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现场管理

企业现场管理

时间:2022-12-08 21:19: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现场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现场管理

第1篇

物流行业10S现场作业管理法是基于5S现场管理法创新延伸而来,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5S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这五个单词,又被称为“五常法则”或“五常法”。初期日本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只推行了前两个S,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素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根据物流企业的行业特征和物流现场管理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系统(System)、安全(Safety)、服务(Service)、节约(Save)、满意度(Satisfaction)从而形成物流行业现场管理(主要是物流中心、配送分拣中心)10S现场工作法。

(1)系统(System)。是以整体的观点对物流现场复杂系统业务流程之间的连接进行研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审视,是解决物流现场复杂问题的工具、技术和方法的集合和相关性的工具包,从而建立起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2)安全(Safety)。通过在物流作业现场彻底推行安全活动,使员工对安全作业的要点养成习惯,建立有规律的物流作业现场,能很好地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所有物流设备都进行清洁、检修,能预先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员工生命安全有保障。

(3)服务(Service)。服务是物流企业要经常站在供应链角度(外部客户、内部客户)的立场思考问题,并努力满足客户要求,在日常的行为准则里潜移默化地体现出“为客户,为他人”的自我服务意识,许多企业都非常重视外部客户的服务意识,却忽视对内部客户(后道工序)的服务,甚至认为都是同事,谈什么服务。而在10S活动中的服务,尤其是供应链条件下管理中,须注意内部客户(后道工序)的服务。

(4)节约(Save)。就是对物流资源的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节约是对整理工作的补充和指导,物流行业作业频繁,由于行业利润率低,资源相对不足,更应该秉持勤俭节约的原则。

(5)满意度(Satisfaction)。满意度是指客户(外部客户、内部客户)接受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后感到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通过满意度的提升,表现为高质量、低成本、交货期准、技术水平高、生产弹性高等特点,使物流企业达到更高的生产及管理境界,投资者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回报。在针对物流行业新增的5S里,都是与原来的5S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5S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和10S中的“节约”、“安全”都是侧重于务“实”,讲的是实际的日常行为规范,而10S中的“系统”、“服务”、“满意度”侧重于务“虚”,强调的是整体战略思想和方法、策略。

二、10S现场作业管理法对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10S是5S现场管理法在物流行业的升级应用,10S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物流管理者对物流现场管理认识的高低,这又决定了物流行业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10S管理活动,从现场管理着手改进物流企业“体质”,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规范管理,着重解决物流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从而做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利用PDCA循环,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可以使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提高工作工艺水平,严格按流程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可以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来自于《中国市场》杂志。《中国市场》杂志简介详见。)

三、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现场管理,成本,进度,质量从一九八五年走上工作岗位,屈指算来已经二十三年,就我这二十三年的经历,我想谈谈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天天要跟“现场管理”打交道。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现场管理得好,工作进展顺利,降低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是我们施工企业的理想目标,但目前在工程进行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个理想目标似乎真的成了理想——总也完成不了。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会放弃它去做无奈的变通。呵呵,无奈可不行,变通是需要的,目标当然也不能变,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还是得加强现场的管理,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工程开始施工之后,企业整体管理都是围绕工程顺利进行的,现场管理得好,企业的整体管理也能使成本降低。换而言之,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国内工程国际化和国际工程国内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

优化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经济效益原则。施工企业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现场管理的目标包括施工的成本目标、施工的进度目标和施工的质量目标,这三者相辅相成。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一个刚刚进驻项目的新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一心只是想着进度和质量而忽视了降低成本,工程是顺利地做下来了,可问题也是跟着来了,珠海PTA、扬州通利集装箱、常州铁本等一大批项目之所以失败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痛定思痛,我们认为,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按合同约定)、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在严格保证合同约定质量和作业安全的前提下,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二是科学合理原则。现场管理要达到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的目标,施工现场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等都应当符合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才能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三是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承建、分包、采供、劳务合同执行管理、现场作业安全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

通过对上述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内容的优化,来实现我们的优化目标。

一个是以市场为导向,为业主提供最满意(符合合同约定)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

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江苏邗建集团在上海,扬建集团在珠海、南京,江建集团在珠海、上海和北京等地的失败就是缘于区域员工的全员的思想素质差,进而给其所在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技术素质;

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以“零库存”理念为指导着力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

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

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

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

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是以人为中心,优化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现场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凸显了规章制度的局限性。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每况愈下的工程造价,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使得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要定期定向的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并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对业务有提高的员工进行奖励,奖罚制度明确合理,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体作用,同时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第3篇

设备现场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能耗高,设备故障频率增加,现场秩序不严谨,人员工作效率不高,工作状态不积极,管理理念不明确等。化工市场竞争逐渐激烈,面对更严酷的市场环境,化工企业需要修炼好“内功”,紧抓设备现场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设备现场待解决问题的原因

设备现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工艺配置和管理不利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不合理的工艺配置会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而能耗较高,这和企业自身的工艺设计、装置选型等有关。管理不利则主要体现在制度、体制、文化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

3化工企业设备现场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1)优化设备配置

设备配置优化是按照工艺技术要求,进行各种设备类型的匹配。想要提高现场管理效果,就需要通过对设备配置的调整,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降低功耗。化工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在企业设备的配置优化主要集中在设备装置之间的协调配套和节能高效,节能减排、安全卫生成为了化工企业设备优化配置的全新目标。

