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

时间:2023-02-04 20:3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方案

第1篇

企业物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统计,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别为10.5%、11.4%,而我国则为18.6%.另外,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货品总成本为3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3倍。由于物流成本90%消耗在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只占10%.因此,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一)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应该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来控制物流成本,考虑物流各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实现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控制物流成本不仅是追求本企业的效率化,应该考虑从原材料的购买、产品制成到送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益,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这要求企业自身的物流体制高效率化,还要企业协调好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追求成本的效益化要求企业中物流部门、生产部门、经营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协同,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追求物流全过程环节的合理化。

(二)大系统整体优化

利润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随着物流功能的大范围、纵深化发展及物流需求的高度化延伸,带来物流量的急剧膨胀,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方面,巨大的物流量在没有有效管理和组织的情况下,极易推动运输、配送车辆的增加,而车辆、运行次数的上升导致城市堵车、交通阻滞的现象;另一方面,巨大的物流量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环境。因此,企业不能限于物流系统或相关企业的效益,要从关注追求小系统局部最优转向追求大系统整体最优,还要从全社会的宏观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来认识。

二、物流企业成本运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具有运输、装卸、仓储、搬运、加工等功能,它提供的服务也是多样性的,由于其业务具有横跨几个行业的特点,因此,各物流企业无论被归入哪一个行业,执行哪一个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都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准确、可比的目的。在我国,物流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物流业务创新速度加快,物流管理模式不断变化,这种行业发展局面使得政府对整个物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十分欠缺,物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不规范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一)协调难度大

我国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建立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统一标准,物流成本的概念、范围和计算口径也极不统一。以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存在较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现象,没有专门的产业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上,中央政府没能从整体上合理规划、加以引导和协调,任由不同运输方式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与投资,其结果是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不顺、物流运行效率下降,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

但是,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表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此项《意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条块分割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应是物流行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主要制定部门,但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史短,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运输、装卸、仓储、搬运、加工等物流业务管理又分散在相关专业行业部门,因此,目前在我国作为社团性质的物流管理机构,难以代表行业研究制定物流行业“专业核算办法”.又由于物流业务涉及几个行业主管部门,哪个行业主管部门都不宜代表物流行业制定物流行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当然,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这些年中,也还没有哪个物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做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物流企业的“专业核算办法”.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曾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

(二)成本信息失真

由于我国政府及物流相关组织机构至今未能制定出有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规范,在实务中我国物流企业一般根据本物流企业业务的运作模式自行定义其物流成本,设计物流成本核算程序。

1.成本概念不明确

目前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核算物流企业成本,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计算标准。一般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散见于诸如“营运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核算中。较难对物流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定性千差万别,加上现行成本核算制度使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成本很不准确,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使得许多物流企业仅将向外部运输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和向外部仓库支付的仓储费用作为企业的物流成本。论文格式这种计算方式下,物流企业连自己的物流总成本都无法说清,所以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物流企业系统的合理化。

2.成本核算不完整

由于物流企业成本的多样性,除运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能用单据反映和计算的显性成本外,还有大量的隐性物流成本:如采购物流费用、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物流设施设备的闲置、紧急运输等例外发货的费用、提供额外服务发生的费用、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员工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等都没有很好的在物流费用列表中体现出来。这样显性成本所体现的只是物流企业成本的小部分。如果物流企业只重视物流的显性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很容易造成成本信息失真,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进入误区,降低物流管理的效益和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3.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各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的,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全国甚至各个行业都没有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仅仅是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物流企业成本计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这样就带来管理上的问题,即物流企业间无法就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物流成本计算办法,计算口径的不一致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量化比较,这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从而不利于物流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

4.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主要是间接成本分摊的不合理使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提供相对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导致物流成本严重失真。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更不利于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

5.未能核算物流服务合同成本

在一般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中,通常只是根据物流服务所涉及的环节记录和计算总体物流费用,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物流服务产品即物流服务合同单独记录和计算物流成本,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准确把握某一物流服务产品的成本信息。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消彼长,物流服务合同整体效果不佳。

物流企业由于缺少准确成本信息造成的物流管理能力低下是阻碍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运输和仓储的过程非常复杂,使得运营成本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当我们完成一个订单的时候,我们无法确信是盈利还是亏损。应该说,成本管理己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已经跟不上物流企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必将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失真,不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很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来合理解决上述问题。

三、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最低方案的现实选择

通过对营运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比较,从我国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出发,对我国物流企业采用这两种成本管理方法提出选择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定位选择

在物流企业的起步阶段,其发展战略通常确定为如何抢占物流业务市场,如何展现自身的业务品牌。在这一阶段的物流企业将目标锁定在物流业务市场份额上,至于承接某一项物流业务以后这项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则是考虑的次要问题。为了抢占市场,即使是亏损的业务也会承接。我国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此时,鉴于物流企业发展战略中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并非首要目标,由此影响了物流业务成本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充分体现,决定了该阶段的物流企业可以暂时放松对物流业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物流企业没有必要选择能够提供相对准确成本信息但核算代价大的作业成本法而应选择营运成本法。

在物流企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或者说在物流企业抢占的物流业务市场基本饱和阶段,物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发生重大的变化。物流企业起步阶段的亏损期待发展阶段盈利的弥补,实现扭亏为盈。战略目标的改变表明物流企业开始关注其承做的物流业务的盈利状况。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取决于物流业务收入和物流业务成本两大因素。当物流业务收入上升空间不大时,物流企业会将管理重心落到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上。此时,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显示了营运成本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即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的相对准确性和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对科学性。

