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

时间:2022-10-08 17:2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态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态度

第1篇

学习是分两种的。或者说,学习这个事情有两种含义。第一个意思指的是广义的学习,也就是包含了生活中一切方面的知识的难以量化的积累。第二种是指狭义的学校的学习,也就是以年级和考试计算的量化的知识积累。现代教育学的伟大目标是通过某种科学的教学安排合这两种学习为一体。当然,以今天的状况看,路遥遥其修远兮。

我认为就个人来讲,学习态度是很容易发生偏离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以考试为中心的环境中。我个人认识的一些同学止学课内的材料,对于课外的各类知识不闻不问。一开始可能是出于害怕自己浪费时间的恐惧心理,只是强压着自己的兴趣保持专注。到后来有些人就发展为十分恶性的心态了:他们对课外的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连看也不想看。想到事实上“课外”“课内”本身分野脆弱的虚伪性,我不禁为这些同学担心。如果说“课”这个概念一消失,是不是人生就什么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完全不是。绝对不是。想到媒体上看到的许多大学生生活空虚,没有人生方向的新闻,虽然我没有调查过,但是还是不由地想将狭义的学习错当成了广义学习的后果就是这样吧。

同时,还有一些同学“破罐破摔”。课内的东西学不好,对课外的一切知识都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从而失落的找不到方向。要么就是对“义务教育”冷嘲热讽,十分“看透红尘”地批评现行的教育方法。我觉得这些作法都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首先,人生贵在拼搏。如果说对于学习上的这些东西,或者说人生头20年的这些东西都没有勇气面对,那么以后的更大的挑战又如何呢?受到批评和嘲讽是别人强加的,而放弃是对自己说的。永远不要放弃才是真的勇敢者。当然,这并不等于蛮干,什么都求胜。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才应该努力追求。如果说自己真的没有兴趣,与梦想相悖的事情,能少干就少干,能不干最好。但是生活往往不完美,人总是需要多少干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啊。对于义务教育的种种缺陷,有眼睛的人都看的很清楚,但是讥讽改变不了让你感到作呕的东西。事实上,将时间用于讥讽还不如投入行动中。总有人说义务教育差劲,让人学习没有目的。我的回答便是你为什么不把改革教育作为你学习的动力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么?既然现在身在这个游戏中,为何不先按着它的规则去玩呢?如果你有能力,照样也可以玩得很好来使它成为你能力的一个小小注脚。当然,除非你坚定地认为玩它是在浪费你的时间。

总的来说,我的学习态度是很简单的一句话:生活就是学习。生活何其大,何其复杂!学习也是一样的。从一件事情里可以学到那么多的东西,各种方面的,各种意义上的,各种层次的,就看你的思维力如何。我从来没有认可过我小学受的教育,但我也同时决不会说我白白浪费了六年的时间,因为我确实学到东西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至少,我经常嘟囔着“我是好学生,我是好学生......”,说的多了,连自己都真的信了。我不敢妄称自己的学习态度就一定优越,但是或许也有某种参考价值吧。

第2篇

那么,怎样培养学习个体的情感因素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激发并培养学习个体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之路,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学习个体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产生乐趣,继而产生志趣。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学习个体才会主动地去学习。那么,什么事物或活动容易激发兴趣呢?答案是:曾经获得成功的事物或活动,有成功希望的事物或活动,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能带来愉的事物或活动,新奇的事物。

二、培养学习个体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情绪、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对学习个体的学习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认识活动总是在情绪支配下进行的。所以,它对学习个体的学习起着推动或阻碍的作用。

一般来说,喜悦、高兴、愉快的情绪推动学习个体去主动认识观察事物,思考事物的特征和作用等,这有助于学习个体的学习;反之,则会使之远离甚至是厌倦学习载体。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个体健康积极的情感,防止焦虑、忧郁等消极情感的产生。积极的情感是学习个体愉快学习的心理推动力量。如果教师能有目的地向学习个体进行情感教育,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习个体情绪的培养,丰富他们的生活,组织好他们的活动,帮助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如果生活内容贫乏单调,很容易引起学习个体的消极情绪。为此,教师就要为学习个体或学习个体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欢乐、团结的生活环境和情绪气氛。教师要以身作则,用健康情绪去感染学习个体,久而久之也就为学习个体情绪的积极健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学习个体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的主动和持久,是学习个体进行认识活动的必要品质,更是学习个体将来成就学业、事业的可靠保证。有关专家普遍认为意志坚决远比天资聪明更重要。学习个体的良好意志品质培养,必须按照人的意志形成的特点进行。

在培养学习个体意志品质的过程中,要贯彻从严精神,使其持之以恒,有始有终,任何姑息、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学习个体意志薄弱。要让学习个体经受挫折,接受困难,让他们在锻炼中学习、进步。

四、培养学习个体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是重要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是人的个性结构中的核心成分。美国心理学家推孟等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的关系,并不像人们以往所认为的那样。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智商中上水平,但是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的性格特征的人。因此,要注意培养学习个体主动积极、勇敢果断等优良性格。

学习个体的性格首先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马卡连柯说:“只有当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规律的、坚韧不拔的和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当然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不矛盾,教育集体,就是教育每一个个别;教育个别,也必然会影响到集体。实践证明,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出他们关心集体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诚实、助人、团结协作、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等优良性格特征。

其次,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习个体的性格。心理与活动的统一,是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就是说,人的一切心理都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同时,任何活动都必须有积极参加的心理,才能使之顺利进行,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也不例外。所以,学习个体要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形成比较专注的个性倾向了。

