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管理

建筑管理

时间:2022-02-08 01:1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管理

第1篇

我国的公共根据相关文件一共分为十二类,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占据主要的比例,其余的包括科研、教学等。所以对建筑的调查主要放在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方面。随机抽取各个城市地区的办公建筑和商业建筑进行调差,根据调查记录相关数据。

二、对调查对象的研究成果

(一)建筑物的主要功能

我国的建筑物目前已经达到数量的高峰,主要是城市的发展导致人口密集,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建筑资源进行使用。建筑也从一般的使用功能性建筑发展成为多功能智能型建筑,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便捷。建筑已经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调查当中显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娱乐项目的兴起都对建筑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尤其是商业性建筑。

(二)有关建筑的管理情况

现在的建筑管理比以往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更具有商业化。一般投资商在投资的项目完成以后都会将建筑的使用权利放出,不进行日常的管理,而是移交物业,这样不仅能够促进物业管理公司的发展,还能使企业兼顾不同的管理。例外一些投资商会拥有自己的物业公司,建设及管理都由自己进行,但是对于建筑当中的环保问题是很多投资商和开发者忽略的问题。一般的投资商和开发者认为只要项目能够赢得利益可以了,完全没有考虑到建筑施工当中的能源消耗问题,缺乏对换发问题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解决办法容易造成对自然资源很大的浪费。

(三)目前空调能源与建筑物匹配情况

人们越来越中是自身生活的舒适度,空调的购买率的上升已经在增加。一般的巨门住宅、酒店宾馆以及办公区域等都已经安装上了空调,空调在夏天的使用非常普遍,为了降低室内温度,在高温天气里因为使用空调所以地区耗电量较大,具有很大的供电压力。为了解决电压问题,有些建筑运用燃烧油料的方式来进行能量的供应以稳定电力。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够暂时性的解决电压不足的问题,但是对与资源的消耗太过严重。油料的燃烧会对环境造成很严重的污染,造成资源浪费、资金浪费,而且不会有太高的效率,完全达不到节能降耗要求的标准。

(四)有关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的潜力分析

在进行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的研究是就已经发现这两种之间呈现的形式日渐复杂,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成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趋势。使用者在对建筑物的布置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在这些差异里,因为使用功能的不同,也就导致了能源在安装上的不同。基于这些情况,建筑物在设计的时候就会根据能源使用的情况进行管道设计和调整,建筑物管理也随之改变。在建筑节能中建筑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一般在建筑物完工之后对其进行的管理与在设计建筑时的预想有很大的差别,主要的原因是完工后对资源的使用与设计时具有较大的出入。在物业进行建筑物后期的管理和维修的时候并不重视对资源能源的注意,对其消耗的问题漠不关心。产生这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建筑维修和养护方面不论何种方式和手法得到的经济效益都是一样的,处于本身的利益,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一起建筑物能源的消耗过大。

三、对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的建议

首先建议要让工作人员对资源消耗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对我国资源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加强思想建设,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在法杖我国资源与建筑结合使用的基础上学习国外的经验,通过实践进行研究分析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率的完成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的更好结合。其次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要求对不同的建筑物进行不同的能源匹配。我国对于建筑的节能模式比较单一,在长期的资源使用下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差异和文化差异对建筑物进行不同模式的开发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能源使用又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目的。第三是加大对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的工作的支持力度。虽然能源节约问题在我国比较受关注,但是在建筑方面还是没有大范围的实施。所以在一般性的研究当中我国相关企业都是直接参照外国的成功案例进行实施,这样的好处是会使我们减少这方面探索的失败次数,缺点是有些实例并不适用与我国的建筑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加大自主开发能力,对研究项目进行大力支持,从而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地解决我国有关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人们对资源耗能的了解。随着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世界上可用的资源已经在逐渐减少。只有了解到资源的宝贵意义才能从根本上的解决节省资源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建筑管理与能源匹配问题。

第2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管理;设计;施工

一、医院建筑的设计阶段

(一)医院建筑设计必须具有超前的意识,设计方面应该满足:人文化、现代化、生态化、家庭化,并且需要注意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1.人文化,所谓人文化就是一个医院自身的文化建设、文化理念、文化内涵要在医院建筑中体现出来。我院每年组织开展“万、千、百”活动,即在万名病人、千人员工中评选出一百条合理化建议,加以分解、落实。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整个设计围绕怎样方便病人来进行。

2.生态化,就是建筑设计要同医院的地理环境相互结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为建筑景观服务,并尽量多考虑室内和室外环境的绿化和美化,在外科大楼第五、十六层布置屋顶花园,提高绿化率,使医院成为病人的绿色家园。总之建筑、环境、室内室外要通盘考虑,统一设计,制造和谐统一的医院环境,使建筑更具个性化特色。

3.现代化,就是该建筑所需要的各种设施设备要齐全。如综合住院部就需要以下系统:中央空调、中心供氧、负压、广播系统、呼叫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物流系统、手术室净化系统等。即使有些系统现在不安装,也要为以后安装或者改造留下余地。

4.家庭化,就是使病房要象家庭一样温馨,有住宾馆一样的享受,每间病房设立卫生间、储物柜、中央空调、电话、电视、计算机网络接口、地坪选用静音橡胶地毯等。

5.医院建筑的实用性和安全性也是设计阶段应该重视的,实用性就是满足该建筑的功能定位,满足日常的医疗需求。安全性主要是安全基础设施的建立:消防设备及其相关的管路、线路要齐备;建筑安全防卫系统要完善。

6.医院建筑的突发事件预案,设计阶段也应该考虑。如水箱要考虑突然停水后能够支持的时间,设备故障和检修时要有备用设备等。供电一方面采用双路电源且重要设备、医疗区(手术室、ICU等)还配有发电机及UPS。

7.在使用功能方面多征询使用科室医护人员相关职能部门及后勤维修班组的意见及建议,组织由设计人员向他们介绍设计方案、设计理念等的会议,采纳合理化建议。

8. 提前招标的确定项目管理公司,在设计阶段就让项目管理公司加入设计方案的讨论,这样采纳的建议面更广,更有针对性的对图纸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也利于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意图,为以后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医院建筑的施工阶段

(一)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

1.医院建筑是公共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医院在新病房大楼(外科楼)建设中组织以基建部门为主、总务、信息、院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协同管理。明确任务,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同时也是为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维保创造条件。要求项目管理公司中监理必须按施工进度和工作实际配备监理人员。

