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年度报告

企业年度报告

时间:2022-08-27 10:2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年度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年度报告

第1篇

现在,我向大会作主题为“排难奋进,开拓创新,推进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行政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公司发展史上的艰难之年、拼搏之年、关键之年、决胜之年。随着公司第一、第二轮技改项目的逐步竣工和产能的大幅提升,运输保产能力与公司生产步伐的差距日趋扩大,矛盾也日渐激化。一年来,我部在紧紧瞄准经济责任制目标考核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优化运输生产组织,强化运输调度职能,有效地克服了多重变数,化解了各种矛盾,经受住了公司生产模式的扩张所带来的层层压力和考验,以技改的稳妥高效,管理的再上台阶、效益的突破攀升以及局车停时的有效控制,为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三年翻番”目标提供了战略保证。圆满完成了全年运输各项任务。

总结全年工作,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㈠.正确预测,合理分解,适时调整考核导向,促进了经济责任制全面完成。

年初,重点针对目标考核的高起点、高要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多的特点,宏观上就铁水上山运输变数、运输保产组织难度、基建技改施工困难以及安全生产,队伍稳定和观念更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正确分析预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群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了经济责任制指标的细化、量化分解,严格月度指标考核与总结,并始终坚持从控制成本入手,加强物资管理,严格控制各类领料审批程序,有效地堵塞了各种漏洞。同时坚决树立“增运增收、减亏增利”思想,大力开展“修旧利废,降耗增效”等节能降耗活,为完成经济责任制目标指标奠定了基础。

㈡.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不断优化运输组织,经济总量再攀历史高峰。

面对上半年钢材市场剧烈波动、下半年生产规模扩大和新老系统衔接以及技改施工交叉制约等错综复杂的情况对运输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通过我部正确判断、严格管理、科学调度、合理组织和动态平衡协调,化解了不利因素,使各个新建环节得到了合理衔接,做到了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使运输保产始终处于正常状态,满足了生产非常时期对运输工作的要求,实现了运输经营目标整体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年可完成铁路运输总量达2227万吨,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8%;区间普货累计完成达210万吨,完成运营收入7020.93万元,实现内部利润增利达17.04万元,全面完成公司经济责任制目标指标考核。

㈢.动态管理,严阵以待,坚持多拉稳跑原则,铁水上山量稳步提升。

铁水上山工作作为我部效益增长的重要项目,对于我们能否完成全年指标有着举足轻重地位,面对由于公司生产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技改建设施工对铁水上山工作带来的巨大影响,加上出铁的频次、时间、组织方法上的不确定,直接影响到了我部的铁水运输工作。为此,我部重点在加强相关站段严格管理和联系协调的基础上,继续本着“铁水上山无小事”的原则,始终把铁水上山工作作为我部创效的重点来抓,以提高铁罐对罐率、准点率为突破口,不断加强取送过程的动态管理、相互衔接和联系协调,克服了技改施工建设与铁水取送路线相互穿插制约的矛盾,通过多方协作,以变应变,有效化解了铁水取送的无序矛盾,确保了铁水运量的稳步增长。全年共完成铁水上山量达 45万吨。

㈣.创新突破,求真务实,立足深入调查研究,运输保产能力再上台阶。

重点针对1#、2#、7#高炉大修,配合了以“保1#、2#高炉达产达标”、“保7#高炉投产达产达标”、“保高炉料仓保渣铁罐车正点运输”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保产保运的积极热潮,克服了运输组织难度巨大、交叉牵涉面广、人员紧张以及安全监护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全力做好了新老系统高炉的保供工作,对机车动力以及劳动力的组织做到了合理调剂,,对炉料的供应以及渣铁罐车的运行进行了跟踪督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平衡,保障了高炉的吃饱吃好。其次,在7#高炉大修的同时,为确保6#高炉的正常生产,我们在正确处理保运与技改、安全三者间关系基础上,以变应变,大胆突破,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铁水绕行运输组织方案,并配合相应的设备检修和技改配套以及安全监护,确保了铁水绕行取送的正点畅通,实现了运输收入的增运增收,促进了运输保产能力再上台阶。

㈤.加速周转,严格考核,局车停时创历史最好水平。

进入九月份以来,根据南昌路局“压停时”会议精神和公司新的考核要求,面对局车停时必须由原来的26个小时压缩到14个小时以内的巨大压力,我部以积极的心态、创新的动力,瞄准目标,大胆突破,一方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改造投入,重点对炉前站的三角线进行了站场改造,提高了该区域的调车编组取送能力,调整山上、山下区间小运转的开行趟数,制定了作业机车现场交接班制度以及运输紧急预案的确立,为车辆集中进厂、有效调度、压缩作业时间创造了良好的组织条件。并对山下5个站场的小运转进行了优化和重组,淡化了站间、区间的概念,使得整个运输组织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做到了有车就开,有车就排。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了“降低停时攻关”的劳动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降低停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攻关工作营造了人气和氛围,为实现目标的有效控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局车平均停时13.6小时的历史新低,推动了路企实现双赢目标的向前迈进。

㈥.平衡协调,穿叉交替,第二轮铁路技改配套项目圆满竣工。

全年共完成铁路项目施工承包额达3000多万元,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共完成项目有:在1#/2#高炉扩容建设中,提前2天完成线路铺设达275米,道岔2组;贯通铁水复线510m,道岔2组,为炼铁至炼钢系统提供了铁水运输保证;7#大修项目中完成线路铺设1.28公里,道岔5组;综合原料场项目中铺设线路1.46公里,道岔5组;铸铁机道口改造项目中,改拔线路500m,道岔移位4组;新铺厚板成品线644.1m,道岔1组;焦化煤场改造,新铺线路162m,道岔2组以及炉前站场改造,新上微机联锁系统一套。新改造革新车20辆。所有项目施工本着一切为“保产保运”顺利进行的指导思想,顾全大局、全面协调、现场监督,有效地克服了技改与保产间相互制约交叉面多、生产紧凑、施工协调组织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以超常规的组织协调,实现了技改与保产的同步进行,确保了第二轮铁路技改的竣工投产。

㈦.以人为本,严格考核,安全生产常抓不懈。

一年来,随着技改项目建设的全面铺开,施工建设与运输保产交叉面多、涉及面广,对我部的安全保产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了能给铁前炼钢系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我们结合生产需要,推出了“保1——4#炉及6#炉运输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区间及铁水上山运输安全保畅通劳动竞赛”、“关于开展7#炉大修改造期间6#炉铁水绕行安全保产劳动竞赛”和“大战120天,实现‘三无’安全目标劳动竞赛”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竞赛活动办法及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通过活动的开展落实,促进了指标的分解,考核的到位。同时,定期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检查,共查处隐患达100多处,整改75处。认真组织开展了反“三违”工作,采取集中、分散、不定期的方法,对山上、山下片进行检查,“三违”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除此之外,根据公司有关文件要求,对部党群办公室与行政办公室进行了合并。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认真落实有关制度,进一步深化内部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为顺利开展员工内部退养和征地工转制工作,我们加强了正确的教育引导,在做好释疑解惑、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确保了退养和转制工作的平稳过渡。综合治理工作总体平稳,重点是配合周边治安整治,加大了铁路沿线的防盗、防抢、巡查力度。同时,通过公司领导和袁河警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部成立了铁路警务室,实现了铁路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计划生育和爱国卫生达到公司考核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即将过去的2004年,是我部以大局利益为重,奋力拼搏、付出辛勤汗水的一年。成绩的取得是我部广大干群秉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通力合作和奋力拼搏、创新前行的结果。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今年我部的安全形势严峻,安全工作拖了各项工作的后腿,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携手,同心同德,为我部运输事业走上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而孜孜不倦,奋勇前进。

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随着公司“三年翻番,销售收入突破100亿”目标的顺利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和着力点都将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提升,用3——5年时间,实现资产总额200亿元、销售收入300亿、利税总额40亿元以及钢产量800亿元(即“2348”目标)的“十一五”发展规划,而2005年,作为公司实现“2348”目标快速发展的起步年,要达到产钢420万吨的生产能力,除了进一步加大3800mm厚板、转炉二期、20000Nm3/h制氧机工程以及6#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和球团工程的施工力度,明确了工期和达产的要求,明年必将呈现出生产与技改的双高态势,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大进大出的运输格局必将形成,而作为各生产的联系纽带——铁路运输,我们必将面临着更加困难的局面,无论从运输的组织模式、人员安排、设备动力、调配、管理以及相互间的配合衔接、高效化作业等方面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加上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进入高峰,运输“瓶颈”效应又将再次突现,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

一是随着生产规模的再度扩大,运输节奏、频次将更加紧凑,各类深层次的危险辨识、深层次的“三违”现象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加上在安全管理上仍表现出了较多的沿用旧模式,这对我们的安全管理将构成一定的威胁。如何确保运输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二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将再次激化。2004年,虽然我们顺利走过来了,准确地说应该是勉强挺住了,我们的各站场运转、机车动力以及人员的日常工作量都近乎满负荷运转。在钢产量的不断攀升,产能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要保证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是随着公司第三轮技改项目的全面铺开,技改与生产的交叉制约矛盾面又将再次扩大,球团厂的新建,使铁路技改的重点在山上片,山下片要同时施工,在目前人员紧张的前提下,压力和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何妥善处理好生产与技改与安全以及人力、物力、财力间的关系,对我们能否顺利完成各施工项目的配合工作有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2005年的困难将比2004年更大,形势将更加严峻。为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畏难不进,要把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想到,把问题想到,预案做好,信心鼓足;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拼搏精神、进取精神和决胜精神,做好最艰难的打算,做好最大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做出最好的成绩。

三.2005年的工作安排

2005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围绕公司建设中国南方建材精品基地目标,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压缩局车停时为龙头,运输保产为重点,完善运输总图,创新管理,破解难题,对标挖潜,增运增收,为公司“2348”目标实现而努力奋斗。

2005年工作的主要目标:

1.确保实现铁路运输总量2550万吨。

2.确保铁水运输安全正点畅通,确保1——6月份完成铁水上山量33万吨。

3.确保实现内部利润政策性亏损控制在1320万元以内。

4.确保安全生产达到“10005”目标。

5.全力配合第三轮技改铁路配套工程改造工作。

6.在完成经济责任制目标基础上,确保员工收入的稳步增长。

7.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厂区环境,实现企业一流建设。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2005年我们要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㈠.树立危机责任意识,持续开展形势教育,实现人气积累的有效释放。

要加强形势与任务的宣传教育,加大干部员工危机意识的灌输力度,统一思想、鼓舞斗志、凝聚力量,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干好本职工作的热情,充分发挥方方面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在广大干部员工中广泛开展“促改革,谋发展,作贡献,建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动员广大干部员工正确看待取得的成绩,认真反思过去工作中的不足,积极抓好明年运输各项任务的完成,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广大干群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明确奋斗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明年的运输难点和重点,细化分解经济责任制,提前制定破解难题的预案,努力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效益的增长点,努力在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危机意识的同时,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良好氛围,推动我们运输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㈡.高度关注生产变化,全面理顺运输关系,确保动脉的畅通无阻。

2005年,随着浙赣铁路线电气化改造和公司各大技改项目施工进程的推进,对我部的保产保运工作将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阶段性难度也将更加突出。同时,面对明年公司的生产规模的提升,铁路进出厂量在今年的基础上又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确保铁路大进大出,确保高炉保点,运输保供和压缩局车停时工作将成为2005年工作的主旋律。为此,根据明年公司生产组织具有的特点,铁路面临的运输平衡将再次被打破,而建立新的平衡必将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从各方面充分做好准备。

一是要认真对待,全面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采取有力对策,瞄准各阶段生产特点,抓好各阶段运输组织模式转变将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的组织能力又将是一次新的挑战和考验。为此,要求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做好人力和物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准备,认真细致,周密考虑,制定预案,准备好应急措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二是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坚决落实和完成目标任务。重点突出以保产、保畅通、保技改、保安全为主线展开工作,并配合开展有针对性劳动竞赛活动,实现以点带面,促进运输保产工作和各项运输各项指标的跨越。

三是要强化调度,全面统筹,在新的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确保局车停时控制在公司规定范围之内。各站段队及科室必须顾全大局,服从调度、指挥,通力合作,完成任务。在切实抓好各站段相互协调基础上,继续加强与新余车站及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互通情报,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同时,本着及时解编、上线、分流、排空的组织原则,切实抓好装卸车、空车管理,加速车辆周转,压缩局车停留时间。

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不断挖潜降本增效,确保潜能的最大发挥。

科技进步是提升效益的重要支撑,随着铁路技改投入增多,设备的运转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保产工作的顺行与否,同时也涉及到成本的提升与否。为此,我们要切实以提高设备综合完好率上做文章,以提高设备综合完好率为突破点展开工作。

一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达到提高检修服务质量的目的,实现 “以学习提高水平,以水平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质量,以质量创造效益”的运行机制。在继续引入激励机制的同时,各级干部要正确行使手中的两次分配权,对成绩突出,有技术有成绩的员工,实行必要奖励,以此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形成合力,产生动力,促进我部科技队伍的整体实力增长。

二是继续加强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节能降耗,促进成本的有效降低。成本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所在,对于我们则是完成经济责任指标难易的关键所在,如何降本增效,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系统优化、节能降耗,内部挖潜增效,要以系统优化,节能降耗为方向和原则,强化成本管理,下大力气控制可变费用开支,继续推行和鼓励修旧利废、小改小革、金点子工程以及QC活动等行之有效措施的落实,促进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是继续抓好质量贯标体系的运作。质量贯标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对于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技术质量、操作质量以及日常的管理质量,促进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有着重要作用和促进意义。要求大家对体系的运作做到持之以恒,落实到位。

㈣.抓紧相关铁路建设,全力以赴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进度的稳步推进。

2005年,铁路技改施工项目重点是围绕3800mm厚板、转炉二期、20000Nm3/h制氧机以及6#高炉大修扩容改造和新建球团厂等工程而展开,铁路施工建设涉及到线路铺设、站场改造、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人力、物力的有效配置等方面,要求相关施工单位要继续发扬连续作战、敢打敢拼、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按照“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打细算,优质高效”的施工原则,以安全为先导,攻坚克难,确保铁路配套项目施工的安全、平稳、高效。

㈤.坚持与人为本方针,促进安全班组建设,

2005年,公司对安全管理要求越来越严,对考核力度越来越大,抓好安全,确保安全,杜绝一切人身伤害事故,工作将任重而道远。安全工作更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一是要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从严、从细、从实的抓好安全工作。各级干部仍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隐患,杜绝各类厌倦、抵触情绪的滋生,创新安全工作,创新安全举措,重新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为明年的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奠定组织保障。二是我们的干部要继续切实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维护安全设施的完好性,提高运输作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系数,加强各施工现场的安全监护以及进一步完善各施工外包工程队伍的安全管理办法,加大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保障安全。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安全责任制,事故联保制以及安全经济风险抵押责任状措施的落实,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安全防护网络,充分发挥组织力量,坚持不懈地抓好反“三违”工作的开展力度和考核力度。四是要积极落实各阶段、各季节的安全防护以及继续做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和实施工作,促进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顺利实行。