再次,通过教师、家长的良好性格来影响学习个体,其对优良性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这话很有道理,在学习个体心目当中,教师、父母的形象非常高大,有很高的权威性,因此教师、家长的性格对学习个体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开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教师或家长,会以他的性格感染他的学生,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一个偏狭、冷漠、消沉、精神不振的教师或家长,也会影响学习个体的性格。“无言之教”,就是强调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所以,要想培养学习个体优良的性格,教师、家长自己就必须具备优良的性格。另外,学习个体本人也要注意交一些有良好性格的朋友,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优化自己的性格。

第3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态度;数学情感

一、关于态度的分析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一)认识成分

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的价值的认识,它是学习态度的基础。

(二)情感成分

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三)行为倾向成分

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

一般情况下: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如:“多做练习可以提高数学成绩”就会喜欢做练习,并产生主动做练习的意向。[1]

有时三者也会出现不协调现象:有些学生对数学计算的重要性在理智上有所认识,但在情感上不喜欢这些内容,因而缺乏主动学习的意向。

二、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态度是在后天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任何态度的早期形成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态度的形成是客体特性与主体已有的种种需要、习惯、经验、理念交互作用并建立起转稳固联系的结果。

态度的形成是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既包括历时性的心理结构的构建(学习),也包括即时性的心理调适。基于此,态度形成理论大致划分成两大类:学习理论和心理调适理论。[2]

三、态度的重要性

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强和弱,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成败,态度是你自己去控制的,不是说端正就能端正的,所以我们要去锻炼提高对诱惑的忍耐力,练好了,你就是强者。

学习态度分为两种,有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不良的学习态度。

(一)、不良学习态度:

(1)不求上进,只求及格。(2)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灰心。(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4)上课时常做其他的事。(5)不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6)遇到不会的问题绕过去,不想不问不看书。

(二)、良好学习态度:

(1)有强烈的求知欲。(2)刨根问底,不耻下问,积极思考。(3)成绩好时,追求更高目标;成绩不好时,查找原因,并努力改善。(4)迎难而上。(5)重视课堂效率,积极发言。(6)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尽力做到最好。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目标要合理明确

制定目标不要过于理想和主观,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同时,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哪些知识等,都是在制定学习目标前应该明确的,这些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符合你的实际水平。

(二)计划要长短结合

长远计划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

(三)时间分配要合理

划分好各科的复习时间,根据自己对每门课的掌握情况,应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所需要的时间,弱项多分配一些时间。

(四)计划执行要认真

目标和计划制定出来,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坚持认真执行。最好把计划贴在自己看得到的地方,以及时鞭策自己。要及时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从检查中获得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

(五)心态要积极

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成绩考的不好时,要合理归因。学会放松,平和心态。

五、对数学学习态度的个人体会

态度决定成败,只有一个好的态度去对待数学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各种任务。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那么他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提高,学习更是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学习目标。对于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是需要经过种种的锻炼才形成的,下面是我对如何培养数学学习态度的一些看法:

1.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然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目标等紧密相关,是决定学习态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学习氛围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3]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习态度的因素之一。

2.应建立可达成的学习目标:

目标有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之分。任何一种有导向指引功能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经过激烈的心理冲突。如在制定过程中不求实际,为制定目标而制定目标,不但会丧失目标所潜在的驱动力,而且会挫伤人本身的积极性和热情。

3.应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学习动机的发展会引起学习态度的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一样对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4]只有有了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并能在挫折和困难中披荆斩棘,完成学业,实现真正的素质提高,也才会为今后进行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学习性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应激发高昂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要想乐于从事某项工作并竭力达到预定目标,首先应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兴趣逐渐转化升华为志趣,才能端正其态度。

5.应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往往与一个人的自觉性紧密相连。坚强的意志表现为:遇事有主见,处事能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约束自己。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将会努力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游安军,何明.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发展的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1997(02).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目标 目标定向 学习态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77-02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行动的指南,指引和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态度。没有目标,人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失去行为的动力,消极面对生活。因此,目标的确立十分重要。目前,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十分消极,这是否与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关呢?为了弄清楚学习目标与中职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进行探索。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现状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克服路径研究中,笔者通过交流和问卷调查对中职学生学习目撕吞度进行了解,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情况如下。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相关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专业了解的欠缺性。在和学生的交流中,问及学生“你对所报考的学前教育专业有了解吗?”“你知道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吗?”“这个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哪些?”28% 的学生选择不了解;24% 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40% 的学生只是听说过;8% 的学生对该专业都没有听说过。对专业不了解,学生如何建立专业目标?如何以目标引领自己?

2.专业选择的被动性和盲目性。在问卷中,“你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只有 15% 的学生是自己选取这个专业,38% 的学生是跟随他人,47% 的学生是由自己父母为自己定的。专业选择的被动局面和从众局面,将会使目标的建立也是被动的。被迫的、强制性的东西难以激发人的主动行为。

3.学习目标的不确定性。在问卷调查中,在问及学习目标是否明确时,有半数学生选择了一般和没有明确目标。对于问题“你上学学习,期望自己?”35% 的学生选择“父母要我来读,能拿个文凭就可以了”,10% 的学生选择“基本掌握就行了”,35% 的学生选择“没有认真想过”,20% 的学生选择“能较好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为今后学习或工作打好基础”。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态度现状。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表现怎么样呢?调查情况如下:

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上课时你会经常逃课或迟到吗?”33.3% 的学生选择了偶尔,对问题“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是否会向老师请教”,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偶尔,对问题“上课时间,你在课堂上通常做些什么?”33% 的学生选择了玩手机和看小说、聊天、睡觉,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见的学生占到剩下的三分之二。当被问及“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的态度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多大的感触,持无所谓的心态。在问题“上课有做笔记的习惯吗?”50% 的学生选择“有时记,有时不记”。在问及“你是否能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12% 的学生能经常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35% 的学生偶尔,53% 的学生从来不。另外,对课余时间进行统计,55% 的学生课余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在 1 小时以内。

