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教学

会计教学

时间:2022-12-25 07:33: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教学

第1篇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实践环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在2007年暑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以会计专业为主线,针对已经毕业的02级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和走访工作。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个月,时间比以往仓促一些。参加调研的同学走访了我校157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通过基本的问卷了解外,还同时运用了走访和平信的方式进行联络。运用第一手的真实数据分析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对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我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共四个方面的问题。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及管理工作评价中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帮助这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1中×轴上1表示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对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表示有所帮助,3表示说不清,4表示帮助不大,5表示毫无帮助。很明显,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实践操作能力还是有所帮助的。在学校每学期期末进行的校内外实习,让同学们能够对整个会计环节了解并且进行操作,对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梳理,能够对书本知识有所巩固。把书本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我校的毕业生在踏上社会工作岗位之时,能够比较好地、比较容易地进入岗位。实践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具有综合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这个专业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单单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需要的是“理论联系实践”。我校学生通过在校内的实践积累了经验,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可见,学校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就业后的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践能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个人竞争力方面有了很大优势。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组成

会计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各个教学环节要素组成的,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可知,实践教学环节要素包括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等。

(一)实验课

会计实验课是在讲授会计专业主课程以后,按照会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的会计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际会计工作的操作。会计实验教学是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按照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自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根据账簿资料和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资料装订和归档等。在操作方式上。既要进行手工操作,又要进行计算机操作。

(二)校内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到一定阶段或学习结束后,到学校的校办企业和有关职能部门(如财务处、审计处)进行实地操作练习。会计实习是对会计教学的总结和检验。会计实习可分为校外实习与校内实习,根据学校的条件,选择校内实习或校外实习。选择校内会计实习时,因校内实习单位对学校会计教学实习的内容与要求比较熟悉,有利于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能够较好地完成会计实习任务。应该指出,在学校进行会计实习,不是在学校的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实验,这是两种实践形式,不能混为一谈。

(三)校外实习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到学校外部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操作练习。在学校有校外会计实习的条件下,一般在会计专业课(如会计原理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审计)的课堂学习结束后,按照会计实习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和有关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实习,一方面了解和熟悉企业和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另一方面,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学习与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从中进一步学习会计理论与方法。(四)社会实践

按照会计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学校课程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服务和社会兼职的实践活动。如:在假期,组织学生到某个地区或部门进行宣传、咨询服务,或协助工作;或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兼职工作,如兼职记账工作、收款工作,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学会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社会调查

这是根据教学与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采用一定形式对社会进行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的内容,一方面是根据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对有关会计教学和会计改革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是按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的形式有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主要形式,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让学生到某个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以采访、蹲点、座谈、参观等形式。深入实际进行专项调查。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实地观察,了解生产经营、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人员配备与素质、工作环境、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了解社会经济改革、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拓宽视野,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揭示本质,加深对理论与方法的再认识,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增长实践知识,锻炼社交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由于其具有社会调查内容单一、时间较短、方式简便、联系面广、耗费较少和收获较大等优点,是会计实践教学中一种较好的形式。

(六)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根据会计教学计划安排,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为综合检查知识水平和考核科学研究初步能力。由学生按照专业选题而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要事前选好与专业相关的论题,题目要有实践性(与现实相关)、理论性(与综合认识相关)和创新性(与探讨新问题相关)。撰写毕业论文要拟定写作步骤,包括:选定论文题目、拟定论文大纲、搜集资料、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毕业论文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如何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

在以上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各个实践环节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从稳定性、保证性和效果性而言,最重要的是校内实践环节;而在校内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实验课环节。在制定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要正确处理各实践环节的关系,发挥各个实践环节应有的作用。

(一)校内会计实验与校外会计实习的关系

在已建立会计实验室,可以组织校内会计实验的条件下,校外会计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了?答案是否定的。校外会计实习仍有其重要作用。在新的环境下,为克服会计实习的困难,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稳定的符合条件的会计实习基地,或根据实习内容选择实习单位,建立实习制度,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地组织校外会计实习。

第2篇

在课程教学中,有的学科内容可以安排教学实验,如实验课教学,学生通过亲自作实验,可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的安排实习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习,提高操作技能,为就业参加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有一些课程,没有设置实验课和实习课,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在这类课程教学中,尽管老师竭尽全力,学生听课仍然难免有抽象、枯燥、乏味和难以引人入胜的感觉,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会计课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研究改变会计课教学状况,借鉴设置实验、实习课程的作法,推行会计模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适合实际需要的会计人才。