㈥.整治环境,维护稳定,促进企业一流建设。

2005年是公司的“环境整治年”,我部将以此为契机,瞄准这一目标,重点完成部大院“院中院”的环境美化,达到“园林化工厂”的建设要求,并以此带动全部范围内的环境整治、绿化治理以及爱国文明生产的全面提高,为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奠定基础。同时,继续加强对广大员工“文明塑厂”的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员工的不文明行为。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进一步抓好大院及铁路周边治安防范,大力开展法律法制教育培训,增强广大员工的法制意识。切实维护广大员工利益,帮助和解决实际困难,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为运输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4年,我们在复杂多变和重重困难的条件下,胜利的走过来了。2005年,我们的企业将再一次迎来挑战,迎来机遇,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我们运输人将经受新的考验和洗礼。让我们振奋精神,燃烧激情,放飞理想,以我们的执着和勤奋,克难奋进,勇往直前,为推动运输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而努力奋斗。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第2篇

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准则的演变过程回顾

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准则自1994年以后曾先后经历了3次较大的修订,现行的准则修订于1999年。回顾该准则的演变过程,能够使我们对其制定意图、基本框架、披露内容等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评估上市公司执行准则的实际情况。以下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变迁过程的回顾,主要以披露内容和披露项目的改变为主线,对其变化路径及合理性予以分析。

1.重要提示。该项目变迁的基本路径是:无年度报告质量的披露董事会对年度报告质量的承诺增加关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陈述。作为年度报告的提供者,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重要提示,将其责任予以明确化。与此同时,由于财务报告的可信度依赖于中介机构的评价、鉴证,强调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质量进行正确评估,有效降低其投资风险。

2.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该项目变迁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会计数据的披露量呈增长态势,而业务数据的披露则呈反向变动。就会计数据披露增加的项目来看,全部为损益表项目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这与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方面信息的显著关心十分耦合;就业务数据的减少来看,主要是由于有关公司的经营情况将在董事会报告中专门反映的原因。

3.股本变动与股东情况介绍。该项目变迁的基本特征是披露量呈递减趋势。将那些与其决策相关性较弱的信息免于披露,使信息使用者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核心信息,从而有可能避免过度披露所造成的信息混淆和决策低效。但豁免披露股本变动情况却值得商榷,公司的股本大小、股权结构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至关重要的信息之一,免于披露这些信息必然会增加现在的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的决策成本。

4.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该项目变迁的基本路径是:混合报告一辅助报告一专门报告。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凸现出证监会对于构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视。首先,将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以及监事会报告单独列示,使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其次,厘清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各自职能,进而根据其相应职能,确定其报告范围。就董事会来讲,由于它掌握着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决策权,由其披露公司经营情况、财务状况、投资情况、重大环境和政策变化对公司的影响以及经营计划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就监事会来讲,强调应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要求监事会对公司依法运作情况、公司财务情况、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资产收购或出售情况以及关联交易等发表独立意见,将监事会的工作置于投资者的监督之下,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勤勉机制。但我们认为豁免条款值得推敲,由监事会发表独立意见,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法人治理结构得以实现的必要程序。淡化监事会发表独立意见,有可能造成监事会功能缺损甚至丧失。

5.重要事项。该项目变迁的基本特征是披露内容和要求呈递增趋势,特别是对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主要是因为这些事项对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形成、利润预期、经营前景将会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对这些事项进行详细披露,尽可能改变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以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标。

6.财务会计报告。该项目的变迁相对比较稳定,其主要变化体现在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方面。从由上市公司自主选择到统一规范,增强了会计报表附注的统一性、可读性;从披露报表项目到披露会计政策的选择,提高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有用性。

7.披露时间。该项目的变迁相对比较稳定,主要变化在于1997年的准则修订,明确了上市公司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时间,即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内,消除了1994年准则对报表编制时间与披露时间的模糊界定,克服了原准则的制度缺陷。

8.披露载体。在三次修订中,披露载体只发生过一次变化。在1999年的准则修订中,除了要求在由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刊登年度报告以外,还必须在证监会指定的国际互联网登载公司年度报告。通过国际互联网披露年度报告,实现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手段的创新。

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状况的调查分析

截止2000年12月31日,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数已达1088家,本文选择其中的10%为研究对象。我们从《中国证券报》元月至4月期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摘要中,随机抽样选择了108份报告为研究样本。

在108家公司中,所有公司均严格执行了年度报告准则关于年度报告摘要格式的规定,包括重要提示、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股东情况介绍、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会计报告等法定披露项目。其中对于重要提示、公司简介以及股东大会简介的披露,所有公司都能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执行,而对于其他项目的披露在各公司间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情况如下:

1.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

表1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披露情况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会计数据披露方面,就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列示来看,绝大部分(94.4%)上市公司均严格按照年度报告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披露,只有极少部分(5.6%)上市公司未严格遵守规定;就股东权益变动情况的披露来看,则存在较大的差异:50.93%的上市公司给予了披露,而49.07%的上市公司则未作披露。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11月行文通知上市公司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表“可不予披露”;另外,就利润表附表的披露来看,63.89%的上市公司按照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的相关规定进行列示,但依然有36.01%的上市公司未予披露。在业务数据披露方面,只有1家公司(0.93%)列示了公司的业务数据,这主要是因为年度报告准则对这方面的披露未做强制要求所致。股东权益变动情况和业务数据的披露情况表明,上市公司法定披露倾向明显,自愿披露动机不足。

2.股东情况介绍

从表2可知,在股东情况介绍方面,上市公司基本上均按要求进行披露。此外,从股本变动情况的列示来看,有30.56%的公司自愿披露了股份变动情况表,另有25.92%的公司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形式提供了这一信息。这表明,过半数的上市公司对于股本变动的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表2股东情况介绍披露情况统计表

3.董事会报告

表3,显示,在董事会报告披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许多上市公司未披露法定项目。其中39.81%的上市公司未提供分部信息,32.40%的上市公司未说明投资项目收益情况或预计收益,8.33%的上市公司未全面揭示公司财务状况变动原因;(2)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未披露自愿项目,85.18%的上市公司未提供定量预测信息。

表3董事会报告披露情况统计表

4.监事会报告

从表4可以看出,有27.78%的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报告不够规范,未对有关事项发表独立意见,使投资者对于监事会职能的发挥产生质疑,无法对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有可能影响其投资决策的效率。

表4监事会报告披露情况统计表

表5表明,上市公司对于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明显不足。从对购销商品、提供劳务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情况来看,在发生该类交易的51家公司中,有48家(占94.12%)未严格遵循年度报告准则,主要表现在未对交易价格、结算方式、关联交易事项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以及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和持续性等重要信息进行披露;从对资产、股权转让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情况来看,在发生该类交易的28家公司中,有19家(占67.86%)未按照准则要求进行披露,主要问题在于未对定价原则、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评估价格等信息进行披露;从对公司与关联方存在债权、债务往来,担保事项等的披露情况来看,在发生该类交易的45家公司中,只有4家按照准则要求予以披露,多数企业未披露关联事项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公司的影响等。

表5重要关联交易事项披露情况统计表

6.财务会计报告

从表6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能够按照准则的要求披露财务会计报告,并且有多家公司在法定披露项目之外进行自愿披露。在被出具标准审计意见97家的上市公司中,有71家(占73.20%)提供了审计报告,有90家(占92.78%)提供了会计报表附注,显示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方面的主动性较强。

表6财务会计报告披露情况统计表

三、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状况评估

通过上述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我国股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具有以下特征:

1.法定披露特征明显,自愿披露不足。从形式上看,几乎所有上市公司均能按照年度报告准则规定的项目对外披露年度报告;从内容来看,除财务会计报告、股本变动等个别项目以外,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仅囿于年度报告准则所要求的项目,而对于自愿披露项目则缺乏应有的关注。事实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是有关监管机构法定要求与上市公司管理层自愿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缺乏来自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行为的有力支持,年度报告的信息含量一定会大打折扣,从而必然降低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

2.披露内容避重就轻,缺乏应有的公允性。虽然,年度报告披露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但必须以公允中立为前提。而目前上市公司在公允披露方面的努力明显不够,集中表现为对重要项目披露不足。从上述调查资料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普遍对公司投资情况、新年度的业务发展计划、重要关联交易等与投资者决策有密切关系的信息披露语焉不详或完全未披露,从而降低了年度报告的可靠性。

3.披露时间滞后,缺乏及时性。虽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对外披露年度报告,但分析发现,多数上市公司选择报告期限的后60天而非前60天对外披露年度报告,其中选择前30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1%,选择前60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20%,信息的滞后严重削弱了其决策的相关性。

四、简短结论与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目前上市公司在执行年度报告准则方面总体表现良好,但在以下方面仍有待改进:

1.将公司治理状况纳入年报披露的范围。随着年报披露准则的修改和完善,有关公司治理方面的信息披露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如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已从最初的混合报告、辅助报告发展成为专门报告。但这些报告仅限于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和公司有关情况的一般说明,而未涉及对股东权利维护状况、中小股东权利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受保护状况等公司治理主要内容的披露。现有的披露内容难以使投资人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治理效率作出恰当的判断,这在根本上动摇了投资人对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可信度,从而使年度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下降。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决策有用性的角度看,有必要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2.减少年度报告披露准则中的可选择性条款,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年度报告披露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条款,增强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有利于企业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但这种可选择性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上市公司信息的不可比,为投资者理解财务报告进而进行投资决策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可见,减少年度报告披露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可选择条款已属必要。

3.不断完善法定项目的披露。首先,应按产品、行业或地区按要求及时提供分部报表,进而,对于与投资者决策密切相关的信息,如定量的财务预测信息、股本变动情况、监事会的独立意见、重要的业务数据、股东权益变动情况、主要的会计报表附注等,应作为法定披露项目予以规范。同时,应处理好年度报告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问题,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构造一个内在统一的制度体系。

4.加强自愿性项目的披露。年度报告披露准则通常只规定最低的披露要求,这些最低的披露要求构成了上市公司法定披露的内容。然而,要作到充分披露,就有必要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认识,从而提高公司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能使公司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然而,过度披露则可能会使公司的竞争力受到损害。所以,在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时,管理者既要做到向投资者释放信息,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同时,应注意对事关企业竞争力的信息予以保护。

参考文献

[1]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4年1月10日,1997年12月17日,1998年12月10日,1999年12月8日。

[2]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4期:41—48。

[3]林志毅等.会计信息披露:动因、现状、问题及对策.见:张金良等编,证券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41—80。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加强监管能力建设,落实监管工作责任,监督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坚持“督促落实责任、积极帮扶指导、严惩责任缺失、鼓励诚信经营”的指导思想,依法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确定年度常规监督检查的对象

本辖区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新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企业以及注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按季度进行补充更新。

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督检查参照此方案执行。

(二)确定年度常规监督检查的频次

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常规监督检查一般每年进行两次,各单位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监管工作需要适当增加检查频次。其中一次监督检查要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和企业生产情况确定时间实施,结合年度报告的提交时间确定,即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每满一年前的一个月内完成一次对该企业的常规监督检查和年度报告的审查。

(三)制定检查计划,组织开展常规监督检查

我局在本辖区内组织实施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常规监督检查和年度报告的审查工作,制定常规监督检查具体实施计划,确定每家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监督检查的时间。实施计划要报告当地政府并报市局备案。

三、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

年度常规监督检查要结合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获证企业年度报告审查工作一并进行。

(一)送达监督检查通知书: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常规监督检查前15个工作日,向企业送达附件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通知书》,告知企业监督检查有关项目。(承办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二)督促企业提交书面自查报告:被检查企业收到监督检查通知书后,应依照国家质监总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第二章内容进行自查,并向实施监督检查的质监部门提交书面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包括附件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规定内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结合年度报告的审查要求辖区内的食品获证企业一并提供以下资料:1、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年度报告自查申报表(一式三份)(附件3);2、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3、营业执照复印件;4、在用计量器具的检定证书;5、安全检验项目委托检验报告单两份。(承办单位:食品生产监管股、各食品监管责任区)

(三)核查企业自查报告:对收到的企业自查报告进行核查,必要时要求被检查企业做出说明并提供补充报告材料;对逾期未提供自查报告和年度报告的食品生产企业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要求提供,逾期仍不提供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四)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对企业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可结合企业年度报告审查的生产条件实地抽查同时进行。

1、告知企业实施现场检查:对企业的自查报告和补充材料进行核查后,局食品生产监管股确定对企业实施现场检查的期限,并发交办单告知各食品监管责任区、技术所实施现场检查的时间期限,由各食品监管责任区确定具体现场检查的日期并告知企业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2、现场监督检查的依据:对企业实施现场监督检查的程序以及监督检查的内容和方法依据《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实施细则》第三、四章执行。

重点检查是否有生产场所搬迁未变更、超许可范围和超期未延续继续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生产条件、检验条件、环境卫生条件是否持续满足生产的需要,其中计量器具是否持有合格有效检定证;检查企业是否做到批批出厂产品检验,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企业,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实验室测量比对;委托出厂检验的企业,是否委托具有法定检验资质检验机构签订委托检验协议等。(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技术所)

3、抽样检验:根据监督检查工作需要,依照食品监督抽查计划和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加强食品中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超限量标准、超范围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技术所)

4、记录监督检查结果:监督检查人员应当按附件4《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核查表》有关事项,如实记录监督检查结果。对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对前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现场监督检查人员应予以详细描述,并记录在附件5《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现场监督检查情况记录表》上。(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四)常规检查结果的后处理

1、常规检查的处理: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能够现场整改的问题,应当要求企业现场整改;不能现场整改的问题,要依法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跟踪整改情况。

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对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要依法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隐瞒食品安全隐患、故意逃避监管等行为,要依法从重处罚;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2、检查记录归档:现场检查完成后5个工作日,所有监督检查记录应按照“一企三档”的规定,归档保存,保存期限为三年。留存企业的监督检查记录,应归入企业建立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留存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记录,应归入监管部门建立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有关监督检查的基本信息,应录入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3、每年应检查总结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并形成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分析报告,报所在地政府和市局。(实施单位:各食品监管责任区、食品生产监管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制定常规监督检查的实施流程,明确各接口的交接事宜,并将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确保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完善监管机制。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辖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把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企业纳入到常规监督检查的范围,严格落实监督抽查、年度报告审查、执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强制召回等监管措施,确保监管到位。

第4篇

关键词:新三板;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新三板作为我国证券市场改革试点的重要一环,致力于服务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在这个“创业创新时代”已然是金融市场的新焦点。自新三板扩容以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7年一季度末,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已经突破11000家,总市值达44390.92亿元。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和保障新三板市场的投融资功能,其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值得我们关注。

一、“新三板”市场概况

从2014年至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历年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由2014年的1572家增长到10163家,2016年新三板市场总股本高达5851.55亿股,其中流通股本占2386.81亿股,总市值由2014年的4591.42亿元增长至40558.11亿元,市盈率为28.71倍。从2016年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分布情况看,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集中在工业、信息技术和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其中工业企业挂牌家数最多,占比29%,股份总量达14933966.92万股,资产合计60815070.02万元,平均总资产却不到2亿元,信息技术次之,占27%,股份总量达11438061.88万股,总资产36198474.79万元,总资产均值约1.2亿元。公用事业行业在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最少,仅有79家。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金融企业虽然仅有157家,但总资产约43亿,净资产均值高达11亿多,由此可见新三板挂牌企业规模差距明显。

