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5 05:0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体育教学对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一切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时候真正落实《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什么时候就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可是,当前中学体育课教学还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上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以下几点谈谈优化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体育课的特点是不停学习与不停的实践的反复循环,老师一味的口令指挥学生进行学练久久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老师的主动参与会极大地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程度。教师的适时参与、有目的的有声引导,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一定是环境下要放下架子、勇敢地投入到学生的练习中去,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我们也可以在实心球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比谁抛的远、素质课上比谁跳绳跳的多、篮球课上的三对三或是罚篮(定点投篮)等,只要有老师参与的项目学生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
二、教师应组织好课前的准备活动
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一个环节,是新授课前的必备的活动。做好体育新授课前的准备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动作的规范、协调,提高运动肌肉的灵活性,减少课堂教学中的肌肉挫伤、拉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年龄特点,以一定的游戏内容为依托,学生活动的动作既要规范,又要有力,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准备活动不要天天都是老一套,单调枯燥,关键是要安排、设计对本节新授课内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积极性,绝对不要让学生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做操、压压腿、活动活动关节。通过体育新授课前的准备活动,使学生的关节灵活、肌肉富有弹性,使与新授课有关联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的活动,保证体育新授课的有效地进行,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中学体育课教学目标的着眼点不应仅仅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机能上,应该树立体育课教学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教育理念,当然,身体健康是必需的,还要有心理上的健康和强烈的社会适应性。因此,体育教师不能单纯进行技能技巧训练,要让学生自己主动的活跃发展起来。体育课教学要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育教学计划的编排,安排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由于体育课基本上在操场进行,而且又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组织教学很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组织、合理安排,下大力气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常规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特别抓好体育课前的整队、准备活动的步骤、场地的布置、体育器材的回收以及学生进行动作练习时的组织纪律以及安全要点。教师组织教学时,可以穿插有趣的教学活动或者游戏,在上课时加入一些带有小组比赛性质的内容,使学生精神集中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四、情境教学与教学内容相和谐
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的和谐,关键在于教师要潜心钻研大纲,吃透教材,而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必要手段。在教学中应根据所教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充分地运用体育本身的魅力去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兴趣盎然地渴望参与,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认知,逐步学会和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例如,在教前后滚翻时,把课堂创设成一个以模仿航天员为线索的教学情景,围绕“激趣―展趣―持趣”组织教学,练习的形式活了,气氛也活了,使学生在课堂中乐学、会学,融“快乐体育”于教学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同时,以军人的军纪军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意志品质进行熏陶,真正体现“育体”就是“育人”的教育思想。体育课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去获得知识,增进健康。情景教学法便是这一主旨的体现之一。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适当采用情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而且能在情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多种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信息技术与技能课紧密结合,提升技能课的教课质量
一、将宽容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宽容是时代教育的要求
当今教育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即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和独特品质,包括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一些学困生很容易表现出急躁的态度,有时语言还会变得刻薄。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很强,自尊心也很强。如果当这些学困生出现违规行为时,教师能用宽容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耐心地陪他们一起找出问题的原因、改正的方法,那么这些学生迸发出来的学习力量是惊人的。
2.宽容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兴趣、身体条件及对运动项目的掌握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学习体育技术动作时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很吃力,而有些学生则很快掌握,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评价的着眼点应放在学习态度和情感变化等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从而引导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二、将宽容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意义
1.宽容能缩短师生心灵的距离
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还不成熟,在体育学习中容易出现失误和偏差,这时教师的宽容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缩短师生间心灵距离的一剂良药。例如,在一节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课中,A教师在课前对学生反复进行了安全教育。但在分组练习中,甲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一直在和别的同学说笑。其他组的同学还在投掷时,甲学生跑到场地中间捡球,情况非常危险。A教师鸣哨并做手势提醒,甲学生还是我行我素。A教师急忙跑过去扯住他大吼:“你要干吗?!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平时甲学生就很好面子,在全班面前被老师这么一吼,觉得很丢脸,就跟老师顶撞起来。A教师很恼火,可考虑到班上还有50多位学生在等着上课,于是他调整了情绪,重新强调安全事项,让大家继续练习。课后A教师找到甲学生,先让他口述一遍课堂上的行为,然后才心平气和地分析这样做的危险性,同时坦诚地说,自己当时这么吼也不对。经过沟通,甲学生很诚恳地说:“老师,对不起。我这样做不对,让您担心了,以后一定会按您的要求认真上好课。”问题就这样烟消云散,师生之间感情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教师的宽容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从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激发学习热情。
