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9:15: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运动生理学是体育院校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重理论与轻实践、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本文提出了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动生理学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为运动生理学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 教学: 教学质量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知识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的生命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在大众健身和运动训练的指导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1]。
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如何在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 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是运动生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教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敬请各位同仁借鉴。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目前运动生理学的教材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基础篇基础理论篇幅较大,偏向理论, 深度较深,同时基础篇与应用篇两者衔接不紧密,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近年来由于全国各高校不断扩招,导致生源质量的下降,尤其体育专业生文化课水平的下滑更为严重,因此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与学生文化水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烈, 因此根据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订教学大纲,在基础篇教学中要简化学生不易接受的一些复杂的生理学机制,按学生的文化水准降低内容难度,尽可能增大应用篇的教学时数,用浅显易懂道理说明,可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为我们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二、融入多种教学方式
随着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体育院校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亦有弊。运动生理学教师由于课件制作能力不足,往往会用别人的成品课件,又因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如果一层不变终将导致无法按照自己的思路完成教学工作,应将把传统的教学优势与多媒体教学的先进性融合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所以教学中应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2]。
另外在运动生理学教学过程中发挥微信平台的作用,它将提供一个无法比拟的先进的教学手段,课前将做好的微信视频和上课相关的内容于微信平台上,让学生课前做好对课堂内容的了解,从而增加了教学信息量,而且可以更加轻松地理解那些抽象内容, 将教材中许多晦涩的文字内容转换成集声、图、频信号为一体的生动逼真的教学效果。具备超过传统教学的优越性,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3]。
有研究表明, 角色转换教学法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运用角色转换教学法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团体合作精神、语言的沟通表达能力,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生层面出发,教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有利于督促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4]。
PBL教学法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5〕,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内容的反映比较直观形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培养了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这符合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设立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运动生理学和生理学一样,很多知识是经过实验获得的,实验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使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以验证和消化。因为体育专业学生平时的术科训练任务较重,因此课堂上容易疲劳,出现开小差、玩手机,聊天或睡眠、走神等现象,所以采用目前的教师仍唱主角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又因内容深而枯燥,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目前上实验课的目的有些只是应付教学工作量,没有对学生认真负责。这些现象造成的原因大致是学校整体的教学环境没有使教师和学生重视上实验课,另外长期以来,运动训练一直是体育专业教学的重点,故轻视了理论的学习[6]。因此建立合理的实验课程相当重要。
例如基础篇中选择制作大鼠在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观察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强直收缩,通过实验可以明确阈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的特点,这样可以为充分理解肌肉收缩的原理奠定一定的基础。应用篇中涉及有氧、无氧工作能力测定方法比如最大摄氧量的测定,如果条件许可,可以进行实验室测定。条件不成熟则采用间接测定办法,学生将会对这些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不仅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改进考核方法
考试成绩是评价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双重角度进行分析,查找问题所在,这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基于该学科的重要性,目前考试的成绩平时占50%、期末占5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10%、平时作业占20%、出勤占70% 。由于体育生参加多种比赛,有时稍微松懈就会缺课,所以出勤所占的比例较高。期末闭卷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 ,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叙述题等。因力求加大平时学习力度,教师应在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查找与课堂相关的书籍材料或者网页有关资料,这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达到互动,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分组多次讨论,直至问题的解决。通过平时每次课后单元练习对学生的学习起减负作用。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总结每一章节的重要内容,将此理论应用于体育实践中,起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也随时提问,这样可以不断督促学生平时重视该学科的学习。通过实验把课堂中晦涩难懂的生理学机制进行再次消化理解,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五、保持与多学科的联系 促进该学科的发展
相互联系是物质世界的普遍规律,运动解剖学是运动生理学的基础,运动生理学作为体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同时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损伤等其它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
运动解剖学主要是讲解系统和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体育运动对各系统的影响,而运动生理学则着重揭示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各系统与运动的关系以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在讲授运动生理学知识的同时,先回顾一下解剖学的内容,如讲解呼吸机能这一章节时,应该先温习解剖学的呼吸系统的内容,这样学生会顺理成章地从结构联想到功能。对于呼吸过程和呼吸机能的调节机制就会迎刃而解。器官和功能相互结合,则必然会促进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加深理解呼吸系统与运动的关系,为学习应用篇打下基础。
总之要提高运动生理学的教学效果,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正确合理设立实验课程,加速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与大众体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兴趣,改进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应保持与多学科的联系,促进该学科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苏全生.运动生理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2]夏书,张继成.浅谈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理学多媒体教学的利弊[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3,34(5):89-90.
[3]徐芝芳.基于微信的案例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校体育学.2015,5(23):100-102.
[4]王冬梅,张金铭,刘海斌,王荣梅.角色转换教学法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 (11):114-115.
[5]田茂友,刘文全.PBL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取舍[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6,28 (1):48-49.
