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00:2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 培训 思路
哈佛管理名言曾说过“企业的发展,十九世纪靠资本,二十世纪靠技术,二十一世纪靠培训”。由此可见,员工培训工作在企业管理中与资金投入、技术革新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企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把它作为企业一项高回报的投资。而现实中企业培训往往存在员工对培训现状满意度不高、领导对员工的培训需求缺乏重视、企业生产与员工培训矛盾突出等问题,造成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一种全新的培训方案,一个能把学习经验转化为绩效成果,进而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使员工个人增值的培训方案。而要实现这种培训方案,我们须以全新的思路来看待企业培训工作。
一、培训的目的及意义
企业培训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式对员工个体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一方面通过向员工传授其它技能或知识,使员工的单一性技能向多元化技能发展,具备较强综合素质,促使员工更好地胜任现有职位或者有能力担任更高级别的职务,最大限度的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符;另一方面,利用培训与开发来加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达到人-职-组织的最佳匹配,从而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培训是企业与员工能获得“双赢”的一项行为,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企业员工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员工的综合技能,使其更好地胜任岗位需求及未来的工作任务。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获得更为广博的知识,使其能创造性地运行专业知识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同时,也为员工自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增强企业竞争力。每个员工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企业的整体水平,通过培训可以使企业有效提升竞争力,保证其在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处于领先。培训也成为企业仅次于薪酬用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3.提升企业应变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培训使企业员工及时调整,可以在企业发展需求之前做好准备,使得企业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同时,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获得了及时的信息及技能,也为企业的发展及变革奠定基础。
4.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企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摩托罗拉公司曾做过一项专门调查研究,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投资说明了培训对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性。
二、企业内部应用胜任力模型的意义
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化社会竞争中,人才已在企业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核心竞争资源之一,是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关乎成败的重要因素。胜任力模型是从组织的战略发展需求出发,以强化组织的竞争力、提高实际经营业绩为目标的一种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及操作流程。胜任力在现代企业应用过程中指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并与岗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有可衡量性、可获取性的同时又具有动态性。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对于员工担任某岗位工种所应具备的胜任力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其明确的界定出员工具备优秀绩效所应必需的行为特征,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能力水平和需改进地方,是对员工进行人员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前提。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是通过使人力资源不断增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基点。
与传统的人―职―组织匹配相比,基于胜任力的人-职-组织匹配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第一,以员工与岗位的结合度为基础,而非传统的以岗位为核心;第二,与企业组织经营、战略目标紧密相联,强调员工与组织的长期匹配,而不是与岗位的短期匹配;第三,运用胜任力模型对员工进行的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物理测评,也是心理测评,是对员工现有能力以及其潜在能力的评估。所以在胜任力模型下,也许员工目前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还不足以胜任他所处的岗位,但胜任力评价结果显示他有潜力可以胜任这一工作,那么可以对该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而如果评价结果显示该员工并不适合该岗位,则可以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对其及时进行人事调整,较传统的岗位评价具有时效性和先导性。
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发展应用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测评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完成其经营目标。同时,企业人员也可以得到个人相关的个人发展和素质培养。员工的胜任能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又促进员工的不断成长,两者相辅相成,不断进步,真正做到人-岗匹配。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培训方案的设计思路
1980年,麦克利兰发展了“胜任力模型”的概念,他把胜任力模型定义为“为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1990年,Prahalad和Hamel提出,将个体层次的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组织匹配”的框架中,使个体胜任力概念真正有用于培训和开发。大卫・D・迪布瓦在他出版的《胜任力》一书中,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学习和培训,认为培训与组织是一种相互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
胜任力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在组织中不同层面所要求的具体胜任力的内容和水平也不同,但各层次之间又存在广泛的联系。正是由于胜任力的这种多维性,以及胜任力与任务的相关性,才使我们有可能将培训需求评估的不同层次纳入到统一的概念框架之下,使多变量式分析化繁为简,真正从“人员-职-组织”匹配出发,满足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从图1和图2我们可能看出,传统的培训方案是以工作分析为基础,因工作分析的范围较狭窄,仅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面的能力和素质上。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方案,则是以分析一般绩效者与优秀绩效者的特征出发,其涵盖的内容相对比较全面。其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它是包括了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需求评价方法所不能发现的员工的潜在特质,而且这些特质又对员工的绩效水平产生关键性的影响的因素。故我们应该借助胜任力理论,改进现有培训的需求分析技术和方法,并开发与之相对应的培训方法,为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胜任力模型下培训方案设计的关键在于其系统化的思维方法:它认为培训与企业其他流程以及整个组织是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与传统培训系统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项目规划、课程设计、评估和结论纪录的整个过程中,都重视被培训者的参与。此时,学习与培训是一种能把学习经验转化为绩效成果,体现胜任力与绩效的匹配,从而为企业带来增值的培训方式。其依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员工承担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培养,提高个体和组织整体胜任力水平,并不断完善充实胜任力模型,进而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基于胜任力的学习与培训方式决定了在培训的内容、对象、方法以及对培训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当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对培训进行需求分析、评价和规划,然后构建员工个人以及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培训的目的在于提供学习机会以满足受训者的需求,培训的重点在于提高个体和组织整体胜任力水平。时勘和李超平(2000)认为培训设计应更加突出胜任力特征,并且采用能体现鉴别性胜任力特征的小组讨论学习法,强调对于个人主动性和工作组织等胜任力特征的培训和开发,进而提高培训效果。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企业培训方案设计中包括:把培训需要和公司的战略目标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在定义和阐述培训需求时征求企业管理层和受训者的意见;为培训前后的关键活动提供理论和物质支持。
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曾经说过:“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企业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将员工培训的地位提升到关系企业发展的战略上来,通过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发展需求的胜任力模型培训方案,将在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和理想的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
[刘洁,1977―,女,汉族,山东郓城人,新疆产权交易中心(所)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甘肃省电力公司员工培训体系设计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2
[2]钟秋辉.广州蓄能水电厂发展战略研究[D].广东: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3]赵俨.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发电企业人岗匹配研究[D].太原:华北电力大学,2008
[4]何斌,孙笑飞.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分析及其应用[J].企业经济,2004(1)
[5]张素红.基于用途力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的创新研究[J].前沿,2010(23)
关键词:供电企业;培训;有效性
1前言
企业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是指企业采用适当培训手段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个人能力水平,为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益提供良好支持。供电企业职工培训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安全生产运维管理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提升供电企业培训有效性的意义
