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方案

经济发展方案

时间:2022-02-14 00:5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发展方案

第1篇

一、目标任务

坚持做到所有村(屯)农户“三个全覆盖”:组织发动全覆盖、指导帮扶全覆盖、补贴政策全覆盖;稳步实现发展规模稳中有升。

二、实施措施

(一)抓好谋划布局

各行政村要对2020年庭院经济发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深入开展调研论证,继承和发扬成功经验,查找问题短板,根据自身优势和立地条件,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确定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庭院经济示范屯、特色屯,以点连线、以点带面。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庭院经济发展新类型、新模式,实现“小庭院”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为市场化过渡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提档升级

优化庭院结构,发挥“农家院”传统优势,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相结合,与庭院绿化美化相结合,继续按照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庭院经济产品商标注册,搞好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园子蔬菜”、“休闲庭院”等金字招牌,提升产品品质和产品知名度,加快庭院经济提档升级。

(三)强化政策扶持

严格按照“四不摘”要求,继续实行庭院经济补贴政策,补贴标准不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信心,逐步向市场化过度,最终使庭院经济按市场需求健康发展。

(四)拓展发展模式

坚持“企业+”、“合作社+农户”、“经纪人+”、“互联网+”、“包保单位+”、“城市食堂+”、“城里人+”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夯实以订单统销、经纪人代销、电商直销、社会力量帮销、包保帮销、定产定销等多形式销售渠道,不断同探索“私人订制”、乡村旅游,发展“休闲庭院”家庭服务,让城里人走进农家院,把农村庭院变成城市居民的小菜园、后花园、微农场。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份额。

(五)加强指导服务

加大指导帮扶力度,相关部门成立科技服务团队,把庭院经济培训作为农业技术培训合格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围绕庭院经济生产、加工、储藏、运销各个环节,从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提供系列化服务,解决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等问题。充分发挥产业指导员作用,有效衔接相关部门,及时有效提供技术推广、品种引进、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服务。

(六)注重示范带动

要发挥庭院经济示范屯、示范户的带动效应,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切实提高农户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每个脱贫村至少要培育3名以上致富带头人;每名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村领办创办产业项目,带动3户以上脱贫户。积极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七)强化“六帮”举措

各包保部门要继续发挥包保作用,利用自身优势,做到“帮谋划、帮技术、帮资金、帮种植、帮管理、帮销售”。特别是要加大消费扶贫工作力度,优先购买庭院经济产品。做到庭院经济跟踪帮扶,全程服务。

三、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以乡党委、乡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乡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调度、督导、检查庭院经济工作开展情况。确立各行政村主要领导为各自辖区庭院经济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确立推进庭院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庭院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精心选择一批发展庭院经济的典型进行总结和推广。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宣传发展庭院经济的扶持政策和发展中的好的经验、好做法,加强工作交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助推庭院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扩大开放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为抓手,突出抓好2—3个大项目,全力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为重点,突出抓好畜牧、干鲜果、野生中药材、蚕桑等特色种、养、加项目引进与开发,着力壮大集体经济,保障农民持续增收,真正使全镇在两年之内大打一场经济翻身仗,重振大镇雄风,再铸附城辉煌。

二、项目实施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纵观全镇的总体情况,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选准并落实好项目的推进、开发和储备,为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保障。

(一)进一步确立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发展重点,下功夫做强做大做活化工、铸造、建材、煤炭四大支柱产业。

——瞄准新型化,强劲推进建材产业。重点抓好*陶粒砂有限公司3万吨陶粒砂支撑剂及二条生产线和耐火材料的立项开工,同时要以加快开发和上马新型建材项目为突破,进一步加快全镇耐火材料行业资源整合,以改变我镇建材行业小而散,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局面。

——围绕清洁化,集中扩大化工产业。在坚持环保优先的前提下,突出抓好以二硫化碳系列产品为主的化工产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实施企业联合经营,,着力提升规模效益。同时要抓好*化工有限公司3万吨造纸钙生产线二期工程建设,力求尽快达产达效。

——立足多样化,稳定转化煤炭产业。*煤矿要在完善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加快完成相关手续和证照办理;*煤矿要按照上级要求,实行彻底关停。同时两家煤矿要按照煤向非煤产业加快转移的思路,积极谋划接续产业开发,加速地下向地上、黑色向绿化转变。

——实施规模化,提升改造铸造产业。以引进开发高、精、尖铸件产品为重点,以发展壮大铸件产业为目标,集中抓好*有限公司5万铸件项目的环评报告和开发立项以及*冶炼铸件项目是上档升级,进一步加快全镇铸造行业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的转变。

(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思路,集中精力抓好畜牧养殖业,野生中药材,干果经济林,蚕桑养殖业发展。

——抓品种更新,加快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能力的干鲜果品产业。要以*\*等镇域北部区域老果园改造和应用果品套袋技术为重点,逐步淘汰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干鲜果品种,进一步提升全镇果品产业规模效益。

——抓龙头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传统畜牧养殖规模。要紧紧抓住国家对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鼓励政策,从我镇养殖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出发,进一步加大*\*\*等养殖业龙头项目的建设力度,以带动全镇畜牧养殖的快速发展。

——抓基地开发,努力延伸中药材开发种植的产业链条。依托*野生中药材有限公司,以*\*等镇域东南部山区为重点、进一步推广扩大林药间作模式,促进中药材开发种植回归山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抓项目延伸,切实拉长延伸各个重点项目的产业链条。突出抓好以粮、药、果、蚕为重点的农富产品加工业发展,尽可能地延伸下游产品开发,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真正使我镇的产业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抓科技推广,全力提升全镇蚕桑养殖业的规模和效益。以*东南部各村为重点,大力加强桑园集中连片建设。坚持桑树品种优质化、桑园管理标准化、桑叶采摘规范化、蚕桑养殖科技化,使蚕桑养殖真正成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三、推进步骤

实现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靠支撑镇域经济的大项目、好项目,以及“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有效实施。我镇将按年度迈出两大步,一是20*年项目的扩展和新建项目的实施,二是20*年完成项目的续建和开发建设。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形式和性质上不拘一格,可以多元并举,无论独资、联营、股份、外引,只要是没有明令禁止的与产业政策不发生冲突的要放手发展。

——化工行业稳基础促发展。今明两年,我镇工业发展要突出抓好以二硫化炭为主的化工产业集中区建设,重点要实施联合经营,改善我镇化工布局分散的局面,该工程现已完成选址和规划,要抓紧水、电、路、厂房等基础工程建设、力争年底完成设备安装,明年春天投产。今年年底*化工有限公司的3万吨造纸钙生产线二期工程在完成车间厂房等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要完善设备的安装,争取年底试产,使碳酸钙系列产品年产量达到10万吨规模。

——铸造行业抓改造促提升。年内铸造业要在完成环评报告立项的基础上,要引进高档铸件系列产品,增强产品的科技含量,要真正做成符合节能降耗和环保要求的产业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冶炼要加快向铸造的转变,尽快实施铸造工序的设计,完善环评和立项手续,力争年内有明显进展,使全镇铸造年产量达到9万吨的规模。

——建材行业抓整合促规模。年内重点要督促*陶粒砂有限公司第二条生产线的开工建设,积极整合全镇耐火材料行业,开发以工业炉渣、粉煤灰为原料的新型建筑材料,推动建材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系列化发展,争取陶粒砂支撑剂系列产品年产量达6万吨规模。

