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3-01-10 17:02: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第1篇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教师要让学生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就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化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化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以“升学率”为教育目标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机械的知识传授中,很难形成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转变过去提倡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最后,我们应探索出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是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化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4.开感智力教育,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可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在“问题化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求异、勇于创新的气魄和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挫折教学”,培养学生坚韧不拔、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找出一种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在教学教研工作中体会到,在课程改革后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总之,教学课堂改革不仅仅在这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的不可预知性,要求我们还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来应付教学的多样性,以此来提高实际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培养学生应试教育化学知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燕.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2005,07:38-40.

第2篇

只有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有一个共有的特点,即“亲师”。如果他们喜欢某个老师,便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他们也就会因为喜欢老师的课堂而成绩很好。在我任教的十几年里,有很多学生都是因为喜欢我从而喜欢上了口才,并变成了口才精英。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也仍然和我联系,这个喜欢也变成了朋友。如果学生讨厌某一位老师,那么他们也会讨他所教的课。因此,我们一定不能成为学生讨厌的老师,在课堂上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做到出发点是爱和改变,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是批评,而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当然更要记住,宽恕永远比惩罚对心灵的震感要强烈。

二、营造轻松、真实的学习氛围

在口才课堂中,把课堂变成实践场地,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讲主持这一节时对班级进行布置,在黑板上写好主题,将讲台变成舞台,学生手拿麦克,教师准备好音乐随时进行切换,学生感到教室是联欢会的场地时,他们的角色也就能瞬间转换为主持人。在课堂中还可以采用视频、录音、音乐等方式来营造学习环境。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练习口才的兴趣影响极大。教师要以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用亲身示范来带动学生,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吸引学生,用标准的语音为学生做标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课堂,主动与教师一起学习和练习口才。这就是“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

三、重视学习的兴趣、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美国黑人教育家本杰明曾说:“生活悲剧不在于没有达到目的而在于没有想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当今的教育中,许多学生感受不到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何种联系,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就口才教学而言,课堂中要经常引导学生看到口才这门学科的价值,诱发学习动机。如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口才好的人,当今社会几乎各行各业均离不开口语表达,一个人的口才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事业成败。学生了解到这些就会主动探究,积极思索,在明确目的后,就会积极学习。

四、注重语言的幽默性

调动积极性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最基本的就是讲个笑话,学生们的注意力就都到你身上了,然后讲授重点知识。用一种幽默的姿态上课,才是引起学生注意的关键!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自己的话语才会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学生欢迎。

五、正确评价与鼓励学生

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积极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关爱他们。这类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没有信心,没有动力,不可过多地指责他们,要关注他们的进步。在课堂上要采用积极、肯定式的评价,使他们获得成功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提问中要根据学生的水平让学生都能拾级而上。美国一个教师曾面对一个不太聪明的小孩子伸出五个手指问:“这是几?”孩子说:“三。”教师说:“太厉害了,还有两个就数对了。”所以在课堂中我们要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让学生都获得成功感。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容易自暴自弃,所以要及时地对其进行鼓励、诱导,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在口才课里设置了课前表演环节,可以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鼓励,之后再指出一些不足。对口才差的学生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心、动力,遇到微小的进步及时鼓励,如果说“太差了,0分”等会挫败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只有使学生进入特定情绪、状态,才能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上,我经常留意一些纪念日,利用这个特殊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偶尔听到某位学生过生日的消息,就会利用课堂中的两分钟为他庆祝。在朗诵诗歌之前先让学生听听诗人的故事,听听和诗歌意境相同的歌曲,这些情境的设置都让学生学习口才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表演法

许多口才训练方式比较单调,如果能让学生上台表达,把讲台当成舞台,把一个饮料瓶当作麦克风,学生们就会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

在许多表演中,我会把自己也编入孩子们的行列,这样我这个特殊成员的参与也会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竞赛法