供电企业属于资金、技术和知识高度集中的行业,作为国有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发展状况都会给社会带来重要影响。职工能力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供电企业发展的质量,切实有效的培训方式,高效的培训管理体系都能够推进企业培训管理工作质效。建设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团队,科学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效果,增强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动力,为供电企业稳定发展和运行提供良好支持[1]。同时需要注意到现代供电企业发展对企业管理生产运维队伍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开展充分有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逐步提升职工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更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支持供电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3当前供电企业培训中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供电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培训环节落实还不够到位,无法切实提升培训有效性,需要细致分析其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为寻求良好解决策略提供支持。第一,培训重视程度不够高。部分供电企业的职工培训在方式上依然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培训体系建设滞后,培训过程管理能力较低,归根结底在于企业领导层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有些供电企业领导层没有意识到职工培训和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还有些误认为职工培训属于人力资源培训机构的专门业务,因而实际工作开展中投入力度不够大[2]。第二,企业培训实效性不足。当前部分供电企业职工培训活动进行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不切合实际。主要表现在各级管理层面的培训意识不高,没有意识到培训内容和供电企业发展需求联系不大,导致人员培训效果不佳。第三,缺乏完善的培训体制。很多供电企业为提升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多是选择在短时间内切实开展培训工作,但是培训工作较为笼统,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性,导致培训体系不够完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3]。
4提升供电企业培训有效性的策略
供电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积极采用科学化的方式和手段强化培训效果,促进培训环节的稳步开展,实现良好培训目标。
4.1结合“ADDIE”模型设计培训方案
供电企业培训活动进行中,需要制定出完善合理的培训体系和实施方案,指导培训环节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培训目标。供电企业可以将“ADDIE”模型作为依据,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该模型是教程系统设计模型中的常用类型,其中主要包含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以及评估(E-valuation)方面。在“ADDIE”模型基础上的培训方案首先需要分析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明确其具体受众、行为目标以及环境等方面。充分开展职工调研工作,及时发现职工发展需求,明确其能力需求和现阶段的差距,从而寻找到培训内容和切入点。其次,从培训需求调研出发,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体系和项目方案,选定好各项培训手段和实施方法,搭建起科学完整的培训框架,构建培训课程体系。再次,需要切实按照既定规范和标准实施培训课程内容,做好现场运营管理和服务支持工作,促进培训方案落到实处并取得良好成效,为提升培训效果,还需要从前、中、后三个角度开展全过程管控工作[4]。最后,在已经完成的培训项目方面,需要积极开展合理有效的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好受众的实际完成效果和项目内容本身完成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着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4.2创新培训理念和方案
供电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掌控好培训环节,这其中需要积极创新培训理念和方案,高度重视培训在提升职工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性,意识到其在当前供电企业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并合理使用合理有效的培训方案,促进培训活动取得良好实效。供电企业在创新培训方案的过程中,要组织培训人员开展系统分析和学习工作,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和内容,安排培训课时,分期分批次选择好培训对象,促进培训活动取得实效。
4.3合理选择培训方法
供电企业包含大量的职工人员,他们所属的岗位和工作内容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为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素养,促进他们更好满足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适应供电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需要积极采用丰富灵活的培训方法,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方法,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促进他们保持着良好的情感和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工作环节中。结合职工中岗位和具体工作内容,选择到现场讲授培训方法、实地培训方法、举例说明方法以及角色诠释方法等,为提升培训活动的总体效果,可以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升职工综合素养为重要目标[5]。
4.4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师队伍
供电企业培训活动的实施效果和培训师的综合素养存在着密切关联,当前供电企业要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兼职培训师队伍,支持各专业培训计划的实施。高水平的培训师不仅要中充分了解和掌握供电专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能把握企业内部人员的各项特征,细致深入分析各项工作性质。供电企业可以不断引进优秀培训师,丰富企业内部的培训师团队,优化培训人才队伍,同时还要能够给他们提供较多进修和学习机会,拓展他们的视野,促进他们掌握先进科学的培训理论和方法[6]。
5结束语
供电企业在电力供应、社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职工工作专业技术性和综合素养会给具体工作的开展带来显著影响,为此要切实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各个职工的专业技能,促进职工的全面健康发展。当前供电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ADDIE”模型设计培训方案,还要创新培训理念和方案,同时合理选择培训方法,并建设高水平的培训师团队,这样可以起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艳霞,刘品含,王靖淳.基于电力企业安全培训的有效性探讨和方法创新[J].今日财富,2017(18):69-69.
[2]王丽君.如何提升企业培训工作有效性[J].人力资源管理,2017(6):145-146.
[3]胡筱愚.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有效性探析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17(29):00102-00103.
[4]李浩,蒋晓川,肖涛.提升新员工培训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1):258-259.
[5]刘博.提高电力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8(6):147-148.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 企业培训 应用研究
一、问题提出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升级,高素质的员工日益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何对已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开发自然就成为了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工作。然而,当下的企业培训状况并不乐观。笔者对东莞地区110家民营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49%的民营企业尚未建立员工培训制度,58_7%的员工认为“培训过程缺乏教学设计,效果一般”(孙健敏、穆桂斌,2009);胡庆喜(2008)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调查也显示,74.8%的员工认为“培训设计不够合理,不能满足自身需要”,42.3%的员工渴求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验也表明,曾经困扰该国培训的障碍主要有两个:一是经济投入不足,二是培训过程缺乏教育技术理论的支持。第一条对于我国企业无疑是成立的,对于第二条,国内较少有系统的研究。因此,系统探讨在企业培训过程中如何应用教育技术理论和手段,促进培训过程实施、并进而提高培训I的有效性,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与应用优势
为了将教育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培训领域,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应用优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认为,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影响和促进学习者学习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它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这里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包括了“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资源也不只限于教学过程中的设备和材料,而是包括了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既包括如教师、同伴、团队等人力资源,也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非人力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资源开发以及媒体技术应用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领域,这些领域对企业培训正在产生着重要影响,也是教育技术应用于企业培训的优势所在。Kelly(1994)指出,美国企业的培训由原来完全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正转变为多方参与,并特别重视吸引外部教学设计专家的支持,62%的被调查企业在开发内部培训课程时有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协作。Barbian(2001)指出,在培训手段和方法上,虽然仍以课堂授课为主,但信息化技术手段已广泛采用,视听教学、案例研究、商业游戏、角色扮演等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的形式已占美国培训市场的小半壁江山。
除了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教育技术的优势还集中体现在另外两方面:一是多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的特性与优点,多媒体性(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能够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有效刺激学习者的感官,促进有效学习;集成性、交互性和超链接性能够向学习者提供友好的交互,并能够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超链接,使学习信息的组织更加符合人类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二是远程在线学习的高效率与低成本。远程培训能够为不具备固定场所学习条件的企业创造培训机会,同时为企业节省培训费用。
三、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
企业培训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对规模较小的教育系统。所以基于学校教育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完全可以借鉴到培训领域。事实上,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与方法最早就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当前,教学系统设计作为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或分支,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框架,具体说来,就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
3.课程开发