2.宽容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中学生改正错误有时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漫长的过程,需要学生用毅力跟错误做长久的对抗。所以当学生的意志力不够坚定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多一些鼓励、指导,帮助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例如,教师对学生强调体育课集合要做到“快、静、齐”,但经常会有学生对这些要求不够重视,集合时总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拖拉、说小话、搞小动作等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注视或者扬眉提醒该学生,他一旦意识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后,通常就会改正。如果不是用这种委婉的批评,而是直接把他们“揪”出来,那只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师生冲突。宽容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因为宽容,教师就给了学生足够的尊重,给他们留足了面子,更给了他们一个反省和改过的机会。宽容这种无声的教育有时比有声教育的效果更好。
三、宽容也要有原则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尤其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犯错误有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宽容学生也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但宽容绝不意味着纵容,以及无原则的偏袒与迁就。例如,B教师班上有位乙学生,体育课上总是很活跃,学习热情很高,但就是不认真听老师讲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一次跨越垫子的跳跃练习中,B教师给学生讲腾空阶段怎么收腿才能预防摔跤,这也是安全教育里面的重要内容。但乙学生听不了几句就已经不耐烦了,表示已经会了。当时B教师想严厉批评他,但转念一想,乙学生对这个动作很感兴趣,才会急着去尝试,如果这时指责他不认真听自己讲课,肯定会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于是B教师提议让乙学生来给大家示范一次。乙学生果然很乐意接受这个任务,结果却是狠狠地摔了一跤。这时B教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关心、安慰他。通过周围同学的分析,他才明白摔跤的原因是因为收腿动作没有做好。这时他才意识到老师讲解这一动作要点时,自己没有认真听才导致错误的产生,从此听课就认真多了。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教学 安全管理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一)体育课质量下降
由于安全问题的困扰,在基层学校中形成了当学教材不学,当有的难度没有,当使的器材不使,当用的场地不用,当搞的活动不搞,当上的强度不上等局面,目的就是回避体育课的安全风险。这使得常规体育教学不能到达应有的锻炼效果,体育课的质量下降明显。在访谈中一位老教师谈到:M中学锯掉足球门,起因就是一个学生在体育课踢足球,眼睛被足球打伤成为弱视。足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这样因噎废食就太可惜了。还有一位老教师谈到:我有一个同事,外号叫“走跑交替”,是学生给取的,因为这位同事上体育课总是“走跑交替”,每次至少15分钟(走跑交替是体育课准备部分中一个基本的,强度为中等的准备活动)。
(二)运动伤害发生
在本人走访调查中发现:学生在回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是否经历过或者见过其他人出现安全事故(如:挫伤、扭伤、拉伤等)”时,有92.9%学生回答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体育教师回答中,100%体育教师全部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这些运动伤害的发生。可见体育课运动伤害事故在基层学校的发生是常态的。
(三)体育课的作用弱化
体育课的作用弱化首先体现在对学生发展的弱化,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说:家长关心的是学生的文化课,领导关心的是成绩,体育本来就不受重视,要是今天摔个骨折明天出个外伤,他们早就跟你急了,所以上课的时候先不要出事,每节课时间上满,其他的问题都好说。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能力、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正处于敏感期(学生在一定的年龄阶段,某一身体素质通过科学训练可取得更好训练效果的时期)他们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能力发展的平台、智力提高的课程以及情感体验的情景。可以说学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在体育课中可以给他们提供丰富多样活动提高他们的能力,在体育的各种博弈中增长的智力,在复杂情景里体验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丰富他们的情感。而体育课安全问题的出现则对体育课形成了掣肘,使得体育课的作用边缘化化,由于体育课的作用是在其他课程不可能被替代的,这样体育课对学生发展就表现为弱化倾向。
二、强化中学体育课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增加体育教学投入
1.建立筹资渠道
实际中即便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但是过程必定历时很长。应适时建立各种筹资渠道。应发动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利用建立基金、专项奖金等方式扩大对体育投入的力度和范围。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各学校有各学校的特点和长处,应充分发挥各校的特长建立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现可借鉴外国比较成熟的经验,例如:社区资助、企业赞助、家长捐助、校友帮助等。
2.学校开展有偿服务
在确定投入主体和创建多种筹资渠道的同时也应发挥学校本身的“造血”机能,在基层中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通过面向社会,面向社区进行有偿服务来弥补资金短缺的问题,缓解对体育投入资金的不足。
(二)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1.丰富师生的安全知识
对教师采取强化的办法促进安全法规与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岗前教育、定期培训和多级考核等。对学生采取以宣传、教育的办法形成安全的认知,例如: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与法规的宣传活动;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安全常识的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专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普及安全法规、知识促进师生的行为符合安全的要求。
2.培养师生安全情感
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和人生价值的相关教育,引导教师正确面对压力和安全管理,增强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和责任心,树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安全保证的思想,培养教师积极面对安全管理和安全问题的态度,例如:先进事迹报告会、演讲等。对学生开展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育活动,促使其正确认识体育安全管理对自身发展重要性,例如:主题班会、小组讨论、我为安全献一策等活动。通过上述做法增进师生对体育课安全的正向情感,将体育课安全转化为师生的意愿从而实现有效的体育课安全管理。
(三)提高教师安全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能力是教师多项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实现体育课安全的重要保证,而安全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却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提高的过程中应注意适合体育教师特点、取得社会认可、从身边小事做起作为三个要点,将体育教师的安全管理需要更好地转化为安全管理的动力,促使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达到圆满、安全地完成体育课任务的目的。
三、结论
体育课安全管理貌似微小,但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安全科学等众多相关学科,跟学生、教师、学校、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有着紧密的切身关系,研究体育课安全管理、保障体育课的安全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校、教师的职责,也是社会强烈的需要。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及分析,为优化中学体育课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1]江坤.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安全措施[J].学周刊,2012/05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17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12
