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

时间:2022-11-02 16:5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教育

第1篇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参加教育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第2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 探究能力

在新课标的实行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我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解决: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我根据教学实际就此谈几点看法:

1.探究性学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

很多学生对新奇神秘的化学现象很好奇,但是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忽视了对不理解的事情进行深入研究,缺乏探究性。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激发探究意识,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如对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课后通过实验、查资料、讨论等方法去找答案,检查学生的研究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些形式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形成良好的创造品质是自主学习追求的目标。

首先是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创造的自信心,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其次是培养创造的意志力。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化学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化学领域中诸如科学家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增强创造意志。

3.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

二、发展学生的化学创新思维

1.灵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用创新性教法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不仅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讲到CO2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H2。

2.采用开放式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心灵的开放,引导学生广泛关注世界发展与变化,鼓励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摄取广博的知识,学会多向思维、集思广益。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可以使用传统的化合价升降法,还可以使用双重角色处理法、集合原子处理法、自身氧化――还原的“分身术”、多种元素化合价升降的“整体观点”等解题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从知识的港湾游向大海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认识事物的深刻性和勇于创新的开拓性。

3.多元化教学途径,打好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推断,从而去验证课本上定理规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采用传统课堂讲授和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的“以问题为基础”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1.探究活动的组织。

(1)感悟探究。教师要利用绪言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探究的方法。首先要做好教科书上的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等实验,潜移默化渗透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水变牛奶,牛奶变水”、“会变色的小猫”,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做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组织学生观察和讨论,归纳总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2)引导探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鼓励学生登台和教师一起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自主探究。可利用第八至十一单元有关金属、溶液、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的教学,促进学生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探究能力;补充有关酸、碱、盐的性质的试管实验,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探究方法的实施。

(1)对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可见度。教科书中有些实验本身也具有探究性,但由于其探究性不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学生不仅爱看教师演示实验,更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因此,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或易得的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3篇

一、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在学习中要经过大量的实验操作才能更好地领悟所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一定的化学试剂,而不少化学试剂本身就是危险品,例如硫酸、强碱、一氧化碳等等,他们有的具有腐蚀性,有的有剧毒,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也会放出一些有害气体,所以说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中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大多数中学生又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时的兴趣和好奇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果往往不堪设想,轻者导致伤残,重者危及人身安全。例如,某学校学生在实验中使用浓酸、浓碱时因操作不当导致烫伤、灼伤;某学校发生光气泄漏事件,导致一些学生中毒;某学校学生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没有事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导致反应器中混入空气,发生爆炸;等等。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时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目前,我们大多数化学教师都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工作的闲暇之余也都在探讨这个话题。那么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究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有效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化学实验事故隐患多,为了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例如,刚提到的某学校学生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没有事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导致反应器中混入空气,发生爆炸事故。在做这一节课的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认真讲解这一实验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时,不要刚塞上塞就去点燃,要在点燃前检验纯度。当你违背这一操作规定时,反应器中一旦进入空气,再点燃就会发生爆炸。教师也可以在授课前,下载一些关于这一实验的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这样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一些化学事故对人身或社会造成伤害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观看后明确错误做法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

2实验中教师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

为了避免不正确的实验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每一次实验之前一定要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教师的演示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又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安全知识。例如,在实验室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时要在液体中加入瓷片以防爆沸;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去酒精灯,以防倒吸后烧瓶炸裂伤及学生;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避免空气进入影响甲烷的纯度,发生爆炸事故;等等。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演示操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醒学生错误做法会导致哪些危害,以保证学生在自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也会造成意外的发生,教师还要指出危险操作后的补救措施。例如,酒精灯不慎碰倒着火时应如何扑灭;强酸或强碱溅到衣服上应如何处理;等等,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安全细致的演示实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渗透安全教育

第4篇

关键词:课堂实践 实验能力 自主学习 科学探索

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虽然当代化学教育任务十分艰巨,但作为当代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敢于接受挑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紧紧扣住当代素质教育的脉搏,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以上所述,我提出以下教学观点:

