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1 13:01: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gps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RTK;动态测量;优劣性
引言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RTK(Real 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使得其在城市测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实时动态测量技术,这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地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以前的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是GPS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具有定点速度快,误差不积累,节省人力,作业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形测图以及图根控制等测绘领域。虽然RTK定位的测量精度可达厘米级,并且置信度可以达到99.9%,但RTK毕竟与静态测量或快速静态测量不同,RTK需要通过初始化过程在野外实时计算出整周未知数。由于初始化过程中存在各种误差,例如数据链传输过程中外界环境电磁波影响产生的误差甚至错误,实际观测中有可能会导致整周未知数虽然求解出来了,但求解答结果不可靠或不正确,因此,和GPS静态测量相比,RTK测量更容易出错,必须通过对RTK测量成果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观测到成果精确可靠。
1. GPS动态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动态测量技术(RTK)的基本工作原理可分为两部分阐述。
1.1实时载波相位差分
众所周知,我们在进行GPS定位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数据消除误差源,必须将两台以上的GPS接收机同步工作,GPS静态测量是将各个接收机独立工作观测,并使用处理软件进行差分解算。在RTK测量单方面来说,仍然是差分解算,但这是实时的差分计算。所以说,两台接收机(一台流动站,一台基准站)都在观测卫星数据,同时,基准站也通过接收机发射电台,把所接收到的载波相位信号或载波相位差分改正信号发射出去;那么,流动站同时接收卫星信号和电台接收机准站的电台信号;在这两信号的基础上,流动站的固化软件便可以实现差分计算,从而可以精确地定出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相对位置关系。
1.2 坐标转换
空间相对位置关系不是我们要的最终值,因此还有一步工作就是把空间相对位置关系纳入我们需要的坐标系中。GPS直接反映的是WGS-84坐标,而我们平时用的则是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所以要通过坐标转换把GPS的观测成果变成我们需要的坐标。这个工作有多种模型可以实现,我们的软件采用的是平面与高程分开转换,平面坐标变转换采用先将GPS测得成果投影成平面坐标,在用已知控制点计算二维相似变换的四参数,高程则采用平面拟合或二次曲面拟合模型,利用已知水准点计算出该测区的待测点的高程异常,从而求出他们的高程。
2. RTK 测量技术的优越性
GPS 动态定位技术(RTK)是否能顺利进行测量作业,其关键因素是无线电数据链电台的本身性能、环境无线电的干扰情况、设备的架设、参考站的选址、发射天线的类型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用GPS动态定位技术在测量方面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定位id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无误差积累。跟全站仪等仪器不通,全站仪在经多次搬站后,会存在误差累积的状况,搬的次数越多,累积误差就越大,而RTK就没有,只要工作条件满足RTK的基本要求,且在作业半径范围内,RTK的精度不会发生变化,平面和高程的精度都能达到厘米级。
2.2 作业高效、方便快捷。在一般作业的地形形势下,RTK作业半径为10KM左右,大大的减少了设点需求和测量仪器的搬迁次数,且操作人员少,只需一人,坐标生成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成本低,效率高。
2.3 操作简单,容易方便,处理数据能力强。只需进行简单的参数设置,移动站便可边走边测得坐标或进行工程放样。数据处理、转换、输入、输出和储存能力强,并能方便、迅速地与全站仪、计算机等进行数据通信。
2.4不受传统测量通视条件的限制,RTK技术对两点间的光学通视没有要求,只要求满足对天基本通视和电磁波通视,所以,跟传统的测量比,RTK技术所受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相对来说要小很多,传统测量因地形复杂、地物障碍等因素不能正常通视地区,对RTK来说,只要能满足其基本工作条件,它都能进行作业。
2.5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RTK能使用各种测绘的内、外作业,流动站利用软件控制系统,不用人工去操作就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大大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降低人为误差,确保作业精度。
3. RTK测量技术存在的不足
RTK测量技术目前已经成为测量界最常用的工具。但是它并不是能胜任所有的测量工作,它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影响GPS动态测量技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高程异常问题
RTK作业模式对高程的转换要求必须精确。但是我国现有的高程异常图存在误差,尤其是在山区,误差更大,甚至在有些地区还没有。这就加大了GPS大地高程转换至海拔高程工作的困难,精度也变得不均匀。
3.2 数据链传输过程中的干扰
数据链传输过程中会受到障碍物和高频信号源的干扰,在山区和城市楼房密集区数据链传输信号常会受到限制,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大大衰减,严重影响到作业的半径和作业的精度。
3.3多路径效应的问题
多路径效应是RTK定位测量误差中最严重的一种误差,在一般的情况下,多路径误差可达在1~5cm,而且多路径误差的大小会发生周期变化,一般以5~20min为周期。同时多路径效应的问题也是GPS静态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3.4检测环境的影响
在中午电离层的干扰大,共用卫星数较少,GPS常会出现连接不到所需卫星的情况,故导致长时间不能初始化,有时还会直接导致不能进行初始化,进而不能进行动态测量。另外,RTK信号还受其他干扰源的影响,如电视台、反射物、无线电发射站、微波站、高压线等。
3.5受卫星状况限制
在没有足够的卫星数的情况下,会影响RTK的初始化完成,在城市高楼密布区、高山峡谷的深处、密集森林区卫星信号会长时间被遮挡,严重影响到一天在中可作业时间,且还会导致失锁现象。RTK测量还与数据链的性能及卫星的分布有关,并且测量的结果为独立观测值,缺乏兼容性和检验。
3.6初始化的时间
初始化是RTK系统能不能进行实时准确定位的最关键一步,在林区、山区及城市楼房密集区等地作业时,会有较多的GPS卫星信号被阻挡,故易引起卫星失锁参考站的数据信号发生中断,初始化的时间较长,有时还需要重新初始化,使得测量的精度和效率降低。
3.7电台电量不足问题
RTK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都不如及全站仪,特别是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RTK比较容易受数据链传输状况、卫星状况、天气状况影响的原因。在不同的RTK作业系统中,所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也有较大的差别。
此外,GPS动态测量技术还受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轨道误差,和 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等的影响。
【关键词】GPS技术;基本原理;应用 ;数字化成图
前言
GPS技术起源于美国,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首字母简称,中文直译名称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由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组成,软件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出来的各种测量软件;硬件包括环绕地球运行的通信卫星以及地面信号接收装置。GPS的关键系统是卫星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通过卫星对用户区域进行扫描测绘,向用户提供三维坐标、导航等服务。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GPS技术应经渗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远不局限于工程测绘。在工程测绘领域,GPS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1、GPS技术的基本原理
GPS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根据空间上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将GPS技术分为三种组成部分:地球外空间轨道卫星、地面接收控制站点、用户信号接收与发射装置。下面根据这三个组成部分,来讲述GPS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般而言,一定量的地球外空间轨道卫星组成一个系统,将信号覆盖到所用的用户区域,当用户有需求是,空间卫星发射导航定位信号。地面接收控制站点利用计算机对卫星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在将结果反馈到空间卫星。GPS用户只需打开相应的接收终端设备,就可以收到处理好的信息,用于定位导航和测量等。
GPS技术的关键在于定位。按照定位方式的来分类,GPS技术可以分为绝对定位、相对定位两种定位方式。不同定位方式在实际中的应用不同,各有其特点。相对定位依据的是空间几何理论,已知测量点与三颗卫星间的距离,利用数学理论,通过三颗卫星的具置就可以推算出测量点的实际位置。而绝对定位,是依据具体的海拔数据、经度、纬度等信息,来确定测量点的空间坐标。这两者定位方式,测量的精度都比较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现在经济发展迅速,市政道路工程中也运用到工程测绘工作。工程测绘中运用GPS测绘技术有很多优势,这也是它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工程测绘中的原因。城市化公路建设当中,纵横断面设计需要对其从横断面进行测量,同时也要进行中桩放样。在公路建设当中首先根据设计的坐标线路进行中桩放样,之后利用水准仪进行抄平工作,以及测量线路左端面。以往中桩放样主要用到的是全站仪,但GPS技术高精度日益发展,逐步取代了全站仪的放样。为了解决这个实时性的问题,就运用到了GPS技术,通过精准的实时测量,进而避免了数据滞后无法准确定位的结果,从而推动整个测量过程的进程。
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运用有初、中、高级,初级主要是快速静态或GPS静态的方法建设成立沿线整体控制。中级主要运用在堤坝、闸门、渠道等场所,并且这些场所建设成立施工控制。高级主要是在工程测绘中运用RTK技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从而可以看出,GPS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发展机遇很可观。其实有机遇就有挑战,GPS测绘技术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做出相应的对策。
现在很多行业中都可以看到GPS技术的身影,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工程测绘。我国著名的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在工程测绘中都运用了此项技术。对于流动站的接收机来说,这样可以更好地采集GPS观测数据,还可以接收到基准站抓获的信息,同时能够及时处理系统内组成的差分观测值,之后就可以计算出来自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基线向量。GPS技术在水利工程运用也是很广泛的,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GPS的外业测绘,GPS的布网工作及其实时动态测绘方法的应用等等。
3、GPS 数字化绘图
3.1数字化成图
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设备是全站仪、电子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高的成图效率。具有以下的特点:
3.1. 1 测多用
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因为往往小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的需要。
3.1.2 精度高
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自动采集地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2.采集数据
采集数据时,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
3.3.、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但是它给传统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 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4、结束语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GIS技术的提高、GPS技术在各种行业广泛应用,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将是测绘单位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
5、参考文献:
[1]钟飞.GPS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2).
