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谈素质教育

谈素质教育

时间:2022-09-13 00:16: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谈素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谈素质教育

第1篇

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的哪些素质呢?

(一)着眼于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教育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孝知识少、社会经验贫乏的制约,对道德准则和道德观念还很模糊,良好习惯还有待形成。

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特点和语文教材的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捕捉时机相机诱导,对他们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向学生分析提出:童第周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怎样?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这是为什么?借以揭示“为祖国争光”这一中心。其间结合国情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我们可爱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样,既有课文为事例,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了切身之感而不是接受空洞说教。久而久之,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便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初步形成鲜明的个性

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心理学认为,遗传素质只是为小学生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出生后的具体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他们心理个性差异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

而现在的小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长辈宠爱等因素的影响,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我是家中小太阳”的心理,在相当多的学生中存在着妒忌、孤癖、唯我至上,但又有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等不健康心理,这些不良心理直接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影响着学生成长。这方面的教训已经不少了。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着眼于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

例如,在教学《试航》一文时,向学生分析富尔顿在屡次失败的情况下坚持试验,并在人们讥诮、侮辱和嘲笑声中终于试验成功。并列举平时学生中害怕失败、害怕嘲笑的典型事例加以对照评析,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三)着眼于智能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

所谓智能不外乎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组合。知识是技能技巧的基础,而技能技巧的掌握又是加深对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前提。

而我们的教学中,还严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应试教育的观念。笔者做过这样一项小范围调查:对于学过的重点词语,全班30名学生默写解释正确率高达98%,而用这些词造句(或说话)正确率仅有30%左右。对于课后有明确要求的重点句义,所有学生都“出口成章”,且与教参书提供的参考同出一辙。而对于文中较简单的句子却不能解释。这一事实,虽存有很大的片面性,但反映出的问题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索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谓知识与能力之间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旧观念,在传授好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维,并尽量展示出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即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而不仅仅注重思维的结果如何。

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创设这样的情境:“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吗?

你有什么感想吗?”面对学生思维的结论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理解的?你为什么这样理解?”这无疑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才可称为真正的语文教学。因为它不只是交给学生知识,而且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能力,展示了思维的轨迹,最终使之掌握学习的方法。这应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着眼于劳动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能培养儿童的智慧、情感、意志和高尚品格。

而现在小学生中厌恶劳动,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者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生连做值日也要家长代替。这不仅影响他们健康成长,而且也抑制了智力发展。

第2篇

实施素质教育现在已成为目前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所做出的必然选择。生物学科的性质与任务决定了素质教育应成为生物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本文仅从中学生教育教学这一角度。谈一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一、以科学家为榜样,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生物学知识体系是千百年来无数科学家经过对自然界进行艰苦卓绝地探讨所积累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立志造福人类的思想境界及意志行为作为素材,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明显的激励示范作用。例如,在初中“探讨生物奥秘”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能写出《本草纲目》?我们应向李时珍学习什么? 又如,在讲沙眼防治时,向学生介绍第一个发现沙眼衣原体的我国科学家汤凡的事迹。他拒绝外国著名优厚待遇相邀,但他坚持留在国内,为了搞清沙眼病原体,他不惜在自己的身上做实验,终取得成功,于是国际防治组织授予他沙眼金质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畅谈中华民族在生物学、医学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爱我中华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构成细胞的各种结构,由各种有机结构有序组合成具备一定生命活动功能的细胞,然后由多种细胞构成一个完整生命体的串讲,对学生进行辨证统一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等观点的教育,从而为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三、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渗透心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神经系统学习时,可以教育学生同龄人的大脑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差异,主要看你用不用功,但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即使将来考不上大学,也不能说自己不是好学生。因为很多成功人士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上大学,而后来奋发进取,仍然能够成为令人尊敬的成功人士。

即使你的文化课成绩不好,不一定体育、美术、音乐或人品不好,当不了科学家,可以做运动员、画家、音乐家和哲学家,或者作为一名普通劳动者也是很光荣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年轻,应该认真读书,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知识多总是好的。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自暴自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的情绪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四、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光合作用这一实验中,可启发学生:为什么要预先让天竺葵“饥饿”?加人工酒精的目的是什么?实验结果为什么叶的遮光部位不变色?而曝光的部分却变成蓝紫色?最后让学生思考用其他方法来验证光合作用。通过亲身的实践,激发他们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满足现有的能力和知识,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设想,去创造,在求疑惑解难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要教育工作者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肩负起教育者的使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理念,一定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素质