一、加强课堂中的实践

中学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印证,单纯的教师讲授很容易将课堂搞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找寻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也可以由教师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我们在讲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干粉灭火器,以及为什么金属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来扑灭等等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碱金属这一部分知识的印象;在讲“有机化合物酯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实际生活中“醋能解酒”这一生活常识,引导学生们用酸和醇能够结合成酯类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生活现象;再比如我们在讲解“氮的化合物”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为什么反复煮沸的水不能饮用,以及腌制食品不能过多食用的生活常识给同学们讲解亚硝酸化合物对人体的致癌作用。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找寻这样的生活实例,将它们带到课堂上来,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生动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也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

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实验课对于化学教学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每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可能会对这一观点持不同的见解,但是没有一位化学教育工作者敢于否定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深刻意义。化学实验课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知识印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道是“光说不练假把式”,每一位对化学的研究和进步有着深远影响的化学家都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的,没有一位化学家是纸上谈兵得来的。虽然我们不能像要求化学家一样要求我们的学生,但是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重视化学实验给化学教学带来的深远的意义,重视化学实验课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实验课和讲授课之间的矛盾,合理安排实验课的课时,让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代的教学理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课程知识,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教授学生一种学习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在中学甚至是大学当中,学生们所学的知识都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尤其是面对像化学这种与现实生活联系异常紧密的学科,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储备更是尤为重要。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建新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以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师生换位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掌握所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化学不仅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而且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紧密的,例如其与生物和物理等学科之间就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顺利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甚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例如我们在讲解有机化合物烃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入日常使用的塑料袋,以此联系生物中的微生物的讲解和发酵问题,综合讲述微生物对化工产物的降解作用,呼吁学生减少不可降解化工产品的使用,对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例如我们在讲解空气成分的时候,我们可以渗透讲解物理当中的汽化和液化的知识,也可以发散地讲解一些空气制冷学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点滴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尽可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化学教育有更好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教育;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00-01

近二十年来中国工业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着它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遭受着严重污染的危害,臭氧空洞,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缺乏,酸雨肆虐,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活。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定了多项方针政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目前环保已成为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我们责无旁贷,而所有学科中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化学。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知识宣传教育。如何在学校化学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就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是环保教育的第一步骤。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适当的加入环境保护相关的科学知识,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目前的化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可以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解臭氧的性质时,就要利用好它的相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通过介绍它的产生和消耗条件原理、以及在阻隔紫外线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到臭氧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后教师再讲解目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臭氧破坏的基本原理、防护手段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形成与日常生活形成联系,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再如在学习醛类物质性质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资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醛类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有效的让学生了解醛类物质污染环境的对人体的严重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2、开展课外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挖掘环境保护知识,自动的学习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可以指定若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调查学校附近河水、海水或者自来水的水质情况,让学生利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分析相关质量参数;然后再引导学生查阅图书或者网络资料,学会分析水质情况,评价当地水质受污染状况;最后让学生上交总结报告。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了解到大量环境保护信息,对环境污染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发的学习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爱护资源。

3、利用化学习题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在习题中加入环保知识是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一个十分有效地方法。学生每天都要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化学知识,强化记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置化学习题时应该注意加强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知识习题的练习,而这些习题中通常有大量环保相关介绍知识,能够有效的扩大学生对环境污染方面的认识,学会大量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措施。例如计算含烃类物质的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的习题,可以介绍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超标引发的全球温度上升情况,提出相应的一些解决方法如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能够还学会了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1、节约化学药品,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需要用到各种化学试剂药品,其中有不少药品含有毒性或者价格昂贵,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节约使用化学药品,尽量使用最少的试剂药品做出最佳的实验效果,防止浪费化学药品资源、减少产生的废弃物,将污染环境降到最低,同时还可以避免有毒药品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例如在钠在水中反应的实验中,由于钠是比较贵的金属,而且如果取量过多还容易剧烈反应而烫伤人,因此必须较少用量。再如浓硝酸、浓盐酸等经常在实验中用到的试剂,极易挥发污染环境,刺激人体呼吸道,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节约化学药品的意识。

2、引导废品回收处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能力

第6篇

【关键词】美育教育;化学实验;健康成长

党的十八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养育是德、智、体、美四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通常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艺术美的鉴定、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在思想情感上全面健康成长。在中学阶段,美育教育是使学生对事物有认识美、感受美,同时要对学生进行主体感受能力、认识能力以及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自我完善的追求等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在中学阶段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笔者认为在中学化学应率先体现美的启蒙性、先导性、适用性、基础性和综合性,把美育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去。