[2]叶毕升.浅谈GPS测绘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关键词:工程测绘;GPS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在工程测绘中,GPS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卫星系统定位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为最新形式的测量系统,已经广泛使用于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以及大地测量等多个方面的测量工作。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近两年的公路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测量工作当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主要是GPS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速度高、精度高、全天候和不受地形条件约束等优点。
一、GPS测量技术的概述
1、GPS系统的组成
GPS系统主要由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GPS卫星星座是由3颗轨备卫星、21颗工作卫星共同组成的,这24颗卫星按照每组4颗卫星平均分配在6条相互成60°的轨道平面上运行,其运行周期为24h,因此无论在地球那个方位,都能在任何时间观测到最少有4颗属于GPS系统的卫星,GPS空间星座的主要作用是观测目标,并将观测信息转换成载波信号,传输到地面监控系统中,实现目标定位。地面监控系统主要由主控制站、监测站、地面天线几部分组成,主要负责收集空间卫星传输回来的信息,然后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出卫星星历等数据。GPS信号接收机也就是用户端,它能搜索、捕捉卫星,然后卫星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GPS信号接收机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及高度。
2、GPS测绘技术的特点
2.1 定位精度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PS测量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GPS测绘技术的测量精度十分高,在100km以外、500km以内,其测量精度能达到106-107,对于500km的基线范围,其测量精度能达到1-2×106。
2.2 观测时间短。GPS测绘技术的观测时间很短,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观测时间也越来越短,传统的静态定位方法,受卫星数目及精度的影响,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观测,但新兴的GPS技术只需要在几分钟,甚至是几秒钟就能完成观测。
2.3 观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在进行工程观测时,对通视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测量网络的几何结构也有很高的要求,由于两者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对工程测绘造成很大的影响。GPS技术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它不需要各观测站之间通视,能灵活的选用观测点,极大的提高了观测效率。
2.4 提供三维坐标。在传统的工程测绘中,需要通过观测、计算得出高程及平面坐标,采用GPS测绘技术能同时获得高程以及平面坐标,直接提供三维坐标。
3、GPS测量技术的优势
分析GPS测量技术的优势,如:(1)测绘效率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工程测绘的信息,效率远高于传统测绘,高效的测绘促使GPS测量技术应用在多个领域,满足测绘需求;(2)定位准确,通过静态定位的方法,保障每个定位点的准确度,排除定位点的误差影响,促使GPS测量技术在不同的工程测绘中,均可发挥定位准确的优势;(3)自动化能力高,GPS测量技术中基本不需要人为参与,实现高水平的自动化,为智能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4、GPS工程测量原理
在工程中,GPS测绘技术有两种方法测量出被测对象的信息,一种是测量伪距离,另一种利用载波相位进行测量。测量伪距离是根据接收机接收到的GPS卫星发出的测距码及电文内容,根据信号发射到用户接收信息的时间,计算出卫星与接收机天线之间的距离,由于用户接收机的时钟难以与GPS卫星时钟保持同步,计算出来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因此,称为伪距离。用载波相位进行测量是测定GPS卫星载波信号在传播路径上的相位变化,从而计算出信号传播距离[1]。
二、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流程
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流程方面的要求较高,需要缜密的流程,才能确保GPS的精准度。分析GPS测量技术的应用流程,如下:
1、定位测量点
选择测量点时必须遵循便捷、安全的原则,便于布设GPS设备,尽量定位在视野开阔的作业环境内,避免影响GPS设备信号的传输与接收,排除外界电磁的影响,确定GPS的测量点后,需要记录到测绘图纸内,为后期测绘提供图纸依据。
2、构建测量标志
GPS技术中的测量标志,主要是起到指示、提示的作用,待测量点定位完成后,需要安置测量标志,用于指导GPS测量的整个过程。由于工程测绘环境的影响,测量标志的构建并没有统一的方法,基本按照测量人员的经验设置,比较常见的方法时埋入标石,既可以发挥标识作用,又可以稳定标志。
3、测量观测
测量观测是GPS技术中的重要环节,GPS测量属于室外作业,促使GPS需要严格遵循室外观测的要求。例如:某地籍项目测绘中,在GPS室外观测中增加卫星导航,两者需在协调状态下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测绘服务,该项目人员设置到GPS技术后,利用卫星收集测量信息,通过导航系统观测GPS接收的卫星信号,充分利用开机观测的方法,保障测量观测的技术性[2]。
4、数据分析
GPS测量数据的分析,基本是由计算机完成,利用计算机中的外业检测,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度,确保数据结果贴近工程实际,完善GPS测量中的数据库。
三、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探究
近几年,工程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拓宽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体现GPS的测绘优势。结合GPS测量技术的基本特性,分析其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如下:
1、水下测绘
水下测绘一直是我国工程测绘中的难点,因为水下的情况复杂,而且受到水位影响,所以水下测绘的难度系数比较高,如果在水下工程中采用人工测绘,必须要排除流速、压强等因素的干扰,无法保障测绘结果的准确度。我国水下工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水下测绘的依赖性也逐渐提高,促使水下测绘成为水下工程的重要部分。GPS测量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可以在横、纵两个方向,实现精准测绘,GPS测量设备的体积非常小,不会对水下测绘区域产生影响,其在测量过程中,将收集到的水下资料迅速传递到地面的计算机系统内,通过软件分析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排除水下环境的干扰,降低水下测绘的难度。水下测绘在GPS测量技术的推动下,取得良好的测量结果,如超生测量等,优化水下测绘的环境[2]。
2、形变测量
形变是工程测绘中的主体项目,大部分工程内都存有形变影响,尤其是受到地质、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更是增加形变控制的难度。针对形变控制,需通过GPS提供测量信息,便于提出科学的控制途径。例如:某矿业现场的地基出现形变,表现出严重的沉降危害,该矿业人员通过GPS测量技术,及时分析引发地基变形的原因,同时测量地基沉降的基础参数,有效控制形变发生,降低地基形变对整个矿业现场的危害,GPS测量技术在该矿业中发挥定位与监测的作用,利用三维定位的方式,监测地基形变中的细微变化,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形变或沉降,保障该矿业现场的安全运营,而且提高了矿业现场抵御变形风险的能力。
3、城市测绘
城市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多样化的城市建筑投入施工,由此必须保障测绘达到规范的标准。GPS测量技术在城市测绘中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与GIS、RS组合,高效完成城市测绘的定位、遥感等,提高城市测绘数据的准确度。例如:某城市测绘时,涉及到大面积的控制网,总共包括三级导线测绘,需要GPS的准确测绘,该城市测绘过程中,受到基础建筑的影响,导致不同层次的导线测绘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加GPS测量技术的压力,此时该城市选择GPS静态测绘,同时利用GPS中的RTK技术,排除城市两个测绘基点的通视,完成直接性的测量连接,不会破坏该城市原本设定好的测绘基点,还可以高效率的完成城市测绘,方便建筑施工和城市规划[3]。
4、网点控制
网点控制主要体现在大地测量中,传统的测量技术耗时、耗力,影响网点的控制。我国在工程建设中,重新规划了控制网点,为保障网点控制的精准度,需要利用GPS测量技术,完成长距离的准确测绘。GPS测量技术在网点控制中,能够适应大规模的大地测量,在保障效率的基础上,快速完成网点测绘。GPS测量技术在网点控制中的应用,还要避免对城市控制产生影响,以免干扰整体测绘的精度,造成数据误差。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测量技术朝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强度,优化工程测绘的整个过程,促使其更加适应现代工程行业在测绘方面的需要。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数据测绘自动化的能力,另一方面GPS成为工程测绘的基础技术,融合其他测量技术,共同推进工程测绘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测绘服务。
参考文献:
[1]杜芳华.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及特点[J].低碳世界,2013(12):113-114.