(2)完善、细化管理规程和管理标准

设备管理工作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需要对设备的操作规程、维修制度、检修规程、安全技术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定,建立科学的定期检查标准、状态监测标准,对设备故障代码、、油液监测、维修标准等关键制度进行认真的审核,实现设备维修和故障监测的全面规范化。

(3)明确管理思想,实行定置管理

高效生产需要通过高效科学的管理实现,化工企业更需要先进的管理理念实现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在现场管理工作中可以引入精益生产、TQC、RCM、TPM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并借助ERP、EAM等先进的网络管理平台实现设备现场的在线管理,这是现代生产的一大趋势,也是设备现场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的有效措施。采用有效科学的管理方法同样是提高设备现场管理水平的必要措施,定置管理作为5S活动中的一个方法,是一种重点研究生产过程中人、物和场所之间的关系,并借此实现现场管理的一项技术。定制管理是针对生产现场物品的定量管理,对物品和设备进行组织设计、实施调整,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定置管理主张将“物”放置在一个最适合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并非是一个空间位置,而是经过安全、质量、自身特征、能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之后确定的一个存放位置、方式、姿态、现货表示等因素,使用定置管理,能够实现生产现场、仓库料场、办公现场的全程诊断、设计、实施、调整、消除,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并进一步提高设备现场管理的标准化水平。

(4)建立完善的工作质量控制机制

对A类设备、车间、生产线和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编制绩效指标和分析管理体系,方便企业进行设备资产的绩效管理。根据确定KPI指标,企业能够编制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并进行目标分解,分解成分厂、车间的KPI年度计划,并进一步细分成月度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的管理数据,计算企业、分厂、车间、生产线实际KPI,将其与KPI的计划值进行比较,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由部门或者KPI管理的负责人拟KPI绩效评估报告,分析并解决影响KPI绩效的原因和欠缺的工作环节。

(5)采用灵活的现场管理措施

①目视管理。利用视觉引导人意识变化的管理方法。目视管理能够对设备和装置的工作状态,对“好“”坏”能够准确迅速的判断,且有效排除了人为因素。②管理看板。一种可视化的管理表现形式,准确直观的表现数据、情报状况,实现对项目管理、情报管理的透明化。管理看板可以分级为公司管理、车间管理、班组管理三类,设备状态看板是一项计算机技术,能够通过各级管理设备将工作状态迅速、准确的呈现给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管理看板效果非常直观,管理难度低,是现场管理非常优秀的方法,通过标语、图标、电子屏等表现方法,将文件、脑中或者现场隐藏情报表达出来,提高了解决措施的制定效率。

4结语

第4篇

施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并有很好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优化现场管理,因为现场管理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每天都离不开现场管理。因为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部分。从企业宏观发展角度来看,现场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也代表了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外抓市场,内抓现场,用现场保市场,用市场促现场。并且要不断的优化现场管理。

1、搞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作为整个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的管理,我们应该优化现场管理。因为良好的现场管理可以使现场的整个环境优美,整洁大方,施工现场有条不紊,材料放置有序,使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消防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同时也会使项目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相反,如果现场管理不得当,就会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为施工事故埋下隐患,进而有损项目相关方的利益。

1.1 现场管理是项目的“小镜子” ,镜子虽小却能照出施工单位面貌。施工现场直接代表着施工方的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尤其是靠近市区或者市区内的施工现场,由于市区内人口密度大,行人众多,良好的施工现场会为施工方增加社会信誉,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否则就会影响施工方的社会声誉。

1.2 现场是进行施工的“大舞台”。如果把成型的建筑物比喻成将要上映的节目的话,那么施工现场就是这个节目的舞台,所有的人力,物资和机械设备都需要这个舞台来运转进而变成节目,所以这个舞台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顺利进行。

1.3 现场管理是处理各方关系的“聚焦点”。施工现场与社会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交通运输,消防安全,居民生活,市容整洁,城市规划,文明建设等等范畴,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有高度的社会主人翁精神才能担当此任。

1.4 现场管理是连接项目其他工作的“桥梁”。现场管理和其他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处理好现场管理其他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比如:安全工作要求设置防护,现场管理就必须对现场进行围护,二者结合,工作就能顺利进行,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是其他事故。

2、优化现场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优化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质量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作业管理,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和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等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优化,来达到优化现场的目的。

一是优化人力资源,完善强化岗位责任,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就市场的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施工方对项目经理的要求不够严格,对项目经理的约束不够,简而言之,项目经理部的监督体制有待完善。由于项目经理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自身素质也各有不同,再加上责任心不强和财务把控不严,容易加大项目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和流失,进而使项目利润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项目经理的经济观念不强,搞施工的只负责施工安全和进度,搞技术的只负责施工质量和技术,搞采购的只负责材料现场的点验工作,这样看起来是分工明确,但是违背了成本管理的核心,所以施工方应该大力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树立起全员的经济意识,不断完善岗位内部责任制,建立起一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利润。

二是建立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工作,切实做到任何施工事情都有制度可依。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制度,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施工现场考勤制度,施工现场档案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例会制度,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施工现场保卫管理制度等等,建筑施工方应该根据自己的施工实际现场建立起不同的制度,让施工的每个环节都有制度可依。

三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控制现场的投入成本,是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