1、让学生领略到化学仪器的外形美

各种仪器外形有异,应用不同,但都酷似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因此教学中,在向学生介绍仪器名称、用途的同时,让学生对每一种仪器进行观赏、领略到每一种仪器的外形美,使学生体会到这些仪器的美凝结着无数化学工作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创造精神,是一种美的创造,利用它,鉴赏它是一种美的享受。

2、让学生感受到实验装置的形式美

实验装置是否美观大方,是教师审美情趣高低的表现,直接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实验装置安装外形美,做演示实验装置时,教师要选择洗涤干净、大小合适,比例相互协调,搭配合适的仪器,在实验装置上要装配紧凑、稳定、高低适当,错落有序,大方得体,使学生感受实验装置的整体和谐之美。

3、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操作美

实验过程最容易诱发学生的美感,因此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操作不仅要严肃认真,程序规范,一丝不苟,操作熟练,动作灵活,符合最佳程序,使学生感到如行云流水,欢快流畅,似艺术表演,赏心悦目,以熟显美,而且要实验现象鲜明,结果准确,真实可信,以真衬美,使学生体会美的享受。

4、让学生观赏到化学变化的美

化学实验过程中常随着鲜明的现象,如发光、放热、生成沉淀,溶解、气体逸出和吸收,体积膨胀和缩小,颜色骤变和消失,具有瞬息万变,色彩明快的特点。这种丰富多彩的变化不仅准确反映出自然界物质问相互反应的规律,而且会使学生产生科学美的直观感,鉴赏到化学变化之美,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设计美

第7篇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刚接触化学,一般都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学生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知识很重要,就能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有时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有一节一下子出现了27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教师可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教师可以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在实验演示讲解过程中,可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使学生很快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具体过程。

另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学生的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燃点”以后,可组织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还可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2.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或者放任自流,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化学课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必须下一番工夫。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可组织学生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3.渗透化学前沿知识,充实社会科学知识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第8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 大学化学 教学内容改革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阵地,军事人才个体素质要求的变化和军事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直接推动军队院校教育进行相应的变革和转型[1]。大学化学是军队院校重要的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科技人才所必须的,是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军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我校一三旅初级指挥学员的培养,更好地让他们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大学化学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对学员进行与化学相关知识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实际任职能力的合格军事人才。

1、大学化学的传统教学内容

对于传统大学化学的教学,我们的着重点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即让学员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关系以及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做进一步训练,为学习新理论、新技术和相关的科学研究奠定必要的化学基础;使学员适当了解当前化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交叉和渗透,进一步了解化学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从而使学员在部队及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化学的观点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大学化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2.1 对学员进行军事化学教育

现在生活离不开化学,现在军事更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在战争中的应用日益重要,两次世界大战、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无一不牵动着爱好和平的人民的神经,特别是作为军校学员,将来会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学员们也时刻关注着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对学员进行化学与军事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学员自觉地主动地为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传统的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着军事特色不突出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就目前而言,我们所选用的教材涉及到军事化学的内容很少,因此,作为大学化学教员,就应该不断的更新观念,关注军事化学研究的发展,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员联系周期表,可重点阐述一些与军事有关的典型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例如:稀土元素。在军事方面,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比如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等。稀土科技一旦用于军事,必然带来军事科技的跃升。教员还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介绍化学基本原理在军事高科技中的应用,让学员了解军事战争中应用到的化学知识及所产生的危害,内容可包括军用核技术、伪装隐身技术、生化武器等等。

2.2 对学员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的新概念,它代表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长远利益,是化学发展的更高层次,是化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化学在人类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制造出了塑料、新药品、纺织品等数千万种医药和化工产品,但同时却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工业三废。因此,要想享受化学给我们带来的方便而减少化学带来的危害就要提倡绿色化学,化学教员就承担起了对学员进行绿色化学的普及和宣传的任务。

教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实例介绍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比如,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4万人,并且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2]。其原因就是农药残留等,如果选择对人无毒或无残留农药,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包含的绿色化学。教员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生活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无铅汽油?为什么要限制含硫量高的煤的使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可使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绿色化学教育,使绿色化学的思想融合于大学化学教学中,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化学的兴趣。