【关键词】 GPS-RTK技术 矿山测绘 应用研究
1 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简介
RT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主要是一种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全新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的工作设备主要包括:多台GPS接收机(包括基准站和流动站)、数据传输系统和软件系统等。RTK定位技术就是基于其主要的工作设备,实现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维数坐标系中的定位结果,目前GPS-RTK技术测绘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
以三维坐标系统为例,接收机中基准站需设在一个固定的点上,从而使得基准站具有已知坐标的高等级控制,其基本作用是连续采集所有可用卫星的原始数据,并将基准站坐标信息参数和载波相位观测值及接收机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数据传输系统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接收来自基准站数据的同时跟踪GPS卫星信号,通过软件系统的差分处来得到流动站和基准站之间的三维坐标增量X、Y、Z,从而可以计算出流动站的坐标。
2 GPS-RTK测绘技术的优点
2.1 GPS-RTK测绘技术具有实时性
矿山测绘中传统的测绘作业方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时候测绘作业无法完成或者测绘结果不太精确。GPS-RTK技术的一大优越性就是测绘工作可以实时进行,基站与移动站之间不需要通视,观测距离远,全天24小时都可作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小,并在现场就可实现数据的校核,这是传统测绘技术所无法比拟的。
2.2 GPS-RTK测绘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传统的矿山测绘作业中在遇到地形复杂或者障碍物的时候,很容易造成通视困难,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GPS-RTK测绘技术在遇到以上情况的时候都能快速准确的定位,而且放样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别。GPS-RTK测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通过数据传输达到准确计算出载波的整周未知数,从而达到高精度和可靠性的目的。
2.3 GPS-RTK测绘技术具有高的测绘效率
GPS-RTK测绘技术测量作业效率高。根据有关资料对比分析,GPS-RTK测量作业效率是传统导线测量的2~4倍。测绘的全过程实现自动化作业,可以实现尽量减少辅助测量工作,使作业精度依靠软硬件系统实时自动控制和记录。
2.4 GPS-RTK测绘技术操作简单和维护方便
GPS-RTK测绘设备和系统建立之后,对操作和作业条件要求不高,人力和没备的投入都比较少,常规测量手段需要的人力和设备的投入是GPS-RTK测绘手段的3倍左右。数据传输和处理计算等可以实现方便的通信和交换。
3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中的应用研究
3.1 GPS-RTK测绘系统的构成
(1)GPS接收设备。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上,分别设置双频GPS接收机。由于双频观测值不仅精度高,而且有利于快速准确的解算整周未知数。当基准站为多用户服务时,其接收机的采样率应与用户接收机采用率最高的相一致。(2)数据传输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也称数据链,由基准站的无线电发射台与用户站的接收机组成,其频率和功率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用户站与基准站的距离、环境质量、数据的传输速度。(3)软件系统。支持实时动态测量的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对于保障实时动态测量的可行性、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软件系统突出的功能是能够快速解算整周未知数,选择快速静态、准动态、和实时动态等作业模式,实时完成对解算结果的质量分析和评价。
3.2 GPS-RTK测绘技术在矿上测绘中的实施步骤
(1)基准站和流动站站点的选择。基准站和流动站站点的选择与仪器设置除了要满足站点设置的规范外,还应该结合测区的实际情况,例如对于基准站点来说,应首先考虑将基准站架设在测区的中央较高的位置;对流动站点来说,通视条件困难地区最少有一个通视方向,在开阔地带应有2~3个通视方向。
(2)矿区控制网布设。矿区控制网的布设对测量结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例如对于某个正在进行勘测的新矿山,在矿区范围内布设10个点构成GPS网,在测区范围内把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标定出来,采用RTK技术放样时,外业放样效率会大大提高,既迅速又方便。
(3)求取坐标转换参数。以某矿山为例,该矿山测量是在WGS-84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上进行的,这就存在WGS-84坐标与独立坐标系的坐标转换问题。为了使GPS接收机中原始大地经纬坐标系统转换为当地坐标系统,必须先计算出坐标转换参数。其中,在转化参数时可以使用以下两种转化方式:①一种是对测区事先测定转换参数,在RTK作业时,直接输入参数和基准站坐标,利用高等级控制点同一点的2种坐标求出的转换参数。②一种是在RTK作业时临时求得转换参数,首先在对空视野开阔的地方设立基准站并采集单点定位WGS一84坐标,然后流动站联测3个以上的高等级的控制点,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GPS-RTK技术给测绘作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传统的观测方法比较,RTK技术具有测量简便,高的测量精度和高的可靠性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在不通视的情况下实现远距离测量坐标和实现24小时实时测量,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因此,GPS-RTK在矿山测绘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华海,李景芝.GPS定位技术在矿区地面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测绘通报,2000(4).
