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教材

时间:2023-01-04 01:40: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教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教材

第1篇

【关 键 词】初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学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63-03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为三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一册。总共分十六章,概括了声、光、电、磁、力、热六大部分。本教材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图片并且这些图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现,使得学生在看书和学习时增加了新鲜和乐趣。在每一节中都有“想想议议”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积极思考和动手,可以开动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并从中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本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使得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学前沿联系起来,使得学生学习物理时更多的联系到生活和社会,体现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点在于要求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形成整体的感念。本论文针对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

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二、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内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强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

工业革命后大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自然科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类进一步的大分工,学校教育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自然科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养技术工人,科学家时,教育者忽略了学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养人。在自然科学的学习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人文精神的养成有助于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世界观。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的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5]

教育本身是关于人的教育,在查尔斯・赛尔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机》提出“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而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更加强调学生的情感教育,重视学习的自发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强调教材内容编排上引导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得学生达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编排上要体现人本主义取向的教材编排的观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虽然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参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学发展史本身无数的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艰辛的奋斗史,每一个新思想、新理论的形成过程都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他们奋斗的过程充满了“人情味”他们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众多的物理学家身上有许多宝贵的精神,例如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为科学大义献身精神,不畏困难和权威的科学精神等等。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物理学家的奋斗过程中对学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与教材学习内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学家的奋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学习浮力时开始让学生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时的小故事,起初国王要做一顶纯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国王认为这顶王冠里掺杂了银,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国王交给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样。国王和大臣们都没有办法了。国王把验证王冠是不是纯金这件事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都没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当他一边考虑这个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边洗澡时。他看见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进入而溢了出来,他突然跑了出来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过验证得到了浸在液体里物体的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以此他验证了王冠里掺杂了银。一边洗澡发现了浮力,这是由于阿基米德对问题专注和对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学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也想做一下实验。这样利用物理学家来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学精神的陶冶。还有很多物理学家的精神是我们学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顿,伽利略,本杰明・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等。

将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仅可以增加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学史融入物理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优点:第一,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第二,物理学史的融入还可以拉近学科之间的距离。第三,物理学史的学习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课堂中的教条主义。[2]

三、物理教材向学材过渡

(一)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的过程。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教材要变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于学生的自学,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问题

2002年初审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适合学生自学,内容讲述不详细,学生自学有困难。例如九年级全册中第十三章第一节压强,在压强这一节中开始是“想想议议”给学生展示了几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还有蝉的口器。接下来就是“探究”这一模块,在这一模块中根据上面提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接下来就讲到压强和压强的应用。我们知道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压强的形成或者说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压力,但是在这一节中并没有对压力做出解释。初中的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概念,这样在学生自学时就会造成困惑。

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很重要,物理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他们强调“顿悟”并且认为通过“顿悟”获得的知识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这种“顿悟”不是靠老师灌输而是学生自己内化理解从而真正掌握的知识,这种“顿悟”要基于学生的自学。[4]在教材编订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内容编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释的概念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述说详细以便于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孙嵘.转变学科本位思想重视物理教育的人文价值[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电能表 淘汰 更新

电能表(又称电度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多少电能的仪表,可以显示用电器工作时所消耗的电能,也就是电流所做的功。无论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都将其列入了教材内容。标准要求学生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会用家用电能表初步测量家庭电路消耗的电能,会根据家用电能表的表盘数据计算电功。

电能表有两种,一种是感应机械式电能表,另一种是电子式电能表。感应机械式电能表铭牌上标有许多工作参数:

(1)额定工作电压220V。

(2)工作电流频率50Hz。

(3)标定电流和过载电流如2.5(5)A、5(10)A等。括号前的数值表示标定电流,是正常使用电流值;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可过载电流,即表示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4)准确度等级如2.0级,即基本误差为正负2.0%,也就是误差在正负2.0%之内都是合格的。

