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14:4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与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起到奠基作用。传统的评价机制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制约了德育主导渠道功能的发挥,已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深入,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已成为思品教师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目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要求:评价功能由侧重选拔转向侧重学生发展;评价依据由重视结果转向结果与过程并重,关注发展、提高和未来;评价主体由一元评价转向多元评价;评价焦点由评价者的评价反馈转向被评价者对评价的认同和原有状态的改善;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在纸笔测试的同时,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地评价过程和结果。建构一种新型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学习评价,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素质三者统一的原则
知识是前提和基础,能力是桥梁和关键,思想品德素质是目的和归宿。学习评价应体现三者的全面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根据这两个特点,学习评价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思品学科的特定要求,也是思品课的生命线。
(三)知识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学习评价应体现既教书又育人的理念,使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统一起来。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学习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
三、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一)挖掘德育教育功能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拥有独特的德育功能。“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灵魂”;“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本课程的落脚点和归宿。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关注学生的阶段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评价的认同性也是不同的,因而,在具体评价操作时,不同学段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评价的内容除重视学习成绩外,还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开发,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学生的差异,学习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分层分类,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
要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四、实践和探索学习评价的模式与方法
思品课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依据思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应从“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理念出发,逐步建构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学习评价体系,将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学习评价,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师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学习评价构成
学习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成。形成性评价主要由《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价》等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主要由期末综合测试评价组成,包含考试成绩及形成性评价所有内容。
(二)学习评价成分比例
评价成分分配注重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占40%;《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价》期末综合测试各占30%。
(三)学习评价的方法及意义
1.观察记录法。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方式。教师可以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各种方面,如:课堂上如何反映、同学间如何交流与合作、教学内容如何理解等,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此学习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等级评定法。采用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是A、B、C、D。此学习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自我评价法。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表现等由学生个体进行自我评价。此学习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加强自我教育,不断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4.档案记载法。学生档案包括一段时期内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这些资料能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发展与进步。学生档案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反映一段时间内学生在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教育下的成长过程,是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师观察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进步过程的依据。此学习评价使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自主参与对学习档案内容的选择,随时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5.评语描述法。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评价中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少一点挑剔与讽刺,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写成激励性的评语。比如:在思品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栏目:“老师眼中的你”,需要老师对学生作出评价。为了圆满地完成任务,我利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针对不同学生写出了不同评语,如:“活泼是你的天性,正像你唱的歌一样,放开手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此学习评价让学生找回自信,健康成长。
6.综合评定法。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评价,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终结性评价占40%的比例;形成性评价主要依据《学习过程评价》和《行为表现评价》等进行评定,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种手段完成,占60%的比例。此学习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概言之,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评价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许多专家、教授、学者、第一线老师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有助于构建系统、全面、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推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通过在数学课堂上对小组合作教学法的实施,我收获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必须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我一般是将3~5个学生分为一组,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总结发言员等,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增加了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同时我会提醒学生首先要独立思考,不管自己思考的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不能一提出问题就直接问优等生。
