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药理教学

药理教学

时间:2022-09-18 08:56:54

药理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药理学》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1-01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是运用基础医学的知识来研究,解释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需要和线索来研究和发展药物。故学好《药理学》对一名医务工作者至关重要。但由于药理学牵涉广泛,内容繁多,学生往往反映难学,难记,难理解,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 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的影响,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学好药理学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易学、易懂、易记。所以,在学习药物之前必须复习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如:讲授利尿药时,首先复习尿液形成的生理学基础,再介绍药物的作用原理、部位、用途、不良反应,这样一环套一环,生动有趣,容易学习,便于记忆。

2 注意介绍临床医学的相关内容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在医疗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时必然涉及到临床医学知识,所以,非常有必要介绍临床医学知识的内容,这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药理学》知识必不可少,如讲授利尿药治疗各型水肿时,将各型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知识予以分析、介绍,使单纯的叙述变得生动活泼,便于掌握和记忆。

3 进行病案讨论

病案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在讨论治疗方案时,不仅能对某一药物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对各药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判断、归纳等能力。如:在讲授了糖皮质激素药后,出一病例:患者,女,74周岁。发作性哮喘10年,近一年发作频繁,一周来加重入院。患者常用氨茶碱、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近2年来服用舒喘灵、强的松,用量为10mg,每日3次。入院查体:体温38℃,血压16.00∕10.67Kpa,心率94次∕分。脸圆,向心性肥胖,轻度水牛背,精神差,表情痛苦,中度呼吸困难,音调较高,心音弱,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四肢末梢轻度发绀,无杵状指。检查: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3000∕mm3,中性86%,淋巴14%,X线胸片报告:慢支,肺气肿。入院后给与抗生素、平喘药、激素等药物治疗,呼吸困难减轻,1月后发现病人口腔黏膜多处溃疡,创面培养出白色念珠菌。请考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医生决定停用激素和抗生素,服用制霉菌素。停用激素的第二天晚上8点钟患者突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悸,心率110次∕分,血压6.67∕4.00Kpa,神志模糊,继之呈嗜睡状态,小便失禁。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症状?当即吸氧,补液,用升压药。抢救12小时后,病人仍嗜睡。停用升压药后,血压即很快下降。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停用抗生素是否妥当?说明理由。通过对此病案的讨论,学生对糖皮质激素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由于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实践教学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之内容繁多,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兴趣渐淡。故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做到:①认真做好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②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③与医院结成对子,使学生能够不定期地去药房和相应的科室见习,对于提高兴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④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去医院,多问、多听、多看、多思。

5 做好课后答疑,注意信息反馈

课后安排好答疑时间,通过答疑,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懂,还渴求什么?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在以后的讲解中可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6 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药理学虽内容繁多,但有规可循,教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药理学的学习主要是理解记忆,重点掌握,比较记忆,及时复习,理论联系实际。

第2篇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学科,是医学、药学等各类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药理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药理学实验是药理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加强药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理学的理论知识,因此深化药理实验教学改革是摆在药理学教师面前的紧要问题。

1 实验前预习,明确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而能否成功参与,又与学生是否为每次实验做了充分的准备有关。传统的药理实验注重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由老师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演示,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指导自己动手,可以不动脑筋就完成整个实验,学习很被动,不能激发自己的兴趣,最后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及观察到的现象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收获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验前应将所做实验告知学生,让他们分组预习,事先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原理及设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拟出可能或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实验时老师听取各组的汇报,及时了解情况,纠正学生错误之处并强调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及注意事项。经改革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增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做实验时思路更清晰,成功率大大提高。

2 及时纠正操作错误,促进实验教学正迁移

药理学实验是一种技巧性较高的实验,实验操作技巧是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的操作技能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体会,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多动手,反复实践。实验课中必须改变“老师一包到底,学生只是旁观者”的教学方法,少讲多做,老师大胆放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课。实验时老师要来回巡视,不断纠正学生存在的操作错误,促使学生规范操作,反复练习。操作不规范易引起实验失败,对后期实验也将造成负面影响。对操作不对的同学应予以纠正并示范给他们看。药理实验主要是动物实验,捉拿动物不规范易造成动物伤人的事故。通过不断纠正错误的实验操作对后续的实验操作产生正迁移,避免了由于前面实验操作不熟练导致后期的实验难以实施。

3 理论联系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1]。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对所学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理论联系实践,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的实验里,可组织学生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及结果,分析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情况,并结合自身的医疗常识、自身感受、生活经验讨论影响药物作用的其它因素,如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硫酸镁口服产生导泻、利胆的作用,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则产生抗惊、降压的作用,这是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影响的经典例子。临床上硝酸甘油口服吸收首过消除太大,故采取舌下含化,这样可增强其吸收而发挥抗心绞痛作用。由此可见不同给药途径,药物作用的强弱不同,药理作用也不一样。另外还可结合硝苯地平分析药物剂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硝苯地平缓释制剂与硝苯地平传统片剂比较其显效慢,作用温和、持久,无反射性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促使同学们认识到药物剂型对药物作用影响的重要性,增强药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举一些血浆蛋白结合率比较高的药物相互配伍可彼此增强作用及毒性的例子,还可举一些年龄、性别、病理生理状态等因素对药物作用影响的例子,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加深了对药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做到了触类旁通,极大地提高了实验和理论教学的质量。

4 严明组织纪律,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实验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同学作风散漫,学习态度不端正。这对提高药理学实验的教学极端不利,对理论的学习也将产生负迁移。严明的组织纪律,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保证,因此在实验课里一定要强调组织纪律。老师和学生都必须穿工作服方可进入实验室;实验时学生应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操作,积极主动做好实验,禁止大声喧哗,严禁打闹;实验时组内同学要团结协作,实验完后要清点好器械并做好本组的台面清洁,善始善终,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记录要准确、真实,要求学生必须把实验过程中一切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记录下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的成败得失,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实验完成后,值日生必须做好实验室清洁。只有这样严明组织纪律,才能培养严谨务实的求学态度。

5 改革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做好实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种教学形式交叉使用,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实验设想,结合实验予以讨论,培养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归纳式教学法,通过仔细观察、分析零乱的实验现象,得出抽象的规律和原则,让学生透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之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药理学的实际情况,对一些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的发展史等可结合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够融声、形、像、文字、动画于一体,这种教学方式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剌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通过以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极大地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提高药理实验的教学质量。

6 及时小结,加强记忆,减少遗忘

根据艾宾斯记忆规律曲线,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不再遗忘,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2]。药理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做完实验后立刻小结,可以加深学生对刚做完试验的印象,通过以上各种教学方式,联系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加强记忆,减少遗忘。例如药物的镇痛实验可联系理论课中的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的知识,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吗啡比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强,并以讨论的形式从作用部位、作用强度、作用机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多方面比较两类药物的区别,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又利于同学们明晰思路,分析实验的成败。由此学生对镇痛药和解热镇痛药理解和记忆得以加深,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文雅,范庆彤,张培.多媒体教学现状的分析[J].中国医学教学技

术,2006,20(1):41.

