教学实验设备、实训鉴定场地等方面,可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合理安排职业技能鉴定,优化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共享实训资源。为加快三峡库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可由政府、高职学院、中职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为中高职院校提供稳定优质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实训、培训与鉴定的基地。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基地,由专门的培训指导教师,针对某职业工种的标准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培养,然后由专门的考评员,对培训学生进行考评鉴定,这样不同院校的学生,可使用相同的实训设备。目前,万州区人社局也正在规划建设一个库区综合性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实质是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基地设施设备利用率,增强基地自身“造血”功能与辐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基地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等各项功能。企业和学校通过基地提供的条件,进行产品生产、产品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工艺等手段实现创收,转“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

2.建立“流动实训车”,实现培训鉴定的灵活性。在职教集团中,可共同出资,打造“流动实训车”,以便在不同院校共同使用该实训设备,同时也可以让地方企业员工或者农民工使用。可参考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流动实训车”,如“流动电工实训车”装载着整套的电工实训设备,能够满足维修电工工种的实训操作,同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车到哪里,培训鉴定就到那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王晓初副部长对这种培训鉴定形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在2011年10月参观重庆的“流动实训车”时,指出“流动实训车设备新,技术先进,流动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区县边远地区劳动者培训鉴定要求,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共享学校优质实验设备,积极为兄弟院校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在库区职教集团中,有的院校的某一专业的实验设备比较好,管理和教学都非常好,它就可对周边的学校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就可组织来参观学习,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这里来,利用他们的设备和师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

特别是比较大型的实验设备,由于价格比较昂贵,培训教师要求比较高。在职教集团中,可整合中高职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让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和地方政府共同使用这些实验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它在教学、培训、鉴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4.利用企业先进实验设备,为中高职学生服务。由于企业要生产,所购买的实验、生产设备比较先进,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培训、鉴定和顶岗实习,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三)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技能型人才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应紧密结合起来,各种职业技能行业可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可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改善实训条件。

目前,职业技能竞赛形式不足,省级和国家级有影响力的竞赛活动较少,中高职院校内举办的校级技能大赛较多。还没有形成校级、区县级、省级、国家级相结合的立体式竞赛体系,从而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三峡库区,由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牵头,由职教集团进行具体操作,在集团中举办校级、县级、市级(重庆市)的职业技能大赛,对取得成绩较好的,可给予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了激励中职学校优秀学生有更多深造机会,可向市教委争取政策,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的中职学生,可免试进入职教集团中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对口专业学习。如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中职学校选手,毕业时可通过本人申请、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审核、重庆市教委备案,免试进入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学院,对于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在中职升入高职招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四)统一标准,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质量

第6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商科院校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使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调研等多种方法,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途径,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根据竞赛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改建校内实训室,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关键词: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wa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business schools,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taking 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explore new ways and mea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Update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vocational skill contest fo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raining plan revision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competition requirements,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project, rebuilding the training room, improving teachers' double qua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teaching reform; empirical study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

职业技能竞赛是对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检阅,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也有很好地推动作用,在全国形成了“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院校有竞赛”的良好氛围。如何将少数精英参加的职业竞技项目,转化成学生人人可以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项目是各职业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是一个以商科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自2008年起组队参加了各种全国和山东省的职业技能竞赛,并于2011年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外贸职业技能大赛。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对职业技能大赛非常重视,并将大赛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推出了“学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目前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注重对参赛选手的重点培养,忽视对普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工作;重视竞赛的结果,忽视对技能培养的过程;重视技能,忽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参加竞赛选手强化训练,变成应赛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导致大赛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竞赛背后的利益博弈;竞赛的功能被夸大或者被减弱,没有对专业建设起到推动和指导作用,没有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挂钩。重视竞赛的选拔性,缺乏雄厚的基础,只是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没有体现教育的普及性。

2 通过教学改革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1 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本质上就是以任务驱动的一个教学项目,可以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技能竞赛具有一定的选拔作用,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要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竞赛的过程中更快成长。要扩大技能竞赛规模,增加技能中学生的参与度,变竞技项目为全民项目。