——煤炭行业抓稳定促转化。年内*煤矿完善15万吨规模的设施配套以及资源整合的相关手续,积极主动办理恢复生产有关证照,力争在今年8月份恢复生产,同时加快地下向地上的转变,为企业再发展奠定基础。

——村级工业抓重点促项目。重点是*\*\*等5大片头村,其中*\*投资项目额度要求达到1000万元——5000万元以上,以其规模的超前性,增强发展力度。*\*村投资项目额度要求达到500万元——2000万元以上。全镇除片头村外,凡有工业基础的均可发展,没有工业基础,能引进来或者村上有能人联办工业者,我们将积极支持和鼓励,党委、政府在待遇上与片头村一视同仁。

——种植产业抓巩固强技术。在种植业项目上主要是蔬菜、中药材、干鲜果等,现在有基础的村要加大力度,*村蔬菜种植要在原30亩的基础上,集中土地扩大到300亩,尽可能的发展大棚蔬菜100亩,填补我镇无大棚蔬菜的空白。*\*等村要将林药间作工程巩固和完善,力争达到户均3亩药材,产生效益。*村现有800多亩的退耕地的中药材、苜蓿草等具有一定的规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销售渠道,提高退耕地的效益。*\*\*等村要做好果园文章,重点加强果园的蔬花、套袋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必须巩固原有面积,同时挂靠省、市、县的科研所,引进优质果树,改善果的品质,发展自己的品牌,进而成为本村的特色项目。*\*要巩固1000亩核桃林的培育生长,要组织一支懂技术的专门人员进行管护,保证千亩核桃园区的达产达效,使其干果成为农民增收的项目。

——养殖产业抓传统促扩展。养猪业方面,*\*\*等20个村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要以养猪为重点,村集体上一定要做好引导、提供方便,特别是在用地上帮助专业户与国土资源部门协调好相关手续,帮助养猪户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现有猪场和新建猪场,要把建设标准定位在年出栏数2000头以上,以争取到上级3万元的扶持款项。养羊业方面,*\*\*等传统养羊村,要依托大户建立养羊园区,依靠政策鼓励大户壮大养殖规模,打破传统的养殖方式,改良羊的品种,实施圈舍和散养同步并举;在建立养羊园区时羊舍建设要求达到600平方米,园区的养羊数要达到600只以上,以积极争取市里5万元的扶持资金。养牛业方面,*\*\*三个养牛场,村上要作为重点项目积极扶持,在各个方面给予最大的便利条件,*牛场年底完成牛舍、生活区、设备等基础建设,明年春天雏牛入舍;*牛场饲养量现已达百头,力争年底足额到位;*奶牛养殖园区现已入园180头牛,年底要达到500头的规模。蚕桑养殖业方面,要求*区域的10个村,要在现有桑园面积的基础上,引进优质桑苗扩大桑园面积,*\*\*\*等村新开发的400多亩土地要作为桑园建设面积,全部实行优质化桑园建设,提高桑叶产量,依托桑园的厚实基础,改良养蚕技术,推广大棚养蚕,要达到户均6张蚕的目标,同时,*\*\*与*片一道,把蚕桑项目在今明两年之内做成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四、保障措施

我镇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现已明确,思路明晰,镇村两干部必须躬下身子、求真务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换头脑。我镇经济发展滑到历史的低谷已是不争的事实,全镇各级干部要勇于正视现实,反思自己,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坐而论道、怨天忧人的消极思想,把解放思想、改变观念作为发展的意识基础,同时要打破循规蹈矩、因循守旧的思想,努力培训超前发展意识。

二是要精诚团结、带头做事、勇于争先。要求各村支书、主任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发挥支、村两委一班人的作用,利用一切亲戚朋友关系引项目、办项目。不管是工业项目或者是农业项目,支书、主任都要积极的创办项目和领办项目。

三是要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镇各级干部要善于走出去,积极进行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引人才,同时还要善于跑上边,争取项目,争取政策,争取支持。从镇到村都要认真研究吃准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抢抓“两区”开发机遇,加大“跑部进省”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落户我镇并列入国家、省、市、县年度扶持范围和“两区”开发项目库。镇村两级要组织专门招商引资队伍,四面出击,主动参加各级各类招商贸易洽谈会、展销展示会和项目推介会,力求两年内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要优质服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为项目落地提供便利。凡是来我镇投资办厂的客商,镇、村干部要以优质的服务态度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办理手续,在水、电、路等础基设施建设上要提供最大的便利。无论是民营还是集体,只要符合政策,依法经营,我们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优先支持,降低收费门槛,祛除巧立明目的摊派,要让项目建设在清新宽松的氛围中发展起来。

第3篇

深化检验监管示范区建设,扩大出口服装检验监管示范区覆盖范围,力争新增加一个镇进入出口服装检验监管示范区范围;加强与海宁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提升区域化管理层次,增强政策统筹和产业导向功能,推动出口太阳能检验监管区建设。通过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二、加大免验认证和检测支持力度,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

支持品牌建设,加大对出口免验企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新增出口免验企业1-2家,建成五芳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范区。加大认证认可和检测支持力度,提升民营出口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帮扶生辉照明等重点企业建设企业实验室平台。利用实验室检测资源,着力提升检测能力,增加服务项目,新增CNAS认证检测项目不少于60项,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类专业检测技术服务。

三、发挥检验检疫优势,帮助民营企业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发挥检验检疫信息优势,主动收集并分析主要出口国(地区)关于地区重点出口产品的通报信息,及时通报、预警,指导民营企业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并为地方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继续开展重点产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工作,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民营企业按照进口国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检测、认证,从源头上增强产品的符合性,规避质量技术风险,减少贸易摩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部分出口产品无法获得市场准入的问题。

四、引导企业用好用足产地证政策,支持民营企业扩大外贸市场

通过发表原产地宣传文章、发放原产地宣传资料、服务上门等形式,大力增强民营企业签证意识。继续加大自由贸易贸区优惠原产地政策的利用力度,对近年来新增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以及中国-东盟、中国-智利、中国-秘鲁、中国-哥斯达黎加等自贸区优惠原产地政策,通过培训、宣讲等方式指导民营企业用好用足自贸区原产地政策,让更多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享受到进口国的关税减免,促进民营企业拓展新兴市场,调整外贸结构,转变外贸方式。

五、大力支持“海洋经济战略”实施

紧跟海洋经济战略,大力支持港口岸的对外开放,落实好“两个平台”建设、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和口岸大通关建设等各项措施。提前介入新开放码头和特殊监管区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争取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口岸新业务的开展。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建设好与港快速发展相适应的检验检疫职能管理部门和干部职工队伍,不断提高口岸管理和服务对外开放的能力。

六、加大政策倾斜和服务保障,加快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

大力支持华友公司等“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实施检验检疫政策倾斜,对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所需出境的施工器械(含配件)和人员自用的办公生活物资等免于检验检疫;对援外物资予以简化手续或免于检验;对民营企业在国内采购用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设备、材料等,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可以相应降低出口质量许可证的要求、简化报检和检验程序,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加快保健分中心建设,做好民营企业出国人员的卫生保健服务,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通过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体检服务。

七、落实国家惠企政策,继续减轻民营企业负担

坚决执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减免出口农产品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等惠企政策。严格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加强与上海口岸局联系,扩大快速通关平台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快捷便利的通关服务。深化沪嘉进口直通放行制度,发挥水陆口岸低成本优势,为民营企业进出口货物提供更优惠便利的通关环境。

