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时间:2023-02-18 16:1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思想道德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思想道德建设

第1篇

在当今社会,家庭思想道德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主要用来处理家庭内外间的相互关系。而家庭道德建设,主要包括家庭内部的道德建设和家庭与外部之间的道德建设两个方面,必须遵循民主、平等、孝敬、互助与监督的原则,符合“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基本要求。

据统计,__市常住人口中现有家庭约24.7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1.5万人。近年来,__市妇联始终将家庭文明建设、家庭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__市妇联把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摆在重要位置,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举办妇女维权月集中宣传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密切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联系,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健全妇联调处机制,积极探索个案维权思路,推动社会的平安和谐建设。

其次,__市妇联以五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教子好父母评选等活动为载体,丰富“家”的涵义,提升“家”的品质。通过评比“好婆媳”、“好夫妻”,形成一种互敬互爱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家庭的和谐;通过开展“家庭阅读月”、“展家庭风采、享成长感悟”好家训征集等活动,将多元精神文化元素融入家庭,提升家庭文明水平。

第三,__市妇联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等活动。利用“父母学堂”开展家庭教育授课及实践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努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以上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做好家庭道德建设的感染力、渗透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营造了和谐家庭的创建氛围。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提高、城乡居民的生存状况的极大改善,在家庭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离婚率持续上升。伴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开放了很多,婚外恋、重婚等现象日趋增多,导致夫妻关系日益紧张,矛盾不断加剧。从上访案件来看,反映婚姻家庭问题的约占总数的80%,绝大多数是婚外情问题。而离婚率的上升,不仅给家庭、家人、子女带来了伤害,更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社会风气的毒化、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加等。

二是家庭暴力的增加。我们一直在宣传男女平等,但在农村,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依然深入人心。很多妇女、老人被虐待、打骂,认为都是“家丑不可外扬”,忍气吞声更加重了施暴者的嚣张气焰。大多数妇女是因为家庭暴力来访,但有些为了孩子、家庭又会继续选择逃避,使家庭和睦成为一纸空谈。

三是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独生子女”现象使家长都过分溺爱孩子,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道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自己无关,自己只要能够满足经济上的要求就行了。而父母帮忙带孩子,“隔代亲”更加重了这个问题的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是邻里关系淡漠。城市发展,“高楼大厦”,防盗门一关,把邻里情也关在了门外,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缺少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进一步加强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广大妇女要自觉肩负起尊老爱幼、教育子女的责任,追求积极向上、文明高尚的生活”。这是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做好妇女工作尤其是家庭道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家庭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是妇联组织传统工作阵地,在推进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是党和政府赋予妇联组织的重要职责。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广大妇女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把加强妇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担负起指导、组织和协调的职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认真抓好落实,着力构建党政领导重视,妇联组织牵头,各级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家庭道德建设领导体制。

家庭道德建设是以差异性较强的各类家庭为工作对象的,通过具有创意的活动载体凝聚各类家庭,既保证家庭道德教育深入人心,又增强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在家庭道德建设推进过程中,要精心策划活动项目,赋予活动以深刻的内涵,要根据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多元化需求,设置家庭道德建设的多元化内容,在充分尊重家庭成员合理健康的心理追求的基础上,创新活动载体设置,丰富活动形式,借助具体活动真正去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借助活动产生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导向,借助活动将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与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各级妇联应该利用其广泛联系家庭之所长、利用其在社会上已经确立起来的良好声誉,继续把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抓手,重点围绕家庭热点问题,例如感情错位问题、家庭暴力、厌老宠幼等等问题,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参与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独立承担得了的工作,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社会资源。要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的责任意识,成立组织协调机构,要联合工会、

第2篇

关键词:农村 思想道德 问题 对策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做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利于破除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改善干群关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文明风尚,推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新时期,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妨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道德领域滑坡

思想道德观念需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并为之服务。思想道德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只有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扫除思想上的障碍。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封建思想的残留、小农思想以及宗族观念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尚占有一席之地,阻碍着农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符合农村现实情况的新思想道德体系尚未形成。使得部分人渐渐失去了精神依托,一些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在农村又卷土重来,如建庙堂、修族谱、烧香拜佛以及其他风俗的大操大办。这些死灰复燃的封建遗毒,使农民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模糊,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导致封建迷信思想获得了滋生的温床。自私自利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追求,在农村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2.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健全的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目标,有利于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

目前,部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只顾“各种各的田,各赚各的钱”,对村里他人的事“高高挂起”,特别是对村两委选举活动不闻不问,更不用说积极参与了;相当部分农民的法制意识不强,特别是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公民对我国已颁布的法律和法规的认识只为5%左右,而多数农民对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缺乏基本的了解。农民群众对法律作用的评价也很模糊,对‘人情大于法律’的观点持肯定态度的占20.63%。”

这种淡薄的民主法治观念助长了在农村中的、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等社会丑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的社会治安,使农村不再是一片净土,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失去了良性的外部环境。

3.传统家庭美德观念淡化

家庭美德是家庭幸福的源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主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新的家庭伦理道德体系正在形成。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在朝着更健康、更文明和更科学的方向发展。但在广大农村,却出现家庭美德观念淡化的现象:夫妻离异、婚外恋等现象有上升趋势;遗弃老人、虐待孩子甚至家庭暴力的悲剧时有发生;家庭成员的义务感、责任感渐趋淡化;邻里关系趋向冷淡和陌生……新时期农村家庭伦理道德出现的新问题为一些不幸的家庭蒙上了阴霾,严重危害着社会稳定。