(二)根据物流业务成本特征选择

如果物流企业发生的这些间接费用的比重较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营运成本法来核算物流业务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的特征与物流企业采用何种业务运作模式直接相关。如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是全程外包,此时物流企业履行某一份物流业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绝大多数为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比重较高,选择营运成本法来核算物流业务成本。即使有某一物流作业量也分配间接费用,也不需要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控制。如果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选择的是自营模式,此时物流企业履行某一份物流业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属性相对复杂。自营模式下特别是全程自营模式下,“运输共同费用”、“仓储共同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所核算的间接费用的金额比重占物流业务总成本的比重较高,而归属于物流业务直接费用的比重较低的情形下,考虑到作业成本法下物流业务成本信息相对准确性特征,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作业成本法核算其物流业务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业务间接费用占物流业务总成本较高比重这一业务成本特征是物流企业选择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流企业必须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

(三)依据物流企业人员素质和信息系统水平选择作业成本法能否在物流企业有效实施有赖于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条件的完善程度,其中,关键的软硬件条件是物流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人员素质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水平高,可以选择作业成本法核算;反之,则选择营运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首先要求成本核算观念上的重大改变,要求物流企业上到董事会、管理层,下到现场物流业务人员均能改变成本核算观念,充分认识到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对物流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挑战。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缺乏合作精神的团队很难做到作业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不出纸漏,进而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另外,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要求准确和及时,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运作特色,能够准确、及时反馈物流管理信息,否则就不可能在物流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法。

结论

第2篇

这篇估测英语词汇量专题研究方案的关键词是词汇量,英语,方案,专题,研究,

(一)研究动机

1.背景

进入21世纪,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广大学生、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掌握词汇。因为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接触到新单词、新用法,所以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很难确切地计算出来。且随着不断的学习,脑中的词汇量会不断地增加,所掌握词汇的意思也逐渐丰富,单纯用诸如“会10000个词”来描述一个人的英语水平,是极不科学的。本专题将探讨一些估测词汇量的方法,并给出计算一个人词汇量的公式。

2.研究价值

如能较为确切地掌握自己的词汇量,便可对自己的英语学习成果了如指掌,也可获知自己可参加何种水平的英文测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将各类语言考试所需的词汇量列举如下:

高考英语(nmet):2000~3000个

大学四级英语(cet-4):4600个

大学六级英语(cet-6):6000个

托福(toefl):10000个

雅思(ielts):10000个

商学院英语考试(gmat): 20000个

法学院英语考试(lsat):20000个

研究生院英语考试( gre): 30000个

(二)研究目标和假设

1.目标

可较准确估测一个人掌握的英语词汇量。

2.相关性

受测人的词汇量与“中文同义词选择”、“英文同义词选择”、“英文反义词选择”、“英文类比词选择”相关,且相关度可用公式表述,该公式可用来估测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

3.测量误差

尽可能将估测词汇的误差控制在总词汇量的1%以内。

4.受测人假设

因为对受测者所做的测试是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可认为测试的结果是受测的一瞬间,受测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在这一瞬间内没有变化。

(三)研究方法

综合各种词汇测验的优点,构架出估测词汇量实验测试的方法。

1.中文同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单词的中文释义,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正确的中文释义。

2.英文同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英文单词的英文同义词,有时为同义解释性短语,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正确的英文同义词。

3.英文反义词选择

给出一个英文单词的反义词(即在每个单词的众多意义中,有一点相反即可),列出4-5个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

4.英文类比词选择

给出一对英文单词,给出4-5对英文单词作选择项,由受测人选择在逻辑关系上相同的一对单词。例如,司机一开车,教师一讲课。数据分析、测试数据有以下几个:

(l)出题词库:即所考的单词是属于什么范围的,会一个生僻词要难于会一个常用词。词库容量记为n。

(2)总题数:一张试卷所含的总题数,记为t。

(3)答对数:记为d。

(4)答错数:记为c。

(5)未答数:记为w。

(6)反应时间:记为s,反应时间总和为考试时间s=s。

(7)选择项数:x=4或5

(四)研究进度

2001年3月,设备、资料准备阶段(开题准备)。

2001年4月,进行词汇量测试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2001年5月,进行论文写作(结题)。

(五)设备及导师要求

1.计算机测试需要

计算机一台,《我爱背单词》光盘一张,《轻轻松松背单词》光盘一张,《韦氏大词典》光盘一张。

2. 笔试需要

在学校帮助下印刷试卷若干张,并请教师组织对我班同学进行一次测验。

(六)导师聘请

请学校聘请著名词汇专家作为我的导师。

三、专题研究开题报告撰写指导

严格地说,专题(项目)研究开题报告应包括可行性论证报告、专题(项目)研究方案。但现在有不少人将其单独列为一项。单独列为一项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题(项目)名称(与研究方案相同)

2.专题(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案相同)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专题(项目)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的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专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题研究人员对本专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清楚地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专题(项目)研究的理

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的专题(项目)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

5.专题(项目)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与研究方案相同)

6.研究工作的步骤

专题(项目)研究的步骤,也就是专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专题(项目)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专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专题将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被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专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专题同样不能立项。

9.经费估算

第3篇

[关键词] 沼液 沼渣 实验 研究

[中图分类号] X7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141-01

随着我市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沼液沼渣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沼液是沼气发酵后的水溶性物质,不仅含有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和多种微量营养元素,同时还存留了丰富的氨基酸、B族维生素、各种水解酶、某些植物生长素,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沼渣是形成沼气后残留的半固体物质,大多残留在沼气池底部,富含大量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和多种微量营养元素,是一种缓速兼备的优质有机肥,可用来作基肥、追肥和土壤改良剂。因此试验研究用沼渣作底肥、沼液进行灌根处理,并采用无公害中药材生产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中药材产量,同时缓减病害的发生,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在岷县茶埠镇茶埠村进行试验。当地海拔2314米,年平均气温6℃,年降水量500mm,黑垆土,属旱川地,肥力中等,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33%,水解氮0.073mg/kg,速效磷8.2mg/kg,速效钾194mg/kg。

