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22:5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园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1.指导思想
(1)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课堂,更是培养情操、追求真理的场所,环境设计应是校园精神的着力体现。高等院校的校园是教学和生活兼顾的场所,从功能上讲,这里是一个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在学院总体规划发展目标指导下,依托校园自然及人文环境,充分利用现状,以植物造景为主,提高绿地率和功能作用,在丰富校园季相景观和总体景观的同时,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休闭环境。景观力求做到造型新颖活泼,为环境增色。作为校园总体环境的一部分,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亦值得关注。从资料上显示,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的校园环境都具备三个主要功能: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员工的生活需求;通过良好的环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因此,设计时在平面布局上就应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
(2)注重立意,突出环境感染力 “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对于校园环境来说,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校园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场所精神,而景观元素正是表达这种积极向上、富有朝气和带有启迪性环境氛围的素材,创造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环境是校园休闲绿地设计的目标。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广大师生从环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3)简洁明快,突出时代性从表现形式上看,校园环境以清新自然、幽静典雅、尺度宜人为佳。校园内的休闲绿地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从造价上来说也比较经济,可行性强。同时考虑服务对象的要求,设计时还应注意体现时代特征,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性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为了达到这一点,在设计时,一是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大的环境分析,充分重视体现校园文化因素,让远处能看到本绿化地段的人一目了然;二是从小环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绿化地段紧临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5)以绿为主,突出景观美,校园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师生们的各种压力。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离不开绿化,尤其是合理的配置,但要强调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现艺术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更进一步讲,在绿化配置上还应考虑能够体现四季常青的校园精神。
2.规划原则
(1)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校园绿化首先是要为人服务,让人在繁杂的学习间隙享受到宜人的景观环境,身心得到休养;能过利用现状地形、配植色块及色叶植物,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营造人性化的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思想。
(2)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植物是生命体,每种植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它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很难改变的。我们应尊重客观规律,在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应以本地树种为主,适当选用经过多年引种和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
(3)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原则;统一规划校园内绿地,无论本绿化区域,还是整个图书馆周边,都是整个校园内绿化计划的一个部分,营造生态风景时要根据校园总体绿化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布局。
(4)渗透文化,追求艺术;水域孕育了环境和文化,成为园林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环境因水而发展,商贸因水而繁荣,建筑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因此我们借用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特色,在设计时追求意境,讲究品位,注重人文景观的开发。
三、规划结构分析
在学院图书馆周边绿化环境改造及布局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规划区域周围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一个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校园绿地系统。校园环境可以为城市环境增色。近几年,许多城市对学校周边的围墙提出“透空化”的要求,即是借重校园环境为城市服务。而一些学校进而提出的“城在绿中,绿在校园”,也充分展现了校园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学院图书馆西侧的外围墙的“透空化”处理,使的位于银湖北路上的行人与车辆能清晰的看到本绿化区域斜坡上的景观布置,在坡面的的景观处理上,通过环境景观元素的组织,既达到丰富校内景观,又改善周边生态。
(一)、植物配置
本地段在结构上可分为四块,按植物的生长习性,运用生态种植手法,将乔灌木,常绿色叶植物有机的搭配种植,层次分明,以常绿为主,落叶为辅,四季常青。力求达到有花有草有果,鸟语花香的意境:
1.图书馆前广场西侧绿地,由于本绿化地段相对于学校正门前的银湖北路要高,在围墙外,较易看到本绿化地段,而在前广场西的斜坡绿地,面积较广,特别显眼,因此是本绿化地段的视点。设计以金叶女贞,蜀桧,红花继木,三种灌木,组成对称式色块,远处观来,似托起太阳,喻意大学生为天之骄子,高校内的教师是将天之骄子托上天空的人。当人站在图书馆前广场西边缘时,微风带来清凉的水汽,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空气中还夹杂着似隐似现的茶花的香气,这种感觉不胜美妙。因此,在本地块上,安排种植茶花,在造近花架一侧,还种植了主调树红叶李与夹竹桃。
2.图书馆西侧绿地,这一块绿地,既有平坡,又有斜坡,平坡在上,斜坡在下,平坡与图书馆主楼之间有一种水泥过道,斜坡则朝西,面朝水塘与银湖北路。在平坡上,布置种植了几株夹竹桃与紫叶李,桃李结实,鼓励人辛勤的劳动与刻苦的学习,都将会有成功的果实。以红花继木与金叶女贞组成花朵状图案,“好花不常开”,但是,这些模纹,所构成的图案,却会一年四季“开”到头,花开代表希望到来,祝福每位从本校走出去的同学都能有一个锦绣的前程。斜坡上以简洁的波纹状图案构成一道“靓丽”风景线,由于紧临水塘,波纹状图案就显的有意义,从远外看到这图案,你会发现,图书馆似建水上,有一种海市蜃楼的错觉,荡漾在眼前。
3.弯曲的河岸,种植的了大量垂丝杨柳,广泛的载植于塘畔,其柔软下垂的枝条,与水景融为一体,很自然的将本绿化地段整体的与水塘相融合了。形成“万柳垂下绿丝绦”、“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别样意境。在卵石路的另一侧,座椅边的花坛中,铺植以三色堇,色彩丰富,给人以炫目,视觉上得到充分享受。座椅后的小花坛,则种植龙柏,与多姿多彩的三色堇在色彩上形成鲜对比,又有一种淡妆素裹的味道。
4.驳岸,由于已经做好,但是,没有任何植被,因此,我在其上,种植了一些草皮,以起到固土护坡之功效,防止水土流失,景响到卵石路的景观。
(二)、功能配置与景点做法
在沿塘岸铺设的的卵石道路,具有按摩做用,有一定的健身功效。卵石路南侧设一排座椅,既可让便于广大师生在此读书看报,又可一边欣赏水景,一边呼吸略带湿润的空气,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能释放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换个好心情。在卵石路的北尽头,前广场西侧斜坡的坡角草坪上,铺设一段步石,便于从花架方向进入,本地段,满足人的亲水性。步石道旁,设一块湖石,既能起到导向做用,同时湖石线条浑圆流畅,洞穴透空玲巧,做为孤赏石,也是可为一观的景点。“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化,树配石而坚”,一块好的湖石,为本地段景观增舔雄壮之势。
(三)、设计手法
学院图书馆西侧空地,主要采用的是西方古典的几何图案式构图方法,即组成模纹的样式多为圆形、方形或二者组合的形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简洁的图案也暗含了做人的哲理。
四、规划布局特征
1.塑造校园文化气氛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图书馆则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块重要场所。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性技能的开拓性人才已成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校园环境,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师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图书馆是校园内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其周边景观规划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不仅仅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图书馆周边环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高水准、高标准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2.营造一个景观化校园环境
景观化校园是指: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景观化校园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穆尔所提之校园“场所精神”。正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景观的校园是校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校园的环境景观除了其物质功用外,还有为教职员工提供休闲、娱乐、学习、交往空间的作用,亦即“场所精神”。而学校图书馆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校园精神文明高度。图书馆周边绿化改造后的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的一部分,作用也是犹为重要。
3.营造多层次的交往、学习、游憩空间
时下,建立一种开放、多层次、教学互动的教育模式是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目标。校园环境逐步走向社会化并体现出更多的公共性,使我们有必要运用“连续”的概念创造渗透、开放、融合的校园空间环境。连续、整体、符合人的使用与感知的大学校园环境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大学校园作为青年人学习、生活、成长的地方,不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作为物质存在的实物教材对学生还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层面上的作用。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Jordan)在他的曾经在开学献辞中说到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
五、绿化树种规划
1.树种选择原则
(1)适地适树,树木不仅要与周围环境协调,景色优美,还要能适应所在地段的封及小气候等自然条件。
(2)季相变化,植物造景注重季相变化,考虑到四季枝叶的变化,最忌枝叶光秃,根据植物的性状,以丰富的植物种类,形成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色绚丽、冬景苍翠的四季景观。
(3)比例恰当,树木配置比例恰当,创造植物景观不仅绿意盎然,而且色彩丰富,较多运用花灌木,既能绿化,又能美化、彩化和香化。
(4)垂直绿化,充分利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进一步提高校园绿视率,创造绿色环绕、花团锦簇的宜人环境。
2.树种造景注意事项
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如大多数的植物会在春季开花,发新叶;秋季植物结实,而叶子也会由绿变黄或其它颜色。杨柳会早于其它的植物发芽,预示春天的到来;梧桐早凋,一叶知秋。植物的季相变化成为园林景观中最为直观和动人的景色,正如人们经常看到的文字描述象梨云、海棠雨、丁香雪、紫藤风、莲叶田田的荷塘、夏日百日红遍的紫薇等。这些景色无不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叫人留恋,难以忘怀。
