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7-18 10:31: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1篇

【关键词】能源基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我国亟待解决的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重化工业产品的需求呈现出连年递增的趋势。这就为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壮大与能源基地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本文在以上的背景之下,通过深入研究我国的能源基地开发与运作过程中环境危害的原因,对能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企业层面以及社会层面阐述了能源企业环境行为规范化建设的对策。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为探讨我国环境保护的模式提供借鉴,能够积极推动我国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能源基地环境问题概述

(1)水污染。在能源基地的开发和建设中,由于钻井产生的废水废渣、洗井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都是难以避免的,在这些废水废液和废渣中,含有不少铅、汞、硫化物等对环境带来危害的物质,这些废水如果重新注入地层或者任其自然蒸发弥散,则对环境的影响则不可小觑。(2)大气污染。能源基地的钻探和开发中,会泄露一些废气或者天然气,以及钻井设备排放的废气与烟尘,这些气体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硫化氢以及烃类污染物等,会对环境水体造成破坏,对当地的动植物以及居民产生健康危害。(3)废弃物污染。能源基地在开发勘探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诸如粉煤灰、污水沉淀物等固体废弃物。这些物质会对当地的植被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

二、导致环境问题的成因简析

造成以上环境问题的原因是等方面的,概括来讲,主要包括:(1)法律方面的原因。能源基地为当地带来大量的税收,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然而由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导致环境保护措施没有被严格的执行。(2)资金方面的原因。能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能源基地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迫切,这就导致企业对于环境的投入少之又少,随着资金供需矛盾的加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3)公众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巨大推动力量,而我国目前的能源基地往往地处偏远,当地居民还没有形成比较明确的环境意识,导致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一直存在。(4)企业方面的原因。企业逐利的特性决定了经济利益是其最终所追求的最大目标,因此企业往往将对于环保的投入当做额外支出的成本,因此企业缺乏对环境进行保护的动力。

三、能源基地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同时也完全进入了重化工飞速发展的阶段。通过能源基地的群集效应,能够显著增强能源产品的竞争力,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行业的特殊性,能源产业多年来都因循着粗放发展的模式,直接的后果便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环境破坏明显。结合以上所做的分析,本文给出以下的可持续发展策略。(1)能源基地制度层面的策略。首先应该结合能源基地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构建一套完善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用以周期性地对能源基地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量化评估,对不合格的部分给予处理,并提出整改期限。还应构建顺畅的政府—公众沟通机制,使企业的环境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被政府所掌握,从而形成有效的环保机制。(2)能源基地企业层面的策略。能源基地的企业结合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应该积极进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新技术来探索适合的能源技术和先进的减排技术,以多元化融资渠道来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环境保护。(3)能源基地公众层面的策略。首先应该提升能源企业员工本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应该积极结合各类媒介,通过对环保理念的宣传来引起大众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在能源基地的企业间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进而发动群众对基地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督促企业积极进行环保的整改和落实。

我国各个地区能源基地的建立,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也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为了切实改善能源基地对环境的危害与影响,应该结合地区现状与能源基地的生产特点,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原因给出具备科学性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GDP。

参考文献

第2篇

2004年10月27日的早晨,北京又一次笼罩在大气污染的阴霾之中,报纸上和电视、收音机里依旧传来关于煤电油运出现紧张的信息……

这一天,从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飞来了近400名能源专家汇集到北京友谊宾馆,探讨采用一种正在全世界兴起的新型能源利用方式--“分布式能源”技术能否帮助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座飞起的大山

许多年前,现任的北京市长曾经有一个经典的比喻,与中国相比四小龙是几块石头,石头飞过来虽然可怕,但一座山慢慢滚过来将会使你从心底震撼。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滚动的大山,而是一座飞起来的大山,而且是一座比石头飞的更快的大山。

中国的崛起引起国际上的高度关注,全世界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座飞起来的大山将按照什么轨迹,最终将飞向何方?正是因为某种担忧,能源专家们才从世界的四面八方聚集到北京。中国的资源能不能支撑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实实在在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民和政府都未能树立资源危机的意识。然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水平极低,几乎所有人均资源都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矿产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石油、煤炭、铜、铁、锰、铬储量持续下降,缺口及短缺进一步加大,中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资源瓶颈已经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和平崛起”是我们对全世界的承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确定无误的既定方针,但是,似乎全世界并不关注我们的目标和承诺,正像这次来北京参加《世界分布式能源联盟年会》的外国专家所言:关键是过程,你们将采用什么办法来实现你们的目标?

熵的世界观--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传统的世界观是建筑在19世纪中叶,主要的科学基础是牛顿的三个机械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基本的观念是“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运动着物质的永远循环是宇宙的最终结论”,认为世界总的方向是从无序向有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人类大同世界,地球上的资源和能量将随着技术的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850年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总结并表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熵定律”(加入的热量/绝对温度=熵),他认为:热可以自发地从高温传向低温,而低温不会自发的传向高温。简单地说,一杯热水可以自己变冷,确不会自动变热,除非借助外部更多的能量。能量虽然守恒,但质量却发生了变化,一桶温水可能比一小锅开水所含的热量要多,但它永远煮不熟一个鸡蛋。熵会自发的越来越增加,而不会自动减少。热向何处去了?向更低的温度散去,直到绝对温度-273℃,一旦散去将难以重新聚积,一旦能量散尽,温差将消失,宇宙将热寂,能量实际上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

进入20世纪,科学突飞猛进,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科学家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而并非是导师批判的“形而上学”。特别是俄罗斯出生的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了广泛的延伸,并创立了耗散结构理论。不仅能源科学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理论的正确性,资源专家也相信尽管物质不灭,但资源的品位将逐渐失去,最终将无法再利用。宇宙天文学家肯定地认为:对于太阳和地球,熵定律是一切自然定律中的最高定律,因为对于宇宙和天体的研究,越来越证实这一定律的正确。物理学家也发现时间是不可逆的,如同熵增加的过程也不可逆转一样,时间和能量起源于一点,时间最终指向熵增加。生物学家发现生命的过程也在熵定律的涵盖之下,生命就是一个能量的过程,生命的能量过程就是整个宇宙的能量过程中的一部分,生命逝去的过程恰恰就是一个熵增的过程。而环境学家也认为熵增正是地球环境面临的规律性问题,甚至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也在沿用着这一定律来分析、认识和解释问题。

熵定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它为人类规范了一种行为界线,我们无法逆转熵的方向,就像无法逆转时间一样,但是可以减缓熵增加的速度和过程,通过我们对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调整和约束,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观念进步,来减缓有效资源和有效能量的耗散速度。20世纪70年代,先后两次石油危机之后使人们更加坚信不移,世界的资源不可能无限制地支持人类的高速发展和肆无忌惮的消费,“物质极大丰富”仅仅是一个梦想,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序性是由更多的无序作为代价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等等观念开始成为人类文明的主题,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实际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观”。

在熵的世界观的感召下,为了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一些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能效为核心的“行动浪潮”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涌起,相应发展出“能源需求侧管理(DSM)”、“合同能源管理(EMC)”、“综合资源规划(IRP)”、“资源环境交易”、“温室气体减排机制”、“能源服务公司(ESCo)体系”等等,这些立足于需求侧的能源优化和以节能环保为盈利空间的市场化运作手段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提出了在需求侧和一些小规模资源综合利用现场直接建立相关的能源利用设施的必要性。从此,分布式能源(DE)得到了发展。

何谓“分布式能源”

所谓“分布式能源”是指:在用户附近的或小规模资源综合利用现场建立的能源系统,它包括:能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设施,以及蓄能系统。在需求或资源现场根据用户对各种能源的不同需求,按照“分配得当、各得所需、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供能方式,尽力扩大资源和温度利用空间,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实现能源利用效能与效率的最大化。