所谓“素质”是人在后天通过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体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而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任务是完善幼儿的先天素质,进一步提高发展幼儿的后天素质,为完成这一任务,就我园所采取的方法,谈一下如何更新观念,探讨教育方法,完成民族素质教育的奠基时期。

1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1.1开展入园测试,建立幼儿的心理健康档案

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应该清楚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幼儿在第一次进入幼儿园时就要对他们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测试,再为每一位幼儿建立各自的心理健康档案,将每一阶段的测试结果记录在案,这样不仅可以直观的描绘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态势,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地进行纠正。在入园的测试中,可以包括个性测验、行为测验、心理测验与情绪测验等。

1.2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缺陷,追踪溯源,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对自我情绪的调控不当,不能客观地认识外界事物与正常的交流情感。因此,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当从问题的症结根源出发,在学会调控与正确运用不同情绪的过程中完善心理健康。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可以通过直观简单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等方式表达情绪,并使幼儿也一起互动起来,培养快乐、高兴、满足等积极情绪,通过示范,使孩子明白应该如何调控情绪,在合理与不合理的事物之间正确对待,以正确的方式宣泄情绪,保持自身与外界之间的良好平衡状态。

2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小孩,孩子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娇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谦让和合作的意识,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常常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幼儿时期作为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黄金时期,更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时候,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集体协作观念的培养,潜意识的对幼儿贯彻一些简单的社会情感、社会以及社会交往技巧等知识,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合作与分享是基础与关键。然而,在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大人们过多的溺爱,在行为中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强烈、缺乏集体合作观念等情形比比皆是,无疑对其今后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构成了障碍。因此,老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和引导幼儿的合作与分享意识,如在游戏中,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的处理“人多玩具少”的问题;分糖果时,也由幼儿自行负责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孩子表现出的合作与分享行为进行适当的表扬与肯定,以增强孩子合作与分享的兴趣与信心。

3生活化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成长,也就没有教育。”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时机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老一辈知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教育生活化。这一理论中关于“尊重儿童,重视实践”的正确主张,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靠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从做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同时,又融汇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和一的观点,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倡导“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活教育”理论,这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也是很有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的。

目前,我们的幼儿教育意识中还存在着将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等同于超前的知识的灌输和大量机械的计算、背诵、识字。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也把幼儿能计算多少位数、识多少字、学多少英语单词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而且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第一依据,必须在全社会确立“取法自然”的幼儿教育观,遵循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幼儿素质教育内容很广泛,但不外乎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动手就是培养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动口就是培养幼儿语言及交际能力,动脑就是幼儿智力早期开发。但无论是培养其动手、动口或者动脑的能力,都应尽量融入幼儿的生活之中,让幼儿尽量在自然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总是,幼儿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主体

幼儿教育的内容很丰富,但毋庸置疑,幼儿的素质教育是其主体。对于幼儿园来说,幼儿素质教育是核心目标,帮助儿童在他们生命之初,种下在整个成长阶段必备素质的种子。因此,做好幼儿素质教育,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面对未来,任重而道远,培养教育好下一代是每个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天职,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应该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杨娟娟.浅谈幼儿素质教育[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8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 素质 教育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单元,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里的当然家长。这个家庭状况如何,其中的每一位成员表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取决于班主任的调节与引导作用,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内涵因素及外延程度的强度。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对于学生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把班务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要通过素质教育加强班风建设,从而带动其他各项工作。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不妨和学生一起讨论几个问题:什么是素质?它都包括那些方面?文凭高低与素质高低必然一致吗?素质与成才之间有哪些辩证关系?我们还不妨让学生观察一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社会上客观存在着的科学家、一般人、痴呆人的差异;一般人中,有些人哪个部门都想要,都抢着要,也有些人哪个部门都不要,都向外推;有的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什么事都难不倒,也有的人干一行,毁一行烂一行,什么事都干不了。有关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很多,我们可以多挖掘一些来和学生一块讨论,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素质这个概念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产生增强自身素质的内在动力,使素质教育有目标,有活力。

(一)生存竞争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存竞争越来越成为人类生命中的重要内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带来的人类革命,必然导致人们的生存竞争加剧。当然,这场竞争,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生命力的硬竞争,而是知识和信息的较量的生存方式上的软竞争。

