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18:54: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媒体数字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本文概述了校园数字化媒体信息平台的总体构成、功能,分析了校园数字化媒体信息平台的特点,总结了数字化媒体信息平台
>> 高校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构建初探 基于SOA架构高职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部署分析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 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中的异构系统集成 GIS平台在校园数字化中的应用 数字化校园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研究 校园数字化教学测验服务 校园数字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数字化校园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如何建设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平台 数字化校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的策略研究 中职校利用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智慧校园数字化建设 浅析高职数字化校园多媒体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现状 基于Discuz!构建校园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论坛 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及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基于需求驱动的数字化校园数据架构研究与设计 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建设的意义及实现路径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唐・E・舒尔茨.《整合行销传播》.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4]余明阳.媒体广告的奥秘[M].第一版.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3.
[5]赵凯.解码新媒体[M].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
[6]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4.
[7]栾轶玫.媒介形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
[8]中国毕业生网.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2]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第一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9.
[13]徐志祥.广播电视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吗,2000.
所谓多媒体,即多种信息媒介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介的简单复合,而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影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数字信息技术。在当今信息社会,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给广告设计和传播带来了新的气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数字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广告推广战略也从单纯的品牌推广阶段向更加细化的市场推广阶段转化,开始注重和选择区域媒体、行业媒体以及更加细化市场定位的媒体,数字多媒体广告运作和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和人性化。数字化多媒体时代的广告视觉传达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效应好,视觉传达样式多样
传统媒体广告的信息传播是从媒体向受众单向流动,其诉求策略和表现形式因此受到限制。传统的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广播、电视、户外媒体等形式。它们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只能传达有限的内容。随着20世纪末数字化多媒体广告的出现,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和更具渗透力。数字多媒体将印刷、广播、电视、网络、电子出版、计算机通信等各种信息媒体联成一体,对声音、影像、文字、数据等进行一元化高速处理,全方位立体地为用户提供双向信息系统。例如,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使网络广告在视觉传达的形式手段上丰富多样;多媒体电子显示屏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户外、商场、机场、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广告场所,车载电视广告也出现在公交车和地铁,它们以新颖时尚的姿态,发挥着各自的投放优势。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也广泛使用在展厅、书城、医院以及企业的宣传介绍中。这些新兴的广告媒体样式,不仅丰富了广告的传播媒介,拓展了传统视觉传达的层次,并且获得了较好的传达效应。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上海外滩游轮上的巨幅LCD显示屏广告,不仅因其尺寸大,而且因其良好的黄金环境,在黄浦江上移动的视觉吸引,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给来到外滩的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形成了外滩独具一格的广告风景线。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告领域将会有更多的视觉传达样式,给人们带来更多新的视觉体验。
二、交互性好,体现人性化视觉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具有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信息交流方式和过程进行调整,满足人们的参与感。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是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参与机会,无论从形式上或是内容传达上都给使用者更多的关心与服务,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交互式广告的真正意义在于体现了用户、广告客户和数字化多媒体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说,数字化多媒体提供高效的广告环境和资源,广告客户则可以自主地进行广告投放、更换、效果监测和管理,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告信息及其表现形式。也只有建立了三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实现交互式广告最和谐的环境,才可以让交互式广告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都可以采用的营销策略,广告的价值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互动式数字多媒体广告不仅使用在商业广告运作中,甚至在非商业广告运作中也得到使用。例如,博物馆、医院、书城、旅游景点设置的人机互动的触摸式计算机平台有助于帮助人们按需要获取信息。 转贴于
三、技术先进,给广告设计提供更大创意空间
人类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的巨大变革。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必将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几乎可以使一切艺术想象变为现实,给新时代的广告设计师们带来创作上更大的自由度和创作空间,使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感染力。数字印刷技术、国际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影、多媒体电子屏幕、数字摄影摄像技术,提高了广告视觉传达的科技水准。运用电脑操作的彩色喷绘技术,使广告视觉传达作品的画面幅度加大,形象更真切感人;电脑及其相关软件在广告视觉传达创作中的运用,使广告创作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广告媒体。毫无疑问,广告视觉传达将会在不断运用高科技及其新媒体中得到发展。
四、形成跨媒体传播的整合传达效应
数字化多媒体广告使现有的各类相互独立的媒体走向融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合各种传播媒介的跨媒体平台。其实质,即统一所有的信息源与传播媒介,将全面的信息与内容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快速、低成本地传递给最大范围的受众,以发挥不同媒体之间的协同效应。跨媒体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其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与协调。例如,国际互联网不仅具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传达信息的一般功能,而且还将传统的、界限分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影像等各种传播形式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媒体、实时性、交互性传播广告信息的独特优势;互动电视除具备一般高质量彩色电视接收功能之外,将广播电视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三者完美结合起来,实现了双向通信功能。就广告传播媒体而言,21世纪是媒体整合的世纪,是媒体创意的世纪,人类真正进入了以数字化多媒体传播为特征的信息整合时代。
结语
广告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交叉学科,目前,数字多媒体广告形式在我国已逐渐具备了社会影响力,其地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且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测,数字化多媒体广告形式将成为21世纪广告视觉设计的主流,甚至成为中国广告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
[1]胡飞.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设计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 2003.3.
关键词 数字化 媒体 融合
目前,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广播、电视台、新闻网、BBS、宣传橱窗(海报、展板)等。各种媒体形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也都存在缺点。
媒体融合是媒体根据各种资源的内在联系,按照完整性和有序性的原则,对资源进行调整、组合、配置、共享。高校各媒体要获得自身的发展途径和渠道,就必须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实现不同媒体之间的融合,创建一个既能吸引受众注意,又能满足受众浅阅读,并能挖掘新闻深层含义的平台,从而扩大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立体报道的舆论合力。
1 媒体融合的动因
(1)媒体融合的根本动力――消费者需求。媒体融合的价值和可行性是建立在受众对不同媒体内容集合式需求上的,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消费方式从分割向集合模式的转变,受众要求媒体传播的内容更丰富,接收更自由主动,具有互动功能。媒体融合可以通过崭新的媒体形态开拓和更加细分化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渠道选择。(2)媒体融合的决定力量――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跨媒体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它打破了各媒体形态间的阻隔,使不同媒体间互相交叉,互相融合,合作与共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将文字、图像、影像和语音统一到数字平台上,使媒体内容的生产实现了低成本和共享。同时,数字技术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形成了立体化的传播网络。
2 媒体融合的表现形式
(1)信息资源的融合。信息来源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源头,不同媒体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信息资源的竞争,尤其是独家的新闻报道。相互融合的各媒体之间,相互协作,公开交流信息资源,共享一手资料。
(2)内容生产的融合。所谓内容生产的融合,是指将报纸、电视、手机、网络等不同形态媒体的传播内容进行一体化生产,根据各媒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策划和栏目设置,避免内容的重复,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3)信息渠道的融合。渠道融合分为两方面,一是信息内容发行渠道的融合;二是信息数据反馈渠道的融合。信息发行渠道的融合,能够快速、准确地调配不同时间范畴的数据、信息,针对特定的需求目标进行组合,在媒体内容上实现多形态的。信息反馈渠道的融合,是将传统媒体的读者来信来电与网络BBS、在线调查等互动形式联合起来,通过反馈促进媒体改进工作,提高信息质量和层次。
(4)受众群体的融合。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等媒体各自的受众群体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重叠。面对同样的新闻主题,不同的媒体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报道,采写出内容各异的新闻信息,用差异化的内容和信息传播形态吸引不同定位的受众。
3 校园媒体融合的策略建议
(1)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融合。新媒体时代,作为内容的载体,信息资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要素之一。媒体融合的体制和数字技术平台可以使媒体产品之间实现相互嵌入、多元组合。在数字化平台上,信息资源随时可以重新加工(编辑)、组合(联动),在更多的媒体上。校园媒体拥有各自不同的媒体定位和受众群体,因此,要对各媒体的新闻信息资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多重开发,避免同质化的新闻传播。此外,还可以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内容综合地融为一体,供受众选择,为受众提供全方位、多感官的信息。
(2)进行人才资源的融合。传统体制下,信息传播内容的生产和分别由不同的媒体记者、编辑完成,互不相关。融合媒体要求媒体工作者要熟练运用各种数字设备,采集制作出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内容形式的产品,供各种媒体,形成全方位、多视角的全媒体报道方式。因此,要充分利用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对校园各媒体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整合,培养一批相对稳定的信息传播队伍。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媒体和受众的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共享信息资源,形成“多方协作,立体多维,交叉共享,传递迅速,覆盖广阔”的媒体新格局,以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3)创建新闻信息资源数据库。校园各媒体都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新闻信息资源数据库,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审核,方便新闻信息的采集、储存、组织和再利用。无论网络新闻信息还是纸质新闻信息,通过媒体融合的数据库建设,每一条信息通过不同的组合和编排分配至不同的媒体终端,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使每条信息可重复利用,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增值。
(4)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由于年龄、文化层次、性别、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师生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获取信息本身,还希望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各种需要。因此,校园各媒体要相互融合,对媒体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播给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信息需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和讯息,充分满足他们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
同时,建立一个包括师生媒体接触行为、媒体消费习惯在内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调查、回访等方式,增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实现点对点传播,使师生保持对校园各媒体持续较高的关注度和信赖度,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
(5)注重品牌营造。品牌的营造,对于增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媒体品牌是指媒体的名称、标识、风格、特色、声誉、受众认同等有形无形内容的总和。其概念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含义: 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色;三是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四是影响力。
只有注入独特的个性,树立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校园各媒体才能避免同质化。在竞争中,要树立读者至上的意识,以特色抓住师生的注意力与心理,在做好内容服务和形式表现的前提下,通过统一策划、公开宣传、信息传递等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品牌的力量建立师生对校园媒体的忠诚度。同时,运用数字技术,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接,通过新媒体的信息资源渠道,推进现有校园媒体品牌的网络延伸。
媒体融合是建立在各媒体合作关系上的一种优势互补,它促进了校园各媒体形态、媒体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有机融合,使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体在与其他社会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媒体功能,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宁莉.报纸数字传播渠道拓展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5.