如果已有的培训材料不能满足需要,那么就需要为培训量身开发适合的课程材料。课程开发团队应该由培训组织者、业务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组成。其开发过程包括:编写课程材料包、开发课件;测试、评价和修改培训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多媒体计算机等;确定适合的教学方式,如案例讨论式、角色扮演、评价中心、仿真模拟等方式。
4组织实施
培训的组织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师、培训形式的选择;培训的实施是将培训课程内容传递给目标学习者。
5效果评价
对效果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培训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则发生在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每个阶段,适时地指导方案的调整;总结性评价主要针对培训的效益与产出评价。
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具有简洁、有序、科学等优势,能帮助培训组织者系统地设计和实现培训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该模型去实施员工培训,,还应结合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四、基于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实施
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技术的应用:
1加强对培训内容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正如西尔斯(1994)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指出的,“教学设计最深刻的变革就是它的实践范围得到拓展。虽然教学设计领域始于学校教育,但目前大量活动是在私营部门的员工培训方面展开的”。对培训内容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吸引教学设计人员和培训师参加培训材料的开发来实现的,具体包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任务的分解,并依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内容来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学习步骤和培训方式。
2在培训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在信息传递中具有单一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不论是视觉、听觉的多渠道传递方式,还是多媒体的友好交互性、超链接性等特征,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更符合认知规律,从而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效率。比如,企业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片的形式,将企业内绩效表现良好的行为和流程制作成视频课程,在制作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操作技能或流程的重点、难点、危险点,使学员能直观形象地对内容进行学习理解;另外,运用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辅助员工学习,还能使员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调控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从而达到个别化学习的目的;最后,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虚拟的工作环境,使学员能够从做中学,这样也有利于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实际的工作情境。
3.注重网络培训方式的运用
网络培训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高效快捷的培训形式,截至2005年底,世界500强的企业已有80%的企业采用了网络在线学习的形式进行员工培训。在日益发展的网络交互技术支持下,基于网络的培训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网络个别化培训,类似于单机多媒体计算机培训,学员自定步调,培训内容主要存在于本地机上,学员及师生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等形式进行交互;二是网络电子绩效支持系统,通过该系统,分散于不同地区的同一企业的学员可以共享企业资源,参与本企业的网络课程的学习,同时能够获得来自企业中心服务器的资源与指导。员工还可以通过BBS讨论区与培训师进行交流;三是网络虚拟异步课堂,学员和培训9ifJ在各自方便的时间登陆网络,培训师就学员提出的问题利用交流工具予以回复。这种形式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便于向群体提供异步的网络课程学习:四是网络虚拟同步课堂,培训师与学员同时在线,通过共享白板、视频会议、视觉支持的音频会议等工具进行实时交互。学员可以在同步视频讲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讨论形式既可以是语音的,也可以是电子白板上文本、图形的形式。
五、结语
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是一个用来辅助设计、开发培训方案的系统,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具。但在实际培训中,常会出现一些需要快速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对这个系统流程进行适时的调整,僵化执行是不可取的,在整个培训方案执行周期内,组织者需要不断收集反馈和评价信息,并及时调整,以期使培训方案更加有效。
此外,教育技术在学习材料开发、多媒体内容呈现、培训方式选择、规模效率提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使得我们在开展企业培训时,要合理运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培训的教学过程,并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利于知识迁移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来促进员工的学习,并最终促使员工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随着企业创设学习型组织的进程曰益加快,教育技术的应用将不仅局限于员工的培训,它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也将贡献自身的独特价值。转贴于
不过,企业培训与课堂教学相比,其思路和方法还存在一定差异。企业培训的对象是企业员工,企业所关心的是经过培训后员工的业绩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起点就应该是确定员工的训前绩效状况。企业的管理者首先需要确定员工的当前表现与所期望的表现之间存在的行为差距,并分析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导致绩效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员工工作态度方面的,也可能是员工知识与技能的不足造成的。培训对于态度转变所起的作用通常很小,只有当绩效差距是由于知识或能力不足造成时,培训才会发生作用。当组织者确定了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才能正式引入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基于教学系统设计的培训模型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教学系统设计在培训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1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培训组织者立足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绩效要求,并对员工的绩效现状进行调研,找出绩效差距,进而确立要弥补差距所需要培训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二是对受训者直接进行需求调查,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培训内容。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目标受训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不仅包括受训者的一般特征,如年龄、性别、学习期望与动机、相关工作经验、认知成熟度等,还要包括目标受训者已经具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基础。
【关键词】O2O;大数据;企业培训
随着“大云平移”时代的来临,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企业培训工作带来了深刻的挑战。知识爆炸导致知识的陈旧速度加快,讲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而学员也需要不断学习。面对这些变化,如何利用O2O模式在大数据时代使企业培训完成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工作与生活相融合,产生网络交互的无限可能性呢?
一、教育培训O2O模式的概念
O2O(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教育培训O2O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大数据为受训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教育培训O2O将会取代名师,将学习由“效果目标”变成“随机任务”,而老师作用由主导变为辅助O2O平台帮学生完成学习。O2O时代老师的作用会被弱化,此时的老师只是系统的辅助或做一些更高级的工作。
二、青藏地区企业培训现状
培训行业是一个非常诱人的行业,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体都有再学习的需求。培训行业在青海当地正迅速增长,但和外省相比,省内从事企业培训业务的公司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内涵少等现象,培训机构的场地面积在20-1000平米不等,雇佣人员的数量也在3-20不等,通过笔者的调查,截止2014年5月,当地专门做企业培训的民营公司(中心)有十几家,但深入研究企业培训的前沿理论并付诸实施的很少。较低的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使很多经营者对教育培训的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在培训模式、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师资上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效果自然无从保证,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对教学质量的漠视。另外,虽然培训机构的师资大多数是合格的,但由于培训本身的商业性质,又必然出现浮躁的教学风气,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许多培训教育机构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互相复制,研发投入不足,最终的结果就是越做越小,质量越做越差,名声越做越烂,本地的培训机构不断成立也不断的倒闭或转行。
三、对策及建议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企业全员培训越来越重视,企业老总普遍认为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企业普遍存在的困惑是,高端培训价格太高,只适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内训,培训师价格也很高,并且培训师真正的水平和能力良莠不齐,内训课程内容和企业的需求有偏离;企业培训公开课的价格也是很高,并且要承担大量的差旅成本,需要培训的人员太多,企业的培训经费难以支撑;培训光盘、E-learning等方式难以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企业培训机构的品牌影响力与服务能力是企业用户采购的所最为关注的因素。企业培训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在O2O时代必然需要一种自我调整来适应学习者的需求。
O2O时代的教育特点是碎片化、个性化,如果培训机构还是将老师作为自己的竞争核心,要满足学习需求就需要不断增加老师的数量,必然会增加机构的运营成本,并且名师的不稳定性很难使教育培训机构进一步规模化。
O2O的时代的企业培训需求是长尾分散式的,大数据颠覆掉名师效应,那么就需要培训机构首先要进行分散布局,采用现场学习+互动直播+随时随地点播+考试考核+企业内训等培训方式来顺应大数据时代和企业培训需求。所以,可以尝试建立O2O模式的系统平台,通过网络等技术实现学习的全过程管理(设计、实施、评估等),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利用大数据为受训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使学习不再依赖于名师、教室,借助网络技术,无限丰富课程资源、教师资源。
但这个成熟平台的搭建,在青海当地靠现有的培训机构去做,从资金上、技术上、资源上短时间内都无法完成。因此,其前期可以借助YY时代光华等网络平台和O2O平台服务提供商来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学生口碑,深入维扩市场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等后期有了经验、资金、技术和资源支持自己,再做一个系统平台那将会拥有无限前景。对青海的企业培训机构来说,关键是寻找到线上和线下的连接点,如何在线下完成教育,线上进行优化和提高,这是需要进一步摸索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莹.对构建高效企业培训体系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2):61
[2] 韩广.企业培训教育探索[J]. 科技与企业,2013(2),243