1.2 供试材料 试验主要在黄芪、党参等作物上进行。供试沼液取自充分发酵并正常产气的沼气池水压间中层,发酵浓度8%-10%,z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是人畜粪尿,通常使用的是猪粪尿。通过发酵形成黑色液体,pH值保持在7.5左右,无明显粪臭味。

1.3 试验设计 随机划分区域并分组,重复两次,共设6个处理:①化肥习惯使用量+有机肥1000公斤/亩,②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亩,③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喷雾1次,④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喷雾2次,⑤化肥习惯使用量+沼渣1000公斤+沼液喷雾3次。

1.4 施肥方法 沼渣及化肥全部作基肥,在定植前一次施入,沼液采用叶面施肥。

2 研究内容

2.1 取土样 分别在定植前和收获后,在试验不同处理区内取样,共取5点,用四分法分样后留1K左右,清除杂质,再经分干后,分别装袋并贴好标签。主要采用土钻、挖坑进行取样,挖坑时将坑壁修得垂直,深20cm,然后沿坑壁自上而下整齐切取0-20cm耕层、厚5―10cm的土样。用于测定土壤基础肥力和土壤团粒结构,包括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

2.2 观察测定项目 作物生育期间,调查出苗率、成苗率、田间密度等,并调查植株感病率、田间虫害情况;各生育期取样测定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干重等。

2.3 测产考种及取样

作物成熟后进行测产考种,计算经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品质测试分析。

3 有关要求

3.1 定植前取土化验调查试验地土壤肥力状况(包括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及速效养分等)。

3.2 调查载田管技术及作物不同生育期生长势及经济性状(包括株高、叶色、叶片数、开花数等)。

3.3 测产方法 收获前,对试验田各处理的产量进行测产并鉴定品质。

3.4 效益分析 根据测产结果,分别对试验田各处理亩产量、亩产值、亩效益以及产投比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取样对各处理产品品质进行分析对比。

3.5 试验要求 试验要有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到人,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要求进行小区规划设计和不误农时的进行田间管理,搞好调查记载及取样、考种、化验和试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试验结束后,及时写出总结报告上报。

4 小结与讨论

4.1 经试验分析,可以看出几种处理对中药材麻口病防效与产量高低基本一致,证明该试验控制良好、误差小,符合实际,有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第4篇

@字斟句酌的假设

先说假设。很多指导教师和学生也许都知道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要针对研究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科学实验收集数据和信息,经过统计分析判断假设是否被研究所支持,从而解释或回答提出的研究问题。但学生是否能认识到什么样的假设是一个“科学假设”?科学研究中的假设应如何措辞?学生和老师是否做到了严谨地对待假设?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一句话长的假设陈述看似简单,但要写得科学规范则需要谨慎地斟酌措辞。一个合格的“科学假设”的陈述必须是可测的,也就是说假设中的文字措辞必须清晰地说明如何进行实验才能让自变量与因变量关联起来。否则,不可测的假设将直接影响后续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手册》中给出了一个假设草稿修改了4次才成为一个科学假设的实例,这个过程就是从“简单草率”到“科学严谨”的发展演变。学生只有在做了较充分的背景文献研究分析,掌握了一定的科学事实,并经过认真思考后,才能够写出科学的假设。假设一旦设定,学生也许会发现他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文献资料研究。假设是学生在提出研究问题、完成基本的背景研究之后,统领研究实施的一条主线,将一直贯穿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很多环节。

@写一个像“菜谱秘籍”一样的研究方案

学生动手拟写研究方案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规范的研究方案的格式体例,以便他们可以依葫芦画瓢仿写,确保包含基本的研究方案格式和内容。撰写研究方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他们打算做什么,这份方案是否足够详细,别人是否能够依据研究方案重复实验。打个不太准确的比喻,研究方案像一个菜谱,别人要能按照设计的菜谱制作出同样味道的菜肴才可以。为了让研究方案能达到这个目标,《研究手册》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些建议也许是常常被学生忽视或者误解的。

首先,撰写研究方案时需要进行一些预试验。撰写一份研究方案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增加正式实验研究的成功几率。采用预试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解决无法在研究方案里写出如何确定实验步骤细节的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修正、改进实验步骤。例如,预试验能让学生找到更好的实验材料,进行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筛选出最优测量方法,修改完善调查工具等。

其次,方案中一定要确定数据收集的频次并描述数据收集的过程。数据收集频次也就是“多久记录一次数据”或“每个实验组要测试几次”。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能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研究实验的核心。只有做了很充分的背景文献研究和预试验,对研究对象和测试方法有了充分了解的学生才有可能确定数据收集的频次。如果对于数据收集的过程描述不清晰,不能明确如何维持进行实验实施的条件,将可能导致实验开始后以及分析结果时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实验不能继续、数据不足以满足假设验证的需要或者存在无效数据而干扰结果分析。实验方法是研究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数据收集是实验方法的关键。《研究手册》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数据收集的问题,在实验方法阐述部分,学生如果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保证研究方案在方法部分设计得足够详尽,基本可以满足检验研究假设的需要。

此外,学生还要很好地思考用什么样的文字表述研究方案,这涉及科技写作的问题。优秀的科技写作应该简练而准确,语句不能繁冗,语气不能浮夸。《研究手册》对科技研究文章中的语态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介绍了目前科技写作风格的偏好和分歧,这对于初学者很有参考价值。

管理实验原始数据

研究方案有了,并且足够清晰,那么能开始实验了吗?一般认为似乎应该可以了。但是,《研究手册》中关于实验记录本设计和组织的描述让我们看到,这里还有诸多工作需要在实验开始前筹划好。在一些学生的科研项目展示和比赛里,我们会看到有的学生能够做出非常漂亮的展板及酷炫的PPT展示。当真正的内行查看他们的实验记录本时,看到的却往往是令人遗憾的业余且简陋的研究记录。这说明学生没有学会使用实验记录本这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工具管理他们的原始数据。也许他们认为只有研究方案和论文才需要正式和规范,原始数据就是个人的“工作草稿”。