八、加快检验检疫大通关建设,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通关环境

大力实施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制度,新增直通放行企业30家,为民营企业进出口通关提供更多便利。积极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对于诚信度高、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质量稳定、具有较大出口规模的民营企业,积极向国家质检总局推荐其享受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待遇,力争新增绿色通道企业15家;对符合要求的企业,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核准后,企业产品仅在产地检验检疫,国内所有口岸免于查验。

九、优化检验检疫服务,切实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规范行政许可工作,全面实施行政许可窗口受理制度,优化许可流程,缩短许可周期,确保行政许可工作合法、公正、便民、廉洁。积极打造便民报检大厅,深入开展窗口规范化建设达标活动,争创示范窗口;继续开展“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文明创建活动,推行“5+2”工作模式,深化集中审单系统应用推广,整合现有的电子平台,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一站式服务水平,提高通关效率。

第4篇

第一条为鼓励我区知识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增强全区综合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所称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在历下区办理税务登记并缴税,从事科技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科技中介服务、经营性教育、医疗等的从业机构。主要有五大类别,包括科研院所、设计机构、文化创意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教育、医疗机构。

(一)科研院所。主要涉及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及信息服务等相关机构。

(二)设计机构。主要涉及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规划设计、广告设计等相关机构。

(三)文化创意机构。主要涉及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会展、动漫等相关机构。

(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评估、检测测试鉴定、技术市场、科技交流、技术转移、投融资、人才服务等相关机构。

(五)经营性教育、医疗机构。主要涉及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医疗卫生等相关机构。

第三条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可享受本实施办法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章资金筹集及使用范围

第四条在区级科技经费中统筹安排一定扶持资金,作为“历下区知识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第五条知识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奖励为全区知识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从业机构及个人,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开展科技创新、实现规模化发展进行扶持,开展促进知识经济工作的有关工作经费。

第六条知识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由区知识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

第三章财政扶持

第七条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完善税收、财政、创新、人才、投融资等奖励政策,鼓励和促进全区知识经济发展。

第八条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依照国家现行有关税收政策为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做好纳税培训和协调服务,确保知识经济从业机构真正享受到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第九条鼓励引进知识经济从业机构。

(一)对新引进的知识经济从业机构,自注册之日起三年内,按其区级财政贡献额(以区财税部门统计数据为准,下同)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30万元),用于奖励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法人代表。

(二)对引进的直属于国家部(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大院、大所、名校独资或合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在我区注册纳税的科研院所或分支机构,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20万元创业补助。对其它大院、大所、名校独资或合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在我区注册纳税的科研院所或分支机构,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创业补助。专项用于科技研发、科研设备购置和科研用房房租贴补。

第十条鼓励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一)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先列入区科技发展计划,并给予资金扶持;设立“科研人员创业计划”,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人员新创办的企业,依据企业注册资金、项目技术水平等条件择优支持。

(二)知识经济从业机构研发的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的,按获奖级别给予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10万元,二等奖奖励5万元;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2万,二等奖奖励1.5万元,三等奖奖励1万元;市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励1万元,二等奖奖励8000元,三等奖奖励5000元。

(三)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发明创造,对我区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前三名的单位给予5000—20000元的奖励。

(四)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制定或作为主要承担者制定的标准,经有关国际组织、国家主管部门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国家行业标准的,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同一标准荣获不同等级认定的,按最高等级计奖,不重复计奖。所得奖金用于奖励技术标准完成者的比例应不低于60%。鼓励承担国家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建设,分别给予15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五)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所涉及的设计、咨询、勘察、规划等资质每提高一个等级,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项目承担者每项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第十一条鼓励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在辖区企业转化的,项目完成并产生效益后对成果转让方给予奖励。奖励标准按该项目实施第一年区级财政贡献额的10%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

第十二条鼓励知识经济创新平台建设。

(一)对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新创建的园区、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根据级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20万元,省级奖励10万元。

(二)对新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根据级别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最高奖励20万元,省级最高奖励5万元,市级最高奖励2万元。对新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2万元的工作补助。

第十三条鼓励培养引进优秀人才。

(一)来我区创办知识经济从业机构的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获得国家、省、市人才计划的分别给予10万、2万、1万元的创业资助。

(二)对在知识经济从业机构中进入博士后工作站专职工作的博士,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科研补助。

第十四条鼓励上规模、出效益。本地的知识经济从业机构,以其上度年区级财政贡献额为基数,对区级财政贡献在50万元以上的,按其区级财政贡献年递增额的10%给予奖励补助(最高不超过80万元),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奖励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法人代表及其内部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第十五条鼓励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对在促进知识经济产业投融资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及风险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奖励。

第十六条对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章审核与管理

第十七条知识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兑付一次,以财政计税年度计。下半年内新办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可自行选择当年或下一年度享受政策。

第十八条申请享受本办法中优惠政策的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应于每年年初向区知识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相关依据材料,经领导小组核查并报区政府研究确定后公布奖励名单及金额。

第十九条知识经济从业机构可以申请享受我区其他优惠政策,但与本办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相同的,不得重复享受。

第二十条对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获得财政补助和奖励等资助的知识经济从业机构,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资格,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科技信用信息档案。

第五章附则

第5篇

在工业方面,代表提出,要加强对现有落地企业的管理和资源整合,对符合产业导向、经济附加值高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对环境污染重、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应采用关、停、并、转等办法,使土地和厂房等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在社会保障方面,代表认为,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建议妥善解决因320国道拓宽、张泽道路修建等道路建设占用、挖废土地以及道路绿化带占地的补偿和农民保障问题。

代表针对各镇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间待遇相差悬殊的问题,建议区有关部门开展调研,制定统一标准。

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代表提出,我区部分游戏场所内设有赌博游戏机,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对游戏机场所的监督和管理。代表还针对网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一是严格审批程序;二是限制网吧营业时间;三是加强对网吧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经营者进行严肃处理,对屡教不改的网吧坚决取缔。

代表提出,很多学生由于学校离家较远,往往采用集体私人包车的形式解决交通问题,很不安全。建议区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措施,以切实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代表提出,为推动枫泾镇南部地区开发建设,加强枫泾镇与*中部、东部地区的联系,必须要加快*区西部公路网的建设,完善西部地区主要公路网之间的沟通,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枫泾镇枫兰路(环丰公路)向西延伸与浙江姚庄镇公路网连接;二是拓宽枫泾连接浙江大通镇的公路网络;三是拓宽与连接大通镇至朱吕公路(金廊路)的公路网络。

鉴于320国道(朱泾段)交通堵塞的现状,代表建议按照《朱泾镇新一轮总体规划》要求,尽快在*大桥北侧新建一座掘石港大桥,并列入“*”建设计划。

代表提出,我区道路公路网架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公交线路的设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设置完善的公交线路,增加区内对外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同时,要对道路两侧路标、路牌、公交车站牌等指示牌进行修复或重新配置。

在河道整治方面,为了河道水清岸绿,代表建议区有关部门打通石化地区的断头河——战斗港,直通运石河;整治临海二村南侧的庙河、维修亭林镇新紫石泾河金明村段的石驳岸、清理农村河道里的捕鱼网具。代表还建议要建立河道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并列为各级干部的考核内容。

在房地和物业管理方面,鉴于朱泾镇部分住宅小区存在无房屋维修基金、无物业管理的情况,代表建议区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工作,研究可行的解决方案,逐步将此类房屋纳入物业管理的范围。