[2] 卫建波.报纸怎样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J].新闻爱好者,2012(15).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特点和风格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
皮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俗称“灯影”,它以皮革雕刻人和物,借助灯光在屏幕上成影。中国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是民间戏曲的艺术奇葩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皮影是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古代中原地区。据史料记载,由于战争和迁都,很多皮影艺人向南北迁移,并在各地扎根,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区域流派,即中南部皮影、北方皮影、西部皮影。
(二)皮影艺术的风格特点
皮影艺术是借助灯光透过镂空的影人和道具在影布上的景象来完成表演的。其造型在皮影艺术表演中显得尤为重要。人物造型整体性强,采取抽象和写实的艺术设计手法,其造型比例上身偏长。人物的程式化造型来源于舞台剧。男性和女性形象迥然各异。为了破除皮影艺术在表演上的局限性,皮影艺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有数十种流派和唱腔。签手是皮影艺术的灵魂,主要采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细腻的感情,给皮影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皮影艺术的意蕴、形态、色彩、光影与表演都有着独到的艺术魅力,对我国现在艺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得其精蕴,如何将其推演到现代设计之中去,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媒体的变革
数字革命展开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在整体变革中,网络空间的覆盖面无限广大。过去是单向式的发送和的接收。现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信息、博客、腾讯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式媒体。双向交互式媒体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新的公共空间建构的数字化艺术正走向大众文化和网络化。虚拟的东西让无法在现实环境中实践的思想得以实现。
(二)数字化艺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数字化艺术的形成。数字化艺术泛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技术数字化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这种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文化传承、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被逐步解构和重组。传统的艺术概念受到冲击。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数字化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且技术成分比重加大;图像演变成信息;有互动性;虚拟真实与艺术真实相互融合。数字化艺术将成为世界的主流艺术。作为未来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数字艺术形态必然在其交互性和媒体的网培性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复杂。数字化艺术的新鲜之处在于它能够与观众互动,还具有转换性,能轻松地把不同运作方式的事物结合为一体。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完备,使得越来越多未经太多基础训练的人也可以涉及艺术创作领域。而这些正是数字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字化艺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媒体艺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并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传播和表现形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数字化时代为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数字化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过程,民族性将会使其独具魅力。如果把皮影艺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将获得双赢效果。
(一)皮影艺术为数字化的媒体艺术提供了传统的艺术借鉴形式。
1.皮影艺术造型平面化、卡通化、抽象个性化。皮影艺术造型质朴单纯却富于表现性。整体上线条优美、有力生动,韵味十足。面部特点为,额头高、鼻梁直、小红口、长眉、细眼,手指长。人物古朴典雅,有民族气息。这种平面性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中并为之确立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复杂的三维人体结构、建筑结构,可以简化处理为点线面结构,这种概括的数字化平面造型质朴率真,既承续了民族传统造型特点,也具有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特色。
2. 皮影艺术中的色彩和图案符号,为数字化媒体艺术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数字化媒体艺术要与众不同,可以从传统皮影艺术色彩和图案的符号化特征入手。
怎样更好地运用传统的皮影造型符号,必须经过再三的推敲和研究,从传统文化内涵出发,对所要设计的角色结构、部位等加以夸张和取舍,直到完全符合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的主题与风格。皮影艺术装饰性强,不追求固有色和光源色等理性用色思维,更多的在于具有装饰意味的色彩情感表达,数字化媒体艺术可借鉴这种装饰风格强烈的色彩处理手法,技能突出其独特的主题风格,又能独辟蹊径。国外的三维油画,就采用了皮影艺术中的传统五色观的色彩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皮影艺术为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并为自身的传播和转型,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媒体艺术已行至多元化路口。创意是艺术的源泉。创意不足和人文内涵的缺失,造成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无内涵、无特色。皮影艺术历经千年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民众根基和文化内涵,能应对新媒体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强势文化,还原艺术的人文精神,为为雷同的艺术形式提供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发扬了中国民间文化,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发展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民间传统之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媒体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艺术形形的风格样式。其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所面临的来高科技和人文的挑战,必将重新定位。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应用表现为造型、色彩和符号,以及传统文化理念在高科技的艺术领域里的实践,如:二维动画中的分层技术和骨架控制,都借鉴了皮影艺术的元素的运用。中国的皮影艺术博大精深,因其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而享誉世界。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必将给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带来新的启迪。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模式逐渐过渡到数字化模式。如何采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地、有效地建设和完善数字化教学平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特征、技术条件、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及数字化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教改;多媒体教学;数字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数字技术的发展与特征
数字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军事和工业生产的数值计算。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计算机处理和表现自然事物,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领域急切地盼望引入这一新生事物,并且初步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1.1数字技术的发展
1984年,美国Apple (苹果)公司开创了计算机处理图像的先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Bitmap(位图)概念对图像进行描述,从而实现了对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存储以及相互之间的传送等功能。苹果公司的“Apple”计算机运行Macintosh操作系统,首次采用了先进的图形用户界面(就是现在Windows的概念)和Icon程序设计理念,并建立了图形化人机接口标准。
1985年,美国Commodore公司将世界上首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展现在世人面前,该计算机系统被命名为Amiga。并在随后的Comdex’89展示会上,展示了该公司研制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Amiga的完整系列。
同年,为了解决大容量存储问题,激光只读存储器CD-ROM问世,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CDDA技术(Compact Disk Digital Audio)也已经趋于成熟,使计算机具备了处理和播放高质量数字声音的能力。
1986年3月,荷兰PHILIPS(菲利普)公司和日本SONY (索尼)公司共同制定了CD-I(Compact Disc Interactive)交互式激光盘系统标准,使多媒体信息的存储规范化和标准化。CD-I标准允许一片直径5英寸的激光盘上存储650MB的数字信息量。
1987年3月,RCA公司制定了DVI(Digital Video Interactive)技术标准,规范了交互式视频技术方面的标准,使计算机能利用激光盘以DVI标准存储静止图像和活动图像,并能存储声音等多种信息模式。DVI标准的问世,使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具备了统一的技术标准。
1990年11月,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和包括荷兰PHILIPS(菲利普)公司在内的一些计算机技术公司成立“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Multimedia PC Maketing Council)”。主要任务是对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制定相应的标准。制定了多媒体计算机的“MPC标准”。该标准对计算机增加多媒体功能所需的软硬件规定了最低标准的规范、量化指标,以及多媒体的升级规范等。
1991年,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提出MPC1标准。从此,全球计算机业界共同遵守该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内容,促进了MPC的标准化和生产销售,使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成为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1993年5月,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公布了MPC2标准。该标准根据硬件和软件的迅猛发展状况做了较大的调整和修改,尤其对声音、图像、视频和动画的播放、Photo CD做了新的规定。此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市场协会演变成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工作组(Multimedia PC Working Group)。