2.3 对学员进行计算机化学教育

今天,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为标志的数字化新世纪已经到来,这也将使传统化学发生深刻的变化。数字化新世纪的化学不仅要靠“湿”实验室来发展,同时也要依赖于“干”实验室来辅助和补充。所谓“湿”实验室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实验室,“干”化学实验室则是指数字化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室。“干”、“湿”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孕育出新的化学实体,才能大大提高化学非凡的创造力。

虚拟仿真化学实验室集成了多种关键软件,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化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成就。通过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不但可以突破传统单一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员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还可以保证学员实验的可重复化、实验的安全化,实现实验的绿色化,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3-4]。军队建设正处于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发展时期,使用以计算机为支撑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来推进大学化学的教学改革,必将成为改革的一个亮点。

3、结语

通过对学员进行军事化学、绿色化学以及计算机化学教育,既优化了大学化学的知识结构,拓宽了专业面,又在不增加学员负担、不让学员穷于应付的前提下,逐渐改变学员被动式学习的习惯,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任职能力强的合格军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宝书.关于推进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若干思考.中国军事科学,2004,17(5):56-64.

[2] 张春燕.绿色化学教育在大学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柳州师专学报,2006,21(1):90-92.

第9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美育教育

美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美不仅存在于文学艺术、大自然及现实生活之中,而且也存在于实验性及逻辑性极强的自然科学――化学之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只是启迪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真谛作缜密、深邃、冷静的思考,显示事物的“美”,而且能揭示其“真”。化学中的美不仅影响到学生科学品德、科学方法、科学观形成、而且能促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但目前通过中学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普遍受到重视,而通过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及还比较薄弱。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品德

(1)学习化工产品和化学生活用品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化学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每年都有多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工产品问世,其中不少产品除了实用以外,还具有优美的图案和造型,柔和的色彩、精美的花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到这些,就可以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例如:通过介绍在普通玻璃的一般原料里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这些金属氧化物均匀地分散在玻璃里,就可以使玻璃呈现出各种颜色。加氧化钴呈蓝色,加氧化亚铜呈红色等,不仅可使学生了解到这些化工产品和化学生活用品的生产原理,也可从这些五彩缤纷的产品及用品中感受到色彩美。从金属的焰色反应的实验中,使学生了解到节日里色彩绚丽的焰火及军事上的信号弹是锂、钠、钾、钙、锶、钡在灼烧时发出的各种彩色谱线,同时培养了学生理解美的能力及科学内涵,激发学生“求真”和“向善”。

(2)渗透化学实验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从这里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科学技术延长了人类的双手,拓宽了人类的视野。正如通过化学实验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俄国著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所说,首先揭开自然界内部殿堂帷幕的,就是化学实验。一项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对完美的追求。十七世纪中期发明的天平,十八世纪,Kipp制作的启普发生器等,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堪称化学实验艺术品而流传至今。化学史上林林总总的实验仪器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而且给人以智力上的满足。通过化学实验,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学生热爱科学的理想,对科学事业充满热情。教学实践及许多调查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艳丽的色彩、奇特的气味及其它奇特现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一旦保持下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2、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美和时代美培养学生科学情感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阔,简言之,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都属社会美。人是生活的主体,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核心。因此,社会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向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在此过程中,人们自然要与物质发生关系,而物质又是化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化学学科赖以成立的基础,因此化学中蕴含着社会美。许多物质的合成,化学规律的发现及其应用,展示了化学学科的社会美。近两百年来,化学涌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许多元素的发现,有着曲折的经历。如:氟元素被誉为“不可征服的元素”,人们通过化学方法制备氟气,一直未获成功,并有几位化学家为之献身。但他们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终于在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桑用电解法制得氟气,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也因氟气中毒而献出了五十五岁的生命。居里夫人为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Poland)将新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Po)。这些化学史上的千古美谈,这些些实践主体的美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同时也获得一种美感,激励他们求真向善,对科学忘我地追求。培养他们不畏失败,不怕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自然美和科学美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发展观