2.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技能,严格按照国家建筑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相关建筑法规等进行监督检查。

3.加强和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等单位的协调配合,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进行解决。

4.每周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和技术问题及时解决。并负责检查、整改、;落实到位。

(二)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

1.工程造价的控制方面:经中标的项目管理公司派出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对工程量变更、相关造价签证及工程月进度报表等进行现场审核、控制。这样也方便工程竣工的决算的审计工作。

2.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的采购上,明确采用三种形式:甲供材、甲控乙供材、乙供材,并预先制定了每种采购形式的具体流程,其中甲供材全部由政府采购中心负责公开招投标。甲控乙供材则有甲方、乙方、纪委、政府采购中心共同参与招标,并有中标单位与乙方(施工方)签订供货合同。

(三)医院建筑的进度控制

1.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制定出周进度计划、日进度计划,排出工程倒计时,用横道图、双代号网络计划图形式科学管理。

2.每周组织召开工程例会,落实工程进度落实情况及下周工程进度计划,提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协商解决办法。每天用书面形式汇报前一天的工程完成情况,延迟后制定赶工措施方案。

3.由于医院建筑的复杂性,各个分部分项工程之间既交叉又需要相互配合,对整个过程要综合考虑,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要及时协调,否则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极大。

(四)医院建筑的安全控制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宣传,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医院停车库、外科大楼、门急诊楼加建层和老病区装修等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重点管理,在各施工现场建起围墙,并在墙上绘上安全生产宣传标语;在工程脚手架外搭建安全网架封闭施工。医院还严格规定,非工程人员不得进入工地,凡工地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作业,工地现场材料设备、施工机具需在指定地点堆放整齐,施工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禁止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第3篇

关键词:协同管理;建筑项目;建筑业;建筑管理

我国的经济在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对国民经济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由建筑质量引发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建筑质量问题在建筑施工的位置非常重要,笔者将对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

1 协同管理的含义

协同的意思就是共同作用,协同管理就是合理安排、组织局部的力量,以便快速地完成一些工作和项目。协同管理主要是对人、事件、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以达到最优的绩效。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对不同的资源进行掌握、协调和优化。协同主要是实现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通过对资源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实现预期的目标。

在企业运作中,协同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把人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人通过工作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使工作绩效达到最优化。第二,整合不同的业务。业务尽管不同,很多时候属于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人员负责,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为了使企业的业务协调运作,企业必须要对不同的业务进行整合。第三,调配和优化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指的是企业中的人、物、财、信息和流程,如果企业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些资源之间的壁垒和障碍被打破,促进资源有效整合,整个企业才可以高效运作。

在建筑业中,协同管理的意思是在建筑过程中,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承担企业的目标,实现业务、资源的协同管理。现阶段,对建筑行业来说,如何对建筑项目加强协同管理,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建筑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在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根源在于沟通的力度不够。

2.1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出现的问题。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中经常出现混乱的问题,建筑的总体目标没有明确,不同的部门和单位着重点不一样,对目标的认识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产生矛盾,项目经理没有办法对此进行调解。

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在召开会议时,常常讨论一些不重要的问题,使得重要的问题在会议上得不到解决。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中通常不会发生一些争执情况,人们经常在私底下议论这些问题。

当项目遇到危机时,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通常会非常不安,尤其是上级部门准备变更项目或者对项目进行调整或者项目即将结束时,建筑施工项目经理部不能按正常的状态投入工作,造成混乱。

如果建筑施工项目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经理会花费很大的时间与相关部门进行周旋,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被阻断。

2.2 信息交流出现的问题。及时传达信息对建筑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准确传达,或者传达的力度不够,人们常常会生出不满的情绪。

如果人们对合同内容、对下达的命令、对责任书的内容不能准确理解,会造成理解的混乱,对项目实施没有好处。3 建筑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所涉及的方面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进行协调管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承包商、政府部门。

3.1 业主。要和业主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进行协调沟通。总承包商要和业主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在项目信息发生变化时,业主能够及时了解;总承包方需要及时让业主明白合同的履行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如果项目实施期间发生问题,要与业主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制定新的目标;总承包商要多站在业主的角度考虑问题,以积极的态度为业务服务。在具体的施工细节上,总承包方要主动和业主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业主一起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困难,使工程顺利进行。

3.2 设计单位。在项目开工前,总承包方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了解进展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让设计单位了解施工的质量、工艺、技术,向设计单位提供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和试验数据等。如果设计单位需要必要的技术支持,总承包方要积极的为其提供,并且配合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

3.3 监理单位。在开工前,总承包方向监理单位提交相应的材料,以便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方要配合监理单位的审查,严格执行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方案。对于施工中需要的材料、设备,要向监理提交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定期要监理单位报告工程的进展情况。

3.4 分包商。总承包方和分包商要及时进行沟通,并就合同的内容进行策划和分析。总承包商要确定各承包单位的责任,规定双方承担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各分包方出现了施工问题,要及时反映、及时解决;总承包商为分包商提供相应的支持。

3.5 政府部门。总承包商要掌握好政府部门对建筑管理的相应文件和政策,熟悉具体的流程。在工程开工前办理好相应的手续;在施工中,总承包方要遵纪守法,并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如果工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等要及时上报。

4 协调管理的方法

4.1 做好准备工作。对建筑项目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对项目加强了解。对于施工的项目,要熟悉工程的大致情况。对技术人员来说,要掌握施工的技术规范,了解设计流程。管理人员要熟悉相关的技术、工艺、工序,及时了解施工的进度,要掌握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施工现场要进行仔细勘察。只有全面了解工程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

4.2 进行及时沟通。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沟通工作做得不好。进行及时的信息交流,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管理施工现场时,为了保证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技术特长,并且要进行科学管理。在进行施工管理时,讲究科学方法,注重团体凝聚力的培养。一般来说,一项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凝聚力,没有集体观念,团队就像一盘散沙,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所以,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注意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的凝聚力。

4.3 总结经验教训。在建筑管理中总会出现很多问题,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才能不断地完善管理办法。在施工协调管理工作中,决策者和组织者都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善于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员需要做的工作更多。在施工现场经常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例如电气部分以及土建交叉影响排水和建筑结构,建筑外面施工情况和建筑里面作业的情况有顺序上的矛盾,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技术管理员要不断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熟练掌握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5 结语