代表提出,基于在规划区域内不允许房屋新建或翻修的规定,部分农村居民出于家庭人口增加、婚姻和房屋老化破损等原因,需要新建住房或对原有住房进行翻修的呼声很高,迫切希望能妥善解决住房问题。建议区职能部门引起高度重视,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6篇

一、清理的范围和重点

清理的范围是*市*区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清理的重点是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权益保护和政府监管等方面与《若干意见》不一致的规定,包括:

(一)在投资核准方面是否存在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

(二)在融资服务方面是否存在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

(三)在财税政策方面是否存在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

(四)在土地使用方面是否存在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

(五)在对外贸易方面是否存在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

(六)在经济技术合作方面是否存在与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不一致的规定;

(七)在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是否存在禁止性的规定;

(八)在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是否存在禁止性的规定;

(九)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重组方面,是否存在禁止性的规定;

(十)在财税、信贷支持方面,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规定;

(十一)在社会中介服务、提供创业服务方面,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规定;

(十二)在企业员工培训、科技创新服务、开拓国内外市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方面,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规定;

(十三)在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是否存在歧视性的规定;

(十四)《若干意见》中规定的其他需要清理的内容。

二、清理原则

纳入此次清理范围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按“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开展清理工作。凡主要内容与《若干意见》不一致的,应当明令废止;个别条款与《若干意见》不一致的,由制定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予以修改。

三、工作分工

(一)现行有效的区政府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由起草单位向区政府法制局报送清理意见,由区政府法制局负责清理。

(二)区政府法制局会同区经贸局负责组织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清理工作;汇总全区清理工作结果;根据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适时成立督查组,对清理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

(三)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由本单位负责清理,具体的清理任务是:

1、对本单位负责清理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按照要求填报《清理情况表》(附后);

2、将经本单位领导审查通过的清理工作总结、《清理情况表》,按照要求分别报送区政府法制局和区经贸局;

3、涉及本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需要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并将处理情况报区政府法制局;

4、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处理权限的,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同时报区政府法制局备案。

(四)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文件的清理工作,由镇、办负责。

四、清理工作的步骤

清理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年7月至*年8月31日,为全面清理阶段。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本次清理的范围,在7月28日前,完成收集整理本地、本部门所有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的文件目录。并按照本次清理工作的要求,逐件逐项对照审查,需废止或修订的,按职责权限和法定程序提请废止或修订,在8月31日前完成审查和清理工作。填写《清理情况表》,连同清理工作总结报区政府法制局和区经贸局。

第二阶段:*年9月,区政府法制局会同区经贸局,对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直各有关部门报送的清理结果进行汇总后上报市政府。清理工作完成后,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五、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为加强对我区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的领导,区政府已成立*市*区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规定工作领导小组(韶浈府办[*]52号)。各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清理工作机构,确定清理工作的责任人,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开展清理工作。

区成立工作督查组,工作督查组由区政府法制局、区经贸局有关人员组成,根据清理工作的进展情况,适时组织进行督促检查。

第7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局局长同志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县局其他局领导和相关科(室)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和组织协调。

二、明确走访对象,细化责任分工

(一)走访对象

由县局领导带队,联点科室参与,分别到联点责任区开展走访30户辖区内的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测评点。(走访分组分户见附件1)

(二)主要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税收政策法规、税收工作职能、以及全县地税系统近年来参与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方面的主要作法和成效;二是征求各走访对象对地税机关和人员在纳税服务、政策宣传、税收执法、廉洁从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户填写《市地方税务局走访调查情况记录》(附件2);三是开展社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满意度调查,辅导各走访对象填写《市地方税务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问卷调查表》(附件3);四是对走访对象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挂号销号”制度,切实为广大纳税人排忧解难(附件4),对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县局并汇总上报市局;五是各单位对辖区范围内监督测评点、员的走访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填写《大走访情况统计表》(见附件5)。

三、明确走访要求,确保收到实效

(一)注重结合,排查执法和廉政风险。各走小组要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与机关效能建设、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与防范风险结合起来,在走访过程中,仔细查找是否存在税收执法风险,以及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全力排查隐患,保障干部队伍平安稳定。

(二)强化督查,确保走访成效。各走访小组要对走访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事项实行“挂号销号”,对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协调解决,对情况复杂和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列入督办事项,跟踪督促落实。县局大走访活动领导小组将加强对大走访活动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走访对象的满意率,县局将走访情况和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测评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走访不到位,影响地税机关形象的单位将予以严肃问责。

第8篇

山东省地处暖温带沿海,自然资源丰富,齐鲁文化昌达,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与资源条件,同时作为中国经济大省,2008年山东GDP总量31072.06亿元,居全国第二位,第一、二产业优势明显,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依托优越的区域基础条件,山东省旅游业成绩显著,逐渐成为山东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创造巨大的业内收入同时还直接或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近几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公报的数据来看,山东省无论国内外旅游收入或是旅游人次均逐年递增,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旅游消费需求扩大,国内外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但是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是特定时期内区域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的体现,反应着区域旅游业内外部运作机制的合理性程度,涉及方面繁多、内容复杂,不能单纯由某一两类业绩数据判定。本文基于旅游经济的属性与发展因素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相关统计数据资料为基准,对连续年度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以期解释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规律、预测发展前景,为相关学术研究及旅游优化调控提供参考。

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受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与制约,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经济表现在价值上是直接服务于旅游业的收入和支出,其发展水平可以很直观的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竞争力,反映出该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旅游竞争状况与市场地位,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对区域旅游业整体经济实力的全面评价,属于多目标综合性评价问题。本文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科学化与规范化为立意目标,选择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经济发展速度作为指标体系的因素层因子,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并以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三大旅游企业为代表,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前提下,参照相关的研究成果[1~3],选取23个指标构建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

旅游经济发展的现实水平也即发展现状具体体现在前三个因素上,即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经济效益,它们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规模。其中旅游产业规模反映了区域旅游市场的运营效果,决定了该地区的旅游接待力,该因素包括6个指标;旅游产业结构体现了区域旅游产业内部的部门配置,一定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应着一定的旅游产业结构,而旅游产业结构又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产业布局与旅游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该因素包括5个指标;旅游经济效益则反映了旅游业的运营效率,展现了该地区的旅游创收能力,包括7个指标。同时,一个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还体现在它的旅游经济发展速度上,虽然不能衡量该地区的现实旅游竞争力,旅游经济发展速度却代表着该地区的旅游发展潜力,反映了该地区旅游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驱动性,是评价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该因素包括5个指标。

二、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1.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选用的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法(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IdealSolution),也称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决策技术,是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4],基本思路是对原始数据矩阵归一化处理后,选出最优方案和虚拟最劣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出几个评价方案与最优方案和虚拟最劣方案间的距离,获得评价方案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作为评价优劣的依据。

文中评价体系涉及的23个指标184个数据均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和山东旅游政务网(),其中,旅游产业规模与旅游经济效益的的指标数据均为原始数据,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指标中的比重与增长率数据由对应年度原始数据计算而得;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山东旅游发展的阶段性,本文选取了2000—2008年间的有关数据,并剔除2003年非典特殊时期的数据。

2.数据分析。将山东省2000年至2008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作为8个评价单元(Y2000—Y2008),对23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依据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基本步骤进行分析,首先得到原始矩阵X;对原始数据归一化并赋予数据相应权重后(考虑指标性质同时为计算方便,4个因素赋予相同权重,各因素下指标在各自因素层中也赋予相同权重,三大旅游企业类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各赋予一级指标三分之一的权重),得到加权规范矩阵Z。