关键词:GPS,干扰,干扰抑制
1概述
GPS导航系统能为陆、海、空、天的各类军民载体全天候、24小时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密时间信息,在军事领域广泛应用于精确打击武器制导、目标侦察、C4ISR系统等。随之在军事作战应用中的推广,它易于受到干扰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在强干扰环境,其扩频增益不足以对干扰进行抑制,需要采用各种抗干扰措施。GPS导航系统对干扰抑制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其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2 GPS导航系统干扰抑制技术
针对GPS的干扰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主要包括其他无线电波(有源)、有影响的地理环境(多径)、选择可用性(SA)。
2.1有源干扰抑制技术
造成GPS容易受到有源干扰的原因是GPS接收端信号太弱,对有源干扰的抑制主要技术有:
① GPS卫星优化
主要包括提高卫星信号的强度,改善码结构和在卫星上使用一些新的抗干扰技术,如采用后向天线、增加新的军用码(M码)、使用点波束发射方式等。
② 伪卫星技术
利用装载在无人机或地面上的虚拟机构成虚拟的GPS星座转发高功率加密GPS信号。如针对地面需求采用发射塔作为伪卫星。
③ 频域滤波技术
滤波技术使得GPS接收机不易受相对于GPS的两个L波段频带外的强功率干扰。频域滤波用于频谱滤波,包括带通滤波和带阻滤波。可通过在GPS接收机和GPS天线间增加一个外围滤波器来实现,滤波过程还可采用自适应数字滤波、VLSI技术等。
④ 时域滤波技术
时域滤波是在时域内对信号进行处理,通过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实现频谱/逆谱区分,可通过在GPS接收机前端处理中增加一个嵌入块实现或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置入接收机之前。时域、频域滤波技术能够提供15—50dB抗干扰能力,但对宽带干扰通常不佳。
⑤ 调零天线技术
调零技术通常使用微带圆形天线阵或隙缝部件对干扰源方向上的自适应调零,以达到有效的定向压制。自适应调零天线是一个多元天线阵,阵中各天线与微波网络、处理器相连,处理器通过对微波网络的信号处理来调整微波网络,使各阵元的增益合成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在天线阵元方向图中产生对着干扰源方向的零点,以降低干扰效果。
⑥ 极化调零抗干扰技术
极化调零抗干扰技术是一种单孔径技术,利用电场矢量对消来消除干扰信号。其实现是使用一个探测和跟踪/控制通道来识别和跟踪干扰信号的相位和幅度,再用一个混合连接对消电路实现对复合接收信号中干扰信号的抵消。极化调零技术根据类似的干扰源产生一个极化非匹配和调整,能明显提高右旋极化GPS信号与干扰之间的抗干扰比。免费论文。
⑦ GPS干扰源检测和定位技术[3]
采用A—D频段精确目标捕获系统对阻断或干扰GPS的信号进行截获、定位,并搜集有关干扰源的详细信息,以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⑧ GPS/惯导(INS)/多卜勒导航(DNS)组合导航技术
【关键词】GPS-RTK技术;工程测量;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PS-RTK技术在国土测量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GPS系统是提供全天候、高精度、高效率的一种测量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GPS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作业时间长、数据要进行内业处理等。然而,作为GPS的最新成果RTK弥补GPS的不足,不仅具有GPS原有优势,而且还可以为测量提供实时的定位结果,被誉为“GPS全站仪”,被称作是测量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1 GPS-RTK技术的概念
GPS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是利用GPS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测量定位设备,根据GPS提供的坐标、坐标演变量方式,精度的不同,可以分为毫米级、厘米级、静态、动态后处理、RTK、RT等几种设备分类和测量方式。RTK技术主要是指利用更高速、更小型的计算机,将计算机装入GPS接收机内,从而可以在外作业时,可以即时提供厘米级的定位解。在进行动态测量时,基准站用电台将观测数据和GPS坐标实时传输给流动站,并在流动站随时进行差分处理。流动站每个点的海拔高度和平面坐标,是通过坐标转换参数转换得出的。
2 GPS-RTK技术的特点
传统的地形测量方法具有劳动强度大、精度低、成图周期长等缺点,已逐渐被淘汰。而全数字地形测图适应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趋势。GPS-RTK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打破了内外界作业的限制,缩减了测量工作的流程,由于从首级控制到最终成图,能够实现一体化作业,所以大大缩短了地形测绘工作的成图周期,降低了室外作业的强度。
第二,GPS-RTK技术在一个测区可以实现一次性整体布网,整体平差控制网也可以是任意混合,大大减少了传统白纸测图所需控制点数目,图根控制的加密可与碎部测量同时进行,打破了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简化了控制测量的繁锁工作
第三,数据采集时方便快捷,无需画草图,传统碎部点的记录要求具有严格的特定格式,这种格式在存储时有点名、编码等,能被数字测图软件所识别,所以在进行图形编辑时能够对其进行很好地处理、分析。
第四,在碎部测量时,GPS-RTK技术更具有优势,它可以不受图幅边界的限制,外业可不分幅作业,由内业成图时自动进行分幅与接边处理。
第五,GPS-RTK技术的测量数据精度高,GPS不仅能够达到1∶500图根控制测量的点位和高程精度要求,而且不会存在误差积累的局限,误差分布比较均匀,完全可以满足大比例尺测图的需要。RTK技术控制测量操作比较简便,机动性很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测量速度。
3 GPS-RTK的应用
3.1 在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
在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应用RTK技术,可以准确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还可以测绘房地产图和地籍,能实时准确测定相关界址点和地物点的准确位置,并使其达到厘米级的高精度要求。将获得的实时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直接录入GPS系统,及时、精确、有效地获得地籍和房地产图。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准确计算用地面积,确定土地使用范围。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不需要对角度边长进行换算,是用坐标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是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再进行检查、审核,避免了常规方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和缩减了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最后,还可利用RTK技术进行土地动态检测。传统的动态检测主要是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的办法,如利用钢尺,采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际测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则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应用GPS-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实现了实时的动态监测,从而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准确性、现实性。
3.2 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土地开发的整理,必须要有开发当地大比例尺的地形图,具备准确详细的地类信息,因所以所需地形图测绘的精度和工作量大幅增加。因土地开发地物大部分为旱地、水田或经济用地等,地形图要求水田、旱地分块,传统测绘很难实现。采用GPS-RTK实时动态采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由于全站仪的可视性局限,在山区测量水田时,全站仪一般都要搬动好几次才能完成很少的任务,而这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也会大幅增大,GPS-RTK则可以在不通视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高程精度也大大超过了全站仪,因为全站仪受镜头杆高度的影响,采集回来数据的高程精度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绘制等高线时经常出错,导致数据真实性降低。而使用GPS-RTK的自定义间隔资料采集,既可实现自动采集,减少常规测量方法的人为错误,又可避免传统的画草图或记编码回来对照连线而出错的问题。
土地整理中GPS-RTK测图的一般步骤:设主机,在地势稍高、空旷的小山丘上摆设主机;设置主机参数,发射数据链信号,在主机手簿中输入GPS天线高度和主机所摆设控制点的坐标;安装好仪器;检测控制点坐标;碎部点采集根据RTK的工作特点,可设置移动站为2秒采集一个点,按照地形测绘的工作要求,对地貌、地物的特征点一定要进行测量;数据传输及内业处理。将RTK手簿与计算机连接好,设置传输参数,两边必须一致,将RTK手簿中的工程数据文件复制到计算机硬盘,然后打开计算机中的成图软件,调入工程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利用点的属性进行图形编辑,最后修整出图即可。
4 结束语
在国土测量中,GPS-RTK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测绘工作中,数字化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在测绘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工作人员,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和研究,紧跟时代的潮流,努力学习、思考、吸收、创新新技术,并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当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润波.GPS-RTK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6)
[2]杨学日,胡隆宏.GPS-RTK测量技术应用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10,(04)
[3]孟煌.GPS实时RTK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06)
关键词:工程;GPS;技术
1 引言
GPS技术最先是从美国发展来的,它译成中文叫做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分别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通过计算机编程,由软件开发员开发各种使用的软件;组成卫星的各种装置和地面的信号接收设备即为硬件。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GPS技术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其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良好特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交通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GPS技术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工程测绘这一领域,GPS技术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2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测量技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GPS测量的结果,它的精确度更高;且测量时其计算速度更快。它可以在一天之中任意时刻进行,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测量技术基础之上,GPS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让GP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在测量时大大简化操作程序,从而可以降低操作员对一些专业知识的要求,极大地拓展了GPS的市场。
2.1 观测速率提高