2.2 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是通过校企合作的竞赛途径,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对照技能竞赛的构成要素和教学基本建设的构成要素,结合技能竞赛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各种问题,系统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商科的专业提出“学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竞赛指导思想。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规定“培养具有开拓、责任、合作、敬业、诚信等职业素质,掌握国际贸易、会计、计算机和商务英语等基础知识、具备外贸单证操作、外贸跟单操作和外贸业务操作等技能,能从事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

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的宗旨是:“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加快培养适应外经贸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题,以外贸技能和商务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为载体,为各院校师生提供交流借鉴的平台,促进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外贸操作能力和商务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深化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技能竞赛的宗旨非常切合,所以可以将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进行融合,通过专业建设方案,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2)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配合。对照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在修订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包括开设的课程,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的内容、使用的教材等。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的引导作用。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观(如表1所示)。

组织教师通过研究、探讨竞赛文件,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最新的工艺方法,同时也避免了因为部分教师缺乏实践业务经验,对学生的培训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和过时的问题。按照技能竞赛的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很多技能竞赛裁判员来自企业,其评判标准来自实际业务,这样就可以将竞赛的评判标准、考核要点作为教学、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例如外贸技能竞赛中的通过电子商务网上找客户,以及储配方案设计和执行竞赛中的货物ABC分级,叉车和堆高机的使用安全要求等内容都作为课程或者实训项目加入到教学中。

通过设计与竞赛接轨、与实际业务切合的综合训练题库,例如:外贸单证训练题库、报关竞赛题库、储配题库等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组织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新的校本教材,内容应包括最新的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及企业文化的内容等。

(3)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对接。职业技能大赛基本上是团队参赛,突出强调合作的理念。技能的复合性要求选手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知识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比赛的过程出现很多与专业知识以外的问题,例如有的选手不认真遵守竞赛规则提交了两遍答案,也有选手提交了空白的文档导致没有成绩;当比赛的现场出现了突发事件时,部分选手不能快速反应,寻找解决办法,选手之间会相互埋怨,缺乏责任心和负责的意识。

学生通过赛前培训和完成比赛的过程,是对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的过程,同时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敬业精神等也得到加强。通过将竞赛方法引入课程和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引进竞赛使用的软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竞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技能竞赛的受益面。

(4)竞赛环境实训设备与实训基地建设对接。通过竞赛,竞赛环境和采用的实训设备,可以紧密地与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将行业中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引入实训室。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聘请行业专家担任竞赛和实训指导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结对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和竞赛的辅导工作。

原本作为高职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求可以完成储配方案的设计就可以了,所以在实训室的建设中以软件模拟为主,大多数学校的立体仓库和实训室也以学生的认知实习为主。但是通过技能竞赛,要求学生不仅仅可以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方案,通过软件模拟方案的实施,同时还要求团队合作完成整个方案。这样对实训室硬件的要求更高,要有足够大的场地、要有不同规格包装的货物、还要有堆高机等。

(5)竞赛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对竞赛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一般院校的竞赛指导教师都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特别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专家。指导团队全程参与赛前准备、训练、考核和组织参赛。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切磋。职业技能竞赛考核专业核心技能的熟练程度、岗位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职业安全、节能意识的培养,对团队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都带来很大的冲击。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指导教师主动了解行业中的最新动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个人职业技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

3 技能竞赛教学的促进结果

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学院基本形成每个专业都参与了职业技能测试和职业技能竞赛。在每个学期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各种职业技能测试,并择优举行职业技能竞赛。

例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的职业技能测试(竞赛)包括:英文打字测试、价格核算技能测试、制单技能测试、外贸综合技能测试、英语函电技能测试等。有一些课程可以采用以赛代考的方式,扩大竞赛的参与面,办成人人参与的职业技能大赛。

通过对参加POCIB竞赛的60名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调研。72.72%的学生认为在外贸从业技能中最擅长的是单据的缮制,59.09%的同学认为自己比较擅长与客户沟通交流。因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是大二的学生,外贸英语函电没有开设,3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函电书写有问题,同时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价格核算不擅长。所有的同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对他们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制单知识和国际金融知识。通过竞赛86.36%的同学提高了价格核算能力、单据缮制能力,63.64%的同学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还有50%的同学网上找客户的能力得到提高,还有40%同学的英语函电书写能力和中英文打字技能得到了提高。通过竞赛同学们一致认为自己的外贸相关能力得到提升,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锻炼了胆子和积累了参赛经验,并且获得了一些将来学业的继续发展和找工作的有含金量的证明,通过竞赛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颇有收获。他们普遍感到通过技能竞赛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收获非常大。集中的竞赛,不仅仅是比赛技能,同时对于与人沟通交流,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是一个全面的考核。竞赛指导教师通过竞赛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建议,同时引进了POCIB的网络课程,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通过竞赛获益。