四是编制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施工前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条件它的内容以工程的规模,结构,性质,施工的复杂程度,建设地区的经济条件及自然条件和工期要求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以最低的投入来完成合同要求,能够合理的利用施工现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所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造价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质量,技术,机械,材料,劳力等共同研究之后才能编制这个施工组织设计,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来编制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设计进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对其执行也应该严格进行。

五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预防施工安全隐患。方法有:①全员参与是基础,领导重视是关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全员了解其重要性,增强自我调节和安全意识,更重要的是领导者要对安全进行精心策划和果断决策。

②建立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贯彻施工全过程。自1994年开始,大部分建筑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贯标认证(ISO9000、ISO14001、ISO18001)的工作,“三合一”贯通确保企业各项管理部门能够达到其管理目标。

③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施工单位一定要对项目的危险点做好分析和部署工作,并且把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安全时刻处于我们掌控之中,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需要事前做好准备。

六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能耗及物耗,减少资金占用现象以降低成本。为了实现生产经营中的高效益和高效率,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减少浪费,科学施工。

七是严格对材料进行管理。材料费用占整个建筑安装工程的60%到70%,所以材料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作为施工方,要提前对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做好预算工作,采购合理的材料和设备,并且对这些材料和设备的货源进行多家比较,以选择成本最低且质量最好的材料。

第5篇

关键词:现场管理;问题;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43-02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对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

1 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人的因素难以实现全面有效控制

现场施工的操作型工序产品一般均具有劳动密集的特性,投入劳动力众多,故难以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因此,怎样实现对操作人员全面有效控制对于监理单位及承包商均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 质量控制过程中产品难以全面检查,部分质量隐患易遗漏

事实上,由于现场施工操作型工序产品面广量大,采取全面检查是难以实现的,但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导致了一些质量问题的遗漏。怎样实现对于操作型工序产品成果的全面控制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难点。

1.3 安全意识不高,责任不明确

安全意识是做好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的关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的工作。但是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对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文件等没有深入学习,而且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施工现场,导致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淡薄。

1.4 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

施工工序活动质量控制过程中,投入物料的面广量大,对物料的因素较难实现全面控制。实践工作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感到工业化的设备及批量产品质量离散性小,往往通过产品书面检验及试验测试产品质量即可得到评判及控制。但多数操作型工序所用地方材料,如砂、石、砖等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往往随时进场,如何实现对于材料的实时、全面、有效的控制也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1.5 对于现场施工工序产品检测出现的偏差不可避免

由于工作量巨大,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在实践中,操作型工序出了偏差若不及时发现往往造成大面积返工。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对于工期造成的损失已较难弥补,同时承包商也易受到较大的损失。事实上,纠偏措施的难度及损失较大,解决问题的关键应放在事前控制上。

2 加强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 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 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2)科学合理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既科学又合理的原则办事, 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 现场资源利用有效, 现场设置安全科学,员工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的最基本管理要求。事实上, 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 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 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 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3 加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 搞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是决定因素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其次,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搞好施工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公司集中主要技术骨干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由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第三,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3.2 规范生产施工,严格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项目质量控制好能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加强质量管理,就是要在符合项目功能、工期和费用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质量管理避免或减少损失和错误。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此外,必须向实施者落实质量责任,灌输质量意识,根据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经常进行考核、奖惩,防止追求施工高速度和低成本而牺牲质量。

3.3 保护现场工作人员,做好安全工作

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和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施工安全无小事,始终把现场施工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中,作为最主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安全施工安全生产职责,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工作的管理,切实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切实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4 合理使用材料和设备,做好保护工作

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低材料储备。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认真计量验收,同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此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劳动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现场材料流动情况的影响,因此应将材料储存场地选在对施工现场影响最小并靠近安装地点的地方,选择好交货路线,以避免对施工作业造成影响。同样地,材料在安装前应进行适当保护。

在设备管理方面,应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 在机械配套选型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

3.5 抓好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

在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该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及时开始,并在实施过程中监督项目以及各个工程活动的进展状况,在工程过程中记录各工程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及完成进度。在各控制期末将活动的完成度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工程活动、里程碑计划以及整个项目的完成程度,并结合工期,生产结果的数量和产量,劳动效率,资源消耗,预算等指标,综合评价项目进度状况,并对重大偏差做出解释,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找出需要纠正措施的地方,评价偏差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同时,应结合后续工作,分析项目进度趋势,预测后期进度状况、风险及机会,提出调整进度措施。项目正式开始后,必须监控项目的进度,以确保每项活动按计划进行,掌握各工作包所达到的实际状态,即完成程度和已消耗的资源,在项目每个控制期末对各工作包的实施状况,完成程度,资源消耗量进行统计。

4 结语

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项目,才能在预定时间发挥效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到做一项工程创一项名牌树一块丰碑,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雪红.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08,(11):172-173.

