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

时间:2022-06-11 05:33: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动教学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互动教学模式

第1篇

 

 

一、要素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是教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

二、模式界定

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

三、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互动探究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习理论:①布鲁纳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生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指导下,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的选编顺序,能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新的研究还表明,当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的60%的时候,就要开始运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这是后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最明智的做法。

3、教学理论:斯卡特金认为发展是教学的重要归宿,而发展的实现则有赖于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内容。在查明能够促进发展的内容和条件,正确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和赞科夫等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互动探究中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相应的条件,探究具有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参与学习,符合上述的两个条件。

四、建模理念

1、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

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对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判断应该看学生中否是目标的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学生是否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

2、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两类。在学生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3、交往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开展交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长。交往活动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学生在交往活动中激发和体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已,使其充满个性,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卓越品质的创新人才。

4、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

它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压抑;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堂应聚焦社会热点、追综科技进步,使课堂信息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思维空间的开放,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灵敏性、独特性上训练学生的思维,用延缓评价、鼓励创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多个问题离开课堂,敢于怀疑教师、教材、权威的结论。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展开。在联系与综合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

①这种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创新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制定目标、实施探究、巡堂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等各个方面渗透分层的教育思想。②创新的层次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以相对于个体而言“前所未有”为重点,以相对于群体而言“前所未有”为奋斗目标。

6、不同学科应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思维能力

它包括学生掌握某项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好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教学模式符合学科研究、学习的特点。例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而理化生学科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假设----实验----分析”。理科教学是培养人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人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探索自然奥妙和科学技术为主旨。文科研究方法是“感知----体验----觉悟----升华”,文科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它重教养和规范人的言行,以提升人的精神力量为主。

7、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应有自己的模式群

对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模式。如建立“双基探新学习课、思维方法练习课、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校内外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群等。

五、模式目标

①该教学模式强调目标的导向作用,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

②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

③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六、模式结构

(一)一级结构

教师:引起兴趣确定主题组织指导意义建构

                       

步骤:创设情境呈示目标互动探究促进发展

                         

学生:感知问题提取信息分析综合内化迁移

过程结构

(二)二级结构

A、探究的类型(按活动形式划分):

1、活动探究:参与活动----感悟实质----认识升华

2、体验探究:问题导向----体验探究----讨论内化

3、专题探究:问题归类----分析综合----阐明结论

4、自主探究:自学自疑----自觉自悟----自评自结

5、建构探究:引导探究----同化整合----意义建构

6、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总结提炼----发散延伸

7、引导探究:研究引导----鉴赏引导----迁移引导

……

B、探究的层次(按照学习方式的开放程度划分):

1、体验探究。学习的课题、假设、验证用的材料,实验全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从几种假设中选取一种,并围绕所选取的假设展开讨论。

2、引导探究。教师提出学习课题,学生提出猜想及验证的思路,验证用的资料由教师事先准备,或者由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再作准备。

3、独立探究。课题由学生或教师提出,其余各环节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组织者。

(三)三级结构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启发式、挫折演示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内容不全教学法……

七、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教师必须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的经验)的相关程度。必须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2)能引起学生兴趣;(3)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具有层次性;(4)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如个体独立完成方式,群体合作完成方式等)。教学应该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教学情境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创设情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指课首情境创设。

2、呈示目标。包括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动作呈示。目标即可以整体呈示,也可以分部呈示,但必须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探究的内部诱因;具有挑战性,介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新认知水平之间。问题可由学生分小组提出,也可个别提出,还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也是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终的,具体操作要求为:①从情境中引出问题,筛选信息,确定探究的重点;②规划、规范探究行为;③确定交流的主题;④依据目标设计训练内容和进行反馈评价;⑤调控教学环境。

3、互动探究。①它包括研究问题----验证问题----策略评价。研究问题,要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意识和交流、交际能力。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思维操作方式。验证问题,通过交流研讨和实验验证结果,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学会的知识,和用学会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问题、观点持独立见解的个性。研究“问题----验证”问题包孕了体验性学习的过程。策略评价,要对学生所采用的智力操作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品质等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富有个性的方式将学会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这是学生巩固创造性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②探究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循环往复的过程展开的。③教师提供的材料既可以是虚拟的材料(如课件),也可以是实物材料;若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材料,则材料必须是有结构的材料,即学生对材料的合理运用,能够逻辑地形成与探求目标相一致的结论。若是指向氛围、情境的材料,则要考虑材料的相关性、直观性、感染性。④“探究”不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科的不同,理科偏重实证问题,文科偏重感悟问题,其它学科(音、体、美、劳、信)偏重体验问题,因此,我们确定文科以感悟为主;理科则以实证为主;其它学科则以体验为主。不同学科应选择不同探究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层次。

4、促进发展。发展是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领域的发展,它包括归纳总结、检测和迁移训练三个环节。归纳总结的内容有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经验体会(元认知),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科学新知的动力,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迁移是使学生已知信息或知识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的过程,迁移训练要有挑战性、相关性(与目标)、开放性、综合性、典型性。