在进行建筑管理时,要把协同管理工作运用到建筑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企业在进行协同管理时往往能够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建筑企业不仅要对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进行协同管理,还要对企业中的财务、人力等进行协同管理,整合企业的资源,使企业达到最优绩效。

参考文献

第4篇

1与监理单位之间的协调

在开工前,总承包方向监理单位提交相应的材料,以便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在施工过程中,总承包方要配合监理单位的审查,严格执行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方案。对于施工中需要的材料、设备,要向监理提交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定期要监理单位报告工程的进展情况。

2与分包商之间的协调

总承包方和分包商要及时进行沟通,并就合同的内容进行策划和分析。总承包商要确定各承包单位的责任,规定双方承担的风险;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各分包方出现了施工问题,要及时反映、及时解决;总承包商为分包商提供相应的支持。

3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

总承包商要掌握好政府部门对建筑管理的相应文件和政策,熟悉具体的流程。在工程开工前办理好相应的手续;在施工中,总承包方要遵纪守法,并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如果工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等要及时上报。

4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4.1解决方案分析。1)加强质量管理。a.在加强质量管理中,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是首项措施,可以通过执行岗位培训方案来实现,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与项目负责人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来告诫施工人员质量问题对用户的危害性问题。b.可以通过严格核查施工工程质量来提高工程的质量,当施工工程完成后,严格按照相应的施工质量来验收建筑工程,并执行自查、互查、检查的方案,严格执行各项质量工序验收制度,并履行验收签字程序,例如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不能投入使用,严格执行质量整改和闭合制度。c.可以通过加强监理来提高质量,设立独立的监理单位,监督单位能严格执行自己的权利,将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作质量控制的重点,在监督过程中重点检查这些环节。2)减少环境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噪声污染和水体污染。噪声污染最为严重,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错时施工,及将噪声较大的施工项目安排在白天进行,所以可以避免在也将打扰民众休息;要及时的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机械设备进行更新及必要的改良,提供其施工效率并减少噪音污染。对于水体污染,因其会导致民众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施工过程中排除来的污水不能直接排放到江河里面,应该先将污水沉淀,然后再排入市政管网里面,建筑设备使用燃油等产生的油脂类应该集中处理,不能随便排入水管网和附近其它江河中。3)加强造价管理。a.应该做好各项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与管理,例如在项目正式施工之前,需要相应的部门做好各个环节的经济成本核算,然后根据该经济成本核算制定出相应的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b.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来加强造价管理,加强施工产品的质量管理,就能相应的避免项目的返工。

4.2协同管理的应用。1)做好准备工作。建筑施工各机构的领导者应该熟悉项目的各方面工作,全盘了解项目工程,以便于对其进行充分的施工前准备。技术工作者应该对工程的具体技术、工艺、设计流程有准确把握。建筑工程管理者应该明确工程有关的技术、工序、计划等,能随时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要清楚施工进程中的不良因素和需要改进的环节,认真勘察施工现场情况,在全盘掌握工程的基础上,管理人员能胸有成竹的科学管理和统一调度。2)及时有效地沟通。建筑项目管理工作比较琐碎,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具有建筑专业技术优势,能进行针对性和科学的管理,才能让技术和施工人员服气,通过有效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改正和提高,加强建筑施工队伍的凝聚力,促使团队产生合力,积极投入到施工建设中,从而加快进度,提高建筑质量,上下同心,促进建筑项目高质、快速的完成。3)总结经验教训。建筑管理是动态的生成过程,难免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不断的总结经验,改善管理方法,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施工协调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学会理性分析教训,科学寻找问题的源头,能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中提高管理水平。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也是如此,经常遇到设计图纸和实际施工出现出入,施工现场条件和技术难以匹配等,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有技术和工艺上的长进,更好的提高施工技术效率。综上所述,建筑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环节的因素和多个主体的利益,为建筑项目施工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和保证。我们建筑项目管理者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精通建筑专业技术、工艺,同时要了解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更好地将协同管理方法运用在建筑施工中,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有序发展。

作者:吕颖 单位:北安市路灯管理站

第5篇

从当前形势来看,建筑行业中已有越来越多的施工材料应用于施工过程中,这些材料的种类日渐增多,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建筑材料的供应、派送、堆放以及购买等问题上逐渐忽视,这也是施工现场管理出现的又一大难题,这会使建筑施工中很多材料在未投入使用之前便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这样就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了较大的间接浪费问题。此外,在建筑工程现场当中存在着一些不法交易行为,这极易对建筑施工管理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对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最终不仅建筑项目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同时建筑单位也出现严重的资金亏损。

2建筑管理中的现场管理方式难点的解决对策

2.1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工作以及安全管理理念

从建筑管理中的现场管理工作来看,把施工效率的提升以及安全施工有机结合至关重要,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将其视为重点工作来看待,同时还应当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使他们牢固树立起安全意识,并要将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切实提升起来。相关工作人员在安全管理时,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施工现场安全培训以及教育工作,使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为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效果。此外,我们还应该把施工安全教育体系予以完善,针对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强化。最近几年的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着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所以针对建筑行业的现场施工管理至关重要,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不仅充分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以及正常的岗位规章,还要将每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予以落实。

2.2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优质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要由合格的管理人员来实现,所以应切实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针对现场技术人员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第二,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及专业技能讲座,且不能使他们产生安于现状的情绪,而是要使他们不断跟紧时展步伐,学习并领会先进的管理理念,从而为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以及工作上获得更高质量奠定扎实基础。

2.3科学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材料

众所周知,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所以我们应首先保证施工材料的充分供应。然而,当前很多施工单位却在工程项目进行到关键时期出现了材料不足的问题,这样便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实际进展。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工程量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和供应商进行协商,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保证施工材料的良好供应。同时,在购买施工材料之后,要将材料堆放在合理的位置,避免施工材料出现因雨水浸泡而产生质量问题,所以这时可派专人对施工材料进行看管,针对材料进行防护工作,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防止出现其出现质量问题和失窃问题。另外,在使用施工材料时,应在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出现浪费现象。所以,针对浪费行为可采取惩罚的措施加以遏制。

3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建筑管理 解决办法 质量控制

1.建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

我国建筑行业管理目前处于一个无规可行、无据可依的缺陷状态,导致建筑管理中人员责任不清、机构重叠、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层出不穷,为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验收等工作均可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适当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安全、人员与技术。