通过与参加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竞赛的参赛选手、指导教师的座谈,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增加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引入物流员职业资格标准,根据竞赛场地和设备的情况,制定了学院仓储实训室建设方案。为了解决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储配方案设计和执行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对学生实训项目的考核要点和参考竞赛的考核要点,不断按照企业的实际进行修订。在实训项目分组中,参照竞赛中的3人一组,并要求学生应该对小组中每一个角色进行轮训,组长也是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设置多种突发事件,模拟业务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第7篇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训;技能鉴定;方案

《电工技术实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电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应用范围极广。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新时期,我们不得不对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活跃的教学思想、开拓创新意识,提出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案,该方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从安装、维修、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探寻工学合理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推动工学合理结合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忽视。实训教学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方也是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必然进行的改革。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体操作性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具有职业定向性、职业技术同步性等特点,这要求高职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导向的办学反战,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等方面密切结合,面向全社会、市场办学。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学体系与技能鉴定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职业需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参与校外辅导应对考试。电工技术实训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可以借鉴其它实训课程改革的优秀经验,以职业技能为主训练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针对上述分析,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理念,把技能鉴定工作纳入电工专业学生实训教学中,把国建对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职位要求引入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参考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基本参数,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真实人物,制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将整个实训课程划分为基础、应用、综合、生产、顶岗实训技能实训这五个部分,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电工技术实训专业技能与职业标准合理接轨,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相关要求。

2加大电工技术专业建设,确保技能鉴定有效开展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必须立足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方案,加强电工技术专业基本建设力度,采用内部实训与校外实训合理结合的方式,制定一套完整地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时,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力度,改革并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把教学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上。因此,高职院校对电工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国家已有的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规范的职业标准和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制定精细化的时间技能测试标准,将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实践技能予以量化。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完善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职院校因加大电工技术实训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企业常用的电器元件引进实训室教学课程,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高仿真实践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信息。

3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竞技能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核心为培养职业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连接高校教育和就职岗位的一座桥梁,必须将职业技能奠定纳入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电工类学生参与维修电工为代表的多项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从而获得学历与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有利于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在抵触、厌学的情绪。如果教学中一味采用单向灌输的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竞赛也是一种教学,谁都可以通过努力、尝试获得成功。开展技能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渴望表现、认可的心理,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研究,如:将技能大赛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竞赛训练中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依据国家各时期制定的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开展一系列技能大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赛,培训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必须紧跟大赛步伐,设计一些与国家大赛有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组团参赛,实验室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技能力。

4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实训与技能鉴定提供支持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素质,才能保障开展的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合理融合。高校可定期安排电工技术专业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从教师角度来说,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其所教教课的认识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帮助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考评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高薪聘请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专家、讲学或兼职老师,从而提升本专业教师的科技能力及服务水平。高校开设可观的条件,将企业优秀的电工技术工作人员吸引至学校,承担学生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工作,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改革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内容、建设课程体系的基础,是促进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不可替代的人群。

5结束语

总之,电工是一种高危行业,受到国家广泛重视的特殊工种。电工行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掌握较强的时间操作能力,培养可以将理论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促使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建华.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电子制作,2013,9(2):144.

[2]黄小龙.电工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东方教育,2013,13(7):33,35.

[3]杨扬.基于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J].价值工程,2013,37(31):279-279,280.

[4]陈静,刘兵.《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3):310-312,320.