[6]马延超.我国高校运动生理学教材建设现状与设想[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172-175.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换位教学 具体措施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桥梁学科,病理生理学开课时间处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的交叉期。此时的学生已基本掌握基础医学的知识,即将进入应用基础医学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临床知识的阶段。因此,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至关重要[1]。
近年来,我们已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构建了验证性、综合性及创新性三位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与此同时,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上也做出了一些尝试。近3年来,我们在课堂上利用理论课的时间开展换位教学课,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给同学上课,并以讲课比赛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组成评审团打分评估讲课效果,评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开展换位教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学习过程中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位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交叉阶段的学科,处于病理生理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已掌握了基础医学课程的理论知识,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开设换位教学课的理想对象,具体实施如下:
1.课程的开设
1.1学时的配备
目前,我院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为40学时。我们利用其中2个学时,即1次课的时间进行换位教学。
1.2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们选择的三个章节为《发热》、《应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三个章节均为《病理生理学》的总论章节,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均为自学内容。对于已完成两年基础课学习的三年级本科生来说,完全具备自学这些章节的能力。但是,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以讲课的形式讲授这些章节,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口才,更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应用能力。毕竟教师教学绝非照本宣科,更需要在讲授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就是说,讲授这些课程,不仅需要掌握《病例生理学》知识,也需要掌握《生理学》、《病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的知识,方能在讲课中自如运用,引经据典,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换位教学课要求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体系进行脑力风暴,总结归纳既往学习的知识;与此同时,学生还需根据需要进行自学,超前接触《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的内容。
1.3课程开展的模式
我们将换位教学课设置于整个《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最后阶段,学生已全部完成了该课程其他理论课的学习,对《病理生理学》课程已完全了解,此时自学三个总论章节难度不大。学生真正面临的挑战是通过讲课来展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们将全大班分成三个小组,小组长通过抽签选到本组需要讲授的章节。每组选出上台讲课的代表,人数限在3人以内,整个讲课时间20分钟。课件由组内自行成立课件制作组制作讲课内容的PPT课件。讲课人员可自行选择是否参与课件制作。
每组选出4名同学,组成12人评审团,对各组讲课进行打分。评分采取百分制,按照“语言表达”、“内容设置”、“课件制作”、“相关知识延伸”四个方面进行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十个分数的平均分即为该组的分数。该分数同时将作为该组每个学生的期末成绩的10%计入其总成绩。每组讲课后评分过程为10分钟,连同20分钟的讲课时间,每个章节需30分钟。3个章节共需90分钟,恰好为2学时。
换位教学课采取严格点名制度,学生不得无故旷课,否则成绩记零分。参与讲课的学生和参与课件制作的学生均可在小组得分基础上再加10分。
2.教学中的体会
2.1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近年来,为了改革既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病例讨论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抢答竞赛形式的病例讨论,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我们再接再厉,引入了换位教学课,并以学生的讲课比赛的形式进行评分。由于每组讲课比赛的最后得分同时也作为该组每个人的平时成绩计入总分,无疑激励了每个学生参与到换位教学课中来。人人各尽所长,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加讲课,课件制作能力强的学生参与课件制作,人人为本组获得高分尽力。学生既有为小组争分的使命感,也有为自己争取分数的目的性,真正实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通力合作。因此,每次换位教学课都是在非常热烈的氛围中进行。讲课比赛,并非几个讲课者的比赛,而是整个小组通力合作的结果。要获得高分,就必须全组积极参与团结一致,制作出代表该组水平的好课件,并通过该组表达能力最优秀的同学的讲授,带领全班同学完成这个章节的学习。与此同时,由于对主要参与者的加分机制,更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2.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单纯的卷面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换位教学课的开展,既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查,又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前所述,为了完成20分钟的讲课,学生必须进行教科书的阅读、小组的集体备课、课件的共同制作等过程。同时,由于《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介绍疾病发病机制的学科,课程内容与临床课程联系紧密,部分内容一定已经超过了基础医学的范畴。学生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查阅临床课程相关文献,如:阅读《内科学》和《外科学》的相关知识。因此,学生的备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对自学能力的充分培养和锻炼的过程。
在讲课比赛过程中,教师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制作的课件,也远远超过课本内容。通过反馈我们了解到,学生在备课阶段已经查阅了与讲授章节的大量相关文献,涵盖了医学多门课程。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早已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也提醒我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参考文献:
生理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病理学、药理学以及临床医学的必要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许多医学问题的研究都要以生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1]。但由于生理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又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普遍觉得生理学难学、难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文化基础较薄弱、缺乏医学类专业知识。但是学生往往对临床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生理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机械性讲解,而是要把有关内容和内科临床案例结合起来,使生理学的内容更形象化和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理解,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以“一张嘴,一支笔”为工具,通过大课平铺直叙地将课本知识滔滔不绝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只强调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分析综合、自主学习能力以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为特点的结合式教学法[3]。因此常常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上课时处于被动听课状态。教学效果当然就大打折扣了。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己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己是美国当今师范教育、师资培训、医学与法学教育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教学法[4]。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里掌握生理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发地对生理学产生兴趣,可将临床案例有机地结合到生理学教学中来,提炼教材生理学的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难以面面俱到,必须对教材进行提炼,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提炼出最有效的知识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与临床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临床案例,可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更加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课堂上可采用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需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5]。
生理学教学与临床医学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重视生理学与临床的结合,力求把教学的知识点落足于临床,把空洞理论变成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其次是在教学中注意知识的创新与临床结合,并把临床知识升华到教学艺术水平中,最后可通过生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生理学教学水平,为今后临床课打下结实的基础[6]。