一、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中学生的体质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健康第一的理念和体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未能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想,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一)教学体制因素
目前我国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家长、教师和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长春市87中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的频率为每周两节,一节课的是时间为45分钟,体育课程的课时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体育锻炼,而且很多文化课程强占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再加上三分之二的体育课程为理论教学,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为课外活动,因此,学生得不到充足的体育锻炼,会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烦心理。
(二)学生心理影响因素
通常来说,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比其他学科更高,笔者对一汽七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据总数的88.3%,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只有11.7%,而且,很多学生不喜欢体育理论课程,更多偏向体育活动。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则表现出一种反感,因为教师更偏重于理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比较少,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三)想象和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失望
学生在幼年期间做游戏的体验和对周围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印象形成了他们最初的对于体育课的概念,使得他们往往认为体育课就是“玩”。但现实中的体育课程与学生印象中的体育课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就会使这种落差加大,学生会对体育课感到生疏和失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由于条件现状和某些传统教学理论的偏差,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新策略
(一)加强中学生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
体育课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影响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加强对体育课重要性的认识,理解体育课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实践,使他们感受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好处。
(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喜好或关切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在学生主观意识上来讲,体育课是他们是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即便练习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甚至不愿下课,但是也有学生会逐渐感到失望,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的身体也得不到有效锻炼。
兴趣对每门课的学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课也不例外,学生对体育锻炼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成绩。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抑制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再次唤起他们的兴趣是很难的。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具有突出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对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掌握动作技能和增进身心健康有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要注重搞好体育课外活动,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项目。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举办不同项目的比赛,增加比赛的次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而且丰富的活动项目可以让学生继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
完善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和设施对激发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有积极作用,也是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必不可少的条件。硬件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法宝,也是体育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之一。有的学生对未知的器材充满兴趣,有的学生对已经掌握的体育器材有兴趣,想通过进一步锻炼提升自身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校现有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进行改造和深入加工,以建立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教学实际的场地。
摘要: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是,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具有个性特点和独立性的,应该扭转以往过于重视接受学习的现象,允许多样化的学习风格。本文侧重于课堂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体育课的吸引力,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参与的一门课程。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创新
体育课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本体感受为主要形式,以增进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它关注的不仅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要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可是,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以运动员的要求进行竞技项目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践已经证明,许多伟人的成功和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最熟悉的科学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时曾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正以为有着坚强的个性,终于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二十一世纪是追求"个性"的时代,尤其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给个性本身形成了许多复杂的因素,所以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单单地从字面上去理解"个性"的与众不同,而是从教学和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去分析,寻找其共性特点。