(二)群体和谐意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群体组合而成的大群体。我们的受教育者,或早或迟必将进入这些群体之中,并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率的有效控制,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形成忽视群体观念的现象。他们不重视周边的小环境,更忽视社会这个大环境,不管是思考问题还是处理问题,往往从自我出发。这就与社会人口质量提的要求形成矛盾。这样的人进入社会,只能在社会生活中碰壁。因此,我们必须把群体意识,尤其是群体和谐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规范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澄清思想认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从本质上说,它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的基础工作,是劳动者基本素质培养与提高的一个过程。没有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不要说发明创造,就连一个合格的工人也当不好。因此,我们必须让学习与提高素质挂钩,让学习与就业挂钩,让所有的同学都有一个健康的学习目的与持久的学习动力,有搞好学习的决心与行动。只有把学生的身心都引导到学习这个中心任务上来,班里的一些违章乱纪现象肯定会大大减少或基本消失。

(二)从集体主义入手,培养思想素质

科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工具,只有给它安上思想品质的导航标,它才能造福于社会,服务于人类。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爱护备至,加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与自身缺乏锻炼,在思想上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是、斤斤计较、我行我素、与同学缺少亲和力、对别人缺少忍让性的性格特点。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当从集体主义入手,帮助同学走出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怪圈。我们也不妨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几个问题:1、谁的生活能离开集体?2、在集体生活中,谁为谁服务?3、如果没有集体原则,大家都各行其事,集体将成为什么样子?4、离开集体,自己能搞出什么样的业绩或发明创造?5、人人都希望自己所在的集体好,但都不去努力,而希望别人去努力,能行吗?通过以上这些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责任心、荣誉感、约束能力、奉献精神,为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奠定一个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基础。

(三)抓养成教育,塑造内在气质

良好的气质与高雅的风度是一个人日常行为长期积累的结晶。职业院校的学生年龄都不大,还具有可塑性,是形成这种良好素质的最佳阶段,作为班主任要从两个方面予以引导。首先,要抓好初始阶段,抓好入学的第一个月,这是一个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时期,抓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次是严而细的具体要求,从思想到学习、从纪律到卫生、从课堂到自习、从教室到宿舍、从校内到校外、从五日工作期间到周末休息时间。特别是针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要讲清讲透、讲细讲严。同学们刚入新校,有一个调节自己行为的心理准备,也有适应新环境的行为要求,班主任若能就势引导,从严要求并检查落实,必将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内在气质的形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四)确定具体目标,增强行为动力

职业院校的每一个学生,也有自己的远大理想,也有通往这个远大理想的近期目标——尽快的找一个好单位就业。作为班主任,在肯定这些远大理想与近期目标的同时,要让每一个同学给自己制定具体目标,例如,当一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达到优秀或各科全部及格,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争取一个小小的荣誉等等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些具体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分解步骤”,它能促使远大目标实现,又便于实施,容易落实,为学生的进步起到鼓劲加油的作用。一点一滴地逐步积累,必将凝结一个素质教育的大硕果。

(五)创造轻松环境,营造和谐气氛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班主任要有威信,班主任工作也需要严肃认真、规范扎实,但这决不意味着整天阴沉着脸不露声色,或者动不动发脾气、婆婆妈妈。班主任既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慑服学生,又要有意识地去营造一种和谐气氛,和学生做朋友,用朋友式语言给学生谈问题、讲道理。班主任内涵式教育与学生主动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第5篇

关键词:良好品德;实施

Abstract: the school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is long,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engineering. Childhood is life plasticity, the period of the most good moral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on the child's life good moral character 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Keywords: good morality;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40-0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儿童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小学阶段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孩子一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小学阶段儿童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对一些抽象概念,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等都是由直观、具体、肤浅逐步过渡到本质认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良好道德教育对个人个性品德影响极大,对小学生的教育培养,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像农民管理庄稼一样,及时浇水、施肥、除虫就能获取丰收。而错过了浇水、施肥、除虫的季节,就可能减少收成或枯死。小学德育教育是人生终身道德的基础工程。这项长期复杂的基础工程不仅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及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有一套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学生良好道德教育方面

(一)讲清道理,明确要求。小学生涉足集体时间不长,刚开始接触社会,对文明规范、道德观点、社会功德等基础常识仍一知半解。教师在这启蒙阶段要善于运用班队活动和在各学科中进行及时性、经常性、反复性的有机灌输,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要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文明礼貌,还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使孩子们在受教育中“晓之以理”。

(二)长期坚持,反复训练。如礼貌教育,卫生习惯、队列训练、安全教育等都要反复抓,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爱护校园、爱护公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讲究卫生、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道德风尚。

(三)引导评价,培养能力。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组织学生参与评价,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的道德行为,预防和抑制不良行为的发生,还可以促进孩子们不断纠正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增强自我检点、自我约束,明辨是非等能力。如利用学校、班级等贴近孩子生活的生动实例,通过对人与事的分析评价来提高学生思维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思维辨析和鉴别能力。

