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23:50: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加强与改善学校德育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的评价标准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大纲》等有关法律文件,并结合当前时代要求及学校实际而制定的。
根据学校规定:我在进行思想品德素质形成性评价时,每学期初、期中、期末三次。主要途径是上好思想品德评价课,在评价课上,进行形成性评价、诊断性与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鉴定的重要一环。班主任教师与思想品德课教师都要注意学生参评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同时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自己看待同学,并且通过导评,学生自评与互评达到激励目的,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二、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对于上级规定开设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都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语文、数学学科每学期进行四次评价,其他学科进行三次。教师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考查,进行学期总评。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语文、数学每学期评价两次,其他学科评价一次,教师从上课、听课及提问、发言情况、带齐学具、预习复习、作业完成情况及作业质量、坐姿、课外阅读、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节奏等方面全面考查,给予综合评定。
对于科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英语和科技活动的评价,在教育学中进行,我均采用三次评价:科学注重操作课上的个人和小组合作的表现,最后进行综合评价;音乐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考查;美术主要采用作品展方式进行;科技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制作展览方式进行评价。
三、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而身体素质又分体育、卫生习惯和体育运动成绩两个方面,学校每天对学生的卫生检查,周周评比,大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定,坚持平等与发展性原则,在肯定学生外在行为的基础上,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以概括、升华,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劳动技能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与习惯及劳动技能的初步掌握情况,劳动课成绩由劳动课教师随堂进行三次评定,期末得出成绩。
四、成功的足迹
在这一栏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激励手段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动机得到形成、深化和发扬。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综合评价 激励性
新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标准要求教师评语采用“描述法”,有激励性,使学生通过老师鼓励的话语找到自尊和自信。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小学生年龄尚小,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奋进。我认为,这对学生将来的人格形成意义重大。随着每个学期师生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将会快乐地在校园中茁壮成长。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仔细读来,其实就相当于学生的成长档案,它可以详细记录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生活情况,包括素质评价、成功的足迹、师生心里话和家长回音四个内容。其中素质评价又从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素质四个方面入手,几乎涵盖学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一、细化素质评价,让学生从点滴中找到快乐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采用等级评价方法,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对学生每一学期各项素质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素质。
1.评价内容科学全面,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重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达到他们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的成绩。”这段话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不同项目上表现或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当某一方面取得成绩时,必须把握时机,充分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一项又一项地努力争创,直到取得更多的成功。
2.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学生乐观向上、积极参与。综合评价从教师一元化转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等都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评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更懂得自己的“闪光点”,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以后生活中引以为骄傲,不断强化,成为自己稳定的良好品质。同学互评,包括文化课学习、特长爱好、行为习惯及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在学生之间产生一种良好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促使自己进步的基点,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教师、家长、社会全面了解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学生,从而促进学生不断进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放大了学生的优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3.评价形式等级化,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等级制评定制度把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较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找出自己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4.评价类型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是学生而且老师和家长都可以看到学生的变化,对学生进步起到引导作用。
5.评价深度阶梯化,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个连续的整体,随着学生智力水平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呈阶梯式递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形成素质综合评价标准。
同时,素质综合评价的细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可以依据评价项目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有目的地培养,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踏寻成功的足迹,让学生在回忆中树立自信
在学校,小学生不会经常有太大的成绩和成就,但成功经常有。如低年级学生,一次拾金不昧,一次助人为乐,甚至是一次积极发言;对于高年级学生,一次绘画比赛获奖,一次做试验成功或者一次成绩进步等都可以为学生记录下来作为成功的足迹。用老师奖励性的语言描述和记录每一次学生的成功,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树立自信,会是下一次成功的开始。