《研究手册》首先就明确了记录原始数据的实验记录本是研究项目中非常重要的正式的研究工具。特别是除了数据之外,它还需记录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思考和推断,是一个研究中关于实验的自我对话日志。在设计并建立一个实验记录本的时候,《研究手册》提醒学生记录本的设计应能保障原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随意删改不理想数据的可能性。一旦研究事实被写入记录本,就不能被修改或删除,在这方面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具体的实用方法。此外,《研究手册》介绍了基于互联网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在线实验记录本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供数据建立的历史记录功能,即在文件和网页上所做的包括日期和修改人在内的任何修改、增删都能被记录下来,而且为小组多人合作进行实验记录提供了便利。

在实验数据收集记录的过程中,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会遇到的问题,《研究手册》中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解决分工和设计一个小组实验记录本的建议。书中提出,小组研究的角色分工应该有一次正式的会议讨论,意见达成一致后,每个组员要签署一个研究工作合作协议,附在实验记录本内,并抄送给指导教师。这样的方法在国内的学生研究项目中并不多见。但这看起来是个非常不错的研究工作组织方法,可以让所有参与者公平地分配任务,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提醒每个人随时注意自己和别人的任务角色是什么,同时也便于指导教师了解和跟进每个组员的工作进度。

《研究手册》还介绍了实验记录本的内容和格式规范,其对准确性和细节的要求程度比之研究方案和研究论文的写作有过之而无不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验记录本里有一个部分专门记录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与他人的通信和沟通。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小组研究过程中对成员角色和任务分工的讨论;以及影响到研究的所有小组讨论内容等。记录内容既包括书面邮件,也包括面对面讨论交流达成的结果。这部分记录是研究项目中除了研究数据外的另一类历史档案,能记录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每个与实验有关的人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发生了什么,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想法和观点都被记录下来。如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没有预期到的问题,实验设计需要进行调整时,调整的原因和过程也应被如实记录。

第5篇

巷道的支护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顺槽巷道;锚网支护;支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T7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398-01

1 概述

某煤矿17煤回采工作面颊槽属于半煤岩巷,该煤层顶板虽有时变相为灰岩,较坚硬,但通常以细粉砂岩为多,该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破碎易冒,稳定性差。底板为粘土岩,致密较坚硬,遇水膨胀。原设计支护形式采用工字钢棚,这种支护形式劳动强度大,支护速度慢,一直制约着劳动生产串的提高和安全状况的根本改善。为此,急需对17煤层顺槽巷道的支护形式进行改革。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使用先进的“锚+梯+喷”(或“锚+网+索)”支护技术。

2 支护参数的设计

2.1 锚杆支护设计

当顶板为完整的石灰岩且厚度大于1.0m时,巷道顶板不支护。当顶板石灰岩厚度小于等于1.0m或为页岩时,顶板采用打锚杆、挂金属梯、喷浆联合支护,喷浆封严金属梯(顶板如果不喷浆,也可以挂金属网)。巷道两帮采用喷浆支护(主要是岩石部分,煤帮部分可不喷)。施工中严禁空顶作业。

迎头遇有断层等地质构造或岩层松软破碎时,要及时改变支护方式,加强支护强度,及时编制补充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2.1.1 临时支护设计

巷道顶板采用前探梁做为临时支护,前探梁规格为Φ72×2700m的钢管,用套筒螺孔与顶板锚杆固定,前探梁最大空顶距为1.7m,前探梁端头距迎头不大于0.2m,前探梁后端用长1.2m、宽0.2m、厚0.15m的小板梁背实顶板并用大木楔力n紧,大木楔规格:长×宽×厚=350×250×200mm。

两巷、切眼、硐室、绞车窝前探梁正常使用3根,备用1根。车场前探梁正常使用4根,备用1根。

2.1.2 永久支护设计

巷道采用锚杆喷浆作为永久支护,支护材料规格为中16×1600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900×1000mm规格中28x450mm的快速树脂锚固剂,金属梯规格;长×宽=1600×60mm,金属网为直径3.5mm冷拔钢丝编制的方格网,网的规格为:长×宽=2700×1000mm(取决于巷道宽),网格为长×宽=60×60mm,网要压茬联结,联结点要均匀布置,间距150mm。

如果不采用金属网,则采用喷射混凝土,喷体厚度30mm。

(1)顶板

按悬吊理论可以计算出锚杆参数为:锚固长度1.6m,锚杆间距,排距为2.5m。按照顶板锚杆能够承担巷道断面内破坏区的全部作用力,考虑取破坏区内最大破坏高度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来计算,则沿走向每米所需的锚固力经计算为PT=84.5kN,若按顶板锚杆平均锚固力RT=50kN,则沿巷道断面方向锚杆数为:根。

通过上面的计算,当巷道宽度为2.6米时,巷道每个断面顶板布置2根锚杆,巷遭沿纵向每个断面间距取1.0m。

锚梯喷(锚网梯)支护时;采用锚杆紧跟迎头的支护方式前排瞄杆距迎头超过1000mm时及时锚挂。在锚喷支护中,当围岩稳定性较好,采用先锚后喷的方式,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时,锚杆间排距缩小为0.7m,首先及时喷射不小于20mm厚的混凝土封闭围岩,紧接打锚杆挂金属梯,复喷到设计厚度。如果不采用喷浆,则采用挂金属网。

锚杆规格:Φ16×1600mm。金属梯规格:1800×60mm,锚固剂采用中Φ28×450mm中速树脂锚固剂,用量不少于每孔1块,托盘采用长×宽=120×120mm,厚6mm的金属托盘。

