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2-01-31 04:20: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游戏教学;原则;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03-01

一、“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游戏设计

“感受与欣赏”是小学音乐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是听觉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感受与欣赏。它既包括了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又包括了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都可以与游戏教学紧密结合一起。例如,教师设计节奏游戏,通过学生寻找自己姓名节奏,初步感受节奏的律动感。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入其他熟悉的同学名字、以及动画片人物名字或喜欢的动物名字等。通过这个名字节奏游戏可以让学生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

二、“表现”领域的游戏教学设计

“表现”领域主要包括四部分,即演唱、演奏、识谱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这四部分都非常适合与游戏教学环节相结合。音乐游戏活动的安排可以与舞蹈、歌唱、演奏融为一体,既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例如在二年级的《母鸡咯咯叫》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可以通过“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来模仿母鸡、小鸡的音调。当老鹰出现时,同学们开始演唱这首歌曲中母鸡的音乐主题,吓走老鹰。而当母鸡出现时,同学们又转换演唱歌曲中小鸡的音乐主题,围绕在妈妈身边。在游戏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能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还能在特定的情景中,掌握好演唱的情绪与力度变化,以及声音弹性等演唱技巧。

三、“创造”领域的游戏教学设计

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要鼓励学生音乐创造。创造环节是小学音乐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为同学们提供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空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在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侧重点不同,如低年级的同学只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音响即可。而3-6年级的同学则要具备根据某一要素进行编创简短小节的能力。如一年级的《声音的强弱》是一节适合培养同学们音响探索能力的课程。在这节课上的创编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同学提供多样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在模仿声音的游戏中了解节奏强弱、力度大小,以及各种不同的音色。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游戏设计

音乐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学科也体现着人文学科的核心内涵。因此,音乐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与其他艺术以及综合性学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①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应注重音乐及其相关文化的灌输、学习。游戏教学设计中,同学们可以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体验各种音乐文化中的民俗风情、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等。在亲身感受中学习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此外,还可以通过绘画等游戏形式,用色彩表现音乐风格、体会音乐的作用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不具有具象性及语义性,能够培养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欣赏能力,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游戏作为一种综合形式,对于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一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于表演环节,在感受与欣赏、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三个教学内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

注释:

①余萌.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参考文献:

[1]穆颖欣.如何进行小学音乐视唱教学[J].科学大众,2008(11).

[2]文蕾,陈文丽.如何利用小学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02).

[3]李敏.“游戏精神”观照下的课程知识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3).

[4]丁海东.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

[5]何芳.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欧阳时来.关于东乡县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2006.

第2篇

一、教师要改变音乐教学理念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從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要发挥音乐教学的优势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要小学学生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觉又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又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天我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看过老虎追赶小鹿的场景,今天听音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还是骏马奔腾或者是洪水暴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聆听音乐时思维想象的成果,教师怎能轻易否定呢?更何况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标题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学生联想到野蜂飞舞的情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看见过一大群蜜蜂飞舞的场景吗?学生说没有。怪不得,没有生活体验,哪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曲家最初创作此曲的本意,于是我在课后寻找了一短有关于野蜂的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了解到野蜂喜欢群聚的生活、它们抖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他们攻击敌人时的凶猛场景。有了这个的铺垫,再去欣赏《野蜂飞舞》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着音乐时而抖动翅膀、时而感觉危险、时而手里划着野蜂飞舞的路线。

任何精彩的一瞬间不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从思与思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诠释,就是尊重我们的音乐,这正是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所在。大度,应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异声,可能造就异彩。

三、在音乐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要创立适合小学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

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设计;对应关系

1.前言

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过程,系统化的规划教学的一个过程。音乐教学设计需要从整体出发,系统的考虑教师、学生、教材等多方面的关系,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步骤和方法。教学效果受到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及它们的关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2.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概述

