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学生论文

高中学生论文

时间:2023-01-06 06:43: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学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学生论文

第1篇

一、营造一个完美、和谐的环境,欣赏音乐作品

现代的人们在听音乐会时,为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环境中,通常都会穿正式的礼服,从而得到心灵上的共鸣。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向学生讲述一下音乐背景,让学生大体了解歌词的含义,形成一个的大概的印象,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让真正优美的音乐传递到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教师一定要在正式聆听之前,给学生讲解一下贝多芬的生活经历,还要介绍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惊涛骇浪,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只有了解贝多芬的心路历程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此时,再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在乐曲中会领会到更多的信息,也会从更深层面理解音乐的内涵。

二、注重音乐聆听,增加音乐课堂上聆听的比重

音乐的美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传授就能体会的,需要学生自身多次的聆听,自己体会。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就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聆听音乐。

(一)增加音乐聆听的时间

一堂音乐课中,应该保证学生的聆听时间至少半堂课。如果在一堂课中,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讲,学生没有进行音乐欣赏,那么,再多的言语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不会产生美好的感觉。只有让学生亲身聆听、感悟,才能在思想上产生音乐是美的享受。另外,聆听花费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也不是听一次、两次就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只有加大欣赏力度,增加欣赏时间,让学生在长时间的熏陶中,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二)反复多次聆听

在欣赏乐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完整的听一遍,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个整体的音乐印象会在学生的心中有一个真实的音乐体验。然后进行反复多次的聆听,学生只有在耳熟能详的基础上,更易产生美的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提高教师音乐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进行音乐聆听时,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扎实、专业的理论知识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育,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例如,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讲解一首乐曲之前,教师应该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完全了解社会知识的基础上,一定会更加深层的欣赏音乐。另外,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讨论、上台表演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效果,让学生更加容易地了解音乐作品。音乐体验在音乐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声方法的教授、曲谱技能的训练等都是为音乐体验做铺垫。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个完美、和谐的音乐聆听环境,注重音乐聆听,增加音乐聆听的比重,保证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聆听,同时,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音乐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只有这样,在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感受音乐的美感。

作者:陈一甲 单位:内蒙古准格尔旗世纪中学

第2篇

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创设终身学习的平坦”的概念,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求相关教师时刻关心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并且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同等的重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不光是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还有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处理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等。这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增强学生再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应用信息的掌握和领会,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进行设计。

2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媒体等电子信息也得到了高速、持续地发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内容,也为学生创造了学习和娱乐的新通道。但不可否认,网络上也传播着很多不良信息和落后的文化。由于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发展完全,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而且好奇心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大的兴趣,很容易被不良事物影响,甚至一些学生对网络上侵害别人的黑客盲目崇拜。所以如果没有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地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就很容易沉迷其中,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犯罪的恶劣情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教学活动,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并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例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是用计算机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学生的作业也是用计算机来完成的,对于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一些恶作剧或者偷偷地进行其他事情,教师要及时发现并且告诫学生,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载体,但并不代表可以为所欲为。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壮大,计算机的使用都会自动备份,如果有人在网络中传播不良信息,或者做出危害别人的恶劣行为,网络警察就会通过网络定位找到相关人员。

3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手把手地教导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在设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自行学习知识。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需要注意,应根据基础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丰富教学活动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该注意要将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作为基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激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和设置的问题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2分层教学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家庭等因素会存在不同的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从学生的这种差异出发,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化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和培养。例如,对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此类学生程序设计方面的能力;对于在美学方面有一定基础和爱好或者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软件编程或者设计。这样的分层教学方式可以为高校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培养不同的优秀人才。

3.3重视反馈

与其他学科不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信息反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获取反馈信息,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以便及时作出调整。由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要及时提交。另外,教师要认真批阅,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和指导。

4结语

第3篇

*7年1月,我会组织五名同学和三名老师代表我区在成都参加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决赛暨冬令营活动,在化学决赛中,两人获二等奖,三人获三等奖,有四人被北大、清华大学录取。