例如在讲授血液这一章血细胞一节时由于医学原理和概念及医学数值比较多常常很抽象且枯燥,学生学起来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笔者引入内科常见的用具体的一个患者的血液常规化验单开始分析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医学数值变得那么形象和具体。比起常规的那样枯燥乏味的长篇讲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教材这三者复杂相互作用中展开的一个统一的过程,而在这三者当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突出“三个基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即将成为医生、护士这些特点,就更需要经常与临床案例相结合。通过对生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病例结合的教学,注意挑选病例,采用辐射式和聚合式讲授方法,提高生理学的教学水平[7]。
生理学教学应服从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在生理学教学中选择与临床工作关系密切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与临床医学进行链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提示性、问题式、专题讲座式、专栏式链接方式。讲授胃液、胆汁、胰液功能时,分析萎缩性胃炎、胆道梗阻、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产生机制;讲授血液粘滞性时,分析其与冠心病、高血压、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关系;讲授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时,分析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原则有何不同;讲授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时,分析心衰、大出血、过敏性休克患者动脉血压发生变化的机制以及治疗原则;讲授肾脏生理时,分析肾功衰竭患者为何出现尿毒症、高血压、贫血等症状;讲授激素生理作用时,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低下、地方性甲状腺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低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通过与临床疾病的链接,使生理学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素质、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效果[8]。
在讲述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时,先列举糖尿病的典型病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身体消瘦的症状就自然引入胰岛素的生理作用降血糖作用。通过病例的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9-10]。根据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及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堂、课外、考试3个环节入手进行生理学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加强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表明,我们的综合改革措施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医疗人才的培养[11]。为了适应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生理学教学应该运用现代教学工具,从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转向重视三基,发展智力,培养智能型人才的教学道路。而目前最紧要的、也是摆在生理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打破教学中的传统模式,把能学不能用的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分析教学过程,提出教与学的客观问题,并阐明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以培养既具备系统理论知识、又有很强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教学目的,就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发挥典型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将其应用于生理学的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理学课程的兴趣。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法的单纯注重知识的讲授,引导学生主动思维,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自学、讨论和总结,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增加了感性认识,学会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分析方法。本教学法引入并应用于生理学教学时,应该围绕着案例展开学习[12]。
这一方法就是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经过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提高了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和难点在头脑中形成悬念,成为主动求学的动力。通过自学和思考,学生把各自的思考结果加工整理,并参加案例讨论,培养和锻炼了综合分析能力。我们相信通过努力,该教学法一定会在生理学教学中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完善。
【关键词】 生理学;双语教学;英语
双语教学是指利用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着差异。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生理学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继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采用英汉双语进行生理学教学不仅能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为此笔者在生理学教学中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2007级三年制英语护理专业1班和2班,均为标准班,每班100人,全部为女生,经过高考统招入学。
1.2 方法
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的生理学课程均由同一名老师担任。中文教材使用刘玲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教材,实验班采用的是任课老师自行编制的英文教学讲义。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采取多种形式的双语教学。
学期结束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均由教务处统一命题组织考试,全体生理学任课老师流水评卷,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考试成绩,并分为60分以下、60~79分、80~89分、90~100分几个分数段,统计两个班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以此除以该班的学生总数计算学生百分比,然后统计分析。并对实验班进行关于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理学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结果
2.1各班级考试成绩统计及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各分数段人数及平均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在我校英语护理专业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是可行的,从而也为其他学科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依据。实验班和对照班期末生理学成绩统计及分析
2.2实验班问卷调查
学生普遍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对自身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89%的学生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9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益,说明大多数学生对生理学双语教学是赞同的。
3讨论
生理学是一门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涵盖了很多与医学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因此,生理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是掌握和运用医学术语的关键之一,也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1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好处对教师而言,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口语能力。对学生而言,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其掌握生理学最新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在学习生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逐步适应专业英语教学,逐渐提高专业领域的英语沟通、学习和学术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3.2生理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尽管生理学双语教学不影响生理学的学习并能提高英语水平,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双语教学无合适的英文教材,英文原版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还很晦涩,价格昂贵,因此需要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组织教师参考国内外资料,编译适合目前教学现状的双语教材。其次,大多数教师缺乏“双语”教学经验,专业英语水平不是很好,在教学中还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因此,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不仅要精通生理学专业知识,而且要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另外,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差,个体差异大;英语阅读能力相对较好,听说能力相对较差;公共英语相对较好,专业英语相对较差。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英语听懂并用英语思维本来就生疏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但学生普遍认为生理学双语教学对自身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英语护理专业学生对双语教学充满信心及希望,也必将加倍努力,使生理学双语教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双语教学是生理学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何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教学教育观念,更好的进行双语教学,各方仍在苦苦思索,双语教学的定位必须基于实践,以不影响生理学专业教学为前提而确定双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反思双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使双语教学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国艺,温海霞等.生理学双语教学浅析[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8(3):249-250.