二、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不少学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导致很多教师盲目跟风,不管什么教学内容课堂上全部要小组讨论一遍,发现时间不够用了又马上制止学生讨论,或者拖拉当堂课内容,课后也没有及时布置作业做巩固,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会提前告知学生下堂课讨论时需要准备的小工具和资料等,避免讨论时一片茫然不知所云,同时给学生们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全员参与到讨论中来才算完成任务。同时课后每组组长要及时和小组成员沟通,避免小组成员因为课堂讨论引起的争执产生不友好的想法。我们必须明白小组合作学习法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与其他方式相结合,比如配合情景教学法、设置悬念法、趣味教学法等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教师指导与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法打破了教师一人表演学生观看的旧模式,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不能干等着,可以走到小组当中细心观察,看哪个小组遇到了问题,哪个小组进展的不错,避免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主义。
我一般会做课堂总结、周总结、月总结,同时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记录到期末评价成绩当中去,告诉学生每一次小组合作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只要积极参与都是值得表扬的,鼓励学生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让学生都积极地开口说。
【关键词】改进方案 过程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信息技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实践探索及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过程,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以实现这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怎样用好教学评价?一直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去年笔者参加了“国培”学习,通过网络平台上自主的互动式学习,特别关注了有关教学评价的课程。更加感觉到自己的课堂缺少有效评价,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加强评价设计这一环节,在课堂中给评价应有的位置,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初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教师讲解与学生的实践操作上,认为评价这个环节是可有可无的,在上课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评价过程往往被学生的操作实践过程所占用,有时会采取减少评价的次数或人数,或改针对性评价为大众性评价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应用评价随意性较强。现在想来,这种不评、少评或粗评的课堂,没有及时的学习反馈,没有将评价的功能完全体现出来,属于低效的课堂。
一 实施改进方案
经过多次实践探究,笔者在原有的课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及量化,增强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增加并改善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希望通过实施有效地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进行反馈和检测。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所处的层次,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并可以激励他们探索创新的意识。对于教师来说,通过评价也可以检测出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便为后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改进性的调整。
二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评价形式让学生了解其在学习中的每一步的情况,并及时给学生引导性、校正性的反馈,使学生能够自我调控学习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能让教学按照所设计规划的目标实施,并具有自我调控和纠正的功能。
1.课堂提问
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情况或问答,及时地进行评价与反馈,能有效地给学生的学习思路予以引导,这种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的评价方式是教师们常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了增强评价效果,提高学生思考及表达的积极性,可以把回答问题的对错量化为分数,作为本课作业成绩的加分。这样很好地集中了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调动并活跃了他们思维的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激励作用。
2.填写课堂评价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设计一个包含有本课主要内容、重难点、课堂问题及操作任务的文件“本课问题及任务”,并附有一个评价表。评价表是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要完成的任务进行量化,以知识呈现及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来量规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量化设计好清楚、明了、客观的评分标准,让学生能一目了然,便于填写。有时是学生自已填写完成,有时需要小组合作互评完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评价表,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果,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及时的强化和矫正,从而加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了保证。
3.建立学生电子档案
在网络服务器当中建立每位学生的电子档案,将他们的作业、实例与作品、自我评价表及成绩表、教师评语等文件集中放置。便于学生查看、了解自己在学期中信息技术成长的历程和取得的进步,让学生体会到“日积跬步方能至千里”的道理。教师还可以在期末时讲评学生电子档案的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及鼓励,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
三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结束之时,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分等级、评优劣,这种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是一种回顾式的评价。
1.每课作业
在每节课中都设计有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将该作业中的问题、操作完成的实例(或作品)完成,课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将作业成绩通过表格的形式在下节课课前发至学生机中,学生一进机房,便可以浏览到上节课的作业完成情况,知道上节课所操作应用的知识是否应用得当,在纠正了上节课的不足和错误后,即而引导出新课的课题。同时学生也对完成新课的作业有了动力,有了学和做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引导就会容易得多。
2.单元和期末测试
在每一单元学完或在学期即将结束时,设计一份难易程序中等的操作试卷,主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和操作题,要求学生独立探究去完成测试。教师将测试的成绩及时地呈现给学生,并结合学生的电子档案对学生给予总结性评价。将每节课的作业成绩(包括平时上课回答问题的成绩)、每个单元测试、期末测试成绩共同作为该学生最终学习评价等级的确定依据,是学生整个学期学习的总的体现。避免了以往仅将期末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体现而带来片面性。
四 对评价的反思
摘要:当代人以知识与技能为中心维度看学习、评价学习结果,将知识与技能以外其它智能与品质置于从属位置。《论语》“学而”篇
>> 电影《永恒》中“永恒”的三个语义维度 永恒 白色的丰富与永恒 永恒与瞬息的舞蹈 “幻灭”与“永恒”的刹那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永恒的来与往 鱼与钩的永恒 永恒的时间与生命的喜悦 永恒的青春与爱的结局 漫长的青春与永恒的少年 永恒的与流动的经典 逝者的永恒与被撕裂 人与组织是永恒的痛? 时空流转下的“瞬间”与“永恒” 母亲:赞美与颂扬的永恒主题 渠道与品牌的永恒对决 萌萌:永恒的升腾与坠落 点燃永恒的追求与梦想 “寻找政治”与永恒的批判访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上载时间不详)[2010-09-10]..
[4]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 钱穆.新亚学规[G]//钱穆.新亚遗铎.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9.
[6] 佚名.大学[O]//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5.
[7] Socrates. Apology [G]// Plato. The Dialogues of Plato. Trans by Benjamin Jowett. Chicago: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1952: 201.
[8] UNESCO-UIS. ISCED 1997: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S]. Re-edition. [sine loco]: UNESCO-UIS,2006:9.
[9] Lewis, H. R. Excellence Without a Soul – How a Great University Forgot Education [M].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6.