(5)电能表常数,如3000R/Kwh,表示这只电能表计量一度(即1Kwh)电能时,表盘将转过3000转。

电子式电能表铭牌上的工作参数和上面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电能表常数。电子式电能表的常数是每千瓦小时脉冲的个数,其单位为imp/kWh,表示消耗一度电能时脉冲个数。如3200imp/kWh,表示该电能表脉冲指示灯闪烁3200次时,计数器个位数值将进一位,用电器已消耗1kWh(度)电能。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电能表都是DD系列的单相电能表,属于感应机械式电能表,如DD28、DD862等。感应机械式电能表是利用三个不同空间和相位的磁通建立起来的交变移进磁场,在这个磁场的作用下,转盘上产生了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这个感应电流使得转盘总是朝一个方向旋转。转盘的转动经蜗杆传递到计数器,累计转盘的转数,从而达到计量电能的目的。感应机械式电能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它有很多不足之处:

(1)功耗大、灵敏度低、稳定性差、精度不高等。

(2)偷窃电现象严重。

(3)抄表方式单一落后,采用的是人工登门手工抄表,随着电能表的数量增加,抄表、核算的工作量越来越大。

感应式电能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步被淘汰,现在生活和生产中基本不用了。

转贴于

进入新世纪,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电能表基本是电子式电能表。有DDS系列单相电子式电能表,如DDS160型、DDS183型、DDS566型等;有DDSY系列单相预付费电能表,如DDSYl4型、DDSY722型等;有DDSF系列电子式单相多费率电能表,如DDSF722型、DDSF1777型、DDSF94型、DDSF566型等;有DDNS系列多用户电能表;有DFBS型集中式多用户电能表等等。

电子式电能表是利用电流和电压作用于固态电子器件而产生瓦时输出量的电能计量仪表。电子式电能表有许多优点:

(1)功耗小,一只单相电子表的每月功耗约为0.3~0.5kWh,机械表的功耗每月为0.8~1kWh。

(2)灵敏度高,电子表的电子线路本身灵敏度极高,可比机械表高一个数量级,而且可以长时间保持这种高灵敏度。

(3)稳定性很好,用户在安装前可以实现免调,工作中的调校周期也可以大大延长,从而节省了人工。

第3篇

一、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实验设计中器材的品种统计分析

从表格1、2的统计数据分析,教材中实验所需器械材品种64%是配备标准器材,36%是非标器材。非标器材主要是学校自购或实验室自制。这给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有些器材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涉及木工、钳工、电工等技术,有些器材的采购有一定的困难,涉及经费和周边市场的货源供应。例如,某学校想采购电子点火枪,总务处主任在县城跑了一圈没有买到,后来他们的实验员跑来向笔者咨询,笔者告诉他,物理教材上的那个长杆电子点火枪只有液化气加气站才卖,因为它是用于饭店多灶头点火,使用范围小、销售量小其他商店不经销。另外,还有一个待解难题就是酒精灯灯芯,我们不知道在哪种商店可以买到,今年我校的生物实验室新买了几个酒精灯,开箱后发现没有配灯芯而无法使用,事实上,它可以是纱、也可以是线、甚至布条,唯一的要求是纯棉,纯棉灯芯毛细现象明显对酒精的吸附力强,而且燃烧后灯芯不结块,灰烬自动脱落,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日常所见纺织品大都是化纤或棉混纺,只有部分内衣号称纯棉。某学校曾有一个实验员将女儿的旧内衣拿到实验室,绞成布条做成了灯芯效果也不错。

表格3是将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器材与装备标准对比,加上十多年的物理实验员工作经验,经过慎重考虑列出的。部分书中有图片的没有列入如物理天平、学生天平、布卷尺等,列入表中的器材有的是教材中不涉及、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使用,如单刀双掷开关、升降台等,有的是教学装备改进了如投影器材,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了,有的是器材装备标准太高,如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演示器,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用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一台收音机验证电磁波的存在,不必花费300多元装备演示器,而且难以做到教师人手一套。详细情况仍需进一步研讨论证,笔者只是抛砖引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二、现行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与物理教材的差距