三、诉说师生心里话,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阳光
在这一环节,学生向老师倾诉学习、生活的看法或心理需求;教师评价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提出殷切希望。在相互交流中,师生之间既增进感情,又增进信任。对学生要“慎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教师要用鼓励性语言将真诚写作对学生的心里话,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秀之处,委婉点拨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温暖和对他的关心和爱。“亲其师,信其教”,相信学生会将这缕温暖的阳光化做无尽的力量,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四、倾听家长回音,让学生从期望中找到动力
家长回音实质上是家长根据学生情况对学校的反馈意见,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一种途径,将为教师改进工作指引方向。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期盼,从而有更大的学习动力。
在我看来,除了上述优点外,素质综合评价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我认为:一是评价的主观性强一些。评价过程中可能会加入更多个人情感因素,也许对学生起到的是积极作用,也可能事与愿违;二是学校对综合评价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其中,发挥不了更好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三是学生和家长对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评价后的反思活动不到位,对学习没有推动效果。而家长往往忽略家长回音的重要性,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和现状不甚了解,草草了事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判断。四是年度评价次数偏少。如果将评价融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目的,使鼓励性评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则再好不过。
小小的素质综合评价手册承载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希望,一路走来,大家在努力,学生在成长。
参考文献:
[1]翟丽霞.综合评价伴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素质综合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 雏鹰争章
素质教育是立志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小学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除了教给学生应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发展状态、水平直接体现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成果。
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内容的全程性、评价渠道的多样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语言、逻辑、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自然探索。
我校自1997年开始了小学生评价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改革的过程是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在十年的实践中,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发展性评价的有关理论。我校教师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落实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诸多评价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本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实施方法和步骤。
一、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遵照“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的办学理念,我校为成长中的孩子设计了“雏鹰争章”活动。“雏鹰争章”活动是根据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而设计的,富有情趣、便于实施,真实地记录并反映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逐渐长大的历程,为孩子的进步和成长提供了推进器,深受学生、家长、教师的喜爱。
“雏鹰争章”活动以六大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技素质、审美素质)的发展为主线,将学生成长中的六大素质用十五颗章(文明章、规范章、护洁章、好学章、尊师章、会话章、友爱章、进取章、体锻章、心健章、服务章、创造章、雷锋章、组织章、全能章)来落实,十五颗章就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原本学习好的孩子在保持强项的同时,弥补弱项,全面发展。
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制定了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也给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了依据。
在评价标准里,除了有“雏鹰争章”活动外,还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石小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我们认为,评价项目的表达越具体,越能够促进学生对成长要求的认识。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评价孩子的标准,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上一体化的轨道。当学生对评价标准非常熟悉的时候,实际上在无形中也学习了评价内容,在自我评价中形成了描述性的语句,有了评价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评,学会反思自己
围绕“雏鹰争章”活动的发展状况,每个月让孩子进行阶段总结,记录自己本月最满意、最开心和最不满意、最不开心的一件事、一个变化、一次展示、一次表扬。让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然后针对十五颗章标准进行自评。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自评过程实际上也是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在看自己、写自己的过程中逐渐成长。
每月,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小组评议,为每位学生创造评价的环境和机遇。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他人的长处,形成汲取他人优点的意识,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民主、和谐的评价关系。让每一个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别人的评价,明确努力的方向。
三、举办特长擂台赛,评选特长之星活动,为孩子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学校每年都举办特长擂台赛,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包括朗读、口算、绘画、书法、唱歌、舞蹈、演奏、实验、微机等,采取现场活动与展示、展演评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测评结果是评定特长之星的重要依据。在尊重学生的差异的前提下,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具体项目,以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管理小组评议
学校成立了“争章争星”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成员由本年级的班主任、本年级的科任教师、学生代表组成,根据学生的自评、家长评、班级小组评议情况,参照统一测评的结果,由管理小组审议确定每个同学的情况。这就引导教师在平日工作中注重全方位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不单单是班主任的工作,每一位科任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就促使年级教导制落到了实处。学校形成了班主任、科任教师齐抓共管,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学校认定批准,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