自从GPS技术被开发出来,其优越性使得其发展迅速。随着电子科学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改良。到目前,对20k千米以范围以内的静态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只要用15分钟就能够完成。当基准站与各流动站的距离在1.5千米范围之内时,流动站观测只要不到2分钟就可以完成对静态相对定位的测量。
2.2 准确性更高的定位
通过实际测量的数据可以得知,与传统的定位方式相比,GPS的定位有更高的准确度。具体的数据如下所示,在5千米的范围之内,GPS的定位精度大约在6米至10米之间;在100到150千米的范围内,GPS的定位精确度大约在7米到10米之间;当定位范围达到1000千米时,其精度可达9米至10米。在300米至1500米的工程测量定位时,倘若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观测,那么观测数据的误差能够控制在在1m毫米以内,与传统的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所测得的数据相比,其精确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2.3 更简单的操作
GPS测绘技术在经过与其他的技术的手段相互结合后,可以大大简化其操作方法,不仅如此,GPS所运用的范围也将得到拓展。比起其他的测量方法,GSP的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的操作程度有非常明显的提高。GPS适用于测绘内以及测绘外行业领域,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通过软件系统来操控作业。软件系统可以避免人工测绘的误差,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3 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中,实时动态差分法是常用的GPS测量技术。此方法是以GPS测量方法为基础,并经过系统的改进而得到的,比起原来的GSP测绘技术,此法在性能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原先的GPS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并不是很精确,要获得要求精度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实时动态差分法却可以在实时的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的特殊处理,直接获得所需的数据。这更加提高了测量的速率,对与GPS技术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方法如果应用于工程测绘中,势必会给地形测图、工程放样等操作拓展出一个新方向,从而大大地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及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测量工作中,GPS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测定大地测量控制网点
现阶段,用常规技术方法建立的大地控制网已经被GPS测量技术控制网完全取代了。在我国,于1991年开始用GPS测量大地控制网,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重新精确测量我国的基础控制网。由于我国大地控制网点之间大都相距几千公里,要完成高精度的远控制点的测量,用常规的测量工具是行不通的,而且常规的测量工具测量效率很低消。与全国的控制网的测量相比较,城市控制网的测量点通常只相距几十公里,城市控制网要求其精度高、面积广、使用频繁。用常规的测量工具测量,会导致测量精度不均匀,并且控制点经常遭到破坏,会严重影响测量的进度。GPS具有测量范围广、效率高、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可以很容易解决以上问题,从而能够使工程测量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2 工程变形的监测
所谓工程变形,就是在工程建设当中,遇到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建筑物位移,变形类型可以分为陆地工程的变形、地表沉降以及围堰大坝的变形等。在工程变形监测的四个阶段:基准设计、结构强度设计、观测时段设计、监测周期设计,GPS技术都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3.3 国土地形地貌测绘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是常用的GPS测量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在户外观测之后立即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定位,这使得实时动态差分法在国土地形地貌测绘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土地形地貌测绘以及地籍测绘工作中,通过采用实时动态差分的方法法来对土地权属界点进行精确测定,仅仅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在每个测定点上花费几秒钟时间,之后把得到的数据交给计算机软件运算处理,然后输入GPS系统即可得到国土地形地貌或者地籍测绘图。因为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不需要测点间通视,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也极少,所以该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国土地形地貌或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
3.4 GPS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建设的中,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可以采用GPS测绘技术。城市规划具有要求精度高、控制面积大、使用频繁等特点,要把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进行的严格划分。对城市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对日后建筑物的建设提前做出计划,从而减少其对城市的局以及公共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对城市建设的合理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过度开发城市的资源,对城市的合理化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与城市的测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与测量水平直接相关。城市控制测量的速率以及准确度在引入GPS测绘技术后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由于GPS可以在任意时刻采集数据,而且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传统的测量方式有极大的进步。速度快、精度高、费用低以及操作简便是GPS非常明显的优势,因而GPS是现阶段城市控制测绘的最好选择。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同时,城市控制测量伴随GPS技术的发展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除上述功能之外,GPS技术还能够用于土地的动态检测。土地动态检测的传统方法是平板仪补测法和简易补测。GPS的运用改变并改善了动态野外检测的方法。由于GPS所具有的的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使得这种新的测绘方法足可以满足现阶段的土地动态检测的需要。并且同时解决了了传统方法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以及数据的精准度,在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4 结束语
由于GPS具有的诸多方面的优势,GPS势必会给工程测绘工作带来全新的革命,各领域测量技术将会得到改革,不仅工程测绘的数据会更加真实、更加准确、更加可靠,而且将会扩大工程测绘的服务范围, 从而使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成为多用途的国际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工程测绘中,GPS技术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度自动化使得GPS获得了工程测绘界的广泛赞誉,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GPS技术将主导整个工程测绘领域,并且在技术的革新进步的同时,GPS将用更强的实用性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序.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6.
>> 浅析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刍议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GPS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浅析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论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当中的应用 基于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析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究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GPS 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PS―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土地测绘和地籍控制中GPS技术的应用 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形\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GPS定位系统;RTK;地籍测量 ;数据处理
一.全球定位系统,把卫星作为控制点,并掌握瞬时坐标,对GPS卫星和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行观测,确定使用者接收机相对及绝对的位置。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定位技术有以下特点:
(1) 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传统测量要求测站点之间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三角网的良好结构。GPS测量不要求观测站之间相互之间通视,这一优点既可大大减少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同时也使点位的选择变得甚为灵活,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量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同时也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琐要求,只要使用的GPS仪器精度与地籍控制测量精度相匹配,控制点位的选取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
(2) 定位精度高。现已完成的大量实验表明,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0-6~2×10-6,而在100~500km的基线上可达10-6~10-7。随着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可望在大于1000km的距离上,相对定位精度达到或优于10-8。
(3) 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静态定位方法,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根据要求的精度不同,一般约为1~3h。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至十几分钟。
(4) 操作简便。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安装并开关仪器、量取仪器高和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和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而其他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另外,GPS用户接收机一般重量较轻、体积较小,因此携带和搬运都很方便。
(5) 全天候作业。GPS观测工作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也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基于以上优点,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GPS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使GPS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地籍测绘中得以广泛应用。