1.演示活动器材配置数量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差距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最想独占一套器材,无冲突之虞。例如,演示温度计配备标准是一只,真亏制定标准的专家想得出来,它本是玻璃制品易损坏,单价也就是30元左右,如果一所学校真的只配一只,教学中出现损坏怎么办?教师之间课时安排冲突怎么办?笔者主张对这类价值低又易损坏的器材配置标准是:任课教师人手一套外加一个备用品,或者按学校规模和教师人均带班数量综合考虑配置。再如,体温度计配备标准是2支,单价3元左右,这里有一个教学要求就是一定要让学生用手摸一下,体验一下它的形状是三棱柱不是圆柱形(红水温度计是圆柱形),如果在教师手上学生看不清楚,教师的讲解也没有学生亲自体验来得印象深刻,这样每个教师教学中就需要4支,学生每组1支前后传递摸一下,这样的安排不算“奢侈”吧?对一个学校来说2支肯定是不够的!再如,500g托盘天平也是这样的问题,配备标准是一架,也是不够的,当然它就不需备用品了,因为天平不易损坏。至于物理天平和学生天平的配置就显得多余,因为教材中不作要求,教学中学生见到图片,教师提示一下就可以了,教师也不愿意搬来搬去,配置了反而浪费资金、占用橱柜空间。

2.分组实验活动器材配置数量与实际教学需求的差距

目前,南京市初中学生入学高峰已过,班级人数减少,高峰时实验室28张桌子还不够,现在是30人左右,分组实验活动组数应调整为20组左右(2人1组),这样器材需求数量大为减少,装备标准也需要适当调整。另外,苏科版物理教材中实验设计以活动方式出现,教材编写组的教师说,是分组还是演示由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条件而定,但教师是根据教参的教学要求特别是中考考试要求来安排,个别实验活动需要安排分组,但装备标准不支持,例如,教材实验设计条形盒测力计是与学生杠杆平衡条件分组实验活动配套,需求数量应在20个左右,但装备标准是1个,平板测力计配置25个那是给测定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分组实验活动配套,由于平板测力计结构因素不适合本实验(本实验需要测力计倒置测量)。

3.器材配置标准数量要适当考虑损耗因素

物理实验员大都知道,有些器材一学年使用一次,有些器材一学年需要使用多次。例如,铅块一学年使用一次,导线、单刀开关、小灯座和灯泡等,在14个电学实验几乎都要用到,从怎样让一个灯泡亮起来的实验到串联、并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最后测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像导线、刀开关、小灯座这样的器材使用次数多,当然损耗也会多。器材配置标准数量要适当考虑损耗因素。

4.器材装备标准要考虑学校的实验传统

各个学校的教师都或多或少的有他们的实验传统和习惯,例如,学生电源配备标准是25台,笔者做了十几年物理实验员曾向物理教师推荐在电学分组实验活动中使用,但教师们以教材设计图示是干电池、学生电源使用220伏电流存在安全隐患,实验中学生对电源的感觉没有干电池好等等,总之拒绝使用。器材配置标准应注明学生电源与干电池是等价的,使用干电池就不必配置学生电源。当然还有其他器材存在这样的情况。装备标准中要体现这样的指导性意见。

三、解决配置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调整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

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应该随着教材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笔者认为现行的南京市装备标准主要是沿袭人教版教材的需求,没有考虑到苏科版教材的特点,生活气息浓厚,采用了一定数量的日常生活物品来做物理实验。比如:敲击衣架发声实验,市场上很多新品种的衣架是做不好这个实验的,它需要纯金属,最好是粗一些的,现在塑料制作、涂塑以及套塑料管的衣架均不合适,相反老品种、滞销的、易生锈的金属衣架倒是最适合的器材。教材实验设计中的一部分器材应纳入配备标准,例如微型吊扇、电子点火枪、玩具电动机、金属螺母等。2009年11月省教研室和苏科版教材出版社及编写组等在扬州召开会议中传出的信息是待教育部正式颁布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后,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需重新修订,如果是这样,笔者建议南京市初中物理实验室装备标准跟进修订,使它和物理实验教学配合更紧密,指导性更好,权威性更高。