2 颜君,张英华等.护生对双语教学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对策[J]. 现代临床护理,2006, 5(2):55-56.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041-02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1],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课程,是生物学领域中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之一。在我校,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近年来,师范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一部分选择到中学教学,另一部分则选择继续深造,从事科研工作。因此,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强化实践,建立师范与非师范“立交桥”已成为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实施的重点。针对这一变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特点,积极进行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理论课。大学生学习植物生理学基本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理论课教学。我们选用由植物生理学教学组成员参加的,汇集全国10所高等师范院校从事植物生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骨干教师合作编写的、王宝山主编的《植物生理学》[1]作为教材,以潘瑞帜、宋占午和曹仪植以及李合生等编写的教材作为参考教材。由于植物生理学涵盖内容广泛,系统性强,以植物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相渗透。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已修课程,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2]。在授课前,教师通过查看大量植物生理学教材、期刊文章以及学术会议上的最新进展,写出讲授提纲;授课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还要兼顾重点和难点的讲授,同时也要对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本领域最新研究动态。
2.实验课。植物生理学实验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理论和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且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我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组成员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集体编写了《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3],该实验教材内容系统全面,包括基础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增加了部分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新技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了解更多先进的测定方法,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从事初中或高中教学的学生,他们更需要掌握基础性和验证性实验,而对于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则更多的需要学会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4]。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在让学生知道古老实验方法的同时,学习先进的方法。如在光合速率测定中,我们不仅开设了简单可行的改良半叶法,还开设了使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可以使用简便易行、成本较低的改良半叶法,让学生知道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生成了有机物即可;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则要选用先进的仪器,才能获得精密可靠的实验数据。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理论课教学。我们在保留传统讲授法授课的同时,还采用了启发式、互动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实现了“四个转变”,由以前的全面讲授变为重点、难点讲授;由以前的书本知识讲授变为书本知识与研究进展并重;由只重“教法”向“教法”、“学法”并重转变;由传统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尤其是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开展有近十年。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动画、教学电影等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课堂信息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多;还借助于图片与动画等形成的生动界面,视觉鲜明、形象逼真,能将事物或现象化虚为实、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发挥文字和语言不能替代的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5]。
2.实验课教学。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单独开设,隶属于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实验负责人、实验指导教师以及相关的实验准备人员。实验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上课时,教师讲清实验原理及基本要求后,重点观察并对学生的不当操作进行纠正;实验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老师批改后在下节课发放给学生,指出并纠正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实验室由高级实验师专门管理,配有多媒体演示系统和相关教学软件,可以充分满足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有由生命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的各种实验仪器(如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系统、显微摄像系统、分光光度计等)和河南省高校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组培室及其中试转化基地,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了解相关老师的科研工作,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为了加强对实验的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学生必须穿白大褂进行实验,教师必须穿白大褂且佩戴胸卡指导实验,每间实验室还配备有摄像头。这样可以使植物生理学实验室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划和标准化。
三、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
植物生理学课程组教师利用多年来对铁棍山药、怀地黄、、牡丹等植物进行科学研究的优势,将植物生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有机的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植物生理学实验。我们在对“四大怀药”组织培养的研究中发现,怀叶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能力比较强,于是我们就将其叶片作为设计性实验――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材料,不仅使学生能够很容易观察到叶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器官的过程,而且还使同学们观察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配比不同,得到的效果不同,从而使学生在植物生理学理论课中所学到的激素调控理论在他们自己的实验中得到了验证。这样,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验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教学质量,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2.鼓励大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十多年来,植物生理学课程组的教师先后主持有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20余项。我们积极鼓励学有余力且对植物生理学感兴趣的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如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怀地黄脱毒快繁技术研究的中试转化”的实施中,就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参与到怀地黄脱毒试管苗的快繁、生根、驯化移栽以及大田生长发育观察等各个环节中。将要毕业的大四学生则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形式参与到老师们主持的科研项目。同学们通过亲身参加科研活动,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开拓了科研思路,树立起正确的科研观点。同时,学生也从教师身上学到了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懂得从事科学研究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指导大学生独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我们鼓励对植物生理学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科技创新活动小组,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小组成员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或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撰写项目申请书、制作PPT、申请答辩,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资助二十余项。通过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培养了大学生查阅、分析文献资料以及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还使他们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我们对植物生理学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创新育人的新方法进行了探索,全面提高了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如我院历届学生对植物生理学教学效果的评价说此门课程一直是最好的课程之一,很多学生对植物生理学及其相关选修课程(如植物组织培养、高级植物生理学等)感兴趣;课程组教师指导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获第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河南师范大学第三届大学生科研项目优秀成果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主持人及其主要成员,大部分都进入中科院或全国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宝山.植物生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第2版,2007.
[2]刘雪凝.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333.
[3]刘萍,李明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科学出版社,第1版,2007.