[3] 刘磊.关于企业培训的见解[J].石河子科技,2013(1):25
[4] 蒋侃.O2O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4(9)35
[5] 严春燕.企业E-learning培训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42
[关键词]胜任素质;培训体系;构建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095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同时往往也会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精神和能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如何做好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实是目前所有企业要面临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企业培训则是最为现实的途径。因此企业管理者需通过各种社会途径建立培训体系、开展企业培训,保证企业综合能力能得到不断提升。
1胜任素质的概念和企业培训体系的意义
基于目前企业发展模式,可将胜任素质定义为:在既定的企业环境背景下,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秀成绩所需具备的各类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行为特征。胜任素质模型则是指做好某一项特定任务时,员工所需具备的胜任素质总和,主要包括行为等级指标、胜任素质名称和定义三个要素。胜任素质为企业组织水平、工作分配和人力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价值,是企业工作岗位中影响员工业绩的所有知识技能和行为的深刻反映。
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需的途径,是现代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的必经之路,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培训,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让员工在具体工作岗位上能完全胜任工作,让人力资本持续升值,促进企业业绩和未来战略规划的实现,这一措施成为目前多数企业的共识。企业培训不仅能强化员工的基本素质,使员工在精神层面上更容易与企业达成一致共识,从而将其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满足员工个体发展需求的同时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提升企业凝聚力,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奋进的企业文化。
2企业培训现状和问题分析
21企业培训无法实现思想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就笔者对目前企业的培训调查了解中得知,很多企业陷入了培训的怪圈:不进行员工培训则无法统一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战略发展的思想,员工的工作素质得不到提升,无法形成凝聚力的团队;但很多企业即使进行了培训,往往也收效甚微,主要问题表现为:培训讲师讲得振奋人心,热血沸腾,但员工一回到工作岗位立马懈怠,培训起不到实质性的效果,讲师所讲的工作理念和技能无法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应用和落实,培训的投资未得到回报。笔者在对X公司企业培训的方案分析中总结出以下原因:影响培训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培训手法、方案设计、培训动员和后续评定几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岔子,培训就起不到良好效果。
22缺乏员工胜任素质培训的需求调查
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前提,无法准确把握培训需求,培训就成为了空壳之物,实质效果也就无从谈起。目前诸多企业在培训时盲目跟风,未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人力资源部门只是单纯地为了培训而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23培训讲师素质不一
很多企业内部未配置专职或兼职的培训讲师,因此只能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训,而培训机构往往对企业内部运行了解不深入,在教材编纂和培训经验方面较为欠缺,无法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对口。事实上,每个企业无论是在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存在价值或是工艺技术等方面均有独到的一面,但这种独特性在培训中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给接受培训的员工一种与现实脱节,好高骛远的感觉,难以与讲师达成思想共鸣,遑论理论联系实际。
24培训职责划分模糊
很多企业将培训划分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责,将与培训有关的事宜全权交由人力资源部门管辖,导致人力资源部门培训工作产生孤岛效应,各项职责划分不明,看似与企业各部门联系密切,但缺乏实质性的信息交换,仅仅依靠闭门造车的培训模式,所拟定的培训计划往往脱离实际,得不到其他部门的认可,而其他部门也只是代表性的派员工参加培训,并有可能因此而产生因培训影响了部门工作的抱怨心理。
3基于胜任素质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策略
31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体系模型分析
要将胜任素质理论引入企业培训体系中,需要对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整改,基于胜任素质理论的培训体系与传统基于岗位的培训体系异同如图1、图2所示。
图1基于岗位要求的培训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基于胜任素质理论的培训体系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基于岗位要求的培训体系是以工作分析为培训基点,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等表象内容上,而胜任素质理论则是从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表现特征为基点,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多元分析,所涵盖内容相对丰富,包括以岗位要求为基础的一些潜在特征。此外,胜任素质从员工业绩差异分析入手,使分析结果与绩效存在较高的符合率,借助胜任素质可有效改进现有的培训体系,进而针对各类企业的独特之处拟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方案,全面提升培训实质效果。
32培训前做好基于胜任素质的培训需求分析
企业培训需求主要依托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核心竞争力、年度经营目标、员工业绩和行为考核以及各部门职位运行状态等因素,因企业内因和环境外因的变化,对员工胜任职位的能力产生要求,因此才能产生培训需求。企业培训实质上就是帮助员工查漏补缺的途径,培训前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将在全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调查分析时,企业内因可从员工个人知识、工作态度、所述部门、能力现状、核心素养进行需求调查分析,外因可从竞争企业的能力现状、市场导向对职位的要求、行业业务重点等方面进行调研。
33利用员工胜任素质模型进行培训方案拟订
根据目标胜任素质的相互关系、结构进行培训课程的立意和布局,将课程架构与培训需求挂钩,实现优势资源匹配,课程的重难点选择应与培训需求的重难点相符。
34做好培训师资力量建设和管理
若企业讲师为内部培训师,应要求其既熟悉企业业务,又在专业领域较为擅长,同时要求内部培训师具备良好的课程开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进行培训讲解,可从企业各部门表现优异的员工中选拔,一般由企业顾问、中层管理人员、权威专家等人员组成。若企业委托外部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应提供各种企业资料,与讲师达成共识,并选拔内部人员参与课程开发,向讲师开放公司资料库和书籍,并与讲师共同制作TTT培训课程,对员工展开培训。
4结论
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培训体系能为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指导意义,无论培训内容的传统与否,培训模式的大小与否,均需以胜任素质理论为依据,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培训能获得实质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烟草行业 培训模式 云培训教室
一、概述
近几年,烟草企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河南中烟在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适应行业“卷烟上水平”的新形势,抢抓“中原突破”的新机遇,下属生产企业开启了“进入行业优秀卷烟工厂先进行列”的新征程。
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必须不断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办法,谋求新的发展,增创新的优势。目前,在烟草企业改革发展深入推进的时期,加强队伍建设、重视职工教育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培训模式信息化的创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二、企业培训模式发展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大多数企业培训仍然沿用以往的旧模式,学员桌面终端普遍使用PC电脑。虽然这种培训模式提供了价格与功能的最佳组合,但在很多实际培训的应用中,并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存在许多缺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管理困难。大量pc的运维需要专人管理,较为复杂,集中式管理极难实现。
总体拥有成本高。主机多,能耗高,人力需求量大,成本高。
数据的安全得不到有效防范。烟草企业职工对数据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U盘等外来存储介质携带病毒泛滥,时刻威胁PC上的数据安全 。
计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特别是新购置电脑,主流配置一般较高,而企业培训资源利用率一般较低,PC计算资源难以充分利用。
各种污染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不利。电脑的发热量大、噪音大、辐射量大,电教室的应用环境一般较差。
总之,传统的培训电教室面临包括应用环境、空间、管理、维护、成本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与目前应用环境不相适应,亟待创新改善。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以及“云终端”概念产品的推出,引领了桌面计算进入超小尺寸、超低功耗、超静音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量身定制的“云培训教室”解决方案,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脑使用的观念。克服了众多传统培训教室的问题和弊端,深受广大培训用户的欢迎,在教育行业已拥有一些成功应用案例。
三、企业培训模式创新需要引入“云计算”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于终端支持的需求大量增加,由各种管理问题带来的终端安全隐患不断增多,需要企业的IT部门投入巨大的精力。基于服务器集中运算的“云计算”技术,可以引领企业走出升级陷阱,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网络利用率和数据安全性,给培训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很大机遇。引入“云计算”构建“云培训教室”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让IT运维更加方便。传统的终端管理方式是离散的,运维管理复杂。而采用新的“云培训教室”模式后,IT管理及运维人员更多的运维不需要去现场,在后台很轻松地完成维护和管理。
让用户使用更省心。用户通过网络与网络可达的后台虚拟主机完成培训,不用担心系统问题。各用户之间使用完全独立,互不干扰。
节能明显。用户桌面输出功率仅为5W左右,节能效果显著,在节能方面实现了对传统电教室的彻底颠覆。
使数据安全更有保障。终端没有可移置的部件,且用户移动存储接入可控,让用户及系统数据更加安全。
使培训环境更加绿色。终端采用无风扇设计,实现了超静音运营,几乎没有终端噪音。并且小巧的外观设计,节省了大量的使用空间。
总之, “云培训教室”解决方案在硬件投入成本、软件许可开销、人员雇佣成本、管理维护费用、后期运营成本等方面均更加有效,能节省大量的投入,省下大笔的费用。
四、“云培训教室”模式的构建
器的计算能力,可以在同一个服务器资源池之上,让上百用户同时操作,并且有着独立的操作环境。
网络环境的构建:利用企业现有千兆或万兆主干局域网络在培训教室的节点,配置一台或多台接入层交换机,接入点数量满足培训教室所有终端的接入需要,构建培训网络。
主机及存储环境的构建:即云培训模式的“云端”,部署在数据中心,便于统一运维和管理。新购若干台或者利旧服务器,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主机服务资源池。存储环境可以集中利用原服务器磁盘存储空间,也可以新购或利旧磁盘阵列,构建高速SAN光纤存储网络,提升存储性能。
软件环境:采用目前主流的虚拟化软件如VMware、微软 Hyper-V 或其他虚拟化软件构建共享的虚拟化主机资源池。在主机资源池上,划分许许多多虚拟主机,每台虚拟主机对学员来讲等同于一台实际物理主机,虚拟主机上安装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然后部署各种应用系统。