我们深入年级,全方位指导各项工作,了解争章争星活动开展情况,学期末为每一个学生作出最后的认定,确保争章争章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地运作和实施。开学典礼时,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要为每一个获奖同学颁发奖品、奖状,学生们都经历了一学年的拼搏,同时也满载着一年丰收的喜悦。
“争章争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种方式或手段,通过“争章争星”能达到激励学生发展的目的,能有效地实现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互动化的理念。“争章争星、激励发展”这一活动推进了我校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丰富了我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在实践中逐步积淀成我校的主导文化。
这种素质综合评价的改革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成功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确定努力方向,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激励作用。这种特色文化处处体现尊重和关怀、体现激励和帮助,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发展的育人氛围。
关键词:行为习惯 小学生 品德发展
一.评价的标准要做到具体化
在评价中,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内容细化要求,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成为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智慧少年。生活能力从“自我服务、自我劳作、身心健康”来评价;学习习惯从“课前准备、课堂表现、课后巩固、读书习惯”来评价;做人习惯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悦纳同伴、拾金不昧”等来评价。不同的年级侧重点不同,低年级侧重生活习惯,中年级侧重学习习惯,高年级侧重做人习惯。这样就能避免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的表现联系起来。
二.评价的方法要体现多样化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激情,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能够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学生向上的动力。如:有的学生由于家庭评价过高,所以家长产生了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判若两人的想法。但有了学生的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后,才发现了孩子在许多方面的不足,表示愿意和老师多沟通,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而学生也会在这样多样化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反之,如果不是这样多样化的评价,家长就不能真正去了解自己的孩子,而教师对孩子也会有许多的偏见。
三.评价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通过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强化激励的作用。如:有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接受能力很差,加上基础不牢,学习进步不快,有时上课还做小动作,可是该生劳动很积极,做劳动小组的组长工作很负责,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就要抓住该生的闪光点,在平时每做一件好事,就要奖励他一面小红旗。在进行素质手册评价时,要从身心健康素质评价和实践技能素质评价中表扬学生。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有很大的转变,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得更快。
四.评价要运用激励性的评语
课堂是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随机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获得鼓励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用鼓励性的语言赞扬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态度要真诚,语言要新颖、幽默、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学生就会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教师也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进步发展,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
五.评价的结果要有实际意义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结果不能仅仅是填写在素质报告单上给家长看、给学生看的一个等级和话语,它应和学生后阶段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发展的起点。如:对于学生成功的足迹要经常积累。包括课堂发言、读课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通过教师的加分、小组互评、学生的自评,由学生本人记载在小笔记本上,积累到一学期以后,给学生发奖品。教师严格按此进行评定,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争做“全优生”的积极表现。
一、“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本内涵
“2”指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核心——仁爱之星和求真之星的评选。第一个“3”是指三个支撑:改革学业评价,科学设定学业成绩等级划分标准;落实过程评价,编写养成教育读本《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呈现评价结果,合理改造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二个“3”是指三个优势:融合过程和结果;融合差异性与全面性;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
二、“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背景
1.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评价制度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聚焦了家长的目光,引领全社会评判教育的价值导向。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因此,这项改革实践旨在让更多的家长和社会群体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将目光聚焦到人的全面发展上来。
2.学校文化传承的需要
学校创办之初立下的校训——仁爱求真,走过了100多个春秋。它反映了我校办学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爱、倡导求真。随着时代的发展,校训还要被赋予哪些新的内涵?怎样在新一代育才学子的身上打上烙印?校训精神的传承需要一个载体,改革学生评价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传承与发扬校训精神有实际意义。
三、“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举措
1.创新校本评价
作为研究主体的《育才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又称“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评选方案。该评选是对“三好生”评选和少先队“雏鹰争章”的发展和完善,保留了原有评价制度中的全面发展理念,削减了甄别与选拔功能,同时借鉴了“争章”这一有效的形式和载体。
“仁爱之星”涵盖五大素养:亲近自然、胸怀祖国、热爱校园、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求真之星”也涵盖五大素养:认识自我、管理自我、追求真知、遵守秩序、学会诚信。由此派生出十枚奖章,围绕这十枚章开展争章、评章活动,每一枚奖章都有具体的评比标准。最后,结合奖章获得的多少和学业成绩确定星级等次。第一学期评选“仁爱之星”,第二学期评选“求真之星”,两个学期均表现突出的当选为最高级别——“仁爱·求真之星”。设置三个级别星级标准,既照顾全体又尊重差异,激励每一个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方案还对自主申报争章公开评选统计获得奖章数参考学业成绩星级认定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做出了具体指导,有很强的操作性。
