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旅游业发展建议

时间:2022-11-23 02:3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业发展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业发展建议

第1篇

县政协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旅游发展的建议(足协〔2005〕6号)文悉。针对该意见和建议中提出的有关问题,县政府于6月10日召集县教委、县台侨民宗办、县水务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林业局、县景区管委会、县旅游公司以及宝顶镇、玉龙镇等单位负责人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县旅游管理体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现象。虽然自去年县景区管委会成立以来,这一现象有了较大改观,但仍不尽人意。我们将认真考察学习其他地区好的经验,结合我们自身实际,研究和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妥善解决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逐步形成管理高效、服务一流、协调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体制,促进全县旅游业健康协调发展。

二、关于挖掘、利用好未合作景点的旅游资源,让其充分发挥效益的问题

(一)关于对未合作进入县旅游公司的旅游资源的利用问题。按照我县与重庆高投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大足旅游资源的协议约定,将大足石刻旅游市场、龙水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交由共同组建的大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营,大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在3年内基本完成大足石刻景区、龙水湖、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开发。大足石刻旅游市场的资源背景包括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五山景区。今年4月9日完成宝顶山、北山的交接后,6月8日在我县与市高投司的座谈会上,双方商议了下一步对三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的对接事宜,市高投司拟逐步将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以及宗教资源等其它旅游资源纳入大足旅游综合开发之中。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牵头负责。

(二)关于宗教寺庙的开放利用问题。我县宗教寺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宗教旅游开发潜力巨大。针对这一优势,县政府专门研究了宗教旅游的开发问题,近期拟定到国内宗教旅游开发成功之地考察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结合我县实际,依托大足石刻,整合寺庙资源,尽快形成大足宗教旅游产品。重点是抓好圣寿寺、广大寺、佛祖寺、北塔寺、天主教堂的利用工作。此项工作由县台侨民宗办负责。

(三)关于宝顶景区门票“一卡通”问题。宝顶景区实行门票“一卡通”的工作已列入了旅游发展年加速旅游资源整合的工作目标,由县景区管委会承办,并多次与大足旅游公司协商,待大足旅游综合开发规划编制完成后着手实施。

(四)关于协助县旅游公司整体打造包装龙水湖问题。按照我县与重庆高投司签订的合作开发大足旅游资源的协议,县旅游公司与龙水湖水库管理所签订了有关龙水湖的开发协议。市水利局对龙水湖的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与双桥区的协商问题,由于行政区划等多种原因,目前未能完全达成共识。但由于龙水湖邻近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温泉去年建成对外开放,重庆广电集团又与我县签约在龙水湖建设西部最大的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我县大力促成市高投司与市广电集团的合作。为此,在今年的旅游工作会上,江县长提出了通过3—5年努力,把玉龙山龙水湖景区打造成为集水上游乐、运动休闲、温泉度假、教育体验等于一体的川渝两地会议、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的奋斗目标,并要求县交通局、县国土房管局、玉龙镇等部门要精心做好玉龙山环湖公路及上山旅游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下半年开工。在玉龙山、龙水湖的规划问题上,我县一直坚持“统一规划、区域协作”的原则,将跨双桥、永川的景区范围一并纳入“大足石刻风景名胜区”规划,并得到了规划编制单位和审批单位市规划局以及永川、双桥两地的认同。此项工作由大足旅游公司和玉龙镇负责。

三、关于广辟渠道,大力开展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的问题

(一)关于与市高投司等合作后的宣传促进销问题。面对大企业大项目进入我县开发旅游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决定,从大足旅游的实际出发,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唱”的原则,包装大足旅游产品,推销旅游精品新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近期的重点是与高投司共同研究制定大足旅游门票优惠办法,议定宣传促销方案,更新宣传资料,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大足旅游,分步实施旅游宣传促销。先期把重点放在重庆、四川、湖北各大旅行社市场,以后逐步拓展其他客源市场。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公司和县旅游局负责。

(二)关于挖掘大足旅游的文化内涵问题。广集民智,充分挖掘大足旅游的文化内涵,提炼大足旅游主题口号这方面的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旅游发展年的实施意见中,将该项工作分解落实由文广电局牵头。目前,已通过媒体面向全社会征集大足旅游主题口号,并组织和鼓励作家以石刻艺术、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为素材,撰写文学和影视作品,积极创办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县旅游局也与重庆米果设计有限公司合作,策划大足旅游主题口号,推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三)关于电视宣传及教材宣传问题。我县十分重视电视媒体的宣传促销,在每年的宣传计划中结合年度旅游客源重点拓展城市,在其省(市)级电视台上开展旅游广告宣传,同时积极抓住大足石刻维护等新闻由头,组织相关新闻稿件的采写和拍摄,最大限度地争取大足旅游与国际国内旅游者的视听见面率。在2005旅游发展年的目标中,我县确定了营造良好旅游氛围的工作目标,要求做到本地媒体有图文影像,乡土教育有题材课程。目前宣传部门正积极开展将大足石刻纳入乡土教材的前期工作,该项工作预计将于9月前全面完成。

(四)关于大足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推销问题。在大足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上,正积极筹建大足旅游商品研发基地,该项工作由龙水镇负责,现已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旅游商品进行综合调查、摸底,进行高规格的规划,做好对旅游企业的扶持、服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销售工作。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四、关于强化服务,妥善处理好一些具体事宜的问题

(一)关于实行旅行团队“地接”问题。实行旅行团队景点门票优惠政策有利于调动旅行社组织客源的积极性。最近,县旅游公司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正在对旅行社和旅行团队的优惠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将于近期内出台。同时也鼓励旅行社和旅行团队来足后主动交团,实行“地接”。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二)关于精心设计旅游线路问题。大足旅游“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线路的编制,我县在继续深化“魅力重庆一日游”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我县旅游资源特色,近期重点打造宝顶山—北山“大足石刻精品线”,宝顶山—北山—玉龙山—龙水湖“人与自然观光线”,玉龙山—龙水湖“会议、休闲、度假线”。同时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要求,正在规划“大足县城—国梁饶氏兄妹故居—石马唐赤英烈士故居—大足县城革命烈士陵园”的大足红色旅游一日游线路。在包装好产品的同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开通旅游专线班车,创造旅游通达必备条件;别一方面是规范运作大足县游客服务中心,努力推介一、二、三日游线路。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三)关于打造大足旅游“航母”问题。由大足县旅游协会设立在宝顶山的大足县游客服务中心,于今年2月初开始试运行,主要承担规范旅行社“地接”行为,提高导游人员讲解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荐和推销大足旅游精品景区景点,提供景区讲解和导游导购等职责,对抑制恶性竞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一步,县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将向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和辐射,为来足的旅游者提供系统的、综合的、优质的服务。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四)关于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问题。对于加强旅游管理人才和服务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掀起全民兴旅热潮,在全县人民心中树立起“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事事都是旅游品牌”的意识;二是加快培养各类旅游管理人员和实用人才,开展领导干部、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的旅游理论和业务知识等培训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纳入干部培训的年度计划;三是加强导服人员素质培训,严格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的年审工作,重点放在对在职导游、旅游服务人员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和导游员考前培训、年检培训上来;四是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服务理念,同时加强旅游培训教育的交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和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学者讲学授课,有计划地选派旅游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到各地参加学习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

(五)关于争取上级对我县发展旅游的支持和帮助问题。我县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重庆高投司进入大足旅游市场后,市委、市政府和高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大足旅游发展问题,市领导亲自关心,市政府也专门形成了专题会议纪要,从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上将给予大足旅游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此项工作由县计委和县旅游局负责。

