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时间:2022-07-06 13:54:00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第1篇

 

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制度的关系

 

我国现代的企业制度是要具备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其主要形式是以公司企业制为主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的前提是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心。而作为现行企业下的会庆管理制度是在企业运行时行使的一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我国财会管理制度的发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发生和发展而来的,而且,会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断的发展起来。

 

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完善而发展完善的。确切的说会计审计管理制度是作为一种对企业的约束机制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会计管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的法人或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为本企业谋取利益的同时,也相应授予本企业会计机构监督权力,财会机构在实施监督权力的同时也要认真施行本企业法人或领导的意图。而会计管理工作所需要做的是监督和管理本单位的一切经济流通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资金运作情况和流通情况。

 

二、会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作用

 

会计管理制度大部分是为企业提供监督和保障。会计管理贯穿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企业发展的经济流动的监督员和命脉。其监督的是企业资金流动方向和使用情况,进而保证企业资金能够被有效的利用和合理分配,保证被告利用资金的完整而有效的收回及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对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会计管理可以根据各种国家制度对企业进行监督,来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和合理性,使会计工作达到企业要求的工作效益。

 

三、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现代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以下几个要点的内容。

 

1.会计制度化管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财务管理归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的制度管理建立需要在规范化的制度内建立,然后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是管理制度。因为是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的管理制度,其完成的功能是需要进行规范性的活动和行为,其主要的活动功能是将不同个体的不同的行为加以有机的整理并集合为一种具有整体体的统一的行为。这种行不具有相应的权威和系统性,及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其次是制度化管理范畴,这一管理范畴的管理手段是制度,集体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每一位员工在自己规定的工作内执行任务,但是前提是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权力,在行使权力的同时需要服从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

 

2.财务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内容

 

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资金进行组织和管理,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对财务进行有序管理的一种企业内部的理财行为。其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利用相关的价值指标,在企业内部实行价值的过程中实行与经济有关的管理行为,在企业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与财富的保值和增值都是财务工作的有力见证,是财富创造过程的坚实保证。

 

3.财政管理的活动范围

 

首先财务部门会将筹资部分(如:烊收资本、资金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的利润以及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进行统计合总后统计出本企业的资金明细,然后进入投资,其中固定资产也可以通过折旧的方式进行投资,昆处投资分为两个部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是投入生产环节,以货币购买的形式和储备资金的形式进行生产投资,使这部分资金进入生产环节,促成成品产出,生成的成品再进入流通环节,进行营业收入。收入后所得的经济收入一部是对当初投入时的补偿资金,另一部分即营业利润,另外还会产生一部分营业个收支余额。对外投资一般是以资金的形外对与外部合作的企业进行合作,然后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所产生的相应的投资收入所产生的相应的利润总额除去上缴国家税务之外,其余的就可以作为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最后利润形式出现。

 

4.财务管理具备的职能

 

其职能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监控、连接和参谋保值。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一家企业2013年生产ppv、pp两种不同的产品,而且2014年继续生产。该企业年度产量计算产品的总成本为70000元,其中产品成本中支出所占比为:材料费55%,工资15%,制造费18%,废品损失占2%。以上几种费用总合计为100%。按照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本年度年产增长20%,而成本却要相应降低7%。据这一硬性指标,经财务分析决定,将2013年各项可变动指标分别为:使原材料的损耗下降4%,而工人劳动效率却要相应提升15%,根据工人加班给出相应补贴需要提升工资5.8%,因增加生产使制造费用相应增加14%,而损耗率却相应降低50%。

 

从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直接材料费用变动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成本降低率=[1-(1-10%)×(1+4%)]×55%=3.52%

 

成本降低额=70000×3.52%=24640(元)

 

从给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工资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成本降低率=[1-(1+5.8%)/(1+15%)]×15%=1.2%

 

成本降低额=70000×1.2%=9600(元)

 

因制造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成本降低率=[1-(1+14%)/(1+20%)]×18%=0.9%

 

成本降低额=700000×0.9%=6300(元)

 

通过以上的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年初时准备确的制定成本计算,并将其分解至各个因素中去,会使各项中的数据的产品成本降低。

 

5.公司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地位

 

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工作的指南和方向标,是财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在财务工作中财务管理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制度管理将财务工作的内容、要求、岗位、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明文规定的主要作用是:1.只有在组织内才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所以为其提供相应的组织后备。2.体系保证是财务工作的前提保证,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两大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中的这两大体系的管理都需要财务管理体系保驾护航。3.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要素,其有力的管理手段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的保证。4.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实施的权威性,使其具有一定的,不可抗的约束,因其具备了相当的测量和监控功能。

 

四、现代企业内部典型的财务管理制度

 

1.财务稽核

 

财务稽核需要在财务部门以外建立,相对于财务部门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其中这一部门的要求是财会稽核程序能够合理的科学的制定,对财务部门的整个运作成果进行稽核,从而促进财务部门能够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2.组织制度

 

财务部门需要设立相关的组织制度,及配备合理的组织人员,从而明确财务部的组织职能。

 

3.全面预算制度

 

因为预算是通过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控制进行的有效的活动,从而为公司未来的经营打下一个良好的资金基础。从而使公司能够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有效的控制。同时能够对公司资金有来往有一个明确的记录和控制,使财务部门真正的成为生产经营中的资产监控部门。

 

4.会计核算及控制制度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和建立健全核算体系,能够帮助公司领导有从资金财物上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定发展目标,从而有效的发挥财务部的监控职能。

 

5.统计制度

 

统计工作的功能是针对公司生产部门而言的,在统计过后可以提供全面的有效的和科学的资料,是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真实的生产情况的反映,为公司领导层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

 

6.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的任务方向是利用合适的成本计算方式,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重新进行核算,从而得出公司在实际的生产水平和对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对控制生产成本提供相应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字依据。

 

五、目标与内容

 

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公司内部形成一个有序的科学的和具有健全监督的机制,从而确保公司能够依据这些机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使公司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能够帮助公司规避资金风险;财务最大的功能就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流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能够为企业经营堵塞漏洞,及时和有效的发现和纠下棋各种欺诈行为,从而能够为企业的财产安全做出保证。

 

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为:1.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工作,在政策和方针允许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本企业风险,从而保证经济在合法和有效的范围内活动。2.根据会计核算系统应该遵循的法则,保证会计工作和其统计的信息合理、准确、可靠。3.在保有证资产能够正常流通的同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在现代企业内部建立会计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结构的完善,也是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监督的控制,可以使现代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会计管理制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企业的内部环境,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第2篇