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要做好音乐教学设计,就应该寻找音乐教学中的对应关系,发现并处理好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几组对应关系。文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组对应关系。第一,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就现有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而言,两者的关系没有协调一致,一些学校对音乐理论的研究比教育实践的研究多,还有一部分学校更重视音乐教学实践的研究而缺少理论性的总结描述。这都是因为对音乐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关系认识存在偏差造成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导向和基础,对教学实践中开展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参与都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推进,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化,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讲课的平台,而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现代音乐教师要重新认识和定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调整和改变课堂氛围,将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第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目标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要达到的效果,更是整个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就应该考虑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决定教学过程如何进行。就算课堂的形式内容花哨,但是没有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堂,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效果,才算好课。教学目标与过程是相互对应的,目标决定过程,过程又是目标的细化实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这个关系为原则,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和内容,以达到教学目的。第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方法和形式,教学方式的选择会影响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到要教授的内容,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授课,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近几年来,很多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时,追求教学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带来了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避免本末倒置。

3.处理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

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处理好几组对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处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时,音乐教师要熟悉现代音乐教学的理念和基本的理论知识,根据小学教材中的音乐内容和学科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要以理论为基础,考虑在课堂中开展的可能性和实际的效果来设计课堂中的环节和课堂活动,让教学活动有章可循。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在实践中完善教学理论。同时,要提高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关心同学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同学们有兴趣并且能参与的活动、题材和表演,让学生都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要转换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开阔同学们的思路,引导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音乐。同时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学习了解大家的理解和看法,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反转式教学,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可以借助影视等现代信息手段开展一些音乐活动,鼓励同学们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学习和领悟音乐的魅力和乐趣。其次,要兼顾好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首先要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的“三维目标”,即过程与防范、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这17个字蕴含深厚的音乐教学意义与目标,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正确、深刻的理解音乐教学的目标,再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学校的教育要求,设计适合学生和时展的音乐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效果,大胆创新,做到目标指导过程,过程达到目标要求。最后,教师要把握整体的教学内容,从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相关的文化来设计教学活动,把精力放在“教什么”上,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发现教学中的对应关系并合理处理好这几组对应关系是达到音乐教学效果中重要的一步,文章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四方面阐述了教学设计中的对应关系,并提出要处理好这几组关系,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教学理论知识,转变过去的教学角色,一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要以教学目的为基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奉.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几组对应关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2):61-64

[2]范红霞.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设计[J].教育,2017(1):00058-00058

[3]袁丽.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37-137

[4]林艺娟.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教学目标设计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2):23-23

[5]李珍祯.浅谈多媒体音乐教学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J].速读旬刊,2016(6)

第4篇

一、让课堂教学设计充满生活味

“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内容,是学生非常希望参与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去开展教学设计,创设学生容易理解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歌曲中的音乐知识,师生互动同乐,在演唱中享受快乐,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快,引感的共鸣。

1.游戏引入

有趣的游戏、小故事能调动学生们的思维,也能唤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本性是爱玩好动,对单调的音乐知识,他们会觉得呆板、遥远而疲于接受,那么,简单有趣的游戏不但能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气氛,而且会使学生们觉得音乐并不陌生,就在自己的身边。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攻克歌曲学习的难点,充分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新理念。

2.设置“艺术擂台赛”

小学生的音乐知识面比较狭窄,但对音乐感受能力很强,自我表现欲特强,他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节奏翩翩起舞。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之中,教师可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一个“演唱擂台赛”:根据歌曲内容和演唱形式分为多个小组进行PK,并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三个奖项:优、良、差。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歌曲演唱的热情、活跃气氛,又轻松地巩固了歌曲演唱,增强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质。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音乐

在中外美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就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爱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审美趣味是狭窄的。2011版音乐新课标倡导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扩大学生音乐审美的视野,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音乐,还能对古代、近现代一些优秀音乐作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在欣赏马斯涅的小提琴独奏曲《沉思》一课时,我先安排了学生欣赏跨越古典、摇滚及流行音乐掀起乐坛美炫风暴的另类小提琴演奏家陈美的演奏曲《风暴》,激起学生对小提琴演奏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聆听《沉思》,通过学生喜爱的音乐拉近了他们与古典音乐的距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课内外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各种音乐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从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扬长避短。让“感受与欣赏”教学充满生活味,让课堂教学设计充满生活味,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音乐。让我们的音乐教学更加精彩,更加贴近生活!

