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

时间:2022-06-06 17:16: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监督,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监督

第1篇

关键词: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

Abstract:Theaccountingcontrolisoneofaccountant''''sbasicfunctions,itisplayingthegreatimportanceinthesocialeconomyactivitytherole.Howeverforvariousreasons,theaccountingcontrolassumestheattenuatedtrend,forthisreasonthisarticleproposedthatstrengthensaccountingcontrol''''scountermeasure;Strengthensthelegislativework,increasesthelawenforcementdynamics;Strengthensthenationalsurveillance;Strengthensthesocietytosupervise;Strengthensunitinternalaccountingtosupervise;Improvestheaccountingpersonnelsqualityandtheoccupationalethicslevel.

keyword:Accountingcontrol;Thecountrysupervises;Internalsurveillance;Thesocietysupervises

前言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指依照国家法律和各种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实行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督促,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市场经济的有序运作离不开会计监督。目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更需要强有力的会计监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监督呈弱化态势,致使经济领域中不规范的经济行为与违法犯罪层出不穷,强化会计监督日益重要。

一、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国家会计管理部门以法规制度进行会计的宏观控制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会计监督是通过法规制度的制订、执行和监察三个环节进行的。在法规的制订环节,由于我国改革步伐较快,新旧制度的交替比较频繁,形成了新旧法规制度的“真空地带”,有的法规已经滞后,而有些法规并不完善有疏漏,从而导致法规制度对会计行为约束不力,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执行环节,法规制度靠基层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来执行。但由于会计人员具有既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监督又代表企业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监督双重责任,在国家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很可能首先考虑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利用法规制度中的漏洞,甚至采用各种违规手段来维护企业利益,这也使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在法规制度的检查环节,多年来的财务大检查大都只重查违纪金额而忽视对企业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即规章制度的检查,并且对违纪者打击力度不够,起不到威慑作用。

(二)社会监督不力是造成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外部原因。新《会计法》构建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模式。当前不仅国家监督、单位内部监督弱化,而且社会监督不力。根据国际惯例,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要交给社会监督,即交给那些具有“经济警察”作用的注册会计师进行监督。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体制原因、执业标准、人员素质、执业环境等问题,使社会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三)微观会计机构难以发挥监督职能,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企事业单位是会计监督的基层机构,也是会计的执行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企业的矛盾并不剧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事业单位独立性越来越强,这时虽然有的单位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但在这一监督体系的运行中,一些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进行甚至违法乱纪坑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在一些经济案件中,必然有些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但由于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使其向集体利益倾斜,单位领导的打击报复使其不能依法办事,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内部原因。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但有些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即使有而且较健全,但却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作业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操作单一化,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五)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低下,职业道德滑坡是会计监督弱化的根本原因。会计监督问题根本是人的问题。人们的行为既要受法的规范,也要受道德的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其实质是:一部分人受益是以大部分人利益受损,尤其以国家利益受损为代价。尽管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是:所有会计数据都由会计人员流向社会,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不可能有假数据产生,可以说会计人员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滑坡表现在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软弱无力,致使会计工作混乱,会计监督弱化。

(六)法制观念淡薄,法制环境不健全,执法不严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关键原因。法制观念淡薄是我国公民的普遍现象,在多数人的意识中只有《刑法》才是法,而对违反了《会计法》却并不以为然。这样的意识必然造成财会人员有意或无意的违法。并且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经营者、领导者无视法律屡有越权行为,企业会计人员虽有监督职能,却无力监督。执法不严也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个人行为取决于其行为给个人带来的收益与可能受到的惩罚及惩罚概率的大小。目前管理上不足及财务监督的缺陷对违法乱纪的诱惑力较大。当前对违犯财经法纪给国家、他人带来严重损失的行为,存在着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多以罚代法,这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监督目标,而且纵容了违法行为,导致恶性循环。

二、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力度。随着我国《会计法》的颁布和修订,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这对于加强会计工作管理,维护经济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的会计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会计制度中存在遗漏或政策模糊的地方,应抓紧修改补充;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条款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可操作性强,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除了健全《会计法》之外,还应修订相关的刑法、公司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规来配合《会计法》实施,真正树立起《会计法》在会计工作中的权威。

与此同时,要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贯彻、执行《会计法》等财经法规的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首先应全面推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权力的垄断保护改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其次是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最后应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自身建设。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和风险意识,提高业务水平,注重执业质量,向企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起使外行人信赖,内行人尊重的公众形象。认真遵循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与工商、税务、证监、国有资产管理等执法机关齐心协力严格执法,共同作好会计监督工作。

(三)加强国家监督。国家监督作为一种外部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和会计资料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主导。国家监督职能落实的如何直接关系到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国家监督。首先,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一要把监督工作融会于财政收支分配管理的全过程,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把握监督主动权。二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管理制度,从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日常监督管理上来。三要把加强监管与帮助企事业单位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四要完善法规,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把处理事务与处理责任人结合起来,追究责任人责任,彻底改变过去对违法违纪部门的对事不对人,违法单位交钱了事,责任人安然无恙,违法问题屡查屡犯的局面。其次,审计、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要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授权及部门职责分工,对有关单位会计资料加强监督,并与财政部门分工协作,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同时应避免重复查账,以免影响监督检查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形象。最后,加强执法队伍自身建设,执法人员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检查能力,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2篇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凭借经授权的特殊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的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管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合理,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关键词]会计 监督 职能