第8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技能大赛 影响力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需要,强调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职业技能大赛给职业教育引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使职业学校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技能大赛能够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技术创新,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能够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逐步渗入到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当中,形成一种推动改革、鼓励创新的氛围,清晰地传达出职业教育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理念,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1)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方向的影响力。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走在产业发展前面,有的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不强,以大赛为引领培养人才要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引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开设贴近实践的课程,即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快设备更新换代,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打造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2)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影响力。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建设中的课程标准及教学标准可以借鉴大赛项目。特别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描述、学习情境设计、实训项目的选定、考核标准制定等,都需要按这些行业工作能力和技能要求来配置相关教学资源。课程体系构建中以专业岗位能力和素质能力来形成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培养中还要融进相关素质的养成教育和渗透教育。职业技能大赛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形成职业能力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与以往单纯课程讲授为主的普通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

(3)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力。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一线的专业人才,为地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学生毕业进入职业岗位后,工作目标是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并具备相应的综合职业素质。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课程引导,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职业素质中所需的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文化渗透及创新精神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也只有团队间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达到工作标准,完成任务。职业技能大赛在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方向上能帮助学生确定自身目标,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整合、利用各类社会学习资源,特别是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备查找、筛选最新技能技术并迅速掌握的能力。

(4)职业技能大赛对工学结合以及实训基地的影响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大赛场地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依靠实训基地来办好职业技能大赛,根据教学需要和大赛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工位,更新实验实训设备,优化实验实训情境,作为比赛场地的实训基地要完善比赛功能,不断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而且比赛项目的内容大部分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的比赛内容,对专业课改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标准建设,均有源于企业、高于企业的实训教学建设目标,这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非常好的一种合作保障。

(5)职业技能大赛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直接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且可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双师型”素质,及时地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学格局。

(6)职业技能大赛对校企合作的影响力。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在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企业和社会客观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同时,企业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纷纷主动以各种形式参与技能大赛,为举办学校提供设备赞助及为各参赛项目冠名等。在大赛过程中企业代表亲临比赛现场选拔自己需要的最优秀的技术能手。这样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零距离对接。近年来,学院与神州数码公司、海尔集团、浪潮集团、北京马华公司等先后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育人才。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形成了校企“共同教学、共同育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合作机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7)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学校依托企业提供的生产及实训平台,培养一流的岗位人员,也为全国大赛推荐了优秀的选手。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也会选择人才培养理念先进、专业核心竞争力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践条件良好的院校作为龙头学校,出台优惠政策,拨出资金进行支持、指导,树立办学示范基地。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这个环节检验后,社会各界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价更加科学,这使得整个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也会大幅度提高。

在职业技能大赛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风向标的影响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职业技能大赛目前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举办技能大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高职院校举办的技能大赛也还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逐步提高和完善。

二、提高和完善的内容

(1)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普及性有待提高。技能大赛目前的形式基本上都是院校选拔技能操作方面的尖子生优先参赛,而绝大多数学生是与技能大赛无缘的。另外,大赛的指导教师把精力都投入到竞赛队中,而无暇顾及大多数不参赛学生。技能大赛的少数尖子选手有的已成为大赛的“职业选手”,选手越来越“精英”,内容越来越“精尖”,技能大赛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脱节。技能大赛的准备重点放在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丧失了职业教育的普及。

(2)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运行模式有待创新。技能大赛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以取得荣誉为目的。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比赛的重点不在于胜负,而在于让学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但各学校为了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让参赛学生长期脱离所在班级群体,甚至脱离应学的其他专业课堂,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参赛上,集中培训、强化训练,为了比赛而参赛,这将有悖于大赛的初衷。

(3)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实践水平有待提高。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水平与大赛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青年教师比例过半,虽然学历高,但是他们跟行业企业的实际岗位操作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部分老教师,在学校工作了很多年,与企业的接触大大减少,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掌握情况相对滞后。鉴于上述情况,高职院校要对教师多途径加强培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同时多渠道引进人才,构建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

职业技能大赛检验了学生的技能水平,检验了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时也检验了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场从学生到学校、到整个地区的全方位检验。在此基础上能使职业院校进一步深入市场调研,瞄准市场变化,贴近企业需求,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更多适应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能进一步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全社会关心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方面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第9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改进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秉承这一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积极找准办学定位,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技能指的是一个人通过适当的练习后具备的能完成某一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由此可推得,所谓的职业技能是指具备按一定要求、标准完成某项职业活动的能力,与职业院校联系起来就是指学生在理论老师和实训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经过适当的练习和操作而完成某一职业活动。