锚杆间排距.900×1000mm

安装要求:中间刳瞄杆要垂直巷道轮廓线或岩层层理面,两边排锚杆按规定角度布置。距工作面不大于一个锚杆间距,外露长度≤50mm,拉力≤70kN。

(2)两帮:根据计算,两帮不支护锚杆,但为了防止岩石风化,封闭两帮裂隙防止扩展,对两帮喷浆支护,喷层厚度30mm以上。

2.2 锚索支护设计

正常条件下,可以不使用锚索支护,但断层及围岩极破碎地段应加打锚索。

2.2.1 锚固机理

(1)预应力锚索,可将上位的顶板加固成为一个具有较强承载能力的上位压力拱,称之为“外拱”;

(2)“外拱”不仅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而且成为下位由常规锚网支护形成的平衡拱即“内拱”赖以保持稳定的基础;

(3)通过适当的间排距,锚索将使得巷道顶板岩层沿着走向,侧向方向上形成一个全方位具有挤压应力的承载体,达到全方位锚固的效果。

2.2.2 锚固参数

考虑到巷道断面尺寸,围岩及施工条件,选取锚固参数如下;

(1)锚索长度。虑到锚索能够深入到上部硬岩部分不小于1.0,根据17煤顶板情况,考虑到外霹部分100mm,锚索总长度可取4m。如果围岩十分破碎可适当加大锚索长度。

(2)锚索间排距。每个断面布置2根锚索,宽度在3.2米以下时每个断面布置1根锚索,每个断面的间距2米。

2.2.3 锚固材料

锚索选用破断力260.7kN的的钢铰线,每根锚索采用2个K2350,1个Z2350的树脂药卷锚固,每根锚索的预紧力必须达到100kN以上。

3 支护经济效益分析

经过计算,如果17煤层回采道采用11#工字钢架棚支护,支架顶梁长度2.42m,棚腿长2.3m,棚距0.8m,支护费用为579.18/米。采用“锚+梯”支护后,其支护费用为167元/米,锚网支护巷道比架棚支护巷道降低成本412.68元/米。

3.1 巷道掘进速度加快

17煤巷道锚网支护与架棚支护相比,巷道掘进速度加快,掘进速度将提高到250~300米/月以上,单进水平提高30%~50%以上。

3.2 掘进辅助运输工作量显著减轻

17:煤层巷道锚网支护与原架棚支护相比,明显减少了掘进的辅助运输工作量,千米巷道减少钢材搬运量149.79t,煤矸石650.32m3,坑木36.25m,解决了煤巷掘进运输工作量大、占用人工多和时常出现运输跟不上而影响正常施工的问题。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保护了劳动力。

3.3 提高了巷道的安全可靠程度

锚网支护具有初锚力且能够及时支护新暴露的顶板,改善了巷道受力状况,减少了巷道围岩变形量,有效防止了巷道掘进冒顶事故的发生。

第6篇

(一)背景及研究意义: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堂教学水平、教学艺术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及如何进行新知建模的过程,而轻视了课堂练习的优化设计、有效训练及有效评价。教师通常的做法是拿来主义,要不就是将现成的习题应付了事,最多也就是只针对部分内容进行设计。精力投入可谓微乎其微,收效自然可想而知。实际上,课堂练习起着巩固、提升、强化、发展、反馈等对提高课堂效益来说至关重要的作用。巧练、善练可以出质量,提效益,盲目多练则可能加重学生负担,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恶果。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国内外同类问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随便翻翻我校订阅的几本教育教学期刊,几乎每本期刊都有对有效课堂练习的相关论述,再上网一查本课题的相关资料,更发现类似的研究很多,有的还很深入。这说明了国内外的同行们是越来越关注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问题,不过也几乎浇灭了我们再研究它的热情,可仔细一想:哪个好课题会没人研究?越多人研究不更证明它有研究价值吗?只要我们结合实际,重视研究的过程,相信本课题还是有很高的现实研究意义的。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这些研究有以下共性:

1、关注转变教师对课堂练习的观念。新课标提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2、提倡对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新课程强调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时间,必然会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从而减少课堂训练的数量与份量,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性、梯度性的练习,对能否实施有效堂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重视练习设计,确立效益意识。

3、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承认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个性确实存在差异,所以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研究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根本动力是儿童的需要和已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学生能否产生主动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2、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理论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学生复制知识,并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具有主动发现、思考、探究、质疑的需要与可能。3、有效教学的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性概括为“三有理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其核心是教学的效益。有效教学理论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并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合理的决策。

三、研究的目标:

1、深入挖掘新课程下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增强教师的预设意识,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更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练习意图的领悟能力和整合、优化课本资源,并设计出有效练习内容的能力,为实施有效课堂训练提供可靠的保障。2、积极探索新课程下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练习形式和合理优化的课堂练习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堂练过程中确有所获,发展思维、培养习惯,提升数学素养,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3、着力完善实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手段,打造一批讲究课堂操控艺术的骨干教师。

四、研究内容:

1、新课程下小学教学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与方法。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形式与内容。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训练环节的结构与实施过程。4、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的评价系统。

五、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制定好研究的目标与实施方案。2、调查法:调查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制定策略。3、案例分析法:边实践、边探索;边归纳、边完善,总结提取有效课堂训练的方式、方法。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学习、实验,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撰写论文。

六、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

七、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筹集足够的经费,专款专用。2、时间保障:学校定期安排实验教师进行研究活动,每周通报一次研究情况,每月一次小结,每学期一次总结。撰写相关论文,并对研究人员进行考核、奖励。3、措施保障:学校鼓励实验教师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并为研究者提供材料、设备。

八、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论证阶段。(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

1、阅读文献,情况调查,确立课题。2、确立研究方案。3、开题论证。4、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问卷。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

1、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研究。2、适时反馈,调整研究策略。3、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论证,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内容与实施、评价的组织形式。4、实施的调查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实践阶段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

