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14 15:3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

第1篇

××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紧紧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和“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全面小康”目标,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创新工作,形成合力,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有效推动了城乡联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8元。在全省县(市、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名列首位。全区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形成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格局。着眼于城乡统筹,积极探索新城区集聚带动、中心镇多点崛起、区域联动发展、新农村集群推进的发展路径。去年,继续优化新城区功能布局,重点推进南部商务区、万达商贸圈等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城市框架从33平方公里向80平方公里拓展,加速提升了新城区聚集辐射能力;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全面铺开以老镇区改造和新区块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城镇对接城市、带动农村的节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区域总体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区域重大开发项目,加大对边远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欠发达村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都市新村、文化名村、生态美村、经济强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累计有45个村创建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村创建为市级全面小康村,两者合计占总村数的12.9%。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形成强农惠农的新格局。坚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与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去年,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个文件基础上,相继就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旧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成粮食、果桑、竹笋、茶叶四大万亩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建续建农业“百家园”3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21家;按照省、市确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5大块“三农”资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惠农性明显加强。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农业农村建设,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率达到35%,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业贷款增量达到5.5亿元。

三是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去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幸福民生四十条”,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免学费普高教育,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以及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甬新河××段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50公里、河岸砌石40公里,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顺利通水,40余万居民用上优质水库水,29个自然村开展了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试点。新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东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与氛围营造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建的新格局。着力完善和规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促进区、镇两级和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对镇乡的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区领导联镇带村等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在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出资、出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

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着力消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民生活品质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在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力度,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兴共荣。

二是在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双层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制度。

三是在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都市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定位,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升以“百家园”为载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切实打造“万元农业”、“总部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是在推进新型镇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市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创新城镇建设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加快城镇街景改造、新区开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分类推进都市型功能区、区域型中心镇、城郊型小城镇、特色型小城镇建设。立足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村庄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进一步加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力度,同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启动形象改观型村建设50个,其中完成20个,新建农村住宅100万平方米,拆除旧房50万平方米。

五是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化上取得新突破。致力于提高民生改善的普惠度、优质化,全面实施“幸福民生40条”。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领域,推动新一轮全民创业创富。探索实施城乡养老保障之间、医疗保险之间的衔接转续办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大社保体系。深入开展乡镇文化明珠工程创建、巩固村级星光工程创建成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2篇

__区委、区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紧紧围绕“创现代化强区、建生态型__”和“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全面小康”目标,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创新工作,形成合力,积极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有效推动了城乡联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__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8元。在全省县(市、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名列首位。全区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正在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统筹,形成城乡互促共进的新格局。着眼于城乡统筹,积极探索新城区集聚带动、中心镇多点崛起、区域联动发展、新农村集群推进的发展路径。去年,继续优化新城区功能布局,重点推进南部商务区、万达商贸圈等十大功能区块建设,城市框架从33平方公里向80平方公里拓展,加速提升了新城区聚集辐射能力;开展城镇建设年活动,全面铺开以老镇区改造和新区块开发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城镇对接城市、带动农村的节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区域总体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合理安排区域重大开发项目,加大对边远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支持欠发达村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强分类指导,加快推进都市新村、文化名村、生态美村、经济强村建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累计有45个村创建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7个村创建为市级全面小康村,两者合计占总村数的12.9%。

二是注重政策扶持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统一,形成强农惠农的新格局。坚持发挥财政资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与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农民开展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去年,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两个文件基础上,相继就扶持粮食生产、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旧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建成粮食、果桑、竹笋、茶叶四大万亩市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新建续建农业“百家园”39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21家;按照省、市确定的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和比例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一般预算安排5大块“三农”资金21.2亿元,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惠农性明显加强。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土地等要素保障,引导信贷资金投放农业农村建设,去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比率达到35%,农村合作银行小额农业贷款增量达到5.5亿元。

三是注重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形成了整体发展的新格局。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切实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整体推进的同时,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突破。去年,继续推进新农村“工程”建设,全力实施“幸福民生四十条”,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和办法来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免学费普高教育,免收166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在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力开展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新一轮河道疏浚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以及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甬新河__段工程全线贯通,完成河道疏浚整治350公里、河岸砌石40公里,鄞西片区域供水工程顺利通水,40余万居民用上优质水库水,29个自然村开展了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试点。新创建省市级绿化示范村28个,东吴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四是注重制度建设与氛围营造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建的新格局。着力完善和规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制度,促进区、镇两级和各部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局之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制,完善对镇乡的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区领导联镇带村等载体,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指导工作,深化村企结对内容,在村企结对全覆盖的基础上,健全共建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出资、出智、出力参与新农村建设。

20__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纲领,扎实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型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区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围绕建设城乡融合型新农村的目标,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大力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着力消除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带动农民生活品质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在健全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加大统筹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力度,建立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 机制,实现城乡互促互进、共兴共荣。

二是在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进行大胆探索,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快双层经营体制的“两个转变”;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激活土地生产要素,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保障制度。

三是在发展__特色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把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有机结合的都市农业作为__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定位,强化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大做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提升以“百家园”为载体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品位和档次,切实打造“万元农业”、“总部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水平,推动__农业在组织方式、形态布局、综合效益等方面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是在推进新型镇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以市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为契机,创新城镇建设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加快城镇街景改造、新区开发、产业发展、设施完善,分类推进都市型功能区、区域型中心镇、城郊型小城镇、特色型小城镇建设。立足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完善村庄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农村安居工程,进一步加大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力度,同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启动形象改观型村建设50个,其中完成20个,新建农村住宅100万平方米,拆除旧房50万平方米。

五是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化上取得新突破。致力于提高民生改善的普惠度、优质化,全面实施“幸福民生40条”。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领域,推动新一轮全民创业创富。探索实施城乡养老保障之间、医疗保险之间的衔接转续办法,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大社保体系。深入开展乡镇文化明珠工程创建、巩固村级星光工程创建成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3篇

乐山市沙湾区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的故乡,山水秀美人,人杰地灵。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具体目标,沙湾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摸索出五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为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区委组织专门宣讲团深入乡镇、村组,大力宣传、讲解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针对农民群众的落后观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部分农民到省内靠自主投入为主建设新农村的示范点参观学习,邀请各方专家到沙湾讲课,邀请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支部书记作经验交流,并将讲课和交流内容制成光盘,组织农民学习观看。通过这些措施,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得自己作主自己办。

推进管理民主,让农民成为决策主体。全区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必须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初步方案――公示10天征求全体村民意见――修改方案――再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五个步骤,才能表成正工规划。对涉及到的交通、饮水、文化体育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均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可行性、科学性以及筹资投劳、如何选址等方面进行讨论,把决定权交给群众。