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认识上的偏差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既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的监督和管理,又需要有稳定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队伍和健全的工作机制。这项工作涉及到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韧性,因此使得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见效慢。

许多基层的领导干部没有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他们也不愿从事这项对表现自己工作业绩无关的工作,造成这项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使得在工作中出现各种偏差:一是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与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割裂开来,甚至是对立起来;二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目标,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附属可有可无;三是认为思想道德建设是形式主义,搞思想道德建设是劳民伤财,思想道德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文件上。

2.教育上的失误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严重的管教分离问题,单纯依靠基层领导干部简单的、说教式的宣传教育,不发动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在教育内容上,忽视了对农民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忽视了真、善、美的宣传教育,忽视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放松了对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教育。

这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无法引起农民的兴趣,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机制缺乏现实可操作性,效果更加无从谈起,使得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举步维艰。

3.制度建设上的滞后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缺乏规范的制度引领,盲目而为,形式主义普遍存在。一是“两手抓”的目标责任制没有落实到位。抓经济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干劲,而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则敷衍了事,时紧时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二是没有制定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制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不明确。

三、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严重影响着农民素质的提升,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把贯彻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首要目标,在广大农村唱响“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主旋律,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和完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做到“三个紧密结合”。“三个紧密结合”就是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紧密结合农民的切实要求,紧密结合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

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是做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前提。只有紧密结合农村的现实,工作才能落到实处,采取的措施才能见成效。结合农村的现实,最重要的是要理顺干群关系,突出解决好农民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紧密结合农民的切实要求是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各项工作只有符合农民的切实要求,农民才会真正关心,思想道德建设才会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结合农民的切实要求,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农民的收入能够实现稳定、逐步增长,农民生活质量切实提高。紧密结合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是搞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实践证明,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制胜法宝。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这一点,要善于把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与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工作统一起来,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2.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探索工作路径

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关键要靠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基础。要选配好村支部书记这个关键,从农民、中小企业干部和乡镇机关干部中选用有能力并且有意愿的人担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同时还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乡村教师和退伍军人的作用;努力提高村级组织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两思”、作风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健全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依托,以共青团、妇联、民兵组织为骨架的组织网络,扶植其他各类组织,如红白理事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妇女禁毒禁赌会和老人协会等组织,扩大村级组织的覆盖面。

3.精心设计活动载体,丰富教育内容

一个载体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可以把农民吸引和连结起来,使他们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各类活动中得到有益的启迪,让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融于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感情纽带上。对农民的思想教育一定要入情入理、入脑入心。同时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舞人与激励人作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准绳。

要使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必须精心设计一些既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感兴趣,又具有积极思想内涵的活动形式和有效载体。一要抓基础性工作,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在农村开展“三个文明(文明示范村、文明小康村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要抓经常性活动,主要是利用本地现有的活动场所,开展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农民群众普遍参与,使他们在自觉参与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目的;三要讲究教育内容和方法,坚持分层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

第3篇

自9月1日开学以来,学校在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狠抓了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学校在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所做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从抓教师的师德建设入手。 

教师是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为做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从以下几方面狠抓了教师师德建设,一是利用暑假集中时间让教师观看全国优秀教育教师事迹报告录像;二是加强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让老师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济南市、章丘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定》等文件,要求教师写出学习笔记及体会,期末学校组织交流;三是坚持周五下午全体教师会,由学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老师进行思想教育,提出具体要求。采取以上措施,使全体教师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老师们一言一行、事事处处都为学生做出榜样,风清气正的学校风气初步形成。 

二、多措并举,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我校目前有37个教学班2042名在校生,如果不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形不成良好的班风、校风和学风,就容易思想、纪律涣散,事故不断。针对学校状况,从学生一开学,学校就多措并举,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充分利用校会,升旗、班会、队会、广播等形式,对学生灌输良好的切合实际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从小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集体等,要求他们以学校各类优秀少先队员为榜样,人人争做各类先进学生,这样做,避免了不切实际的思想教育,使全校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人人争做好学生已成为学生的奋斗目标,其次确定了本学期思想教育主题,那就是抓实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全体师生中开展“讲卫生、从不乱扔垃圾开始的签名活动”,在广泛发动讲清意义的基础上,全体师生庄严的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悬挂在学校内,督促全体师生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这一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卫生工作,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呈现在每位师生面前,开展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各级部选出红领巾监督员,政教处从学生干部中选出红领巾监督员成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坚持检查全体同学的日常行为,如纪律、卫生、两操等等。通过检查给各班量化赋分,对于违犯学校规定的学生给所在班扣分,对做出好人好事的学生给所在班适当加分,这样做激励了各班的竞争意识,也为准确地进行班级评估奠定了基础,达到了树立良好校风的目的。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国庆节前夕,学校安排各班召开以“庆国庆、迎奥运”为主题的班会,五、六年级出一期黑板报,政教处组织有关教师检查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这一措施,使广大学生不但了解了国庆、奥运有关知识,还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学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对教师的考核办法由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占较大权重,因而教师们还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是表现在领导怎么布置,怎么要求就怎么办,主动性差。虽然要求各科都要渗透思想教育,但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所采取的措施,还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不成长期的、系统的教育过程,致使教育效果不理想。 