首先要认识到季相的主体是植物,应对植物有明晰的了解。其次是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充分的认识。最后,按照美学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色泽、质地等外部特征,发挥其干茎、叶色、花色等在各时期的最佳观赏效果,尽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赏,而且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总之,利用植物的季节特征,合理布置,创造变化着的七彩空间,让人们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六、结束语
一个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首先是进行场地分析,对土地上的水、风、生物、植被进行整体分析,其次考虑人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活动。要分析、评价土地的适宜性,这是规划和设计之前的工作,然后再进行总体研究并提出设计途径,这是一个典型的景观设计的过程。
景观是一本书,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交流的书;是一个故事,讲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与经验;是一首诗,用精美而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类最深层的情感;是一幅画,展示自然与人类社会精彩的瞬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正如读一首诗,品一幅画,体验过去与现在的生活。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关爱、去呵护,就象关爱自己和爱人。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裘鸿菲,高翅,吴雪飞,华中农业大学绿地规划,中国园林。
[2] 俞孔坚,城市规划中的景观设计,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建筑师及规划师论坛。
[3] 赵纪军,大学校园空间连续体验的塑造
[4] 支文军,刘江,胡蓉,大学校园空间连续体验的塑造
[5] 万敏,吴亭,许晓林,景观化校园,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6] 陈孝青,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规划模式探讨,中国园林。
[7] 胡长农,园林规划设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8] 孙成仁,城市景观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4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11—0023—01
中小学校是重要的育人基地,学校的建设和布局等所有硬件设施无不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一所好的学校,从最基本的建设包括从校园道路到树木栽种,从校园布局到各种功能室的设计都应当“以生为本”。以达到师生学习的舒适和生活的便利,从而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
一、中小学规划设计中的误区
目前,学校在规划校园建设时一般的程序是学校提出初步设想,再请规划设计部门设计,拿出电脑绘制的平面效果图和具体数据图,最后由上级有关部门行政审查,这样一所学校的校园规划设计最多一两个月就完成了。在这里最大的误区就是程序过于行政化,也就是说各个方面均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未曾或者较少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学校是站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规划设计部门是站在专业设计角度,上级有关部门是站在行政管理的职能角度,哪一方是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呢?在这里,被忽视的正是学校的主人——学生。
二、中小学规划设计应以生为本
学校因学生而存在,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因此学生才是学校真正的主人。过去一直以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都由教师、校长乃至上级部门来制定,学生极少有话语权,只有被动接受。在学校的基本建设上也是如此,我修你用,这似乎情通理顺。
因此,规划设计者头脑中要有“生本意识”,要去调查研究,把规划和设计意图清晰明确地告诉学生和老师,充分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大到校园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小到楼道的宽窄、窗户的大小高低、室外活动场地大小,教室、宿舍、食堂、实验室、阅览室乃至厕所之间的距离及风向等等。如,香港中小学教室外楼道五六米之宽,足够学生课间活动,单面楼前栏杆上方的空间设置栅栏滑轨,夏季拉下网罩可遮阳,冬季拉下网膜可御寒,这样处处为学生服务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因此,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领域要做到以生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创建首先就要从学校的基本建设,即硬件建设开始。因为,当前有些学校因为楼梯通道设计过少、楼梯过窄造成拥堵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更有甚者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建筑面积,把直线楼梯改为旋转楼梯,有的干脆把楼梯附设悬挂在大楼两侧。还有一些中小学动辄实验大楼、图书馆大楼拔地而起,看似雄伟气派,但实际的使用率、使用效果又怎么样呢?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学校教育追求教育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学生出发,真正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应将规划设计提高到关系学校未来和学生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规划设计前应先听取学生的意见。例如,学校可作为一项科研课题交给学生设计出“我心目中的学校”,最后选出最合理、最科学的设计方案或构想,提交给专业设计部门参考,最终由设计部分完成正式设计图纸,这样的校园规划就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学习的需要。
由学生提出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设计方案和校舍布局,反映的是学生实际需求和心声,假如真正有一所学校的布局是按学生的意图和需要设计了,学生(包括教师)将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探索和实践能力,而且将会激励他们爱校如家,这就是我们所不断追求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生本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形式美;校园规划;整体;局部
一、学院概说
河北美术学院(以下简称河北美院)前身石家庄东方美术职业学院,于2010年5月5日揭牌,正式纳入本科高校行列。学院总体规划占地1800亩,现占地1100亩,设有教学、办公、生活、园林、大学生创业教育孵化基地等区域:设有绘画、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8个学院21个专业方向。学院连续2年被评为省市绿色校园,是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已初具规模。
学院本着“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校园建设理念,使得校园在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园林小品,园路布置等诸多方面具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园林之遗风――布局合理,自然和谐,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校园景观与学校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成文名副其实的花园式校园。院长甄忠义先生是著名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朦胧画派创始人。在校园规划方面,他本着“以人为本,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推崇“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自然造园手法,在校园中,融自然山水美、师生创作美于一体,呈现一所花园式的特色校园。
二、花园式校园形式美设计原则
花园是人们放松身心、愉悦和陶冶性情的场所。而校园则是支撑师生正常教学秩序的地方。闲庭信步间,在花园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美、创造美、品味美,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基本目标,规划设计以安全为前提,合理组织校内人流交通。花园式校园规划设计则更应该注重形式美的设计法则,按照形式美的原则――统一、均衡、比例、对比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一)多样统一的原则
多样但不杂乱,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寻求统一。在花园式校园景观中,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应遵循多样统一的原则。
A、形式和风格统一
校园规划设计之初要有整体的定位,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校园规划,还是代表西方几何规整式的校园布局?形式的统一要体现在规划和设计中: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建筑大师赖特崇尚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符合20世纪城市人的口味。校园规划自然式布局,可以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学习和休息空间。曲径通幽,步挪景移中时刻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应尽量取自然的弯曲弧线,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形成对比,不出现直角及锐角、树墙、树坛等,不出现几何图形式的立体形状。即使在校园道路交通的核心区域和疏散人流交通的主园路也要用边缘的不规则曲线予以弱化;规整式校园布局多采用几何图形作为景观规划的基本轮廓,大量利用人工雕式――修剪的绿篱,树木,草坪等,规整式校园目前是国内许多学校规划设计采用的布局方式。河北美院校园规划采用中国古典自然式风景园林布局,园内忌平直求曲折,运用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方式在藏与露、疏与密、仰视与俯瞰、蜿蜒曲折和高低错落中蕴藏美景。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写生创作,校园俨然就是一个写生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写生。
B、材料的统一
从校园规划的整体和局部,要注重材料的统一,尤其是植物材料的统一。余树勋教授在他的《花园设计》中说到:同一树种或品种的植物,其植株的高矮、形体、叶色、花期等,即使不加入人工修整,也会在自然生长中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相似性,形成统一的效果。所以在花园中的花坛,树坛,丛植,绿篱,行道树,防护林带等常用同一树种或品种。虽然一个范围内采用多种植物材料,但每一局部都应尽量实现各自的统一。单株混交的丛植是造成景观杂乱的根源,其观赏效果不能持久,而且破坏了统一感,一般都极少采用。美术学院园内植物材料多种植柳树,松柏,以及开花小乔木――碧桃,山桃等。在坡地上种植很多秋色树种如元宝枫、法桐、银杏等。
C、色彩的统一
色彩是校园规划中很容易创造气氛的情感因素,在设计规划中,色彩应运用植物花色、叶色、建筑外装饰等结合校园校训和特色,功能场所,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以及自身材料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
(二)平衡的原则
生理状态下,平衡给以稳定和舒适的感觉。在平衡中可以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平衡。对称平衡是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领域寻求整体统一的重要手法。而不对称平衡则不受严格的约束,灵活性操作空间较大,适应性强,在形制上显得生动活泼。校园规划设计中,建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除了在风格、材料和色彩上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还要与周围的植物、花木配置等达到均衡美,建筑要和植物,园路,山石等都要实现一种平衡。河北美院卧龙湖区水榭,左侧的园路,中的湖心石,在视觉上达到了均衡,给人以舒适感。
(三)比例的原则
校园规划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因素,必须讲求比例的原则进行设计。植物的生长速度过快,植株过高,枝叶繁密都会在与周围的建筑、人的参与中显得比例失衡。所以,在规划中,我们要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时刻注意比例关系。如景物安排与地形的比例关系,小环境空间中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
(四)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节奏与韵律源于音乐和诗歌之中,由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术当中,在视觉传媒设计中也运用广泛。河北美院千佛山上的盘山路,园中桥边的花卉产生的季节变化的韵律等都是节奏与韵律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