以上表现说明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相当消极。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目标实验方案

从以上调查情况可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是消极的。那么学习目标是否真的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表现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专业了解,包括:(1)专业讲解。讲解什么是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由来,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学些什么。(2)政策解读。解读国家政策、地方政府政策对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要求及扶持。(3)就业方向及形势分析。讲解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可从事的职业,结合本地区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4)经验分享和见习体验。邀请幼儿园老师和毕业生来给学生分享她们的经验,也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见习体验。通过这四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专业,设立一个大的导向性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第二大部分为联合各学科任课老师设立学科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引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消极学习态度行为,促进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对于理论课程每章节学习目标分三个层次:识记知识要点、理解知识要点、运用知识要点。在什么时间段你的任务是识记知识点,什么时间段你要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如技能课,一个月要会弹、唱、跳几首儿歌曲目。

实验希望通过以上两部分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来帮助引导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而观察学生学习态度、行为的转变,以期发现学习目标定向与学习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与学习目标明确与否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主要证据是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比未进行实验研究前有明确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活跃、积极。经过实施专业讲解、政策解读、就业分析、幼儿园见习等活动后,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知道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是做什么工作,学习这一专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到幼儿园见习,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建立了一个更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了。比如,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实验活动之前统计只有 12% 的学生能经常做到课前预习,在进行实验活动之后,这个数据提高到 20%-25%。又如,课堂上学生参与者度提高了,师生互动情况变得比较好,在实验活动实施期间任课老师向笔者反馈学生学习状态要比以前好。

第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实施实验活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定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表现在:一是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增多了。活动实施之前,大多数学生到教室和离开教室的时间准时准点,不提前不延后,作业完成情况比较差,任课老师会让笔者催问学生作业。活动实施后,观察到学生在教室停留的时间变长,作业完成情况也有所好转。二是学生会自发组织学习训练。活动实施前,班上学生的一些技能练习都要老师盯着才去。活动实施学习目标定向以后,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能自发自觉的组织练习了。三是学生学习变成“我要学”。活动实施后班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连平常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在自习课时也会向笔者提出申请去练习技能。

第三,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活动实施后,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明显的进步,一些基础差、不爱学习的学生经过努力,各方面技能得到提高。可以说,是学习目标的建立改变了他们,激励了学生的进步。

四、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前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表现、学习效果结果对比,提出以下建议。

(一)帮助学生建立定向学习目标,改变消极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定向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改变有促进作用。没有确立学习目标前,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行为懒散,学习效果不佳;学习目标定向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主动,学习行为自觉,学习效果良好。学习目标定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变学习的消极状态。因此,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态度的改变,可以从帮助学生建立定向学习目标入手。

(二)学习目标的建立要具体、分阶段性、分科目。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领悟力不强,学习目标定向过于笼统,学生不能理解,不懂如何去操作实施。例如,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而言,教师给学生设定的目标为毕业时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什么是合格的幼儿教师?这个目标过大,过于笼统,学生不能把握,o法实施达到。要把这个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分阶段来实现。如第一学年理论上技能上达到什么程度,第二学年理论上技能上又达到什么程度,第三学年又如何,等等。总之,目标的设定越具体越好。

(三)学习目标要有考核检验机制。对于给学生设定的阶段性学习目标,要有阶段性的考核检验,检查学习目标达到情况,目的一是形成教学反馈,二是以考核机制来督促学生学习的进行。中职学生自控力不强,意志薄弱,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如若没有考核检查机制,学习目标定向会如同虚设,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激励和督促作用。

总之,我们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设立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激励学生学习、改善学生消极学习态度、努力上进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石雷山,高峰强,王 鹏,等.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11)

[2]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3]雷 雳,汪 玲,Tanja CULJAK.目标定向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1(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克服路径研究”(GXZZJG2015B177)

第5篇

论文摘要:幼师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师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也就影响了学前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幼师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因而对幼师生学习态度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培养学习态度要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和教育见、实习的重要作用。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耐受挫折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一位对学习有正确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校的学习很有意义,就会逐渐喜爱幼专的学习,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就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可见培养幼师生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的培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品德变成一种习惯化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失败感,因而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要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贯彻师资培养内容的途径,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师范院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一周时间太短”,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一周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6篇

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是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具有调节功能,对认识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它是学习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准备对学习做出某种反应。三者是相互协调一致的,学习态度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习活动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研究和实践都证明,学生在学习中耐受挫折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密切相关。一位对学习有正确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校的学习很有意义,就会逐渐喜爱幼专的学习,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就能表现出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相反,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幼师生,就会认为学习没用、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稍遇困难,就会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可见培养幼师生良好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学习态度的培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学习动机的激励机制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学习活动的需要。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推动其努力学习的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需要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使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品德变成一种习惯化了的顺其自然的事情。由于幼师生在中学的学习经历带给了他们许多失败感,因而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习得性无助,造成学习动机降低。所以在幼师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功与失败的归因训练,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使他们从无助感中解脱出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对幼师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表扬和奖励,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评定制度;各种单项奖励的评选制度;优秀毕业生的选拔制度;阶段个人进步奖项制度,国家、省、市级助学金评选制度;专升本的选拔制度等都是幼儿师范院校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如果把这些制度有的放矢地操作好,就可以有效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要发挥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