一、会计模拟教学

所谓会计模拟教学,就是人为地创建一个会计实际操作的工作环境,使整个教学成为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每一笔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并掌握其理论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教学,一般应该在完成会计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会计基本原理和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对会计的各项业务进行模拟的教学。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分别模拟成两个不同的主体,教师模拟为机关、事业、企业等各类单位及其发生的会计业务,学生则模拟为这些不同单位所发生经济业务的会计。教师在课堂上出题目,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处理各类具体的会计业务。这样,在模拟情景下,教师把会计课程教完了,学生的会计知识也学成了。

二、会计模拟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的好处总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条:一是会计模拟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克服了“填鸭式”传统教法的不足。模拟教学法边教边学、边讲边做,发现疑难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了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二是会计模拟教学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学习内容不删减、不缩水,可以保持学习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便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会计课程和理论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水平。三是会计模拟教学实行教学结合、动脑理解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学习印象,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处理会计业务的技能,加深了知识记忆,缩短学生参加工作后的适应期,既提高了教学单位在社会上的信誉,也为用人单位输送了合格人才。四是会计模拟教学开辟了教学领域改革教学方法的新路子,为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三、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的措施

实施会计模拟教学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尤为重要的是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领导是搞好会计模拟教学的关键实施会计模拟教学,是一项涉及师资队伍、资金安排、教学计划、科系协调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只有引起领导的重视,加强协调管理、合理进行调度、资金倾斜支持、科学安排师资力量,才能使这项改革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认真搞好调研是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的基础据了解,目前实行会计模拟教学的院校、科系、专业还不普遍,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此,在实施这项教学方法改革之初,学校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相关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到那些已经开展会计模拟教学的院校去学习、考察和调研,以便更进一步明确实行这项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增强搞好会计模拟教学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进教材是搞好会计模拟教学的保证实行会计模拟教学,虽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授课内容,保持了会计课程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但是为了适应模拟教学的需要,学校也要安排教研人员和相关任课教师对原有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才能保证会计模拟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此外,实施会计模拟教学,相关任课教师外出学习考察,购置制作必要的学习软件等,也需要一定的财力和人力上的保证和支持。

第3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一)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竞争日益加剧,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的更新和报废率越来越高,在知识成几何级增长的同时,教师也无法将某一学科全部前沿知识向学生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他们未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这些知识可能已经陈旧,甚至过时了,因此,“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据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需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的趋势。终身教育思想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教育思想,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已有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使其能终身从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

传统高等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满堂灌”教学,基本特点是“教师滔滔绝地的讲,学生默默无言的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角,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扮演着听众角色,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在这种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气氛沉闷,学生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也只是记忆的高手,而不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但在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与互动作用,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主观要求,也就无法适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活动完全处于盲目、放任状态。教师的这种单向性的知识传播角色已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工作的要求,这种做法必须得到根本性矫正。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沟通,去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真正实现课堂上教与学的共鸣。

二、改革教学方式,推行案例教学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课堂输出信息量少,重理论、轻实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忽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这种传统的呆板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会计教学实际的需要。案例法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对传统会计教学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会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在世界各地也早已受到欢迎。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案例教学法,但是由于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和旧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落后,会计案例教学一直处于会计教学的薄弱环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强化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大概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一)准备工作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和整理会计案例的背景材料,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对会计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教材和参考文献,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对策。

(二)案例讨论

会计案例讨论旨在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对同一会计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在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争取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讨论中来,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偏离时,应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当学生的讨论发生分歧时,应因势利导,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同时还要善于发现独特新颖的见解。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进行会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在进行会计案例分析时,教师只是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一些必要的分析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会计案例广泛地讨论,要求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与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师总结

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作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判,点评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新颖意见的独特之处要给予肯定,同时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地调查研究,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认识,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我国传统的会计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结构有失合理,即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而相关学科课程比重太小,甚至空缺,部分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交叉较多;在教材内容上,侧重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讲解,而缺乏应有的理论论述与分析,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使得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加上目前会计教材五花八门,表面上各有差异,其实内容上大同小异,真正有新意的教材很少。因此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及教材内容已不能适应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

为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合理化,我们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合并、压缩必修课程,克服专业课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拓展会计相关学科教学,如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管理学以及应用数学,同时为了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增设诸如人力资源会计、网络会计等新兴选修课程,以及国外会计制度、法规和国际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专业知识、国内会计制度改革动态等前沿性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在选择课程的空间大大增加,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的基础知识范围,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教材内容上,增加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比重,便于学生从源头上理解会计学,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会计教材应当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增加案例和实务模拟内容的比重,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第4篇

一、促进就业目标下的内在要求分析

职业能力方面。职业能力与业务能力的要求存在差异,前者关注学生在未来岗位上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在职业生涯规划下的自我提升能力。当然,关于职业操守也属于职业能力的范畴。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可知,学校较为重视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这或许能在应聘阶段获得竞争力,但在缺少职业能力培养的情况下,则在岗位适应、独立工作等阶段存在劣势。