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体育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改革,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应借此之机,切实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课堂是我们实践的舞台,怎样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应该多方面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综合上述因素,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多选择一些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放开心扉,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转变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谁是主体的问题,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教学的中心是教师,虽然这个观点已不占主流,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组织者,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主体性教学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发展,更要理解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其主体感受,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场地器材比较落后,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而且许多体育教师要兼职好几门课程,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讲得多,动得少,不注重学生的感受,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置上,针对差异启发引导,独立探讨,获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 亲自参与掌握 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认真分析教材特点,仔细研究教法,最大限度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中段年级一节利用轻物的练习课中,我把用什么器材练习的问题交给了学生,学生对我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最后学生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袋装报纸替我解决了难题。于是在课上我也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想象设计练习,他们觉得长长的塑料袋像尾巴,总结提炼出了不同形式的抓尾巴游戏;看报纸装进塑料袋像炸药包,与我交流后完成了最感兴趣的战斗游戏,我不得不叹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妙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方法
一、认清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有了新的变化,呈现出了一片新的景象,过去学生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呈现出“学生乐上、想上、盼上体育课”的新景象。学生也在体育课中学会了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了基础。中学体育教师从实际出发,积极投入体育教学,仔细进行课堂设计,使得体育课堂慢慢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但是,就课程改革的目标来说,现今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
1.对教育办学思想理解不深刻,不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大多数中学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认真开设体育课程,看重体育课对学生的作用。但部分学校仍不能深刻理解体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的提高,仍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高考前不要”,高三或初三时随意停开体育课或挤掉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不能把“健康第一”放在首要的位置。据我自己在中学教学的经历来看:虽然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局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在文件上写得很清楚,但部分学校仍不能从整体上重视体育。
2.课堂观念陈旧,师生关系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
正确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和活动方式等。同样,教师的课堂观念直接决定着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活动方式。目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被动的“填鸭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或者是“放羊式”的散漫教学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教师对现代教学观念不了解,对新课程改革的不了解和对素质教育的不懂得或者是不执行所造成的。目前,中学还没有完全摆脱那种陈旧课堂观念、还没有很好地做到辩证地处理好师生关系。
3.农村中学体育师资力量短缺,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备
体育课堂教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目前,在广大农村,体育专业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体育教师不够专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如:(1)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2)多数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或者是转到其他行业工作,造成了体育教育资源的不合理流动等。农村体育教师匮乏,体育场地、器材短缺,体育经费短缺且存在被挪用现象。这些都严重限制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4.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不实际,教学方法较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对学情分析不够全面,不能针对学生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上课内容与教学设计及教案不相符,甚至教学设计只是摆设,体育课完全式随心所欲,无的放矢。
5.体育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体育教学评价制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良好保证和课堂教学效果的系统评价。目前,大多中学缺少系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形式较为单一。这不能及时准确地找出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1.端正办学思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率
中学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我们端正办学思想,深刻题解体育教育在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去除形式化,真正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2.更新课堂观念,深刻理解“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
摒弃陈旧的课堂观念和教学方式。在教师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中师生关系的内涵,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3.增加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配备,增加农村体育教学设施经费
鼓励更多的体育人才到乡村去任教,提高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出台更多关于保证农村体育教师的政策、方针,去除农村体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多以制度形式鼓励农村教师除外进修,提高现有体育教师业务水平,并适当增加体育教师科研经费。
4.规范体育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把生命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教学
加强体育教师管理,规范体育课教案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有据可依,教学形式科学合理。努力依照学情丰富教学手段。并把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及竞争能力的生命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教学,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5.完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激励体育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论和建议
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端正办学思想,转变课堂观念;深刻理解素质教育,以体育课程改革思想为依据,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农村中学体育师资,增加投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完善评价制度,重视生命教育。
关键词: 体育课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活力。新的理念正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但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经常会被重教师的“教”、重动作技术的学习、重身体训练、重竞争意识的培养和“伪创新”教学等这些传统的课堂被动、低效的现象困扰。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体育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程理念,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新的视角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探索,努力开创大胆探讨中学体育教学新思路。我认为可以通过运用以下教学策略,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采用游戏化教学