学科教学是幼师生学习态度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幼师生各科知识兴趣的直接渠道,每一门学科都有进行思想品德训练的内在因素,教师要进行深入挖掘,使思想品德教育体现在学校教学的每一个学科、每一节课堂上,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另外,还要加强对各科任教师的管理,使他们与班级的学生挂钩,也能像辅导员和班主任一样深入学生中间,每个学期都要圈定帮助的具体对象,制定该科目学生帮扶的教育目标、教育对策,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课后交流、课下辅导等途径形成与学生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言传身教,实现育人的目的。同时,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贯彻愉快教学的原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合理进行教学改革,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幼师生成长,促进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感觉,使课堂成为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生共同拥有课堂、享受课堂,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三、要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

教育见习和实习是贯彻师资培养内容的途径,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保证,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引导幼师生树立献身幼教事业的志向,使他们初步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品德素质;还可以引导他们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幼儿教育、教学实践,初步培养他们独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能力;更可以帮助他们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师范院校检验办学思想及培养规格,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学校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师生与幼儿教育工作的距离,尽快掌握各种幼教知识。由此可见,教育见习、实习是幼师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实际工作中,见习和实习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见习、实习时间短,次数少;认识不足,缺乏指导。这些因素是目前幼儿教师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抓好教育见习、实习工作,加强教育见习、实习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提前安排见习的时间,最好在新生入校时,与入学教育一同开始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活动,让他们在还没有对专业产生反感情绪的时候,迅速进入幼儿教师的角色,使他们在与幼儿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和认识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使他们在与儿童接触的过程中,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要求,从而使他们回到学校后能够重新审视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树立献身幼教、教书育人的志向,努力学习各门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各种从教技能,努力塑造优秀的品德,为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做好准备。

其次,要增加见、实习次数,延长见、实习时间。在幼师生为期三年的学习生涯中,短短的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是不足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知识的需要的。在教育见习中,幼师生的普遍感受是“见习太好了,学到了几年课堂上都没有学到的东西”;“一周时间太短”,刚刚形成的还没有稳定的幼儿教师的感觉,随着一周见习的结束,迅速完结了,因此“加时”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幼专院校还应该建设自主的实习基地,让幼师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随地到幼儿园去接触孩子,验证、检验课堂所学的问题。

最后,要加强指导,要建立一支专业的见习、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加强对见、实习工作的研究;提高见、实习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及时解决幼师生在听课、备课、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观察、思考和实习的效果;捕捉幼师生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放大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应具有的品质,从而使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成为打造合格幼儿教师的一个捷径,也成为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促进幼师生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

第7篇

我有一个教中学物理的朋友,因为他教学水平高而走上领导岗位。虽然他是老师,教得又好,但他却认为学习对孩子是一件很不重要的事,小学学习更不重要。这种态度根本不用开口就会传递给他的孩子周大宇,何况他们夫妻还整天不停地说。

当官之前收入低,爱人有点不尊重他,而且他也心知肚明。这些事,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孩子有时候作业懒得写,日子就这样得过且过,他们也不觉得是个“事儿”。孩子上四年级时,突然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把大宇的爸爸叫了去,让他看看孩子的分数。大宇爸爸看到了以前从来不屑于看的孩子的考卷,数学最低一次竟然考了49分!小学数学这么容易还不及格?他一下子蒙了。

他辩解说:“可能是粗心没有做对而已”。可班主任老师说不是,是孩子真不会。其实他心里也清楚,是孩子下的工夫不够,他并没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

大宇的班主任愤愤地说:“你知道我是怎么才把你叫来的吧,我这是用别人手机才给你打通电话!你的手机已经把我拉黑了,我就这么让你讨厌?打了多少电话你都不接!如果不是我对你家孩子负责任,打不通我就不打呗。”

“什么?听你这口气,把我拉黑不是你干的?那肯定是你家孩子干的。看看吧,孩子的心思都用在什么上面了!”

“你家孩子上课还干扰别的学生听课,和别的同学打架……”老师越说越气。一个厌学的孩子,上课时不仅自己不学习,还经常去干扰别人,当老师的大宇爸爸是知道的,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些破事会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什么,你还是老师?”孩子的班主任惊讶地一句话也不说了,用悲悯的眼神看着他,不但质疑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质疑他的教学能力。大宇爸爸心里涌起一种羞耻感。自信心在孩子班主任面前以时速700迈的速度下降,他感觉自己的背后都发着凉气。

他不得不承认目前的处境是咎由自取,这是他们夫妻怠慢孩子学习所付出的代价。以前一有空总是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写不完作业也不管,假期作业也不好好完成。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重要的,对于孩子的不写作业,学习不努力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如果不是这尴尬的境遇,他还不会反思自己。

要想孩子学习好,首先应该给予孩子学习时间的保证,没有时间保证根本不要谈什么学习效率。

学习知识,时间是必需的。现在有太多比学习更有趣的事,这就更需要父母耐心引导孩子。父母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不会给孩子设置隐形障碍。父母做每一件事,应该都要暗自衡量“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教育孩子举足轻重,应当给予优先考虑的地位。

大宇爸爸把孩子的课本和练习本拿出来仔细看了几页。他这才发现以前对孩子的学习太忽视了。

大宇对他爸爸说:“我是不是一个大笨蛋,别的同学一学就会,我怎么学也学不会,都怪你们给我起的名字,大宇,听到别人这样叫我,我就觉得别人在讥笑我,就是愚蠢的愚。”