八、操作策略

1、组织教学的策略: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交替进行。学生的交流活动既可以在一个环节内交替(如“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的交替进行),也可以是几个环节的交替(如一般情况下“情境----目标”是班级集体教学,“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互动交流模式,规范学生的交流行为,适时发挥教师的引疑、表态、反诘、转向的作用。互动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小组的成员首先必须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并力图做到:①小组内全员沟通;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③小组成员随学科而变化,扩大学生的交往面;④灵活配置组长,学科不同,组长不同,同一学科定期更改;⑤评价指向小组,而不是学生个体,避免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负面影响;⑥组织好组际交流。

第2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心理学为指导,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简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是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

因此,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1.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3.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4.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一回答”过程。5.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由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

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个别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他们在学生面前放不下架子,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也不能配合教师积极互动。

2.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教师虽然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调控互动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把握好互动的时机,致使在该互动的地方没有互动,不该互动的地方却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互动;不能很好地提出互动话题,比如教师的互动问题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没有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等。

3.课堂的教室布局局限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那种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讲台下的教室布局,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对话形式,它强调的是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感觉有压力,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感,不能放松地进行互动。老师应该站在学生之间,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4.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且课堂互动的形式单调

排除老师互动点的设计不合理,互动时机的选择不适宜的原因之外,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亦有一个过程。

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基于师生互动在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我以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1.提倡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平等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

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4.提高评价质量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外语教学走过的漫长路程中,人们逐渐悟出了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与关系的真谛,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既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课堂,也不是一方以强势压倒另一方,而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与相互构成统一的师生关系。2.有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活动,既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又给他们对掌握不够的地方及时进行自我改正提供了机会。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各小组间交流。在活动中,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学生更喜欢的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第3篇

关键词:互动式;口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2―0069―02

一、口译教学特点

口译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双语转换能力的合格译员。我们对口译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口译工作本身兼具即席性、语言综合性、知识复杂性、工作独立性、跨文化交际性。这就要求译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和口译技巧,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梅德明认为一个人的口译能力不完全等同于语言水平加翻译技巧,而是跨语言交际活动中译员的双语能力、翻译技巧和个人翻译素质的综合体现。因而在口译课程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互动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口译教学模式”是教学整体性动态过程。表现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认识,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渐进式有序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调节师生关系,翻转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多因素互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交流提问、变式探讨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思维。

三、互动角色

1.教师角色

在教学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谁来开启互动式教学模式,怎样开启。教学需要一个设计者,需要一个“导演”,而教师就是整个教学的主导。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启动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后期的参与。在互动阶段,教师是互动的参与者,解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且对学生的互动成果给予评价。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体验,强化学生对自身探索活动的认识,然后归纳总结,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此外,教师还需要树立一个新的观念,就是教师需要服从学生,教案需要服从课堂,教学进度需要服从教学效果。

2.学生角色

传统的口译教学中,知识和语料是客观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基本是被动的。加上信息量大,知识综合较高,涉及面广,所以学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口译教学往往沦为口译训练模式。而在互动式口译教学中,需要学生完成独立探索、小组互动等各项互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从接受问题、探索发现问题、变式探讨、组际互动到体验归纳,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互动式教学中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合理分组,对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

四、互动阶段

1.自主探索

学生的自主探索是互动式教学的保障,也是互动的准备阶段。通过教师对相关知识点的启发,学生独立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出困惑和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产生探求知识的渴望。学生提出问题是整个阶段的难点,关系到下一个阶段的成败。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规划时间,主动查阅相关资料。

2.小组互动

小组的互动是口译互动教学的核心所在。在学生完成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为互动讨论做好准备。小组的互动以完成各组的任务为中心展开学习和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达成一致的方案。小组互动是学生自我探索的展示和相互意见的整合。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小组的设计、分工、演练,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学生通过小组互动,丰富了对知识的认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兼顾了个体与整体,实现了教学中上行和下行的互动,积极参与到口译课堂教学。

3.组际交流

组际间的交流是互动式教学的关键。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对相关知识点的认知。选出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小组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其他组做出质疑、补充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讨论,最后通过不同视角的对比和对知识点广泛的接触,形成统一的认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能够充分表现出来,通过反思和视野的拓展,在下一次的互动中展现出更加专业化的表现。在教学中设计了模拟联合国和商务谈判口译两个口译教学互动环节,结果显示,学生的参与度一直是100%,学生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彼此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对语言能力和口译技能也有了充分展示。

4.成果展示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是互动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展示不同群体的个案,可以给学生提供互动的思路和一个评价的标准,同时找到自身问题所在,进一步提高了对知识点的认识,为下一个阶段做了前期准备。这个环节的互动主要以提问和回答为主,融入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讲述跨文化交流这个章节的时候,展示了学生对于肢体语言理解的个案。在讨论时学生发言踊跃,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极大扩宽了原有知识的范畴,同时还探讨了在口译过程中可行的解决途径,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5.总结评价

互动式教学的总结和评价可以在成果展示的阶段后由小组之间互相评价,也可以由教师进行评价。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互动的监控者,也是该阶段的参与者。评价可以是主观技术层面上的,也可以是客观数据上的。而总结是对教学主题的一个回顾,也是对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归纳再循环。从教师层面上看,总结是很好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学总结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记录,而且是在回顾教学互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能够通过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于学生而言,能抓住知识点实质和完整性,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五、教学成效

1.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营造特定的模拟情境,把讨论、问答、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在互动中,学生往往会带来不一样的思维和表达效果,甚至给课堂带来惊喜。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口译课本身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常常在后期的学习中因困难或者感觉力不从心而失去兴趣。互动式口译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我探索、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对知识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教学互动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入手,往往在教学中能收到好的效果。

3.拓展学生学习途径

传统的口译课围绕教学计划、教材进度进行设计,教学模式被严格局限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教学目标无法全面落实。事实上,口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学生在各个阶段借助不同的平台,搜集、整理资料,讨论和展示成果,课堂、线上互通,极大程度延伸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通过口译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达到教学与实践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04).

