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与教育论文

与教育论文

时间:2022-12-09 14:12: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与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与教育论文

第1篇

1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联系

1.1人文教育概述

人文教育意在表达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然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分数、技能技巧逐渐被重视,而忽略了“育”人。教育的特征就是人文性,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高校教育不断加强对人文教育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格培养。人文教育提倡以人文本,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渊博的人才为教育思想,注重对人性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人文教育不仅要通过浓郁的文化熏陶,还要通过自我感悟,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修养。在大学开展人文教育,在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提升学生的社会关怀,培养良好品德,寓教于乐,多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由、自主学习以及精神、价值观的发展等全面发展。

1.2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联系

体育教育通过体育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教授培养学生健康的体格和体育素养,而人文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两者互相关联,互相促进。无论是体育技能还是人文素养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是以人文载体实现的。体育教育是外在表现,人文素养是内在追求。高校体育教育是以培养体育素养为目标的,现代体育发展,不再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目的,而是既注重培养外在的身体健康,也注重内在品质与人文关怀的提升。

2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促进,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常常把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人才的观点放在首位,忽略了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提倡人文教育,又落实不到实际教学中,造成学生的体育知识技巧能力得以提升,但内在修养不高。

2.1是时展需要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虽然为学生开设了各种形式的体育选修课程,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教育偏向技能,缺乏人文素养,导致不少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看法是“无所谓、没感觉”“就是和同学一起去室外玩玩”等,造成学生知识积累与内涵脱节。重知识、技能教授,忽略思想引导、人文关怀、情感体验,虽能满足学生的学分修习,完成教学任务,但偏离了教学本质。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是身心同步发展的综合人才,而这种教育模式已满足不了社会越来越高的人才需求,造成就业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现象。这就要求在体育教育中加入人文教育,提高学生成绩同时提高内涵,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基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2.2体育教师的素质提高的需要

教师只有具备更高、更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体育技能,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教授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体育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进修、终身学习。目前,体育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虽达到较高水平,但随着学生网络知识与技能接触的越来越多,兴趣越来越广泛,大学体育课程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强身健体、学习体育技能的课程,他们想要学到更多体育相关知识,若教师知识水平不高,技能不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降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就要求了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与修养,才能更好地处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问题。

3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办法

高校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体育教育者要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构建促进体育教学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3.1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心理素质,才能为教学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思想,树立新型教育观念,重视体育教育的影响,将体育教育看作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练习、学习,巩固自身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人文素养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经验结合,加入自身教学经验,整合分析,对学生正确引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与学生友好相处,既做到“学高”,又做到“德厚”,才能在体育教育中做学生的知识技能教授者,人文素养引导者。

3.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由于高校学生生源地分布广,学生素养良莠不齐,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要想与人文教育相融合,需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善于利用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积极态度和自主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以学生为主体,多关注学生学习需求。例如在武术课技巧教授课程中,教师可以先演示,然后学生互相演示、纠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主动学习。针对动作不规范的同学,要耐心教授,请同学示范,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提高审美,陶冶情操。在教学评价中采取多样化教学评价方法,让同学根据自身标准评价同学、评价自己,让学生在评价中欣赏别人,提升自我,加强人文素养。

3.3构建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开展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就要按照素质教育要求,不断创新教育观念,发展体育教学的空间,构建完善、合理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突出体育专业的专业特色,高校体育专业是门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课程,在体育课程中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将娱乐、文化、历史等融入其中,增加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构建特色体育课程模式。其次,要拓展学生视野,在体育教学中,结合社会发展动态,让学生加以了解和评价,增加学生对体育知识、体育教育、体育产业发展的了解,培养自主判断能力。最后,体育教育要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体育教育中,应传承传统体育教育中优秀的项目和体育精神,批判的继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进程中,增加体育教育的人文性。

第2篇

高等教育中都涵盖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两项内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作为相伴而生的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应用语境中,两者的内涵会有一定的变动。首先,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在心理、生理及知识方面健全的人。只有首先成为一个国家合格的公民、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并且有判断力的人,其次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才。专才主要是针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就是某一方面比较专业的人才。另外,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建立在专业教育上,着重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得学生不仅仅有长远的见识,又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与之相对应的专业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针对性及适用性的人才。最后,就教育内容而言,通识教育内容主要是非专业的综合的通用的知识,而专业教育则明显带有专业性,主要是一些比较适用的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

在提倡将通识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对专业教育的全盘否定。专业教育是在知识逐步分化的前提下应运而生的。现实中,伴随着职场中对各种能力的需要,高校教育必然会设立专业。为使教育充分实现其价值,我们更应理性对待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教育

社会的飞速发展及科技的进步,造就了今天的专业教育,同时,专业发展又督促科技进一步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为此,它们要求专业化教育在高校教育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专业教育不仅不会低迷萎缩,反而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因此,我们如果想利用通识教育来阻挡专业教育的发展,必是不明智的选择。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接受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进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这也是比较基本的需求。如果这些都不能实现,那么兴趣爱好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我们过多过分强调专业教育,必将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过多的强调专业教育,将会是高等教育演变为一种比较狭隘的工作培训,只是为了特定工作而发展的技能,进而将教育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中。这样无疑会造成教育对社会渗透力的减弱,也使得教育不能进一步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的问题,同时也使教育失去了对于道德的选择。这也是造成现在社会中一些缺乏职业道德机构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发挥通识教育对专业教育的弥补作用

通识教育不以任何一种专业为教育目标,而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教育的追求实用和功利性相比,通识教育则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强调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通识教育主要侧重于对人们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和一些一般性知识的教育,把人类生活中比较深刻的和一些基本的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所以,通识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的健康的人格,进而有助于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全面深刻理解。通识教育主要关注学生心智和能力发展,而这些能力的挖掘及培养,可以运用到所有的专业学科学习中。为此,通识教育不仅仅是对专业教育模式及内容的补充,更是对专业教育精神的一种充实。