二、分析基础上的会计教学模式定位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可得,应把对学生业务能力的培养和职能能力的构建纳入到“知”的体系中来,并在一系列的实训项目中强化这种“知”性在他们职业行为中的转化。(一)会计理论教学模式定位。会计理论教学主要在于实现“知”的构造,从而需要将业务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两种元素纳入其中。上文已经指出,关乎业务能力的培养已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对于学生抗压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的培养却显不足。为此,教师应在课堂案例分析和现身说法中来完成这一教学模式。(二)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定位。众所周知,会计岗位需要极强的责任性和足够的耐心,而且在当前诚信体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还要使学生能养成笃行的品质。可见,会计实训教学成为强化这些业务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平台。为此,应在实训项目的设计上下功夫,从而解决当前的“知易、行难”问题。

三、定位驱动下的知行统一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知行统一模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一)建立知行统一的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不仅是教学一线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教学管理者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因此,学校管理层、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应建立起协同机制,对知行统一模式下教学目标和手段达成共识;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切实贯彻这一共识。(二)充实理论教学的两种元素。习惯于按照教材的体例结构完成理论教学任务,或许这将减轻他们的教学负担。为此,教学部门和教务部门还应激励教师们能将职业能力元素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中来。通过教师在课堂与学生们的互动,以及列举教师身边或大学同学的真实案例,来突出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件。(三)优化实训教学的内容设计。需要指出,业务能力和职业能力这两类因素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实训教学的内容(项目)设计中,便需要思考如何将职业能力因素融入到常规项目中来。以抗压能力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出一个会计周期项目,并在时间刚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整个会计周期任务。此时,便着力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四、问题的拓展

结合本文主题,以下再从两个方面进行问题的拓展。(一)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目前许多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对此笔者表示赞同。对于会计学教师来说,学校应在合规的范围内鼓励教师去会计师事务所兼职,这样将显著增强教师把握好知行统一下的教学模式。(二)教材课本体例的完善。笔者认为,学校在提升会计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应在建设校本教材上下工夫。结合本区域的经济组织和典型经济事件,创新案例编排和案例内容设计。这样一来,就从适应案例教学转换为参与案例教学的状态,进而促进会计学教师的课程把握能力。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不难知晓,关于知行统一下的会计教学模式,还应在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上下工夫,从而才能更好地把两者融入到学校教育的范畴之内。

五、小结

本文认为,构建教学知行统一模式在于,建立知行统一的教学意识、充实理论教学的两种元素,以及优化实训教学的内容设计。具体而言,学校管理层、教务部门、教学部门,应对知行统一模式下教学目标和手段达成共识;教师们能将职业能力元素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中来;在实训教学的内容设计中,便需要思考如何将职业能力因素融入到常规项目中来。

作者:谈颖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5篇

论文摘要: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职业教育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过分强调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等;另外,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出新。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综合性。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及其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通常以从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为核心,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围绕项目或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具体项目、技术及其方法。这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知识,还必然涉及跨专业知识。

(二)自主性。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活动的主人——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个具体环节的细节;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生的学习较多采用工作小组方式进行,同时创造条件、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这便于学生发挥特长,有助于形成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及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价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学生学习的成果主要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会计工作能力行为提高——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形成这种多样性的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教,而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培养。

(四)多元性。职业教育与学习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方式:不仅用笔试、口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灵活运用绝对评价,是否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进步程度,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评价解决问题的学习成果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

评价主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独立探究的自学-探索能力、小组合作的社交-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与此同时,教师给予恰当指导;着重帮助学生对教学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评价更注重对学习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已达到的程度与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生成与变化。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控制。

二、项目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效果。针对现今会计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和分岗位学习薄弱和缺失的状况,我们按照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设计了项目任务,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岗、出纳岗、固定资产核算岗、工资核算岗、成本核算岗、财务成果核算岗、材料核算岗、往来结算岗、总账报表岗等的业务流程,同时还把会计工作岗位职责及有关规章制度也作为一项项目任务。以下是出纳业务流程项目任务描述。

(一)教学目标。终极目标:熟练掌握出纳业务的相关工作流程。分解目标:1、现金收付;2、银行结算手续的办理;3、支票、汇票、发票、收据管理;4、差旅费的报销审核;5、员工工资发放;6、银行存款、现金账的处理。

(二)工作任务。以现金收付为例,现金收付业务主要是现金的收取、支出及保管。学生可自行设计相关经济业务,完成现金的收入、送存银行、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的清查等任务。

(三)相关知识。仍以现金收付为例:1、货币真伪辨识;2、现金的交存银行和从银行提取现金的办理过程;3、日常收支业务现金的使用范围;4、其他相关内部管理规定。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组织与控制