[10] Hacker, A. and Claudia Dreifus. Higher Education? How Colleges Are Wasting Our Money and Failing Our Kids—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 [M].New York: Times Books, 2010: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越来越认识到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与发展的要求了,两者之间出现了许多的矛盾,使其不仅没有发挥正常的功能,而且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概括来说,原有的学生评价中主要存在如下的局限和不足:首先,考试和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考试和测验成为评价和衡量学生的最重要手段,成绩和分数代替了对学生的综合评价。评价不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为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供有意义的参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评价以及相应的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出现偏差。其次,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评价关注较少,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导向,影响了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过于注重纸笔测验,忽视对其他评价方法的运用。学生评价的方法除了现行的、运用最多的纸笔测验外,还有许多体现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评价方法。如评语、日常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表现性评价和学习日记等。由于原有的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使纸笔测验成为实际教学中学生评价的最重要的方式。纸笔测验虽然有其优势,能迅速、清晰、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却很难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评价,也不能对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学科整合的能力、交流合作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进行有效的评价。第四,评价主体单一,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的教育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由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缺乏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育评价的参与。这样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自我意识的建立,削弱了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研究过程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课堂表现评价
首先,在引发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习小组的激励评价,再辅以教师的综合鼓励评价。其次,注重基础能力的分层评价,注重课堂内外的奖惩评价,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评价。最后,引导同学之间的鼓励性评价,整合家校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交流各学科教师的赏识评价。
二、数学日记评价
1.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日记是一座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有数学,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数学日记是学生整理数学知识的手段。数学日记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记中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新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并重新对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整理。学生在写数学日记之前总是会把今天所学知识重新思考一遍,并通过自己的见解,总结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加以巩固,加深印象。
三、成长记录袋评价
1.成长记录袋评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式可使学生由开始的不感兴趣、被动参与到后来的主动参与、积极评价,并在积累的过程中懂得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会见到成效的道理。学生在成果汇报会中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同学、教师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为了评价的主体。
2.成长记录袋评价使学生看到了希望。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记录了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这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省。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思:这段时间自己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有进步就用实例说明,有不足就分析原因,定出近期目标。学生正是在这种不断肯定、否定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种评价具有实效性,学生能从中看到前进的方向。 转贴于
课堂评价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任课教师根据观察、收集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的检查与评定。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堂评价应贯穿课堂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常态与成长细节。高质量的课堂评价不仅能验收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而且能
通过收集证据,反馈信息,改进教学。
本文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农业区位》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设计、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
一、课堂评价方案的规划
课堂评价设计要先于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知道,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科教学的政策性要求,课程目标的实现是基于每一节课时目标的准确实现来达成的,而课时目标是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课堂评价设计的基本依据。
课堂评价的项目包括地学科素养表现的评价、学习行为表现的评价、学习情绪情感的评价、学习方式的评价、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自主学习情况的验收性评价、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标性评价)、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的反馈性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评价等。课堂评价的基本形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数字化评价等。
在课堂评价方案的制订上,教师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课堂评价方案要体现纲要化,重在明确、清晰地列出不同学习环节课堂评价的主要内容、评价方式与评价策略,不用面面俱到;二是课堂评价要全面,课堂评价应涵盖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维度评价学生生命个体的学习与发展情况。
从实践情况看,将课堂评价方案纲要式、表格化更有利于操作。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农业区位》一课的课堂评价方案如表1。
我们认为,课堂评价方案的制订要在备课的初始阶段与解读课程标准、研制学习目标同步进行。一方面,学习目标制订要突出适切性,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而且要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课堂评价要忠实反映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课时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为此,我们提出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嵌入课堂评价的观点。课堂评价方案不能孤立于教学设计,教师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完成繁杂的文案。把目标叙写、课堂评价、教学设计三者有效衔接与相互渗透,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与质量,提高课堂评价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图1是我们借鉴有关研究成果改进形成的“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流程”图。
二、课堂评价的实施
有效的课堂评价,其评价维度往往超出课堂的时空范围,促使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且用所学的地理技能、地理方法、地理思想为持续发展与自主创业做好智力准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坚持课堂评价不能偏离地域性、综合性这两个突出的学科特征,不能偏离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课堂评价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课堂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评价相结合。
1.制定评价标准(量表、方法)和评价策略
以“农业区位”为例,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里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以某种农业类型为例,核心概念是农业区位。要求学生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有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对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进而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
这样,我们依据农业区位课堂评价方案,确定了课时目标:通过观看天价茶视频,分析影响茶叶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依据茶树生长特性和部分自然地理要素专题地图,推测、勾画我国茶的主要分布区域,理解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因素的依赖性;结合区域地理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具体区域的优势自然因素,能够解释说明区域得以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的原因;通过分析“南茶北引”案例,理解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指出某地区种茶业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合理化建议,探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观看茶文化微课,初步认识茶在消渴健身、沟通情感、怡情明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了解茶文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时目标是对课堂评价方案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指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突出教学对目标的扎实落实,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更有可操作性。