3.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比较发展的国家,美国的教育发展也离不开通识教育的强化。在美国历史一系列事件中,都不曾动摇通识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通识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教育和自由教育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结合。美国的教育发展历史无疑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将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方案

仅仅通过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始终只能做为一个有用的机器,却不能成为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人。对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及判断力。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依旧存在着过分强调专业技能进而忽略对人本身关注的状况。为此,我们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做了深入的探究。

1.将通识教育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

高等院校中,对于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有以下几种观点:①通识教育是对专业教育一些不足的纠正及弥补,也就是说在专业教育之外,让学生再学一些基本的、综合的知识或技能。在这种观点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无疑是并列的观念。②通识教育主要是对专业教育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将专业教育进一步通识化。这种观点下,专业教育作为主体,通识教育主要处于从属服务的地位。③通识教育思想是主导,专业教育也应遵循通识教育理念。这种观点下,通识教育是主体,专业教育是贯彻实施通识教育思想的对象。针对以上三种比较常见的观点,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即将通识教育思想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绝不是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在通识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专业教育依旧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将通识教育思想作为核心,并不意味着仅仅开设一些通识课堂,而是要将这种通识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适当有效的措施来进一步落实。

2.实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思想与教育内容的显示。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安排等几个方面。为有效实施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通识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综合型人才。②确定人才培养实施具体方案,培养具备合格公民资格的专业型人才。③构建相关评价机制,例如职业技能评价体系。④制定有效贯彻实施通识教育理念的相关制度,例如学分制教学。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及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国家相关制度的出台,以确保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

3.创建具有通识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

第3篇

尽管社区教育的概念是近几十年才出现在西方教育界中,但是,欧洲古代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早已蕴含着社区教育理念,例如,近代英国举办的教堂学校、“星期日学校”;瑞士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新庄”学校;美国教育家沃特的“二部制”,即“工读游戏学校”;丹麦“成人学校之父”格朗德维奇建立的“属于人民的学校,为人民服务的学校”。这些和社区教育有着相当程度联系的教育虽然还没有成体系,甚至以当今的眼光看还很不成熟,但是在崇尚贵族教育的西方社会已经难能可贵,它们是西方现代平民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源泉。美国的社区教育最为发达,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克尔所提倡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本位教育理念。真正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这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后来的美国社区学院,它的出现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起初,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提出把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的“初级学院”,第二阶段为两年的“高级学院”,规定学生取得第一阶段的初级证书才能进入高级学院学习。初级学院是中学和大学之间的过渡,大部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学生就近入学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入高级学院继续学习。“二战”后,为了服务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公立的初级学院统一被改为社区学院。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社区教育都把人的发展作为主要职责,都十分关注人的基本知识的培养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为了使个体教育生涯得到有效的补偿,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良好公民、赋予个人生活的知识、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在公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所有人熟悉以职业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把这些价值纳入个人的价值体系中,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使职业对每一个人都变得有意义,并且让每个人感到满意”,[4]这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以人的生涯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二、社区教育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涯意义

从改善人口素质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加之人口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社区教育主要承担着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材的培训,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而,改善社区生活条件和居民素质已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的高度发展、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都需要人口素质的极大改善。关注“人”,了解“人”,重视人的“生涯性”,强调建立学习型社区,实现人的终身学习,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是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方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的角度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包括家庭观念、教育、医疗、科技、法律等。人们对于旧有的教育体制、教育价值、功能结构和效率等都有着新的要求。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从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应该是一种培养人、关注人的生涯发展的活动,这种生涯的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价值追求的真正提高。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职业性和非职业性的教育培训,以满足人的发展的各方面需要,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无论是职业性还是非职业性,都是人的生涯性的一部分,是教育与经济相互补充的结果,也是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社区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适应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西方传统的升学教育已不能完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的竞争力加大,加上四年制大学高昂的学费和较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社区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学习和培训,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大价值,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社区教育是为充实自我的闲暇时间。

三、西方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内涵和特点

不同的研究者对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认识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外延从职业生涯拓展到人终生的历程;二是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内容既包括职业性的活动,又包括非职业性的活动;三是社区教育“生涯性”是人对职业世界和非职业世界生活的价值追求;四是社区教育“生涯性”构成要素是全面的,包括职业生活、家庭、生活角色以及教育经历与各种经验。有研究者描述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时指出,社区教育具有多重目标,它集学术、文娱和职业教育为一体,既有职业性学科,也有非职业性学科,主要是为丰富地方居民生活,如插花和烹饪等学科。由此可见,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内容丰富,具有终身性、职业性、非职业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一)终身性奥巴马曾引用甘地名言来阐述美国终身教育的特点,“要活,就要像明天你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学习”。美国的社区教育承担了推动终身教育的重要角色,大量的成年人在社区教育中找到了出路和新起点。目前,美国有1500所社区学院,人数占在校本科生总数的90%。社区教育对于西方社会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职业性西方社区教育主要以职业教育类课程为主,既有半专业的,也有职业的技能培训。这些职业课程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涵盖面极广,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如护士、医疗技术员、病理化验师、社会工作者、绘图员、测量员、通讯技术员、文员秘书等。在美国,企业与社区教育的合作更加深入,很多地方的社区学院与企业建立了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本社区和企业培养人才。还有的企业把企业培训纳入社区教育课程,双方通过协作教育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

(三)非职业性西方社区教育的对象具有开放性特征,无论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职业需要,社区教育提供的教育条件和入学机会都是均等的。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是非传统学生,而且学校的课程也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社会发展而设计的,既有职业性学科,也有非职业性学科,为丰富地方居民生活,社区教育学校也向社区不同年龄阶层开放和服务。