五、“云培训教室”模式效益分析
⑴.投资节省:每台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显著提高;降低了软、硬件成本及运营成本。
⑵.提高运营效率:部署时间从小时级缩短到分钟级;硬件维护可以进行零宕机硬件维护和升级。
⑶.提高服务水平:帮助企业建立业务和IT资源之间的关系;将所有服务器作为大的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并按需自动进行动态资源调配。
六、结束语
目前,基于云计算培训模式的研究正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在实际应用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相信随着云计算技术应用的不断拓展,以及随着企业培训模式的不断创新,必将为企业培训技术发展翻开崭新的一页。
参考文献
中国云计算网:http:///
《走近云计算》作者: 王鹏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云计算:深刻改变未来》 作者: 张为民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烟草行业也逐步融入到市场的竞争机制中,行业管理者也逐步认识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加强烟草行业职工培训是实施“科教兴烟”战略,推动烟草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烟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往往感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培训效果差强人意。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企业培训存在哪些误区?如何建立自己科学的培训体系,使其真正起到为企业战略发展服务的目的?这都源于科学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
一、企业培训的误区
虽然我们早已意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地是人才的竞争,进而加大企业培训力度,各级企业每年都拨付专款用于员工的培训,但很少有企业能有效地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发挥培训带来的效力,关键在于我们的培训犯以下几种错误:
其一,企业重视不足,培训流于形式。近年来,烟草行业已意识到职工素质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职工培训教育的字眼在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中反复出现,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职工教育培训大多落实到文件上,停留在口头上。
其二,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存在盲目性。各单位都知道培训重要,但不知如何开展培训。培训不成体系,存在着盲目性,很多该学的没学,学了的没用,不能转化成价值和经济效益。
其三,培训计划不实用,培训存在随意性。很多单位在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时,首先考虑的是上级单位对培训工作的要求,比如要达到几次培训、参训率要达到多少等,以应付的心理制订出简单的一个计划安排表,而对本年度企业要往哪方面努力、要实施怎样的管理或营销模式、对干部职工有什么新的要求以及整个培训工作由谁负责等问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等到必须培训了才培训,带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导致培训计划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结果培训计划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或“缘木求鱼”,往往是根据一次次的培训再来调整计划,边训边改,使计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以上种种,使培训不能真正为企业服务,使效益产出实现最大化。其实,所有培训活动都应该建立在一定体系基础上,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岗位、分职能,全方位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才能使培训真正为企业战略服务,起到应有作用。
二、建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科学培训体系综观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企业,都有适合他们自己的科学培训体系。如麦当劳、通用、HP、宝洁等,都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和培训中心,构建有他们严谨、完善、科学的培训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学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应围绕着企业总体目标工作的实现来进行,以“员工”为中心,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和“培训效果的评估落实”为基本点。
(一)以员工为中心,把企业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相结合
企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为提高和改善员工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模式,以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
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旨在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通过培训进一步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与特长,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既要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也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使员工的职业目标选择和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对其具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又要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二)以分析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目标为基本点,制定适宜企业战略发展的培训计划
在进行员工培训时,首先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分析,并作出长期规划,然后再分阶段地具体实施,既要符合具体工作的需要,又要注意各项工作的系统性和协调性。
在进行需求分析的时候,要根据企业长期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调查各个阶段的需求。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管理需求,只有明白了不同阶段的管理需求,才能明确各个阶段的企业培训需求。也只有明确了各种需求之后才能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计划。有效的培训计划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在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的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分享培训成果的效果。
(三)以培训效果的评估落实为基本点,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培训效果评估”的目的是检验培训方案实施的有效性,分析开展培训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找出培训过程中的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论文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人才
一、创建有效电力企业培训系统
第一,创建有效培训系统就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本战略系统出发,依据企业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结合人力资本发展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系统。
第二,评价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要求和详细计划,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人力资本需求量和分布情况。采取评价培训计划,确保培训项目和内容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可行地解决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需要问题,提前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本培育和储备工作。
第三,有效培训系统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在自我发展方面要求。所以,企业在设置培训项目时,既要以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也要想到和人力资本个人职业生涯相融合,体现人力资本素质提升与企业经营战略相一致,将人力资本个人发展投入到企业发展轨道中,充分激发人力资本参加培训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培训成效。
第四,执行培训时要和考核相结合,并提升对培训进程的注重程度。在培训进程中,需充分调动受训者参加互动、交流研讨。在培训内容上,培训要聚焦企业实际问题,在培训进程中对培训和受训者一起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充分贯彻让培训和考核紧密结合的原则,使企业能通过培训获得利益。
二、设置有效电力企业培训方案
1.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培训方案是培训目标、内容、教师、对象、日期和时间、场所和设备的有机结合。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南,通过详尽的培训需求分析大致架构出培训方案大概轮廓,在前面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就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实行具体分析。
(1)培训目标设置。培训目标设置有赖于培训需求分析。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这些期望都以培训需求分析为基础,通过需求分析明确员工现状,知道员工具有哪些知识和技能,具有什么样岗位职能,而企业发展需要具有什么样知识和技能的员工,从而来确定培训对象。
(2)培训内容选择。在明确培训目标和期望后,就应该确保培训中所要涵盖传授的信息。虽然具体培训内容千差万别,但一般来说,培训内容涵盖三个层面,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应选择哪些层次培训内容需依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特征和培训需求分析来抉择。
(3)培训指导老师确定。培训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他们都有其特征、缺点,最终究竟选择何种资源要由培训内容及可运用资源来决定。
外聘老师选择范围大,可获取高品质培训师,对培训对象有吸引力,可提升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注意,营造气氛推进成效。其缺点是缺乏了解有风险,且可能使适用性降低,成本较高。
内聘老师主要资源是公司领导、专责、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其优点是有针对性,且有助于培训成效提升,互相熟悉交流顺畅,培训易于控制,成本低。缺点是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培训对象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培训对象在培训中的参加态度。
(4)确认培训对象。根据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不同需求决定不同培训内容,从而大体上确认不同培训对象。在最需要的时间里选最需要的人进行培训,依据岗位在组织中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同时坚持员工愿望与组织需要相结合原则。
(5)培训日期的选择。通常状况下,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就要进行培训。
新进员工培训。大多数新员工都要通过培训熟悉企业工作程序和行为标准,他们定要掌握企业运作中一些差别,并掌握一些技能;回避培训对象工作高峰期,选择不影响他们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比如:避开每月规定抄表日期、抢修高峰等。
新技术培训。如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购进新软件等都要求对原有职工培训。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认需要培训哪些知识和技能,依据以往经验对这些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出日程安排,看大概需要多少时间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时间,进而判断培训提前期长短,依据电力行业工作特征对普及性培训采用“短、小、精”培训方式比较合适。