1、有效的课堂练习设计、实施与评价模式展示。2、经验总结。

第四阶段:反思提高,结题。(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

整理课题资料,写好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11-01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疗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内容相对较多,也比较分散,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难以掌握。传统教学虽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较差。创新中医教学方法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基层中西医结合的实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中医止血能力,培养学生对学生的认知[1]。为了探讨创新中医教学方法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室学习的80名实习生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在我科室学习的80名实习生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实习生分为两组,实验组40名,男13名,女27名,年龄为(14~18)岁,平均(16.7 0.3)岁;对照组有40名,男8名,女32名,年龄为(15~18)岁,平均(16.4±0.6)岁,两组学生对其教学方案、教学目的等具有知情权,学生年龄、病情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教学,方法如下:对照组学生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授课内容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部就班的进行。

实验组采用创新中医护理,方法如下:以患者病证为中心,采取贯通法、辨证及辨证及治则,重点讲授中成药、针灸、推拿、拔火罐活艾灸等方法,让学生对中医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实验组定期开展医疗扶贫体验活动,深入一线基层和农村,将典型病例作为教学的范例,让学生能够从实例中获得更多知识[2]。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知识宣教、沟通能力、心理压力、学习积极性以及患者的信任度等,了解学生的中医知识掌握能力。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予以LSD法两两比较。P

二、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知识宣教能力;沟通能力;学生能够承受压力能力;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取得患者信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

三、讨论

第8篇

关键词:城市滨江公园;历史文化名城;两江四岸景观;市域绿道

Plan for Urban Waterfront SceneryResearch Program on the Construction of Wenxing Park in Huizhou

Yu Ping

Abstract:Urban Waterfront Park, historical city, “Two Rivers and Four Waterfronts”, greenway引言

本案的文星公园属东江西端的标志景观,是两江四岸景观西端的重要节点。

笔者为2010年《文星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中标方案的负责人及主创设计师,本文解析城市滨江公园规划的思考过程,旨在抛砖引玉。

1 公园任务解读篇

1.1 项目概况

文星公园基地位于惠州江南片区的东江南岸,依沿江路分为东西两处, 东面地块沿江,长约900米,西面地块长约100米,规划用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1.2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惠州市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 》,《惠州市区两江四岸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 》,现状地形图。

另外, 规划设计参考依据有: 《惠州志》,《惠州西湖新志》,《惠州府志》,《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博物馆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口述资料.

1.3 规划定位

根据文星公园的地理特征及功能要求,规划将公园定位为:以恢复文星塔历史遗迹为主的滨水开放式片区级公园.

1.4 规划功能

文星公园功能主要为:弘扬惠州历史文化;为公众提供游览,观赏,休闲的场所;突出滨水景观和游赏功能;同时,不影响东江防洪,排涝.

1.5 规划设计原则

1.5.1 公园建设与历史文化,地方特色及园林景观有机结合。

1.5.2 强调亲水性,公共性,生态性。

1.5.3 尊重自然水体涨落,体现自然水体景观作用,在满足防洪泻洪的情况下,通过挡土墙,景观平台,栈桥等的设置,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园用地范围,同时注意洪涝水位时的防护要求。

1.5.4 合理设置园区入口,组织交通,设置绿化式停车。

1.5.5 注重对场地内现有树木的保护和利用,种植设计结合竖向设计和防洪排涝设计需要。

1.5.6 公园建设与城市绿道建设相结合,合理设置自行车道,人行道和服务设施.

2 现状分析篇

2.1 道路分析

2.1.1 现状情况

公园1号地块东面临江,西侧紧接沿江路。该沿江路红线宽18米在1号地块区域,自南向北标高为19.71-18.97米,含防洪堤功能;在公园2号地块区域,沿江路标高缓坡降至14.71米,与其他市政用地平接.另:标高下降段,道路近江侧为混泥土防洪堤。

《惠州市江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拟将该沿江路红线拓宽至24米,并在现混泥土防洪堤处分支为两条道路。

2.1.2 影响因素

公园1、2号用地因高差及沿江路等因素,隔断效果较强,不易联系;1号用地北端,用地红线与未来拓宽后道路红线贴合,与现状道路存在间隙。

2.1.3 分析结论

确定1 号地块为文星公园综合主题地块,2号地块则以服务社区为主,在设计元素和建设材料上统一风格,而不在空间上强制联系。

将红线受影响区域和2号地块做为公园二期工程;或在一期建设时先完成其基础绿化种植,待道路拓宽后再进行园路及其它设施建设。

2.2 基地行人路径分析

2.2.1 现状情况

沿江路人行道全线设置栏杆,公园基地内植草砖护坡过陡、不易行走,现状行人可使用区域为:沿江路人行道、泻洪口旁一处台阶及桥头石将军庙平台。傍晚时分散步行人较多,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2.2.2 解决方案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开设公园入口、改造护坡,设置公园主题景点的同时,依据地势开辟适合健身活动的场地,在公园内设置含绿道功能的各级道路。

2.3 水位及横剖面类型分析

2.3.1 现状情况

平面图可示:基地外侧深蓝色线为东江原岸线,剑潭水坝建成后,东江岸线演变为图中浅蓝色线,两线间区域为浅河床。通过对基地典型剖面分析可知:除少部分河滩绿地在20年、50年一遇洪水位下,其余均不受影响。

2.3.2分 析结论

浅河床区域为临岸建设提供便利条件。根据是否受洪水线影响,合理设置景观、挑选苗木品种。

2.4 护坡、岸线类型分析

2.4.1 现状情况

基地护坡以植草砖为主,坡度较僵硬,仅桥头数十米为垂直混泥土挡墙。

岸线类型则分为三种:第一类为近垂直泥土岸线,该类岸线顶部一般离水面3~5米,有一处冲沟及若干处梯田塌陷,偶有毛石挡墙残隅;第二类为垂直毛石挡墙,属糖厂码头旧迹,所圈区域为水泥面,平坦但有塌陷,安全状况不明确;第三类为亲水泥岸,杂草茂盛,冲刷塌方情况严重。