一、职业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许多高职院校也在专业设置、师资引进、就业指导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整体而言,高职院校的改革效果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对职业技能培养的认识方面还不足

虽然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快,但是学校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很明确,也不能很好地理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如强调大学的“学历教育”,在课程安排上也照搬普通高校的作法,重学习理论,轻实践的操作,重视学术,轻能力的培养,很难形成学校自身的特色、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也很少关注实习实训的地位,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很难感受到专业的特点,由于学校这种对职业技能培养认识的欠缺使得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2.实践教学方面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毕业于普通高校,在实践技能这一块很缺乏,不能掌握较新、较有用的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按照书本从理论到理论,进行“满堂灌”,实行的是“填鸭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得不到激发,更与实践相分离。虽然一些职业院校也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想通过评选教学标兵之类的办法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但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改变而已,并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施有针对性的训练式实践教学,也没能积极探索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形式或许有改进,但实质上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仍然以考试为主,忽略了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双师型”师资队伍要发展起来面临着诸多困难。

3.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很少,有的学校虽然校外实训基地已经挂牌,但是资金、师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使得这些实训基地“徒有其名”,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校内实训基地也常常因为资金短缺而不能及时更新设备,而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

对教师的培训投入也不足,对教师的继续学习和实践培养不能给予一定的保障,打消了教师提高自身技能的积极性;对于外聘的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师也不能给予满意的待遇,或是请了以后,不能使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有效配合。

二、职业技能培养的改进措施

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根据专业的特点及职业岗位对技能的需求,结合职业院校本身的实际教学能力,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制订适合学校的教学计划,通过可行的措施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提升职业技能的地位

学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独特的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从职业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中分析实用的培养目标,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这样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这就要求学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突出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在制订的教学计划中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技能培养的地位,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制定的培养目标逐层分解,对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统筹兼顾,综合规划,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这些目标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求更高。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就要求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质量。

理论课教师方面,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并且能够特聘退休专业教师回校,并且鼓励教师不断地继续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实践课教师方面,特邀专家和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将他们的亲身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兴趣,也能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对于学校的实践课专职教师,要重视他们的培训,不断安排他们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提高实践课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不仅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投入,使之更完备,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服务。

在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中,可以围绕每一门专业课程开展单项技能培训,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从而将理论知识内化,夯实学生的职业技能知识基础。通过这种单项职业技能的培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在技能的培养中也能让学生体悟到该职业应有的职业道德。在进行单项的职业技能培养之后,进行综合的培养,让学生将该职业应具备的所有技能综合起来,这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素质。

在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在开始接触专业知识时就去校外的实训基地参观,通过参观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对职业技能的要求,增强职业兴趣,不断增长对职业的感性认识,在参观中积累实践的间接经验。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经过实习之后,就应安排其进入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企业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踏入实习岗位,才能检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只有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的参观和在企业的这种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职业技能的应用要求。

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训也是分不开的,在对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校内外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学习的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在毕业后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10篇

1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还是讲授、讨论、练习、案例分析等传统的普通教育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方法单一、教师主体、知识导向等缺陷。虽然这些方法对于知识的传授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都有不利的一面。特别是这些方法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提高。职业技能大赛既比专业知识又比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每次课的目标和任务,进而选择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职业技能大赛是学生参加的竞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职业技能大赛主要是比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以形成技能为目的来设计,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如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实验实训法),通过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行动”实践来形成职业技能。以物流沙盘大赛为例,其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该教学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最大的特点在于“参与中学习,学习过程接近企业现状,在短短的训练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沙盘模拟对抗教学活动可以实现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从而从根本上改进了教学方法。

2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例如近几年“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就要求参赛选手选题是企业运用的真实的营销案例。这就要求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生产实际一致,这就必须改革以往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在技能大赛中,每一个参赛项目都不单涉及一门课,往往一个教师是很难承担的,它是综合的,需要多名老师互相配合共同指导学生才能很好地完成。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以“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安排实践教学内容。这样,“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整合和安排教学内容”等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顺利得以实现和运用。教学改革的难点也不再难了。2007年以来,我系营销与策划专业全体教师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大胆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减少不必要的理论知识,按照企业营销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课习得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分销渠道策略、人员推销策略、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营业推广策略等。用行动体系的项目和任务取代原来的知识体系的章节实施教学。率先在学院构建起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行动领域课程(实践课)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效果好,受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同行专家的好评。