首先,技术管理问题。在建筑管理中,技术管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了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涉及到许多的社会问题。建筑管理存在的技术问题,属于一项复杂、多方面的具体工作,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充分根据自身工作能力,与资金、环境和气候等因素进行有机结合,将建筑管理中的工程工作、技术组织工作合理、认真地做好。建筑管理人员必须以网络图标的方式将管理模式很好地表现出来,做到由点到面、由小到大,保证工程中的每一个项目均纳入受控范围。

其次,人员管理问题。虽然我国建筑行业中在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巨大,但建筑管理人员的素质差,且较为普遍。相对于现代化建筑工程建设来说,很难符合建筑工程管理的高要求和高标准。因建筑管理人员素养不高,执行、领悟任务的能力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建筑管理单位应对建筑管理进行教育和管理,使建筑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整体的提高,保证建筑管理工作安全、正常、有效率地进行。

第三,安全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缺乏安全生产、质量监督的机构与人员编制,经费来源紧张,没有具体的处罚依据,监督机构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特别是某些地区由于存在严重的保护主义,为确保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纵容部分个体投资项目、招商项目、工业园区、旧村改造、开发区等存在违法违规现象,这样的建筑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难以进行安全监督。

2.解决建筑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建筑管理体制

一个健全的建筑管理体制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完善管理体制首先要从管理层入手,首先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层采用管理责任制,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一定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下属的监督,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的找到有关负责人进行解决。其次要不断优化管理理念,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采用科学民主的管理方式,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发挥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实现民主化管理。最后建立一支高效的施工管理队伍,对建筑项目进行合理的计划安排,定期对建筑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进度计划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调整,保证工程整体环节的有序开展。

2.2强化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项目安全施工的基础,包括对建筑项目的施工人员、施工物资以及施工环境的管理。要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施工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的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安全意识。其次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建筑项目的施工,保证建筑项目的安全施工有法可依,同时在建筑企业内部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检查制度,除了对建筑项目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之外,要定期对其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从根本上消除建筑项目的安全隐患。最后要引入企业外部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进行检查,从企业外部推进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将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同质量管理以及进度管理等相协调,将建筑工程的各个职能相联系,真正实现系统性的安全管理。

2.3强化建筑质量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同时由于管理因素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企业各个管理部门有效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首先要在施工管理者和施工人员中培养质量意识,将工程质量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做好全面细致的检查,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优劣。其次要加强建筑企业的市场准入机制,对建筑企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技术装备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建筑企业具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条件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最后要做好工程进度控制,在工程施工前对整体项目进行详细、科学的进度计划,将进度细化到工程实施的每个环节中。同时引入科学有效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将工程的每个管理职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质量管理体系。

3.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建筑管理队建筑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因此我国建筑企业都将如何提高建筑管理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只有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建筑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建筑企业健康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对策

建筑工程过程复杂需要有效的管理进行各方面的协调,建筑耗时过长需要扎实的管理来做到对重点的突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快速提升的今天,建筑行业对科技和管理的依赖性正在增加,良好的建筑管理工作成为保障建筑行业社会与经济价值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受到市场冲击和行业竞争的双重影响,建筑管理工作正在发生着基础、重点、内容等环节的重要改变,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出现了对建筑管理工作的新问题和新矛盾。要以建筑管理存在的体制、意识、发展等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建立建筑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机制,在优化建筑管理人才成长与培养体系的同时,促进安全意识在建筑管理的提升与培养,做到对建筑管理工作核心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全面体现与促进。

1 建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管理规范的缺失。建筑工程从规划到竣工验收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它包括了工程的招标、施工、竣工、验收、销售以及售后。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的管理涉及了许多的领域,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要确定全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如果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就会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施工的质量无法形成安全、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建筑施工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无章可循,违章的操作,忽视建筑物施工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1.2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由于我国的建筑项目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得施工人员在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显得比较随意,同时,由于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对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详细的掌握和了解,在进行项目的决策时就无法做到科学、合理。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建筑管理体系不仅会给项目的规划、质量、安全以及成本的控制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导致施工人员分配不均,管理不当等现象的出现。

1.3 建筑工程人才管理的问题。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不仅涉及的领域较广,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推动的作用。但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较多以及工作量巨大,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时就需要高端的专业人才对其进行管理,从而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有序性提供保障。但由于我国建筑行业对管理人才的不重视,以及传统理念对高薪聘请的限制,使得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多为资质不高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解决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1建立市场化的建筑管理体系

在建筑管理工作中应该以管理者和决策者为重点,建立建筑管理的体系与机制,使建筑管理的各项工作有落实的基础,让建筑管理具体问题有贯彻的可能。应该结合建筑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推进建筑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培养工作,将每位建筑管理人员看做是可发展和可进步的主体,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建筑管理团队。要发挥体系的领导与监督作用,以监督来促进建筑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掌握建筑管理的方向和要点,突出建筑管理的环节、细节与重点,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在落实质量、进度的基础上,得到更为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2.2促进现代化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树立建筑管理人员的正确发展与成长观念,以建筑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为平台,通过有效奖励和多重促进的措施激发建筑管理人员自我成长的积极性。要加大建筑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敢于在培养工作中增加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投入,真正使建筑管理人员走向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道路,做到对建筑管理工作发展人力与资源上的支撑。

2.3提升建筑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要在建筑管理工作中随时随地保持对安全的重视。应该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与认知,落实建筑管理工作中安全方面的要点,通过有效地预防和严格的管理实现建筑总体的安全。应该针对建筑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安全问题展开全面的治理和强化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落实建筑管理安全工作的方针与正常,以严格的测评与考核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做到对建筑安全的本质性把握和保证。

3结语

建筑管理工作的深化走市场化和科技化的道路,要以开发建筑管理的潜在价值为基础,从系统上推进建筑管理的持续发展,使建筑管理的细节得到全面地提升和更新,最终实现建筑管理对行业发展的不断促进作用。文章的最后要强调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筑管理人才是具体工作的领路人,应该以长期的眼观从行业需要与具体实际工作出发,建立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和机制,为建筑管理人才的持续成长提供基础,进而实现建筑管理工作对行业、市场和发展的适应。

参考文献:

[1]程海英.建设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4.4.?

