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3 00:1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谈素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哪些素质呢?
(一)着眼于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孝知识少、社会经验贫乏的制约,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还很模糊,良好习惯还有待形成。
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和语文教材的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捕捉时机相机诱导,对他们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向学生分析提出:童第周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怎样?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这是为什么?借以揭示“为祖国争光”这一中心。其间结合国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既有课文为事例,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了切身之感而不是接受空洞说教。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便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形成鲜明的个性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心理学认为,遗传素质只是为小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出生后的具体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他们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而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长辈宠爱等因素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我是家中小太阳”的心理,在相当多的学生中存在着妒忌、孤癖、唯我至上,但又有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等不健康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直接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影响着学生成长。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了。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
例如,在教学《试航》一文时,向学生分析富尔顿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坚持试验,并在人们讥诮、侮辱和嘲笑声中终于试验成功。并列举平时学生中害怕失败、害怕嘲笑的典型事例加以对照评析,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三)着眼于智能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
所谓智能不外乎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组合。知识是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掌握又是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前提。
而我们的教学中,还严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的观念。笔者做过这样一项小范围调查:对于学过的重点词语,全班30名学生默写解释正确率高达98%,而用这些词造句(或说话)正确率仅有30%左右。对于课后有明确要求的重点句义,所有学生都“出口成章”,且与教参书提供的参考同出一辙。而对于文中较简单的句子却不能解释。这一事实,虽存有很大的片面性,但反映出的问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索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谓知识与能力之间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旧观念,在传授好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维,并尽量展示出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即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而不仅仅注重思维的结果如何。
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创设这样的情境:“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吗?
你有什么感想吗?”面对学生思维的结论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为什么这样理解?”这无疑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才可称为真正的语文教学。因为它不只是交给学生知识,而且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能力,展示了思维的轨迹,最终使之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着眼于劳动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能培养儿童的智慧、情感、意志和高尚品格。
而现在小学生中厌恶劳动,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者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生连做值日也要家长代替。这不仅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而且也抑制了智力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现在已成为目前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生物学科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素质教育应成为生物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本文仅从中学生教育教学这一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生物学知识体系是千百年来无数科学家经过对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地探讨所积累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思想境界及意志行为作为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例如,在初中“探讨生物奥秘”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能写出《本草纲目》?我们应向李时珍学习什么? 又如,在讲沙眼防治时,向学生介绍第一个发现沙眼衣原体的我国科学家汤凡的事迹。他拒绝外国著名优厚待遇相邀,但他坚持留在国内,为了搞清沙眼病原体,他不惜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终取得成功,于是国际防治组织授予他沙眼金质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畅谈中华民族在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构成细胞的各种结构,由各种有机结构有序组合成具备一定生命活动功能的细胞,然后由多种细胞构成一个完整生命体的串讲,对学生进行辨证统一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等观点的教育,从而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三、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渗透心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神经系统学习时,可以教育学生同龄人的大脑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差异,主要看你用不用功,但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不能说自己不是好学生。因为很多成功人士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上大学,而后来奋发进取,仍然能够成为令人尊敬的成功人士。
即使你的文化课成绩不好,不一定体育、美术、音乐或人品不好,当不了科学家,可以做运动员、画家、音乐家和哲学家,或者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也是很光荣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年轻,应该认真读书,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知识多总是好的。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自暴自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的情绪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光合作用这一实验中,可启发学生:为什么要预先让天竺葵“饥饿”?加人工酒精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为什么叶的遮光部位不变色?而曝光的部分却变成蓝紫色?最后让学生思考用其他方法来验证光合作用。通过亲身的实践,激发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满足现有的能力和知识,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设想,去创造,在求疑惑解难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教育工作者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理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
所谓“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体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完善幼儿的先天素质,进一步提高发展幼儿的后天素质,为完成这一任务,就我园所采取的方法,谈一下如何更新观念,探讨教育方法,完成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基时期。
1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1开展入园测试,建立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该清楚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幼儿在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就要对他们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测试,再为每一位幼儿建立各自的心理健康档案,将每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记录在案,这样不仅可以直观的描绘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态势,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在入园的测试中,可以包括个性测验、行为测验、心理测验与情绪测验等。