2.明确评价的重点
“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种概念性知识,学习结束之后,我们需要确认学生是否能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这个认知过程便是记忆。但是,仅仅知道这些影响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结合实际,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说明,掌握它们的发展变化,这便是更深一步的认知过程――理解。同时,我们还期望学生能够利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分析方法,对某一指定区域的农业生产因素进行评价,这里涉及的认知过程是运用。如果我们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某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这种学习便是学生在理解概念性知识、执行程序性知识基础上的一种创造,这里的评价重点应是学生能否按照各种知识综合某一种或几种认知过程。当然,还有一点值得延伸,如果我们提供一定的地域文化知识,让学生浸润在文化的熏陶中,从而感知农业生产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这种学习过程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文化认同、价值取向影响的过程。
3.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设置指向明确且有梯度的问题
问题驱动是激发学生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的重要手段。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聚焦思维生长节点,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农业区位》一课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为了加深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概念性知识的印象,我在课上播放了《谁制造了天价茶》视频片段。学生看完后,我提出问题:是谁制造了天价茶叶?通过学生的回答,对第一项学习目标进行反馈评价。
为了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我采用了在推测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自主建构的评价方式。我给学生找来了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资料,并提供给学生中国1月份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土壤酸碱度分布图。查看地图后,我给学生出了个题目:推测茶树的生长习性,勾画我国茶叶产区分布图。这样,通过问题的转换,就把学生从机械地探讨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转变为探讨茶树分布的特征,从而使问题解决过程变为地理信息的提取、整合、应用过程,提高了课堂探究的实际意义。
为了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我采用了案例分析的评价方式。借助海青茶“南茶北移”这一典型案例,先引导学生分析种茶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提取该区域可利用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造限制性因素,让学生为海青茶的可持续发展“出谋
划策”。
整个学习过程围绕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层层展开,落点在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发挥了问题在激发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驱动作用,实现了理解层面上的深度认知。
4.鼓励、引导学生再现、复述、联系和反省
“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实践力是地理学科致力于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知识再现的最好形式。“农业区位”教学设计以迁移应用的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以“高山出好茶”对学习目标一一再现:以分析高山出好茶的自然地理原因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以说明坡度对乌龙茶生长的影响检验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以解释茶树喷水防冻检验对农业区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以拓展演练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英国茶叶的进口与出口为背景资料,一是让学生思考茶叶作为一种商品成为中英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作用,二是让学生分析英国从茶叶进口国成为茶叶出口国的原因,深刻思考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意,也为后面工业区位的学习提前做好铺垫。由此,提醒学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引导学生主动再现、联系所学知识,使他们养成热爱劳动、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育是一个抵达学生心灵的过程,真实、有价值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学生获取更高品质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把抽象的“茶文化”通过微课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微课有丰富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和超越时空的茶文化语言。虽然只有短短的4分钟,却集中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以及茶文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给学生以极大的震撼,促使学生反省自己的成长目标:怎样过一种有品位的生活?这样的教育是有生命力的,它留给学生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并且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
三、课堂评价的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实施课堂评价。我们将一节课的课堂评价分为四类:一是诊断性评价,二是过程性评价,三是形成性评价,四是表现性评价。不同的学习阶段,课堂评价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评价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不管是哪一个环节的评价,都是课堂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彼此联结,相互印证,不可或缺。在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1.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学习过程
上课之初,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预习情况进行评价,比如说谁巩固得好、预习得到位;课中,在进行问题探究时,教师会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个同学的发言最有独创性;课尾,在对学生进行检测后,教师会指出哪些同学还存在问题等。
2.评价需要统整所有课堂学习要素
课堂评价不能游离于某一个环节、某一个方面、某一个学生。比如,在讲热力环流作用时,从理想状态下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引申到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学习的内容逐渐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这个学生有这样的理解,那个学生有那样的回答,学生在表达自己看法时,其实课堂评价就已经发生了,并不自觉地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
3.评价可以反映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
教师在教室门口等候上课时,不经意地对某位同学说,“你今天的精神状态不错啊!”那名学生这一节课就可能会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由衷地赞许:“你的见解真独到,很有思想!”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可能被激发出来,从而使自己表现得更出色。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发现某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并参与进去,这对这个小组的学生来讲就是一种积极的肯定性评价。如果有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教师轻轻拍拍他的肩,询问他“有结果了吗?”这种针对个体的表现性评价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鼓励,会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状态。
教学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将课堂评价指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教学的理性回归。课堂评价给予学生鼓励、表扬、纠正甚至是批评,这种真切的感受就是教育的力量。因此,课堂评价使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的教学准备方案,而是课程纲要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的课时实施方案。课堂评价可以让课程实施更加关注学生生命个体内在成长,帮助教师对教学及时进行盘点、调整与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相信在目前的社会当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它已经作为一个人立生于社会的基本素质,要么是作为一个研究信息技术的科研人员,要么是一个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工作任务的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传播者,我们能够为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做些什么??首先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当前的国内外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粉笔加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电视、网络的冲击,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欧美国家抓住机遇,使本国家的中小学生率先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美国2000年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连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个学生就有一台计算机;1998年,英国以立法的形式,把中小学信息课列为必修课;欧盟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国在2003年前后,也将完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韩国、芬兰、泰国等国也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以追赶教育信息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脚步。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中作出了:“抓住机遇,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讲话。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我认为除了提高学校的硬件配备基础、还应该注重复合式教学评价手段。这种复合式的评价手段就是讲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的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有机的结合,分数评价和言语评价相结合。它更注重学生活动的参与,更注重过程!
