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22:48: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园林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植物层次性搭配
在进行植物的配置时,注重植物的不同色彩和层次,可以大大提高生态园林的艺术气息,促进生态园林观赏价值不断提高。一般采用不同花色、叶色和高度的植物进行搭配,以体现植物色彩、分层的拼花艺术,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丰富多彩。例如,黄色的金叶女贞和银杏,红色的红叶李,白色的梨花,冬季的腊梅,下层种植茶花、毛娟、茉莉和月季等,在最下层配置兰花、草本碎花等,可以很好的保持生态园林的景观,使生态园林一年四季富有生机和活力。
1.2植物花叶搭配
在物种的不同品种中,有一类叶色和形态都很漂亮、多变的观赏性植物,因此,在进行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时,一定要将观赏花和观赏叶植物相结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促进生态园林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例如,夏季是绿色、秋季变黄色的银杏,夏季为绿色、秋季变红色的红枫,与月季、桂花等搭配在一起,可以大大延长生态园林的观赏期,提高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
1.3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搭配
材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高度与开花时节等各不一样,将它们搭配在一起,可以有效改善生态园林的绿色景观,使生态园林更加生动、活泼。例如,樱花和、木绣球和美人蕉种植在一起,玉兰、海棠、桂花和牡丹相结合,可以使植物在形态、色泽、寿命等方面保持协调,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另外,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和设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水源,尽可能种植本地植物,避免植物长途运输造成植物死亡和气候不适等情况,确保整个生态园林设计的均衡性。
2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配置,避免景观单一、死板等情况出现;二是根据生态园林的规模,合理利用绿地,提高绿色植物的利用效率,遵循生态原则、植物生长原则等进行配置,保证生态园林景观的层次性、色彩性和多样性,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促进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三是如果出现虫害情况,尽可能采用无污染的方法进行治理,避免土壤受到过多污染,确保植物的正常生长;四是选择本地植物时,尽可能就近运输,避免外来物种给本地植物带来侵害,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降低生态园林的建设成本;五是在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过程中,预留部分面积的绿色草坪,便于人们休憩,提高生态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人、经济和自然和谐共处;六是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搭配,要尽量与本地的人文、地方特色相结合,以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点,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生态园林的品位和景观价值,给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结语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his paper fou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building of garden city, explained the meaning of ecological garden from the concept of the ecological garden, and elaborated the significance and guidelines of modern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the rational proposals of ecolog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from the functions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the type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hat appe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园林;绿化
Key words: urbanization;ecological garden;green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091-01
1城市生态的概念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基础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优化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城市生态园林是充分地利用环境生态原理,来规划和建设城市,进一步地建设好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效地防治城市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问题是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园林是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适宜,通过城市的生态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卫生环境、美化景观、节省能源等多方面的功能。生态园林的建设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2城市园林的现状
我国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在十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推进大规模的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专家在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同时在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大的过程中,以往的郊区都成为新的城区,增建许多新的公园和绿地,城市道路也成为城市绿色通道,花园式的小区比比皆是,生态园林已经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应该有的地位已经得到我们国家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广泛的认同,这样的认同也已经为我国的城市园林健康发展缔造了很深厚的群众基础。
3城市生态园林的不足之处
虽然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做的已经相当的不错,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出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重视城市园林的景点建设,而忽视了城区、郊区一体的生态大园林的整体建设,这种现象是在我国很多的大中型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3.2 重视片面的绿地指标,而导致城市园林绿地在面积上达到一定的数量,但是在总体的绿化率上面还有不足,为了追求单纯的气派而过分的强调草坪的重要作用,或者是把草、灌木或者是乔木互相孤立的进行种植,从而忽视乔、灌、草、地被植物等群落式立体配置的重要性。
3.3 园林的风格上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的大,忽视了我们国家传统的园林艺术风格和各个地区的地方特色。
3.4 缺乏健全的政策、体制、机制以及保障机构进行行之有效的配合,以保证生态园林的建设。
4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4.1 重草坪而轻乔木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种植草坪过多,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又造成养护方面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高度消费。由于乔木少,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散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未能合理配置。
4.2 重栽常绿树轻种落叶林不少城市在做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普遍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植物时,常常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这样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甚至,一些居民小区因受单一常绿树木的遮挡,使房屋内采光差,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4.3 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时,轻视本地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巨资从外地外来树种,一些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栽植后常难以成活,还有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出现生长不良。
4.4 重种植轻管理不少地方进行绿化种植时,虎头蛇尾,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造成绿化树种生长不良,既影响了绿化景观,又造成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5应采取的对策
5.1 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挖掘当地植物资源优势,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以法治绿。严格按照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制定各种用途绿地的实施办法,增加苗圃地。苗圃的生产应注意培育大苗,注重对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①城市园林绿化应以树木为主不能盲目泛建草坪。②选择植物科学化,种植植物形式多样化。③美化居住环境,提高行道树的绿化质量。④加强园林绿化养护,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5.2 城市园林的生态化建设措施①要有政策保障。②科技加大力度进行配合,对现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通过科学的论证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保证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得以健康的房展。③坚持持续发展的理念。④增加城市生态园林生物的多样化。⑤提高城市生态建设的意识,在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当中,要注入本地区的特点和历史文化氛围,增强全体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道德水平,进而让生态观念真正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城市生态园林建筑的重要意义。⑥构筑城乡融合的城市生态网络系统,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不能只顾及城市内部,对于其辐射的城边区的城边林、清洁水体、开敞空间也属于城市生态建设的范畴。只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构筑城乡融合的多层次、多效益绿地,优化了城市大环境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
6结语
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意义深远而且重大,只有坚持不懈的认真贯彻,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也只有提高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只有这样人们的身体健康才能得以保证,这也是我国的百年大计。
参考文献:
[1]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汇刊,1992,(6).
[2]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园林绿地;植物;景观建设
abstract: in the gree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but also consider the special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ci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uxuriant growth,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of the landscape.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建设生态园林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人类与生物的接近程度将成为绿地衡量标准的重要尺度,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
2.应用生态美学理论指导城市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有史以来就始终坚持在以讴歌自然、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求发展,以期达到“虽由人作”却“宛如天成”之审美、游览、环保效果。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以形式美为框架,以内容美为核心,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强调远与近、大与小、明与暗、露与藏的对比,烘托、借衬,更注重疏与密、高与低、俯与仰的搭配,尤重林冠线的变化和色彩调配。强调以植物组景为主,并追求色相与季相变化,特别注意追求形象美、层次美、风韵美。强调景物之间的相互借衬与烘托,并注重外景的亲和、融合、呼应、渗透。在实践工作中,应充分发扬光大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美学观点,加以继承创新和发展。
3.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能否体现城市地方特色是绿地规划是否成功的关键,地方特色越强,留给游客的印象就越深刻,地方
色主要表现在对地方的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建设绿化景观大道、主题公园、生态居住小区等城市不同形式绿地景观,体观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对绿地的需求,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让市民亲近绿地,保障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
4.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目标。植物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就存在缺陷,即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及高质量的艺术水准的植物景观。
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而进行建设、变化的,不断趋于文明和理性的社会越.来越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植物造景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也必须不断地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结合是植物造景的最高境界。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绿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效益,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城市绿化的着眼点。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通过巧妙地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并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构成一幅活的动态构图,来表现植物造景的艺术化。它是园林空间的弹性部分,极富变化的动景,丰富了城市植物景观的色彩和层次,增添了城市的生机和野趣。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从世界园林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看中国园林专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国园林,2008,1.