孩子的怀疑情绪考验着父母的耐心。

教育是一场持久战。要拥有打持久战的心态,发火、愤怒是教育中的大忌。因为孩子前期做作业讲也不明白,讲过的还会出错,这是很正常的事。这需要父母极其耐心。教一遍不会,没有马上心领神会,并不是孩子不用心,只是背景知识不够宽,基础没打牢。

让孩子把工夫下到了,觉得学得足够的时候再继续深入地学习,时间用够,精力用够,不愁没有好成绩。

把学会的做到熟练。因为数学考试不是考能不能解答,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解答。

大宇也明白了,只要是没有学会,就是工夫还没用够,根本不是粗心的事,也不是自己笨的原因。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生 生物学习 主动学习态度 成因分析 对策

学习态度一般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是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

对学习态度的探讨,不仅有利于教师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使教学更有效,又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我们可以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意识程度、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坚持程度等方面,综合判定其学习态度端正与否、主动与否。据多年观察和体验,笔者认为农村初中存在部分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的现象。笔者通过分析得出农村初中生生物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学习基础差。

学生升入七年级后,小学科学被生物代替,八年级加入物理,九年级融合化学才是完整的科学,而且内容比小学科学深入得多。刚开始的生物实验和探究较多,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随着实验要求和规范的提高,学生知识储备不够,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持久,开始穷于应付学习任务。

(二)某些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陈旧,影响学生态度。

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期待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似乎更关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而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培养意识较淡薄。更有部分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认为非中考学科学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中考学科能学好就行。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三)师资不配套,教学方法陈旧,提不起学生兴趣。

长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农村学校教师编制不缺,但结构性缺编现象却很明显。一些学校中考科目老师配备齐全,但非中考学科专职教师却往往配备不足。生物学科专业性极强,对教师要求较高。可以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和学习态度积极与否。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素养跟不上,教学方法陈旧,盲目多练,以期熟能生巧,结果适得其反,增强学生的厌学情绪。

鉴于以上对学生主动学习态度不佳现象的成因分析,归根到底是为了寻找教育对策。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擒贼先擒王,笔者认为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隔行如隔山,教师更要“术业有专攻”。所以建议相关部门把相关学科的专职教师配备到位,并经常组织教师的各种培训,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一个人认为学习有意义,喜欢学习,那他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其耐挫力也会较高。我们可以尝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针对学生现状,实行分层教育、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择和自由流动。选择和流动的标准和依据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生物学科还特别要注意实验操作和探究能力,选择的主体是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切实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观念。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校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方法。学习是为了学会终身学习。学习不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学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更好地生活。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而不是培养高端的专业人才。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可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生物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中要主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笔者认为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最佳学习方法就是合作性学习。就学习交往而言,小组合作既有集体中的合作性,又有个体的主动参与,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许多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见解比全班范围内要积极得多,因为相对稳定的组间成员关系比较友好,合作气氛更让他们喜欢。学生间互补优势,各尽所能,从而实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被诱发出来。

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包括很多方面,其中首要的是讲的艺术,即要使讲课内容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听而思、思而疑、疑而问。同时教师讲课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生动形象。以上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意学、乐意学,积极主动地学,从而转变学习态度。

第9篇

关键词:学困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42-04

目前幼师生的生源主要为中考成绩低于普通高中分数线的初中毕业生群体,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数学学困生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效,是摆在幼师教育一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除了智力因素影响外,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成效影响显著。基于此,笔者进行了幼师数学学困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幼师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依据,也为提高幼师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谓学习困难学生,是指智力正常,学习有障碍,学习成绩差,有可能被列入淘汰对象之列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实际知识方面、基本学习技能方面、思维发展方面以及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缺陷。贝尔在《中学数学的教与学》一书中指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根据智商、数学成就、教师评价、阅读水平及其它综合标准等来评定。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基于此,本文将幼师数学学困生理解为:在幼儿师范院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智力正常,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能力水平较低,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他们中有的是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能力较低引起的,有的是环境和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但他们有着共同的表现,即对于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不能较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结果不达标。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了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14,13级(相当于高一、高二)的学生进行调查,每个年级4个班(共8个班)。从这8个班中一共抽取了210位幼师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15名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95名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所选取的学困生需满足数学期中、期末成绩均低于55分,无精神病史,没有躯体疾病,且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下的学生除外)等条件;学优生主要是数学期中、期末成绩均高于88分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辅以观察法。问卷的编制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在考查了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与相关数学老师讨论、修订,编制而成。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学习数学的现状及感受等。问卷调查采取书面测试的方式,集中进行施测。本次调查共发放21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16份。

二、结果分析

1.学困生普遍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回答“你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吗?”时,

问卷调查表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不喜欢”甚至“讨厌”数学的学生有58.5%,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有32.1%,“比较喜欢”数学的学生只有9.4%。 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回答 “喜欢”数学的学生有65.8%,“比较喜欢”数学的学生有31.5%,对数学兴趣“一般” 的学生只有2.7%,没有一人“不喜欢”数学。两者之间差异相当显著。在回答“数学老师临时有事不来上课时”,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感到“很高兴”的学生有62.5%,超过了半数。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只有4.8%的学生表示“高兴”,42.7%的学生表示“一般”。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普遍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比较讨厌数学。

2.学困生畏难、抵触或逃避情绪严重

在回答“当某部分数学内容没掌握好时,你愿意多花点时间去补上吗?”时:

调查显示,在回答“当某部分数学内容没掌握好时,你愿意多花点时间去补上吗?”时,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回答“不愿意”的学生占了78.8%;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回答“愿意”的有95.2%,反差非常大。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想方设法逃避困难的学习模式,不能勇敢面对困难。

在回答“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你通常怎么做?”时:

数据表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选择“自己努力”的学生有33.3%,选择“放弃” 的学有25.4%;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有55.9%选择“自己努力”,3.7%的学生选择放弃,两者差异显著。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学习自主性弱。在回答“你是否愿意做数学的课外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时,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只有7.9%的学生选择“愿意”;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有40.7%选择此项,z=4.26,差异相当显著。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畏难情绪,对于挫折和失败不能正确面对,所以选择习惯性地逃避。

3.学困生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中

在回答“你在上数学课时,心情如何?”时:

问卷调查表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选择“心情不好”的学生有36.6%,选择“一般”的学生有42.2%,选择“心情愉快或比较愉快”的学生只有21.2%。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中,有62.3%的学生选择“心情愉快”,34.1%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学生选择“心情不好”,两者差异显著。访谈中,学困生对于“为何上数学课心情不好”的问题,有的回答太抽象了,一上数学课就不自主的会神游;有的认为听不懂,和实际生活没什么联系;有的认为教学内容太枯燥,没意思,重复地做题感到疲倦和压抑,所以心情不好。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烦躁焦虑,所受的精神压力比较大。但是同时他们又表示:虽然很不喜欢数学,但是数学是学校的基础科目之一,必考科目,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学,学的比较痛苦。这也说明了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纠结、无奈的心理。另一方面,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由于成绩不理想,教师往往会对他们有偏见,可能会疏远他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学生压抑、焦虑,甚至抑郁。

4.学困生自信心差,自卑感强

在选择“你喜欢和数学成绩好还是数学成绩差的同学在一起?”时:

问卷调查表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有30.2% 的学生选择“数学成绩差的”,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选此项的仅为10.2%,z=2.74,差异显著。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对外界的态度很敏感,在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面前自卑感强烈,他们害怕被老师和同学瞧不起,只有在数学同样差的同伴中才能得到安慰和自信。在回答“如果全力以赴,你觉得你的数学成绩会有所提高吗?”时,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回答“不会”的学生有41.8%,回答“可能会”的学生有42.3%,回答“会”的学生只有15.9%。这说明多数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差,智力不如人,导致了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所以即使尽全力,成绩也未必会有所提高,自信心严重不足。在回答“数学课时,你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吗?”时,90.2%的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表示“不会”,当问及原因时,多数数学困难的幼师生回答,怕答错了同学和老师笑话自己笨。这说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自卑心理严重,但很看重老师和学生对他们的看法,害怕别人的嘲笑。

5.学困生渴望关爱与友谊

在回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鼓励和表扬过你吗?”时:

数据表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选择“较多次”的居然只有3.6%;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选择“经常”的有36.4%,选择“较多次”的有43.1%。结果不得不令人深思。在回答“当数学老师关注你的时候,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吗?”时,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中,给予肯定的学生高达87.2%。在回答“为了学好数学,你认为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时,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中,选择“老师的鼓励和帮助”的有31.7%,而数学学习优秀的幼师生中,选择此项的只有15.3%,z=2.13,差异显著。从以上这些分析可以发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的向师性更明显,在情感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教师给予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能更多些。

三、研究结论

综上研究,笔者认为幼师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有畏难抵触的情绪,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中,自信心差,自卑感强,渴望关爱与友谊。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如何更新教育理念,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数学困难的幼师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帮助他们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培育师生间情感,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作为数学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更要考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需求。这些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发挥重要影响,与学生认知紧密联系。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特别是对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学生,更要在精神上多关爱多帮助他们。师生之间如果能建立一种朋友般的平等亲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有一种人格魅力,学生就能端正学习态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对于“数学难”的心理阴影就能逐渐摆脱,对于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就会增强。

(二)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

幼师学生女生居多,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她们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及归纳推理的能力较弱,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启发,只是一味灌输知识,学生很难接受。在访谈中了解到,不少学生反映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数学课上多是大量的习题练习,机械的重复性的训练,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甚少。数学困难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在数学学习中,几乎没有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变得被动和消极,更加反感甚至厌恶数学。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注重实际生活的渗透,多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能在其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数学困难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学方法的运用及难度的设计都要尽量适合他们,使他们能顺利掌握相应知识。

(三)实施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要注意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正确对待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和成功,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从而帮助他们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四)传授有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技能

很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师生认为是自己笨,学习能力不够,才导致数学成绩落后于别人。实际上,他们的问题在于很少有老师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平时缺少父母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多的是从教师那里得到信息,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作业、如何复习等具体的方法及技巧,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叶蓓蓓,韦琴琴,梁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初中阶段数学焦虑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3):43-46.

[2]赖小林,郑少玲,黄晓群.广东省汕头市学习困难儿童生理、心理、社会状况调查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57

第10篇

【关键词】培养;高中生;积极;学习态度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话虽不是真理,却也十分有道理。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他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他的学业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已被许多实验研究所证明。心理学家麦独孤和史密斯早在1919年就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效率有促进作用。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所谓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持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映倾向。它也是个人对学习所抱有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还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和稳定性特点。它一般由对待学习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构成。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就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价值判断,即为什么学;从情感的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情绪反映;从行为角度来看,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外显行为。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态度属于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对学习活动具有动力和调节功能。态度虽然还不是行为,但它是前提条件。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态度决定行为,它潜在地决定学生用什么方式对学习采取行动,因此,在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态度不同,表现行为不同,学习效果自然不同。学习态度可分为积极与消极两种类型。积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虚心求教、勤奋进取、全面学习、循序渐进、坚韧不拔、学以致用。做到有雄心、决心、信心、恒心、爱心、责任心。消极的学习态度表现为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厌学的情绪,学习行为消极被动,缺乏热情、信心、恒心。一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是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各种其他分心的事情时能够积极克服,坚持完成既定学习任务或目标。而一个具有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的学生却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采取逃避或抱怨的态度,而不去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学习会给他带来什么积极的情感体验也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学习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效,而且直接关系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外面世界丰富多彩,充满诱惑力。只有拥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才不至于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中的障碍与挫折时,兴趣锐减,学习失去自信心,思想上出现畏难情绪。这一阶段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对于高中生来说很适用。所以,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那怎样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呢?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改变学生的态度的错误认识