3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们比拼的技能都是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要的。要求参赛者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比赛任务。例如,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要求参赛的营销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企业营销案例。必须是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的项目,营销中必须有学生的参与。而传统的实训室只能完成某一领域的任务,往往没有企业的参与,没有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条件。所以,要求教师指导参赛者在真实的实训环境中进行训练。这就对高职实训室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职业院校建设能够完成企业真实岗位任务的实践教学基地。或者通过不断建设,校内实训室的功能日趋与企业的真实环境一致。最理想的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校内实训室。这几年来,我系营销与策划专业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极大地推动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分别与广信通讯有限公司、友邦保险公司、华南国际市场调研公司、香港嘉宏国际集团等十几家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及校外实习基地;与永亨隆连锁超市合作建立了生产性校内学生实训超市,与广东诚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生产性校内电话营销实训室。同时,对这些实训室软、硬件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造和设计,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条件不断改善,功能不断强大。校内生产实践基地基本能实现教、产、学、做一体化。这样不仅确保各级各类竞赛的顺利进行。而且保证了专业核心课程的综合实训的进行。总之,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客观上促使教师积累职业活动经验,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这些都从不同方面促使高职教师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

作者:覃常员 张耀星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职业技能大赛概况

2008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至此职业技能大赛开始受到各方关注。无论是各院校还是市、省、行业协会、部委乃至港澳台、国际协会组织都开始积极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自2008年,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E都市杯”首届市场营销大赛起,先后参加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市场学会举办的全国第二、三、四、五节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举办的第二节“海峡两岸”营销模拟决策竞赛,教育部商业教职委举办的首届“全国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四川省教育厅举办的2014年{“四川省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先后在以上赛事中取得过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回顾多年指导营销技能大赛的经历,笔者深刻体会到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和普及对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产生的巨大影响。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归属于工商管理大类,作为社科应用类专业,营销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强调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实训中来,突破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的界限,集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此种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培养目标

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应在“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指导思想的引领下,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实训环节要着重强调与理论知识点的衔接融合

高职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交替进行,它不同于单纯的技能反复操作实训,要求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课堂教学应融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为一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边学边做,充分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特色。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相关课程引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理念,以完成营销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立足点,教师指导学生以独立或团队形式进行信息收集、工作计划拟定、工作任务执行与控制等,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完成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探寻规律,总结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便今后更好的指导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综合以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多年指导职业技能大赛的感受,笔者对职业技能大赛与专业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职业技能大赛是促进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更好满足职业教育理念要求的重要手段,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更好的实现营销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认知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三、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推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将职业技能大赛引入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作用,从以下4个方面推动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1.通过参考职业技能大赛的赛事内容和参赛指南,可以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的设置。

职业技能大赛的发起者、组织者多为各部委的专门机构、各行业协会专家及中国市场营销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他们和市场、企业联系更为密切,了解市场新动向、企业的实际需求。职业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置和赛事考核形式都是以上组织一线专家们结合实际工作任务要求而制定出来的。职业技能大赛的赛事形式多是,大赛组委会和相关企业合作周密调研后精心设计的题目,其内容要求不仅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因此,在进行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时,我院以全国最具权威性的市场营销技能大赛赛事--ITMC市场营销竞争软件对抗为依托,在原有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中加入《市场营销模拟竞争对抗实训》课程,作为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在仿真市场竞争中,完成对市场营销基础知识和原理的运用。

2.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开发与职业技能大赛相匹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项目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