2.4.2 分析结论

依公园需要和现状条件改造护坡及岸线挡墙。

2.5 历史遗迹\旧址分析

2.5.1 现状情况

据现状及历史文献分析,文星塔及龙寺旧址位于公园基地近糖厂段,原塔基立于现沿江路路基范围。现该段沿江路西侧规划建筑楼高约90米。另,现该区域亦存糖厂码头残余设施数处,近合生桥头段则有当地石将军庙及公婆庙一处。

2.5.2 分析结论

整理文星塔建筑序列,挑选对附近规划住宅影响较小的路口区域设塔;清理无景观价值的糖厂码头毛石建筑时,收集可使用毛石作为岸线挡墙及缓冲浅滩材料;翻新当地庙宇。

2.6 乔木覆盖率分析

2.6.1 现状情况

现状乔木覆盖率为40%以上。

1号地块:南端生长古榕两株,大木棉一株,南酸枣、刺桐、大叶桉、小叶桉大树少量,间有构树小苗;其北端近半长度生长木棉10株,近水有台湾相思+南酸枣+刺桐林若干片若干片,间有构树大苗。2号地块集中生长成年大叶榕21株,树冠茂密。

2.6.2 分析结论

树木多长势良好,姿态优美,宜利用。

3 公园设计总图篇

3.1 总平面图

通过以上分析,公园整体设计如图所示:在现代城市生活背景下,营造美丽的沿河景观,将”历史,现在和未来”结合在一片绿荫碧波之畔。

3.2 功能分区

根据现状资源,公园分为六个景区,分别是:文星龙,红棉柳绿,闻木樨香,将军堤,碧波嶙峋及2号地块的榕园小憩。

“文星龙”为文史游览区;“红棉柳绿,闻木樨香”为亲水休闲健身区;“将军堤”为地方民俗展示区;“碧波嶙峋”为林下观江休闲区;“榕园小憩”为林下休闲健身区。

其中:闻木樨香景区里设置市域绿道三级服务点一处。

3.3 交通组织

公园据景区需要设主入口三处,次入口若干;入口间距为70~150米。

本公园按设计规范,属于不硬性规定停车位数量类型;因基地条件局限,公园设置沿路港湾式停车位6处,每处可停5~10辆。同时,在红棉柳绿景区及榕园小憩景区设公交上落点。

公园内部园路分为三类。第一类:广场形式通道,该类园路主要为透水砖及石材铺装;第二类:主园路,4米宽,为2.5米双向自行车道+1.5米人行散步道;两类道路以不同铺装区分界限;第三类:次园路,宽1.2米~2米,为草地散步道或观景廊道。

3.4 植物总体规划

公园基地现状覆盖率超过40%,规划将增植符合景观气氛及河滩特色的多类植物,其总体规划原则为:

3.4.1 保留基地上的古树及有景观价值的大树 。

3.4.2 丰富植物层次,增加林相变化;添加树种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乡土树种,并体现沿江特色。

3.4.3 改造后的林木应有合理的结构(乔、灌、草结合,水生、湿生、耐湿、耐瘠薄、旱生结合),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3.4.4 根据史料对公园景点的描述配植植物,烘托园区气氛。

3.4.5 游人活动集中的区域,在树型、花色、花香上着重考虑。

3.4 给排水方案

公园以绿化和水体为主,配有一定文化休闲设施,为保证整体功能的实施,公园内设:绿化喷灌给水系统、生活给水系统和雨污排水系统。另,保留基地内原有泻洪系统。

3.5 电气方案

电气方案设计范围有:变、配电系统,环境照明系统,防雷,电信系统,其他弱电系统及电气节能。

园区内的环境照明依照“点、线、面(景点、道路、景观)”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在总体上创造出“突出重点、明暗结合、和谐统一”的夜景照明效果。

点:对文星塔、龙居、牌坊、龙门等重点景观采用投光灯照射,体现立体效果,突出重点。线:为满足园区道路照明要求,一级园路采用庭院灯做道路照明,灯具高度3.5M左右,灯具安装间距约为25M;其他园路采用草坪灯做道路照明,灯具高度约为0.9M,安装间距10米,光源为节能灯。面:对景区采用庭院灯、草坪灯、地脚灯相结合的方式,并在主要景区使用地埋投光灯照射高大乔木,烘托气氛。

3.6分期建设图、设施分布、园路材料、小品意向、经济技术指标及估算表略。

4 详细设计篇

4.1 文星龙景区

文星龙景点为公园重要节点,以两轴两带组织游线。两轴为:“主入口牌坊―望江石―观景台”轴,及“文星塔―龙居广场――东江诗文碑―望江石” 轴;两带为“亲水栈道―听涛双亭――登科龙门”带及“竹廊爬山”带。