出台政策激励,让农民成为投入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沙湾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私房拆建、清沟排水、清理垃圾和改水、改厕、整修道路及产业结构调整等给予一定补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一池三改”每户补助1000元,就调动每户农民投入了8000至1万元;同时,放宽农民贷款条件,增加农户信贷额度,加大对农民建房、发展种养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金融支持。仅去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就贷款2500余万元用于发展生产和改造房屋等。

加大反哺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生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沙湾区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全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仅去年一年就捆绑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修通村公路550公里,硬化机耕道135公里。目前全区有145个村、1028个组实现了通公路。同时,结合“农能”、“农综”、红层找水等项目,加强农村水利、供电、通讯、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水工程,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突出重点特色,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沙湾区切实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了林竹、畜牧、中药材、蚕桑、优质稻等农业支柱产业。围绕“畜牧、林竹、中药材、无公害农产品”四大主导产业,建立了专业协会43个,会员4700多名,带动2.2万多户农户,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同时,沙湾区注重发展以产地、生产技术、加工为内容的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范店黄连已成为国家级黄连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此外,沙湾区还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农产品企业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生产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现在,沙湾区正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思想认识好、发展态势好、支持氛围好、干部热情高的新局面。

(袁晓松系沙湾区委书记,文明系沙湾区委组织部长)

第4篇

一、关于会议的主要特点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归纳起来,会议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级支持。对于这次会议,胜业主席非常重视,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千里奔波,转战两地,参加了我们大半程的会议,并就妇联组织如何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做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对工作实践的指导价值,大家听了很受教育和鼓舞。胜业主席的出席并讲话提升了会议的规格和层次,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妇联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还得到了衡水市委市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以及冀州市委市政府、迁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工作、生活各方面都给大会提供了很多方便,几个市妇联的同志更是全力以赴,为开好这次现场会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妇联对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衡水市妇联、唐山市妇联以及冀州市妇联、迁安市妇联的各位姐妹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代为转达与会全体同志对几个市市委市政府和各参观点基层同志们的感谢之情。

二是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这次会议,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如何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来展开,通过现场观摩、实地参观、文艺汇演以及大会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在近几年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做法,不同的现场与大会相互补充、互为衬托,为今后更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借鉴,使与会同志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虽然会议没有安排专门的讨论时间,但大家边走边看边议,普遍感到很受启发,受益匪浅。

三是大会报告立意鲜明、任务明确。素英主席的报告站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某”建设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近几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在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客观分析了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在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要注意把握的“科学、文明、生态、和谐”四方面内容,并从进一步提高活动覆盖面、增强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讲了具体意见,立意很新、很深,讲得很深、很透,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做好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四是现场和典型发言新鲜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上,先后安排参观了两个市的四个现场,无论是文明家庭擂台赛还是美德农家现场,都来自基层群众的创造,非常真实、生动,使大家深受启发和教育。会上还有17个市县(区)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汇报交流了各自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中某一两个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些都是各地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创造和积累,并且受到妇女群众欢迎的,很有特色,很有价值,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由于时间关系,材料收集得不够完整,还有一些市、县的做法没有来得及在这次会上进行交流,只能留到下次会议时弥补,请大家理解和谅解。

总的来讲,我们这次会议开得是顺利、圆满的,是很有成效的,应该说既是一次总结交流的会议,又是一次加油鼓劲的会议;既是帮助大家开阔视野的会议,又是推动工作发展提高的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使与会同志一是统一了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听取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现场观摩和实地参观,大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切实增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理清了思路,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农村妇女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通过学习、交流,大家感到对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的思路更清了,进一步明确了要继续以文明生态家庭建设为载体,扎实做好农村妇女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某”建设做贡献的任务和目标,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会议的贯彻落实

第一、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一要认真向领导做好汇报。要抓紧向所在市、县党委分管领导汇报这次会议精神,重点是胜业主席重要讲话和素英主席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二要认真传达学习。要把会议的主要精神传达到各级妇联组织当中,使各级妇联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会议精神、特别是胜业主席讲话和素英主席报告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某”建设上来。三要认真来一次“回头看”。要认真总结以往开展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情况,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措施,把这项工作谋划好、开展好。

第二,要精心组织,扎实做好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各项工作。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各级妇联组织要按照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联系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优势,因地制宜、贴近群众,坚持创新,真抓实干,把文明生态家庭建设的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关于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素英主席在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非常具体、明确,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尤其要在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上下工夫,在抓典型树样板上下功夫,在不断创新形式上下功夫,推动文明生态家庭建设工作进一步深化、实化。

第5篇

今天的这次会议,既是全市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的阶段总结会,又是一次经验交流会。刚才,文旭同志通报了全市计划生育“三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县政府、*区计生局、*区*镇、*县*镇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这些县区的做法和经验都很好。希望各县市区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查找差距,制定措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创建工作为计生工作的总抓手

我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通过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把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改善农村计生服务阵地条件,发展经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有机结合起来,让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受益,率先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型农民。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实现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新”建设是一项群众得实惠,政府赢民心、部门树形象、农村变面貌的德政善举,关系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更是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重要内容,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和建设和谐咸阳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村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加强农村计生宣传服务阵地建设,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扶持力度。要通过计划生育新家庭的典型示范和新阵地的优质服务,带动更多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建立起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长效机制。