第4篇

         一、“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教师启动——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练习评定。       

教师启动——互助互动的前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体作用,作好前馈、铺垫、引导工作。前馈,就是在新授之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做到有的放矢。铺垫,就是根据学习新知的需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自学、探索新知做好旧知铺垫工作,引导,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有效的获取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自主探索——互动互助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授教学伊始,先由学生个人自学,就是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这一阶段开始,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各自认真自学本课的新授内容,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在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列出,提交小组讨论,寻求解答。

            让学生自学课本,能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愉悦感。成绩中等的学生,既理解了部分知识,又找到了暂时未弄懂的内容,诱发了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大都存在困难,但毕竟知道了问题所在,明确了主攻方向,扩大了信息交流的渠道。

小组讨论——互助互动的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不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各组由一人汇报其本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他成员补充;把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体组员讨论;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明确提出讨论的要求;指导各组有效、高质的进行讨论;关注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二个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小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帮助,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互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习能够有所提高,同时对个种信息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加工。

全班交流——互助互动的关键。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互助学习全面体现。

            在大组交流中,先由一个组抢先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全班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则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争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知识作出科学的归纳、总结。

            全班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组际之间的合作与竞赛的机会,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自己获取的;形成的能力不是老师强制的,而是主动得到的。

练习评定——互助互动的检验。

            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通过相互讨论,相互评定,来达到主动探索,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互议、互评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不急于直接讲解,而是采用全班讨论的形式,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再次发挥学生的互助互动和自主学习的作用。

            上述过程应着力发挥学生群体间的互助互动功能和自主学习功能,使他们学习的主题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而教师则应发挥全程调控作用。

第5篇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3.“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效果

进行“互动”设计和设问,科学地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整理、归纳、补充完善和因材施教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促使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者为引路导航者。使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6篇

关键词:野外;地质实习;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193-02

地质综合实习为课堂专业知识的补充及深化,是石油地质相关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环节。学生通过将课堂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与实践,旨在学习地层―沉积相―构造的基本特征,分析复杂的地质现象,掌握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建立地质学科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及科研夯实基础。自重庆北碚实习基地实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质综合实习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该实习基地的建设,多次强调突出实习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有效教学模式,并将其作为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质综合实习要体现印象深刻、效果突出,野外剖面的完整及美观固不可少,有效的教学模式和适合的教学方法则尤为重要[1]。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实习前已完成《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及《沉积岩与沉积相》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但鉴于课程浓缩、专业面广而深度不够等问题,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突出重点是实习的关键。重庆北碚地质综合实习经多年的积累及探索,在教师结构搭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凝练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体系,效果突出。

一、“还学于生、化教为学”的教学模式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若在野外教学中还采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达到预期目的[2-4]。采用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地质认识实习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1.以小组为单元独立的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实习前、将实习队分成5~6人的小组,每个小组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由辅导员及专业任课教师推荐小组长。在实习期间,一切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如野外的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等。尤其是在每一个剖面点或每一条踏勘路线的总结过程中,由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可提问或反驳。因此,在每次总结时,气氛异常活跃,每位同学既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成果的创造者;组间及组内既有竞争也有合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2.以学生为主导,指导教师启发性地抓重点、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性讲解及总结。野外地质实习以学生观察和讨论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每一条路线,教师事先告诉学生本条路线的实习目的、主要内容及要求。针对每个具体观察点,首先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观察,之后教师提问,并启发性地提示重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再次观察、记录、分析和讨论。最后针对关键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和总结。在每个剖面点的总结过程中,首先由各小组总结,最后由教师提问、评价并系统总结。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5]带给学生的往往不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对如何获得知识及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真正做到了“脑勤、手勤、眼勤”。通过以上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掌握重点内容,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得到了充分锻炼。

二、野外现象与实际的紧密联系

野外实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巩固专业知识,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将野外现象对应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理念[6,7]。如果在野外采取室内教条式授课的方式,会忽略野外现象及与当地经济、矿产等的关系,学生学习热情也会大幅降低。因此,在具体实习过程中,针对与矿产有关的地质现象(或地层),指导教师会进行详细介绍并引导学生与实际结合,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设置随机加分问答题。如向学生提问龙潭组煤层的形成环境,须家河组煤层的形成环境,它们有何不同?如果让同学们投资建石灰厂、煤矿、砖厂或开展石油勘探、天然气勘探,会选择在哪个层系,什么原因?最后通过野外实物和实际矿产领域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矿产和油气田相关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专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后,学生明晰“学以致用”的思想,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对以后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专业知识表述能力的培养