1 会计监督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所谓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地位和职权,依照特定主体制定各种合法制度,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过程及其引起的资金运行进行综合地、全面地、连续地、及时地监察和督促,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达到提高特定主体工作效益的目的。其核心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

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内部会计监督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要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制度和方法。社会会计监督,指以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为监督主体,依法对受托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政府会计监督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部门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国家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者相互联系,又各有特定的职能范围,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全方位的会管理体系。

2 会计监督的特点

会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一部分,但与其它经济监督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会计监督既有经济监督的共性,又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2.1 合法性。会计监督是法律赋予会计的权力。它要求会计在法律法国范围内。监督各项经济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制度进行,每一步骤、每一重大决策必须符合法律规范。这是社会主义会计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会计监督受法律保护。

2.2 合理性。所谓合理,就是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任何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经济活动,会计都有权而且应当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也有权予以拒绝。会计把好这一关,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2.3 综合性。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经济活动的计划到实施,从资金的使用到经营成果的分配,都需要进行会计监督。同时,会计监督又是全方位的,国家的经济、物价、税收、财务、金融和劳资等政策执行情况,最终都反映在会计工作中。其他经济监督多带有专业性,而会计监督既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又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方面,所以具有综合性。

2.4 及时性。会计人员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控制、预测和决策。实行有效的会计监督,发现问题早,监督比较及时。这是其他经济监督,如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不可比拟的。因为这些监督是滞后性监督,及时性比较差,发现问题比较迟缓。而会计监督信息反映快,发现问题早,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避免造成损失。

2.5 双重性。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以参与者的身份直接进入经济活动之中,进行核算反映、控制和监督,这是其他经济监督所办不到的。因此,会计人员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督者。这就决定了会计监督具有双重职能,不仅为了本单位的微观经济事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实行会计监督,也是为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而实行会计监督。

3 对会计监督存在的误解

3.1 把审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为一谈。建国后,我国长期没有审计机构,会计人员被赋予了监督的权责,兼代审计职能。1983年重建审计机构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对企业全面进行合法性审计,使得客观上仍是让会计发挥审计作用,以至于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混淆。而实际上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完成。

3.2 把会计监督与财务监督混为一谈。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是本质不同的两项工作,财务管理是围绕资金的筹集、投入和分配进行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管理活动。会计管理则是以价值信息为主要形式服务并参与经营管理活动。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职能。

4 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4.1 正视会计的地位,积极改善会计履行职能的环境。从现代企业制度的构成来看。会计监督应该是企业内部控制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合法有效地完成受托责任,并利用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向社会有关职能部门及利益相关者证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成果分配的合法有效性。但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真正发挥会计监督职能,除了需要来自企业内部的监督,还需要财政税务部门、政府审计部门、民间中介机构甚至司法监督部门对企业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监督环境,促使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运转。

第3篇

摘要:医院大都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其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医院运营管理、国有资产维护及社会公共服务等目标的实现。在医院内部强化监督职能,不仅能够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更能有效实现医院的整体经营目标。本文阐述了有效发挥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医院会计监督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医院;会计监督;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其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改善医院内部管理,实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并保证医院经营目标得以实现,医院内部需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一、有效发挥医院会计的监督职能

(1)实现会计监督是医院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医院是特殊性质的事业单位,与企业等经济组织相比,其经营目标具有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企业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经营目标更多的是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当然,医院作为经营活动的开展者,必须满足一定的经济利益增长要求,以实现持续化发展的目标。医院的经营目标包括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加强会计监督,是医院实现经济及社会目标的有效保证。具体来说,医院是事业单位其运营资金在很大比例上来自于政府拨款,这种方式决定了医院的运营缺乏市场化约束,容易产生财政资金的滥用、浪费及滋生腐败行为,为了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最大限度的利用财政资金,医院内部必须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对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监管。(2)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医院的财务活动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及收支管理等,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不仅包括财务内容的合法合规,还包括财务流程及处理方式的合法合规。具体来说,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内容的合法合规,即通过对医院内部资产、负债、净资产及收支等事项的监督,合理管控财务活动,保证其可以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流程的合法合规,财务流程包括设置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财务报表等内容,通过对各个流程进行监督,以实现财务管理流程的合法合规;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促进医院财务处理方式的合法合规,如确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不允许私设账外账及单位内部各部门相互制衡等。进一步来说,医院的财务活动包括合法性要求和合规性要求,合法性要求是指医院的财务活动必须满足会计法律等相关规定,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合规性是指医院的财务活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适应科学性、合理性等外延性要求。会计监督就是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约束及监控,以实现单位经营目标。(3)实现会计监督,是医院实现资产安全与完整的重要条件。医院的资产大都是国有资产,它的安全与完整关系到国有资产的维护。实现会计监督,是医院实现资产安全与完整的重要条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通过会计监督,可以加强医院内部资产的监管,从源头上防止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会计监督,可以实现对医院资产、负债等财务活动的动态管控,并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医院内部各项资产的管理及维护,保证库存数与账面数一致,实现账实相符,当账实出现偏差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纠偏处理,以保证医院运营发展的持续性。此外,医院资产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的价值量大、使用周期长及折旧速度快等特点,为实现对医院内部资产的有效管理,必须加强会计监督,实现资产使用的合理化及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医院会计监督的相关建议