认识是态度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态度源于对学习的正确认识。转变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首先要转变学生对学习的种种错误认识。

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不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有的学生怕吃苦,毕竟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是需要付出努力的;还有学生错误地认为:“没文化也能发财,我老爸是小学毕业不也发财了吗?”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纠正目光短浅的低水平动机,另一方面,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学生提供有说服力的信息或实证材料来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以改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也是一样,部分学生之所以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它的根源在学生缺乏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可以向学生点明学习它是“马拉松“式的比赛,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是一个积少成多的积累过程,这个过程艰巨而又辛苦;同时还要指出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这种看法本身就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压力,影响健康,是不可取的。

二、肯定成绩,鼓励欣赏,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詹姆斯说:“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学生在学习中每取得一些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一句亲切地鼓励能催人奋进;一次真诚地欣赏能使人信心满怀,勇往直前。当学生受到挫折时,我们要用温暖的话语去鼓励、去激励;当学生做得好时,我们要不吝赞美之词表达自己的赏识,这样必能激发学生主动前进的兴趣。

有些学生不良学习态度的产生和形成,往往是由于他们在学习中多次遇到失败和挫折,是多次消极情绪体验积累的结果,这些学生,由于他们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于是考试屡战屡败,长期缺乏信心,形成严重的挫折心理。而当他们受挫折时,往往又得不到必要的鼓励、指点,相反,得到的是教师的批评、谴责、奚落的白眼,有的还受到父母的打骂。这样日复一日,在他们心理上形成了“习得性无助”,产生了“学习即痛苦”的消极情绪反应。即使他们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但还是不爱学、不愿学,甚至逃避学习。

教师在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记谴责和奚落,以防止其消极情绪体验的产生。应该与他们一起寻找学习失败的原因,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其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从优点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也就越多。这就有助于逐渐消除他们因遭遇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从而改变其消极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一个拥有积极心态的人,必定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学习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增强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让他们在挫折和困难面对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这也将有利于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充分发挥集体规范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态度虽然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目标等紧密相关,是决定学习态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学习氛围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所以,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也是培养学习态度的因素之一。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形成奋发向上,你追我赶,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风气,使学生在大熔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其次,要形成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的集体规范,制定有利于学习、进步的班纪班规,防止或减少干扰因素的存在。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影响,要求每一个学生按集体规范做。利用集体规范的影响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比逐一转变更有效。第三,要形成和谐的人际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相互勉励,互相促进,也便于沟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师、对所学科目的认同,从而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当然,学习氛围还有来自家庭、社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之,一个奋发进取的团队、集体,对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大有裨益的。另外,优秀生是班集体学习的引路人,他们会影响、激励着中等生,中等生的进步则又会带动着那些学困生。大家你追我赶,互相激励,必将使班内学习蔚然成风,师生共同促进,共同成长,生生促进,共同发展。

学习态度是习得的,只要学生充分认识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持续的训练和自觉培养,就一定能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学质量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第11篇

摘 要: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对于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改革研究不断涌现。本文主要从学生对此门公共课的学习态度入手进行研究,分析学习态度现状,比较差异,发现问题,以期能够对课程的教学提出恰当的建构性意见,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技术公共课 学习态度 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1 前言

随着教育部2004 年12 月《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颁布,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在各类师范院校中得到深入开展,目前已逐步成为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自身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该课程没有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没有从总体上摆脱传统模式,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目标,存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近几年,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这给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开设增加了困难,教学所需的基本条件难于实现,教学疲于应付,成效不尽如人意。[2]因此迫切需要探寻一条适合时展的,开放的、高效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改之路。

由于课程改革涉及的因素非常广泛、复杂,本研究仅试图从师范生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态度现状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课程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而态度是由一定对象引起的,从内容上看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也相当复杂而多样。一个学生对他所在学校的态度,对教师和同学的态度等,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活动,构成学习态度的有效内容。但这样一来就势必要讨论到学生生活中的极其广泛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本文只从几个关心的客观因素入手进行研究。

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主要工作是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和回收,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问卷设计

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师范生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生源等题目;第二部分,学习态度的调查,共30题,采用了李克特五点量表法。

学习态度指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内部状态。[3]根据社会心理学有关态度的理论,态度包括情感体验、认知水平和行为倾向三个方面。问卷以态度的结构作为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又确定了八个二级指标。其中认知水平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对上此门课意义的认识和结果认识;情感体验包括两个二级指标:对此门课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行为倾向包括四个二级指标:学习主动性、排除困难、抗拒干扰和完成作业的行为表现。

2.2 问卷效度与信度分析及发放

问卷经过多人多次修改完善保证了其效度。后又采用了Cronbach’α系数信度检验法,对原始量表30个题目进行信度分析。问卷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807>0.80,信度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可以进行发放。

为了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们的学习态度现状,笔者主要对已经上过此门公共课的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100%。然后对调查数据用SPSSl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总体学习态度分析

本研究首先对师范生的学习态度总分以及各个一级指标进行了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以检验该校师范生对该门公共课学习态度的总体情况,但从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五分制得分看,无一超过3.5分,说明学生总体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态度并不高。