(六)关于对县旅游公司资金收入加强监管问题。对于大足旅游公司资金收入的监管,在移交过程中已建立了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大足石刻门票收入属文物事业性收入,存入由县政府与市高投司共同签章的财政专用帐户,县政府委托县财政局监督门票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2篇

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虽不漫长却很艰难的过程,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而这个“环境”不仅是指可见的外部环境、卫生条件、资源开发状况,还有隐含的“环境”,即体制环境、人文环境,还有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等。涉及“人”这个环境,就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道德环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人的素质作为软环境牵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近年来,相关措施的颁布和实行是我市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走向进一步规范的标志,也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了人的行为。

目前,哈尔滨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在哈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支柱产业的额度。但是客观地分析,哈尔滨的旅游市场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障碍。例如:旅行社业存在着非法经营与非法从事导游现象;旅游卫生环境不达标;旅游购物方面存在着欺诈顾客、导游拿提成现象;旅游服务方面存在着不良旅游客运行为、旅游服务不规范不健全现象等。这些问题多是取决于人的行为,因此,我们应严格管理旅游市场,从根本上治理旅游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笔者以规范旅游市场为切入点,认真思考了哈尔滨旅游市场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希望能够为哈尔滨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从“人”入手,搞好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导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培训工作。导游员作为宣传城市的窗口,道德素质与职业修养是关键。在我市的导游员行业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导游员不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以赚钱赢利为目的,不顾游客的利益,利用购物、游览观光机会欺诈游客。导游员的言谈举止代表着我们的城市,不应该在讲解中出现错词错句,应该尊重历史,正确讲解每个景点,他们的行为举止、专业水平是提高旅游服务的重要环节。应该对全市导游员进行专业培训,从礼仪、历史专业知识、外语等多方面提高导游员的水平,对于欺诈游客行为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此外,应严厉禁止非导游人员从事导游工作,对于违章的旅行社和人员都应给予惩处。

2.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加强人才交流工作。近年来,我市出现了很多旅游管理学校,在高等院校也设立了旅游管理专业,这为旅游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来源,旅行社应该优先录用旅游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应该逐步走向完善,突出人文、管理、素质等全面的教育,还应注重同外界的联合与经验交流,促使人才有序合理的流动。

二、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实行体制创新

1.加强旅游立法工作力度,依法管理旅游行业。旅游业发展需要政策法规和严格立法作为保障,而我市的旅游业发展长期以来没有切实落实政策法规,没有深刻体现出立法的成效。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认识旅游立法的重要意义,制定有关行业管理、旅游交通、旅游项目建设、旅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旅游安全等系列政策法规,对于已经制定的法规需要加紧落实,切实体现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

2.宏观调控与微观实施相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必须遵循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区、县各级部门应该在统筹规划确定的前提下,制定本地区相关的旅游发展规划 。

3.开放旅游市场,搞活旅游市场主体。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策法规,减少不必要的关卡设置,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积极创造宽松环境,从而更好地为我市经济发展服务。学习先进旅游城市的经验,开放旅游市场,转换部分国有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逐步改组为公司制,并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能够发展成为上市的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应该允许组建多种形式的旅游经营实体,进行公平竞争,增强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能力。

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实现把我市建成生态城市的目标

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的保护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与旅游业相关联的事宜就是“购物”这一环节,我们倡导消费者在购物时应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还要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哈尔滨市的服装也是全国闻名的,追求时尚的哈尔滨人对服装似乎有着永无止境的需求,外地游客对哈尔滨的服装更是喜爱,尤其是亚麻服装。但是,服装也会存在污染问题,由于服装原材料在种植过程中,为控制害虫、植物病毒和杂草的侵蚀,会使用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导致农药残留于棉花、麻纤维之中,虽然含量甚微,但仍有危害。因此,我们提议应该购买“绿色服装”,所谓的绿色服装又称为生态服装、环保服装。它是以保护人类身体健康,使其免受伤害,并且有无毒、安全的优点,而且在使用和穿着时,给人以舒适、松驰、回归自然、消除疲劳、心情舒畅的感觉的纺织品。应该把哈尔滨市的时尚与环保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要维护游客的消费权益。

四、倡议市民做好保护市容工作,净化全市的卫生环境

卫生环境是旅游环境的首要体现,大到公共场所、各景区景点,小到大街小巷,应做到环境整洁清新,设立分类垃圾筒。韩国被称为不设垃圾筒的国家,但是每条街道都非常洁净,这是令很多游人感到诧异的事情,事实上,韩国对于街道垃圾的治理也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努力,政府采取撤除垃圾筒等一系列强制手段迫使市民去购买垃圾袋装自家垃圾,然后又为了避免垃圾袋随处放置,政府又采取重罚的办法,除了罚款以外,还要接受长达一个月的受训,因此,韩国的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好转。当然,这样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于我们的市情,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育我们的市民也要自觉地保护环境。例如:采取小区、街道物业管理行为号召广大市民保护环境卫生,保持街道整洁。增设各景点、街道的垃圾筒的数量等措施。也可以采取各种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素质,以活动的形式让市民自觉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五、树立市民的自信心,以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宣传我们的城市

第3篇

关键词:商洛生态旅游;龙头产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4-0003-03

近年来,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迅速,逐渐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营销的格局,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然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历史人文旅游掩盖自然生态旅游,旅游环境恶化等问题日渐突显。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突破陕西旅游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商洛作为陕西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先驱,从1984年至今,依靠生态优势,逐渐将自身旅游业的发展推上正轨,已建成丹江文化旅游长廊和山镇柞原生态旅游环线两条精品旅游路线,截至2010年,旅客人数达12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8.3亿元,旅游依存度提升到16.88%,充分显现出生态旅游业龙头产业的特质,对陕西乃至中西部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因此,对商洛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商洛旅游业发展现状及SWOT分析

商洛市地处秦岭腹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处秦头楚尾, 因商山、洛水而得名。受自然、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发展缓慢,但因此保护了生态资源,孕育出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随着西合、西康铁路和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西合、包北、银武三条高速公路的通车,交通条件的改善,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打开。同时,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西安“后花园”、秦岭“绿肺”等政策规划逐步落实,商洛市迎来了旅游业及经济发展的春天。

从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名不见经传的落后山区,到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的秦岭最美城市,商洛市抓住了历史契机,紧跟着时代步伐,在政府审时度势下,将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进行宣传和推进,为实现旅游扶贫带动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商洛市旅游总收入为89亿元,旅客人数总计2834.4万人次。自2003年以来,旅游产业以超过2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逐步成为推动商洛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下面,运用SWOT分析法对商洛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商洛生态旅游业开发优势、劣势,把握商洛生态旅游业建设中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威胁,更好地探讨商洛生态旅游业建设的战略选择及实施措施。

1.商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Strength)

(1)距中心城市西安较近,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商洛又加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中,众多来西安游玩的旅客极大可能到商洛感受原生态景观,这正是区位优势给商洛生态旅游发展带来的可观前景。(2)秦风楚韵荟萃,人文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商洛位于楚头秦尾,是巴楚文化与秦陇文化的交汇地段,具有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也是西北通向东南、华中地区的交通要道,对秦、楚、豫文化生态旅游等多个新兴项目的建设有极大促进作用。(3)政府主导,生态立市,保护峡谷生态资源。商洛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丹江文化长廊,发展以金丝峡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的生态旅游战略,立足于做强生态旅游业、建成西安后花园,将商洛生态旅游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4)居民旅游经济意识增强,景区生态旅游乘数效应扩大。

2.商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Weakness)