*7年,在*6年自治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我会有8篇论文上报参评。有五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

*7年开展科普宣传活动:5月,参加了科协组织的科普宣传活动。*理化所开放日,组织10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组织科技专家进校园、下乡等进行科普宣传、讲座活动,参加人数约*0多人次。

8月、11月、我会组织了部分高中学生化学奥赛培训。参加学生有1000多人次。

*7年8月有7人参加了中国化学会在河南举办的无机化学学术研讨会,投稿3篇。

*7年9月组织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区的竞赛工作。全疆有近3000名高中学生参加了竞赛,他们分布在全疆南、北、东疆十几个地、州、市及兵团。今年是学生参加面最广的一次。经过中国化学会审核,中国科协批准,这次竞赛共有226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26名,二等奖160名,三等奖40名。组织奖8名,优秀化学辅导老师49名。今年又推荐了五名同学参加明年的全国化学决赛暨冬令营活动。

*7年10月组织我区部分高中化学老师参加了由中国化学会在嘉峪关举办的西部地区高中化学教师培训班。使大家开阔了眼界。

*7年*化学会贾殿赠同志当选*科协第七届委员

*7年10月*化学会副理事长徐剑同志为我市高中化学老师举办了一期如何为学生辅导化学奥赛及化学高考冲刺专题讲座,有*多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反映强烈。

*7年组织学术活动4次,参加人数约500人。

*7年新发展会员47人。

*7年12月被中国化学会授予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优秀组织奖。

*7年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7年是我会比较忙录的一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也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组织会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学会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会员之家"作用。

二.*8年工作初步安排

1.1月,我会将选拔五名学生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决赛,并参加冬令营活动由中国化学会主办地点在南京;

2.9月,*化学会承办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赛区)竞赛工作;

3.7、8月份*化学会、*大学拟承办全国无机化学学术研讨会。

4.*化学会将不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各种科普,并请专家做化学科普报告;

5.*化学会配合自治区科协不定期进行其他活动;如:学术活动,科普活动等等。

第4篇

当前山区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畏文厌文的心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作文素材缺少积累,不会运用。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材料的积累和运用呢?

一、在阅读课中积累素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当前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畏文厌文的心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作文素材,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很多学生写作文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素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的学生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合适的素材。缺乏作文素材正成为学生写作的拦路虎和绊脚石,所以要想使学生作文水平有真正的提高,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并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重视并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能主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这是不现实的。因为现在的高中学生科目多,时间紧,且对语文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创新形式,真抓实干,利用语文阅读课时间,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二、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要摆脱山区高中学生素材缺乏的困境,还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用生活讲解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有语文。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关注生活的习惯,经常关心报纸等媒体上的热点新闻,经常留心学校和家庭发生的变化,经常用心发现并记录身边细小的事情。久而久之,生活的点点滴滴就会化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学生就不用为缺少素材而发愁了。

三、在说话中运用素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可以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引导学生在说中运用作文素材。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的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积累到的素材内化为自己的素材,沉淀积累。学生为了准备语文课前的演讲,都要做好充分准备,确定主题,积累运用素材。为了演讲,有好些学生养成了作摘抄、写随笔、诵美文的好习惯。

四、在分析中运用素材

分析运用素材,就是对所引用的素材进行一定的分析说理,使之能更好地体现所要表现的主题。运用材料切忌堆砌材料,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简单地罗列堆砌材料,很有可能与论点脱节,从而难以起到论据的作用,文章就会缺乏说服力。所以对素材的分析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议论文中。

例如,学生习作《行为影响位置》中的片段:“出身、家境不是我们抱怨命运不公的借口,因为只有你的行为才能决定你人生的位置。同样出身于贫民屈,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却不愿在歧视中卑微地度过一生,她选择改变自己,以一颗进取的心不断在学业及事业中完善自己,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迈进了美国的权力中心,成为令人瞩目的国务卿。赖斯卑微的出身没有让她为此消极度日,相反,她凭借自己的行为站到更高的位置,收获成功。可见,我们的行为往往影响我们人生的位置。”