一、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针对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是因为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办公设备落后,并没有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这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将会严重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不受重视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都不是十分的看重只是将档案管理看作为合同文件管理等的管理成为一般工作人员的附属工作。其中除了对合同文件、人事档案等进行管理外,其他的资料信息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档案进行管理。由于企业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所以客户信息以及业务资料等都附着于工作人员身上,当工作人员发生流动的时候就会导致这些资料信息的流失直接导致企业产生业务的损失。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够

即便企业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足够的认识,但在档案管理人员的安排上却明显有着专业性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和档案管理素质不高等的问题上。首先,如果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则直接可能导致档案信息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娘费资料信息获取的时间从而使档案管理失去其真正的作用。其次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一般不具备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的专业知识因此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会有所欠缺从而导致档案管理的工作态度低下影响档案管理工作。

(三)企业档案管理没有应用信息化的办公手段

尽管在现在的企业管理制度当中已经广泛应用了信息化的办公手段来代替传统的纸张办公,但企业档案管理却仍然只是单纯的停留在传统纸张办公形式当中,不能够将企业的档案形成信息方便于各个部门的应用和查询。

二、如何改善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全面的解决,必须了解问题的本质。从根源解决。转变传统的管理意识,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并依照相关的法律,对档案全面的管理。如下对具体的解决对策详细阐述。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应摒弃计划经济关于企业档案管理的传统思想认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认识到档案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企业如果不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积累、管理和开发利用,企业就会在改革的浪潮中失去方向。要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宣传,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是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宝贵的信息、资源和无形资产,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解决各种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不可替代的证据,企业档案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二)推进依法治档

《档案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档案工作的专门法律,为企业档案依法管理提供了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档案工作也要相应纳入法制轨道,企业管理者应把企业档案工作纳入企业法人的自律行为范围之内。企业档案管理者应加强法制观念,时刻以法律的准绳来衡量自身的档案工作,要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型改制的实际情况,积极配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减少档案制度原则性条款,增加可操作性条款,以规范企业档案工作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全力推进“依法治档”,在指导、监督、检查企业档案工作时,要少些行政命令,多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执法和业务指导的关系,根据当前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办法、制度,采取不同的指导监督方式,推行档案业务指导监督形式、内容和方式的多元化。对国企的改革,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加强重点监控,以防止国有企业档案在产权变动过程中流失。

(三)充分发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

按照国务院机构“除部委一级局有部分直属企业外,一般工业局不再直接管企业,地方的情况也大体如此”的规定,原有企业的专业主管机关职能将发生变化,已很难像以往那样实行按专业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对企业档案的管理将转为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所以对企业档案工作的管理应大大依靠各级行业部门。一是吸取“条块”结合的历史经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应各级行业部门实现有机结合,依靠他们从宏观上对企业档案工作提出规范化管理要求,并争取纳入企业资产管理的范畴;二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靠各部委作为对所属企业档案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支撑点,积极做好企业档案工作。

第3篇

(一)传统的成本观念是一种消极的成本管理,它更注重以节约来降低成本。而现代管理成本强调不仅要注重产品生产成本,更要注重产品在市场上的效益。降低成本是有条件和限度的,有时候过渡关注成本降低反而带来负的效应,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进而使企业效益遭受损失。因此,企业不能单纯关注生产成本,应该依靠新的技术引进和革新降低相对成本,提高企业收益。

(二)由于不断的改革,有些企业部门的管辖范围和相关任务发生了变化,导致成本管理工作跟不上,成本基础台账建立不完整,成本写实不全面,往往注重表面走形式,没有严格的对厂、车间的坏损机器设备、零部件进行登记、修理、报废等进行把关,造成机器修理材料的严重浪费。

(三)成本预算工作的不健全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主要是部分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缺乏预算工作必需的方法和技能,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不顾工作量与效率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不管工作量、定额之间是否匹配。

2.成本预算涵盖项目不全面。因产品的不确定性,使得预算对全年指标控制力削弱,非固定产品在生产时由相应生产、技术部门签订材料、工具等费用,没有完整的成本预算,既是纳入大的预算当中,实际执行中往往加较大预算的偏差也较大。

3.预算管理缺乏基础。预算编制需要充分的调研,但企业有些部门的预算是参照上年实际的“闭门造车”的结果或是想当然的数字,预算管理需要基础制度,但经济核算、定额等方面的管理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4.预算协调性较差。没有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对工资和投资的分析研究不够,对周转量、收入过度关注。各预算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衔接不够。财务、计划、业务等部门在编制预算、制定规划只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有所交流,在预算编制的时间方面衔接不够。

5.企业忽视了对预算编制合理性的考核。工业企业缺乏对各个部门的统一要求管理,对各项预算的考核不严格,导致对各部门的管理力度不到位,从而对预算编制的约束力不强。实际工作中,企业调整预算的程序不科学,不够透明。这使得执行部门很难掌握预算的完成情况,不利于预算的执行,往往出现在年初制定下达预算,年底大幅度调整预算的现象,这样,预算就变成了形式,失去了其本身真正的意义。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开阔成本管理范围,培养全员企业成本意识

企业应注重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不要追求短期效益,因此,对于近期投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多的项目,应舍得投资。成本管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着眼于外部环境,一方面,从产品市场需求和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改进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成本管理应延伸到产品售后服务方面,如对产品的维修和处置等环节。对于各个环节产生的成本,如技术成本、库存成本、后勤成本和销售成本等都应该有严格的、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二)加强成本管理基础工作,重视成本管理方法的创新,选择合适的方法

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为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成本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而应该将管理的触角伸至产品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以及事前预测和控制分析,以便综合考虑产品的各种成本,包括技术成本、信息来源成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非物质产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应涵盖非物质产品成本,如服务成本、资本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等。目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管理的中心也逐渐由企业内部转向外部,更加注重经营决策管理,因此,决策成本管理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如机会成本、相关成本、边际成本和未来成本等。在企业的管理中,为了保证企业做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也应当综合运用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等多种方法。

(三)强化成本的日常控制管理

1.对材料的控制。面对市场经济我们应以材料采购价格和材料消耗量的控制为主。要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要对采购进行招标管理,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择,从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要实行材料领取的总量控制,对企业各种定额要定期进行测定,降低各种材料的消耗量,达到控制总量支出的目的。而且,各部门只能分期分批在规定限额内领用材料,确需超额领用材料,应经过一定审批手续,避免材料的浪费。