(一)明确教学目的,选择恰当项目。项目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一个或几个项目提前一周左右发给每一位学生,并且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会计项目和一些参考资料,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教学项目,并写出教学项目工作计划。

(二)分头实施项目,落实工作计划。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介绍项目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时应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讨论由学生按照制定好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可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及将来的职业流向自由组合分组,一般以3~4人为一组,分担总账、现金出纳、银行出纳、固定资产管理等岗位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以互相轮换,以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

(三)教师实施项目辅导,学生编写项目报告。教师授课的同时,对项目实施进行辅导,解答学生实施中的困惑;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项目的广泛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分析编写项目报告,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学习方法,取得相应的分数。

(四)教师综合评价,给出考评成绩。项目结果评价方法灵活多样,以鼓励学生为主;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当然,在学生交流项目实施的结果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不然的话,学生就会失去信心,项目实施就会失败。

“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你承诺记忆多少东西,甚或知道多少东西。而是要能区分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那么,我们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判断学生做得好和坏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弥补不足,能够正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

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把书本上死板的理论变为灵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温故知新。项目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第6篇

一、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

1.基于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职院校普遍存在办学没有特色和不被社会所认可的问题,当前国家在大力推广国家中等示范中职院校,所以很多的中职院校都开始设立会计实训教学,不过教学的内容过于侧重理论教学,并不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一般的中职会计实训教学都是教师讲解,等到讲解了很多的知识后才开始进行会计实训,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太过虚无和抽象,导致学生无法产生兴趣,而且当前会计实训一般都是机械重复或者是生搬硬套,所谓的实训课也只不过是倾向于应用的理论教学而已。

2.会计实训的内容与实际操作无法密切联系

进行会计实训的时候,其实训的内容一般只是会计日常操作的某一个部分,导致学生每次只是学习一个很小的部分,尽管所有内容学完,学生也很难把这些所学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应用。而且实训过程中也没有注重进行会计法规、税务方面的教学,所以导致学生并不具备实际解决实务的能力。很多中职的会计实训课程为了能够保证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教学内容侧重工业企业,尽管内容涵盖了会计的所有方面,但是却没有增加工作程序以及内部控制,导致会计实训并不能起到很好地效果。

3.中职院校的实训实力较差

中职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教师普遍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却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很多教师都是在年轻时候就进入学校教学,并没有机会参加会计工作;其次是日常教学任务繁重,教师没时间进行会计实际操作,导致影响了会计实训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且企业会计内容普遍是保密的,教师很难有机会进入大、中性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进而使得教师普遍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中职学校会计实训硬件设施不足

尽管绝大部分中职院校都会设立会计实际操作模拟室,但是实际看来,首先是配置方面太过简陋,其次是与实际操作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第三是实训的内容与实际操作相比太过落后和简单。

5.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尽管不同院校使用的教材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来看,会计实训教材的内容都脱离了实际,只注重账务的处理程序,资料太过简单,实训内容倾向于核算,忽略了审核和监督工作。

二、针对中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从本质上加强会计实训的教学工作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法工作,需要将理论结合实际,实训的过程中进行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简单的认识相关的记账工具,通过实地观察、网上观看等方式了解相关工具和材料,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学习书本上知识,并且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提高教师自身的会计实际操作素质水平

进行会计实训教学,就必须要保证教师能够熟练的进行会计相关实际工作。对此,学校可以注重建设实训教学硬件,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机会,同时也帮助教师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身会计操作能力,及时接受新的知识、工具和软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观会计实训教学效果较好的中职院校,集百家之长,寻找属于自己的教学方式。

3.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实训教学环境

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分配好工作岗位,让学生扮演着对应的角色,在此角色中学习和实训,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会计工作规范流程。

4.及时编写选择贴近实际的会计实训教材

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会计的需求水平越来越高,所以我国也在持续的修改相关准则和制度,对此,实训材料也需要按时更新,避免出现实训与相关规定法规冲突或不符的情况。中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就业方向进行对应材料的选择或者编写。

5.联系企业,与之合作,定期安排学生进入实习

与校外企业合作,进行校外会计实训工作。具体可以定期安排学生参观会计相关业务流程的操作现场,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会计流程操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此外,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会计相关服务,通过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培养自己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保证会计实训教学的质量。

第7篇

关键词:改革;建立;实践

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就业的能力,并在工作中能够得到发展。但近年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在被会计教育采用,造成刚毕业的学生上岗后面临这样的困难:缺乏实际岗位技能和知识更新能力。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提出给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质量会计人才,已成为会计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中职会计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初级会计人才。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就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应如何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我认为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