1.2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缺陷,追踪溯源,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对自我情绪的调控不当,不能客观地认识外界事物与正常的交流情感。因此,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从问题的症结根源出发,在学会调控与正确运用不同情绪的过程中完善心理健康。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简单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等方式表达情绪,并使幼儿也一起互动起来,培养快乐、高兴、满足等积极情绪,通过示范,使孩子明白应该如何调控情绪,在合理与不合理的事物之间正确对待,以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保持自身与外界之间的良好平衡状态。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小孩,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娇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和合作的意识,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常常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幼儿时期作为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更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时候,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集体协作观念的培养,潜意识的对幼儿贯彻一些简单的社会情感、社会以及社会交往技巧等知识,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合作与分享是基础与关键。然而,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大人们过多的溺爱,在行为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强烈、缺乏集体合作观念等情形比比皆是,无疑对其今后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构成了障碍。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如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处理“人多玩具少”的问题;分糖果时,也由幼儿自行负责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孩子表现出的合作与分享行为进行适当的表扬与肯定,以增强孩子合作与分享的兴趣与信心。
3生活化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时机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育生活化。这一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和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的。
目前,我们的幼儿教育意识中还存在着将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等同于超前的知识的灌输和大量机械的计算、背诵、识字。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也把幼儿能计算多少位数、识多少字、学多少英语单词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而且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第一依据,必须在全社会确立“取法自然”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幼儿素质教育内容很广泛,但不外乎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动手就是培养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动口就是培养幼儿语言及交际能力,动脑就是幼儿智力早期开发。但无论是培养其动手、动口或者动脑的能力,都应尽量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尽量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总是,幼儿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体
幼儿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但毋庸置疑,幼儿的素质教育是其主体。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素质教育是核心目标,帮助儿童在他们生命之初,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因此,做好幼儿素质教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培养教育好下一代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应该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谈幼儿素质教育[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8
【关键词】班主任 素质 教育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当然家长。这个家庭状况如何,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表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决于班主任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强度。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班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要通过素质教育加强班风建设,从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素质?它都包括那些方面?文凭高低与素质高低必然一致吗?素质与成才之间有哪些辩证关系?我们还不妨让学生观察一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科学家、一般人、痴呆人的差异;一般人中,有些人哪个部门都想要,都抢着要,也有些人哪个部门都不要,都向外推;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什么事都难不倒,也有的人干一行,毁一行烂一行,什么事都干不了。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多挖掘一些来和学生一块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素质这个概念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产生增强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使素质教育有目标,有活力。
(一)生存竞争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存竞争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带来的人类革命,必然导致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当然,这场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命力的硬竞争,而是知识和信息的较量的生存方式上的软竞争。
(二)群体和谐意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群体组合而成的大群体。我们的受教育者,或早或迟必将进入这些群体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的有效控制,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形成忽视群体观念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周边的小环境,更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不管是思考问题还是处理问题,往往从自我出发。这就与社会人口质量提的要求形成矛盾。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只能在社会生活中碰壁。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体意识,尤其是群体和谐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规范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澄清思想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说,它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是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与提高的一个过程。没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不要说发明创造,就连一个合格的工人也当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习与提高素质挂钩,让学习与就业挂钩,让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目的与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搞好学习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把学生的身心都引导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上来,班里的一些违章乱纪现象肯定会大大减少或基本消失。
(二)从集体主义入手,培养思想素质
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只有给它安上思想品质的导航标,它才能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爱护备至,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与自身缺乏锻炼,在思想上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是、斤斤计较、我行我素、与同学缺少亲和力、对别人缺少忍让性的性格特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从集体主义入手,帮助同学走出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怪圈。我们也不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1、谁的生活能离开集体?2、在集体生活中,谁为谁服务?3、如果没有集体原则,大家都各行其事,集体将成为什么样子?4、离开集体,自己能搞出什么样的业绩或发明创造?5、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好,但都不去努力,而希望别人去努力,能行吗?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责任心、荣誉感、约束能力、奉献精神,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一个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基础。
(三)抓养成教育,塑造内在气质