2.对生产、修旧利废费用的管理。大型机器设备修理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技术人员大胆摸索与创新,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完善“计划、修复、验收入库、生产领用”的各项手续,充分利用现有机器设备检修能力,能修好的配件,坚决不换新,从而降低大型机器设备的修理成本。

3.建立大额互换配件损坏报废委外修理鉴定制度。对于大额互换配件,要遵循能修则修的原则,实在不能修复的需要报废领新的,要由技术部门、验收部门参与鉴定,确认后可领新;对于委外修理配件,要做好鉴定验收登记,把好质量这一关。

(四)加强事前预测及控制

成本预算要随着产品的开发、变动随之改变,根据一定时期的市场销售计划及生产计划及时调整预算,以滚动预算目标和月度跟踪预测为手段,以管理性支出标准化为配套政策,大力压缩成本费用。

1.切实细化预算指标。企业的各种预算必须要经过细化分解,并下达到与之相关的作业层———生产车间、班组及各个岗位,才能形成约束和激励作用的责任目标,才能称得上是全面预算管理。没有指标作标准,对作业层有关部门无法做出相应的评价。

2.加强协调预算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体系。将预算中涉及的主要生产任务、设备数量、设备运用效率与消耗、支出、收入有机联系起来,在编制预算时体现生产经营对资源的合理要求,并保证工作量与相关的定额之间的匹配。如果预算过程中,定额不合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加强预算指标间的协调,从根本上杜绝长官意志,杜绝倒推成本,总量包干等不规范行为,维护预算的科学性。

3.预算目标要符合实际。为服务成本管理,企业进行预算,所以其预算目标必须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职工素质等客观因素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协调,使企业各个时期的预算能相互衔接,使得企业当前经营目标与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4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 探讨

一、引言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点就是要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全新的管理体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其中成本管理工作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工作,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的重要保障。

成本管理是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来完成对成本项目的管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通过一系列的方法进行预算、决策、分析以及控制等一系列过程来对企业发生的成本进行管理,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只有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探讨成本管理模式能有效调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薄弱环节,在实现成本降低的同时还能挖掘企业内部的潜力;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改革必要性

(一)企业市场观念不强,成本意识薄弱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取胜靠的是产品价格的竞争,而要获得利润靠的是边际贡献,这归根到底又是成本的竞争,因此降低产品的成本对企业的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传统成本管理的重点是进行对成本的核算,所进行成本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的。主要是对事前发生成本的统计与核算,并没有真正从市场角度出来,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没有发挥成本管理的能动性,主动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功能中来。并没能形成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自觉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也没能切身感受到经营亏损的压力和参与竞争的动力,导致了成本管理工作没能取到应有的成效。

(二)成本管理方法落后,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

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提品的实际成本资料,通过产品实际成本资料,来计算销售成本,根据产品的销售量进而确定企业的利润额,但是这种成本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经营环境。这种成本管理方法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成本管理需要提供更多的资料,成本管理其功能不仅仅是核算功能,而是要涵盖企业的生成的全产业链过程,内容应该包括:预算、决策、控制、分析以及考核。通过将成本管控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才能够实现降低成本与增加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双重目的。这就需要实施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方法,而这是对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挑战,只有实施了这些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形成比较规范的成本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发挥成本管理的功能。

(三)成本管理制度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任何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与其相适应制度的支撑,成本管理工作也是如此。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走向科学化。原先的仅仅对企业利润进行考核的管理体系已经不再合适,同样需要建立起对成本指标进行考核的体系,促使企业建立起一整套现金的成本管理制度。另外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其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来保证其健康运行,对于企业来说一样,良好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健全的规章制度来保证。而目前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己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本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进行成本管理首先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战略成本管理

我国对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研究尚不够成熟。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者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内在的分析企业成本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企业产品价值增值环境,识别成本的驱动因素。通过管理和控制价值链,制定差异化战略或成本领先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收到凸显企业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获取更高的利润目标。总而言之,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就是企业的战略思想与成本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通过流程再造以及流程管理的思想对作业及作业成本进行确认和核算,计算产品成本,并且将成本深入到作业层面,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作业成本管理不同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其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量、确认,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的成本会计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促使企业对产品设计的改进、提高作业水平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水平。成本作业法对于有效地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成本企划

成本企划是在日本非常著名的成本管理模式,其实质是将成本控制前置,提前对成本进行预测。通过事先确定成本的目标,加强提前对成本进行预测,这样就能在风险的发生时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成本企划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每个步骤应该发生成本的可能值,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调整成本值,并在成本发生的过程动态对该成本进行监管与控制,达到预先确定成本目标的实现。

四、结论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的更高的要求。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其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同时加大成本管理工作的力度,树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方法,吸取战略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等一系列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现代企业 成本管理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成本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1.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是产权清晰的企业

产权清晰是有具体的部门和机构代表国家对某些国有资产行使占有、使用、处置和收益等权利。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投资的各方应根据其投资额的多少,在企业里享有相应的义务,对企业的产权进行正确的界定,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所有者,而不能象过去那样产权不明确,使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2.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所有者与经营者权责明确

权责明确是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是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企业的经营者运用其资产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并依法向企业的所有者负责。其职责就是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即资本保全和增殖,并享受较高的利润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起新型的责权关系。各方各司其责,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关系对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是十分必要的。

3.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更多地体现在间接管理上,即政府主管部门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来管理企业,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企业仅仅是生产单位,而不应承担应由社会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才能集中精力和财力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实现经营目标。

4.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建立起一套先进科学的运行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同时也是检验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是否成功的标志。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改革的对策

1.努力提高企业的创新精神,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创新是改进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首要问题,现在我们需要成本管理观念的创新、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成本管理人员及手段的创新。改进成本核算方法,加大成本控制新力度。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科研管理体制,使科研机构与企业、高等院校联系更加紧密,并走向市场,形成科研经费的良性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大对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使科研成果尽快转为生产力。

2.开发并应用新技术,实现成本新突破

企业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一些影响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管理,分解目标、力争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也可以积极开发现代化成本控制系统,实施生产成本的全天候监控,实现节能降耗和信息流的科学管理,为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为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加强策略成本管理,扩产量降投资

应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对确实没有效益的应坚决予以淘汰,对进行优化后有生存能力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面对国外大公司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对于自身具有一定技术优势、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必须尽快达到规模经济。

4.加强信息化管理,注重成本效益观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也应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有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5.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提高预防和监控能力