[2] 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2,11.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途径
1、前言
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建立在一定的能源、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这与人们所追求的和谐、自然的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相违背。于是绿色和谐发展,生态设计的理念就应运而生,已形成了强进有力的发展趋势。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原则
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大致遵循四大原则:①生态、和谐统一原则;②经济适用原则;③因地制宜原则;④以人文本的原则,具体介绍如下:
2.1生态和谐统一
这是园林景观设计原则的核心,每一个环节都是建立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在设计时,会有不同的景物参与,在线条、比例及色彩上回呈现出多样性,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和谐、统一的设计,避免出现杂乱无章或过度单调等现象。要保障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既能呈现出生动活泼的一面,同时又能营造出景观层次感
2.2经济适用
园林景观的设计的主要目的让人们更加贴近自然,身心愉悦放松的场所,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更多追求的应该是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设计出更加舒适、更加漂亮的园林。但经济化,并不意味着过度减少资本投入,偷工减料,应该是用最少的钱购进性价比最高的绿色材料,进而实现经济适用需求。
2.3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的原则也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建立在当地生态、人文背景的基础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当地人们需求的生态园林景观。
2.4以人为本的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源于人们的需求,最终亦是服务于民的,因此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为民服务为宗旨的。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是要全面考虑各色的人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的满足全民需求。
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途径
3.1减少不必要的植被、建筑破坏。生态园林景观是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设计的,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应对园林中原有的植被及历史建筑进行详细观察。如果这些植被不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总体布局,则可将这些植被和历史建筑进行保存。这样即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利用,避免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同时也节约的成本投入,一举两得。3.2实现植被间的和谐、优化。参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植被是多样化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时要对相关的植被进行专业性的研究,避免将相克的植被生物种植在一起。尽量实现植被间的和谐,植被与植被之间是互助共生的,这样不仅能保障植被的茁长健康成长,同时也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3.3生物多样性、稳定性的管理规划园林景观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生态圈的缩影,要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要保障园林中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的稳定性。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时,由于过分追求植被的长青这一错误理念,使得引入大量长青植被,但由于这种模式打破了生态圈追求的群落多样性,植被相生相克,共同维持环境稳定、共同发展的自然定律,从而使得这些耗费大量资金的植被不能适应环境的需求而逐渐凋亡。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必要要保证生物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尽可能模拟出适应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园林景观,这样才能保障园林景观能有效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破坏,既能满足人们对生态园林景观的需求,又实现了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潮流,因此适应发展需求,遵循生态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才能设计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又能实现生态的和谐、平衡的园林,才能创造出欣欣向荣的园林景观发展景象。
参考文献:
[1]张平.生态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2014.24:92-93.
[2]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63-164.
[3]牛春霞.关于园林景观设计的探究[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论文发展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01.
关键词:绿化种植设计;乌鲁木齐;生态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城市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城市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从生态设计和景观设计来探讨设计的新思路。
生态设计
居住区的绿化规划,必须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在居住区绿化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
3、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
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好气性细菌使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净化土壤和增强肥力,并吸收空气中的CO2,如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改造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肥力。在群落中适当多种女贞、槐树等蜜源植物,增加天敌数量,从而减少对危害性大的害虫的控制,以求达到利用天敌昆虫、鸟类、动物等防治害虫,以生物治虫为主,尽量少用化学药剂防虫,使环境不受药剂的污染。
二、植物景观设计
1、努力提高景观质量
根据生态园林的原理,在满足城市绿地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对景观的合理设计应渊源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并在维护这种整体美的前提下,适当利用造景的其他要素,来展现园林景观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生态园林的景观要求人们必须十分重视和把握景观的动态性。因此,如何在城市绿地中创造丰富的动态景观效果,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2、意境创造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人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用园林植物创造意境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
利用优美的姿态
松象征坚强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梅象征不屈不挠,英勇坚贞的品质;柳象征强健灵活,适应环境的优点。
b.利用丰富的色彩
色叶木:秋的联想;白花: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枫象征不怕艰难困苦,晚秋更红。
c.利用沁馨的芳香:桃花:甜香;兰花:幽香;丁香花:浓香;梅花:暗香;:清香。
d.利用美的芳名:榆树:年年有余;桃花、李花:桃李满天下;杏花:富贵、幸福;红叶海棠:象征欣欣向荣,大地回春。
三、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是构成居住区绿化景观的主题,它不仅起到保持、改善环境、满足功能等要求,而且还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及功能要求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此外还应考虑到无飞絮、无刺、无毒、无刺激性的植物。
1、空间处理
居住区绿化除了中心绿地外,其他大部分都分布在住宅前后其布局大都以行列式为主,形成平行、等大的绿地,狭长空间的感觉非常强烈,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不同组合,打破原有的僵化空间,形成活泼、和谐的空间;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相结合,适当地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在树种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绿化率要达到40%以上,这样才能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环境。
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和乌鲁木齐的气候特征可分为:
(1)适合于作上层栽植的乔木:落叶乔木:大叶白蜡、小叶白蜡、大叶榆、长枝榆、裂叶榆、圆冠榆、黄金树、五角枫、复叶槭、夏橡、杨树、垂柳、黄菠萝、皂荚。常绿乔木:樟子松、红皮云杉、天山云杉、侧柏。
(2)适合于作中层栽植的亚乔木:红叶海棠、紫叶李、黄果山楂、暴马丁香、山桃、桃叶卫矛、树锦鸡儿、火炬树、杏树、李树。
(3)适合于作下层栽植的花灌木:金银木、榆叶梅、紫丁香、紫穗槐、珍珠梅、红瑞木、连翘、欧荚蒾、紫叶矮樱、红王子锦带、水蜡。
(4)适合栽植的地被植物:金山绣线菊、月季、红叶小檗、萱草、鸢尾、马蔺、八宝景天、千屈菜、地被菊、荷兰菊、混播草坪。
(5)适合栽植的攀缘植物:五叶地锦、爬山虎、葡萄树。
2、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有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落的单调和呆板感。如利用紫穗槐、珍珠梅、白榆、水蜡、榆叶梅、紫丁香等植物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林缘线。
3、季相变化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为此,应做到:
(1)应该注意一年四季季相变化,使之产生春则繁花似锦,夏则绿荫暗香,秋则霜叶似火,冬则翠绿常延。以不同的植物来表现四季植物景观。根据气候环境,春以桃花为主;夏以垂柳、丁香为主;秋以火炬树、桃叶卫矛为主;冬以红瑞木、云杉为主。使整体绿化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不但满足了景观要求,而且四季皆有景。
(2)因地制宜地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付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简便的果树类经济植物,如苹果、李子、葡萄等,既有景观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3)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能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探索这门学问。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创造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试论中小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规划及植物配置》中国园林