良好的气质与高雅的风度是一个人日常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晶。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不大,还具有可塑性,是形成这种良好素质的最佳阶段,作为班主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引导。首先,要抓好初始阶段,抓好入学的第一个月,这是一个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抓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是严而细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到学习、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堂到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从五日工作期间到周末休息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讲清讲透、讲细讲严。同学们刚入新校,有一个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准备,也有适应新环境的行为要求,班主任若能就势引导,从严要求并检查落实,必将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内在气质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确定具体目标,增强行为动力
职业院校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有通往这个远大理想的近期目标——尽快的找一个好单位就业。作为班主任,在肯定这些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同时,要让每一个同学给自己制定具体目标,例如,当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达到优秀或各科全部及格,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争取一个小小的荣誉等等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些具体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分解步骤”,它能促使远大目标实现,又便于实施,容易落实,为学生的进步起到鼓劲加油的作用。一点一滴地逐步积累,必将凝结一个素质教育的大硕果。
(五)创造轻松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严肃认真、规范扎实,但这决不意味着整天阴沉着脸不露声色,或者动不动发脾气、婆婆妈妈。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慑服学生,又要有意识地去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和学生做朋友,用朋友式语言给学生谈问题、讲道理。班主任内涵式教育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摘要: 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儿童有着强烈的爱好美,向往美.追求美的愿望。语文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审美教育 审美情趣 人文精神
语文学科是最具开放性的一门学科,教育性、审美性、工具性是它的本质特征。这三个特征又是辩证地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一起的,如果只强调一点而不顾及其他,那就不能称为语文学科,离开了工具性,审美作用和教育功能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以书写为契机,以导读为根本,以记忆为重点,以审美为核心,以写作为动力。这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谐地统一起来了。这里,笔者就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1、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综合。
字词句章、谋篇布局是语文教学应抢建的平台。可自古以来就强调:不得“以词害义”。不管多么激动人心的内容变成一遍遍领读、齐读、轮流读,变成不分重缓急、没有情感色彩、千遍一律的串讲的时候,也会索然无味的。语文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言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语文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这其实不是什么新的境界,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已经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 “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问而应之,尽其所怀,为天下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亲和,言语对话的形式传递的是心灵交流内容。这是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最本质的区别。这对老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也可以说这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之所在。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当教师把语文的教学变成了欣赏的过程,变成了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变成了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这才是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获得了愉悦,获得了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获得了人文精神,教师也获得了满足和幸福。
2、鉴赏审美过程是精神享受愉悦的过程,是对生命质量的体现和升华。
有生命的思想并不等于有生命的质量。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生活感受的愉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很单调,内心很苦闷,生活质量就无从谈起。语文学习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学习过程成为欣赏的过程:文学在于欣赏人性的展开,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对于精神丰富性的追求是人的基本追求,五音不全的人也会哼,色彩不辨的人也爱涂,大字不识的人也有诗。所以,语文课程首先是欣赏课程,在欣赏中应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可是语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却不那么令人乐观,文采飞扬的语文课变成了生词抄写课;真情实感流淌的作文课,变成了八股格式的模仿课;工具价值压倒了目的价值,学生可能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是却推掉了兴趣、激情和灵性,享受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未发觉。得到的东西也许只是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失去的却是海水下面冰山的主体。我们教师面对一群天真活泼、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幻想的青少年,要想培养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人文精神,就应该引导他们去真正的投人生活中去,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鼓舞,受到感染,这是品尝美这块甜蜜蛋糕所不可缺少的。用他们好奇的双眼,天真的心灵,炽热的激情与美的事物相互碰撞,必然会产生出绚丽夺目的色彩。美中蕴涵着富有个性的人文色彩,这是一种真美,也是我们语文应该所不可缺少的。
3、审美情趣的深入,给当前语文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鲜艳的花朵遭到随意蹂躏,可爱的小猫、小狗遭到恣意的虐杀,无力反抗的孩子遭到心理上的摧残或肉体上的欺辱,的病人受到医者的怠慢,低收入者受到无端的鄙视,残疾人受到莫名的嘲弄……人的生命意识、生命价值观在哪里呢?上述行为的发出者都不一定不识字,哲学考试也不一定不及格,道德评分也许还很高。换句话说,他们都是接受过语文教育的,可语文中的文学、哲学、道德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却没有成为教学的重点。我们努力去抓住的是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却忽视了其中真正的价值意义。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在于尊重墨命的存在,不要无端地剥夺生命,即使是非常低级的生命。当一个人对低级生命和动物毫无怜爱之情时,你能指望他尊重高级生命吗?反之,当一个人充满了对小草、小猫的生命关怀时,他对于高级的生命、对于人的生命还能不尊重吗?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强调以人为本,用人文主义的精神和眼光关注生活的一切。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培养无疑更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是生命本身的散发出的耀眼光芒,而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则是告诉学生用自己的心去观察体验这美丽的光彩。这种观察与体验就是对当前语文教学的一种反思与发展。
当然,审美感受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语文教学正是在学生的心田上,撒下美的种子,春风化雨中长成一片青翠,把我们的世界点缀得更加美丽。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学生大都是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入了解,正面诱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是枯燥的,像山泉枯竭一样。”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例如:对于运动成绩差,上体育劲头不足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具体分析和研究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找出各自“个性”存在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对部分身体素质好,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必须让他们消除害怕和紧张心理,对害怕的体育项目加以认识;对部分上课不积极、调皮,思想素质差的“厌学差生”,任课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克服教材弱点,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总之,改变后进生,教师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主动接近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同时引导他们对各个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在每节课中学有所获。