第8篇

关键词:建筑管理;基本建设;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经济在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城市的建设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城镇面貌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当前城市的规划已经上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编制城市规划也只是管理上的依据,其重要的部分还是有效的将规划管理工作实施好。首先应该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使城市建筑物以及构造物按照规划来实施,充分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规划意图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城市的建筑管理和规划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要树立和落实建筑管理工作,从而促进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走向良好的生态化文明发展道路。

建筑管理依据是城市规划

城市是由管线、绿化、房屋以及道路等各种各样的工程设施组成的整体的环节空间,它包含了许多的各种公共设施、住宅、医院、商店、学校、仓库、工厂以及机关等建筑,如果这些建筑没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规划方针,那么就会使规划的格局杂乱无章。城市规划属于上层建筑意识的形态范畴,其是通过对建筑进行管理而逐渐变成物质的产物。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规划的前提就是对建筑的管理,同时建筑管理也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保障。在城市规划指导下,对建筑的管理必须要掌握正确的规划原则,严格按照周密的规划要求和内容审查各个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的情况,使城市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出有步骤、有计划的建设面貌。使得新型社会主义的城市建设真正体现出不同之处,为我国人民的生活服务带去更多便利。

二、建筑管理和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

为了让城市规划能偶符合实际要求,现场调研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不断补充和调整规划的内容,使城市建设更加协调和合理,与此同时也应该不断的将建筑管理实践的内涵丰富,将建筑管理水平提升上来。比如说在建筑方案以及选择厂址方面,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调研,就能够清楚的把握建筑区域的周围环境以及地形地貌,从而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城市建设期间出现的问题需要把领导、管理和规划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业务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工作应具备相应的科学性,综合平衡各方面因素,将不利因素解决,是城市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城市规划在一定时间内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计划,只有认真将城市规划工作做好,并且加以实行才能够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发挥出来,同时应敞开思想,积极计取相关的科学规划管理知识,认真听取群众的建议,将规划意图向群众公示,让群众参与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宣传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政策,使建筑管理工作能够满足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

基本建设、城市规划以及建筑管理

城市的各项建设都是按照工农业发展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需求来实施建设的,应该用科学发展观将各个项目的开发建设与龙头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各类建设工程纳入城市的规划轨道中,通过城市建筑管理实施城市的具体建设工作。近年来建筑单位的工程建设已经基本上和城市规划相接轨,唯有郊区及城镇等少数的居民点还存在随意乱搭乱建现象,该现象不仅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同时改造投资也增加了许多,建筑管理组织应该重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并且应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拆除已建违章建筑,及时制止在建违章建筑等措施将该问题从根本上解决。

依照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突出工程建设设计方案,对于建筑物的建筑立面和层级的艺术处理以及建筑物周围环境、色彩、体型等的布置进行规划和管理。

四、综合规划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建筑管理

城市建筑的好坏关键就在于城市建筑管理以及城市规划的水平高低,城市建筑没有管理就不可能将社会主义新型城市建设好,城市建设效果同样和建筑管理水平密不可分,然而建筑管理又是城市实现规划管理最为重要的部门之一。它与城市的绿化、市容、交通、市政工程、卫生、环境以及消防等都是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的。因此建筑管理就必须熟悉城市规划的每一个环节,用建筑设计、工程抗震、工程人防、工程地质、地形测量、管线工程、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以及施工技术等科学知识将建筑管理业务的水平提高。

在建筑管理中会遇到很多矛盾,比如像远期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背离矛盾;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的矛盾;地下管线与地面建设的矛盾;建设投资与三废处理的矛盾;市容整顿与违法建筑的矛盾等等,同时像建筑物立面处理、道路拓宽和商业布置网点以及居住建筑物的标准等都是规划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矛盾。这些问题应该在城市规划指导下将建筑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加以分析并解决,想要妥善且迅速的将这些矛盾解决,就必须将城市规划的意图充分掌握,将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丰富起来,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建议平衡和协调。总而言之,应该认真学习科学发展知识,将业务水平提升上来,这样就可以将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效的进行解决。将各种矛盾认真解决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将城市建设好、管理好甚至是规划好的目标。

五、建筑管理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客观存在是建筑管理的一个特征,只要城市还存在就一定要有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指导,并且通过管理建筑来实施城市建设,所以必须要认清城市规划的意图,将城市的整体蓝图和布局考虑充分,将建筑管理手段用好。

(一)对建筑进行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加快管批速度、热情服务以及以帮代管,从而将投资效益提升上来,缩短和促进基本建设前期的工作,要破解“小鬼难缠”等软环境问题,坚决消灭各种压、卡、管的传统管理模式,将管理工作充分应用到建设者的队伍之中,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热情的服务环境,从源头体现出规划服务的意图。

(二)坚持做到一个令、一支笔和一张图固然关键,但是这绝不代表着城市所有的工程建设都是管理单位的一言堂,也绝对不是审批组织体现个人权力的时候,因此应该将工作态度摆正。明确审批是服务、帮助和指导的行为,实施分项目、分等级的管理方式,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将城市规划服务意识提升上去,帮助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坚决杜绝行为。想要将管理工作搞好,就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坚决杜绝个人贪污和等行为,并且应利用宣传手段提高审批人员的职业素质,同时应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管理和规划成为建设者自觉的行为。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真正实现建筑管理的强化。

总结

城市规划和建筑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因此,有关人员必须将两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才能够将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同时审批工作人员也应该摆正自己的工作观念,以提高服务意识为主要出发点,将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基层去,使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志斌. 城市标志性形象整合开发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2] 刘智星,牟艳.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实施问题及策略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18) .

[3] 周建军. 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 城市规划汇刊, 2000,(05) .