形象地说,如果有一个医院需要各种能源,例如:电力、消毒蒸汽、采暖、制冷、空调的除湿和加湿、生活热水、烘干热气,甚至花棚里的气体肥料等。传统的方式是从电网架设电线,保障供电,再安装一台小型应急发电机来保障万一断电时的电力供应;从热力公司铺设热力管道,建设换热站保障冬季供暖;从天然气公司铺设燃气管道,并安装蒸汽和热水锅炉,以及热风机,解决消毒和炊事蒸汽、卫生热水和洗衣房烘干,以及冬季空调加湿的需要;使用电力制冷机组在夏季制冷。而在发达国家最新的解决模式是采用分布式能源系统,他们在医院里安装一台或几台小型或微型模块化发电机组,利用天然气和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沼气发电,将发电之后的废热通过余热锅炉转换成为蒸汽,同时利用医院垃圾焚烧进行补充热量,用蒸汽解决消毒、炊事、采暖和加湿的需要,夏季采用蒸汽吸收式机组制冷,并利用更低温度的锅炉废热和制冷机组冷却水中的余热来供应卫生热水,再利用较低温度的余热锅炉排烟作为空调除湿、洗衣房烘干,最后将烟气注入花卉大棚利用其中的二氧化碳作为气体肥料,以及废热和烟气中的合成水。将天然气中的能量“吃光用尽”,把污染变为资源,以这种方式来控制资源的“耗散”和保护环境。使用传统方式,能源利用效率只要30~40%,而使用分布式能源可以将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到80~90%,甚至更高。

当然,分布式能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每年有数以千计矿工因为瓦斯爆炸而失去生命,如果允许采用分布式能源在矿区抽放瓦斯发电,而且给予比较优惠的电价收购,使投资抽放瓦斯发电比挖煤更赚钱,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煤炭消耗;而且可以减少瓦斯中甲烷排空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因为甲烷是二氧化碳温室效应的24.5倍;更重要的是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矿工的宝贵生命。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焦炭生产国,每年估计有2亿吨优质煤炭用于生产焦炭。根据炼焦炉型和煤质不同的条件,每吨原煤转化为焦炭时可以产生300~400立方米热值当量1,500~4,500大卡/立方米的焦化煤气,全国每年在炼焦中伴生600-800亿立方米的焦化煤气,粗略估算折合约250-3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超过西气东输工程的热值总量,相当3,000~4,000万吨标准煤。目前这些资源不是通过火炬头燃烧,就是直接放散,能够利用的非常有限,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严重污染环境。如果能将这些分散的焦化厂所产生的焦化煤气就近发电并实现热电联产,可以形成1500~2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同时满足5亿平米建筑的采暖。

信息时代的能源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能源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启迪,那些分布在千家万户的微型计算机在与网络连接之后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它不仅代替了超级电脑,而且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将全世界的人脑连接起来,掀起了一场知识进步的“人民战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场“分布式”的革命正在悄然而致,直接挑战后工业时代的“规模效益”的经济理念。

在人类信息整合能力不足时,只有通过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实现“大工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大消耗”。当信息技术发展之后,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生产销售和最终使用的全部过程,人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规模未必能够带来效益,反而增加更多的资源耗散和环境代价--熵增加。

电力工业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传统上我们认为“大电厂、大电网、超高压”是效率最高的方式,但是这是在转换端来判断问题,而且在“电”这一单产品一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如果在需求一侧进行综合资源对比分析,可能结论未必如此,大电厂与小电厂比较当然发电效率是高的,但是由于燃料、排放的限制,大电厂只能远离城市,首先发电之后的余热无法利用,其次输变电和配电又要增加电网和线路的损失,到了终端用户的实际资源利用效率必然大打折扣。此外,建设输电走廊和变电站需要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发电之后的灰渣因为远离城市无法制成建筑材料再加以利用。此外,城市不仅需要电力,同时还会需要热力,为解决需求不得不再建设热力厂,将宝贵的资源转换成为低品位的采暖能量进行利用,增加了各种资源的耗散和浪费。因此,在需求侧建立能源梯级利用设施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方法。1978年,美国为此修改的《公共事业法》允许这一类能效水平更高的用户热电联产设施并网发电。随之,欧洲、日本都相继效法修改法律,使他们的法律体系和政府的管理机制能够顺应这一时代的发展趋势。

此后,由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应对天然气的能源设施并非越大越有效,首先因为天然气比煤更加昂贵,中间环节的浪费变的不可忍受,同时它被利用之后的环境代价更小。此外,对于天然气的利用技术非常灵活,人们可以根据用户对于热电冷多种能源的综合需求,按照综合效益最大化来确定规模,并向搭积木一样组合系统,实现了以效益定规模的理想化的飞跃。

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能源来有效降低资源的耗散速度,人们开始积极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并对各种资源实现综合利用,由于资源量,能流密度和需求量的限制,社会需要一种更加便捷合理的系统来构筑我们的能源体系。例如,垃圾壜癯『臀鬯沓У恼悠捎汀⒘队椭械陌樯缶咚购兔翰闫こШ透殖У目扇挤掀约肮こХ先取⒀共畹鹊龋换褂刑裟埽厝饶埽⌒退埽缒埽镏誓艿瓤稍偕茉吹取I缁嵋笳匦虢⒁恢旨饶芄睦蠹一褂谜庑试矗帜鼙U鲜褂谜叩睦娴哪茉丛诵泄芾砘啤U庋桓龌剖紫仍谂分薜玫酵晟疲迸饭彝ü那恐聘稍ず徒⒒肪衬茉此笆栈频龋行Ф糁屏死醋约鹊美婕诺淖枇Γ拐庵窒冉哪茉蠢梅绞?-分布式能源成为一种时尚和荣耀。此后,日本和美国也在积极地进行社会观念上的转变。

在需求侧建设能源设施并非新鲜事,实际上世界上最早的电厂--爱迪生在纽约珍珠街建立的人类第一个发电厂就是一个需求侧电源。但是,今天的分布式能源已经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因为它融入信息技术的成果,将追求一个更新的目标。首先,分布式能源系统都拥有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并将多个系统或者各个子系统进行数据链接,其中包括发电设施、制冷换热设施、储能设施等等。这种链接一边与用户需求进行实时信息交互,实行互动优化运行;另一边,与相关的电网、燃气管网、甚至环境排放监控系统,以及周边的分布式能源设施进行链接,实现多元协同优化,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用户的系统更加经济有效,也使整个能源环境系统随时可以得到优化。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从你的口袋里掏出你的手机看看,就会知道这并不遥远,就信息技术而言,这根本算不了一会事,关键是我们是否决心朝着之一目标去努力。其实,无论我们是否选择分布式能源,它都将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因为资源快速耗散的现实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时代的关键是每一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和PC机直接参与其中,而分布式能源也是可以调动每一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的积极性,让民众直接参与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节污染的减排行动之中,分布式能源是一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人民战争”。

分布式能源同时还依赖于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的建立,由于它跨越了我们传统的工业化社会分工,将暖通空调、发电、供热制冷、燃气、配电等不同的学科进行横向整合,而每一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又都很小,所以需要专业公司的支持,在国外这一产业被称之为“能源服务公司(ESCo)”。能源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或者直接投资用户的能源设施并管理它们,用专家来解决用户的能源利用问题,通过信息和服务网络来运营用户的系统。将节能作为一个盈利市场加以经营,再靠竞争来优胜劣汰,实现节能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分布式能源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钥匙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和科学家们不断向中国政府建议:应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来解决中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总理非常重视,先后两次批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将意见告知他本人。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就此问题认真研究后,向温总理报告中指出:

分布式能源是近年来兴起的利用小型设备向用户提供能源供应的新的能源利用方式。与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相比,分布式能源接近负荷,不需要建设大电网进行远距离高压或超高压输电,可大大减少线损,节省输配电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由于兼具发电、供热等多种能源服务功能,分布式源可以有效地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达到更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分布式能源设备起停方便,负荷调节灵活,各系统相互独立,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此外,分布式能源多采取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燃料。较之传统的集中式能源系统更加环保。热电联产是目前典型的分布式能源利用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的推广利用。例如丹麦在八十年代前主要依靠几座大型电站供电,目前,丹麦电力的40%转由风电和分散的小型热电联产电厂供应,能源利用效率高达80%以上。