二、“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行制度

随着新三板的不断成长,监管者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监管难题,目前新三板市场的监管依据主要是由证监会的有关信息披露的指导文件和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出台的配套性规范文件。根据新三板《信息披露规则》规定,新三板企业披露的年报需进行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半年报无需审计,季报可以选择性披露。《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发生可能对股票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公众公司应当立即将有关该重大事件的情况报送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指引(试行)》则规定了新三板挂牌企业披露年度报告的格式,年报需经过监事会审核同意进行披露,要求真实准确完整的反映公司的实际情况。2016年5月27日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为了满足挂牌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要求对新三板市场实行分层管理,未来还将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对相关层级进行优化调整。根据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满足创新层要求的新三板企业,在流动性方面将会有一定的优势,未来的新三板市场内部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其流动性将得到改善,投融资更加便捷。

三、“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截止2016年4月30日,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计6945家,其中6883家挂牌企业披露了2015年年度报告,有62家公司未能按时披露。截止至2017年4月30日,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增至11113家,此中有559家企业未能及时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股转系统依照规定将暂停未按期披露年报企业的股票转让。对比2015年与2016年的年度报告披露情况,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家数比去年增长了近60%,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却每况愈下,未按期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家数是去年的9倍,情况不容乐观。截止至2016年12月31日,因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被终止挂牌的有10家。本文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充分性、及时性三个方面剖析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1、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方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30日,共47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出具了2015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青鹰股份称此次更正是由公司2015年度报告编制时录入错误导致;科马材料称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公司2015年度及以前年度未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12月份员工工资及社保,需要对该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和更正;圣迪乐村称公司在首次准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文件时发现2015年年度报告的财务报告中存在会计差错,故进行追溯调整。2017年1月至2017年4月30日,共42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出具了2016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四达电力表示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原公告内容和格式存在错误现予以更正;北斗信息则对主要客户情况中销售金额和年度销售占比进行了更正;滴滴集运同样是工作人员疏忽,更正的是利息收入;威星电子误将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是否审计栏中填写为否。综合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更正公告的新三板挂牌企业,更正原因多种多样,但大多是报表数据有误,或者是报表细节没有处理到位(如格式、小数点、语言表述等等),少数为补充更正和追溯调整。可以看出新三板挂牌企业对财务报告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改善,多数更正公告指明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这也侧面说明了企业财务工作未到位还不够细致、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业务还需要进一步规范。2、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在临时报告披露中存在着忽略披露义务、刻意隐瞒等问题。例如飞达股份与其控股股东发生关联交易往来未履行事先审议程序和临时公告义务;点动股份股东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未及时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新三板挂牌企业信息披露不充分还体现在:有的企业收购资产却无评估价格、未说明被收购公司盈利情况;有的企业为提供担保质押股份未交待具体质押期限;有的企业公开转让说明书与审计报告附注多处信息披露不一致等。3、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年度财务报表需在4月30日之前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示,逾期将予以停牌,6月30日之前仍未披露的则会被无情摘牌,此时违规企业将在新三板无立足之地。新三板各挂牌企业也会公示年报预计披露时间,如有推迟将年度报告延迟公告。2015-2016年年度报告延迟披露原因统计表,见表1。从2015年到2016年的变化来看,延迟披露的原因逐渐趋同,主要责任归咎于公司自身和审计机构,多数挂牌企业在延迟披露公告中统一口径表示由于审计工作较为复杂抑或是审计工作未完成。相比较之下,无任何情况说明的情况有所改善,延迟披露的挂牌企业家数有减少的趋势。

四、完善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提高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整体水平,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1、完善“新三板”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如果挂牌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很可能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公司在新三板的再融资、转板上市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规则能够有效的阻止企业的违规行为,防患于未然。实行分层管理后的新三板需要辅之以差异化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应当制定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标准,同时平衡好挂牌企业和信息使用者这两者的利益关系。创新层的披露要求应当高于基础层,接近于上市公司的披露标准,基础层的披露要求则尽可能的予以简化,节约披露成本。2、加强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公司治理。一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时间还不是很长,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对相关制度也不够了解;从股权结构来看,股权高度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则不利于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分散股权结构可以使挂牌企业减少股权集中的弊端创造更高的效益。健全的财务体系,可以控制信息披露质量,有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企业要想良好运行需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起到平衡内部管理的作用。当企业有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后,会计信息披露水平随之提升,将会使新三板挂牌企业倍受投资者的青睐,优化资金流通性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3、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及惩罚力度。我国新三板挂牌企业主要由证监会统一监管,股转系统自律监管,做市商持续监督。从法律地位来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作为监管中的一环,以自律为主,法律地位偏低。目前股转系统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措施主要是出具警示函、提交书面承诺书、约见谈话、责令整改和公开处罚。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股转系统共出具了134份警示函,123例公开处罚,79次约见谈话,42例仅要求提交书面承诺,16次责令整改。其中公开处罚涉及的处罚金额视情节而定,其他惩罚措施约束力又略显不足。如此,违约风险低可能诱使挂牌企业做出侵害相关者利益的投机举措。新三板这样越是宽松包容的市场环境,越需要强有力的监管。

参考文献:

[1]汪勇军.新三板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J].财会学习,2016(16):233.

[2]郭萌洁,李敏.我国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24):54.

第5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意义 策略

对一所职业院校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不但需要考虑到学生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通过学生实际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来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了解人才的质量是否满足实际的需要。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重视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完善,将其作用发挥出来。

一、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意义

(一)能够强化职业院校的质量意识

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增强质量意识,树立评估主体地位。不断采取措施完善内部制度,建立评估制度,能够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了解教学质量,并反思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教学[1]。

(二)能够增强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有效性

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客观、全面地了解职业教育质量情况,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在分类拨款、分类指导等方面提供参考。

(三)能够让社会更加关注职业院校教育质量

建立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能够让社会更加关注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组织、校友、媒体、家长以及用人单位的作用发挥出来,将职业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这样能够深度融合社会需要和职业院校教育,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当前职业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职业院校的领导在任的时候,比较重视自身的政绩,而对学校长远发展不够重视,因此很多质量报告并没有很好地分析教学的质量,更像是成果展示和工作总结。和教学质量有关的,列举的往往是审评获奖情况和行政评奖情况。这些报告中,并没有提到重要的问题,比如每年政府投入情况 、学生家庭投入情况、生源构成的变化、学生是否满意学校生活、毕业后学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评价等问题。长此以往,质量报告很可能会流于形式[2]。

职业院校的质量报告应该是客观和全面的,其中应该包含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撰写质量年度报告的时候,应该整合多方面的数据,将大学生作为报告撰写的中心,将就业作为撰写的导向;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进行衡量的时候,应该从教育大众化、教育公平、为学生服务以及给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几个方面出发。

三、教学质量报告的量化和质化的主要形态要素

(一)学校的目标和使命

对于学校而言,目标和使命是其重要的顶层设计,其能够直观地展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宗旨以及服务面向等一系列的价值追求。人们在衡量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时,往往会根据其目标和使命进行,而培养目标便是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3]。

(二)使命实现以及目标的条件和资源

此处的资源条件包含经费、物质、仪器、图书以及信息网络等组成部分。对于这些条件和资源,国家制定了最低标准,若是能够达到或者超过这个标准,则说明这所职业院校的硬件有一定的保证。

(三)教学服务水平

教学本身也是服务的一种,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更是如此。评价职业院校教学服务的质量可以从下面几项出发:学校有没有给学生学习提供质量较高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有没有被学生充分利用;教师在教学时是否付出了足够的精力、实践和感情,能不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校在管理过程中,有没有将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等等。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毕业生的就业率等方面[4]。

(四)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及其资源的利用情况,可以对学校的教学目标、使命是否达成等教学效果进行衡量,其中包括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身心发展情况。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四、撰写教学年度质量报告的策略

(一)牢牢抓住教学质量报告的主要特点

首先,必须认识到教学质量报告和工作总结、工作汇报有着很大的区别,其能够体现教学工作的反思内容和过程,其重点是分析与反思。教学质量报告应该重视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结,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应该通过具体措施的实施情况、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二)分析对教学质量造成重要影响的要素

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指导事项和教学理念是否先进,创新办学模式是否合理,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否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等[5]。所以,在撰写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时候,需要对以上诸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其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建议。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以及就业率是衡量职业院校培养成果的关键指标,其能够使职业院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直观地体现出来。

(三)从纵向和衡量两个维度来对比教学质量

想要详细分析教学质量,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状态和发生的变化,需要对比职业教育基本的状态,从而对学校教学工作状态进行判断;通过对比同类型和同层次的学校来对本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位置进行分析[6]。此外,那些办学水平比较高的职业院校还应该和国外的相关院校进行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五、撰写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建议

职业院校撰写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应该包含下面七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需要进行综述;第二,分析学校办学的一些基本信息;第三,分析学校招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第四,分析人才培养的过程和质量情况;第五,分析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第六,对社会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第七,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提出问题解决措施。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只有包含了上述内容,才能够切实体现职业院校在招生、教学、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情况,这样的报告才是真正的、完整的[7]。

在职业院校中,质量报告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履行社会职责以及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撰写报告时,通过对人才培养的分析和总结,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及用人单位的相关评价,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来改进。

六、结语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能够帮助职业院校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进行改进,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规划学校的发展,不断地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效果和办学效益,切实提高办学质量,让社会、家长和学校满意。所以,学校必须重视人才质量年度报告撰写,将其积极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朱方鸣,陈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若干问题商榷[J].高校教育管理,2014(02):97-98.

[2]李术蕊.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5):37-44.

[3]杨应崧,苏志刚,齐小萍,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94-96.

[4]赵佩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之探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44-46.

[5]徐伟,屠群峰,孙莉萍,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作用与框架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64-67.

第6篇

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变化给纺织行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从2005年至今,纺织行业在国内制造业当中先行一步,大力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工作建设,以保持纺织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继2006年中纺协率先了我国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以后,今年6月18日,它又了中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另外还了《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

《纲要》出台顺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2005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一直有意识地促进行业内成熟的社会责任信息观念及沟通文化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在企业评估和体系建设培训中培养企业对社会责任相关的记录、数据和信息的系统整理、综合分析与内外部共享的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为中纺协制定《纲要》并确定各个报告指标提供了实践指引和统计依据。另一方面,行业内一批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大中型企业已经具备了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制作和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在需求和能力准备。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深入研究既有报告准则及已发报告,并广泛征询行业内企业和其它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纲要》,以期为行业内不断成长的社会责任报告实践提供指引和规范。希望纺织服装企业通过报告的形式,敞开自己的门户,让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宣传自己,从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纲要》具有全面、规范和本土化特性,并反应了行业特点

全面性――《纲要》采用的是“大社会责任”概念范畴,除了劳动者权益保护,还加入了安全与消费者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供应链管理与公平竞争、社区发展与社会公益等内容。

规范性――中国现行的关于产品安全与消费者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以及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以及中国批准的各类国际公约,已经为中国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提供了完整而系统化的规则指引甚至是具体的指标体系,它们构成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原点和基线,所以,本《纲要》在上述各方面所确定的基本指标的渊源就是中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的国际公约。

本土化――本《纲要》是国内第一套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指标及规范体系,也是我国第一个行业性的关于社会责任绩效披露制度的指导文件。并且,它是基于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以及我国有关的产业政策及法律法规而制定的。

行业特点――在中纺协3年多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阶段及产品工艺流程等情况,设计了一系列与纺织服装企业关联性较大的指标。如节能减排指标、产品安全指标等。

《纲要》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指南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孙瑞哲介绍,该《纲要》是由201个报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活动,且与利益相关方权益密切相关的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孙瑞哲指出,《纲要》出台的目的是为有意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提供一个内容全面翔实、指标具体可量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写作指南,旨在助推企业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编制与一套有关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所产生的经济业绩、环境保护业绩和社会业绩的自愿性公开报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鼓励所有纺织服装企业利用《纲要》编制其社会责任报告。

《2007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的再次和《纲要》的推出,标志着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正式确立,体现了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社会责任建设领域的又一创新成果,不仅对纺织行业意义重大,对国内其他的制造业开展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有望明年出炉

为了在产业内形成良好的报告制度氛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在《纲要》、实施的基础上,计划在2009年推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建立国内第一套社会责任报告评价制度,并由国内外的中立且具有相关经验的专家组利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对过去一年行业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做出评价,评选出年度最佳报告若干篇,并将报告在有关评价指标方面的表现加以公示,以期达到激励企业完善社会责任报告,推广优秀的社会责任报告,促进行业内的社会责任报告文化的目的。

相关链接:中纺协履行社会责任实践摘录

1、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实施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2006年,CSC9000T纺织工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并投入实践中接受检验,启动了CSC9000T的10家企业试点项目。

2、2006年12月12日,召开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社会责任年会,并在会上了《200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这是中国第一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的行业综合报告。

3、2007年开展了“10+100+1000”项目,即在10个左右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内选择100家骨干企业逐步建立CSC9000T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对大约1000家中小纺织服装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基础培训及能力建设培训。

第7篇

年度报告覆盖面广,不但资料要完整,分析要透彻,而且观点得精辟,问题也需要深刻。但无论如何,一份好的年度报告,就是一份对过去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让来看有一个更辉煌的发展与提高。

总之,一份好的年度报告的出台,离开不了以下几点:

一、"2004年的那一场雪”,正好印证全年的收获

年度报告首先要总结全年的工作业绩。当然,有很多企业都在做每月、每季、每个客户、每个活动等等方面的业务回顾,但这个年度报告的工作业绩回顾,将全面、真实、宏观地反映全年的工作成果。我们会看到销量、货款、市场占有率、客户数、区域发展等公司最关心的几个指标的达成情况。

如果你只是用文字来表述,那说明你还是写年度报告的"菜鸟”,需要提炼;如果你学会了用数据来表示,那说明你已经是基本入门了;如果你已经能用一些对比、图表、比例、趋势等来全面表达今年与去年、 这个产品与那个产品、这个活动与那个活动等等同期、同行业之类的情况,那你才算是一个情况报告高手!

这第一部分的情况报告的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之重要,但还会有更绝的,假如将公司战略、公司目标再非常醒目地在一边展示出来,让领导非常清晰地看到,你们一直在目标导向地工作,在工作中不但能完成目标,并且还能超目标,那该让领导多欣喜啊!

总之,在这一部分,让数据和图表说话,让对比上的良好展现与完全良好的趋势表示得更彻底些!更明目张胆些!!

二、"东风不破”,哪来西天的真经回?

你们的全年工作有哪些?领导可能知道,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在领导知道你们全年做出了哪些成绩后,接下来,领导层可能就顺势想知道:结果是这样,那么过程呢?领导想让你的陈述来说明他们并不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糊涂虫”,因为在不久后的将来,他们可能还要评估你们的业绩,可能还要给你们发奖的!

这个时候,无论你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是如何干的,无论干得好干得坏,都先提炼一些重要的东西,"经验,只要愿意去想,还是有的”!事实上确实做得非常棒,总结能力也非常好,这当然好;但如果这方面都不强,那怎么办?没关系,很多书籍与理论都可以帮你!