关键字:秦岭世园会生态园林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秦岭,东起河南伏牛山,西至甘肃岷江,北临渭河,南界汉水,东西长达500 km,南北宽约140—200 km,总面积76500 km2。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 m)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第一高峰。秦岭主脊东西段有所差别,西段平均海拔较高,一般为2000—3000m,东段则较低,一般都在2000 m以下。该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夏、秋两季,尤其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 mm。是我国南北最重要的地质分界线,也是中国一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一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交汇地带。
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国际上最高级别的专业博览会,自1960年在荷兰鹿特丹的举办,迄今有29届.2011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生态文明为引领,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以植物为主体,世界化园林建筑为背景,旨在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创意,探索人、城市、园林、自然和 谐共生的未来发展模式。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秦岭园工程就是要将大秦岭的特色展示到小园景之中。该项目位于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中央的小终南山南坡,区内地形变化较大,相对高差约34m。如何把它打造成一个展示秦岭自然山水、珍稀动物、特色植物的山水园林是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植物配置设计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灵魂,植物知识是一个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绿化规划设计中我极力倡导回归自然的植物种植设计。为此我们多次修改方案,将最初的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为主的块图案式设计作了颠覆性修改,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 ,如对土壤、气候的基本要求,以及植物的物候期,种植大果青扦、山白树等国家濒危植物 ,用秦岭杜鹃、秦岭花楸服务于构建空间。尽量保留现状树种,强调植物品种搭配多样化及合理化。因此我们的绿化设计充分体现了 “山水人文之胜”、“珍稀植物之茂”设计要求。
同时在实际的设计和施工中作者又体会到风景园林设计应充分的表达生态学原理生态学原理有一种说法,在一个生态系统之中,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是在各种对立因素互相制约中达到的。在规划设计中,就面临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土地 的多功能使 用、交通体系的畅通、抗灾系统的稳定以及民 俗文化的传承等等对立因素。秦岭园中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成了平地和坡谷,两种形态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和生态环境 。地形产生的生态效应主要是太阳辐射和气流两因素作 用的结果。不同朝向、不同坡度的坡地享受的日照长短和强度都有所不同。因此 ,在向光的植物物背光的坡面土壤湿润,我们以种植菌类植物为主。 植物群落的构建就充分考虑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影响。比如,百合和玫瑰种在一起可以延长二者的花期;山茶花和山茶子种在一起可以明显减少霉病;松树、杨树和锦鸡儿的组合也能促进生长。正是这些生态学知识的充分利用,秦岭园的植物群落设计大大减少了人工养护的力度。
秦岭植物在世园会秦岭园实践中应用的意义
1、彰显风景园林植物的地域特色
秦岭有着如此众多的植物种类和特有植物,是西安风景园林建设的宝库。特有植物因其分布地域与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风景园林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践中,由于地理气候的相似性,使得各地植物配置趋于雷同。如果能从本地区特有的植物区系中筛选独有的观赏植物品种,便能鲜明地反映本地地理与文化特征。
2、提高风景园林植物的多样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之间存在必然的交叉。风景园林师若能从植物学家、林学家、生态学家提供的秦岭植物名录以及各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分布规律和生态习性等资料中筛选出适合于各种不同园林建设风格的优良物种,便可大大丰富西安市风景园林植物的多样性,不仅使风景园林反映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而且可彰显形式多样的文化内涵和底蕴,进而提高城市生态功能的多样性。
3、有利于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繁育
在秦岭植物区系中,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有11种。其分布环境狭窄,是珍贵的植物资源。如果通过风景园林手法为其在公园、植物园或环境相似的区域提供移植空间,加之精心养护,可以使一些濒危植物得到较好的保护与繁育。
4、秦岭植物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主要应用形式
西安南距秦岭仅25km,气候条件基本相似,受秦岭影响温差较小、降水量基本一致,空气质量随着大气治理,全年良好天气已连续达到300d以上。现代科技为秦岭植物下山,提供了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与技术支持。秦岭植物在全市园林绿化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如以油松为主,白皮松、云杉、杉木、华山松为辅的常绿针叶乔木在世园会的应用。为园区冬天增添了绿色,又使松柏科植物特有的高大、古朴、厚重、苍劲、气质在这座古城得到完美展示,映衬出西安这座有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特色。秦岭紫斑牡丹、秋海棠、山丹花、山梅花广泛栽种,与西安古城古建筑和几千年人文历史交相辉映。
此外,秦岭植物在西安园林绿化实践中的应用多种多样。
一是配合园林绿化工程引种。设计人员在秦岭园区的前广场广场正面与东西两侧,选用秦岭北坡的油松全冠移植、自然排列,既提升了整个广场的绿量,又使苍翠、飘逸、俊隽的油松气势正好映托了中央地带革命亭的巍峨庄重,勾勒出一幅意境深邃的水墨丹青画面。二是引进观花植物进行培育。选用花型特别、色泽艳丽、树形美观的观花植物丰富苗圃品种。如秦岭铁线莲、秦岭蔷薇、胡枝子、紫丁香、望春玉兰等。其中太白杜鹃花色鲜艳、十分娟秀,在西安地区易成活。秦岭连翘枝条拱形开展、婀娜多姿,早春时节先花后叶满身金黄,是不可多得的观花品种。该花既可孤植又可丛植、片植。三是引进观果植物,进一步丰富风景园林植物。如山桃、樱桃、枸杞、火棘等。火棘在秦岭分布较广、适应性强、耐瘠薄、成活率高,可粗放式组合配植,经过细致修剪,还是不可多得的园林艺术精品。初夏白花繁密,入秋果红似火,越冬时留驻枝头上的点点红果,在雪卧丛枝的映衬下闪亮夺目,别有情趣。陕西山楂则来自秦岭北坡山中,对环境条件没有过分挑剔,其树形招人喜爱,是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园林花果两用的观赏树种。四是对秦岭特有珍稀种的特殊应用,本着迁地保护的原则,珍稀濒危种只在特殊庭院、公园使用。陕西地标性植物的范本。五是竹类植物的引种为风景园林增添许许淡雅清风。尽管西安园林中有使用竹类的记载,但品种稀少、效果欠佳。罗梦、陈等人着重从竹类植物生存环境与适生立地条件入手进行引种。如毛竹在西安生长良好,高度可达8m,而刚竹、紫竹、淡竹、金镶玉竹等由于耐寒性强,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西安风景园林的当家植物。
全面综合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我国的国策,西安和秦岭地理便利、气候相似,为秦岭植物走出大山提供着诸多有利条件。秦岭植物的应用应继续坚持选观赏性好、适应性强、易成活的品种。合理有序地开将为我国城市风景园林实践提供宝贵的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杜。1974.
[2] 牛春山.陕西省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樊明 浅析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成功标准[会议论文]-2009
[4] 詹秦川.张越.ZHAN Qin-chuan.ZHANG Yue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景观规划设计对西安城市综合实力提升的思 考[期刊论文]-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1)
关键词城市绿地城市绿化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进展
1城市绿地系统
1.1概念
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毕业论文能的空间,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1],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因国家不同而各有差异,但总的来说,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包括城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3,4]。根据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5类[5]。
1.2特征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6,7]:(1)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扰较强的生态系统,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地域特征。(2)多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的各种绿地。(3)多功能。城市绿地功能随时代的变迁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始终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4)动态性。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5)空间尺度性。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的不同(主要指城区、市区及区域),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6)多因素协同调控性。绿地系统的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的交织特征,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
1.3发展历程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园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经历了自然萌生、人工创意、公共绿地及生态绿地系统阶段[1]。自然萌生阶段主要指以狩猎围牧为目的的园圃。人工创意阶段指以满足达官贵人及宗教需求为目的的宫苑、寺院,主要是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19世纪中下半叶,工业化导致城市环境恶化,促使城市进入公共绿地阶段。欧洲、北美掀起第一次**,即“公园运动”;20世纪初,尤其是二战后,欧亚各国开始大力拓建绿地和创建新城,城市绿地迈入第二次**[1,8]。20世纪70年代初,生态学作为设计理论引入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开始了以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审美为目的的生态绿地阶段[1]。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绿地进入了生态园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1]。国际社会也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以期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建设[8]。生态城市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城市建设以不使环境遭到破坏为标准,使行为主体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周围环境并融于自然的类天然群落[9]。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的社会文化、生态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下渴望实现的目标境界[8,10]。城市绿化建设中提出的“花园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绿色城市”、“田园城市”等都是城市发展的中阶段目标,而城市运转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1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人居环境质量重视程度的提高,生态城市的实践与探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8,9]。
2城市绿地规划现状
2.1国外城市绿地规划