第3篇

关键词:能源 利用现状 对策建议

一、建平县农村能源、资源现状

建平县位于中国辽宁省西部,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全县总人口57.5万,现辖5个街道、14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2个畜牧农场。全县总面积4,86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19万亩,人均拥有耕地4亩。全县有林面积3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拥有世界最大的100万亩人工沙棘林,年产沙棘果1万吨以上。农村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农村能源短缺却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分布不均,开发不充分、利用不合理、能源利用率水平低所致。

二、农村能源来源

1.薪柴资源

薪柴资源包括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等能够提供薪柴的各种林,目前理论蕴藏量(实物量)为72.493万t,每年可供合理开发量29.16万t(实物量),折标准煤为16.99万t,农业人口年人均为68.85kg,其薪柴资源见表1。表1 建平县农村薪柴资源一览表

2.秸秆资源

农作物秸秆及各种草类作为燃料的利用方式,是直接燃烧,它是农村的主要能源资源,其作物秸秆资源见表2。表2 建平县农村作物秸秆资源一览表

从表2可见,秸秆理论蕴藏量77.82万t,可供能源开发量为61.23万吨,折标煤31.62万t,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占有量为128.11kg。

3.太阳能、风能能源

太阳能资源丰富,辐射量140大卡/ cm2・年,日照时数290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大于65%,冬季可高达70%。太阳能资源居辽宁首位,在全国也居高值区。按目前太阳能集热器60-70%效率计算,夏季每平方米集热器可收集到9.7万大卡的有效热量,约相当于14kg标煤;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使南面可获得较大热量,阳光射入房间进深可达4-6米,为节能型建筑提供了优越条件。

风能资源较好,70m高处的年平均风速为5.8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25.6W/m2;50m高处的年平均风速为5.6 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06.9W/m2;30m高处的年平均风速为5.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183.7W/m2;10m高处的年平均风速为4.9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159.6W/m2。70m高度年有效风力小时数位6835小时,风电场风能资源等级为国标(GB/T18710-2002)2级标准。

4.其它资源

建平县水利资源极为欠缺,发电量极少;沼气资源现虽有1500户,但利用率不足38.2%,资源量很低;低热值燃料资源丰富,全县现已探明油母页岩储量1250万t,焦油储量8547.9万t,煤矸石储量3438万t,目前基本没开采应用。

5.农村能源的现状和问题

建平县农村地区人口多,经济较发达,但存在农村能源开发不系统、不全面、利用率不高。农村能源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5.1农村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浪费和短缺并存

农村生活用能中,薪柴和秸秆等传统的生物质能的使用绝大部分采取传统炉具直接燃烧的方式,能源的有效转换率仅为10%―20%。

5.2农村能源消费对生态与环境的压力大

农村能源对生态与环境的压力来自开采和使用两个方面。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薪柴作为农村生活用能最主要的来源,目前仍占20%左右,其过度采集是导致森林植被破坏的原因之一。在使用能源方面,燃煤烧柴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也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

5.3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机制仍不完善

从政府到农民和相关企业,能源意识不强,造成了农村能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农村能源宏观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三、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目前,农村能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建平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自然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能源建设跟上去。根据建平县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农村能源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建设为中心,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措施。

1.综合开发利用太阳能

充分利用各季节光热资源,调整农业结构和作物品种布局,采用地膜覆盖增温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形成规模效益。积极发展民用被动式太阳房综合配套建设,解决群众过冬难、耗能大的问题。依据不同条件、不同层次的需求,引进、推广和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力争“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增太阳能热水器1万,“十二五”期末农村基本实现太阳能热水器。

2.多元化发展沼气

建平县现有沼气综合利用户近千户,北方寒冷地区沼气的发展必须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提高经济效益以吸引群众。建平县采取的沼气池与塑料大棚结合,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北方沼气池过冬难问题,同时与种植、养殖业紧密结合,将大型养殖场粪便发展沼气,利用沼气发电;两个临近村可利用桔杆作为资源发展沼气,利用沼气取暖、照明;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建设太阳能路灯,如果60多个行政村将有一半实行了沼气供热、燃气,可为全国节能减排作出贡献,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3.搞好乡镇企业节能

建平县乡镇企业普遍是设备陈旧、生产方式与技术落后、耗能高。万元产值能耗达10吨标煤,部分行业高达28.60吨标煤以上。节能对乡镇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要调整产业结构,将耗能高、技术条件差、产品又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并要规定合适的节能指标,总结节能经验,加以推广。

4.制定经济激励政策

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鼓励农民发展养殖、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放弃以薪材、煤为主的生活用能习惯,鼓励农户要从节流和开源两个方面发展再生能源,政府应给予资金投入,建设1个沼气池给予800~1000元的补助,政府应采取相应经济激励措施。

第4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源开发;法制建设

Abstract:China’senergyandenergylegalconstructionareadvancingalongtheroadofsustainabledevelopment.TherealityofChina’senergydevelopmentrequirestheoptimizationofenergystructure,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energy,especiallythenewandrenewableenergy.However,both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existinthe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Toreasonablyexploitandutilizetheenergy,Chinamustpersistinsustainabledevelopmentprincipleandestablishrelevantlymaturelegalsystemthatfocusesonreasonableenergystructure,protectionandinnovationofenergytechnology,riskresolutionofenergysafety,andproperadjustmentandinterventionofenergymarket.

Keywords:sustainabledevelopment;energydevelopment;legalsystemconstruction

一、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发展及能源法制之路

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183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了五个实现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文件,其中《21世纪议程》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但是,《21世纪议程》并未直接对能源的使用提出明确的义务要求,而只是在交通通信部分的文本中提及需要更有效更环保地使用能源(注:《21世纪议程》第7.5段建议“在人类居住的地方促进可持续性能源和交通系统”。)。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在事隔十年后的2002年9月4日,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通过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实施计划》(又称《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该实施计划规定了《21世纪议程》遗漏的能源建议,将能源政策作为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核心部分,各国同意采取联合行动“以充分增进人们获得可靠廉价能源服务的机会以及实现在2015年前使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为此,各国一致赞同以下六项优先性建议:①“加强使用可靠、廉价、经济上可行、社会上可接受且无害环境的能源服务和资源”。这就要求加速研究氢燃料电池技术,广泛使用风能和太阳能,或在山区建设适宜的小水电设施。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各国必须“加强地区和国家合作,包括通过能力建设、财政和技术援助支持各国的努力”。②“进一步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此项目承认将现存的农业或林业废料用做能源财富的机会,使生物质利用商业化,并在农村地区加以使用。③“支持转向使用较洁净的液态和气态燃料,这种使用被视为更加无害环境,社会上可接受且成本效率较高”。④“为了实现第一个建议目标,制定国家能源政策和管理框架,以帮助创造能源部门所需的经济、社会和体制条件”。⑤“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以便实现上述目标并再次“特别注意农村和偏远地区”。⑥“加紧协助和促使贫穷人口获得上文所述的能源系统”(注:《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第8(a)(b)(c)(d)(e)(f)段,参见[澳]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美]理查德·L·奥汀格主编的《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曹明德、邵方、王圣礼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原著序言Ι”第10-11页。)。《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及《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为世界各国的能源发展及法制建设指明了方向: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避免功利性的短期经济目标;应该实行能源与环境、生态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应该利用经济和技术资源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确定了总的指导思想、发展模式和具体行动纲领。但是,《中国21世纪议程》只是规定对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在税收、信贷和价格方面给予优惠(注:《中国21世纪议程》在2.16段(d)项规定:对环境污染治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废物综合利用和自然保护等社会公益性项目,在税收、信贷和价格等方面给以必要的优惠。),这种规定未能全面和明确地确立能源发展的战略地位。然而,这种不明晰的状态很快就得到了矫正,中国的能源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一是中国经济自2003年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以来,再次遭遇了能源瓶颈的限制。2005年,在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能源紧张的局面稍微得以缓解,但能源缺口依然存在。二是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预计将达到3.5亿吨,其中50%左右需要进口。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预计将为5亿吨,其中60%需要进口。未来中国石油对海外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国际市场极大的不可预测性,将给中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三是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要求。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要以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前提和条件。如果其发展是以消耗浪费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实际上是以牺牲他人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而求得部分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既不是经济发展或社会发展,也不是单指生态继续,而是指以经济—社会—自然为中心的复合系统,是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1]。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果能源的利用方式不合理,就会破坏环境和生态甚至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因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可持续的能源支持系统和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利用方式。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了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强化能源储备,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以达到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服务的目的。“能源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支持和保证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支持年均7.5%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二是能源的生产、消费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提高能源供给的安全性。”[2]基于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4月《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规定:十一五期间应“贯彻落实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能源战略,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见,“十一五”期间能源将依循可持续发展理念而发展,并且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在能源建设方面,其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此种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必须要有法制的支撑和法律的规制。因此,与之相适应的能源法制亦应“与时俱进”。