就现行成本核算而言,产品成本仅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就从整个企业而言,作为与价格对比并计算利润的依据,成本绝不能仅看其制造成本,还要看其负担的期间费用多少。也就是说,要把构成企业利润的全部减项都纳入成本分析和控制的范围之内。我们还应借鉴大公司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转变审计工作重点,加强审计力量,改变内审工作方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高。

6.树立成本管理战略观,拓宽降本新视野

为了使我国企业产品价格上能与国外大公司抗衡,企业成本管理必须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实现由传统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的转变。首先,成本管理要以企业全局为对象,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综合分析包括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行业在内的整个价值链,洞察全局。其次,成本管理应注重与长远的降低成本,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有利于长期的生存、发展以至获利,因此对于近期投资较大但以后获利更大的项目,应舍得投资,不要追求短期效益。再次,成本管理应着眼于外部环境,涉及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各个环节,应重视与经销商的联系。

7.现代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完善了现代成本管理的体系,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相比传统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战略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持续变化的目的。它是在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按照战略管理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成本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于长春主编:《会计制度设计》.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企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成本管理模式,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实行以计划价格为基础,以事后核算为重点,以完全成本法为主要内容的单纯算账报账型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已不适应企业的快速科学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敢于看重生产成本管理,而对供应与销售环节则考虑不多,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严重失误,甚至导致虚盈实亏;二是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缺乏市场理念模式分析,短期行为严重,没有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适应经济发展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需要;三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没有立足于企业发展整体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因而不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扩大经营规模,不利于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因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不断健全,客观上就要求对传统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系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使企业保持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这就要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要求,把握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充分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模式,一是在微观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价格为基础,制造成本法为内容,低成本、高效益为目标,全面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二是在宏观上,建立以财务成本法规为引导,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为目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并用的综合管理体系。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微观管理模式

成本的微观管理也就是企业的成本管理。我国现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增强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本管理永远是企业管理永恒的课题,传统的成本管理主要强调对成本费用的计划与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费用的目的,而现代成本管理是为了实现成本责任,提高成本意识,制定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成本效益。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扭转素质低下、管理粗放、产品质量差和成本高的不利影响,具备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小论文。

一是要树立全新成本管理意识。现代竞争是成本的较量,所以成本意识是最为重要的经营意识。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单纯算账报账型的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往往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忽视其他方面的成本分析与研究模式分析,重视事后财务核算,忽视事前预测分析,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成本管理要为这个目的服务,必然要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意识,树立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经营观念、法制观念等系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更加强调整体与全局利益,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和方法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

二是要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要注意总结我国成本管理的好经验,并积极引进国外现代化成本管理方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改进提高。一方面,为了使企业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而应该将视角延伸到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事前预测和控制分析上,综合考虑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重心由企业内部转向了外部,由重生产管理转向了重经营决策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如相关成本、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可递延成本、未来成本等等。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为了保证企业作出最优决策、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也应当综合运用目标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厂内经济核算、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成本—效益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班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多种方法。

三是要不断更新成本管理手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便利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应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可以加速信息处理,使管理者及时作出科学决策。同时,还应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显示监控装置,加强对物质消耗和流向控制,为成本控制和计算创造条件。

四是要建立成本管理专业队伍。目前,由于很多企业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成本管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模式分析,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应当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对企业成本管理的认识,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企业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同时,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建立成本管理专业队伍,举办各种类型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培训班,借以提高他们成本方面的专业知识,为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宏观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是以现代产权理论为依据,以公有制为基本形式的一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法人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对于成本管理仍然需要从宏观上加强调控。一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成本管理工作小论文。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等,都对原来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革,细化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近年来,有关部门又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等,其中有很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成本管理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时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法规体系,把成本管理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二是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努力纠正成本违规问题。既然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就不可避免的存在部分企业成本计算不实,财经法纪松驰,乱挤乱摊成本,甚至弄虚作假,偷逃税款等追求短期利益问题,不仅影响了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共同参与的监督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纠正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

第7篇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大致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粘连”,大股东担任董事长直接操纵董事会并执掌着经营大权。第二阶段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所有权和经营权终于“合久必分”。一些垄断性大财团被迫解体,家族大股东纷纷撤出,而民间资本(普通股东'大大增加造成股权分散,经营长官独揽大权。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企业权力的二次分离。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变股东所有为股东和职工共同所有。资本的投入与知识和技能化劳动具有同等要素的地位,职工不再是股东的雇佣者而是合伙人,同时,把企业控制权分离为决策权和管理权,从而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始终没有能很好解决的对管理权的监督与效率相统一的问题。企业权力的二次分离在欧洲最早实行。1965年颁布的《联邦德国股份公司法(、1972年颁布的'联邦德国企业委员会法(和1976年颁布的'联邦德国参与决定法(等,都对企业权力的二次分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总把制度问题和文化问题搅在一起,让西方人很难理解。可是,中国的企业制度改革是不是把制度问题和政治问题搅在一起?还是政治问题搅了制度问题,这一点,恐怕日本人也难以理解。但无论是欧洲式的还是日本式的二次分离都存在着一个效率不高、决策过程慢的弱点。这在过去还不能说是一个显著的弱点,但在信息经济时代来到的时候,这种分离所形成的决策方式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

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使基础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制度,即使主管突然离去,企业仍可继续有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至于搞得员工不知所措。

2. 制度是员工行动的准绳。有了制度,员工可以照规定行事,而不必一再向主管请示;主管也不必重复下达指示或发号施令,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3. 制度可以使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有了制度以后,员工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和范围内自行作出决策,不必层层请示;换言之,制度可以使主管的授权更为明确、更为有效。

4. 制度是主管与员工之间沟通的工具。主管将组织结构的权限、企业组织的目标、达成目标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以及工作方法等等规定在管理制度中,使员工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努力方向,同时也知道上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5. 制度是员工与企业的工作合约。制度订立的目的是要规范员工的行动,员工接受工作就必须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因此管理制度是工作契约的一部分。