作者:陆小青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第二小学

第5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 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44-01

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音乐课堂存在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展,在音乐课上进行互动设计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往往通过音乐课的唱、听、奏等形式来实现,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过分强调素质,忽视基础教学,对新课程存在理解误区,音乐课必须重视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同时明确教学重点,音乐课堂要具有一定的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音乐课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缺乏互动学习的规则,课堂活动杂乱无章,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无价值的提问,不仅拖延了上课时间,对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也没有任何效果,互动设计并非进行简单的没有价值的提问,教学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提问,精心的设计,另外,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2.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2.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3 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准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即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的准教师,在以原有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点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笔者于2011年至2012年间,连续2年跟踪调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本文着重阐述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准教师情结与责任意识,促进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课堂与教学观摩

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手段,再配以优秀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师大音乐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便逐渐接触参与这个实践环节。大学四年级的准音乐教师从现场观摩上一届优秀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其实习报告到大量观看“全国中小学课例比赛”中的教学案例,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音乐课,逐步积累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感受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氛围;作为一名准教师,观察优秀教师的教态、学习教学语言、感受教学气氛、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参与实习学校活动

继2001年音乐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北京的很多学校除开设音乐课,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社团活动,如管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京剧社、音乐创作社团等等。首师大音乐学院将学生分组分配至几所重点中小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以外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

2011年9月,恰逢民族音乐学会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民族艺术展演,在三十五中学实习的准教师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整个展演活动包括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中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有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表演还有民间歌曲联唱等。参与的过程中,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助教师完成展演后台工作;展现自己的特长——民乐专业的准教师为准备参加演出的节目示范、指导。准教师们参与其中,感受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亲身经历、参与如此规模的艺术展演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

三、仿写教案并创造特色

作为一名准教师,撰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在校期间,本科生从新课标、课程观的角度出发,以新教材内容为主,设计过一些教案,但仅仅是停留在备教材的阶段。进入了实习学校,准教师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容量出发,设计切合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全国中小学课例评比》已开展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获奖课例供一线教师、准教师参考与模仿。开始实习的准教师们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设计两节同样的音乐课。这个环节中,09级实习生观看了《大河之舞》与《唱念做打学京剧》这两个获奖教学录像。在观看过程中,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思路、设问技巧,从实践出发,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在京剧课的设计中,声乐特长的同学,以唱腔为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环节;有的以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有的突出京剧国粹的地位,与其他剧种比较研究的欣赏课,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融入自己的特长。

观摩、仿写教案这个环节,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重点、教学氛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应变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准教师在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吸取了经验。

四、师生说课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策略,集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运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为准教师进行说课。每当准教师有新的课堂设计、教学构思时,指导教师便召集其他准教师,大家一起为这一位准教师进行集体说课。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引领主方向,每位准教师发散思维,针对这个教案出谋划策,可取其经典的思路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贡献可取的意见与建议。

一名准音乐教师在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忽略了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中音乐为主体的思想以及高中生腼腆、不爱表现张扬的心理特点。大家帮忙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这种集体说课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说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他参与准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准教师们针对一个教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说课能力、增加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五、总结评价与完善提升

教学总结与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便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后,强调进行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并且评价方法趋于综合。在实习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准教师完成了从不善于评价到每节课课后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的过程。指导教师与准音乐教师们从是否完成拟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语言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多元的课程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准教师们不仅帮助他人进行教学评价与完善,同时还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到课堂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从实录课观摩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有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合格准音乐教师。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10年以来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实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双双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初的实施与进一步创新下,定能为我国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关键词:音乐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是完成教学教学任务、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课堂纪律管理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中,纪律的管理与课程内容管理、时间管理、课堂的运行和把控相比,更有基础性和保障性。再优秀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若因为没有管理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即使教师上得再出彩,也收获甚微。本文在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本人的实际教学实践,谈一些课堂纪律管理的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现象

从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已经有十多年了,音乐教师的课堂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预备铃响了,孩子们好像没有听见铃声一样,仍在教室外逗留、奔跑、打闹;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一窝蜂地冲进教室,很长一段时间安静不下来;课中,教师将音乐知识点着重讲了很多遍,也认真在黑板上板书了,当老师用提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时,他们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愣是一个字都不说;在歌唱课时,有的学生总喜欢用特别的声音声嘶力竭地吼唱,有的学生根本不听老师或者音乐伴奏乱唱;当老师拿出打击乐器让学生模仿并尝试敲击时,全班同学都想表现,大声喊“老师,我要,我也要”,即使老师说“谁先安静就让谁尝试”,学生好像领会不了老师的意思,依然我行我素;老师转身在黑板上板书音乐知识点,学生离开座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二、影响现阶段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因