通过参加中国市场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举办的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笔者发现企业更为关注营销专业学生的销售能力的养成和策划活动执行能力的提升两个方面,而这往往是我们传统专业实践教学所不足的,因为课堂上的模拟不如实际工作真实,体会深刻,而实际教学中,又很难引入企业真实营销项目进行教学。而职业技能大赛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竞赛项目均来自于企业的真实营销销售和策划项目。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将以上项目引入《营销策划计划》与《渠道开发与管理》等课程的实训教学环节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导向,将其细化为一个个典型的学习任务,结合企业真实的工作要求设计学习情境。利用信息手段如QQ群、微信等平台,搭建校内教师、企业专家与学生能够及时互动的网络信息交互平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团队协同,在边请教边执行的过程汇总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最终通过市场业绩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种改革可以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竞争环境中,感悟到“学以致用”的真谛,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技能,还在真实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通过比赛可以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

多数开设市场营销专业的院校在和企业合作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学校掌握不到充分的企业资源完成学生的校外实训、实践任务。职业技能大赛搭建起有效连接校企的桥梁。企业借助大赛的平台,开始越来越多的以不同形式参与到高职技能大赛当中。有的企业作为乘办、协办方参与赛事组织、赛事项目的设计、制定;有的企业派专家担任赛事评委;有的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提供硬件支持,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明确企业对未来营销人才工作的要求。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向学校表明自身的选人用人方面的具体标准和实际需要,不仅借助赛事可以帮助其选拔优秀营销人才直接为企所用;更让参赛院校了解和企业的真实需要,促使教师结合企业要求开展相关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营销人才。

4.通过借鉴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准则,推动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

各种营销技能大赛的赛事评分标准,我院市场营销专业专业实训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的考核提供了新思路。市场营销技能大赛各赛事所选项目都来源于企业第一线,它的评价标准完全是真实职场的标准,而且以上标准多涵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有些还设计职业素养和品质的考核。专业任课教师以此为依据作为学生实训项目的主要考核标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训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品质、素质比具体操作更重要,促使学生逐步适应未来职场的发展。

通过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在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实践教学环节模式方面实施了全面的改革,专业学生从职业技能到职业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未来我院营销专业会结合我国营销职业技能大赛的新发展,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第12篇

Abstract:occupation occupation colleges skills competition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s main effect, obtained very good resul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ational occupation skill contest held on teachers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the influence of occupation, quantitative skills contest for the students' specific effects, analysis of occupation skill competi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act of. In order to promote some of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occupation skill competition, improve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occupation skill competition ability, ensure better play a role.

关键词: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 影响力

Key words:skills competition occupation education influence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职业学院项目,项目名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项目编号1009

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是我国近年来提出的评价教育教学建设及发展的思路,并且在实践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全国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和“e路通”建行电子商务大赛四次比赛进行研究调查,对比分析职业技能大赛给教师、学生、学校专业建设等带来的影响。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

职业教育的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过去老“三段式”教学方式,学生是被动的学习,教师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育模式。而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衡量专业能力的是岗位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评价标准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职业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加务实。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转变和更新职业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要求,这客观的符合了当前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技能比赛的开展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教学内容必须以实用为目标。通过研究技能大赛组委会的文件,下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等途径、方式学习比赛项日的内容,邀请企业专家来现场指导,这更清楚地表明了职校学生所必需掌握的技术基础知识与实用操作技能,以及所需技能的深入与广度,同时帮助职校解决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原因,明确教学内容的教授程度,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二)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而职业学校教师则是这一目标的具体实现者。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高低,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高低。

从我校多位教师带队伍的经验来看,专业教师带队参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很明显的作用。我国的职业院校长期存在着重知识学习、轻技能培训的现象。基础和专业课程所占比重高于技能操作课程,很多学校缺少实训基地和专业设备,即使有实训也只是停留在模拟阶段,与企业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而职业技能大赛则是一个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要想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娴熟的职业技能,从原有的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促使教师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职业教育能真正走向实践、走进企业、走入社会。

此外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都会组织一些集训,教师会接触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从而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在参加过技能大赛后,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在受调研的教师当中,在参加技能大赛后,98%以上的教师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82%的教学评价由良好提高到优秀。

(三)技能大赛对教师技能的要求

技能大赛需要职业院校教师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所需的技能型人才,但也暴露出职校技能型教师的缺乏,而职业院校恰恰需要这类双师型教师。

职业技能大赛需要教师做创新型教师。现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种类繁多,但要在这些大赛中取胜就必须要有创新,这往往需要有创新型教师进行指导。作为创新型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要善于求异求新;要善于思考研究,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或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共同研究和探索;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并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要对学生的新思想给予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实现从理念创新到实践探索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创造素质会通过技能大赛展露出来,教师的创造性正是通过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来体现,同时也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创造性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素质。