1995年6月,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工作组公布了MPC3标准。该标准提高了软件、硬件的技术指标,制定了视频压缩技术MPEG的技术指标,使视频播放技术更加成熟和规范化,并且指定了采用全屏幕播放、使用软件进行视频数据解压缩等项技术标准。
同年,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开发的Windows95操作系统问世,使多媒体计算机的用户界面更容易操作,功能更为强劲。随着视频音频压缩技术日趋成熟,个人计算机已经日趋成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的兴起,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发展,验证了数字化的趋势和必然性。在教育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融合在一起,为建立更广泛意义上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了条件。
1.2数字技术的特征
数字技术具有量化准确、表达方式多样化、便于信息的传送与交流、海量存储等技术特征。其中,对于教学起到重要作用的是“表达方式多样化”这一重要特征。它的具体体现就是所谓的“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集多种媒体形式为一身的、具有交互性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平台,是目前最为科学、最为理想的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考虑诸多问题,如技术条件、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平台建设的具体细节等。
2技术条件
(1) 计算机的硬件条件。要实现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需要大容量存储器、处理速度快的CPU(中央处理器)、CD-ROM、高效声音适配器,以及视频处理适配器等多种硬件设备,并且需要相应的设备,例如数码相机、扫描仪、打印机、自动控制设备等。
(2) 成熟的数据压缩技术。这是解决海量数据传送、存储与调用的关键。对于教学中常用的图像文件、音乐文件、视频文件的数据压缩,使这些原本数据量非常大的文件得以轻松地进行网络间的传送和课堂展示。
(3) 多媒体的软件条件。就目前发展而言,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应用领域的大小和可操作性。借助合适的软件,人们才得以在教育教学以及多领域多学科中使用计算机,从而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相关问题。
(4) 相关的技术支持。在多媒体技术中,没有相关技术的支持也是不行的。在多媒体技术所涉及的广泛领域中,每一种应用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条件。将相关技术融合进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中,或者与之建立某种有机的联系,是多媒体技术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
3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合理选择
就理论而言,包括教育教学在内的多学科、多领域都可以被数字化,进而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管理。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这样做。如何选择学科,使数字化的信息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便于教学,是重要的问题。
3.1教学内容的选择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选择的原则可以是如下学科:
(1) 基础教育学科。
(2) 容易量化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
(3) 适合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学科。
基础教育学科是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公共选修课等学科。要求知识面宽,前瞻性强,这是调动各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的合适舞台。而容易量化而又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应用了数字技术之后,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形象化、人性化,使理解和交流更为容易。
3.2教学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澎湃新闻 今日头条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问世的第一个新媒体成果,澎湃新闻自2014年推出以来,其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及新闻客户端等多款新媒体产品共同推进,作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样本,澎湃新闻的多媒体融合及数字化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今日头条则是完全脱胎于互联网环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新媒体产品,以移动客户端为主打产品。自2012年8月上线至2015年12月以来,今日头条已吸纳用户超过3.5亿,且在2014年6月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并仍保持每天超过3500万的用户增长速度。这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算法来完成的新媒体项目,对媒介融合和新媒体的创新发展也具有可研究价值。
一、平台:多渠道并进与专注APP的差异
(一)多渠道并进的澎湃新闻格局
媒介渠道是新闻信息流动的通路,合理有效的媒介布局是信息有效传播的基础。①向社交媒体平台延伸已成为传统媒体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寻求生存渠道必不可少的转型方式之一。具备多元化传播渠道的澎湃新闻,不仅注重多平台内容传播,也重视不同平台间的关联性。基于网络端与移动端的使用差异,其界面设计和部分细节功能上也有所差异,而且相较于网站或WAP网页版的运作,澎湃新闻更重视对移动客户端的推广,例如其网站首页右侧顶端吸引用户的位置展示对移动端的推广信息,首页右侧则放置了微信二维码提醒用户扫码下载客户端。这种推广趋势意在表明,移动客户端在未来将会成为澎湃新闻的主要推广平台,也是其未来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进行多媒体转型的主要渠道。但重视推广移动客户端的同时,与同类新闻客户端相似,澎湃新闻也在客户端的文章结尾处提供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分享按钮,以期以此形成信息的多平台、多层次传播。
尽管如此,澎湃新闻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新媒介传播平台的渠道战略趋势仍较为明确,例如在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每条博文中,都附有下载移动客户端的超链接,其官方微信账号的菜单栏设置有“下载APP”的按钮,且每篇推送文章结尾处也都提示读者通过“阅读原文”下载移动客户端。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澎湃新闻的官方微信之外,其运营团队还推出了包括“市政厅”等与其新闻客户端的子栏目同名的微信公众号,并分属给各自的内容团队运营,从而形成多平台紧密联系又各有专攻的渠道运作结构。
(二)以客户端为主的今日头条数据挖掘者
今日头条平台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自己的客户端为连接点,链接各大新闻门户网站的热门新闻,使其以新闻聚合工具的身份出现在媒介市场和公众视野。根据其对自身“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而非新闻客户端的定位,今日头条得以运营、推广和盈利的基础是技术。如何实现网络媒体资源的再利用和再传播是今日头条的关注焦点。作为新闻聚合类应用,今日头条的算法模式与美国Prismatic公司有相似之处,即“收集网上资源并排序,这种排序建立在文本分析、用户喜好、社交网络普及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②这与其公司属性有关:虽然今日头条是新闻类产品,但其公司六成员工为技术开发人员,使该产品可以根据算法技术对用户偏好进行较为精准的分析与判断,并通过智能推荐方式,根据用户对推送设置的偏好,向用户实时推送信息。
同时,作为一款社交媒体,今日头条并不局限于重点打造的客户端平台,与澎湃新闻的多媒体关联运作方式相似,今日头条的客户端也通过分享功能将其与自身的微信、微博等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相关联,为用户收藏、分享或转发新闻资讯提供可能。这一方面使用户成为今日头条资讯的二次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用户自发传播的方式,今日头条也通过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再次推广了自己的移动客户端。
二、内容:侧重时政与海量信息的差异
(一)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的定位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互联网平台”,以此定位为基础,“内容原创”成为澎湃新闻致力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是其重点打造的核心竞争力。凭借上海报业集团的新闻品牌和公信力优势,澎湃新闻采集并汇聚大量原创报道,突出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且澎湃新闻的采编队伍依托其传统媒体――《东方早报》,在内容采编观念上与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相契合,使其能够利用并强化基于纸媒基础发展起来的深度报道特长,将内容集中在“时事、财经、思想、生活”四个方面,以时政新闻报道为主。同时,澎湃新闻并不拘泥于单一的新闻报道角度,而是多视角、多方面地报道同类新闻。
此外,澎湃新闻还推出“问吧”栏目,以此来汇集互联网的海量、碎片化的优秀原创内容,从而实现内容生产的规模化。这种富有针对性的内容生产方式,加之其传统纸媒的内容生产基础,使其在新媒体产品的界面设计上也继承了传统纸质媒体的特点:简洁、干净。以其移动客户端为例,首页为重大时政或财经事件的图片新闻,每则新闻的布局为上图下文,且文字不超过两行,一目了然。界面左侧的下拉菜单为不同栏目的菜单栏,右侧的下拉菜单则是为用户提供了可定制的新闻选择项目,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设置该移动客户端界面,但并不会对该客户端界面的基本布局和设计做出较大改观。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媒体资源库;资源存储;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1603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南京城市职业学院2013-2014年度校级科研规划课题(KY2013019)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李欢欢(1983-),女,硕士,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现代教育技术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技术。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逐渐普及,以及全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各高校正面临着教育思想观念,甚至教学管理与服务手段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媒体资源存储与共享处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第4个层面,即信息服务层,关系着用户对媒体信息的查询、下载与使用,在整个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如何解决高校各种孤立、分散、重复或良莠不齐的媒体资源,实现有序、科学的存储与开放共享,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所指的媒体资源,简称“媒资”,其最早用于广播电视行业,属于内容资产,指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媒体单位所产生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用于新闻传播的数据。院校媒体资源由其引申而来,特指院校基于计