好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的进行课程推广,好的评价手段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适当的评价体系必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开展。原先的学期评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评分制来看可能是百分制、等级制;从评价过程来看可能是建档制、期末作品评分制等。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在原来的体制下所有的决定权都掌握在教师个体的手中,在给予学生的科目成绩具有不自觉的主观性,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所得到的成绩并不是很客观的并且他们也不会服气。这样即使老师将课程安排的再巧妙,可是由于评价上的差异打击了个别学生,很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多少提高。无法使你的教学活动得到完美的体现!
还记得小孩子刚刚学习走路的场景嘛??在一步步的摔跤过程中探出自己前进的脚步,父母从一开始地小心搀扶到渐渐地勇敢放手;不断的鼓励孩子给他自信,让他学会如何走他未来的人生之路!期间父母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鼓励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称赞性的评价!依旧是举个例子来说:在讲到word软件的时候,我们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一下该软件的操作界面,讲到“插入”这个菜单项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所以的插入,就从其他某个地方找到一个事物项(文件、符号等)插到你所编辑的文档的光标处”,然后举个例子是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这样通过你一种指导操作可以让学生尝试出word更多的功能!要想考察一下学生对插入命令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请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的“小发现”的方式,并且把把他的“小发现”共享给全班学生看,或者教师提出一个具体功能要求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如果学生能较好的完成,要对学生充分的肯定,“你真棒!”就是最好的语言!也是一种无形的评价!不必打分,而此时是“无分胜有分”!这种评价手段给予学生的是信心,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学习!
若是要给学生记录平时成绩,进行跟踪式评价。我们在上课前要对自己这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划分几个不同的要求界限!比如说,在讲word的时候,我们可以定一个基本完成标准——可以做一份简单的小报,能够熟练的使用利用自选图形进行页面的排版技术、;页面的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边框和底纹、特殊页面排版包括首字下沉、分栏排版);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图文混排,有简单的审美观念。这个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成绩。然后酌情加减对他(她)的评价,如果完成不好就减分,加分的话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可以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设计与操作:插入图片后进行了适合排版的调整;合理的编排组合自选图形等等!凡是学生有超纲的制作就给予他较高的评价,并且要请其他同学一起欣赏让他们通过欣赏去学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用语言来打动学生,多一些称赞,多一些鼓励,用这种潜移默化的评价来表现你对他们的关心!有的时候并不是笔头上的评价才式评价,我们的语言更包含了作为教师一颗对学生的心!