2.改革学业评价
2009年11月19号,江苏省教育厅下发了[2009]34号文件《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考试问题的通知》,其中第1条就要求各学校必须严格控制本校组织的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统一考试不得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考试结果应以等级形式呈现。
传统的等级是依据(百分制)分数划分的,如表1所示。
分数值是绝对的,但划分的结果却是相对的。因为不同学科之间、同一学科前后之间试卷难度不均衡,从而造成等级划分的信度和效度偏低。
改变等级划分标准,把切分标准线改成百分比,按考试人数的百分比划分等级,如表2所示,解决了上述难题。
表2中“优秀”的百分比从90%—80%—70%、“不及格”的百分比上限从2%—6%—10%,正好保证年级间的稳定和质态的递升,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理的健康发展。
等级制的实施,在行为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在评价理念上要科学有效,等级划分的改变,使等级制更为科学,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
3.落实过程评价
《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是学校自主编写的学生素质养成读本,是实施教育启发和过程评价的双重载体。读本分上、下两篇,上篇围绕“仁爱”主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处理与自然、祖国、生命、他人的关系;下篇围绕“求真”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求真知、做真人。每一个单元都分低、中、高三个级段,呈循环上升的态势,不断深化认识。读本有很强的人文色彩,一个个小故事触及心灵、启发思考,正如读本前言所说:“习惯无痕,并非简单地应该或禁止,要以文化浸润,用心灵滋养,在精神的沃土播种,从生命的深处唤醒。” 每个单元还有相应的辨析、操练和评价要求,教师在使用时,可以借此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并且通过适时的评价,为期末的综合评价提供一手资料。
4.呈现评价结果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苏扬出准字082号)第一版时间是1993年,后来每年修订,最近的一次修订是第十次修订,时间是2004年10月。审视《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整体序列模糊。“品行表现”的教育要求没有整体规划,应按年级层次特点形成序列化。如关于“关心身边的先进模范”的教育要求就不适合三年级的学生。
二是儿童意识淡薄。素质报告书应从儿童立场出发,遵循儿童的生活心理和成长规律,不是从成人的视角规范儿童。如“遵纪守法”的表述之类。
三是设计操作繁琐。素质报告书的表格设计多处违背逻辑,有自相矛盾之处,也有对学科考核随意肢解之处,操作繁琐。如一般情况下平均每个学生要画300多个“”。
发现上述问题后,学校立即着手解决——改造《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改造后的《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传承历史成果的基础上,矫正了实践中的偏差,呈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尊重、激励、扬个性。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第一学期综合评价中设有“努力方向”栏目,而在第二学期该栏目被改为“教师寄语”。前者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欣赏发现,鼓励学生成长;后者从品行、身心健康、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角度帮助学生明晰努力方向,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这两个栏目关注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个性,不仅是对学生评价的真实记录,记录本身又发挥着评价激励的积极作用。
二是真切、细致、有层次。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品行情况”中的教育达标要求不是假大空的描述,而是真实细致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实要求。这些要求与《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以及“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规定的各级段的评价标准是同标准的。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决定了评价行为的延续性、连贯性,强化了过程性。
三是简洁、全面、易操作。新版《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在“学习情况”栏目中增设了任课教师姓名一栏,“师恩难忘”是对任课教师劳动的尊重,也是在明晰一份责任。“实践情况”记录是在有意识地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能力,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在对报告书的内容进行改版的同时,学校还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评价结果的记录与呈现服务。有了这套素质发展操作系统,学业成绩再也不用人工誊写,可直接从管理学业成绩登记的部门一次性导入,减轻了教师负担,确保记录的真实性。数据库管理还便于信息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构成整个评价体系的关键部分,各部分看似独立,实际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侧重播种,是品行方面的过程载体;等级制改革是学业方面的过程载体;“仁爱之星”“求真之星”评选是对过程的强化,对教育成果的巩固;素质报告书是对阶段性发展状况的记录、汇报和展示。
四、“23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优势成效
1.融合了过程和结果
《播下仁爱求真的种子》素质养成读本,涉及小学生若干必修素养,“仁爱之星”“求真之星”的评选标准就是参照此读本而制定。这样,读本的使用为评价结果的产生提供依据,强化了过程性,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融合了差异性与全面性
“仁爱之星”“求真之星”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具体的标准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依据,是组织评价过程的重要参考。而评价作为无形的指挥棒,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为防止模式化,倡导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格局,在实施办法中既有标准,又不唯标准,开辟了破格入选通道,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发展。当然,在兼顾差异的同时,也不能违背全面发展的要求,评选标准既有对品行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学业方面的要求,不再凸显语文、数学、外语主要学科的重要性,每一门学科,如美术、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都有相应的要求。
3.融合了学校、家庭和社会
在“仁爱”“求真”的总命题下设若干分支,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诸多方面,借以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评价还兼顾多元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签名方可生效。多主体参与不仅是对公正性的监督,更重要的是,使评价行为更为客观,防止评价结果有失偏颇,产生负面影响。
“233”在我校全面推行已有3年,对约5000名学生实施评价,受到家长、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核心价值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育人、主动发展的原则,适应了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新思维;教学质量