这一段习作中,例前有引入,例后有分析,而且在分析时能点题,扣住中心论点。

五、从多角度运用素材

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素材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大家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不少材料,但为什么还会为材料匮乏而发愁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有些学生不会多角度运用素材,不善于一材多用。一个人物或事件,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充分挖掘一个人物或事件的多重含义,从中选取合适的角度和层面来阐述自己的论点。

例如,《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失街亭”故事就可以多角度切入:

角度一:理智战胜情感。街亭之役前,马谡夸下海口,结果关键一役使街亭这一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隘口痛失,诸葛武侯挥泪斩马谡,这是理智战胜情感的义举。

第5篇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辽宁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内的三所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本文研究的总体样本是建平县实验区高中学生,其中包括建平县实验高中、建平县高中、建平县第二高中,同时随机抽取实验区30名体育教师(包括实习体育老师),向他(她)们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大课间活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

1.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的要求,笔者在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了教育学、体育学、学校体育学、教学论等相关的书籍共计10余部,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手段,在网上查阅期刊、论文20余篇,并对以上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从而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使本研究的理论性更强。(2)访谈法。本人根据实际情况面访或电话拜访了沈阳体育学院的有关社会学、学校体育学、教育学相关的教授老师,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3)问卷调查法。①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了建平县实验区各高中的教师、学生。随机对实验区3所高中进行调查,其中有学校的体育教师及工作者30人;3所学校学生600名,各校200名,样本男女生各300名。各学校抽样调查情况见表1。本研究所绘制的调查问卷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遵循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根据本研究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绘制而成。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笔者对问卷的初稿征询了多位建平县的体育教师和相关方面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最终形成了本文的《建平县实验区高中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的调查问卷》。②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问卷的发放采用全部当面发放的形势,对收回的学生问卷进行检验性的筛选。发放学生问卷600份,收回6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是579份,有效率为96.5%;发放教师问卷30份,收回3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发放情况详见表2。(4)数理统计法。在回收的全部有效问卷中,先对问卷的现状部分进行了常规统计;将有效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运用Excel等进行相关计算,并对相关变量进行T检验或u检验,得出统计学结果。

2、研究结果与分析

(1)建平县实验区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和态度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对体育运动需求,了解实验区高中学生参与动机并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建平县教师教育实验区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情况及动机分析,见表3。由表3的调查显示,有71.3%的高中生经常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有15.3%的高中生会偶尔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而不参加“课间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是13.3%。看来高中生对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是比较欢迎和支持的。但从性别上看,男生经常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比例要高于女生12个百分点,相对而言女生不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比例高于男生2.7个百分点。因此,实验区高中男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热情要高于女生。由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动机直方图(图1)可知,在调查的600名高中生中将强健体魄作为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第一动机,占总体样本相对最大,说明高中生对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直观认识;另外体育达标是高中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第二动机,说明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学生没有意识去改变;在众多的动机中缓解压力的动机占到第三位,说明在高中阶段,体育大课间活动成为缓解繁重课业压力的重要手段。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大课堂活动的态度是大课堂活动开展的内驱力,它与学生的体育需求密切相关。对建平县实验区高中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态度调查情况,见表5。由表4的调查显示数据表明实验区高中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大课间的认识持主观、肯定的态度。调查中没有男生表示对大课间活动表示反感,这说明大多数的在校高中学生对大课间活动持有比较积极和喜欢的态度,并且男生和女生对大课间活动持有的态度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表明男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态度积极性高于女生,因此,对于女生参加大课间活动需要加强引导。