二、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地籍控制测量:
首先在测区内布设首级控制网,边长大于15km的长距离GPS基线向量,采用常规静态测量方式;边长在10~15km的GPS基线向量,采用快速静态GPS测量模式;边长小于5km的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基线,采用RTK方法,对于观测条件复杂等不利于GPS观测的地方采用传统测量方式-导线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完毕后,计算测区范围内转换参数。
(2)地籍图测量:
地籍图测量是测定地块(宗地)范围内的细部信息,测量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人为因素影响大。对于地形开阔、上层无遮挡的地物,应用RTK 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 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 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对于地形复杂,无法直接到达的地物,采用RTK测量方式布设图根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量其坐标点。
(3)界址点测量:
土地勘测定界(含界址点测量)工作中,主要是测定地块(宗地)的位置、形状、面积、数量以及地块(宗地)内的细部信息如房屋、围墙的位置、面积等数据。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碎部测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5cm。因此,利用RTK测量模式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同时相对于传统测量方式,采用RTK方式进行碎部测量速度快,作业效率高。同全站仪一样,RTK测量单点的时间需要几秒到几十秒,但是,它不要求通视,不需要频繁换站,减少了全站仪频繁换站所花的时间,而且可以多个流动站同时工作,且其测量误差为随机产生,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产生误差积累。工作开展时测量员可跟着地籍调查员,在不同宗地指界完成后随时进行界址点测量,避免因界址点丢失、损坏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同时,可以随时对地籍图内未进行的标注的新增地物进行更新,使其最大限度的满足现势性的要求。
(4)土地变更调查:
近20年和今后数十年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土地利用的形式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随时摸清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变更登记,将是我国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工作。
土地变更调查中,通常对应不同的位置精度要求,在采用GPS测量模式上,可以使用单点定位、常规差分GPS、PPK、广域差分GPS等方式。这些GPS测量方式,可成倍地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速度,其精度和可靠性得到极大的改善,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种种弊端,省时省工,适用于各种各样复杂的变更情况,真正地实现了动态监测的实时性和数值化,保证了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
三、观测数据的处理
在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后,可以在进行观测数据平差的计算时,把获得数据的标准值作为计算的基础。由于GPS测量具有不同通视的特点,所以在控制点选取范围更加的广泛,GPS网状结构在精度影响上也比较小。所以GPS技术便满足了在城镇地籍调查的规范中,要求误差在五厘米范围的规定。
在勘测定界点审核合格后,会被作为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证办理的依据。在进行勘测定界的工作时,规定了征用精度及土地整理等内容。例如临界线和界址线与相邻的地物在距离误差上小于十厘米。在勘测定界初期,常规的测量仪器精准度不高且观测的范围小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具有自动化的特点,工作劳动强度高。但随着GPS技术的应用,便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及效率,并保证勘测定界成果的准确性。
总结
GPS测量技术在测量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正因为是它在动态相对定位中的高精度、高效益、无需测站相互通视、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等优点,其也正在逐步取代代替常规的三角、三边、边角等测量方法,并在理论与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GPS技术不断的成熟,在数据传输的功能上也在不断的进步,并且在数据传输中在可靠性、稳定性及抗干扰性上也有了巨大的改进。数据传输的范围不断的扩大,也使软件系统在解算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地籍测绘工作中,GPS技术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GPS;测量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多,对公路勘测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测量手段由于布网困难、精度不高等问题,已经不适用于目前的公路勘测工作。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精确的定位,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公路勘测工作效率。
概述
(一)GPS系统的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当然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
(1)空间卫星群。GPS的空间卫星群由24颗高约20万公里的GPS卫星群组成,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各平面之间交角为60°,轨道和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接收4到11颗GPS卫星发送出的信号。
(2)GPS的地面控制系统。GPS的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指令,调度备用卫星等。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工作状态。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的数据注入到卫星中去。
(3)GPS的用户部分。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其作用是接收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利用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在测量领域,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GPS定位装置和高精度的技术指标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例如:我们在控制测量中使用的天宝(trimble)4800GPS测地型接收机其技术指标为:
双频主机、天线,rtk电台一体化;
独特的电池设计、无需接线,使用4h以上:
5次/秒的快速位置更新,可靠的卫星“超跟踪”技术;
新型于薄式控制器,4m或10m的pcmcia数据存储卡;
测量精度:静态测量5mm+lppm:
rtk测量lOmm+lppm(平面):
20mm+lppm(高程);
这些技术指标充分的满足了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二)GPS的工作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假设t时刻在地面待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可以测定GPS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t,再加上接收机所接收到的卫星星历等其它数据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从而得到该点在WGS一84坐标系的精确的三维坐标。
S1=[(X1―X)2+(Y1―Y)2+(Z1―Z)2]1/2+C(Vt1一Vt0)
S2=[(X2―X)2+(Y2―Y)2+(Z2―Z)2]1/2+C(Vt2一Vt0)
S3=[(X3―X)2+(Y3―Y)2+(Z3―Z)2]1/2+C(Vt3一Vt0)
S4=[(X4―X)2+(Y4―Y)2+(Z4―Z)2]1/2+C(Vt4一Vt0)
二、GPS技术在工程施工领域的应用
(一)布设公路勘测控制网
目前,公路路线GPS网的施测方案基本有两个:一是所有路线控制点全部采用GPS施测,即沿路线纵向每隔500m~1000m布设一个GPS点,相邻GPS点间相互通视;二是沿路线纵向每隔5km~10km布设一对GPS点(一个做控制点.一个做方向点),作为路线的基本控测,在此基础上,中间再进行红外测距导线加密。
(二)公路的横、纵断面放样和土石方数量计算
(1)横断面放样时,先确定出横断面形式(填、挖、半填半挖),然后把横断面设计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如边坡坡度、路肩宽度、路幅宽度、超高、加宽、设计高),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储存起来。并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同时软件可以自动与地面线衔接进行“戴帽“工作,并利用“断面法”进行土石方数量计算。通过绘图软件,可绘出沿线的纵断面和各点的横断面图。
(2)纵断面放样时,先把需要放样的数据输入到电子手簿中(如:各变坡点桩号、直线正负坡度值、竖曲线半径),生成一个施工测设放样点文件,并储存起来,随时可以到现场放样测设。
(三)桥梁结构放样
对于在江河上修建的大跨径桥梁,由于江面过宽、雾气较大,易造成仪器读数误差,采用传统光学仪器和全站仪来定位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天气情况变化多端、观测浮标位置飘浮不定,影响定位精度。但GPS采用的是空间三点后方距离交会法原理来定位,不受江面外界情况干扰,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它的平面坐标定位精度在5ram±lppm左右,基线长度有几米到几十公里,符合桥梁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三、GPS在公路控制测量应用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GPS测量测站之间不要求相互通视,且网的图形结构比较灵活,因而选点工作比较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保证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可靠地保证测量结果及后期对工程应用的方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工作开始之前,应收集和了解测区的地形情况以及原有测量标志点的分布及保存情况,以便确定合理的测点位置。因此选点以及数据采集、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为了避免其周围磁场对GPS信号干扰,测站点应选住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电线外;测站点应选住易于安置接收机的地方,且视野开阔,其周围150以下不应该有障碍物,以减小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
(2)测站点应选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他测手段联测和扩展;点位附近不应有大积水域或心仃强烈干扰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干扰;
(3)控制点选取存地面基础稳定,易于保存的区域,并做好相关绘制点标记;
4)由于公路是带状,首尾跨度一般比较大,因此控制点的高程不能完全由GPS高程代替,必要时需用水准仪重新进行高程测量;
(5)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应首先确定测量区域的中央经线,以免发生错误。
四、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工程全长l8.07公里,拓宽后的道路从原先双向4车道改建为双向8车道。
(二)GPS点的布设与实施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沿线路走向布设GPS点,GPS网采用边连式,组成网中的基线有一定数量的多余观测,以增强成果的可靠,取“G2035、G20l5”两点作为四等GPS控制网的起算点,以取得可靠的坐标转换参数。根据线路情况,GPS首级网拟布设成带状大地四边形锁的形式,点对点之间相互通视。平均400m~500m左右布设1对GPS点。全线共布设107点四等GPS控制点。