在现如今的小学生中,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过关,这也使体育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应当充分重视体育,更加应当采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一、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较为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地降低。不仅如此,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理论教学,相应的忽略了课堂实践学习,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下降。
传统的教学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综合评价模式,没有成型的评价标准,即使存在一定的综合评价模式,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当不断完善小学体育综合评价体系,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创新思维下的小学体育教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体育教学,而所谓的创新思维的角度是指教师应当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来进行研究,以此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应当创新教学理念,让教师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挣脱出来,不断树立进步的教学意识,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探究更新的教学方法。其次,应当充分创新体育合作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走近学生,不断地开展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其创新思维,以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日常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可是现在教育现状很另我们担忧,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多少年来,我们对“好学生”的看法是:课堂上应该成功地回答问题,而不管那是什么样的问题;考试中应该名列前三名,而不管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不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升学要进入重点,而不管这样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对社会有用、有益的人才;更严重的是,就是在孩子学琴的时候也应该成功地考级,学画看他是不是学会了某种技术,获了多少奖项!后来所有的门类都要考级,像绘画这种无法用标准来衡量的艺术类也有级可考。在一些学校中,一个人格健全、情操高尚、精神蓬勃的孩子往往不被看做榜样;但一个考试成绩好的孩子,无论他的人文情怀多么淡薄、心理空间多么狭窄、精神世界多么苍白,动手能力多么差劲、创新意识甚至为零,都会成为榜样的。这样的教育使得这些孩子变成了“考试机器”,成为“人格豆芽菜”。孩子们将来在顺境中或许还平安无事,要是遇上不顺,遇上挫折、挑战呢,他们就会崩溃,就可能会走极端。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会危害他们自己、亲人以及社会。这也就是好看不抗压的“草莓族”。
一、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
我们的国家需要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教育改革。需要素质综合评价进行改变,这样才能改变教师的观念。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喊口号上。首先是课堂评价改革。对教师的课堂实行量化打分。要以学定教,由先学向先教转变。教师讲课不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承德县教育局制定了承德县4+4n课堂教学模式,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依据。4+4n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交流研讨,质疑答疑,专项训练为核心。主要强调学生的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广大教师从传统的满堂灌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中走了出来。
二、注重综合评价,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
要想把素质教育搞好关键是破除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再响,只要应试教育不改革,考试的指挥棒还在,素质教育就很难落到实处。考试成绩不行,学生没法向家长交代,老师没法向领导交代,领导没法向社会交代。
应当说,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大进步.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的学习、知识面的拓宽,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与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
承德县教育局为推进素质教育在小学进行了评价改革。改变传统的一张卷评价学生成绩,评价老师工作的方法。对学校评价由学科竞赛和活动竞赛组成,这使小学生从繁重的学科知识中走出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所有人都得到发展。
因为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学校的主旋律,所以学校要重视学生学习。但不能只凭考试成绩说话,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知识教学要注重基础,不能搞繁难偏重的试题,不搞题海战术。开全学科,开足课时。使学生有时间各项参加活动。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还有限,记忆对他们的帮助可能会更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素质教育可不是要大家把书本都扔掉,书上有许多东西还是必须记忆的,而且对孩子是有好处的。教育过程中,如果孩子可以通过理解来记忆那自然是好,但是总有知识是当时理解不了的,而且数量还不少,那么记忆就是他们学习的最高效的方法了。同时,在大部分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都不明朗的启蒙阶段,尽可能多的利用孩子的记忆能力,多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不管是不是和书本有关,也是对孩子有极大帮助的。为传承中华文化进行了习方块字诵读古诗文活动,为增强学生体质积极进行阳光体育活动,为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素质评价标准改变了,教育的面貌也就随之改变了。现在各校的教学也发生了改变。进入校园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课间学生生龙活虎的玩耍,活动方式多样。改变了进入校园没歌声,没读书声死气沉沉的状况。学生上课有精神了,课外知识丰富了,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身体素质得到了增强。
三、素质教育成败,德育为先,加强师德评价:
素质教育的推进离不开教师,教师是素质教育推进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对老师的评价离不开师德评价。要通过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师德进行综合评价,促进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虽然现阶段素质教育已一再被提及,但“应试教育”的模式仍未退出教育的舞台。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认识自我,获得教学过程的反馈,对于衡量英语教学质量很重要。
一、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评价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英语新教材陆续在全国推行,英语教学也逐渐开始寻求适应课程改革的创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新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突破原有应对考试的传统教育方式,改变单纯以成绩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讲求素质教育,总会发展。但是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讲求听、说、读、写均衡发展虽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太难,但是还是缺乏词汇量的积累。这就无疑加大了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学工作者必须注重对教育教学成绩的评价,促进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发展,刺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分层评价对学生和教学的提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对英语教学的分层评价也成为一个关注焦点。分层评价注重个体的发展,通过评价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在这种新的考评体系下,必将促进从事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工作者们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1.分层评价关乎学生个人发展