算机网络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包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课件、新闻图片以及视音频等内容的媒体资源库,用于解决这些数据资料的存储、编目、咨询检索、管理、、共享等问题。
1 高校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
为充分了解高校媒体资源存储与共享情况,笔者通过电话咨询、文献梳理、实地考察等方式,对集中在南京的几所高校媒体资源库建设现状进行了调研,梳理了制约媒体资源存储与共享问题,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探寻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建立相关的媒体资源存储与管理系统和机制,并整合有效资源,推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铺垫。
1.1 尚未形成媒体资源存储与管理体系,资源存储散乱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对媒体资源的采集、存储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尚未建成科学、全面的媒体资源管理体系。表现在:①大多视频资料是用磁带摄像机记录的,放置时间久,磁带陈旧,画面残损,质量严重下降,甚至有些视频所要播放或者导出的机型已经退出市场,对后期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造成严重影响;②VCD、DVD、CD等光盘盘面磨损严重,有的甚至已经无法读取;③拍摄使用的设备不同,所生成的数据格式也不同,造成媒体资源介质多样化,后期进行再利用时,需要先进行格式转换,通用性差,耗费时间和精力。
传统的磁带式存储方式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如今数字产品市场日新月异,先前的数据拍摄、采集、存储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除了重视图书、教学资源建设外,更要对新闻类媒体资源库建设引起足够重视,以保证数字化进程中各个层面和环节的有效衔接。
1.2 媒体资源内容广泛,资源库建设缺乏有效原则
调查中,有些高校回应已经建成相应的媒体资源库,并设有相关管理规范以及使用流程。经深度挖掘发现,这些高校所谓的媒体资源库所涵盖的内容除了图片、音视频等新闻媒体资料外,还包括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精品课程等。多种资源的整合从一定程度上讲便于集中管理,但实则容易造成上传与共享的混乱。比如,教务部门用到的多是教学资源,宣传部门多需要用到新闻类资源,这样容易加大资源管理者的工作压力,使得数据不能及时更新。所以,高校应该将相应的资源交予对应的部门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存储与共享。
新闻媒体资源多是图片、音视频等格式,往往需要大的存储空间。因此,教育技术人员在采集、存储时,不得不对这些资源进行压缩,虽然构建一个大容量的硬盘存储空间并非难事,但数据的填充和上传存储工作却需要有明确的技术指标、分类原则和管理规范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编目,以便后期的检索和共享。
1.3 资源库建设重硬件轻内容,缺乏自身特色
有些高校重视技术手段的提升,而轻视媒体资源内容的积累和更新。在媒体资源建设上随大流,不进行自身需求分析,看到别的学校有什么设备和资源,就考虑添置什么资源,未能从学校自身发展和数字化建设需求出发,也未注意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忽视媒体使用的实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之,高校媒体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硬件、轻内容,媒体资源库建设不能与学校建设规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模相匹配。学校务必依据现有条件,把握学校自身特色,建设自己所需要的媒体资源。
2 媒体资源库建设策略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各高校已有建设媒体资源库的意识,有些学校的媒体资源库已形成不小规模,并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发挥了它的优势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媒体资源的存储与共享、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管理要能统一规划、整体协调,做到真正服务于学校,甚至跨校共享与应用,则需要各高校足够重视、科学规划、优化配置、多平台整合,以促进区域性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共享应用。
就目前高校的媒体资源建设情况而言,需要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方能规避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媒体资源存储与共享所存在的问题,加快媒体资源库建设步伐。
2.1 科学规划媒体资源内容,健全各项管理机制
数字化校园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媒体资源库建设更是涉及到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服务与硬件建设,这些方面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数字化协作系统。因此,科学规划媒体资源内容、健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首先,建设思想上,针对学校自身资源需求和应用,统一规划、科学组织,形成统一技术、分类与管理标准;
其次,资源内容上,根据自身数字化建设及媒体宣传需求,建立特色媒体资源库,凸显宣传优势,建设形式多样化,且不可替代的特色媒体资源库;
最后,管理体制上,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达到横向、纵向多方联系与协调,以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及时提供资源下载。
科学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统一规划、协调组织、共建共享的区域性高校媒体资源联合库,各高校发挥自身所长,达到相互宣传、信息与资源共享的目的。
2.2 统一分类与技术标准,合理配置与存储资源
运用最简单的方法,集约各种数据资源,并进行统一规划、分类、重组、编目、上传,解决资源的散乱状态。比如,将媒体资源归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几大类,图片可以依据格式划分为常用到的jpg格式、png格式,并规定每个格式图片的像素大小;视频同样也可以分为DV和HDV两大类,采集上传格式统一确定为AVI格式等。
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以通过建设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形成集“采集、上传、管理、共享”于一体的媒体资源服务保障体系。用网络技术检索、筛选、整理和集成数据资源,实现媒体资源的均衡配置,并且可简化操作、方便管理,且能满足更广泛范围的共享服务,特别是对于有两个以上分校区的高校而言,通过该平台可以实现优质媒体资源的适时、开放、一体化共享与应用。
2.3 多技术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应用环境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远程登录、检索、获取资源的重要支撑。高校数字化校园的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也已成为媒体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庞大的媒体资源库要综合运用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因此,各高校的媒体资源存储与共享必然要采纳国内、国际通用的数据格式标准、规范控制标准等协议,统一各种数据传输接口,形成一站式的登陆、检索、上传、下载等服务体系,尽可能达到资源检索顺畅、下载快捷、及时。
另外,还要加大网络硬件设备的优化配置,建设良好的数字化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媒体资源存储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与共享性,发挥资源对教学、宣传的效用,进而才可能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的共享与应用,达到信息的同步、协调发展。
2.4 创建特色媒体资源管理平台,促进深度服务
从大的数字化环境与管理体制到统一分类标准和技术标准,皆在理论上引领媒体资源库建设,而真正要最有效地进行媒体资源的整合、存储与共享,以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地检索、下载,则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平台,即创建特色的门户网站形成资源聚集,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减少后期检索、查找的负担。
该平台可以是开源的,也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特色,拓展多类业务,针对特定的学科领域,汇聚不同品类的数字资源,并提供方便、直观、快捷的查询、导航服务,解决“信息迷航”问题,从而扩大媒体资源库的深度服务。比如,调查中发现,有些高校建有多媒体课件分享平台,按照科目分类,上传PPT、Authorware、Flash等格式的优质电子教案与课件,供教师下载学习,同时也可以供学生预习和复习课堂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化学习。
2.5 最大程度地开放媒体资源,促进高校之间的深入交流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对于许多媒体资源均有“保护意识”,只提供在校师生的登陆与下载,甚至有些资源仅供教师或者个别有权限的管理者查看下载,有些资源也只提供查阅功能,不能下载分享。
毋庸置疑,各高校之间开展交流与合作可以增强区域数字化教育优势,同时也能提高高校自身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而目前这种资源保护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媒体资源价值的实现。仅仅依靠本校教师的积极性“闭门造车”是不可行的,必须采取有效的互通交流机制,与其它院校的教师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或者是按比例互换资源,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媒体资源的价值,从而促进媒体资源的跨校发展。当然,这只是笔者的初步设想,真正顺利的实施,还需要各高校足够重视,并形成一股力量,制定可行的方案。
3 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媒体资源库建设展望
3.1 高速传输、空间扩展必然带来新变革
如今,网络传输技术飞速发展,一次次地打破媒体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技术瓶颈。高速存储与强存储已经成为现实,大型数据库应用、高效在线事务处理以及对图形图像等各种多媒体数据的处理都得心应手。因此,超大容量的云存储空间、超速网络传输、超强的交互性,将成为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媒体资源库建设当然也要与时俱进,走上数字化“快车道”。在对媒体资源进行量化、数字化存储时,应当设置码率更大、更高清晰度的格式,毕竟未来存储空间并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面对着逐渐过时的硬件与技术标准,降低质量或者压缩图片、视音频资料,再进行补救则显得为时已晚。
3.2 新技术手段将催生新媒体资源样式
实践证明,每一项技术的进步,都与相应的艺术领域有着正面的必然关联。媒体资源建设同样也与一定的艺术手段有关。比如,增强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的观感,图文、音视频资源的艺术感,都需要艺术手段与技术手段的结合,融艺术于技术之中。课件的制作,图片、视频的拍摄、录制以及后期剪辑包装等,都对媒体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媒体资源建设者和管理者,其专业素质、职业技能以及艺术素养都是建设高端媒体资源库的必然要求。
4 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媒体资源库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动态、全面、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各高校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建设规划,统筹协调每一个环节,有计划、有深度地开发建设数字媒体资源库和管理应用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高校之间的深度协作,促进区域性信息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张学波.建立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机制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4(5).