第9篇

1制度不完善

从近些年来的,工程建筑管理实践来看,相关的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优劣的根本性因素。通常来讲,完善的健全的管理制度意味着不仅是制度内容的全面,而且是监督制度的完善。在内容和监督方面,我国的工程管理制度都还不完善和健全。在有些工程管理项目上,为了削减投入,降低投资额度,对相关人员和部门的设置任意进行裁剪,使得工程建筑管理人员的数量处于短缺的状态,甚至使得不相容岗位的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形,如果长期下去,对工程建筑的质量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2人才的缺乏

一方面是工程建筑管理人才的巨大的缺口,一方面是我国的人才市场不能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工程建筑管理提供服务。人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确保工程建筑管理质量的保障性因素。如果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无法满足施工管理的需求,或者说对相关的施工程序,施工质量的控制了解的不够深入,那么,可能导致相关安全的隐患遗留,也就无法切实的提高工程建筑管理的质量。

3意识的匮乏

意识的匮乏是我国工程建筑管理上存在的很大的问题。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成熟,建筑市场的容量越来越大,我国的很多建筑商为了承揽工程,不惜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承包工程,进而造成了工程质量的下降,而这主要是发包方意识匮乏的体现,为了节约投资成本,不惜牺牲建筑工程的质量。另外,由于有的建筑商为了牟取更大的利润,不惜采取偷工减料等方式,破坏建筑工程市场的稳定。近些年来,发生的多起工程质量事故,为相关各方敲响了警钟。

4监管不到位

政府主管部门对工程建筑管理的不到位是造成当前工程建筑市场乱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我国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主管部门有权利,也有业务对工程建筑的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但鉴于当前存在的各种因素,我国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方式存在以下的问题:一是管理方式以经验为主,也就是靠积累的经验对工程建筑市场开展政府监管工作,缺乏先进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二是管理的方式比较粗放,使得很多细节性的监管事务被忽视了;三是工程建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阻碍了工程建筑管理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工程建筑管理的对策

1提高工程建筑管理意识

丰富管理手段提高工程各方主体的建筑管理意识,是提高工程建筑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各方主体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方式,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予以转化成为符合具体实际的管理制度。当然,我国的工程建筑管理主体和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还应当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理论中脱离出来,从实践中提炼出管理的精髓,进行管理手段的创新,为我国工程建筑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监督力度

完善监管制度从监管方面着手推进工程建筑管理,加大监管力度,是促进工程建筑管理规范的外在推动力。一是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行政职能,加大对工程建筑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二是根据工程建筑管理的实践,制定出相关的全面的监督制度,形成定期检查的制度,并对检查的对象实施动态的监管,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及时予以纠正,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予以处罚。

3创新工程建筑管理

工作创新意味着对旧有的工程建筑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对某些不适应当前工程建筑管理实践的制度和方法适时进行淘汰,并且根据实践经验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让制度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例如,可以确立工程建筑管理的终身质量责任制,对于发现的工程建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找到相关责任人,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另外,减少管理机构的设置,让机构实现扁平化,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让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更有活力,提高施工的质量。

4加强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人才是处于第一位的生产力。为了解决工程建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有必要通过相关的手段和举措吸引人才,并就如何培养人才形成一定的制度,只有让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具体贯彻到工程建筑管理实践中来,才能改变行业的现状,也才能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切实提高工程的质量,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

三结论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管理;现状;作用;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ll walks of life to be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or th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bviously highe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how to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urgent subject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role of,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lementation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ilding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c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共 享和传播迅速在全球范围普及。信息化的出现,促使全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建筑行业的信息化,需实现信息的动态查询、高度集成、资源共享和快速处理。传统建筑的业务管理主要以纸质文档和对面会议的形式实现沟通,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面对新形势的建筑管理,必须运用信息技术,促使建筑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才可出现新经济增长点。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行业经验,根据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现状、作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现总结如下:

一 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建筑行业要实现信息化管理,需建立智能性、实用性、高效性的管理模式。我国建筑管理中虽在信息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仍在某些不足,信息化管理效率不高,导致资源的浪费。

首先,不适宜的引进舶来品。建筑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但舶来品的引进,并不适合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软件与土壤不适应,不能发挥软件应有的效果。我国处于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色即我国国情、政策制度、社会资源等,与舶来品存在差异。所引进的软件无法发挥主要的特点,而改进后的软件,无法展现其效果。致使软件引进的初衷丧失,软件的改进应用也逐渐流于形式;其二,软件兼容性较差。由于信息技术软件的制约,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其次,自身建设不够。技术存在缺陷,可通过自身建设进行弥补。而自身建设不够,则会给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制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员素质。基础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存在传统的观念很难转变,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管理。自身学习业务能力的制约,对信息化管理和有效利用造成很大的影响。建筑行业的管理层,在集成信息之后,总是根据自身经验,不能对共享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给建筑管理信息化造成阻碍;其二,技术支持。企业信息化是深入在每个层面的,规范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相关编码和标准体系,才能实现集成信息,提供可靠信息依据给决策者,而我国建筑在技术支持方面明显存在缺陷。

二 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应用的作用

现代化的建筑管理,不能忽视运用信息技术。建筑产业自身特点,对产业链有着决定作用。我国产业链较长,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评估管理。如运用信息技术,实行信息化建筑管理,可实时查询各环节信息,能实现管理层的快速处理决策,有利于企业内部财务的高度集成,促进企业资源共享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可使建筑管理水平提高。建筑管理主要包含设计、勘察、开发、施工、交付、验收,在各环节都需各自管理特点,所涉及到的范围和知识层面较为广泛。若在建筑产业管理中,需实现有效办公且节约资源,需利用信息技术和实现信息化建筑管理。例如,多媒体技术科实现无纸办公、网络资源共享及网络会议,也节约了公共成本,提高了会议效率。各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可促进知识平台信息的完善,达到资源的全面共享。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可使管理效率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利于减短决策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达到资源的集成共享,提高可靠信息依据给决策层,使决策时间大大缩短;其二,达成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可层层分解建筑管理的战略目标,促使每个员工都有清晰、明确的工作目标,组合这些小目标即可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正确的处理,使建筑管理效率提高。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使建筑管理监督能力加强。建筑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其产品也具有特殊性,建筑产品涉及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实现高质量、高安全的建筑监督,是建筑管理的必要部分。利用信息技术,可实现动态跟踪实时管理,各环节层次不规范的信息技术操作,都可实时做出改善。

三 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对策

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化控制技术的相互渗透和不断发展,我国建筑逐渐趋向智能化建筑建设---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是对网络、遥测、遥感GIS、虚拟仿真、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城市功能机制、基础设施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监测管理的动态化,决策服务的辅助支持。信息技术的建设,首先考虑的是实效性。如果一味注重门户建设、硬件建设和标志物建设,就会造成信息技术系统的建设误区。因此,需开展具有高质量、科学的信息技术建设。

首先,实现计算机辅助。在建筑管理设计阶段,利用CAD辅助设计,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现代的设计中,应用三维软件,可促使规划立体化,使施工的准确性提高,增强消费者的认知。建筑管理办公实现现代化,引入计算机OFFICR办公软件,以管理和规划办公信息。办公文件采用统计表格,可使建筑管理评估更加直观。在施工管理中,项目经理通过软件,可查看项目的实时进程,实现成本监控,整理生成项目资料。必须建立网式计算机管理,设计各数据接口,规范信息资料,才可实现对接数据,信息网络化,达到计算机辅助的集成信息化。