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绣惠镇中心小学  (1)

XX年年12月27日  (2)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道德规范;内化;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其重要的方面。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现今,虽然思想道德教育和建设问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大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本文试图从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机制、思想道德建设的转化过程与思想道德内化的实现途径等方面,来予以分析和阐述。

一、思想道德意识的作用形式

众所周知,道德是靠舆论、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根据不同的道德意识层次,我们可把道德意识的作用机制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处于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的作用形式是人们有意识地、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是人们自觉到了该道德规范是社会向他提出的要求,自己应该遵守;并且意识到,如果违反了这种道德规范,自己将会受到整个社会的谴责。但是他对这种道德规范还没有很深的情感,没有形成由衷地来按照这种道德规范行事的内在需求。也就是说,道德规范还没有真正深入人心,形成心理品质和道德人格。可以说,现阶段的集体主义道德规范就处于这个意识层次。道德规范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将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意识观念,然后再由意识观念控制人的行为。自觉的道德规范就是社会道德规范已经变成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但这种意识观念还只是浅层次的和外在的,如果人们不谨慎、不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那就很有可能不自觉地违反该道德准则。自觉层次道德规范的保障机制主要是社会舆论,一想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人们便会自觉地按照规范来行事,不敢轻易跨越“雷池”。

第二,上升到无意识的、不自觉层次的道德规范的作用形式是人们由衷地、心甘情愿地按照该道德规范来行事。不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是人们对这种道德规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并且将这种道德规范深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道德人格,使之成为自己心理世界的一部分。这个层次是自觉层次的道德意识的深化与升华,此时道德主体不用谨小慎微就可以按照规范来行事,处在这种道德意识下的道德行为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靠道德良心对道德主体的控制。如果道德主体不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的话,自己的内心就感到愧疚、不自在、不踏实。只有当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时,人们才会感到心安理得,“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慎独”层次的道德行为,不需要社会舆论作保障,道德主体也能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

当然,上述两个层次的道德意识在人们内心深处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经常是相互交织、不可分割的。但总体而言,前者属于较浅层次的道德意识,是不坚定的道德信念,一旦有强烈的诱惑(如金钱、权力、美色等),道德主体很可能把持不住而做出有违人伦纲常和社会规范之事。后者则是深层次的道德意识,纵使威逼利诱,道德主体也不会违反行为规范与良心准则。由此看来,道德教育与建设的关键就在于使更多的人在最大限度上形成内化的规范的道德意识。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转化机制

实现道德意识从较浅层次向较深层次的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内化(internalization)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道德规范体系要正确、科学,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否则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就会失去前进的路标。另外,道德规范体系还要符合现实国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考虑到人们原有道德观念传统,与传统道德心理和思想观念完全相悖的道德规范体系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人们要认识和理解道德规范体系,并以此为准则来行为处事。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的确立是实施道德教育与建设的第一步,行为规范还只是游离于人之上的外在社会标准,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使人们深刻认识、理解规范要求。这样,人们就会了解并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来行事,严格谨守伦理要求。不过,处在这个层次的道德主体还需时时提防“恶念”,才能把持住自己的言行,使其不断趋向完善。能够使人们形成这种浅层次的道德意识,应该说道德建设已初有成效,但这种道德观念还很不坚定,在诱惑面前常常会摇摆不定,而我们大多数人的道德意识就处在这个层次上,在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下极易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最后,实现道德规范的内化。人们遵从道德规范的自觉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惯性,慢慢地就会对某种道德规范产生隋感认同,逐渐地培养成不用“谨小慎微”也能按照道德规范来表现自己的品性。这时,外在的道德规范已转变为人们内心深处的行为信念。信念对人的举止言行的控制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这样的道德主体会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的内心道德指令来行事。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本质上就是一个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心中道德信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正如消化食物一样,食物虽然是身外的东西,但一经摄取消化之后,就变成我身体内的东西了”。这是道德教育与建设最关键的阶段,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实现了这一内化,现代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这里的道德建设的转化阶段,只是从理论上概括或说明道德观念实现的逻辑演化进程,而实际的道德教育与完善过程还与人们原有的心理观念和思想文化传统密切相关。换句话说,任何思想道德建设都不可能完全割裂旧有的道德习性和行为习惯,只有在传统道德意识中剔除腐朽糟粕,融人新观念与新思想,才能真正实现道德教育与建设目标。

三、思想道德建设的实现途径

真正有效的道德建设既要求形成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又必须实现道德规范在社会个体成员身上的逐渐内化过程,而后者则是更为重要、更为困难的实际运作问题。就我国而言,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科学合理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实施纲要,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便是实现道德规范的个体内化,这是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思想道德建设应从社会多方面、全方位来推进。