[4]陈明霞,张晓丽,刘萍,李明军.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尝试[J].教师,2011,(98):101-102
关键词: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以生物机体为研究对象,探索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的机制、条件及内外环境对这些功能的影响。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理学的理论知识来自于实践,其理论知识的发展与完善离不开实验。实验课的目的是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生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我院生理学实验教学还停留在验证基本理论这个层面,学生往往按部就班地验证理论课讲到的相关理论知识,再依据实验结果重述理论,从而忽视让学生走出课堂获取知识、拓宽知识结构的实验教学环节。这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科研思维、临床思维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医学本科班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现将有关内容阐述如下。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师生互动而实现教育改革和目标的转变。医学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临床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据此,我室按照分层次、模块化、渐次递进的要求,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生理学基础性实验一方面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学习各种实验器械的名称、练习不同动物的捉拿、麻醉和固定等方法;进行神经分离,动脉、气管、蛙心插管等。另一方面进行验证性的基础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得出与理论相近的结果,从而验证了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综合性实验是一类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的实验。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生理学的不同系统的多个实验的综合;二是多门学科(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不同实验的综合。通过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理解了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机体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的统一性,从而形成了对机体认识的“整体统一观”。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综合思维的方法,加强了学生对机体统一整体的认识,提高了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验证性基础实验”向“综合性应用性实验”的转变。有利于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和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督促学生预习实验
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实验原理听老师讲,实验过程照本做,最后得出阳性结果,实验课提前不预习,实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机会性,许多问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课过程中学生自己讲述实验的目的、方法以及自己对此次实验的想法,通过教师提问、考核等方式检查同学预习情况。改变以往老师先讲后做的老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证
带习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生理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如在动物麻醉时,必须强调要严格控制麻醉剂量和麻醉深度,过深或过浅都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2]。可结合麻醉失败的例子提醒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一定要以认真、严谨、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进行科研必须要有严谨求实的作风,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生理学实验中不要一味强调应产生怎样的实验结果,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如果在实验中出现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结果,应引领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症结生理学实验大部分由各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便顺利完成实验。所以,上实验课时教师必须反复向学生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分工明确,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以上措施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三、认真批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后对自己实验结果的总结。因此,教师对实验报告的批阅应格外注意其中的不足,从中找出问题,在下次实验课时与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而且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1.改进实验课考核办法
实验课考核办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的有效手段。学生大多数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成绩在学期总评中无足轻重,因而对实验课极不重视。以往实验成绩只是以实验报告为依据,这存在着很多弊病和漏洞。有些学生在实验课中只当观众,自己从不动手,实验报告也是照抄了事。有些小组实验结果有误差或是实验失败,也往往杜撰实验数据和结果等。这些不良现象都与科学的教育精神相违背,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实验评分除了参考实验报告成绩以外,应重点放在考核技术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严格要求和考核,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养成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讨论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在实验教学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其观察能力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学科的学习乃至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抓好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设计课的兴趣,并从中锻炼科研思维能力,以达到生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结语
总之,实现传统实验教学向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转变,使学生得到较高层次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训练;逻辑及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所学的知识得以融会贯通,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实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科研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分工协作又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峰林.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1:114-116+130.
[2]李焕品,龙亚军.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学习(下),2013,07:4.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90-02
生理学实验课是基础医学课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多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探究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学实验对学生了解人体生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及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验证生理学理论知识,学习实验方法,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生理学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对于整个医学教育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利用生理学实验课的特点与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对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与创新。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将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实验教学成功的保证
带习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钻研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生理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每一名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如在动物麻醉时,必须强调要严格控制麻醉剂量和麻醉深度,过深或过浅都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2〕。可结合麻醉失败的例子提醒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一定要以认真、严谨、仔细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稍有不慎就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乃至危及生命。进行科研必须要有严谨求实的作风,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生理学实验中不要一味强调应产生怎样的实验结果,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研究。如果在实验中出现与理论不一致的实验结果,应引领学生找出出现问题的症结〔3〕。
生理学实验大部分由各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这就要求小组成员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便顺利完成实验。所以,上实验课时带习教师必须反复向学生强调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一心、分工明确,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以上措施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勤于思考的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2灵活多样的前期培训是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必要准备
生理实验课是医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真正面对活体实验动物的实验课程,许多带习教师都强调,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操作,不能依赖带习教师完成实验。可是在实验操作中有很多的手术操作,例如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等都是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的。如果在上第一节实验课时就进行正式的动物实验,要求学生在带习教师的讲解和示教之后,就能记住所有的操作步骤及要点并进行操作,难度确实是太大了。何况每一节生理学实验课本身的内容较多,而且时间有限,如果带习教师对学生不进行帮助,完全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实验,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实验项目;其实产生这样的矛盾,究其原因是实验课程的设置不是很合理。如我们上第一次生理学实验课,做的是“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虽然学生在操作之前,带习教师已经示教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并且详细讲述了操作的要领、技巧、重点强调了注意事项,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蟾蜍时,都十分胆怯,仅在“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这一步就花了很长时间〔4〕。第一次实验就要求学生进行很多手术操作,而之前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操作时都十分小心、谨慎,结果实验所用时间远远超出了实验课给定的课时。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急于完成各项实验项目,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操作过程中也忽视了许多细节,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例如:用中指和大拇指握持眼科剪。最后,在带习教师的催促下仓促结束实验。这样的实验课安排对于学生来说,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若要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其实并不难,我们可以在上正式的活体动物实验课之前,进行专门的前期培训。在前期培训中可以介绍常用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中常用的动物及其主要解剖结构、手术操作、仪器的连接、注意事项等,并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5〕。在前期培训中,学生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和掌握手术操作上,在正式实验时就明白该如何正确操作了,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带习教师示教的时间,学生也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顺利地完成实验。前期培训应结合不同的实验、不同的实验动物、不同的操作特点来设置,穿插于每一次活体实验课前,以保持其指导性和连续性。而前期培训课时的长短、授课的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课程及不同课时进程灵活设置。
3充分发挥视频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是改善实验课授课环境和提高授课效率的必须
视频和多媒体教学方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教学中非常普及的教学手段,在生理实验课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上实验课时首先利用视频和多媒体课件对实验进行详细的讲解,尤其是实验步骤及方法。视频和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图文并茂,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感性认识〔6〕。
以往高校教师在生理实验课中开设新实验,大部分采用带习教师先做示教,随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和示教的不可重复性等因素,对一些特别重要的操作,有些学生不能清楚地观看到。针对上述情形,我们用数码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录制实验结果,对所拍的内容进行编辑、剪辑、配音,制成视频和网络教学资料,为改革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条件。利用该视频,可以改变以往先由教师示教,再由学生动手的传统模式,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利于拓展知识面,且不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反复使用,更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7〕。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带习教师应在实验桌旁进行监督指导,但绝不能代替学生操作,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实验完成后,带习教师一定要作实验小结,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作出正确的结论;带习教师还应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及时进行纠正和强调;并适当引导学生把实验结果与临床问题联系在一起,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这样就会使学生对生理学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生理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勤思考、多动手,从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其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从长远来看,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改进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大大提升生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4参考文献
1秦晓群,邓汉武,邓恭华,等.机能实验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1.