但是,与能源相关的法律如《节能法》、《煤炭法》、《电力法》等皆是在“九五”期间制定并实施的,由于当时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条件尚不完备,因而,在法的规范和制度上未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现阶段,能源法制建设应符合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200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尽管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制定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但是由于过于原则而不具有操作性和具体适用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快《能源法》的研究和起草,同时在抓紧《石油天然气法》、《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研究起草的前期准备,正在修订《煤炭法》、《电力法》、《节能法》和《节能用电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这一系列的立法工作将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能源领域的法制建设。

二、利弊共存:能源开发利用的客观现实

能源可按相对比较的方法来分类: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②可再生能源与非可再生能源;③常规能源与新能源;④燃料能源与非燃料能源;⑤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3]2-3。人们常常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并称,这是因为它是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的和可再生的”是一个完整的含义,在英文中缩写为NRSE(即newandrenewablesourcesofenergy)[3]25。一般而言,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而,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被看作常规能源,而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则为新能源,其中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为可再生能源,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其他则为一次能源[4]。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进步实则都和能源的利用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得不重视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新能源的探寻。在今天,失去了能源的支持,社会将是无法想像的。然而,能源的开发利用尽管可以为人们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也会造成诸多弊端尤其是对环境的损害。事实上,任何一种能源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诸如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恶化等。

对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燃烧、耗用等,都会给环境带来损害。煤的开采会污染水质,其燃烧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在石油的开发利用方面,采油尤其是注水采油会导致地面沉降;采炼中“放天灯”燃烧的废气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在储运中的燃爆与泄漏可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燃烧中的二氧化碳比煤略少,氮氧化物与煤相似,主要排放物是二氧化硫。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但也排放一定的氮氧化物(NOx)(注:大气中的NOx几乎有一半以上是由人为污染源所产生的。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电力、化学、国防等工业以及锅炉和内燃机等设备所排放气体中的有毒物质之一。),还有使用与传输中甲烷的损失与泄漏,其中还有一些氡随之进入室内。水力发电尽管属于一种可再生能源,但也可能引发自然(包括地表、水文、气候等)、生物(野生动植物)、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生物质燃料在较差的炉灶中燃烧容易生成一氧化碳、烟及有机化合物;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能源来源之一,但风力发电中使用旋转的涡轮会杀死候鸟和本地鸟类;太阳能是一种很有效的能源手段,但太阳能电池在制造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在地热利用中,温泉水中会溶有石头中的有害物质,地热发电目前效率不高而且仅限于一些特殊地点,其使用也会带出地下有害物质;而核能虽然具有比较清洁、产生温室气体数量少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比较小等优点,但却存在核辐射的潜在风险以及对核废料处理的担忧。高技术能源的研究及生产会有助于气候环境的改良,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尚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对20亿左右至今仍无法获得可以负担得起现代能源的人们帮助甚微,相反,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式会要求一种经济上可行、满足需要、自力更生和无害环境的能源(注:有关能源的利弊两面,可以参见王革华等编著的《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137页;[澳]艾德里安·J·布拉德布鲁克、[美]理查德·L·奥汀格主编的《能源法与可持续发展》,曹明德、邵方、王圣礼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44-51页。)。

可见,能源的开发利用,总会存在正面和负面两个向度的影响。如何才能使能源的开发利用趋利避害,无疑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一方面需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技术升级,使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能源,并同时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的发生;另一方面需要在管理层面上强化管理质量,提高开发利用质量,并防止因能源管理不当而可能产生的危害。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借助法律的手段使能源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环境、服务于可持续发展,同时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有效地防止因能源开发利用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和损害。因此,兴利除弊、趋利避害,必须要有因势利导、健全完善的能源法制。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确立与兴利除弊:能源法制及其完善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瓶颈,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切合我国现实的能源法制系统。换言之,我们只有建立了先进、完备的能源法制系统,才可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发展的现实问题,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源现实及其未来发展走向的考量,我们应将能源法制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而不能仅从立法层面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因此,我国当前的能源法制建设,除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创制与修订外,还应综合考虑整个能源法律系统的完善以及与相关法律或政策的配套和衔接,并应考虑能源法的贯彻实施、人们的能源法制观念以及能源法制价值导向等等。限于篇幅,本文专就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的能源法制原则确立、促进能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制保障两个方面提出建议。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确立

能源的发展必须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人们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可作为能源发展的一项伦理原则或国际法上的原则。在笔者看来,可持续发展不应仅仅作为能源发展的一项伦理原则,也不应只作为能源国际合作的一项原则,而应该作为一国国内能源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得到确立。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解释法律、运用法律和发展法律的基调,是所有国家的关键性标准[5]。这一基准对于能源法制亦同样适用,因而,有关能源的法制亦应贯彻这一基本理念,在能源法中确立其为一项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如果只是作为一项伦理原则或国际法原则而不能作为国内能源法的一项法律原则得到确立的话,那么,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种“软约束”,缺乏法律的强制力。失去了法律原则和法律观念的支撑,可持续发展就会呈现出一种“脆弱的可持续性”,最终就会演变为不可持续发展。为保障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让政府和相关企业一起遵循,就必须将可持续发展从伦理原则转化为法律原则。

可持续能源的伦理原则有三个:一是生态可持续性原则(或称种际正义原则)。人类必须以一种不危及地球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方式开发利用能源。二是社会及经济平等原则(或称代内正义原则)。个人可以在平等基础上按适当的标准获取能源,并应允许其满足能源需要。三是对后代负责的原则(或称代际正义原则)。人们必须以一种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能源需求能力的方式开发利用能源[5]。为避免这三项原则仅局限于一种道义或停留在纸面,就需要通过立法加以明确,通过法律的规定予以具体化,从而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通过这些具体化的规定,诸如:能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能源的使用应友好于环境;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使用能源,减少浪费;应积极提倡、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建立若干激励机制;应提高公众对能源问题的认识和参与程度;应设置能源安全和风险防范机制;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责任机制,等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伦理原则向法制原则的嬗变。

2.能源法制保障架构

为保障能源的稳定安全、有序健康、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系统而健全的能源法制必不可少。为实现“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能源法制应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趋利避害机制:

①在能源结构方面,应实行能源多元化机制。基于中国能源储备状况和资源禀赋、现有产业与技术基础,中国能源应建立能源结构调整法制,在法制的层面上落实结构调整的方向、步骤和时段,明确各种能源开采使用的数量与程度,特别是应明确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助推措施,等等,从而促成能源多元格局的形成。

②在能源技术方面,应建立技术创新和保护机制。能源的发展和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是关键。因而,在技术法制方面,应充分支持先进技术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在这方面,我国技术法制的完善还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诸如技术研发优先领域的确定、技术强制标准的制定、技术研发的资助与奖励、技术成果的转化与采购、技术成果的保护、技术开发的合作与商业化等等。