(6)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方法有多种,单对工作人员来说,比较适合的可分为三类。适宜知识类培训的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研讨法;以掌握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性培训有工作指导法、演示法、工作轮换、个别指导;适宜综合性能力提升和开发参与式培训的有自学、案例分析法、事件处理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等。 培训方案具体实施计划
(1)改善企业各种编制员工技术技能,完善激励体制。主要是健全电力企业基层单位员工培训、评价、使用、待遇、职业发展一体化体制,给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干事创业舞台,激起员工潜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与不学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同时,要改善员工档案资料,让他们有归属感。
(2)健全培训目的考核办法、积分管理办法、持证上岗等制度,将培训和人才评价、岗位晋升、薪酬待遇融合起来,同时,拓展员工发展途径,开辟技术、技能等各类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激励员工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快乐工作。
(3)重视培训师和培训管理者建设。针对培训师资,可定期选拔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通过培训后回到单位担任培训师,也可以选出班组技能手担任本班组培训师。
(4)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技能培训,可运用工作例会、交接班、班前班后会、设备安装调试、项目验收等契机,围绕岗位工作中难点问题实行学习交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带徒等活动。
(5)建设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单位要建设培训基地,基地配备各专业工种实操设备、仪器工机具,开发相关课件、集中资源、整合师资力量为员工实操学习培训提供场所。重点满足一线人员实操培训需求和任务,课程设计要依据各类专业岗位体系有序地开发。
(6)切实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生产力。对培训机构和企业来说,均是一项大难度任务。首先,需要培训机构对培训内容有深入研究和实践,对重点部分要有深入了解,可以从各种繁乱情况中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其次,对企业来说,定要由真正熟悉岗位工作的人员负责培训。对培训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因为有的培训转化为生产力可能要花费1-2年时间,并且这个转变一般将衍生成企业文化,这可能极大提升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进行电力企业培训方案评估和完善
培训方案测评主要从三个角度来考虑。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虑,培训方案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传授信息是否能被培训对象吸收,否则要考虑从传授方法和培训对象学习特征等各个方面因素来进行改进。从培训对象角度来考虑,观察学员培训前后行为转变是否与期望相同,掌握学员对培训项目的主观感觉或满意度,学员在工作中行为方式有多大程度转变。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虑,即培训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成本需涵盖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培训方案收益则涵盖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两部分。
四、电力企业培训不求回报
应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培训效果,短期内不一定能看到效果,并且培训进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培训对象素质不高、培训流程有阻碍、培训对象学习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要使培训对象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培训效果应与绩效挂钩,培训内容以技能为主。需提倡普及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相融合,前面所阐述的根本是普及性教育,还需强调个性化教育,如:(1)培训如何装表接电、业扩、输电线路、变电修试就需按照个性化方式培训,约见会谈。通过和学员个性化沟通,确定个人学习目标。(2)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明确学习内容、时间进度、学习步调等。(3)监督指导。教师要掌握学习进度,并实行进度检查。学员有什么需要,或发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4)能力评价和测试。每个学员学习一个阶段或学习结束时应有总结性评价。(5)跟踪反馈,做好培训评估工作。
【关键词】员工培训;有效性;企业发展;培训模块
0.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竞争也不再依赖自然资源、精良的机器与雄厚的财力,企业若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依靠的是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持续竞争和获益的源泉和动力。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中,人力资源是关键要素之一,是核心管理能力的主要一环,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中的重点和核心就是员工的培训与开发,因为无论是实现企业愿景目标还是近期工作目标都是由其最有价值的资源即员工实现的。
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就是要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无法复制的员工核心竞争力,所以培训的效果对于企业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甚至决定企业是否可以实现从“人才资源”到“人才资本”的跨越,而对培训工作有效性的评估与优化,则可帮助企业正视培训管理、改善现状并不断强化培训效果。
1.员工培训的有效性优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与行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员工岗位胜任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有效的培养出支撑企业战略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员工队伍,是需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提升培训有效性的众多因素中,应重点对包含“培训准备、实际操作和培训后期”三个阶段的不同模块开展有效性优化。
1.1需求模块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准备中乃至整个培训流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实施培训产生有效效果的前提条件,没做好需求分析犹如“盲人摸象”,虽也在前进,但却会导致偏离正确的方向越来越远。成功培训需求分析,可帮助员工认清绩效差距、帮助企业管理者明确改善业绩的有效路径、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有效提升培训价值,那么如何开展需求分析呢?一般来讲,培训需求分析应该从组织层面、职务(岗位)层面、员工个人层面开展,其中,通过对组织的目标、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准确找出组织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职务(岗位)所需能力标准与从业者的比对分析结果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员工个人层面需求分析的结果则是知识类、态度类培训课题的主要来源。在实际操作中,面向不同层级、专业类别、专题专项等培训,要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层面的分析结果,厘清当期主要方向与目标,例如,对企业市场营销人员的培训,要明确企业战略与组织工作重点、业务类从业人员胜任力标准以及员工个人需求,将三个层面需求的分析结构充分综合并科学设计,明确目标、任务与方法,最终形成课程方案。
1.2计划模块
完备详尽的培训计划是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保证,一般来讲培训计划的要素可概况为5WH:培训时间(When)、培训地点(Where)、培训者(Who)、培训对象(Whom)、培训内容(What)、培训方式(How)。从兼顾组织改善计划与员工基础技能提升角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公司级计划、部门计划与个人计划,这三部分的计划,分别处在宏观、纵观与微观三个不同层面,这将有效避免培训目标出现偏差、资源的结构与布局不合理等情况出现。
有效的培训计划,是企业积累人才资本的高效通道,而从培训动因角度分析,“拉动式”培训的优势远远大于“推动式”培训。所谓“拉动式”培训,即通过企业文化、工作业绩、绩效结果分析等驱动,员工意识到自身缺乏相关知识、技能或需提升能力等而向组织提出培训意愿,基于此生成的培训计划可归类为“拉动式”培训,而由组织分析、目标任务分解等因素驱动产生的培训,则谓“拉动式”培训,两种不同动因产生的培训从员工意愿、培训形式、效果及使用范围等维度比对,可参见表1。
表1 拉动式培训与推动式培训比照表
从表1可见,企业在完成需求的搜集与分析后,因依据需求的真实动因对培训项目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以强化培训效果为导向设置课程内容与组织形式,开展“拉动式”与“推动式”两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灵活运用各种培训教学模式,如学历研修、外派交流、E-learning等,积极推动“推动式”培训向“拉动式”培训转化。
1.3管理制度
培训制度是为企业培训建立一个完善有效并有权威的指导性框架,以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式来保证企业培训深入、持久的发展下去。培训管理制度模块是企业培训体系组建中重要的基石,只有高效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培训工作将无章可循,陷入混乱。培训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保证全面性,从培训的宗旨、目标、组织和实施、内容、形式与方法、以及评估等详细界定并分工明确,并保持公司培训制度与企业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储备战略保持高度一致,既满足现阶段的培训需要,同时兼顾公司未来培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有效执行是管理制度产生规范效应的有利手段,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企业培训环境。
1.4师资管理
培训师资管理模块是培训管理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师资是培训能否成功、准确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保障,好的讲师能够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其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推动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一般来讲,师资管理可分为外部师资与内部师资两方面的管理内容。外部师资指的是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高校、培训机构、职业讲师、专家学者等,内部师资则往往由企业的内训师、业务专家、经理人员等组成。目前大多数企业往往更青睐于外部师资,认为通过外部师资能帮助企业解决人力有限、专业化程度不高、时间受限等问题,同时将先进的知识理念、主流培训工具等带到企业,某种程度上引进外部师资确实是帮助企业培训管理快速成长、掌握先进行业讯息的有效渠道,但考虑到企业培训主要是满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某些特殊性、专业性等需求只能通过企业自己组织培训来完成,相对于外部师资,内部师资更了解公司的运作和需求,针对性较强,并能够有效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培训自主化是当今企业培训的主流,其便捷、适用性强等特点是外部师资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企业在内训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上,加强投入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撑,从组织层面给予内训师认同与激励,持续提升与优化内部师资资源,组建企业内部课程体系,使内部师资能满足企业战略与实际工作需求,带动企业培训文化的养成进而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1.5总结评估
培训的总结评估,是企业培训项目管理工作中最后的一环,特别是需要管理者充分重视的一环。培训总结评估,既是考核培训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也是今后开展培训项目的起点与实践依据,其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管理者用科学的管理工具认真开展评估工作。