分层评价打破了传统模式以考试作为唯一评价学生成绩的手段,更加重视并且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练习的过程。从多种角度、多种标准评价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取得进步,投入学习之中。同时,有针对地开展分层评价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有针对的练习和测试题可以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分步骤地掌握和巩固知识。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穿插分层评价,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听、说、读、写学习小组,对不同的小组在练习时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不同小组完成的目标进行分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力。分层评价不仅可以应用到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应用于阶段性测试。对于测试内容分层开展,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就循序渐进下一个阶段,使学生在完成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中,对知识的系统掌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一个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他在快速完成第一、二层次的题后,积极正确地思考第三层次的题,如果给予很高的评价可以极大地增强他学习的动力。另外,如果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分层评价进行公开评价和私下的交流相结合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在上课时,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教师及时评价,特别是某些平时上课不积极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及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正面评价,可大大增加其自信。总而言之,分层次评价能充分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分层评价使学生感受自我价值,树立自尊、自信;通过分层评价鼓励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
2.分层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要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以小学生的长足发展为宗旨,以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在初级教育阶段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让小学生体会到自信心,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要开展素质教育,建立能激励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英语能力,满足进一步学习初中阶段英语的要求的评价体系,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突破,分层评价可以贯穿到小学期中考、期末考、毕业考、升学考等一系列考试,可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涉及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分层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情感因素。在这种新的考评体系下,必将促进从事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的工作者们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方式,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进行分层评价非常重要。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值得提倡。
关键词 : 赏识教育问题相应对策
赏识教育是通过表扬和肯定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者正确的认识和欣赏学生,使孩子们提高自信心,“赏识教育”也可以理解为“鼓励教育”,是教育学以及心理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赏识教育主要是要对孩子们进行及时的鼓励、夸奖和表扬,不断的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乐观、勇敢的性格,以开发孩子们的潜在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 小学生赏识教育的综合评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赏识教育开始出现在中国,并得到广泛的认可,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赏识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论逐步的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学校。在应用之初,很多教师主要是针对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等方面较为落后的学生,应用赏识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在之后的时间里才慢慢过渡到整体的教学上来,做为一种教学手法而作用到学生的教育过程当中,然而从当前情况来看,赏识教育的作用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在小学生园教育中得到切实的发挥,许多教师和家长对于赏识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在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
二、当前小学生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重视赏识教育,忽略了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使孩子们在挫折中接受现实的教育,从而开发小学生的心理潜能,最终帮助他们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但是好的东西也有度的限制,鼓励也是一样,一旦鼓励过度,他们的心理就会膨胀,往往自鸣得意,不能正确的认识、分析和评价自己。
(二)赏识教育下产生的溺爱问题
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学生,家长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永远都是最棒的,是小皇帝、小公主。许多小学生做错了事情,家长不仅不批评还一味的宠溺,这样一来,孩子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也越来越依赖家长,丧失了独立的个性。
(三)小学生教师整体素质尚需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就目前看来,我国许多小学生园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还需要提高和加强,而实施赏识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心理和专业素质,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赏识意识,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孩子们,发现小学生的优点所在,要及时的抓住实施赏识教育的切入点,及时的运用赏识教育去鼓励和肯定小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赏识过度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赏识现象,过度赏识通常是说对于孩子所作的正常的事情给予高度或者过度的称赞。许多孩子所做的诸如玩玩具、数数字等正常范围的事情,大人不能过度的表扬,过度的赏识,会让孩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得到奖励和表扬,甚至以表扬和奖励为做事的目的,这样一来就约束了孩子的创造性,限制了孩子人格的自由。