初中生比较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波动比较不定,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以游戏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影响,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由于这些年龄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游戏”的结合。采用游戏法对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中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多穿插一些游戏,尽量采用游戏化教学。
如教学内容均有耐久跑(50*8往返跑和400米跑)就可以运用“追打球”、“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促使学生积极锻炼,又达到耐久跑的要求,使学生不觉得累和讨厌。运用“游戏化”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广泛获取运动知识,又能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触景生情”,可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求知欲。体育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配以生动的直观教具、场景布置、服饰装束、音响选用等,将会把学生带入良好的教学情境之中,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促进教学。
如教学立定跳远中,以双脚跳为辅助教学时,我让有的学生充当小树,让有些学生扮“小树林”,学生依次扮演“小兔”。依据创设的教学情境,把双脚跳教学内容设计为“小兔蹦蹦跳”,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小兔操练”“小兔舞练”“小兔自练”“小兔合练”“小兔比练”“小兔休练”。这样六个不同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通过场景布置,将情景教学故事化,依托教材,挖掘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为体育课堂教学服务;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到极大的满足,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好比的心理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既广泛获取运动知识,又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50米快速跑》时可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追逐跑、接力跑,这样能充分满足学生争胜好比的心理需求。利用体操棒或实心球进行跨步跑,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速度,增加步幅。竞争性游戏在保证公平性的同时,在分组中要做到实力大致平衡,并且科学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适当贯穿带有竞赛性的游戏项目配合教学,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而且可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动作技能水平的目的。
四、运用“表扬式”的评价
体育《新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明确指出:“力求突破注重终结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评价重心应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才能真正发挥。因此,体育课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注重每堂课中学生的表现情况。体育教师要合理采取“表扬式”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进取动机,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有信心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当学生完成一个体育动作后,就对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式”的语言“你的动作完成得真好啊”,这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是一个触动;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可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如果你能这样做就好了”、“这次有进步了”、“能把这动作在怎么样就更好了”等评价学生的动作,促使其向正确的动作努力。
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模仿小兔子的形态和动作进行练习,让学生两手放在头的两侧做兔的耳朵,然后双脚向前跳。此前,教师可以说说一些“表扬式”的评价语言,如:“看谁最像小兔子,比一比哪只小兔跳得最远!”这样做的目的是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最后进行练习,使学生更主动地练习。运用贴近学生情感的“表扬式”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以此激励学生,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只有遵循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提高教学质量入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真正走向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推进体育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审视现阶段中学教学不难发现,出现了严重的偏科问题,尽管许多学生文化课较好,而身体素质较差,主要由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所致。受传统教育影响,重视学生理论教育与考试成绩。在实际生活中,即便学生成绩再好,当缺少健康的体质,是不能全身体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中的,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缺陷,所以,学生要想全面发展,不但要取得优异的成绩,还需要强健的体魄,这对学生全面发展十分有益[1]。
一、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滞后
许多教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以获得优异成绩为主,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运动技能的训练上,未重视学生身体锻炼及体育意识的培养,不利学生长远发展。尽管将中考成绩纳入总成绩中,而体育在整个教学中依然是薄弱环节,教师还需重视对学生体育素养及能力的培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生无法于短期内转变教育理念。
(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在相当一段时间,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中学体育课竞技运动中,教师比较累,学生也很辛苦,体育教学内容朝向生活化,这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体育教师在传授学生体育技能同时,把体育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体育教学有效开展。
(三)课堂氛围不融洽
师生间要形成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在实际教学中,受魍辰逃理念影响,体育教学氛围不融洽,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况较为常见,束缚了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较差。
二、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
(一)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传授学生体育知识,给学生分解体育动作,结合教材内容各情境,把课本知识讲解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由学生提问问题等,设计的教学要具有特色,确保教学效果的获得。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教具,刺激学生感官,变抽象的知识更形象与生动,以此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另外,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尊重学生思想与行为,摸索新的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真实感受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帮助。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娱乐因素,采用趣味的教学手段,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确保课堂教学较高的有效性。