总结评估的核心是评估过程,评估的对象应是全方面的,对参训的员工、讲师和管理者的满意度都要进行评估,了解不同层次对培训的真实反应和看法,根据实际进行后期培训的改善。尤其是对被培训的员工进行事后观察,了解其培训前后的行为改观,是否产生预期效果,并对公司的运营、服务和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通过培训的实时跟踪反馈,能够正确有效评估培训的实施效果,并在较长的时期内对员工培训后的岗位表现和贡献率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培训产生的公司效益。
目前的主流培训效果评价模型主要采用的是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提出的,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反应层,主要涉及培训后员工的直观感受和反应;第二层次是学习层,主要是判断和确定员工在培训之后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第三层次是行为层,主要关注的是培训之后,员工在工作中的工作活动和工作能力受到培训的影响;第四层次是结果层,这是最高层次,通过指标和绩效评估等方法评价培训产生的实际效益(陈雁枫,2007)。一般来讲,企业在进行第一层、第二层评估时,主要目标是定向的对参训员工满意度、知识技巧掌握程度进行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考试、论文等方式可以有效开展,而第三层、第四层评估,则以测评培训在员工行为、态度、绩效等方面的改善度为目标,需企业管理者进行长期、细致且多维度的跟踪考察,对各种隐性变化认真发掘分析,形成从定量到定性的结果性评价结论。针对不同目标、形式、对象的培训课程,企业要从有效性与有益性审慎选择评估层次,切不可盲目追求评估深度、一味苛求培训效果,造成资源的浪费与管理者压力巨大、员工不理解不认同等局面的出现,这就违背了企业培训的宗旨与目标,让企业培训陷入“疲惫、乏术”的误区。
2.未来发展展望
随着电信行业的发展,电信技术日新月异、行业垄断逐步被打破,黑龙江移动公司的员工须具备专业性强且广、综合素质高等特点才能保持持续发展,但是员工的流动性受社会等因素影响,相对较为稳定,所以,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和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黑龙江移动公司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竞争中高效运行并获得效益,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队伍。员工培训同样是公司的一种投资,只有把员工的理解分析问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和不断提升知识技能的能力作为培训的目标,统筹规划、不断推陈出新、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教程,提高培训质量,才能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储备高质量高素质的员工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要素
在企业竞争日益表现为人才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提高员工素质并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培训工作涉及对培训对象与培训需求的认识,对于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合理规划,对于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估等诸多方面问题,绝不是仅凭热情或投入就能搞好的。现代化的企业必须有现代化的培训理念、培训制度和运行机制支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领导应该将企业培训视为生产的充分条件和产品的内在因素,积极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加强员工培训,切实作好每年的员工培训计划。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的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依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搏击商海,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做好企业培训必须转变观念
首先,从企业生产管理形势看,企业亟需加强员工培训。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形成新产品,否则就会被竞争对手所追赶或超越。另一方面,也要求企业的员工能够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以出众的职业才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而这些依靠员工以往所学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其次,从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角度看,企业也亟需加强员工培训。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需要点,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员工会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达到预设的目标,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能够成功地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为企业献计献策,创造价值,员工则通过培训让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有收获。最好的培训结果是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从统计数据可知,企业管理者对于在职培训给企业带来的“提高生产效率”、“吸引员工加入”、“提高员工忠诚度”、“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的效益都持肯定态度。企业管理者普遍认为,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不仅对提高生产率和提升企业形象有显著的贡献,对提高员工忠诚度和吸引员工加入也有相当的作用。所以,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企业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之一。
2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几个要素
从总体上看,企业在培训方案设计中,要抓好四个大的环节: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要了解企业外在的环境如何,企业现在的发展情况怎样,企业未来的可能方向,企业内部的员工知识结构,与企业未来发展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等等;二要进行课程设计。明确了要培训的方向,就可以根据这个方向了解有哪些课程或技能的学习可以对这个目标起到有效弥补或增益,编排课程;三要进行动态过程控制。由于培训的员工大都来自企业各个部门,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部门和任教教师对其不可能知之甚深。虽然培训要达到的目标是统一的,但员工的基础直接影响到目标结果的实现。所以要了解员工的已有的知识技能情况,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安排任课教师之间及与学员之间座谈,商讨最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和各课知识的衔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四要进行学习效果反馈评估。作为一个封闭的信息循环系统,反馈环节必不可少。具体的反馈形式可以有多种:与受训员工面谈、问卷、对受训员工追踪调查等,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以后培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要真正做好员工培训工作,还应该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1)科学确定企业培训的原则。培训原则是指导企业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只有科学确定企业培训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的主要原则有:
①前瞻性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及同行业发展的趋势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从企业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部门而异地进行培训。
②长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具有长期性,只有长期性的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③系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应进行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
④实用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强调针对性、实践性,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理论和技术,企业就应及时地安排培训。
⑤效益性原则。企业应注意培训的成本,作好培训预算。通过对员工的培训要能够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2)制定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计划。一个成熟的企业培训计划应该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密切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培训与开发方案,通过培训进一步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与特长,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既要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也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既要使员工的职业目标选择和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对其具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又要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3)建立一支高素质培训师队伍。专兼职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建立内外部培训师队伍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决定培训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培训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在这三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培训师因素。这是因为培训师是培训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决定着培训的现场效果。如果培训师具备熟练的培训技能和精湛的业务知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就会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4)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一般来说,企业不可能为了员工的培训而停产,这就决定着企业员工不可能大量、长期的脱产上学,这就要求企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培训时间长、中、短相结合,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中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由于培训需要有针对性,所以培训课程的设置应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一、培训体系的建立是员工培训实施的重要保障
培训是企业获取员工素质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培训是员工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新员工掌握工作所需的各项技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也可以使老员工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变革和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训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新形势,树立新观念,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就其重要性而言,企业培训是对员工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和增加,是提高员工解决问题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然而应当看到的是.企业培训不是简单的培训实施,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内容不一、形式多样.但其目的是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力。