③在能源安全方面,应建立能源安全与风险防范机制。能源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源供给安全;二是能源使用安全。在能源供给安全方面,尽管是在国家战略高度加以考虑,但尚停留在政策层面,而法制方面的建设几乎处于空白。只有建立一种稳定的法律机制,方能克服能源供给面临的不稳定性和消除不可预期的风险。为保障能源的安全供给,法制应倡行:第一,节能,大力发展节能产品,降低能耗;第二,储能,实行能源储备制度;第三,开能,即开发替代能源,加强新能源技术开发,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能源等。在能源使用方面,则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确立各类主体的安全义务,通过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等多种途径,防范风险的发生或使风险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④在政府干预方面,应建立政府适当作为机制。由于能源不仅仅是一个使个人获益的私物,它还同时涉及公众事务,而且还与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问题密切相关,因而,如果采取完全放任的自由主义(或称非干预主义),就可能产生“公共地悲剧”,能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将外部化。但是,如果政府进行过多干预,则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发展就会失去动力,就会扭曲能源市场,同样也是行不通的。因而,必须建立一种适当干预的机制,政府应在适当的领域以适当的方式干预能源产业和市场,诸如采取行政计划、行政许可、行政指导、政府补贴、税收激励、优先采购等措施。

⑤在市场调节方面,应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机制。能源开发利用不可能完全和永久地依靠政府和行政干预,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并最终应依靠市场。在有序竞争的作用下,市场比政府能更好地配置资源。在市场机制方面,国家应通过法制,明晰能源产品的产权、确立公平的交易机制等等。但是,由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开发推广的前期,其成本高昂,往往无法与常规能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而为了鼓励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就可以在立法上采取一些促其走向市场的举措,如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限制交易许可制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9.

[2]阙光辉.全景中国——中国能源:可持续战略[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7:16.

[3]王革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第5篇

勒阿弗尔,法国北部诺曼底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塞纳河河口,濒临英吉利海峡,因其作为“巴黎外港”的重要航运地位而著称,在法国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近年来,勒阿弗尔除了保持自己原有的港口发展优势外,正在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领域的发展力度,而这也正日渐成为勒阿弗尔市目前乃至未来的招商引资方向。

近期,在第五届中欧投资贸易展览会新闻会上,《经济》记者见到了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勒阿弗尔市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Gerard Mercher。会上,他以“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系列之可持续发展能源创新方案”为主要议题,向大家介绍了未来国际经济的发展前景和趋势,以及勒阿弗尔市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领域的作为与计划,并在会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说:“此次访问中国已有近两周的时间,意在向中国各城市、企业推介第五届中欧投资贸易展览会。期间代表团走访了‘中法生态园’试点城市重庆、沈阳、成都等地,为进一步加强中法以及中欧间合作,直面未来能源需求挑战,成功创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奠定了基础。”

可持续发展 蓄势待发

现阶段,全球各大经济体和成员国均面临因快速发展经济而盲目扩张能源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城市非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人类也急需在这些领域寻求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据Gerard Mercher介绍,为践行可持续发展,勒阿弗尔市港务局正日益加大投入,将支持环境保护纳入所有港口计划,并致力于改善空气和水的质量、废物循环利用、燃料节约以及利用再生能源。Gerard Mercher强调:“勒阿弗尔还建立了生态街区,并积极研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处理及利用、间歇式能源的存储以及土壤污染处理等相关技术。”

在Gerard Mercher介绍的过程中,“二氧化碳能源”一词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而温室效应又会引发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以及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等众多严重恶果。据Gerard Mercher介绍,将二氧化碳转化成能源的技术核心是将二氧化碳进行再次利用,并将其与水能、电能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间歇式能源。如果二氧化碳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能源将是历史上的又一大突破。当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能够像“可持续发展”那样引起全人类的共鸣。人类在深刻反思过去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严肃地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深刻、内容广泛,既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既有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规范,又有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展望;既涉及科技进步,又关系到产业发展。

而五次主办中欧投资贸易展览会,本届更是以“可持续发展能源创新方案”为主题,都无不彰显出勒阿弗尔市在日益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绿色合作成果丰硕 机遇、挑战并肩而行

为了应对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多年来,我国不断促进能源变革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共享可持续发展经验。这些发展的成果,以及中法两国间日益友好的形势和频繁的交流合作,也让Gerard Mercher对勒阿弗尔市与中国各城市的合作充满信心和期待。

自2001年中国入世开始,勒阿弗尔市便与中国的港口城市建立了联系与合作,并且经过多年的来往,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据了解,作为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市与我国的上海、重庆、宁波等港口均建立了合作,作为勒阿弗尔港集装箱业务在世界上的主要伙伴之一,中国与勒阿弗尔港之间的贸易往来占据了中法货物总进出口量的75%,成果喜人。“除港口方面的合作外,我们也与中国部分城市联手,共同打造生态交通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城市交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中法企业能共同分享更多的创新理念。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与中国企业间的合作也越发密切。目前,我们仍在寻找更多机会投资中国港口,潜力巨大的二线城市将会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重点寻找对象。”Gerard Mercher如是说。

采访中,Gerard Mercher并没有忘记此次来华的主要任务,那就是向我国的企业和城市推介第五届中欧投资贸易展览会。相比往届的中欧投资贸易展览会,Gerard Mercher说:“此次展览会,以‘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系列之可持续发展能源创新方案’为主题围绕能源效率、无碳能源和绿色交通三大专业领域展开讨论,通过欧洲与中国市政部门、专家和公司之间的交流,为城市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方案集思广益,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致力于发展绿色经济和新能源的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将会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也将为参展的中国企业搭建一个了解勒阿弗尔的平台。我们十分期待中法两国企业间能够分享创新理念,为未来合作夯实基础。未来,我们也期待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与中国建立更多的合作。”

第6篇

[关键词]转型发展;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

[DOI]10.13939/ki.zgsc.2016.38.196

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转型发展对于推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源企业要立足于自身发展情况,把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切实保证产业结构转型符合发展形势,以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能源企业转型发展,要注重对资源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粗放问题等进行有效解决,保证能源转型发展工作顺利进行。能源安全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能源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可持续发展方向,立足于能源企业发展重点,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能源企业竞争实力,使其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和进步。

1 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前期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加上原有能源企业发展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缺乏对能源问题的考虑,导致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效果较差[1]。同时,从现阶段能源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差

我国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这一认识不足,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理念,导致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可持续发展效果较差。在推动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宣传工作,企业对资源节约意识较差,并且粗放型发展模式仍然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到了能源企业未来的发展[2]。

1.2 资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能源企业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源企业受到资金限制,导致其技术更新水平较差。从我国能源企业融资情况来看,银行贷款是其主要融资方式。一些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债务比重较大,在对其工艺流程改造过程中,由于资金问题,导致相关配套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够很好地进行转型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这就导致研究技术转化为研究成果的周期较长,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技术优势,从而限制了能源企业的转型发展[3]。

1.3 人才缺乏

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与企业内部是否具有高素质人才队伍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这一过程中,人才的短缺,严重限制了能源企业的发展。能源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能力,人员的稳定性,工作积极性等,都会对企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核心人才的缺乏,导致科研工作难以跟上实际发展需要,给能源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4]。

1.4 缺乏完善的制度

能源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能源企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些能源企业缺乏有效的管理,相关制度构建不完善,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其发展成本,无法满足转型发展需要。

2 以转型推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

2.1 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能源产品多元化转型

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大局观,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加强结构调整,使能源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在促进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在发展过程中,能源企业要注重对自身耗能较大的生产结构进行改善,加强对新技术手段的有效利用,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大局观,并能够对各个部分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提升其盈利水平,降低能源消耗[5]。同时,能源产品多元化转型,要注重开发新的发展领域,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创新能源产业,巩固原有核心产业优势,实现能源产品的多元化转型发展目标。

2.2 加强资金技术投入,推进国内和国际并重转型

资金技术的投入,是满足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这一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能源企业的支持,使能源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有效拓宽,使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资金投入过程中,要注重以节能降耗为发展目的,促进能源企业对自身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保证生产技术具有低能耗、高效率的发展特点。同时,在技术研发过程中,要加强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并对先进技术进行引进,使能源企业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投入过程中,要注重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把握,能够将信息化应用于能源企业生产过程中,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朝着信息化企业发展方向迈进。随着资金、技术能力的提升,企业要注重国内和国际并重转型发展模式利用,能够加强对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开拓,使其能源业务可以得到有效拓展,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6]。