(1)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区位、生态、人文优势利用不足。由于商洛没有飞机场、景区栈道、缆车等更为便利的交通,限制了客源的访问。同时,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难以得到开发利用,对应的基础设施也不配套,使其生态旅游价值难以得到有效发挥。(2)规范化旅游大环境尚未成熟,旅游市场协调、服务意识欠缺。商洛旅游的大环境仍然不成熟,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不足,未形成旅游产业链;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较差,未对其形成规范化、体系化的管理。

3.商洛旅游业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

(1)西部大开发政策注重旅游业龙头效应,促进旅游业投融资。在西部大开发中,旅游业是大开发的先导产业,加快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拉动效应是政府的重要战略目标,为商洛生态旅游景区带来准确的政策指引,将大大促进商洛旅游业全方位、多元化的投资以及对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的逐步建设和完善。(2)城市居民新型生态化旅游消费需求提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低碳环保,康体健身的生态旅游已是大势所趋。

4.商洛旅游业发展的威胁(Threat)

周边相似生态景区的替代威胁和来自成熟人文景区的竞争压力。商洛处于“西安―商洛―南阳(河南)”的旅游黄金线路上,北有西岳华山、华清池、秦兵马俑,东南有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内乡县衙”,西南有道教圣地武当山,这些都会对商洛旅游的发展构成很大的竞争和替代,对其发展信心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商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评价分析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商洛市从曾经“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到如今“西安市的后花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来访游客都对商洛的变化有着认可的感触,因此,我们结合从政府机关收集的数据资料,发展规划,对商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展开评价。

此部分,我们通过调研的形式展开研究。首先,对政府机关进行访谈调研,了解政府发展规划并收集数据信息;其次,对商洛市民及旅游景区游客展开问卷调查,其信度检验(Cronbaeh,又称克朗巴哈系数)为0.76,达到了社会调查对问卷的信度要求。此次调研(商洛旅游业发展评价部分)的具体分析如下:

1.对宣传方面的评价

“秦岭最美是商洛”是商洛市旅游业的主打宣传语,近年来,商洛市生态旅游的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人们认识商洛,了解商洛,来到商洛。由此可见,加大宣传力度对商洛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收集了被调研者对商洛市旅游业深入宣传的建议。

首先,被调研者对现阶段商洛市旅游业的宣传做出了评价,具体如图所示:

由上图我们看出:就目前商洛市旅游业宣传现状而言,被调研者对车体广告、站牌广告、活动宣传普遍较为满意;网络宣传及旅游形象大使的宣传方式略显不足;口头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

活动宣传方面,以商洛市旅游节为例,第一届旅游节于2010年4月28日开幕,反响非常好;第二届生态旅游节于2011年2月4日-10月30日在位于陕西省南部的商洛市举办,主题为“秦岭最美是商洛市”。通过活动来宣传商洛旅游影响力大,效果好,因此建议商洛可以将一年一度的旅游节办下去,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创新的活动宣传商洛市旅游。

同时,在宣传途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巨大多数被调研者都认为电视宣传对其有较大吸引力;对于游客,宣传册的宣传力度较为突出;对于居民,车体广告,站牌广告宣传效应较为明显;而广播、报纸、杂志的宣传力度较弱。因此,我们建议政府一方面巩固电视宣传的途径,另一方面加大街头实体宣传,如车体广告,站牌广告等,并逐步放弃旧的宣传媒介,启用新兴宣传媒介,如网络等。

2.对交通方面的评价

近年来,商洛市政府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6474.3公里,有等级路里程11480公里,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85公里。交通运输事业的大进展为商洛市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和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从而成就了商洛市旅游业乃至整个商洛市经济的繁荣,因此我们收集了被调研者对商洛市交通深入发展的评价。

在被调查的游客中有28.9%是乘坐火车到商洛市的,71.1%是乘坐汽车到商洛市的。乘坐汽车的被调研者对到达商洛市途经的高速公路做出了评价,具体如下: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游客对途经商洛市的公路整体较为满意,因此在以后的旅游业发展中,商洛市政府要在保证已有公路高速运转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公路,为商洛市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3.对政策方面的评价

商洛市是秦岭南麓唯一有被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的城市,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被列入国家层面并必将得到重点扶持。近年来,商洛市坚决贯彻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政府的带领下抢抓大秦岭旅游开发机遇,抢占秦岭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商洛市旅游,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因此,政府在商洛市旅游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就被调研者希望政府在商洛市旅游业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调研。

由上图我们看出,被调研者对政府政策方面较为满意:他们最希望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及投融资作用。同时,政府的前期规划及重点扶持也很重要。但是,被调研者并不十分赞同商洛市生态旅游业的开发由政府全权负责。因此,我们建议在深入发展生态旅游业的过程中,商洛市政府深入贯彻西部大开发政策,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同时加大与群众的互动,通力协作,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4.对投资方面的评价

随着商洛市生态旅游业的逐步发展壮大,资金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被调研者也对开发资金的来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具体如下图:

由上图我们看出,被调研者希望多种资金融入商洛市生态旅游的开发中,而非只有政府投资及国家拨款,因此我们建议政府推介投资回报率高的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业的运转效率,使资金投向该地区能够取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加强该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投资资金多样化、多元化。

三、对商洛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在生态旅游业的带动下,商洛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相对于省内较发达的地市,无论从整体水平、经济规模,还是从人均发展水平情况,商洛市经济的发展仍存在着一定差距,为促进商洛市经济的深入发展,顺应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对商洛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打造龙头产品,实现以点带面

目前陕西省各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竞争激烈,市场开拓难度加大。商洛市周围的安康、汉中以及秦岭以北的长安、周至、眉县等地的旅游资源、产品与商洛市有相似之处,替代性、竞争性强。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压力,商洛市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应该大力宣传,通过提升景区的知名度来提高游客对景区的认知度。同时,选择具有潜质的景区打造龙头产品,实现龙头带动的经济价值,即首先打造龙头景区,通过景区的辐射效应,然后带动整个商洛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2.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事业

交通运输业是服务性行业,对其他各行业均有支撑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为促进商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道路建设应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公路网的衔接,加强和周边城市,尤其是西安这个巨大客源地的联系,二是乡到村、村到组之间道路的完善,使景区交通更加便捷。通过改善交通状况,增加景区的可达性,从而不断增加到达景区旅游的人数,进而通过旅游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3.跨区域整合资源,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商洛市生态资源繁多却相对分散,金丝峡虽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和发展为龙头产品的潜质,但各区县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没有形成集中的“一线式”游览线路。因此,我们借助以上SWOT分析,在重点商洛生态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出打造龙头产品实现以点带面和大力发展交通事业两点,发挥生态旅游业龙头效应的经验借鉴,进而结合商洛市整体旅游资源状况,在跨区域整合资源的前提下,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按照商洛市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脉和资源分布特点,可整合形成两条沿江分布的旅游资源集中带,丹江旅游资源带和乾佑河旅游资源带。这两条资源分布带不仅在地理上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且都是古代重要的文化走廊,具有各自独立的历史文脉,能够有效地打破资源分布的地域限制,将各地之间有关联的生态与人文资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突出区域结合的优势,打造出各自的旅游品牌,实现资源的跨区域合作开发。

对于各自资源分布集中,但缺乏与商洛市其它地区的关联性的区县,可以将其内部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开发优势资源,打造地域旅游品牌。比如,山阳和洛南两县各自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但在文脉上与周边区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山阳县原生态环境突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以商南金丝峡的发展为例,集中发展原生态旅游。洛南县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遗址遗迹类和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可以开发人文观光类与科研科普类旅游。

总之,商洛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将各区县优势资源分点整合、集体规划,综合利用各区县旅游资源、客源、交通和声誉区位,依据铁路公路干线等发达的交通网络,以点连线,连成范围广但景区体系鲜明的“一线式”旅游线路。从而达到以金丝峡原生态带动商南生态旅游,再以商南金丝峡为例进行区域资源整合,从而带动商洛市生态旅游、商洛市旅游,最后以旅游产业带动整个商洛市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妍,陈瑛,张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陕西商洛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48-151.