三、小学生园运用赏识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巧用激励法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激励,尤其是对小学生来说,合理的激励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小学生教师必须要利用孩子们对自己的信任和崇拜,找准时机,给小学生们适当的激励,小学生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要尽量以赏识和激励为主。
(二)鞭策和宽容相结合
赏识教育要从宏观上去诠释,不仅仅是一句表扬、安慰和鼓励就能做到的。赏识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深层次的喜爱,赏识不分分数的高低、名次的前后,再调皮的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赏识是在小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的激励和鞭策,是对于他们所犯下错误的原谅和理解。宽容和鞭策是相辅相成的,宽容和鞭策也是赏识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手段,通过宽容和赏识的结合,可以使孩子的教育更加科学合理,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教育方向的偏失。
(三)提高小学生教师的综合水平
教师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最终成果,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教育,教师面对的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是人类的秧苗,因此,教师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务必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也包括了教师对于赏识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师要把对于孩子的赏识视为一种职责所在,要在工作中自觉和习惯的运用赏识教育。小学生教师要时常的对于自己的赏识教育进行总结和反思,敢于否定自己,勇于创新。
(四)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小学生园的教育教学中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要侧重对孩子们的肯定,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的评价体系要在肯定性的评价中融入适当的信任。信任小学生园的培养,信任小学生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信任小学生们是能够越做越好,健康成长的。不以分数划分孩子们的类别,要时刻发掘不同孩子们各自的闪光点。
我们必须要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重视赏识教育、应用赏识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科学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的教师也不能仅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不能让幼小的他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就受到学习枷锁的束缚,我们要因势利导,运用赏识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促进孩子们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卫明.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J].校长周刊,2006,(4)
[2][王颖. 赏识教育实施中的几点思考.坩肃农业. 2005 (9)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与“唯分数”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教师应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二、优化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2.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要求每个公民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1)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教师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2)要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特点是在解应用题中要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
(3)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的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注重同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3.要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又要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技巧。做到依据学习规律确定教法,利用教法指导学法,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采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着力引导学生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学习新知。
三、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事实上,义务教育新大纲已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增加了一些“只教不考”和选学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
四、改进教学评价,树立全面质量观
【摘 要】激励机制的构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起多种方式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对小学生的管理,而且对班级的全面发展也有重大意义。本文也就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多种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机理机制;构建
小学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而且对于学生在小学的阶段来说,他们正是刚刚接受系统教育,无论是知识、能力、评判力都非常弱,个性、抗压能力都是有待形成的一个阶段,是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最需要激励来促进其全面发展、定型的一个时期。因此,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
一、目标激励机制
班主任可以先通过制定班集体的总目标,来引导学生明确的向着目标进行努力。继而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每个同学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且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只有这样才会起到激励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有效作用。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构建目标激励机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说有的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比较吃力,就可以为其定制像记住多少字词、流利的阅读多少课文等目标来进行对其的激励,这样小学生就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进行努力,达到最后这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一定的进步后,班主任又可以为其确立新一轮的目标,小学生也会在一定的激励下积极去实现下一个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标激励机制的构建中,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切合小学生的实际,过高或者过低的目标都无法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榜样激励机制