国外园林绿化最大特点是简洁朴实大方,处处体现大自然的风格特色[12]。如美国城市绿化率相当高,公路、街道两侧和居民社区除去建筑,职称论文草坪和树木覆盖所有空地,草坪常绿,修剪平整,没有杂草,绿化品位较高[10]。根据对世界49个城市的统计,人均公共绿地10m2ö人以上的占70%[1]。新加坡土地面积648km2,人口386万,人口密度5965人ökm2,现有绿地7500hm2,人均25m2ö人,进入世界城市绿化先进行列[13~15]。就人均公园面积而言,2000年,美国华盛顿为50m2ö人,澳大利亚堪培拉为70m2ö人,瑞典斯德哥尔摩超过68.3m2ö人[16]。国外成功的规划范例有:(1)美国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很少有大体量的园林建筑、小品等设施,植物自然式种植,简朴大方。设计手法多是大手笔、大色调疏林草地。常绿与落叶树结合,乔灌草花结合,林相丰富,林冠线变化多端,园林景观野趣盎然,处处体现自然美[17]。(2)二战后德国政府把城市周围地带低价售给居民,修建永久性“私人田园”。田园一切设施取于自然,禁止用砖瓦、水泥和金属材料。田园周围是低矮篱笆、灌丛和野花,小路两边草地布置许多木凳供入歇脚[18]。(3)新加坡为建设“热带优秀城市”,在概念性规划、发展指导规划中对每寸土地使用性质、强度进行了严格限制,建筑成片和集中密集建设,向空中发展,留出地面空间进行美化绿化[14]。(4)维也纳、巴黎、科隆、莱比锡等城市拆墙建设花园环路,维也纳的花园环路同教堂、大学、音乐厅等公共建筑为一体。(5)罗马、塔拉戈纳等环城绿地将城墙、花园、露天博物馆等作为整体布置,罗马在开辟道路和绿地的同时保护城墙残段,在其周围开辟道路和绿化带,形成环城公园。其共同点是绿化圈、文化圈、水系风景圈等共融和谐[11]。
2.2我国城市绿地规划
2.2.1绿化及科研进展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工作者提出“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的方针后,城市绿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后,提出了北方以天津为代表的“大环境绿化”,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生态园林绿化”[19]。八五其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由
3.9m2增加到4.6m2,绿化覆盖率由19.2%增加到22.l%。1999年底,全国667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91000hm2,绿地率达23%,绿化覆盖率已达到27.44%,人均公共绿地6.5m2,公园动物园数达4219个,面积77137hm2。目前,已经涌现出北京、南京、上海、秦皇岛、青岛、大连、烟台、威海、合肥、杭州、厦门、深圳、中山、珠海、佛山、南宁等30多个“园林绿化先进城市”[19]。
从80年代初开始,建设部开展了多项园林绿化科研课题[19]。近年来完成的课题有《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值群研究》、《城市绿地在生态上的价值定量化》、《园林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绿化树种区域规划研究》、《2000年小康型城乡科技产业工程——居住区环境质量保障体系》、《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九五’和‘十五’计划及2015年规划预测研究之风景园林部分》等[20]。到目前为止,我国有甲、乙级园林规划设计单位40余家,园林科研院(所)60余家,大专院校10余家[20]。
2.2.2传统规划及其缺点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在总体规划完成后,可编制城市绿地专项规划,其主要内容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指标、用地布局、各类绿地位置、范围、性质、功能及分期建设步骤和近期实施项目;划定需要保护、保留和建设的城郊绿地;提出实施建议[21]。可见,传统绿地规划对城市绿地市场运作、生态及景观要求很少考虑,具体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0,21]:(1)未充分从区域与城市生态系统角度构筑城市绿地总体结构和布局;(2)绿地植物配置重美观轻生态;(3)城市绿地是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规划的重要载体,传统绿地规划未充分从整体上考虑塑造城市形象;(4)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绿地建设模式、资金渠道已发生变化,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在实施过程中难以一成不变。因此,传统绿地规划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要求[21]。
2.2.3现代绿地规划原则
现代城市绿地规划流行应用控制性规划理念,越来越重视根据各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城市风貌、工业用地、居民用地、道路系统,做出各具特色、结合河湖山川自然环境,体现地区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22]:(1)重视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形成本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与特色;(2)按照国家城市绿地指标的规定,合理确定各类绿地类型与规模;(3)均衡布置各类公园绿地,有机结合形成完整体系;(4)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5)正确鉴别和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小局与大局、保护与开发、理想与现实、近期与远期等关系[23];(6)树种规划重视使用地带性植被,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
2.2.4绿地系统规划对策
针对我国国情和绿地建设的不足,今后绿地规划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2,21,24,25]:(1)加强政策扶持,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城市绿地是先投资后受益、间接效益与直接效益并存的产业。硕士论文绿地规划要常抓不懈,制定长远战略与具体政策。(2)制定切实可行、理念超前的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城改前制定可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绿地详细规划,严禁绿地改变用途,确保绿化指标和绿化用地落实[25]。(3)提高绿地生态效益。植物生态功能基本靠叶完成,故增加生态效益就要增加叶面积。乔木叶面积可达其树冠正投影面积的20倍左右,灌木5~10倍,草更小。
所以,园林植物要以乔木为主,重视乡土树种,常绿与落叶搭配,灌草藤花结合,形成多样、复层、立体、生态的多功能自然群落[19,26]。(4)重视大环境生态建设,加强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大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是扩大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方式。以城市林业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系统边缘带物种多样性增大原理,营造各种防护林、风景林及经济林,建立城市生境与自然环境联系的生物廊道,为野生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和栖息地[19]。
(5)多方筹措资金。城市绿化是社会公益事业,除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和有关部门筹集资金外,还要调动全社会力量。(6)引进参与式管理。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绿地规划及建设,可增进居民与政府的相互理解和沟通。
3绿地规划发展趋势
3.1规划模式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趋于以下方面[27]:
(1)都市圈绿色廊道网络规划。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中发展,绿地系统与城市呈现环状围绕、核心方式、嵌合方式、带形相接方式等形态,使绿地系统发挥较大效能,并有良好的连续性与可达性[28]。英国“大伦敦规划”,把从市中心48km内,约6700km2的地区划分为城市内环、郊区环带、一条约16km的绿化带、农村环带等4个同心圆,成为世界发展新城的规划模式[27]。丹麦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莫斯科的楔形绿地,按照“有机疏散理论”而定的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都是典型的绿地嵌合模式[27]。
荷兰兰斯培德地区(包括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和海牙等城市)的绿心(绿地核心式)与建成区之间建设绿色缓冲地带以保护绿心。而巴黎沿塞纳河两侧建了8个新城,在塞纳河两岸形成了2条平行轴线,是绿地系统带形相接方式的代表[27]。
(2)森林城市模式。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恢复人类与森林的本来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优化城市绿色规划的总趋势[12]。“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将成为21世纪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模式[29,30]。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强调以人为核心,创造“天人合一”的城市与森林融合的人居环境空间。城市森林建设主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空间”构筑“绿色城市”空间网络[31]。城市森林的布局模式主要有放射式、圈层式、跳跃式、因地制宜式及综合式5种[32]。完整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将为彻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和能量的保障。城市森林景观建设要具有亲和性、文化教育性、舒适性和富有人情味,使之能激起人们亲近的愿望[27]。同时,城市森林建设要以自然为宗旨,以城市文化底蕴为基础,依托城市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城市风貌、结构特征和空间属性等科学布局和规划,体现自然植被景观和群落结构特征,实现城市森林的自我维持及协调发展,发挥其综合效益。
3.2规划特征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如下特征:(1)空间开放化[22]。首先表现在从“园林绿化”走向“大地景观规划”,着眼于大环境绿化规划,从区域出发,把森林、农田、草地、景区作为生态改善的积极因素纳入城市绿地规划,使城市拥有良好的整体生态背景。其次是开放公园,引入园外的自然风光与环境中的河道、溪流、绿地、建筑等相融合,成为大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空间更有利于发挥绿地景观功能及美化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便于各类绿地相连,是人性化的要求和人本主义的体现。(2)绿化森林化。绿化森林化指城市绿化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提高绿地效益[22]。(3)景观人文化。指绿地规划尊重文化,把握园林绿地性质、风格和主题,重视植物景观文化性,充分体现当地特色及历史文脉[22]。(4)水景生态化。水体和水系是城市与外部生态系统交流的主要通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廊道景观。城市绿化建设应重视沿河道的绿地建设,应用生态学原理处理水体造景,使水体洁净,富于情趣,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共生[22,27]。(5)设施人性化。城市绿地的服务对象是人,绿地设计必须满足人类生存、享乐与发展的要求,各种设施要符合人体尺寸比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满足人类生理与心理需求[12]。(6)目标多样化。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符合生态性、生物多样性、郊野休闲性、文化性、自然性、区域性、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可居性和可持续利用性等特点[33]。
3.3规划新方法
3.3.1新理念
城市绿地规划经历了以游乐、观赏为主的实践后,现在发展到以生态学观念为出发点,融观赏、游憩于生态系统的生态园林阶段。生态园林就是依靠植物来形成环境、保护环境、利用环境和美化环境,建立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34]。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环境灾害为主导思想,具有公共性、广泛性、无界性、长期性、高效性、不可取代性、永恒性、连续性等特点[35],是当代城市绿地设计的发展趋势[36]。生态园林具有3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憩、游览和娱乐环境;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适应性;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即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37]。生态园林注重从宏观管理、生态保护角度来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其基本理念是在城市区域范围内,保护和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37]。