2张洁,沈字玲.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医学生素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523-2524.
3陈克敏.实验生理科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
4范少光.人体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
5林满华,刘新光,李春梅.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26-227.
6范淑红.实验教学环节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3):156N157.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多媒体;应用
动物生理学主要以畜、禽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健康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农林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动物生理学具有专业术语多、内容抽象、机制复杂等特点,且难以理解和掌握[1],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动物生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笔者就自己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谈谈个人体会。
1.多媒体教学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的优势
1.1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动物生理学在整个专业课程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理学基础理论打不牢,直接影响其他课程如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的学习。生理学内容枯燥、机制复杂,理论课时较少,学生普遍感觉难学、难懂且知识点易混淆,很多知识老师单纯用语言描述难以完全表达清楚。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生理学复杂难懂的机制变得直观具体,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强化教学效果。如在介绍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时,学生需要掌握其内在机制,如果仅靠教师的讲授及图片展示,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其内在机制。通过动画的动态演示,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复杂的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避免了对这一过程的死记硬背,同时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强化了教学效果。
1.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物生理学机制、机理性知识深奥复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难掌握。通过多媒体授课创设教学情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从教学大纲中选取适当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前首先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在介绍胆碱能受体时,可先播放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相关视频,然后提出问题“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有什么临床表现,中毒机理是什么,如何救治?”通过把临床疾病整合到生理学知识讲授当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加深学生对于复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1.3突出教学重难点。动物生理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是研究健康动物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及机理,这些理论的得出离不开前人的实验。在进行理论学习时,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实验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非常困难。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播放生理实验过程,将理论课和实验课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重点内容。如心肌的自律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如果只是口述讲解正常起搏点、潜在起搏点及不同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学生学习只能是死记硬背。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播放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的视频资料,通过各个实验项目,学生不仅能了解理论知识的产生条件和方法,还能更好地理解蛙的心搏起点,以及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律性高低。
2.多媒体教学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排斥传统教学。现在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而抛弃传统教学的板书形式,使得教师与学生过多地集中于课件,导致师生间形体语言间的交流减少[2]。同时多媒体教学需要不断翻页,教学内容停留时间过短,学生会感到记笔记困难,甚至会跟不上老师的授课速度。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虽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但也不能排斥或抛弃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教师应根据课堂需要,适当地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授课教师在备课期间,在应用多媒体同时,要合理设计板书内容,注意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这样不但可避免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同时可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老师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教学中的部分重难点内容通过板书展示,内容停留时间延长,学生可反复观看理解,有充足的时间记笔记,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2课件质量低劣。部分教师多媒体制作技术水平有限,也不肯投入过多精力制作,导致课件质量总体不高。主要表现如下:(1)很多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大段文字搬到PPT上,忽略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信息量过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2)文字、静态图片形式过多,缺乏动画展示、视频、音频资料,使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强化教学效果。(3)排版、字体大小或文字与背景的颜色搭配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授课效果,使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受到了局限。(4)课件中过多使用绚丽的色彩、强劲的音响及动画效果,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因此,教师应提高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完善课件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注意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的合理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在动物生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教学的重难点。然而,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能力。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并完善多媒体教学,以期让多媒体教学在未来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于雷 王美艳 于蕾妍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参考文献:
根据考试命题、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质量控制的要求开发了题库管理系统。根据篇章、知识点、题型、难易度(难、中、易)、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了解)和目标(记忆、理解、掌握)对每一道题统一规范格式,导入题库管理软件。生成的题库文件可以方便地在题库管理软件中运行,进行题目和相关信息的修订等自动化管理和自动或手动组卷。
2生理学题库计算机组卷的应用
2.1手动组卷题库管理软件可以运行手动和自动两种组卷方式。手动组卷即出题人员人工选定某一试题进入生成的试卷,可以节省逐字录入的时间。但是由于仍然存在人为干预因素,不利于体现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原则,可根据考生层次和考试要求酌情使用。
2.2自动组卷在自动组卷过程中,出题人员只需设置篇章、题型、知识点、难易度比例等相关参数,由软件根据设定参数自动选择题目生成试卷。同时软件可以对生成的试卷信息进行细致分析,给出细目表,便于出题人员把握生成的试卷是否符合既定要求。
2.3计算机自动组卷常见问题及对策