第6篇

一、完善目标责任体系,实现现场精细化操作

为实现基层一线现场操作精细化,必须构建目标责任体系,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各要素进行合理地组织、协调、控制,使油田现场管理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文明的目的。

1.现场管理“三一四无”。“三一”即要求岗位员工做到井口、集油池等一天一清洁,井场一周一平整,设备一月一保养;“四无”,即人员无违章、设备无故障、井场无渗漏、环境无污染。

2.井场标准“五统一”。做到井口集油槽制作标准统一,井口安装标准统一,防护栏安装标准统一,两池、两沟规格统一,井场围墙规格统一的“五统一”,切实提升井场管理标准化水平。

3.日常操作“三个六”。结合数字化劳动组织架构,在实施单元管理、车组运行模式下,积极开展岗位描述,明确岗位职责,推进精细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实施“三个六”油水井工作法,即“六定、六查、六清”管理,着力解决生产单元“做什么、为什么做、谁来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实现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精细管理。“六定”规范员工做什么。一是定车组。重新对生产要素进行配置,以巡护车辆为基本单位,每个管理单元细分为2至3个车组,切实提高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二是定人员。每个车组4至6人,确保优化组合,独立作战,各有所长。三是定井数。每人管护油水井8至10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每个车组承包管理各自片区油水井。四是定线路。制定管护区域井组巡检线路、井场内油水井巡检路线,确保责任落实,有的放矢。五是定目标。细化分解原油生产任务、注水量等工作目标,切实把压力传递到每位员工。六是定责任。进一步细分责任落实主体,制定“管理单元干部、车组、岗位员工”三级管理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六查”规定员工如何做。要求车组员工在日常生产中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方向、有标准。查时率:油水井是否正常开井;查出液:油井光杆是否发烫、憋压是否正常;查参数:冲程、冲次、平衡率、压力、注水量是否在规定值范围内;查设备:抽油机巡回检查“15个项目、65个检查点”;查隐患:警示标语、防护栏是否齐全;拉油点油罐安全附件是否齐全,机泵运转是否正常,加热炉温度、水位是否在规定范围,变压器、电杆是否存在隐患;查现场:井口、设备、管线、两池两沟是否存在“跑冒滴渗漏”现象。“六清”要求员工做的程度。要做到当天工作任务清、油水井动态变化清、资料信息数据清、巡回检查内容清、设备运行状态清、标准作业程序清。

二、优化组织运行体系,实现现场精细化运行

流程管理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对各生产单元、各专业岗位、各工种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归纳,建立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减少冗余工序和环节,实现标准优化运行。

1.车组运行标准化。按照作业区《岗位职责描述》规定,生产单元干部、车组长、组员按照规定完成“六定六清”工作内容的同时,配套“一讲两会”管理,即车组班前安全讲话:提前做好各项作业安全风险辨识,根据季节、现场作业内容,对车组人员进行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提示;当天工作安排会:生产单元根据作业区月度工作安排,制定生产单元月度、周度工作计划,安排部署当天的详细工作任务;工作总结讲评会:生产单元干部或车组长结合当天工作任务安排,对安排的各项工作完成质量、时效、人员到位情况、工器具准备情况、工作协作与分工、工作积极性、安全作业等存在的问题予以讲评,提出改进意见。

2.现场巡检标准化。车组人员根据当天工作任务安排,除履行“六查”巡检与问题整改作业外,还要完成当天既定安排的日常性作业、间隔性作业等。对突发性作业(更换电机、更换电缆、更换抽油机附件、应急抢险、防洪防汛),由生产单元干部根据具体情况,二次分配资源(车组、人员、材料等),安排作业任务。

3.作业程序标准化。进一步细化、量化现场管理检查标准,制定井场、抽油机设备、采油树、电器设备、水井阀组、数字化设备等一类检查指标,子项指标55项。岗位人员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程序组织作业,并建立现场作业质量监督流程。作业区将所有工作以作业指导计划书的形式下达到机关组室及基层生产管理单元,生产管理单元按照作业计划指导书,将作业计划逐级分解到班组、岗位员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数量,按照旬度、月度检查落实作业质量,并对作业完成及时性、数量质量予以考核。

三、强化岗位职责体系,实现现场精细化管控

对业务进行重新划分和重新界定,消除个别职能部室职责不清的弊端,本着机构不重叠、岗位不重复、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理顺业务关系,真正形成职责清晰、管理无重叠、无盲点的闭环管理流程体系。

1.制作员工操作手册。结合数字化框架机构设置和岗位设定,分析现场管理与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状况,了解操作员工的技术素养和平时的工作劳动强度,编制规范化的岗位操作作业指导书。积极开展岗位职责描述、编制采油井控岗及站控岗操作指导手册,将“六定、六查、六清”目标管理融入操作手册中,让员工对本岗位的工作职责明确且清晰,全面规范员工的现场操作行为。

2.提高员工实操技能。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先行对基层单元班组长、骨干进行现场实操培训,对照标准作业指导手册与岗位操作指导手册,在现场开展45项作业实操培训。首批掌握规范性实操员工再到各自单元开展帮带培训,以此提高操作层整体实操水平,达到员工现场实操全面掌握,现场维护水平整体提高的目的。同时,加强现场目视化管理,岗位标准作业程序、现场巡检重点内容均可视化,提高现场操作的安全性。

第7篇

关键词:现场管理;企业安全管理;方法;分析与探究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现场安全管理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若是有问题出现,不仅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对生产的产品质量也会造成影响。所以说,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更要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对这项工作提高重视,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现场安全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定置安全管理方法