第3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问题设计欠合理化、科学化,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安排,忽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探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再发现过程.显然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是等同的.提问不一定都有启发作用,启发性原则是否得到贯彻,不是看形式上的提问,而是看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否达到顿悟.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问来实施启发式教学,文一给出了探讨.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主要表现在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分析讲解,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套用公式、定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知识前后之间联系不清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间的关系没有讲清楚,学生练习时套用书中公理,在判断命题“(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一个锐角和一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正误时,用“HL”公理判为“×”.究其原因,是教师钻研教材不深,讲解不透,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公理适合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反之不然”交待不清.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烦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以提高能力为目的,以科学、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又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精讲精练的要点是内容精要、方法精巧、语言精练、难度适当、多少适量,决不是少讲少练.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学用书》,不钻研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师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具体落实到每节课.《教学用书》是教学的宏观指导,备课教案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与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多数中青年教师素质较好,知识面广,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有的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课题,目前大家形成的共识是:学法指导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处理.如在复习课中结合内容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复习方法:对比小结法、歌诀概括法、回忆再现法.在培养学生智力过程中,教给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方法;教给学生观察数式和图形特点;教给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思维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图示记忆、列表记忆、归纳记忆、例证记忆的方法等.总之,学法指导重在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误区之五: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教学中,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过分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结果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改变这些教学现象,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要认真研究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上,要以“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进取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走“用中求实,仿中创新,先死后活再提高”的逐步发展的路子.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

第4篇

1.教学现状堪忧

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高中就是学习职业专业技术,对于基础科目语文没有太多的兴趣,对于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没有太高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自身教学方法的不当,导致课堂整体氛围不够活跃,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就更加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下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本来应该有的魅力不能被很好的展现出来。

2.生源素质较差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相同类别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竞争,很多中职学校在生存压力之下,不断降低自己的入学门槛,使得本来生源就不足的中职教育教学变得更加缺乏教学质量。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很多中职学校在招收生源方面只能是越来越差,这也就决定了在职高语文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质量。

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教学目标的改革和优化

只有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育活动的其他各项措施才有章可循,也才能够顺利开展起来,而这个“章”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和确定。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牛鼻子”,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个“牛鼻子”,教学活动中的其他要素如教学计划才能够合力制定,教学方法才能够合适的选择,教学方向才能够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才能够有效组织和确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以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能够为满足我国生产建设等工作需要而具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本。在这个基础之上,职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要以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教育,努力优化和整合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几个方面的能力。同时,针对职高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方面,对学生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导向,务必做到职高语文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目标方面合理和准确。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所谓教学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材料,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教学材料为载体进行教学的,没有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刺激,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进行,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职高语文教学内容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职业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具有丰富的生命力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如网络、新传媒、教科书以及各种研讨会和辩论会,同时还有博物馆和纪念馆等也是很好的语文教学基地。另外,职高语文教学还可以与各自不同的专业相结合,例如不同专业需要不同的应用文,语文教师就可以找相关的资料和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多侧重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商务秘书专业的语文课堂就科员多学一些写作和书法类的课程;旅游专业的语文课堂就要侧重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学常识方面的学习。同时,职高语文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3.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优化

第5篇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动素质教育内涵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根据省教科院工作安排继续开展中、小学“三优”(即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优秀校本课程、优质课)的评选活动,通过“三优”评选活动,充分发挥三级教研网络的工作效益,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教研机构建设,促进校、县、市由下至上的教研活动,现将“活动”方案公布如下: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贯彻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有关精神,加大中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快教育教学内涵发展,有效地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决定举办此项活动。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的评选内容须紧紧围绕>:请记住我站域名/

(1)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反思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育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评价及反思和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等。

(2)学案的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科特点,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策略、教具、学习流程及教学反思等。

(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报告应是参评教师本人指导,基于学生亲历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应呈现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确定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体会等内容;报告应主体明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数据准确、文本规范、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教师的指导与反思应呈现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研究结果的评析,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报送成果时需注明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学生)姓名及课题实施年级。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秀论文、学案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以文字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word2003)的形式上报学校教研室邮箱()。文字稿要求:统一用A4纸,必须有封皮(写有:学段、论文、教案/案例/学案题目,科类、姓名、单位),正文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1、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设置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

2、参评教师于10月16日前把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交回学校教研室(过时视为自动放弃)。