其次,构建网络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若只在某个管理环节停留,或各环节未实现相互集成,都无法发挥信息技术应有的作用。因此,构建网络信息系统,成为建筑管理的关键所在。在网络信息系统中,集成项目资料、项目财务、项目施工、项目管理等信息,网络系统关联项目逻辑,可使信息失误性减少。可通过Email、MSN、QQ等信息软件,传递项目资料信息,以实现及时、高效的沟通。在项目施工时,监理部门需与设计单位进行高效沟通,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以视频方式面对面讨论将图纸的变更、施工方案的确定,促进沟通的明确性和准确性。而财务信息,可通过信息系统完成全球结算,即使建筑项目存在于世界各地,对汇率结算的准确性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企业也可建立自身信息数据库,在勘察、开发、设计等各环节实现统一建仓,以实现信息动向的全面性。

第三,转变观念,强化自身建设。建筑管理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转变传统的观念,强化自身建设。利用信息技术,需不断提高基层人员和管理层的技术能力。信息技术的更新频率较快,尤其是三维软件的出现,建筑管理团队需加强学习,以弥补设计单位设计方面的不足。

三 结语

建筑管理的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中应用可使建筑管理水平、管理效率、管理监督能力提高,但仍存在引进舶来品、自身建设不够、技术存在缺陷等问题。需要我们实现计算机辅助、构建网络信息系统、转变观念、强化自身建设,以促进建筑管理高质量、高安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英阁.信息技术在建筑管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348.

[2] 苑小玉.建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

[3] 刁爱民.浅议建筑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管理[J].中国化工贸易,2011,3(11):16-17.

[4] 张立明,李晟宇.信息化建设大势所趋——谈建筑业信息化应用[C].//加快勘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2003:351-353.

第11篇

本文结合笔者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对建筑管理的基础,建筑管理的方法,以及加强建筑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管理;基础;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area of each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scale has been expanded.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he find found, and in some areas have redundant construction, and in some areas th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areas spares no expense, make some and local not adapt to the luxurious buildings, these are all building management weakening, the benefit of a kind of expression of bad idea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undation, the building management method,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lated measures are discussed briefly.

Keywords: building management; Foundation; Methods; measures

一、建筑管理的基础

1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当前,我国政府确立了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一一科学发展观。新的发展观更加注重社会“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因此,“以人为本”也是包括建筑行业在内的管理的根本依据。管理实质上是对被管理者的行为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和调节。“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根本之道,同样也是建筑管理的基本原则。

2 安全至上的管理底线

安全至上是建筑工程活动中贯彻“以人为本”的逻辑结论。如果工程不安全可靠,那么建筑管理中的价值就无法实现。企业管理者要自觉采取维护安全,防范危险等措施,施工作业时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增强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以避免安全事故。

3 创优工程的目标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提倡优质工程评选活动,为建筑施工企业减轻评优成本,通过鼓励创优工程来促进行业技术及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和对政府满意度指数。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建筑行业的座右铭。质量第一所体现的是价值取向,百年大计所体现的是行业精神,因为质量符合标准或优质的建筑工程是工程安全的直接前提和基本保障。

4 精益求精的施工手段

要使建筑工程安全可靠,质量优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者必须做到对工程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项建筑工程的落成少则一年,多则几年甚至十几年。建筑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 ,几十个环节上百道工序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出现问题都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建筑管理方法探索

1推动建筑业结构调整,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更应通过服务于企业,消除束缚企业结构调整的政策障碍和

体制,进一步研究行业结构调整新的方式和途径。

2 进一步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不断改进管理方法

应当建立市场监管的“预防”机制,积极营造社会化的监管体系。随着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提出,政府与社会各层面通过合作、协商、听证会、网络媒体平台民意调研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本质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从而使公共管理活动取得公民最大限度的认可。实际上从长期的角度而言这种社会监督更高于政府监督,它不仅包括对政府监督之退出领域的监督、政府监督对象的再监督,也包括对政

府监督自身的监督。

建立合理有序的市场退出机制。由于政府在以往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其淡出传统的行业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通过一种有效的退出机制保证行业发展的稳定,国家推行的建设工程监理制就是对政府退出机制的有力补充。除了正在逐步培育的完整的建筑企业体系外,也包括培育和加强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逐步把部分以往由政府设置的

市场准入过渡为行业准入,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依法加强政府监管

和行业自律。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强诚信建设。应把政府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相结合,从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入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重组、规范和优化行政流程,既可以加大政务透明度,又可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3 运用市场化方式改革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模式,提高投资质量

随着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国家投资将退出一般的经营性、竞争性领域,重点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需要,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政府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如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或实行项目法人招标制,既可以运用市场化的方式更好的优化配置公共财政资源,提高项目建设本身的经济性,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化的力量为政府服务,把政府从具体的技术性、专业性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改革

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方式将为行业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建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认为,推行招标投标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势在必

行。这样既可以强化建设单位、承包单位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又可以发挥建设银行统一调剂

资金的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对于招标、投标工程,一定要在国家统一计划和监督下,由发包单位通过招标这一途径,择优选用设计、施工单位。不论是来白哪个地区,不论施工单位的隶属关系如何,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竞争投标。凡在招标部门主持下承包施工任务的建筑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技术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接受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另外,对施工企业的资质审查,也是加强建筑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一

般来说,从事建筑安装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独立组织生产和进行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

2有与承担施工任务相适应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

3有与承担施工任务相适应的生产机具和流动资金

4有健全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核算办法,能独立进行经济核算;

5有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的手段和设施.