从现状看中职会计教育办学已经有一定时间积淀,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初中级会计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传统会计专业的课程模式采用的是学科课程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知识的逻辑性,而且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结合在一起,易于组织教学,但由于过分追求专业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反而有时使理论脱离实际。并且,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文字+粉笔”的教学手段,尽管简便易行,但效果不尽理想。枯燥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能被动记忆,缺乏理解,或者理论听得明白,但遇到具体实践操作还是无从下手。虽然多数中职会计专业一般都安排120-200课时的综合模拟实习,但阶段课程实训和社会见习却很少。总体上看,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往往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并且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标准,质量好坏缺乏监控。因此,在保证学生进行综合模拟实习之外,还应增加阶段性项目实训和社会实践。阶段性项目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配合知识点的技能训练,与学科教学相互联系。这就要求在安排学科课时上,通过内部调整,缩减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将实践渗透到学科课程中。这种分阶段项目实训是针对各学科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和特征,突出本课程的特点,进行理实一体的技能专门训练。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社会,学校还要定期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社会见习。虽然,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很少能真正参与做账,但通过社会见习,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帮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

二、构建多种实践教学模式

首先,构建“理论教学—仿真演练—技能训练—实际操练—顶岗锻炼”的能力递进培养模式,实现由专业系、校办公司、校外实习分级承担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将“工与学”“教与学”有机结合。其次,完善校内手工模拟实验环境,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监控。由于财会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真正让学生上岗实习非常困难,模拟实习成了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引入VBSE把企业搬进校园,实现理实一体化的仿真演练。第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见习或实习,聘请企业财务人员走进课堂讲解有关财务知识和相关财务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或者由学校组织财会专业教师,成立“记账公司”,或与“记账公司”合作,既可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还可让部分学生有机会到实际工作中去演练。无论哪一种形式,学校都应组织人手,以当地一个或几个支柱产业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建立和不断完善不同行业的案例项目库(最重要的是原始凭证的搜集),为学生的模拟实践提供切合实际的资料,以弥补学生无法上岗实习的不足。这是一个艰巨而繁杂的工程,应当做好科学组织和合理分工。

三、落实校内综合模拟实训

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的、全面的会计岗位能力的方法方式上,最直接有效的是切实做好综合模拟实训,这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关键环节。综合模拟实训是以理论教学和阶段课程项目实训为基础,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对财务工作的运作有个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其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为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因此,综合模拟实训资料的选择应突出系统性和综合性。应围绕会计工作的所有过程,尽可能地涉及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前教育部或财政部规划出版的这类教材基本能满足要求,各校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所不足的是,这类材料强调的是不同企业的共性,与地方经济特色有很大距离,因此,最好能利用学校自己建立的案例项目库。此外,手工记账将逐步为计算机所取代已是不争的事实,会计电算化成为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这门课程,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利用多媒体教学,强化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但我认为最好能结合各行业会计的综合模拟实习进行系统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形式上,可以由学生独立操作,也可以分组分岗位进行。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8篇

[论文关键词]理论 实践 考核 质量 模式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为社会提供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技能操作的演练,使二者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就以下几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会计课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它主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记录、计算,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从而指导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说,会计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通过理论又能指导实践,促进实践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会计教学中,既要有理论教学,又要有实践教学。但是目前我们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学中,人们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无论是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还是授课环节上,二者都严重脱节。所以说,从观念上,人们就不重视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的投资小、条件差,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限

目前,会计课已成为我校特色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但实践教学方面的投资却少之又少。由于会计来源于实践,脱离实践去谈会计,就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在教学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学生不重视,学习兴趣不浓;老师感觉压力大,课不好讲。这样从客观上容易造成老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另外,现任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任教,在会计方面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得就不十分恰当,有时甚至出现错误的举例、解释,影响教学质量。

3、课时安排不合理,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学校在课时安排上安排很紧凑,但实践课占比例很小。这样人为地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离,就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此外,期末会计课考核方式只有笔试一种,这种考核方法很难考核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反映不出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纸上谈兵,不能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二、总结经验,改变会计课教学现状

为了完善会计课教学,改变现状,针对上述存在问题,结合我校近几年教学体会及其他老师提出的改进措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所以在教学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改善,也要求学校为社会培养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强人们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改革考核制度,将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作为实际操作技能的测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其次,加大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改善教学环境

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创造一个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从目前的会计教学来看,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会计模拟实验室是最切合实际可行的办法。它投资少见效大。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投入资金少,设备简单。建议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备很简单,只要能满足基本的会计核算所需的有关凭证、帐簿、报表就可以。所以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建立模拟实验室是最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2)实习内容全面,不受外部环境限制,效果好。以往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到外单位进行实地学习。这种方法由于涉及一些具体业务,单位要保守商业秘密等诸多因素,而不愿让学生接触过多。所以实习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而建立模拟实验室不受外部环境限制,可根据实际的会计核算内容涉及会计程序,通过模拟的形式将企业所发生的所有业务反映出来,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会计的工作内容,通过这种“假账真做”,使学生掌握熟练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3)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有助于会计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学生在模拟操作时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样,老师就能把课堂理论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作模拟操作时作进一步的讲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深入浅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所以说,建立模拟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9篇