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榜样无疑具有很大的力量,尤其是对于小学生,他们在这一阶段最需要有一个效仿的目标,而小学生也会自行在生活中为自己寻找榜样,但是如何使榜样促进小学生的正确发展就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了。
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向小学生们提供一些可以做榜样的例子。比如说对我国历史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战斗英雄等等,他们都可以作为榜样促进小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榜样的存在,比如说助人为乐、做好事的人们,班主任都可以激励小学生向这些榜样看齐。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其实给予小学生们最大的榜样是作为班主任的存在。因为小学生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带来影响,所以班主任在日常学习中必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起到以身作则的效果,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感情激励机制
感情激励是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总结与分析,揣摩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情感的诱导激励,来顺利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措施。除了要在感情激励中突出对学生的信任,还应该在感情激励机制的构建时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通过期待的目光来传达激励。眼睛作为人心灵的窗口流露出的感情是最直接、最真实的,在小学生努力时班主任给予肯定的目标,在小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的目光,都会在无形中使小学生感受到激励。
通过微笑来传达激励。在日常学习中,当小学生犯错时给予宽容的微笑,在改正时给予会心的微笑,通过微笑,小学生都会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激励,从而变得更加自信。
语言的激励。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来帮助达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比如说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班主任要主动的给予补课,并通过鼓励的语言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四、竞争激励机制
通过对竞争激励机制的构建,是实现班级管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分配给小学生不同的任务去做,并且进行结果的评比,小学生为了在评比中胜出会将自己的职责尽量做到更好,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比如说为了提高班级整体的成绩水平,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两两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关系,看哪一组的整体学习水平比较高,这样学生就会为了提高自己所在组的学习成绩,不拖小组后腿,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在构建竞争激励机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一旦班主任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很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要注意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调合作,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竞争中去,实现竞争激励的最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竞争实现学生个人与小组团队的共同发展。
五、评价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能对小学生产生极其强大的激励作用,在构建评价激励机制中,班主任要遵照以下几点要求。
(一)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更要以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基础。注重小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对小学生的基础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小学生确立自身的优良品德。
(二)要以小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班主任、家长与其他学生评价为辅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当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时,学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互评、教师、家长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对自我的总结,当一个阶段的学习活动结束后,小学生要综合这些评价,做出对自我的总结,达到提高自身水平的目标,促进小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在小学作为一个特殊的阶段,想要确保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就必须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目标,使小学生在各种激励机制的构建中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发展,有效的实现激励机制构建的价值,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卫群.论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03).
[2]余忠淑.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2(35).
一、本学期我们“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的评价手段。
1、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同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
2、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及时组织评价方案、评价方法的经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快评价改革的步伐。子课题组成员利用每两周集中一次机会,进行沙龙式的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各自课题进展情况,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二)分工明确,总结整理子课题研究成果。
1、成立各班级评价委员会。班级评价委员会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共5人组成。
2、尝试建立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报告会制度。学期末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向家长汇报、展示班级群体素质水平。
3、各子课题成员,全面做好子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二、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
1、根据总计划制定子课题计划。
2、成立各班级评价委员会。
3、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计划交流,进行理论学习。
十月: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每个子课题在本学期的任务。
2、各子课题明确各自的研究课题,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3、组织理论学习。
十一月:
1、按分工,轮流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
2、课题组内进行汇报,充实,修改经验和论文。
十二月:
1、组织课题汇报活动。
2、全面收集整理资料。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