控制点均选择在施工红线之外且满足通视要求和相对稳定。点位选设时避免了各种电磁波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以及因施工的影响而产生点位的变动。控制点分布均匀,相邻边长之比小于l/2。
(三)3GPS观测
(1)使用仪器:使用6台Ashtech型静态单频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为5mm+lppm)进行GPS网野外数据采集。
(2)作业时基本技术要求:卫星截止高度角≥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平均重复设站数≥1.6;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时段长度≥60min;数据采样率(s)≤30s。
(3)观测方式:每时段观测均量取天线高两次,其互差不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4)外业数据检核: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l0%;重复基线的测量差值ds≤2;各级GPS网同步环闭合差需符合下式规定:
Wx≤Wy≤
Wz≤Ws≤
各级GPS网异步环或符合路线坐标闭合差需符合下式规定:
Vx≤Vy≤
Vz≤V≤2
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需符合下式规定:
Vx≤Vy≤Vz≤
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为仪器的标称精度。
(四)GPS内业解算
(1)数据后处理:GPS观测数据内业编辑输入相关点位信息后,采用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Ashtechso―lutions2.5进行基线解算,保证每一条基线都求出整周模糊度。重复基线较差和非同步环闭合差的检核仍按外业基线检核时的要求进行。
(2)网平差:对整网进行无约束平差并检核GPS网的观测质量。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三维基线向量及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网一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全网无约束平差。对整网进行二维约束平差。
参考文献:
关键词:GPS技术;车载系统应用
1 GPS地图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内容简介
1.1 GPS技术系统简介
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一般译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安排部署的,其首要的任务是为美军及其盟军提供全球范围内不间断的定位、导航等数据。GPS系统包括GPS卫星、GPS监控站,以及用户接收设备和GPS应用软件等部分。GPS系统目前共有24颗卫星分布在6条固定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轨道距地面约20400km,每颗星以12h为周期,连续向地面发送关于时间和自身位置的精确信息。
由于地球上任一点到卫星的距离不等,且都有一组相对应的比较确定的数据,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在用手持接收器于测试点接收到这一组数据信号时,即可用这组数据到达的时间差来计算该点相对卫星的距离,并以此来确定该点的相对位置,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根据计算公式,定位有二维和三维之分,二维定位至少需要接收三颗卫星的星历;而三维定位至少要接收四颗卫星的星历。
1.2 其他卫星定位系统
GPS地图导航卫星系统除美国的GPS卫星系统外,能与其比拟的就是俄国的GLONASS卫星系统,也是24颗卫星组成的系统,由于经费困难,缺乏维护和补充,目前可能有19颗可用,随着俄国经济的复苏和军事上的需要,将会得到完善和健全。GLONASS系统是开放性,有利于使用,许多GPS生产厂商,为了提高GPS接收机使用性能和精度,都积极地研究GPS与GLONASS结合双系统应用软件,充分地利用GLONASS系统,已初见成效。如美国JAVAD公司GPS接收机,利用超级集成技术,在芯片中集成40个通用信道,把GPS与GLONASS的差异无端地缩小了,结合起来使用,使观测卫星增多。
2 车载导航系统的现状
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信号进行汽车导航,根据采用的硬件平台不同,可分CAR-PC 车载导航系统、DVD汽车导航仪、基于掌上电脑的车载导航仪及其他形式的导航仪等。
2.1 CAR-PC 车载导航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程度日益向纵深发展,在1998年1月,美国消费者电子产品展示会上展出了首台CAR-PC系统。它安装在一台名为超豪华概念车Else的仪表板上,是属于开放式结构的轿车微机平台,使用微软Windows CE操作系统。从功能上看,它集轿车音响功能、计算机功能、导航功能、语音识别式无线通讯系统功能等于一体,并以轿车技术为核心,为轿车提供了信息和娱乐设施,实现了驾驶者安全驾驶过程中自由接收电子邮件、打电话拨号、查询特殊目的地、接收交通和气候信息以及改选音乐唱片等功能。
国内在CAR-PC导航产品方面研究开始较早,但由于价格及实用性等方面的原因,主要应用在公安、部队及其他一些特殊行业中,普及面很小,知名品牌的产品还没有出现,许多大学也都在研制类似的产品,但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产品及技术还不多见市场推广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2.2 CD-ROM/DVD汽车导航仪
CD-ROM/DVD汽车导航仪需要预先加装到汽车上,并且一旦将它安装到汽车上以后,就无法拆下来,也不能移到别的汽车上使用。在这类汽车导航仪中需要使用经过屏蔽(防磁)处理的高价电缆线,以防止其电磁波对于其他的车载设备产生影响,所以它的价格也比较高。在日本,九州松下电器 公司、建伍、先锋等电气公司所推出的产品基本上为DVD的形式,DVD产品比CD-ROM产品具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好的性能。
3 车载导航GPS地图的应用原理及其应用模式
3.1 车载导航GPS地图的应用原理
利用GIS中的电子地图和GPS接收机的实时定位技术,组成GPS+GIS的各种电子导航系统。
3.2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模式
车载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模式主要有如下二种:一是GPS单机定位+矢量电子地图。该系统可根据目标位置(工作时输入)和车船现位置(由GPS测定)自动计算和显示最佳路径,引导司机最快地到达目的地,并可用多媒体方式向驾驶员提示。制作矢量地图数据库需要花费较大成本。二是GPS差分定位+矢量电子地图。该系统通过固定站与移动车船之间的两台GPS伪距差分技术,可使定位精度达到1~3M,当采用双向通讯方式时,则可构成车船的自动导航系统,又可将移动车船上的GPS定位结果准确实时地传送到控制中心,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构成交通网络监控指挥系统。
4 GPS定位过程简介
GPS结合电子地图能够实现城市交通管理、车辆调度管理,公安、银行车辆,港口、河流船舶的自动导引与监控,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根据地形图制作而成的矢量电子地图,GPS坐标还需经过坐标转换才能正确与之匹配。下面将从GPS定位坐标系、WGS-84大地坐标、地图投影、平面坐标变换等几方面详细讨论坐标匹配问题。GPS定位过程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确定用户的宇宙直角坐标系位置,即用户的X、Y、Z位置。
第二,宇宙直角坐标系至WGS-84大地坐标系的转换,既求出用户的WGS-84大地坐标位置λ、φ、h。
第三,坐标投影转换,即将球面坐标λ、φ、h转换成平面电子地图投影坐标,如高斯-克吕格投影坐标。
第四,二维平面相似性变换,即经过平移、旋转、缩放运算,达到其与GPS地图的配准。上述四个过程全部都是由计算机用程序自动计算获得,具体算法这里介绍从略。
5 基于GPS和电子地图的车辆自动导航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5.1 基于GPS和电子地图的车辆自动导航系统的组成
整个GPS电子地图车辆动态引导系统构成如下图所示,它由主控计算机、液晶显示器、语音报警器、遥控器、组合导航处理器、GPS传感器、速率陀螺仪、光驱等组成。主控计算机视用户需求不同,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也可以是专用处理器。
5.2 基于GPS和电子地图的车辆自动导航系统的功能
本系统可以实现车、船等运动载体的电子地图中的实时跟踪显示、最优路径选择及导引、显示导航信息、地图检索、语音提示告警、矢量图分层显示及缩放显示;可以满足城市车辆,港口、河流、海用船只的导引与监视,GPS+航迹推算组合导航功能即使在信号不正常的条件下也能正确引导。电子地图存储于光盘中,可存储大容量矢量电子地图。矢量电子地图生成点阵形式存放于主机内存中,可达到地图检索和车辆跟踪的平滑效果。车船行至地图边缘时,将自动从光盘中调入下一幅新的矢量图,实现自动切换。
作者简介:田野(1995―),男,辽宁大连人,沈阳理工大学学生。
【关键词】GPS技术;公路勘测;静态测量;动态定位;应用
GPS这种技术起初是由美国研制的,主要应用于卫星的导航系统中。它具有全天、连续、全球、实时的定时、定位功能,它可以帮助用户提供更加精密的坐标、时间、速度。GPS技术的这些特点帮助工作者获得更多有利的信息,赢得每一位专业工作者的信赖。现代社会,GPS技术已经成功的应用于大地的测量、各种工程上的数据测量、工程变形上相关数据的测量,检测,另外还有各种资源的勘察等等不同的学科领域,促进了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测绘领域发生了影响深远的技术变革。
每一位专业的公路设计师都知道,在道路设计中勘测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设计师们凭借这种技术找到了道路设计所必需的数据资料。随着人们各种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大,各种道路的建设需求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测量、绘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道路的勘测也从传统的经纬仪偏角法发展到全站仪极坐标法,这种技术革命的发展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方法中的边和角度的测量,需要设置测量的地点,还要需要各种测量的仪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GPS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自动化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为工程的数据勘测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快速、更加准确的勘测手段。
一、GPS系统的详细介绍
GPS系统是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起初是美国为了满足军事上的导航定位需求而开发的一项集测量、定位于一体的卫星系统,现在它的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大部分领域,现在的GPS广泛用于测量这个技术领域,比如:摄影、工程、大地等等各方面。
(一)系统组成
空间的卫星系统的六个轨道中都有24颗高轨道卫星均匀分布,而且轨道的平面和赤道的平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轨道平面之间也有倾斜度,轨道平面的间距大约是60度,整个系统的分布一定要保证地球的任一点都可以满足最少有4颗的可视卫星。
地面的监控系统主要有国家基地、主控站、注入站、监控站等共同组成。地面的监控系统一方面要向卫星导入电文,另一方面对空间的卫星控制、监测。
用户的接受系统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它主要包括GPS系统的卫星接收器,处理数据的软件。接收单元,天线单元共同构成了卫星接收机,接收单元主要是记录GPS监测到的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过滤、解调等各种技术的处理,接收单元还负责获取定时定位和速度的测量数据。数据处理器是构成接收机的核心,它主要负责管理、控制整个系统以及处理实时的数据等工作。天线单元就负责捕获、跟踪空间轨道中的卫星,同时它还会将GPS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然后接受处理后的信号。
这些程序都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后,用户就能够得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数据信息。
(二)系统的特点
GPS技术能够为大众所接受,特别是近几年,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基础的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软硬件项目的开发等各个领域。现代社会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改革,这种技术又出现在工程测量这个应用领域,而且还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多便利的条件。GPS系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测量点之间,测量点与目标点之间不需要通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使得工程的选点更加方便、灵活,但是为了确保信号的接受不受干扰,一定要保证测量点上空开阔。