做好员工培训,不仅要选择很好的内容、适当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形成企业的内部“法制”;没有培训体系,就会导致培训的随意性,就会使培训流于外在的形式;即使有很好的培训内容也不能确保其效果。培训体系包括的内容应该体现培训的连续性、制度性、强化性和规范性.其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培训的适应性和合理性。没有了这些,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有效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会永远停留在口头上,人才就有可能流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就有可能不仅不能扩大市场,甚至原有的市场分额也会丢掉。所以,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是员工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二、企业培训目前状况的对比
1、成功企业的培训
一位IBM公司的员工曾对笔者说:如果离开IBM,他就不会在IT行业干了。为什么?不在于它是国际性的著名公司,也不在于它的优厚待遇,而在于它是一所终身免费接受教育的大学.给个人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SONY松下幸之助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只靠一个人的智慧指挥一切,即使一时取得惊人的进展.也肯定会有行不通的一天。松下幸之助把“集中智慧的全员经营”作为公司的经营方针。为此.公司努力培养人才,加强职工的教育训练。建立了“新员工入社培训”、“一专多能的岗位培训”、“岗位轮换培训”等一系列培训制度,为员工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公司,该公司为了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欲望,促进创新成功的进程,在公司内部实行了一系列的别出心裁的激励创新人员的制度。该制度规定:对有创新成功经历者,不仅授予”IBM会员资格”,而且对获得有这种资格的人.还给予提供5年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支持以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进行创新活动。其实这就是培训机制的一种方式.培训也可以是一种激励。这种以创新为导向的培训是激发潜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2、一般企业培训管理存在的通病
(1)员工培训不均衡
由于不同员工的培训需求各异,工作岗位和承担的工作量不同,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培训不能兼顾所有员工的局面长久持续,形成一部分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员工往往因工作繁忙难以脱身而多次失去继续教育的机会。
(2)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部分企业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形成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导致员工对培训的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的干脆将培训当成度假;而在培训运作上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举办方只注重组织轻视效果,甚至没有检验效果的机制,因此大多事倍功半。
(3)能力提升与奖惩没有挂钩
岗位任职资格没有明确要求,晋级加薪与能力提升没有太多的必然联系.员工是否参加培训没有区别.所以对培训的组织者和参加者来说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自然也就无法使培训起到应有的作用。
要想改变这种低效的培训状态.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将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工作的需要、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联,将培训评估与新的培训联系起来,确保培训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实施。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培训体系
1、需求分析是岗位培训有效性的最基本条件
培训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其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培训需求分析。如果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企业培训的目标就不明确;而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失败.带来资源的大量浪费。一些企业的培训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缺少培训需求分析的环节。
培训需求分析应本着企业发展.岗位需要和个人需求三个方面结合的原则进行,使需求分析具有平衡发展、满足需求和切实可行的特征。
(1)企业发展需求分析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企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2)工作岗位需求分析
培训的目的是为工作岗位提供合格的员工,所以培训要从岗位职责的任职资格出发,确定各项工作的任务要求和难易程度及其对技能、知识、态度和任职条件的要求,找出在职员工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内容和目标。
(3)个人需求分析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这是增强培训效果、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员工参加培训的动力。
2、明确的培训目标、切实的培训计划是培训有效性的基础
(1)确立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需求的方向,由培训管理部门采用各种方法从企业不同角度收集得来的各种信息汇总而成。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按迫切性和重要性进行排队,确定培训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确立培训目标对提高企业培训有效性至关重要,同时,它还是培训效果评估的依据。
(2)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是企业实施培训的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员工和组织的需要.为实现培训目标所作的计划。设计培训方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A.选择优良的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在整个培训实施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好的培训机构可以使培训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培训机构必须拥有有经验的师资队伍、良好的教学环境、严格的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我们不能忽视跨公司的合作,这也是一种培训方式,派员工到其他企业进行工作交流和锻炼,该公司就是我们的培训机构。企业员工以最直接的方式学到该公司的先进经验并为我所用,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B.根据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体系规定了各类人员应参加的培训项目.具体可分为高、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管理员工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以灌输理念为主,参训人数不宜太多,采用短期而密集的方式,运用讨论学习的方法予以培训。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应施以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引导,参训规模可以适当扩大,延长培训时间,采用演讲、讨论及报告等交错的方式进行,利用互动机会增强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员和工人则需要加强其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大班制的方式执行,长期性的延伸教育,充实员工的基本理念和加强实务操作。
3。实施培训是培训体系的关键环节
培训方案设计好后进入培训实施阶段。在操作上除了按照预定的计划执行外,应重点考虑如下问题:
(1)实施培训时最好与考核相结合,重视过程控制,观察培训过程中学员的反应及意见。如:制定培训的考勤管理办法,本次培训与下一次培训的关系,员工参与培训的次数与晋升的关系等。
(2) 培训活动应注意事前沟通,塑造学习气氛,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
4、效果评估是检验培训效益的标准
培训效果评估是检验培训活动成败优劣的手段,是检验培训效益的唯一标准。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和程度,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培训体系的标准。
培训评估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反映层评估:又称为感觉层面评估,是学员对课程直观的印象。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人员及时与学员进行交流,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如:讲师的讲课风格,培训环境的布置、培训手段的使用.教材是否详细丰富等。学员对此做出主观评价。培训人员从直接的对话中了解到学员喜欢这种形式的培训,认为内容丰富、便于理解,讲师理论及实践水平都很高,对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学习层评估:又称吸收率评估,是评价学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方式可采取课后测试、问卷调查、自我评价等方式。
行为层评估:又名行为转换评估,是评估学员在工作中应用了多少所学内容的评估方式。即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学员的上级、同事或下属观察其行为是否产生变化,是否将所学的知识或技能用于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绩效考核的方法,即通过考核并对比学员培训前后工作绩效的变化来评价培训效果。
结果层面评估:又称“ROI评估”,即培训投资回报分析.评估因培训而改变的员工行为对企业产生了多大的利润回报。对学员来说他们的收获是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应用。工作效率的提高。对企业来说,获得的是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使用.带来的是无形资产。
效果评价是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既是一次培训活动的评估和总结,也是下一次培训活动的开始,并为以后的培训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5、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模式
何为商道?在曹老爷子看来是两个字:利、义。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此乃商人本分,但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说白了,赚钱的目的要承担责任,这就是义。且不论义分大小,但但那份“善待天下人”的责任感已令人敬仰,禅商境界体现淋漓尽致。
曹德旺为自己的企业内刊《福耀人》坚持写卷首整整六年,这些文章基本构成了曹德旺的思想框架和商业思维。而现在看来经营福耀是曹德旺的一个爱好更是他的一个责任。从创业开始就以“为中国人做一片玻璃”为目标。25年来,此心未变,此志不移,端的是那份责任于心。
2006年,他在《兴邦强国 从我开始》一文中指出,“做不出世界上最漂亮的活儿”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耻辱。在曹德旺看来这是一个人起码的责任感。如果所有的企业家都能以此为戒,那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乃至我们的“国富民强”将为期不远。
责任,纵贯曹德旺整个创业过程,在逐渐淡化自己在福耀的影响时,通过“法布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企业家,又成为了曹德旺新的事情,他将这看做是另一个责任。
“做企业家不仅仅要想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更关键的还需关注身边社会的发展。”福耀玻璃改变了中国汽车玻璃依赖进口的历史,大幅降低了市场汽车玻璃价格,惠泽于民,是对社会的贡献。其实,我们做《学习型中国》杂志何尝不是这种责任于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不觉间,第二十期杂志顺利出版了,这是杂志全体同仁在不到两年时间交上的不俗成绩。服务企业培训行业和学习型企业家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一手引领企业培训行业良性健康发展,一手帮助企业家解决“如何学”、“学什么”、“为何学”。
虽不敢等同于曹德旺的“法布施”,但我们的发心却是为一个行业(企业培训业),一个群体(学习型企业家),带来一些如何健康发展利众互生的智慧思考和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的责任。
分开看,我们愿意为企业培训行业请命,还这个行业本来的面目,因为每一个行业的从发展到壮大再到繁荣,其路径必定充满迷惑与盲从,保持清醒,认清路径,我们起到的是引领的责任。
学习和发展,这是成就伟大公司的不二法门。曹德旺曾提出“向伟大公司学习”的号召,并直接对标丰田的发展模式。福耀也正朝着世界级伟大公司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