[2] 马俊臣.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9).
[3] 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教育情报参考,2010(2).
所谓多媒体技术就是指结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和声像技术中的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利用计算机使这些媒体建立逻辑联系,从而实现生动、丰富和复杂的信息传递的一门技术.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在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高校就已经开始应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到现在为止,学习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习系统,进步到半模拟半数字语言学习系统,再到现在的全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当前的语言学习系统应用嵌入式处理技术和DSP数字芯片技术,应用以太网星型拓扑形式的网络结构,实现教师机与学生机数据的共同传输.因为当前语言学习系统应用标准网络协议,所以具备极快的传输速度,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教师机和学生机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接入互联网,充分应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与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丰富的教学平台.
2数字化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构建意义
2.1激发学生兴趣依据心理学原理,如果人们在环境中遇到一定的刺激则会发生定向反应达到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效果,激发人们的认知兴趣.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结合文本、图形、色彩、声音和视频图像等信息载体,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当前网络上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不再只依靠教师的讲解,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上的网络信息,发挥校园网络资源的作用,利用真实的语言情境开展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2.2提高学生外语自信和语言交际能力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自身语言交际能力,而提高交际能力则需依靠一定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基于这种语言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可以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多媒体语音实验室拥有纯正的语音和语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发音,训练学生的语感,调动学生应用语言的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可以提高学生外语自主学习能力大学当中的教育教学形式以学生的自学、研究和探讨为主,学生应该专注于自学,在自学当中严格管理自已的行为,实现自我发展.最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得到了高校的普遍应用,是社会进步和时展的结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发展.如果在校园网络服务器上安装各种学习和教学软件,则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网上教学、网上考试和网上管理.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教学软件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还有利用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可以进行听说技术训练,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利用多媒体具有的录音功能将自己的语言录制下来,并存储在个人文件夹中,可以反复播放对比,也可以进一步将这些录音存入自己的优盘或移动存储设备中,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播放学习并参考.利用语音实验室,学生还可以完成写作练习,应用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保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模式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得到丰富的补充和完善.利用多媒体图文处理能力、音频信号能力、海量存储能力、随时存取能力等优势,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甚至模拟考试,这些学习手段随时都可以实现反馈评分.依据这些评分,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进度与学习方法,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英语学习水平.
2.4提高口语考试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硬件也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同时使数字化语音课堂教学软件的功能不断得以完善,尤其是实现了集中控制下的数字化音视频录放功能,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进行口语测验,有效增强了测试效率.同时,教师的评判和修改工作不受时间与地点的局限.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修改与评判,可以随时将评判结果到网上,有利于学生实时收到评判结果,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数字化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科学管理策略
数字化语音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语音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功能越来越强大、管理越来越复杂、参与人员越来越多样,所以对高校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建立科学管理制度要制订合理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使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语音实验室实现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制订语音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时,要重点考虑语音实验室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但有利于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也应方便管理,而且明确不同人员的职责.
3.2做好硬件管理与维护要定期检查语音实验室的电脑、终端机、耳机、卡座、音箱、投影仪、网络交换机、实物展台等设备,争取做到每天有重点的检查,期中和期末进行全面检查.将新引进的设备进行分类,已经不能使用的设备要报废.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掌握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分布,可以熟练应用各种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与任课教师一起记录实验课机器的运行情况、应用时间和发生的问题.一旦设备出现问题,要迅速进行维修.重视建立设备运行管理与维修管理库、耗材管理库,科学管理语音实验室,保障实验室正常运行,认真履行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
3.3做好软件管理与维护要为实验室设备安装杀毒软件、及时下载操作系统补丁,随时观察电脑的运行情况,安装软件还原卡将重要资料及时备份.周末清除电脑上的临时文件及整理新文件,与任课教师积极交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应用新型教学软件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学活动.再有建设和管理实验室资料库,将最优质的课件提供给师生.
3.4加强规范化管理在每个学期开始前,语音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向任课教师讲解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向学生说明在实验室上课需注意的问题.再有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最新电脑硬件和软件知识,以便随时对电脑进行维护和保养,掌握最新软件应用知识.对语音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知识培训,不但有利于提高语音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而且对外语教师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是语音实验室应用的主体人员,因为学生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对于首次进入语音实验室的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详细讲解实验室设备的操作注意事项,讲明学生在语音实验室的义务与责任.
3.5做好日常管理语音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提前半小时上班,打开全部设备并进行调试,在师生到来前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在上课时如果师生使用中遇到问题,要给予热情帮助并解决.每天放学后,要关闭全部设备及实验室所有门窗,积极落实防火防雨防盗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岗位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教学做好服务工作,积极辅助大学英语教师做好语音语言的教学工作.
3.6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当前教育领域也在进行积极改革,语音实验室建设也要顺应时展潮流不断发展进步,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电脑硬件和软件知识,掌握电脑维护知识可以熟练应用各种教学软件.对语音室工作人员要进行电教知识普及教育,不但要做好语音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而且要帮助外语教师提高语音教学功能.再者,对外语教师也要进行设备技能培训,如果外语教师没有参加过语音设备技能培训,那么对于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来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语音教学的顺利进行.因为学生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对于首次进入语音实验室的学生要加强教育,讲明各种操作制度,上课时要固定每位学生的座位,落实规范使用责任.下课时要求教师与学生填写使用记录,防止出现人为损害.
4结语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20-03
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不断进展和深入,传统教学活动和多媒体教学活动的结合更加紧密。而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学机房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离不开先进成熟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及应用是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机构和教育管理部门不可忽视的重点和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的要求。
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最重要手段。实现多媒体教学及其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值得高校及各类教育和教学管理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
1 多媒体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多媒体教室也称为多功能教室,是学校多媒体教学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和管理是学校教学、教务等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同时,由于国家高等教育的逐步扩招和普及,学生人数众多,课程安排紧凑,多媒体教室及设备分布广泛而数量众多,致使多媒体教室管理的工作和任务显得繁重而紧张。借助目前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任务复杂,涉及学校教务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和各个院系。需要各个部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协调工作,才能保障每一学期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2 多媒体教学活动开展的流程
由于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的教学活动也逐步在向规范化进程迈进,并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周期性和规律性,使得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具备这一特点。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复杂和繁重的表面现象中,也具备相对简单而有章可循的线索。
2.1 教务管理部门排课