如,教师讲《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一动作的学习,有助于活动全身各个关节,此外,动作比较复杂,运动节奏较快,存有相应难度。教师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篮球比赛的视频,指导学生欣赏进球的精彩片段,调动学生求知欲望,接着慢放单手肩上投篮镜头,将投篮定格在一些关键动作上,如,助跑与蹬腿等,配备有关动作要领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在观看比赛过程中,记住知识点,产生较高的学习水平[2]。
(二)强化体育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体育资源,把体育学习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同时,感受体育,指导学生把握所有机会进行体育学习。
如,在学生体育学习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物品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将生活中的易拉罐制成投掷物,用作游戏标志物;结合体育舞蹈与有氧操等一些热点。另外,体育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爬山活动,基于安全前提,教师带领几个班的学生,到周围风景山区活动,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生活丰富化与娱乐化。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尊重并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要爱戴教师,树立较高的主人翁意识,主动融入体育教学与训练中,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育课多是在户外开展,学生要强化自我管理与控制,端正学习态度,约束自身行为,不违反课堂纪律,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改革是教学课题关注的焦点,深入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调动学生求知欲望,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素质,提高现代教学整体质量与水平,便于学生后续生活与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素质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 改革与创新
一、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中普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表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通常是以增强体质为名,而事实上只是进行了简单运动技术与技能的传授,根本不能被看成是真正的体育教学。其次就是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基本上是非常单一的,并且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这一教学的真正主体。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只是一味强调教给学生什么,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中心,根本不去考虑学生需要做什么,不注意科学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最后,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教学内容非常庞杂,基本是什么都讲,什么都讲不细,主题异常分散。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势在必行的。
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和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中学体育教学可以看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活动能有效地开发和强健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从而有效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通过体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的精神。所以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当前在中学体育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核心问题,同时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适应目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1.对现有体育课程进行分化和综合,从而制定出多样性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体育教学实际需要
当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按学校体育项目的特征和规律进行分化和综合,并适时增删新的内容,从而使体育课程更加遵循体育教育客观规律,不但更加重视增强健康,而且更能适应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另外,从全国来说,中学体育课程是有统一的纲要要求的,但是因为学生个体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中学体育课程也应该是多样的,这样才可以有效激发不同学生的各自体育兴趣和特长。所以建议有关部门在不违背全国统一规定的同时,尽量要根据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特点和学生个体体质差异,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
2.应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并使体育理论知识自成体系
在目前的中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简单的把一些单个运动项目的技术要领及体育竞赛规则作为体育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很难形成体育课自身独立的理论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和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更谈不上自觉运用课堂内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课外体育锻炼。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具体实践中,体育教师必须系统地制定每节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并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这种较为系统的理论传授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改革创新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构建起动态多样的评价方式
素质教育强调要建立起内容多元,方式动态多样,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并能有效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所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评价应逐步取消只重视结果的单一终结性评价模式,逐步把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考虑进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力求多元化,注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在承认学生身体条件基础差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成长过程,给学生以多次评价机会,逐步构建起促进学生转变与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
4.创新中学体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质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核心内容就是打破单一的陈旧教学模式。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倡导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另外教师要根据体育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人的活动变化规律,合理有效地安排体育课堂结构,切实抛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练的陈旧模式,并在体育教学具体实践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质,以逐步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之,中学体育课程要在改革创新中才能发展,那么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在教学中不断认真总结与反思。只有这样,中学体育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切实把握住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邵更生,任杰.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2).