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经营和资本运营并重转型

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能源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加强人员素质提升,使能源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得到有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人员培训工作,使员工能够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对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降低能源,保证企业发展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特点。人才队伍建设,要注重满足经营和资本运行并重的转型发展需要,对资本进行优化布局,从而提升能源企业资产质量,使其具有较强的发展动力。

2.4 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转型发展

管理制度的完善,是推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关键点。这一过程中,管理制度的完善,保证能源企业在进行管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性,从而全面推进能源企业信息化转型发展。信息化转型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实现管理信息化与生产信息化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提升能源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转型发展,要注重加强财务管理一体化建设、生产实施监督、在线运营分析,从而保证能源企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和竞争实力,以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3 结 论

以转型推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立足于能源企业发展现状,并对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进行有效把握,推进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成功。转型发展,要注重产品多元化转型、国内国际市场并重转型、资本运营转型和信息化转型发展方向,保证转型工作顺利完成,增强能源企业发展动力,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开拓市场,实现经济利润。因此,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切实把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和管理,提升能源企业实力。

参考文献:

[1]杨晓龙.传统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低碳技术发展路径探析――以石油企业低碳转型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0):98-102.

[2]舟丹.“能源的未来――赢在新时代的拐点”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中外能源,2014(12):63.

[3]宣晓伟.中国能源管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能源领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和抓手[J].国际石油经济,2015(2):1-11,109.

[4]曹培玺.以转型推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J].先锋队,2015(8):40-41.

第7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含两个涵义,即可持续和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实现环境、社会的发展,又不对环境产生破坏,使其能够长远的发展下去。建筑土木工程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对国家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等具有极大的意义。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持环境的稳定性、完整性,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且利于环境的长远发展,对子孙后代的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科学手段对建筑土木工程进行优化,能够更好地修整建筑结构,使建筑达到更高的要求,且能够降低经济投入,实现建筑土木工程的安全、经济;第三,建筑土木工程的持续发展能够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返修率。

二、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将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优化建筑结构,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土木工程应该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能够促进社会、环境持久发展的工程,也就是说,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①实现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实现建筑与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③实现土地的高效、合理利用;④实现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土木工程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资源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寻求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土木工程绿色、节能、和谐的特征。

三、目前国内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随着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的逐渐推广,当前,为了适应保护环境、降低噪音、文明施工等要求,我国大部分的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一致选择采取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从而减少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的承包商和建设单位对于绿色施工的理念理解的还不够透彻,在采取绿色施工方面也是较为被动和消极的,不能积极主动的去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和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以及规范的操作模式来完成绿色施工。主要是由于承包商及建设单位对绿色施工缺乏认知,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科学制度体系、管理水平低、施工成本高等造成的。

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思考

(一)加强宣传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真正落实

时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重视度还不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往往不够重视,而绿色建筑意识的落实有赖于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强化。可以在社会基础教育中强化公众绿色环保理念,在继续教育中促进施工涉及到的各方人员对绿色施工有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加强对绿色施工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建筑工人的教育,提升建筑行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使得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中全面而真正的落实。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绿色施工法规及制度体系

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重点在于建立科学系统的法规及制度体系。当人们的思想还未能达到理性自觉的状态时,政府部门的参与及引导和相关法规的约束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靠,制定具有可发展性的市场规则及法规体系,形成强大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力量。绿色施工的法规是以保护环境法规为基础,也可视为环境保护法规的一条分支,它也是对文明施工管理的一项规定。绿色施工法规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行业、学科进行协商。

(三)加大土木工程建筑技术研发,对高新技长进行合理利用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通过绿色建筑的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原有建设技术进行改进,对高新技术加以研发与利用。土木工程建设技术的进步可促使建筑能耗有效降低。在高新技术研发中,应明确研发方向,实现新技术对能源消耗的最大限度节约,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使不可再生能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应对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加大开发力度,促进建筑材料本身即可实现隔声、防潮、隔热及保混的效果,降低建筑中应用设备造成的能源消耗。

五、施工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准备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准备阶段是建筑土木工程的基础阶段,也是实现建筑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阶段,因此,在选择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材料时也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选择生态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材料的良好性能,从而为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例如,在选择建筑土木工程建设材料时,一般要选择环保型、可再生循环型以及过渡性材料,有效减少建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且可再生循环材料能够实现再生循环,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从而降低对资源、能源的浪费,有利干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施工准备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规范的考察、调查,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周围的地质、环境等,从而更加合理的统筹安排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事宜,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例如,①在施工前,利用科学手段进行地质勘测,若发现地质不稳定或地下能源时,要尽量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或改变施工地点,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并延长建筑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②当施工准备阶段发现施工现场存在风险因素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变准备,为建筑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能源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将绿色施工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用到工程的施工阶段,能够大力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土木工程施工阶段是建设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施工中,必须对施工区域内需要保护的地区进行圈分,并要做好水资源、电能源、垃圾回收资源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例如,①在建筑施工中,水是不可或缺的,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比如,可以采用循环用水、废水利用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建筑施工中用水量;②通过安装声控灯、触摸灯、节能灯等照明灯具,降低用电量,减少电能的浪费;③将建筑垃圾进行合理分类,实现有用资源的回收利用,降低建筑单位的垃圾填埋费用。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解决经济、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将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延长建筑土木工程的使用寿命,寻求建筑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筑土木工程绿色、节能、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峰. 浅谈土木工程中的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25-26.

第8篇

实际上,低碳经济提出的理论基础的很大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所要实现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量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程度,尽量减少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消耗量,这与低碳经济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通过不断的开发新能源、创新低碳技术和发展低碳产业等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而降低碳排放,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这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因此,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核心内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表现为:

(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低碳经济。

从发展的目标上来看,低碳经济通可持续发展一样,都是为了实现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双赢,维护社会生态的平衡,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低碳经济是在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或浪费的情况下所诞生的,其以“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理念引导者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节约资源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2)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低碳经济。

现如今,我国面临的而不仅仅是资源、能源等的短缺,同时还要面对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在思考如何转变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模式,降低碳以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时,作为一种绿色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强有力的武器。

(3)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人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技术上的革新,通过低碳城市、低碳产业的建立等来实现经济的零碳增长或是低碳增长,从而不断的改善目前的社会生态环境。此外,从内容上来说,低碳经济作为对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在发展中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

二、必然之路———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然之路。在目前的发展进程中,我国正面临着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需要更多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并且还要不断的提高这些能源的使用效益,通过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和优化目前的能源结构来不断的降低碳排放量,而低碳经济正是目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发展模式。具体来说,低碳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

(1)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一个重要途径。

如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正需要大量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这些建设基本都属于“高碳”产业之列,并且无法通过国际市场的拓展来满足目前的需求,因此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的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不断的促进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一个有效措施和手段。

长久以来我国的资源总体状况都是以依赖煤炭为主的一种结构,这种不合理的能源结构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益和效率。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却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低碳经济能够通过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等来改善社会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需要。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解决目前能源危机、控制碳排放的根本出路,也是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我国能够实现脱颖而出,并大力提高国际地位一个良好的选择和机遇,因此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施国际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应用

Abstract: China has persisted in taki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architecture field, such as "healthy building",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is the requi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urrent in the civil architecture design.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可持续发展设计实质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到设计领域中,严格执行设计要求,通过最少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实现长期发展的一种设计方法。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利用节能资源,为人们建造出舒适的居所。

一、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实践

社会上的“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节能建筑”等都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业中的实践成果。绿色、健康、节能的建筑设计,是每个工程师所要考虑的问题,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鼓动全民参与,不断提升设计水平和技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相比传统的建筑设计,更多的考虑了环境因素和节能意识,环保为前提,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并且建造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建筑居所,实现人与自然双赢的局面。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给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需求资源较多,包括了水资源、土地资源还包括了大量的原材料等。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仅资源浪费严重,并且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面对这种局势,只有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建设绿色、健康、节能的建筑,保护环境。