[2] 潘清华,黄培春.通过病生实验报告书写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J].

广东医学院学报,1998,16:391.

第3篇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翻转课堂;应用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辅导者,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平台,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教师和学生均能意识到本门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中药药理学课程信息量大,不易理解和记忆,加之传统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本文旨在尝试将翻转课堂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

1.1中药药理学课程概述。中药药理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起始于1923年陈克恢自美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研究当归、麻黄的药理作用,这是中药药理研究的开端。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药学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课程,对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和中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旨在培养中药学本科生对部分单味药的研究进展的了解,规范化的书写药理研究报告,基本掌握新药开发的基本技能,服务于生产实践;中医学本科生学习本课程后,能够指导临床用药,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本课程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

1.2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阐述的理论内容均来自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尽管本门课程有相应的实验课内容,但各高校现行的中药药理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例如通过课上对“止咳化痰平喘方药”的系统理论学习,学生掌握了该类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并了解了代表药物桔梗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然后学生进行桔梗的止咳化痰作用研究,学生无需发散思维,只要按部就班就能顺利完成实验任务。尽管这种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其内容单调、方法简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仅处于一种被动接收的状态。此外,有限的实验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中提及的各种动物模型认识的需求,很多重要生物模型如糖尿病、肝损伤、缺血性心脏病等,以及热证、寒证等中医症候模型学生实验均无法重现,只能依靠老师“传授式”的课堂讲解,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本课程信息量大,大部分中药具有复杂而相似的药理作用,且代表药物、复方数量众多,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单味中药成分的多样性,不同成分的药理作用的复杂性,不同剂量和对不同机体状态作用的双向性以及同类中药作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使本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

2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例

2.1研究对象与试验方法

2.1.1研究对象。药学专业四年制2013级28名学生,分为翻转课堂教学组及传统教学组,每组14名。

2.1.2教学内容的选题。采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药药理学》(彭成主编),选取第二章“中药药性”,第十五章“消食方药”,第十九章“安神方药”作为教学内容。

2.1.3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2.1.4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以第十九章“安神方药”为例,实践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依据新教学法,教师通过微信群发功能推送消息,学生实现翻转课堂的知识获取。如安神方药概述是概括总结本类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在文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掌握概述内容对本章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通过公众平台将学生所需要的材料推送给学生,使学生有的放矢的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在微信公共平台提出思考题“探讨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开发该类新药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药安神方药临床疗效,引导学生对中药新药开发的兴趣,强调中药在改善睡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了推送必要的理论学习内容外,还需推送相关动物实验的视频和习题,学生以此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如果对有些知识存在盲区,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资料,如若不能解决,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使学生通过参考不同的问题及答案以巩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通过利用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将已经制作好的学习资料绑定,可以实现学生的简单回复与学习资源的自动推送,使学习资源按需分配,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

2.2结果。分别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测评成绩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持肯定态度,且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显示翻转课堂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基于药学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理论薄弱,中药学相关知识涉猎较少等特点,本文改革教学方法,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实现学生的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特点,自由控制学习时间和进度,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从而显著的提升了学习效果,增加了课前和课上的师生交流互动,促进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2]何颖娜,刘姣,任艳青等.翻转课堂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225-226.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教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4]刘爱华,刘勇兵,刘建峰.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231):107-112.

[5]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6.

[6]代静,李雯.微信一站式化学史教学平台开发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9):237-245.

第4篇

1.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主要内容是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能学到什么,学生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在哪里,以及学生学习需要怎么样的合理铺垫和有效引导。教师只有对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有了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后,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详略得当,有所教有所不教,科学适度。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药学相关知识基础,对与本章相关药物麝香等功效有初步认识,但对药理作用及有效成分认识不够深刻,对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是本章重点与难点,但学生已经学过药理学,我们将药物某一作用的机制,与药理学中某些药物机制相联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某些药物的药理作用复杂,学生会觉得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有一定畏难情绪。

2.教学内容分析

2.1教学目标。

在学情分析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我们分别设定了学习麝香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1.1知识目标

掌握麝香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熟悉麝香的有效成分、临床应用;了解麝香的药用来源。

2.1.2能力目标

将麝香功效-药理作用-物质基础互相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通过麝香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指导麝香临床用药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3情感目标

促使学生初步用所学中药药理知识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的兴趣,并产生对中药药理学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从化学成分、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整体角度认识中药,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强化学生中药学的整体观思想。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为麝香与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活性成分及某些作用的机制。教学难点为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影响及麝香抗炎特点及机制。

3.教学方法

3.1课堂讲授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多媒体中适度采用合适的动画、视频和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2采用启发式的综合性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主动整合原有的知识,提取最有联系的旧知识,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发现和分析问题。采用复习、提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

3.3对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

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如将麝香的药理作用总结为五方面,并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相联系,学生更易于接受。

4.学习资源

4.1教材

我校《中药药理学》选用的教材为彭成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适合中医学类、中药学类、药学类专业使用。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药药理学》,沈映君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药临床药理学》,向楠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陈奇主编,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4.2多媒体课件

结合教学经验制作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本学科学习特点,课件中多采用视频、图片资料结合适当的文字,构建情景再现意境,激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4.3网络教学资源

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相关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资料等上传,同时推荐其他院校优秀的中药药理学精品课资源网址,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增加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与学生的课后互动与交流。

5.教学实施

5.1复习前课内容,引入情景模式,导出新课。

引入在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情景,古代后宫嫔妃接触或使用麝香后,易流产和不孕,说明麝香有影响子宫平滑肌的作用,那么麝香是否有其他药理作用,产生这狴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制是什么?从而导出新课,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积极性。