(1)医院财会人员要加强学习,全面了解会计法律、法规及政策。会计法律法规及政策是医院内部实施会计监督的基础。有效的会计监督能够对医院整体运营流程进行管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为强化医院会计监督,一方面,医院财会人员要加强学习,对相关的会计法律制度及政策进行研读,并组织财会人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医院财会人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发生的行为进行积极检举,并在经营活动的定期审查中,依照法律法规及政策对经济事项进行评定,以实现会计监督的职能。此外,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将财会人员的监督价值进行量化,并根据量化的结果进行评价,即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并以此作为薪酬的分配依据。(2)强化财务动态管理,对医院内部资产、负债、净资产及业务收支进行合理管控。资产包括存放在医院内部,以库存物资、药品及周转商品等形式存在的流动性资产和以医疗设备、机器设备等形式存在的非流动性资产,资产是单位经营的基础,且具有损耗性、发展性及价值波动性等属性,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约束及管控;负债是指医院的外部融资,包括银行借款、预收医疗款及其他应付款等,医院应充分发挥负债经营模式的优势,合理控制负债水平,保持现金流的稳定性,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净资产主要是指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及收支结余等,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净资产的利用效率;业务收支主要包括医疗、药品及其他业务的收支,业务收入尤其是在医疗收入方面,可以客观反映出医院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盈利能力,因此要强化医院收支管理,提升收入并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实现医院经营的良性循环。(3)建立并完善内控体系,有效实现会计监督职能。为有效实现医院会计监督职能,医院必须完善内控体系。医院内控体系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及预算管理制度等。具体来说,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如会计和出纳岗位属于不相容岗位,需要由其他无相关利益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复核,以防止可能出现的谋取私利行为;授权审批制度是指上级主管部门对相关会计人员的业务范围及职责权限进行界定,以防止出现的越权行为,当然,授权审批并不是强调管理与被管理的模式,而是注重工作的指导性和责任的明确性;预算管理制度是指会计人员要规范预算的编制、严格预算的审核、落实预算的执行,对预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要及时进行纠偏处理,以保证预算工作的科学合理。此外,医院的非营利性特质决定了其经营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有效实现医院的社会目标,应以会计监督为手段,并注重改善内部经营管理方式、强化服务理念及提升服务水平,以满足社会公众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

作者:胡岚 单位:武汉市东湖医院

参考文献

1.谢文锋.加强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经营管理者,2015(16).

2.林杰.医院会计监督探析.中外企业家,2015(22).

第4篇

1、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因此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会计监督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不但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还审查是否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和计划,从而全面完整地监督每一项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以财务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会计主要使用货币度量,并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指标,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会计监督是借助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所赋予的权力,因此,这种监督具有强制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发展

一、会计核算的整体分析

1.会计核算的概念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任何经济实体要进行经济活动,都要求会计提供根据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来的客观、真实、正确、完整、系统的会计信息,这就需要对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且将经济活动的内容转换为会计信息,成为能够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概括并且综合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的会计资料。因此,会计核算是在将经济活动信息转换为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证报告的工作。

2.会计核算的特点

(1)从价值量上反映经济活动状况

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经济的活动状况。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人们不可以单凭观察和记忆就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面情况,也不可能简单的由表面计算经济活动的深度信息。虽然有三种量度(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但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是通过价值量来综合计算经济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所以单一的使用三种量度是片面的。所以,会计核算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反映单位的经济状况――数量以及货币。并且有其余的辅助计量,比如劳动计量。

(2)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性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经济活动没有遗漏;连续性要求经济活动进行产生的信息转换不能中断;系统性要求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揭示客观的规律。三者缺一不可。

(3)对全过程的反映、预测

核算会对单位各部门经济活动进行确实的反映,对不论是已经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活动进行监督和核实,对未来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经济活动一直处于动态的形式下,并且全过程都处于核算的反映中,对于企业是一种安全的保障。

3.会计核算的作用分析(会计核算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这里简单说明下对中小企业的作用:在当下的社会中,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小企业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的必然趋势,发展中国家重视小企业的数量,发达国家更是重视小企业的质量。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小企业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为社会提供了超过半数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份额的国民财富。所以会计核算对小企业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其中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基本运营,可以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使财务情况明晰化。

二、监督在会计中的整体分析

1.监督在会计中的有关概念

每一项经济决策都有其存在的目的,并且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来运行。如此说来,监督就像是规定和要求,规范着决策的运行路线,监督着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使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2.监督在会计中的特点

(1)事后监督、事中监督、事前监督

会计要对单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三种监督相结合以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和有序进行。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分析;事中监督是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之前就对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2)合法性、合理性

合法性和合理性的依据都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在建立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和条例进行,以保障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在企业中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及重要性

核算和监督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在会计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更是密不可分。企业之所以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律的在市场活动中存活下来,核算和监督就是不小的功臣。核算和监督的存在就是企业的健康的象征,也是企业长久地立于世界之林的有效保证。简单的说,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就是建筑的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稳固。

一个企业只有真正的讲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结合起来,通过严谨的完全符合企业内部控制的会计核算,为企业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组建系统的完整的,严密的会计监督将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不向外流失。在组建会计核算体系时,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去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会计监督必须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企业已经完善好的会计核算体系为蓝本,系统的组建企业的会计监督系统,以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从一个企业的角度来讲,会计核算为其发展创造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会计监督保障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流失,从而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第6篇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内容是覆盖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监督流动资金的使用,保证流动资金的完整与合理;监督成本和商品流通费用,促使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效益;监督收益和利润,促进企业完成和超额完成拟定的利润计划指标;监督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检查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监督企业遵守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的情况,提高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会计监督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资金运动和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相互协调,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体系。