2.部分辅助材料应纳入区县级技装室统一采购和配发

学校自购器材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学校领导宽松、有的偏紧,有的实验员比较积极,有的消极,有的实验员比较细心、有的马虎,比如1号干电池,老品种白象牌就比较好,现在市场上没有了,虎头牌也不错,但长寿牌、铜锣牌较差,每对的价格变化也比较大,从20世纪90年代的1元多一点到2元左右,现在要3元,这样电学实验成本就高了,电珠也从每粒1角涨到了现在的4角左右。笔者建议由区县技装办统一采购部分必需品类材料,这样可以统一规格,降低价格,事实上各个学校采购的费用最后全都是由当地财政支付,例如,由于民用照明手电筒从原先的1号干电池改为充电电池,电珠的型号也改用4伏左右,2.5伏的电珠没有了销路,商家不愿意进货,在高淳县境内竟成了稀缺商品,淘宝网上的价格在每粒0.35到0.5元之间,南京大行宫附近商家整盒出售单价是每粒0.4元,后来通过浙江商人从义乌整箱发货定价为每粒0.25元,价格是便宜了,但哪个学校愿意一次进货5000粒呢?它是每年正常使用量的十倍以上。对于统一采购部分可以先调研,由各个学校的实验员提出再综合考虑,例如蜡烛、火柴、酒精、酒精灯灯芯、乙醚、灯泡、气球、橡皮筋等。

第4篇

一、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就是把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通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反映为: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只让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都相同。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涉及这种方法的内容较多。例如,根据生活经验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实验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等。在教材中还有:(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4)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5)研究电流做功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转换法

从效果相当的角度,借助于力、热、光、电、机械等方法之间的转换,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看得见、摸得着、便于研究的现象或问题,实现可观察、易观察或观察效果明显的目的。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例如,微小压强计是把压强的变化转换为连通器中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变化;电流表测电流、电压表测电压以及盒式气压计等,都是把电学量、力学量转换为指针的偏转来进行观察的。

三、等效替代法

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条件或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效果、结论不变。这种研究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用一个化繁为简的替代思路,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得到解决。例如,曹冲称象的方法,把不可分割的大象,用可以加减变化的石块来替代,大象重就等于等效时(同船同水印)船中石块总重;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是:大气压强等于它支持的水银柱的压强,计算出水银柱的压强就知道了当时的大气压强。用等效替代法使托里拆利成为最早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这种方法在教材中还有一些:(1)平面镜成像实验。(2)引入“合力”概念的实验。(3)“捞铁牛”的故事中,铁牛替代船中扔出的部分沙子。(4)推导串、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5)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四、类比法

类比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理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建立概念时常用这种方法。例如,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这种方法教材中还有:(1)以运动快慢(速度)类比做功快慢(功率)。(2)用水波类比电磁波。(3)液体压强类比大气压强。(4)用水流做功类比电流做功。

五、理想模型法

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研究方法。把研究对象具有的特征理想化,突出研究对象主要特征或某些方面特征,忽略其他方面特征或次要特征。目的在于集中研究对象某些方面本质特征或运动规律。例如,光线、力的图示、电路图、手摇发电机、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条件等。

六、比较法

通过对实验条件、过程、现象、结论等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初中物理的常用方法,凡是观察或实验,都要用比较法。例如,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时,用重力相同的铅盒与铅团作比较;研究物体吸热本领时,用形状相同的黑白物体作比较。

第5篇

一、“二次开发”教材习题,实现新课导入

例如:“压强”新课引入

教师取出钉满钉子的钉板,把气球放在钉板上,再把木板放在气球上,向木板上施加一定的压力,学生屏气凝神,生怕这薄薄的一层气球皮爆炸。意外的是:气球居然完好无损,没有被刺破。教师接着取出钉了一根钉子的钉板,把气球轻轻顶在钉板上,没等施力,只听到“砰”的一声,气球爆了。实验结果的截然不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顺势说:“通过接下来的学习,能科学地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带着疑惑,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二次开发”教材习题,实现知识建构

教材中的许多习题都是以静态形式呈现出来的,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与探究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调整教材习题的呈现时机,把教材习题灵活穿插在课堂教学的建构环节,把静态的习题转化为动态的探究资源,让学生通过亲历体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建构。

例如:“温度计”教学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例,并指出自然界的物体存在冷热的不同。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接着教师结合课后习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思考探究。

教师出示两杯水:A杯冷水,B杯热水。让甲、乙两位同学比较两杯水的温度高低。两位同学分别用手摸了一下水杯,说出的感觉相同。

结论:用感觉器官可以感受物体的冷热程度。

教师再出示C杯温水。甲同学先摸A杯冷水,再摸C杯温水,甲同学认为C杯是热水。乙同学先摸B杯热水,再摸C杯温水,乙同学认为C杯是冷水。两位同学的感觉不同。

结论:感觉并不可靠。要准确比较物体的温度,需要用器材进行测量。

教师出示如图1的装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将该装置先后放入热水、温水、冷水中,发现在热水中玻璃管的水柱最高,在冷水中玻璃管的水柱最低。

师: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呢?