3.3.2新手段
为了最大限地度提高绿地生态效益,增加城市绿量,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采用了新绿化方式:(1)垂直绿化。也称攀缘绿化,就是绿化那些与地面垂直的线或面,即利用攀缘植物使其沿墙或其它设施上升形成垂直的绿化面。工作总结墙面、廊栏、立杆、灯柱、棚架、凉厅、拱门等建筑物均可采用攀缘植物进行绿化,其形式有附壁式、篱栏式、棚架式、拱门式、立柱式及悬蔓式[38]。(2)立体绿化。立体绿化是运用现代建筑和园林科技的各种手段,对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形成的再生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绿化美化,其基本内容包括:地面绿化的乔灌草复层群落;建筑再生空间的绿化美化(墙面绿化、屋顶与天台绿化、室内与阳台绿化等)[39]。立体绿化源于屋顶花园,最早是由德国人在一些阶梯式和单元楼式建筑群上试验成功的。现已发展为地面、窗口、凉台、室内与屋顶、盆栽与池栽相结合的各种绿化方式。它能扩大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使平板单调的建筑单体、硬质构筑、门窗栅栏等,变成具有自然风格、赏心悦目的绿化景观,并起到良好的降温消音作用[40]。
参考文献
1千庆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初探.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4):45~49
2徐波.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城市规划,2002,26(11):20~22
3马锦义.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中国园林,2002,18(1):23~26
4徐波等.关于城市绿地及其分类若干思考.中国园林,2000,16(5):35~39
5CJJö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23
6张国强,金中泉.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上).中国园林,2001,(4):22~25
7苏俏云.以“人”为本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论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26(11):90~94
8王祥荣.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4):349~354
9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林业调查规划,2002,22(6):93~97
10何平,彭重华.城市绿地植物配置及其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5~78
11吴承照.风景园林研究进展.中国园林,2000,16(3):88~93
12曹鉴燎,苏启林,刘一明.城市绿地规划分析与评述.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97~100
13谢华.新加坡城市美化绿化之研究.城市规划,2000,24(11):35~38
14谢华.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之研究.中国园林,2002,18(6):33~35
15BelindaYuen.GreeningtheCityStateofSingapore.ForestryStudiesinChina,1999,(Supp.):31~36
16E.Howard.GardenCitiesoftomorrow.FaberandFaner.London,1946:213~230
17振海.从得梅因市的生态环境看美国的园林绿化.中国园林,1997,13(2):30~32
18常玉生.绿化和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驻德归来随想.中国园林,2001,17(6):60~66
19冯彩云.我国城市绿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科技建议,2002,(2):15~18
20王磐岩,李金路,白伟岚.风景园林科技“十五”计划及2015年发展规划.中国园林,2000,16(68):39~40
21吴效军.新时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1,(6):24~26
22徐雁南,王浩.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潮流初探.2003,19(10):63~66
23张国强,金中泉,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下).中国园林,2001,(5):19~23
24刘滨谊,姜允芳.论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误区与对策.城市规划,2002,26(2):76~79
关键词:柳州市;生态;园林;植物筛选
随着城市建设及现代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建设更美好的人类宜居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建设生态城市,注重园林绿化建设中植物生态效益的应用,成为当今城市园林建设的又一热点[1]。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绿化树种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及文化,选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优良树种,以提高城市品位和人类生活质量。
1 柳州市地理位置及园林植物应用概况
柳州市地处23°54′N-26°03′N,108°32′E-110°28′E,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为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干燥,夏长冬短。雨季明显,多雨季节为5~8月。其年平均气温20.60℃,极端最低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39.2℃,平均日照1639.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89.1毫米/年,年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332天[2]。
柳州市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带,加上典型的岩溶地貌,使得柳州市植物种类成份复杂且特有。据调查,柳州市市域植物区系共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5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37科86属250种,裸子植物7科11属22种,被子植物169科773属4728种。截至2005年,柳州市市区有各类观赏植物853种,其中乔木323种,灌木197种,藤本61种,其它花卉草本272种。可见,柳州市仍有大量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待于发掘利用。
2 园林植物筛选及应用研究
本文所介绍应用的乔木、灌木、色叶植物、藤本植物等,主要从本单位已完成的“园林花灌木引种筛选试验”、“行道树种筛选与应用”、“柳州市石山造景及沿河绿化树种筛选与应用示范”、“柳州市攀援植物筛选及其配置应用研究”、“色叶植物引种栽培研究”等课题筛选出的适生良种中选择。
2.1石山植物筛选及应用
柳州市属典型的岩溶地貌,市内分布着42座大大小小的石山,约占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些山体的乔木数量少,大部分的坡面都覆盖致密灌丛,没有成型的树冠,林分郁闭度低,稳定性较差,抗逆性不强,景观效果及生态效能均不理想,需要尽快绿化,保护城市环境。
市区内石山绿地是城市生态网络及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山绿化造景过程中,应以恢复、完善石山自然生态系统为重点,结合营造城市景观的需要,对市区内不同区域的石山生态景观进行功能划分和建设规划,以风景林形式把石山绿地系统构建成为城市生态保护屏障。
由于岩溶石山土壤含钙、土少,严重干旱缺水,环境条件恶劣,非岩溶石山植物难以形成良好的适应,因此我们主要应用石山上的野生乔灌木、石山造林树种、石山绿化树种及石山生态重建树种。我们利用已选出的优良石山造景树种(小叶榕、刺桐、仪花、夹竹桃、三角花、黄槐、银合欢、羊蹄甲、乌桕、菜豆树、南天竹、秋枫、假苹婆、金丝李、麻栎、饭甑锥、石笔木、樟叶槭、无患子、青冈栎、狗骨木、乌冈栎、顶果木、茶条木、肥牛树)对本市石山进行配置应用研究,在莲花公园、鸡山、南二环隧道接线、滨江西路堤岸等5个应用示范点种植,苗木生长良好,形成了种类较多、层次较丰富的群落结构,取得了较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
2.2 湿地、河岸植物筛选及应用
柳州市河流众多,柳江是流经市区的最大河流,市区还有柳江支流9条,这些河流是柳州市工农业生产和市场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沿河绿化不仅是城市的风景线,更是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防护带。
2.2.1沿河绿化树种选择
河岸带是水分过多的环境,沿河绿化树种要能在水因子胁迫态下正常生长发育,应具备耐水淹泡、扎根快、根系固定牢、不易被洪水冲走的能力,沿河绿化树种选择以柳州市及其它一些城市的沿河堤岸、河滩、沙洲范围,选择种植多年、生长发育及景观效果好的树种,确保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2.2.2沿河绿化树种配置应用示范
自2006年开始,结合柳州市春季造林,通过项目协作单位柳州市园林管理局绿化科、柳州市江滨公园管理处及城区园林绿化管理所等单位对良种进行推广应用,我们利用已选出的10个优良沿河绿化树种(小叶榕、刺桐、羊蹄甲、洋紫荆、垂柳、水蒲桃、珊瑚树、枫杨、撑蒿竹、乌桕)在市区内柳江河段河岸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2.3垂直绿化植物筛选及应用
攀缘植物是园林上垂直绿化、盆栽花卉、配置地被的重要植物材料。近年来,柳州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但攀缘植物配置应用还较少,制约了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影响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在柳州开展攀缘植物筛选及配置应用研究,不仅能丰富柳州在园林上应用的攀缘植物良种资源,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城市绿化美化的景观效果。
目前,利用选出的优良攀缘植物(炮仗花、飘香藤、蒜香藤、三星果藤、金银花、网脉金银花、使君子、凌霄、百香果、狭叶异翅藤、紫藤、三角花、扁担藤、络石、异叶爬山虎、大花老鸦嘴、匍地榕)在我市的公园、小游园、庭院、小区中进行应用示范,如河西花卉公园应用炮仗花、金银花、使君子、凌霄、异叶爬山虎、络石、扁担藤等品种,箭盘山奇石园应用异叶爬山虎、三角花绿化石壁山崖收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2.4城市道路植物筛选及应用
城市道路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块状绿地的绿色通道,是城市第一印象的组成部分。现代城市街道是城市商务、生活最繁忙的地方,人流车流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2.4.1 行道树种的选择
行道树种选择指标,应包括有生长表现、景观和适应性指标,还应具备较全面的生态功能指标,如树种光合效率、净化空气能力和调节气候能力等。同时应重视安全性,在选择树种时把有人身安全隐患树种和危及生态安全的树种,首先否决淘汰。
2.4.2 行道树种配置应用
目前,利用新筛选出的优良行道树种在我市各街道绿化建设中应用,如学院路的广玉兰,文昌路的狭叶杜英、栾树、美丽异木棉等,广场路的乐昌含笑、广玉兰等,航生路、航二路的海南蒲桃、大叶樟等品种,西江路、阳和大道的大叶樟、狭叶杜英、广玉兰、美丽异木棉等品种均受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对柳州市创建生态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柳州市于2010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务院前总理同志视察柳州时曾盛赞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表明柳州的城市园林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的柳州正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园林建设,优化柳州市生态环境。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柳州市的石山、街道、公园、垂直绿化等各类型绿地的园林植物选择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各类型绿地在植物选择及应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筛选并推广应用了一批适应柳州市自然条件的新优园林植物,为绿化、美化柳州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植物;生态园林;可持续;多样性格局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绿化建设项目作为漯河市首要项目之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市人民也高度关注。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合理配置和运用是美化生态环境,创造人居和谐休闲娱乐环境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合栽植的植物,构建合理的绿化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稳定的生态系统,创造优美的园林植物景观,才能够活化休闲活动空间,构筑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查阅资料、拜访相关职能部门等多重手段进行研究,旨在拟出一份合理的可以实施的可持续的改进方案[1]。