野外学生专业学习过程的“理解―掌握―熟悉”三步曲,最终由学生的表述来进行评价[6]。但理解知识并不等同于表达知识。本实习的教学特色之一,即实习过程全程引导学生主动表述其所见、所想。

在野外剖面中的难点位置,由指导教师将各小组统一在一起,让每个小组轮流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质疑,最后由教师统一总结,并根据学生表述情况现场打分。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在每次总结时,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竞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在开始阶段学生专业表达能力明显不足,但教师一般以鼓励和补充为主。通过近三个星期的强化锻炼,在实习中后期阶段,绝大部分学生不但能在公众场合大方地进行汇报,而且能用较专业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地质现象。

四、多种教学场所结合确保实习可持续性

国内多个经典地质实习基地因开山炸石、退耕还林或食宿不便等原因被先后废弃。因此,如何结合区域文化特色开展多元化实习,是当前实习基地面临的普遍问题。本实习结合新开辟剖面及博物馆等进行多种教学场所的实习,确保野外实习的可持续性。

1.开辟新的野外教学剖面。实习基地已建设数十年,虽大部分经典剖面保存良好,但个别剖面(如代家沟、须家河组一段)由于风化作用和植被的覆盖,原来良好地质现象已面目全非,给实践教学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带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踏勘新的剖面,在附近开辟了新的野外教学剖面(开辟土地垭飞仙关组三段和四段碳酸盐篮至台地剖面),使教学能够可持续发展。

2.利用重庆市自然博物馆进行地质教育。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位于北碚码头附近枇杷山上,馆内有大量古生物、矿物岩石、古植物等标本,是不可多得的地质学教学场所。自然博物馆针对学生免费开放,实习队在北碚码头河流相剖面观察后,可就近至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丰富的古生物及矿物学标本,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还开拓了同学们的眼界,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和野外教学的不足。

3.利用卢作孚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北碚市政府新修建了民国时期著名爱国企业家卢作孚的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北碚码头辫状河剖面上方,是了解民国时期的教育状况和的理想场所。在结束北碚码头沉积相后,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纪念馆,了解实习区域历史及文化背景,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五、趣味拓展与专业学习互动

连续登山、天气炎热、地势起伏较大等原因容易导致学生身心疲惫,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如何考虑学生体力及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保障张弛有道的教学质量,也是野外实习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在结束完构造剖面实习部分后,租用矿区体育馆开展趣味活动和拓展活动结合的游戏,如集体单脚跳、集体绕圈、翻纸牌等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团队凝聚力,放松相对疲惫的身体;另一方面,开展专业知识趣味抢答题互动活动,使同学加深了专业知识印象。最后以测井―物探专业篮球友谊对抗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灵活有效的评分方式

野外评分既要体现出野外学习及实践能力,也要突出室内图件及报告的整体质量。本次实习评分采用逐项量化的方式开展,包括野外记录、野外表现、图件、报告、手标本鉴定五项组成。具体评分考核方面,采取实习成绩=野外表现平均×40%+(野外记录+手标本)×20%+实习报告(图件+报告)×40%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野外表现成绩以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记录情况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量化评分方式为“野外成绩=总表现÷5”,即野外表现需结合学习态度、主动发言及回答问题情况综合评定。手标本考试则要求同学们利用工具识别岩性,并在岩性识别基础上结合层位、油气勘探意义等进行系统总结,锻炼学生的专业表述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将启发式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运用于野外地质综合实习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着重学生基本技能、独立思考、创新素质、团队精神的培养。指导教师启发性地抓重点、重基本技能的训练,针对性地讲解和做最终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并掌握剖面内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了实习效果。在较为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无一人中断实习、坚持完成实习,无一人不及格,实习平均成绩优良,学生反馈情况佳。总体来看,化教为学、互动式教学措施在地质综合实习方面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张国伟.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地学教育,培养新型地学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7,(6):10-12.

[2]余际从,段怡春,赵连荣,等.我国地质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1):3-12.

[3]赵鹏大.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6.

[4]赵鹏大.在新起点上推进地质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10,(4):1-5.

[5]刘占红.引发式教学对地质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6):81-282,260.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0 前言

在过去的小学美术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紧密的互动和配合,美术教师对互动教学的概念也缺乏正确的理解,互动形式过于浮夸。如何才能够建立有效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成了美术教师亟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1 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美术教师对课堂互动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解

受到年龄和教育经验的限制,很多小学美术教师都对互动教学的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以为互动教学就是课堂正式教学当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而已,而没有将互动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小学美术教学当中。“互动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命互动,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着的,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显然,有许多小学美术教师的思想觉悟不够,还不能意识到建立互动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1]

1.2 学生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

由于小学美术教师对互动教学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进一步导致了小学美术课堂的课堂学习气氛不佳,课堂环境比较差。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内容并不重视,上课溜号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比较压抑,只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并不在乎学生有没有动脑思考,没有将学生视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当他们遇到问题时,没能及时获得解答,使学生的合作能力不强,创造力不高。