二、民用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的重要意义

目前,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了地球能源的重要性,对于再生能源控制使用,对于一次能源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世界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能源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面对这种能源紧缺的局面,必须要发展科技,创造能源,挖掘能源,走持续发展之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可持发展道路上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水利、太阳能、核能、风能等自然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能源的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能源的利用率低,没有充分的使用能源。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匀,国家更多的资金建设在了维持全国的均衡发展,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等。我国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人均能源占有率极低,没有足够的储备量,这也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缘由之一。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节能、环保的设备,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的是一个涉及范围非常广的科学概念,不仅仅在建筑行业,在各行各业只要涉及到能源,都可以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要求,还要满足自然环境,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反映在实际情况中就是利用更多的环保、节能资源,减少其它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具有高效、技能、低消耗、环保的特点,因此需要科技的大力支持。

(一)加强可持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在节能技术上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要大胆的将这些新技术普及,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

太阳能。太阳能是目前社会上公认的最佳资源,是一种清洁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对地球来讲是一种无限的资源,也是人类最为理想的资源,太阳能在建筑行业上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是建筑行业中重要的能源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太阳能使用设备在世界各地都在广泛的使用,可见太阳能的利用有着更加宽广的前景。在民用建筑设计中,可以根据民用建筑的特点,将太阳能集中收集,通过相关技术,利用电能、加热系统和循环系统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热水需求,而且节省了其它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环境。太阳中心温度非常高,能够发光发热,因此可以利用太阳的特点,将太阳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集中收集太阳能,通过热交换技术,将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在冬季为人们提供暖气和热量,改善室内温度,方面人们取暖,节省了供暖的资源消耗。另外,还有太阳能光电技术,可以研发高科技含量的建筑材料,将这些富有高技术含量的材料应用于建筑的各个部位,诸如太阳能屋顶(如下图)、墙面和单元玻璃幕墙等,使太阳能在民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2、风能。风能是一种特殊的空气能源,是空气流动产生的空气动能,是一种高效的、清洁并且可再生的能源。风能的分布非常广,开发非常便利,风能的主要用途就是发电,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在实际的民用建筑设计中,通常都会使用一些小型的风力发电机解决夜间的照明问题。风的利用不仅仅体现在能源转换方面,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合理的通风也是建设的需要,利用自然风能够减少资源的消耗,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3、地能。地能是一种处于地球地下深处的可再生能源,储存量非常丰富,地下的温度又冷又热,需要根据周边的地质情况,地下水也是一种水资源。由于地下温度的差异,通过建筑结构,就可以在冬季采集热源,在夏季采集冷源。目前,地源热泵技术的使用已经逐步成熟,该技术就是利用的地能。

(二)利用建筑设计手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1、合理提高建筑物的密度。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自己的居所要求能够有太阳照射、通风等。在满足人们的这些条件下,合理的布局建筑体积、建筑间距和建筑密度,能够大量的节省提地资源。

2、根据地势设计,保护场地生态环境。合理的根据地势进行设计,纵观全局,使设计和建筑的设置满足环境需要,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3、根据风环境设计,降低能耗。不合理的建筑间距和密度会对人们对风的要求带来影响。利用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法,合理布局建筑朝向和位置,创造高质量的采风环境,满足人们对风的需求,这样可以降低其它能源的消耗。实际中可以调节风的进出口大小,设计通风装置引导风能,可以减少人们对空调的需要,减少电能消耗。

(三)加强节能技术的应用

1、墙体的节能保温技术。在墙体保温技术中,使用最成熟的就是外墙外保温技术。该技术不仅保证了建筑的墙体结构,提高了墙体使用寿命,还能够有效的控制室内温度,冬暖夏凉,提供给人们舒适的生活环境。

2、门窗的节能措施。在民用建筑设计中,门窗的设计尤为重要,因为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关键部位,占用了大量的建筑能耗。因此,需要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建造更多高科技的高技术含量材质的门窗,用来降低其它建筑能源消耗。

3、屋面的节能措施。对于民用建筑的屋顶屋面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保温材料,如挤塑聚苯板材料,具有不吸水、导热系数低、成本低、安装简便、硬度高等多个特点,是一种很适合做屋顶的节能材料。它能够有效的保证室内温度,隔离室外高温,提供给人们舒适的休息环境。另外,这种材质的屋顶的外表独特且美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在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研发节能设备,充分利用节能资源,保护环境,理性的对建筑进行设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淑林. 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民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

[2]席鹏.迁移民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1(36).

[3]张化雷.集成化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3).

第10篇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气候问题是21世纪的我们时刻关注的焦点。目前国际能源的形势已相当严峻,全世界范围内一次性能源如石油、天燃气、煤等都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遭大量消耗,我国更是一个能源相当紧缺的国家,能源的紧张已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命脉。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耗能量的聚焦点,如电力和能源,供暖和空调,建筑材料的使用,增加温室效应。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现有建筑9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能耗水平为发达国家的二三倍。因此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应受到更大范围的关心。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生态持续。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第二,经济持续。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而且要求改善质量,优化配置,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废物,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改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第三,社会持续,即人的现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以上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建筑体现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5R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1)Revalue意为“再思考”、“再认识”、“再评价”,在人类日益感到生态危机的今天,需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建筑。2)Renew有“更新”“、改造”之意,是指对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资源和能量,同时亦会产生不少废弃物。如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质量较好的建筑,然后对其进行更新改造以满足新的功能需要,可以大大减少资源的消耗和降低能耗,减少因大拆大建而产生的建筑垃圾。3)Reuse有“再利用”“、重复使用”的含义。对于建筑师而言,一般是指重复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家具等。4)Reduce的原意是“减少”,可以指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能源的消耗和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在设计中,尽量减少建筑物的占地,对于建筑物可能排放的废气、废水等也要有充分的估计,事先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5)Recycle是“循环使用”之意,主要是根据生态系统中物质不断循环使用的原理,尽量节约利用稀有物资和紧缺资源。基于可持续建筑的思想理念,同时充分体现5R的原则,建立可持续建筑生命周期图,如图1所示。

建筑师

建筑师概念:建筑师通过与工程投资方(即通常所说的甲方)和施工方的合作,在技术、经济、功能和造型上实现建筑物的营造。逐步复杂的建筑营造领域,建筑师越来越多的扮演一种在建筑投资方和专业施工方(比如建筑设备,结构设计等)之间的沟通角色。建筑师通常为建筑投资者所雇佣并对其负责而不是建筑施工者。鉴于建筑师在社会工作中的复杂的角色,及其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整体效益有如此重大的影响,在工作时应时刻以对社会的负责任的态度,贯彻可持续的理念,应具有以下思想。

首先,树立遵循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在建筑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上,着眼于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造福于后代的长远考虑。如节能、节水、节材、减噪、减少垃圾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以适宜为标准。在中国的攀比之风下,比大比高之势在建筑界日益严重。如笔者近日看到的上海火车南站,巨大的穹体笼罩着面积巨大的一层平面。在室内,抬头看到如星空般遥远的屋顶,让人不无惋惜地觉得上部空间的浪费,上部空气调节的浪费,能源的损失。

其次,建筑设计还要注意建筑使用的长期特性,在使用周期中,建筑功能应有其可变性和对未来的适应性。当今社会中,建筑的功能老化大大快于实体材料的老化,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经常可以看到因城市规划或业主的新的要求,生命周期还未到期的建筑被拆除改建。

再次,建筑师应重视对建筑场地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当地的文化脉络,与地域、气候、自然、历史等条件融合。建筑布局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合理布置建筑空间,采用良好的朝向,冬季可利用太阳能取暖,夏季采用自然通风、采光。这样,不仅满足了建筑的适宜性的要求,同样降低了能耗,两者兼得。另外,应尽量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其他再生能源等。结合建筑功能,采用简单合理的技术,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避免使用能量大、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提倡使用3R建材(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

结束语

总之,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要求建筑师以全新的设计手法,依托科学技术对建筑的形式、结构、材料、设备等进行充分的考虑与设计,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全面实现可持续建筑,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11篇