根据表2中的Ci值可知,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8个评价单元中,2008年为最优单元,Ci值为0.6281,其他依次为2007年、2006年、2002年、2005年、2004年、2000年,2001年为最劣单元,Ci值为0.2290。

3.评价结果分析。计算结果显示,研究期初的2000年与2001年为山东省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两年,Ci值分别为0.3131和0.2290,第三年即200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增幅0.2234,当年Ci值为0.4523,研究期的第四年即2004年Ci值为0.3927,较2002年降低0.0596。2003年受非典冲击,山东省旅游业陷入冷运行态势,必然导致当年旅游经济水平的低谷现象,也直接影响了下一年山东省旅游市场,该原因可部分解释2004年的低Ci值。之后几年,随着非典的远离,旅游市场秩序逐步恢复,旅游市场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迅速回升,2005年Ci值较2005年上升0.0408,2006年Ci值0.5215,已超越非典前2002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这也体现了山东省旅游业运作机制一定的成熟性,具有一定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研究期末的两年,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仍不断提升,2007年Ci值为0.5642,较2006年有0.0427的增幅,2008年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达到最高水平,Ci值为0.6218,较2007年有0.0576的增幅。为进一步探析山东省旅游经济发展状况,明确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重点与调整方向,仍以八个年度为评价单元,运用TOPSIS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分别求出因素层四大因素的Ci值(表3),直观表示(如图1所示),数据处理步骤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表3数据和图1示例可知,山东省旅游产业规模与旅游经济效益Ci值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尤其是旅游产业规模,Ci值由2000年的0.0541直线状上升至2008年的1.0000,表明山东省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逐年增多,旅游接待能力日益提升,2008年旅游产业规模达到研究期内的最优状态;旅游经济效益Ci值2002年达到一个高峰后2004年下滑至0.1959,之后平稳上升至最优单元2008年的0.6358,曲线走势类似于上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Ci值,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的创收能力逐渐增强,产业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但在非典后调整期间旅游经济效益出现了短暂的低谷现象。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Ci值与上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Ci值走势不同,二者Ci值并未有上升趋势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其中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最劣单元为2001年,Ci值为0.3110,2002年虽反弹达到最高值0.5717,但随后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2005年与2006年仅有小幅回升,2008年降至0.3829,仅高于最劣单元2001年,可知山东省旅游经济2002年左右发展十分迅猛,2004年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趋于平稳状态,旅游经济发展动力减弱;旅游产业结构Ci值波动较大,最优单元2002年Ci值为0.7545,2002年后旅游产业结构Ci值大幅下降,2005年降至低谷后稳步上升,2008年达到一个仅次于最优单元的高值0.6358,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结构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整个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与适应的状态,呈现出不同的竞争优势,山东省旅游各产业部门虽正逐渐转变观念,积极开拓旅游市场,但仍未达到最优结构组合,不利于旅游产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结论与探讨

第9篇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经济 协调 发展

一、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是研究包括水路、空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信息管理、交通运输经营等活动的工程。它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文明的标志和发展基础。经济发展不可能离开交通运输,无论是物品的运输或是资源的配置和调控都需要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就如同一个先驱者,为经济发展开辟一道前行的路途。也正因如此,交通运输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了一个不容人忽视的问题。只有保证了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的繁荣。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一)地区交通规划的不合理及宏观管理的失控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不断完善经济结构的趋势下,交通运输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但其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在宏观管理上,对车站建设的反复投入、地区交通规划的不合理都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而其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道路容量的不足。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良好的大城市,还是一些中小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会使得交通十分拥挤,不仅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还降低了办事的效率。例如,北京前些年的交通拥挤的核心问题就是城市规划布局。之后北京调整了规划方案,通过对道路交通设施的高投入,建设了庞大的交通网络,才终于得到不少改善。

而这些交通拥挤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车辆的增加速度远远超过了道路的新增速度,这实质上也是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对事情的应变性和协调性不佳造成的。车辆过多,车辆利用率却没有得到提升,耽误了时间,降低了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经济的发展。而反复在运力发展和车站建设上投资,也造成了经济的浪费。一些道路不停反复修建和不合时宜地扩张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对交通运输认识不够,经济的发展没有有效带动交通运输发展

当地政府及人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后,促进的只是消费的增加和需求的上涨。这使得资金很可能用在了城市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在经济发展后更需要得到完善的交通运输。这也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的先导作用,从而使交通运输水平没有得到提高,无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三)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城乡赋税制度不同

我国经济整体虽然在不断发展中,但是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东部相对西部地区而言要发达一些,沿海地区相对内地而言又要发达一些。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交通运输是有一定的影响的,经济缓慢的地区的交通运输水平往往也相对较低。而城乡客运赋税的不同,影响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相互竞争的公平性。这造成了交通运输的不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地区交通规划,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很多地区对自己的交通运输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规划方案或制度,这使得交通运输在很多方面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也极大限制了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一个地区,应该按照它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来分析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程度,从而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节省物品运输时间,降低经济交易成本。同时又给国民带来便宜,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而我国对于交通运输投入的总费用是有限的,为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资金,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减少资金的浪费。对于没有必要的道路扩张或者重复修建应及时停止,而应该进行的结构调整应不遗余力地进行。对于资金的使用事先要有一个计划表,在对这个计划表进行分析完善之后再实施,以达到资金的最大利用率。

同时,政府对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有着宏观调控作用的。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感知性,可以对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和需求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这对于制定交通规划方案实际上起着一个引导作用,就如同一盏指明灯,指引着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及引导作用。例如,安徽省相关政府就曾出台了文件《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若干意见》来促进交通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交通运输的扶持力度,对于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早地进行调整和改善,并加强基础建设。例如,运输站、物流园区及应急运输保障设施等。同时鼓励各省市对运输结构进行优化,对整个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提出相应方案。并可召开交流会,进行讨论和总结,取长补短,以便更好地对方案进行调整。而对于选出的最佳方案可进行一定的奖励。政府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促进交通运输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交通运输意识,使经济发展带动交通运输

要加强交通运输意识,就必须明白交通运输对于整个经济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它不仅能促进城镇的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更能让各个城市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而政府和国民对它的认识不够,会严重阻碍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从一个宏观的角度上去加强交通运输意识。政府方面应积极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让经济不仅带动需求和消费,更能带动交通运输。而交通运输被带动之后,又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会议中可将城市建设与交通运输作比较,分析哪一个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从而加深每个参与成员的认识。政府在对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后,便可以发挥它的宏观调控能力,引导市场,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之后还可进一步将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普及给每一个国民。

(三)合理发展经济,实现与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

经济的合理发展离不开市场的作用,而交通运输可以实现资源的配置,也需要市场的运转。市场就相当于一根线,将经济和交通运输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市场的能动性和调节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市场可以准确反映出资源的短缺或是泛滥情况,让交通运输部门及时地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资源浪费及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情况的发生。因此,交通运输部门应积极关注市场变化,分析不同地区的物品需求量,从而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方案。这也在运输上节省了不少时间,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运输产业结构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以往只追求速度的经营方式为追求效益的经营方式,实现整体结构的改善。而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也要多加创新和改革,在借鉴发达国家或城市的交通运输模式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寻求更为适合的方法和措施,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需要。这是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我国交通事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措施。

(作者单位为酒泉高速公路路政执法管理大队)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设计方案;创意性;经济性