(2)建平实验区高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参与情况的分析。学生参加体育大课间的情况直接影响大课间的开展状况和开展效果,建平县教师教育实验区高中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情况调查,见表6。由表6的调查显示,在高中一年和高中二年很完整开展大课间活动比例分别达到了85.6%和81.9%,而高中三年级的比例只有60%,说明大课间地开展情况在高中一、二年级还比较普及完整,而在高中三年级开展的情况就比较差;整体的数据表明开展大课间比较完整地的比例接近80%,20%左右的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贯彻得不够完整和彻底,通过每周参加5次以上大课间活动的调查同时也表明了各个学校都开展了大课间活动,问题就存在于是否都够保质保量的进行大课间活动。对于以上的客观事实,我们应该想办法去创造条件、改变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贯彻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政策、大力宣传、灌输学生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和思想,让学生从小建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让他们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时能够全心投入。

3、结论

(1)建平县实验区大部分高中生能做到经常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从性别上看,男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的感兴趣程度比例要高于女生。性别差异也造成了男和女生对于不同运动强度和项目的选择差异。一部分学生参加运动的动机不纯,并没有真正理解“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意义;(2)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制约了建平县实验区高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实验区高中体育教师对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求达到了100%;(3)仍有14%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不足半小时,活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学生人数超过半数。目前,我们离“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上应进一步提高,在重视程度上也有待提高;(4)目前有些实验区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项目及形式上虽然比较丰富,但有因近半数的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和体育器材设施不满意,达不到学生的需求,学生认为学校场,器材设施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比较欠缺。

作者:妮 姜少英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第6篇

毕业论文 摘 要

对现在若干高中欣赏教材的思想观念,内容形式,音乐要素与艺术形象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以下个人观点: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的选材与编写应将学生的兴趣与发展作为编写时应遵循的原则之1。并进而现阶段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编写提出如下建议:要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开放性、多样性、民族性、审美性以及创造性。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教材

ABSTRACT

This thesis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the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 for senior schools from its concepts, contents, music factors, artistic images and so on. The author proposes a personal point: Person who compiling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 for senior schools should t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developments into consideration. Suggestions for compiling the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 for senior schools: Pay attention to combining the scientificalness, feasibility, openness, diversity, aesthetics, multiplicity, nationality and creativity.

Key words: music appreciation;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

绪论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提出,音乐教育已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9年制义务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延续——高中音乐欣赏课,是我国音乐素质教育趋于完善的1个表现。高中音乐欣赏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欣赏音乐、了解音乐背景及文化的学生。高中音乐欣赏课自1995年作为必修课开设以来,音乐教师们都在努力探索1种适合高中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力求将素质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在高中音乐教材中,欣赏作品往往是选自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世界优秀传统的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由于当前社会上各种环境及媒体的影响,高中学生中往往有许多同学偏爱港台歌曲或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学生们往往能够背唱1首首当红的流行歌曲,却说不出几首艺术歌曲或民歌的歌名;他们可以连续几小时戴着WALKMAN听1盘流行音带,却不愿听片刻的传统优秀音乐作品;他们喜欢流行歌曲日新月异的新鲜感,却不喜欢传统艺术精品的百年不变;他们喜欢流行音乐情感的直露,却没有耐心去感受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的隽永。这是阻碍我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发展的绊脚石,俗话说: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高中生在生理上处于快速成长,趋向成熟的阶段,在心理上,也表现出此年龄阶段的显著特征:感知能力全面提高,想象能力加速发展,思维渐具独立批判性,求知欲加强并显示出积极主动的参与性。特别是在对待感兴趣的新事物时,以上特征表现的更加鲜明。显而易见,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因此,研究根据兴趣来选择教材内容对于教学显得极为重要,而且学生个体间又存在差异,这又决定了施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那么,如何根据现阶段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来选择教材,利用所选教材来启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施教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7篇

一、高中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困难

1.审题困难

审题,是高中学生写作文的第一步。只有审好题,明确作文材料的中心与立意,才能让学生找到写作的重点。但是,许多高中学生还没能适应新材料作文。学生习惯于全命题与半命题作文,一旦遇到新材料作文,学生会下意识地放大选题范围,很容易跑题。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不足,使其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材料的主旨,影响了作文质量。要对高中学生进行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审题技巧。