影响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问题,应归结于课堂管理,而课堂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则是课堂纪律。现阶段,课堂纪律不理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将音乐教学划为非重点科目,疏于课堂管理,方法传统无实效;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不够严格、引导不够清晰;学生将音乐课当作副科、放松科目,对课堂纪律要求不明确、认识不到位;教师总想创新,音乐性大大被忽视,导致学生审美疲劳;教学中,合作理念的深入落实欠缺;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有待调整和提高。

三、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一)创设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设计

低年级学生喜欢表现,课堂自控力弱,常扰乱课堂。一堂优秀的低年级音乐课,会让学生从头至尾享受其中。学生会被愉快的教学环境吸引,怎样才能有愉快的氛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做好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优化教学设计,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以音乐管纪律的目标。比如,在音乐教室上课,引导学生由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座位转化成“弧形”,这样可以做到师生、生生面对面上课,交流更方便,互动性更强,学生们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设置达到互相监督的目的。其次,依靠教师个人幽默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课的魅力,能将学生从课堂纪律的牢笼中拉出来。记得那是二年级14班的一堂民歌欣赏课,孩子们对民歌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张口。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采用普通话与方言相结合的形式,在声调上做出高低变化。孩子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节课笑得合不拢嘴,唱歌非常带劲,就连平时喜欢做小动作的同学都能一直跟着我的思路进行学习。从以上事例不难发现:当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能充分吸引学生,那么师生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心灵间的配合会更加默契,学生的专注力也更加集中,开小差、扰乱课堂的现象就会减少,课堂纪律也自然好了。另外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合理安排,做到教学设计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体现。现阶段的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是动静结合、个性和共性同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随时变换方法,为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融入教学中,那么课堂纪律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和优化教学设计,从备学情、备教材、备课堂问题、备生成效果等方面出发,使自己的课堂做到心中有数、有兴趣点、点,这样寓教于乐,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跟随教师的节奏,共同追求音乐课堂的美感,达到以音乐管纪律的目标。

(二)规范课堂规范,注重师生配合

课堂常规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们课堂纪律的表现与教师制定的课堂规范息息相关。音乐教师的教学课时为每周12~18节课,面对不同的学生,若没有课堂常规支撑,就谈不上课堂程序,纪律也会很弱,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中。实践证明,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商讨制定相应的课堂规范,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避免音乐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能加深学生对音乐课堂的认同感。记得第八届安徽省中小学音乐优质课大赛一位一等奖获得者的音乐课堂,她抽到的是一年级课题。大赛要求:比赛选手只能提前十分钟见到学生,孩子偏小,若是讲太多的音乐知识和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很难记住。在后台,我关注到教师一直跟学生们讲的是课堂规范:她采用的是歌曲《一年级》的歌词内容,如教师说“小眼睛”学生接“看老师”,教师说“小耳朵”学生接“竖起来”,教师说“同学讲”学生接“仔细听”,教师说“表扬他”学生接“顶呱呱”等。比赛过程中,除了在后台的口令外,教师还利用手势引导:当老师的手指做“开花状”学生会有渐强的声音,手指做“花谢状”学生会有渐弱的声音,若是连续手势一开一合,学生的声音会跳跃有弹性。每当学生完美配合老师的时候,教师会走到表现突出的学生旁边送上一张小贴画(与课程有关的),以示表扬,并邀请这些学生作为后面课程环节的小助手。一堂课下来,师生间配合默契,孩子们全神贯注、学以致用,展示出较高的课堂学习素养。教师提前与学生设置了课堂规范,整节课纪律非常好,因此这位老师的课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摩教师的一致掌声。由此可以看出,明确课堂规范,可以使课堂程序顺利进行,课堂纪律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三)创新教学方式,建立课堂评价