5.2问题探究,构建新知。

5.2.1简单介绍麝香的药用来源、有效成分和功效:关于麝香药用来源和功效,学生已经在中药学课程中学过,讲授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共同回忆,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成分简要介绍,并在后面的讲授中将其与麝香的药理作用相联系。

5.2.2重点介绍麝香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结合麝香功效,引导学生思考,麝香有哪些药理作用。

对中枢的药理作用,详细介绍其特点,并分析作用环节,便于学生理解。结合多媒体视频,将止血环节关键步骤总结要点书写在黑板上,即①激活血小板;②激活凝血酶;③生成纤维蛋白,进而提出麝香的抗凝血作用机制。

在讲授麝香对心血管作用时,结合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分析,麝香的作用对机体有何影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

结合多媒体图片,讲授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糖皮质激素释放的调节作用,该部分知识在药理学和生理学中都已经学过,通过机制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麝香抗炎的作用部位。

归纳麝香各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将麝香功效与药理作用一一对应,教会学生由药物功效推导药物药理作用的思维方法,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并引导学生思考,依据麝香的药理作用,它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是什么?

5.3总结归纳,效果反馈。

总结本单元教学内容,明确重点掌握内容。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学生集体回答,教师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做出即时性评价。

5.4自主学习,拓展练习。

布置本单元复习思考题并介绍课后自主学习资源。

思考题:査阅文献和工具书,麝香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是什么?分别采用的是何种实验方法?

6教学总结

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在对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本课重点和难点,教学上主要采取启发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讨论、综述写作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首先进行前课回顾,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程讲授中,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的方式,以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主,同时将PBL教学法和开放式教学引入课堂中,加深课上与学生的互动。另外,将中药现代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主治相联系,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教给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每次课的最后都以简略的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对本课堂教授内容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和掌握,布置思考题或拓展练习,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后沟通,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关于中药药理学的相关科研知识,增加与学生的课后互动。

第5篇

[关键词] 药理学;总论;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9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a)-192-02

药理学在医学教育中有桥梁学科之称,其地位举足轻重。本门课程知识面广泛,涉及众多基础学科,又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因此,药理学的教学存在难度,而纵观整门课程又以总论教学难度最大。药理学总论主要介绍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规律,药物效应动力学基本机制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虽然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8~10个学时),但它负担着开宗明义、提纲挈领之作用,是药理学学习的总纲和具体药物学习的基础。总论课上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产生先入为主的效果,对本门课程的后期学习效果起决定性的影响[1]。教师如能讲得精彩,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科学地学习,为学生进行全课程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2]。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上好药理学总论课谈几点体会。

1 激发学习兴趣,寻找学习动力

怎样拉开总论课的序幕,才能强烈地吸引住每位学生,使他自觉、主动地进入药理学世界的大门呢?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总论课上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今后教与学的密切配合有着重要意义[3]。

笔者在第一堂课上,首先根据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任务,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不是照本宣科。如:在大家的经历中,多多少少都曾受过疾病的侵袭,治病的手段都有哪些?学生争相回答后可总结并提示: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生治病的基本手段,是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紧接着再抛出第二组问题:在用药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种疾病要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进入机体后如何发挥作用,机体如何代谢药物,等等。然后再举出一个临床实例,简要回答上述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初步明确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药理学,就会以浓厚的兴趣、高涨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其中,由此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再比如,不良反应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但初接触药理学的学生对此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在介绍这部分知识之前,首先以具体数字向学生展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之高;再举出实实在在的案例,如反应停事件,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反应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危害之大。至此,学生自然而然要想到究竟什么是药物的不良反应,都有哪些种类的不良反应,各自发生于什么情况,等等。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求知欲被高度唤起的时候,再给他们讲授具体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势必要容易得多,甚至还有的学生感觉这些内容不够多,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更多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之,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想办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会”为“我要会”,使之爱听、愿学、勤问,敢于知难而进,真正使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掌握基本概念,打好学习基础

药理学总论涉及众多概念,如药物、首过效应、受体等。对这些概念的正确理解与熟练应用,对今后具体药物的学习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概念往往是一些枯燥无味、概括性较强的内容,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分解-合并-实例验证-引伸的方式,彻底将抽象的概念讲透讲清。

如教材中药物的定义是这样的: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可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仅凭死记硬背却难以奏效。在讲解这个概念时,先将其拆分为容易理解的单句:药物的作用、用途、本质分别是什么,并采取边板书边提问的方式进行,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药物的概念,又理解了药物所涵盖的范畴,纠正了以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继而复述整句话时学生对药物的定义就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再认为难以接受。最后再介绍一些有关药物的其他知识以加深印象,如药物的特性,尤其是两重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等。

再如,副作用是药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学生在学习具体药物之前对此并没有太深的认识。将概念分解,着重指出其要点,如发生前提是治疗剂量下(有别于毒性反应发生在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原因是药物的药理效应选择性低,本质是药物本身固有的药理作用,可随用药目的而改变,并以阿托品为例来强化上述认识。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得抽象的药理学名词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不仅改变了药理学教学乏味单调的状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后期药理学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

3 把握时代脉搏,触摸学科前沿

当今药物研究日新月异,新药层出不穷,药理学内容也与时俱进,更新较快。总论内容却相对较为固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总论的讲解就可以是“一潭死水”,而应是不断更新的“活水”。总论教学同样要紧跟学科前沿进展,力争在讲授既成知识体系的同时,又向学生介绍药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动态,紧跟时展步伐。

长期以来,临床用药总是针对同一疾病应用相同的药物和剂量,由于个体差异常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药物治疗学正经历着由经验式向个体化治疗的革命性转变。

大量研究证实,除环境因素外,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以及药物作用靶位等基因的变异是引起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根本原因[5]。因此,以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用药将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和更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重要途径。这就是方兴未艾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6],即通过对包括药物起效、活化、排泄等过程相关的候选基因进行研究,鉴定基因序列的变异,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基因突变与药效的关系,将基因的多态性与药物效应的个体多样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使研究结果更易于在临床得到应用。药物基因组学研究是药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也是人类进入“个体化医学”的重要标志,其结果有可能对每位患者的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等作出预测,从而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安全性,也将大大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提高其投入产出比。

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要的是,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人类已知和探索人类未知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基础。最后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21世纪医药卫生发展趋势,符合更好地培养跨世纪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实施与合理运用,学生普遍反映对总论部分不再感到畏惧,而认为是药理学课程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在学习时有所侧重,能够抓住学习精华和知识点。重要的是,通过总论的学习,学生对药理学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再次印证了我们古老的谚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参考文献]

[1]李金莲.上好解剖学绪论课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6):629-630.