关键词:课程学习评价;学校研究;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48-0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习评价”的目的、重点和成绩评定建议,为我们进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从各级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来看,每个并行学校因为课堂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教师责任等评价因素不统一,“学习评价”参差不齐,直接导致“学习评价”缺乏可比性和真实性,导致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一、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
2011新编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了七、八、九年级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课程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有了实施的理论基础和参考的内容依据。
学校从2012年9月起对七年级进行《体育与健康》新编课程的教学,为了达成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会同教导处、体育组、体育教研员首先进行了新编《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学习可评价教学内容的设置,明确了学校体育教师实施教学的内容和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实施打下了教学内容的基础(表1)。
二、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
随着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可评价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学校体育组会同区体育教研员和区域体育教学骨干教师,对学校《体育与健康》七年级课程教学可评价项目进行了研讨,围绕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基本要求,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和学校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可评价教学内容,确定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项目。共有运动技能评价项目16大项,每学期8大项;共有身体素质评价6大项,每学期3大项(表2)。
三、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则
学校在明确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和评价项目的基础上,根据《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水平四的教学目标要求和评价指标,制定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细则,并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完善优化(表3~表6)。
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过程
1.专业引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学校在学期结束前,邀请区域内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师到学校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学校根据实际,抽取不同的年级段,覆盖全部体育教师任教的班级。参与评价教师直接给予被评价学生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然后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正面反映了学校不同学生、班级、年级段及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效果,也侧面反映了每一位体育教师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效益。[3]
2.学校确定和学生选项评价相结合
考虑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性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规定相应的、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为学习评价项目,如基本体操中的《舞动青春》和校本课程《大众健美操》应用于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身体素质中的耐力跑应用于“体育中考”“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冬季长跑”,确定为七年级的必测项目;其他评价项目由教导处、体育组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自定;考虑学生的特长和评价的需求,每学期安排二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评价项目由学生选项进行考核评价(表7)。
3.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
为了及时把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实施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素质报告,每学期把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登记到报告单,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在家访时分发给每位学生及家长,提高家长的知晓率,从而推动家庭、社会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支持(表8)。
学校实施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现了以下的特点:评价内容全面,基本包含了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内容;评价分类科学,既有课程学习内容,又有学校体育必须内容,也有校本教学内容;评价要求明确,既有评价内容的确定,又有评价细则的要求,也有评价过程的操作,使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成为适应课程需要、学校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全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让学生学会评价,把评价与学习过程融合起来”作为努力方向,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评价,同时畅通渠道,让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使教学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会评价
学生有可能学会评价吗?就评价内容来说我们有的教师生硬地把评价的内容按三维目标单列出来,并分别加以评价,这无疑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这样的评价,别说是学生,就是教师操作起来都不胜其烦。其实我们的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及程序,并伴随着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小学生大都是有好胜的,有进取心的,困扰他们的往往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知识技能要掌握到何种程度。一旦他们对自己学习的程度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对自己的进步产生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掌声、小红花”等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实在、更持久。而主要抓住知识技能进行评价,把那些抽象的、难以捉摸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在里边,使评价的标准具体化,一般来说学生是能够掌握其评价方法的。同时我们在教学生学会评价时,还应当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删繁就简,提纲挈领,这样,学生掌握起来也就更容易些。
语文教学的内容可说是既繁又杂,有拼音、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等。如果再加细化,每一方面又可生出许多内容。究其实质,语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听、说、读、写、思进行的,而且其中的听和思往往是通过读、写、说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读、写、说的评价,一般都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对它们评价呢?现分述如下:
1.读
读大致可分为出声读与默读两大类。对于出声读,我们可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评价要求。如低年级在预习课文时只要他们能正确地把课文读下来,不丢字落字就可以了,而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教学生根据星级来评价朗读的程度,其评价标准可以是:
一星级:大致能读下来,个别漏字、添字;
二星级:能读下来,不添字、漏字;
三星级:不添字、漏字,能根据标点处理停顿;
四星级:朗读通顺,语句流利;
五星级:朗读流利,富有感情。
关于默读,课标对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初知文章大意;