(四)组织竞争,强化效果。好胜心、荣誉感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竞争是促进个人、集体良好道德形成的好方法。如班级常年性小红花评比,每日班级评比、执勤板报计分以及抽查评比与常规坚持结合,都能让班级全员参与,增强集体荣誉感,形成一种好事有人议,坏事有人管,人人都为集体争光、积极奋发向上的良好思想道德风尚。

二、实施德育教育方面

(一)树立榜样做表率。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和心理素质发展有所限制,形象思维还处于支配阶段,对一些道德概念、道德规范不易理解,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带头示范的表率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正确的言行,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学生中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寓教于乐显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公认的,也是社会赋予的明训,所有教师都要学会关心、体贴学生,都要以亲切、友好的感情去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如果教师摆出冷峻、严肃的面孔,那么学生就会敬而远之,是无法收到德育宣传、道德教育的效果的。人们常说,实施道德教育要寓理于欢乐之中,用“含笑谈真理”的方法去诱导、启迪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懂得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等良好美德,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三)扬善救失真善美。坚持真善美统一。“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灵魂。“扬善”就是发扬学生优点,“救失”就是挽救学生的过失,教师要热情帮助学生,尤其是帮助犯了错误的学生克服改正缺点。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点燃孩子自尊心的火种,鼓起学生战胜缺点的勇气。只有鼓励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向好的方向转化,真正使德育教育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收到较完美的效果。

(四)学风好,行为完美。良好的学风不仅制约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左右每个孩子良好品德养成的发展方向,作用于学生个体意识,而且对每个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和言行习惯养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位教师都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班级形成良好的学风。它能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树立自身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后进生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学生大都是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学习任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体育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只有采取恰当的方法,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深入了解,正面诱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是枯燥的,像山泉枯竭一样。”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例如:对于运动成绩差,上体育劲头不足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从生理和心理上具体分析和研究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找出各自“个性”存在的不足,然后对症下药,制订计划,采取措施;对部分身体素质好,但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必须让他们消除害怕和紧张心理,对害怕的体育项目加以认识;对部分上课不积极、调皮,思想素质差的“厌学差生”,任课教师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克服教材弱点,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总之,改变后进生,教师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主动接近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同时引导他们对各个体育项目产生兴趣,学生才能在每节课中学有所获。

二、提高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把艰苦的学习活动当成乐事时,才能达到最优状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注意从心理个性的发展上去引导差生是很有必要的。乐教、乐学是当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上,巧妙设计教学过程,把单调、枯燥的体育学习在体能上的“苦”变为在精神上的“乐”,寓“苦”于“乐”,这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针对后进生怕苦、怕累的特点,教师要在中长跑教学中采用游戏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越野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在练习中忘记苦与累,寓苦于乐之中,学生练习兴趣高,效果好。

三、宽容和赞赏,保护后进生的自信心

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是后进生实现转化的基础,只有帮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转化工作才算找到了起点。后进生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其各方面的表现和成绩就会跟不上,导致自暴自弃,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课上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应肯定他们的努力,多给予鼓励。教师要重点看体育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和练习积极性,当他们信心不足时,教师要信任地说:“你一定行!”当他们胆怯时,教师要亲切地说一声:“我来保护你。”让学生在表扬中取得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真正相信和尊重体育后进生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增强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五、指导后进生掌握学习的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对差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帮助其树立信心、掌握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教给后进生先进的方法,他们的练习就科学、有方,学习的效果就好,兴趣就更浓。所以,课堂辅导时,教师要尽量地让后进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练,使其学会通过测试有关指标的达成度,评价练习效果。如:有的学生一个仰卧起坐也做不起来,这就要教他们增强腹肌力量的其他练习方法;有的学生跳绳练习不如意,不能连续跳或不持久,这就要先教他们做徒手练习,手脚配合协调后才带绳练习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就能有效地指导自己练习,并能举一反三,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第7篇

一、语文教师应接受素质教育理念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注意力着重放在了学生身上,重点研究学生应该如何适应这种新的教育形式,而相对弱化或忽视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的素质的关注。我们知道,在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受过严格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其实,细想起来,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的,如果我们不承认这一点,那么在完善素质教育的征途上,我们还要走更多的弯路。