3.2 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以学习态度总分和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为因变量,以性别(男、女)、生源(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成为师范生意愿(愿意、不愿意)、个人计算机(有、无)和高中文理生(文科、理科)五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测不同类别的师范生在学习态度上是否存在差异。

4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学习态度的总体现状

从第三部分的总体描述性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校师范生对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态度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处于中等偏下。

从调查结果一、二级指标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不佳和求知欲低应该是造成该校师范生对这门课整体态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并且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超过3.5分(达到4分态度为较好)。若这三个主要学习指标得分都很低,那么态度整体水平必然不会很高,因此教师平时应找出影响这几个方面的因素,进而加以改善。

4.2 学习态度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从五个与学习态度有关的方面对该校师范生进行了分类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性比较结果与分析如下:

按性别分类比较,该校女师范生对于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学习态度整体要好于男生并且在对这门课的认识和学习行为上比起男生有更好的表现。这与《学习态度与性别对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一文的研究结果一致。[4]

从学生是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分类比较,来自农村的学生对待该门公共课的学习态度在认知水平上好于来自城市的学生。通过访谈了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目前中国的农村相比城市生活水平较低,来自农村的学生更珍惜上大学的机会。第二,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对于农村的学生更加严峻,这使得他们更加认识到学好教师技能的重要性。

按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师范生分类比较,可知愿意成为一名师范生的学生对这门课的情感体验要好于不愿意成为师范生的学生,这与客观现实相符合。据了解,他们是想通过上这门课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以便更好的就业。

而个人有、无计算机和高中时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不是影响学生学习该门公共课态度的主要因素,并且描述性统计结果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4.3 相关建议

4.3.1 对学校和教师的建议

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情感体验不佳,这势必会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许造成这一原因的因素很多,但不乏会有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因素。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课程。所谓知行合一,建议学校多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而教师应当注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如:可以向学生分析讲解开设此门课程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明确目标正确引导,精选课程内容,挑选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例子等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该门公共课的师范生一般非教育技术专业所以他们对其他教学媒体的认识很少,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能力几乎没有。因此必须关注学生原有认识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借助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经验的局限,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培养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5]另外,由于男生在对课程的认知和学习行为较女生要差,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应该特别对男生在这两个维度上加以引导。

4.3.2 对师范生的建议

“激励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激励产生于个体内部,是一种希望获得成功、表现卓越的低级动力。”所以学生的自我激励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才能激发自身的求知欲。其次,学生要对学习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成功的信心。[6]

另外对于是否愿意成为一名师范生对学习态度的差别影响,建议那些目前师范身份并非本愿的师范生,应当端正态度认真面对现在的师范专业,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人生态度。每个专业都有它的存在价值,只有脚踏实地的做好当前的事,将来才会有更多的选择。

而针对来自农村的学生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学习太度好的情况,需要提醒来自城市的学生:虽然城市生活条件比农村优越,但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仍然需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进取,只有这样将来在社会上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5 研究不足和展望

本次研究只是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一所院校进行了研究,由于选取案例的独特性,研究结论应用到其他师范类院校可能会存在误差,另外在研究设计方面此次研究只是对师范生的学习态度现状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比较。若在后续研究中能够从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特点入手对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注意结论的推广,相信会对课程的建设起到更积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军.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及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78-82.

[2] 孙玉珂.浅谈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现状与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68-72.

[3] 陶德清.学习态度的理论与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88-191.

[4] 郑美善.学习态度与性别对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24):1-2.

第12篇

    父母的手决定孩子学习态度的走向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位于自主超越的顶端,都担心孩子坠落到反叛厌学的地步,我最希望出现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跨入自主超越的顶端,越来越少的孩子停留在被动消极、反叛厌学的状态。

    在孩子人生的起跑处,他们生而平等,学习态度都是服从跟随,但是,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程度不同、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们很快出现分化,起初,最大量的孩子依旧停留在服从跟随状态,一小批孩子奋力向上,进入适应进取,另一小批则调头下沉,被打入被动消极。

    父母的手决定孩子学习态度的走向!

    一些家长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为自己在人前争面子的筹码,以家长权威为中心,平时不关于孩子的学习过程,孩子人前的表现不如意便拳脚加身,孩子视学习如大敌,迅速滑入消极逃避的状态;

    一些家长看到了目前应试教育的残酷,他们因此由自己的经验出发,早早的制定了一套为孩子入学争取好名次的提前学习的方案,强制孩子过度用功,却在无意中藐视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家长拔苗助长的过程中让孩子屡屡品尝学习失败或学习十分辛苦的的体验,导致孩子在学习中倍受责罚,对学习活动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

    另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采取放手的态度,他们视孩子生理年龄的变化为长大,很少过问孩子的早期教育,这种背景下成长的孩子虽然不能进入适应进取的状态却因童年期游玩活动得到时间保障,对学校学习毫无恐惧和抵制,依旧停留在服从跟随,他们未来的走向将取决于教师的影响;

    大量的家长对孩子学习事宜有所关心但是施教程度较浅,他们对孩子学习项目、学习态度的关心仅点到为止,孩子将处于服从跟随的上端,利于向适应进取的过渡,孩子未来的走向也将取决于教师的影响;

    父母的手掌心向上,以孩子成长为中心,尊重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孩子探索知识,孩子在学习中乐趣横生、笑声连连,因学习成就斐然进而积极进取。

    孩子学习态度的走向将动态发展,一直延续到他步入社会,其中影响因素众多,家庭的影响始终是重要因素。爱孩子的父母,你完全可以掌控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对比一下,你伸向孩子的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请将你的双手掌心向上,托起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