在对教师参赛前后的职业技能测试中,参加技能大赛后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在参加技能大赛中,教师往往深入企业,学习最前沿的技能和接受最新的思想。

二、 技能大赛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一) 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定位,目标非常清晰,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工作目标是高质高效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而且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索质的引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职业素质所需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在大赛项目中得以充分体现,团队间只有彼此配合默契、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技能大赛所涉及的各个专业范围都融入了国内外先进的培养教育理念。在保证学生知识理论够用的前提下,采用最新教法、练法,由知识组合型学习逐步转向专业、企业文化渗透性的学习。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掌握。在职业规划上确定自身目标,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会整合及利用各种社会学习资源,尤其是提高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具备查找、筛选最新技能技术并快速掌握的能力。

(二)技能大赛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能在大赛中得到充分表现。好的比赛成绩是靠扎实的训练、很高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来保证,参赛学生亲身体会到细节决定成败,成绩受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如在比赛中不能有太大的失误,控制把握好比赛节奏,不受外界的影响,认真完成每个动作,操作中应有序而沉稳,不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放弃。不但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还让学生形成顽强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课程建设,也具有与社会接轨的诸多内涵。只要从省级选的参赛学生,现在都是用人企业重金聘请的一线高技能专业人才,就业质量相当高。职校也将这些取得好成绩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培养自身能力,以期毕业后进入社会、服务企业,实现“零距离”上岗。

根据本校参赛选手的问卷调查报告分析得出:参加竞赛的学生,本来就是学校经过层层选拔产生的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又经过学校组织的强化集训,参加行业企业专家讲座,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掌握了许多新技能。经过高强度的训练,这些学生从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团队合作能力到心理素质等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再经过全国大赛,和兄弟院校选手较量切磋、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他们的水平和没有参加竞赛的同学已经有了天壤之别。这些参赛的学生更加受到实习企业的青睐,往往供不应求,如我院2010年在全国e路通电子商务大赛获奖的学生都得到了中山市建行的实习邀请,实习效果显著,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且在对2011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中,结果显示用人对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评价为100%,显著高于未参加过技能大赛的92%。主要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在综合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技能水平上都显著较好。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的影响

职业技能大赛结果在得到用人企业认可的同时,也使用人企业在人力资源利用中,更加追捧参赛选手、获奖学校学生,特别是技能型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许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职业院校,从教育培养源头找人才,提出合作意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毕业生。由此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则提供顶岗实习的基地,保障了学校实施半年至一年的工作岗位实习。

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可以为行业提供社会培训考证,提供优质的技术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局面。全国技能大赛大多在专业上以几个企业品牌为比赛项目平台,具有行业示范的意义,所以大赛项目的内容大多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对专业课改建设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标准建设,都有源于企业生产、且高于企业生产的实训教学建设目标,这对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是一种很好的校企合作培养保障。

技能大赛的参赛作品往往由企业的现实需要出发,而这些通常都由校企合作单位提供,在实训基地训练。在技能大赛训练过程中,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因此为取得好成绩,各参赛学校都购进了先进的设备,这加快了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换代。反过来,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快又促进了教师、学生技能的提高,因此技能大赛和职业学校发展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我院在2011年就为参加多个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投入了很多资金,一方面实训室的条件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不仅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技能大赛既是对参赛选手的考察,也是对技能实训基地的考察。很多学校通过比赛发现了师资方面的差距,发现了教材存在的问题,再对症下药,加快整改,促进了学校的基本建设工作。技能比赛更促使各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实训条件的改善。学校要想使学生生产掌握一线必需的实用操作技能,实训基地就必须接近生产实际。学校一方面要增加实训设备投入,逐步建设成小型化的实训“工厂”.另一方面要在就业岗位群中建立起稳定的实训基地。使教学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相连。

四、总结

总之,职业技能大赛无论在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方面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更是相互推动。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大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为企业提供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2]杨星钊、刘世立.全方位、多模式地开展校企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

[3]王文涛.加强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9(Z2)

[4]刘焰.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