生:液体的热胀冷缩。热水中,装置里的水受热膨胀,水柱上升。

师:我们通过玻璃管中水柱的高低比较温度的高低,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师:该装置只能比较物体温度的高低,不能测出温度的值,我们如何改进这个装置。

生:在玻璃管上标刻度。

师:怎样标刻度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最后展示温度计实物,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

结合课后习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串,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

三、“二次开发”教材习题,实现习题改编

教材习题蕴含丰富的知识背景,对教材习题进行适当引申、拓展,实施变式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基于教材习题的变式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例题:用手握住一只空酒瓶,使其在竖直方向静止,则空瓶所受重力G与摩擦力f之间的关系是( )。

A.f>G瓶 B.f=G瓶 C.f

本题考查的是“二力平衡”的知识。受力分析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增加以下变式,使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其本质。

变式1:若增大手握空瓶的力,空瓶仍静止,则f与G瓶的关系应选( )。

变式2:若向空酒瓶内装水,瓶仍静止,则f与G瓶的关系应选( )。

在变式1中,只要抓住“空瓶仍静止”这一本质特征,就不难得出竖直方向“二力仍平衡”的结论。因此f=G瓶,增大手握空瓶的力不会影响摩擦力,故而选B。变式2中,由于在瓶内装水,根据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可知,f=G瓶G水,因此f>G瓶,故选A。

由上可知,教师在分析习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而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变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通过对物理习题的变式探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究规律,完善学生认知结构,增强应变能力。

四、“二次开发”教材习题,实现解题优化

“一题多解”是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经常用到的方法,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他们多角度、全方位地审视问题;可以完善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还可以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现“一题多解”中解法有难易。有的解法比较繁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反应,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讲解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

例题:有甲乙两个物体,甲物体的密度是乙物体密度的,乙物体体积是甲物体体积的,那么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 )

A.倍 B.倍 C.倍 D.倍

看似简单的题目,玩的是文字游戏,学生却不容易做对。学生的错解是×=倍,我一开始使用的讲解方法是:

ρ=ρ,V=VV=VρV=ρ×Vm=m

第6篇

初中物理是学生普遍感觉难学的一门科目,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个物理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详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处处用心,教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自然会收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和许多物理教师都有众多的感触,很多学生说初中物理难学,也有很多教师说初中的学生难教,我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却有另外一种感受,就是再不听话的学生都有他可爱的地方,只要用心,就会走进学生的心里,触动学生的心灵,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更好的听课,才能够有好的听课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课堂上以表扬为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现,品尝成功的喜悦。即使遇到学生回答不出来问题或者没有认真听讲,我一般也是从侧面加以引导,而不是训斥。由于初中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你在课堂上、在其他同学面前给他留了面子,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对这位老师有好感的,即使你在课后私下里狠狠的批评他,也不会引起他很大的逆反心理,也比较能够接受你的教导,慢慢的也会喜欢上你的学科。对一些"问题学生"我从来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故意地冷落他、嘲讽他,我会平等地对待他、尊重他。在课堂上,照常的提问他,和他有眼神的交流,鼓励他回答问题,如果他在课堂上表现突出,我也会表扬他。时间长了,学生就会知道我恩怨分明,不会因为他的一个错误就抹杀全部。学生希望得到平等的对待,喜欢平易近人、和气的老师,学生一旦在老师这里找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接下来就会带来一系列良好的反应,所以渐渐的对老师的课也有了兴趣。

另外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在课堂上多讲解一些和生活相关而学生又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物理科的特点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中把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有些小实验就是用茶杯、吸管、尺子、镜子等日常常用的工作做出来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热情就上去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会不错的。课堂上不容易做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用flash或视频代替,例如讲解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时,由于真空的条件在实验室不好得到,所以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学生的兴趣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2.学会使用物理课本