(四)发展性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专业化、专门化、技术化的要求较高。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人要想在社会中追求生涯价值的最大化,就要不断的学习,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发展自己,实现全面发展。社区教育不但能为失业者提供职业技能教育,为失学者提供补偿的继续教育,为从业者提供全面发展的成人教育,而且还能为成功者提供闲暇教育。这些都为人的全面发展、继续发展、终身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四、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提供民众职业技能的教育形式,对于个人的生涯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进入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总体来看,职业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完全突显,与西方社区教育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回归人性教育职业教育更加关注人的职业技能教育,通过人的技能提高达到支撑社会整体发展的目的。但是,要理解人、关注人、重视人、发展人,需要更多对“人”的人性教育。人性的核心是一种支撑人一生存在的发展性,这种发展性不仅仅是职业技能的提升,也包括各方面所具备的能力和素养。[8]“生涯性”指的是人发展需要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生涯性”教育是人性回归的教育,是人性潜能充分发挥的教育,是把人当做人的教育,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教育,是把发展的自由还给人的教育。西方社区教育对人的生涯特性的关注让我们重新思考职业教育的本质问题,任何教育最终都应该是实现人性的发展和优化,只注重人的发展的某一方面,而忽视了人发展的更多潜能,这不是教育的初衷,职业教育要回归到人性的原点。

(二)回归终身学习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实际上是把人的终身学习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国内的社区教育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整体上由职业教育担负着社区教育的部分功能,因此,职业教育一方面应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各类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证书培训,成为区域内职业技能培训的整合平台。另一方面应开展终身学习,组织各类以提高市民素质为目标,能够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的休闲文化教育,使之成为区域内社区教育的主要场所,指导和服务街镇(乡)社区学校及各类办学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基层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进行指导,使之成为区域内市民终身学习的指导中心。

(三)重视网络学习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职业教育,职业的和非职业的学习需要职业教育,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西方社区教育的办学目标,这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而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重新审视网络学习,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MOOC学习已经成为西方教育发展的亮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学习。职业教育有良好的实训条件,有专门的教育网站,这些都是搭载学习交流平台、开放学习资源的基础条件,也是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资源。

第4篇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集体项目教学中的战术配合

如:我们多次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中职专的学生对NBA情有独钟,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我们先播放一段关于NBA的录像,画面上球星潇洒的扣篮场面以及出其不意的抢断都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NBA队员场上的技术和战术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篮球技巧以及战术配合等相关知识,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加上学生课外进行主动的模仿练习,很快就能做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确个人动作教学中的细节

一套动作在体育专项教学中需要拆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教学,最后再将分解的动作串联成完整的动作,这个过程中,动作的串联和衔接是其中的重点。由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够明确地展现出串联和衔接的动作,从而有效提高了动作的流畅性。如:在教授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中,首先,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体操大赛截取的单杠动作;其次,将整套动作拍下来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的过程中穿插重点和难点;最后,将学生一些错误的动作拍下来与教师正确的动作进行比较,运用慢放和暂停等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不仅缩短了教学过程,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技术重点,攻克技术难点

在体操运动中,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由于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学生很难在瞬间看清楚整个瞬间完成的动作,更不能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但是教师过多的重复示范以及讲解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呢?我们可以将难以示范的动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慢动作、停镜以及重放等手段结合讲解和示范表现出来,由于学生能够看清楚每个瞬间动作的细节,因此能够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的同时掌握动作的难点和重点,自然会提高教学的效果。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准确、逼真

在体育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方式莫过于讲解和示范,而讲解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所谓讲解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要领以及动作名称、做法和要求等,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练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除了要做到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外,为了达到准确表达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的目的,更要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但是仅凭一张嘴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为了更好地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以及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能够采用仿真化、模拟化以及形象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发展和变化过程逼真地展现出来。多媒体具有的动画技术和音像组合技术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在逼真的情境中领悟动作要领。如:教师在示范挺身式跳远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同步解说和慢动作示范,更不用提腾空阶段的挺身技术,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够一目了然。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现代的教育技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除了选择具有示范性、针对性以及趣味性的多媒体教学片外,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第一,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必须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第二,根据场地器材设备而定。如体育馆以及风雨操场等室内运动场所就能够很好地保证现代技术教学的效果。第三,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查找分析资料的能力,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技术教育是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各种资料和信息并加以分析后应用于课堂的实践活动,并不以实物和软件的形式存在。第四,体育课件的开发要面向教学,力争资源共享。

作者:刘蓟兴 单位: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

第5篇

1按学生主体分层

开学初,为对学生进行英语分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对刚入学的全部本科新生进行了一次英语水平摸底测试。试卷试题与网考英语的题型相接近,测试内容分别为交际用语,语法阅读写作英译汉这五方面。根据英语测试分数的高低将学生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学生有很好的英语基础具备较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能力整体强肩自我表现的欲望;B类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学习潜力;C类学生英语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自信心不足。

2按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以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实际测试成绩为依据教师为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目的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英语水平能有所提高,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老师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让他们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也会设立合适的目标来激励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对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把其分为A、B、C三层。A层次教学目标为提高性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英语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知识并拓展相应的课外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终实现提高自身的英语学习能力的目标。B层次教学目标为巩固性目标:要求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巩固英语基础,最终实现提高自身的英语基本素质和能力的目标。C层次教学目标为基础性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英语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知识,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终实现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的目的。

3按教学方法进行分层

教师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教学分层但是每个层次学生在其学习成绩、心理、学习态度和潜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也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l)A层次的学生:具备很好的英语基础,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肩自我表现的欲望。在开始阶段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开放教育学习指南》使学生了解并熟悉电大学习平台,并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文字、音像、网络和CAI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方法、方式以及途径都有全面的了解庚好的帮助他们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以发展和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主,以“听、议、讲、辩”的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针对英语网考,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起点在习题设计的多样化上教师要多加考虑从多层次、多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知识掌握情况。(2)B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学习潜力。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主,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九‘任务教学法”比较适合这一层次的学生,这一方法能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彼此之间在任务得驱动下产生积极的配合和鼓励,不但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素质和能力方面潜移默化地得以提升。(3)C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的自信心不足。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不能说明这类学生一直都会是差生,因此教师应当选择激励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把所制作或利用的多媒体教材、语法知识、单词及用法等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和归类。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采取“导师制”和“助学法”等教学方法,对这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成果方面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便于他们的向B层次的转化。