6. 制度是员工权益的保障。员工在企业应享受的权益,如工资的核算与调整、工作及休息时间的安排、任免迁调的决定、福利给付等等,都应该在管理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和记载才能发生效力。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必须在理论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上,理论创新的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由对物的管理、对人管理跃升到对管理者的管理。企业发展至今,从管理上讲大体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以对物的管理为主阶段、以对人的管理为主的阶段和以对管理者进行管理为主的阶段。最初的管理主要是对物的管理,这和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相适应。企业最初基本上是以业主制为主要形式的,生产单一,规模有限,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在这一条件下,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对物的管理而不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的效能,由此也剌激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机械革命。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制度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单一的业主制开始向其他制度形式演变,所有权和经营权有限分离。因为单一业主制很难适应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变化的要求,业主本人很难做到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这样就必然要适当分散管理权,实行部分委托管理。由此就形成了以业主为核心的、有委托管理者参与的管理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即生产过程中的人。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发挥作为生产者的人的最大效能。这一管理的最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泰罗制”。现代企业是以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为特征的,随着股份的分散化,所有权也多元化,以股东会为代表的所有者集团,并不直接进行管理,而把管理委托给一个相对规模的经营者阶层。作为经营者他的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作为所有者则主要是对作为经营者的管理者的管理。所以现代企业进入了“管理管理者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就要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这一趋势,把管理目标定位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这就必然会引起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创新。

二是由一般的行为管理跃升到机制管理。一般的行为管理注重人的行为的设计和管理,包括对人的心理行为的注意。这是对人的管理阶段的一种提升,由外在行为管理深化到内在行为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必须从机制上去提升,这样才能更有成效。所以,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中,我们应当更加突出地强调这种机制管理。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较为曲折的过程。但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必须不断追求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循环升级式地提高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果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那一定是由于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企业,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希望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创新性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保证和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化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第8篇

关健词: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2

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制度的关系

我国现代的企业制度是要具备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其主要形式是以公司企业制为主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制度。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的前提是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心。而作为现行企业下的会庆管理制度是在企业运行时行使的一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制度,我国财会管理制度的发生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发生和发展而来的,而且,会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断的发展起来。

我国的会计管理制度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完善而发展完善的。确切的说会计管理制度是作为一种对企业的约束机制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会计管理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的法人或领导人作为授权人,在为本企业谋取利益的同时,也相应授予本企业会计机构监督权力,财会机构在实施监督权力的同时也要认真施行本企业法人或领导的意图。而会计管理工作所需要做的是监督和管理本单位的一切经济流通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资金运作情况和流通情况。

二、会计管理制度在企业中的作用

会计管理制度大部分是为企业提供监督和保障。会计管理贯穿整个企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企业发展的经济流动的监督员和命脉。其监督的是企业资金流动方向和使用情况,进而保证企业资金能够被有效的利用和合理分配,保证被告利用资金的完整而有效的收回及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对企业完成国家预算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会计管理可以根据各种国家制度对企业进行监督,来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和和合理性,使会计工作达到企业要求的工作效益。

三、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现代化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需要以下几个要点的内容。

1.会计制度化管理的管理制度

首先,财务管理归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财务的制度管理建立需要在规范化的制度内建立,然后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是管理制度。因为是在现代企业内部形成的管理制度,其完成的功能是需要进行规范性的活动和行为,其主要的活动功能是将不同个体的不同的行为加以有机的整理并集合为一种具有整体体的统一的行为。这种行不具有相应的权威和系统性,及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其次是制度化管理范畴,这一管理范畴的管理手段是制度,集体行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每一位员工在自己规定的工作内执行任务,但是前提是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权力,在行使权力的同时需要服从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

2.财务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内容

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资金进行组织和管理,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对财务进行有序管理的一种企业内部的理财行为。其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利用相关的价值指标,在企业内部实行价值的过程中实行与经济有关的管理行为,在企业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现代企业管理中经济与财富的保值和增值都是财务工作的有力见证,是财富创造过程的坚实保证。

3.财政管理的活动范围

首先财务部门会将筹资部分(如:烊收资本、资金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未分配的利润以及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进行统计合总后统计出本企业的资金明细,然后进入投资,其中固定资产也可以通过折旧的方式进行投资,昆处投资分为两个部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是投入生产环节,以货币购买的形式和储备资金的形式进行生产投资,使这部分资金进入生产环节,促成成品产出,生成的成品再进入流通环节,进行营业收入。收入后所得的经济收入一部是对当初投入时的补偿资金,另一部分即营业利润,另外还会产生一部分营业个收支余额。对外投资一般是以资金的形外对与外部合作的企业进行合作,然后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所产生的相应的投资收入所产生的相应的利润总额除去上缴国家税务之外,其余的就可以作为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最后利润形式出现。

4.财务管理具备的职能

其职能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监控、连接和参谋保值。

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例如一家企业2013年生产ppv、pp两种不同的产品,而且2014年继续生产。该企业年度产量计算产品的总成本为70000元,其中产品成本中支出所占比为:材料费55%,工资15%,制造费18%,废品损失占2%。以上几种费用总合计为100%。按照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本年度年产增长20%,而成本却要相应降低7%。据这一硬性指标,经财务分析决定,将2013年各项可变动指标分别为:使原材料的损耗下降4%,而工人劳动效率却要相应提升15%,根据工人加班给出相应补贴需要提升工资5.8%,因增加生产使制造费用相应增加14%,而损耗率却相应降低50%。

从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出,直接材料费用变动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成本降低率=[1-(1-10%)×(1+4%)]×55%=3.52%

成本降低额=70000×3.52%=24640(元)

从给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工资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成本降低率=[1-(1+5.8%)/(1+15%)]×15%=1.2%

成本降低额=70000×1.2%=9600(元)

因制造费用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成本降低率=[1-(1+14%)/(1+20%)]×18%=0.9%

成本降低额=700000×0.9%=6300(元)

通过以上的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年初时准备确的制定成本计算,并将其分解至各个因素中去,会使各项中的数据的产品成本降低。

5.公司中财务管理制度的地位

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工作的指南和方向标,是财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在财务工作中财务管理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财务管理作为一项制度管理将财务工作的内容、要求、岗位、任务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明文规定的主要作用是:1.只有在组织内才会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所以为其提供相应的组织后备。2.体系保证是财务工作的前提保证,其中包括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两大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中的这两大体系的管理都需要财务管理体系保驾护航。3.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控制要素,其有力的管理手段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的保证。4.由于财务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的实施的权威性,使其具有一定的,不可抗的约束,因其具备了相当的测量和监控功能。

四、现代企业内部典型的财务管理制度

1.财务稽核

财务稽核需要在财务部门以外建立,相对于财务部门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其中这一部门的要求是财会稽核程序能够合理的科学的制定,对财务部门的整个运作成果进行稽核,从而促进财务部门能够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2.组织制度

财务部门需要设立相关的组织制度,及配备合理的组织人员,从而明确财务部的组织职能。

3.全面预算制度

因为预算是通过对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控制进行的有效的活动,从而为公司未来的经营打下一个良好的资金基础。从而使公司能够在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有效的控制。同时能够对公司资金有来往有一个明确的记录和控制,使财务部门真正的成为生产经营中的资产监控部门。