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是低年级学生典型的心理特征,他们有较强的模仿和动手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形式非常必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采用必要的音乐课特有的“道具”来协助课堂教学;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乐器,促进学生自身节奏感的增强。比如装入米粒的矿泉水瓶、筷子+碗碟等常见生活用品作为打击乐器,用葱叶、树叶、水管做成笛子来吹奏乐曲的高低旋律;用A4纸模仿水流声、用啤酒盖做成串铃等来丰富歌曲伴奏。教师创新教学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从而控制课堂纪律。当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使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充分发挥,且课堂纪律也得到较好的改善和控制时,及时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会给学生较好的激励和引导作用。科学化、情感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发展前景的导向。音乐课常用的有效评价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音乐教师可通过这几种形式结合自己课堂上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比如,在二年级歌曲《小麻雀》学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打击乐器、歌词和舞蹈动作等创编,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几种创编形式,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小组的进行创编。有的小组选择打击乐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给出的理由是歌曲为三四拍子,三角铁可以在每小节的第一句进行敲击,同学们会更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强弱律动;有的小组选择创编歌词,给出的理由是音乐课本给出了空格提示,而且他们信手拈来:“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尾巴摇摇,见了小朋友拥个抱。”;还有的小组选择了舞蹈创编,给出的理由是和妈妈、好朋友在一起肯定是很开心的,用动作可以将心里的真实情感用实际行动表示出来。针对以上创编,教师及时给予了肯定,并邀请这些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和过程的解说,当然也会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创编满意不,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完善的;学生解说完毕后,教师邀请台下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导。这几轮及时、完善的评价,大大鼓舞和激励了学生们,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控了课堂纪律。

(四)多种方法兼施,拟定培养措施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校;音乐教学;教学模式

我在一个小城镇学校任教音乐课,我一直在想:到底应该怎样来教我的学生?我曾经在网上观摩学习过一些优秀教师优质课,并努力把自己观摩所得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在上了几节课之后我就发觉自己的设想老是和学生不搭调,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静心一想,是我忽略了学生的差异、学校的差异。小城镇的孩子和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区别的,这一点我没有考虑进去。于是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总结出比较适合小学校的音乐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放下身段,与学生搞好关系,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过去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就发现很多学生都觉得音乐课是所谓的豆芽课,上好与坏都是无所谓的。最过分的是我在讲台上上音乐课时,很多同学竟然把自己的作业拿出来做,根本无视我的存在,偶有听者还心不在焉,不听的同学完全就没有在这堂课上的意识。其实这是小学校音乐课的普遍现象。但这一点大大触动了我,这该怎么办呢?音乐教学目标明确规定: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学生连学习音乐的意识都没有,我再这么上还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让他们学习呢?这时我想起在一次接受培训时,教育专家周兰学老师的话:“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兰学老师的话引起了我的反思,回顾自己的音乐教学,自己往往只顾自己的想法,高高在上,而且由于自己对音乐学科也有一些不妥当的看法,平时疏于与学生联系,几乎叫不出几个学生的名字。我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放下所谓的老师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做沟通,一段时间后,就有学生开始给我说心里话,说出他们过去对学习音乐的看法。其实他们并非是不对音乐感兴趣,而是我的教学方法或枯燥,或超出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加之平时几乎没有交流,结果学生就慢慢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

我逐渐对自己的教学开始进行了一些系列的调整,一般通过简短的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直奔主题,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他们对动画、音视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兴趣。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们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喜欢我了,接近我了,我的音乐课堂大不一样,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课堂

以前,我一直都是按着自己的教学思维在走,只知道按着教科书上的教学任务来进行,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音乐能力与课程标准差异极大。小学校学生的音乐基础一般较差,接受能力有限,仅仅学习一首歌曲都要一节课的时间,往往教师教得费力,学生所得却极其有限,课堂教学收效甚小。而且,我在教学时往往会不依据学生实际“精心”地设计一些自己为高明其实是居高临下、审问式的问题,

这种审问式的问题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引起学生反感,学生故意不回答,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