二、学习经验,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创建活动

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在我市开展不到一年时间,各县市区在创建过程中摸索出不少好的经验,特别是*邑、*县、*、*、*县等,做法比较有代表性,各县市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先进,大胆创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推动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要突出工作重点,丰富工作方法,反哺计生家庭。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重点是要抓住创建计划生育新家庭这个核心,通过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帮扶工程,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等,改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的条件,增加人均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慰藉,从而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安居乐业、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目标,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过程中,要注意从全市工作大局出发,要把“三新”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项目、资金、技术上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采取项目优先、政策优惠、科技扶持、小额贷款等措施,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提高致富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优先发展。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新型婚育文化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逐步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绿色生态经济、新颖生态文化的现代化新村。要与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的转变,全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联动力度。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一盘棋观念,加强对农村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阵地的投入,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大开方便之门,大行优惠之举,大兴惠民之风。要按照省、市文件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出善配套措施,整合政策资源,制定工作规划,在确定涉农项目、制定帮扶政策和提供各种服务上向计生户倾斜,必要时要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部门协作、政策协调、综合评估、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要积极培育典型,做到示范带动,分类扶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抓点示范、稳步推进的思路,突出重点,培育典型,使农村广大计生户学有典型,赶有目标,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体工作加快进展。要从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产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劳务输出等方面给予有序引导,使计生户成为各类种植、养殖等专业协会的骨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领头雁。要根据计生家庭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对经济收入较高,已经基本达到小康的计生户,要着重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对经济收入达到富裕的计生户,要着重提供综合;对经济收入达到温饱的计生户,要着重提供致富项目和帮扶资金;对经济收入在贫困线以下或家庭特别困难的计生户,要直接提供经济救助,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累计创建的210个示范村,95980户计划生育新家庭,要进一步明确联系帮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他们加强指导,完善管理,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形成覆盖全市的示范网点,把这些典型打造成我市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要充分发挥示范乡、村、户的榜样作用,对他们加强宣传报道,可通过举办巡回报告会的形式,现身说法,典型引路,辐射周边,逐年巩固成果,扩大范围,确保到2010年全市“三新”示范村达到1225个,60%以上的家庭达到新家庭标准,50%以上的服务宣传阵地达到新阵地标准,40%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四要强化优质服务,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使群众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工作做地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办好乡、村人口学校,满足群众对新型婚育文化知识的需求,提高群众学习的兴趣。要建好人口文化大院,通过生动的壁画、充满人性化的标语,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要组建文艺宣传队,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使新型生育文明扎根新农村,走进新家庭。要深入开展千村万户服务行活动,加强计生技术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服务人员水平,切实抓好出生缺陷干预和知情选择等服务。要公正执法,依法办案,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新机制,维护公民计划生育合法权益,达到公民依法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五要努力创造新经验,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验出自实践。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县、*、*、*县、*邑县等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县市区要在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采取更多有力的举措,不断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努力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形成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三、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

一要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关于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活动的意见》、《2007-2010年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创建实施办法》,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和行动方案,加强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宣传部门要着重抓好婚育新风进农户,组织协调各新闻媒体,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设专栏、专题节目,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在全市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计生、民政、教育、卫生、司法、工商、劳动等部门要着重抓好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生殖保健服务进农户、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进农户,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宽裕、农村育龄群众身心健康、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要着重抓好小康工程进农户,整合现有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

二要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切实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着力抓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建好、用好县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和村室,为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提供阵地保障。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在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个环节规范程序,保证奖励优惠的各项规定切实落实到计划生育家庭,为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提供科学的管理保障。

第6篇

岁月是一首无言的歌,时光是一只笔。他用彩笔轻轻一绘,便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他用素笔淡淡一描,便是素雪纷飞水瘦山寒。

时光荏苒,我工作的年轮已经走过了十个春秋,当光阴之剑刻下我职业生涯的第十条印迹,初出校门的稚气已混合了生活的喧嚣,而这十年里《吉林农业》始终伴随着我一路走来,她曾与我走过风风雨雨,遇到过磕磕碰碰,尝过酸甜苦辣。是她伴我走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她让我享受着人生中的别样精彩。十度春秋日月,我时时采摘她多彩的花絮,刻刻迎盼她雨露的滋润;十载冬霜雨雪,我由衷地赞叹她步履刚健,欣喜地仰慕她羽翼丰满;拥有这个同伴,使我更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使我更加开拓进取,自豪激奋。

我喜爱《吉林农业》。她作为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的舆论阵地,以其高瞻的目光宏观指导,以其严谨的思维定向导航,以其敏锐的触觉提炼经验,以其快捷的速度传递资讯,以其详实的文笔记载动态,以其娴熟的文风吸引读者,在全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吉林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优势等诸方面发挥着其他刊物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显示了旺盛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我喜爱《吉林农业》。她融思想性、政策性、指导性、综合性、专业性、纪实性、可读性为一体,将三农时讯、新农村建设 、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农机推广、种植技术、经验交流、政策法规、文化视野等等内容设置到ABCDEFG七个新颖版块,栏目清新,内涵丰富,格调高雅,图文并茂,雅俗共赏。自1989年创刊以来,她虽然算不上参天大树,但毕竟已有了二十三个年轮,不仅枝繁叶茂,而且时时以谦逊坦诚的心胸更新自己。她绽开的乡土山花装点了美丽的吉林,她展现的渊博英姿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我喜爱《吉林农业》。她是我们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工作指南、鲜活词典。我们同担建设新农村重担,共忧城乡老百姓冷暖,在奋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坎途上结伴远征。当我迷茫时,她教我坚定刚毅;当我气馁时,她让我顽强不屈;当我跋涉时,她为我助威呐喊;当我成功时,她与我共享喜悦。每半月品嗅着新杂志油墨的芳香,我做到了在事业上忠诚、坚贞,我做到了在挫折面前昂首、奋进。

在与《吉林农业》相伴的日日月月里,我们共同拥有乐观的心情,去面对风雨兼程的泥泞;我们共同拥有无悔的热情,去融化每一块冷硬的坚冰;我们共同拥有天高地阔的胸怀,去践行党的十提出的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发展远景。

坦然地说,我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总爱把“玫瑰”喻为爱情,把“港湾”喻为归宿,把“绿叶”喻为希望,而我把《吉林农业》喻为最亲密的“伙伴”。与《吉林农业》农业相伴的十年里,我们共同成长,每次读《吉林农业》,就好像与好朋友久别重逢、促膝谈心,真是其乐无穷。《吉林农业》是一份传承了二十三年的杂志,她曾经历了无数心酸和凄苦,也收获了丰富的情感和认同。它抓住农业发展的脉搏,以崭新的办刊理念,始终沿着吉林省农委“三农”工作的思路,创新报道方式,使“用工业化思维谋化农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产百亿斤粮食,百万亩棚膜建设,振兴人参产业”等方面的内容,深入人心,《吉林农业》也成为了吉林省乃至全国人民了解吉林“三农”工作的重要窗口。透过这个平台,也展示了全国其他省市和外国农业的旖旎风光,让清新而富有朝气的气息吹遍了丰腴的黑土地,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份有着特殊发展经历的杂志承载了比杂志本身更为重要的意义。

《吉林农业》,作为全省农业农村战线的指路明灯,给了我勇气,给了我力量,让我插上理想的翅膀,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奋飞。以后的日子,我愿与你结伴同行!