不要怕写一些老掉牙的老板已经看厌了的"公司领导的良好规划与战略、公司各部门的支持、营销4P的良好运用、经销商的配合等”内容。任何人做报告,都基本上还是这些条条块块。但关键是要从这些条条块块中发现一些你不同于其他人的一些特殊本领,如:

在公司的规划下,你们做了一些更细的规划与调整,如你们发现在某个区域的产品能组合,更能抵御竞争,于是跟公司提出了特别请求,最终事实也证明这种新产品的要求是对的;

你们不但与其他部门配合得很好,你们还让相关部门减轻了一些负担,如设备的运输,财务部门的对帐,退货与换货系统等等;

营销4P你们不但自己用,而且还学会了组合用(实例),你们还教经销商如何用,某一经销商现在已经在公司的帮助下,组建自己的专业营销部门了!

......

以上内容得有较全面的展开,又得有非常有重点的方面,让领导层一看一听就心里一亮,甚至心花怒放:这小子这方面做得真的不错,理念也非常好,如果可能,我要让其他区域来学习学习;或者在公司里干脆树立为标兵,进行推广,要写进公司的营销教材里!这个时候,那你就已经走向成功的边缘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看看,事实证明,它们极大可能就是企业领导层所特别喜欢的:

窜货问题的发现与果断解决;说实施,因为领导自己也不好解决!所以能不喜欢吗?!

经销商与渠道的调整,渠道工作的细化;这样领导会认为你们真的干了很多工作,怀疑态度没有了!

终端开发与空白区域开发:这小子想问题不但想得细,还想在了我们前面,值得培养!

货款回笼率提升:回款其实才是真正的销售,公司进账多,呆帐坏帐少,总是好事!

......

写到这里,就可趁热打铁,可有点"私心”,得趁机会表白一下自己这支队伍的努力,得让领导对你这个团队"心中有数”,便于领导下一步的夸奖了。这里,你们就可写一些类似的话:你们是下了"东风破”的决心,你们是为了公司的各个目标,在努力努力再努力,在含辛茹苦地奋斗不息,你们这个团队,是一支铁打的团队!

如果领导认为:他们真不愧为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企业的腰,他们虽然还可以继续提高,但已经让我比较满意了!这时,你又离成功近了一步!

三、我们唱的虽然是"猪之歌”,但我们却是非常神圣的!

上面其实已经提到了领导可能特别喜欢的一些方面的报告内容,其实基本上都是营销或者具体业务上的东西。我们如果能够"内外兼顾”,添加内部管理方面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这份报告的结构,有可能让领导对你更刮目相看。

一线工作很苦,苦中作乐又是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而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组织设置、团队建设、员工发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都说业务队伍难管,你们不相信,你们也做出了成绩来证明!

这方面很多时候不太好写,但仔细发掘,还是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离职率低,员工满意度还行;位虽卑,但志向高!

团队运作,大家齐心协力,这就是企业的魂!

员工素质越来越高,因为注重了培训。

......

当然,假如这方面存在问题怎么办呢?如离职率高的事实,员工埋怨多,那怎么办?没关系,问题留到后面再讲,可从这个方面入手,谈你是怎样解决当中的一些突出问题的,这不也很好吗?

基础工作我们做了很多,我们知道基础工作会带来更好的竞争效果,取得竞争优势,我们从最基础做起)

四、渠道上"没有浪漫的事”,我们如何"大浪淘沙”?

其实,在具体运作上,业务部门还是最愿意谈,也希望多变的就是关于渠道的内容,这包括:渠道管理、经销商运作、窜货问题的处理、价格的应用、渠道促销的灵活应变、渠道抢夺、终端开发与区域拓展等等。所以,这里再着重将其延伸一下。

很多企业关于渠道的报告内容可借鉴,但以下的最为领导所欣赏:

渠道结构合理性与渠道结构的调整结果;

渠道客户数的变化与开拓;

渠道价格体系的合理性与渠道促销的应用经验;

渠道下沉工作的开展;

......

当然,这里还可加上一些内容,如对重点经销商或客户的分析,得出明年的可能的渠道政策方向,这也是非常可取的。

五、"芙蓉姐姐”、"超级女声”这样的营销手段我们需要更多!

在一份完备的年度报告里面,总是谈自己并不好。那么,在这里,可将与业务部门最相关的一个部门拿出来,进行一些对两个部门都有利的分析与评估,便于两个部门更友好的合作与配合。

在这里,就可对市场部一些好的市场活动进行分析,最后,非常感谢市场部门的配合的同时,希望市场部在来年提供更多更好的武器来支持一线的艰苦的销售工作。

六、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我们虽是一只小小鸟,但也希望飞得更高!

到这个时候,领导可能一直都在想,这小子一直都在写成绩,怎么可能没有问题或教训呢?看来,"纸包不住火”,"亮丑”的时候到了!

这可也是相当关键部分。我觉得也是要着力思考的部分。很多外企因为希望这种报告是"务虚”报告,希望这种报告会是"务虚会”,因为成绩只代表过去,问题却仍牵涉到未来。有了对问题的剖析与思考,才有可能实在地将明年的工作得到提高。

最好提两到三个现实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好以非常诚恳的态度请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最好以非常务实的计划方案让领导层来帮助分析、提供支持,这就是我对这一部分写作的忠告。

一般来讲,企业营销中还是这样一些问题存在而又不好解决,希望在年度报告中提及,这包括:

渠道政策的多变与公司返利等的滞后;

公司市场反应慢,支持部门的不理解、不支持;

营销资源的缺乏与销售压力的不匹配;

......

你们的缺点往往包括:

执行力不强;

业务能力不高;

与经销商沟通有问题;

......

"问题与困难像弹簧,你弱他肯定就强”。你们是有信心克服困难与缺点的,但希望公司对问题与困难重视也是对的!

第8篇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0104

证券简称:乐视网

公告编号:2015-088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报告摘

要 1、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摘要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半年度报告全文,半年度报告全文刊载于巨潮资讯网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 应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内的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负责人贾跃亭、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杨丽杰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李永超声明:保证本半年度报告中财务报 告的真实、完整。 半年度报告是否经过审计 是 √ 否 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乐视网

股票代码

300104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张特

赵凯 电话

010-51665282

010-51665282 传真

010-59283480

010-59283480 电子信箱

ir@letv.com

ir@letv.com 2、主要财务会计数据和股东变化 (1)主要财务会计数据 公司是否因会计政策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等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 否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总收入(元)

4,460,713,020.06

2,938,801,853.16

51.79%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

254,730,903.08

151,892,777.05

67.70%(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扣除非经

172,536,696.14

142,513,349.80

21.07%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465,081,606.08

461,337,454.16

0.81% 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0.2507

0.2505

0.08%股)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0.14

0.08

75.00%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0.14

0.08

75.00%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7.75%

8.07%

-0.32%

1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

5.25%

7.57%

-2.32%收益率

本报告期末比上年度末增

本报告期末

上年度末

减 总资产(元)

11,233,959,782.12

8,851,023,247.13

26.92%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所有者权

3,418,023,799.70

3,166,827,658.29

7.93%益(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

1.8424

1.7195

7.15%产(元/股) 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及金额 √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项目

金额

说明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冲销部分)

20,739,306.11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与企业业务密切相关,按照国家统

50,000.00 详情见政府补助明细 一标准定额或定量享受的政府补助除外) 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2,989.18 处置子公司损益

64,524,252.87 减:所得税影响额

3,117,490.05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税后)

-1,127.19 合计

82,194,206.94

-- 对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界定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以及把《公 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 说明原因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将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 1 号——非经常性损益》定义、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 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的情形。 (2)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报告期末股东总数

115,404

前 10 名股东持股情况

持有有限售条件

质押或冻结情况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持股比例

持股数量

的股份数量

股份状态

数量 贾跃亭

境内自然人

42.20%

782,844,429

613,563,546 质押

16,287,196 曹勇

境内自然人

3.30%

61,230,376

22,264,119 中国农业银行股 份有限公司-中 邮信息产业灵活 其他

2.37%

43,947,249

0 配置混合型证券 投资基金 刘弘

境内自然人

2.28%

42,264,119

45,922,782 质押

734,764,512 吴鸣霄

境内自然人

0.93%

17,299,479

0 贾跃民

境内自然人

0.72%

13,448,560

32,960,435 质押

439,472,490 中国工商银行- 嘉实策略增长混

其他

0.64%

11,941,156

0 合型证券投资基 金

2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齐立

境内自然人

0.60%

11,043,143

0 兴业银行股份有 限公司-中邮战

其他

0.55%

10,267,162

0 略新兴产业股票 型证券投资基金 廖俊

境内自然人

0.55%

10,132,964

0 上述股东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的

贾跃民、贾跃亭系兄弟关系,公司未知其他前十名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也未知 说明

是否属于一致行动人。 (3)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3、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经营情况简介 1、报告期内总体经营情况

公司围绕年度经营计划,不断加强品牌推广力度,完善产品用户体验,报告期内公司网站的流量、覆盖人数等各项关 键指标继续稳健提升,基于“大剧看乐视”的基础上,在自制、体育、综艺等多个重要垂直领域精耕细作,截至2015年6月30 日,公司网站的日均UV(独立访问用户) 约5300万,峰值接近7700万;VV日均2.8亿,峰值3.5亿。乐视云视频开放平台CDN 节点全球覆盖超过600个,物理带宽总储备约10T。

伴随着智能终端产品的推出,公司目前已成为唯一一家基于一云多屏构架、实现全终端覆盖的网络视频服务商。公司 在领先的发展战略指引下,不断夯实“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乐视生态”全产业链架构,实现内容资源、应用服务与用户 之间的无缝衔接,为用户提供极致体验。在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及网络视频行业蓬勃发展的市场环境 下,预计全年公司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报告期内,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6,071.3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1.7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5,473.09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70%,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增长,完成了董事会年初制定的目标。报告期内广告业务平稳增长,公司 实现广告业务收入103,421.85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96%。终端业务收入189,291.5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24%,付 费业务收入107,492.5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13%。

公司通过充分发挥乐视生态的协同效应,加快实现业务规模和用户资源积累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为公司发展成为覆盖全球市场的网络视频领导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内容资源方面,公司采取电视剧、电影、综艺、动漫、音乐等全方位内容品类的覆盖,外部采购、内部自制创作相 结合的策略,不断巩固和加强公司在内容领域的优势地位。报告期内,《小时代4-灵魂尽头》、《何以笙箫默》、乐视体育 独家版权赛事直播等以人无我有的优势实现了日均UV高增长。自制剧《拐个皇帝回现代》,据艾瑞IVT数据统计显示,在 2015年1月12日-1月18日期间的覆盖用户数位居全网自制剧第一,同时报告期内推出的自制综艺《十周嫁出去》亦取得良好 口碑和广告效益。

乐视TV超级电视完成产能爬坡,公司持续全力优化供应链各环节,不断提升产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旺盛购买需求, 2015年上半年超级电视销量约100万台。超级电视 S40,S50,X60,MAX70等产品线日臻完善,已全面覆盖主流、高端、 超高端产品市场。超级电视充分考虑了中国人使用电视的习惯,通过技术革新给用户带来许多便捷。在价格上,超级电视通 过自有品牌自有电商,砍掉了不必要的品牌和渠道溢价,让用户获得实惠。公司将继续通过垂直整合,重新定义智能终端产 品,提供极致的用户体验。公司将继续推出新产品,打造跨终端的LetvUI系统,并进行持续更新及迭代运营,继续保持行业

3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领先地位,真正让大屏生态系统成为用户的家庭娱乐中心。同时,将围绕超级电视产品线,推出多种配件,支撑用户的极致 体验需求,并择机推出智能电视之外符合“品质生活”的全新智能产品。随着后续乐视超级电视新品的推出,以及产能的持 续提升,公司有信心及能力保障完成2015年全年300万台以上的销量目标。

上半年,公司关联方乐视移动智能正式推出乐1、乐1Pro、乐Max三款超级手机。乐视超级电视、超级手机与乐视 网内容资源、平台资源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得以体现,公司一方面最大化发挥影视版权数量、质量优势和用户资源优势,增强 智能终端产品的内容优势和用户粘性,提高推广效率和降低营销成本,带动智能终端产品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 快速提高和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分享智能终端行业高速发展的成长盛宴;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的稳 步提高,将使得用户资源进一步丰富,并为公司互联网视频广告业务和应用业务在智能终端的迅速拓展,建立了良好的业务 基础。

公司关联方乐视体育作为乐视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持续发力,运营女超联赛,获5个赛季全球独家媒体版权, 冠名赞助销售权,商业开发权及全部赛事信号制作,参与中国职业体育改革;启动ICC国际冠军杯;乐视体育电商平台上线; 与帕奎奥联合成立O2O俱乐部;成功获取英超、意甲和欧冠版权;锁定新赛季英超联赛,购买2015-2018三个赛季的欧冠版 权,以及抢到2015-2018三个赛季的意甲独家版权。乐视体育的持续发力,使得视频资源全终端日均UV持续增长,日均突破 644万,并且随着重要赛事进入决赛阶段,将继续保持增长状态。乐视体育与乐视网在平台、应用、内容、终端及创新业务 的发展和多元的业务协作方面,互推互进,互助互赢。

作为乐视生态的重要布局,同时作为乐视生态走向开放和全球化的重要步骤,乐视云脱胎于乐视网,不断预热,最终 脱茧而出。公司打造的云视频平台,将提供视频管理(包括上传、存储、转码、分发),播放下载(含各终端适配),监控, 质量分析等一站式的视频服务。乐视云计算将作为公司云计算业务的运营主体在全国开展业务,为其他网站和企业提供视频 存储、视频管理等云视频业务,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提供完整的云计算基础服务。目前乐视云已经有了600多个CDN节点, 联接了4000多家企业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除对外投资北青传媒成为其股东外,与卫宁软件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围绕公众健康服务 的需求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在有效促进公众健康,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打造健康服 务生态,建立垂直服务体系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协作,整合多方资源,以开放的心态,共同营造具有“平台+内容+终端+ 应用”模式,积极探索各类互联网+模式下的医疗健康云服务;与乐视体育联合投资北京益动,依托各自在渠道、市场、用户、 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力和优势,进行深度合作,对于乐视网在社群O2O及运动健康领域的布局有较大的意义,对乐视网的生态 布局予以全面支持。 公司始终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报告期内,新获授权专利210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5项、外观设 计194项,新获软件著作权5项。截止报告期末授权专利287项,软件著作权91项。 主要财务数据同比变动情况

单位:元

本报告期

上年同期

同比增减

变动原因

主要系本公司广告业务及子公司超 营业收入

4,460,713,020.06

2,938,801,853.16

51.79%

级电视热销所致

主要系版权摊销、终端产品增长所 营业成本

3,787,893,148.04

2,487,947,546.42

52.25%

主要系业务规模扩大工资、物流及 销售费用

442,883,846.04

204,615,005.91

116.45%

售后增加所致

主要系业务规模人员增加工资福利 管理费用

121,086,828.08

75,868,697.72

59.60%

费增长所致 财务费用

74,511,987.69

82,368,514.05

-9.54%

主要系子公司可弥补亏损增加确认 所得税费用

-35,831,209.19

-779,889.63

4,494.39%

的递延所得税所致 研发投入

505,492,098.34

286,231,145.57

76.60% 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465,081,606.08

461,337,454.16

0.81% 流量净额

主要系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1,237,223,068.23 -764,033,444.24