1.3 美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于形式主义

现在,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展课堂互动教学了,但是现有的互动教学水平和新课程改革里对互动教学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当前课堂互动教学只是流于形式,表现手法十分浮夸,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互动而制造虚拟的声势,没能深入理解互动教学的内涵。这种形式主义的互动对学生和教师的成长都没有好处,不能从形式上的互动转变为学生心灵上的互动。

2 建立科学的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2.1 设立正确的互动教学目标

建立科学的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建设的重要要求。首先,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设立一个正确的互动教学目标,进而帮助并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促进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给予他们亲自拿画笔进行绘画创作的机会。在互动教学中,关注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减少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2]

2.2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在正式上课之前,小学美术教师应针对互动教学模式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备课、备教材、备学生,需要教师事先设计出一两套合适的互动教学方案。比如,在美术手工制作课上,美术教师要提醒学生回家准备好上课所需要的剪刀、刻刀、胶带纸、彩色画笔等,同时到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找大量有关的剪纸方法,制作好多媒体互动课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像这种需要用到剪刀一类的危险工具时,要在课前告诉学生使用的注意事项,不要让学生伤到自己。

2.3 创新课堂导入环节

课堂导入效果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兴趣,所以美术教师应当掌握好课堂导入环节的教学,为学生创建他们所喜爱的互动学习情境。例如,在学习《桥的建设》一课时,可以和小学语文中《赵州桥》一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去准备一些各式各样的桥的手工制作,并且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向其他同学展示出来,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也给予了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现自己的机会。

2.4 整合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率,需要美术教师能够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不能将小学美术的教学局限在教室范围之内,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进行小学美术的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术中的“美”和“真”。在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时,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以及学生家长的配合,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与大自然互动的教学环境。

2.5 提升学生的互动学习感悟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要让学生能有更深刻的互动学习感悟,明确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收获了哪些体验。感悟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总结,也可以是展望。在互动教学模式中的感悟环节,小学美术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重新回顾从准备阶段开始的所有学习环节,同时帮助学生寻找自己在环节中表现得不够好的地方,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小学美术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 加对美术教师的互动教学培训

在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中,为了能够加深小学美术教师对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解,应当定期对美术教师组织专业的互动教学培训活动。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选聘一些优秀的美术教师到其他学校去进修,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了解其他地区的学校都是怎样开展互动教学的,在授课内容方面是否会因为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让小学美术教师能够根据当前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来不断优化和调整自己的互动教学策略。[3]

3.2 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堂活动的好奇心

为了调动学生对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活动的参与性和好奇心,需要美术教师在互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给每个小组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让小组同学彼此协作来完成美术作品的设计,集思广益,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完成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在多媒体互动教学中,利用音乐和多媒体幻灯片图片来营造课堂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3 促进美术互动教学的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离不开生活。”同样,小学美术的课堂互动教学也应当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性的动手操作环节中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美术课堂中学会感悟生活的美好,发现艺术创作中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 结语

要想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水平,还应当从源头上转变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相应的互动教学内容,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可以在一个健康、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体验美术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刘丽,关静超.小学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83.

第8篇

关键词:UMU互动平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领域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关资料显示,TopClass、Mo-odle以及Blackboard等多个平台都针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平台均为PC端,造成翻转课堂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UMU互动学习平台功能性较强,利用移动手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备受师生的青睐。基于此,构建UMU平台下的高校数学互动教学模式,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1UMU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结合维果茨基所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知识为基础的文化参与即为学习过程,进行共同体内的实践活动,构建知识理论。学习期间,一方面要求个体自主分析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不同个体间开展协作。互动教学下的社会构建主义需要教师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借助有效措施强化师生、学生个体间的互动[1]。作为现代教育应用软件,UMU平台是全场景一站式教学工具,拥有数十种教学与互动模块,实现了对课前、课中及课后各教学环节的全面升级、优化,支持借助语音微课、视频、文本、图片等多种形式落实教学工作,是专门针对教育培训机构或部门、演讲者所设计的,在高校教学、演讲以及培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操作简便、学生轻松参与、可视化效果好及自动存储互动数据是UMU平台最显著的特征。在教学领域中,UMU互动学习平台支持师生利用智能手机开展课堂互动,并对互动结果进行呈现,可以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便于学生充分融入学习过程中。UMU平台支持学习者开展综合考试、融入游戏、融合抽奖、拍照上传、添加讨论以及增设问卷六大互动,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使课堂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给予学生更多参与机会,方便教师开展实时性的监控工作,即时反馈信息。UMU平台支持多样化的互动教学种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对相应的互动教学种类进行选取,从而改善互动教学效率。基于UMU平台下,可以应用的互动媒介包括视频、图片和文字,所以适用于不同课程的教学[2]。课堂互动教学老师在课前通过UMU平台(UMU平台、手机、投影仪)创建课程、添加互动、丰富内容,而学生需要熟悉手机操作UMU平台的功能,如微信或者是UMU、APP等;在课中教师依据所添加的互动类型进行授课,在此期间学生借助手机参与教学流程中的各种互动。UMU平台的互动种类和方便交互教学的具体描述详见表1。

2基于UMU平台的翻转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1课前资源搜集

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数学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翻转数学课堂教学前教师需参考学科特征、学生学习状况,搜集教学资料,对教学问题进行拓展分析,设置较多案例解析,并制作成PPT或微课视频,有效整合数学教学资源,使学生完成在线学习。同时,教师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定期测试,反馈教学成果,为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提供参考,进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翻转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顺应信息化时展需求的体现[3]。