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想让学生享受素质教育带来的诸多好处,首先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懂得素质教育精髓的教师队伍。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不是仅靠几次示范课或几次讲座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从基础做起,让每一位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之前首先接受素质教育。当然,每一位教师都有教学任务,他们不可能完全脱产重回课堂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即利用业余时间请专家到校授课或走出学校去听有关专家的课;可采用同事之间相互听课、互帮互学;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学习,等等。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肩负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必须接受素质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通过亲身接受素质教育,可以加深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理解,可以更真切地体验素质教育带来的好处,增强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通过亲身接受素质教育,还可以向他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

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语文教师的知识面也应该是非常广阔的,否则,学生将无法在语文课上遍览古今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品。可以说,在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各项素质中文化素质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一个文化素质低下的教师是注定不会有什么建树的,他的授课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学除了应具备教学的基本要素外,其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便是大气磅礴、自由灵活。语文课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个体风格、展示个体才华的一门课程,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优点和优势都可以通过语文课展现出来。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想成为一名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语文教师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时,首先要做到“广博”和“精深”相结合。在学习和积累文化知识时,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学领域,还要广泛地涉猎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风俗学、交流学、口才学等领域。具有了广博的知识资源,就可以在多个领域和学生对话,就可以使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贯通、相互印证,从而丰富授课内容、提高授课语言的说服力。当然,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还应该是文学素质,在文学领域里,一定要钻研得深透,千万不能停留在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层面。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才能精确解答学生提出的形形的专业性的问题,才能在语文教学的各个层面为学生做出示范。因此,要将“广博”和“精深”相结合,并使其相得益彰。

其次要做到“学习”和“运用”相结合。其实,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是强调个性修养和对各种知识的运用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师当然应当充当运用知识的急先锋。任何知识如果只停留在识记上,那只能是毫无生命的死知识,我们识记的知识只有在不断地运用中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因此,“学习”和“运用”相结合不能只说给学生听,语文教师必须从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学用结合的典范。

再次要做到“运用”和“反思”相结合。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仅要做到“广博”和“精深”、“学习”和“运用”这两个结合,还要做到“运用”和“反思”相结合。无论做什么学问,都必须经历学习、运用和反思这样三个阶段,而反思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反思,可以发现学习和运用阶段出现的问题,从而回过头来进行纠正或补充。特别要注意将“运用”和“反思”结合起来,因为同样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方式运用和运用在不同的场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过对运用知识的不同情况的分析来寻找规律性的东西,运用这些规律反过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更有效地运用知识。

三、语文教师应具有灵活授课的素质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师,在具备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之后,就要解决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同人们最为关注和讨论最多的问题。

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上实施素质教育,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家都信服的、可供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标准模式。其实,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最大潜能为评判标准的,因此,也不应该有一个既定的、一成不变的所谓标准。笔者认为,如果有这样一个大家都可以遵从的标准的话,那就应该是“灵活授课”

灵活授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无论多难,我们都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因为这是顺利实施素质教育的金光大道。所谓灵活就是没有一个框架,不规定一定要这样教或一定要那样教,而是根据受教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他们喜欢的、效果好的方式授课。比如,用粉笔加黑板还是用多媒体,用“百家讲坛”式还是用传统的文本解读式,用教师宣讲式还是师生互动式等等。灵活授课说到底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投其所好,在施教的表现形式上有点像“游击战法”。

大家应该明白,灵活授课不等于随便授课,就像游击战不等于混乱战一样。其实,灵活授课是难度最大的一种授课方式,因为它要求教师在一堂课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而每一种手段都必须运用得娴熟而精到,并且要求衔接得自然而不突兀,这并不是任何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的。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竭尽全力去尝试灵活授课的方式,并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又适合受教者的灵活授课的模式,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灵活授课的素质。

第8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的综合能力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适应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思索。

一、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

作文教学同所有学科一样,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为学生时代是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没有高尚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就不可能形成。正如孔子所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明确要求学生要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是学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作文的形式为文字,其内容实不出思想情感两端,以言思想,则积理必富而为文始佳。”学生现在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更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悉心教诲。我们应该以党的教育方针来规范学生,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素质。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阳光雨露沐浴下,能分清是非,明辨曲直,在自己的作文里表明爱什么、恨什么、歌颂什么,认清假恶丑、真善美等问题。这样既教学生作文,又教学生做人,培养出具有坚定而稳固的专业思想,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的新世纪的优秀社会公民。