第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都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的发展必然受制于生产力;没有生产力的物质前提,道德建设就会流于虚空。一古语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人们也就无需为果腹之食而去做违背道德之事了。经济发展为高尚道德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利益也促使人的道德行为和向善观念得以积极形成。人们越来越发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基本的信誉保证是占据市场、赢得商机、获得利润的必备条件,在各种利益的驱动下;可能会促使人们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二,加强道德宣传。道德宣传并不是指空洞的道德说教,而是指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小说、诗歌等各种大众文化传播形式去教育人、影响人、感动人,从而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目前人们的温饱已不再是问题,而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精神需求将被提到建设日程上来。精神文化需求将成为我国今后大众社会需求的重要内容,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契机。影视等大众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往往是强烈而深远的,尤其在优秀艺术作品的影响与教育下,人们会自觉地唾弃违背道德的言行,赞颂具有高尚之举的英雄人物,主动遵从道德规范,并最终使之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人格。

第5篇

【关 键 词】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探索

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让人们应接不暇。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深感: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又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变化的缩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经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我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新变化。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变化

(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2012年,我校对600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背对背”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更加务实,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如有82%的同学选择医学这一专业的原因是:今后的工资待遇,个人发展机会,可以有更多得谋生机会。可见对于思想活跃,求新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来说,亟须正面引导,否则会受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风气影响,使一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中消极因素呈增长趋势,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少数大学生中有所表现,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滋长蔓延,如不加强教育引导,势必走偏方向,酿成严重后果。

(二)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了变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加快,各式各类的教育方式方兴未艾,学校不断升级,原来中等专业学校不少升级为职业技术学院;不少大专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等等,这让学生们“眼花缭乱”难以选择,对自我的定位也略显不够准确。再者,各地都在建设大学城,学校之间少了围墙,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际范围,同时也发生了不少校园安全事件。

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商业化色彩更浓,隐性地助长了学生们的“拜金主义”。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由原来固定性的学习生活方式被上大课、住公寓甚至租房住等流动性的学习生活方式所代替。

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人人都不能离开网络,网络具有较强大的社会功能,有娱乐、学习、交流等功能。大学生善于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网络获取的新信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而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应该这样说:没有大学生是不上网的!

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再使用网络时加强自制力、自律能力,这无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挑战。

(三)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及就业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在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往往被看成“天之骄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寄予了重任,被视为“时代骄子”“天之骄子”,考取大学就意味着有“铁饭碗”。而今天,就业矛盾和困难更加突出,就业与学生的前途、利益直接相关,因而成了高校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加,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们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价值,有的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学习积极性不高,生活热情下降。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就打算毕业后自主创业;有的到了毕业时,还不知要何去何从;有的甚至准备毕业后,就回家“啃老”。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方法

(一)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践行“亲社会”行为

社会实践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我校每年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增长才干,为国家建设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既能增长才干,又能不断培育学生们奉献社会的意识、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颠覆了传统重智轻德教育观念下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加大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注重对思想道德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和深造,改革思想道德理论课的考试方法,避免考“死知识”,而要突出素质和能力的考试,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相结合,根据社会需要并结合大学生专业特点。我校与本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德钦县部分医院结成对子,利用暑期时间,组织学生到相关医院见习、实习。学生们实习回来后,学习更努力,更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中出现了升学热(许多同学参加专升本的考试)、实用知识热、晚自习的出勤率也逐步提高、图书馆座无虚席等现象,学校的学习气氛浓厚,学风有了明显好转,更有甚者打算毕业到德钦工作。可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接受教育是砥砺心志、发挥才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给力”的方式。

(二)加强法制、公民意识、国家意识的培养

近年高校校园违法事件频频发生,这再次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敲响了校园法制工作要常抓不懈的警钟。务必要确实提升法律素质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为公民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树立权利意识,在法制教育中必须强调:公民要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违法行为;采取正当合法的方式维权,不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争做“知法”“学法”“护法”的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律己,从而自觉维护国家尊严,捍卫自身自由和权益。

在价值判断方面,让同学们明白:我是社会、国家的一员,我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人民服务,才能改变国家现状,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古今中外,纵观历史,大学生是追求理想最热烈的时期。大学生树立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

我校组织“感恩、励志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等主题的讲座和报告会,同时向学生推荐书目104本。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组织校园艺术节。去年,在艺术节中我校连续组织了16场系列文艺擂台赛。

作为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网德”教育,要让大学生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够正常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不抛信息垃圾、不传播黄色下流的图片、不在网上有恶作剧的举动、上网聊天时语言要文明、自尊自重严格遵守网络秩序,形成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营造全社会关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现在,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是: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根源在家庭、表现在学校、危害在学校。

在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要为青年学生导航,要为学生准备营养的“心灵鸡汤”,才不枉费教育的初衷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怡.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J]. 北方经贸,2003(3).