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就是自然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的美,都属于自然美。在化学中有许多自然的物体,例如:美的雪花,璀璨的钻石,色彩鲜艳的晶体,形态各异的石笋、钟乳石,晶莹剔透的水晶等,它们既体现了自然美又蕴含着科学美。

通过学生领略自然物的美认识到自然界是美的,引导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关注环境、关注环境污染并探讨如何减少、防治污染,认识到科学技术不合理的运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及治理污染的局限性,启发学生思考科学与社会应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通过组织学生根据所学化学原理进行实验装置设计、尾气吸收、废物处理并回收利用,以及在此过程中为解决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处理数据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等科学能力及为解决问题而采用的科学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 素质教育;学以致用;爱国主义;环保意识;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先谈一下本人对《实用化学》教材的认识。教材编写的原则是:做好与初中文化课程的衔接,针对学生的实际,适当降低起点和难度,进一步淡化理论推导,力求学以致用,学而够用,做到“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反应前沿”。本书在构架上打破了化学课程的传统模式,既注重了化学的学科体系,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适当增加了与社会息息相关的高科技内容及社会热门话题。教材注重基础,淡化理论,突出应用,把握深度,增加广度。它是高中化学的浓缩版,这为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删繁就简,突出重点,既教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又能保证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终生学习和自主发展打好基础。

再谈一下对学生的认识。中职学生,从学习习惯和成绩上看,不及考入高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理想、学习意志力不强。而且本校汽车专业,有的班级全部都是男生,相对于女同学来讲,男孩子更加好动,思维活跃,更有自己的主见,不会完全按老师的话做,字迹潦草的多,书写不够规范。这本教材涵盖了高中三年的内容,要在一学期教完,广度加大,课堂容量自然大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这也是本校学生普遍欠缺的。况且职校不同于高中,教学时数少,课业压力小,文化课对他们来讲没有专业课的重视程度高,学生学习很被动。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及时调整策略,时时渗透素质教育,上面谈到的认识教材和认识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本人在教学中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著名的科学家布里斯罗将化学神圣地定义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中专化学课的宗旨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果这节课是多媒体教学,我会在课间及时做好准备,投影仪上打出课外阅读的字幕及内容,以科普小常识为主,要么教他们生活中的化学,要么教他们养生之道,要么告诉他们如何判断食物中添加了化学物质,学生们渐渐对这种课间的阅读方式感了兴趣,饶有兴趣地看着、读着。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又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打发了无聊的课间10分钟,可谓一举多得。另外,我还介绍学生利用家里的材料做化学小实验,例如讲原电池时让学生利用番茄动手作原电池,根据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学知识进行非法活动,教给学生打假识假的经验和常识,如用烧碱催发海蛰、蹄筋;为节约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条油饼等事实,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

重视情感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虽然书中提及的近代化学史上的化学家以外国人居多,但中国对化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中国的炼丹术,在公元八世纪唐王朝时,传入阿拉伯,到公元十一二世纪,又再传入欧洲。再经过了几个世纪,炼丹术逐渐演变发展成近代化学。到了十九世纪中叶,近代化学再从欧洲传入中国,可以说是化学回到了它的“娘家”。虽然制作长生不老药是不可能的,但在无数次失败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化学知识和操作经验。在比如学习我国化学工艺发明较早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时,向学生介绍纸的发明及纸的西传、瓷器在世界上享誉的地位、火药的发明及应用等。还有我国1800年前就发现了石油,1992年钢产量位居世界第四位,侯德榜放弃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国发明享誉世界的“侯氏制减法”,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化学史实的引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培养爱国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

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用化学》中,环境与污染问题安排在第八章《化学与环境》中,但是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建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却是化学课上自始至终需要贯彻的。例如:在第一章讲卤素氯气时,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引入氯气槽罐车的泄露,教给学生自身的安全防护以及如何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在讲原电池时,介绍一颗含汞电池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危害,布置学生设计环保手抄报进行评比,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公益性的“我为校园环境做贡献”的主题活动,人人从小事做起,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午饭用餐拒绝一次性饭盒和筷子,大家互相监督,评选“环保之星”,这些举手之劳的环保行动,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说教就能达到的,这要靠我们老师平时以身作则,时时处处起好带头作用,将环保意识贯穿整个化学教学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大中专学生相对高中生来说,课业压力小,没有题海战术,强调的是一种兴趣的培养,一种主观意识地发挥。在讲苯的分子结构时,我给学生引入了凯库勒发现苯分子结构的趣事,利用这则趣闻告诉学生任何事情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可能会有辉煌的发现,“功在平时”,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很多学生的手机都可以上网,所以,课上玩手机者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资料,撰写科普小论文,这样学生课上玩手机就有些顾忌,当然平时我也会布置这样的作业,几个人一组,合作完成,作为课堂上的拓展阅读。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充分被调动了起来,比不情愿地抄抄写写,效果要好得多。