二、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让学生有动笔写作的欲望。教师不能把学生当做机器人,不断地遥控指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我认为,作文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起学生的动笔写作兴趣。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起来,才能把学生中的被动因素转化为主动因素,学生动笔才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达到下笔千言的水平。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动起笔来,就像川流不息的江水,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有写不完的事。这时,学生真正动笔的欲望产生了,使作文也有了源头活水。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和卓有成效的努力。教师应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思想、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内容丰富。教师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所有人的提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一天中的学习收获,生活中的忧与喜、爱与恨,用笔和纸记写下来,过后翻翻看看,也会其乐无穷,再努力把这种乐趣转化为一种需要,在作文中逐步培养为一种内在的素养。这样,学生作文不愁没东西写。

三、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离开了现实生活,学生作文将成为无源之水;离开了社会实践,学生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真实感受,对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作全面考察,就会使学生在平淡无奇中感觉到生活的绚烂多彩,就会拥有无穷尽的创作素材,写出富有生活情趣的习作来。教师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这种“美”。

总而言之,学生综合作文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持久的过程,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使之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热爱生活,提高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能在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养成综合能力方面找到捷径,走向坦途,真正实现学生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责编 张景贤】

第9篇

【摘要】教师将素质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首先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厚积薄发,成为名师;其次是挖掘教材内涵,面向全体学生;再是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精讲多练。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高;名师;研究;挖掘;重视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是众多科目中的核心,学好语文,至关重要,将素质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中,能更好地发挥素质教育的优势,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关键

没有名师,素质教育无从谈起。素质教育内涵丰富,概括地说,它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我们山村教师少数恪守传统的文化课教学程序,习惯于“五步教学法”,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多钻研,注意广猎多方面的知识,尽量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的鸿儒,多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教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厚积薄发,饱读诗书,你的教学才能引人入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启发学生去理解,去体会,去想象,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理想境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师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对待,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不断加深对教育事业的认识,真正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学生的楷模,应该是高尚道德的实践者和塑造者。教师应以高尚的人格感悟学生,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说实在的,我在上语文新课时,都要“走五步”,一是读熟课文,二是备课,根据教参备课到本子上,三是对本子上的内容通过归纳转移到课本上,四是反复揣摩所讲内容和教法,五是上讲台讲课,以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 挖掘教材内涵,落实素质教育

认真备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环节,目前考核教师高度重视教学过程,就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备课在于准确挖掘包含在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内容。语文素质包括语文知识素质,语文技能素质和语文智能素质。语文知识素质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修辞及标点、语法等基础知识。语文技能素质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语文智能素质即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钻研教材时,根据课后练习,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突出训练重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做好个别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素质教育重视全体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创造性和多样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资质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

3 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精讲多练,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淡化课文分析,强化学生能力训练,教师在充分把握一个单元及每篇课文在整个语文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恰当地精讲具体内容,无需面面俱到,讲解应有启发性和代表性。根据语文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完善训练过程,培养提问能力。首先,提示“问题”的意义,培养提问习惯。其次教师要将提出重点问题的思维过程巧妙地传给学生,并有意教给学生提问方法,使学生提问能力不断提高。恰当地将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贯穿其中,以求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读与写的结合特别重要,只让学生了解课文怎样写远远不够,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写,以此让学生揣摩其写法,将写法用于自己写作当中。多采用听说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说的话必须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有适度的节奏感和幽默感,充分利用教材说话能力的训练片段,培养学生口才,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力求生动、幽默。还可组织演讲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工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界。内涵丰富,教法灵活。作为语文教师,应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教学

(一)认识不足、观念落后

曾使用过老教材的老师,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教师,他们总是沿袭传统教学,埋怨新教材不适合国情,不适合农村实际条件,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机械记忆,生怕少讲学生就不知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总是不情愿接受,经常发牢骚。挂着素质教育的旗帜来搞应试教育,主要精力仍然放在抓升学率上。节假日补课,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减负,减负就是减少学生学的内容而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把发展学生的特长,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都认为是学生减负,老师增负。认为现在教材简单,学生条件有限看不懂教材没法预习。还有些年轻教师则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师生均减负,放手发展学生但却不给予指导和培养,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

这些问题都是对素质教育的不理解,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而引起的弊病。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教育是绝对没错的。原因是受部分学生家长\社会上少部分人和某些行政领导压力也有关,因为他们要应付每学期的竞赛考试,升学率,还有个人荣誉,职称的评定等关系。这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也是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所造成的素质教育下的日趋强化的应试教育的局面。

(二)教学教研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教育最终还是得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农村初中管理不善是制约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因素是一切事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目前,农村初中一部分校长是以前任命下来的,有好多素质不高,观念落后,不图上进,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上课,不参加周前会,把自己变成行政领导,只想如何保位置或升官,精力用在拉关系拍马屁上,如何进行教学管理心中无底,无章可循。聘任中层干部不怎么考虑能力,反正农村无法与城镇相比,学校教学管理松散,教师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情绪,工作只要能够应付了上面就没事。另外,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搞品牌,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暗中鼓励这些学校拼命在农村初中挖生源、挖教师,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在这样情况下,学校要上质量、上档次成了一句空话。