我尝试着改变这生硬的提问方式,设制题目的语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我能感受曲子美在哪里”;“我感觉到了曲子的情绪及速度、力度的变化”;“我能分析曲子的结构”等多个选项式的问题,让学生欣赏音乐后自己选择问题分组讨论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题目形式和语气,便于拉近师生关系,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有利于引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师生平等互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的音乐能力,先降低了一些教学要求。先重欣赏,不但欣赏课标规定的内容,也欣赏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让学生从曲子的美、曲子的变化等方面辩论各自喜欢的乐曲,从而在辩论中、欣赏中提高音乐水平。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弥补自己音乐能力的不足

小学校的音乐教师大多是兼职,基本上都是非音乐专业毕业,音乐专业素养有所欠缺。在实际教学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欣赏曲目占有一定的比例,涉及到声乐、器乐、西方、古典等内容。在乐器欣赏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丝竹和吹打乐等乐种,在乐曲中,还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种乐器的音色等。非专业的音乐教师不可能对这些知识都了如指掌,但有了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手段,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并且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种类的音像资料制作成教学软件,教师设计好教学程序,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每样乐器的性能特点,还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演唱者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唱腔神情、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解决了教师在这方面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

对于新时期下的音乐教师,特别是专业素养不足的教师,网络是一个优秀的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QQ群、论坛交流教学经验,发表看法;可以利用百度百科、新浪知识人等搜索音乐专业知识;利用各种视频网站为学生做专业的展示。可以说,网络就是一个“无所不知”先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小学校的音乐课,确实存在学校领导不重视、家长不重视等不利因素。但只要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人自己不放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小学校的音乐教学还是大有可为的。

第9篇

一、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最佳的课堂管理诀窍是让音乐课能够真正吸引学生。要做到这点,教师课前首先要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为每一节音乐课做好教学设计,考虑教学环节中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内容,是不是符合学生心理,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的每个步骤都是值得推敲与琢磨的。

例如导入环节,可以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的情境。如歌曲《过新年》,利用多媒体展示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带给了学生震撼的视听感受;或是在教室贴上窗花与春联,挂上两个灯笼营造过年气氛,以便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二、律动辅助唱歌,营造互动课堂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在唱歌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歌曲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总是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兴致高,思想集中,注意力才不容易分散。

三、重视常规养成,建立赏罚制度

有句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课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课堂常规;还有句话叫“习惯成自然”,习惯具有稳定性、自动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动作,不需要思考与提醒。

音乐课气氛活跃,经常会有“动”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教学组织将困难重重,甚至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我在平时十分重视对低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常规的培养,从小养成,点滴做起,如唱歌时背挺直,双脚平放地板;有问题、要发言就举手,别人发言或唱歌时不能插嘴;律动时不能离位;在做动作时,别人不小心碰到你,不要斤斤计较等,每堂课进行督促并不断强化,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四、提升人格魅力,构建和谐课堂

任何有效的教学组织方法都只是教学过程的一种辅助手段,我认为,教学组织策略的最高境界应是教师凭借本身渊博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个性的魅力和崇高的师德,建立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的人格修养和业务素质时刻都在对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有魅力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的音乐技能,还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广博的学问。

(2)教师要有独特的人格和崇高的师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光明磊落的生活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待本学科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3)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上。一个不懂得爱、没有爱的老师,他的教育是虚伪的、苍白的。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纯粹的心灵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才能使师生的爱双向流动,才可能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和谐的课堂。

以上是我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践。总之,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而教学组织策略又是一项多侧面的相关活动,也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只有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实践,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活泼愉快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潘鲁青.关注音乐课堂 关心常规培养[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3).

第10篇

一、巧设情境,调动欣赏热情

音乐欣赏课主要是以听觉器官获得的感知为基础,通过抽象思维的方式获得体验,需要一定的欣赏能力和保持持续的注意力。然而,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好动不好静,认知方式主要是凭直观。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需要把学生的特点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创设直观化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丰富的直观感知基础上,产生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

如教学《小白船》,为了让学生们产生更丰富的想象,提高音乐欣赏的效果,我创设了以下情境。伴随音乐的响起,在多媒体课件上,徐徐展示一幅深邃的夏夜星空图,星空之下,是宁静的大海,波光粼粼,一艘小船渐行渐远。在学生欣赏了一遍乐曲,产生一定的感悟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音乐美吗?”“太美了!”他们说。我又问:“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想法?”这样的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发言欲,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有的说,自己好像随着小船到达了美丽的远方,那里繁花似锦,鸟语花香;有的说,自己好像乘坐着飞碟前往遥远的外星,进行科学考察……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学情境为同学们进行音乐体验提供了直观的启发效果,在情境中,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在体验音乐美的欣赏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欣赏的能力,而且培养了音乐兴趣。