教务管理部门依据本学期多媒体教学任务,以教学周为单位,安排并下发每一周的多媒体教学任务及相关课程表,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课程表及相关多媒体教学任务,并下发多媒体教学管理和服务部门。由具体的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根据教学的需要,具体安排多媒体教室及其设备的使用方式,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之中提供必要的教学服务和技术支持,保证多媒体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2.2 教室管理人员按照课程表进行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
多媒体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日常的多媒体教学管理任务,主要负责从技术和服务等层面保障多媒体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按照教务管理部门的具体教学要求,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并与学校设备管理部门以及多媒体设备提供厂商合作,做好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等工作,使得多媒体教学活动可持续性发展,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2.3 以学期和教学周为周期,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
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任务主要可以以学年、学期进行周期性的划分和安排,并进一步细分为以教学周为单位进行开展,保证每一周每一天每一节多媒体教学课程有章有序地进行。
3 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3.1 多媒体教学管理的网络化
在校园网络的基础之上,建立多媒体教室、机房和管理室共同组成的局域网,保障教学过程之中的网络通畅,提供教学过程之中的网络服务,并在多媒体教学管理过程之中通过专业配套的网络管理软件管理整套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投影仪、幕布等),并通过远程接管和远程协助等功能,在必要的时候为师生的多媒体教学活动提供实时的教学服务和技术支持,实现多媒体教学及其管理的网络化。
3.2 多媒体教学管理的数字化
IP电话网络覆盖学校各大教学楼的各个多媒体教室及其管理室,通过来电显示等手段确定需要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教室的地理位置。
数字IP电话的来电显示可依据实际情况设置为教室楼层及其房间编号,也可以直接是网络IP电话的IP地址,通过IP电话的网络IP地址与多媒体教室讲台教师机的IP地址,也可精确定位需要技术支持和教学服务的教室地址。
教师可通过多功能讲台中的IP电话寻求技术支撑,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也可通过IP电话主动咨询上课教师,并就有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交流、指导、帮助,或是确定问题之后亲临现场进行处理。
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需要,通知多媒体教学管理机构,为其提供相关的数字媒体等服务,如光盘播放、数码媒体的使用,数字音视频技术的支持等。在网络化的基础之上,从多个侧面实现多媒体教学管理的数字化。
3.3 多媒体教学管理的信息化
相关通信软件、专业化的远程控制软件和小型的社会化软件的配合使用,是实现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响应国家近年来有关于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政策,通过成熟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幻灯片制作、网络通信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等),来促进各级各类教学及管理部门和机构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化进展程度。
高校多媒体教学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共同支撑着教育信息化过程的顺利进展。
4 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和应用
文章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管理为实例,在相关教务管理政策和理论的基础之上,较为详细地阐述多媒体教室管理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相关学校和教务管理机构的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和相关教学机房的建设过程之中,目前,多媒体教室已经覆盖了学校主要的教学楼,新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任务正在积极筹备和开展中。
目前,学校主要建设完成近百间的多媒体教室和教学机房的建设任务(其中包括一期的70多间多媒体教室、近10个网络教学机房和二期四栋教学楼共60间的多媒体教室),以及新建完成的20间多媒体教室,基本能保障学校每一学期多媒体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后续的标准化考场、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机房的建设工作也已经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
目前,学校新校区共有6幢主要的教学大楼,其中多媒体教室分布及教学任务抽样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表1可知,在正常的教学日程,目前学校共152间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学日程承担的多媒体教学任务超过1800课时(876+216+120+204+225+236),每周的多媒体教学任务接近1万课时,每一学期的多媒体教学任务逼近20万课时,涉及全校各个教学院系及实验教学中心的几乎全部课程(必修课和公选课)。
多媒体教学任务繁重,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很高,多媒体教学及教室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在正常教学日程,每一间多媒体教室每天每一节课基本是排满的。
4.1 IP电话的应用
学校多媒体教室的IP电话主要采用ACTOM公司的品牌,IP电话地址的配置参照多功能讲台教师机IP地址的配置,一一对应,便于管理和相关问题的处理。目前,各大教学楼及其多媒体教室以及管理室配置的IP电话有150多部,由多媒体教室管理部门10多名人员和领导共同负责接听和管理。
4.2 多功能教室的组成原理
以学校校园网络为基础,建立多媒体教室组成的局域网,并覆盖各个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机房及其管理室。多媒体教室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多功能讲台,主要由讲台及其中的电子锁、麦克风、台式电脑、功率放大器、数字移频器、中控系统和接口等共同组成。其中,电子锁可实现远程开关,以减轻多媒体教学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保障多功能讲台及其设备仪器安全。麦克风、功率放大器和数字移频器的配合使用,结合的音箱,为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声音保证。台式电脑安装专用硬件保护卡,自动恢复系统盘,并提供多个外部的USB与VGA接口、音频输入输出接口、Video接口、数字Audio接口和电源插槽,满足教师使用无线控制器、PPT自动翻页、U盘和自带的笔记本、音箱等扩展设备和功能。
2)讲台设施,包括投影仪、幕布、交互式白板、展台、音响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学校多媒体教室的投影仪主要有日立、NEC和松下三种品牌,由公司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保障人员定期清理和保养,主要是进行过滤网清洁、投影仪投影位置调整、灯泡更换,亮度、对比度等光学特性调节,以保障投影的最佳效果和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使用幕布的基础上,展示设备也采取了一定数量的目前流行的大尺寸触摸屏,使得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精彩和有效,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
4.3 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与多媒体硬件教学设备专业配套网管软件的使用,在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之中,技术保障和服务人员可实时对设备运转情况和教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控,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干预或者是辅助。
4.4 多媒体教学的人员管理
1)技术保障岗位、调度岗位和值班岗位共同配合;
2)坐班制和轮班制相互结合;
3)统一管理和分散管理共同进行。
4.5 教学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手段
1)通过IP电话和相关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电话指导或者远程协助;
2)技术人员现场解决问题;
3)设备仪器厂商与学校教务、设备和教室管理单位相互合作。
4.6 多功能教室管理和教学机房管理互相参考
在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机房是重要的教学辅助和支撑,二者在有所区别的基础上,也有很多的共同点,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开展中可以互相借鉴和参考。
二者之间的区别:1)多媒体教室的主导者主要是教师,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开展;而网络教学机房的主体主要是学生,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的;2)多媒体教室教学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展示和传授;而网络教学机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和动手练习。
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在于:1)二者都属于现代的信息化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2)二者一般都由学校同一个教学辅助部门的人员共同管理,在管理工作之中存在众多的交叉点;3)教学活动的参与者都相同,主要是教师、学生和教学辅助人员。
4.7 已有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和新的多功能教室建设相结合
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紧密结合的。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实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已经完成前两期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教学机房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建成上百间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学机房,并投入使用多年,顺利完成近几年来学校数十万名学生的多媒体教学任务,取得明显的成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第三期的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工作与目前进行的标准化考场建设任务共同结合,在相关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积累的基础之上,已经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式投入使用。
4.8 多媒体教学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相结合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和网络教学机房的管理工作互相配合,还可以借鉴和参考学校其他院系相关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及技巧,如学校语音实验室、各类专业实验室的设备仪器管理和相关技术性的细节,也可灵活运用于多媒体教学管理的工作之中。
4.9 技术保障和服务质量共同促进
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工作不仅涉及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还需要与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进行合作和沟通,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与传统教学活动相同,学生和教师永远是多媒体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在教务管理部门统一安排教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工作人员承担着较为艰巨的任务,在熟悉技术和业务的同时,需要提高服务态度,增强服务的耐心,优化沟通交流的手段和方式,以保证每一学期、每一周、每一节多媒体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
4.10 设备安全和教学的灵活性相互融入
设备安全与灵活运用设备是一对矛盾。在多媒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设备损耗的情况不可避免,在保证教学活动灵活开展的前提之下,又需要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转,二者互相结合,互为辅助,需要有一定的教室管理经验和手段来进行协调。
5 小结
历史和社会赋予学校的神圣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室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的发展,使得学校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室管理和建设的规范化对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教室实现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是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支撑。多媒体教学网络数字信息化管理的任务将配合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进一步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8):7-21.
[2]周玉玲,卢旭.论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及三者的关系[J].中国电子商务.2010(4):67.