第7篇

20__年3月份以来,__县把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举措,先后两批选派了2300余名优秀干部到村(居)、企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开展了“千名干部下基层,强基固本促发展”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__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并先后两次在省市专题会议上作典型介绍。民意验示,农村指导员制度已成为新世纪以来最受__干部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之一。近日,__县对此进行了专题系列调查,深感这一做法值得认真总结。

之一:农村工作指导员选派人数之多、下派时间之长、工作要求之高,在农村工作历史上是少有的,必须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__县是百万人口大县、省定欠发达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情比较复杂,84%的人口在农村,农业是基础经济和立县之本。基于这一县情,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实施农村指导员制度。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在农村基层构筑了素质相对较高的人才群体,走出了一条对接农村需求、破解“三农”难题、建设新农村的探索之路。

(一)农村存在什么问题就选派什么类型的干部。选派干部前,专门组织力量协同乡镇党委详细排摸全县776个行政村基本情况,掌握每个村的现状,明确哪些村急需哪些方面的帮助,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库,为选派干部提供客观依据。因村因人而宜,注重把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选派到任务重、困难多的村里去。下派干部无任在原单位有无职务,也不论原职务高低,到农村任农村指导员后,工作与原单位一律脱钩,组织关系迁到村里。做到党委部门包“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对“先锋工程”创建村、小康建设示范试点村、环境整治重点村,就由党群、规划建设、国土、环保、房管等部门选派得力干部任职;对宗族房族观念较强、矛盾较突出的村,就由执法执纪部门选派政策性强、坚持原则的干部任职;对欠发达乡镇的贫困村,就由农口、财贸、交通等部门选派得力干部任职。

(二)既是多层管理又是多方支持。__县委始终把农村指导员工作列入全县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县委书记对每次动员会、总结会、经验交流会、欢送会等都亲自参与,县委常委带头到村指导工作。县农指办作为全县农村指导员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先后召开了30多次农指办主任会议和22次片区工作组长例会,组织了全县性的12次巡视督查和8次突击暗访活动。乡镇党委切实履行“管理主体”职责,既负责指导员的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等工作,又主动给指导员安排住宿、介绍村情、帮助化解难题。县直机关切实履行“协同管理”职责,与本单位指导员的派驻村建立包村制度,当好指导员的坚强后盾。以全县8个重点集镇为中心设立的片区工作组,则切实履行“包片管理”职责,片区工作组正副组长由具有一定工作资历的县直机关副科级派出干部和重点乡镇党群副书记担任,在片区内开展“每月之星”优秀指导员评选。

(三)依托民情系列“五站”机制引导干部深入一线。近年来,__县不断深化“民情系列”活动,形成了以农村工作指导员为骨干,以乡镇为基点、两头拓展、多方联动的为民服务“五站”机制,即把村“民情接待室”作为为民服务第一站、村“民情听证会”作为解疑释惑第二站、乡镇“民情分析协调会”作为化解矛盾第三站、县“民情中间站”作为调解难题第四站、县“民情现场办公会”作为解决疑难杂症最高站。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依托为民服务“五站”机制,每周一参与“民情分析协调会”,每周二开展“民情专访”活动,每周三轮流主持“夜学”,努力做到实情在一线掌握,办法在一线产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政绩在一线创造,党群关系在一线密切。两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解决实际民情事项上万件(次)。为了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__县还整合农村工作指导员内部资源,从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中挑选了40多名有专业特长的干部,组成农村指导员服务团,发挥“捆绑效应”,从整体上提升了工作能力和效果。

(四)业绩 档案评优劣形成良好用人导向。__县在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中,建立了指导员个人业绩档案制度,谁干的好就有机会被提拔重用。业绩月考核,先由村支书进行初评,再由乡镇分管领导和片区工作组组长对农村指导员本月的工作业绩进行最后考评定档,存入个人档案。考核中表现优秀者,在提拔使用时予以优先考虑,两年来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得到提拔重用的有165人;破格允许在下派工作中考核优秀的一般干部参加科(局)级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在干部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良好导向。同时,建立召回制度,对干部群众认为不合适或者不合格的即予召回,先后召回不称职指导员2名,撤换2名,诫免谈话2名。

之二: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强村富民服务员、民主制度规范员、组织建设督导员、矛盾纠纷化解员,群众的“口碑”和“夸奖”是对农村指导员制度成效的最好注释。

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农村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__县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成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下派之时,许多村干部和村民都纷纷到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争着“抢”、“要”指导员。用群众的话说,农村指导员制度深得民心,党和政府派来好干部,我们怎不举双手欢迎?!

(一)掌握了村情民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既是党和政府的“政策播种机”,又是群众的“民情直通车”。一方面,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主张得到最畅通的诠释。另一方面,他们根扎在农村,掌握了大量的农村第一手资料。两年多来,全县指导员共走访农户36万余户,撰写调研报告1176篇,提出了许多适合本地建设新农村的好建议、好意见,有的已转化成具体政策,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们较好地解决了落实上级政策与符合群众意愿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许多过去不落实的事情落实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作为20__多名农村工作指导员中的一员,20__年5月31日,刘庆民从温州市财政局打起背包住进灵溪镇山东村。一进村,他便顶着炎夏烈日,挨家挨户进行调查摸底,并一一记录在笔记本里。当刘庆民得知群众对铁路拆迁安置政策有不满情绪后,一方面认真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多方与市、县政府各部门、铁路建设指挥部等联系、协调。最终使村民和政府都寻求到了一个双赢的支点,确保了火车站和铁路建设顺利进行,也获得了群众的热情拥护。

(二)强化了富民措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致富。广大农村指导员采取发展特色种养业、建设效益农业基地、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民致富本领,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温州市委组织部结对帮扶__县观美镇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鞠建林先后10多次亲临调研指导,并连续两年下派徐国信和叶宋孝等2名得力干部,在富土和穷乡之间努力探索实践“反哺路径”,为“经济强市”里的欠发达乡镇如何推进建设新农村进行了有益尝试。徐国信说得到做得到:人下了,心也要下,既然来了,就要把心交给群众,实实在在干点实事。他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下派时的承诺:为农民引进日本新型葡萄种苗和獭兔养殖;为农民创立大棚蔬菜基地;为农民扩大席草种植规模……20__年11月徐国信被评为全国优秀组工干部。叶宋孝下派后,带着“欠发达乡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镇村干部一道提出了“转移厂房到农村、分解车间到村居、搬迁机器到农户、发挥优势齐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积极对接温州轻工产品生产,启动轻工产品来料加工项目。今年初以来,已帮助观美镇引进温州海螺集团等4家企业,创办5个加工基地,使400多位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三)改变了村貌民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生态基础。良好的村容村貌和完善的生产生活设施是新农村的硬件条件。指导员们把建设环境优美村庄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积极协助所住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县水利局下派干部余青松初来乍到古树村时,面对沿104国道两旁大部分房屋“赤膊”,房前屋后“脏、乱、差”的状况,暗下决心从村庄整治入手,并对“困难户”作了大量苦口婆心的工作。如今古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沿104国道两旁198间未建好的房子全部加层,原露着红砖的“赤膊”房穿上了“彩衣”;村民房前屋后铺上了水泥路;沿路安装的22盏路灯照亮到古树村的每一个角落。据统计,两年来农村指导员共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1580个,争取落实扶持资金4390余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12个。农村指导员还明白一个道理,精神文明的提升可以带动物质文明的发展。工作中,他们着眼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逐步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乡村生活的细节,改善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态。