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把艰苦的学习活动当成乐事时,才能达到最优状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从心理个性的发展上去引导差生是很有必要的。乐教、乐学是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上,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把单调、枯燥的体育学习在体能上的“苦”变为在精神上的“乐”,寓“苦”于“乐”,这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后进生怕苦、怕累的特点,教师要在中长跑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越野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练习中忘记苦与累,寓苦于乐之中,学生练习兴趣高,效果好。
三、宽容和赞赏,保护后进生的自信心
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后进生实现转化的基础,只有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转化工作才算找到了起点。后进生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其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就会跟不上,导致自暴自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课上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努力,多给予鼓励。教师要重点看体育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练习积极性,当他们信心不足时,教师要信任地说:“你一定行!”当他们胆怯时,教师要亲切地说一声:“我来保护你。”让学生在表扬中取得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五、指导后进生掌握学习的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对差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帮助其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教给后进生先进的方法,他们的练习就科学、有方,学习的效果就好,兴趣就更浓。所以,课堂辅导时,教师要尽量地让后进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练,使其学会通过测试有关指标的达成度,评价练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一个仰卧起坐也做不起来,这就要教他们增强腹肌力量的其他练习方法;有的学生跳绳练习不如意,不能连续跳或不持久,这就要先教他们做徒手练习,手脚配合协调后才带绳练习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就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练习,并能举一反三,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一、语文教师应接受素质教育理念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注意力着重放在了学生身上,重点研究学生应该如何适应这种新的教育形式,而相对弱化或忽视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的素质的关注。我们知道,在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受过严格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其实,细想起来,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的,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那么在完善素质教育的征途上,我们还要走更多的弯路。
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想让学生享受素质教育带来的诸多好处,首先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懂得素质教育精髓的教师队伍。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不是仅靠几次示范课或几次讲座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从基础做起,让每一位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首先接受素质教育。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他们不可能完全脱产重回课堂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利用业余时间请专家到校授课或走出学校去听有关专家的课;可采用同事之间相互听课、互帮互学;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等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肩负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接受素质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通过亲身接受素质教育,可以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理解,可以更真切地体验素质教育带来的好处,增强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通过亲身接受素质教育,还可以向他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语文教师的知识面也应该是非常广阔的,否则,学生将无法在语文课上遍览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中文化素质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教师是注定不会有什么建树的,他的授课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学除了应具备教学的基本要素外,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便是大气磅礴、自由灵活。语文课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个体风格、展示个体才华的一门课程,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优点和优势都可以通过语文课展现出来。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时,首先要做到“广博”和“精深”相结合。在学习和积累文化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学领域,还要广泛地涉猎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风俗学、交流学、口才学等领域。具有了广博的知识资源,就可以在多个领域和学生对话,就可以使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贯通、相互印证,从而丰富授课内容、提高授课语言的说服力。当然,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还应该是文学素质,在文学领域里,一定要钻研得深透,千万不能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层面。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才能精确解答学生提出的形形的专业性的问题,才能在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为学生做出示范。因此,要将“广博”和“精深”相结合,并使其相得益彰。
其次要做到“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其实,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强调个性修养和对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师当然应当充当运用知识的急先锋。任何知识如果只停留在识记上,那只能是毫无生命的死知识,我们识记的知识只有在不断地运用中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因此,“学习”和“运用”相结合不能只说给学生听,语文教师必须从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学用结合的典范。
再次要做到“运用”和“反思”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做到“广博”和“精深”、“学习”和“运用”这两个结合,还要做到“运用”和“反思”相结合。无论做什么学问,都必须经历学习、运用和反思这样三个阶段,而反思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反思,可以发现学习和运用阶段出现的问题,从而回过头来进行纠正或补充。特别要注意将“运用”和“反思”结合起来,因为同样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运用和运用在不同的场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对运用知识的不同情况的分析来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运用这些规律反过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运用知识。
三、语文教师应具有灵活授课的素质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师,在具备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之后,就要解决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同人们最为关注和讨论最多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家都信服的、可供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标准模式。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最大潜能为评判标准的,因此,也不应该有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所谓标准。笔者认为,如果有这样一个大家都可以遵从的标准的话,那就应该是“灵活授课”
灵活授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无论多难,我们都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这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金光大道。所谓灵活就是没有一个框架,不规定一定要这样教或一定要那样教,而是根据受教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他们喜欢的、效果好的方式授课。比如,用粉笔加黑板还是用多媒体,用“百家讲坛”式还是用传统的文本解读式,用教师宣讲式还是师生互动式等等。灵活授课说到底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投其所好,在施教的表现形式上有点像“游击战法”。
大家应该明白,灵活授课不等于随便授课,就像游击战不等于混乱战一样。其实,灵活授课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授课方式,因为它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每一种手段都必须运用得娴熟而精到,并且要求衔接得自然而不突兀,这并不是任何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的。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竭尽全力去尝试灵活授课的方式,并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又适合受教者的灵活授课的模式,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灵活授课的素质。