2.2课中学生参与互动

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学时间受限,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短,对知识经常存在一知半解的问题,如果未得到解决,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中上传习题,这就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在做习题的时候学生可以边思索边练习,也可以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问题解决两大能力。高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翻转课堂模式,根本目的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4]。

2.3直观图像呈现

最终分析结果能够通过直观化的图表呈现出来,教师能够据此了解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大数据下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分析,可以实现准确化、全面化和客观化的分析;能够面向学生个体开展分析工作,做到分析精细化,便于实时性地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明确下一步学习计划;能够直观生成分析图表,使教师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分析结果,并最终进行可视化呈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5]。

3UMU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数学应用较为广泛,实践操作性较强[6]。结合国家所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将互联网技术融入高校数学教学中,构建UMU平台下的数学互动教学模式,其内容包括:学习资源设计开发、课前创建活动、课中实施教学(知识内化)以及教学实践总结。

3.1学习资源设计开发

学习资源设计开发主要指的是设计自主学习单、微课程和测试,其中测试包括课前测试和课后测试两部分。本研究基于UMU平台的特征以及功能性,在UMU互动课程内有效整合微课程和自主学习单两大内容,学生通过微课程就能够了解学习要求和要点,并在结束教学后开展课程测试,可以对课前自主学习成效进行检测。

3.2课前创建活动

创建课前活动的主要意义就是方便在手机以及UMU平台中开展数学互动教学,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方案来创建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该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明确有效互动方式和类型,并在此前提下创建UMU平台中的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状况,在创建课前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围绕教学设计,落实先设计后创建的顺序;手机的应用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要确保最终教学目标的达成;结合活动类型的有效选取,融合技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要控制好时间,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预设[7]。完成课前活动创建任务之后,教师负责互动环节到二维码的转化,并将其在教学课件中进行穿插。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UMU平台下的手机学习操作,所以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强化同学生之间的互动。

3.3课中实施教学

数学教学可以划分成线上和线下教学两部分,线上通过UMU平台进行学习、讨论和研究;线下通过课堂讨论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结合高校数学教学指标及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并设计教学大纲,使得同学在课堂中进行积极交流互动。在开展线上教学时需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前,可以先让学生大致了解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利用慕课教学平台的作用。教师可以对数学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划分,前15分钟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学习重难点,学生借助微课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将网络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分享给其他学生;剩余的30分钟,教师要解析知识难点,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将慕课教学和课堂教学两大内容整合起来,整合已有课程资源和学生所搜集的学习资源。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问题,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8]。针对课堂中未及时处理的问题,可以在微信群或者慕课平台中进一步解答,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3.4教学实践总结

教师在完成上述数学教学活动后,结合教学状况及效果,撰写阶段教学总结报告,对教学设计和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最后再重新应用于教学。高校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理论教学,在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氛围之下,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效果也不尽理想,对于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和理解。而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学生对基于UMU平台的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明显提起了兴趣,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9]。针对数学平均成绩,将运用UMU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的班级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详见表2.结合表2所示,将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到高校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挥UMU互动学习平台的优势,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得到明显提升。在高校数学教学中融入UMU平台,可以使数学课堂得到拓展和延伸,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数学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善高校数学教学质量。

4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开展教育改革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展移动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高校数学教师借助UMU平台针对学生开展移动网络教学活动,支持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便利化的学习,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在运用UMU平台的过程中也存在运用条件有限和运用功能存在一定局限性等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平台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其他设备、网络环境必须达到一定标准、问卷调查仅限于单选或多选和照片上墙位置选择不当等,这些都影响了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的细节完善和优化。综上所述,基于UMU平台的高校互动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受到了高校师生的好评,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同时在UMU平台融入教学活动的同时,使得手机功能性更加丰富,进一步拓展了手机的用途。但是为了保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率,高校还要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要求教师提前了解学生信息并进行互动沟通,结合学生类别,有针对性地设计互动环节,更好地发挥UMU互动学习平台优势。

参考文献:

[1]位旦,赵枫.基于UMU的课堂互动教学实践——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8(4):67-70.

[2]聂玲.浅议UMU互动学习平台在《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100-102.

[3]郭云喜,张鹏.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展第二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22(5):102-105.

[4]郭文波.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实践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7):27-28.

[5]刘锋,郭维威,赵晓敏,等.基于UMU网络平台下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3):86-89.

[6]佘雅斌.基于UMU平台的高职课堂教学互动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9(4):77-80.

[7]杨月梅,民.“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刍议——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探究[J].教育探索,2018(3):74-77.

[8]张甲秀.职业学校数学与专业课教学衔接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1):132-135.