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默读的核心要求是思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段的基本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来评价默读的掌握程度。如对低年级,在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人感知到的文中的信息材料的多少评价其默读质量。而中年级学生可通过默读说说“主要内容”“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高年级学生除了强调速度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说说“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表达方法”等,以评价默读的质量。这些要求虽然不同,但内容都是相对固定的,学生要掌握其评价方法是可以的。
2.写
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种书面作业当中,引导学生对写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姿势是否正确;
书写是否整洁、规范;
有没有错别字;
是否符合要求。
3.说
“说”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体现于学生的生活中。因此,对说的评价可以随时进行,而且学生有了对说的评价意识,就会提醒自己要努力达到要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随机的评价,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对说的评价,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说的声音、表情、态度、语气;
说的内容、条理、层次;
说的观点、看法、理据。
这些方面在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只要我们耐心地加以指导,学生是可以逐步学会对说进行评价的。
二、畅通渠道,让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
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开放性的,及时的学习评价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更具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教师应当畅通评价的渠道,让评价贯穿到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中,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后的作业,从校内的学习到校外的活动,都能及时得到适当的评价,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下面简单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1.自评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自评,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还可评价自己的书写、朗读等。
2.互评
学生学会评价后就可进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学生互评的方式是最常用的,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可进行。如学生经过预习后同桌可以互相评价,并以星级记录在该课题目上,如果学生对互评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再评。
3.家长评
学校可利用家访或教师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特点,并参与评价,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促进者。
4.情境评价
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评价。情境评价是语文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它有效地把评价融入语文学习当中,起到较好的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5.展示评价
(1)可按照写字、朗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活动设计表格,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只要达到相应的程度,就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自己喜欢的标志。
(2)在班级设计展示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目前,我校正兴起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热潮,其形式也是以合作为主。桌子的摆放由整齐的行列式变为小组若干人围坐式。借此热潮,我在教学的设计上侧重了“合作”的推动。
首先,整体而言,小组的划分是本着势均力敌、优劣搭配的原则进行的,这样便于小组间公平竞争,产生竞争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下来,合作的进行需要具体的、难易适中的任务来推动,这就是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的恰当设计。
第一,预习环节。在此前的教学中,对预习的布置太随意,缺乏具体的安排,使程度各异的学生预习的力度相差太大,甚至不少学生基本不做。现在,经过学习和改进,预习任务以详细、明确的条目书面化布置下去,要求写在专门的预习本上以确保其预习质量,方便组长检查。这样,预习得到了每位学生的重视,在出现难题时,小组成员会自觉地合作,这是课外的自发合作。
第二,课堂精讲环节。通过预习,泛读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课堂上主要对课文进行精讲。包括生词的学习、短语及知识点的归纳和对语法、难点的突破。在每个步骤中,都以竞争的模式激励小组成员以优带差,互相帮助,通力合作,增强自己组的“战斗力”。使全体学生激情盎然地读、写单词,争先恐后地发现知识点。
第三,课堂背诵环节。课堂的主人公是学生,不能像以前一样,课堂教师“灌”,课后机械背。课堂要还给学生,实现高效。因此,在激发学生读写、归纳之后,还要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趁热打铁,理解记忆。看谁背得快而准确,看哪组成员完成得好,这样小组内互相订背,准备在查背中赢得高分。
第四,习题讲解环节。传统的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做笔记模式下,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效果也很不理想。基于“合作―主动”的构思,我们尝试将习题以责任田形式“包干到户”,每组承担部分题目的讲解,提前做好准备,课堂比赛讲解。结果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组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作笔记,偶尔也和外组商讨或问老师,就连平时不以为然的沉默型学生及期望值不高的学困生都积极准备,真是感人至深。在组长的安排下,每组成员有条不紊地逐题进行分析,基本都能以教师期望的程度,较透彻地讲解,指出语法点,并作一定的板书。之前真是小看他们了,应该多给他们机会。
以上诸环节的合作学习,并非轻易可达,学生不是自然就可产生合作的欲望与竞争的信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保障因素,那就是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没有评价,没有肯定,学生很快会失去热情与信心的。
怎样建立起可行的评价体系呢?
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本着“赏识”的心态,尽量去发现并赞扬学生的行为,或者发音较准确,或者声音响亮,或者有创新思想,或者书写优美等等。稍微夸大的赞扬等于是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达到老师的评价点。尽量少作批评,因为根据批评的经验,其效果微乎其微,况且根据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被人夸赞和被人责备的两种心境,差距何其大。
其次,建立评价表,量化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即除终结考试外的过程性评价。为便于竞争,将竞争细化,把小组竞争分解为组员与组员间的竞争,即各组的优秀生互相竞争,中等生互相竞争,学困生互相竞争。这样就建立了同程度学生间比评的考评小组,每个环节由考评组长检查打分。不论预习成果,还是课堂表现,或者单词背诵,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被量化记录,与同等程度的学生之间展开了竞争,并以不同的分数加入自己的小组总成绩。
第三,及时反馈。对每周的成绩,要进行点评,或表扬,或鼓励,以延续学生们的积极性。对组长的工作要进行适时的肯定或指导。
如前所述,似乎“合作学习”在有序中理想进行,其实不尽然。虽然与传统课堂相比有了很大的起色,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期望值尚有一定距离。
一是预习中有少数人没有脚踏实地,而是窃取别人的果实,表面达到了要求,实际没达到效果。
二是课堂中个别人由于基础过差,还没有根本性地动起来,仅仅装腔作势,滥竽充数,思想没有真正融入课堂。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f teaching models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repeated teaching practice, the problem was constructed inquiry, task-driven, team collaborative and personalized independent learning model, and build a self-learning evaluation which adapts system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creative skills of discovery provides some protection.