这种方法中的定置可能会被理解成为固定不动的方法,而实际当然不是这样。这种方法的含义指的是生产者在进行生产中要将实际的需要考虑确切,其中主要包括:生产活动的效率、空间的占用率等,对条件以及物品等进行区分,并将其防止在固定的场所,保证物品放置的状态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定置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物的特定管理方式,也是其它生产管理此案场的运用和补充说明,主要是将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定置安全管理是通过对物品的定置和整理,将生产期间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的物品及时的处理妥当,为生产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场所空间,从而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通过定置管理,能够将人与物进行充分的融合,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利用的设备等使用便利,实现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目视安全管理方法

目视管理的作用是通过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将现场生产活动情况了解具体的一种方法,从而对劳动生产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的一种管理方式。在目视安全管理方法中,是以视觉为主要手段,以安全信息作为主要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人员的安全标准和方式、生产人员的安全责任等都能够让大家观察出来,从而实现自主管理的生产管理目的。生产人员也可以凭借目视化安全管理方法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在实际中充分的展现出来,实现现场安全生产。

(三)安全防错方法

防错法又能够成为防呆法,最早是由日本的管理学专家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作用是,在操作者发生错误的情况之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抑制,是一种在生产期间利用自动警报、保护和分类的一种方法,避免在实际的生产中工作人员出现错误的举措。无论是在生产中,还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一切活动发生的安全事故都是不安全行为所致使的。安全防错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是针对可能或将要发生和出现的问题和事故及时的制止,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避免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出现严重的差错,降低出现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率。

二、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的实际运用分析

(一)设计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思路

根据国家、各地方的相关安全管理准则以及装备保障企业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为基础,从危险源的辨识出发,将场内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寻找出来,将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解决方法运用到实际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够预防危险情况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要根据企业工厂生产工作人T的实际情况,强化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怎样能够将危险控制在最低标准,面对问题的解决措施等,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的建立,才能够将整个生产线的安全得到保证。并且还要结合现场生产的情况将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出现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改进,不断的进行完善处理工作,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的主要目的。

(二)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危险源的识别就是潜在的危险还没有发生,对其系统的归纳进行是捏。对于危险源来说,辨识的方法有很多,而且每种方法的切入点也有所差异,各自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对于不同的危险源,识别的方法优缺点情况也有所不同。正常情况下,企业生产的专业以及专用间有一定的关联特点,对危险源的划分和识别也比较具体和清晰。

(三)现场安全管理方法的应用

在定置安全管理中,首先要从实际的情况考虑,再将具体作业场所中的人、物、场所情况和企业实际生产的特点完全的了解和分析,之后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定置方法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定置安全管理需要所有人员全部参与进来,员工在工具等设施使用完毕后,将物品摆放在原来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这种管理方式能够持续进行。

在目视化安全管理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升生产的质量水平达到标准要求:首先要将企业的安全色彩以及安全的符号等进行制作和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其次是显示的信号要条理清晰,位置的摆放要符合标准;最后是各种安全的工具要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在安全防错管理方法中,最佳的方式就是在进行产品的设计期间将错误消除,保障安全性,但是实际上,因为技术等方面原因的抑制,安全技术不能够实现,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治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生产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就能够避免危险事故的出现,不仅能够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还能够避免问题的出现造成伤害。

第8篇

[关键词] 中小制造型企业;“5S”生产现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406.2 [文献标识码] A

“5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的缩写。“5S”管理方法的内容,整理: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需要的和不需要的,有用的留下来,不需要的彻底清除;整顿:留下的物品依据规定的位置摆放整齐,明确数量,并加以标示;清扫: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清洁:将以上的3S制度化、规范化,以保持上述工作后的整体局面;素养:人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按照规定行事,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5S”管理在日本制造业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如IBM、DELL、SONY、本田汽车等都普遍重视“5S”管理。没有实施“5S”现场管理的企业,大多难免出现现场混乱,工具、零件、设备伴随私人物品乱摆乱放,原材料、半成品等摆放杂乱无章,员工作业混乱、无序,仪容不整,材料浪费随处可见。

一、生产现场管理的重要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是公司经营计划实施的主体,管理过程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司方针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生产能否的正常运行。

(一)现场管理是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

企业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场所是生产现场,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场所。员工的精神、道德、作风以及管理的很多问题也要在生产现场反应出来,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也要在生产现场贯彻落实。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可见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整体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

(二)现场管理是生产管理中重要的子系统

如果不对生产现场进行有效管理,工作现场一片混乱,即便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或设备,结果只能是生产效率低下,产品出现大量问题。现场管理就是用科学的管理体系、工艺规程和规章制度对现场的人员、设备、物料、方法和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技术、组织、协调和优化,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效地运行,以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生产目的的动态管理。实质上是对生产工艺流程中,包括生产、安全、质量、成本、工艺、设备等要素的集中管理,是专业性管理、基础性工作、现代管理方法在生产现场的集中体现,是生产第一线的综合治理。

(三)“5S”管理是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

“5S”管理作为生产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是企业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和基础。

二、现场实施“5S”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在中小制造型企业中推行“5S”现场管理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传统形成的某些文化不利于“5S”管理

长期以来,很多人缺少做事严谨的态度,忽视细节,事情往往“大概差不多”就行。而“5S”管理注重每一个细节,要求将小事做精。前面的环节没有做好,后面的工作根基自然不会牢靠。

(二)没有正确理解和认识“5S”管理

主要存在两点:一是将“5S”理解为大扫除,二是没有认识到“5S”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员工的素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带来更大利润。