创新,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振兴与进步的灵魂。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代课题和任务。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科技以及经济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激烈,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社会大有不同。人们不仅要适应原来社会的生活规律,更需要改造和创造新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和创新行为,人们也只有接受创新的教育,进行创新的学习,才能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敏捷地接受新知识,创造世界,创新生活。可以说,创新性才能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通过创新才会使人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使人更快地做出与众不同的成绩,并能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自我,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在会计教学中,创新教育是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新的发现、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自主学习,激发创新意识。

职专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来当老师进行试讲,通过试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在试讲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第二次任教《基础会计》时,因为有了第一次教该课程的经验,所以对于每一知识点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上能估计出来。所以在挑内容让学生试讲时,老师必须在前一节对同类型的新知识讲授一次,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束手无策,而且试讲前还要注意检查试讲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并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和求助。所以在我讲授第四章第三节销售过程的核算时,让学生试讲。这样,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试讲,试讲前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积极地去翻书、找资料或请教老师。试讲中由于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自然做得十分认真,仔细。试讲完了,大家一起评议试讲的效果,试讲达到了什么层次:自己理解了吗?重点把握了吗?同学听懂了、理解了吗?同学好记吗?成功了,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失败了,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虚心讨教,争取下次成功。

这虽然只是创新的萌芽,但只要经常得到老师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会逐渐激发出来。

二、自主探究,训练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在学生了解会计核算方法后,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模拟实例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会计模拟活动,进行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整体训练,让学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第五章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教学中,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操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一般不由老师讲,而是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6人一小组,对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讨论,如何把现实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在会计凭证和帐簿上去,学生通过翻书,遇到问题先在组内解决,组长负责把所有的组员都弄明白,这样既可以减少了老师工作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组内每个人的力量,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这时候把课堂上学到的,分散的零乱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经过系统的、全面的综合和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学生还可以针对某些会计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深入的了解,进而享受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快乐和满足。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对会计这一管理活动的理解更深刻了,创新思维也同时得到了培养。

三、自我调控,强化创新情感。

教学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逐渐内化为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实际行动。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严格的科学管理体制下才能充分体现。职专学生,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往往以违反课堂纪律而宣告自己的存在。他们存在一系列心理矛盾,自高而自卑,坚毅而脆弱,野蛮而懦弱,独立而依附,进取而自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爱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真诚地关心,耐心地疏导和热情地帮助,清除他们的对立情绪和对学习的困惑,同时要有一套严格合理的措施。正确把握严管与疏导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性格,引导他们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会促进学生的民展,教师应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鼓励者,热情的加油者,教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每一个学生的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教师在教学上要分层次,分层设计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检测试题,让分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新情感激发出来。

四、自我教育,培养创新想象。

第10篇

【关键词】 会计准则; 教学思想; 教学理念; 教学核心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已经实施。这一准则体系体现了中国会计准则的新理念与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会计准则的完整性与协调性,以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性,为我国会计实务提供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标准。这一准则的出台,对高等财经院校的会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会计学科的教育教学需要做多方面的调整。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构成了会计学科教学内容的核心,通过各个具体项目展开分析,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终结,有较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该学科的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我国颁布的会计准则。因此这次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出台也意味着需要对会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提升。本文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这种理解和认识常常以某种方式加以组织并表达出来,其主旨是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有助于人们理智地把握教育现实,使人们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从事教育实践。教学思想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从微观角度而言,各学科的教学思想有其独到性与相通性;就会计学科而言,新会计准则引入的许多新观念、新思维,正在影响或改变着原有的会计理论,尤其是财务管理学科思想对会计学的渗透及融合是这次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之一。

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一直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两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从不同角度共同研究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许多内容引进了现代财务理论,确立了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法和资产计价理论,如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租赁、收入、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都大量采用时间价值和资产计价理论。这些财务管理理论思想与方法的贯穿,对会计学内容,特别是财务会计学是一个全面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抽离财务会计一味的繁琐和会计核算的自我循环,必将导致会计教学思想的升华。

二、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6年颁布的中国会计准则针对于以往的会计准则而言,明确了许多全新的会计理念。

首先,明示了会计目标。更为突出地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的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

基本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这一目标的确立和理念的升华,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会计准则体系对信息披露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容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必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从而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政策导向和基本原则。