[2] 周晓唯,王拓.陕西省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9.

第4篇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77-03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 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 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 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 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 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 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 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 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 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 游” 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 GDP 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 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 646万元、22 308万元、20 677万元、26 515万元、28 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 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国家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2]王德业,惠建华,孔磊.金融支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析[J].济南金融,2006,(5).

第5篇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其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物质、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兴旅游、旺百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还能明显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和就业机会。本文从五个方面选取了共14项指标对我国各省份2004年、2008年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分析4年来各地的变化特点。同时运用聚类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各省份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而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黎洁等(1999)在研究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时,根据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将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概括为旅游生产要素状况、国内旅游需求、旅游相关辅助产业的状况、旅游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以及政府六大方面。本文主要分析各省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在前人的基础上,依据影响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同时考虑到数据选取的权威性、实用性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从五个方面用14个指标构建各省份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1)国际旅游竞争力:X1 国际外汇收入、X2 入境旅游人数、X3 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2)星级饭店实力:X4 星级饭店数、X5 国有星级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X6 人均占用固定资产原价、X7 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X8 平均客房出租率;(3)旅行社规模与收益:X9 旅行社总数、X10 旅行社营业收入、X11 旅行社资产总额;(4)X12旅游业从业人数;(5)旅游技术人员培养:X13 旅游院校数、X14 旅游院校学生数。

二、因子分析

1.基本思想。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寻求数据的基本结构,少数几个被称为公因子的不可观测变量,来表述基本数据结构。这些公因子能够反映原来众多变量所代表的主要信息,从而简化数据结构,方便研究。

2.实证分析。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将2004年、2008年的有关数据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从两年的输出结果来看,前五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了85%,因此选取五个公因子。经过四次方最大法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旋转因子载荷阵可以看出,第一公因子代表国际旅游和旅行社综合实力,第二公因子代表旅游业人员培养,第三公因子代表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第四公因子代表资产使用收益,第五公因子代表旅游服务行业数量规模。为给出综合得分,以各因子贡献率占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对公因子得分进行加权计算。Wi=λi/∑λi(i=1、2、3、4、5)。得到各省综合实力排序结果。

表12004、2008年指标公因子权重表

(1)我国旅游业区域分布变化。从2004年、2008年的结果看,总体来说各省份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综合实力最高的是广东省,最差的是。江浙沪等这些东部沿海省份的旅游业发展综合水平也明显高于中西部省份。这种巨大差距可以从占权重最大的第一公因子所代表的各地区国际旅游综合实力指标来直观说明。从变化程度看,2004年到2008年各省份旅游业发展综合实力变化并不大,上下浮动的范围较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各地区的发展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各省份的发展犹如“溺水行舟,不进则退”。对比2004、2008年各省份的综合实力得分,可以看到,中部地区一些省份加快发展旅游业,整体实力上升较快,如安徽、河南。这两个城市均在第二公因子代表的旅游业人员培养方面得分上升明显,这足以说明当地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但也有例外,四川省旅游业的综合实力下降较多,这是因为2008年四川地区受到了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2)我国旅游业重点区域分析。广东是我国旅游业规模最大、旅游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形成了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至粤东、粤西、粤北三条各具特色的旅游干线。各指标在全国几乎都是名列前茅。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北京旅游资源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是全国航空、铁路、公路中心。上海位于整个长三角中间位置,加上其便利的水路、陆路、铁路、航空优势,上海已经成为周围苏杭旅游区的集散地,旅游观光产发展迅速,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上海以崭新的面貌、优良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04年江苏是唯一一个所有公因子标准化后均大于0的省份,说明江苏省旅游业的发展非常均衡“行、游、食、购、娱”这六大旅游要素较完善。2008年江苏、浙江省所有公因子数值都大于0,可见,浙江的旅游业发展有了全面的提高。这些年来,云南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并且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全省旅游收入快速增长,为中西部地区之首。中西部的青海是2008年想比于2004年综合实力增长最快的一个省份,虽然其综合实力得分仍为负数,这也足以见到了青海的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3.聚类分析。通过分别对五个公因子和14个原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并将多种结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分为8组比较合适。2004年结果:(1)天津、新疆、青海、内蒙古、吉林、上海、甘肃、贵州、宁夏、广西、山东、湖北、福建、广西、浙江、河北、江苏、安徽、河南;(2)湖南、重庆、江西;(3)、山西、辽宁、四川、黑龙江;(4)云南;(5)北京;(6)山西;(7)广东。2008年结果:(1) 安徽、江西、湖南、广西、湖北、甘肃、河南、山东、内蒙古、陕西;(2)天津、青海、贵州、宁夏、山西;(3)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4)河北;(5);(6)四川;(7)福建、云南;(8)江苏、广东、浙江、上海。2004年的结果看,旅游业发达的省份和发展水平低的省份差别很明显,从2008年的结果可以看到,区域性发展越来越显著。东北的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北京因其北方特点被归为一类。江苏、广东、浙江、上海这些东部沿海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较高,这些地区无论在旅游服务行业数量规模还是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方面,都远高于其他省份,发展水平优势明显。

4.发展旅游业的建议。(1)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等各种地貌都有,因此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区发掘和发展着各自独特的旅游资源,但真正具有令世人感叹的旅游资源为数不多。在旅游资源开发上,我们要有大旅游观,各地应有重点地开发当地最具有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而不是到处都全面开发旅游资源。国家需把全国旅游资源按区域重新整合,围绕开发核心旅游资源形成一系列旅游产品,游客才能在出行时思路清晰,重点选择。(2)旅游商品多样化。目前旅游商品品种单一、销售渠道狭窄、开发模式陈旧,而旅游购物多年来又一直是我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极其重要同时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所以发展多样化旅游商品是当务之急。比如,林区要挖掘林产品为旅游商品;沿海地区要挖掘海产品为旅游商品;经济发达地区要挖掘高新技术产品为旅游商品。在开发种类繁多的旅游商品上,思想要敢于创新,行动要更大胆,创造更好的旅游经济效益。(3)重视旅游人员培养工作。导游工作是以来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为直接工作对象,以指导参观游览为主要工作方式,以增进相互了解、友谊和为国家多创外汇和创收为主要目的的服务工作。合格的导游人员要有做好工作的愿望与能力。导游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起着协调和沟通上下、内外的重要作用。通过导游人员的介绍,将旅游目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传达给国内外游客。因此,导游业务是旅游接待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1]高扬等.全国各省旅游业的多元统计分析[J].科技资讯.2009(24):207~208

[2]汪德根.我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管理.2004(21)