3、参照山西省教育学会文件规定和《学会章程》,每篇收取评审费50元。

第6篇

教师如何参与并搞好校本研究

作者简介:王海彦,37岁,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毕业,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内蒙古毕拉河林业局中学副校长,内蒙古森工集团[:请记住我站域名/]骨干教师,英语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英语教学工作。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员,《语文报》特约编辑,《学习报》特约编辑,《语文周报》特约编辑、大兴安岭林区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多年来受林业局及以上表彰17次,有十多篇论文在自治区级及以上书、报刊上发表或论文评选中获奖。

在教育资源需要开掘的大多数中小学,如何实现超常发展,最现实可行的选择是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之路。换句话说,就是要走校本研究之路。如何搞好校本研究,关键是要对其定好位。有效的校本研究必须定位在“三个服务”上。

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且是校本研究的“主战场”。客观地说,长期以来,中小学中进行的校本研究大多数是华而不实的,与课堂教学尤其是与课堂教学改革咬得不紧,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的意识不强。当前正是新课程推广实施阶段,这就要求校本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努力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要力求校本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首先,要找准“抓手”。也就是找到“教的改革”和“学的改革”的“结合点”,校本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点”。其次,要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发挥什么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要作用不是“灌”而是“导”。比如,当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应给予诱导;当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时,教师应给予指导;当学生的学习思路不清时,应给予开导;当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时,应给予辅导。再次,要大胆相信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中间蕴藏着巨大的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如不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不注意培养学生逐渐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习惯,课堂教学改革将无法进行。

总之,教师要学会在研究状态下进行课堂教学,善于把教室当成实验室,把学生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研究性教学,使课堂教学改革能与时俱进、能行之有效。

长期以来,不少中小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一讲到教研工作就吐苦水,情绪很大,比如,说“没有时间啦”、“浪费精力啦”、“会影响教学质量啦”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除了一些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一些因编制较紧的村小教师确实较忙外,这里面还有一个长期没有解开的“死结”在作怪,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校本研究工作,没有合二而一融为一体,没有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而是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校本研究没有很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要力保校本研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首先,我们要明确校本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校本研究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也就是说,中小学校本研究的课题不在大而在小,不在深而在实,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否则,校本研究就是瞎研究、空研究。其次,要做校本研究的有心人。学校丰富的研究机会、独特的研究情景、鲜活的研究问题、最佳的研究位置,为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优越的研究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留心周围的一切,要自觉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教研相长”的效果。再次,要找准校本研究的“突破口”。校本研究的“突破口”就是以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课题开展研究。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善于把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经过“设计”转化为一个又一个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研究课题,再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研究课题,来解决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种行动研究,最易达到同步推进教育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教研质量的目的。

当前,在中小学中有一种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即大家天天嚷搞教研,大家也好像都在搞教研(如听课),但实际上绝大多数教师不知道怎样去搞教研,特别是对一些教改实验、专题研究更感到无从下手,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中小学教师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生理缺陷”。要使校本研究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服务,首先,我们要正视校本研究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意义。如今已不是一个只要有知识或文凭就能当教师,靠经验和“汗水”就能当好教师的时代,而是一个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的时代。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无可选择地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这种能力,除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能力,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就是校本研究的能力。一个教师如果缺乏校本研究能力,那就意味着缺少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就意味着要被时代所淘汰。其次,我们要懂得一些进行校本研究的形式和方法。有些教师片面地把校本研究理解为听课、评课和写文章,这是一种很狭义的看法。校本研究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反思是校本研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形式。教师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就应学会如何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进行自我反思。又比如,校本研究很强调集体研究,教师就要学会如何参加集体研究,如何在集体研究的氛围中学会将大家的智慧集于自己一身。再比如,要进行课题研

究,教师就必须学会如何选题、如何控制实验过程、如何结题等等。一句话,就是教师绝不能只凭个人意志、只凭自我感觉、只凭工作习惯或只凭几分热情去搞校本研究,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搞校本研究。再次,我们要学会通过校本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工作品位和职业形象。由于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针对本校甚至是本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这种实用性的研究,很容易显性形成教师实用性的教学教研素质和后发优势,以帮助教师出现高位持续走强。很多名师就是通过校本研究造就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教师必须要学会通过校本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校本研究来重塑自己的职业形象,教师有机会通过校本研究来形成一种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教师应善于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完善自我、成就事业。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自然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那么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政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现状,促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如何有效地促进初中政治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呢?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言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这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自己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