61.93% 版权采购的增加以及研发投入的增 流量净额

加所致

4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1,435,510,823.10

696,875,028.78

105.99% 主要系公司股东无息借款增加所致 流量净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

660,523,911.67

394,132,062.73

第9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年度报告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作者简介:

秦冬梅(1977-),女,湖北京山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管理当局披露履行受托责任的一种信号传递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管理当局承担了合理、有效管理与运营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的责任,必须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委托方可以根据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做出继续原有契约,还是终止契约的决策。当管理当局管理不善,经营效率低下,导致公司业绩下滑,股票价格下跌时,大股东将通过董事会对经理人员做出解聘、降低报酬等处罚。小股东则通过“用脚”投票,抛售公司股票。因此,管理当局有职责建立完善并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表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并披露评估结果,可以向证券市场投资者传递管理当局履行了受托责任这一信号。

(二)内部控制评价可以降低成本两权分离下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管理当局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产生成本。由于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企业价值下降部分会以分红和其他报酬降低的形式强加给管理者,也就是成本最终将由管理者承担。为自身利益考虑,管理当局就有使监督成本保持最低的动机。因此,管理当局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需要设置内部控制制度,让委托人充分了解经理人员的努力程度,以降低委托人对管理报酬做出逆向调整的风险。管理层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最熟悉,最有能力对其进行评估,同时将评估结果对外披露。因此,管理当局会定期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将结果提供给外部信息使用者。为提高内部控制报告的可信度,还应当有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核并发表意见。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地发现舞弊,从而有效降低财务报告舞弊的负面影响。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2002年报告统计显示,通过内部控制发现的舞弊公司比例达到15.4%。事实上在其他发现舞弊的途径中直接或间接与内部控制有关的更多,如员工举报(26.3%)客户或供货商举报(13.7%)匿名举报(6.2%)可以归集到内部控制框架中的信息与沟通要素;而内部审计(18.6%)则可以归集到内部控制框架中的监控要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框架的合理设计和有效执行,能够很好地发现并防范舞弊的发生。

(四)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向外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以外的增量信息hermanson(2000)调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报告改进了内部控制,提供了额外的与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内部控制报告,用户可以一定程度上了解企业管理控制是否有效。如果企业有着良好的控制制度,则企业的经营有序而有效,能够防范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反之,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混乱,则风险较大,用户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就必须谨慎,因此,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在进行决策时,除了根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盈利状况等数量指标外,还较为关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二、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规范

(一)内部控制定义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6)中,“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予以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是由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尽管财政部于1996年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现已废止),其中最早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内容(即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问题。此后,从1997年到2001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就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了内部控制方面的指导原则、原则和准则,要求各金融机构的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稳定地运行。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与有效性(以下简称“三性”)作出说明;其所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三性”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出具评价报告;会计师事务所指出以上三性存在严重缺陷的,董事会应对此予以说明,监事会应就董事会所做的说明明确表示意见,并予以披露。但是一直并无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普遍约束。

(二)监管机构内部控制规范2001年初,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1号――上市公司发行新股招股说明书》,规定发行人应披露公司管理层对“三性”的自我评估意见和注册会计师关于发行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注册会计师指出“三性”存在重大缺陷的应披露并说明改进措施。但是上述两个规定主要是关于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信息披露。尚不是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要求。2001年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分别于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历年修订),提出监事会应发表的独立意见包括“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可见,这是监管机构首次普遍规定上市公司披露相关内部控制信息,但从其要求来看,并无强制约束力。2005年底,国务院了《国务院批转证监会的通知》,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其中有关“要通过外部审计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公司的自我评估报告进行核实评价,并披露相关信息”的要求,对于推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估、并由外部审计核实评价的制度提供了依据。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均要求上市公司(深市为其主板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并明确了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负责,董事会应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进行年度审计时,应出

具内部控制评价意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评价意见与公司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只是上交所《指引》于2006年7月1日起实施,而深交所《指引》于2007年7月1日起生效。《指引》虽然没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做出强制性规定,但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估报告却有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纳入强制性信息披露范围。

(三)管理部门内部控制规范2001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货币资金(2001)、采购与付款(2002)、销售与收款(2002)、工程项目(2003)、对外投资(2004)、担保(2004)等六项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克服了原有内部控制定义局限于审计的缺陷,对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改变企业内部控制乏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的现状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对内部控制的审核进行了指导,提出了注册会计师就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在特定日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定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的相关要求。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下发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提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使之有效运行是组织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适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评价组织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活动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但仅从审计角度而言,并非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进行规定。

2006年,财政部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意下,发起成立了由来自监管部门、实务界、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旨在为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政策咨询。同时,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起成立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导委员会。力争通过未来一段时间的努力,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委员会的努力,2007年3月2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将已草拟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广泛征求意见。

三、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披露缺失从(表1)看,从现行规定看,两个交易所分别就其上市公司(深市为主板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出了规定,要求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形成决议,公司董事会应在年度报告披露的同时,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核实评价意见。沪市上市公司从2006年年报已经开始执行该指引,而深市主板公司从2007年年报开始执行。笔者抽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7年1、2月份率先公布2006年年报的江南高纤等3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分析了年报中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并与其2005年年报中内控信息的披露作了比对。2005年年报中,30家公司有16家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14家公司对于内部控制未作任何披露。16家披露了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没有一家进行详细披露,只是在监事会报告或董事会报告中简单提到“公司建立健全了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和内容及存在的缺陷,更没有自评报告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报告。

(二)内部控制披露信息不全从(表2)看,从披露主体到披露内容及是否自评和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方面差别很大。30家上市公司全部在其“重大事项”中披露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其中3家还在董事会报告和监事会报告分别披露了内部控制相关情况,有9家单独在监事会报告中作了披露,有1家在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另外17家未在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中披露。但是只有6家公司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要求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审核意见,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均为无保留意见。只有1家公司(sT百花)按照上交所的要求披露了下一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格式和内容也不一,有的公司披露较为详细,如南山实业、常林股份等,详细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也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数公司如宜华木业等只在重大事项中通过诸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完善”等简单字眼来交待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

(三)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详细通过上述可以发现,上交所《指引》的颁布有助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许多以前在年报中没有披露任何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已经按照要求进行了披露,管理层基本都会披露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部分公司会详细披露内部控制内容,少数公司披露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及注册会计师的审核意见和来年内部控制工作计划。《指引》的颁布的确促使了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便于投资者进一步评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但大多数的公司能够提供的信息只是表明公司建立健全了各项内控制度,至于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建设情况、公司自我评估及注会的审核这些信息却披露甚少,甚至未涉及到,表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动力明显不足,这样投资者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四、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议

(一)规制主体目前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要依据是上交所和深交所颁布的两份《指引》,尽管两个《指引》均要求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相关信息予以披露,但是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如上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一下年度内部控制工作计划,而深交所则无此要求。笔者认为,既然两所均是以《国务院批转证监会的通知》为直接依据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指引所涉及的内容相差无多,又略有差异,完全可以由证监会制定统一规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进行规范,这样不仅在法律级次上要高,也会避免政出多门。

(二)披露的责任主体我国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间接涉及的规范有:《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分别于2002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历年修订),提出监事会应发表的独立意见包括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中指出公司董事会应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董事会及其全体成员应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也指出公司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负责。两份指引强调董事会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的主要责任主体,而《指引》前,一般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认为监事会是内部控制信息

披露的主要主体。目前董事会和监事会均成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体,但披露的内容和其角色究竟有什么不同。上市公司理解并不尽一致,因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有的上市公司由董事会披露,有的由监事会披露,有的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均披露。笔者认为,对责任主体的规定应该统一,或者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责任加以区分,在披露内容上应当各有侧重,否则会使上市公司无所适从。

第10篇

多项财务数据异常变化,雏鹰农牧财报多处可疑。

雏鹰农牧是一家主营生猪产品的公司。近段时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是质疑其生态猪名不副实,究其原因,不外乎怀疑其以普通猪挂生态猪之名,或质疑其以生态养殖却出栏效率过高,疑似添加助长饲料。不仅如此,通过分析,记者还发现其年度报告中部分数据显失合理,甚至直指其财务数据存在着人为调整的可能。

仔猪价格为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雏鹰农牧2011年度报告中每头仔猪的售价为841.25元,按照每头仔猪的重量37千克则可以计算出2011年度该公司仔猪价格为每千克23元,而同期全国均价为每千克29元(中国畜牧业信息网)。而按照企业公布的养殖工艺和方式,其成本低于传统养殖方式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而售价却低于全国平均价。

对此,企业认为解释为25千克是出栏标准,按照37千克计算的重量过高,所以导致计算出的公司的销售单价低于市场平均价。但是37千克是根据招股说明书中如下披露“2008 年仔猪单位成本同比减少114.70 元/头,剔除约当系数的影响,对应的2008 年末标准成本同比减少131.14 元/头,减少3.42 元/千克。”“2009 年仔猪单位成本同比减少12.19 元/头,剔除约当系数影响,2009 年末标准成本同比减少34.35 元/头,减少0.97 元/千克(参见招股说明书:p1-1-313~315)。”北京上勤普惠财务分析师齐老师认为:经过价格与重量差额比值计算出,其实际按照37千克进行的财务核算,可以说两套数据显然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显然在财务核算上存在着处置不当。

猪肉销售变动趋势与同行业相悖

不仅如此,公司的另一主要产品商品肉猪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由公司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可知连年来公司的肉猪销售区域并无明显的变化,那么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情况下,公司的肉猪的售价和全国的平均价差异比率各年度应该差不多。但经测算,公司在2008年度公司肉猪的售价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价49.04%,这显然不符合其生态猪的高品质定位。

自2009年度以来,公司肉猪的售价越来越接近于市场平均价,而公司在2011年度基本与市场价持平。比较巧合的是商品肉猪与全年度波动差异的方向与商品仔猪的刚好是在相同的年份,对于该问题公司解释为:“公司会根据市场价格变动调整产品结构及销售时机,因此每年销售生猪的平均重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每年的是不同的。”但是齐宪臣认为:从肉猪的单位重量增加所需的成本来看,肉猪达到一定重量以后,每增加单位重量所需的成本和时间也越来越高,因此即使公司调节商品肉猪的出栏重量,但从经济合理的角度来看调节幅度应该不大。而且作为一个良性循环的公司来说,产成品对于公司来说也就是商品肉猪并不能长期的留置在公司中,否则会导致一系列其他成本的增加。

第11篇

    内容提要: 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方面实行了制度创新,实施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做法,形成了以自律性监管为主的模式,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制度的完善方面,应建立多层次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完善强制信息披露的标准及规范性程度;适时出台自愿信息披露指引;制定产权交易所信息披露指引;适度增加行政监管与司法监督;增加违法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的处罚手段,加大处罚力度。

    要建立公平高效有序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势必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披露制度。现阶段我国对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的规制主要是依赖于证券业协会与各个市场的自律规则,在制度建设方面实行了创新,实施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做法,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特点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当前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议题。

    一、证券场外交易市场及其信息披露要求

    证券场外交易市场(Over the Counter Market,简称OCT市场,以下称场外交易市场或场外市场),是与证券场内交易市场即证券交易所市场相对应的概念,其原意是指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市场。但随着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其形式已越来越多样化,如今证券场外交易市场是指证券交易所之外的所有证券交易的合法场所。在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证券交易的合法场所。

    与场内交易市场相比,场外交易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1)场外交易市场的投资者大多是机构投资者和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

    (2)场外交易市场交易的对象主要是非上市公众公司[1]的股权、债权,除此之外还有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

    (3)场外交易市场采用的是做市商双向报价、集合竞价和协商定价并存的混合交易模式;

    (4)场外交易市场的场所较为分散,形式多样;

    (5)场外交易市场的准入门槛较低,监管较为松散,以自律监管为主;

    (6)场外交易市场的功能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等提供交易和退出平台,为交易所市场提供后备资源和退市通道。

    场外交易市场上述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挂牌转让的公司主要是非上市公众公司,较之上市公司,其规模小、经济能力弱,这决定了挂牌转让公司不能承担过高的信息披露成本。而受让方多为机构投资者或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个人投资者,意味着他们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与投资经验,他们对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比普通的公众投资者要低。此外,场外交易市场以自律监管为主,实行做市商或主办券商制度。做市商或主办券商与股份转让公司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做市商或主办券商的收入依赖于其主办的股份转让公司的品质与声誉,这使得券商在选择各自主办公司时会依据市场标准,在其监督挂牌转让公司行使信息披露义务、确保其声誉方面也有足够的动力。基于场外交易市场上述的这些特点,对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不宜援用证券交易所的模式。具体而言,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标准要低于证券交易所。要求前者如后者一样履行严格的信息披露程序不必要也不效率。{1}

    二、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主要规定

    目前我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主要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包括“新三板”),天津股权交易所及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产权交易中心。

    (一)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信息披露制度

    2001年6月12日,为解决STAQ和NET系统挂牌公司以及从证券交易所退市的公司股份流通问题,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证券业协会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试点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并于2001年7月16日正式开办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称“老三板”)。其信息披露制度除《试点办法》的规定外,主要体现在2001年11月28日的《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加强对代办股份转让监管和风险揭示的通知》等规定中。

    股份转让公司的信息披露具体分为首次转让前信息公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三部分。

    1.首次转让前信息公告。首次转让前信息公告是股份转让公司在与主办券商达成委托协议后,首次转让公司股份开始日前[2],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上向投资者披露有关信息所做的公告。其目的在于让投资者了解公司即将进入场外交易市场进行转让,并向投资者介绍公司的概况。

    《实施细则》规定,首次转让前信息公告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委托主办券商代办股份转让决议内容;(2)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委托主办券商代办股份转让决议后的通知;(3)股份帐户开立、股份确认、登记托管等事项;(4)股份转让公告书。股份转让公告书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一招股说明书》中相关内容进行编制。

    前三项内容,至少在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上向投资者披露,而股份转让公告书的内容由于重在“着重补充与证券上市相关但招股说明书未披露的事项”{2},应同时在至少一种中国证监会指定的媒体上和主办券商的网站和所属营业网点刊登披露。

    2.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其标准分别参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第3号和第13号的上市公司披露标准进行编制。公司应在董事会审议通过定期报告之日起两个工作日内向主办券商报送并公告。

    3.临时报告。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决议;收购、出售重大资产;关联交易;其他重大事件(预计亏损、涉诉事项、重大担保、重要合同、公司注册事项、控制权变化、上市申请、公开发行申请等);特别风险提示;股份转让异常波动六个事项。其他事项,主办券商认为有必要的,也应当公告。相较而言,《实施细则》规定的临时报告披露事项比上市公司的规定要多,内容也更为详尽。[3]

    《实施细则》规定,主办券商应当对股份转让公司信息披露行为进行监督,指导、督促股份转让公司依法及时、准确地披露信息,主办券商对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不承担任何责任,但主办券商有过错的除外。

    为激励与约束股份转让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2002年证券业协会了《关于改进代办股份转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入分级披露标准规则。《通知》规定,不能做到规范履行披露义务的公司从原来每周交易5次转为3次,不履行基本披露义务的退市公司每周转让1次。相应地,每周转让5次的公司,参照上市公司标准执行;每周转让3次的公司,在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公布经会计师审计的年度报告。