4按评价进行分层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都是以终结性评估为主,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这样的评估结果往往使很多学生在期末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的培养。而且,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工作时往往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化差异,从而使教学成果的改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在开展英语分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评价在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的作用要对学生制定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方式才良据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现、网络学习记录、作业和学习成绩等内容,实行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具体、标准化的评价标准捉进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此外,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不但了解教学评价标准的内容,而且要提高学生对它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使教学评价在改进教学成果方面的指导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建立有效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最终实现提高网考通过率授课教师要将面授辅导与学习支持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在上好面授辅导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教学支持服务。授课教师需要对学生提供各项教学支持服务,包括:课前在电大学习平台上教师要及时上传并更新学生英语网考所需要掌握的学习资料赴学生对自己在课前和课后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利用QQ群或者飞信短信提醒来督促学生的学习,包括提示学生上课、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英语课程的预习和复习的情况等;课后,教师要在英语网考这门课程的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课程讨论区中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肩效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还要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充分利用QQ君羊、电大学习平台的课程讨论区以及电话来解答对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良据学生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心理引导和情感支持字生在网络平台在线学习时,因为时空分离往往会出现心理方面问题教师在QQ群和课程讨论区中适时地提供心理引导和支持,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加深情感。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待,比如对A类学生侧重任务的布置尹、C类的学生侧重引导、监控和帮助等。同时也要求班主任建立班级QQ群和飞信群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向授课老师反映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架起一座有用的学习沟通桥梁。通过以上措施剧王主任与授课教师之间建立了积极有效的联系与此同时形成了一个由教师,班主任,网络平台为一体的有效的网考英语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提高学校的网考通过率。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一)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分层教学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明显,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英语基础上英语水平得以相应的提高,学有所得。分层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学生一方面体验到了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还激发了他们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向学习方面顺利转移。

(二)有利于教师导学作用的发挥。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应有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双边活动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竞争得以顺利地进行。

第6篇

1化学学科存在的问题

虽然化学学科帮人们解决如此多的问题,但化学学科仍旧被冠以后继乏人,声誉不佳,吸引力不强的帽子,许多人将环境污染,化学灾难等都“归功”于化学,化学学科由此被边缘化,变得越来越受冷落。有人竟然认为化学在未来有可能被消解,有机化学将加入到环境科学中去。在日常的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化学被边缘化,不受重视,不受欢迎的现象。美国化学家认为:化学应当拥有自己的中心理论。

造成大家排斥化学学科的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许多化学工作者只关心自己的研究,并不重视对自己学科进行宣传,对于后人的培养也比较疏忽。许多言论都对化学学科有不公平的论述,对于这些公开诋毁化学学科的言论,许多化学家也在多次演讲和文章中也为化学学科正名。还有许多其他学科的工作者也曾这样评论过:交叉学科埋没了化学学科的形象,作为重要的中心科学,如此不受重视,化学家并未对其作出强烈的反对,仅仅是因为他们有这种谦虚的美德才造成化学变成落日科学,无法吸引优秀学生。作为专业的化学工作者,应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化学学科存在的问题作出系统的总结,然后通过集思广益对这些问题作出全面的解决方案,从本质上解决化学学科所存在的不良问题。

2化学学科的改革

我国化学基本课程目前还存在很多与当今科学发展不符合的地方,这些都造成化学学科的内容体系和普及受到了影响,需要作出修订和调整,只有对化学学科做出相应的整改,才能使这门学科担当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当今的化学学科教育已经存在严重滞后的问题,许多的教学问题出现在化学学科教育中。要对化学学科进行改革,就应当改变其课程的陈旧内容,对学科中与现代化学脱节的方面进行摒弃,将课程的内容精简和压缩,不要过分强调其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改善才能吸引大量优秀的青年投身化学学科事业,为化学学科做贡献。

所以,构建化学学科新的课程体系需要带着全新的思路,做出更好的顶层设计,超越过去完成新的化学学科要求。在解决化学学科存在的内容陈旧,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时,就应当在改革化学学科的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多与国外的化学教育学者交流,吸收他们先进的成功的工作经验,使化学学科在其领域真正发挥它的支撑作用。

3结束语

化学学科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知识,也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生机勃勃的科学,它的存在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奠定了基础。只要我们的生活还是物质生活,化学学科的支撑地位就不会发生动摇,只有我们不断转变化学学科的学习及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在化学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水平,才能使化学学科在未来的发展中继承它过去的成就,完成新的更高的使命,才能使化学学科有充分的战斗力去面临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无限魅力,成就新的辉煌。

作者:姜欣单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分院

第7篇

1.移动学习内涵与设计原则

我国移动学习的研究始于2000年,国际远程教育学家DesmondKeegan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8届年会的学术报告中首次介绍了移动学习这一概念,提出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移动学习以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为基础,利用便携小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过程。第二,移动学习者不再受电脑设备限制,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随身地自主学习。第三,与传统数字化学习相比,移动学习具有更强的情境性、交互性与移动性。第四,与数字化学习相结合,移动学习作为集中正式学习与分布式网络学习的延伸与补充,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要。

2.自适应设备模型

移动学习平台开发方法目前有两大类:第一种是针对移动学习用户建立一个WAP站点,使移动用户可以直接访问WAP页面。新建WAP站点就是把目前Internet网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描述的信息,服务器处理后转换为二进制的WML数据显示在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第二种是依据不同移动设备与操作系统建立学习平台,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软件。随着网络带宽的迅速提高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HTML、CSS语言已能适用在手机设备上,大部分手机己经可以直接访问WEB站点。WAP在手机终端业务表现上存在用户体验较差的缺陷,因此WAP网站应用正逐渐被移动客户端软件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取代。而移动终端软件开发,要针对不同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比如Andriod和ios等)进行针对性软件设计,学习者下载和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可访问相关学习资源。目前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更新频繁,服务升级迅猛,因此在后期维护阶段,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与人力,甚至由于系统兼容问题,不得不重新开发应用软件。从经费与技术层面上分析,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针对以上问题,受加拿大QingTan等提了的5R自适应框架启发,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设备模型的移动学习平台开发方法,根据移动终端设备的不同型号、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版本,制定个性化的显示布局与方案。设备自适应开发模型实现可分为如下三个步骤:

(1)识别设备:学习者通过移动设备访问学习资源网站,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HTTP报文,服务器通过解析UserAgent报头获取移动设备型号、操作系统名称、浏览器版本。

(2)调用样式:服务器完成设备终端类型的判断后,配合数据库读取,从样式库中调取与之配套的样式文件。

(3)资源渲染:利用HTML标签与CSS样式表文件,对页面进行重新布局与渲染,针对不同显示设备呈现对应的显示效果。从经费与技术上进行比较,本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该方法沿用数字化学习中广泛应用的HTML语言进行开发,制定多套针对移动设备显示特性的样式文档,通过样式文件改变网页的排版布局,技术难度较低、工作量较小。

②用手机浏览器访问课程网站能够较好地解决设备之间的差异问题,因此能够在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上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③采用此方法改造已有网络学习资源网站,能改善资源在移动设备中的呈现效果。

3.模型实现与应用

基于设备自适应开发模型,原本按照移动学习资源规范开发的新学习资源,其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在显示层面上得到进一步提高,而那些己有的不适宜于移动学习的网络学习资源,其知识服务功能也可以通过以上的处理在手机呈现方式上得到改善。基于个人电脑和IPAD访问网站,页面分为头部、菜单、内容与底部四部分。页面清晰紧凑,导航菜单与学习内容整合在同一页面,学习者选择菜单项后可在同一页面查看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了PC端的浏览器优势。但此页面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显示时,效果却不够理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此页面在手机上显示时相对过大,用户必须拖拉滚动条或划动才能查看页面完整内容。其次,页面内容信息量过多,在手机端显示时字体过小,不适合用户在较短的零散时间内进行学习。因此,我们定制两套样式方案PCLearn.css和MobileLearn.css,PCLearn.css针对个人电脑与IPAD设备设计布局与显示方案,MobileLearncss针对手机等小屏幕移动终端进行页面二次布局与渲染。如图3所示,手机页面上菜单布局更简单明了,字体大小合理,便于移动用户选择菜单项。学习内容与导航菜单分别在独立的页面显示,更适合手机终端呈现,也有利于移动学习用户在嘈杂的学习环境中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资源库建设

1.成人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成人移动学习者来源广泛,有成人学生群体、企业员工群体、农民群体、政府事业单位人员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继续学习和深造,但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所限,只能利用零散的空闲时间进行学习。他们以自身特有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目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个人技能的提升。因此,成人移动学习资源与传统的学习资源相比具有许多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容呈现简洁化

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移动学习资源导航设置、交互设计等也要求尽量直观、简单、方便操作。

(2)内容设计微型化

成人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复杂多变,移动学习资源内容建设要求设计开发短小、精悍、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

(3)学习知识专题化

成人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过程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中断,因此移动学习知识注重组织系统化,要求围绕某一专题展开,组合专题相关的知识点,共同构成一个专题知识网。

2.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的应用

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支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移动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其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移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当前移动学习资源研究集中在“简短化”和“微型化”设计,忽视了专题化设计,欠缺对资源内容的整体结构系统性问题考虑,造成成人学习者难以实现系统的内容学习,获得的知识零碎而杂乱。为建设出能够切实满足成人移动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我们提出利用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工具建设成人移动学习资源。基于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美国学者诺瓦克提出概念图教学技术。概念图能清晰地分析知识体系结构,有效实现概念的组织、整理和归纳。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做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将人脑的思维过程用图示的方法表示出来,由中心主题、分支主题与关键词组成。思维导图形象地展现了人脑的思维过程,能有效帮助学习者依据某一专题,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在移动学习资源的专题化设计过程中应用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能起到较好的承上启下作用。在引入新的专题知识时,利用概念图设计学习资源导航,能够将知识的整体结构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开展学习。

三、小结与思考

第8篇

一、学校社团的艺术教育功能

1.培养艺术兴趣的功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促进人的学习和发展。学生社团的性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愿参加的一种组织。比如,有些初进社团的学生兴趣并不高,但一旦进入一个特殊的氛围后,很容易被环境感染,慢慢就有了兴趣,有些学生本来对某方面就有兴趣,经过跟大家的接触和交流,兴趣也更浓。有了兴趣,艺术发展才能成为可能,有了兴趣,艺术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学生社团为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提供了环境,使他们的艺术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2.发展艺术特长的功能。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本身就有特长,也有一些学生从小就学习了某种艺术,在学校,他们往往感觉到展现和表现才能的机会远远不够,但有了学生社团,他们就有了自己的舞台,因为在这里可以互相切磋,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有了学生社团,他们可以如鱼得水地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3.推进艺术活动的功能。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有效形式。有些教师没活动时没事做,而一遇到活动就累得趴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缺乏长远计划,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建设学生社团。有了社团,就有了源源不断的艺术作品,社团每天在活动,每天都处于“战备”状态,也就不怕为了一个活动而赶时间排练了。以我校的话剧社为例,我校话剧社已经连续开展了五年,剧社每周都有学习,每次学习都有练习和排练,因此,不管遇到什么活动和任务,话剧社随时都能拿得起,走得出,其他诸如舞蹈社、美术社等别的社团也是如此。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些学生社团,学校的各种活动才得以更顺利地开展。