第9篇

一、设计好导学提纲。

导学提纲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依据和触发点,它的好坏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而在导学提纲的制定中,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我觉得在问题的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要切合教材的内容。

2.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

3.问题设计要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情。

4.问题设计要规范合理准确,易于学生回答。

5.问题设计既要有知识性又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6.问题设计既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又要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延伸性。

二、做好课前的预习和指导工作。

很多教师认为导学是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指导,而忽略了课前对学生的指导,这是不科学的。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还要做好学生课前的预习和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一定要先制定好导学提纲,并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课文预习和思考解决导纲中的问题。不能在学生没有很好预习的情况下,匆忙展示导纲,不给学生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这样既不能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不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导学”的目的。

三、展示活动成果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是一个重要环节。但我发现,很多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环节时,大多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我觉得只采用这种形式显得太单一,因为学生参与的面太小,所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借鉴杜郎口课堂教学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1.让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2.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学生可以到黑板上展示,可以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展示,学生可以到其它小组去展示甚至可以在教室的地板上展示等等。3.学生可以通过小品、相声、朗诵、唱歌、作诗等文艺形式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明出更多更好的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和方法。

四、教师的讲一定要“精”。

导学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讲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目的是防止教师又重新地走上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活动少的老路上。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怎样来把握这个“讲”的度呢?我觉得可以遵循“二不讲”和“四讲”的原则,也就是:需要学生了解的简单知识性问题“不讲”,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不讲”;讲“重点”使知识形成体系和网络,讲“难点”解决学生的疑问,讲“疑点”化解学生的分歧,讲“规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五、导学归纳的引导很重要。

第10篇

一、师生互动教学关系的建立

首先,师生应共同开发课程。在有些学校的课程开发中,教师几乎包揽全部工作。其实,学生也可以参与课程开发工作,因为那能使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有更大的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受到一些国家课程改革的关注。因为学生参与开发课程,会从年龄、心理等方面更接近他们自己的需求。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吸纳学生加入,让他们的想法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其次,师生可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但多年来,不少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学生学习、完成问题全是为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这种学习压抑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这种定式,让学生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师生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如教学《趣识对联》一课,出示语言材料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用手打着拍子诵读,一起探讨疑难问题。响亮的掌声、整齐的诵读声和激烈的讨论声传递着一个信息,师生共同教学,构建了一个和谐互动、其乐融融的语文课堂。

最后,师生要共同进行评价活动。师生共同进行评价活动,可以起到更好的评价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也包括教师的评价。通过自评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通过小组同学集体评价,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而教师的评价可作为自评、互评的补充,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弥补不足。同时也提倡学生评价教师,让学生通过“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希望”等句子,向教师提出要求。这样做,可以使教师了解到自己工作的不足,调整工作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互动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的教学内容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同类型的课文、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课堂模式。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体现在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上,教学方法灵活,师生关系和谐轻松,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和谐统一。而教师积极构建和谐互动的教学模式,就能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

一是构建“交流一互动”的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构建“交流一互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助,形成教师、学生、课程、环境的相互作用。“交流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是变化的,要突出互动、互助、互联、互促。互动,主要指教师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活动,同样,学生的活动又引起教师相应的活动;互助,主要指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合作;互联,即教师、学生、课程、环境连成整体,不能被视为孤立存在;互促,即指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有的教师在教授《荷叶圆圆》时,就实现了教师、学生和文本的有效互动。

师:小蜻蜓说……

生: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师:小蜻蜓立在荷叶上……

生:展开透明的翅膀。(边读边用双手做展翅动作)

师:(拿出一个未展开的“荷叶”,将一只“小蜻蜓”放在荷叶角上)看到这里的荷叶和蜻蜓,大家想到什么?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背一遍,好吗?

因为课文贴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教师带领孩子在不经意间走进课文,表现自我,于是在《荷叶圆圆》的课堂上又有了这样的师生互动情景。

生:(从座位上“起飞”,“飞”到“大荷叶”上)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飞呀飞。(掌声)

师:“碧绿”这个词用得好!不过。你已经立在停机坪上了,还能再“飞呀飞”吗?

生:不能了。

师:那应该怎么说?

生: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大家看我多美丽呀!(笑)

这种教学模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够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创设师生互动的诗词情境。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重新分析上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总结,充分实现师生、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如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就以激趣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和谐、高效的互动效果。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古诗词比较单调难懂,教师在讲授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古诗词,教师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让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教师教诗词时,可以采用讲背景故事、表演诗中内容、做诗歌游戏等方法,让学生自然领悟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会诗歌知识,教学效果要比简单机械地朗读、背诵好得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真正掌握古诗词。因为和谐互动的教学设计能为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深刻地体会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的深挚,又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文字功夫的高妙。如在《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中,教师首先配乐解说:渭城的清晨一小雨蒙蒙,客舍旁边——春雨润泽了柳叶,使柳叶的颜色更加鲜亮。诗人王维眼中溢满了点点离愁,他看了看友人已经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杯,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接着,师生互动,共同讨论:“诗中的‘更尽’说明什么?为什么说‘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样的认识:一个“更尽”传神地表达了朋友间的难分难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包含着王维对和元二难以再相见的深深遗憾,对元二使到安西后生活的牵挂。

三是共建细读文本的语文课堂。苏轼在《送安敦秀才失解西行》一诗中写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孙绍振教授也曾说:“不管在大学还是中学,文本细读都是一个重点,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小学生更要培养文本细读能力,为提高阅读能力打好这个基础。”只有师生真诚合作,细读文本,才能真正完成对文章的阅读和欣赏,才能共建一个和谐互动的语文课堂。