(三)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其实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应该使学生发展能力,善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旨在培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目前农村初中教育沿袭传统教学,依然是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好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而在农村中初中教学中教师却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让学生学习的。依旧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教师讲授使一部分学生能够听懂,或者没有问题方认为这一节课是授课成功了,熟不知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或者有问题,或者有其它的想法思考等都被教师扼杀在摇篮中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学生不善于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更别提能够得到培养。把课堂还给学生,怕学生把课堂搞乱,教学任务完不成。教师引导学生也只是很短暂的一个环节,学生智慧的火花不可能在与教师的交流目光中一瞬间爆发。教师认为如果不给学生设计好一堂课的“框架”,让学生在里面去“填实”,那么这节课就是失败的。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讲到哪里学生要跟到哪里,这样才行,方可说学生们很听话,很配合教师。听课的也会评上个“好”字,一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完成的好,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这些实际上都是做出来让别人看的。实质是把学生当木偶来演戏。新课程也可以为学生们做个“框架”,但这个框架可不是像电影的剧本一样,它不是个死的而是个活的。也可以让学生们去“填”,但这个填法却完全不同,学生们填,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教师是在一边做欣赏者和点评者的。把舞台还给他们,不用你教,他们会跳更好看的舞蹈。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新课程改革才能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生根发芽。

(四)“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初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相当大,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第11篇

小沈阳火了,在2009年春节晚会上,凭借《不差钱》中的出色表演,打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一夜之间,出场身价增加了一千多倍。小沈阳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得到了人民的认可和丰厚的回报。从小沈阳的成长历程中,回观我国的教育体系,让人百感交集。

在《鲁豫有约》栏目中,小沈阳真诚地告诉大家,他只上过小学五年半,六年级下学期没捞着上。在应试教育体系下,他应该算是个“没文化”人了,然而正是这个只上了小学五年半的“没文化”人,却在一夜之间跨入了知名的艺术人才行列。我国的各类艺术高校也培养出不少艺术人才,但如果要培养出具有小沈阳这样有影响力的人才,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与小沈阳的投入产出比,非常不经济。从国家的角度看,每一个领域中精英的产生,如果都能像小沈阳投入产出比一样,整个综合国力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然,这是不现实的,在各领域尤其是在高科技尖端领域中,国家要给未来的科学家们和精英们提供成长、创新的沃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正处在由应试教育体系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型的时期。这一根本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决策者们的工作力度和全体人民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要重新诠释传统的“文化人”概念,即受过高等教育人。小沈阳,还有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阿宝,在外人眼里都不是“文化人”,但他们确实是个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人”,而且是较高层次的“文化人”。“文化人”的内涵不应再以是否只受过高等教育作为判断的标准。

素质,在教育学意义上指的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教育训练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内在的基本品质。主要包括人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整体素质”(陶宏开教授的见解)。小沈阳成功了,我们可以说他具备了很高的“专业素质”,这一专业素质的获得,是通过他在自身的条件基础上,以及对歌唱的兴趣,主动汲取身边的各种养分获得的。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尽可能大的成功。投入产出比是值得称赞的。这里值得庆幸的是,小沈阳的父母没让应试教育扼杀了小沈阳的天赋和兴趣,让他在艺术领域里,自由发展,虽然不能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却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素质教育的根基在“先天禀赋”,主要表现形式便是“兴趣”,即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从有趣开始,逐渐产生乐趣,并不断与奋斗目标相结合,发展成志趣,从而表现出意志性、方向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时,可以为它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并乐在其中。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事感兴趣,他便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长时间、高效率地做该事而不感到疲劳;相反,某人对所从事的不感兴趣,做事时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并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另外,一个人对某事具有浓厚兴趣,就会激发他寻求该事务相关知识的欲望以及探索热情,促使他调动全身心的积极性以饱满的情绪去做这件事。此时,他的智力、体力都会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高效率地工作,挖掘自身潜能,施展才华,不断创新,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个人乃至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十分现实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揭示,少数学校和家长误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抵触情绪。小沈阳的成长历程,值得家长、教育者们深刻思考,成才的路有千万条,哪条路是真正适合孩子发展的,那就是最好的。