2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

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不足。现社会上有一些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力,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的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概念混淆,致使工作开展不利。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会计监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环下去,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尽的淡化下去。因此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3我国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分析

我国会计监督不力,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全,使得会计不能有效的行使其监督职能,导致企业会计监督不力。比如,“琼民源”事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巨大冲击,严重损害了公众股东的利益,但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对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制裁,使得会计监督形同虚设。还有在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它侧重于事后监督,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二,企业管理体制不全,内部控制制度失调。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没有有效执行,形同虚设,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例如,曾经闻名全国的郑州亚细亚集团,它曾辉煌一时。而它的倒闭,内部控制的缺失和缺陷难逃其咎。第三,企业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目前,在一些单位中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权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伪造会计凭证,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从而使得会计工作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第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大多出自于会计之手。

4完善会计监督的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我国已颁布了新《会计法》,应尽快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如《经济法》、《证券法》等,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会计信息不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单位加强内部监督的程度,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是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一些典型经济案例给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警示就在于注册会计师对现有准则的执行存在重大疏忽与不力。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之一。政府监督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单位外部监督层次,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配合协调一致,为会计人员创造了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4)明确会计责任主体,加强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

在我国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负责人认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他的意愿办事,出了问题将其一推了之,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明确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关键。作为单位负责人,他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单位负责人是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为会计工作者明确行使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了保障。再者,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还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熟悉有关经济法规,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法律负责。

第7篇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社会主义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凭借其特殊的地位和职权对经济活动及其引起的资金运作进行控制,以保障各项经济业务和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是其他监督所不具备和难以替代的。然而,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宏观经济监督控制和企业自我约束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的监督职能明显减弱,原本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领域信息失真,秩序混乱。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当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成因,探求强化监督对策,以服务于社会。

一、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是指依照法律和国家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监督,以达到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对会计监督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解决会计监督弱化问题时可以从本源出发,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使会计监督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避免因监督弱化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经济违法违纪、效益低下等问题。

二、会计监督弱化的成因分析

(一)宏观上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控制失灵,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重要原因

1.会计管理体制的缺陷。

2.法制建设滞后,实际执法不严。

3.国家职能部门会计监督机制松弛。

(二)微观上内部会计监督缺失,是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直接原因

内部会计监督是从微观的角度通过会计核算、会计检查、会计分析、会计考核等方法来保证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但在具体执行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内部监督缺失。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会计事务中重核算轻监督。二是对会计监督的定位,不能正确把握。三是认为会计监督只是会计人员的事,是监督领导的行为,不仅被监督一方有抵触情绪,而且会计人员也有畏难情绪。

2.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有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或脱节,影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还有些单位根本没有建立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两种情形:其一是由于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不高,思想觉悟低,面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甚至与违法乱纪行为的制造者沆瀣一气,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其二是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主要是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不能辨别经济活动的真伪,不能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会计人员地位低,进行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三)社会监督不力,是导致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原因

虽然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在近年得到较快发展,但是执业标准、执行规范及执业环境不尽完善。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个经济主体,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经济利益关系,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必然会迎合委托人,满足其不合理要求,制造某些虚假的信息,致使监督不力。

三、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措施

(一)切实提高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

一是要转变原来那种重核算轻监督的思想,充分认识会计监督的制约、参与、预防和反馈的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关系,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注意发挥各自的功效,加强协作,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单位领导也要带头学习执行《会计法》,切实认识到单位负责人是会计责任主体,履行好会计的领导责任,并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二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提高内部监督的有效性;三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的特点,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经得起社会监督、政府监督的检查;四要设立内审机构,对会计最终产品进行符合性测试检验和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首先,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对《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其次,加强法制宣传力度,特别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新《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违纪处罚处分条例》,使单位领导、会计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守法,严格执法,认真履行职责,努力营造领导者遵守会计法规制度,会计人员大胆地行使会计监督职权的良好社会氛围。再次,加大执行力度,对制定的法律要认真贯彻执行,增强法律的威慑力,使单位领导者、会计人员、审计人员都能权衡利弊得失,特别应对责任人员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促进其自觉遵纪守法,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加强社会监督力量

要借鉴国际惯例,与国际会计接轨,逐步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推行标准化执业化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尽可能地减少因违规执业等人为造成的会计监督不力;改善执业环境,减少行业内不公平竞争。

(五)强化国家监督的力度

一是从产权角度看,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必须代表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经营者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以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从效益考核角度看,国家作为产权所有者,应该注重它的权益、投资报酬率,必须关注经营管理、利润以及利润分配等情况,同时要验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监督的目的和思维方式需从过去单纯的检查转变到帮助企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协调好国家与企事业利益方面上来。

(六)实现会计职业管理的社会化,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待遇,保护其正确行使职权

会计走职业化道路,会计实务准则化,是世界各国会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会计实务的准则化要求有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实行会计的职业化,只有这样,从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才能得到保证。财政部门或行业协会对每个会计人员的从业成绩、职业操守执行情况作出完整纪录,并定期考核,每个会计人员工资水平由财政部门或行业协会统一明确,并根据工作业绩、职业操守执行情况定期作出升降的决定。

(七)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二是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会计人员应当不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第8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强化措施