二、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这是由教师指导而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学要素结合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要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我想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三、教学内容结合社会实践,不断拓宽学习领域

为有效促进初中政治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政治理论知识都是社会实践的升华,是对社会实践的规范化、系统化反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认识和把握,还能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第六课行使政治权利中的建议权和监督权时,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行使的权利和体会使用权利必要性的同时,加强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职责的认识,从而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另外,经过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学生进入思想政治认识误区,认为对思想政治的学了考试之外,并没有了其它实际性的意义。那么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到学生这观点之后,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效地采取措施扭转学生这一错误的想法。而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效的运用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伟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考试周刊》 2010.46

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最主要的形式。虽然高等学校有实践、研究等教学环节,但是仍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研究教学等环节也应融入课程之中。

一、课堂教学现状与改革原因分析

1.课堂教学中学生现状。很多大学生从认识上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大学教育的意义。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存在衔接的问题。中学阶段的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得新入校的大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自我学习、创新学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学课堂信息量大,课程难度高。教师讲解习题,反复复习的时间较少。课堂一节课,课后需要几倍的时间去消化理解课堂的内容。大学管理相对松散,学生不会像中学时一样受到直接的纪律约束。很多学生处于迷茫状态,对专业学习方向、职业规划不能理解,缺乏学习动力。目前国内大学多为“严进宽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就完成了任务,只要能拿到文凭就业就可以了,但求期末考试及格,不注重知识本身的学习。有的学生认为大学课堂教育不重要,只有考证就业最重要。课堂上不积极听讲,参与教学,而是花费大量时间复习考各种证书。结果花费了时间、精力、金钱,只拿到一堆与专业未必相关、对就业未必有帮助的证书,而忽略了本专业的学习。

2.课堂教学中教师现状。高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包括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但只是大学老师工作任务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各高校均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对教师的考核也以科研为重。在很多高校中,甚至出现了轻教学、重科研,教师把教学当成副业,科研当成主业的情况。部分教师忙于写论文、做项目,缺少备课时间,课堂上照本宣科。然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科研创新本身也可以与教学相结合。

高校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除了少数课程,如高等数学等,有答疑时间之外,大多数教师课后与学生无专门的答疑等交流时间。很多青年教师没有经过师范训练,课堂上对着电脑课件,没有板书也缺乏互动。

二、理论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是课堂的基础,没有理论学习,就不具有实践的基础。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从选课时起,就公布详细的课程介绍、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参考书目等课程相关的信息,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就有所准备,在预习、复习时也可以有的放矢。做好课程介绍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可程度,让课程教学更有系统性、计划性。杭州师范大学以成为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为目标,充分而全面地提供教学信息。金融工程课程提供了详细的课程介绍和教学计划,公布课堂讲义、课后习题详解等所有的教学资料,提供案例学习等拓展学习的内容,并运用网络进行互动。课程的教学中,及时与先修、后续课程的教师做好沟通工作,除了研究金融工程教学之外,还须研究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投资银行学、衍生品市场、金融数据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将专业教学中各门相关课程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可程度来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计算、推导时使用板书,理论介绍使用课件,案例分析使用视频、课件、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改善教学效果。