(五)对比的原则
对比的方法在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校园规划中可以利用黑白对比、虚实对比、方圆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软硬对比、粗细对比等手法进行园内小品造景设计。
(六)求意境的原则
蒲振元先生认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他们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在传统的中式造园中,意境是造园的灵魂所在。园内客体对象是主体的人产生联想,主体和客体情景交融,产生情感共鸣。河北美院水榭上的楹联词句,溪水边的屈原雕塑,教学楼前的“白石老人”都是求意境的客体,师生观景、品景求意境的载体。
探求花园式校园设计和规划,要在讲求形式美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办事,在生活中创造与自然、社会、人文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让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校园中寻求身心的放松,投身花一样的海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树勋.《花园设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8.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3]陈六汀,梁梅.《景观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7
[4]河北美术学院官方网站.cn/
二、花园式校园形式美设计原则
花园是人们放松身心、愉悦和陶冶性情的场所。而校园则是支撑师生正常教学秩序的地方。闲庭信步间,在花园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欣赏美、创造美、品味美,以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学校景观规划设计应该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基本目标,规划设计以安全为前提,合理组织校内人流交通。花园式校园规划设计则更应该注重形式美的设计法则,按照形式美的原则――统一、均衡、比例、对比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
(一)多样统一的原则
多样但不杂乱,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寻求统一。在花园式校园景观中,形式与风格,造园材料,色彩搭配等方面应遵循多样统一的原则。
A、形式和风格统一
校园规划设计之初要有整体的定位,是传统的中式风格校园规划,还是代表西方几何规整式的校园布局?形式的统一要体现在规划和设计中: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建筑大师赖特崇尚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符合20世纪城市人的口味。校园规划自然式布局,可以创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学习和休息空间。曲径通幽,步挪景移中时刻传达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自然式校园布局中,应尽量取自然的弯曲弧线,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形成对比,不出现直角及锐角、树墙、树坛等,不出现几何图形式的立体形状。即使在校园道路交通的核心区域和疏散人流交通的主园路也要用边缘的不规则曲线予以弱化;规整式校园布局多采用几何图形作为景观规划的基本轮廓,大量利用人工雕式――修剪的绿篱,树木,草坪等,规整式校园目前是国内许多学校规划设计采用的布局方式。河北美院校园规划采用中国古典自然式风景园林布局,园内忌平直求曲折,运用叠山理水的传统造园方式在藏与露、疏与密、仰视与俯瞰、蜿蜒曲折和高低错落中蕴藏美景。师生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写生创作,校园俨然就是一个写生实践基地,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中的画笔进行创作写生。
B、材料的统一
从校园规划的整体和局部,要注重材料的统一,尤其是植物材料的统一。余树勋教授在他的《花园设计》中说到:同一树种或品种的植物,其植株的高矮、形体、叶色、花期等,即使不加入人工修整,也会在自然生长中达到高度的一致性、相似性,形成统一的效果。所以在花园中的花坛,树坛,丛植,绿篱,行道树,防护林带等常用同一树种或品种。虽然一个范围内采用多种植物材料,但每一局部都应尽量实现各自的统一。单株混交的丛植是造成景观杂乱的根源,其观赏效果不能持久,而且破坏了统一感,一般都极少采用。美术学院园内植物材料多种植柳树,松柏,以及开花小乔木――碧桃,山桃等。在坡地上种植很多秋色树种如元宝枫、法桐、银杏等。
C、色彩的统一
色彩是校园规划中很容易创造气氛的情感因素,在设计规划中,色彩应运用植物花色、叶色、建筑外装饰等结合校园校训和特色,功能场所,所处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以及自身材料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
(二)平衡的原则
生理状态下,平衡给以稳定和舒适的感觉。在平衡中可以分为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平衡。对称平衡是一直是古典主义建筑领域寻求整体统一的重要手法。而不对称平衡则不受严格的约束,灵活性操作空间较大,适应性强,在形制上显得生动活泼。校园规划设计中,建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筑除了在风格、材料和色彩上要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还要与周围的植物、花木配置等达到均衡美,建筑要和植物,园路,山石等都要实现一种平衡。河北美院卧龙湖区水榭,左侧的园路,中的湖心石,在视觉上达到了均衡,给人以舒适感。
(三)比例的原则
校园规划中要考虑植物的生长因素,必须讲求比例的原则进行设计。植物的生长速度过快,植株过高,枝叶繁密都会在与周围的建筑、人的参与中显得比例失衡。所以,在规划中,我们要在整体和局部之间时刻注意比例关系。如景物安排与地形的比例关系,小环境空间中植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等等。
(四)节奏与韵律的原则
节奏与韵律源于音乐和诗歌之中,由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术当中,在视觉传媒设计中也运用广泛。河北美院千佛山上的盘山路,园中桥边的花卉产生的季节变化的韵律等都是节奏与韵律原则在设计中的体现。
(五)对比的原则
对比的方法在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校园规划中可以利用黑白对比、虚实对比、方圆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软硬对比、粗细对比等手法进行园内小品造景设计。
(六)求意境的原则
蒲振元先生认为:“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他们可能触发的艺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在传统的中式造园中,意境是造园的灵魂所在。园内客体对象是主体的人产生联想,主体和客体情景交融,产生情感共鸣。河北美院水榭上的楹联词句,溪水边的屈原雕塑,教学楼前的“白石老人”都是求意境的客体,师生观景、品景求意境的载体。
探求花园式校园设计和规划,要在讲求形式美的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去办事,在生活中创造与自然、社会、人文相互协调的生态环境,让形式美的设计原则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校园中寻求身心的放松,投身花一样的海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树勋.《花园设计》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8.8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2
[3]陈六汀,梁梅.《景观艺术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7
论文提要:大学是包含物质和精神特性的文化产物,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大学校园的文化特质需要融合新的学科功能、科技手段以及现代的审美观念。本文回顾了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校园发展历程,强调了加强校园规划设计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对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作了探索,并针对现阶段工作存在的矛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近几年来我国掀起大学校园建设热潮,短期内建成的众多学校难免会在规划手法上趋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在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对于大学校园景观的营建也愈加重视。大学本身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产物。校园文化即是一种物质文化(例如通过校园空间、环境景观、建筑形象、雕塑小品等所呈现的文化特质),也包含校园的非物质文化(学校的道德规范、精神文明以及各种文化活动都在此列),二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就建设而言,后者难度更大。因此一个好的大学校园,应该同时具备优美的物质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全球化进程对地域文化的关注以及城市化过程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体现了当代科技社会发展中人文意识的觉醒和人文关怀这一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其发展也受到高度关注,校园文化逐渐成为我国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重点。
一、大学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发展历程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定的历史条件、政治制度、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大学校园文化也是如此。
1、早期现代大学的文化特质
18世纪欧洲现代大学摆脱“经院式”的封闭校园环境、以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开放式校园得到广大师生以及社会的认同。以维多利亚大学为代表,这些校园文化特征鲜明、空间尺度宜人,其建设模式一直被沿用至19世纪。我国的清华大学、东吴大学等早期的校园都可视为这以模式的延续。
2、功能主义与文化内涵的冲突
19世纪下半叶,随着学科扩展、专业增加以及校园规模扩大,校园规划日益注重解决功能布局的矛盾,加上城市化概念(如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规划等)的引人,功能主义逐步成为校园规划的主导思想。虽然在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校园扩建中,教育管理者和建筑规划师们都希望传承历史文脉,但在新校园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强调功能的规划思想与保持文化内涵的理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二次大战后,在欧洲重建大学的热潮中,鉴于建筑技术的进步和加速度建设的需要,密集型的模数式校园和教育建筑应运而生。德国教育部门负责人对这种校园的批判,认为其校园缺乏人性化。
3、生态文化校园规划理念的产生
20世纪后期,针对因规模、密度、交通、功能等引发的环境恶化,“生态校园”的理念被提出,以强调生态绿地与环境景观在校园规划中的重要性。
在强调改善校园环境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必须呼唤校园文化的回归。如何营造具有深层文化内涵且富于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以进一步提升校园的环境品质,成为当前建筑界关注的焦点。
二、校园文化的依循
校园规划设计在文化层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地域文化
大学校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共性,但如果照搬国外校园规划的经验和标准模式,会导致千校一面,校园应有的文化特征反而消失,只有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给校园文化以生命。例如被建筑界视为墨西哥现代建筑民族化道路里程碑的墨西哥大学,图书馆外墙由无数彩色石块镶拼出印地安的文化主题,这是一个成功体现地域文化的优秀校园建筑作品。夏威夷大学希洛校园的校园环境和建筑风格则采用了另一种表述地域文化的手法一视野开阔的草地、生机勃勃的椰林、加上红色大坡的屋顶,把夏威夷地域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
2、历史文化
校园的历史文脉对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老校园的改造和扩建)。历史文化广义上是指整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从狭义上说就是学校本身的历史文脉。在传承历史文脉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如何正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矛盾,并辩证地处理历史与发展的关系。