体育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训练学生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体育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大部分学校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学校体育设施及其他诸多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教师体育教学完全偏离了新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使体育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全面贯彻教学方针,提高中学体育课的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作为一线体育教师,一定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低耗高效的体育课堂。
1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了解学生,明确学生的整体水平与个体差异。然后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适度地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体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应当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个别辅导,可以简化动作的难度,通过增加练习的次数和时间达到训练的效果,多给他们鼓励与关注,帮助他们增强学习体育的信心。
以往的体育教学,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体力和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原理的解说和学生运动品质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明白运动的原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长时间重复而辛苦的动作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是在忍耐与煎熬中苦学。其实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训练的目标,让学生在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坚韧、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
2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鲜明特征,就是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此,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学习新的动作出现失误时,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反复的示范。如果教师严加指责或流露出急躁和不满的情绪,学生就会加重心理负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就有可能丧失练习的兴趣。
教师通过组织游戏,也可以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体育游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喜爱,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尝试采用游戏教学法提高练习效果。根据中学生好胜和荣誉感强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些分组竞赛的游戏,激发学生练习的热情,强化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3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体育教师要尽可能的避免单一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应制定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方法。科学的组织训练使体育课堂严而不死,活而不乱,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一堂课的任务。
循环练习法是进行多项素质练习的理想教学手段。它的优势在于学生兴趣浓,教学用时短,,练习内容多,练习效果明显。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可以使学生练习多项素质,也利于体育老师掌控学生的练习情况。例如,根据教学内容我们要进行高抬腿、举重、跳绳、俯卧撑四项素质练习,就把学生分成四组,根据教师的口令,每组学生各自进行不同内容的素质练习,每次10秒钟,再次听到口令则顺时针进行交换练习,这样既使学生达到训练的目的,增强了身体素质,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竞赛法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竞赛,增强训练的强度,提高训练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投篮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让学生采取自愿组合的原则分成四组,成绩以组内个人的成功次数累计,同学们情绪高涨,争先恐后的练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现状 创设
1.引言
审视我们的体育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新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们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课堂上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激情,没有灵气,只是机械地去学,学生极易产生依赖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死学知识,同学之间和谐能力、互动能力、运动能力、活动能力、参与能力较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国目前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向,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及书籍。
2.2访问法。
对我市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学专家就本研究有关的内容进行了访问。
3.分析与讨论
3.1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
对衡水市中学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体育课堂教学入手,以了解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和改革需求。
3.2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都表明: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规范教学行为,已显得非常重要,调整自我已刻不容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一些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还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少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会感到无所适从。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各年段的具体目标都未作明确规定和要求,其中虽然各个学龄段都是“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和六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目标”要求,但只是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已,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差别。有些教师虽然了解了课程标准,但并不知道该教什么,如何把课程的目标理念转向实践操作。第二,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教学内容的文化性,一些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的积淀,在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只凭借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其隐性目标的所谓渗透。但学生是否已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又是怎样?尚需探讨。究其原因,过去传统的体育课程忽视了运动技能以外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未能真正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与价值,未能最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教育和发展功能。因此,我们在实现新课程改革之中,对传统的体育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一概否认,不能一提到传统体育课程的“知识、技术、技能、教法”等,就认为陈陈相因,固步自封。否则,我们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教学新课改革之举也会偏离正道,走向弯道。
4.深化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
4.1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让学生先了解到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教师的直观示范或教学图片,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中互相观察、讨论技术动作的难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如何改正等。又如教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一技术动作在完成脚步动作、行进间运球和原地单手上投篮教学后方可完成,教师应采用递进教学方法。然后可增加难度,启发、引导学生完成体前不换手的变向运球和体前换手的变向运球,同时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综合运用,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有一种成就感。可见这种练习方法是联系未知与已知的纽带、桥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创设成功体验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树立信心。