    (二)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为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股份的转让,2006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出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从而建立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即通常所称的“新三板”。2009年6月12日,我国证券业协会颁布了《股份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报价转让的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以下简称《披露规则》)等对试点的信息披露加以规范。《披露规则》只规定挂牌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最低标准,在此基础上,挂牌公司可自愿进行更为充分的信息披露。相较“老三板”而言,其信息披露要求要低得多。

    《披露规则》要求挂牌公司披露的信息包括股份报价转让说明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

    1.股份报价转让说明书。股份报价转让说明书应在挂牌报价转让前披露,其性质类似于上述《实施细则》中规定的股份转让公告书,但要求披露的内容较少,仅涉及公司基本情况;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持股情况;公司业务和技术情况;公司业务发展目标及其风险因素;公司治理情况;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司进行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的情况七个方面。

    2.定期报告。对定期报告,《披露规则》规定,挂牌公司必须披露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对于季度报告采自愿披露原则,挂牌公司可以在每个会计年度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自愿编制并披露。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要求披露的内容较股份转让公司的要求更为简单,包括:公司基本情况;最近两年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最近一年(半年度报告上述期限两项为“报告期内”)的股本变动情况及报告期末已解除限售登记股份数量;股东人数,前十名股东及其持股数量、报告期内持股变动情况、报告期末持有的可转让股份数量和相互间的关联关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及其持股情况;董事会关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分析,以及利润分配预案和重大事项介绍;审计意见和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主要项目的附注七个方面。在审计要求方面,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告必须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半年度报告除特定情形外可以不经审计。

    3.临时报告。《披露规则》要求挂牌公司披露临时报告的事项只限于公司的重大事件,如经营方针和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合并、分立、解散及破产;重大关联交易;重大亏损等13项内容,较《实施细则》也少。

    除挂牌公司的披露义务外,《披露规则》也规定了主办券商的对公司信息披露督导义务,对主办券商督导工作的人员配置、基本职责等做了相应规定。除此之外,证券业协会还制定出台了《主办券商信息披露督导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是对上述的主规则的细化和深化。

    (三)天津股权交易所信息披露制度

    2008年9月,经天津市政府批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股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成立,天交所的业务范围主要为“两高两非”公司[4]的股权和私募基金等提供融资和交易平台。天交所的《天交所非上市股份公司挂牌交易规则》(以下简称“交易规则”)和天交所《挂牌公司信息披露指导意见》等监管规则对其信息披露作了规定。

第12篇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英国、新西兰等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大都根据新型公共管理理论,进行了行政管理和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随后,这一改革逐渐扩大到了包括瑞典、芬兰在内的北欧国家以及荷兰、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新型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是政府部门应当引入市场机制,行政管理模式应当由输入控制和注重过程转变为输出控制和以客户为导向。这一理论在实践中的要求是:1.通过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和/或引入公共行业私人股权方式转变政府职能;2.通过建立独立的机构和/或制定绩效考核措施实行“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3.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等企业会计原则改革公共会计制度和预算制度。

近年来,日本通过引入政策评估、建立独立的行政机构等方式,也在以新型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逐步进行改革,因为这一理论的广泛实践能够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改进公共财政。一些以新型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实行改革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能够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和输出控制作用的基本框架。在这些国家中,最高审计机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调查了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在帮助有效实行以新型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改革中的作用,引用了2000~2001年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美国等地进行的实地调查案例,并分析了日本会计检查院今后的作用。

二、西方发达国家的总体趋势

(一)“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和最高审计机关发挥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中央政府的财政状况日趋恶化,这些中央政府不得不强化各种措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力图重新恢复财政平衡。而与此同时,专注于预算、人事等输入控制的行政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人所共知的。鉴于财政状况的日趋恶化以及社会民众要求增加政府服务并使其多样化的呼声,中央政府更需要将有限的资金合理、高效地分配到每一个政策项目上,这一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应对局势,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将预算制定、人事管理的决定权赋予了各个政府部门或独立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同时,这些发达国家还引入了所谓“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一种以提高工作成果、工作绩效为目标的行政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首先要设定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对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估。在实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的国家中,都是议会控制着政府,政府向议会负责。这样一来,为每一政策项目或每个独立机构制定任务目标和定量绩效指标的绩效计划就必须提前提交议会予以审批。绩效计划完成之后,要出具绩效报告,反映实际绩效成果,并提交议会。

政府各部门及独立机构的工作绩效由其进行自我评估,议会要对反映评估结果的预算和其他一些提案进行检查。为了使议会确保“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关键是要提高评估的质量以及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为了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需要有一个第三方代表议会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查:1.对每一政策项目是否都明确制定了任务指标;2.是否选定了能够正确评估每个政策项目执行结果的绩效指标;3.是否采取了适当的行政管理措施以便最有效、最高效地实现每个政策项目的目标;4.是否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了适当层次的绩效指标目标值;5.实际取得的绩效指标目标值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偏见。

要完成上述任务,这个第三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独立于执行政策的政府;2.其组织机构的规模足够大,足以应对政府所有部门的所有政策项目;3.具备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经验。在运用新型公共管理理论进行行政管理改革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最高审计机关恰恰发挥着前面所述关于第三方的作用。在本文“三、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这部分里,将详细讨论这些最高审计机关的工作情况。

(二)公共会计制度/预算制度的改革与最高审计机关发挥的作用

在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经济结构趋于老化以及社会发展迈入老年社会,政府部门的可持续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议题。其结果导致中央政府不得不经常对政府部门持有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民众今后要承担的税负/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一些事宜作出解释。引入绩效考核制度以后,要求从经济、效率和效果三个方面来评估每一政策项目或每个独立机构的绩效成果,这样每一政策项目或者每个独立机构都必须密切关注项目成本或行政成本,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进行评估。在公布政府部门的财政状况以及从经济、效率和效果三方面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以来,中央政府不断被要求建立一个框架,在预算中反映财政状况和绩效信息。

为此,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他们的公共会计制度和预算制度进行了改革。他们将权责发生制等一些企业会计原则引入公共会计制度,并且引入了以权责发生和成果/支出为基础的预算制度。这一新型的公共会计制度/预算制度要求为每个政策项目拟订一项包含预算数额的预算提案,并提交议会予以审批,因为政府要对议会负责。项目实施完成之后,还要编制资产负债表、管理成本表等财务报表提交议会。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自然会包含每个政府部门的主观判断,议会必须要对预算和其他一些能够反映这些财务报表信息的提案进行检查。不过,要想真正有效地实行这种包含了一些企业会计原则的公共会计制度,前提条件是要提高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的质量,并确保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为确保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代表议会的第三方必须要检查:1.每个政府部门是否依据政府部门会计准则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财务报表;2.这些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地反映了每个政府部门的财政状况和管理成本。

为完成这些任务,第三方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独立于编制财务报表的政府;2.有法定的权力要求修改/改进不适当的政府部门会计准则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3.具备行政管理的相关知识经验。在运用新型公共管理理论进行行政管理改革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正是最高审计机关在发挥着上述第三方的作用。

三、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

(一)澳大利亚

1.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

(1)制度概述

根据联邦政府1997年通过的决议,澳大利亚引入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成果/支出制度”(AOOF:Accrual-basedOutcomesandOutputsFramework),并要求在1999~2000财政年度间,在预算程序中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和绩效考核。根据这一新制度的要求,每个政府部门都要在其为每一财政年度拟订的部长预算说明中解释以下项目:1.预定实现的成果(指标);2.考核预定成果实现程度的绩效指标;3.实现预定成果预计所需的(行政管理活动)支出;4.考核预计支出完成情况的(性质、数值及价格)绩效指标。这些预定成果和预计支出的实际完成情况要在绩效报告中予以反映。绩效报告作为每个政府部门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要提交给议会。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在“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中发挥着如下作用:

A.从整体上全面实施联邦政府绩效考核,并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联邦政府开展的绩效考核工作的质量,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于2001年根据其对10个政府部门的实地调查结果,出具了一份综合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联邦审计署指出:①考核预定成果实现程度的绩效指标不合适;②绩效指标所选目标值不合适;③实际取得的绩效指标数值不准确、不可靠。联邦审计署在报告中还介绍了一些政府部门好的作法。

B.提高政府各部门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并没有对所有政府部门的全部绩效报告都进行审计。相反,在绩效审计中,联邦审计署只是重点选择了几个政府部门的绩效报告,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这些报告的可靠性。例如,在2001年度报告中,联邦审计署就建议澳大利亚自然遗产联合会应当引入一项查证制度,以提高绩效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2001年度另外一份报告中,联邦审计署还建议为明确目标成果和支出之间的关系,澳大利亚税务局应当引进目标成果中间指标值。

2.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

(1)改革概述

根据1992年联邦政府通过的决议,自1994~1995财政年度起,政府各部门都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将这些财务报表作为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提交议会。根据《1997年财务管理和会计责任法案》的规定,每个政府部门都要编制财务报表,同时财政管理部负责汇总所有政府部门、联邦机构及联邦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向议会提交。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在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中,联邦审计署发挥着如下作用:

A.全面实施并改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a.从1992~1993财政年度起,澳大利亚开始在一些政府项目中试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并根据项目试行结果,逐步加大在政府部门中试行新会计核算制度的力度。为了在所有政府部门中推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联邦审计署于1994年就试点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了一份综合报告。联邦审计署在报告中指出:①掌握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相关知识技能的人员不够;②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的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③会计核算有关人员未能接受必需的培训。联邦审计署对此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b.为提高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的质量,联邦审计署于1996年制定了一本准则指南手册,详细讲解了如何依据澳大利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在这本手册中,联邦审计署解释了:①财务报表的标准格式和内容;②财务报表项目的运用及分类标准;③财务报表项目的评估标准,并举例说明。此后,联邦审计署每年都要出版一本经过修订的指南手册,及时反映会计核算制度的有关变化和政府部门的要求。

c.为促进有效利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生成的相关财务信息,联邦审计署于1999年根据其对7个政府部门实地调查的结果出具了一份综合报告。联邦审计署在报告中指出:①财务信息的指标值尚未设定;②决策时未利用有关财务信息;③绩效考核时未利用有关财务信息。联邦审计署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此外,为了提高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的质量,联邦审计署还制定了1996~2002年5月期间适用的28份准则指南手册(“良好实践作法指南”系列)。在这些手册中,联邦审计署解释了:①资产等项目的会计处理;②开展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③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联邦审计署还介绍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好的作法。

B.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a.政府各部门编制的财务报表的组织构成由财政管理部颁布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责任规则》予以规定。根据这些规则,政府各部门要编制:①财务成果表;②财务状况表;③现金流量表。根据《1997年财务管理和会计责任法案》的规定,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有权对这些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依据财政管理部颁布的《财务管理与会计责任规则》而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了每个政府部门的财务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联邦审计署出具的独立审计报告构成政府各部门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连同相关的财务报表要一并提交议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联邦审计署的独立审计报告帮助提高了政府各部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b.财政管理部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的组织构成由《1997年财务管理与会计责任条例》予以规定。根据这一条例的规定,财政管理部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要包括:①财务成果表;②财务状况表;③现金流量表。根据《1997年财务管理和会计责任法案》的规定,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有权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合并财务报表是否按照《1997年财务管理与会计责任条例》的规定而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了联邦政府的财务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联邦审计署出具的独立审计报告连同合并财务报表一起提交议会。通过这一方式,联邦审计署的独立审计报告也有助于提高联邦政府合并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最高审计机关在新型公共管理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除了上文提到的作用之外,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在新型公共管理中还在以下方面发挥着作用:

(1)关于独立机构的审计

在澳大利亚,独立机构一般并不负责政策的执行。但Centrelink则是一个例外,它根据《1997年联邦服务执行法案》的规定成立,属于社会保障部的一个派生机构。政府各部门都要与Centrelink签订一份商业合作协议,接受Centrelink所提供的诸如支付社会保障款项等的服务项目。联邦审计署于2000年对Centrelink进行了绩效审计,以评估它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报告中,联邦审计署指出:①与所提供的服务规模相比,Centrelink各地分支机构的预算和人员数量存在不足;②各地分支机构的绩效数据未按统一口径收集,因而无法对Centrelink进行数据对比和绩效评估;③未建立评估效率所需的成本会计制度。联邦审计署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2)关于联邦机构和联邦企业的审计

在澳大利亚,联邦机构和联邦企业要依据《1997年联邦机构和联邦企业法案》的规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根据这一法案,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有权对联邦机构和联邦企业编制的这些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联邦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构成每个联邦机构或联邦企业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连同它们的财务报表通过政府主管部门一并提交议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联邦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帮助提高了联邦机构和联邦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在这些联邦机构和联邦企业中,那些完全由联邦政府投资、被确定为政府企业的公司还要拟订企业发展规划,对未来3年内的绩效指标值予以说明。为提高所有政府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质量,联邦审计署根据其对所有政府企业的实地调查结果,于2000年出具了一份综合报告。在报告中,联邦审计署指出:①一些政府企业未向有关政府部门提交企业发展规划;②部分政府企业未根据资本的加权平均成本等财务数据制定相应的指标值;③有些政府企业在年度报告中没有包含反映其目标成果完成情况的绩效报告。联邦审计署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3)与联邦企业等私有化进程相关的审计

1993年以来,由于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联邦政府的作用备受批评,大量联邦机构的资产被售卖,许多联邦企业实行了私有化。这些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售卖所得使联邦政府的预算余额大幅增加。为了评价资产售卖及私有化进程给联邦政府的收入所得或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所带来的影响,澳大利亚联邦审计署近年来针对部分联邦机构的资产售卖以及铁路和航空行业联邦企业的私有化等进行了绩效审计。例如,联邦审计署在1995年的审计报告中指出,尽管没有达到预定的利润预期,澳大利亚国家运输有限公司仍然打算进行资产售卖。另外,在1999年的审计报告中,联邦审计署曾建议为降低资产售卖的成本,联邦航空机场公司应当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聘用外部咨询师。

(二)新西兰

1.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

(1)制度概述

根据《1998年国家部门法案》的规定,在1989年及以后各年,政府各部门的行政长官和主管大臣要签订“工作绩效协议”,对行政长官要完成的绩效指标予以说明。1993年及以后各年,各部门的行政长官和主管大臣还要签订“进购协议”,其中要明确行政长官移交给主管大臣的支出数额,并阐明工作绩效指标的性质、执行时间、数额以及成本支出。每个季度都要就这些工作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形成绩效报告,并提交主管大臣。

根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的规定,政府各部门要起草“部门工作预测报告”,对计划完成的绩效指标作出说明,并将该报告提交众议院。“部门工作预测报告”中提到的绩效指标应与“进购协议”中的支出数额一致。此外,还要就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编写“工作目标和服务绩效说明”,作为各部门年度报告的数据材料提交众议院。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在新西兰,审计署在“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中发挥如下作用:

A.从整体上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考核,并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

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政府绩效考核的质量,新西兰审计署于2001年、2002年编写了综合报告。在这些审计报告中,审计署介绍了:①保证目标成果与成本支出绩效指标值之间稳定关系的方法;②收集可靠绩效数据所用的方法;③选择绩效信息纳入年度报告所用的方法。同时,审计署在报告中还介绍了一些政府部门好的作法。