4.会计核算及控制制度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有效的控制和建立健全核算体系,能够帮助公司领导有从资金财物上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制定发展目标,从而有效的发挥财务部的监控职能。

5.统计制度

统计工作的功能是针对公司生产部门而言的,在统计过后可以提供全面的有效的和科学的资料,是公司一段时间内的真实的生产情况的反映,为公司领导层的下一步发展计划提供有效的数字依据。

6.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的任务方向是利用合适的成本计算方式,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重新进行核算,从而得出公司在实际的生产水平和对计划的执行情况,从而对控制生产成本提供相应的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数字依据。

五、目标与内容

通过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公司内部形成一个有序的科学的和具有健全监督的机制,从而确保公司能够依据这些机制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使公司内部形成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从而能够帮助公司规避资金风险;财务最大的功能就是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流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能够为企业经营堵塞漏洞,及时和有效的发现和纠下棋各种欺诈行为,从而能够为企业的财产安全做出保证。

财务控制的基本内容为:1.围绕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工作,在政策和方针允许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本企业风险,从而保证经济在合法和有效的范围内活动。2.根据会计核算系统应该遵循的法则,保证会计工作和其统计的信息合理、准确、可靠。3.在保有证资产能够正常流通的同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性。

六、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在现代企业内部建立会计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结构的完善,也是对企业内部资金的监督的控制,可以使现代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会计管理制度建立的前提是现代企业的内部环境,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翟忻.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的建立.东方企业文化.2010.18.

第9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内容;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崭新的企业形式建立和完善的标志,而财务管理恰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最大保证。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应推行到财务战略管理的新阶段。 由于目前国有财务管理方面来看,仍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因此,建立新型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进行财务管理,一般情况下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筹资方面的战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战略管理要选择便利的渠道和方法,降低企业的资金的消耗。资金筹集战略主要是对企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筹资规模、筹资渠道以及筹资方式和筹资时间等进行规划,从而实现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目标,同时为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资金的保障。

2、 投资方面的战略。资金投资战略是指

企业为了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充分估计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的长期投资行为所作出的整体筹划和部署,它是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长期和短期之间的资金分配,发掘最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资金效益,而合理运用流动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的使用,避免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3、 利润分配战略。收益分配战略是指以战略眼光确定企业净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股利分配问题,以保证企业和股东的长远利益。根据市场金融状况和企业财务状况确定分配政策。既要满足企业利润的再投资增强壮大企业实力,又要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还可以塑造企业信誉,吸收新股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 财务结构战略。结合企业经营状况,拟订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资本结构,并在安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中寻找最佳结合点。企业财务战略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对现有资金市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财务的实际情况,选择企业的投资方向,确定融资渠道和方法,调整企业内部财务结构,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要,以最佳的资金利用效果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1、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财务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企业的竞争也迫切需要财务资源的竞争,能否高效、有序利用好财务资源,并实现有效管理,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为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研究和探讨财务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2、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企业的投资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仅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则和制度显然还不够,必须辅之必要的财务手段。为此,研究和探讨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财务管理成为每一个企业必须面临的主要问题[1]。

3、优胜劣汰机制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

市场经济下,企业欲在竞争中取胜,避免被淘汰的厄运,必须有严格的内部管理来保证,而财务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要真正做到自主经营、

4、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战略管理的几种重要形式

4.1 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当企业预计未来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较大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变化,企业的获利能力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时,常采用这种战略。为实施这种财务战略,企业往往需要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同时,大量进行外部融资,特别是负债融资,以弥补企业内部积累的不足,并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由于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扩张型财务战略的显著特征是:高负债、低收益、低分配。

4.2 稳健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当企业预计未来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企业的获利能力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时,常采用这种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其首要任务是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把利润留成作为企业资金需求的主要来源,而对负债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以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可见,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一般特征是低负债、高收益、中分配。

4.3 紧缩型财务战略。紧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为目标的一种财务战略。当企业预计未来的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会发生不利的变化,企业的获利能力会降低甚至丧失时,为了保证生存的需要常采用这种战略。采用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其首要任务是尽可能地增加现金流入,减少现金流出,压缩一切费用开支,设法加速资金周转,努力回收货款,积极用好手头现有的资。因此,紧缩型财务战略的主要特征是: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

三、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健全财务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有效解决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的资金安全和有效利用。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领导。因此,企业的财务主管应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全面的业务知识。财务人员要定期参加业务培训、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新形势及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2.增强资本运营观念,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本身要求开展资本运营,要求自主地、合理有效地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随着市场的扩张而扩张,随着市场的收缩而收缩,不仅在企业内部,而且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个有效的资本形成机 制、资本组合机制、资本竞争机制和资本增值机制。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资本不足难以支撑企业发展,必须树立资本运营观念,这样企业才能有发展后劲,才能生存和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资金必须高度集中,统一调用,统筹安排。目前,多数企业已实现财务集中管理,银行账户合并。

3.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系统

财务部门要改变目前仅从会计数据中选择简单加工成财务信息的做法,要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提高信息的加工程度,做到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和销售信息相结合,原始信息和加工的信息相结合,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要多方面开辟信息渠道,通过内部财务制度明确部门向企业信息中心或财务部门提供信息的数量、种类、质量、真实性和及时性等,统一信息传输格式,形成收集、筛选、整理、反馈等一套完整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

4.加强国家对财务的监督

对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或国有控股公司等,要由国家选派财务主管进行管理和监督。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实行了这种制度,即会计委派制,国有企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推行委派制度。通过实行派出财务总监等形式,更好地贯彻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加强财务收支和成本管理监督,保护国家权益不受侵犯;对企业重大生产经营活动、重大投资活动进行监督;与政府审计、税务审计相配合,共同完成监督职责。

四、结语

总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是是要与之相配套的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只有用好财务管理,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增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贾旭东.现代企业财 务 战略研究 [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04).