在课堂之外,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从制度上确保课后的辅导交流时间。英美等国的大学,在课程的教学中,除了正式授课之外,还确保了学术讨论和辅导的时间,即每周一节正课对应一节讨论课。除此之外,教师须保证每周的固定时段作为在办公室答疑的时间。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多种形式。单凭期末考试来考核的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金融工程课程考核采取了平时作业、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金融产品设计、小论文、实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了学习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实践教学、研究教学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新与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创新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加深理论理解,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在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加入了实验教学内容。与金融工程与计算课程的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使用金融软件,查找和分析金融数据的基本方法。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金融工程课程的教学与学年论文相结合,起着相互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研究创新的能力。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是本科生应当掌握的能力。并没有专门的课程讲授如何做科学研究,虽然有毕业论文,但是大四学生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之余,精力很有限,需要在课程中融入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金融工程教学与学年论文环节结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须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入最新的行业信息和热点问题。不断关注我国金融市场的最新信息,在2010年3月,我国推出融资融券时,组织课堂讨论其影响,并结合解释课本中做空机制的概念。在讲授商品期货期权这个复杂概念时,结合讨论2012年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商品期货期权。课程教学与就业导向相结合。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很迷茫,直到大四才开始盲目地投简历应聘。大学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不同。高职高专主要教授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学教育理论知识难度较高,但是缺少职业技能的培养。介绍金融工程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运用,如银行的产品设计部门,证券行业各类企业的各类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四、小结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形式,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都有所欠缺,而教师教学也存在着知识老化、与学生缺乏沟通等问题。通过理论教学改革,并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最新前沿知识、就业导向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分析能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全胜,钟玉珍.建构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J].教学研究,2009,(03).

[2]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3]聂永成.多维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1,(02).

第9篇

论文摘 要: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情况进行调查,并结合作者所在学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

近些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内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种改革措施不胜枚举。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方法, 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简单的概括就是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作者就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1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普通高校继承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没有变化。并且,双师型教师的要求还处于过渡期,并非每位教师都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

2)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偏低,理论知识薄弱,运用能力欠缺。只有少数学生英语成绩和运用能力较好。多数特别是理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或者由于基础薄弱,学习实践起来表现得力不从心。同时,班级人数过大也造成课堂教学组织困难,操练时间少的问题。

3)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完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公共英语教学上,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够合理,年轻教师占多数,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大量外聘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问题。

2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顺利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决定因素,是要有一支能够适应教学改革模式的师资队伍。

2)倡导学英语的新风气,高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学习心理障碍,对学习英语信心不足,总有一种畏难的心理。所以我们的任课老师及辅导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主动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与此同时,我们要给他们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掌握英语,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大学生必需具备的素质,从现在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也说明了这一点,绝大多数企业对毕业学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要引起领导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果得不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和任课教师的支持,就大大影响了改革的成效。

4)加强英语教学的常规管理对任课教师的教案、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对学生的辅导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老师能够高质量地上好每节课,这些常规要长抓不懈。同时提供定岗培训机会,使得教师有较广的发展空间。

3.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1)构建了个性化的互动教学环境。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对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客观详细的分析,在对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益智理论的学习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常规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化学习+小班个性化辅导+英语第二课堂”的“四位一体”的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实现了多元教学目标的转化。高职高专院校都能严格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制定出具有校本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强化学习内容的吸收与应用;同时构建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体到综合的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确保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

3)搭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的基础平台。为有效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部分高职院校都相继建成了多功能语音室、网络化多媒体中心、影音媒体中心、英语角、同声传译训练室等一个或多个构成的综合语言实践教学中心,并且相继安装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软件平台及英语在线资源库等,弥补了教材资源的不足,也开创了教学的互动空间。

4)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形成了“团结协作,刻意改革,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工作共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反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多篇论文已经或即将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

5)课程建设: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了以“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B层次学生)” 、“大学英语A类层次创新教学模式”和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为课题的课程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各层次大学英语教学的《形成性练习题库》、《试题库》。2011学年进行了院级课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完成了《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听说)项目实训报告》、《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听说)项目实训指导书》和《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听说)项目试题库》。

6)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两学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有了长足提高,大学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在教学中没有固定不变的万能模式,为了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及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纯粹的教师课堂授课模式已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但纯粹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对那些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来说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折中的办法就是将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按不同比例进行整合,形成动态的整合模式。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式,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模式的整合。对学习者来说,这种整合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利于其言语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今后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跨语言及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第10篇

2011年下半年学校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来,我公开承诺履行如下诺言:做一位学生满意的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参加校本课题研究。

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论文5篇获省市级奖,女工委论文《女人花》通过网络征文获奖,并获得省级获奖证书和奖品。课件《奇异的琥珀》参加资源征集被中央电教馆收录。