[3]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12.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8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新兴艺术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比如典型的数字化多媒体艺术就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艺术,这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传统的新媒体艺术因为没有现代的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所以会显得落后单一,只是与观念艺术相结合来呈现,而随着技计算机的出现、普及,新媒体艺术开始出现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为新媒体艺术注入了先潮的新鲜活力,使得它的发展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多彩性,发展速度也随之变得更快,甚至可以说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体艺术的核心技术,这足以见得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为了促进新媒体艺术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对两者的重力力度,使两者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在新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可能经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此,我们不是逃避放弃,而是应该积极去克服,这样在细节上我们才不会有疏漏,新媒体艺术才会走得更远。
1 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艺术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这就是数字化的一个表现,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影视多媒体等等都和数字化技术密不可分。数字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实现多种功能的一项技术,这里主要指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就是数字化,所以如果没有数字化就没有如今的计算机,更没有信息化时代。
新媒体艺术简单来说就是新媒体和艺术的结合,它是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传统媒体艺术到现在的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也是经历了很久远的时间。其实大多数新媒体艺术都与影视挂钩,在早期,新媒体艺术主要用于表演、录像以及摄影等方面,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但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不断把数字化技术渗透到新媒体艺术当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应用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录像、光盘、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等都有新媒体艺术的影子。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了思想艺术的升华,更加彰显了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步。
2 计算机发展对媒体艺术的影响简介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九十年代,不断出现一批批优秀的新媒体艺术家。到了20世纪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快速发展,这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也是艺术升华的阶段,因为在科学的推动下,媒体艺术活力四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娴熟,逐渐被应用于艺术领域,所以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出现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在影视中或者各种平面艺术中见到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影子也就司空见惯,这对于媒体艺术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冲击和发展。因为其实计算机和艺术两者并没有任何有关联的地方,但是数字化技术却把两者独特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把这当作是一次图像革命并不为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应用的领域额也愈加广泛起来,该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方法也越来越娴熟,我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来说,还显得有所不足和落后,所以,在全球经济都在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加快脚步,不断赶超。在当今科技不断进步,媒体艺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数字化技术在新媒体艺术上面的应用也将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一直处于进步之中。
3 数字化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3.1 成为一种独特全新的艺术形式
说到艺术,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我们会认为这样的人对画作、音乐和书法都有自己的审美,这不仅是对美的看法,还是对艺术的传承,其实这主要体现的是人主观上的思想,传统的艺术主要是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来进行艺术方面的延伸和发展的。上面我们提到图像革命,这次革命正是由于结合了数字化技术才显得更加有意义,它不再仅是局限在人类的思想观念中,还结合了毫无关系的数字化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艺术形式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在数字化技术下,新媒体艺术更是一种独特的全新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面咱们来看一则实例来使这种艺术形式更具说服力,在外国的新媒体教学当中,把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艺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在传统摄影和动画等教学中可能只会让学生去欣赏艺术,并不会去动手,而在数字化新媒体艺术出现之后,国外课堂在艺术教学中有自己全新的方法,开始要先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让学生去领悟其中所隐含的思想,去发现其中的摄影技巧并去学习;其次是学生动手环节,第一步现在纸上对摄影作品进行手动绘制,完成之后再角色扮演,根据作品中不同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姿态通过小组共同描绘出草图;然后就是学生实践,引导学生亲自去拍摄,这个阶段不仅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遇到问题积极去解决;最后就是和数字化相关的电脑制作,怎样通过电脑来把艺术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所以优秀的新媒体艺术不单单是一幅作品,更重要的是它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出来的精华。
3.2 更具时代特征的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不是单纯的让人们去欣赏,更深的意义在于有所价值,能够给人类带来满足感,如果新媒体艺术不能满足人类的功能性需求,尽管数字技术与媒体艺术结合的再完美,新媒体艺术进步再大也是没有意义的。新媒体艺术由于是一种独特全新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比较多,所以相比于传统的媒体艺术来说,显得更加科学、合理、先进,时代性更强。传统的媒体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设计理念有很多优秀的,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在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在不忘本、融合传统观念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功能性需求之后,再结合艺术和数字化技术去全面发展,这样这个全新的新媒体艺术才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因为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社会,也是数字化时代,结合了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艺术也就很好的体现了时代特征,这也是数字化技术对新媒体艺术很大的影响。
4 数字化技术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涌现出更多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越来越多,两者结合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会更加强大。
在未来的媒体艺术发展道路上我们要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更多的艺术作品中,同时涉及到更多的方面,不要再只是局限在单一或者很小的某方面,我们要使更多的作品中融合更多更独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艺术家是艺术的创作者,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不要停在自己陈旧的观念上止步不前,要善于去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去激发自己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更新潮的艺术作品,这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数字化技术在媒体艺术中的应用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就动画制作方面来说,在数字化技术未出现之前,主要是靠大量的人物来进行手绘制作,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浪费大量的钱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简单快捷的制作出很多复杂人物甚至是影视作品。所以这不仅会节省大量的人、物力和钱财,更重要的是使得动画制作快速方便,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
数字化技术将会不断应用到更多的媒体艺术领域,艺术表现形式也将会更加多元化,这对于艺术发展来说是很好的前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去鼓足勇气迎接挑战,不断去进行创新、完善和进步,相信在数字化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会大放光彩的。
5 总结
本文主要对数字化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进行了介绍,我们了解到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有活力,开始由最初传统落后的形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以一种独特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尽管快速发展,它也没有失去时代性的特征,而是紧跟社会潮流,把社会时代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进步,还要注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躲避,要勇于去挑战和创新,尽管很多媒体艺术中的很多方面不能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在社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之路将会越来越平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媒体产业;数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迎来数字化浪潮,数字媒体不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还具有无损复制的优点,并能够通过网络方便的进行传播,三网融合促进电视、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数字媒体终端多样化,更加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快速普及,使得数字媒体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数字媒体在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优势明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概述
20世纪90年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的基础上实现馆藏非物质遗产资源数字化;并利用网络实现跨行业跨部门的共享机制;加强区域联盟的协同保护。其中欧洲文化遗产在线ECHO项目较为典型,其使用开源技术构建跨平台的非商业化数据库,并在用户终端也同样运用提供各种开源的媒体创作工具。这种人人能共享可编辑的灵活方式利于数字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有效结合。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起步较晚,2002年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非遗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2005]18号文件开启了非遗的数字化步伐。 2006年6月9日中国非物质遗产数字博物馆的开通标志着数字化网络服务体系在我国开启。知网检索到 “非物质遗产数字化”文章仅26篇。民间非遗数字化途径急需深入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保护的重要手段。而当前非遗的数字化研究仅仅停留在通过影像或录音对其进行记录的方式上,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非遗的原本状态,但是也只是一种被动性的记录,数字媒体的交互特征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是一个再加工,再开发的过程,因此可以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以其为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创作出相关的交互式多媒体产品、动画作品或者教育游戏,进一步推广其相应的数字化衍生品。2011年2月2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的数字化方式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数字化开发式的宣传与保护方式为非物质遗产保护与传播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这一途径能够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多样化,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增加非物质遗产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功能,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二、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途径包括数字媒体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网络化途径多元化、参与者大众化、宣传方式教育化。数字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化是要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从图文声像的记录发展为创建相关交互式多媒体软件、电脑动画和开发相关的电脑游戏或网络游戏等内容。而网络化途径多元化是指突破国家数字博物馆的单一网络化框架,借助地方网络电视台的宣传优势传播本地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者大众化,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特性与数字产品的大众化,实现人人共享,借助数字产品共同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宣传方式教育化是指不仅仅是文化符号的宣传,而是宣传可以公开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内涵,体现其中蕴含的智慧价值,并且可以将它以公选课或者网络课程的方式推向高校教学,向年轻人宣传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到2012年1月16日衡水市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15项。其中武强木板年画、衡水内画、深州形意拳、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6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三内画公司入选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非遗保护示范基地。虽然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内画鼻烟壶、武强木板年画等享誉海内外;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不均衡,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水平较低,同时数字化开发潜力也很大;而衡水的数字媒体产业尚处于发轫期,需要更多题材内容作为发展的支撑。因此需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开发适合数字电视、网络、手机等工具传播的3D展示、动画片、微电影、互动游戏等数字媒体产品。通过形式为内容服务,借助优质的内容繁荣数字媒体文化产业。