二、学校社团促进艺术教育的办法

1.制度先行,规范管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没有制度约束的组织,只是一个涣散的组织,最终结局只能是解散。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制定了《学生社团管理章程》,其详尽地规定了学生社团的性质,学生社团的管理办法,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聘任办法,学生社团的考评及奖惩办法,等等。通过制度管理和指导社团工作,每个社团都有本社团的管理办法及考评制度。有了这些制度,学校社团活动可说是如火如荼,蒸蒸日上。2.注重引导,有序发展。学生社团不应只是一个兴趣班,一个训练场,而应是学生身心、艺术发展的摇篮,话剧社每天排练的剧本宣扬的是什么思想?同学们在一起都在做些什么?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那么这些问题还真没有确切答案,但有了老师的引导,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他们排练的作品不仅感动了别人,更教育了自己。3.借力登高,整合资源。以普通高中为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艺术有十二个模块,从理论上讲,这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的帮助很大,但现实中很少有学校开齐这么多门课。学生社团恰恰可以成为这个缺憾的有益补充。学生社团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这一纲领为支持,而课程标准可以凭借学生社团弥补自己的不足,二者结合,完全可以走出一条可行的艺术教育之路。4.突出特色,办出风格。什么是特色社团?就是人庸我精、人无我有。个别实力很强的社团可以做到人庸我精,而对大多学生社团或学生来说这一要求似乎有点高,因为学生社团毕竟是以兴趣为主、大众参与的组织,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精英,成员的能力良莠不齐,但他们可以走“人无我有”的路线,这是一大特色,在注重特色的今天,开展社团亦如此。

三、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指导教师不足。大多数指导教师主要是因为自己热爱这门艺术,才参与学生社团指导的,但热情不等于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聘请社会上的专业教师需要资金。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社团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活动场地不够。学校除了教室外,空余的场地不多,随着学生社团的不断增加,活动场地也越来越不够用,诸如舞蹈教室、排练厅等专业场地就更少了,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却严重阻碍了社团发展。3.活动经费进展。一般的学校内活动的开展是不需要经费的,但有些艺术社团是需要的,比如美术社的外出写生,文艺类的服装、道具的制作和购买,有些还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聘任指导教师的补贴等都需要经费,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社团的发展。

四、构建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中的长效机制

1.领导重视,在政策上鼓励指导教师参与。我是一名音乐教师,近些年一直担任学校的团委工作,对此我深有体会:开展学生社团,不仅要在制度上管理学生,更需要在制度上支持指导教师,这需要让领导了解和清楚学生社团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制定出完善的指导教师聘任制度,考核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每一位指导教师的积极性,营造良好氛围。2.组建更多的学生社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艺术教育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爱好。组建更多的学生社团,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更相信,学生社团里多一些学生,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就会少一些孩子,因为艺术教育是最好的心灵良药。3.进一步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学生社团是青少年学生自愿加入、自发成立的群众组织,是一个动态的团体,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我们在管理上规范有序。社团的管理离不开制度,但制度总是落后于实际需求,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社团永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学生社团的艺术教育功能,充分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不仅是课堂的有益扩展和补充,更是推进艺术教育的重要组织,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学生社团越来越为更多的学校所重视,笔者相信,在新一轮的教革中,学生社团在艺术教育领域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王慧玲单位:浙江省丽水中学

第9篇

一、摸底分类

对于当前报名中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初中学校,因此我们必须对其进行基础性的教学。但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日渐扩大,90后、00后的生长环境与80后存在很大的区别,让这些新进学生对键盘类乐器的掌握、兴趣多样化发展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了在对这些学生进行键盘的理论知识教学之后,其键盘弹奏技巧训练掌握程度不一,致使当前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面临了巨大的障碍。因此,应当依据学生所具备的不同家庭生活背景、不同专业技巧掌握程度、不同键盘乐器学习的基础等多个指标对学生采用摸底的形式将他们进行分类,让具有相同乐器爱好、相关成长背景的学生产生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兴趣,为培养合格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进行大致摸底分类之后,可以对现有中职学前教育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潜力等因素进行初步判断,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还要注重其自身爱好的发展。

二、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的方法主要是在摸底分类之后进行的,因为即使有些学生对某个定向乐器感兴趣,但是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有些学生会对当前所学乐器失去情趣,而对课程当中的其他乐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还可能存在这样的现状,一些从来没有学习过键盘乐器的学生其在天赋方面强于其他受过正规键盘教学的学员,而有些学生的天赋不足让其慢慢落后,从而产生与其现在培训进度不相符的现象发生。因此,应当在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当中采用动态管理的模式。这一模式的采用一般是在摸底分类之后,并且进行正常教学工作之后的一个月后采用,此时学生的潜力和兴趣已经可以准确统计。具体可以采用下面一些方式:(1)对学生进行统计调查,设置学习情况、对学习乐器的感受、对其他乐器的理解等多个开放性问题,从而了解学生当前的兴趣,对兴趣发生改变的学生或者是主动申请调换组别的学生进行充分安排;(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定期考察,通过现场考核、导师考核制度了解其对日常教学当中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动态管理下学生正确学习方向、课程安排进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也是当前中职学前键盘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其主要是为了开发学生多样化的键盘乐器的兴趣。兴趣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技能,与此同时也是为了锻炼学生与学前儿童相互接触之后的教学技巧。对于此方面,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进行学员兴趣激发的培养。(1)带领学生走入与当前与学校有合作的学前教育机构,让学生以实习生的方式参加正式教师学前教育课堂,让尚且处于学习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了解以后将要工作的环境,培养其与小孩子之间进行互动,对小孩子进行教学的兴趣;(2)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对学校的学生教学方式、技巧、态度的教学,其可以通过学校教师通过采用温馨、指点、细心的授课方式,并且日常对学生生活、家庭等多种状况进行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教师的职责,能够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身上学习到教师教授的方法和方式。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日后这些学员步入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担当起作为幼儿教师正确的工作和责任。

四、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范围、数量急剧上升,这是与我国居民对孩子素质教育发展离不开的。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培养,将会决定我国未来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中职院校的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让教师与教师之前爱的传递、键盘专业知识的传递薪火相呈。