提高人类的综合素质既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主观愿望;又是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现行的应试教育以受教育者被动学习为主,很少考虑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和感受,这样不利于受教育者自身潜能的最大发挥;而素质教育是受教育者凭借自己的兴趣以主动学习为主,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这样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创造力的最大发挥。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与我国不同。例如,美国是典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国家,在尊重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社会上普遍认可,接受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学得如何,家长极少过问,也不做过多的束服;教师的定位是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有宽松的自由发展空间,增强自信,培养了创造能力,每一个学生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创新,这样,在各领域里,都会有顶级人才,使美国的综合国力位于世界之首。而在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成绩成为衡量成才的唯一标准。大部分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门心思督促孩子学习,不论经济条件允不允许,不管孩子喜不喜欢,竭尽全力地让孩子参加各种课余学习班。孩子们除了在校学习外,课余时间还要完成被安排的各类学习任务,苦不堪言。在这种强迫学习的环境下,孩子们没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更谈不上先天禀赋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具体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孤立的不需要任何条件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就是提供保证素质教育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如果国家根据国情出发,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从宏观上改变“应试而学”的环境条件;学校从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相关领域内尽情发展,挖掘潜能,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试想,如果每个人能在自己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各自喜欢的领域内,尽最大努力做得最好,那么我们国家各个行业内就会有世界顶级人才,整体的综合国力必将得到总体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历城区第二职业中专

第12篇

【关键词】:素质教学 情境教育 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一项培育人的活动,其目的应受社会文化环境和就业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为了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数学教学的重心也在不断地变更和深化。现代的教育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初步基础”。

所谓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人格素质和个性品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综合性的能力和品质。数学教学能增加人的正确思维,通过数学思维监控,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并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

在小学,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离开课堂教学来谈素质教育,无疑是纸上谈兵。我觉得不应把素质教育固定在一种特定的模式中,而应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愉快教育、情境教育、成功教育都是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引导学生尝试愉快教育

愉快教育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变为愉快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在教学中,我以“还给学生欢乐的童年”为目标,每堂课都力争发掘出“快乐点”。如在《9的加减法》练习中,我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若干个小圆球,然后从中挑出3个红球和6个蓝球,用竹签穿成一串,让学生说出这一串上共有多少个圆球;再让学生把4个绿球和5个黄球穿起来……学生个个趣味盎然,不仅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方法,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辨别能力及动手能力等。再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我采用袋鼠分果子的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袋鼠两次分果子有什么不同、各是怎样分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掌握了什么是平均分。

二、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教育

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教育要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在教学中,要注重多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地、和谐地发展。我在《4的认识》一课中,做序数练习时,准备了手杖、军帽、眼镜等,让学生扮成图中的老爷爷、解放军、阿姨、小朋友,问学生:这里有几个人?在干什么?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如果你排在第一位你会怎么做?在这引人入胜的表演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序数的义,还懂得了上车要排队、要尊老爱幼的理。

三、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教育的信心和希望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获取各自的成功。这是符合学生的意愿的,每个人都可以成功,都应该争取成功,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成功的能力。我班有一个男孩子,脑子慢,胆子小,为此他很自卑、很孤僻,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没兴趣。偶然有一天,我发现他一个人在大树下观察蚂蚁搬东西。我借机引导他:小蚂蚁在干什么?它搬得动吗?它去干什么了?又来了几只蚂蚁?这次它们搬动了吗?我告诉他:人做事只要有了蚂蚁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就一定能成功;当一个人的力量办不到时,需要靠大家的合力来获取成功。事后我不断鼓励他,给他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做比较容的数学题、做比较简单的事,然后及时地给予肯定、赞扬,让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慢慢地,他开朗了,好学了,且开始关心他人了。由此可以看出,给孩子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他的信心,为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

要搞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切合实际,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用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魄,为小学生素质教育再创新路。

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就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所以,数学思维就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的相互作用,并按普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过程。这就是说,数学思维是以认识数学对象为任务、以数学语言为载体、以认识和发现数学规律(本质属性)为目的一种思维。可见,学习数学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表现为一种思维活动过程。有了问题,就要解决它,解决就有思维。所以前苏联教育家奥加涅相认为:数学思维是具有自己的特有的特征和特点,它们是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点,同时也是研究方法所决定的。他还认为:“数学思维常表现为所谓数学能力”、“思维就是做出判断”。所以,抽象、概括、归纳与推理等形式化的思维以及直觉、猜想与想象等非形式化的思维,都是数学思维方法、方式与策略的重要体现,数学直觉思维、数学逻辑思维及数学辩证思维都是人的高级思维形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