笔者曾经上过一堂实习教研课,课题是《鸟的天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前一个“数”很明显读作“shù”,是数量、数目的意思。可后一个“数”应该怎么读呢?师生共同翻阅词典,发现“计数(shù)”和“计数(shǔ)”两个读音都有,学生一下子很难确定读音。这时,笔者并没有把答案立刻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不断地读这句话。经过慢慢品读、细细推敲,学生发现后一个“数”应该读第三声(shǔ),是“计算”的意思,作动词用。如果读成第四声(shù),那么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枝干的数目多得不可以计算它的数目”,那这句话就成病句了。

第11篇

在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我所教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在课堂上,学生胆小拘谨、不善言谈,不敢用英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二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新事物会有好奇心,但这种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都会使学生的兴趣降低。三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在课堂上不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经常会被其他事物分心,以至于对教师所讲的知识理解不深。

针对以上情况,根据我市“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实践运用,我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做了大量探索,探索出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多种做法,最后,我利用儿童喜欢动的天性,确立了“多维互动”五步教学模式。

“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是在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做,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包括pair work,group work和全班活动中的个体之间的活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活动和汇报展示。

从形式上看,多维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部分。其中师生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全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生生互动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全体的互动等。从实质上看,该模式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优生与差生之间的信息处理。因此,在这种模式下,教师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从个体到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从小组到个人的互动;增强优生与差生之间的互动等。通过这种无缝隙的互动交流,采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和个体评价互相补充,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效益。

这种“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体操作如下。

一、热身展示,激发兴趣

这是一个热身复习活动,是英语学习前必不可少的活动。教师利用课前热身复习,可以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英语的环境,让学生从母语的环境中尽快进入英语的学习环境。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能很快产生兴趣,并有想用英语表达的欲望。它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也可以是个体活动展示,个体展示要注重将机会让给学习能力水平稍差一点的学生,在展示后要大张旗鼓地表扬,以促进这种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展示的内容可以是唱英语歌曲,猜谜语,说绕口令等等,总之是和上节英语课有关的或和本节英语课内容有关的,可以由已知引出未知。

二、新课呈现,初步感知

这是学生初步感知新语言点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以最直接、最清楚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并模仿,必要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因为它是一个重要的输入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要保证它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英语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运用所学英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在这个环节里所涉及的活动多数为师生活动,此时学生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三、寓教于乐,互动交流

本环节是学生反复理解新语言点,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大量互动活动开展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采用各种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互动活动,活动要求不可太难,要有趣,又能训练语言。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来说,这种机械训练必须体现在活动形式上,必须要有趣,学生才乐学,主要学习形式为听听做做、听听找找、抢答、表演、竞赛、模仿等等。这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采用展示和评价的方式来开展。

四、合作交流,拓展运用

本环节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运用能力的环节,是学生达到兴奋的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里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倡导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学生在执行教师设置的明确任务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践、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创新展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愿结合,创新对话表演,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及创新能力。

3.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在本环节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拓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形式有表演课文、改编对话、调查采访、情境表演、话题讨论等。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本环节既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既有小组评价,也有个体评价,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互动活动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师根据互动活动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层次性的作业,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比较容易地完成作业过程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通过这种贯穿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多维互动”五步教学模式,结合我市“展示+评价”7321优效教学策略的有关做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浓厚,大胆自信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并不断提升学习运用能力。

第12篇

1.不确定性特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不确定性特点,主要体现在:

(1)互动方法能够随着教学进展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贴合教学内容,达到理想的辅助作用;

(2)师生互动的内容主要是能反映学生实情的问题,只有通过互动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有可能提升教学效率;

(3)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时,教师带领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互动方案,以便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亲和性特点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式等初中教学方法相比

师生互动教学有明显的亲和性特点.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大程度地拉近了师生间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耐心与亲和,从而加深对教师的信任,更喜欢学习数学.

3.开放性特点传统教学

对于学生的心理、情绪都没有充分地顾及到,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存在抵触情绪.而师生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互动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从封闭的情绪中解放出来,激发学生高涨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展开讨论与合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方法

1.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互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规范师生互动局面,促进互动效果,教师最好采用创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教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布置数学学习任务.学生在接到任务研究、讨论的同时,教师可以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加入到学习小组中,与学生就某个数学知识点共同进行讨论、交流与探索.教师通过这种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方式,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设问,促进师生互动

有了问题,才会引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数学师生互动教学中,有效的设问必不可少.教师应该根据教数内容与难点,提出一些关键、合适、具有吸引力、趣味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散思维,带着问题去阅读数学教材,然后通过互相探讨、与教师互动等多种方式,就问题展开分析,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法.

3.巧设陷阱,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互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多是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找出错误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但这种纠错式的教学方法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逐渐抵触数学.在新课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暴露一些破绽或错误,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错误,进而主动与教师交流、互动,最终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数学.

4.互动中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应用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评价体系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需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年龄、心理特点,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学习起点的高低,对学生进行灵活的评价.注意评价时,多表扬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提出学生的缺点时也应该尽量婉转、委婉一些,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将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与教师互动,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评价,提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教师再合理引导,进一步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乐于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