2.语言乏味

语言,是作文的主要构成要素。学生能否驾驭好自己所掌握的语言,对于其作文水平有较大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像流水账或者自我聊天。议论文是高中作文的主要形式,学生在阐述自己观点时,所用语言过于死板。引入具体事例时,目的性太强,忽视了语言本身的美感。不优美的语言,会影响读者的心情,不利于写作成绩的提高。

3.构思陈旧

构思是否新颖,对于作文成品的吸引力十分重要。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创新能力较强,但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许多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抵制。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分,给学生规定了作文的模式。先阐述个人观点-举例论证观点-再次点明自己观点,这样的写作模式无疑规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全体学生用一个思路写作文,自然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也影响了作文教学效果的明显。

二、高中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方法

1.引导学生正确审题

正确审题,关系着学生作文的成败。审题,是作文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要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传授正确的审理方法。对于故事型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以及发生的事件、其中的矛盾点等。对于阐述型的材料,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材料的类型,是人文性、科学性的。通过各类信息的快速提取,明晰作文材料中的主旨,才能确定最终的作文题目。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对于这一则材料,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物,一位是老人,一位是有心事的男子。再分析人物之间发生的事情,从事件最后的结果找到文章的立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一些学生提出“人的一生都会有问题,有困扰”,一些学生提出“人生就是遇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分析与讨论中,高中学生能够准确立意。长期练习,会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促进作文能力提高。

2.督促学生美化语言

美化语言,是新材料作文升格训练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用更优美的语言写作,能够提高作文语言应用的层次,有利于写作质量提高。在审题后,学生需要针对自己所设计的题目进行写作。将自己头脑中与写作主题相关的语言组织在一起,并用最优美的方式表达出来。

针对以上材料,有学生设计了“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样的题目。在写作中,学生这样开头“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后有晴空”,用了歌名为题目,歌词为开头。为了提高文章的文学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开头与材料中的人生问题紧扣起来。“人生就像风云变化的天气,困难的风雨过后,总会有幸福的阳光。勇敢面对阴霾,才有希望看到万里晴空”,这样的开头更有文学色彩,更加优美,有利于作文升级。

3.加强作文构思新颖性

作文构思,就是作文的整体写作思路。许多高中学生存在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坏习惯。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会让高中学生的语文作文像一团乱麻。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的中心,以突出重点为目标去梳理写作思路,建立科学的文章结构,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打破传统写作“三段论”的模式,给学生创新的空间。

一些学生会设计“人生与问题”这样的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倒序的方法去写文章。先写一写问题处理的结果,像材料中“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为开头,再一点点展示人生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论据,以“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结尾,首尾呼应,实现文章构思创新。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

0037-01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衔接存在一定的裂痕。做好初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渡与衔接工作,可以为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存在裂痕的原因

首先,初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及教育背景不同。很多初中生在升入高中后,都会对语文写作的学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一些初中时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进入高中后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他们逐渐摆脱了家长的管制,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此外,由于学生教育背景的差异以及生活面狭窄等因素,初高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也存在差距,面对初高中作文教学重点的转变,高中生在短期内不能适应高中课标的要求。

其次,初高中写作要求存在差异。初中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此时的作文写作往往还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一定的创新;而高中课标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实的情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初中阶段的写作只是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强调以记录为主,而高中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的创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事物的认识。

再次,教材设置及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初中写作大多是命题作文,指定写作范围并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主;而高中写作多为开放型写作,以议论为主,强调抒感,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初中教材中没有关于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没有专门的写作思维训练,而学生受思维发展规律的制约,不能多角度、全方位地看问题,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加之平时不注重阅读积累,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遇到开放式作文,往往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此外,初中教学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渗透,没有为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议论”的积极性。多数高中生有“恐议症”,不知道该议论什么,即便是按照教学计划,写出来的议论文往往文体走样,论证缺乏说服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议论文的恐惧,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由小见大,讨论社会热门话题,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逐渐培养分析问题、搜集论据的能力。要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如课堂前三分钟演讲等,为学生提供议论的平台,使学生从小话题练笔,激发学生乐于讨论的兴趣。