关键词:矿山机械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52-01

1 矿山机械存在的问题

1.1 矿山机械存在的安全问题和整改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矿井设施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许多矿井引进了先进设备,但是很多矿山工作人员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对先进设备的操作使用理解不够彻底,不能很好的利用设备中的一些功能,也不能及时的进行设备维护,如果许多处在重载、高速等环境下工作的矿山机械设备存在的内在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其操作和四周的人员造成伤害,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矿山机械的安全问题,认真分析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不良工作习惯,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定时进行设备维护,降级设备的事故率,建设矿山机械安全设计体系等有效措施,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1.2 矿山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设备是矿山生产的主要工具,抓好矿山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会直接影响到矿山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设备维修管理中主要存在:设备监测落后,设备检测质量低,检修备件管理不到位,设备检修中安全重视不够等。我们应该深刻的反省、分析设备检修及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长期做好设备维修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2 矿山机械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机械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实现矿山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国家提出“结构转变、产业转变、环境转变和城乡转变”等主题。作为矿山机械产业,我们更应该要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增强环境保护理念,爱护环境,爱护家园,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减排目标,造福子孙后代。

2.1 调整矿山机械工业的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并结合矿山机械工业的特点,矿山机械工业的结构迫在眉睫,必须调整,以适应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想要实现矿山机械结构的调整,我们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矿山机械产品的性能。一要淘汰对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的产品;二要引进先进技术,组织员工学习,快速培养新型技术人才;三要踊跃开展研讨会,探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2 矿山机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深刻研究、认真分析矿山机械中存在的问题后,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矿山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缩短采矿时间,提高采矿的生产效率,增加公司的经济效益;通过淘汰大批落后机械产品,保护环境,减少大自然的负担,达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调整矿山机械的结构,达到矿山机械的可持续发展。

3 矿山机械可持续发展的实际应用

矿上机械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我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矿山机械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开展,不仅体现在通过一些后期处理的工艺方法,以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很多矿山机械企业加大了研发力度,致力于制造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矿山机械设备。

3.1 新型材料和新型能源为矿山机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能源短缺,对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受到各方面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产品的绿色设计变得尤为重要。要实现绿色设计,就要求设计人员掌握高新的技术,掌握绿色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注意细节,仔细查读资料,攻克难关,掌握设计的规则与方法,逐步完成施工方案。

绿色材料是指来源丰富、便于利用、便于回收再利用且对环境影响小的材料。材料的选择是绿色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绿色材料的选择必须做到:优先选用可再生材料,多选用回收材料;多选用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多选择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及零部件,避免选用有毒、有害和有辐射特性的材料。所用材料应该易于再利用、回收、再制造或易于降解,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可以供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特别是一些新型绿色材料的出现,这些新型的绿色材料相对于普通的绿色材料来讲,第一个特点是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获取,而且成本相对于普通的绿色材料还要低;第二,新型的绿色材料一般由人工合成,人们可以人为的控制有害物质的多少,从而有效的保护自然环境。

在设计和生产矿山机械设备的时候,除了新型的绿色材料以外,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众所周知,矿山机械在进行工作的时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例如,煤、石油、电等能量,但是对于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来讲,这种能量消耗的方式显然是不符合矿山机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新型的可再生的能源用以替代不可再生的能源,通过新型能源的采用,不仅可以有效的保护环境,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矿山机械设备企业的发展。

3.2 矿山开采过程中机器人的合理运用

近几年,机器人行业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机器人被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生产中的很多方面,当然在矿山机械行业中也采用了机器人进行矿藏开采。采用机器人进行矿藏的开采,首先可以代替人力进行劳动,而我们知道在矿藏开采的过程中是非常危险的,例如,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塌方等现象,一旦塌方将会对矿山开采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采用机器人进行矿山开采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发生塌方等现象也不会对危及人的生命,而且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也要远远高于人力作业。当然,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讲,机器人的制造和使用的成本相对较高,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不能完全整体的实现机器人代替人工作业,只能在一些特别高危的工作岗位上采用机器人,但是,机器人代替人力进行矿山开采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机器人的加入必将有力的推动矿山机械设备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焦玉书.中国冶金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第12篇

关键词:化工机械;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55-02

1 化工机械行业面临的挑战

当代化工机械行业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关问题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1.1 资源逐渐减少

有限资源的逐渐减少,同时由于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等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等,都导致生产成本节约的问题比较困难,通过促进新能源开发和相关节能技术,分析存在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效节约成本、增长盈利,因而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应用是化工机械行业增长盈利、增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不断努力。

1.2 危害生存环境

随着化工机械工业的发展,生产技术不断革新进步,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不断进步,却使得化工机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同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状况。

因此,化工机械工业必须积极地采取相应环保措施,保持化工机械生产企业能够与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而新能源开发实质是提高工作效应、节约能源以此带来效益,另外,节能技术又在能源消耗方面有重大意义,减少能源的消耗,使得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应用方面越来越迫切。

2 化工机械行业分析

众所周知,燃料是工业的血液,当然,化工机械工业也不例外。目前,化工机械行业主要还是以有限资源石油产业链中的汽油等为原料,然而随着石油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石油产品供需的矛盾日趋严重,资源的可用量越来越少。同时化工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含有碳氢化合物、含氮氧化物的颗粒、铅化物等污染物,使城市受到了大气污染。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工机械行业利用资源、能源等消耗过快,造成环境过多污染且极为严重,对人类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也令我们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

因此,为了使化工机械设备更好、更快地发展,应坚持相关产业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坚决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能源消费结构与资源水平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努力建设节约型产业、“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能源化工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使得化工机械实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开发和推广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产业链稳态发展。

3 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相关措施

化工机械的新能源开发与节能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强的大工程,有为新能源实验的新方法评定、检验,技术检测的生命周期等,为达到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目的,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3.1 原材料的选择,可回收设计

从原材料的选择、可回收设计等方面着手,从而符合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实现化工机械产业高效益、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相关产品收益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估,完善相关实施方面,改良相关制度。

3.2 组建监督管理评测单位

组建一些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监督管理评测单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便预防或者降低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后果,同时定期对相关成果进行评测,对差的成果予以摒弃,而对好的成果予以赞赏、发扬。

3.3 提高原料利用率

增加煤、石油等一次能源生产链中二次能源的利用,使得化工生产链在提高资源品质和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资源的清洁利用,同时也达到了“废物利用”的目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谋而和。

3.4 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当今,潮汐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不可再生能源,通过加快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对有限能源的依赖,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等危害性气体的排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

3.5 整合国内资源

我国西部仍属于未完全开发阶段,有相当多的天然气资源,通过整合西部资源,有助于国家控制海外石油消费,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内汽油价格的攀升,同时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6 加强海外石油的开采与开发

发展海外能源化工,从国际市场上获得化工产品,既符合资源所在国经济利益,又有助于加强我国在海外形成的资源优势,增加了我国在石油资源开发和采集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内石油进口压力,降低对国外石油的依赖性,减缓国内石油价格的震荡。

3.7 能源发展要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相适应

能源资源的紧缺是长期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节约资源是实现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应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坚决改变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相关部门、企业进行关停改造,从而有效遏制相关情况的出现,生产线坚持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

3.8 合理分配资源

对于资源合理分配,以提高综合利用率为首要任务,用尽可能少的石油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石油化工产品。从化工行业上讲,可以推广使用流水线作业,减少工序间的间隔,做到对石油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生产率,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节约型”社会的目的。

3.9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从根本上讲,创新是我国化工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立足创新,才能真正开发出适合我国资源水平、切合现有设备、满足我国国情的适用技术。同时完善相关科技创新的奖励制度,调动相关人员参加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在创新上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得创新更好、更快地发展。

4 结 语

在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促进新能源开发和节能技术的应用,既符合我国国情需要,也促进我国化工机械行业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两者的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丰厚的效益,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推广,更好地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口号,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而不断努力。同时创新也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来源,加大创新更加有利于化工机械行业甚至是整个工业的良性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加入创新元素更是能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促进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