想要保证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与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是分不开的。有效的会计监督,不仅可以规范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财务行为,防止国家和企业的不必要的财产损失,而且对企业完善内部监管机制,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得到有效强化的会计监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管理者和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参考。然而在当今,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有发生,为此,必须对现有的会计监督机制进行改善与强化。

一、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一)强化会计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本身的经营能力与技术水平不高,又缺乏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的会计监督不到位,就会造成企业资产的非正常损失,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这不仅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加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就需要对企业的财经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会计监督真正的落实到位,从而规范企业的财经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二)强化会计监督是改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需要

作为企业管理机制的核心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会计监督。有力的会计监督,可以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这对企业实现资金的高效运转具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有效的会计监督能使其及时地掌握企业精确的会计信息与资金数量,为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做到权责明晰,管理井然有序,而且要求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独立。这就导致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产生一定的利益冲突与纠纷。这些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极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生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规范会计工作。只有在有力的会计监督机制下,才能有效地促进新的企业制度的完善。

(四)强化会计监督是保护企业及其所有者利益的有力保障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实现政企分离,企业的所有者要逐渐从企业的管理中抽身。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管理层操纵会计人员营私舞弊,或者由于会计人员的失误造成了资产的损失,企业的所有者就无法及时发觉。为预防这类情况,就必须强化会计监督机制,从而保护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

(一)保障会计监督机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全面。现有的法规与制度,有很多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这就导致了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机制缺乏应有的力度,会计工作无法真正做到位,会计的监督作用无法正常发挥,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会计监督过程中权责关系不明晰等。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长期以来会计监督的缺位,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产生了很多消极作用。

(二)企业的内部监督不到位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相关岗位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很多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一旦会计工作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其余人员无法及时地发现。其次,企业的内部审计无法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在企业的内部将制度中,内部审计本应该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运作。然而实际上,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并不重视,在执行过程中敷衍了事。一些负责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也缺乏责任心,这些都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对于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产生很大消极影响。

(三)企业外部监督缺位

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审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如果企业的账目存在失误与舞弊,只要严格审计,是一定能够查出来的。然而现实中,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企业的外部审计工作做得并不到位,这也导致了企业外部监督的缺位,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与质量。

三、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监督

为了对会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的强化,就需要我国政府对与会计监督有关的法律进行不断的改进与修订,使之更加完善,从而为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还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层与工作人员要提高法律意识,依法进行会计监督与经营活动。

(二)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的产权组织与利益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重组,这对于企业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必然导致会计监督工作的不到位,而且使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增加了许多不利因素。只有建立并不断改进、完善企业制度,才能真正确保会计在企业中的独立地位,使会计监督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除此之外,企业的所有者与企业的管理层之间也要做到权责明晰,相互合作,相互制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的作用。

(三)加强对企业的外部会计监督

企业的内部监督制度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的方方面面,外部监督则是政府与社会对企业的监督,要想提高会计的工作质量,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把二者有机结合,使二者都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得到实现,从而促进我国企业健康的生存发展。

四、总结

市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企业想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精确与真实,使国家与企业的决策能够取得成功。鉴于目前我国会计监督力度不够、工作进行得不到位的情况,这就要求政府与企业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地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作者:宁闻东 单位:湖南省烟草公司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优化企业制度环境

1.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处理好委托关系的基础,它从程序、制度安排上让所有者到位(形式上到位),并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权力牵制的安排来约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所有权没有经营权实际控制能力强的问题,进而解决会计监督弱化问题。

委托理论探讨的就是现代企业制度将如何解决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而带来的风险和矛盾的问题,也就是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仅仅是“万里走完了第一步”,这一部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所有者“实质上到位”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涉及面很大,牵动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每一根神经,关系着制度、体制、机制等的全面改革,已不单是优化企业制度环境所能解决的,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和方向,因此本文讨论至此,不再赘述。

2.优化法人治理结构

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为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证。具体来讲,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会负责,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做出决策,聘任经营者,并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监事会对企业财务和董事、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所有者因为其拥有财产的最终所有权,而拥有会计监督的最终权力,也因此而具有行使会计监督的动机。经营者履行受托者之托,享有经营权,同时要承担一种受托责任。权力、责任、利益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使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安排充分发挥效率,协调运行、相互制衡。在这种制度结构下,会计通过预测、计划、审核、核算、检查、分析、执行等手段,对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有关方面的责、权、利进行反映和监督。

二、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

建立协调有序的会计监督体系运行机制(包括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会计监督体系的健全和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

1.1加强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保证监督效果

如前所述,由于会计人员不具有独立地位,其利益关系依附于企业领导,从而使其监督软弱无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消除企业领导与会计人员之间密切的利益关系,由企业所有者掌握会计人员的任免、升迁、奖惩,提高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

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取消公司经理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的权利,采用由公司董事会直接聘任或解聘公司财务负责人并决定其报酬事项的办法。而一般会计岗位上的会计人员,则由企业财务负责人聘任,并决定其报酬。这样就使得会计人员在行使其对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时不必考虑与企业负责人之间是否存在利害关系,从而有效地防范企业负责人的违法行为。另外,董事会在聘任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时还应当检查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密切的利害关系。如果存在利害关系,则更换财务负责人的人选,这样才可以保证在企业负责人与会计人员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防止他们联手进行违法违规活动,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1.2合理设置与科学定位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及对其的定位上,应坚持两条原则:第一,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第二,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2.1加大国家监督力度,明确职责

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收、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并且应合理分工,建立责任制,各负其责:

2.1.1财政监督应当以会计信息质量为主要对象。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上的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管理和监督的职责。