B.提高政府各部门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根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的规定,新西兰审计署有权对政府部门编写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绩效说明”进行审计,就该说明是否如实反映了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发表意见。审计署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连同相关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绩效说明”一并提交众议院。这样,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有助于提高政府各部门绩效报告的可靠性。除审计报告外,审计署还要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每个政府部门的财务控制制度和财务信息体系进行评估,出具“财务评论”。审计署将这些“财务评论”提交众议院行政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对政府各部门编写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绩效说明”进行检查。

2.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

(1)改革概述

根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的规定,自1991年起,新西兰政府各部门要依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编制财务报表,并将这些财务报表作为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提交众议院。该法案还规定,财政部负责汇总所有政府部门、英国直辖机构及国有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向众议院提交。

《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规定,从1991年起,政府各部门都要以权责发生制和成果/支出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在这样一种预算制度下,“预计用款”中的全部数额表示在“进购协议”中各部门行政长官与主管大臣共同认可的成本支出总额。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在新西兰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审计署发挥着如下作用:

A.全面实施并改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a.自1978年新西兰审计长弗雷德·赛里斯提倡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以来,审计署一直积极地致力于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例如,在制定《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草案时,审计署曾向负责审核草案的众议院财政支出委员会派出一位官员提供咨询。在新西兰,政府各部门从1991年起相继实行了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为保证所有政府部门普遍实行这一新的会计核算制度,审计署还对政府各部门新设资产负债表和中期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

b.在新西兰,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负责起草《公认会计准则》(GAAP)草案。该委员会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92年设立。此后,独立机构会计准则审核委员会将对《公认会计准则》(GAAP)草案进行审查并最终定稿。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由10位成员组成,其中审计署的助理审计长在该委员会担任副主席。

B.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a.除了前面提到的“工作目标和服务绩效说明”外,政府各部门还要编制:①财务成果表;②财务状况表;③现金流量表。根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的规定,新西兰审计署有权对这些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就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财务报表是否依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编制;②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了每一政府部门的财务成果、财务状况等情况。审计署出具的审计报告构成政府各部门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连同相关的财务报表一并提交众议院。这样,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提高政府各部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有帮助的。

b.财政部编制的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包括:①财务成果表;②财务状况表;③现金流量表,等等。根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的规定,审计署有权对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对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是否按照《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编制;②该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了新西兰国家政府的财务成果、财务状况等。审计署出具的审计报告连同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一并提交众议院。因此,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也有助于提高新西兰国家政府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c.根据《1994年财政责任法案》的规定,新西兰每年都要在预算程序中编制《财政战略报告》,对拟定的一些财政目标予以说明,例如经济周期中的净平均负债率应当低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或更多。在拟定财政目标的西方发达国家中,相关的财政指标通常由国民会计核算制度(SNA,theSystemofNationalAc鄄counting)计算确定。不过新西兰的财政指标包括净负债额,但没有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些财政指标通常根据经过审计署审计的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而确定。另外,《1994年财政责任法案》还规定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每年要在预算程序中编制“财政状况预测表”,并通过将《财政战略报告》及“财政状况预测表”中提到的目标值/预测值与实际数值进行对比,对政府的财政管理状况作出评价。在对新西兰政府财务报表的审计中,审计署要对实际数值进行审查,借此帮助提高这种评价的可靠性。

3.最高审计机关在新型公共管理的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作用外,新西兰审计署在新型公共管理中还在以下方面发挥着作用:

(1)关于独立机构的审计

在新西兰,包括英国直辖代表处在内的英国直辖机构也承担部分政策执行职能,它们是依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在政府部门之外设立的独立机构。该法案规定,英国直辖代表处要编写《意向报告书》,阐明3年期的绩效目标值,并就这些绩效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拟制《服务绩效说明》;每个英国直辖代表处还要根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根据《1989年公共财政法案》,新西兰审计署有权对各个直辖代表处的《服务绩效说明》和相关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署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每个直辖代表处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连同《服务绩效说明》和相关的财务报表一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众议院。通过这样的方式,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帮助提高了所有英国直辖代表处的绩效报告及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为了加强政府各部门对英国直辖机构的管理,新西兰审计署根据其对6个直辖机构的实地调查结果,于1996年出具了一份综合报告。审计署在报告中指出:①个别主管大臣对英国直辖机构的监督控制不力;②未按照正确的方式对直辖机构进行绩效考核;③对英国直辖机构负责人的补偿过高。审计署对此也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

(2)关于国有企业的审计

新西兰《1986年国有企业法案》要求政府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应由国有企业来完成。从1987年起,国有企业已在电力行业(新西兰电力有限公司)、通讯行业(电信总公司)相继成立了一些公司。这些国有企业要按照《1986年国有企业法案》的规定,依据《公认会计准则》(GAAP)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根据这一法案,新西兰审计署有权对每一个国有企业编制的相关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构成每个国有企业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连同它们相关的财务报表一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提交众议院。这样,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对于提高所有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是有帮助的。

审计署选择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绩效审计。例如,在2000年度的一份审计报告中,审计署重点对国家航空运输服务集团公司进行了审计。这是一家由新西兰航空总公司和一家外国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合资企业。航空运输控制系统的供应商由原来国内的一家老牌企业变成了这家合资企业下属的一家外国公司,国内企业则蒙受了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损失。

(3)关于地方政府的审计

根据新西兰《1974年地方政府法案》的规定,各地方政府要制订年度发展规划,对计划的绩效指标予以说明,同时就这些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编写绩效报告。地方政府还要按照《1989年地方政府法案(修订)》的要求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根据《1977年公共财政法案》的规定,新西兰审计署有权对各地方政府编制的绩效报告和相关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署的审计报告作为地方政府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连同绩效报告和相关财务报表一并向社会公布。这样,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就帮助提高了各地方政府绩效报告及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审计署必要时也对地方政府进行个别绩效审计或是全面的专题绩效审计。例如,为提高各地方政府财政管理的质量,审计署根据其对所有地方政府的实地调查结果,于1994年和1999年出具了综合审计报告。在这些报告中,审计署介绍了一种利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下的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的方法,还介绍了有关外包行政管理服务项目的一些好的作法。

(三)英国

1.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

(1)制度概述

按照1988年的“未来行动方案”,英国在政府各部门内成立了执行机构,具体负责政策的贯彻实施。根据政府1992年通过的决议,各执行机构要制订工作计划,对预定的绩效指标予以说明。关于这些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绩效报告作为各执行机构年度报告报表的一部分提交国会。

根据政府1998年通过的关于全面检查政府支出决议的规定,各执行机构要就1999~2002财政年度拟订“公共服务条约”,对所在政府部门未来3年的政策目标和绩效指标予以说明。目前,按照2001~2004财政年度“公共服务条约”及2001~2004财政年度“政府服务执行约定”的要求,绩效考核工作正在进行。其中,2001~2004财政年度的“政府服务执行约定”规定了实现“公共服务条约”中的政策目标所需的行政管理工作。关于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绩效报告构成政府各部门的部门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向国会提交。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英国审计署在“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中发挥如下作用:

A.从整体上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考核,并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

a.为提高政府各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质量,英国审计署根据以往的绩效审计成果以及应执行机构要求对其绩效报告进行的查证结果,于2000年了一份综合报告。审计署在报告中介绍了:①选择合适的绩效指标值对执行机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所用的方法;②收集绩效性能数据所用的方法;③如何编写有说服力的绩效报告的方法。同时,审计署也介绍了一些执行机构好的作法。

b.“公共服务条约”中的技术注释解释了所选绩效指标值的定义、绩效指标的考核方法以及数据来源。技术注释初稿由政府各部门拟订,提交技术审查小组审核并最终定稿。审计署的官员在技术审查小组中担任咨询顾问。

c.为提高所有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质量,英国审计署根据其对17个主要政府部门的实地调查结果,于2001年就政府各部门关于“公共服务条约”的绩效考核情况出具了一份综合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审计署介绍了:①选择合适的绩效指标值来评价各执行机构政策措施所用的方法;②收集绩效性能数据所用的方法;③提高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方法。审计署同时也介绍了部分政府部门好的作法。

B.提高各执行机构及政府各部门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a.英国审计署并不是对所有执行机构的全部绩效报告都进行审计,它只是审计部分执行机构的绩效报告,或是根据一些执行机构的要求对其绩效报告进行审计。审计署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各执行机构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连同绩效报告一并提交国会。这样,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就有助于提高各执行机构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b.到目前为止,英国审计署还未对政府部门关于“公共服务条约”的绩效报告进行过特别审计,这种特别审计的目的是提高这些绩效报告的可靠性。不过,审计署已经打算将来要开展这项工作。这是因为国会上议院的一个项目组审查了对绩效报告进行外部审计的必要性,并于2001年发表了《沙曼报告》,建议审计署应当对政府部门的绩效报告进行审计。审计署已经据此拟定了一本标准指南手册,规定对以下项目进行核实:①拟评价政策与绩效指标值之间的关系;②绩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③与英国财政部合作完成的绩效报告的透明度,财政部对“公共服务协议”及其他组织拥有管辖权。审计署正在为审计所有政府部门的全部绩效报告着手准备。

c.英国的一些财政目标是根据《1998年财政稳定法典》的规定而制定的,这些目标包括净平均负债应当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或更少。根据全面检查政府支出决议的要求,确定未来3年的支出总额要考虑税收等预计收入以及财政目标,然后根据“公共服务协议”中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分配预算。因而,对于确立“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的财政框架来说,预计收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此,英国审计署根据《1998年财政稳定法典》的规定要对以下各种先决条件进行审计,以提高收入预计的可靠性:①预计税款收入的先决条件———如经济增长率、利率和物价上涨率;②作为私有化的后果之一,出售股票预计收入的先决条件———股票价格;北海油田预计收入的先决条件———原油价格。2.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

(1)改革概述

在英国,自1988~1989财政年度起,各执行机构都在依据英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作为各执行机构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提交国会。政府部门自1999~2000财政年度起,也在依据英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各个部门汇总其下属的所有执行机构形成的合并财务报表),并将这些文件提交国会。根据2000年实施的《政府资金与报表法案》的规定,所有政府部门都必须编制财务报表,英国财政部负责汇总所有政府部门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政府总报表。自2000~2001财政年度起,财政部开始尝试编制政府总报表。在2005~2006财政年度及以后年度,财政部将编制正式的政府总报表并提交国会。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在英国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审计署发挥着如下作用:

A.全面实施并改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a.英国于1997年制定了《资金会计核算指南》,作为政府部门会计核算准则。财政部起草了《资金会计核算指南》初稿,此后这一指南随着组织机构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得到修订。在《资金会计核算指南》的初稿起草和以后的修订中,英国审计署一直在协助财政部。1996年,财政部设立了财务报告顾问委员会,负责《资金会计核算指南》初稿与历次修订提议的审核及最终定稿。审计署的助理审计长是该委员会成员,代表审计署发表意见。

b.在政府部门历经四道发展历程之后,英国于1998年在政府部门中实行了资金会计核算与预算制度。为保证所有政府部门全部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英国审计署对每个政府部门就每个发展历程都进行了审计。例如,审计署对每个政府部门第一发展历程的会计准则、对第二发展历程的新设资产负债表以及第三历程的试行财务报表都进行了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国会下议院公共账目委员会作了汇报。

c.在审计发展历程之前,为提高政府部门编制的试行财务报表的质量,并改进对其进行审计的效率,英国审计署于1997年制定了一本准则指南手册,作为《资金会计核算指南》的补充。在这本手册中,审计署就以下内容向政府部门提出了建议指南:①编制试行财务报表的程序;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d.为提高各执行机构和政府部门财务报表的质量,并改进对此进行审计的效率,英国审计署还于2001年制定了部门准则指南手册。在该手册中,审计署就各执行机构和政府部门应当注意的问题(以是/否的形式)列出了核对清单,如:①包括《资金会计核算指南》和《1985年公司法案》在内的有关会计准则的遵循情况;②各财务报表相互之间的一致性;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B.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a.《资金会计核算指南》规定了各执行机构编制的财务报表的组织构成,包括:①营运成本表;②资产负债表;③现金流量表。根据《1921年英国财政部、审计部法案》的规定,英国审计署有权对这些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就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这些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了每个执行机构的营运成本、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等情况;②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③各执行机构的收入与支出是否符合国会下议院的目的要求。主计审计长的证明和报告作为各执行机构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连同相关的财务报表一并提交国会下议院。通过这样的方式,审计署帮助提高了执行机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b.《资金会计核算指南》也规定了政府各部门所编财务报表的组织构成,包括:①营运成本表;②资产负债表;③现金流量表。并就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这些财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了每个政府部门的营运成本、财务状况等情况;②国会审批通过的预算数额是否正确分拨到每个政策项目;③每个政府部门是否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了正确的会计处理。主计审计长的证明和报告构成政府各部门年度报告的一部分,连同相关的财务报表一并提交国会下议院。因此,审计署对于提高政府各部门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是有帮助的。根据《政府资源与报表法案》的规定,审计署还必须对计划自2005~2006财政年度起正式编制的政府总报表进行审计。

3.最高审计机关在新型公共管理的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内容之外,英国审计署在新型公共管理中还在以下方面发挥着作用:

(1)关于非执行机构的审计

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英国在政府部门之外成立了一些非政府部门的公共团体,它们也承担一定的执行政策的职能,被称作“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根据1992年通过的政府决议,这些“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要拟定工作计划,阐明未来3到5年期的绩效目标。关于这些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绩效报告构成“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年度报告报表的组成部分提交国会下议院。为提高所有这些执行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的质量,英国审计署于2000年公布了一份综合审计报告(前文1、(2)A、a部分曾提及)。

根据政府1996年通过的决议,在1999~2000财政年度及以后各年,“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要根据英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规定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英国审计署负责对部分“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报告作为“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年度报告报表的组成部分提交国会下议院。因此,审计署对提高这些执行机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发挥了作用。2001年度的《沙曼报告》曾建议审计署应当对所有的“非政府部门公共团体执行机构”都进行审计,审计署已经表态接受这一建议。

(2)关于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的审计

每当英国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就会重新审视政府的作用,其结果是1992年起,英国开始引入PFI项目(后来劳工部将其改为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即在交通运输、医院等行业允许利用私人部门的技术经验和资金。英国审计署对这些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进行了个别绩效审计或是全面性的专题绩效审计。例如,审计署在1998年一份审计报告中指出,目前正在由高速公路代办处和环境、交通运输及地区部共同实施的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高速公路项目在用现值法计算时,错误地使用了政府直接控制项目适用的8%的折现率,而不是应当使用的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适用的6%的折现率,这样的计算结果导致该项目价值高估6800万英镑。为提高所有政府部门执行的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的质量,审计署根据以往关于这类项目的绩效审计结果,于1999年了一份综合报告。审计署在该报告中介绍了:①在招标阶段鼓励竞争的方法;②可选方案的比较方法;③对投标人绩效合同能力进行评估所用的方法。