[2]赵燕燕,李春玲,范华英,等.密切联系实际多种方法并用强化生药学总论的教学[J].中外医疗,2009,28(1):96-97.

[3]胡慧玲.浅谈《药用辅料学》的教学方法[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 (3):31-32.

[4]孙志春,郭常亮.对精心组织上好绪论课的探讨[J].职业圈,2007,(16):73-74.

[5]刘昭前,周宏灏.个体化药物治疗的新时代[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7,12(1):1-6.

第6篇

1加强学生基本药理学实验技能的培训

学生实验技能熟练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实验,以及能否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涉及小白鼠实验时,学生心里或多或少对小白鼠有恐惧感,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我们把原有的4h的录像实验课改为观看录像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小白鼠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第一部分仍然是录像,录像时长70min,主要涉及药理学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犬的捉拿,给药,处死等。录像结束后,每位同学可以领取三只小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的训练,练习如何捉拿小鼠、给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最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是否将碳末阿拉伯胶灌入小鼠胃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掌握小白鼠的基本实验操作,为以后的各项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的药理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学生的课表上只有“机能实验”的字样,并不标注具体课程。学生来上实验课,根本不知道是何内容,更无法提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不清楚实验目的,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如果清楚地在课表上标注本周实验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有利于理解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将双盲实验的思想引入药理学实验,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等,设计相关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分辨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进行相关总结,最后由实验师揭示结果。每组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思维不同,所设计的实验也有差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具体的药物,这样就可以减少无意识的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更不可能凭空编造实验结果。实验项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我们把双盲法引入这个验证性实验。上课一开始,老师会出示3种药物,标注为A,B,C药,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的3种激动剂,请大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动物对这3种药物进行区分。给学生提供的动物是家兔,主要仪器是压力换能器及BL-420实验系统,可进行血压测定。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明确给出ABC各是什么药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ABC具体是何种药物,只有实验室老师清楚。实验课完成后,由实验室的老师揭示谜底,同学也可判断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答案相符合,说明这些同学认真预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结果不符合,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分析究竟是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还是实验过程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对结果的判定。在药物镇痛实验中,三种药物分别是0.7%醋酸、强痛定、生理盐水。醋酸腹腔注射可以引起小鼠腹痛,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强痛定有镇痛作用,生理盐水没有镇痛作用。老师引领同学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请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条件,辨别这三种药物具体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闻气味很快就找出醋酸。有的同学则是把三个药物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后,观察引起扭体反应的则为醋酸。找到醋酸后,再进一步区分生理盐水和强痛定。给小鼠皮下注射强痛定和生理盐水,强痛定可以减轻疼痛,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少。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结果符合标准答案的同学,欢呼雀跃,非常兴奋,而实验失败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再进行一次验证实验。

3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都有20-3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在2000元左右,其中不少项目与药理学相关。这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行完成项目,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选题、实验、结题汇报。教师只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工作,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甚至独立完成某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科研的意义,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更快捷方便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效率。

4完善考核手段,建立实验课程考查评价体系

实验课的考核是实验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希望在有限时间里,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因此实验考核方面主要通过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两个方面进行评定[4]。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操作评分、实验室清洁评分和实验纪律评分。实验操作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实验过程中操作是否规范符合要求,观察实验现象是否仔细认真。实验清洁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核学生实验过程中实验用品摆放是否条理,实验台面是否整洁,实验结束后,实验台面、所用仪器及实验室是否按规定进行清洗打扫。实验纪律占总成绩的1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是否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实验报告分数占50%,要求学生在每次实验课后一周内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求有完整的实验记录、清晰的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要求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如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近年来报考基础医学的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少,究其原因除了就业困难之外,多数学生缺乏对基础医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不了解基础医学研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药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5]。重视药理实验课的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提倡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和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整个药理学科良好的软件与硬件环境,也需要学校及学院多方面、多层次的支持。对于目前我国的本科生来说,大学之前一直接受的是填鸭式教学,本科阶段采用PBL或TBL教学方法,因缺少相应的过渡和缓冲反而不适应。本文将双盲法引入药理学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锻炼同学的协作能力,逐渐形成团队意识,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没有更多要求,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以期提高本科药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使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型”教学向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的“研究型”教学转变。

作者:陈敏张明升王燕李洁张轩萍单位:山西医科大学药理学教研室

第7篇

    关键词:实验;药理学;地位和作用

    中专卫校药理学实验可分为学生操作、教师演示#种方式。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学会认识药物作用从何而来的科学方法,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通过实验,还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发展学生智力起着重要作用。

    一、药理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专卫校的学生,是从初级中学过渡而来,他们在初中阶段学到了不少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对自然界粗浅的认识,并充满神奇的遐想和对知识的渴望,而对医学这门科学,尽管日常接触的不少,但真正了解的却不多。大多数学生对化学、物理感兴趣,而对生理、生物不感兴趣,对医学更是陌生。由于年龄的特征,他们的学习兴趣易激发也易转移,有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动力的时机,除了正面教育外,直观有趣的药理学实验更能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苯巴比妥抗惊厥作用》这一实验,同批号同样的药物———尼可刹米,按,3分别对只相同体重的小白鼠行腹腔注射,结果是",分钟前给了苯巴比妥的一只安然无恙,而没给苯巴比妥的另一只却惊厥死亡,学生看到了苯巴比妥的作用,也感受到了药物作用的神奇力量。又如:病理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讲这一内容时,正逢雨天,气候较冷,感冒的学生不少,找一位由于感冒体温升高了的学生,和一位正常体温的学生,分别服用同等剂量的复方阿司匹林片剂,结果是感冒发烧的学生通过药物的作用出了汗降了温,另一位正常体温的学生却无任何感觉和反应,这使学生感到进行药理学实验很有趣味。

    二、药理学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可以再次验证理论,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如大剂量的阿托品能扩张外周及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这一概念,讲完后学生总是似懂非懂,半信半疑,因为从理论上推理,阿托品阻断4受体后,血管平滑肌至少不收缩,但也不能扩张。如进行一次这项实验,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然后再指出阿托品对血管的特殊作用,学生就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牢记不忘。