1引言

大数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用大数据统计也正在不断地发展,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进步。同样,创意经济型设计方案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所以,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展成为我们现在首要面对的问题。

2大数据下统计的主要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数据大量膨胀,如何正确地统计数据成为现代大数据时展的重要内容。大数据下统计的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3发展创意经济型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注重物质方面的享受,也注重视觉精神上的享受。也就是说在各行各业中,对设计方案的要求不再单单是经济方面,还包括创意性的加入。创意经济型设计方案以人的心理需求为主,突出设计方案的价值和作用。其中发展创意经济型设计方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设计方案的创意性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植入新型的技术和想法,使得设计方案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推广创意经济型设计方案不仅是产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实现了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和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创意经济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超过280亿美元,并以每年16%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将创意经济型产业列为21世纪的支柱型产业,也作为市场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创意经济型产业带动市场经济发展,改变企业和国家命运的例子举不胜举:1998年,JonathanIve设计出了糖果般可爱的第一代iMac,改变了人们对电脑笨拙、冰冷的印象,改变了苹果公司长期走弱的业绩,甚至击败索尼,成为数字时代个人娱乐设备的第一品牌。韩国的三星公司,凭借优良的产品性能、人性化的设计、富有创意的销售模式在短短的时间里一跃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3.2提升自身品牌价值

创意经济型的设计方案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包含很多创造性的设想。只有重视产品的创意经济化,使产品进一步精致化,才能提升品牌的价值。例如我国的联想、海尔、康佳等企业近年来意识到创意经济型产业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渐加大了对创意和设计部门的投资力度,把它们当作提升品牌形象、向国际化迈进的一件强有力的武器,并且成绩显著。

3.3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继承与发展

创意经济型设计方案具有足够的文化底蕴,要想很好地发展,就要增强设计方案的特色文化气息,从而实现产品的价值化。同时,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方案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还可以大力宣传文化,使好的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

4大数据统计平衡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内容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大数据统计数据与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经济性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炙手可热的两个话题。所以,通过大数据统计数据去平衡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经济性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平衡设计方案的创意性是指要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对其植入更高的技术,充分体现其价值。平衡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是指在确保带来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减少经济风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统计延伸到各个行业,设计一个方案的前提就是要对方案所用到的各方面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以及研究等工作,然后运用到方案中,这样就能确保这个方案的正确性。大数据统计平衡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经济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4.1促使设计方案有规律可循

创意强调的是灵感和构思,是一种在脑海之中的活动。但是就是因为这一活动在瞬间完成,往往给人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感觉,就会错过很多优秀设计方案,自然而然经济效益就会降低。那么如果利用大数据统计效果就不一样了,首先在前期进行数据的采集、审核,然后根据统计到的真实数据对方案进行设计,这样好的想法就不会瞬间溜走。所以大数据统计促使设计方案的时候有规律可循,这样不仅确保设计方案的顺利完成,而且确保了经济效益不会降低。

4.2增加设计方案的意识性和现实性

在初始阶段,创意的过程中不一定都是有目的的,也就是说,设计方案的创意性是没有意识的,只有现实中的素材加入,才能确保它的真实性。同时,现在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往往太过于注重设计方案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样往往有时候会适得其反,而在大数据统计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就有真实的数据进行参考,这样就会确保方案与现实相联系,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3提升设计方案的创新感

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经济性都是以创新为前提的,创新对于一个设计方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方案之前,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了解到之前的设计方式,以及分析出新的设计想法,这样设计出的方案在市场上就会受到很大的欢迎,自然方案的经济性也就得到保证。例如,现在的社交软件多之又多,但都普遍局限于位置,这样各大社交软件共同体现出来的诟病就降低了软件本身的吸引力。但是如果设计一个软件的初期就对市场已有的软件进行统计、对比等,就会找出更新颖的地方,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就更具经济性和实用性。

5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的大数据统计数据发展迅速,对平衡设计方案的创意性和经济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好好利用数据统计来平衡设计方案,取得更大的市场价值。

作者:刘越 单位: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动态仿真;佳木斯市

中图分类号:TV213;F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5082705

Dynamic simulation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 model

―A case study in Jiamusi City

JIANG Qiuxiang1,2,DONG He1,FU Qiang1,WANG Zilong1,2,JI Yi1,XIE Meng1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Architectur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2.Postdoctoral Mobile Research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y Management,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urba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to enhance the sustainable carrying capacity of urban water resources,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e system dynamics method was applied to build a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Jiamusi City.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four schemes were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including current situation continuation scheme,pollution control and increasing income scheme,limiting exploitation and decreasing expenditure scheme,and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schem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lance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s not realized under the former three schemes from 2012 to 2030,and water resources shortage still restricts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iamusi City.However,the balance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n 2015 and rapidly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realized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scheme.Thus,th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scheme is the best scheme to enhanc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of Jiamusi City.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carrying capacity;system dynamics;dynamic simulation;Jiamusi City

1 研究背景

水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是维系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生态环境健康和经济持续发展和的基本支撑,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内容[1]。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过度膨胀、经济迅猛增长,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再加上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水资源对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承载能力急剧下降[2]。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承载能力降低,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影响到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36]。因此,做好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工作,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均具有重要意义。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交汇处的三江平原西南部、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佳木斯市和中国许多城市一样,存在着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低[7]、地下水资源超采[8]、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9]、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等诸多水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佳木斯市的城市发展。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遵循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原则,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简称SD)的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同时,以解决佳木斯市水资源利用现存问题为目标,结合区域水资源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设计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方案;通过对方案的动态仿真,提出实现佳木斯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和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2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

系统动力学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ay.W.Forrester教授于1956年提出的,是系统科学理论与计算机仿真紧密结合、研究系统信息反馈结构与行为的一门科学[10]。系统动力学既可对现行政策跟踪,实现科学管理,又可对新的发展战略和各种调控策略仿真模拟,供决策者参考,是一种不需要在真实系统上试验从而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科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系统动力学已逐渐成为现代科学决策和预测的有效工具,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模型,首先要明确建模目的和系统边界;然后根据系统的运行特点,确定系统内部的主要参变量,梳理系统因果反馈关系,建立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及有效性检验;最后进行系统动态仿真,在分析和评价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最优决策方案。系统动力学的建模过程见图1。

图1 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

Fig.1 Flowchart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

3 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边界和数据来源

佳木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以佳木斯市的行政边界为系统空间研究边界。模型的时间边界为2000年-2030年,其中2011年为现状水平年,2000年-2011年为历史统计数据年,2012年-2030年为模型仿真预测年,其中2012年-2015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2016年-2020年为中期规划水平年,2021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为了减少时间步长所带来的误差,确定模型仿真时间间隔为1年。

研究数据来源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11]、《佳木斯经济统计年鉴》[12]和《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13]。

3.2 模型的构建

在剖析佳木斯市水资源系统及其各要素反馈机制的基础上,遵循实用性、问题导向性、系统性的原则[14],确定变量及其因果反馈机制,定量化变量结构方程式,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PLE 5.8完成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的构建(图2)。该模型包含水资源供需、社会需水、农业需水、工业需水、生态需水和国民经济等6个子系统的67个变量。

图2 佳木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

Fig.2 Dynamic simulation model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Jiamusi City

3.3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就是分析模型中参数改变后对模型运行的影响程度,将对模型影响较大的参数视为敏感参数[15],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敏感参数,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目的。

通过对佳木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灵敏度分析,排除部分不属于政策可调控范畴以及对水资源供需结构影响较小的参数,最终确定该模型敏感参数包括:引提水工程供水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灌溉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等8个敏感参数。