第11篇

尊敬的校长先生:

您好!我是XX化学学院XX年应届毕业生,毕业在际,我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从事化学教学和教研工作。衷心希望能到贵校任教,在您麾下效力。

我的性格比较开朗,为人直爽,平时爱说爱笑爱玩爱闹,但做起事来认真投入,责任感强,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校期间,主修了与化学及化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与实验,选修了教育学、心理学、哲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学习认真努力,成绩优良。教育实习期间,积极深入班级、悉心研究教法,虚心向师长求教,在教学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实习成绩优秀。

我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曾自编自导并主演小品《青里飞》,话剧《记忆青春》、还组织同学一起排演过舞蹈《快乐老家》、《茶山情歌》、《红梅赞》等,还参加过样校舞蹈大赛的演出;我积极参加学校社团的活动锻炼,自己还曾到《长春晚报》做兼职业务员,深入社会,感受颇多;大三的时候,曾创建“飞扬工作室”,为同学联系家教工作,浅尝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之后我又通过电话联系到浙江平湖去实习,期间走访了苏、杭二州,经过北京、上海、大连时也都稍作停留,进行曲了简单的实地考察,作为毕业时选择去向的参考。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犹如此刻,我想着自己的未来,也在做着自己的努力。

做一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我所崇高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教育、教师、学校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我愿用我毕生精力,精心培育满园桃李!

最后,感谢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更希望能有机会向您当面致谢!

XXX

XX年XX月XX日

第12篇

为适应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中职化学教材体系不断调整改造,不同版本的化学教材应运而生,仅从教十几年来就使用过多种。纵观各出版社中职化学教材,山东大学出版社的《化学》和《化学实验与习题》体现了独具的中职特色。教材兼顾基础性和应用性,内容简明,重点介绍了新形势下中等技术人才必备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其优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适应中职的特点,内容简明,结构合理。

针对现在中职教育出现的问题,该教材根据中职培养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不过多地降低教材理论水平的前提下,删减了一些相对来说属于次要的或较难的内容,使教材易教易学,力求“中职化”。教材在知识的编排顺序上遵循认知规律,按由远到近,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例如教材改变传统地先讲元素周期率再讲原子结构的顺序,先讲原子结构,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出元素周期率。这种安排基于使学生明确:周期律是原子结构随核电荷的增长而呈周期性变化在宏观上的反映,即在元素性质上的反映。这样安排教材,既体现了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的思想,也使教材更精简。

该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把握教材的深度,并把科学的严密性和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很好地结合起来。如有些科学概念的确定,既重视科学上的严密性,又使之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通常以浅入深、螺旋上升的方式加以介绍。

例如关于摩尔的定义,该教材表述为“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规定1摩尔物质所包含的结构单元数与0.012千克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可见这种表述直接指出“摩尔”的属性,即是个单位,是表示物质的量这一基本物理量的基本单位,而把“系统”改为“1摩尔的物质”,这样则是比较具体而易于掌握的。教材编写了部分选学内容,编选了人类与化学、环境与化学等科普知识。如水的污染、碳族元素及其硅酸盐工业简介、大气污染与防治、人体中金属元素及其金属的特殊用途等等。这些知识的选用,便于学生有选择的课外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

当然,教材在知识的连贯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在教学实践中,比较而言我认为总体上更为符合中职化学教学的要求和特点。中职毕竟不同于全日制高中,生源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中职化学课程内容不应过于形式化、专业化,难度应适应降低,知识面适当拓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动手能力,增加学以致用方面的知识,将化学知识融于现代社会生活之中,这样才能使化学教材更具中职特色,符合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化学》,王叔平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定价:14.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