    三、药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积极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获取正确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认识药物的规律。如《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解救》,在这一实验时,学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实验家兔中毒后: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唾液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肌肉震颤;呼吸困难。解救时,每班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第"组不给任何药物解救,实验家兔会由烦燥不安转入抑制状态,并且呼吸困难越来越严重,最终死亡。第#组给阿托品解救,其它症状很快消失,但有反复情况,而且肌肉震颤一直存在。第’组用解磷定解救,所有症状均可消失,但作用出现得很慢。第%组既用阿托品又用解磷定,大小便失禁、唾液腺分泌增多的现象很快消除,尤其瞳孔看着往大散,肌震颤、烦躁不安也逐渐减轻。分析这些观察到的不同现象,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总结出有机磷中毒时,什么情况下该选什么药物,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用于临床。

    四、药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演示实验结果是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

    教师进行操作,其目的是让学生观察、领悟、模仿,但是如果只让学生看实验,听讲实验,模仿实验,或者观看录像上进行的实验,还是远远不够的,不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要提高学生独立操作的技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会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新晨

    操作技能是指一系列实验动作的合理、完善、协调的活动能力,它必须在具体活动中形成、体现、发展。药理实验按部颁计划要求,共开设个,学生亲自做这些实验,不仅可掌握动物的捉拿法,仪器设备的使用法,各种途径的给药法,还可为今后的临床课学习,以至于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反复练习小白鼠尾静脉注射法和家兔耳静脉注射法,就可提高学生静脉注射的实际操作技能。

第8篇

【关键词】PBL法,中药药理学,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s于1969 年提出的“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学习教学模式。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药药理学是基于现代药理学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从而发展现代中药与创新中药、创造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的一门学科,在医学高等学校中是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高等学校中传统中药药理实验教学以教师讲授实验知识,演示实验方法及过程,学生模仿同步操作为主,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思考与创新,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够灵活牢固。因此,将PBL教学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中对于学生学习十分必要。

1 将PBL法运用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

1.1建立PBL教学模式,授之以渔,拓展能力

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寻求解决办法。例: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四逆汤对大白鼠低血压状态的升压作用实验,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低血压模型,确立何种给药方式,以及观察哪些生理指标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找到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比如为什么实验前需要禁食24h,造模过程中血压过低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通过以问题为基础导向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思考,提升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及其综合能力。

1.2将中药药理学特点融入到PBL教学中去

中药药理学有一些尚未成熟的理论体系,本身还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之中,该学科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积极探索,利用这一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重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逐步提高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慢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所涵盖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学会运用以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贯彻整个中药药理学学科知识体系。

1.3实验过程及结果均纳入考核,巩固学习成果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将PBL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表现纳入总评考试成绩。PBL成绩分三部分评定:第一部分鼓励对已学知识的运用以及创新能力俱佳的学生;第二部分评估PBL教学模式下每个小组的成绩,公开讨论各小组的综合表现,这样不仅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协作能力;第三部分通过在实验考试中设置开放性题目,客观考核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中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实质性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

2 青年教师在PBL教学模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我们有责任寻找一种更适合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这门学科的模式,因此对于PBL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对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均有帮助作用。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且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问题,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发现个性和共性问题,并能给予及时地解决,对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帮助学生在实验分析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以问题为导向,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很好的与人沟通及合作。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使PBL教学模式合理、顺利地实施。

其次,中药药理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加强专业知识和相关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了解所在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动态,掌握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状况,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重视与各交叉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拓宽视野,对于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知识也应进行充分的学习,更应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面与增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学会多向思维,最终提高自身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带教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国伟.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研究的经验与总结[J]. 基础医学教育,2012,14(2): 111-112.

[2] 张长青,鲁红学,孙正祥,章松柏,周D,赵明敏. PBL法在植物病理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 562-564.

第9篇

[关键词] PBL;护理药理学;教学改革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pharmacology. Methods: students of 2004 nursing discipline was pided into PBL teach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BL teaching group was taught in a small-group discussing format based on clinical bases in some chapter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in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effect of teaching was evaluated by final test. Results: The score of final test of PBL teaching group was high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roblem-based learning;Nursing pharmacology;Teaching reform

护理药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护理医学的桥梁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法已经跟不上医学发展的步伐[1]。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 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2]。它是在1969年由加拿大Mcmaster 大学医学院Barrow教授首创,现已成为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医学教学模式[3]。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效果。1年来,我们药理学教研室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PBL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我院护理学2004级56名本科生随机分成PBL教学组(26人)和传统教学对照组(30人)。两组学生均已修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医学基础知识。

1.2方法

PBL教学组根据教学大纲选取重点章节进行病例-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以8~10人为小组进行讨论。主要程序和步骤:①发放病例中关于症状和体征部分材料,由学生根据病情和诊断选择治疗药物和给药方法,要求尽量列出可用药物,并说明理由。②病例中的临床用药部分,让学生比较自己选药和实际用药间的差别,分析各自优缺点。③结合用药后的治疗效果,进一步讨论药物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问题。学生讨论后,由教师对一些共同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本课程重点难点。

传统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合多媒体、挂图进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内容的讲授。

2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结束进行考核。两个教学组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内容中侧重考察记忆和理解应用的知识各占一半,其中采用PBL讲授的知识占48%。对两组成绩总分及采用PBL教学法的章节成绩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P< 0.05时被认为在统计学上具有差异。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护理药理学是关于如何合理用药和护士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和地位的一门学科。在护理药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忽视教学中的感受、体验和双向交流过程,制约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现代教育观要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型、实用型医学人才[4]。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体会: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询问问题的次数明显比传统教学组学生多。在课堂讨论中,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同时十分容易地获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PBL教学中,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在讨论中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观点,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在对临床病例的分析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印象更加深刻。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PBL教学过程中,为了弄清临床病例中的相关内容,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到图书馆和因特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课堂讨论中,各小组信息分享,相互补充。一方面增强了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分享了学习的收获,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实施PBL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要熟悉大纲,只有这样才能规划好学习的重点、难点,选择出合适的临床病例。其次学生应该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问题和病例去查阅文献资料,在前期准备所花的精力远大于普通课堂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PBL教学也要求学校有较方便的公共计算机检索系统和图书馆教学环境。

PBL教学虽然被许多学校采用,但其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模式,不可能做到同一模式推广。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深入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适合基础医学课程的PBL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新型医学人才,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景一, 王晓莉. 对香港大学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解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3): 80-81.