4 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动态仿真及优选

4.1 方案的设计

本研究以解决佳木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为目标,在对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的建模目的、敏感参数、系统结构和因果关系剖析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方案:现状延续方案、治污开源方案、限采节流方案和综合协调方案。将8个敏感参数作为各方案的调控指标,各方案的具体调控策略如下。

(1)现状延续方案。8个敏感参数均延用现状年(2011年)水平。

(2)治污开源方案。以提高佳木斯市水资源供给能力和污水处理能力为主要目的。调控的敏感参数包括: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引提水工程供水量、污水处理率和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参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和再利用能力,结合佳木斯市中长期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定治污开源方案中敏感参数在不同时期的年变化率(见表1)。

(3)限采节流方案。以限制佳木斯市地下水开采力度、提高工农业节水能力为主要目的。调控的敏感参数包括: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工业用水定额、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参考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节水程度,结合佳木斯市中长期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定限采节流方案中敏感参数在不同时期的年变化率(见表1)。

(4)综合协调方案。治污开源方案和限采节流方案均从最大程度地提高供水或降低需水的角度进行敏感参数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经济不适用和不能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隐患。鉴于此,在治污开源和限采节流方案基础上,放缓引提水工程建设步伐、降低工农业节水程度等措施,适当调整部分敏感参数的变化速率,完成对综合协调方案敏感参数的设计(见表1)。

表1 水资源承载力方案调控策略

Tab.1 Scheme regulating strategies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4.2 方案的动态仿真

分别将上述4种水资源承载力方案的敏感参数调控值输入Vensim软件中,运行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不同方案下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为了便于方案的比较,本研究分别进行不同方案下水资源年供水量、年需水量、供需平衡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动态仿真(见图3-图6)。

图3 水资源年供水量动态仿真

Fig.3 Dynamic simulation of annual water supply

图4 水资源年需水量动态仿真

Fig.4 Dynamic simulation of annual water demand

4.2.1 水资源年供水量动态仿真

由不同方案下水资源年供水量动态仿真结果可知(图3):治污开源方案水资源年供水量增幅最大,2030年水资源年供水量可达1108亿m3,为四种方案中最大;综合协调方案水资源年供水量变化幅度低于治污开源方案,2030年水资

图5 水资源供需比动态仿真

Fig.5 Dynamic simul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ratio

图6 地区生产总值动态仿真

Fig.6 Dynamic simulation of regional GDP

源年供水量为698亿m3,处于四种方案的中等水平;现状延续方案水资源年供水量增幅缓慢,至2030年水资源年供水量仅为579亿m3,与2011年(46.6亿m3)相比仅增加242%;由于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限采节流方案水资源年供水量变化幅度为四种方案的最低,2030年年供水量仅为482亿m3。

4.2.2 水资源年需水量动态仿真

由不同方案下水资源年需水量动态仿真结果可知(图4):由于治污开源方案和现状延续方案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生活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变化相同,因此其水资源年需水量均表现出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至2030年水资源年需水量均达到四种方案的最大值(1072亿m3),与2011年(747亿m3)相比增加435%;由于限采节流方案对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采取了节水措施,因此,其水资源年需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2030年水资源年需水量(482亿m3),为四种方案的最低值;综合协调方案水资源年需水量介于治污开源方案和限采节流方案之间,由于该方案从2015年开始降低工农业生产节水力度,导致水资源年需水量动态仿真呈现先减少后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

4.2.3 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仿真

水资源供需比是评价水资源是否实现供需平衡的唯一指标,同时也是衡量水资源对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1617]。供需比大于1时,虽然实现了供需平衡,但存在余水量,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此时水资源潜在承载能力较强;供需比小于1时,供水能力无法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供需比等于1时,水资源供需平衡达到最佳状态,既未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满足了用水部门对水资源的需求,但这只是理想状态。由于水资源的供水结构、需水结构和水资源供需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反馈关系,所以很难维持供需平衡的最佳状态(供需比等于1)而不改变。事实上,最佳的供需平衡状态多出现在供需比在1上下浮动的时段,可称之为水资源供需动态平衡。

由不同方案下水资源供需比动态仿真结果可知(图5):现状延续方案供需比表现为逐年减小的趋势,在仿真年限内水资源不但未实现供需平衡,而且供需矛盾仍在逐年加剧,水资源承载力逐年下降;治污开源方案供需比表现为逐年增加的趋势,水资源承载力逐年增加,但在仿真年限内仅2026年供需比大于1,其他规划水平年均未实现供需平衡;限采节流方案供需比也表现为逐年增大的趋势,2025年以后实现了供需平衡,水资源承载力逐年增大;综合协调方案供需比为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在2015年实现了供需平衡,而后水资源供需比在1上下波动,处于供需动态平衡。

4.2.4 地区生产总值动态仿真

地区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在现状水平年2011年,佳木斯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2万元,远低于同期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未来在水资源优化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佳木斯市经济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由不同方案地区生产总值动态仿真结果可知(图6),4种方案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综合协调方案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幅度最大,限采节流方案增加幅度次大,现状延续方案增加幅度最小。从2016年开始,综合协调方案地区生产总值已明显高于其他三种方案,至2030年该方案的地区生产总值与2011年相比已增加4倍多。

5 结语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资源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为基本原则,建立了佳木斯市水资源承载力动态仿真模型。以实现佳木斯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主要目标,设计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四种方案。通过方案比较,发现综合协调方案不仅在近期规划水平年内(2015年)实现了水资源的供需动态平衡,同时水资源所承载的地区生产总值远高于其他三种方案。即该方案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的同时,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持续提升了佳木斯市水资源承载的经济发展能力,实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最终确定综合协调方案为实现佳木斯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最佳方案。鉴于此,佳木斯市可通过积极开发利用地表水资源的同时,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工农业节水力度,以此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提高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魏传江,韩俊山,韩素华.流域/区域水资源全要素优化配置关键技术及示范[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WEI Chuanjiang,HAN Junshan,HAN Suhua.Key Technology and Demonstration of Total Factor Optimal Allocation to Basin & Region Water Resources[M].Beijing:China Water & Power Press,2012.(in Chinese))

[2] 姚治君,王建华,江东,等.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J].水科学进展,2002,13(1):111115.(YAO Zhijun,WANG Jianhua,JIANG Dong,et al.Advances in study on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search on its theory[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2,13(1):111115.(in Chinese))

[3] 康绍忠,蔡焕杰,冯绍元.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16.(KANG Shaozhong,CAI Huanjie,FENG Shaoyuan.Technique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fiel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watersaving in the future[J].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04,20(1):16.(in Chinese))

[4] C J van Leeuwen.City Blueprints:Baseline Assessments of 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in 11 Cities of the Future[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3,27(15):51915206.

[5] 夏军,朱一中.水资源安全的度量: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与挑战[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262269.(XIA Jun,ZHU YiZhong.The measur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security:A study and challenge 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02,17(3):262269.(in Chinese))

[6] 童玉芬.北京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模拟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4247.(TONG Yufen.Dynamic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to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of Beijing[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0,20(9):4247.(in Chinese))

[7] 姜秋香,付强,王子龙,等.三江平原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格局[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270277.(JIANG Qiuxiang,FU Qiang,WANG Zilong,et al.Spatial matching patterns of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in Sanjiang Plain[J].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2011,26(2):270277.(in Chinese))

[8] 孙思淼,戴长雷,郭微微.佳木斯市控制性需水总量预测与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2,43(1):2126.(SUN Simiao,DAI Changlei,GUO Weiwei.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n total controlled water demand in Jiamusi[J].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12,43(1):2126.(in Chinese))

[9] 李春鸿.佳木斯市“十二五”期间水资源供需预测及平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2):261.( LIU Chunhong.Balance analysis and forecast o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n Jiamusi Cit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J].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2(22):261.(in Chinese))

[10] Forrester Jay W.System dynamicsand its use in understanding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Journal of Shanghai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1987,14(4):95106.