第10篇

 

经济在时代发展下得到较大推升,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创新也实现了拓展目标。面向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在进入国际贸易经济市场之中遇见了严峻的挑战以及竞争。为此,国家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加强企业运营、经营等各方面管理。企业现代化的管理将展现出管理、人文科学性质,要求企业务必实现持续性发展,才能长期伫立于经济市场中。因此,企业应该对管理制度实施现代化、持续性构建及创新。

 

一、构建具有现代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必要性

 

由于中国在社会主义背景下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的阶段,经济体制以及正常的方式都产生了较大转变,在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企业是主体,为了顺应经济发展自身构建并创新了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因为当前市场经济转变了企业性质,将实现以生产作为基础导向、开放式发展目标。传统的经济增长实现方式势必会致使企业具有较低的生产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它是企业实现发展与转变的重要需求。同时,能够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竞争力。开发新的技术与构建新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此外,更能实现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当前阶段企业的经营在其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若仅仅单一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就会忽视企业的管理,进而令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例如:没有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只缺进行明确界定,也缺少激励员工的完善激励制度,这都突显出企业构建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必要性。

 

二、企业构建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可行策略

 

企业的发展要从“十二五”出发,对管理观念的创新,构建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改革其内部组织结构,坚持“四位一体”的贯标,构建具有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实现策略如下:

 

(一)贯彻具有创新性的管理理念

 

所有的创新基础都是基于理念创新去实现,例如:某公交企业就先创新并构建了“三个确保”管理理念。一要确保和企业发展之路相符的理念,在 2011年以后公交企业陆续实施了转型,即升级年和管理的再造年或深化年以及提升年等,进而明确了发展的目标,重视对顶层的设计,以便实现对管理体系的完善,大幅度的提升了现场管理,明显提升了设施管理、科技管理。二应确保和管理体系进行结合的理念,在构建过程之中要明确其环境和职业健康以及安全体系等管理基本职责。同时,对安全的标准化、一体化等管理体系有关关文件作出完善,令各体系进行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直接确保了体系能够持续和稳定进行运转。三要确保和科学、规范进行结合的理念,通过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体系,增强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能力。

 

(二)改革组织机构

 

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新时代中的管理需求,为了提升管理职能以及对部门进行优化,旨意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用,且高效配置内部的资源,制定出改革组织机构的方案。以部门职能、职责关系等转变为主,统一部门的职能与制度,加达对较差部门职能的整合,构建出专业化、独立化的监督部门相关框架。例如:整合出多个新的部门或是成立出多个新的部门。

 

(三)为企业构建法律体系

 

企业成熟的法律相关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构建,进而促进企业能够在依法前提下实现高质量的管理,进而规避在法律方面的风险。经过使用多种方式去强化其法律相关职能,予以法治管理进而确保对企业依法管治。第一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升所有员工在法律方面的素质。依照企业实际状况,将宪法作为核心明确每年实施浦发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象。例如:《劳动法》、《公司法》以及《安全生产法》作为培训的主要法律内容,并邀约专业人士予以授课,实现对企业员工法律意识的提升,令企业及员工依法落实经营活动。其次强化其职能,进而在企业决策中降低法律的风险。彰显出部门、法律顾问等作用,并积极参与至企业的经营决策中,令决策有相对可靠的法规依据。在保障企业权利之时,规避无效的行为以及产生矛盾纠纷。

 

(四)推动对标准化的体系构建

 

在多年的积累之下企业虽已经试行了标准化体系,但是其构建工作还需持续进行。其体系包含:方针目标和贯彻的法规以及对管理体系的使用,依照国家标准化的法规——《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与《企业现场管理准则》等要求,不断推动具有可视化的标准构建工作。在功能分区和管理标识以及现场的规范管理相关系统等多方面,构建具有高效且规范管理系统,将8S作为基准,予以有效且持续性的管理,在整体上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

 

三、总结

 

伴随社会发展以及进步,各企业发展也发生了变化,应该始终坚持者紧跟时代发展的意识实现管理,将现代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导向,构建出能够持续性发展的管理体系。把技术、管理等现代化、创新性理念整合起来,进而在多个方面令企业可以满足长期发展的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在社会及经济市场中获取良好效益。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创新;制度设计;制度执行

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与影响因素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是要明确企业管理制度的内涵及具体内容,结合现代企业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理解企业管理制度:其一,作为一种规范而存在。企业管理制度是通过制定标准和规则对企业人员管理、经营活动等进行规范,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促进其获得最大效益。其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包含制定和实施两个层面,制度内容要全面,细致的规划每一个细节,确保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涵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1]。其三,企业管理制度要细化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并且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结合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并制定部门和岗位的小目标。其四,企业管理制度不仅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是维护员工权益的重要方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更注重以人为本,因此,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求。企业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视角出发,变革企业系统成员关系,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企业制度创新重点考量的三方面内容。其中,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还可以细分为决策制度、信息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监督制度等。决策制度创新是指营造更为民主性和多元化的决策机制,并关注决策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应急处理机制;信息管理制度则主要是指企业能够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建立市场竞争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管理的各环节能够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还包括知识管理,以提升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知识处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虽然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比较宽泛,但从本质上来看,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在于协调好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的关系,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的同时维护好各主体的利益。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企业形态、市场、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与之关系更为密切。例如,大型集团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企业联盟和综合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小微企业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管理制度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推动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市场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关系十分密切,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要以市场波动情况为依据,将市场环境和需求等因素充分融入制度管理之中,制度创新是否能发挥作用,取决于其与市场的适应性。产权制度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理目标不清晰,管理力度不够等方面。组织制度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其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是否规范,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是否均衡等方面。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是管理制度创新不足,传统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彻底改变,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存在一定的偏差,表现为重经营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管理方法更新缓慢,管理流程的灵活性不足。

1.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当前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现状,将企业管理制度问题归结为如下方面:观念更新滞后、制度创新不足、管理方法不灵活。首先,我国传统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技术、资本要素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企业管理制度也要随之做出调整。虽然当前部分企业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采用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但是大多数企业依然面临观念落后的现实问题。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也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大多数企业依然存在浓厚的官本位思想,人治的倾向比较严重;第二种情形是部分企业热衷于学习外企的做法,但是停留于照搬照抄的层面,缺乏有效的创新,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较慢。不论是哪种情形,都会不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其次,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不足是多数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随意套用其他企业的经验,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适用自身的情况。企业制度管理缺乏人性化,制度内容缺乏灵活性,常常以刻板的规则条款对员工进行限制,较少从员工权益层面出发制定灵活的反应机制。制度设计缺乏前瞻性,中小微企业以追求短期利益为主,不能很好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此外,许多企业管理制度的形式化现象严重,制度内容过于笼统,实际的指导作用不强。最后,企业管理方法不灵活。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不仅包括制度的制定层面,还包括制度的执行,为此,企业管理方法创新也属于制度创新的范畴。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方法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管理质量和效率,但在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方法的更新方面,通常大型企业的更新速度较快,由于其自身的资本实力比较雄厚,且有更为强烈的管理方面的需求,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应用和普及率相对较低。