第6篇

1.1医院对于思想道德教育普遍缺乏重视

长期以来,大多数医院更为关注如何提升工作效率、提高诊断、治疗效果、更新医疗设施、改善护理质量和预后水平,并将专业能力作为唯一的绩效考核标准,而忽视了青年医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这也使青年医师的工作热情、自我认同感、职业自豪感明显下降,同时也变得更为功利,定位出现偏差,而在极少的医疗贪污、受贿等行业乱象的刺激下,也更能使其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出现问题,使整个医院的和谐氛围受到威胁。

1.2对青年医师的思想问题普遍缺乏调研、沟通、反馈

由于对德育教育缺乏重视,因此相关医疗机构也极少关注青年医师的生活现状、经济情况、思想活动、职业规划和关注焦点,更不会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职业指导和及时的反馈,同时在购房压力、低收入、工作压力、利益刺激、不良竞争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年医师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颠覆性改变,而这种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到青年医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造成人才流失,影响我国医疗事业发展。

2结果

针对上文分析的在青年医师职业道德、思想素质教育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提出下述建议。

2.1医院需建立青年医师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培训制度

医院应对青年医师、实习医师进行统一的思想道德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医师职业道德、从业法律常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荣辱观、思想等),培训方式包括演讲、视频讲座、会议讨论、卡片宣传等,通过培训在主体层面上为青年医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将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作为青年医师的主导思想和精神支柱,有助于提升青年医师的职业认同感,并指导其以相关法律作为规范青年医师职业行为的重要标尺和约束工具,以上措施可初步建立青年医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价值体系。

2.2将思想道德、患者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项目

以往对于业绩的单一评价标准、相对不合理的分配制度并不利于提高青年医师工作的积极性,并容易对和谐的医疗关系造成影响,通过实行按劳分配、责任制分配,并将患者满意度、职业道德水平、专业能力作为业绩考核标准,真正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同时也能促使青年医师更加关心患者、提高工作的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并最终起到促进良好医德形成、减少人才流失的作用。

2.3建立思想交流平台,给予青年医师心理指导

青年医师价值观、道德观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因此给青年医师思想交流的空间和平台,一方面可以缓解其现实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收集、了解青年医师的实际需求、关注问题,并针对性地予以其心理疏导、职业指导,以便解决其实际问题、及时纠正其不良思想、引导其端正态度、努力工作。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定期讨论议的形式建立这种平台,参与人员包括青年医师、心理指导专家等,在会议中青年医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沟通,而心理指导专家则负责收集青年医师的烦恼、实际问题如购房、经济压力、情感状况、工作建议、生活现状等,并对青年医师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精神压力较大、具有抑郁情绪特征的青年医师应立即予以专门的疏导、指导,并努力满足相关需求,通过组织文体活动、联谊活动等方式缓解其压力、帮助其宣泄不良情绪。另外也可结合自身经历对医师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树立职业自豪感、消除职业倦怠感,上级领导也应多与青年医师相互沟通、听取青年医师的合理建议,这样也能提升青年医师的自信心,从而从医德、专业两个角度全面培养和储备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改革和进步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总结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学生240余名,教职员工50名,无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

二、具体调查反馈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和学生直接接触并对其进行教育的人员的谈话,对个别学生进行电话家访和到家中家访(注:要有选择性的,如各班问题突出学生、及家庭困难等电话采访10名,家访10名)从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和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难点和热点问题是什么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通过与教师谈话家访,就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如下:

一、在青少年成长环境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1、家庭教育的失调,尤其是家庭残缺、家庭矛盾等。(我校八年级学生阿某,女,孤儿,由姨妈抚养,该生行为自由散漫、对师长毫无礼貌。八年级学生帕某,男生,该生是一位典型的问题学生,曾在教师上课时,在教室座位后排尿尿,该生的父亲无固定职业,整天就是打牌、喝酒。还有许多学生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2、家长、老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四年级学生伊某,男生,曾在教室和任课教师对骂,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和教师对骂并且说出一些与年龄不符的话,通过调查,事情的原委是该生上课说话,教师劝阻几次无效,教师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语,最终导致师生起争执。)

3、网吧、动漫城等不健康消费的影响(文化市场的整治亟待加强,特别是网吧、游戏机室等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很大,已成为一大社会热点问题。)

二、在学校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难点和热点问题是什么?

1、逆反心理

2、网络成瘾

3、没有目标和理想(我校学生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目标理想,在我校的理想主题班团会上,学生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

第8篇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校规校纪;思想道德建设

依法治校是高校内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保障。对于刚刚踏入高校的学生来说,规范的校规校纪可以帮助其树立高尚的情操,并且起到良好的人生引导作用。而且校规校纪作为法律在学校的承载体,为帮助学生们建立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场所,加强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建设将不仅有利于其以后的人生发展,更有利于未来社会的总体进步[1]。

一、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校规校纪认知程度的重要性

目前国内已经有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其中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校规校纪的法律意义、校规校纪的功能所在以及校纪的制定缺乏民主性、合理性等相关问题都有所研究[2]。加大校规校纪教育力度可以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供保证,在当今社会中,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体现在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更要求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而校规校纪教育则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校规校纪认知程度的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安身之本。在学校的日常辅导工作中要深入进行学生道德教育。高校要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并与本校的校规校纪的相结合,使每一名在校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3]。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校规校纪认知程度的途径有:1.加强大学生党团建设方面的思想道德建设,探索校规校纪教育的创新模式,是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需要,也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水平。2.以在大学校园里宣传道德榜样先进事迹为基点,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校规校纪认知是近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创新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校规校纪认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充分积累校园道德榜样素材、领悟道德榜样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还需要着力打造和夯实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重要阵地,并且建立规范可行的长效机制,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

三、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知程度进而加强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

校规校纪作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本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质量,因此构建高校校规校纪内涵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完整的高校校规校纪体系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校规校纪,进而更有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4]。1.通过校规校纪教育可以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内部知、情、意的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其内在的个性品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并使他们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他人和自己,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做到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进而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2.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知程度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校规校纪教育,可以使他们在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自律、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进步,因此,校规校纪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校规校纪教育形式不仅仅要有针对性,而且内容与内涵上要强调重视思想道德培养,以达到使专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齐头并进的目的。3.加强校规校纪教育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做到注重大学生良好的品行养成,把校规校纪的要求融入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等,用显性的制度措施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总结

加强在校大学生对校规校纪的认知教育程度可以为大学生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等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大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应以加强校规校纪教育为指核心,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学院、系部、后勤工作,健全评价学生行为制度;指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作者:季开心 朴瑾丽 董建新 于春洋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建卫,袁道福.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23(1):37-42.