2.1.2税务监督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各企业会计工作监督的主要手段。税务监督的对象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是其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如果税务监督的职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问题。

2.1.3审计监督主要承担国家投资项目的监督。在具体操作上,审计监督应当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避免重复。

2.1.4财政、税务、审计监督应当加大处罚力度,减少检查频度,树立监督权威。

2.2规范社会监督机制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形势上和实质上均做到真正的独立、公正,才能超然于委托人之外,才能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断,提出意见。因此,我建议注册会计师审计应增强独立性、提高可信度。具体的强化措施浅列如下:

2.2.1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机制,建立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委员会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

2.2.2进一步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完善注册会计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注册会计师实施条例,完善独立审计准则;

2.2.3加强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力度,尽快制定监管工作规则以及有关奖惩办法,建立对监管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操作上,可以由财政部门会同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逐一进行审查,一经发现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立即予以重罚,以正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

三、优化法制环境

在监督与被监督的环境中,监督者具有监督权,被监督者承担被监督的义务,这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法律环境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完善立法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对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健全,要加强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首先,应促进《会计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会计法》设定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的操作应与相关法律紧密衔接。比如《会计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刑法》中对会计犯罪行为的规定较少,应增加加对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等行为的具体处罚办法。

其次,应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建立和完善统一的会计制度,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再者,明确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

2.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法律执行的力度,目前需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坚持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提高行政执法的质量。

2.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政治、业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实际执法能力。对执法人员的违法、犯罪,要从严、从快处理,坚决杜绝利用手中职权进行管、卡、拿、要,防止为了个人利益损害国家、集体利益。

2.3建立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确保其合法、适当及有效。

2.4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应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纠正和杜绝行政执法中的随意性。同时,加大各项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使会计人员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制度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自觉守法,严格执法,认真履行会计法规赋予的法律责任。

四、优化会计职业道德及会计技术环境

1.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

树立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就是要培养会计职业的独立、客观、公正的精神境界。作者认为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包括以下几点:

1.1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

会计人员要求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牢固树立为国理财和为民理财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应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会计监督的实施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将社会性作为会计职业道德最高境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进而通过其职能达到监督约束的目的。

1.2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切实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组织会计人员认真学习《会计基础规范》中有关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具体规定,按照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现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实现会计人员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实现会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逐步净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树立会计人员对会计职业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尊严。

2.优化会计技术环境

会计本身也是一种技术手段,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报告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了能够约束和规范会计行为,形成完善的会计监督体系,理应配备一个科学的会计技术环境,这样才能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监督程序和先进的监督手段,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保证会计监督体系的良好运作。作者认为,在时代飞速进步、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电脑、数据库、网络、远程通讯、多媒体、信息连接等高科技技术,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提高技能,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会计主管部门或单位领导也应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会计人员从严考核,从严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2]程思,王辉.《会计法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四版.

[3]刘丽梅.《论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5月.

第10篇

摘 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会计监督作为会计的职能之一,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会计监督对维护我国的财经法规和社会秩序,规范会计秩序也同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实际中,因为各种原因的存在,致使会计监督弱化,使得各种经济违法行为频频发生。本文从会计监督的含义和构成出发,分析了当前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和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会计监督 弱化 对策

一、前言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当前对会计监督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的功能。广义的会计监督是指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与控制,实行全面的监督与控制,进而达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会计监督的构成中,主要是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而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账簿、原始凭证、财务报告、财务收支、款项、实物的监督,以及配合相关单位,搞好国家和社会监督。

二、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入,伴随着经济生活而产生的会计监督体系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当前,一些人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在会计工作中,时常出现违法乱纪的事情,不仅是内部的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也使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和公众的利益,且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如2010年财政部公布的2009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重点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78家企业和40多家证券事务所中,共有57户资产不实,97户利润额不真实,检查发现各类违规问题金额718亿元,查补税款6.3亿元。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一)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

首先,会计监督弱化表现为会计监督不力。企事业单位里的会计工作者通常要无条件地根据管理者的意志行事,致使会计工作者不能独立地进行会计监督工作,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其次,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内部存在概念混淆的情况,如一些人未弄清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概念,以致认为两者是一样的,进而淡化了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

总之,因为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导致的会计监督弱化的现象,如果不找到其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导致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无止境地弱化下去。可以说,找到问题,有的放矢,是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1.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国家会计监督是计划经济体制发展的产物,虽然在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多头监督严重,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存在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的现象,且各个部门实行分散管理,未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也就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另外,各部门权责脱钩,一旦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不能形成有效的责任承担。

2.社会监督力度不够

所谓的社会监督是指由社会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的情况下,依据相关规定,以第三方独立的身份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行为进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依法公开披露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但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发展还不够完善,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同时,提供审计的经费来源于被审计单位,一些注册会计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协助被审计单位作假审计报告,影响审计应有功能的发挥。

3.内部的监督体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首要前提,可以说,会计监督机制对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是极为重要的。但有些企业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尤其缺乏各种监督制度,连起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也不设置,有时连简单的内部牵制制度也不要,有的虽建立了相应制度,但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现阶段,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并不是专业的会计科班出身的会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会计行为不能进行有效的核算和审查,更不能实现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大大弱化了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功能。如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会计人员应熟知企业形成成本的各个环节,各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消耗情况,依此才能对生产过程中材料消耗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与审查,为企业把好消耗关。