[11] 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2.(Heilongjiang Provincial Bureau of Statistics.Statistical yearbook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M].Beijing:Chinese Statistics Press,20012012.(in Chinese))

[12] 佳木斯市统计局.佳木斯经济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2.(Jiamusi Bureau of Statistics.Economy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Jiamusi[M].Beijing:Chinese Statistics Press,20012012.(in Chinese))

[13] DB23/T 727-2009,黑龙江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S].(DB23/T 727-2009.The Local Standard for Water Consumption Norm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S].(in Chinese))

[14] 蔡林.系统动力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CAI Lin.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in The Researc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Beijing: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 Press,2008.(in Chinese))

[15] E assanzadeh,M Zarghami,Y Hassanzadeh.Determining the Main Factors in Declining the Urmia Lake Level by Using System Dynamics Modeling[J].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2,26(1):129145.

第12篇

当前,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热潮高涨,这对煤炭企业等资源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应对低碳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制定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管理战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推动煤炭企业低碳化转型。

一、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

(一)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影响。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煤炭企业各类人才具有较强的低碳理念,并能够践行这种理念,从而对人力资源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从规划的指导思想来看,必须更为注重低碳理念的践行,必须将低碳作为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整个规划的基本理念。其次,从规划的主要内容来看,必须体现低碳的内涵,如在人力资源建设的基本途径中要有低碳化的渠道。再次,从规划的保障措施来看,要体现如何利用低碳来推动新形势下人才培养。

(二)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影响。首先,从人力资源培训来看,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必须在培训的内容中适当加入低碳的内容,以帮助职工掌握低碳行为方式,如在选煤过程中,要求职工对一些品质相对较低但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煤炭进行集中处理,再如在煤矿的设计中,要求设计人员根据煤矿瓦斯等的分布情况,尽可能的对其进行利用等等,通过这种培训在职工内部形成一种倡导节约的理念。其次,从人力资源开发来看,煤炭企业要根据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职工队伍进行优化配置,明确推动低碳开发的人员,以保障低碳开发模式落到实处。

(三)低碳经济对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的影响。首先,从绩效考核的原则来看,在考核的理念上必须更为注重低碳节约,并以此指导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和考核行为。其次,从绩效考核的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来看,必须设置低碳相关指标,如低碳消费、低碳生产等,并给与这些指标更大的权重,以倡导低碳理念。

(四)低碳经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首先,从人员聘用来看,在低碳模式下,煤炭企业在人员聘用特别是高层领导聘用中必须注重具有低碳理念,必须能够践行低碳行为。其次,从劳动关系的管理来看,煤炭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对倡导低碳的职工进行嘉奖,对铺张浪费的职工则要采取惩罚甚至解聘的措施。

二、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低碳经济在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后续低碳经济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低碳理念得到初步倡导。首先,从宣传的角度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煤炭企业会通过新进人员培训、业务或者说技术培训等方式倡导低碳理念,这不仅深化新进人员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形成一种低碳理念,并指导新进人员的行为。而且可以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宣传、推动低碳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从实践来看,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对低碳的认识进一步清晰化明朗化,部分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低碳中所蕴含的经济涵义,如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能源节约、环境污染的减少等,再如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煤炭开采过程中不能“挑肥拣瘦”,而要事先执行完善的开发方案,有序的进行开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实际上就是对低碳经济认识的一种深化、一种应用。

(二)低碳制度初步建立。目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制定各种规划、文件时,会积极的贯穿低碳理念,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如在人力资源规划中可能会提出培养具有低碳理念的领导,在职称职务晋升制度中可能会要求职工未受到不低碳行为导致的惩罚,在薪酬管理制度中明确薪酬与企业生产经营低碳节约密切相关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煤炭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低碳管理得到初步落实。首先,从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来看,部分内含低碳理念的指标已经被纳入考核范围,当前,煤炭企业基本都执行绩效考核制度,职工的薪酬会与企业的经营效率等直接挂钩,甚至与所在部门的经济效益挂钩(临聘人员即通常所说的矿工一般采取按量付费的模式,不与煤炭企业经营状况直接挂钩),这就要求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努力做到“低碳高效”,并尽可能的减少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会对环境带来损害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导致的行政罚款短期内会极大的降低相关责任人的经济收入),从而对低碳管理形成一种倒逼,推动低碳管理的落实。其次,从人力资源日常管理来看,一些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粗放型开采模式已经被禁止,煤炭企业内部一般会设有纪检监察等部门对这些行为进行监督,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会将监督结果纳入到薪酬、职称职务晋升管理等过程中,从而推动低碳管理的落实。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低碳经济模式在煤炭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重视不够、实践路径不多、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低碳氛围有待进一步浓厚。首先,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低碳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特别是,一般情况下,煤炭企业本身并没有设置专门管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没有组织的推动就进一步加大了将低碳经济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其次,从企业内部职工的认识来看,部分煤炭企业领导虽然高度重视资源重复利用工作,在一些行动中也支持低碳化发展,但如果这种低碳行动需要调集企业大量的资源特别是跨分管部门调集资源时则可能“绕道而行”,转而放弃低碳行为。从职工来看,部分职工受个人利益驱动,认为低碳经济发展与自身关系不大,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将自己置身于低碳之外,这种思想理念上的偏差导致低碳经济发展难以落到实处,难以在煤炭企业内部形成全员参与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二)实践路径不多低碳行动持续性有待增强。首先,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利用低碳经济模式管理的项目支持,要将低碳经济应用与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有实践项目作为支撑,这样才能使低碳发展落到实处。但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多的是将低碳作为一种宣传口号,作为一种理念在倡导,没有一个持续的、针对煤炭企业实际的项目方案。其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具体的低碳行动方案,要将低碳行动落实到实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完善的行动方案,并建立配套的考核、考核结果应用体系,但当前的考核体系中既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也没有构建相应的考核方案,这就难以对相关责任主体形成一种倒逼机制,督促其践行低碳行为。

(三)监督管理不到位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保障。首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低碳发展监管制度,由于煤炭生产、销售以及煤炭企业本身的管理等行为是否低碳缺乏具体的、量化的标准,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监督过程中缺乏具体的监管目标,且低碳经济涉及的范围广,人力资源部门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监督难度大,从而不利于低碳理念的实施。其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缺乏常态化的监督体系,要对煤炭生产、企业运作等的低碳行为进行监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构建包括生产、运输、行政后勤等部门在内的综合的、动态的监督体系,但目前这种体系尚未形成规模。

四、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求完善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要适应这种趋势,必须更新理念、制定完善的方案,严格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推动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更新理念高度重视两者融合。首先,要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煤炭企业领导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调研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趋势及其在煤炭企业应用的基本情况,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低碳发展的趋势,为指导低碳经济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其次,要更新理念促进两者融合,煤炭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发挥带头示范,主动分析自身在实践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实转变一些与低碳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理念、思维模式,树立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