关键字素质教育;政治教学;初中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96-01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所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浅谈点滴体会。
1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
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1随着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1.2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1.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这就需要教师做到:
(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以免误导学生。
(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的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师要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可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既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摘要】教师将素质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厚积薄发,成为名师;其次是挖掘教材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再是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精讲多练。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高;名师;研究;挖掘;重视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是众多科目中的核心,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将素质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关键
没有名师,素质教育无从谈起。素质教育内涵丰富,概括地说,它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我们山村教师少数恪守传统的文化课教学程序,习惯于“五步教学法”,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多钻研,注意广猎多方面的知识,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的鸿儒,多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教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厚积薄发,饱读诗书,你的教学才能引人入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启发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想象,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理想境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对待,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不断加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生的楷模,应该是高尚道德的实践者和塑造者。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悟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说实在的,我在上语文新课时,都要“走五步”,一是读熟课文,二是备课,根据教参备课到本子上,三是对本子上的内容通过归纳转移到课本上,四是反复揣摩所讲内容和教法,五是上讲台讲课,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 挖掘教材内涵,落实素质教育
认真备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环节,目前考核教师高度重视教学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备课在于准确挖掘包含在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内容。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知识素质,语文技能素质和语文智能素质。语文知识素质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修辞及标点、语法等基础知识。语文技能素质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语文智能素质即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钻研教材时,根据课后练习,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突出训练重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全体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创造性和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资质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
3 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淡化课文分析,强化学生能力训练,教师在充分把握一个单元及每篇课文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恰当地精讲具体内容,无需面面俱到,讲解应有启发性和代表性。根据语文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完善训练过程,培养提问能力。首先,提示“问题”的意义,培养提问习惯。其次教师要将提出重点问题的思维过程巧妙地传给学生,并有意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学生提问能力不断提高。恰当地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贯穿其中,以求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读与写的结合特别重要,只让学生了解课文怎样写远远不够,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写,以此让学生揣摩其写法,将写法用于自己写作当中。多采用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说的话必须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有适度的节奏感和幽默感,充分利用教材说话能力的训练片段,培养学生口才,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力求生动、幽默。还可组织演讲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界。内涵丰富,教法灵活。作为语文教师,应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其主要的途径包括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开放的语文教育;组织课外活动,实施开放课堂等。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育 素质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标志着这是经济时代的来临,这种体制是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不仅改变了以往经济发展的性质,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转变陈旧的应试教育理念,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切实转变作风,设施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语文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素质教育的先进理念
要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有效实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原有的陈旧教育观念,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思想。一般来说,教师要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来认识和理解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和不足,要充分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突破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用一把尺子来评价多样人生的不同的鲜活的生命,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学生将学习考试归结为唯一的学习目的,学习的成功,归纳为考试的成功,而考试也是有选拔性的考试,最终只有少数部分同学通过考试,大部分学生的成为学习的失败者。对学生的心理,情感都造成很大的伤害,也必然会否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生的学习一定程度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科学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让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让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在成长中,逐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在各行各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成就。
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易学深涧里平等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中与教师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这是教师职业最高尚的地方。教师能活一学生,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与教师的教学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学生就会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信任老师,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容易犯错误也是难免的,犯错误了,教师应该批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但教师批评学生过后,就应该鼓励学生不再计较学生的错误,师生在和谐的关系中相互促进和成长。
三、理解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开放的语文教育
语文属于一种人文学科,它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脱离实际的语文,也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因此语文的内容中时代的气息是很浓的,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程设施开放性的教学,让教师的语文教学不要局限于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要立足教材走向社会,从社会大环境中来汲取营养。小学语文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涉猎各种不同的领域,让语文的学习成为大语文的学习。