对于武强木板年画,可以运用Flash技术结合年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创作相关的动画作品。对于衡水内画工艺可以运用交互式多媒体技术展示内画的创作过程,使得人们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体验内画的创作。深州形意拳可以设计成对打方式的电脑游戏或者网络游戏。
关键词 数字化 媒介融合 传媒运作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媒体搜集和报道信息模式带来全方位改变,信息处理和传输方式的同质使传媒产业融合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媒介运作模式开始向多媒介形态相互联合、互动的模式转变。在这一数字化背景下传媒运作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该如何应对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数字化进程中传媒运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深入发展和应用,传媒内部发生了数字化革命,数字技术改变了其原有的内部结构与生产流程。随着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急剧扩张,融合新媒体技术、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
1.媒介融合趋势下传媒运作存在的问题
(1)数字化发展目标不明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8月就推出了“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首批加盟的报业集团开始了报业的数字化发展之路。但是就目前中国数字报业的现状来看,只能算作报业的数字化阶段。很多新闻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定位很多都缺乏针对性,大多都是综合性新闻站点。例如数字报业的发展虽然已成为报业集团的基本共识,但是大多数报业集团对数字报业发展缺乏明确目标,没有将其纳人集团整体发展战略,没有真正将其作为一个平台去运营。如在数字实验室创新项目申报书中,多数申报单位没有明确数字报业在长远发展中的位置,在具体的运作方式和商业模式方面也不清晰。这使得报纸网站在发展过程中最终只能成为传统报纸的翻版,或附属品。
(2)媒体互动形式化,内容缺乏创新
媒介融合的一个主要层面是业务融合,这一层面的融合则主要表现为传统媒体将业务延伸到其他媒体领域。但是目前的媒介融合大多还仅仅停留在表浅意义层面上的融合。媒体之间业务层面上的互动大多也只是针对个别报道内容而临时结盟。在整体运行机制上,各种媒体间还没形成一种稳定的、有机的结合。随着媒体互动的进一步展开。单纯的媒介战术性融合是远远不够的,更进一步的融合迫在眉睫。。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许多报纸都开设网络版,或建网站,报纸的传播终端出现了多媒介形态共存的局面。但很多报社在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同时往往忽略对数字化内容的重视。很多所谓的数字报纸只是传统报纸内容的媒介翻版,内容缺乏原创性。据调查,目前只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播・报》算得上是原创数字报,没有相关的纸质报纸。而事实上,它也是在其他纸质报纸的内容的基础上生产和制作出来的。
(3)跨媒体运作的数字技术平台不成熟, 新技术是传媒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之一,但是跨媒体运作的数字技术平台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目前在我国有线网络平台已经建成并进入成熟阶段,但无线网络还在建设和发展中。移动平台除手机这一终端已进入成熟阶段之外,其他移动终端的研制和生产还处于实验阶段。移动电子阅读终端、数字平台的建设、数据库开发模式以及大容量无线传输网络建设都还处于建设的不成熟期。。例如目前我国报业的数字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建设模式和数据库模式也还处于实验阶段。
(4)数字化运作人才匮乏
网络媒体的多平台性决定了无论在新闻编辑还是媒体的经营管理都需要新型的人才与之相适应,但媒体网站编辑和技术分开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由于我国目前媒介人才市场开发不充分,传媒人才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这些都造成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2.媒体竞争资源变化带来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输渠道的技术壁垒,使信息传播渠道的数量规模及品种质量都有了巨大增长,传媒业的传输渠道资源变得相对丰裕。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促进了传媒大融合,“内容”将取代“渠道”成为传媒的稀缺资源。数字时代,“内容”将成为传媒竞争的核心资源,传媒产业发展的重心和竞争的焦点将从渠道争夺转移到内容生产上。
(1)“微内容”的聚合开发不够
为了有效满足受众需求,传媒运作的核心从竞争策略角度来说应把握不断变化的信息消费方式与信息传布方式。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出现了从面向社会公众开始向分众传播的趋势,出现了新的信息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关系。传媒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内容的精细化和专业化。同类内容的大量复制只能造成原有市场的叠加而无法拓展新的市场。我国传媒对受众需求的认识还不深入,没有抓住人们真正的心理需求,没有从提供服务角度重新研究传媒与受众问的关系。我国传媒业的现实情况是媒介市场上同类内容供给量较大,而受众需要的细分资讯却很匮乏。未来最有开发价值的就是互动和个性化内容,但是传统媒体的信息的传递基本上是单向的,目前为止这种互动运作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商业模式不清晰,核心竞争力不强
由于我国传媒市场存在专业化分工不够,产业价值链也未完全形成,传媒业的竞争忽略了内容和服务质量,单纯依赖对广告的争夺,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为了适应媒介市场的发展需求,新媒体除了需要长期的投融资管理机制,更需要突破现行的运行机制。目前大部分报业集团已经开始重视商业运营模式的开发,但仍停留在传统报业运营模式的一种逻辑延伸上,有创新意义的商业模式仍旧缺乏。另外数字广播电视机构虽然也在不断探索盈利的多元化渠道,但是对产业链的经营意识和运作能力也还不是很强,目前经营现状也不是很理想。
所谓传媒核心竞争力就是指新闻传媒通过对其内部显在和潜在的新闻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抗击媒介市场风险的能力。‘’由于没有有效合适的赢利模式,目前国内网络视频企业大多数都在亏损。商业网站虽然已经开始按商业化、企业化运作,部分商业网站媒体也已经开始赢利,但是目前的这种赢利基础还不稳定。
数字技术的发展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传统媒介系统,在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相对稳定的传统媒介系统形成了威胁与挑战,使得媒体发展环境正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转变。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制度性的操作机构,传媒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受到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社会因素的制约,如体制的束缚、观念的阻碍以及多元格局下的多方利益冲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传媒的数字化进程。以下针对传媒运作在数字化进程存在的问题,对相对应的策略进行一个粗浅的探讨。
二、数字化时代传媒的应对策略
数字技术改变不同形态传媒的边界,正在成为支撑所有传媒的存在基础、技术标准与发展取向,造就新意义上的数字媒体。为把握传媒业发展方向与产业发展规律以及传媒形态聚集规律与资源共享规律,必须超越传统的传媒认识方
式建立数字媒体观。
1.数字化战略生存,融合化发展趋势
(1)明确数字化发展战略
实施传媒业数字化发展战略,需要全面提升传媒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按照网络传播内容的要求,传媒业需要创建新的数字内容,通过对这些数字化内容的有效存储并向其他媒体延伸,加强内容管理,以实现跨媒体传播。《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2005)》把报业的数字化生存作为一个重要的趋势提出,认为数字报业战略将改变传统传媒产业形态,并将以新型传播技术来重塑报业的形态。数字时代将消除传媒产业问的边界壁垒,使相关联的产业在内容产业下整合,加快向数字化战略转型将成为传媒界的共识。即将出台的《电信法》也将改变电信业务和广播电视业务互不准入的状况,由于“三网融合”在体制上的限制仍然存在,广播电视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将主要依靠企业结成战略联盟来实现。
(2)数字化内容开发创新,媒体互动走向深入
数字化内容已经成为媒体间战略联合、提供受众个性化服务的关键。为了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一些商业网站已经开始提供包括视频和音频、动画等在内的多种媒介内容但是目前整合新闻方式仍是现在大多网络媒体采用的主要编辑手段,还不能成为网络媒体的成熟形态。创造真正的多媒体原创报道,探索网络媒体内在的不可替代价值,才是网络媒体成熟媒体形态的核心环节,一个新的信息形态的形成是一个新媒体成长与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多种媒体的传媒集团内部的整合,将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趋势。不管是跨媒体延伸还是多家媒体的整合,都需要对各个媒体机构进行重组,并对跨媒体合作机制予以支持,以此实现对各媒体资源的统一筹划、统一调配,将多家媒体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进行合理组合,以多种复合内容模式来满足受众全方位的需求。:例如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制作包括视频、声音等在内的多种内容产品形式,通过报纸、网站等不同的传播渠道呈现出来,形成了跨媒体的内容产业链。数字报纸、多媒体互动杂志、网络电视等,是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媒介融合的具体产品形态。随着这些产品形态的不断实践,各种媒体间业务进行交叉、互动,直至融合。媒体互动的不断深入并逐渐发展到媒体平台及媒介市场的交汇、相融。未来更高层次的融合将在传媒业与电信、IT界等相关行业机构的大汇流基础上出现。
(3)新技术探索,创建数字信息技术平台
媒介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它首先必须在网络这一平台上进行实践,随着P2P技术、宽带技术、无线通信等一系列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媒体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音频、视频等内容,通过网络实现产品形态的创新。传媒业的数字化发展必须建立一个能数字化操作业务运营平台和一个数字化运营的服务体系,例如多媒体数据库系统、跨媒体综合性的新闻采编发系统等都在传媒业获得广泛的应用。我国广播电视业需要建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通过运用高技术手段来对媒体资产的保存、检索、重组、交换,实现对媒体资产的组织、管理、掌握和多力‘面应用,以此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信息的社会交流与共享、我国广播电视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影音资料是整合资源、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媒体资产,通过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内容的储存,并向不同的媒体发散。
(4)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媒介环境的变化,由此对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媒体网站要加大融合的力度,就需要一批既掌握网络技术,又懂编辑的复合型互联网新闻从业人员。此外由于媒介融合后需要更多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而这类人才必须要求具备高新技术应用、信息内容生产、发展战略策划等各种素质。这样的人才培养需要对人才需求,人才能力结构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针对新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培养方案。
2.分化传播,品牌化竞争理念
(1)细分受众,开发微内容
数字技术发展带来受众市场的碎片化,传媒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应对受众进行细分,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因为分众传播的受众需求比大众传播的受众需求更为单一。Web3.0时代是个性化的时代,它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Web3.0时代的媒体传播不仅是按照用户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向受众提供个性化聚合服务。就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所说:“在后信息时代,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是单独的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现在传媒市场的受众细分日趋明显,网络媒体要吸引广告主的投放,必须高度细分市场,将微内容大众化。将大批分散的受众集中以在分众中达到聚众,通过创造更多分众化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以打开商机。例如华尔街日报网站以其为受众提供独一无二的金融、经济信息而拥有前互联网上规模最大的付费用户群体。舒咏平在《基于网络的品牌传播“长尾化”》中也提到品牌传播“长尾化”,即将原来大规模制造、集中于强势媒体的流行品牌商品,针对网络重新聚合出来而实际分散的市场碎片。进行目标分化、载具分散的小众或窄告传播。
(2)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