作者:麻名艳 单位:广西桂林市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10篇

美术教育本能开启孩子们的创造之门、想象之门,却被这样无情的关上了,真是太遗憾!太痛心了!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过去所经历的各种教育的混合,沿用的是过去使用过的方法,或者是很多并不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美术教育的内涵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和理解,往往是教师作为开启学生的希望之门的教师却生生的关闭了那扇本要开启的门。针对上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第一,首先要提高巴彦淖尔市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安排美术教师到全国有名的高校进修学习提高专业素养,这个专业素养不是只包括绘画技能、技法,它应该包括美术教育的最前沿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教育理论的学习、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美术教育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大教育家先生提出“教育要由心开始”。如果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对儿童心理学一知半解,不能将美术教育与儿童心理很好地结合,利用美术教育开启孩子的心灵之窗,这样的美术教育老师就是不合格的。

第二,学校要提供配套设施全备的美术实验室

这里叫美术实验室而不叫画室,是因为小学美术教育的特性,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应该大力提倡的是生动有趣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提高孩子们的艺术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欣赏能力。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动手,从实践中体会和感悟,间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进行学生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家长素质的培养,大量的资料调查表明,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如孩子的道德修养、习惯的养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角度,对待人和物的态度都是从家庭教育而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这一领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提高家长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教育观念显得也极为迫切。曾经有个母亲这样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这个画得不像”,美术作品评价没有对错之分,更加没有像不像之分。我们熟知的印象派画家莫奈,他的作品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他的很多作品中没有具象的事物。父母的艺术欣赏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艺术水平的提高,说明学生家长的审美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所以学校也应该经常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这样学校和家长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链,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四,教育要“随年教法”

日本的大教育家贝原益轩的《和俗童子训》指出“随年教法”,即提倡应对儿童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从现代教育理论来说,是符合人的心理年龄发展规律的,不同的年龄阶层的人,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美术教育需要有针对性。这个观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教师都懂,但是在实际的具体教育过程中,总是对低年级的学生的要求过高,或者不切实际。而且家长也极容易犯这样的教育错误,对孩子的要求总是高过他的实际年龄,不去考虑这样的只会导致孩子自信心缺失,不能在快乐中学习。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作为美术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如何能够让学校、家庭形成一个有利于孩子艺术素养提高的良性循环链,需要多方面努力和参与。以上提出的四个改良办法,都是针对巴彦淖尔市的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这不光是美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教育领导者、工作者和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者:郁燕飞 单位:内蒙古河套学院艺术系

第11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从二者的含义来看,认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区别,可以更好地把握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以其互鉴与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教育的合力。从学科的内涵上来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不同的系统和模式,在教育目标、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功能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各有其特点与优势。概括起来讲,在理论基础上,前者侧重人文社科,后者侧重心理科学;在指导思想上,前者侧重社会价值,后者侧重科学规律;在特点色彩上,前者侧重东方文化,后者侧重西方文明;在指向对象上,前者侧重群体同性,后者侧重个性差异;在注重问题上,前者侧重思想精神,后者侧重心理行为;在视角思路上,前者侧重整体系统,后者侧重单项具体;在措施方式上,前者侧重教育关爱,后者侧重训练咨询;在达成目标上,前者侧重完善的“人”,后者侧重健康的“心”。显而易见,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有其不同的内涵与内容体系,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但从教育的本质与根本宗旨上看,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与融合,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培养与塑造人才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说,正因为两者存在差异,才体现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而两者的特点与优势,也正是互补、互鉴与融合的前提与基础。再从学科的理论体系上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合,在其教育目标与内容上有其相通性与涵盖性,尤其是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其教育水平。具体而言,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更加珍惜和珍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其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其人格得到完善。显然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即是大学生生命中生理、心理、社会性以及精神性等生命层面中的一个问题,要预防与矫治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与健康水平,生命教育更具有本原性与根本性。同时,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拓展与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式,并使其教育效果更具实效性和长效性。为此,借鉴与运用生命教育的方式,不仅是防治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的主要措施和有效之法,也为拓展与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与途径。这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与实效性。最后从教育的实践上来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合,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与质量,特别是生命教育的开展与融入。如众所知,当高等教育跨进新的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就得到了兴起,各个高等院校都开设与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担当起在校大学生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以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然而,由于受到多种教育教学因素的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如教育目标不大清晰、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学模式不太灵活等问题。如何破解与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呢?显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与渗透生命教育是其必然。生命教育的实践也确实说明,实施生命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性以及灵性都能够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良好成长的内在需要,亦是保障大学生理解生命真谛,创造生命价值,顺利成才的题中之义,尤其是破解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自残轻生、伤害他人等严重问题,使大学生珍爱宝贵生命、欣赏生命美丽的紧迫需要以及创建安全与和谐校园的有效之法。为此,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应对与防治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供生命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模式。

二、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合的现实考量

尽管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诸多不同,但相互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在教育的实践中,两者达成的目的、指向的对象、面对的问题等等都是相同的。

1.教育起因的同一性。

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及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与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并向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教育忧思与本土追寻阶段、学术诠释与学科互动阶段、理论热兴与实践探索阶段、“国家准生”全新机遇阶段等。这就是说,开展生命教育及研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缘起一样,都是对教育的忧思,即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异常心理,甚至伤害他人生命,轻生自杀等问题而展开的。从大学生教育的实际可见,消除大学生轻生等现象紧迫需求生命教育,舒缓大学生内心压力急迫呼唤生命教育,保障大学生良好成长成才急切需要生命教育。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起初的成因、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就是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生命的影响与伤害而展开的。既然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起因相同,这就为两者的互鉴与融合,相向而行,奠定了基础。

2.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高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相同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是一种唤醒心灵的教育,也是一种人文教育,还是一种精神教育,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保证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性以及灵性上得到全面均衡地发展、健康成长。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心理素质教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者运用有关心理科学方法,对大学生心理的各个层面产生正向的作用,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全成长以及对环境的良好适应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的宗旨就是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具有优秀的性格品质,智力潜能得到开发,心理承受与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使其内在动力与活力得到激发,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等行为习惯。相比较可见,二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品质与素质,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合格的人才。但两者又是不同的,即实现共同目标的路径与理论依据不同。殊途同归。目的与目标一致,必然要求两者互鉴、互渗与融合,发挥各自学科优势,形成教育合力。