[2]李雪冬.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法制博览,2013(3):316.

第9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大报告:“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优化经济秩序和发展环境,形成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有着重要作用,并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

当前,群众追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问题,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把发展经济看作是“硬指标”,把思想道德建设看作是“软任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得不紧、办法不多、点子不新、措施不实,文化设施闲置萎缩、文化活动开展不广泛的情况依然存在。市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是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市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这是我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需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证。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年是我区“思想道德建设年”,*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以党的*大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治区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以“四德”(礼德、信德、孝德和爱德)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树立道德模范,引导人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身边榜样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基本要求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民族团结、公平正义、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文明风尚。

(一)以“礼”为切入点,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突出懂礼貌、知礼仪、重礼节的主题,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知义明礼、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在公共场所要自觉遵守公共行为准则,为人处事多为他人着想,热心公益事业,争做志愿者。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法制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通过“礼德”建设,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以“信”为切入点,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信用”这一主题,在全社会提倡“以信为本”。作为市场主体,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首当其冲,要通过“信德”建设,不断增强企业信用意识、品牌意识,使“讲信用、守承诺”在企业中蔚然成风。在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教育各级干部在单位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社会交往中要坦诚待人、诚实守信,工作中要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在全社会要引导广大市民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全面提升道德水平。

(三)以“孝”为切入点,推进家庭美德建设。突出孝敬老人、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孝德”建设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赡养老人、家庭不和睦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家庭生活中提倡“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突出一个“孝”字,体现一个“善”字,归纳为一个“德”字,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在全体公民中逐步形成“知孝达礼,从善厚德”的良好风气。“孝德”建设的核心是尊敬长辈和学会关心父母,挖掘和利用传统的孝德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崇尚孝德孝行。

(四)以“爱”为切入点,推进个人品德建设。突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主题,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奉献社会,使感激和关爱他人的行为养成习惯、融入品行,成为一种自觉。在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将被他人、被社会所尊重和肯定,逐渐养成自尊自爱的优良品质,在关爱奉献中分享快乐。

开展“四德”建设活动,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务求实效原则。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全面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二是广泛发动原则。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四德”建设,激发全体市民的热情,并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三是逐年推进原则。开展“四德”建设活动,将按照年年有重点,逐年有突破的方式进行,*年,围绕奥运会和自治区五十大庆等活动,我市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在现有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内容机制,创新方法手段,突出抓好“礼德”建设,2009年抓好“孝德”建设,2010年抓好“信德”建设,2011年抓好“爱德”建设。四是推陈出新原则。“四德”建设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意义。

通过“四德”建设,努力实现“四个提高”,即实现以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原则的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态环境、生活质量为主要标志的城乡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

三、开展“四德”建设活动采取的措施

(一)教育引导。在全市开展声势浩大的“四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四德”建设活动中尽职尽责、走在前列、作出贡献,为全区人民树立榜样。

(二)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通过消息通讯、言论评论、专家点评、访谈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形式,深层次、多角度宣传“四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各地各部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四德”建设活动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要切实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为活动深入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认真严格地执行,坚持按制度办事,使“四德”建设有章可循,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而更好地发挥实效。

(四)创新载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创新载体,使“四德”建设深入人心,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如开辟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信息栏,在公共场所设置公民道德牌、诗词格言牌、文明行为规范牌,组织“四德”建设书画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活动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五)模范表彰。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培养和挖掘活动中涌现出的道德典型和先进人物,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表彰模范,推动全社会以他们为榜样,形成人人学习模范、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四德”建设活动的几点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四德”建设在市委领导下进行,具体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各县(市)区、各单位和各部门要把深入开展“四德”建设活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长期任务,安排部署到位、措施保障到位、考核检查到位。各级领导要担负起政治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动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第10篇

1、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2004年中央8号文件下发后,市委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件实事的通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任务分工》、《宣传方案》、《“家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学校德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文化环境、~环境、法制环境、“家长”活动七个工作组,确保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市广电局大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方针、政策,对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进行曝光和批评,并在《和龙新闻》设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还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教材,投入16000元资金,组织人员编印了2500册朝汉两种文字《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读本》,为指导学校、社区、农村开展工作提供了可供学习的资料。

2、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抓好12件实事

根据国家、盛州的工作部署,出实招、办实事,制定出台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件实事,通过扎实有效地工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针对无依无靠学生数量增加以及一些“留守孩子”不断增多的实际,投资120万元,建起了两所“学生之家”。为了使这些无依无靠的学生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注和社会的关爱,真正感受到家的温暖,市里选派了7名年轻优秀教师来负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教育,选派了4名保安人员负责他们的安全保卫。并免收学杂费、食宿费,全部费用由政府承担。“学生之家”的启动,弥补了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和情感缺失方面的不足。