Key words independent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要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不断涌现与更新的现代社会,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满足工作需要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其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近年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大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通过对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反复的教学实践,初步构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并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1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1)问题探究式自主学习模式。问题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某个特定的情境或展示某个案例,将大学生引入其中,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某个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但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探究是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很难发挥,并且因时间有限,讨论过程很难持续或深入。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参考书等资源进行问题的探究,可以极大地拓展教育教学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生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该学习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可以自定步调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学习过程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可以始终带着问题参与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问题的答案,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教师则是学生主动探究过程中的引路者。该模式可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索和训练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2)任务驱动式自主学习模式。任务驱动式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进行任务驱动,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查阅图书资料、社会调研等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提出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并简要地介绍完成该学习任务的有关学习资源和手段,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通过查阅资料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相关的网站,多途径地寻找答案,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活动中,始终以任务为主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进行。该教学方式的特点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使学生更易掌握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小组协作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小组协作式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综合性题目,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查阅文献和小组讨论协作完成,然后制作成幻灯片并进行答辩,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参与提问和质疑,小组每位成员均参与答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交流、讨论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由于课堂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能深入开展,学习资源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和提示学习方法,让在学生在课堂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相互协作、相互交流。该学习模式的优点在于:为师生、生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渠道,减少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便于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领悟渐渐深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4)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式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包括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等过程。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大,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按照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由于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差异,因而传统的“一刀切式”课堂授课难以顾及到这种差异,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材、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参考书目以及相关的资源链接;将教学内容分成几个模块,而每个模块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自主学习模式的评价方式包括五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同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其评价内容也不同。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该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参与讨论与论坛的次数、登录网络教学平台的次数和累计时间、按时完成作业情况等。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指标包括:在课堂内外和学习网站上提问、回答问题的次数、已完成的练习和阶段测试、学习记录等。学习效果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次数、各知识点的学习成绩、阶段测试成绩、完成任务的创新性等。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自己学习的监控者和指导者,最终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2)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该评价主要限于小组成员之间,因为同一小组的学生一起学习、交流、讨论,彼此之间了解学习情况。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指标应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贡献、对同组其他同学学习的帮助程度等。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督促,保持与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自我评价。该评价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完成情况、学习策略与方法以及学习效果等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
(4)教师自我评价。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目的和要求及时进行反馈与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要求;教学内容是否科学,信息量和难易程度是否适当,是否从学生实际和教学要求出发内化和活化教材,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在技巧和手段上有无创新,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评价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指导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给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对学生的学习疑问解答是否及时、对学生作业批阅否及时,教师的指导意见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等。通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3 结语
【关键词】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与建议
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的是,学生或是教师依据自己的一定标准,借助一些评价手段或是技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体现,同时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可以了解到日常教育教学中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不断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
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评价的内容较为单一
现阶段大部分的独立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通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的,但是这种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却显得较为单一,因为它忽视了独立院校的办学特点(即具有非常的专业性),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在这种单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理论知识占有很大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却很少,导致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理论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实践,使得学生自身的实践积极性降低,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同理论知识是一样重要的,若是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就会使学生在走向工作的岗位时,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较为单一的内容,是难以提高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的。
1.2评价的主体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的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最终结果都是由教师总结认定,学生对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的参与度却并不高。学生作为学习质量评价的参与主体,不论是对评价的过程,还是对评价的结果都应当积极的参与,否则学生难以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若是教师作为评价结果的认定者,得出的结论就不能非常的准确,因为教师并不能将所有学生的特点都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的认定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同时,若是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不能够参与到评价结果的认定中,就会使学生难以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最终会使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3评价的方式较为简单
现阶段独立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的,但是这种较为简单的评价方式,却不能完全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仅仅通过出题测试学生的学习质量,过于片面,只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不能很好的掌握。同时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不能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既不利于学生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校及时的改进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2.针对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建议
针对上述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先提出以下建议:
2.1使评价的内容更加多面化
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并不能够很好的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应当使评价的内容更加的多面化。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除了理论知识的评价外,还应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综合的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还能够依据这些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使评价的主体尽量的参与
在传统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由于教师作为评价结果的认定方,使的评价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因此应当促使评价的主体尽量的参与进来。使学生对学习质量评价的过程积极的参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认定,积极的参与到评价结果的认定中,能够促使学生在总结评价的结果时,认真的反思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使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2.3使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使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也是提高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试是传统的评价方式,由于这种评价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准确,而且过于片面,因此应当在笔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口试或是实践操作测试。口试或是实践操作测试是从动手能力上对学生展开评价,这样就会使学生将学习的精力合理的分到熟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中来,不仅能够体现独立院校教学的特点,还能够促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熟练的掌握与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准确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改进,从而提高独立院校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也是现在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独立院校应当将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人才为宗旨,改变传统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独立院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时童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08,(2).
[2]曹茂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