3、本体文化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应该以适宜的空间环境和形象对校园行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思想情操、行为习惯等)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本体文化”的理解,通俗地说,他应该像个学校,而不能像商业中心,或者工厂、行政中心、住宅区等。有的校园为了强调民族特色,建得如同古老的宫殿,完全不像一所学校;相反,总体布局疏密有致、建筑造型简洁明快的校园,虽然没有反映地域特色的装饰,却也能够体现校园建筑的本体文化。
三、校园规划设计的文化意识
塑造文化校园的关键在于“人”的思想意识。这里所说的“人”包括两类,即校园规划设计人员与管理校园的领导者。多数情况下,起主宰作用的是后者,有些设计人员往往为了中标而投其所好,做出一些牵强的规划方案。我们也常常面对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打着“文化校园”旗号的建设却最终建成一个缺乏文化的校园,我想问题在于校园建设者和设计者对于文化校园的错误理解,比如要体现高科技、要现代化、要采用西方古典式样(欧式)、要有标志性(强调与众不同)等。
四、文化校园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
1、总体构想
要打造一个文化校园,首先要在总体规划阶段对该校园的文化内涵和总体构想有一个准确、明晰的定位,然后进行校园功能、环境与文化的整合与互动,并制定校园规划各要素的文化体现原则。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距离老校园20km,用的面积为老校园的10倍。新校区既要延续老校区的文化内涵,还应体现时代特征,提出了“理念为中、形态宜西、空间为中、实体宜西”的规划构想,在具体的规划布局上则采用了老校园“中轴”、“核心”、“院落”的意境,同时以完整的绿地系统分隔建筑院群,弥补了老校园生态环境匾乏的缺憾。
2、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是体现校园文化的第二个重要层次,在这个层次里应该对空间内容、尺度和景观的文化性有充分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将它们视为一个系统,认真推敲空间环境系统与文化系统的关系。滁州学院教学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将文化意识贯穿于整体空间序列,并使其与功能布局及流线组织融为一体。规划以正对山坡的绿色广场和带有小塔楼的行政楼为中心,将建筑分成左右两组群体,每个组群又吸取徽派文化的精髓,用院、街、场、廊等元素表述了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3、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是呈现校园物质文化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媒介。优秀校园建筑文化的创作要领可归纳为以下四点:建筑风格的恰当选用;现时审美观的融人和当代材料的再创造;设计素养与建筑品位的把握;内外环境的协调。
五、关于矛盾的思考
校园设计中存在着规划设计者与校园管理者在认识上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建筑师也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矛盾。基本矛盾大致有两类—总体概念方面的矛盾和具体规划设计上的矛盾。
总体概念方面的第一对矛盾是前文提及的“本体文化与历史文脉”。第二对矛盾是“传承文化与适时文化”,在理论上容易表述一既要传承历史文化也要考虑时代特色一一但如何掌握它们之间的“度”却是一个难题。“传承”与“适时”永远是建筑师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反复推敲的命题。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人居环境质量亦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环境。对于我们来说,其理想的环境应该是一个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是一个以人为本,创造宁静、优美的自然生态空间。人们在其中学习和居住有一种归属感、安全感、舒适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态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也引发了发展高校新校园建设的热潮。本文着重运用生态学原理到校园规划设计的工作中,探索能够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要求的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思想,指导学校走“以人为本”的环境生态化,符合学校建设百年大计的新型生态型校园之路。
第1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综述
21世纪是回归自然的世纪,随着城市的进步,现代化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加剧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如大气、河川污染及热岛效应等不良现象接踵而来,人居环境矛盾突显……。城市渐渐成为了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人们渴望绿地、渴望森林、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同样重视生态建设,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已成为今后校园规划设发展方向。
1.1校园规划设计的特点
校园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它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室外大课堂。校园环境应寓教于绿、寓教于乐。它应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尤如一个无声的课堂。在这大自然的课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校园中良好的教育环境、自然环境,能满足他们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并发挥各自的作用,为师生服务。
1.2生态型校园特点
通过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更适合师生的工作与学习。
生态型校园应具备以下的特点:
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建筑物尽量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无公害材料;
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
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生活服务娱乐设施齐全,方便师生购物与休闲;
整个校园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
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1.3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基础与条件
校区基地环境、土壤、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第2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内容
2.1规划设计的思想
通过环境景观布局,美化校园,装饰建筑,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建筑似自然生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适合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场所。
2.2规划设计的原则
(1)体现园林景观与生态保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保健功能的植物来提高环境质量,杀菌和净化空气,以利师生身心健康。
(2)体现生态环境艺术式学校的原则在布局上增设建筑和园林小品,强化校园的园林氛围;在绿化上以常绿树为主基调,适当穿插四季花卉,力求树木高低错落有致、疏密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效果,真正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香化和静化,从而产生一种安静优雅的绿化格调。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尽可能进行乔灌草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4)以人为本的原则生态景观规划上要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这要求:a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b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的设施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应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c关注人的审美习惯,以园林山水布置景观,并赋予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感情;d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各种能消除疲劳的芳香植物。比如,园路的设计走向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出入方便,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师生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
(5)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平面绿化和景观并进行垂直绿化和布景,同时在一些建筑天台布置空中花园,组成一些立体图案,形成立体景观。第3章生态型校园规划设计的实践
3.1概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总面积约80公顷。东临邰城路,南接陕西省饲料厂,北靠渭汇渠,西面为大片的绿地。整个规划地被城市主干道划分为三部分。
3.2规划的指导思想
运用生态学原理,力图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解决功能与形式美的矛盾,通过规划设计改善生态条件,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宜人的校园生存环境。
3.3布局手法
规划布局手法是条带加组团的布局方式。
道路交通设东北两主入口,并有60m的景观道通入校园;连接两次入口的自然环路为车行道(14m),引导车流;教学实验区道路采用规则式棋盘式布局(7m);学生生活区道路自成体系,各组团均有或纵或横主路(20m)引向自然式环路;体育运动区道路将各场地整齐分割成各功能小区,相互联接,并有道路引向主环路。
建筑楼群教学实验楼建筑群成条带状布置,为东西走向;宿舍楼为组团式布局。
3.4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可用“一心三带四区”来概括。
一心:为核心生态区。其内绿地连片布置,形成整个校区的中心绿岛,并与其它各功能区的条带状、环状、团片状绿地共同组成纵横交错的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它由树木园、植物园、苗圃三部分组成。树木园、植物园内树种繁多,内置花架、铺装步道、坐凳;苗圃内设一大型温室。此区不仅满足了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而且方便学生课余休息和晨读。
三带:全院三条主干道构成一横一纵一斜三带。一横一纵为东、北主入口各宽60m的景观带,其两侧配置高大乔木,构成林荫道,中间为宽20m的绿地,两景观带交汇处为一圆形广场,其内设置有升旗台、雕塑以及一圆形礼堂,产生对景的效果。此种设计使入院者视野开阔,心情不受压抑,并且高大乔木与绿地的规则式条带状布局充分体现了高等学府的严谨、有序、端庄、优雅的高品位、高质量。斜向景观带采用节点呼应手法,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信息交流中心分别位于其起点、中点和端点处,遥相呼应。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建筑组合成麦克风型,内设影剧院、咖啡厅等活动场所,意寓此为大学生文化传播地,提高了学生文化生活质量。在信息交流中
心旁边,为园林园艺和校园特色(植物标本馆、昆虫博物馆、校史馆等)两大展示大厅,供人参观欣赏并可由此加深对本校的了解。斜向景观带为步行道,植物配置采用渐变式,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使校园景色具有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
四区:按用地功能不同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分别为:
教学区由条带状的公共实验区、公共教学区、各院系楼群和图书信息中心组成。其中以教学楼、办公楼为主体,并配置雪松和彩色植物图案。植物配置丰富,装饰性较强,其目的在于为全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体育活动区分为对内对外两部分。对内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校园西面,连片集中布局,通过其间道路分隔成不同的功能小区。以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类运动场为主体,适当配置耐践踏的草坪、生命力强的植物,供活动后短暂休息。对外使用的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地的东北角,由于此地濒临城市主干道,交通方便而设在此处。
学生生活区采用组团式布局,各个组团镶嵌于大片绿地之间,通过道路、公共绿地,运用艺术手法将其内的建筑和大大小小的空地有机的组合,达到和谐的境界。从建筑的通风、采光、用材,植物的遮荫、减噪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生态型设计规划理念。组团内又分别包括商业服务中心、食堂、浴室和休息运动广场,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 高等学校;校园规划;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增加,使得许多高校面临着扩建、改建、新建等问题,由此引发了校园建设的热潮。高校校园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及学校建设全局的长远发展,涉及几代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搞好校园规划,加强规划管理的科学性是校园建设的基本保证。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