[2]姜美玲. 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3, (3): 62-66.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药学专业 药理学教学 模拟药房 分层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药品销售、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要审核、调配、核查处方,并负责发药,及提供用药指导等多种药学服务。而调查表明,高药生普遍认为药理学药名繁多、作用用途多、不良反应多,常用药物和对应治疗疾病很难联系在一起,他们普遍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质疑。为此,我们探索了本教学模式――“模拟药房”和“分层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药理学中应用。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建立不同的教学方法。

实施对象分组后,实验班采用“模拟药房”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而对照班则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本着因材施教的方针,教师将每次课讲授的知识点分为二层并在授课的过程中告知同学们:基本知识点(简单、最实用,要求全部同学必须掌握)和深层知识点(复杂、综合、与科研有关,同学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掌握与否)。

(三)以“模拟药房”为依托的情景式教学法的实施。

1.教师课前预先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时间并于课前1-2周把本次教学的相关设计问题和“模拟病例”提供给学生;

2.学生通过自学解决相关问题,带着问题,学生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可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网站等,寻找自己认为较满意的答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和学生及时沟通,以保证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3.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精讲相关的章节内容,并带领学生进一步到“模拟药房”学习;有人充当药师,有人扮演患者,一一对应,相互提问,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继续查资料。在问答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小结。学生综合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对教师重点讲授内容的理解,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授课教师在旁引导、启发,这样能增强探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使不理解的方面暴露得更充分,使正确的理论得到强化,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重点发言,其它同学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和补充,使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5.本课题教学方法的评价形式。

考评方法有二种,①综合试卷考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均参加。试卷内容包括客观题和论述题两大部分,考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难度适中,涉及面广。均采用闭卷限时答题;②问卷调查如下项目: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提高、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对交流能力的提高、对合作能力的提高、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对思维能力的提高、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及对促进师生间的关系有较大帮助等几方面。

三、结果

本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革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改班药理学考试成绩78.2±10.2,非教改班的药理学考试成绩为69.8±9.4。而教改效果的问卷调查显示,满意度达95.2%,说明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深受学生的欢迎。

四、讨论

在药理教学中,本教学模式与其它形式的课堂教学要各取所长,交互辉映。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都不会完全关照到学生的各个方面,总要有所侧重,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灵活掌握。但本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今后,我们要在巩固已有成绩的同时,全面推进药理学教学改革,使之更加全面、系统、有效。

第11篇

[关键词] 药理学;留学生教学;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148-03

[Key words] Pharmacolog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eaching; Theor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留学生教育是高等院校教育水平国际化的重要指标,有助于我国高校深化“211”和“985”工程建设目标,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知名度,成为高等教育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近10年,来华留学生攻读西医专业人数仅次于汉语言专业,西医学历教育人数居各专业首位。以全英文教学拓展了国际医学教育市场,以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赢得了国内外优秀生源[1]。

留学生教育相比国内本科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绩效评价等方面都需要摸索和创新。药理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实验操作要求高,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的过渡和连接课程,理论教学在其教学中至关重要[2]。近几年,我系开展并顺利完成两届医学留学生英语药理学课程教学,在其理论教学中有了切身体验,现就教学中得到的体会与大家交流。

1 充分认识留学生的特点

我校招收的留学生专业是五年半制临床医学本科,生源学生全部来自印度,英语是本国官方语言之一。同时因为地域的原因他们的口语带有口音。虽然经过短期的汉语培训,但大部分学生只能在交流时嘣出关键的汉语字词,教学只能采用全英文教学,对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留学生多有,本国文化背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较深的烙印。笔者体会到在交流中,多交谈中国与他们的民族文化、思维模式是加强师生沟通和取得共鸣的好途径。更好地熟悉留学生国家本地的疾病流行现状、卫生资源配置和药品医疗器械行业特点,尤其是医疗相关就业的状况,是回应留学生关心热点、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目前,进入我校学习不需参加入学考试。较优秀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个别人有一定医学基础,善于思考,并积极主动探讨问题。问卷调查反映,课前15.0%的留学生有预习,基本都是这一部分学生。而部分学生则接受水平低,学习被动。就需要因材施教,理论讲解总体深入浅出,同时体现出不同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对可接受的知识有更大的选择度,让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接受药理学知识和技能。

留学生课堂喜欢自由提问,教师应鼓励并引导。但以时差为借口,晚于北京时间2~3 h到课堂或干脆不来者,先口头耐心沟通,必要时不授予该门课程学分,以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3]。

2 课前相关的教学准备

2.1 理论教材的筛选和与教学进度的统筹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好的英语教材可以将英语教学直接提升到高的起点和开阔的视野。问卷调查反映,留学生认为教材重要的占55.0%。现有的部分兄弟院校自编教材,完全是为应付考试仅囊括考试要点的“大纲考点”,适合学完药理学后,推荐给学生背诵知识要点;国内根据外文教材缩编的英语教材,与中文版医学本科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内容接近,但教材的知识支离破碎,知识深度参差不齐,毫无体系可言。故将国内英文教材发给留学生后,他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则抛弃不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目前,国内暂缺直接上手使用的留学生药理教学英语教科书。

所以,从国外知名的几本英文原版专著入手,最后选定药理学教材是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9th,w-Hill)、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10th,McGraw Hill)和Modern Pharmacology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s(7th,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作为教师必读和备课的教材。英文原版教材非常权威,每章开头有疾病总的情况介绍,能够给学习者整体而全面的印象,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药物治疗,引出具体的代表性药物,顺利成章,学生容易跟随章节知识体系,便于理解;在此铺垫的基础上,逐层深入,透彻说理。尤其是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几乎每个观点都附有参考文献,严谨可见非同一般,这样也便于读者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去追踪相应的文献,拓宽该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反过来促进和加深教材知识的掌握。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的临床应用讲到了在疾病治疗中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同时也介绍了治疗疾病少见和特殊类型的药物应用,对临床专业的同学,在巩固药物基础知识的同时,直接触到临床情况的“脉动”,积累了经验,知识水平得以拔高和进阶,适合优秀学生和青年教师提高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中的示意图形象,又配以简要的说明,将复杂的“理”简单化,便于理解 ;其表格将相似易混淆的知识概括在一起,便于区分。其形式上标题不用符号突出,只是字体加粗,也没有数字标注,内容丰富且信息容量巨大。