(四)推进了村级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村级基层组织先进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广大农村指导员抓住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契机,对照“三级联创”要求,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村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民主议事协商制、监督和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基层民主制度,推进村民自治和党务、村务公开等村级“阳光工程”,进一步推进了依法治村和民 主管理。__县金乡镇五一村是个经济发达村,但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群众上访,村里各项工作未能正常开展。20__年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村主任未能选出而空缺,20__年村党支部书记辞职,一时间五一村就像一盘散沙。20__年陈吉畅下派五一村任指导员后,一些村民向他发难:“我们村是不好干的,若干不好,我们中途就会赶你走!若干得好,最后我们会敲锣打鼓欢送你走!”但他最终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尊重,成功地补举了村委会主任,一举扭转了落后的面貌。下派工作结束时,五一村村民自发组织了70余名代表,送牌匾到县委表示感谢。两年多来,全县指导员共制订(修订)村规章制度2370个,帮助后进村转化125个,发展党员194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4336名,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堡垒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

(五)化解了一大批矛盾和难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在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积极调处群众之间的纠纷,将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两年多来,全县指导员共解决社会治安问题2200余件次、宗教宗族宗派问题430余件次、征地遗留问题1500余件次,调处矛盾纠纷3460起,劝阻集体上访525起。__县委宣传部干部林小舟下派伊始,珠西村两委干部最迫切的愿望是,能为该村架一座通向珠东村的小桥。乍一听,这应该是一桩小事,其实不然。珠西村和珠东村仅有一条小河之隔,可这条波澜不惊的小河却因两村历史以来的瓜葛整整阻隔达60年之久!珠西村村民出行只好沿村子绕一圈,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刚开始,林小舟前往珠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家时,吃了“闭门羹”。为了能让桥早日开通,林小舟不厌其烦。通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珠东村终于同意签订建桥协议。对此,珠西村村委会主任不无感慨地说:“这座桥能建成,归根结底要感谢下派干部!”

(六)培养了一大批干部,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农村是干部得以磨炼的训练场。农村指导员所在的村大都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把在艰苦环境中和困难条件下工作看作是磨练自己的极好机会,自觉克服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下派干部从基层回到机关后,想问题、订计划、出措施、办事情都自觉地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大大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灵溪镇岩头村指导员杨修棠感言:下派后,农民生活的苦、办事的难以及他们对我们指导员的信任和渴望,是我们无形的压力,也是我们埋头苦干、迎难而上的动力,多干成一份事情,从老百姓感激的眼中就能得到一份欣慰。第一批下派到宜山镇东跳村指导员、现任宜山镇组织委员谢炳柱深有感触:农村是个大课堂,拓宽了我们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视野,增强了处理复杂问题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农村指导员工作经验是干好现在工作、服务新农村的可靠保证。可以说,一年下派,终生受益。广大群众评价说:每位农村指导员都是一本书,每位农村指导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位农村指导员的背后都有一串感人至深的故事。

之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的目标、长期的任务,关键在于培养一支热爱农村、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依靠他们去整合优势资源反哺农村,激发内在动力。

__县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实践,既锻炼了干部,又促进了工作,为今后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有效整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最具活力的资源要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有文化、懂经济、善管理的农村带头人队伍。农村呼唤着高素质人才,而机关却积聚了大批农村急需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不少基层干部深有感触地说,新农村建设缺钱缺物,但更缺的是人才、技术和好的思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原则,__县选派优秀的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任指导员,不是一种单一、机械的支持,不仅实现了机关的人才资源对农村的倾斜,而且通过机关党员干部带动了社会资金、技术、项目、科技、信息等资源对农村的全方位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把人才这最具活力的因子输送到了农村,给农村以思路、方法的启迪,衍生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能量。大批的下派干部“高位嫁接”到农村,使机关干部飞出“金丝笼”,到农村广阔的天地建功立业,用快捷的方式构建了农村高素质人才群体,直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优良工作作风、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带到农村,带给农民。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是与“城市支持农村”原则的历史契合,是人才兴农的现实需要,也是按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

第8篇

一、农村教师专业化需求

1.教师教学同教学专业化要求相差较远

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由乡村承担的教育费用取消,全部由县一级财政负担,现有的地方财政投入方式使农村教育经费出现较大缺口。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减少财政压力,多数采取“综合教学”方式,即一个教师承担应由多个专业教师共同完成的工作,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性不够,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教师较多,而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短缺。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有的教师无一人能胜任英语教学,音体美教师更是缺乏。同时,农村地区教师亦师亦农,工作之余还要从事农业劳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学习。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学校没有完善的网络设施,教师缺乏网络技术培训,使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欠缺,教师知识更新较慢,处于专业早期的求生阶段。

2.缺少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离开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探讨,没有规范化的教学程序与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经验难以转化为显性的实践知识与有效的行动模式。对农村教师而言,多数缺乏普通高等教育经历,本科学历的比例偏小,没有教学研究的意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以高师院校为主导的外在强制性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理论学习占主导,经验交流与案例研讨内容偏少,导致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两种误区:一种是教学失范,这和学历较低有关,对农村教师应加大学历教育供给力度;另一种是高校培训模式失效,参与培训的主体性不够,应转换培训模式。

3.农村教师教学信心不足存在假象

在加大校本研究力度之后,农村教师校本研究的程序不规范,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没有按照预定的过程实施。当农村教师同高校教师在一起讨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时,普遍存在发言不积极,话语较少的现象,与专业研究者沟通不多,尽量回避专家的提问,从而形成了农村教师自信心不足的思维定式。实际上,农村教师之间的交流十分活跃,教师的主体意识鲜明,积极性较高。之所以出现农村教师自信心不足问题,这同其交流的对象有关,由于专业研究者长期生活在城市,从事更为专业的研究,学术话语的专业性较强,同农村教师交流存在较大的文化反差,农村教师话语所特有的地方文化同城市语境中的学术文化形成了无形的隔阂,产生了两种文化之间的陌生与对抗。因此,农村教师的任务与专业发展途径应该不同于城市,不能用城市文化视野审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而应该立足农村发展需求,分析与建构农村教师知识结构。