一般来说,施工企业的资质级别分为4个等级,而每一级都有相应的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机械设备、流动资金及企业经营规模的要求。我们要认真执行各项资质审查的条款,

坚决杜绝越级承包和非法转包。建设市场管理和质最监督主要包括:施工许可证的办理,同时建设单位应有规划部门签发的建审许可证和正式完整的设计图纸。对于施工企业要检查是否按级别承包,在施工中,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有无合格证,施工现场有没有完备的施工机械,工程质量监督应设专职人员,对每项分部分项工程要精心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参考文献:

第12篇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在最大程度上进行节能、节水、节源,保护环境等,为居住者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将自然与生态理念贯彻到底,提高绿色建筑的存在价值。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应以绿色、生态为宗旨,优化绿色建筑的内部格局,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最大程度上达到环保、节能的效果,要想实现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探究出一条新型的绿色管理之路,应对绿色建筑进行具体的了解。

2绿色建筑的概念释义

绿色建筑是一个全新的名词,“绿色”并不是指颜色,而是泛指环保、节能、生态、可持续,在室内布局、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在建筑建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进而形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最高境界,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最为关注的话题,既有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将绿色、生态的观点进行传播与发扬,是现阶段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目标。绿色建筑的出现,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感受和居住的满意度[1],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真谛,以营造更具人性化的居住环境。

3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与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还有所差距,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生态建筑,是在生态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而形成的具体性的绿色建筑设计观念,且生态建筑概念是由早期的美国人保罗·索勒提出的,通过一系列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绿色建筑。为了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应了解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建设性的意见[2]。

3.1观念相对传统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相较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起步较晚,其中在观念上就有所体现[3]。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建筑企业在认识上存在偏差,绿色环保观念不够深入,致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制约,大大影响了绿色建筑水平。部分建筑企业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到位,一味的追求节能、节源、绿色生态,而往往忽视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在材料使用上多于节俭与吝啬,导致建筑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府对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设计工作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开展建筑项目,并未将绿色观念融入其中,对建筑企业的独处力度不够,影响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

3.2技术得到优化

绿色建筑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要在原有建筑设计技术的技术上融入节能技术,以绿色生态建设为基础,进行建筑的科学、合理设计,大大提高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就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已经具备了高端的建筑技术,但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双层玻璃幕墙、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等都在现代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以求探究出更为完备的绿色建筑技术。另外,轻质建材ALC板性能与技术应用、ETS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绿色建筑的建造之中[4],相信通过不断的推广与使用,技术会得到优化与完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条件。

3.3激励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中,激励政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经济激励。我国在经济激励方面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工作产生制约。激励政策不健全,与绿色建筑相关的优惠政策短缺,会让建筑投资方心生顾虑,且绿色建筑的盈利性相较于一般建筑要低,投资方的兴趣不高,很难吸引投资商进行新绿色建筑的承建,影响绿色建筑的发展水平。另外,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科研、技术、建材等的投入,需要大量的经费予以支持,针对此类问题,我国给予了相应的重视,但是提供的资金有限,节能技术与工艺的探索、材料的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支出,仅靠政府的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是激励政策不健全的重要体现。

3.4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型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永恒不变的目标,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社会形态、环境等的考虑,只有具备优质的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如今的绿色建筑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政府对绿色建筑管理的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对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干预度不够,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对绿色建筑的工程管理流于形式,导致绿色建筑管理质量下降,工程质量、造价、技术等控制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4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有效策略

4.1加大政府干预力度,优化绿色建筑的相关政策

为了加强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应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增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程度,在有关绿色建筑建造方面的政策应不断完善与丰富,及时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当前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以彰显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重视程度。绿色建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原有的生态建筑概念衍生而来的,后续传入中国,我国针对绿色建筑相继出台了多个法律条文和相关政策,来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依据和标准。因此,政府部门人员应注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重视,充分衡量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的连续出台[5],为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提供了政策与法律依据,可见我国对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视程度。为此,应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对原有的政策、法律条文进行优化,构建绿色建筑的专项成套法律,为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提高绿色建筑水平。

4.2优化绿色建筑发展技术,对技术进行不断的革新

在绿色建筑建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尤其是了绿色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与节水技术等,每种技术的使用都会对整个绿色建筑产生影响,加强对技术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存在滞后性,绿色建筑的技术相对落后,在各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遭遇阻碍,建筑节能技术设备、环境控制技术、绿化配套技术等都有待完善。我国应紧紧抓住技术这个关键点,引进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建造之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技术的革新与升级。在绿色建筑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对公共建筑的空调采暖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适度的改造节能标准、技术标准等,并将整个项目建设整合起来,制定整套的绿色建筑技术战略。绿色建筑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应在设计阶段,将水、电、暖等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可以借助太阳光来增强室内的明亮度,利用太阳光可再生的特点,来达到节能、绿色环保的效果,以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6]。

4.3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以提高建筑管理的积极性

绿色建筑是是对全寿命周期的记载,建筑的建造只是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建筑的使用过程最为关键,在使用过程中居住者的满意度、绿化效果等都是衡量绿色建筑的关键。我国重视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将绿色建筑的构建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应构建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满足绿色建筑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为此,国家应加强对绿色建筑的重视,设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对绿色建筑的建造给予扶持和支撑,并对表现优异的建筑企业予以奖励,组建绿色建筑技术研发队伍,并利用专项资金提供技术资金和材料资金,实现对绿色建筑的全面激励。我们以武汉为例,该地区普遍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对符合技术标准、技术合格的可进行减免费水资源的处理,可通过建筑企业进行申请即可实现;在绿色建筑中采用太阳能技术进行建造,补助不超过5元/Wp[7];对采用地埋中央空调的建筑,给予不超过50元/m2的补贴。经济激励政策在武汉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建筑行业的积极性,纷纷投入到绿色建筑的建设中来。

4.4健全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强化管理者的权责问题

绿色建筑管理制度是构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关键和核心,应从不同层面来对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设计,强化对管理者的权责问题,将权责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问题,可立即找到相关责任人,是绿色建筑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绿色建筑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咨询机构,咨询机构可以与建筑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进行及时沟通,并为各个环节提供信息咨询和建议,进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体系,一旦在组织体系某个系统脱节,应立即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可提高绿色建筑管理中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实现了权责的明细化。政府部门应从管理制度着手,应制定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施工验收标准、运营管理标准等内容,以增强管理制度的约束力。以运营管理标准为例,其主要以运行和管理维护为主,如物业管理的相关标准,绿色建筑的供水以及节水设备、照明、采暖和空调等设备的日常管理标准也具有必要性,通过不断的规范与完善,提高管理水平是必然结果。与此同时,构建绿色建筑评估机制,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审核。对绿色建筑建造的材料、设计、技术、施工现场等进行控制,严格杜绝不符合绿色建筑建造的一切进入施工现场,对材料的规格、技术的设计、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估,邀请专业人士对相关材料、设备的节能、生态特点进行评估以及检测,然后对所评估的内容进行最终的审核和认证,摒弃不符合绿色、节约理念的要素,为提高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创造条件。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