校园规划的实现,离不开一个结构合理、精简高效的校园建设组织与管理机构。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得当,对项目进展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高等院校的规划管理现状来看,校园规划的组织机构按职能归属方式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设立独立的校园规划管理机构。如校园规划办公室、校区规划建设指挥部等,由其组织建设项目的立项、总体规划设计、监督实施、竣工交接等工作。
在校园发展规划部(处)设置校园规划办公室。这种形式有利于校园总体规划与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相协调。
将校园规划办公室作为校园基建规划处的一个下设机构。这种形式便于与后勤、基建部门联系,便于工作交流和信息沟通。同时,项目的报批、方案设计及施工阶段出现的交叉及衔接问题容易合作解决。
不设置独立机构,由学校基建部门负责。
具体采用哪种组织机构形式,应取决于学校的事业发展情况。校园规划要围绕和配合事业规划、学科规划去进行。目前各高等学校正处于发展较快的阶段,校园规划管理工作应倾向于为事业规划服务,将校园规划办公室设在发展规划部(处),便于了解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的相关情况,有利于将校园规划提升到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高度上。从而在进行校园规划建设时能够从全局出发,兼顾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使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更实际、更合理,设计时能够较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二、选择适宜的项目管理模式
高校校园规划是一项政策性、长期性、专业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方面专业力量协同完成。目前,高校校园规划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代建制
工程项目代建制是指由建设方委托专业管理机构,对工程项目实施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全面开展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直至竣工验收合格后交付建设方使用。代建项目的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项目前期阶段。由前期单位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复,进行可行性研究、设计、勘察直至完成施工图设计。
项目实施阶段。由代建单位对项目的施工、监理直至竣工验收实行。
一般可委托一个专业管理机构对上述两个阶段进行全过程。
代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具有降低工程造价和管理费用、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业主的投资效益、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透明度和资金的有效利用等优点。但由于这种管理模式处在发展初期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建设方与代建单位之间的职责不清;代建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针对代建制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建设方、代建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代建制认识不一;各方追求的目的、利益不同等。
2、聘用项目管理公司
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为建设方提供服务的专业公司,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利于建设方进行决策及相关手续的办理。但在项目管理中容易产生两个业主的现象,从而导致责任难以落实,项目风险、责任主体不易分清;另外,项目管理公司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存在合约关系,对设计、施工、监理的管理需通过业主协调,易造成项目管理路径增长。
聘用项目管理公司可采取分段聘用的形式,由于项目管理公司各有不同的优势,如有的在项目前期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及资源,有的在施工管理方面较强等。作为业主可取其所长,分阶段聘用,以利于项目的加快及保证工程的高质量。
3、学校自行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节省资金、便于管理;但与代建制和项目管理公司相比在经验上有所差距,容易造成工期拖延。
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政府投资项目,一般应实行代建制;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建议聘用项目管理公司;对于规模较大的高校,一般已具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因此可采取临时聘用部分专业人员自行组织管理的模式。
三、确定理想的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的确定对于校园规划是十分关键的。目前主要是按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程序,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来确定设计单位。除此之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予以综合考虑:
由于设计工作是由多专业协同合作共同完成的,因此应选用具有甲级资质、资深工程师多、各专业配备齐全、有校园规划设计经验的单位。
应尽量选用本地设计单位,便于与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有利于办理有关图纸审批等手续,以及施工阶段的后期服务工作。
应选择信誉度高的设计单位。还应注意,一个优秀的设计单位不仅体现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实力,还应能充分领会学校所积淀的历史和文化蕴含。其所做方案更应体现出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的准确理解;同时,应对规划条件有充分的认识,只有吃透地方的相关规划条件,做出的方案才能避免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出现优化方案与中标方案“判若两人”的情况。
四.建立广泛的公众参与机制
校园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营造理想的育人环境。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将有助于增进使用者对其所生活环境的责任感、认同感和成就感,能很好地调动公众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使校园规划满足广大使用群体的需要。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主要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从建设项目使用者的角度来看,只有使用者才最了解他们自身的需求,应充分听取校内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统筹安排,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有效途径。所以,校园规划与建设不是校领导或某个人决策的事情,也不是学校某部门的工作职责,它涉及到教职工、学生、科研单位等多方面的利益,只有让各方参与到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来,才能充分了解并满足各方面的具体需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校园规划在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需要的同时,一定要满足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地方政府和社会公众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是一项前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在公众广泛参与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校园规划与建设既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又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五、结语
社会经济的腾飞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高校校园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校园规划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各高校进行大规模校园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应做到既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又能很好的满足高校教学生活的需要,体现新型大学的理念和特点。所以,成功的校园规划是项目各参与方共同密切配合的成果,而科学高效的管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作者单位:
杨谆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基础科学部
唐琦 北京市城乡建筑设计院
徐茂利 保定维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付伟.高等院校校园规划的管理模式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56-57.
Abstract: Taking the plan and design of new Xinfeng No.2 Middle School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presents plan and design feature of large middle school nowadays.
关键词:适度集中;园林;文化校园;多层次空间;信丰二中
Key words: moderately centralized;garden;campus culture;multi-level space;Xinfeng No.2 Middle School
中图分类号:TU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089-02
0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新城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不断耸立,改变着城市的面貌。而作为新城区的配套,许多中学集中建设新校区。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新城区中学不断涌现,笔者有幸参加了信丰二中的规划设计。结合以前各类中学校园规划经验和实例,初步探讨较大规模的中学规划设计。
1 当前新建中学的规模特征和用地指标
国家关于《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中学的容积率不得超过0.9,而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以往的规划数据,中学普遍采用的每生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以上。当前新建的中学很多具有以下特点:①校园规模大。很多新建校园达到了90班,人数在4500人,规模达到了以往大学校园的规模。所以在中学规划中,大学校园比较成熟的被证明有效的规划设计观念是可以借鉴的。②住宿生比例高。相比以前的中学,因为规模小,就近设置中学等原因,走读生的比例不超过一半。现在很多新建的中学校园,住宿生的比例提高,大部分超过一半。③交通方式的改变。以前的中学生多为走读,以自行车为校内外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式,现在由于社会发展,机动车接送或者借助公共交通的比重上升,成为主要方式。
2 新信丰二中规划
2.1 项目背景、现状及建设规模 新信丰二中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是江西省省级一流高中学校。学校原有64个教学班,学生3900余人,其中初中1700多人,高中2200多人。现有教职工230人。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高起点、高标准、功能齐全、规划设计理念前瞻的省级一流高中,现有学校用地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信丰新区内选址另建新校区。新校区选址位于新丰县内原赣南地调大队信丰分队界址内,东临经二路,南临纬二路,西临中侨路,北临站前大道,交通便利。建设基地基本平整,有少部分面积为丘陵,地势大体上北高南低。目前校区基地内部植被较好,有面积适中的水塘。新信丰二中校区总规划用地约13.3公顷。校区规模为学生人数4500人。其中住宿生为3000人。
2.2 规划面临的问题 规划面临的问题主要为校园规模大,共有90个班,学生人数多,4500人,达到了大学校园的规模。住宿生比例为66%,为学生的主体,带来了校园生活中的许多相关问题。由于规模大,车辆交通在校园内不可避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又创造一个生动独特的校园环境,是这次规划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2.3 规划采用的策略