二、农村教育需求

1.学生发展需要同农村现代化相一致的生存智慧

现存的高考制度对农村教育发展有着较强的引导性,促使农村教育需求主要体现在书本知识的记诵方面。农村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依赖性学习模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尽管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正导向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但书本知识体系考核模式在短时间内仍无法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与文化环境将有所改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也会有所缓和。受近年来高校就业率偏低的环境影响,学生及家长开始思考学习的成本问题,通过高考渠道实现社会流动已成为高风险的投入。传统的学习与发展观念逐渐松动,通过高考阶梯改变自身的命运并非唯一的选择,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农村学生发展的另一种渠道。

2.社区和谐发展需要农村教育引领

农村教育是农村区域发展的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是农村区域共同体的重要成员,学校同农村其他组织一起,共同推动着农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由于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效应,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旨在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保护与传承乡村文明,缩小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

3.学术知识拓展需要发展农村教育

第9篇

关键词:农民 农机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510-01

农机技能培训工作是科技兴农、提高农机化水平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知识教育的主阵地。农民农机培训是农机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培训:一方面是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属于基础培训;另一方面是农机维修人员、农机合作社人员、农机大户、农机管理人员等的培训,属于相对高级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参训人员掌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掌握有关农机维护保养知识、故障诊断与修理知识、农机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机营销、农机管理等相关知识。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一部分农民将成为职业农民,必将摒弃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广大的农民和农机手的知识和业务素质还处在一个上升提高阶段,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使新型农民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作为农机培训工作应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转变旧的培训观念,提高农机培训整体水平,强化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在整个农机培训工作中的地位,造就适应时展的复合型、职业型农民致富队伍。

一是农村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从事农业的人数不断减少,多数人从事二、三产业。农民通过农业机械化实现更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的生活。

二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三是随着农机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他们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已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四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农民购机热情空前高涨,农机具保有量迅速提高,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广阔。

二、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民农机技术培训任务主要由各地农机培训机构及部分职业学校承担,由于多年来农机培训滞后于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所以面临诸多的问题:

一是教学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不能满足新时期农机培训需求。由于多年来农机培训是公益性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教学设施相对陈旧,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较差。

二是存在培训领域狭窄、培训课程单一的问题。农机培训专业单一,基本停留在拖拉机驾驶员基础培训上,培训的单一性和不稳定性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三是农机培训机构师资缺乏岗位培训,跟不上农机发展的新形势。大多数农机培训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落后,已经不能满足农机培训日益发展的新要求。

三、加强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应采取的措施

加强农民农机技术培训,是农机培训的本职工作,各级培训机构应积极发挥职能,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和新型农民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农业部农机培训教学大纲的要求,规范教学程序,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充分认识农机教育培训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农机培训部门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先进农机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农村安全生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农业产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民盼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机具的使用,作为农机培训人员,就要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对农民进行培训、引导、扶持。

三是改变培训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由于需要培训的农民朋友分散在农村,集中到一个地方培训很不方便,因此,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积极送教下乡,在农机保有量比较大的镇设立培训分校,使培训重心下移。采用课堂讲授、现场观摩、田间地头实习操作等形式,方便农民就近参加培训。

四是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教学手段,健全培训机构职能,促进培训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农机培训机构要顺应新的形势,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组织教师编写农机培训的实用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知识以图像、视频等广大农民朋友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形象直观地传授给农民朋友。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

一、农村经营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重要意义

我国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已经发展十余年,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球的工业、信息及城镇都处于大转型大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道路上前进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现代农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新世纪以来,为加紧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村的面貌已经显现了重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农民对农村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问题给新农村中经营管理工作既带来了机遇更形成了挑战。这种情况下,农村对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与深入发展的诉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强与加深农村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极大提高我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从源头上深刻而更加全面的推进我国的农村经管工作发展。创新农村发展机制,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与进步。因此,各地农村管理人员与领导应当充分认识与重视经管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继续大力发展其信息化建设的任务放到农村工作的重要地位。各级相关部门应从整体规划、资金支持、科学领导等各个方面正确分析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发展问题,迎难而上,为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二)现实必要性

农村经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还与当今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对政府职能的实现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首先,农村经营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对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这便要求在经管工作全部环节的信息处理工作中,对信息不仅要能够做到科学化的统计,更需要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与管理以促进经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真正提高。这种观念指导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展开,农村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才能有全局指导。具体例子如可以将现代化的遥感技术应用到我国农村的农业管理与种植中:遥感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农民科学而精准地对耕地中农作物可能的产量进行预估,还能够帮助农民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便给了农民及相关部门以反应的权利,保证把农民损失降到最低。另外,信息化建设中,不少信息技术专家还能够就土地种植及其他问题对农民进行指导,帮助其生产活动更科学更高效。其次,我国经济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曾明确指出与要求,各地区的经济要做到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只有继续重视信息化建设,逐步极大地提高农村经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城乡之间用“数据信息”架构起来的沟渠。在农村经管工作中渗透现代文明,才能帮助其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农村经管工作建立起一个比较系统而全面的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网,对全农村各项工作起到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最终实现总体的跨越式前进。最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政府职能及其农村的管理职能履行情况密切相关。农经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为农村构建出一个较为广大的系统的信息网络,将农业发展各相关要素都纳入其中。政府的职能情况在这种结构下发生转变:如当一个农村建立起能够对生产经营进行监测的系统时,政府便只需要及时对这一系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这时政府的职能便转变为制定宏观的针对性经济政策保证农业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一)架构网络信息模式

经管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农村提高本村科学技术水平,为信息化提供可靠的硬件环境。网络信息模式的架构需要建立起“县、乡、村”多层级信息网络体系,保证农村在进行数据的合理化探寻时及时了解大环境信息和上级政策。

(二)建设信息化建设管理示范村

在建设三级型经管信息化工程的同时,应同时建设能够起到示范性作用的经管信息化先进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始终贯彻落实整体与区域结合,重点示范,稳中推进的方针要求,在综合提高整体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同时,选择一些村落进行重点培养和发展其信息化示范工程水平。

(三)建立信息化建设培训基地

保障农村经管工作信息化建设稳步合理推进还离不开对经管相关工作人员及领导机构的培训工作的重视。基于此,有条件的农村基层可以开展信息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一方面能够起到普及与重视经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宣传经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促进建设工作效率的全面提高。

三、实现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基本保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建设虽然是基于现代高科技技术与设备的信息化工程建设,还需要基本的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经管工作信息化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各级农村或农业部门要把经管信息化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对于各级管理工作建设者来说,则应当从大局角度考量本地区的信息工程建设,从上一级或全国着眼建设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加强经管信息共享系统的设施建设,用基础设施结合网络设施平台,形成信息化综合服务的网络、网站与系统。