做班主任工作扎实、勤勉。爱生如子,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待学困生和留守儿童,付出了母亲一样的热情,感化了好几个顽皮的学生。一个学期结束,班主任考核总分在全校42个班级中居排第一名。

作为一名支部工作人员,积极撰写支部各项报告,并能按质按量送到县教育局和敖阳镇相关部门。按时按量收缴党费。

第11篇

突破口在哪里——从薄弱处找出口,凝聚人心是第一步

学校办学社会声誉差,教师无心教学,进而办学质量始终处于低位,学校发展徘徊不前,这样的怪圈困扰着全校师生。2009年上半年,学校因为收入分配、住房补贴、岗位竞聘出现过一些诸如上访、罢课等不稳定的事件。风波平息后,学校领导班子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办学质量不行,教师没有盼头。外忧内患下学校坚定了抓质量才有出路的决心,而突破口的选择指向了薄弱的课堂教学。

凝聚人心是第一步。2011年春季,我们在全校范围展开了“高效课堂和有效课堂”的大辩论,统一思想。2011年5月组织全校教职工每批次180多位分三批到綦江隆盛中学进行体验式培训学习;同年6月下旬特邀山东昌乐二中的领导、专家、老师13人到校进行为期3天的手把手模拟练习培训;同年暑假又举行了四次8天的实战演练培训;2011~2012学年度组织了60多名教师分五批次去山东昌乐二中进行为期三天的课改骨干培训,回到学校后交流分享,效果很好。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532高效课堂”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设模式、大德育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基本要求。

按照“周密部署、整体推进、破解难题、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于2011年秋季正式启动了。

“低开高走”的课堂教学改革路——顶层设计、立体推进

对于课堂是否有高效一说,何为高效,在教育界是有争议的。回望2011年,学校最终选择了“高效课堂”改革之路,其实是针对当时学校课堂教学整体质量较低的一种绝地反弹,包含着学校一定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的决心。

2012年秋重庆市推进“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纵深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由“高效课堂”向“情智课堂”的发展,其间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整体改革的探索。

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是学校校级领导班子必须转变观念。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打造卓越课堂,观念必须整体转变、齐心合力、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二是校长必须具有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能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如何建设,活动课、辅助课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改革等等,校长必须进行通盘设计。三是校级领导必须在实践中来实现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和组织。学校5名校级领导做到了“三深入二带头一承包”,即深入一个班级(自己所学专业)教学、深入一个教研组(备课组)研究、深入一个年级组活动,带头编写导学案(教案和学案合一)、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承包一个学科。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难题,调整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的立体推进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学校实施了“点—面—体”式的立体推进策略。

聚焦课堂,突出研究“点”。聚焦课堂,突出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点”,开展了真实而深入的行动研究。一是寻找问题。开展了行政与骨干教师随堂听课活动,要求他们在听课时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广泛听课,我们发现并汇总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调控等方面的问题。二是研究问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分类汇总,每个备课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专题,形成了各学科组的“问题研究”系列。

以人为本,扩大研究“面”。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并扩大了“三个面”。一是教师的参与面。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等实际,有选择地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学校在教师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力争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二是学生的参与面。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个学生不仅是被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的主体。关注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健康的情感,掌握正确的方法等,不拿学生当“试验品”,杜绝出现“牺牲品”。三是总结提炼,学校每个备课组对研究情况每月进行总结;老师们积极撰写“问题研究”的案例、随笔、论文,学校组织评比,让老师们形成问题研究的习惯。

统筹兼顾,构建研究“体”。我们统筹兼顾,构建丰富的研究“体”,使学校教育科研扎扎实实地开展。一是举行多彩的研究活动。把教科活动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规范开展“一课三议”与“三课一评”、骨干教师集中上示范课、“骨干论坛”“教师沙龙”等校本研讨活动,做到了内容体现专题性、形式凸显灵活性、过程讲求实效性。二是进行多样的总结反思。要求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每周撰写教后小记,每月撰写教育故事;课题组、教科室每月进行阶段小结。三是实施多层的评比激励。定期组织评比教师撰写的案例、随笔、论文;每学期末展示教师的教科成果,加大对教师教科成果奖励的力度,引领、激励教师潜心教育科研。