第6篇

关键词: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74-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旅游已成为备受大众欢迎的休闲方式。安徽现代旅游业是伴随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成长的,经历了1978~1995年的起步阶段,1996~2010年的发展壮大阶段。在前一阶段,无论是旅游外汇收入还是国内旅游收入都是非常少的,旅游总收入在1986年才突破1亿元,整体发展速度缓慢,但从1996开始,安徽省政府认识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旅游投入力度的逐年加大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本文从安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入手,实证分析了影响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对安徽省旅游业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旅游业对安徽省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在丁红梅1(2012)研究中得到证实,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其总体收入不仅受经济发展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还受交通发展,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星级饭店数目等微观因素影响。张乔2(2013)等人在对山西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中表示国内人均旅游消费支出和汇率对山西省旅游收入影响作用较明显。郑媛媛3(2005)在对影响国内旅游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国内旅游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并且带薪休假制度推动了国内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袁翊茗等4(2011)在利用计量模型研究国内旅游经济影响因素中得出结论,影响国内旅游总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国内旅游人数和农村旅游人均支出,并提出拉动内需,增加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发展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建议。崔美姣5(2009)等人使用spss软件对本国旅游业收入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旅游景点和旅行社数是影响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蒋蓉华、周久贺6(2010)在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影响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和职工平均年薪。刘文斌7(2009)在对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宏观经济即国内生产总值和休假制度即政府政策对旅游收入有显著影响。李本和8(2012)在对影响安徽省旅游发展的因素进行定性后得出结论,应该从构建安徽省经济网络体系、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快安徽旅游经济的大发展。

纵观研究现状,我们发现旅游收入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学者的重视,但还存在研究的薄弱环节。一是大多数是基于全国范围内的旅游收入的影响分析,很少有学者对各个省份做出具体研究;二是目前对安徽省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多是定性分析,缺乏相关的理论数据支撑。安徽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在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排名中却不靠前,为了规划安徽省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定性定量的分析影响安徽省旅游市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变量选取

(一)被解释变量选取

目前,安徽省的旅游业发展主要以国内旅游为主,其国内旅游收入数值能很好的反映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因此本文将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定为安徽省的国内旅游总收入,用变量Y表示。

(二)解释变量选取

安徽省国内旅游人数:影响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最直观的因素可以判定为国内旅游人数,用变量X1表示,预测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宏观经济因素:基于前人的研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加对旅游的需求,进而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因此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做解释变量,分别用X2、X3表示,并预测两个变量和旅游收入呈正相关关系。

政策因素:从安徽省30多年来旅游发展情况来看,由于1996年后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重视,旅游业得以快速发展,因此政治因素影响作用较明显,但由于1996年之前安徽省国内旅游人数的具体数据在各个统计年鉴中难以采集,所以对此因素不作虚拟变量加以分析。

三、模型建立

(一)模型建立及修正

根据1996~2010年安徽省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安徽省旅游国内总人数(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数据,利用EViews软件,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167.2330+0.062443X1+-0.011551X2+0.089261X3+u (1)

t=(-6.2974) (15.3667)(-2.2563) (3.0966)

R^2=0.9996 Adjusted R^2=0.9994 F=8446.873DW=2.1791

从主要指标分析可见,模型拟合较好,方程也很显著,但X2的系数与预期结果完全相反,模型可能有严重多重共线性,利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对其进行检验。

从表中可知解释变量X1,X2,X3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因此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用逐步回归法对其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得最优结果。

Y=-118.9514+0.0681X1+0.0285X3+u (2)

(-6.5321)(18.3896)(2.3874)

R^2=0.9994Adjusted R^2=0.9993 F=9447.179 DW=1.7888

回归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在假定其他各变量一定的条件时,国内旅游人数平均增加1万人,平均来说当年的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增加0.0681亿元,同时,在假定其他各变量一定的条件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元,安徽省的国内旅游总收入增加0.0285亿元。

(二)对所剔除解释变量再分析

为了消除模型多重共线性问题,将解释变量X2剔除后模型各检验均合理,但是现实生活中,相比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城镇旅游消费更明显,现利用双对数模型对旅游收入Y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进行回归分析。

LNY=-10.9129+1.8066LNX2+u (3)

(-17.1320) (25.8343)

R^2=0.9809F=667.4098 DW=0.7597

调整后的R^2=0.9794,模型拟合较好,并且回归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增加1.8066%。

四、结论及建议

基于1996~2010年的数据,本文对安徽旅游业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安徽省旅游业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数,并且在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单独回归分析后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同样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得出以下启示。

(一)国内旅游人数影响安徽旅游收入,增加旅游人数应放首位

首先,提高本省居民旅游意识,鼓励居民外出旅游,增加省内居民旅游需求;同时,应加大对本省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提高本省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

(二)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对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影响显著

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释放更多的旅游需求;在城镇经济发展方面,应该在保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引导居民消费支出向旅游方向转移。

(三)注重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游客的增多必然会对旅游环境造成一定影响,不能为了旅游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要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建设美丽安徽。

参考文献:

[1] 丁红梅.论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对安徽经济的影响[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5).

[2] 张乔,田婧.山西省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计量经济分析[J].经济师,2013(11).

[3] 郑媛媛.国内旅游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评估[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4] 袁翊茗,邵欣欣.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基于 1994―2010年的数据[J].科技广场,2011(10).

[5] 崔美姣,田富鹏,等.多元回归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9(5).

[6] 蒋蓉华,周久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0(8).

第7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Qinghai, such as low quality of tourism practitioners, insufficient publicity of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traffic development lag and so 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Qinghai.

关键词: 青海;旅游业;存在问题;建议

Key words: Qinghai;tourism industry;problem;advice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9-0020-02

0 引言

青海省自建国以来第一、二产业的规模和发展一直滞后于其他发达省市,这样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形态,把发展第三产业及旅游业作为青海的支柱产业,是实现经济转型和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旅游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应通过放开旅游经营主体准入、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措施,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快青海旅游业发展,并以此促进和带动青海经济发展,从而提高青海旅游知名度。

1 青海旅游业发展概况

据青海省统计局的统计,2015年,该省旅游业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继续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增长。旅游总人数2315.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8.03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2.8%。在2014年中青海省旅游总收入为201.9亿元,总人数为2005.58万人,比2013年分别同步增长27.3%和12.6%,青海省自2010-2015年旅游总收入以及总人数情况分析如表1所示,青海旅游业已经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通过开展环湖自行车赛,举办了“青海之旅”旅游推介系列活动,积极有效地对外展示了青海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民族风情,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和青海旅游的发展。具体数据见图1和图2。

2 青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海省具有众多的旅游景点,但是景点之间地域位置较为分散,而且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尚且不够完善;其次青海省旅游设施相关配套服务较为落后,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的综合旅游景区,无法对于游客形成较强的吸引力,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青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品牌建设存在不足

青海省旅游业的核心品牌和景区建设不完善,尚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品牌,导致青海旅游产品缺乏强有力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没有类似于九寨沟或者是张家界等竞争力强大且具有带头作用的大型旅游景区。同时青海省对于青海风光书展、青海采风以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等活动的选厂不到位,使其没有形成独特的旅游品牌。

2.2 尚未建立旅游市场群体

青海省对于自身旅客群的定义狭窄,将游客群体局限于省内或者是周边地区,尚未放眼于全国或者是世界性的游客群体,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青海省的旅游客户始终没有真正打开国内和国际市场,这种情况导致青海省游客一般以短途为主,游客群体的消费能力有限,不能真正提高青海省旅游市场发展大格局。

2.3 缺乏旅游业专业人才

青海省旅游行业人才的缺乏成为了制约其旅游行业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青海省旅游业中从旅游规划人员、从业人员、管理人员一直到酒店服务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人才队伍建设严重缺失,限制了青海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之路。青海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面向民俗、文化以及特种旅游等方向,这些方式都需要高水平的旅游人才,但是青海省目前所具备的旅游业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