审计署还介绍了一些政府部门的好的作法。

(3)与国有企业私有化相关的审计

1979年以来,由于财政状况不断恶化,英国政府的作用备受审视,许多政府部门的资产被售卖,不少国有企业实行了私有化。这些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售卖所得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的预算余额。为了评价资产售卖及私有化进程给政府的收入所得或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所带来的影响,英国审计署近年来对部分政府部门的资产售卖以及石油和航空行业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等进行了绩效审计。例如,审计署在1997年的审计报告中指出,英国石油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在出售有价证券时,未实行公开招标,而是采取了机构投资者包销的方式,其结果造成有价证券的售价低于市场价格达0.11%~4.3%。

(四)美国

1.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

(1)制度概述

根据《1993年政府绩效成果法案》的要求,美国政府(24个主要部门)要在1999财政年度及以后各年拟订年度绩效计划,阐明每个部门:①计划完成的战略成果;②评价战略成果完成情况的绩效目标;③实现绩效目标的战略措施与所需资源;④核实绩效目标年度数值的程序。政府部门的战略规划制定了5年左右时间的战略目标,这些绩效目标就是根据战略规划确定的。政府各部门每年都要编制关于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年度绩效报告并提交国会。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美国审计总署在“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中发挥如下作用:

A.从整体上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考核,并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

a.在正式实行绩效考核之前,美国曾于1994~1996财政年度期间进行过一些项目试点。根据试点的结果,绩效考核工作全面展开。为确保所有政府部门都能够正确地进行绩效考核,审计总署继续就项目试点结果编写综合报告,并就提高绩效考核工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方面表述自己的意见。例如,在1996年的《关于1994财政年度13个试点项目的绩效审计报告》中,审计总署指出:①只有明确战略成果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评估战略成果的完成情况;②只有根据相关成本信息制定了绩效目标之后,才能进行效率评估;③只有在年度绩效报告中披露了过去几年的实际绩效指标数值,才能真正进行绩效目标的评估。

b.试点项目结束以后,审计总署就(截止2002年5月)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情况了19份(“实现成果管理”系列)综合报告,对提高绩效考核工作质量应当注意的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例如,在2002年度的《关于24个政府部门编制的2002财政年度绩效计划和1999/2000财政年度最终成本报表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总署指出:①要想在预算中反映绩效考核的成果,理想的方式是年度绩效计划中的绩效目标分项应当与预算文件中的行动计划分项保持一致,但是只有少数几个政府部门保持了这种一致性;②根据成本信息进行评估的理想方式,是年度绩效计划中的战略成果分项应当与最终成本报表中的计算单位分项保持一致,但同样只有很少几个政府部门达到了这种一致性。同时,审计总署还有代表性地介绍了一些年度绩效计划、预算文件和最终成本报表分项相互之间的一致情况。

c.为提高所有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质量,审计总署于1994年至2002年5月期间,制定了3份(“执行指南”系列)准则指南手册,介绍了政府部门在制定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时应当注意的若干方面。例如,在1996年的指南手册中,审计总署解释了:①政府部门在制定战略成果时应当对所处社会及经济环境条件进行分析的必要性;②为每项战略成果和有助于实现战略成果的每个分部制定绩效计划的必要性;③如果由于受到某些政策的影响,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够理想,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同时,审计总署也介绍了政府部门一些好的作法。

审计总署之所以积极倡导绩效考核并努力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其原因大概在于它认为根据《1993年政府绩效成果法案》的规定,审计总署属于监督机关。而由于《1993年政府绩效成果法案》是由国会发起实行的,预算管理办公室在这方面却并不主动。

B.提高各执行机构及政府各部门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根据国会的要求,美国审计总署到目前为止已经对所有政府部门的所有年度绩效计划和年度绩效报告都进行了审计。审计总署指出了某部门提交评估政策的问题所在,认为这些重要的政策本应当成为国会考虑的重点,并就此向该部门提出了改进意见。例如,审计总署在其于2001年完成的《关于交通部2000财政年度绩效报告及2002财政年度绩效计划的审计报告》中,它提出了如下建议:①如果一项政策绩效目标的层次设定不正确,应当将其调整到正确的层次上,并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②如果某项政策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应当启用替代方案;③对交通部来说,确保交通渠道的安全这一政策日益重要,其绩效目标中应当包括与交通渠道有关的死亡及受伤人数。审计总署的审计报告都提交到了国会,并借此提高了所有政府部门绩效计划及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2.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

(1)改革概述

自1996年起,美国政府24个主要部门都要依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和《1994年政府管理改革法案》的要求,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作为政府各部门年度报告的组成部分提交国会。根据这两个法案的规定,美国财政部负责汇总所有政府部门、部分立法机构/法律机关及政府企业等的财务报表,编制美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

(2)最高审计机关的作用

在美国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中,审计总署发挥着如下作用:

A.全面实施并改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a.成立于1990年的美国联邦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起草了一份联邦政府适用的会计准则初稿,经财政部、预算管理办公室和审计总署审核通过后最终定稿。根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的规定,美国财政部、预算管理办公室和审计总署这几家对联邦政府编制的财务报告负责的部门,共同成立了联邦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该委员会共9名委员,其中一位来自审计总署(总会计师)。在1993年至2002年5月期间,联邦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共拟订了3份《联邦财务会计核算概念说明》和22份《联邦财务会计核算准则》,这些都属于联邦会计准则。199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表声明,承认联邦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作为制定联邦政府适用的公认会计准则的指定机构。

b.根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的规定,政府部门要就周转性基金/信托基金及商业活动等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不过,《1994年政府管理改革法案》要求针对所有政府部门所有活动的财务报表———包括美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都要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其原因大概是早在1994年,美国总审计长查理斯·A·鲍舍尔根据审计总署在《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颁布实施之后花费三年半时间对一些财务报表的审计结果,在众议院政府工作委员会作证时指出:①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已经产生了正确、有用的财务信息;②找到了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③认识到了财务信息系统利用最新IT技术的必要性。同时,鲍舍尔还请求国会在编制政府部门所有活动的财务报表以及美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时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c.为提高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质量,美国颁布实施了《1996年加强联邦财务管理法案》。根据该法案的规定,政府部门必须按照以下各项的要求实施财务管理系统:①联邦财务管理系统准则;②联邦会计准则(包括《联邦财务会计核算准则》);③美国政府总账户准则。该法案还要求自1997财政年度起,美国审计总署每年都要就政府各部门贯彻执行《1996年加强联邦财务管理法案》的情况出具综合报告,对以下情况予以说明:①政府各部门是否按照《1996年加强联邦财务管理法案》的要求实施其财务管理系统;②政府各部门是否根据联邦会计准则(包括《联邦财务会计核算准则》)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③是否制定了相应的联邦会计准则(包括《联邦财务会计核算准则》)。同时,还要求将这些审计结果报告国会。

d.审计总署认识到,只有当政府各部门符合了《1996年加强联邦财务管理法案》的要求,它们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为此,审计总署又针对1998年至2002年5月这一时期制定了10本准则指南手册(“核对清单”系列),详细说明了政府各部门在实施各自的财务管理系统时应当注意的问题。在“核对清单”系列中,审计总署就24个政府部门在满足《1996年加强联邦财务管理法案》的要求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项目(以是/否的形式)列出了核对清单,这些项目是:①差旅费用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②加工处理财务数据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③将差旅费用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加工处理财务数据的成本会计核算制度综合在一起的财务管理总系统。

B.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a.预算管理办公室第19号公告规定了政府部门编制的财务报表的组织构成,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最终成本报表;③财务状况变化表。根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的规定,这些财务报表应当接受政府各部门的总检查长或是与总检查长签订审计合约的外部审计公司的审计。审计总署已经为这些审计人员制定了政府审计准则和财务审计手册。通过这种方式,审计总署帮助提高了这些审计报告的可靠性。

根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的规定,审计总署有权替代以上审计人员对政府部门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到目前为止,审计总署还没有对每一政府部门包含其下属所有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过审计,只对个别部门(如美国税务总局或是隶属于财政部的公共债务局)包括部分下属机构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就以下情况发表了审计意见:①这些财务报表是否依据联邦政府适用的公认会计准则(如《联邦财务会计核算准则》)而编制,是否如实反映了每个下属机构的财务状况与最终成本;②针对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③财务报表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

b.财政部编制的美国政府合并财务报表包括:①资产负债表;②最终成本报表;③政府工作与财务状况变化表。根据《1994年政府管理改革法案》的规定,审计总署有权对政府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就以下情况发表意见:①政府合并财务报表是否依据联邦政府适用的公认会计准则(如《联邦财务会计核算准则》)而编制,是否如实反映了联邦政府的财务状况与最终成本;②针对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③政府合并财务报表是否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审计总署出具的审计报告连同政府合并财务报表一并提交国会。因此,审计总署对于提高联邦政府编制的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也是有帮助的。(鉴于联邦政府的财务信息系统不够可靠、内部控制不够有效,审计总署没有对1997至2001财政年度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的适当性发表意见。1997财政年度的政府合并财务报表是第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

3.最高审计机关在新型公共管理的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内容之外,审计总署在美国新型公共管理中还在以下方面发挥着作用:

(1)关于政府企业的审计

美国的政府企业必须制订战略规划,拟定未来5年时间的发展总目标;同时还要制订年度绩效计划,阐明为实现发展总目标所需的绩效目标。政府企业要就这些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编写年度绩效报告,并提交国会。审计总署没有对所有政府企业制订的全部年度绩效计划进行审计,只审计了所选政府企业的部分年度绩效计划。审计总署出具的审计报告要提交国会。这样,审计署对提高所选政府企业制定的年度绩效计划和年度绩效报告的可靠性起了帮助作用。

《1945年政府企业管理监督法案》和《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要求政府企业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编制相关的财务报表。根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的规定,这些财务报表要接受

各政府企业的总检查长或是与总检查长签订审计合约的外部审计公司的审计。审计总署已经为这些审计人员制定了政府审计准则和财务审计手册。因此,审计总署也有助于提高这些审计报告的可靠性。根据《1990年财政总长法案》的规定,审计总署有权替代以上审计人员对政府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到目前为止,审计总署仅对联邦存款保险总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审计依据主要是《联邦存款保险法案》的有关规定。关于联邦存款保险总公司的审计报告连同该公司相关的财务报表一并提交国会。这样,审计总署也帮助提高了联邦存款保险总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2)关于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的审计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财政状况不断恶化,美国联邦政府的作用备受批评。根据1992年4月的《第12803号总统令》,美国开始引入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在公园、政府建筑物等国家财产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允许利用私人部门的技术经验和资金。根据实地调查结果,美国审计总署已经对一些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进行了全面的绩效审计,或者与一些私人资产管理公司签约实行了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研究课题的外包。例如,审计总署在2001年就将美国总务管理局过去准备研究的10个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的成本———利益分析外包给了审计公司。在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完成的综合报告中,审计总署指出:①10个案例中有2个案例的内部收益率可能较低;②10个案例中6个案例的现金流量为负值。同时,审计总署还建议总务管理局应当进行一些项目试点,以体现在新的预算拨款、现有国家资产的处置、内部收益率的利用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公共行业私人股权项目方式相比其他选择的优越之处。

四、对日本的启示

日本的行政管理界已经接受了新型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就“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而言,日本于2001年1月引进了政策评估制度,并于2001年4月相继成立了一些独立性的行政机构。对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来说,独立行政机构已经实行了一些企业会计原则。不过,中央政府只是自1998财政年度起才开始(尝试)编制资产负债表。本文这部分将根据这些条件,以前面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状况作为参考,来分析日本会计检查院的作用。

(一)“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

1.从整体上全面实施政府绩效考核并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

政策评估制度要求使用项目评估、绩效考核与方案评估三种评估方法。其中有些方法是日本第一次引进的,因而政策评估制度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正式确立,并体现出预期的成效来。正如很难来确定政策的成效、或是很难在政策的输出(行政管理活动)与其成效之间建立临时联系一样,政策评估方法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改进到真正有效的程度。

有鉴于此,建议日本会计检查院应当:①对政府各部门政策评估工作的进展和评估结果的利用情况进行审计;②根据审计结果,要求改进不适当的做法,并介绍一些好的作法。这样,会计检查院就能够帮助政府各部门全面开展政策评估工作,并提高政策评估的质量。

2.提高政府各部门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根据《政府政策评估法案》的规定,日本公共管理、国内事务与邮政电信部有权开展评估工作,以确保政府各部门能够客观、严格地按照政策评估制度的要求进行政策评估。日本内阁于2001年12月批准通过的《政策评估基本原则》和公共管理、国内事务与邮政电信部于2002年4月的《行政管理评估方案》对这种评估工作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公共管理、国内事务与邮政电信部有权“对行政机关政策评估程序的客观性、严格性进行检查”。换句话说,公共管理、国内事务与邮政电信部的检查只是表面上的。

因此,建议会计检查院应当:①在政策评估方面,核实经济节约计算数值这一项目审批的前提条件,并核实事先计算的成本———收益比,审计时将其与实际数值进行对比;②在绩效考核方面,审查绩效指标目标值的层级设定是否合适,绩效指标的实际数值是否正确、没有偏见。通过对政府部门政策评估工作的详细情况进行审计,会计检查院能够帮助提高这些政府部门所做绩效报告的可靠性。

(二)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

1.全面实施并改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在日本,独立行政机构自2001财政年度起实行了企业会计原则。不过在中央政府,财政状况解释方法研究组(财政部)到1998财政年度才开始(尝试)编制资产负债表,财政制度理事会到2001财政年度才开始着手研究对特定账户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的操作指南。但这些工作并不是统一组织进行的。因为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活动之间存在着差别,这样即使在公共会计制度中引进了企业会计原则,政府会计准则也仍旧需要。要确保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能够正式确立,成立一个委员会是相当重要的,它负责对总账户、特定账户、公共企业以及独立行政机构实行政府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因此,如果成立一个政府会计准则顾问委员会,建议日本会计检查院要参加该委员会,并作为政府各部门财务报表的审查机关,对会计处理的原则与程序表述自己的意见。因为政府会计准则是判定相关财务报表是否正确编制的标准。借此,会计检查院有助于确保在政府各部门中实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制度。

2.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在日本,政府企业和独立行政机构的财务报表是由内部审计师负责审计的。如果独立行政机构的资本超过1000万日元,其财务报表也要接受外部审计师的审计。这些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对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遵循的政府审计准则对于保证审计报告内容的正确性以及明确审计活动的范围相当重要,但这一准则到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来。

由于预算与人员的限制,日本会计检查院无法经常对所有政府企业和独立行政机构的全部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但是会计检查院可以通过制定政府审计准则来帮助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靠性。政府审计准则应当规定:①合格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②审计程序;③审计报告的项目内容。

财务报表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会计准则等的要求编制。但是如果这些法律法规未能正确反映组织机构和实际情况变化的话,以此编制出的财务报表是无法如实反映政府企业或独立行政机构的财务状况与成本情况的。而内部审计人员和外部审计人员没有权力要求修订这些法律法规,他们只能把这些法律法规视作给定条件,在财务报表中表述自己的意见。

如果这些法律法规没有正确地反映实际情况,日本会计检查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①对正确理解政府企业或独立行政机构的财务报表应当注意的方面予以说明;②如果财务报表没有如实反映政府企业或独立行政机构的财务状况,要求修改调整财务报表;③如果有关的法律法规未正确反映实际情况,要求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