2.注重阅读积累,为写作提供素材。高中话题作文要求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事实论据等来支撑论点,要懂得用举例、比喻、类比等方法加以论证,因而学生要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可以开启写作之门,为写作提供源泉,因此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丰富文学底蕴。通过阅读经典,使学生能够感悟生活、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力,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还要根据初高中学生特点的不同,给学生推荐一些符合高一新生认知水平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阅读完推荐书目,并撰写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中就可以将名句典故、经典人物事例等信手拈来,进一步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并在撰写读后感的过程中,逐渐理清写作思路,将观点落实到书面,提高写作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由于高中教学内容、教学容量与教学进度发生改变,高中阶段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升学压力。教师要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工作就要优化教学方法,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在高一议论文写作教学之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掌握学生的写作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在写作意识和写作知识等方面做好衔接,通过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化理解,最终内化成自身的经验体系。高中教材设置与初中大不相同,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为学生补充写作学、文章学等基础知识,为学生写作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课文特色,讲授一些关于素材与题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等知识,然后再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相应的解读,使学生有章可循。

第9篇

关键词:理论;思维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64-01

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政治课一线教师,必须高扬创新这一时代精神,更新观念,锐意进取,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放在一个凸显的位置,积极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第一、创设教学宽松环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创造力的表现和发展,需要一个适宜其生长的宽松、和谐、民主、自由的环境,只有这样的环境才会容许乃至鼓励与众不同的多样性、标新立异的独特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作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政治课教师的师德是第一形象。政治教师必须自己崇高的师德人格的魅力给感染高中学生,高中学生才会对所教政治学科感兴趣。新时期的高中政治教学环境必须是宽松、自由,要让高中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去思考,去探究政治问题。

第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条件。没有浓厚的兴趣,不能达到人迷的程度,就不会有创新灵感的出现。学生对政治课兴趣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在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还有相当多的教师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题海战术,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因而,教师本身要富有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形象生动的、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教材中那些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教师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由浅人深、南表及里的原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去分析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老师与桥梁”,新时期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更需要兴趣吸引。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设一种敢说敢想敢做敢疑的开放氛围,引导学生坚持“不唯书、只唯实。”的立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想,别出心裁的总结,只要其中有一点新意,有一丝亮色,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是动力。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辅之以学生间的相互探究、合作、讨论、交流,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学生思想得到碰撞,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应机智灵活处理,绝不可为了完成本节授课内容而一口回绝或简单解答。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0篇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和改版后的新物理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市研训和校本教研有机结合,各学段、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的研究.注重研训实效,进行多种研训方式实践,继续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继续进行提高“常态物理课”教学效益的研究,开展城乡及校际的物理教学交流,总结推广学校物理组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对教学的难点课题和新增的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教学,组织参加市举行初、高中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教师进行跟踪听课.提高初中片物理教研活动的实效.帮助学校物理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继续把“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有机融合到初、高中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去.继续办好初中物理课改网.做好年度各项论文的征集评选工作.

一.继续进行高、初中新课程标准及有关文件学习,继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高、初中新物理教材.继续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

1.继续进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全面的人才观,把握好物理学科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学习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及修订部分,结合初、高中新课标教材的修改做好培训工作,各片、各校物理组教研活动中联系教学实际,进行学习交流,按新的理念和要求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3.注意学习和交流外地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成功经验,继续对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

4.学习、研究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物理评价体系和作业体系.在高、初中进行新的教学评价实践.

5.学习经典的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目前初高中学生的心智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和发展方向进行的指导经验.

6.组织好初高中老师赴省、市参加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培训,利用网络和各种活动进行推介和交流,扩大培训效益.