(三)实施“5S”方案脱离实际

除了借鉴其他企业的已有经验,与制定其他管理方案一样,不少企业也在导入过程中聘请外部咨询机构介入,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实施方案。但也存在较大弊端,实施方案如同一个通用范本,与制造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四)“5S”具体实施方法存在问题

实施“5S”管理应该循序渐进,但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贪大求全,企图在短时间内全面实施“5S”或者实施方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是虎头蛇尾,按下葫芦浮起瓢。

(五)“5S”现场管理执行力不够强

在实施“5S”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行动与实施方案脱节、不认真执行规定、随意改变规定的现象,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是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制定方案后,通常以发文形式在公司公布并同日推行,员工在思想上毫无准备,只能被动接受,以至于产生抵触情绪,形成阻力。

(六)高层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层管理者者只是把“5S”命令下达,而对实施进展漠不关心,很少去生产现场。有些现场生产管理者,尽管口头上时刻强调“5S”,但自己却不能身体力行。

三、生产现场实施“5S”管理的对策

第9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现场管理;必要性;内容;问题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这也给建筑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施工中现场管理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探寻提高现场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建筑企业加强施工进行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以及对工程工期的控制都与工程项目成本效益存在着着密切的关系,这涉及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收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管理人员能否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把关,则成为制约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涉及到很多因素,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管理工作。但是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施工质量、项目成本以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对现场管理方法进行及时的优化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二、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要想抓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具体的内容包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设备和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四个方面。

1、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对建筑的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选择、施工人员在不同岗位上的合理安排、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等。当开始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必须对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调度,科学合理安排的人员对整个工程的正常有序运转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人员安排时应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和技能有充分的了解,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岗位。此外,施工现场的工作气氛也很重要,如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也是现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2、对现场施工材料的管理。使用什么样的施工材料将直接影响建筑质量的好坏。因此对现场施工材料的质量的把控,必须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其中要重点抓好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运输过程、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的检测等环节。在对施工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选择物美价廉的,节约成本是一方面但必须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对施工原材料的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施加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运输过程造成原材料的丢失或损坏,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当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要特别注意对材料的批次、规格、数量以及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因为使用的材料型号不对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3、对现场施工设备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中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施工设备管理也成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施工的现场不同的施工程序对施工设备的需求不同,要对施工现场对设备的使用有合理的计划,有序的进行调度,保证各个环节都能按时施工。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施工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施工事故。

4、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安全控制是为满足安全生产,涉及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控制的计划、组织、监控、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安全生产,减少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事故,保证人员健康安全和财产免收损失。

三、当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现场情况复杂,管理不力

建筑工程在施工时涉及的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材料种类繁多、设备复杂,因此要想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统一、有序管理很难。因为实际的施工现场很难做到监管到每个人员,而往往因为一个施工工人的不当操作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施工涉及到的材料种类、质量层级都不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错,难以做到精准管理。并且有的施工企业至今未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度,仍然沿用过去旧的一套“包工头式”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工期、安全、质量没进行分体管理,致使工程管理混乱。

2、组织设计存在问题,盲目施工

有的工程项目忽视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施工的指导作用。根本不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而是盲目乱干,有个别工程甚至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致使整个施工现场摆放杂乱无序,工程施工安排混乱。

3、缺乏安全意识,事故率较高

建筑行业的施工中是以人为主体的行为,因此在施工的安全管理中,人的安全意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的现场每个人都应该有安全意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从而导致施工人员进行危险作业,存在安全隐患,造成施工现场的事故率较高。

4、缺少管理机制,管理水平差

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公司没有完整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当企业签订合同后,临时或者匆忙找一些管理人员拼凑在一起,组成管理团队。这些人员并没有相关资质水平及其素质。事实上,很多时候,发现一些工程团队在对工程进行管理时,单纯的要求施工进度,而忽略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样大大影响工程质量,难以按要求完工。我们知道,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对一个施工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专业的团队,严明的纪律,过硬的技术,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人员管理是重中之重。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基础的管理常识和专业知识。受管理人员素质限制,建筑施工现场的工程质量很难保障。

5、检查不到位,管理存在漏洞

建筑的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环节多,涉及人员多,抽样检查的方法存在监管漏洞。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钢筋混凝土也不够坚硬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发现这些质量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很难保证建筑的质量。

四、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措施

1、实现施工现场的科学有序管理。

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施工现场管理的复杂性,越是复杂其中存在的隐形问题就越多。因此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机制,对整个施工过程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都做到层层监控,特别是涉及到工程质量的方面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不留死角。并在施工现场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工程质量的时效性。

第10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配输电工程;配电工程现场管理[1]

0 引言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企业之一,对于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进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电气带到生活和生产,各种产业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步。中国也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追赶上了世界的步伐,重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各种输配电工程也得以建设,正以一种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很多原因仍然存在一些让人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配电工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前景。要想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根本出发,即进行现场管理,它可以立足于工程的全局,统筹进行考虑,从细节出发,从小方面掌握大局,以保证输供电工作正常运行,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上述问题,尽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此类问题,不断提高我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1 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2]