2.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旅游基础设施是旅游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够吸引游客,实现旅游发展产业化,但是青海省的旅游重点放置在出境旅游中,没有对于省内旅游产品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力度,使得青海旅游业尚未形成规模性产业。其次政府对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程度不足,对于旅游资源的全省整合力度缺失,导致青海尚未建立统一的安全保障机制以及公共信息服务机制,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青海旅游行业的发展。

3 青海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旅游局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努力培养本土人才,努力造就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西宁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第一,成立旅游培训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为确保旅游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提供组织保障。第二,加强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力度。邀请专家教授为广大学员传道、授业、解惑。采取理论讲授、经验交流、现场演示、答疑互动相结合的学教形式,培训紧紧围绕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工作实际来设置课程。

第8篇

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宁夏旅游业起步较晚,自1993年沙湖旅游区和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相继开业运营后,旅游业才拉开快速发展的帷幕。21世纪初期,相对于旅游大省,宁夏仍是旅游发展的“低地”。2012年9月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迎接良好的契机,宁夏旅游业要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成为“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和“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就必须深入分析影响其发展的主次因子。因此,找出与宁夏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明确其与旅游业的关联度大小,对保障和促进宁夏旅游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灰色理论的应用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的一种系统科学理论。它是指在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进而认识现实世界,实现对系统演化规律的正确性把握。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基于灰色系统的灰色过程,进行因素间时间序列的比较来确定哪些是影响较大的主导因素,是一种动态过程的研究。

近几年来,灰色系统理论在社会、经济、自然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运用灰色理论进行旅游产业相关因子的分析,也是成就不断。旅游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系统,其影响因素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旅游资源、经济、交通,客源市场,职工工资,旅游者偏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这些因素在影响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作用大小各不相同。将这些因子对旅游业表现出来的灰色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定量地将影响旅游业的主导因素确定出来。因此,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旅游业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二、影响宁夏旅游业发展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指标数据来源

旅游业影响因素的关联性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其关联程度并不会因为选取年份的多少而发生太明显的变化。因此我们选用2007-2011年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宁夏统计年鉴》《宁夏旅游统计公报》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将被选用为主要数据信息。

(二)旅游业发展的指标选取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因此指标的选取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通过结合宁夏自身现状,对影响其旅游业发展相关因子进行分析后,选取旅游总收入作为参考序列,将宁夏自治区GDP、人均GDP、职工年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客运量、旅客周转量、星级饭店数、城市接待旅游总人数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继而与参考数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1)

(三)灰色关联分析数据处理

1、确定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得到矩阵;

参考序列X0j,(j=1,2,3,……,5)

比较序列Xij,(i=1,2,3,……,8;j=1,2,3,……,5)

2、无量纲化

因原始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为了增强各因素之间的可比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将矩阵原始数据作初值化变换处理,消除量纲,计算得到新矩阵;

3、求差序列,并从中找出最小值与最大值

根据公式Δ0i(j)=Δ0(j)-Δi(j)计算无量纲化矩阵,得出新矩阵并从中找到最小值和最大值:minΔ0i(j),maxΔ0i(j);

从最小、最大值的两个比较数列中再分别取最小、最大值:

则得出:minminΔ0i(j)=0.0112 ,

maxmaxΔ0i(j)= 25429.7522;

4、求关联系数

L0i(j)=,

ρ=0.5(0

5、求关联度

根据公式,求出关联度(表2):

三、灰关联结果分析

根据灰色关联模型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宁夏旅游业当中,星级饭店数对于旅游营业总收入的关联度最大,这说明星级饭店与宁夏旅游总收入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宁夏旅游公报》数据显示,自2007年开始,宁夏的星级酒店结构一直发生着变化,中高档星级酒店数量逐年增多。在游客来此旅游时,这些星级酒店不仅提供客房和餐厅,还提供各种其他服务,这些都是旅游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

与宁夏旅游收入息息相关的另一个因子为旅行社个数。旅行社是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游客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它是旅游复杂巨系统的中间环节,在旅游产业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宁夏旅行社在2009年后逐年增加,这在宁夏旅游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增加了很大数额的旅游营业收入。

另外,计算结果中关联度大于0.9的还有城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宁夏地区GDP、客运量、宁夏人均GDP、宁夏职工平均工资,表明这些因素对旅游营业收入的影响程度均很大,对其有重要的贡献率。

此次分析中,关联度最小的是旅客周转量,计算结果仅为0.3892,说明在选取的诸多因子中,周转量对于宁夏旅游营业收入贡献率较小。

四、促进宁夏旅游业发展措施

通过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宁夏旅游业发展因子进行一定的分析,发现2007年至2011年期间,宁夏旅游业营业总收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持续增长,其中星级饭店数量和旅行社数量两个因素尤为突出,而它们均为旅游领域相关产业。由此可见,在宁夏旅游业发展中,我们一定要对旅游业发展相关产业进行战略优化:

(一)继续加强星级饭店结构调整,注重饭店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

饭店业是旅游业的基础产业之一,是旅游者的活动基地,也是旅游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宁夏旅游业高速发展时期,其饭店业一定要迎接良好的契机,积极掌握政策、熟悉市场、积累人才、培养成熟的管理技能,迅速发展。饭店业在现在的发展中要更加注重连锁化、集团化,构建品牌战略思想,积极营销,为宁夏旅游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二)积极变革传统品牌旅行社,不断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

旅游是一个产业链,涉及上下游各种资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旅行社在宁夏旅游产业链中作用巨大。现今宁夏旅行社存在着单体规模小、竞争手段单一、导游素质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今后发展中,旅行社必须诚信经营,走品牌战略、集团化整合、专业化操作及产品特色化的方向道路,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构建网络旅游平台,搞好信息化管理

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是时代的主题。旅游业的信息化对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宣传、促进旅游信息,增强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形成鲜明的形象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宁夏也要加大旅游信息网建设,充实信息量,缩短更新周期,对旅游产品进行良好的营销。

(四)积极争取基金,多渠道筹资

第9篇

州委办公室:

11月20日,我局随同州委副书记刘坪及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教育局、州环保局、州住建局、州卫生局、州国土局、州林业局、州农业局、州畜牧局、州经信委、州商务局等部门负责人在县开展调研。工作组实地考察了县城镇规划建设情况,并与县四大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强烈感受到县委、县政府根据州委、州政府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思路,围绕旅游全域化、城镇特色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苦干实干,抓稳定、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进一步促进县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明确发展定位

县要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大交通建设布局,特别是机场建设,以区域旅游集散地来定位。这一区域不仅可以辐射康北,还可以延伸至青海、,连接康东、康南两大板块。在总体战略上,坚持旅游全域化、城镇特色化、农牧业现代化“三化”联动的发展路径,以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来统领和支撑城乡发展。一、三产业紧密融合,大力提升和强化城镇功能,建设独具文化魅力、特色鲜明、服务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新型高原旅游城市。要高标准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梳理文化旅游资源,把县的家底搞清楚。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科学布局,确定发展思路和目标,制定有品位、高标准、有特色的重点项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发挥优势,坚持差异化发展和重点突破的思路

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利的交通布局,相对发育的商贸集散和服务业,建设区域医疗卫生和教育中心等是县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明确主攻方向,实现重点突破。围绕旅游集散地建设,着重抓好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包括宾馆饭店、民居接待。围绕城镇建设,着重培育购物、娱乐、温泉、自驾车营地、物流等旅游市场业态。大力发展会议会展产业,依托富集的文化资源,面向市场,积极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品。保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在现阶段,充分利用旭日岭生态温泉资源,建设主题公园和温泉酒店,打造县旅游名片。