3.教育内容的重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格发展、恋爱、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网络心理、职业规划与就业几方面进行心理引导与教育,来呵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矫正其不良行为,使其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开发。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生命观方面的教育,它包括生命本质观、价值观、存在观、过程观、修养观与境界观等方面的教育,以引导与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爱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正确对待与处理人际交往、亲情、友情、爱情、学业、择业、创业以及生存、生活与生命等方面的问题。由此可见,二者指向的问题以及教育的内容大都是重合的,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热点、关注点、兴奋点等展开的教育内容,更是近似的一致。另外还有二者教育方式的交叉性,即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两者教育的方式方法可相互借鉴运用,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与界限。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实践中的内容重合性与方式的交叉性,也都说明两者的互鉴与融合是实际需要,无需无法人为分离。

三、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鉴与融合的路径探索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与内容,又有相同的教育目标与内容;既有平行的又有交叉的,可谓职能互补,内容相互渗透。为此,探求与实现两者互鉴与融合,就成为推进与提升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课题和必经之路。

1.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目标相统合。

尽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总的目标要求相互统一整合,这就是破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种种困惑,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人才。只有明确相统合的目标,才可以顶层设计大学生健康教育,使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不悖,相互渗透,功能互补,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立体交叉、科学有效的教育合力,实现其教育的一体化。同时,还可以避免其各自为政、教育内容既有重复又有空缺、教育资源既有不足又有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存在。显然,这既是实现大学生健康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实效的现实需要。

2.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内容相互补。

教育理论明确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确定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与标准的,不能是为教而教。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内容的确定也是如此。这就是为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人才,选择各自最适宜的内容,实现内容互补,以对大学生进行完整而更有效的教育,避免各自为求独立体系而走入教育的误区。例如,把心理健康教育或视为心理学课程教学,或等同于心理咨询,甚至当做心理疾病的治疗等,这其实就是一种偏差与误区。如前所述,生命教育之所以在高校兴起与开展,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失的补充和遭遇困境的突破与拓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升与推进。当然生命教育也不能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两方面的教育内容互补,才能形成更为完整深入、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健康素质教育。

3.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方法相互鉴。

生命教育法与心理健康教育法,各有特长与优势,可以互鉴,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起到良好的互促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运用的方法,如“沙盘游戏”的心理分析法、“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法以及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冲击疗法、情绪宣泄法、自信训练法和团体朋辈心理辅导等行为矫正法,都可以适当地运用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依据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与规律进行教育的方式,具有普遍的教育价值与意义。而生命教育中,所运用的教学法,如精巧教学导入、精彩主题讲解、精美影像欣赏、精辟主词解析、精深主题讨论以及注重人文教育与关怀、强调生命体验与主体认知、重视教学互动与分享等,也可以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这样的方法互鉴,也就是两方面教育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4.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资源相兼容。

第12篇

我们总是忽略了,帮助他们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作为当父母的,请反思一下:你了解孩子拿钱的动机吗?你明白孩子是对钱的心理需要才促成了孩子拿钱的行为吗?人的行为表现受动机支配,特别孩子的自控能力又不够强时,就有可能采取一些不正当的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偷拿家里的钱则是孩子选择的自认为最具合理性的可以达到目的的方式。解决孩子拿钱问题,首先应冷静弄清孩子拿钱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孩子在其中会经历三个心理过程,既“欲—惧—智”三过程。先说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需要,如果没有欲望,拿钱也就没有意义了,孩子拿钱并非对钱本身感兴趣,而是他的某种欲望启动了,孩子的这种欲望正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上边说的我班那离家出走的孩子,拿钱也许只为了买些零食。清楚孩子拿钱的目的,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再是惧,孩子惧怕什么?

当孩子根据对父母的认识与理解,认为自己的欲望需要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与接受时,孩子一定惧怕这种需要被父母知道,更别奢望父母能给钱让自己满足了。不敢让父母知道,又无法克制自己的欲望,于是偷便成了孩子认为最可以采取的得到钱的方式了。最后是智,孩子的需要必须由钱来满足,而除了偷再无他法时。孩子便开始设想该怎么偷才能不让父母发现了。如果一次成功,尝到甜头的他们就有可能继续这种行为,所谓“正强化”其作用是促使行为继续下去,孩子的心理需要最终衍变成对钱的欲求。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不仅不会改掉缺点,还可能由此形成对父母的仇恨,这就是所谓的屡教不改的原因之一。

所以,当父母抱怨孩子屡教不改时,请扣心自问,自己的“教”正确吗?我想说,父母对钱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孩子对金钱的态度一般来自家庭父母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价值观念的变迁,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意间表现出的对金钱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对金钱是任意挥发呢还是分分计较亦或张弛有度?为人父母,一举一动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对金钱正确的认识,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我还想说,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合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关系到孩子拿钱的行为是得到强化呢还是得到控制改正或者泛化,错误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还是恶化,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还是得到合理的延缓或者受到压抑等等。作为父母对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细心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有针对性的冷静处理,教育的目的不但要扭转孩子不正确的拿钱心态,更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格成长环境,从而也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最后还要再说,父母所采取的方式,将影响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不是口号问题,家庭教育应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重视。国家制定颁布的相关法律文件应落实到位,实施到位,比如要求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讲座,根据具体情况开办家长学校等,意在提高家长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思想修养等。其实,我们班级那因偷拿家中钱财而离家出走的孩子,在当今的社会已不是个案,在人民生活水平已得到实在提高的今天,这个问题更不容忽视,而我也将尽我所能,呼吁社会关注孩子,关注农村父母的教育需要!最后我将告诉我身边的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你没有把握改正,请用爱孩子的心宽容他的错误,请耐心的放下你手中的棍子走进他的心里!孩子是你的爱,请用正确的方法爱他,请用正确的方式教育他,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不可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教育无小事,孩子的任何言行,都应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用真爱的心感化之,用平等交流的方式教育之,用国家的法律法规警觉之,这样方可防患于未然,方可教育好孩子且于孩子的成长有利。

作者:金枝 单位:贵州省兴义市乌沙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