课堂教学改革让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变,师生的精气神有了,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2011年中考,学生凌春阳摘得渝北区中考桂冠,2013年中考283人上市重点高中线,名列渝北区第二名。

从“532高效课堂”到“532情智课堂”——“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特色办学

课堂与人息息相关:课堂指向人、为了人、提升人。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课堂所面对的,不是空洞、抽象的符号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情感与智慧的具体的人。用“高效”来评估教学,度量一个人的成长,难免工具理性味太重。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个体,其内在的生命与人格、情感与智慧的生长,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与尺度上,我们开展了“532情智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并试图以“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的培养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内在超越。

“532情智课堂”的核心内涵及策略

“532情智课堂”既不等于情感课堂,也不等于智慧课堂,而是情智和谐、情智共生的课堂,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追求。

“532情智课堂”倡导“五化”革新策略,即:知识情境化,启动情智;内容问题化,激活情智;过程活动化,生成情智;师生互动化,发展情智;效益最大化,展示情智。

“532情智课堂”基本操作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所谓“532”,是指“五步骤”“三督查”“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互学的环节。“532情智课堂”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督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预习、展示、反馈”是课堂高效的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32情智课堂”推动学校整体进步

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情智课堂”的建构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学科。课堂教学指向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学校的“情智课堂”拓展了丰富的外延。一是积极开展大德育活动,比如:全校学生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举办专家院士进校园报告会、红岩魂报告会、感恩教育报告会、失足少年现身说法报告会,每年清明节、“11·27”组织师生去歌乐山烈士陵园扫墓,每年三月定为科技教育活动月。二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三是进行小组文化建设,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4~8人为宜,6人一组最佳,每组都有组名、组规、组训,组内每个人既是组员又是组长,每一个学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有明确的分工,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四是认真开展辅助课程。学校主要开设了科技教育、拳击、田径、篮球、舞蹈、播音主持、礼仪等,这些辅助课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成就教师的自我超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以来,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找到了自信心和成就感。“532情智课堂”要求教师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结果。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了长足进步。

第12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引言

研究生作为我国的高端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才,同时也是我国各科研机构、教育界的主力军。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改革研究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改革措施。

一、研究生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方式回归本科生的大课堂教学

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系统掌握某学科或专业领域内专门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研究人员或高层次专业人员为目标[1]。因此,研究生应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研发及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回归本科生的教学方式。

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正逐步扩大,生源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研究生人数急速增长,而研究生导师人数则相对稳定,这导致一位导师指导多个研究生,采取的教学形式重新回归到大课堂的本科生教学方式,原来的那种几个研究生于导师围桌讨论学术的教学方式不复存在。研究生不再参与课堂讨论,而是以导师的教学为中心,这种教学方式制约了研究生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缺乏探究知识的欲望,影响了研究生教学质量。

2.科研能力降低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是3年制,第一学年,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第二学年,着手专业课题研究,而课题一般由导师指定题目,研究生一般不需思考课题题目;第三学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研究生不愿思考,不喜欢课堂讨论,更倾向于听课,这种教学模式固化了研究生思维,导致他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有下降的趋势,这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期,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2]。我国大部分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撑,内容没有新意等,有些论文甚至涉嫌抄袭,这反映出了我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不足,没有达到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标。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研究生的质量需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二、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生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及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因此,研究生教学形式应进行改革,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多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尽量还原几个研究生与导师围桌讨论学术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堂讨论,积极思考,培养研究能力。

当今世界已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内容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研究生教育内容应该与时俱进,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预防研究生教育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实践需要。研究生课程教学,应基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讲授式教学方式与互动式教学方式并用,提倡多位导师同时授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师生间互动,从而增加课程教学的吸引力[3]。

2.课堂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研究生教学并不是形而上的教学,应该学以致用,因此,在加强对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将课堂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当前,我国很多研究生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科研能力很低,这是我国在研究生教育“重教学轻科研”的结果。导师在传授研究生理论知识时,应侧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研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实现研究生教学的目的。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目前,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扎实、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有效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作为评判课堂教学质量以及研究生质量等标准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应根据我国的教育目标以及研究生学习特点,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从而切实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提高研究生教学效果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