二、巧问问题,引导欣赏方向

学习是建立在思考之上的,而思考又是以质疑为基础,因此,创设有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的的关键。相同的道理,音乐欣赏也需要有学生的思维参与,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注意力,在问题解决中,培养音乐欣赏的能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设计启思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学习《北京喜讯到边寨》时,我先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使学生们对乐曲的基调有个起码的了解。然后播放一遍全曲,让学生们形成整体的感知,并提出欣赏问题:请根据你的音乐体验,说说你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成员间交流。学生们交流后,我抽几位同学作为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他们说:仿佛看到了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仿佛听到了边疆人民狂欢庆祝、喜极而泣;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一片热闹的节日气氛……接着,我又出示问题:本曲可分为几部分?组织他们再听一遍全曲,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分段体验,提高学生们的欣赏能力。

在这节欣赏课中,乐曲的节奏明快,主题清晰,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是很好的载体。在教学中,我针对乐曲的主题,以两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对乐曲的感知,大多数学生能回答问题,提高了欣赏的效果,也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欣赏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兴趣。

三、巧用表演,丰富欣赏内容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又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获得美的感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形式的表演,让音乐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既能丰富音乐课的形式,又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增强音乐欣赏的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开展音乐剧、角色扮演、器乐演奏等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为目的,提高课堂的活力。

如《龟兔赛跑》,本曲是一部管弦乐作品,以音乐的形式表现《龟兔赛跑》的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欣赏音乐,我组织开展了一次音乐表演体验活动。把学生分成几组,一组拉拉队,为表演的各方呐喊助威;一组器乐演奏,伴随着音乐的展开,使用拍掌、敲击等方式打节拍;一组表演,分别扮演小乌龟、小兔子,配上道具,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表演;另外还选出裁判、旁白等。活动开始,随着音乐缓缓响起,活动慢慢展开,学生们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不仅体验到音乐带来的巨大快乐,而且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第11篇

器乐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项有益尝试,著名音乐教育家詹姆士?墨塞尔曾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新课标指导下,音乐教师对器乐教学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器乐教学在培养小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提高其审美能力中起到的作用给予肯定。新课程开展以来,口琴、陶笛、竖笛等乐器开始进入音乐课程中,以陶笛教学为例,首次开展陶笛校本课程并未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陶笛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中教学法的选择成为关键。

一、小学陶笛校本课程的特点

不同于专业器乐教学,小学音乐器乐教学面对的人群是小学生,设置器乐课程以入门为基本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其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因此,器乐教学的首要特点应是趣味性,其次才是专业性。陶笛校本课程的开展应根据小学生的记忆发展原理,设计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如在识谱教学中,采用音符图形记谱法更适合小学生这一群体;在保证课程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将器乐教学基本理论融入课堂中,进行有机整合,如引入梦想课堂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音乐理论与故事相结合,指导学生吹奏练习、乐曲创编等,使音乐理论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性。陶笛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乐器的学习应以展示和赏识为主,应让学生阶段性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结合声势、其他乐器伴奏、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加以展示,展示的过程也是赏识的过程,教师应多进行鼓励,并将鼓励的内容具体化,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将班级分组,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去巩固自己所学的成果。概括来说,小学陶笛校本课程应具有趣味性、专业性、展示性、赏识性、渐进性和竞争性等特点。

二、陶笛校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1.教学设计

陶笛课程教学可运用多种形式,与其他音乐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效果。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在陶笛校本课程中,可将已经教唱过的曲谱作为陶笛教学的演奏曲谱,课程安排可先预习新学的歌曲,然后再指导学生用陶笛吹奏,在课后加以巩固,最终达到不依赖曲谱而能够正确演奏的熟练程度,这也能提高唱歌的音准水平。在陶笛辅助歌唱教学的基础上,可对歌曲和其他乐器与陶笛进行整合,利用陶笛教学辅助二声部歌曲学习,与其他乐器联合演奏等,并在合唱、合奏中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听觉习惯。再有,陶笛教学的第一节课开始就应训练学生看手势、辨别节奏指令的习惯,在自由练习时,如果看不到教师的手势,则应选用节奏指令,与学生进行事先约定,从而提高器乐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2.教学模式