三、创新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进并重

在发展方式上,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规划引领、政策制定、基础建设、人才培养、行业管理等),要创新机制,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和资本运作的形式来推动。建议组建县旅游文化发展投资公司,作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市场主体,建立投资平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统一规划建设和经营规划中的民居接待点(区),实现集约经营和规范有序管理。同时,在招商引资中应注意控制核心资源(比如温泉开发可采取付费取水或作价入股方式参与招商开发)。积极对接国家、省的投资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项目的前期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策划,实施好已下达资金计划的项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州旅游局将按照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支持县的旅游业发展,包括康北线路产品开发、旅游宣传促销、配套要素建设和人才培训,积极帮助推介县旅游招商引资项目。

第10篇

关键词:2009年、陕西省、旅游、预测、建议、市场

受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双重冲击,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步入调整期,产业发展一度出现回暖迹象但又重新跌入低谷。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出境旅游市场同比保持增长但速度大为放缓,入境旅游市场同比为负增长,国内旅游在三大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半年,陕西省旅游业则总体持续保持良好的态势。

一、2009年上半年陕西旅游业市场分析

1-6月份,陕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5685.1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6.07%;旅游收入334.43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6.99%。陕西省国内旅游市场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在国内、出境、入境三大市场中占据更大比重。【1】

西安市上半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6.0552万人次,同比下降18.71%,创汇1.48亿美元,同比下降17.7%;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旅游业总收入144.95亿元,同比增长26.34%。西安市旅游业经济运行特点表现为,海外客源市场1-5月均呈现下降态势。5月接待海外游客人数开始大幅回升。6月接待海外旅游者5.1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6.81%,入境市场呈现止跌企稳态势;西安市国内旅游每月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态势,接待国内游客1770万人,同比增长29.57%,国内旅游收入133.09亿元,同比增长32.65%。【2】

商洛市拉动旅游业的主体是国内旅游,1-6月份接待国内旅游者326.7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0%和158%。【3】

陕西省旅游产业何以寒中透暖,能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与去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对东南沿海冲击较大,但是对西北,对陕西的影响有限。

2、扩大内需、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已经明显转化为实体经济的复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物价指数平稳都有利于陕西旅游业回暖和发展。

3、规划指导得力,发展旅游业的氛围浓厚。政府及时有效地对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思路做了战略调整,由过去强调以入境游为主,调整为以增加国内需求为重点,加大了国内旅游工作力度。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出台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刺激旅游者消费的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4、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综合配套、协调发展的旅游产品体系。

5、凸显特色,发展红色旅游。开辟了6条具备跨区域功能的复合型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综合配套的红色旅游体系,成为陕西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6、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成效显著,拉动了市场。挖掘古镇名村文化,带动县域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截止今年上半年,陕西省已命名的国家级旅游强县1个,已命名的省级旅游强县22个,正在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名村11个。全省“农家乐”经营户已发展至9957户,全省县域旅游接待人数超过8000万人次,县域旅游经济总收入超过510亿元人民币。

7、宣传促销到位,在国内旅游市场黄金周游客增长幅度明显。元旦、五一、清明小长假旅游市场火爆;周末西安市周边休闲游市场火爆;长线旅游景点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转贴于

8、行业管理严格,旅游环境更加完善。在西安新开、增开国际航线的带动下,周边近邻国家的入境游客开始增多。今年4月和5月,西安-昆明-新加坡航线开通,并增开了西安-首尔国际航班,韩国、新加坡市场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除了亚洲国家入境人数的增加,欧美市场也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好降幅有所减缓。

9、实施优惠政策,调动游客兴趣。继续实施对旅行社接待人数、外联人数和旅游包机、专列的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各国际旅行社把工作重点放在入境旅游市场开发上,在促进入境旅游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效益。同时,完善了陕西旅游信息资讯网,启动“12301”旅游服务热线,加快旅行社、酒店、交通等服务行业的联网运作。

二、2009年下半年陕西旅游业发展预测

1.发展环境:发展旅游消费作为国家战略更为明确,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趋于缓和,甲型H1N1流感成最大变数。

2、陕西旅游经济总体上在低位平稳运行并朝上行方向发展,预计第三季度将出现更加明显的回暖趋势。2009年下半年,如果人民币始终保持升值态势,那么将会极大刺激出境市场的发展。短线旅游仍会兴旺,成为拉动旅游业重要的一只力量。陕西旅游业将会出现入境旅游市场仍有增长但不会很大,而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依将持续增长,并且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的基本格局。

3、国内旅游市场的人数和收入比重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旅游市场特别是短程休闲市场成为增长亮点。

三、发展陕西旅游业的建议

1、要大力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观光购物、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引导多样化旅游需求,拉动社会消费增长。

2、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特别要高度重视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之后,城镇化、同城化效应对旅游需求和产业布局的影响。

3、要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拓宽旅游产业融合面,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着力培育本土大型旅游集团。

4、要切实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完善法规环境,优化观念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5、继续加大对毗邻省市县的旅游宣传。

6、继续实施对本地居民游本地景点的优惠政策。

7、积极做好下阶段旅游市场开发等准备工作。要及早研究和预测明年全国旅游形势,及早部署今年下半年十一黄金周以及中秋等旅游黄金季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8、旅游商家还没有开发出适合农民旅游的营销产品,这是真正制约农民旅游市场打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陕西旅游业要想在2009年有所作为,实现最大市场份额,就应关注发展最广阔的农村市场。

9、在入境市场,建议旅行社主打一些新兴市场,比如南美、中欧市场,相对而言,这些地区的国家离主流经济较远,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还有,就是一些新兴的国家,像俄罗斯、捷克等等,这些国家的经济处于稳步上升阶段,金融危机只是放缓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因而预测以上市场会成为今年入境游的小亮点。

参考资料:

【1】《上半年陕西旅游业逆势增长 实现旅游收入334亿》,《陕西日报》,2009年7月16日;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 研究内容 综述 江西

通过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章,概括出江西旅游业发展研究的主要角度及趋势,有利于掌握江西旅游发展的现状,并为今后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

一 江西旅游业发展研究的主要角度

1.旅游资源角度

张炳高(1985)研究认为,旅游资源开发是搞好旅游事业的基础,江西旅游资源开发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搞好规划,突出重点。连樟寿(1994)研究认为,森林公园是江西大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并且为江西建设森林公园提出了思路。蒋梅鑫(2002)分析了吉安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认为要开发城市及其郊区旅游资源,发展山水特色休闲旅游。叶仰蓬(2007)为九江庐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措施,如文化等相关部门联合,提升挖掘、保护城乡特色旅游资源的能力等。李良杰(2011)对江西湿地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从江西整体旅游资源开发转为景区旅游资源开发或某旅游形式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内容趋于细化。

2.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角度

邱宜动(2000)研究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大力提高江西旅游业的整体素质,是尽快把江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王伟年(2003)、邹宽生(2004)、金卫根(2005)、刘芳(2011)均对江西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钟先丽(2007)分析了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开发模式,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宣传促销、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等建议。施小蓉(2008)研究提出,江西红色旅游需制定近中长期发展红色旅游规划、理顺管理体制上的障碍、模式需多元化等建议。樊春梅(2010)对江西红色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并从品牌、形象、资源、市场、服务、协作等方面提出规划开发具体措施。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是研究最多的旅游类型,目前研究趋于成熟,研究体系较为完善。