2.2 精心备课,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备课比较费力,严密的课堂设计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4]。在备课中,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自己所讲授章节的特点,作为医学英语教材进行课堂讲授,至少要熟读教材的所讲授章节,然后对原版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摘取符合教学需要的部分,也根据留学生实际掌握基础理论水平及英语水平。讲稿和教案以基本知识点为核心编写,以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的,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底子较差者也要达到此标准。讲稿和教案节选药物的剂量和疗程、治疗疾病特殊类型的药物应用和药理学前沿,适用于学生前者掌握好又有提高要求时讲授,或满足已具备基础初步医学理论知识学生的需求。讲稿和教案符合五年半制医学专业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同时吸收了简介表达力强的英文原版教材中的句子和词组,方便课堂表达。同时由于本学科知识的更新、进展较快,引用其中有相关的Pharmacological update 部分供参考,同时也要求教师上网搜索英文的进展文章,将其补充在讲稿和教案中,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修改、充实。讲稿和教案的完善使教师授课有了直接的工具和抓手,学生索取时打印后给予,方便了学生课后以此为纲学习内容庞大的原版教材,巩固教学效果。

完成讲稿和教案后,要进行全英文授课,仍然是严峻的挑战,必须熟记专业词汇,读准专业词汇发音,直至朗朗上口。精心设计讲授顺序,设想讲授过程中学生在听课中的反应和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如何确切解答。

2.3 制作计算机辅助教育(CAI)课件,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老师利用互联网下载与药理学教学有关的医学Flash、图片,也可以写电子邮件向同行索要优秀的CAI课件,结合讲稿思路制作出辅以图片的CAI课件,尽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CAI 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拓展了医学信息量,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达到新的高度。同时老师语言表达欠缺得到一定的掩盖和补足,减少因语言因素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和对立,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问卷调查反映,课后复习时参看幻灯片掌握学习内容的学生占35%。如果时间容许时,老师可以在空旷的屋子打开电脑,边播放CAI课件模拟课堂试讲,可能会发现小声读不出错的单词发音会变异,讲话的速度和CAI课件进度不匹配。内容衔接时要补充过渡性的句子或句群,这可能是讲稿中原来没有的。多讲几次后,也可以让同事或家人做听众,培养老师临场讲英语的熟练和流畅度,更好克服怯场心理。等自我完善到一定程度后,请有国外学习或进修经历的教师对已做好的CAI课件进行审核,提出全方位改进意见,帮助梳理讲授思路。并就幻灯片进行预讲授,请系里有出国经历的老师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清楚理解意见之后加以修改。

在学校组织的留学生教学英语口语培训班里,中青年教师大胆应运英语和外教口语对话,增强开口演讲自信。

3 教学过程及效果

3.1 教学过程中注重精讲与泛讲结合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产生药理作用、作用规律和不良反应以及机体如何处理药物的一门学科,涉及基础和临床多门学科,知识点繁杂,理解和记忆细节多,老师课堂讲解的时间较短暂,教学效果学生不容易满意[5]。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对教学内容取舍适当,不偏离教学大纲,还要做到少而精[6]。学生通过老师重点内容的透彻讲解,在此基础上,对章节里要求熟悉和了解的部分也能自学接受。例如:在Modern Pharmacology With Clinical Applications 抗肿瘤药物章,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共有十个大类,共介绍42个药物,其中第一大类烷化剂中又分为5个亚类,共介绍12个药物,因而,Mechlorethamine(氮芥)只在介绍抗肿瘤药物发展历史时提到,其是人类使用的第一个抗肿瘤药物。只讲到是第一个应用的药物,学生根据既往药理学其他章节药物的发展历史,自然会联想到它的疗效是确切地,为改善其缺点,对其结构做部分改造,开发出同系列的药物,其同系列相似的确切作用机制和由此派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引起学生对问题的疑问和好奇,使学生有想象的余地,并为下面内容的讲解打下伏笔: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因为其有最广的抗瘤谱,是多种化疗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将其做为本大类药物的重中之重进行介绍,其作用机制完全是烷化剂的典型代表,利用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提供的图,基本结构集团连接成形象的DNA链,链上亲电子的氮原子作用位点,Cyclophosphamide结构图上亲核性的碳原子是相互作用的位点,两者通过箭头连接在一起形成共价复合物,这张图生动的显示了其作用过程、不良反应。问卷调查反映,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理解老师的表述讲解掌握学习内容占55.0%。

3.2 有意运用教学法

教学法是很多同行多年经验的凝结,是理论化的总结。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讲完药理机制和作用,笔者可以提出问题药物会有那些临床应用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启发学生,以及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可能的情况。

比如,在讲授“药物代谢动力学”相关内容之前,笔者常常采用提出如下问题来提高同学的兴趣。“患者(你,指同学)每天的用药次数是如何确立的?一天吃几次?”;“患者的用药的疗程是如何确立的?吃多久才有效?”;“何时停药?换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涉及抽象基本理论、“数学药理”内容较多,加之“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内容讲授属于药理学总论的内容,同学尚未接触到“实际的药物”,“不了解的情节”是事实。所以,同学对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掌握及后期知识的掌握较为困惑。而以上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同学曾经“用过药”的事实,不仅对于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有帮助,而且直接指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学习重要性及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在以后讲授“半衰期(t1/2)”概念时,帮助学生理解其临床意义是按药物t1/2制订给药方案,既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效应-时间“治疗窗口(therapeutic window)”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强化药理学知识要求的同时,有机地与未来临床实践要求相结合。

3.3 注重小结

相似的几个药物讲解结束后,可给出表格,让其思考并作为作业填写,或讲完相应的节或章,对本部分内容进行小结,分析难点,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记忆[7]。问卷调查反映,95%的学生课后有复习。必要时,可结合章节的知识点给出相关的英联邦国家的医师资格以往的考试题或案例,留学生因与自身将来的从业资格考试挂钩,更有兴趣和热情去完成章节的学习。

4 课后反馈

课后要主动征求留学生对药理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8]。问卷调查反映,老师在授课方式上,有令留学生不满意的情况,经建议,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改进,使教学更加符合留学生实情,得到解决占70.0%。留学生反映,在以前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中(来中国前),通过中国老师的讲解,课后有提高认识占70.0%;课上或课下,当留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能确切回答解释占60.0%。所以,老师应多与学生轻松沟通,耐心回答问题,熟悉思维习惯,熟悉其语音特点,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意图。

我系在留学生药理学理论教学方面的摸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完善。下一阶段如何利用精品课程的网上资源,为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网络平台资源,如全英文教学大纲、习题和课件。在《医学教育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 Medical Education)指导下不断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将是长期面对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模式的新课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不断超越现有水平。

[参考文献]

[1] 赵金坡.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97-102.