4.2掌握好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给予教师很大的空间,在传统教学的大纲中所规定的一些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较为枯燥的项目,现在逐渐被简单易学,趣味性、游戏性强的项目所取代。有的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之后,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弃之不教。田径项目学生相对不感兴趣,但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效果很好。如耐力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心血管机能,增加学生的肺活量,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可是学生不喜欢,是否我们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耐力练习呢?再如队列练习单调、枯燥,我们就能弃之不教吗?显然是不能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只有把教学内容与本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去开拓教法与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成为主体,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一堂课仅仅让学生感受到高兴,而未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技术,提高生理功能,那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进行科学性、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的整合,把知识、技术、技能等转化为有一定教育意义,有一定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3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快乐”教学。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如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旧出新,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文艺表演”、音乐欣赏课,改变了体育学科的基本属性。脱离体育健身运动的本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追求华而不实的所谓创新教学,那就偏离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因为不论怎样改革,体育始终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科学的身体练习来使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过程。相反,没有合理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没有一定的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项目,体育课就不能称为体育课,而应称为娱乐活动。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有一定价值的。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铭记“健康三要素”,在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时,更要考虑学生的体能;在创设情景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愉悦,又要考虑体育与文化的渗透关系;在考虑学生兴趣时,要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创新中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启泉.新课程改革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健.“兴趣教学法”在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科技,2006.
[4]秦承东.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网,2006.6.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15-01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高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以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结合我多年从事体育教学的经验来看,高效的体育教学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地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各种能力,例如,思维能力、动做的灵活性、学习能力、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把教与学相互结合起来,制定一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之为有效教学,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标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统一化、规格化的教学模式,造成许多低效、无效或根本没有成效的教学现象。而这些根本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的需求。因此,要求体育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放羊式"体育教学,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发展、学生能自主选择且富有人性的个性化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动力之一,教师在深度研习教材的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与心理学角度来看,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在很大程度上仍需教师的正确引导。所以说,我们应该把幽默生动的语言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以激励、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准备活动,继而对学生的练习活动因势利导。体育教学较之其它学科更具灵活性与多样性,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逐步抛弃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新型的问题,以“快乐教育”、“健康教育”为主导思想,实施开放性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钻研的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力,同时也增加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其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游戏”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例如跑步训练时单纯的让学生跑圈则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丧失练习的兴趣。教师可将接力、竞赛等游戏改编入教学中,如100米直线跑变为50米变向跑、曲线跑、圆形跑等。这样既增加了练习的强度,达到了较好的锻炼效果,又促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所学动作要领,尽量减少教师无味的干扰与约束。同时,设立奖励机制,对于完成学习任务较好的团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使他们帮助其他同学取得进步。另外,根据各小组在竞赛过程和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及时解决团队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补充知识点,尽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简明精辟,实现所教授知识的整合升华。
再次,拓展训练,及时反思。课后练习是“高效课堂”的延续,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学生掌握了一系列基本动作要领之后,为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要设计一套综合性的练习题目供学生训练,以检验学生达标情况,针对个别凸显出的问题及时弥补欠缺。同时,教师应对自己的“教”不断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总结成败得失,及时分析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找到失败的症结所在,从而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逐步完善教学艺术。
总的来说,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应用的程度,而基础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阶段。体育课教学必须适应中国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把每一名学生置于集体之中,以集体的力量带动个人。在新课标指导下,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必须加强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定期与同事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把体育教学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健康,使学生学有所得,享受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法利.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解读[M].中国校园文学·教研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