1.1 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析

为了对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我们首先从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现阶段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水平和质量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和途径。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相关的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分别是预算、施工材料材质和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一一对其分析。首先来讨论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在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预算方面的问题时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对于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有效进行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为供电企业输供电工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依赖于预算的合理性,如果预算过多,则造成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而预算过少则很难保证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预算问题确实是我们供电企业在输供电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1.2 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在输供电工程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前面我们已经对预算问题进行了论述,本段落我们主要对施工材料质量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电力企业还是在建筑领域,施工材料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施工材料为电力企业的输供电工程提供了物质基础,是该工程能够顺利开展并持续进行的物质前提,如果没有施工材料,一切都是空谈,由此可见,施工材料的重要性所在。作为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决定着后期输供电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输供电工程的效率和寿命,因此,在保证施工材料的基础之上,我们更应该注重施工材料的质量的选择和检查,坚决避免一些腐烂、廉价、安全性能差的材料。

1.3 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除了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和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以外,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对其给予高度的重视。基础设施是保证一项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成分,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企业顺利开展经营活动的有力保障,由此可见,和与成本预算、施工材料的质量一样,基础设施也是电力企业输供电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之一。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此大大相反,无论是从完整性、适用性还是从其合理性、高质性方面来讲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而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 现场管理中实施的措施

2.1 进行施工质量预控

在保证施工材料和基础设备的高质量的前提下,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于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施工过程是整个输配电工程的核心过程,直接决定着输配电工程的成功与否,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安全隐患,如果监督不到位或者管理不合理就容易对工程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到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止由于线路问题而导致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选用绝缘性能相对较好的绝缘线,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过程中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供电的质量问题。

2.2 加大对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控制

前面我们已经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在施工材料的质量和基础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就二者对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了有效提高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应该注重对于施工材料和基础设备的选择,在实际的原材料采购和基础设备购置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严格把关,严格控制二者的质量,使其达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要求。当然,再算用设备和原材料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考虑成本预算、施工条件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在减少和降低成本速算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高品质的、耐用的原材料和基础设备,为输配电工程奠定好基础。

2.3 注重人员培养 强化人员管理 提高人员素质

除了做好原材料、设备和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控制工作之余,我们还应该注重对于电力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的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及水平的要求,我们应该建立规范、科学、全面的人才审核和选拔制度,严格选拔和控制供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人员,宁缺毋滥,注重现场管理人员的个人水平和整体团队素质的培养,注重对于现场管理人员的后期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督促和鼓励现场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配电企业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团队的整理水平。当然,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将这种理念贯穿到现场管理人员整个的学习和培养过程当中,要定期举行一系列相关的讲座,定期对相应的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绩效和业务考核,对不合格的人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单独教育和学习,严重者可以视情节直接开除,总之,要极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现场管理人员团队。

3 结语

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而输配电工程作为供电企业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直接决定着供电企业的发展状况的好坏。[3]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做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的现场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对于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的输配电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华新,张珊珊,李东升,徐良年.基于项目管理的发电企业大修管理支持系统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12):12-14.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现场管理 理念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高认知、高技能、高素养型人才的使命。学生不仅要有娴熟的职业技能,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企业现场管理理念融于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既能够加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又能够切实模拟企业现场管理模式,实现校企接轨,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熟悉企业现场管理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现场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行为习惯。

一、企业现场管理综述

企业现场管理是指: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通过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对企业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保证企业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均衡、安全、文明生产,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的管理。

企业现场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基础性。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整体性。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必须纳入到生产管理中整体设计、规划和运行。

3.群众性。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是所有员工参与的工作。必须在培养员工高度自觉和规范管理后,结合日常生产工作去进行。

4.规范性。做好现场管理,必须使其各项工作内容标准化、规范化,是工作者,有章可循,监督者有据可依。进而可分析其工作的进一步要求,如成本等。

5.动态性。企业的现场管理工作是一种动态管理。

现场管理水平是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搞好车间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改善生产现场,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职工素质,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技能训练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室则是进行技能训练与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由于实训室利用率较高,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如下问题:

1.教师资源有限,缺乏专职实训室管理员,管理责任不明确。

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训室管理员岗位,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常常是由任课教师来完成。由于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与交接手续,实训室的管理始终比较混乱。尤其是多个班级、多名教师同时交叉教学的情况下,问题则更加尖锐。

2.实训设备缺乏定置定位,实训后设备状态恢复较差。

实训室的设备缺乏定置定位,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导致实训后设备归位比较困难。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中往往也只是规定了实训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而忽略了实训设备使用后的状态恢复。有些实训室虽然有设备状态恢复的制度标准,但由于缺乏有力的检验有段,制度标准便成了一纸空文。然而实训设备在日常实训后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到标准状态,不仅会导致实训室环境混乱,同时还会影响下次实训的正常进行。

3.实训设备缺乏维护与保养。

由于实训室长期处于管理责任不明确的状态下,在使用的过程中及使用后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导致众多实训设备年久失修,使得实训项目无法正常完成,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

4.实训室存在安全隐患。

实训室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设备情况记录及实训室使用交接文件,实训后又没有进行相应的设备点检,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比如前一个班级实训后可能没有切断电源,后一个班级实训时便会发生危险。

5.教师工作强度较大,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薄弱。

在整个实训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并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训室的管理过程中,使得自身工作强度较大,而学生则自主管理意识较差,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如何将企业现场管理理念应用于实训室管理