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简介
漯河市沙澧河发源于南阳市东北部的伏牛山东南麓,穿城而过的沙澧河,是漯河市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漯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拓展新的经济发展视角,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重大决策,响亮提出“沿河出特色,新区出形象,旧城换新貌”的城市发展战略。2006年2月,漯河市四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加快市区段沙澧河两岸开发、建设滨河生态宜居城市的议案》,掀开了全面整治和开发沙澧两河的帷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水为体、以河为脉、以绿为美、以文为魂,充分挖掘沙澧河弯曲多变的自然资源和漯河深厚的文化资源,采取以河串湖、以堤串珠的形式,挖坡培堤、拓宽水面、贯通道路、绿化造园,努力打造一条融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人文性于一体的绿色景观长廊,彰显生态沙澧 ,塑造绿韵名城。
1.1 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所在[2]。
1.2 植物配置在园林及公园绿地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有植物配置的调研
2.1 调研方法、内容及目的简述
2.1.1 调查方式。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实例分析、资料收集等方式获得园林绿地的园林植物应用的基本状况,并初步了解园林树木应用的现状,系统地分析园林树木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全面地应用公园规划、植物配置、园林树木养护管理等知识,更好地把园林植物应用到公园中,充分发挥园林树木的综合功能,为城市居民创造宜人的休息娱乐场所。
2.1.2 调查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注重工作之余的休闲娱乐、疗养身心、亲近大自然,因此,环境质量也日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主要调查的内容是沙澧河沿岸的园林植物应用状况,即园林树木的种类、布置形式、配置方式以及与水体、道路、山石的搭配等[3]。
2.1.3 调查目的。通过对沙澧河沿岸园林树木的应用及树木的生长状况,树木的搭配及成景情况的考察与分析,深入了解园林树木的用途,掌握园林植物的应用。
2.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配置综述
调查显示漯河市沙澧河沿岸植物物种共有66科104属,乔木物种有30科48属,灌木有23科35属,草本有13科21属。种植形式有5种,具体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地被。
3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
3.1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原则
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典籍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点完全遵循了美学原理,无论是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或是比例与尺度,主从与统一以及均衡与稳定都得到很好的诠释。而这些本就是漯河市沙澧河沿岸规划建设之初就一直追求和保持的植物配置原则。
3.2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特色
(1)充分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绿化面积较广。(2)大量种草,建立草坪,使园林洁净明朗。增设疏林草地和林中草地,作为群众户外活动的良好场所。(3)大面积的园林植树造林,配置人工群落,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作用,只有在重点的地方,才精雕细琢,追求植物的个体美。(4)为了丰富园林色彩,除了开花的乔灌木外,充分发挥草花在园林中的作用,使得园林内开花不断,五彩缤纷。(5)广泛应用基础栽植缓和建筑线条,丰富建筑艺术,增加风景美,并作为建筑空间向园林空间过渡的一种形式。
4 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现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绿化形式单一。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目前只是从简单的美化角度去种植植物,力求与周边水景融为一体,过多注重了水体部分,从而忽略了树种的多样性,与建筑之间的搭配协调性,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效果等 。
4.1.2 管理水平落后。沙澧河沿岸的绿化建设中后期保养与维护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后期养护动力不足,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来完成,机械化水平较低,被游人破坏的环境建设之后不能及时修复,造成面积增大,树木死亡等后果,严重影响沿岸的绿化美化效果。
4.1.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通过调查了解,沙澧河沿岸的园路以及不同的功能分区内,园林植物的配置基本上采用单一规则式的配置形式,只有极少数小片区域及部分园林小景的设计中采用自然式的种植方式。另外,植物配置与周围环境水体之间缺乏联系性和沟通性,看起来不是浑然一体,而是断断续续的几个部分,这就使整体之间缺乏灵动性,自然性和协调性。
4.2 解决建议
4.2.1 绿化形式单一问题。不断丰富植物种类,根据植物特性形成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体验效果。另外要加大对周遭居民住宅的绿化和美化,使其整体划一,如墙体的立体绿化,屋顶的美化设计等,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创造无限的视觉美观。
4.2.2 管理水平落后问题。增加铺装范围内的土层透气透水性,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不仅可以极大地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增加水土的涵养能力,确保铺装活动地面和周围树木不被破坏。提升机械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养护管理的投资力度,使其它植物得到很全面的管理,聘请专业的园林护理员进行定期维护和指导,充分根据植物自身的特点加以修剪,改造美化。
4.2.3 整体景观协调性不够问题。进一步丰富和不断变化植物之间配植模式,改变以单一规则式为主的配置形式,适当增加自然式种植模式,从而丰富配置的类型。注意不同环节和场景独有的特色,避免给人以雷同感,而是让人们觉得九曲十八弯,处处皆景不重景。同时,在与水体和其他水岸部分的衔接中多借用国外一体化的设计效果,使其整体划一,浑然一体。
5 结 论
总体说来,漯河市沙澧河沿岸的植物配置实践是比较成功,应用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遵循园林植物配置原则的同时极富地方特色且能彰显人文价值,创造出了很多优美的景观,并结合城市中心区的特性,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设计的优势,着眼于营造最美、最适宜游人观赏和休憩的优雅环境,整体的设计思路新颖,能够突出绿化区独有的特色,发挥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地,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环境诉求提供了长久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国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3)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大部分的居住区景观都由绿化、道路、驳岸、小品、铺地等组成。绿化是小区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早期的居住区绿化大多属于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缺乏独特性和艺术性。现在居住区景观绿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功能齐全。如将乔、灌、花、草配合种植,营造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道路作为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既具有组织空间、疏导交通的功能,又能成为居住区景观布局的一部分。河道驳岸主要是起防洪护堤的作用。小区景观设计中,可根据河道的形态控制水的流速,营造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的水景,同时配以灯光、绿化、栏杆等装饰,形成全天候、多视线的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小品往往会成为视觉焦点,甚至于成为小区的标志。广场铺地是居住区中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地坪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等,创造出极具特色的路面和场地景观。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
1.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绿化景观是任何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居住区也不例外。绿化的美感来自于植物对人们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美学效应,这种美有助于增进人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就居住区本身而言,绿化景观还可以美化小区景色、衬托和加强小区面貌。对居住区景观绿化主要要看居住区绿化的丰富度、绿化的功能效果及绿化的适应性等。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设计者对绿化景观的合理设计应建立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之上,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绿色之美,从而达到绿化景观的效果。
合理的植物配置。绿化是植物配置和草坪的结合。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如在住宅前后,合理布局高低不同层次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高层种植常绿乔木各种松树、蜀桧、侧柏、洒金柏等;在中层则布置金银木、鸡麻、小花搜疏、珍珠梅、铺地柏、紫穗槐等;在底层则布置紫花地丁、金银花、常春藤等。这样高中的三层错落有致,植物景观充实,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变相提高了绿化面积。
2.居住区水景观设计。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感觉上也离不开水,寄情山水绿色之间,是每个居民的想法。在居住区配置水景观的难点就在于用别样的水的形态,声音,对水这种流体进行控制。居住区的水景观设计往往也依赖于大自然本身,否则只能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实现水景观。居民区中水的形式有闹静之分,闹者有喷泉、流水、瀑布等静者则采用大面积的水面,以静制动。现实中往往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如水池、流水、喷泉和瀑布。
(1)根据自然水进行水景观设计要点。首先,是保护水体完整性和生态环境,自然水景观是多个居住区,甚至整个城市共享。其次,遵循水流体的形式,营造水环境,避免生硬的水泥浇筑而成的渠道等形式,而应辅以鹅卵石,水中植物,甚至鱼等;引水用途的强度不得超过土地和水域的承载能力或生物耐受力,保护水系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当辅以人工水流,自然水景观不可能满足全部审美要求,将认为的景观辅以大自然,保证两者风格的统一,保证水景观的一致性;水景观周围要有适当的绿化面积,保证居民与水接触的空间,但又不至于破坏水景观。
(2)人造水景观设计要点。以瀑布、涌泉为主的水景观,应注意水的落差,只有足够落差产生的溢水、跌水、紊流才能体现水流的动感;水流体不能单独存在,而应增加与沙石,水中植物结合的机会,提高含氧量,保持水的动态生态,否则人工水会变成死水、腐水,对居住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水景观可以充分和居住区的水循环利用起来,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减少电能的使用,同时起到排水的作用,在干旱时,还可以人工灌溉水,保持水景观不断水,给人舒适安逸感。