2.3.1试卷中各道题目格式不统一。由于题库数量庞大,由不同人员完成,虽然建设题库时进行了细致的要求,对试题规定了统一的格式,但是由于要求繁杂,难免出现细节上的不统一,如字体、字号、上下标、段落格式等。题库管理软件输出的试卷(存储为.doc文件)将保留原来的格式,不同篇章的题目显示在同一张试卷上时,这些格式的差异暴露无遗。为此,要求在将题库导入管理软件之前对全部试题格式进行校对,务求统一。导入完成后如发现问题,需删除该题并重新导入格式正确的题目,题库管理软件上不能对格式进行修改。如在自动组卷中发现问题,弥补的措施是可以在最终生成的试卷上进行修改。
2.3.2试卷不符合考试计划编制要求。我校对考试计划的编制原则是: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约占50%~60%,熟悉的内容约占30%~40%,了解的内容约占10%~20%左右。在基础教学阶段,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试题的比例大致为50%:30%:20%,按难:中:易=10%~20%:80%~60%:10%~20%的比例组成试卷。而自动组卷生成的试卷往往满足不了以上所有要求,而且常常出现偏题、怪题。试卷分析结果常常提示难易度偏低,但是老师和学生对试题的评价却偏难。可能的原因有:(1)为了避免各套试卷重题率过高的问题,题库要保证有足够的题量,为了增加题库中题目数量,难免在建设过程中添加了很多偏题、怪题。(2)在难易度的设置上,命题人对于某些题目把握不准确,导致本来应为“难”的题目被设定为“易”。(3)题库中的题目偏记忆、轻应用。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是:要由有经验的教师对所有题目的难易度进行统一的评估,力求客观;在每一个知识点下,要设置不同难易度的多个题目;组织教师加强新题的收集和编制,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侧重“理解”和“应用”方面的题目,命题要科学合理。
2.3.3自动组卷在不同层次教学对象中的应用。本套题库虽然是针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生教学要求编制的,但是由于其广泛涵盖了生理学的基本内容,仍然适用于较低和较高各个层次的生理学课程考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各层次教学目标、大纲要求,限定试题的题型、数量,适当调整试卷平均难度要求,可以达到合理命题的要求。
3试卷质量和考生成绩分析与评价
试卷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考试结果,而对于考试取得的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结果[2]。做好试卷质量和考生成绩分析与评价,是反馈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中有关信息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完善题库,提高试题质量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客观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为确定试题的质量,加强题库建设、完善试题的有关数据,获得改进教学和考试质量的更多信息,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对每道试题的实测难度和区分度进行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的是好试题,试题偏难但区分度较好的题目依然适用,试题容易且区分度较差的题目酌情使用,难度偏高又无区分能力的题目为差题不应使用。据此,分析出试题质量优劣后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反映教学效果。同时对题库中相应的题目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
Comparative Physiology
Water, Ions and Fluid Mechanics
2011,360pp
Paperback
ISBN9780521106290
K.S.Nielsen等编
1976年9月在瑞士举行了第3届比较生理学国际大会,来自世界各国的36位专家参加了这次会议,1978年出版了该会的论文集,经多次重印后于2011年重新出版简装版。
生理学比较方法的优点,就是可以从各种生物体中找到解决特定生理学问题的关键。当选择的生物体是那些正面临着最极端的生理应力时,这就更明显了。例如,小的陆地节肢动物面临水的经济问题,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壮举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本书介绍不同生物体的迷人吸水方法,溶质如何在上皮细胞中运动的理论问题,生活在极端环境下的动物,包括细菌、甲壳动物、昆虫、鱼类和鸟类如何应对异常困难问题。
全书分为3部分,含23篇论文,第1部分水的吸收和运输,含9篇论文:1. 上皮吸收中电位和离子活性的细胞间梯度;2. 角膜内皮的流体输送;3.跨越胆囊上皮细胞的流体输送;4.在两栖类动物皮肤口旁尿素和其他物质行动的观察;5. 家蝇等昆虫的水蒸汽吸收;6. 黄粉虫的水蒸气吸收:研究这一现象的一种新方法;7. 螨的水蒸气吸收和它的机理;8. 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虱子的过程、地点和机制;9. 蟑螂吸收水蒸气的地点。第2部分不平衡环境中的渗透和离子调节,含9篇论文:10. 微生物中渗透压和离子运输的一些策略;11. 蚊子幼虫在盐水中的离子渗透调节机制;12.在长臂锯齿虾中镁分泌的抑制;13.跨越禽粪道的电解质运输:渗透的调节作用;14.海洋鸟类中的盐腺:什么触发分泌和使它们成长;15. 鱼对高碱度的适应:罗非鱼和罗非白鱼的比较;16.在罗非白鱼中的渗透调节:一个极端碱度的鱼;17. 海洋鱼类的内部环境;18. 硬骨鱼中嗜铬组织控制儿茶酚胺释放。第3部分生物流体力学,含5篇论文:19. 纤毛和鞭毛的流体推进;20.水生和陆生动物中的流体骨架;21.循环系统的流体力学;22.在哺乳动物中的对流;23. 鸟正常盘旋飞行的空气动力学。
本书适合比较生理学、物理学、流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等相关领域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吴永礼,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020-02
植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复杂、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生物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实验课教学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学方法改革
1.1 单独开设实验课
传统教学过程中,较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验课的重要性,植物生理学实验课一直附属于理论课,成绩比例较小,考核方式大多为笔试,以致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不够深入。仅以通过考试为目的。因此,要提高生物学专业学生学习实验课的主动性和兴趣,形成理论、实验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在植物生理学的课程改革中,可单独开设实验课,增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2 控制好实验过程
1.2.1 备好实验课。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准备工作可由小部分学生(3~5人,轮流)操作,包括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干燥、试剂配制、实验材料准备、仪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同时要注意每项准备工作有序进行。由任课教师针对具体项目操作预备实验。因此,要求教师对即将展开的实验教学有全面的了解,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通过预备实验,也可对实验内容进行完善与创新,如可以改进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的方法:将过滤改为离心、改进层析液配方等。
1.2.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教师讲授实验步骤,同时学生按教师指令实施实验。该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对每一项实验内容都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因此,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主性为原则,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实验教学的灵活性。由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下次实验,在实验课开始前,为考察学生的预习状况,全面理解学生对预做实验的理解程度,可鼓励学生上台讲解。该方法不仅能达到预习的目的,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对于有多种方法的实验,可先由学生独立查资料,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最后由学生选择其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法,如种子发芽率的快速测定、光合速率的测定等实验,均可采用该方法。对于验证性实验,可采取“先做后讲”的方法,即教师在课前不进行讲解,由学生直接做实验。最后,由全体学生交流实验经验,进行独立总结,如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现象、植物根系对离子的选择吸收等实验,均可采用该方法。对于实验周期较长或技术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如果实验室的条件有限而无法开展,可采用参观、课件演示等方法解决。