二.做好常规教研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挥物理学科教育功能

1.深入到初、高中各年级课堂,了解教与学的真实情况,协助老师掌握学情,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需求,为学生设计好学习“台阶”,从教学细节入手,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2.学习和研读新物理教材,剖析教学过程,贯彻落实《物理课堂教学建议》.提高片教研活动和学校物理各项教研活动的活动质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新教材、新教法的交流.

3.在起始年级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和渗透物理方法教学的研究,进行学生学法指导,发掘实验教学和科学探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4.组建高中新的高一和高二备课中心组、组建高三物理教学指导小组并切实有效开展活动.制定和实施初高中各年级阶段教学目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和对突破教学难点进行探索,取得的经验向各校推广.

5.改革常规的教研活动模式,在初中进行“小班化教学”授课研究,高中继续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

6.继续进行送课下乡活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城区校际交流和城乡交流,协助有关初、高中学校办好展示课、对外公开课,在高中进行市优秀课的展示活动.

7.组织好高三物理复习教学的各项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提高不同学校和不同类型学生复习教学质量的办法,协助省华中和市一中完成重点中学物理研讨会分摊任务,及时传达重点中学物理会议精神,交流方方面面信息.

三.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课题

1.继续推进初中研训物理子课题的研究活动,帮助学校的物理课题研究正常实施.

2.继续进行初中和高中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索和实践,继续开展初、高中科普知识讲座.

3.继续维护好物理课改网,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初、高中教学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使网站内容更贴切物理教学.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学实践,提高师资教育教学能力

1.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的优势,同时注重不断学习,充实有助于物理教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要.

2.对青年教师,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建议》的学习和实施,从教学细节入手,钻研物理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练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习惯,引导他们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引导他们研究学生学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进行跟踪听课,通过多种途径帮助他们熟悉疏通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为他们提供观摩学习的机会.

4.组织参加市举行初中和高中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6.注意发挥各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在教学教研活动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风气.

7.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抽测.对部分初、高中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抽测和进行问卷调查.

五.其他工作

第11篇

一、对于高中学生责任感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部分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现代社会对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声。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高中学生责任感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意义

第一,加强责任感培养,是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强烈的责任感是学生健康人格的集中体现,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责任感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应当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获得社会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来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学生,要全面发展,责任感是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让高中生正确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可以培养高中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人格。

第二,加强责任感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但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每一个人都承担起对他人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成为可能。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最根本的还是取决于个人的素养,只有人人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严格维护国家法制法规,和谐社会的建设才有良好的基础。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责任感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第三,加强责任感培养,可以让高中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暖。

“爱”是责任感的基础,在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抗震救灾期间,大批武警官兵和医务人员肩负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将生死置之度外;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期间成千上万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的风采;重新塑造雷锋精神的郭明义入党30年来,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用现实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让学生们在产生共鸣之余获得道德情感的升华。只有人人都肩负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关心自己身处的集体,关爱他人,给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阳光,少一点黑暗。

三、对高中生责任感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第一,处理好认知教育和行动教育的关系。

认知与行动是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具体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创意的责任感教育活动。例如这两年我校把十八岁成人仪式和高考倒计时百日宣誓大会合而为一,产生了奇效。一方面学生感受到了十八岁成人的喜悦和自豪,另一方面他们也深感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高考迫在眉睫,人生重要的关口该如何顺利度过。学生认识到了关键时刻永远是勇者胜,坚持者胜,努力付出者胜。

第二,充分发挥高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活动着的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

生才会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承担任务,勇于实践、敢于负责,从而形成正确的责任感和自觉的责任行为。因此,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不断增强和提高高中生对自己成长成才和人生发展、对家庭、对社会、对民族国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

第三,鼓励奉献,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是每一位班主任努力的目标。班主任可以积极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意识培养,时刻让学生树立“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观点。要求每一位同学思考“我作为班级的一员,能为班级其他同学服务什么,能为班级出什么力,带来什么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真正的价值。