3.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研究表明,居住区入口景观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他们工作身心疲惫,通过入口景观设计,可以让他们近居住区就可以感受到温馨。入口是居住区与外部环境的连接点,它不仅能够改善和丰富住宅小区的整体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还能美化街道和增加街道的特色和吸引力,甚至于为城市带来繁荣与活力。居住区入口的景观设计一般比较显眼,有的依赖于地形,水源,更多的则通过人工方式增加相关元素,如水、植物、灯光、雕塑、门体、围栏、广场、铺装、建筑物等以及它们的质地、色彩等。但是总体上讲,居住入口的景观设计要点有:
(1)功能性原则。入口的产生是人类为了防御和通行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居住区入口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通行和防卫功能到如今衍生出的标志、象征等功能。但是即使到了现在,小区入口的基本功能依然是通行和防卫的需要。所以构思入口最基本的就是以实用、适用为目的,进一步讲就是构思适合人们行为、活动的场所,与其空间使用上的需要。
(2)整体协调性原则。如小区的入口尽量做到闹中取静,这就需要预先考虑小区在城市中的入口开设的方向,使小区和城市较方便的融合。对于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来讲,入口景观形态不仅反映了入口空间的围合关系和功能的组合状况,它也包含了每个局部节点的处理效果。局部节点设计反应出设计的严谨性,同样,入口形态的形态特征也大多通过局部的节点设计来达到协调和强化。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随意,与施工脱节
一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对现场空间特性进行分析,全凭感觉和意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又不及时与施工方沟通交流,导致小区景观在设计图纸上往往表现得美妙绝伦,一旦置身于完工的景观现场,却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用意所在。同时,一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注重细节,设计粗糙、空泛,缺乏品质。
3.2 重平面,轻立体
合理的景观规划应避免大面积华而不实的绿化,应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与立体布局有机结合。目前,居住区绿地结构层次单一,多为乔草两层或灌草两层,不能形成有效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一些小区为使“黄土不露天”,大面积铺设草坪。夏季草坪生长旺盛,每3d就要浇1次水,每30d就要对草坪进行1次刈割,既增加了养护成本又引起了噪音污染。同时,由于现在铺设的草坪多不耐践踏,人们根本无法直接进入,大面积的草坪挤占了人们的活动休息空间,使居民只能“望绿兴叹”,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小区偶尔也种上一些乔木树种,但仅为点缀而已,种类也单一,无法形成垂直绿化景观。
3.3 铺装材料过多
一些小区为了追求视野广阔的广场效果,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减少绿地面积,增加铺地面积,导致这些铺地在夏季出现强烈的反射效应,从而形成“人造沙漠”,既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也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感到单调和疲惫。现在多数小区的铺装材料还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铺装材料多具有不透水性,降水很难渗入地下,只能形成地表径流,由下水管道流走,这为暴雨季节内涝的形成埋下了隐患;二是铺装材料的种类、图案、色彩与居住区环境、植物不相协调。
3.4 疏于管理
现在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和小区业主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物业费难以收缴,物业公司日常工作难以为继,更不愿意多花钱去维护小区绿化,使得本来整齐美观的居住区绿地杂草丛生、枝残叶败、病虫害横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物业公司对于小区绿化的日常管理也仅限于浇水和除草,而对于病虫害防治及季节性修剪更无从谈起。
四、改进措施
4.1 转变设计思想
明确居住区特性,减少人为成分,充分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将居住区的景观功能性、地域性、生态性及文化艺术性融为一体,有机结合。景观设计师在景观设计占有主体地位,但不能独断专行,而应该邀请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环境保护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使设计作品能够满足各方需求。同时,设计者应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角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具有和谐之美。
4.2 丰富植物种类,应用垂直绿化
多元化是一种趋势,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避免种类和结构单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及不同植物的习性进行多样化配植,建立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在复层混交群落构成中,上层的乔木树种可选择圆柏、云杉、油松等常绿树种和国槐、白蜡、新疆杨等落叶树种;中层的灌木可选择金银木、连翘、小檗、榆叶梅、紫丁香等,由于它们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所不同,有的宜配植于疏林下,有的宜配植于林下蔽阴处,有的宜配植于林缘;群落下层的地被植物可选择石竹、玉簪、萱草、地被菊、鸢尾等草本植物或山荞麦、地锦、铺地柏等木本植物。地被植物的广泛使用既可避免只使用草坪的单调,又解决了地面问题。复层混交群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不仅能够防风、降温、滞尘、隔音、提高空气湿度,而且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而这些功能都是相同面积的草坪所无法比拟的。
垂直绿化在现代小区景观布局中极少得到应用,但垂直绿化具有占地面积少、绿化面积大、见效快、遮阴降温效果好等优点,有利于滞尘、防污,繁殖容易,养护简单,因此应在小区景观绿化中适当地进行推广应用。垂直绿化主要有墙面覆盖、篱垣绿化、棚架绿化、栏杆绿化等形式。牵牛、红花菜豆、忽布、小葫芦等草本植物,地锦、葡萄、山荞麦、五叶地锦、蔓性蔷薇类等木本植物都可用于垂直绿化。
4.3 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加强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等社会公德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绿化美化知识,提高居民素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小区景观绿化管理工作中。
五、结语
景观设计于居住区而言,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如居住楼房销售前的广告宣传,居民本身美的享受,和谐小区的标志等。总体上看,景观设计要求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而越来越高,但是绿色景观,入口设计是不能避免的两个景观设计,未来的绿化景观中,还可能增加诸如游乐景观,聚居景观(如小型放映厂、舞台等)。提高景观设计的标准,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改善居民生活舒适感应是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徐冲.浅析居住小区的景观绿化设计[J].北京农业.2009(15)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city garden green become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economical society. Is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resource saving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mportant reflected, no matter from social, cultural, or human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he fully reflect. Second, the ecological value is not the least important aspect. In this paper the intensiv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greening,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n cost-saving measures on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int of view.
Keywords: saving; Landscap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约型园林绿化”,通俗来讲便是园林绿化的“四个最少政策”, 用地少、用水少、投资少以及对周边环境干扰少的一种新型绿化模式。广义上讲,城市园林绿化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是建设节约型生态化城市的绿化。在城市扩展与耕地保护、水资源短缺等环境承载力日渐下降、矛盾日益突出的现阶段,社会发展选择了“节约型园林绿化”成为必然。
一、资源合理利用,保护措施到位。
目前,伴随着资源的不断匮乏与环境破坏的加剧,建设和谐社会的口号愈发响亮,特别是城市高速发展所造成的水土不断流失、空气污染、沙漠化等问题的程度日益严俊化,这些方面的恶化不得不使我国尽快着手缓解土地资源的压力。因此,园林建设部门提出了所谓的“节地型园林绿化”,以进行园林绿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保护。
土地合理绿化措施
首先从土地方面着手进行,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人与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改善气候的恶劣化,大力倡导在对原有土地利用的基础上,推进墙面绿化、房顶绿化、垂直绿化以及立体绿化。这样做一方面扩大了绿化的面积,另一方面也对绿化占地量进行切实有效地控制,节制了绿化与土地之间现有的矛盾,使宝贵而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园林绿化中产生最大的环境和生态效益。
(二)加强隐性分散空间利用
其次需完善和加强的是对城市里一些分散的空间进行整合使用,如城市的街角、马路周边、立交桥底等隐性空间,进行合理的植被栽种,完善绿化。这样既可美化城市,也可增加城市绿化面。
(三)完善绿化制度
在园林的绿化中,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有着必要作用。严格的制度是确保城市绿化不被破坏的重要举措。在管理与保护范围上,应着力放在城市的广场、公园、小区和绿化林地上,对擅用绿地者、对绿地性质改变者和对绿地用途改变者进行坚决惩处,并且严格控制城市绿地面积的总量。在对待城市绿地和绿化管理的问题上,切实遵循法律程序办事,制定和落实《城市绿地管理条例》,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有关城市绿地建设的监督制度,以防止绿化成果遭到破坏。对于已经完成的绿化工程,必须按照工程的标准进行审核,以保证其地域性的绿化达到
要求。
二、实行节水保绿,合理灌溉配置。
水乃生命之源,园林绿化的前提是首先要确保水资源合理而充分的利用。对于城市里较大面积的绿化,无疑对水的需求会更大,特别是在少雨季节,气候干旱,为了保证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必须要使用大量水来进行浇灌。然而对浇灌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节约与浪费,一般在城市当中都会以自来水的形式进行合理浇灌,但是这种方式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从节能的角度来说,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以建设节能节水型的城市园林是必要的,依照科学发展观的指示,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合理利用,从而节约水资源。另外,节约用水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也具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城市的发展中,应进行园林灌溉技术上的改进,通过不断推进建设节约型园林的步伐,来寻求合理的灌溉方式,目前在节能意识的推动下,以出现多种节能灌溉的方式,如滴灌的方式、喷灌的方式、以及埋灌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推动了灌溉途径,趋向环保理念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园林在不同的绿化带,采取了不同的灌溉方式,防止了水资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举例:比如对处在开花期的植物,可采取了滴灌的方式,这样做既确保了水分供给,同时又能使花朵不会受损。因此,通过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达到有效的对水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通过科学灌溉、精准灌溉,来实现对绿地有效的管理。