1.2.3 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保证实验成功。必须逐组逐个指导。由于不同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对学科知识接受能力也不同,针对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教师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法。如部分学生实验基本技能差,教师可示范常用仪器的使用、常规器皿的清洗、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等,加强对其基础知识的教导。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使其熟练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1.2.4 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的操作、观察和记录,得到实验结果,经过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且体现在实验报告中。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引起学生对植物生理理论的深刻思考,促使学生系统梳理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大部分实验报告有雷同现象,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而且也破坏学习气氛。因此,要求学生既重视实验过程,又重视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实验失败或结果误差较大,要求学生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原因,由此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同时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科学素质得到提高。
关键词:生理学 隐性课程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4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b)-0138-01
隐性课程是指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显性课程则是有计划、有目的及有组织地实施的系统性课程。隐形课程与认知、道德等要素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并起到增强道德情操的作用。隐形课程可弥补显性课程文化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从而提升显性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良好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心理环境下,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隐性课程在现代高等医药院校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素质拓展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和智能结构。该文主要阐明生理学的隐性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中的作用。
1 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揭示和阐明生物机体的功能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高等医药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首先必须了解正常人体的功能,并为后续课程如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生理学是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生理学隐形课程宏观上包含课堂文化、学习成就、师生关系等要素,而微观上包含评价方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道德价值观等要素。因此应挖掘生理学专业知识的隐性要素,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等医学人才服务[1]。
2 素质拓展课程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2]。素质拓展课程是将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部分项目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的课程。通过素质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体现素质拓展课程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高校开设素质拓展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素质拓展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以及增强学生进行素质拓展的自觉性与自主性,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协调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关系。同时对大学生的德育起强大的支撑作用[3]。
3 与生理学隐形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
加强生理学隐性课程的建设,构建良好生理学隐性课程的基本要素,推动生理学隐性课程建设与发展,开设生理学隐形课程密切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诸如:医学伦理学、动物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精神免疫学、心理与健康、保健与健康、创新教育、神经生物学、死亡学等。
生理学中的许多主题均蕴含公共卫生、社会福利、道德与伦理等问题。教师可将这些生理学的隐形课程所隐含的问题融入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而且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是在实验中获得的,因此生理学实验还涉及到医学伦理学与动物伦理学的相关问题。在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普及动物福利思想,让学生尊重动物和爱护动物。在动物实验设计时应统筹安排实验内容,尽量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过程的优化组合,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动物的痛苦[4-5]。对具有滥杀或虐待动物倾向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制止和批评,引导学生养成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从而对自然界众多的生命产生珍惜、尊重和敬畏之情,有助于养成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强调现代医疗服务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尚需提供社会、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服务。因此作为医学生应了解心理和社会因素对生理功能和生理性调节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态认识机体各器官系统在不同的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影响下的功能活动变化。如紧张、焦虑、应急等会导致、呼吸加快、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而不良生活习惯也会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生理学的隐性课程对生理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及正面促进作用。学生本人也可选择与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相关的素质拓展课程进行学习提高。如素质拓展课程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揭示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而精神免疫学阐明机体在紧张刺激状况下的免疫学变化,以及这种免疫学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施加的可能性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某些心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产生的心理免疫机制。上述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和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疾病观,了解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
教师在生理学隐性课程中占据主导作用,而学生处于从属地位;相反在选择素质拓展课程时,学生根据兴趣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选择,处于主导地位。医学生理学的隐性课程的内涵与作为未来职业医师规划的素质拓展课程的内涵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者的内涵是有部分交叉的。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的,部分内涵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培养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高水平专门医学人才。
作为医学生,临床医师将是绝大多数学生未来的职业,因此,医学生将围绕医师这个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有选择性地进行素质拓展课程的学习,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做好准备,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有机结合,构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红卫,陆永利,李从德,等.加强大学本科医学生生理学的隐性课程建设的探索[J].中外医疗,2011,30(24):111,113.
[2] 陆永利,杨红卫,周敏,等.在生理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4):255-256.
[3] 张巍.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课程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8(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