游人可从牌坊门进入,循阶而下,游览亲水栈道,坐双亭听涛,观文星塔咫尺;也可在望江石处依诗文碑向前,攀龙居爬山廊,敬金鲤龙门,再登文星塔。

4.2 红棉柳绿景区

红棉柳绿景区则以亲水休闲健身为主题,健身花园和阳光草坪拥红棉之左右,

游人可经蜿蜒园路至水生植物茂密的浅滩栈道,体验江岸乐趣。

4.3 闻木樨香,将军堤景区

闻木樨香也含有亲水休闲健身主题,设置儿童乐园、台地健身花园及亲水台阶,此外,该景区亦是市域绿道的三级服务点,建有综合码头及服务点设施。

4.4 碧波嶙峋景区

碧波嶙峋则利用其离水面较高的堤岸,围绕临水台湾相思林,建成错落的林下休闲空间。

第9篇

一、课题的界定

1.研究对象:高年级少数民族聋生。

2.研究周期:自2013年11月起,至2015年12月止。

3.研究范围:该课题将围绕《汉语教学大纲》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注重提高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而我校高年级聋生使用的是普校中段教材,因此套用中段要求进行,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养成读书的习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汉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能力是民语系学校汉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要通过汉语教学使学生掌握汉语并具有进行语言实践的能力。我在新疆喀什市特殊教育学校承担的是民语班汉语课教学,少数民族聋人学汉语,仿佛是外国聋人学中文,是第三语言的学习,他们在学习时出现的一些错误,理解运用汉语言的能力之弱,常常是健全学校教师所料想不到的。少数民族听障学生由于生理的缺陷,造成学习语言的途径受阻,课堂教学就成为聋生获取汉语知识、发展语言能力最为重要的渠道。汉语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汉语阅读能力,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汉语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加强聋校汉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提高聋校汉语课堂教学实效,对形成和发展少数民族聋生的汉语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阅读教学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方法”常常是“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既然阅读教学是聋校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提高汉语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校(包括全区普校)汉语阅读教学,虚化现象比较普遍,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三、研究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汉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少数民族聋生的汉语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阅读目标:对汉语学习者来说,阅读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及语用技能,培养汉语语感,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也是一个非常重又相当艰苦的学习过程。那么怎样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

四、培养少数民族聋生汉语阅读能力方法的研究主要措施

本课题总的预期成果除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和案例外,其它成果体现形式为: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掌握一些科学读书的方法;聋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得到一定提高;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指导方法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有:1.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聋生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耳聋学生的记忆优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和掌握语言规则和顺序,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读写能力。3.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5.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责任编校:蓉莞)

第10篇

一、明确师生职责

研究课课堂是师生交互合作的课堂,需要对双方职责进行科学的定位,包含教师的自我职责定位和学生的自我学习定位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并非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要引导学生去多元化地吸收知识和信息.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坦诚相见,引导学生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思维的碰撞,促进高中化学研究课教学有效地开展.

其次,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化学知识研究的主体,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和课本,而应该主动地思考问题,争取将自己的观点与同学、与老师对话和交流.

此外,由于家庭环境、学生学习基础和性格上的差异,学生在化学研究、学习和交流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实施研究课教学时,思想上要客观地看待个体差异,要具有包容心态、尊重差异,产生研究、展示、交流的意愿.也就是要充分地释放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爱护,学生才会更加努力地研究化学知识,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对话与讨论之中.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制定研究方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研究呢?在化学研究型课程中应该提倡教师设置合理的情境,由小组成员结合情境合作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

学生在合作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时,学生的思维正紧锣密鼓地运用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指学生思维针对研究对象的特征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可能对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指定和调整的思维活动.化学研究课的研究主题是具有现实性、复杂多变性和开放性的,学生要对其具备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在学生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时首先会激活与该课题有关的那部分认知结构,并且小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小组成员要不断进行沟通,引发头脑风暴,互相启发.通过这种方式补充整个小组的知识资源库,重构了小组成员的认知结构.之后,小组成员根据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分析现实情况,选择研究方式,初步预期研究步骤和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不断地沟通、辩论、协商,达成共识.在整个设计研究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对自己有关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反省,对实际情况的认真分析,综合各种情况,培养了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例如,和学生一起研究“硝酸”时,可以通过文本材料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波尔在二战时期用王水溶解金质奖章的爱国故事,让学生知道爱国不是盲目的,学习科学知识更能为国多做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用初中化学课本上的一句话“硝酸与金属反应一般得不到氢气”.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两段材料,从中可以发现硝酸可能具有的性质,提出一些探究的方向.学生提出硝酸除了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应该具有强氧化性,理由是:金是一种很稳定的金属,能够发生溶解,肯定王水中存在强氧化剂,盐酸是大家熟悉的物质,不具有强氧化性;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得不到氢气,肯定不是H+在得到电子.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且不活泼的金属铜来探究硝酸的性质.

科学探究不是漫无目的和胡乱猜测,首先需要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实验的可行性.课堂中的实验也不是盲目实验,而要服务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探究硝酸性质,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进行理论探讨:铜被硝酸氧化,H+不具有强氧化性,必然是+5价氮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生成低价氮的化合物,可能是学生前面已经接触过的NO2、NO等物质,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有毒气体,所以设计实验装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尾气如何处理,学生类比前面SO2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是:在大试管中放入铜片,然后加入浓硝酸,立即箍上气球,[TP12GH04.TIF,Y#]如图1所示. 从实验中观察到反应十分剧烈,溶液呈蓝绿色,放出红棕色气体.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现象以及氧化还原规律写出反应方程式:Cu+4HNO3[FY=]Cu(NO3)2+2NO2+2H2O,得出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仿照碳跟浓硫酸的反应,写出碳跟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调整研究策略并提升高级思维能力

制定好的课题研究方案是学生对该研究可能发生情况的一个预测,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情况会超出学生的预估.自主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进程中明确意识和体验到现实情境中哪些是与自己的认知结构、分析结果、预期的变化等不相符合的,更真实地体验到自己的认知如何去贴近实际情况,获得最直接的经验.并且根据现实情境修改研究方案,调整所用的策略,运用更有效的方式,从“一种方法”到“联系组合”,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到了研究过程中怎么办?笔者认为我们还应该借助于问题来帮助学生拨正研究的方向.

还以硝酸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请学生仍使用图1装置尝试探究铜跟稀硝酸的反应,结果发现铜跟稀硝酸反应缓慢,试管中也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借此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的研究深入化:

第11篇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学科性质、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献等内容。

三、开题报告的时间和步骤

脱产研究生在第2学期末,在职研究生在第3学期末进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阶段。可先由教研部提供选题指南,在研究生提交选题意向后,由教研部批准。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时间,开题报告会应在脱产研究生的第2学期结束前、在职研究生的第3学期结束前举行。

四、评审小组的组成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和秘书组成。评审小组的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五、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的成员在听取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本论文由无忧51lunwen.com整理提供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研究生根据评审小组的意见,在对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改进后,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论文开题报告成绩按合格、不合格两级评定。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申请,导师批准并重新填写《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第12篇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