1.将“5S”管理方式引入实训室管理。

在实训的管理过程中推行“5S”,建立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标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保持实训室的干净、整洁、完好。例如,对实训设备进行定期整理,清除不必要物品,对必要设备及工具进行定置定位管理,在地面粘贴定位线,严格划分实训设备所在区域。

2.实施实训室目视化管理。

在实训室设置动态目视管理板,标明每天上课的班级、授课教师、实训内容、实训使用设备,便于进行责任划分。

3.效仿企业标准作业流程,规范实训室标准作业。

针对实训中的各项作业,制定规范的标准作业书及作业要领书,使学生能够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操作相应实训设备,并在实训的过程中根据设备所处状态,对实训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与保养,从而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寿命。

4.制定实训室点检表,作业后务必点检。

以点检表的形式对实训后的环境恢复进行约束,要求学生及教师在每次实训后,及时对实训室进行现场恢复,对设备进行点检确认,从而确保下次实训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点检表上还应注明实训设备所处状态,从而减少安全隐患。

5.将实训室管理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由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技能提升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质量意识、环境意识等综合职业素养,因此教师应将实训室管理融入课堂教学,做好学时分配,在保证完成正常实训内容的同时,使学生参与到实训室管理中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高职院校引入企业现场管理理念进行实训室管理的意义

1.明确管理责任,彻底改善实训室环境。

通过企业现场管理理念的引入,采取明确的责任划分制度,即当次上课的班级进行实训室环境维护,任课教师负责督促检查,能够有效避免“三个和尚无水喝”现象,切实改善实训室环境。

2.营造浓厚的企业工作氛围,搭建校企直通车。

高职院校在实训室管理过程中引入企业化管理,能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上学即上班”的企业工作氛围,熟悉企业规范和行业流程,搭建校企直通车,缩短学生从校园人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时间与步骤。

3.打造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准职业人。

将企业现场管理理念融入实训室管理,能够加强学生5S意识,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实现从“形式化”到“行事化”再到“习惯化”的转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行为习惯,真正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学生的稳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引入企业现场管理理念进行实训室管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实现实训室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改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作者简介:陈爽,籍贯;吉林省,1985年7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学历;本科,职称;助教

第12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管理意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poured, logistics,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HuiJuD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also is the core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Can say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bility strong and the weak can direct stimulation to workers and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the influ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nd quality, so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let the leadership and workers are aware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so as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is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ject to another level.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Field management;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建筑业是建筑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生产满足社会和人们需要的建筑产品,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积累,以保证社会不断扩大再生产,体现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企业生产的建筑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都集结在施工现场,主要在施工现场完成。规划合理、井然有序、文明安全的施工现场,将展示出企业的管理水平,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素质。

而施工现场管理正是对企业施工进程的优化性措施,也是在施工的经验中不断摸索出的合理的管理办法。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对企业树立良好的业内形象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要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入 WTO 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企业围着市场转,眼睛盯着市场干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显得越来越突出重要了。外抓市场,内抓施工现场,已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内容及重要性

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建筑产品质量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管理整体优化,才能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所谓的施工现场管理就是在施工中的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管理和手段管理,以及对施工现场的对施工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 操作者、管理者) 、机( 设备) 、料( 原材料) 、法( 工艺、检测) 、环境、资金、能源、信息等,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文明的生产。这里一施工中的认为要素为主,思想管理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工人的素质以及技能的培训使其认识到管理与被管理的个中关系,从而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来带动施工更高效的进行;组织管理就你是企业内部通过完善的组织内容以及奖惩法则等对施工中的内容进行全面监控,从而使施工在监督中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方法管理就是施工单位通过更多高科技手段去完成施工中的内容以及对施工的个体进行人性化的教导管理,使劳动者与掌控者融为一体,增进施工效率;手段管理就是通过赏罚制度去约束劳动者以及相关领导的所作所为,恩威并施有赏有罚,从而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任何一项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紧紧依靠抓好施工现场管理,采取先进、科学、文明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法,才能确保建设工程有一个好的工程质量; 才能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要提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克服只抓进度和质量而不计成本和市场,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虽说施工的意义主要在于建设,但经济效益也是施工中的重要部分,切勿单纯的为了施工而施工,而一定要调和好其中的利益关系以及生产链的关系,在建设中寻求最大的经济可能才是施工的目的。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功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开支。

科学性原则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以期做到现场管理的科学化,真正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的施工中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手段,不仅节省人力资源又可以有效的提升施工的效率。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合理,现场资源利用有效,现场定置安全科学,在科学的运用中也充分的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规范化原则。

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现场施工是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如果现场的规范制度不足或者不合理,那就很有可能出现“乱工作”的现象,“乱工作”现象对施工起到的完全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只有规范施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管理工作效率,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服务性原则。

现场管理的服务性原则是指企业管理的领导机构、各职能科室要为施工现场服务。企业管理部门要把指挥和管理生产与保证生产的有效进行结合起来,到现场去,了解现场情况,为施工现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结语

现场管理的责权利相统一,责权利相挂钩,才会让职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工企业质量、安全、成本、工期都得到提高和保证,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这是现场管理运用经济手段检查、与考核的根本目的。笔者认为,只要施工企业上下同心协力,不断总结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经验,并十分注意把“定置管理”、“系统工程”等现代化施工方法应用到施工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实践中去,采用经济手段,不搞花架子,严格检查与考核,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够在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