(二)技术支持———提高区域信息开发技术

区域信息开发技术是农村经管工作的技术支持力量,提高经管工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应用信息开发技术的重视与创新。各级农村部门在对信息合理地采集与初加工之后,应着重于以国家标准为指导要求对经管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与。因为这种技术的提高需要在保证农经信息规范而标准,保证数据计算的精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到位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应用信息开发技术,需要积极构建关于经管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并广泛结合最新的网络发展。具体例子如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智能手机应用、视讯交流工具等多种手段协同推进信息的应用与开发。

(三)前进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力量

一项好的工程建设离不开有力而正确的领导力量的指导与引领。对农村经管信息化工程建设来说,其领导组织决定着整个农村经管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方向,更直接影响着经管信息化建设的结果与效率。因此,在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重视起组织领导的力量,切实把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纳入到整个农村的发展规划与总体布局中去。就农村社会而言,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还应当开展经管信息工程的宣传工作。用积极宣传营造农村社会对经管信息化工程的良好氛围,并注意定期就经管信息工程工作进展展开研讨会讨论,总结失败教训或成功经验,为日后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四)辅助力量———规范农经业务建设

规范化的农经业务工作是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和最重要的辅力量。这一方面便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就农村经营与经济问题进行流程上的认真梳理与业务上的严格规范。在此基础上,还应当重视制定规范与推广使用农经问题相关规范的工作。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问题上,可以就具体方面规定业务流程,制定规范的土地经营权登记与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财政问题上,可以采取财政型的奖补制度提高农村工作人员及农民为农村建设献策献力的积极性,健全全村经济事务一事一议的制度。经济问题上,则需规范农村筹资筹劳的具体过程,最终促进经济监管领域各项工作的全面制度化,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最积极的影响力量。

作者:李亮 单位:山东省东平县老湖镇农村经营管理站

参考文献:

[1]徐刚.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迎来春天———访农业部经管总站副站长贾广东[J].农村经营管理,2013(02).

[2]马亭山.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运城召开[J].农村经营管理,2012(06).

[3]刘成宜.浅议农村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创业家,2012(06).

第11篇

关键词:农家书屋;作用;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3-20-02

党的“十”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入全面、快速、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农家书屋”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最基层的管理人员,长期从事乡镇“农家书屋”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农家书屋”的建设、推广、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现状、面临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现结合所在的乡镇“农家书屋”工程的由来、作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农家书屋工程的由来

“农家书屋”工程是主要由政府投入建设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007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在全国启动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2007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即,我省也下发了《安徽省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农家书屋创建工作。

2 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1 农家书屋是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我国地理结构复杂,资源分配不均,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农家书屋可以起到知识引导作用。有的农村地区风景秀丽,农家书屋就有与农村旅游发展相结合,增加旅游村的餐饮、礼仪等方面的书籍,有的农村地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农家书屋应有农村产业相结合,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种植、销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帮助农民朋友认识农业市场等书籍。例如,长丰县某一草莓种植大镇自从在镇农家书屋开设了草莓网上营销课后,该镇早春大棚草莓刚上市就通过互联网上传信息,很快北京、上海等大客户主动与草莓种植户联系,解决了草莓销售的问题,草莓的价格也较以往有较大上浮。

2.2 农家书屋是老年人的“欢乐剧场” 我国一直关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多的是物质上),却忽略了他们的晚年精神生活,大多数农民晚年精神生活却很缺乏。农家书屋建设无疑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新突破。首先,农家书屋可以作为一个集会点,把孤寡老人聚在一块,有文化的老年人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讲述给没有文化或者阅读有困难的老年人听,丰富他们的生活。其次,农家书屋各种音像制品的配置,考虑当地的文化习俗和老年人的欣赏习惯,他们可听到喜欢的音乐,怀念过去的日子。再次,农家书屋可定期开展各种养生保健讲座,提高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意识。

2.3 农家书屋是留守儿童的“欢乐海洋” 笔者所在的长丰县,经济基础薄弱,境内多处于江淮分水岭,易涝易旱,县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滞后,农民外出务工比例远远高于合肥市的其他县区,农村留守儿童素质教育问题也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改善,因此,农家书屋承担着为留守儿童提供重要学习、娱乐场所的职责。

2.4 农家书屋是中青年的“休闲俱乐部” 农村中青年娱乐项目少,喝酒、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盛行。农家书屋的扎根,可让原本想看书而又没有书看的青壮年重拾以前的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壮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通过读书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惑、掌握外出打工的基本常识、了解文化常识等,使他们摆脱一天的劳累,获得精神上的放松。

3 农家书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农家书屋运作经费不足 经费问题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国家主导建立农家书屋,因而政府是农家书屋资金的主要来源,农家书屋的发展就受限于政府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对于农家书屋运营后的后续保障是少之又少。经费不足将影响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速度,比较贵重的图书难以购买,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影响书屋长远发展。

3.2 图书配送不合理 目前,不少书屋的藏书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统一配送和社会团体、个人捐赠,这对于差异性、多样性明显的中国广大乡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第一,图书配送上,没有考虑千差万别的乡村需求;第二,图书、报刊等资料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事热点;第三,图书内容与乡村生产生活现实知识信息,与农民读者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存在较大差距。

3.3 图书借阅率不高 农家书屋的积极建设和有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文化现状,农村大多数农民缺乏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不高,对书屋的认识程度不高,导致书屋虽建,但图书借阅率偏低。笔者所在的农家书屋,占地面积逾50m2,藏书达4 000余册,但书籍的平均借阅率不到10%,借书的85%以上是中小学生,所借书目为少儿和文化类书籍,大部分图书仍处于闲置状态。

3.4 书屋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农家书屋管理员基本都是由村工作人员兼任,从未参加过任何专业的培训。由于基层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困难,造成图书管理员培训欠缺,成为阻碍农家书屋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家书屋的发展,对管理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员队伍建设落后必将影响整个书屋的长远发展。

4 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创新书屋管理机制 在农家书屋资金管理方面,建立“农家书屋建设基金”机制,每年对农家书屋的财产进行盘点,审计监督,防止公共财产的流失。在书籍更新管理方面可以建立“租借买”三合一制度,在买和租方面可给农民朋友以优惠价格;在多媒体建设方面可以建立公用电子阅览室,农民朋友只要缴纳很少费用就可上网;在书屋开放时间方面,要充分考虑农活时间,不能照搬传统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在图书借阅方面,要考虑农村范围小不必办理借阅证,简化借书环节;在书籍保护方面应耐心引导农民爱护书籍,减少书籍破损;在服务质量方面,应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向村民预报新书目,制作新书调查问卷,让每家每户及时了解阅读需求;邀请农业专家到农村讲座、授课,密切专家与农民群众的联系。