四、组织课外活动,实施开放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实施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教师要注重课外活动中的教学。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与经验,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系列的读写等活动。在活动中,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发展了不同的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学习,与生活成为一体,让学生过上快乐的学习生活。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教学民主一、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学
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取决于学生全体与个体的有效参与程度。教师必须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到能学。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可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谈论探求,概括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先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拿两个相同的梯形和拼成的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讨论,分别找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底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高相等,而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除2,再着重说说为什么计算公式要除以2,这样学生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已水到渠成了。
教师要精心设计多层次、多形成、有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参与到知识巩固和运用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
二、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继续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础的数学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必须继续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動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
三、改革教法与指导学法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还应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改革教法方面,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趣味盎然。如在讲授《圆的周长》一节时,可首先采用直观法对圆的周长进行现场测量,通过对两个大不同的圆周进行测量,引发学生对绳长与圆的周长进行思考,在学生思索之后,再采用提问的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半径之间有何关系,在学生提出各类猜想后,最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出圆周长的公式,并进行验证。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教与学并非割裂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自己的猜想得到验证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积极思考的同时,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升华,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在学习方法方面,首先立足于教材,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和训练,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数学思维,能用这些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探索知识。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期,教师可为学生列出预习的重点和提纲,教导学生进行预习;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在教师列出预习计划后,试着让学生自己预习;最后,锻炼学生自己画出的重点、列提纲进行预习。
【关键词】:素质教学 情境教育 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一项培育人的活动,其目的应受社会文化环境和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数学教学的重心也在不断地变更和深化。现代的教育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基础”。
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数学教学能增加人的正确思维,通过数学思维监控,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并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在小学,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离开课堂教学来谈素质教育,无疑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不应把素质教育固定在一种特定的模式中,而应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引导学生尝试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为愉快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在教学中,我以“还给学生欢乐的童年”为目标,每堂课都力争发掘出“快乐点”。如在《9的加减法》练习中,我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若干个小圆球,然后从中挑出3个红球和6个蓝球,用竹签穿成一串,让学生说出这一串上共有多少个圆球;再让学生把4个绿球和5个黄球穿起来……学生个个趣味盎然,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辨别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再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采用袋鼠分果子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袋鼠两次分果子有什么不同、各是怎样分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掌握了什么是平均分。
二、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教育
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教育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在教学中,要注重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我在《4的认识》一课中,做序数练习时,准备了手杖、军帽、眼镜等,让学生扮成图中的老爷爷、解放军、阿姨、小朋友,问学生:这里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如果你排在第一位你会怎么做?在这引人入胜的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序数的义,还懂得了上车要排队、要尊老爱幼的理。
三、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教育的信心和希望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这是符合学生的意愿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成功的能力。我班有一个男孩子,脑子慢,胆子小,为此他很自卑、很孤僻,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没兴趣。偶然有一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在大树下观察蚂蚁搬东西。我借机引导他:小蚂蚁在干什么?它搬得动吗?它去干什么了?又来了几只蚂蚁?这次它们搬动了吗?我告诉他:人做事只要有了蚂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当一个人的力量办不到时,需要靠大家的合力来获取成功。事后我不断鼓励他,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做比较容的数学题、做比较简单的事,然后及时地给予肯定、赞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慢慢地,他开朗了,好学了,且开始关心他人了。由此可以看出,给孩子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他的信心,为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要搞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切合实际,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用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为小学生素质教育再创新路。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所以,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的相互作用,并按普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思维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数学语言为载体、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本质属性)为目的一种思维。可见,学习数学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表现为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有了问题,就要解决它,解决就有思维。所以前苏联教育家奥加涅相认为:数学思维是具有自己的特有的特征和特点,它们是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同时也是研究方法所决定的。他还认为:“数学思维常表现为所谓数学能力”、“思维就是做出判断”。所以,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与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及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