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3.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根据新教材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并在实践的土壤上踏踏实实地播种、耕耘、。当你更新了教育观念,品尝到新教材的甜蜜果实的时候,相信你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第7篇

【关键词】认知结构;认知规律;心里发展特点;商榷;尊重

学习是一个认知活动、智力活动的复杂过程。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先有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是制约并规定着人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人格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同时,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遵循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在这个过程中,“教”的规律要服从于“学”的规律。一切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只有顺应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不仅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而且应该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努力创造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皮亚杰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理论: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主导方式已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变成了抽象逻辑思维,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他已经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概念的、抽象的、形式逻辑的推理,开始由具体形象的智力操作,扩展到命题的假设蕴涵、演绎和归纳,以命题形式呈现的概念和规则的学习成为可能。虽说如此,具体形象思维还是会起着重要作用的,初中生对许多问题的理解还是会习惯性地关注表面的关系,有时难以突破感官经验的限制而达到对现象本质的了解。

皮亚杰指出:“智力在一切阶段上都是把材料同化于转变的结构,从初级的行动结构升为高级的运算结构,而这些结构的构成乃是把现实在行动中或在思想中组织起来,而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摹。”在他看来,智力是一种思维结构的连续的形成和改组的过程,每一阶段有一种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学生的行为,育则要适合于这种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即以学生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内容,进行教学。为了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发展特点,我从多年教学经验感受到沪科版初中物理课本的编排顺序几处值得商榷:

一、八年级力学部分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它们既不能直接观察到又不能用仪器直接测量,即使间接测量也是根据受力分析用力的平衡得到,在分析很多具体实例时也只能用力的平衡与合成去判断是否有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教材中探究摩擦力的实验原理也是力的平衡。让学生在没有力的合成、力的平衡、牛顿第一定律的前提下去认识、接受摩擦力,虽然他们能死记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他们的接触面上讲产生一种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力”去判断一般物体间是否有摩擦力,但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却不是很明白,他们只能死记什么时候有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摩擦力有多大,,至于为什么静止和匀速状态下摩擦力那么大却不得其解,对于人走路时、汽车驱动轮的摩擦力方向以及重叠物是否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如何他们根本无法明白。

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而现实生活中没有不受力的物体,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也就是:平衡力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平衡力 ,非平衡力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非平衡力,而学生这时根本没有力的合成、平衡力的概念,他们只能死记着这个定律,不但不能理解定律的内涵,根本无法解答现实生活中任何实际问题。

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力的合成平衡力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用平衡力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以及用牛顿第一定律解答实际问题和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平衡力的知识去认识、分析摩擦力也就容易了。

二、九年级热学部分

今年的版本经过了调整,但笔者认为还是有点不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六种物态变化都涉及到吸热与放热,热量实质就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然而这时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热量和内能,他们只能凭生活经验或死记那种物态变化吸热、那种放热,至于为什么吸热或放热却不得其解,对“热”这个词的含义更是不得而知。物理学科的特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概念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都需要分析才能真正理解、掌握,所以我在教学时按内能热量物态变化这样的顺序进行的,学生不会因为一连串的问题而困惑,根据固体、液体、气体三状态下分子的运动特点,用内能的增减很容易明白物态变化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三、九年级电学部分

第8篇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应从教材的内容设置、教师的教学水平如手。其中物理教材编制中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华东版)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 :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 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吗?

二、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我校有位教物理的中年老师,有个会魔术的弟弟,他从那里学了一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第9篇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中和物理教材编制中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如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八年级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讲评。

3、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4、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转贴于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探究性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八年级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吗?

4、物理“探究活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物理“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 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结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初中物理教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0篇

关键词:云教育理念;初高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各个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与高中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物理学科,是初高中教育阶段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对于物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就要求将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有机地衔接在一起。

一、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对比分析

1.模块与章节的比较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采取章节形式将物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而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采用模块方式将物理课程知识展现出来;高中物理课程,对于初中物理课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面进行补充,也有对初中物理课程知识的深入讲解,高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点与初中物理课程章节中的知识点不同,并不处于互相独立的状态,而是以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为基础,在每一个模块上对原有物理知识进行一个逻辑性的分配。