4.2 优化书屋的藏书结构 首先,要依据农村现实情况重点增加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制造业、医疗卫生、科普知识、法律等图书;要将专业类、教育类、大众类图书兼顾配置,针对各地的生产实际,地域差异,在配书细节上因地制宜,切莫规模化、一体化。其次,要适当购置一些引导农民提高生活质量的书籍,如生活类、文体类、休闲类,丰富村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第三,建议购置一些能提高农村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文学书籍,鼓励中小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传统文化书籍。因此,制定一套符合中小学生的购书计划对书屋吸引学生人群起着重要作用。

4.3 创建新型管理员模式 农家书屋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员模式。农家书屋管理员的选择标准应重点从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上考虑。只有找到喜欢服务、不怕服务、愿意牺牲的个人利益的人,才会使农家书屋的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1)试行残疾人管理模式。残疾人管理员对加强农家书屋管理与使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保证了书屋的开放时间,方便了村民借阅图书,改变了农家书屋“铁将军把门”的现象。

(2)试行大学生村官模式。大学生被选派农村当农家书屋管理员,优势是大学生年轻,工作热情高,敢于接受挑战,更重要的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管理书籍的自身经验和学习管理的弹性值高。

(3)试行退休教师自办模式。各级政府要鼓励、支持退休教师自己出资建图书室,自己管理,免费为村民服务。政府要对教师自办农家书屋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表彰,这样退休教师乐意为村民服务,充分调动退休教师的有利条件,发挥退休教师的预热。

4.4 农家书屋建设争取多方支持

(1)争取当地主管领导支持。“父母官”的话远比书屋管理员的有效。主管领导获得社会援助渠道信息较多,但他们工作忙,有时难以顾及,书屋管理员要做的是向领导反映乡亲们的阅读需求,反映邻地书屋的受援情况等。

(2)主动与当地民政局、文明办联系。社会、民间社团的援助一般都希望取得受援地民政局、文明办的支持与宣传,可以从中获得相关信息。

(3)关注专门网站的信息。例如乡村图书馆网、中国农家书屋网,是为援助乡村图书馆建设搭建的平台,书屋管理员应及时获得图书援助或专家指导信息,汇报给上级并参与各地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

(4)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建设,除各级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之外,倡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资金的社会募集工作。

5 结语

农家书屋建设毫无疑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美好的一道风景线。我们要使这道风景线更加迷人,就必须全心地去建设它,爱护它,利用它。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农家书屋也不例外。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利用离不开国家和农村,更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相信,只要人们意识到了农家书屋不仅仅是一间小屋,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传播室,农家书屋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

参考文献

[1]方允璋.农家书屋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

[2]王淑秀.对“农家书屋”工程的冷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

第12篇

一、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达浪坎乡认真围绕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坚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与科技示范户培养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目前,全乡共有土地耕种面积达5万亩,农业人口13880人,实有涉农“土专家、田秀才”约120余人。这批“土专家、田秀才”立足于我乡农业生产一线,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能积极开展“传、帮、带、教、管”,尤其是在棉花、葡萄和西甜瓜种植等传统农业领域中比较有权威性,为乡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我乡农村、农业工作的实际来看,当前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呈现多元化需求,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农业等现代农业势在必行,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彻底改变,原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甚至有的“土专家、田秀才”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认识不清,固执己见,墨守陈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大潮中不但发挥不了重要的作用,甚至还阻碍现代农业发展,并起到了反作用。同时,我们乡还存在着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实用人才数量较少,他们大多数人缺乏技能理论基础常识,且年龄较大,中间力量严重不足等多种因素并存。凡在设施农业领域涉及到技术指导、大棚管理和温室种植等方面,目前我乡主要还是依靠山东技术员和乡农科技术人员,乡、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全乡现有农村实用人才很少,他们是致富带头人或种田好把手,也是传统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继续教育,而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头人才的数量就更少。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均衡。我乡农村实用型人才,分布面很广,普通农民多,多为分散型作业。比如:水好、地好的村实用技术人才就相应集中,农民收入普遍较高,而条件较差的村就少、散。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文化层次低。我乡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占农村实用人才整体队伍的90%以上,而大专人员、高、中级职称人员少之又少,没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加之视野狭窄,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新农村的效益型、集约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现代农业在达浪坎乡才刚起步,原有的农村实用人才都是传统农业的实用人才,对现代农业知识知之甚少,即无书本知识,也缺乏实际实践经验。

四是农村实用人才人才外流严重。受市场经济发展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学农的大中专生毕业后不回农村,他们大多都想到外地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观念落后,普遍存有小农经济思想,等、靠、要思想,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结对帮扶致富、领富带富方面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帮扶中也仅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带有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受客观条件制约:一是想学学不到。主要表现为培训场所不好固定、时间不好固定、参加人员不好固定、学习教材不好选定,广大农牧民自觉参学意识不够。即便是想学,也学不到什么。二是没有学习教材、资料,一般情况下都是农民迫切需要哪方面知识,才会有针对性地去准备哪方面的资料,有时甚至会出现找不到或找不全资料的现象;而系统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教材却十分缺乏。三是培训网络功能不全,对有关涉及到农村市场经济、新农产品推广使用、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等方面的信息了解不够全面。四是无导师进行专门培训。虽然我乡每年都在大力开展“科技之冬”活动,但由于农民知识水平普遍偏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实施,更无专门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导致一些农民对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业发展存在抵触心里。五是无示范基地。理论的东西对农民来说学习起来有难度,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真正引导农民走出去或者在本乡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条件尚不具备,由于接触不了实物和零距离观察,大多数农民仍然存在着看热闹的多、脚踏实地愿意去干的少。

3、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十分缓慢。目前,我乡具备一定农业知识的年轻人很少,即便有学农的毕业后也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农业方面,也只是尝试着去干,示范推广作用不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评定职称等不健全;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三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四是资金扶持不够,经费投入不够,影响和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新型农业方面的积极性。

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实用型人才队伍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力量。农村实用人才熟悉本地经济发展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要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上下功夫。

(一)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上级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只有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政策,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挥才干提供舞台。一是认真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员开展职称评定政策,对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条件适当给于放宽,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到村委会工作,鼓励有一技之长的村委书记、主任参加职称评定;二是认真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三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比如:通过采取发放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养老保险等方式,适当给于照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四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要不断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五是要认真解决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教师待遇,认真解决好教师生活、住房、户口、子女教育、医疗和工资等问题;六是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任务外出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认真规划农村科普示范园建设,要加强示范园内基础设施投入,做到通水、通电、通路;要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园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于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于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农村实用人才大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邀请“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他们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三是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