2.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不足的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人为因素、理念因素、物资因素均为关键因素。首先,企业管理制度通常是由管理者制定的,人为因素对企业管理制度有直接影响,通常而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意识比较先进,其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但实际上,多数企业管理者依然沿用旧有观念,不能及时顺应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制定的企业管理制度自然也会缺乏创新性[2]。其次,管理理念是指企业管理过程中渗透的一些理念和思想,如当今社会中存在一些功利主义思想、金钱至上、利己主义等,这些思想也会对企业员工和管理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管理制度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良思想的融入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持续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最后,企业发展不能脱离物质基础,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同样也需要获得物质层面的支持,制度创新要综合考虑企业管理者、员工等各方面的利益,还要结合市场需求等因素,因而制度建设初期需要进行考察,制度制定后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制度的执行还需要依赖一些物资等,所以,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其管理制度创新不足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的物质基础薄弱。

第12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权和所有权开始了分离,权责更加分明,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管理不仅仅涉及企业的日常经营,还涉及内部控制、战略制定等内容,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关键,因此对成本管理的研究,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1.1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就是以客户的订单分析业务的消耗量,分析作业动因,找出经营中存在的存货积压问题,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实际操作中包含三个步骤:首先,通过有关客户各项作业的分析进行作业中心的构建。其次,以归纳汇总后的生产经营劳务与商品等为依据,明确成本对象;最后,对成本动因进行充分挖掘,分析成本增减或者减少的原因。

1.2全面成本管理

全面成本管理要求企业对产品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全面成本管理分为三步:第一,在产品的设计和研究阶段进行预算控制和预算管控;第二,在产品生产阶段,要对产品消耗的原料成本、人力成本进行动态跟踪,最大化提升生产效率;第三,在产品销售阶段,要借助在生产阶段形成的成本和质量的优势,对产品进行销售,实现产品的价值。

1.3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是将企业日常的成本控制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它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思想的发展。在该思想下,企业日常的成本管理要和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预算决策要结合企业的长远目标,而不是仅仅实现短期的经济效益。

2成本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作用分析

2.1成本是企业生产耗费的补偿标准

产品的生产就意味着原材料等成本的耗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中这一点也有所体现。但是,国家补偿了企业的耗费,如此,企业的生产往往不考虑资源的耗费,所谓“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并不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真正坚持的原则,因为补偿付出的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负担。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营者从所有者那里取得的对资产的使用权,也就承担了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的义务。成本的支出会导致净资产的下降,资源的耗费成了经营者必须要关注的问题,产品的价值变现能否弥补原材料的耗费成本是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成本的补偿标准对经营者具有现实影响。

2.2成本是计量资产价值的依据

计划经济下企业并非实质意义上的独立经营主体,盈亏都是国家负责,不承担运营风险。所以,企业管理者不关心资产的多少和计量方式,资产被理解为资金的使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形成,企业的管理者要对企业的所有者负责,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应该关注的内容,而正确计量所有者权益就要管理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充分了解资产的价值。从现代会计准侧来看,资产价值是为取得资产或者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之前所有的成本支出,所以成本是计算资产价值的基础。

2.3成本是经济核算的工具

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经营者对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的追求不尽相同。计划体制下,资金来源于政府专项支持,生产多少取决于计划,产品销售不由市场决定。如此,经济核算没有意义,成本管理也是流于形式。现代制度下,企业自负盈亏,成本真正发挥了作用,成为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3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成本管理工作落后于市场发展观念。成本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展理念的建立,企业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非发展的规模。低成本未必就是好事,比如有的企业为了增加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通过不断扩大生产量的方式摊低产品的平均成本。这种方式固然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是很容易忽视市场的需求,导致盲目生产,一味追求低成本、高产量,导致企业存货囤积。第二,企业成本管理手段老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应该是全面和全流程的成本管理。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往往只关注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在产品设计阶段和最后的销售阶段没有成本管理的意识。这就导致企业在产品生产前缺乏预算控制的意识,没有做好成本的预测和成本计划。造成事前成本管理的混乱,这样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实际意义。第三,成本核算简单化,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需要。由于以前的管理理念就是降低成本,这就导致核算人员在平时不注重对成本信息的记录,不重视对造成成本支出背后原因的分析。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时,管理层不能不能深入了解每一个作业环节引起成本背后的原因,这样的成本核算不够全面,不能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第四,成本信息的扭曲。传统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业务量直接影响成本。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中,这种核算方式可以一定成本上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机构的变化,一些企业逐渐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生产环节的人力成本和产品生产消耗在企业成本支出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管理成本逐渐上升。

3.2成本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成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都要适应市场的经济环境,否则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随着电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活动更加复杂,成本管理不再是简单地根据量计算消耗。成本支出不仅仅是人力和原料的消耗,还有技术和管理的投入,这就要求全新的成本管理理念。第二,短期行为存在于成本管理中。就国有企业而言,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意志。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定期换届,这就造成管理层仅仅关注其任期内的公司业绩,而不重视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此,管理人员会在成本分摊、解决坏账问题上根据个人利益进行操作,使成本管理沦为满足个人利益的工具,这对企业长远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缺乏与成本管理相关的激励机制。现代企业制度下全面成本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都需要企业内有人和部门实际践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对现代成本管理建立激励机制,让管理层有积极性进行成本管理。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对新的管理理念不愿意接受,积极性不足,成本管理缺乏保证其得到践行的保障机制。第四,技术水平钳制了成本管理水平。技术对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技术上的创新可以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升企业的效益和产品竞争力。信息化技术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也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但是由于技术的收益期较长,管理层处于短期行为,常常对技术上的投资尤为审慎,导致企业的技术水平钳制了成本管理的水平。

4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树立成本意识

要提升成本管理水平首先要树立成本意识,在企业自负盈亏并以实现所有者权益为经营目标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要意识到把控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性,同时要让员工建立成本管理的意识,让成本管理成为全体员工的义务。

4.2强化战略成本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除了要进行全面的成本管理外,还要注重战略成本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关注产品的市场前景和对手的发展动向,及时调整战略。企业要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多把控全局,从长远发展考虑,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入,对生产环节进行革新,实施全流程、全方位的成本管控。

4.3整合成本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方面,要将成本管理效果纳入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中去,提升管理者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进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监督制度,通过建立监督部门,严格控制随意调整成本核算数据的行为,要让成本管理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于长波.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才智,2010(17):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