[2] 王烨,李琳琳,李桂红,等.药理学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63-64.

[3] 王志琪,曾嵘.浅谈医学留学生的药理学教学[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6):42-43.

[4] 何涛,黄金敏.提升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1):142-143.

[5] 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6] 熊杰,徐艳霞,李晓蓉.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全英文教学难度——留学生医学药理学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51-253.

[7] 于新蕊,郝勇,胡聪,等.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1):55-56.

第12篇

Abstract:Rational drug design is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edicine chemistry,which can guide the innovative drug research.The rational drug design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save the cost of drug research,but als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chemistry.Here,some important methods of drug design,such as properties based drug design,ligand based drug design, receptor base drug design are introduced in medicine chemistry,and the corresponding sample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idea of drug design.Obviously,the innovative drug design integrated into medicine chemistry teaching not only boosts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drug research,but also is the basis for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student.

Keyword:Medicine Chemistry;Drug Design;Teaching Research;Teaching Reform

随着药物化学的产生与发展,药物设计这一学科也应运而生。早在1919年,langmuir[1]就提出了电子等排体的概念;1925年Grimm[2]将电子等排体概念广义化;1932年Erlenmeyer[3]将有机化学的电子等排原理和环等当体概念用于药物设计,首次提出了具有理论性的药物分子结构修饰;1964年,Hansch[4-5]提出了线性自由能模型,即Hansch方程,使得药物设计由定性进入定量研究阶段。为在三维空间探讨药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量变关系,19世纪80年代前后逐渐出现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例如,1979年Crippen[6]提出“距离几何学方法”;1980年Hopfinger[7]等人提出“分子形状分析方法(MSA)”;1988年Cramer[8]等人提出了“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1994年Klebe[9]在CoMFA基础上又提出“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的出现给药物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药物设计更趋于合理,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设计方法之一。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对酶与受体的认识更趋深入,更多酶的性质、反应历程、药物-酶复合物的结构得以阐明,使得药物设计更为合理。同时,计算机图形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发展与交叉应用,不仅为新药设计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让药物研究面临更多了挑战。显然,药物设计方法在药物化学中的地位也越发显得重要。目前,药物设计开始综合运用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量子化学、药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使得药物设计受到药学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已成为药物研究中的基本工具与必备手段。

药物化学是药学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身所涉及的药学研究内容较多,对教师的理论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药物设计因属于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对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中并未将药物设计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单独提出,这就让学生对药物设计产生神秘感,增加了药物设计的教学难度。因此,如何将药物设计的理念、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有机融入到药物化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需要长时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该文将介绍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药物设计方法,将药物设计理念融入到药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中,为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奠定基础。

1 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药物设计方法

1.1 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

基于性质的药物设计针对药物或先导物结构进行药物性质设计与优化,以改善药物或先导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毒副作用为目的。在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中,药物设计案例随处可见,诸如软药设计、硬药设计、孪药设计、生物电子等排等,在先导化合物的优化中得到广泛应用。药物分子通过简单的设计或改造,可以改善其某些物理化学性质或不良效应,提高药物的选择性、稳定性、溶解性、作用时间、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与降低毒副作用等。例如由乙酰水杨酸与对乙酰氨基酚拼合而成贝诺酯,不仅可以解决水杨酸对胃的酸性刺激,而且因协同作用而增强的药效。再如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已烯雌酚会产生雌激素副作用,将其设计成已烯雌酚二磷酸酯,因前列腺肿瘤组织中磷酸酯酶含量高于正常组织,可以在癌组织中酶解出高浓度的已烯雌酚,从而增强了对前列腺肿瘤组织的选择性。

1.2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是根据现有药物分子结构,分析结构与生物活性的之间量变关系,据此设计新的化合物以提高其的生物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在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中应用最为广泛,可分为二维、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可以追溯到1868年提出的Crum-Brown[10-11]方程,该方程认为化合物生理活性可用化学结构的函数式表示,但是并未建立明确的数学模型。直到1964年Hansch提出线性自由能模型,使得构效关系研究进入定量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方法的出现使得构效关系研究更为直观,也大大提高了药物设计的效率。例如环丙沙星的发现就是基于系列喹诺酮类药物的Hansch方程,方程显示喹林羧酸的1位取代基的最佳长度是0.417 nm,因此1位取代基为环丙基(0.414 nm)比乙基(0.411 nm)的生物活性更优,结果表明环丙沙星的抗菌效果优于诺氟沙星。

1.3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是指基于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或同源建模等提供的受体三维结构信息,筛选或设计能够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并能调节其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被发现,且越来越多药物受体的三维结构被测定,尽管有些具有重要药理作用药物靶点地三维结构还未测定,但可以通过同源模建或从头计算方法获得相关信息,为创新药物设计奠定了基础。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药物作用的是受体分子;(2)确定受体分子的三维结构以及结合位点;(3)基于受体与结合位点信息,设计或筛选小分子化合物,并模拟出最佳复合物的结构模型;(4)合成模拟得到的最佳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5)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满意为止。在药物化学的理论教学中,卡托普利是基于受体药物设计的典型案例。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结构分析发现,该酶中有一个锌离子,对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受体分子的精氨酸残基带有阳离子,可与带负电荷的基团形成离子键。卡托普利的巯基与羧基能够很好的满足与受体结合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酶抑制活性,因此卡托普利也是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4 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

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是指基于疾病发生的全过程,根据药物靶点的结构、功能与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产生生理活性的机理,通过抑制某些与疾病相关的生理、生化过程以阻断疾病的发生,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技术建立对介导疾病病理生理过程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过去,对药物作用机理的认识往往滞后于药物的发现,而现在药物研发的重心已经转到了探寻分子机理并据此设计药物上。基于机理的药物设计是药物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相比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更为合理。例如在精神病药物的开发中,经典的多巴胺受体(DA2)拮抗剂容易产生锥体外系副作用,而5-HT2受体与情绪、抑郁等密切相关,当其拮抗时可使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释放,使多巴胺神经节调节运动的功能恢复。基于该机理设计的利培酮可同时拮抗5-HT2和多巴胺DA2受体,具有很好的抗精神病作用而锥体外系的副作用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