三、加强利用绿化资源,优化持续发展步伐
伴随着在城市当中绿化面积的不断加大,对园林绿化有效地养护,也需要着力进行。四季更替,园林内部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植物的剪枝、草坪中的枯草、树木的落叶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清理和维护。这些废物的产生增长了园林内部的环境压力。现阶段,处理这些垃圾的方式一般都是集中填埋,这样地清理方式,对城市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压力都会不断加大,导致恶化程度不断加剧,各方面的矛盾不断激化,对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链也绝不是建设绿色、和谐、可持续型社会所倡导的,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为此,对垃圾的合理利用也是促成节约型园林的重要手段,在对待枯枝残叶的问题上,相关环境部门进行了必要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处理。他们把大量的散落树叶和干枯的草叶集中到一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发酵堆肥,这样的做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垃圾废物得到了循环的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这些生物肥料再对园林树木花草使用,促进了植被的茂盛与繁荣。长时间下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显著。与此同时,建设节约型园林还要从管理层面入手,培养和实施大批管理人才,加强这些技术型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够在园林护理方面,减少因为盲目修剪与浇水施肥形成的浪费。,提高园林的植被生长条件,因此多对园林进行管理宣传,加强公共管理意识有着必要的作用。
四、做好园林设计施工.营造完善
要同时实现园林的节约性能与绿化性能,其绿化施工环节相当的重要,也就是说,在园林的设计上,要强有力的进行植被覆盖,以及对栽植方法做到有效的策划,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植物的合理布局,其次要利用技术手段,对植物的栽种成活率进行控制,这样对植被及时发挥其绿化美化的作用有着必要的保证。所以,园林在绿化上设计的重要性便彰显出来,因此节约型园林形成的关键与设计的合理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在园林设计时,必须严格的以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尽可能的使设计理念达到理想化,自然在切实彰显设计理念的同时,也应当发挥园林的主观能动性与超前的意识,采取现实情况与设计方案的有效结合,将施工中的诸环节以最佳状态体现出来。做到科学方式植被栽种,按照环境与气候进行选适合适宜的植被选择,努力把握好园林内部的建设管理,为后期园林养护和管理进行有利条件的创造,这对园林绿化的施工与养护管理实现双向结合,都具备着重要作用。总之,节约型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符合了科学发展观要求,体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型社会的客观建设形态,为城市发展中需要长期进行的的发展方向,也是生态园林型城市创建的必然要求。
结束语:
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的绿化养护管理探究,可以看出,节约型园林在城市环境绿化方面起着重要的改善调节作用,为城市美化的各个环节普及了环保的理念,同时也倡导了公益理念,为可持续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推动的效果。更需要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工程中进行优化和普及。
参考文献:
[1].俞孔坚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 [期刊论文] -风景园林2007(01)
[2].罗春柳.曾满香.张国峰 浅谈园林树木的养护方法 [期刊论文] -科技与生活2011(14)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艺术;软硬景
1引言
园林景观空间艺术,是以空间环境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从园林的尺度空间比例、平面布局、功能结构等方面,展现景观的美学艺术,以此达到对景观空间的艺术追求。景观空间艺术不仅能突出景观空间层次,还能丰富园林空间,对于加强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2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意义
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应用,具有以下意义:①提升了观赏游玩的娱乐性。这是景观园林的基本用处,巧妙的空间设计可以增添观赏者的趣味性,合理的空间布局能给人以舒适的空间感受。②给人立体化的感受。景观园林属于空间设计,通过色彩和图案,提升园林立体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③增添了园林景观类型。在注重空间艺术使用下,园林的景观类型更加丰富,植被、岩石、河流等自然景观,以及亭台楼阁等人为景观充分融合,提升了园林景致效果。
3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设计原则
3.1景观丰富原则
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主要体现在对景观与空间结构的统筹,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融入最适合的原色,提升景观园林的丰富性和协调性,提升景观园林的观赏趣味。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主要包括水文景观、人性化道路、绿色植被等,这些元素具有不同特征,将其协调组合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景观园林设计中,不仅要将自然与人文景观元素相融合,还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视觉感,调整各元素空间顺序,提升景观园林丰富性和美感。
3.2绿色生态原则
绿化环保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核心。绿色生态原则就是通过景观园林中的绿化工作,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周边城市的灰尘、噪声等污染,提升美化城市效果。因此,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不仅要注重景观园林的实用性,还要注重其绿色生态价值。在硬景设计中,要选择具有绿色标志的建筑材料,实现景观材料充分利用。软景设计部分选用生态效益较高的植被,将园林景观设计成为小型的生态系统[1]。
3.3功能多样化原则
除了实现景观园林的观赏以外,还应当注重其实用性。一般的景观园林中会设置有座椅、解说牌、假山、园区灯等设施。在空间艺术设计中,必须以功能多样化为原理,合理安排这些设施,充分发挥设施功能,提升设施的利用率。比如,景观园林中的座椅,可以将其设置到景色密集且阴凉的地段,保证游客在休息的同时,同样能够舒服的观赏景观。
3.4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在进行景观设计中,以人的需求为目标,使游客能够充分享受园林中的资源。首先,景观园林在规模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人的行走能力,避免游客感到疲惫。其次,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年龄。比如,对老年人来说,路标、解说牌的字迹不可太小,景观中路面要保持平整。在特定的距离之内,要设置厕所和休息区,以保证老年游客的基本需求。对儿童来说,园林中可以设置秋千等娱乐设施,增加趣味性。
4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4.1硬景部分设计
①空间设计。构筑物的空间构成与比例,是影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我国对园林的艺术处理,就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西方的古典园林布局开敞、一览无余、景区呈几何形分割。而中国的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征是曲径通幽,看似无序,实则有序,扩展了有限的空间,更赋予诗性韵律,给人含蓄的审美感受。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不同空间结构的交织组合,即理性的、曲线空间序列,空间的曲面结构,具有拓扑关系的复杂的空间建筑布局,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等。而现代的园林设计也传承了这种空间排布特性,赋予多样节奏、虚实结合、又高度和谐,使观赏者不断产生审美期待[2]。②材质设计。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设计,必定会涉及到材质的选用,比如,假山、桌椅、油漆等。这些材料大部分具有化工成分,选择不恰当会对景观园林中的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在材质设计方面,要选择和使用具有低碳环保功能的材料,以此避免材料的污染。在设备选择上,也要选用具有节能功能的设施,如节能型路灯、太阳能型喷水设施等。这样的低碳材料和节能设备,可以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浪费。同时,为景观园林中的植株与观赏的游客提供安全健康的观赏环境。③地形设计。由于景观园林的规模有限,因此游客的游览以步行为主,这就对景观园林的地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应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首先,要在不影响景观园林原有地形的基础上,进行空间艺术设计。将游客活动的生活习性和审美意识考虑在内,保证园林建筑与地形的和谐。其次,要以园林原有地形地貌为基础,选取恰当的位置营造景观。比如,充分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和主流元素,实现因地制宜,提升游客对景观园林的亲切感受。另外,按照风水园林学的角度看,园林景观的地形设计应当满足整体系统、观形察势、地质检验、适中居中等原则。
4.2软景部分设计
①木本设计。木本是景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软景。园林中最常见的木本为乔木,乔木根据其生长高度的不同又分为特大乔、大乔、中乔、小乔四个等级。具体的景观园林设计中,可根据园林的规模和空间排布,选择不同等级乔木。而且,要选择存活率高、生命力强的乔木种类,同时具有美观性和绿色功能。另外,苗木的选择要属地化,本土化,外来苗木必须得经过本土驯化后方可栽植。风水园林学中对木本的选择十分讲究,有“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之说。比如,苏州园林的造院者以槐阴当庭、插柳沿堤、栽梅绕屋、前竹后水,使人领略到江湖野趣,同时达到趋吉化煞的目的。②篱笆设计。我国自古就有“曲径绕篱”的说法。可见,篱笆在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具有营造园林意境、支配园林空间的作用。景观园林中的篱笆设计,主要包括园林空间结构绿墙、绿篱迷宫、具象模纹绿篱等,篱笆一般以满铺、两侧、图案、自然等形态存在,是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的重要点缀[3]。③地被设计。地被植物是指低矮、爬蔓的植物,高度不超过30cm。在类型上主要包括护坡地被、林隙地被、岩石地被等。而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地被的选择要适地适种、因地制宜。在种植地点上,要选择园林景观中来往行人较少,但视线能所及的地段。然后,根据园林空间排布,确定好地被植物的颜色和种植面积,使地被设计与景观园林相映衬,也可按照风水园林学,使建筑山水掩映于草木地被葱茏之间,组成独立的景观。
5结论
景观空间艺术,是景观环境打造实用性较强的艺术。本文对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和研究,从景观园林设计中空间艺术应用入手,结合园林空间艺术设计中景观丰富、绿色生态、功能多样化、以人为本等原则,对空间艺术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论述。其中,硬景设计部分包括空间设计、材质设计、地形设计。软景部分包括木本设计、篱笆设计、地被设计。希望论文的研究能够提升我国景观园林设计水平,以此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和谐的生态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刘青,陈汉杰.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苏州私家园林角落空间形态营造[J].创意设计源,2017,35(03):30-34.
【2】张玲.关于新中式景观应用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5,14(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