二是针对部分贫困学生急需救助的实际,由市级领导带头发起了“家长”活动。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探索了“单包”和“双包”两类机制。对家庭贫困的品学兼优生实行“一包”制。调动社会力量,发挥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业主等热心扶困助学人士的积极性,从经济上进行支助,保证他能够顺利成才,同时,助学人士也能够在这些品学兼优生的进步、成才过程中,得到爱心回报;对家庭贫困的落后生实行“双包”制,既包经济支助,又包思想教育。就是针对落后生找人难的问题,发动盛州、市直部门、单位,下达硬性指标,确保贫困落后生在义务教育期间,不因经济问题失学、辍学。同时,安排一名“五老”同志,进行思想教育,改变过去帮与教失衡问题,确保落后生经济上有人管,思想上有人问。现在,全市共有46名老同志担当48名贫困落后学生的包保责任人。截止到去年11月底,已有182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资助金额共8.1万元。

三是开展好思想教育,抓实宣传教育周活动。已将每年一月的第二周和七月的第三周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教育周,目前各街道、社区纷纷行动起来,在寒暑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四是设立好法制课程,抓实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为加强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在全市公、检、法司部门先选派了29名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担任了各学校的法制副校长;组织学生到法院参加现场开庭,到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教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参加人数达2万人,使全市未成年人法制受教育面达100%;

五是教育系统健全好家访制度,建立班主任家访档案,切实抓好学生的跟踪管理。同时,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互动式教育,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活动课模式,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等,自行设计了会、读书会、辩论会、演唱会等载体,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中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在各中小学设立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教师,帮助中小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据统计,已有近二百名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在市五中开展了性教育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六是发挥好家长学校作用,抓实学生家庭教育。对和龙市六中等一些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并将其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家长学校每学期必须召开两次以上家长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

七是整治好文化市场,抓实监督与管理。加大文化市场整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公安、文化等职能部门在取缔中小学校周围200平方米范围内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台球室等经营性场所,保持了对非法经营活动的高压态势,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全市共开展治理危害未成年人出版物市尝游戏厅和网吧的集中整治5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12册、光盘315张,对9家游戏厅限期搬迁。

八是坚持好巡查制度,抓实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了学校校内及周边安全。

九是利用好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博物馆、科技馆已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图书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充分利用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20xx年寒假,市文化馆组织开展青少年器乐、舞蹈、美术、声乐等9项兴趣活动;开展了想象画、朗读、小记者报、小制作、小发明等12项竞赛,市区四所小学485名学生参加;市文化馆开展文学、音乐、绘画、歌舞、书法的概念艺术门类的鉴赏和培训,整个假期共有243名学生参与了艺术培训活动。今年1月末,组建了青少年“心连心艺术团”,并于2月24日,到市消防大队进行了一嘲警民共建庆团圆”的拥军演出。

十是开发好思想道德建设基地,抓实未成年人“三观”教育。药水洞、渔浪村、青山里、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白花子铜像、武装部国防教育展览馆、十三勇士纪念碑等市区及各镇(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地。

十一是创建好农村、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活动园,抓实农村、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村、社区已与当地公安机关联合制定《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预案》。

十二是完善好“未成年人维权岗”,抓实未成年人维权工作,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团市委)设立“未成年人维权岗”,并开通专用电话(4222923);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网络文明教育、学校法制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深化“民族精神宣传”、“中国少年雏鹰行动”以及“手拉手”活动。

3、积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教育典型。充分发挥团委、关工委、文惠社区各自的职能特点和部门优势,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五老”和“员”,开展社会服务,设计活动载体,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

家长学校典型。我们注重培树了市六中家长学校典型,市六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创办“家教文摘报”、召开“长成一颗珍珠”主题班会、开展“做学员的知心朋友”活动等,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家长学校管理模式。

“家长”典型。多年来,我们发现和选树了自甘清贫、乐于奉献的希望福利院院长李文哲、热心助学的企业家叶树民和交警大队等单位和个人,他们热心助学帮教的感人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和赞扬;四抓“五老”典型。离退休老同志李光郁、吴元镐不顾年迈体弱,十几年如一日,倾注爱心、投身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业,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了下一代。这些先进典型,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带动和促进了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开展。

二、目前现状

20xx年市委宣传部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际,全面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目前,正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开展工作。

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

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评价奖惩机制;开展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系列化教育活动;组织各中小学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开办校办少年宫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活动。加强团员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教育,深化“跨越式发展与青年责任”主题教育,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挖掘民族精神七个一”、“养成道德好习惯”、“争奖章、做有志少年”、“手拉手”、希望工程帮扶等活动;制定实施《和龙市法制副校长工作考核细则》,举行普法系列报告会小学生普法“手抄报”比赛等活动。

以家庭为主课堂,抓好家教工作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确定每年9月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以“我所希望的孩子”与“我所希望的父母”为主题的座谈会。

以社会为大环境,抓好保障工作

加强和完善《和龙新闻》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在《今日和龙》节目中增设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法制讲座、心理健康咨询和才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小栏目;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和“法律咨询信箱”,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对网吧、游戏厅、音像社等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坚持开展文化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违法违规活动;坚持实行巡查制度,严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学校德育工作没有从根本上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上,没有真正使德育教育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特别是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力度还不够,德育课程改革和创新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的7个工作组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平衡。