2.3.1 曲水流觞的园林――以人为本的生态校园 校园规模大,更加需要有不同性格的空间和景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校园不至于变成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场所。所以本规划将校园中部用地经过重组和艺术化的处理,充分保留和利用了基地原有的水塘,共同营造出校园中心区“曲水流觞”的中央生态园林。此处的园景生态核是师生们休憩、早读、交往的场所,给人以活泼、愉悦的环境享受。学生生活区充分保留现有山体绿化植被,与中央生态园林相连,形成别具特色的生态校园景观。学生区和教学区用生态带联系,使校园的生态景观出现在最经常使用的人行道路两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车行交通被安排在,通过环道和尽端支路疏导交通和物流。人行和车行被最大程度分离,保障校园的安全和舒适。
2.3.2 传承与开创―文化校园的创造理念 文化校园的创作理念,体现在对原有校区和本地区历史文化的尊重上。本校区地处赣南地区,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所以规划中的组团概念,以及组团中交往平台和空中绿化的引入,集中体现了客家围屋所表达的亲和的内部氛围,适合师生间交往的展开,真正做到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成为陶冶情操、教书育人的场所。建筑单体的造型力求创新,体现理性和浪漫的交织。颜色呼应本地区红土文化的特征,反应赣南地区特有的红色文化。以白色作为点缀,整体格调明快,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校园内大面积的绿色生态园景和保留山体,通过人行道、广场的穿插和点缀,形成 “步步高”的山水校园格局,寓意莘莘学子步步高,竞相鲤鱼跳龙门,也充分体现了新信丰二中的生态绿色校园特色。
2.3.3 适度集中―多层次校园空间的营造 疏密差异的院落园林空间:本方案才用灵活的构图手法,师法自然、利用地形,而采用大、中、小三层次院落园林空间布局手法:中心广场和中央生态核是校级公共园林空间,恢宏而大气;教学楼组团、图书馆、实验楼以及科技楼组团、学生生活组团等各自围合的中等尺度的庭园空间,宽阔而舒适;而各建筑内部的围合空间、各生活单元内部的庭园空间则更显安宁、清静,这些空间配以小尺度环境设计,则更具书院气息,体现其文化性。在有限的用地上建成既定容量的建筑物,而又要营造宜人的环境,方案采用了疏密有别的差异空间布局,适度集中,在“密”中营造小尺度环境,增加“书斋”气息。同时可以留出大片园林、水体,营造恢宏的生态园林空间或设置宜人的交往场所。大小不同的园林、院落透出了传统中国园林的清秀、雅致、自然的氛围。适度集中才能构建多层次的空间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展现灵活多变,体现多元化的外部空间环境,为中学教育带来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素质教育等诸多教育理念才有更好的实践的场所。
3 结束语
中学校园规划不同于以往,仅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不够的。现阶段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学规划也应该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校园既可以满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同时又做到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以文化的、园林化的、适度集中又多层次的规划手法,可以尝试解决目前中学规划中面临种种挑战。
参考文献:
校园规划的地域性
城市作为我们现代生活的载体,既是当代规划实践不可回避的条件约束,又常常是规划设计的起点。如何处理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与周边城市的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大学校园的地域性特征成为一大难题。图1自然山水风景图2岳麓书院1独特的“开放性”湖南大学所处地理环境十分特殊,场地毗邻岳麓山风景区,视觉敏感度比较高,校园建筑结合周围地形,或沿山坡、或站路缘、总体形态堪称“纳于大麓,藏之名山”[2],以一种开放的态度迎接外来的游客。新的校园规划将这种开放性发挥到极致,校园没有设置围墙和校门,校园建筑以一种隐藏的策略,与城市的市政交通、游客行人、周边的树木花草,形成了以广场、运动场、绿地以及周围岳麓山脉为一体的开放性校区。校园的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城市的态度、开放与包容。2轴线的变异自古以来,湖南大学就贯有一条明显的古文脉作为校园的主轴线。在新时期的建设中,负责整个校园规划的刘敦桢和柳士英两位前辈在规划过程中,没有刻意延用轴线,反而力图弱化轴线的作用。采用新的同心圆规划思想,即以体育活动区、教学区、学生活动区、教职工活动区层层由内向外呈放射状展开。与此同时,对旧的文脉保持着最大的尊重。这种模式使得对称感被削弱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校园的开放与自由度,与整个城市向往开放与自由的精神相得益彰。3空间序列的转变湖南大学在原有轴线的基础上,随着教学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向南不断扩建。故使原中心区不断南移,形成了另外一条轴线,这条轴线上集中了各大学校的教学实验楼,形成新的校区。新老校区结合两条轴线展开,既相互隔离又相互交融,两条轴线在运动场处发生空间扭转,形成全新的空间序列[3]。这条新轴线不仅与岳麓山平行,而且直抵天马山,使得整个校园在山脉之间显得更加丰富、富有活力。
校园建筑的地域性
校园建筑是一个校园、一个城市地域性特征最具体的表现,也是影响人们感受与体验的最直接的形式。校园建筑应当有其美学完整性,并充分表现时代特征,传承城市的地域性。在设计中我们常常关注建筑体现地域性的手法,不是对传统的可以模仿,不是符号的简单拼贴,而是用现代的技术、现代的材料来塑造具有地域性的建筑界面。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德•昆西曾在19世纪《建筑百科辞典》中提出:“‘类型’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这种观念本身即是形成‘模型’的法则……反之,类型则是人们据此能够划出种种绝不能相似的作品的概念。因此可以发现,类型所模拟的总是情感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4]。”看似抽象的“类型”隐含着物体与物体之间最本质的联系与共同点。而“转换”则是在“类型”前提下的变化,即在深层结构相似或不变的情况下,表现结构进行变化。人们往往对这种不同形式下具有的相同本质与内涵的形象会产生审美经验,在建筑的外在表现形式中体会到生命和活力,产生地域性的判断与向往。岳麓书院的建筑以黑白色调为主,大多为明清建构,整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层层深进的院落形式(图2。地域性的校园建筑不是要完全依附于传统文脉,将原有符号照搬照抄,而是将同一类型下的形式进行变化,利用拆分、重组、变形、重置等手段进行物体的“有机更新”。如湖南大学的综合教学楼,不再是传统围合封闭的院落式,而是以一种开放、外向、流动的入口空间将环境与建筑界限模糊化,通过变化丰富的大台阶将处于不同标高上的内部功能与外界联系起来,将内外环境有机融合。教学楼的内部空间设计则来源于传统的院落符号,并赋予新的结构形式,通过大台阶、连桥、平台等形式营造了内向、安静的庭院空间。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楼毗临原有建筑科技馆,设计上没有将科技馆的建筑元素拿来拼贴,也没有简单的符号复制,而是采用大片的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的外立面。这种明显的现代风格大气却不张扬,将旁边科技馆的面貌投射在新的建筑中,达成了新老建筑的融合统一。二者一实一虚,一正一反,隐掩在绿丛之中。
结语——地域性的思考
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反映城市的地域性特色,是当今学界所达成的共识。而对地域性的表达与探索,不应停留在建筑的形式上,更要从文化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湖南大学不仅拥有岳麓书院深厚的历史、前辈留下的经典建筑、更是承载着整个城市开放、包容、大气、自由的城市精神。笔者认为应抓住地域性这个核心,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提炼深层的空间秩序结构,从而使地域性的城市形成良好的生长态势,促成城市地域性的延续和进化[5]。
本文作者:毕磊工作单位:秦皇岛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高校基建;校园规划;科学决策;经济高效;功能合理;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随着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了整合,全国各高校也因此掀起了校园规划建设的热潮。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大学校园纷纷建成,同时部分高校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甚至还出现了高负债的不利局面,严重阻碍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1 科学论证和决策校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根据校园规划策划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究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目前,合并后的高校都存在有3-4个校区,甚至更多。在建设新校区的同时,如何妥善处置现存的老校区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关键。高校的扩建中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整体搬迁,老校区改做其他用途;另一种是既建设新校区,又保留老校区。如果是选择后者,将老校区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科学论证,有助于新校区规模的准确定位,避免重复建设、达到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刚。在确定新校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方面,教育部1992年和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册)》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达标的相关标准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变化,其各项具体指标可作适当调整。如教师住宅用地减少,小学、幼儿园、商业等辅助用房的配置已由房地产开发商和社区统筹考虑。但随着学科建设的需要、科研项目的增多,教学、科研与社会联系更为广泛密切,教授工作室和相关实验用房面积也需相应增加。教学实验楼采取更人性化的设计,为学生创造一定交流空间的同时,其建筑的使用系数就会相应降低。建生态校园、绿色校园要求有较高的绿地率和较低的容积率。校园道路比以前更宽敞。因此,在编制规划设计任务书时,要确保建设规模和各项面积指标在适应未来发展的同时,不至于造成浪费。
2 科学合理的选址
新校区的选址是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涉及的因素很多,有政策的、环境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址的合理与否对节约型校园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新校区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办学环境幽静;
(3)校区周围的社会基础设施配套尽量完善;
(4)效益原则;
(5)校址周边污染少,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
(6)节约土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
(7)有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
(8)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3 合理的功能分区
由于大学校园的规模、专业特点、办学方式等不尽相同,在功能分区的设置上也有所不同。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合理的功能分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避免相互干扰。因此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1)必须有利于学生生活和休息,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人居环境;
2)必须有利于科研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必须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良性循环。
一般来说,目前高校校园的功能分区主要有行政办公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校产科研区、校前区等。
(1)行政办公区。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行政办公大多从教学区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区域。行政办公是学校对内领导,对外接待的中心,对于学校的形象比较重要,也是学校领导比较重视的。因此,往往布置在靠近校园出入口,方便对外联系。
(2)教学区。这是学校的主体部分,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科研区一般都是位于校园的中心,而图书馆作为网络咨询、信息资源的核心,一般处于教学科研区的重要位置。
(3)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包括体育馆、风雨操场、游泳馆池、各类球场等。随着高校的社会化,体育中心一般要考虑方便对外开放,且有单独对外的出入口。而为学生平时训练、活动的场地则宜分散布置在能够方便到达的学生生活区附近。