其次,树立了资产负债表观。这一理念是针对于我国以往的利润表观而言的,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许多方面都有体现。按照这个理念,认为企业财富的增加不应单纯关注利润,而是应该关注资产减负债后的净资产,一定时期内企业净资产的增加,才能表明企业财富的增加,增加财富后才有义务向国家纳税,才有能力分配利润。真正的利润本质上是净资产的增加。一切不良资产是不能带来预期利益的,因此新准则主张贯彻资产负债表观。这将为会计的教学思维建立起新的思考点,从内容的多方面必须加以贯穿。

再次,就是计量属性的使用。会计准则体系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适度采用公允价值,这也是出于国际趋同的中国国情的考虑。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如果公允价值有确凿证据能够持续可靠的计量,就可以谨慎地加以运用。为此规范了资产减值计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所得税会计、股权激励、投资性房地产、存货和资产处置、合并报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在许多重大会计处理的理论上有一定创新,而且在核算方法上也更加完善和合理。

最后,财务会计报告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行使其职能的载体。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财务会计报告在基本准则中单独占一章,并且在具体准则中就其财务报告编报与披露准则大约涉及10项(第28号――37号准则),充分说明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同时报表以及附注的规范化、系统化,也增强了信息的可理解性。报告是经济事项反映的结果;是前期确认、计量的最终体现;是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关注的信息载体;是理解和分析会计信息的重要源泉。

三、教学核心

教学核心体现了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如何突出重点,以便融会贯通。

首先,教学的重心,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准则体系特别强调了会计计量属性概念,这原是会计研究的纯学术问题,顺应国际潮流单独确立了这个内容,这也可以说是会计实际操作的创新和挑战。特别是资产要素的计量问题,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增加了计量属性的选择,扩大了灵活运用的空间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以此为重心,这也是会计学的难点所在,应着重分析原因和适用条件,以求更深的理解。

其次,教学的侧重点,应立足于资产要素。会计准则中金融资产、资产减值等内容的重大调整,也意味着会计教学内容资产部分更为系统、全面。以资产要素为教学的侧重点,不仅是资产负债表观的基本体现,而且也是对其他要素理解的基础和条件。同时资产的计量问题关系到会计教学内容的许多方面,也是会计实际工作需着重对待的环节,体现其可操作性。

再次,教学的关注点,应立足于新概念的引入。会计准则的系统性及完整性,也体现在许多方面引入了新的概念,新的方法,足以说明此次会计改革的力度和深度。如:公允价值的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金融工具等。这些新概念使得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难度,应进行必要的透彻分析,将这方面会计理论的深化作为提升会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最后,教学的关键点,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环节,会计准则五种计量属性的提出、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对于企业关联关系与合并中控股的理解,这些方面给予的较大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同造成企业利润差异的情况会更加突出,容易造成会计操纵行为的发生。同时,会计准则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素质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会计教育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以适应这一要求。这些都要求会计教学内容加快更新,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会计人才。可通过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导入及深化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在整个会计教育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学科各相关课程内容影响的整合与安排,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扩大,必须在会计教育中强化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以避免可能产生的会计操纵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刘玉廷.把握规律 坚持原则 贯彻理念 积极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建设.财务与会计,2006.11.

[3] 张鸣.会计准则的历史与未来.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11.

第11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原理 教学改革 沙盘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原理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老师甚至会计教育届的忽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不乐观,急需我们去提高和改善。

会计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高层次管理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管理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已成为会计教育的重要内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其就业方向是经济管理及企业管理部门,其教学目的应当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应有别于会计专业课教学,如何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引导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及知识的学习,使其能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是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并且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及教师对此也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改革,但就课程改革的实践结果看,问题仍然存在。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借助实际调查方式,探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态度的问题:无用论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都认为会计就是企业里做账的,学会计就是学做账,既然自己的专业和志向不在于此,学来也无用,因此普遍对这门课程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行,没必要好好学懂、学通,用这样的心态去学习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课程性质方面的问题:严谨性、枯燥性再次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会计核算程序等,内容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案例的应用性讲解上,都显得相对具体而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有较强的枯燥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老师教学的问题:不分对象,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大锅似教学

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来自会计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而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这进一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也违背了非会计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

(四)会计教育界忽视的问题:极少关注和研究,缺乏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教材

本人在学校电子图书馆里用模糊搜索的方式输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这两个关键词,只搜索到寥寥数篇的论文,且内容重复性更高,而如果只输入会计学原理,论文则数不胜数。另外市面上的《会计学原理》或者《基础会计》教材种类虽多,但是即便是注明非会计专业适用的教材,内容体系和会计专业所用的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二、改革的措施与办法

(一)帮助学生科学理解课程设置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学科设置的有关精神,会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通才”和“专才”两种,“通才”是指能够适应专业化工作的要求,具备适应环境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才”是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实践操作的专门人才。显而易见,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就是为了培养通晓会计但偏向其主专业的“通才”。消除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会计无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会提高很多。