三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特殊问题,如“控流”问题,初中以上班级的学习成绩优劣生失衡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按照具体工作部署和安排,突出工作重点。探索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在继续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二件实事”基础上,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不断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生态教育;渗透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95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了报告,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党的十报告又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这种新形势下,作为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决策者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能否在心灵中播下生态道德的种子,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 [1]。因此,在这场触及人类心灵的思想变革中,以生态观培养为核心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理应成为生态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和主战场。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生态教育渗透的必要性

(一)生态教育的渗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的保护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等生态和谐理念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接受。与此同时,为响应党和国家的积极号召,在各地中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开始普及了生态教育。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小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植入了“生态保护”这一文明理念。倡导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生态教育,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也是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对于生态教育的忽视,其带来的教育负面影响可想而知,致使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规范意识弱化。基于此,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这为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生态教育的渗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作了重大调整,尤其是在学生的情感价值目标上,提出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的教育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能力。为此,在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材编写上,无疑也就要求渗透生态教育。举例来说,人教版九年级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本书的第四课第三框,便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题,开篇就向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客观现象:“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有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显然,这是在向我们的中小学生告知,节约资源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小学生义不容辞的重要使命。

(三)生态教育的渗透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也不断涌入,严重冲击着我国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中渗透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必然。众所周知,“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大致为13-25周岁,正是生理、心理、人格走向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确立,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他们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将会对他们日后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时期应该借助教育的力量,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价值观,并且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这不仅关乎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也事关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生态教育渗透的对策分析

(一)学科渗透:拓宽学生的生态知识层面。当前,基于各地中小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的知识还显得很欠缺,甚至有的学生还不知道“生态”这一词。生态教育,顾名思义,其涉及的领域广,涵盖的知识多,包括了生物、地理、历史等相关学科。因此,作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教师,在教授学生书本上的应有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拓宽自身生态教育的专业知识。“思想品德课的生态观教育不应只是灌输生态知识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养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习惯” 。当然,进行学科之间的渗透并不是意味着将原有的知识体系打破抑或是改变原有的课程结构,而是要吸取其他相关学科领域中关于生态教育的精华内容,再适当地增减,从而融合到整个思想品德课程中。

(二)氛围营造: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生态教育,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学目标,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育人氛围。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力求达到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听得认真,学得开心,在温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到更多的有关生态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而增强自己的生态保护意识。此外,在进行生态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创设相关情景,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亲身体会到人与自然的那种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通过开展一系列新奇的趣味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这样既达到了调动课堂气氛的效果,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其次,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也会引起学生对于和谐环境、和谐文化的喜爱。“环境育人的效能不言而喻,教育史上有“孟母三迁”的佳话,现代也有名校多出人才的诸多范例,这些都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的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渗透生态教育,营造良好的生态育人氛围必不可少。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采用书画展览、植树造林等形式,为同学们展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绿意的美丽校园。徜徉在这样一个宁静和谐的绿色校园里,必然会陶冶学生们的情操、美化学生们纯洁的心灵。

(三)实践开展:丰富学生的生态教育生活。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若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尚且显得孤单力薄,还“必须让学生从课堂走出来,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实践”。青少年的生态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独特的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学生对于生态教育的接受和认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对此,在教学中开展生态教育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态知识的积极性,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这里,体验式教学对于生态教育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形式各样的实践活动,诸如进行春游、实地考察周边的自然环境、参观附近的工厂排污情况等。在活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观看心得等,从而让学生了解到破坏自然的后果,了解到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的开展上,教师也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生态教育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绿化周’、‘爱鸟口’、‘争做环保小卫士’等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懂得爱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等”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生态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第12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2012年培黎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体思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教育主题,发挥自身优势,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培养未成年人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良好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成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工作创新,充实工作队伍,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深化社区教育内容,拓展我社区教育范围,形成构建我社区成员终身教育的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二、明确任务,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未成年人成长的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个性和差异,了解未成年人的特点和愿望,增强育人活动的时代感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常抓不懈。一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议事日程,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中,与社区整体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广泛动员和吸纳社区党员、居民骨干、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打牢群众基础,推动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安全、有序、健康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丰富活动内容

1、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教育未成年人,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各种重大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仪式,对辖区未成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宣传活动,组织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

2、切实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认真实施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定期对社区青少年开放图书借阅,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和心理援助,普及文明上网、预防艾滋、远离,青春自护、科普健康等知识,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科普、国防教育、公民道德、青春期教育讲座和娱乐活动,组织假期学生到辖区残疾人和孤残老人家中打扫卫生。

4、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加大服务力度。特别加大对辖区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生活困难家庭子女等特殊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及时掌握辖区内闲散的未成年人的情况,重点开展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安全法制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对这些孩子送温暖、献爱心,确保得到及时的照顾和服务。

5、利用辖区单位、幼儿园等所有利于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阵地,以法律进校园活动为切入点,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强化未成年人法制道德意识。

6、开展亲情教育、家庭伦理道德教育,把预防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同社区建设、社区教育、普法教育紧密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全社会共同提高预防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培黎社区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