基于小学陶笛校本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当前的器乐教学现状,建立“家校共育―云教育”模式,“家校共育”的核心思想是构建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信息互通的交流模式,能够解决教学现存的问题,云教育平台的建立有助于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信息化边界,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该教学模式的建立和运行的基本步骤为:教师利用qq、微信等软件建立班级交流平台,邀请学生家长入群,由家长负责采购乐器、收集反馈信息,并在群内制造平息舆论,使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陶笛校本课程学习每周开展一次,由教师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群组中,整个资源共享,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观摩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横向和纵向学习,有利于加快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最终的学习情况由教师进行整理,并提供给家长,便于家长观看,与孩子们共同分享学习陶笛的过程。

综上所述,陶笛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出现,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乐器教学那么简单,更是给予现代学生的一种文化传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熟悉音律,同时还能够渗透了解我国悠久的音韵历史。但是陶笛的演奏形式和表现形式较为特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教学方法的运用。专职教师要紧跟网络信息技术的潮流,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设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应用诸如“颠倒课堂”“构建性教学”等教学方法真正将陶笛课程的积极作用落实好、发挥好。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艺术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众多文化中的一种,其艺术特性以及审美教学的目标致使音乐在审美教学中具有了表现性、实践性、情感性以及创造性等特点。在新课标改革方案的带领下,小学音乐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音乐教师们改变了传统的唱歌型、知识型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逐渐向着审美型转变。审美观念的培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视觉和感觉器官,具有自己独到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音乐课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哲学为一体的课程,学生在感受美妙的音乐旋律的同时还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为此,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室应该研究的重点。

1 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

想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就要为其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情境的设计对于促进老师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显著。小学生正处于各种感官逐渐形成的初级阶段,其心理特征各不相同,这就需要老师们能够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创设一个合适的审美情景,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温馨、舒适的环境下感悟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良好的音乐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审美意识,心境的培养是审美教学的关键点,只有耳濡目染,才能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优美的课堂环境是展开音乐教学的良好开端,并在每一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它可以用于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可以放在课堂的开端和末尾,起到相互呼应的作用。优美的教学氛围能够使课堂更加丰富,对于审美效应的产生也将效果显著。

2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是保证一堂课程顺利展开的关键,如何对课堂内容进行巧妙的构思,精彩的铺垫,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审美感而言都意义重大。这中间需要有音乐游戏的穿插,小学生思维灵活、活泼好动,对学生口味的迎合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学习,从而对美学教育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课堂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能够使学生的高尚情操得到发展。轻松的学习过程,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被迫学习到主动要求学习的转变,对于儿童来说是领悟学习真谛的关键。有趣的事情往往很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这与儿童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关系,对音乐的教学需要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运用各类教学形式和模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时,老师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将课文描述的内容描述出来,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让奇妙的森林、可爱的动物们的形象都一一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生动的朗诵以及富有情趣的语言使得学生们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很快,学生们就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审美活动中去了。

3 对学习过程予以优化

审美存在于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每一堂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以审美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大多数情况下的音乐知识教学与审美教育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因为部分学生只是喜欢音乐,但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却毫无兴趣,还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喜欢流行歌曲,对于音乐教材上的内容也并无好感,这就需要老师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将重复式的训练,变成生动活泼的音乐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课程的欢乐。例如在教学生《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时,老师可以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来教学,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加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一举多得,课堂效率将得到明显的提升。这是对音乐本身丰富性的体现,也是对教学意境的表达。音乐中贯穿审美,在审美中了解艺术,正是音乐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加善于表达感情。音乐课是一门综合了艺术与哲学为一体的课程,学生在感受美妙的音乐旋律的同时还能使心灵得到净化,为此,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穿插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室应该研究的重点。从学生的气质、形象、感情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能够充分发挥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对其心灵进行净化,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彪.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教师,2012,(9):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