第四,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的育人功能。

中学教材富含道德思想内涵,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革命家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前赴后继的努力,科学家和发明家身上的创新拼搏精神,改革家们不畏惧旧势力、大刀阔斧的奋斗精神,都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题材。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更是数不胜数,如吉林省保民律师事务所主任修保律师,在20余年的律师生涯中,义务为百姓提供法律咨询不计其数,免费为困难群体案件上百件,先后使几十起集体上访事件走上依法维权的轨道,使近万名破产企业职工重新获得生活保障,累计为数万名下岗职工及困难群体讨回上亿元赔偿补偿款和社保退休金,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平民包公”。

作为21世纪的高中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要求,做优秀公民,从现在起就要确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有了这种责任感,学习才会更有动力,更有目标,未来也才有可能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J] .苏州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欧阳文君.关于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第12篇

论文摘 要:本文从中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出发,简要分析在非语言环境下,中学英语教学及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制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因素,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法,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注重提高中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开始重视中学阶段的英语口语教学。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把口语教学仅限于口语教学环节,没有把口语教学贯穿到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导致课堂教学没能很好地为学生创设说的氛围,学生因此得不到足够的口语训练机会,难以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本文简要分析了制约英语口语提高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以便进行有效的口语教学,提高英语口语能力,达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 

一、中学英语口语训练中的限制因素 

 (一)非语言环境的限制 

是否处于对应的语言环境是口语训练的一个关键因素,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大都处在非语言环境(nonlanguage environment)这种客观因素,只好用语法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来弥补其不足,正因为如此,一些多年的英语学习者有着深厚的语法功底,但是口语却成问题,即使讲出来也很不地道。现在英语课上一些教师基本上是用英语讲解,这对培养“英语”思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口语训练的作用却不明显,因为语言环境包括语言学习环境(languagelearned environment)和语言应用环境(languageapplied environment),而对口语训练影响最大的是语言应用环境,也就是学生能处在英语氛围内自由表达,相互交流。因此,如何克服非语言环境对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制约,应成为英语教师和研究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口语的限制 

 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英语口语训练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客观的可能性。但是在目前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仍存在着不利于口语训练的因素。 

1. 中学英语词汇量的相对不足和滞后 

口语也需要一定的词汇作依托,词汇多了,熟悉了,口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保证。但根据中学英语大纲,我国中学英语词汇量要求是3000左右,而日本和俄罗斯对词汇量的要求则是我国的三倍,悬殊很大,这无疑会使英语口语在低层次上徘徊。同时词汇表滞后与实际脱节现象不容忽视;口语旨在对外交流,要用实际性词汇,但很多对外交流中常用的词汇在词汇表或课本中找不到,从而限制和影响中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训练。 

2. 中学英语教学方法存在的制约因素 

由于受长期传统授课方式的影响,尽管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口语训练的机会,但目前这种训练方式有以下特点:一是口语训练机械性,只是朗读或回答教师知道答案的有关问题;二是学生的主动性不够,要求学生回答时,多数沉默不言,只有极少数积极分子响应;三是信息交流性不强,师生不能就答案以外的东西相互交流、沟通。这三个特点体现了中学英语口语训练在内容与形式上受到了制约,学生在训练中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达不到口语训练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重突破这个限制。 

 (三)中学英语教学重在应试,忽视口语训练 

我们早就提出要重视素质教育,不能实行应试教育,可现在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中学英语教学中几乎全都围绕中考、高考这支指挥棒,即使学生的分数再高也是“哑巴”英语。而中学生也为了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重视做题,忽视口语训练。可以说应试教育必然使中学英语口语训练终年屈居“冷宫”,这也是中学教师和学生忽视口语的主要因素。 

二、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水平的几点解决方法 

针对上述制约中学生英语口语的限制因素,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点解决方法来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首先,有利于学生在用英语交际时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一个不具备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人很难能正确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其次,教师适当地介绍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有益于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第三,能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外国人对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但是如果违反了说话规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可见,文化学习对于口语具有重要意义。 

(二) 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以“语言实际操作为主”的理念,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