三、会计监督的建议

(一)加强国家监督力度

针对当前国家监督力度不够而导致的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问题,以财政、税收、审计等为首的国家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会计信息管理,严厉查处编造、篡改企业会计信息的行为。为解决多头监督,监督合力不够的问题,应明确财政、税务、审计各个部门的监督职责,实行部门问责制,各司其责,一旦出现监督的问题,实行责任问责,以防止会计监督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如税务部门主要负责对纳税人依法纳税情况、财务会计资料进行监督,其职能是否到位,直接决定了能否控制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而财政部门主要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督,这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秩序。最后,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国家投资的项目进行监督,并在具体操作上,应与财政部门有明确的分工,以免职责重复。

(二)强化社会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可借鉴国际惯例,逐步深入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执业制度,根据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准则和方法来开展审计业务,发挥注册会计师应有的监督职能。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约束力建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和公正性。因此,加强注册会计师的队伍建设,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管,凡是被查出违背职业道德而协助被审计单位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事件,取消执业资格,以整顿注册会计师队伍,树立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信誉。另外,还应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水平,扩大查账、验资的范围,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剔除会计信息弄虚作假之风。

(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从根本上来说,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关键。要做好内部控制的建设,首先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环境建设,内部环境作为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营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对提高会计监督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制约股东、董事会和经营者利益的制衡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加强会计监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强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机制建设,引进独立董事,保持内部监事的独立性,完善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尤其是会计监督的实施细则以及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让内部的会计监督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最后,实行网络化管理,加强会计内部审计和监督,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会计工作与会计监督中,促使会计监督得到有效的执行。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直接力量,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懂得记账算账,提供符合规定的会计信息报告,还应应用会计思想到企业的管理中去,以此来制衡、规划、协助企业的发展。对于会计人员,企业要求其不仅需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还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如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这是会计人员遵守会计法律体系,实行会计人员职责的法律依据,具备较强的法律观念是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及时更新知识,适应新形势,并加强会计人员在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的采购、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培训,并积极开展相关业务的继续培训,形成良性循环,使每个会计人员最大限度的发挥好监督职能。另外,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会计人员实现自我约束的准则,这是防备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的软件基础。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监督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真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的经营活动,通过编制虚假的信息,给投资决策者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误导性影响的一种现象。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减少了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金的清缴,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性

监督职能是会计的职能之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能否正确反应事实情况的依据。是企业公司监督决策维护正常经济秩序,是防范损失、管理风险,保护投资者、受益人利益的基本前提。虚假的会计信息不仅不仅提供了虚假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动倾向还会使会计丧失真实的监督能力,而且成为影响企业经济秩序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前途,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处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国民经济能否有效增长大事。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完整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会计实务中,有两类表现形式,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虚假的,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等。所谓“真账假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违规的,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如不合理地利用会计政策等。

三、具体表现形式

1.会计凭证失真。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据。也是登记帐簿、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其失真主要表现形式为:某几个单位或某几个人相互串通,违反票据法虚开发票金额,甚至无中生有,谋取私利。对自制凭证失真而言,主要在于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结算等方面虚报假报。会计人员依据此类原始凭证处理会计业务,就会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账簿失真。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会计账薄是反应每天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主要表现是为了完成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或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失真的表现是不按真实性原则或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业务。主要方式有:把本应当记入当期间费用转入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科目,把应当记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入帐或少入账,把应当处理的待处理财产损益长期挂帐,把已经销售的商品或产品成本高留低转形成潜亏等通过改变会计科目来

改变资金的流动。

3.会计报表失真。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性书面文件。它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企业向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就资产负债表而言,一些单位将预收(付)账款归入应收(付)账款科目反映,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不单独列表示等。对利润表而言,主要表现为实现利润指标失真。对现金流量表而言,由于其是一个新生事物,编制有一定的难度,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常常凑几个数字来应付差事,因而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获现能力和现金流量情况。

四、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现阶段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有的只是经过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开始从事会计行业,缺少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他们经过短期的培训而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具备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受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避免出现错误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规则的发展落后于会计本身的发展

会计的发展是迅速的,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突飞猛烈的发展也带动了会计本身的迅速的发展。而有些会计的制度并没有随着会计本身迅速发展而迅速发展。这样有的会计从业人员就还是按着原有处理方法来处理账目。出现了不相符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会计监督机构的落后

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都有权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监督。对企业的经济进行外部监督。而这些部门本身的体系落后于本生的发展。这样在实施外部监督时就产生的局限性。不能在内部缺失后有一个积极的有效的外部监督,也就失去了监督的意义。从而产生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4.利益的驱使

某些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或者受他人的驱使,未能按照事实依据,制作虚假的会计账薄,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经济损失。

5.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性

会计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有些法律都是当出现了真实案例以后才制定的。对那些触犯了相关会计法律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处罚不够严厉,从而没让犯罪人员感受到法律威慑性。在面对法律制裁与利益之间执意选择触犯法律谋取私利。给公司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6.社会体经济系发展的不均衡

当今社会经济体系迅速发展,但是总体来看经济的发展不均衡,这就使那些越是发展蓬勃的体系就越健全的发展,相对而言那些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能迅速发展的经济体系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长期这样就形成畸形,给那些处于畸形发展中企业里的会计行业带来负面的影响,给会计行业带来错误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五、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

从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始应选择优秀的人才,在培训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相关知识和法律的学习,定期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综合能力。