2、根据调查可知,一般红外仪的精度是5ppm+5mm,一般的双频接收机精度达到1ppm+5mm,而且,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大,GPS的优势就会越明显,增加了数据的精密性,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的发生。
3、观测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如果是根据参照物快速定位,一般情况下只需要5分钟观测,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资源,方便快捷。
4、GPS测量的数据能给设计师提供更加准确的三维坐标。
5、这种技术基本上是自动化,工作人员只需要负责仪器的安装、开关,还有仪器工作状态的监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出错的几率。
6、系统的观测没有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等环境因素的限制。
二、GPS在道路勘测中的应用
根据上面对GPS系统的认识发现,在道路工程的勘测方面,GPS技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GPS技术中的测量技术和定位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进行道路的勘测时,首先,为了能够顺利的进行工程的测绘,要根据路线的走向,进行平面上、高程的控制测量。测量数据时,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在保证数据准确的前提下,做到观测速度快,灵活布网,全天工作,高精度定位等优势,再经过数据的处理就可以得到相对更加精确的三维坐标。
2、采集数据、施工定位、控制测量的过程中,传统的方法会因为地图本身的误差,人为造成的各种误差而增加工程的风险发生的几率,很难进行高精度的定位。但是GPS的测量系统中可以更加精确、高效的测出工程所需要的数据,建立精确的三维坐标。
3、这种技术还应用于工程的估算,位置的确定,划定用地的界限。如果是在山区,传统的方法就会面对非常大的难度,但是GPS定位系统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测量数据这个问题,在保证数据精确的基础上测定路线位置及工程的用地面积,能够有效的解决因为仪器、人为造成的各种误差。
4、在公路的建设方面,GPS的动态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和很多接收机相互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程的经济投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5、GPS技术中的动态定位技术可以保证道路的路线走向能够避开农村,以防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不便,还可以避开那些地势崎岖的地方,以免给工程的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京杭高速公路的设计中就有很多运用到全球定位系统的地方,比如布网方案的设计,GPS的应用可以保证控制网的精度,确保了整个线路的精度均匀;线路周围的数据监测,为工作人员提供了精确的数据,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基线的解算,质量的检验等数据的处理都是利用GPS系统,避免了人为造成的失误;中桩的放样,选择合适的基准站的位置、合理的三维坐标的转换等等数字技术都是利用了GPS技术,确保了工程的安全实施。
动态定位技术的应用是公路建设中测量放样技术的一次改革。它使得公路放样这项技术变得迅速又方便,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这种技术是工程建设中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结语:
GPS技术在公路勘测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它在工程中有着革命性的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数据勘测的精确度,操作也变的更加简单,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以及精确的数字保证,促进了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志刚.GPS系统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5)
[2]程睿.GPS在高速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09(6)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地籍测量;应用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GPS测量技术是一项将全球定位系统与测量领域相关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该技术逐渐在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GPS测量技术是现代测量技术中精确度最高、测量效果最好的测量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对基准站和流动站中所测量到的数据及信息进行接收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来完成测量工作的。就目前而言,GPS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为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便利,文章现对GP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做出如下探析。
1. GPS测量技术概述
1.1 GPS测量技术的概念
GPS测量技术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对全球进行及时定位、导航,再利用距离交汇的方法对所需要测量的区域利用三角测量的定位原理做出测量[1]。
1.2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GPS测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测量技术,相比于其他测量技术,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2.1 精确性高
定位功能是GPS测量技术的核心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的测量定位误差非常小,其最小单位可以精确到厘米。同时,GPS测量技术所使用的工具安全性高,且不会出现误差积累的情况,这是多数传统测量定位技术所不具备的优点。此外,GPS测量技术的精确性在测量半径达到几千米甚至上万米的时候,仍能将测量数据精确到厘米的程度。
1.2.2 操作效率高
GPS测量技术是一项非常灵活的测量技术,且测量速度非常快。该技术将GPS技术应用于测量领域中,并与相关测量技术相结合,能够在测量过程中的第一时间提供给测量工作人员所需要的三维坐标,使所需数据更直观的展现在测量者面前。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测量计算的时间,还提高了测量点信息的真实性。
1.2.3 自动化程度高
GPS测量技术的自动集成化程度高,它在室内和野外都能够进行精确地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内装式的软件控制系统进行测量操作,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多种测绘功能。这样一来,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率被大幅降低,从而有效保证了测量的精确度。
2.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2.1 地籍测量概述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该项工作是建立在对地籍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的,通过利用各种测量仪器、测量设备、测量技术,从而对测量范围内的土地位置、大小、边界、所属权等坐标点进行精准定位,以测量出地面面积以及地籍图,最终达到对土地进行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2.2 GPS测量技术的原理
GPS测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将实时载波进行相位差分,并得到实时动态。在测量工作中,流动站需要对卫星观测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并将收取到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链信息在系统内进行分析处理,再对数据进行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处理,最后得出一个精确的定位信息。差分处理是GPS-RTK数据处理的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它是将基准发出的数据信息即载波相位传送给流动站并由流动站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数据进行求差解算坐标。除此之外,修正法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主要是将机组收集到的载波相位的修正值传送给流动站,并对流动站接收到的载波相位信息进行修正,再由流动站来进行求解坐标。
2.3 实际应用步骤
2.3.1 地籍控制测量
首先,建立GPS控制网。在对GPS控制网的建设过程中,通常采用独立观测边构建出闭合的线条,增强检核条件以保证控制网的质量[2]。此外,在控制网的周围将临近点之间的基线向量的分布调节平衡,并充分与地面的控制基点联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对GPS控制网建设位置的选择时应注意交通的便捷性及视野的开阔性和通透性。
第二,制定测量方案。在GPS控制网建设完成后,测量人员要根据所需测量的区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最优的测量方案,制定内容应包括测量时间、测量范围、测量进度等。
第三,建立地籍图根基准站。基准站是进行GPS-RTK技术测量工作的重要站点,基准站设立的质量将会影响整个测量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以完成整个基准站的建设。
2.3.2 地籍碎部测量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通常对地籍碎部的测量所采用的方法为GPS-RTK技术,在利用这种技术进行测量前应做好测量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测量设备的检查与调试、调配好测量工作人员、向测量人员做好宣教工作等。
第二,流动站工作。流动站在进入开机状态后,就会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基准站的电台发射信号,这个时候STA灯和DL灯就会同时进行闪烁。当两个灯同时进行间隔均匀的闪烁后就说明流动站进入正常工作状态,此时流动站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流动站的工作应遵循下列步骤:测量前准备-控制网设定-数据信息的组织与编号-基准站及流动站的建立-流动站工作。
第三,数据处理。通过GPS测量技术接收所采集到的信息数据,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主要是依照基准站与流动站所获取的观测数据,根据某种特定的差分计算方法推算出移动测量站在定点坐标系下的坐标数值。
3. 实际案例分析
文章将以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地籍测量为例来进行实际测量分析。
测量区域概况:辽源市东丰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平均海拔374米,位于东经125°3'~125°50'和北纬42°18'~43°14'之间,幅员总面积252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万亩。全县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万人,其中县城人口10万人。
测量情况:首先在测量区域内建立D级GPS控制网,选定好已有的C级网起算数据以及检核数据;根据国家国土局批准的行业标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测局批准的局标准《地籍测量规范》为标准来开展本次测量工作,包括测量踏勘、测量布点、测量方案设计、流动站的建设等。最后,投入测量,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GPS测量技术具有定位精准、操作便利、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应不断致力于完善GPS测量技术,使其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