(二)尽可能让教学方法多样化,让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1.将沙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比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我是这么讲授的:在沙盘赊销按订单交货的这个环节:学生交给我产品,我付给他们代表现金的币,但是要求他们放进应收账款的池子里,而不是现金的池子里。我会适时问学生:“销售实现了但现金没有增加,如果你是老板,你觉得你是否增加了收入?”肯定有同学回答是,也有同学回答否。如果你认为即使现金没有收到,只要销售完成你就会确认收入的这种做法就是权责发生制,反之,就是收付实现制。

2.巧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原始凭证”时,考虑到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抽象,就事先要求学生完成下面作业:(1)查阅网上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观认识);(2)对所查阅的原始凭证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几大要素(设计意图:练习审核原始凭证);(4)学习如何填制原始凭证(设计意图:学会填制原始凭证)。

3.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原始凭证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不要平铺直叙告诉学生作用有哪些,而是用提问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可以问学生,采购人员采购材料,需要用什么来证明他没有以次充好、以少充多,中饱私囊?材料入库后,仓管人员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监守自盗?学生通过思考,自然很容易理解涉及到的支票、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的作用。

(三)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应该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专业特点的联系。比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票据的填写和审核、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应收账款的确定、纳税的基本知识等;而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重点介绍建筑业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核算。这样将会计知识与学生本专业进行联系,既增加了学生对会计课程的亲切感,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会计教育界要引起重视,针对非专业特点编著合适的教材

坚持有用性,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的教材应该定位于如何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坚持形象性,强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应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导构建教材内容,尽量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会计知识,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形象、感性的感受到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魅力。

总之,我们应该针对非会计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尽可能让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垫脚石,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

参考文献

[1]蒋大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财会月刊,2011,21.

第12篇

关键词:信息化;会计教学模式;教学平台

会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给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带来了严峻挑战,会计教师只有对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正确认识,这样才能够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有效将会计信息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将信息化的思想观念与传统教学模式思想观念相结合,对于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构建新型会计教学结构体系,保证会计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出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之下,教学环境在建设及构建过程中都会受到信息化的影响。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对于会计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积极学习最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成绩。知识经济在不断深入性发展过程中,经济全球化建设,社会发展与经济效提升对于人们所了解的知识数量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在会计行业内,人们更加希望能够通过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创新,这就对于会计行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格局在不断拓展过程中,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国际会计行业内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对于国际贸易交易十分了解。

二、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于陈旧

在传统会计教学中,基本上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发散思维造成了严重影响,学生在知识接受上面还基本停留在表面上面,对于会计账务深度性知识并不了解。在会计考试过程中,采取闭卷性考试,这样就造成学生在学习上面更加关注背诵,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关注程度严重降低。在教学手段上面,基本上还停留在黑板教学上面,对于会计问题处理难以进行接触,教学手段的落后,造成财务软件在应用上面还需要受到较大限制。

(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团队需要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具有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十分有限,知识讲解基本上还停留到表面层面,教学深入较为有限。这种教学水平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进行了解,但是在实际问题解决上面所具有的能力十分缺失,例如算账能力、报表能力等等。师资团队水平层次不齐或者是有待加强,在传统教学模式内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于某些专业知识在学习上面都是在教师带领之下,教师自身水平要是较低的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产生错误理论,学生学习成绩也就无法保证。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改革

(一)改变传统会计教学模式,转变会计教学观念

在信息化的这个大体背景之下,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于传授知识,学生也不仅仅需要接受知识,而是能够将知识与社会相结合,构建知识框架,在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应用到有关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新型教学平台与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新型教学环境内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展现出自身价值,增加对于理论知识学习深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彰显出新型教学平台在教学上面所具有的优势。

(二)利用信息化平台,完善教学方法

信息化与教学模式相结合,能够有效帮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生能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在理解上面也能够更加容易,对于会计教育思想与观念在认识上面发生较大的改变。现代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应用到会计教学之中后,教师在对于会计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就能够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为学生展现更加直观的会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虚拟性企业,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在会计方面所建设的工作岗位,会计业务流程进行仿真性模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于虚拟企业在资金筹措及流动过程中的整个环节进行了解,能够充分认识到经济活动在企业经营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提高学生对于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

(三)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会计专业院校应该增加多媒体实验室的数量,为会计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平台,通过构建会计实验室模拟的形成,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应用到更多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流程进行整体化设计,保证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完整性。现代信息化会计教学模式在落实过程中,应该有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保证每一个教学模式之间能够紧密连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能够显著被提升,还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教学模式之中,构建良好的会计教学环境。

四、结束语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体背景之下,会计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应该与时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类别,满足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需求。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模式与教学平台改革,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内所存在的漏洞,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王登 单位: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叶怡雄.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商业经济,2013,18:41+126

[2]张培荣,金炜.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及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N].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