3.旅游市场角度

戴建平(1985)研究提出江西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应以国内旅游业为主,同时促进国际旅游业;徐玉萍(2007)研究认为,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旅游主导产品和旅游精品能促进江西旅游业全面发展,并且分别针对江西近程、远程旅游市场设计了旅游产品;陶春峰(2008)从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旅游者的年龄结构、职业构成及重游率情况和出游目的等角度,对江西的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进行阐述和分析,得出江西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谢兆元(2008)研究认为,江西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强化研发、对旅游商品进行形象设计及优化购物环境。该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为旅游市场定制旅游产品是研究空白。

4.综合研究

陈英姿(1998)研究认为,江西旅游发展之路在于体制改革、开拓市场、参与竞争和加强合作;毛端谦(2002)研究认为,江西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就必须面向核心竞争力,突出区域特色,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区域旅游协作战略;邓燕萍(2004)研究认为,应抓住机会,做好旅游项目规划,创新旅游机制、加强旅游促销、强化管理意识、保护资源环境,使江西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陈艳(2005)从旅游文化、旅游商品、打造品牌和细分旅游市场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江西旅游产业附加值。张子龙(2007)研究提出,加快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为:制订高水平发展规划,坚持合理有序开发,理顺管理体制,培育优秀旅游人才等。目前综合研究逐渐减少,转为某景区或某旅游形态的研究为主。

二 江西旅游业发展研究的趋势

1.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的融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旅游业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另一种是旅游业与非服务业,即与第一、第二产业的融合。肖传伟(2001)采用实证分析法对造成公路旅游交通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江西公路旅游交通的相应对策;张辉(2011)研究了高速铁路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提出江西旅游业适应性对策分析;余本锋(2006)、何尤刚(2010)对江西森林旅游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研究;宁晓菊(2005)对江西茶文化旅游做了研究;卢伟红(2009)对江西开展食品工业旅游进行了SWOT 分析。总体来说,已有的研究侧重于对江西旅游业与某一产业的融合现象、关联性及作用、意义的分析,而对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以及对策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

2.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是目前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江西省首先在全国了低碳白皮书,实施低碳经济,但针对江西低碳旅游方面的研究却很少,可查询到的文献仅有王立国(2011)的《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研究非常薄弱,还有很大的研究空白。

3.区域旅游合作

黄细嘉(2006)研究认为,江西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应采取区域性旅游大板块、资本市场促动发展、分区定位各得其所、多边合作点圈结构、互为目的地互为市场等模式。汪晓云(2006)从旅游产品、旅游客源、旅游品牌、旅游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江西与其它省旅游合作的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江西旅游业的建议。邹晓明(2006)研究认为,观念更新是加快江西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石,整合旅游资源是提升江西区域旅游合作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张蕾(2010)研究提出,区域旅游发展协作的具体模式为共同开发红色精品项目、跨区域旅游企业合作模式和分区定位互为补充模式。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江西省与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而远距离旅游合作研究很少。

4.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

钟茂林(2003)运用偏离—份额量化分析方法剖析了江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并提出了可行性的结构优化调整对策。刘成文(2010)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旅游产业结构理论对江西国际和国内旅游产业结构内部要素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挖掘特色文化,提高娱乐和餐饮品位等产业结构优化意见。况永贤(2011)对江西九江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提出要整合产业内外部资源,同时进行产业品牌、产业供给和产业需求的开发;研究内容较局限,利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少。

三 总结及建议

纵观以上研究内容,总结江西旅游发展研究的特点为:研究涉及面较广,研究方向也较多,但相互关联性弱,研究较分散;除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方向的研究较充分外,其他方向的研究都略显不足,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偏理论分析,定量分析少,运用数据及统计方法的能力弱;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少,仅有的成果分析较为浅显,研究趋同缺乏创新。

对今后该课题研究的建议:确立一条研究的主线,围绕其中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彼此关联性;加强薄弱环节研究,使研究趋于深入和成熟,注意填补研究空白,并向新的研究方向发展;更多地采用数理定量分析方法研究问题,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强分析效果;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使研究更具综合性,同时要突出重点,避免重复研究。关注国内外最近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热点和趋势,加强新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晓云.大力发展区域旅游合作,做大做强江西旅游业[J].价格月刊,2006(11)

[2]刘成文、冯淑华等.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以江西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0(4)

第12篇

【关键词】恩施州 回归分析 旅游收入 经济增长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恩施的经济逐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了重要的第三产业甚至是经济支柱的最大产业,但是恩施的地形地貌也决定了恩施的工业产业等相对滞后。本文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因素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控制,阐述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1],并为今后恩施州旅游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

2.1旅游业收入对生产总值的影响

2.1.1恩施州GDP与旅游收入情况表1如下,变量为恩施州GDP与旅游收入。

2.1.2由旅游收入与GDP的关系散点图(见图1)可知,恩施州旅游与GDP的关系呈线性正相关,即旅游收入增加时候,恩施州的GDP也随之增加。同时,该数据也说明由于旅游业的增长会促进GDP的增加,GDP增长也可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增加、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对旅游产业发展又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2]。

图1恩施州旅游与恩施州GDP关系

2.1.3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检验,R2=0.98接近于1,说明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点的拟合优度比较高,恩施州旅游收入与GDP呈现比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2.2样本数据处理和理论方法

2.2.1我们运用回归分析理论中的可线性化回归模型的方法,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2008年-2013年恩施州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生产总值如表2所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条件如表3所示。

2.2.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改善,生产总值不断的提高,这样造成了样本变量受时间趋势的影响,构造出线性的时间序列模型,变量βn(n=1,2,3....7)分别为城市污水、绿化覆盖面积、旅游投入、住宿餐饮投入、旅客周转量、星级景区以及旅行社数量,Y表示旅游业收入,β表示上述七个因素以外影响旅游业收入的因子,包括突发事件等:

,(2.2.1)

2.2.3在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时,为了便于比较,本文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变换,对量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探求各指标与旅游收入的数值关系。

三、结果处理

3.1数据处理

利用spss13.0软件对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变量进行回归线性分析,各变量的检验值拟合程度较高,进入回归分析方程的变量,具体回归系数和显著性系数检验数据和方程如下:

3.2.结果分析

因此,由上述回归系数表可知,回归系数方程为:

对恩施州旅游收入因素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气污染排放量、星级景区、旅客周转量、突发事件、旅行社数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住宿餐饮投入和旅游投入。

四、结论分析

4.1讨论恩施州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时,为了避免同类指标的重复使用和因主观判断引起的失真,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原理分析相关数据能够得到较合理的结果。

4.2在恩施州的旅游发展中,恩施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着游客的数量,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验证了大气污染排放量为105.4,并对旅游收入影响最大。

4.3恩施缺乏与旅游业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普遍落后,住宿和餐饮业投入不够,同时恩施旅游景点众多,精品路线很少。

五、结论建议

5.1在合理开发恩施自然资源的同时,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不要过度开垦山地、林地。工业产生的污水、污染气体排放要达标,防止其污染空气,真正做到穹顶之下有雾无霾,在绿色环保下城镇发展。

5.2加大星级景区和星级宾馆的建设力度,力求90%以上的饭店企业满足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准,为今后的旅游业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的基础上,能够蓬勃发展作保障。

5.3加强恩施的旅游业宣传力度,注重特色景区之间的联系,提高州类主干道路建设,解决旅游团队进客车入景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方相林,张晓燕. 基于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回归分析[J]. 经济地理,2010,05:876-879.

[2]许洪杰,李均立. 海南省旅游业收入对GDP贡献的线性回归分析[J]. 管理观察,2009,08:168-169.

[3]曾鹏,王绍.线性时间序列模型与双线性模型的识别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7,17(4);152-158.

[4]兰国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