(4)校产科研区。校产、科研区有别于教学实验区,目前许多高校拥有省级、部级、甚至国家级的多个重点实验室。在科技产业化的推动下,一方面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人才优势与社会建立广泛合作。这就要求校产科研区不仅要考虑与教学区的联系,同时也要考虑到方便对外。
(5)校前区。现在不少高校,在校园主入口部分规划出半开放的跟社会交流的空间,以适应校园与社会的沟通与接触。在功能上主要以接待中心、会议中心、展览中心为主。
4 以人为本的道路交通网络
道路是校园交通的重要载体,是校园规划的骨架,也是师生们日常行为方式的重要限定,校园的道路承担着交通与生活的双重功能。根据道路在校园中的地位、交通特征和功能,可以分为:(1)校园主干道:指连接校门的道路;(2)校园支道:指校园内各功能区之间的道路,直接连接各类建筑和公共设施等;(3)专用道路:专供机动车行驶的道路,专供自行车行驶的道路,步行林荫道等。节约型校园的道路交通应体现合理化、生态化、规范化。
4.1 高通达性原则
校园道路建设是为了方便交通运输和师生出行,道路网络的高通达性是节约型校园道路建设的最重要指标。高通达性主要表现在道路是否形成网路,能否快捷地达到目的地。道路是否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通行能力。顺畅的道路网络是保证师生出行便利,畅通校园物质流通的前提。
4.2 就近出行原则
交通运输污染源所带来的环境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保证交通方便的前提下,校园道路系统应尽量减轻交通压力,鼓励采用步行或自行车的方式,稍远距离有偿使用校内公用交通设施,如电瓶车。校园内主要车行干道限速行驶,对教学区内、生活区内等特殊地段采取限制机动车驶入的措施等。
4.3 生态功能原则
校园道路四通八达,是校园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这种资源在实现其交通功能的同时,如果合理进行道路绿化设计,还能实现道路的生态功能。由于大多数绿色植物都有吸收、吸附污染物的功能,绿色植物对减轻校园环境污染作用较大。因此,在校园道路两旁进行合理的道路绿化,充分考虑所选的植物种类,合理安排空间格局,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4 合理规划停车场
作为校园交通系统,停车场的合理规划同样显得很重要。新校区一般离市区较远,教职工坐班车或自驾车上下班。在主要出入口附近、行政办公区或对外联系较多的后勤服务区,应安排一定规模的集中或分散的停车场,解决学校班车、部分社会车辆和教职工车辆的停放。至于停车位的数量,要对单位公车、教职工私家车辆和社会车辆进行摸底确定,设计规范中关于停车位的系数指标显然只适合计算社会车辆的台数。除了考虑机动车辆的停放外,自行车的存放也必须考虑,如在学生公寓的底层、教学楼的底层或地下室设置一定数量的自行车库,既方便学生使用又便于集中管理。
5 生态优先的校园环境
(1)校园的环境设计应与校园总体规划设计同步;
(2)校园环境应重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
(3)校园生态绿化、突出地域特色;
(4)校园中心广场应保持适宜的尺度。
6 适当超前的基础配套设施
适当超前的校园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中是很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简朴而又能做到新颖、前卫、具有时代气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如设置监控系统,用于校园安全保卫、无人监考、电视摄像。如网络系统,实现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电子信息阅览、一卡通服务等。先进的基础设施还要与管网布局同步设计,地下管网不可太分散,管线的分布、走向要根据校园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规划沿道路两侧布置到位和留足接口。根据规范尽量进行管线综合,集中开挖修建管沟或集中埋地敷设。地下管沟断面尺寸和深度不可太小,要考虑发展的余地,还要方便管线的改造与维护。对于直接埋设的要做好管线的基础垫层和检修井。另外,管沟的排水也非常重要。由于排水不畅,电缆、光缆浸泡在水中而发生短路、信号中断的事件时有发生。在供电方面、配电房的分布要均匀并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考虑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有可能建设大型实验室或实验室需增加大型实验设备,在预留实验用房的场地附近要考虑增设配电房,且要留有接口以便增容。在给水方面,要根据城市管网水量、水压情况,考虑是否设置校内生活水池和消防水池,是否采取变频增压设备。排水方面,雨污水宜进行分流,以减轻污水治理的日处理量。污水厂的规模要考虑现有的和今后可能发展的治理容量。收集雨水可补充校园内的水体和灌溉绿化。中水的回用方面,要分析所在地区水资源情况和成本投入,北方缺水地区,中水回用的案例较多。垃圾分类存放,以利于废物利用,减少垃圾量。在材料、设备的选择方面,如电缆、传输光缆、监控系统、网络设备、科研设备等应选择性能优良、经久耐用的产品,这样可适当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从而节约造价。
7 结束语
总之,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规划和建设中,更应该坚持经济、安全及高效原则。节约是校园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部分内容。园林绿地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和投资等,它又分为发展规划和园林规划两种。园林绿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和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围绕园林地形,利用植物、山水、建筑、道路、广场等园林要素创造出有生机、有力度、有的园林环境,或者说园林设计就是具体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是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园林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及园林小品的设计等。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园林绿地在建设之前的筹划谋略,是实现园林美好理想的创造过程,它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和艺术法则的指导。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它不仅要考虑经济工程设计条件和生态问题,还要把自然美融于生态美之中。同时,它还要借助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人文美来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
1 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及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1 园林规划设计的内涵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就是依据原有的地貌,将植物、山水、建筑等融入其中,使之能与原有的地貌、地形想契合,并对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的设计过程。它主要包括地形的设计、园林建筑的设计、园路的设计等。进行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注意其与环境的相结合,才能保证整个的设计有内涵、有生机,也才能使园林建设散发自然美、人文美。
1.2 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2.1 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有主题思想
每个园林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这就是园林规划设计主题思想的体现,一味的相似设计会使园林景观失去其的韵味,对城市的环境建设也十分不利。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者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主题思想,有自己的独特立意,才能保证园林设计推陈出新,也才能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完善、完美。
1.2.2 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与原有环境相吻合
与原有环境相辅相成,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因素,只有园林规划设计能够呼应原有的环境,才能使之看上去具有协调美,不会让人感觉突兀,而且只有根据原有环境的特征来选择园林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提高园林的碳汇能力。但是现在很多的园林设计师只是把场地当成一张“白纸”,尽情的发挥创造,完全不结合当地环
境的特征。这样的设计不仅建造成本高,而且由于不考虑是否与原有环境相吻合,可能会导致很多设计缺陷。
1.2.3 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结合生态学,保证园林景观的生态平衡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结合生态学进行设计,注意植物、色彩、建筑的相结合,使之不但能够绿化城市,还能对城市的生态平衡起到一定的作用。
1.2.4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
《园林谈丛》一书中说:“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每个演员演来不同,就是各有独到之处。”这就是风格。园林也是一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鲜明的创作特色,有鲜明的个性。园林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方面。
2 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1 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绿化中的应用
2.1.1 设计理念
对于城市的小区绿化,最主要的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其次就是提高小区绿化的功能性,因此,基于城市居民区绿化的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切实结合这两方面,合理的进行设计,突出绿地的应用性,而不只是摆设。
2.1.2 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小区绿化率,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直接体现,较好的小区绿化,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因此,在对小区进行绿化时,一定要注意完全覆盖黄土,使整个的居住环境凸显绿色;其次,就是要根据整个小区的建筑特点、走廊特点等进行相应设计,使之能与小区的硬件相吻合,而且能够依据不同的年龄层,设计不同的绿化带,更能有效提高小区绿化的利用率,也就是使绿化的功能性得到有效增强。
2.1.3 整体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理念以及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园林规划在整个的城市居民区绿化中的设计应该体现以下几点:①小区绿化设计时一定要保证绿地设计在规划中的均匀分布,同时,还要注意与小区走廊的结合,使小区绿化能够更加和谐;②园林设计时一定要使整体设计与小区格调相统一,当然在统一的同时也要体现个性以及构思的独特;③整个的园林设计要以植物造景为主,运用植物的搭配、剪裁的不同,体现不同的风格。
2.2 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2.2.1 城市公园规划的基本原则
城市公园,主要是人们休闲、娱乐、放松的地方,是给人们减压的地方,因此,城市公园规划应秉承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就是要充分考虑人们的需求,能够在设计中真正满足人们的需要;第二,要依据公园内不同的地形,进行不同的设计,使公园的功能区域有机结合;第三,要注意公园的整体规划与当地自然环境以文环境的相结合。
2.2.2 城市公园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公园规划一定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注意与环境的结合,因此,城市公园规划一定要利用不同的乔灌木同季节植物等进行有机结合,使之能够在每个季节都能焕发光彩;其次,就是要注意公园的规划线条一定要流畅;另外,在对公园环境进行完善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自然景观,更多的展现自然美。
2.3 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街道防护林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街道防护林的应用中,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发展、发展较葱郁的树木,能够真正达到绿化城市街道、净化城市空气的作用,在整个的设计中,我们可以选择遮阴式、密林式、群落式等不同的设计方式,并注意乔灌木的结合,使城市街道防护林能够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2.4 园林规划设计在城市大学校园规划中的应用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一个文化气息非常浓重的场所,因此,在整个的园林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使之能够满足大学生生活、学习等不同的状态,例如:可以以高大的乔木为基调,配合灌木、花草等进行配置,还可以利用一些爬藤植物设计一些植物走廊,方面大学生在炎热的夏季乘凉学习。
3 结束语
园林规划设计一定要坚持科学的设计理念,真正使园林建设符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使人与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l]阮冰.园林工程的成本控制和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5).