2.会计相关法则的更新

对会计法规及时进行更新,不能落后于会计自身的发展速度。当出现相关法规的修改和制定时应迅速全面的推广实施。多从先进国家的会计方法中找出适合我国会计的方法。

3.会计监督机构的的完善

会计相关机构应该健全和完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的监督体系,严格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监督,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国家财政、税务、工商等行政部门,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且也是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监督者,各部门应结合各自专业职责,切实履行监督职能。

4.加强完善法律意识

健全和完善会计相关法律以及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懂守法的意识。让会计从业人员将法律和法规铭记于心,防范于未然。严肃经济法规,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打击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加强企业财务的会计信息化网络建设

随着信息化网络建设,将传统的企业会计业务融入到现代科技当中去,大力开辟计算机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应用领域。选用最新应用软件,将信息网络应用触角伸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领域,同规范、严密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紧密相连,消除在会计基础信息取得方面人为因素造成的随意性,力争将不确定的人为因素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中。新晨

六、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使企业公司乃至国家经济不能健康有效的发展。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关心会计信息的的质量、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需要我们社会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会计信息失真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们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信息失真是可以有效抑制和避免的。只有从全局着手,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经济监督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会计监督机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财政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将会计从业人员培训落实到位,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为会计监督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对会计监督队伍的培训。除业务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遵守监督人员职业道德,树立财政人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文辉,陈琪,刘星:《关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3(12)

2.尹勤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3.戴蕾:《现代商业》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2009.(09)

第12篇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会计领域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的认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三者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对比与分析,指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旨在帮助会计实务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并区分三者,从而更好地开展会计实务工作与理论研究,同时也为企业的会计制度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

一、我国会计领域对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的认识现状

我国会计理论界在会计本质论方面存在着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的“会计信息系统论”,另一派是以杨纪琬、阎达五为代表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两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本质进行了论述。“会计管理活动论”是阎达五和杨纪琬两位教授在1980年的中国会计学成立大会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会计本身就具备管理功能,因此会计实际上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会计管理活动论”与传统会计学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会计管理”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虽然近些年来会计本质理论已经鲜少被提及,但是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人们仍然沿用着“会计管理”的概念。

笔者通过相关调查得出,目前社会对会计管理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将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等同于会计管理;②会计管理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会计控制;③会计管理等同于会计监督;④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实务工作就是会计管理;⑤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对会计工作的管理;⑥会计管理就是财务管理。从上面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会计管理”的概念仍然活跃于会计领域,但是在理论和实务中与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等概念相互混淆,不利于企业进行会计制度的规划,影响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发挥。

二、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相关概念及关系辨析

(一)会计管理

《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阎达五、杨纪琬,1980)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社会活动,并且对会计管理的具体要素、职能、对象、目标等内涵进行了研究与界定。总的来说,会计管理是一种追求经济效果、管理价值运动的活动,以管理人员、目标、方法、手段与客体为具体要素,分别对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与事后进行管理,具体发挥以下职能:预测、决策、预算、计划、核算、控制、分析与考核。

本文认为在会计管理实践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与过程与会计惯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会计核算也属于会计管理,会计管理是一种由预测、记录、对比分析、形成反馈共同构成的循环控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管理人员是主体,价值运动是管理活动的客体,以会计信息和会计系统作为管理手段对价值运动进行预测、决策、预算、分析、反馈等一系列管理,从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实中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共同构成了会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计活动对自身产生的信息与外部生产经营活动都进行了质量控制与监督,包括对流程、授权、审批、职责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期间处理与控制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会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对组织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而是要通过对外管理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对外的组织协调管理需要通过对外的控制与监督功能来实现。当然会计系统不是执法监督机关,所以会计监督职能是没有会计控制职能重要的。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将政府组织、企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看作是会计管理,这与会计管理的实际内涵是相距甚远的。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常规的会计控制就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从属于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我国于2008 年5 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人员、内容、手段、目标等进行了具体的规范。这个规范是融合了会计管理于控制形成的外延广泛的控制体系。会计控制系统既包括对内部会计信息的控制,也包括在外部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与处理过程中的控制,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控制活动都是在系统内部进行的,因此都属于内部会计控制范畴。内部控制与会计管理都是以提高经济组织经营效益为目的,不同点在于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管理内涵更为丰富,外延也更为广泛,相比之下会计管理的范畴更为细致与微观,也可以这么认为,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是相互交织、无法分割的,它们都从属于内部控制系统。

(三)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督组织内部的财产物资情况与财务收支情况;②政府、社会组织等外部组织对内部会计信息及工作的监督;③组织内部对会计信息及工作的监督,包括会计系统内部与外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除了第二点提到的组织外部的会计监督(这是本文考查内容之外的),另外两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分析处理的,都可以看作内部会计监督,自然也同样从属于内部控制系统。

(四)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组织与处理的综合性工作,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与分配等活动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是对企业经营中与资金及相关要素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进行直接管理,不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的反映。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个具体职能管理,而会计管理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反映与管理,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财务管理需要运用到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与控制,因此,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中还是明显相区别的。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明确得出,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及会计监督都有着一定的重叠部分,同时三者都从属于内部控制系统,但是每部分的具体内涵仍然是相互区别的。会计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会计控制则是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会计监督则是对企业内部财产清查与财产物资以及对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进行监督,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组织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都需要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处理来实现。总的来说,三者可以统称为“会计管理”,共融于内部控制系统,这也是当下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罗希.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王广明,龚凯颂.如何完善会计监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0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