高一学生需要共同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必修1、必修2中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能与能源、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运动描述、局限性物理学与经典力学的成就、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高二学生主要学习选修模块1-1与选修模块1-2,主要为社会与物理之间的联系;还能够有选择性地学习选修模块2-1或者选修模块2-2,重点在于技术物理应用,注重物理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如果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高中物理课程中的这些内容作一个铺垫,为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高中学习效率与质量。例如,并联电路电阻计算、欧姆定律应用、导体组织计算以及初中课时中路程的简便计算至高中课时中运动公式的推导等,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中考考题范围内,还应当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做好准备。

2.非义务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比较

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而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初中教育与高中教育在培养目标、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对于物理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难度较低,而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了解与掌握物理课程知识,还要能够有效、合理的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高中物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现阶段,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现象,一种为教师包办,即对物理课程学习流程进行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物理课程学习能力较差;还有一种是让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较为缓慢,一些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采用包办形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不能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应当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适应高中物理课程学习。

二、云教育理念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云教育理念,实质上就是将娱乐、教学、学习、管理、互动、分享以及娱乐等多个方面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部门、家长以及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然后按照自身的权限完成相应的工作。

通过云教育理念对初中物理教育与高中物理教育进行衔接,主要是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连接起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应当对初中物理课程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以及内容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主要根据初中生与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对初高中物理教材中原有章节的顺序进行调换。初中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设置应当由简单到困难,在不违背大纲的基础上,对初中物理课程中一些与高中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层次讲解,这样不仅有效地活化了知识链,而且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论是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还是高中物理课程教学,都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以往物理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充分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初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体验物理课程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自主性;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云教育平台,对一系列初高中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拓宽学生在物理课程方面的学习面,将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初中物理课程知识与高中物理课程知识在深度、层次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将其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为初中生进入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物理课程知识,以此提高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金易,耿建,陈黎明.运用云教育理念衔接初高中物理教学[J].技术物理教学,2013(01):22-25.

[2]李永.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第11篇

关键词:物理;障碍;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只涉及一般物理常识,只要求学生识记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公式的应用。高中物理教材在系统性、抽象性和应用性上都有很大的跨越,这给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认识新知识能力产生了一定障碍。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障碍,许多专家和学者专就学习障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就针对高一学生学习物理时产生的障碍进行探讨。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相比存在的差异可以归纳为:“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标量到矢量。”初中物理教材简单易懂,运用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四则运算。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比较多,篇幅也较长,学生难以理解。

二、高一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浅析

1.众所周知,初中物理研究力学问题时,只涉及了力、重力、摩擦力的简单常识。但进入高中以后,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学习,还要进行受力分析、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

2.在能力要求上,初中阶段以常识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进入高一后,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就体现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这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3.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时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在高一,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这些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如何帮助高一学生跨过学习障碍

1.高一物理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的更新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学生学习过哪些知识,再结合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另外,教师应把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在文字表述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使学生容易吸收。

2.帮助高一学生克服学习思维障碍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旧的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塑造学生,学生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从事实和实验出发重复前人的探究过程,观察物理现象、掌握分析方法、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建立起全新的物理概念。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对物理课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及思维上存在障碍。要消除思维上的障碍就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自学、交流等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手段,构建“自主、协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3.利用常识巩固基础知识

利用常识讲授基础知识,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还不够,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限制,总有从片面到全面,在掌握时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这就需要反复练习来加以巩固基础知识。

4.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物理学习重在理解,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解,而学生不经过独立思考,就不可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在高一阶段不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而且还要独立钻研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地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教材,让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学会抓住本节重点,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预习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好发挥才智的舞台,给学生留出表演的空间,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最后,教师要严于律己,勤于进取。

总之,对于高一物理教师来说,要掌握初、高中物理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12篇

关键词:教材;教学手段;实验;趣味性;兴趣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而从初中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材的内容设置无疑是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教师教学过程和物理教材编制的趣味性有着重大的作用。

1.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的趣味性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知识具有趣味性,与现实联系密切,教学效果比较好。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让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效果良好。

2.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师通过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因为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教师上课的语言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意思,教学效果会相当不错。教师讲课趣味性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好。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了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

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其中有一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教学软件就制作得如游戏软件,非常有趣,学生都喜欢。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这样学生学到了知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提升。

3.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把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要求,转变为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