[2]张明玉.我国园林会计核算制度分析[[J].财经界,2010(12).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环境;校区设计;校园空间组织
0 引言
新时期的教育内涵已经由传统的侧重知识技能传授,逐步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教与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身心全面发展并行的素质教育转化。显然,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应在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创造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体现出鲜明个性与校园文化的特点,给人们反应出现代教育的多元化的特点,让外界的人们一眼就能感觉到校园气息,这就是现代校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目标。笔者结合某新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实例,初步探讨学校的建筑规划设计的心得。
1 项目概况
本新校区的整个校区教学用地约4公顷,另有与该市体育中心共用体育场,室外球场面积约3.8公顷。该新校区建设内容有一期的5层教学楼,其建筑面积为5500 m2;6层学生宿舍,其建筑面积为5600 m2;2层食堂,其建筑面积为2400 m2;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总建筑面积约为23000 m2;此外还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目前本校区在校师生约1200人。
2 规划方案比较完善
一名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把自己设计的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并能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因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需要修改设计,最终的修改方案会与原先最早的方案,也就是中标时的方案肯定有所不同。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业主的因素、施工方的因素、勘察设计的因素,有些不是设计师能够决定的,需要与业主、施工方、监理等一起协商,而有些是设计师未能领会建设单位的意图而造成方案修改,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投标的过程的方案是根据招标书里面的任务而设计的,在中标后进入实际施工阶段,会发现和原先的想法有所不同,就会修改方案。经过几次方案的对比,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选择了以下的风貌方案,见图1和图2所示。
3 校区的建筑规划方案
3.1建筑方案的思考
鉴于本校区坐落于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县城,能够用来作为建设用地的平整场地较少,用地资源较为紧张。如何将较高容量的建筑组群合理的布置在有限的地形内,这就需要我们将建筑与环境放在一起就行比较、互相对话,将其充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将建筑、山地、人之间的关系充分的理解,结合校园规划设计可以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成是“学校”与“求学之路”,将建筑与人的关系看成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就是人在通过道路等交通组织中产生的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2校区规划布局
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建筑规划考虑,本校区的建筑规划设计如下:
整个新校园规划由教学区、生活后勤区、运动区组成。校区规划将操场设置于用地东侧,将校区学生体育用地与云台山下规划中的凌云体育中心通过过街天桥连为一体,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节约用地。学校的后勤与宿舍区位于校区的中部,学生无论是去上课还是去锻炼都能通过便捷的流线很方便的到达;并且能够通过后勤区来隔开体育活动区的噪音,为教学区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教学区位于校区东侧,靠近河边,环境优美静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校区内车辆流线充分考虑了在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校园入口设有停车场,食堂后勤也开有专用出入口和停车位,做到了人车分流;校区内其他各个建筑在设计上考虑了火灾时消防车的通行。
考虑到资金投入的原因,学校建设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设计中将整体规划与分期建设相结合是比较接近实际工程的。 其中,一期建设教学楼(建筑面积5500 m2,5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5600 m2,6层),食堂(建筑面积2400 m2,2层);一期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再进行二期的综合楼,实训楼建造,并为今后扩建学生宿舍及教师公寓预留了空地。在规划设计的考虑上,仅一期完工就可满足了学校教学及使用的基本功能,并且能够有形成一个鲜明的学校形象,给人完整和整体的感觉。 这样,校园建设扩张有序,自然生长,使校园空间上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衍生关系。
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新校区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见图3所示,原先的南地规划平面图见图4所示。
4 校区空间与建筑风格设计
在本校区的建筑设计上充分本规划利用校园在泗水河旁,同时考虑了该校区所处台山的位置以及走势之后,才确定校园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以山水、树林结合的空间形态,充分利用了自然要素,将校园空间塑造成绿色花园,创造具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
关于现代校园建筑,教学功能是其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在此功能外,交流空间、自然风格应重要考虑。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形体的虚实结合,利用多层次多形式的连廊关系,形成开敞贯通的空间结构,通透的建筑形式与当地地域气候相适应,充分营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现代学校建筑空间[2]。如在校内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在校区入口留有一个前广场,并以一期教学楼作为校区入口广场正对的主楼,使学校能在一期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面貌;二期实训楼两两相对形成教学区后部的一个小的中心,并连成景观轴线于宿舍大门相对,提升了校区的环境品质。整个校区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交通便捷,功能完善,并在立面风貌上结合凌云当地特色,对提升城市面貌,提高教学客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其中过街天桥的连接,形成了水平与垂直交通系统。建筑体群以五、六层体量为主,立面造型采用了传统坡顶与现代元素结合的设计手法。
5 校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生活在优良的校园环境的学生,有着心旷神怡、陶冶情操的感觉,同时可以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空间和场所,本工程新校区的绿地率达到了35%,不仅可以为师生观赏,也可为其提供舒适学习、生活环境,使其感受到校园环境的舒适。
本校区的景观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即与城市大景观的呼应和校园内部空间序列的营造。新校区紧靠河道,北临城市干道,建筑群处在商品开发区的包围中,拥有开阔的运动场和绿地,相对于密集的开发区的楼群开敞,形成了空间上的过渡。处在校园正门,通过东西走向且布满绿地的道路可以方便的通过教学楼、办公楼、食堂,形成了高效而又现代的空间组合,可以自由交往。
6 结语
学校是学习和继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不是单单的建筑群,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校园环境。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让人了解到历史文化,探求地方特色。本文从某新校区规划设计的规划主题、规划布局、交通组织、校园空间及建筑风格、校园景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探讨如何利用现有环境、做到与山水相融,合理组织校园空间,以此提高校园规划设计的技术含量,形成具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环境。新校区的规划设计不仅考虑了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而且将其归入云台山的整体规划当中,使其成为该县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美化了城市发展,又推动了该县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林武.多元化校园空间的塑造―福州电子职业中专学校规划设计[J].福建建筑,2005,95(05):17-18.
[2] 熊砥柱.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J].科技信息,2008,31(29):383-384.
关键词:校园规划,学校建筑,设计,理念,策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trategy of invigorating our country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the government increased the campus construction of the invest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schoo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is also high.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of school build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the school building space type and design strategy for campus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the campus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with the school building design to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campus planning, and school buildings, design, concep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4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设计理念
1.整体设计理念
整体设计理念将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视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将校园建设中的各个要素归纳成统一的整体进行研究,体现了一种规划、建筑及景观之间整体性的设计思路。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创作理念上坚持系统的整体性。以系统化的整体观进行创作设计,在校园的园林和建筑设计方面充分应用系统化的理念,采用多层次的绿化和建筑体系构建系统化的校园环境。第二,在建设过程中为保证建筑之间的多样性引入整体设计理念,并制定相关的设计准则。如设计校园建筑空间时,为保证各个空间的整体性及人在各建筑活动上的连续性,会侧重于使用者在各个空间的活动行为以及所体验到的空间氛围。
2.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理念是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强调构建生态优先的校园环境,在建设校园环境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绿色设计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具体体现以下方面:第一,强调建筑外部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保护和发展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确保生态系统的平衡。第二,在学校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及能源的节约合理利用,以求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第三,注重健康舒适的内部环境。学校建筑内部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畅通,温湿度适宜,让学习者感到舒适、轻松。
3.动态设计理念
动态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第一,校园规划设计所形成的校园规划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生长的结构,能够满足于校园空间的未来发展需求;第二,校园的建设发展有着自身独有的发展规划及发展机制,能够为未来的学校发展提供可控性依据。但是,从目前的校园建设来看,大多数以“校园总体结构”为发展模式,因此,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如何利用其有利条件,创造充满生机活动的校园空间形态,需要适时引入动态规划与弹性生长的设计理念。
二、校园规划及学校建筑的设计策略
1. 学校建筑功能的空间类型及设计
(1)教师办公、学习、研究空间的设计
教师办公、学习、研究空间主要指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教师阅览室、教学交流活动室、教学成果展示室等。在过去的学校建筑设计中往往容易将教师办公、学习、研究空间的设计忽略不计。教师只有掌握好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研究学习空间。在设计这些空间时,既要确保这些空间的独立性,又要确保这些空间与学生活动空间的联系性。同时还应将“人”这一重要因素充分考虑到。学校建筑空间是人的活动空间,不管是在空间形态,色彩,还是空间质量、尺度都应将使用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充分考虑在内,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乐园。
(2)各种教学活动空间的设计
教学活动空间主要包括普通教室、语音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及体育场所等,这些教学活动空间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吸取知识所不可缺少的特定空间。因此,在设计这类空间时需要根据各特定空间的功能需求及特性,在空间质感、尺度、形态上进行深入地分析。在空间质感上应将空间的通风、采光、日照等要求考虑进去,如语音教室的环境是否安静,是否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在空间尺度上应将将使用对象的生理特点考虑进去,以求空间的合理布置。
(3)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设计
自主学习空间是指学生自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一种外部环境,通过这种外部环境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一种积极性、独立性及自觉性。自主学习空间强调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及可变异性。主要包括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各种兴趣活动室等。当学生所处的学习空间处于一种和谐、友好、宽松的氛围时,学生的思维不易受到束缚,交流、探索、求知欲望强烈。因此,在设计这些空间时需注重空间的灵活多变性,空间形式应突破传统的房盒子呆板造型,以开放性、多元性为基调,使学生在这一空间中能够产生自由而不压抑的心理感应。
(4)娱乐设施、活动空间的设计
校园中的娱乐设施,活动空间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场所,不仅能使学生积累足够的生活经验,社交知识,还能够使学生紧张压抑的心理情绪得到放松,有利于学生心灵、品格、情操的培养。因此在校园规划中,娱乐活动的场地需要详细规划,除了必备的运动场地,如足球场,篮球场,游泳室等,还因规划娱乐场地,如,演出厅、影视厅等等。可以利用建筑空间构件或空间布局形态的多样性、围合性、不确定性及空间的错落变化所创造的带有趣味性的外界空间,如利用挖空的片墙、构架等构件组成的户外空间,让学生在这些空间自由穿梭,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2. 校园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