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8 20:4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与企业的竞争由原来的人与机器的竞争转变为人与人的竞争。培训 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开展的人才培养、储备工作, 可以帮助员工补充和更新知识, 提高技能。它以其内部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更新能力的提升, 保证了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成为企业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最优方式。同时, 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依赖于“人”, 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管理者的重视。因此, 如何以企业培训为依托,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达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繁荣的双赢局面, 是企业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 职业生涯规划与培训计划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 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指组织或者个人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制订有关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 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就销售人员为例,职业生涯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促销员、业务员、市场经理、市场总监……
培训是实现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手段,它用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以便使员工能够在自己现在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过程中,需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一致, 重要的在于使员工的发展和培训同步, 或培训略超前于职业发展。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 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 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和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 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因此, 许多公司把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使企业和员工在培训上获得双赢的“金钥匙”。
二、销售型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销售型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多简单采用讲授法、工作指导法、拓展训练法等方法,,往往没有充分考虑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难以适应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与企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需求调查不深入,对培训计划是否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密切相关没有进行深刻的分析。公司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往往采取的是仅凭经验或照搬他人的方法。培训时只把一些口号式的观念、规章制度念一念,员工根本不了解这些内容对自己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性,也无从理解这些观念、制度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即使有真正的文化培训,也是局限在行为、制度的约束上,重点突出的是不准干什么,未对企业文化的真正的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展示。
(2)培训者为中心,忽视被培训者的主动性,导致培训方法不能服务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公司培训目标一般是:让员工全面了解企业;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及标准;适应环境,提高工作绩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合作精神等等。从培训内容上看,讲授只适合知识类的教学,对品质、价值观、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训还需采取其他适宜的方法。
(3)培训计划缺乏对员工本人将培训所得转化为职业生涯能力意识的引导。通过培训发现,很多员工通常将培训视为一个短期的行为,没有终生教育的理念,不能将培训视为“生涯导向”的培训。这种只着眼于提高当前的岗位适应能力,而不能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储备与提高的意识的培养无法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目标。
(4)培训计划中缺少系统评估培训效果,缺乏长期跟踪。公司在制定培训计划过程中,较为重视培训资金的投入问题或者如何改善培训的方法和技术问题,而没有将精力放在培训的评估工作上,没有认识到培训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到目前为止,公司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评的方法单一,效果评估工作仅仅停留在培训过后的一个简单的考试,事后不再做跟踪调查。这样一来,并不能起到考评培训效果的作用,在培训上的巨大投入并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
三、对策与建议
充分了解和把握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和培训需求。职业生涯管理作为组织的一种长期、动态的管理过程, 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和组织发展的全过程。而具体到每一个组织成员, 由于其处于个人发展及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 每一阶段又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因此, 企业必须抓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关键点, 实施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 比如在职业选择阶段, 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是帮助员工选择一个满意的职业。充分了解员工的学识、态度、兴趣和爱好、职业价值观等特征, 并指导其正确选择所提供的职业, 做到职业与人的能力、特长相配, 也与求职者的从业愿望相符。而在职业稳定阶段, 员工的职业愿望已基本停留在某一固定的职业上, 个人职业生涯管理也有一个固定的目标。此时, 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的重点趋向于以员工的职业锚特征为依据, 根据每个员工特定的需求, 引导员工自我发展并吸引员工稳定地“抛锚”。如果对有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想走管理型职业发展通道的员工, 应根据其发展,不断考评其在诸如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商务能力、金融财会能力、交际能力方面等的进步和潜质。
制定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计划。建立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培训体系旨在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员工的特点、培训需求相结合, 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方案, 通过培训进一步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与特长, 为其职业生涯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以适应本职工作和今后职业发展的需要。要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制度、企业内各个职务的工作内容、任职资格职务升迁路线及职位空缺、工作轮换和培训等信息;通过基本素质测评, 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特点; 通过对话及公开的职业生涯研讨会等形式, 帮助
员工了解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与体会, 分析自己目前能做好哪些工作, 如果加以培训和实际工作的锻炼, 将来能做好哪些工作, 并将这些工作按一定次序排列出来。在此基础上, 帮助员工制定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生涯目标。企业在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 既要尊重员工个人的意愿。也要从企业发展的全局出发; 既要使员工的职业目标选择和职业生涯目标确定对其具有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 又要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真正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双赢的目的。
培养学员的职业生涯意识,帮助学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关键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学员养成受益终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提高学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可以协助学员一起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计划,设置专职的职业生涯辅导人员,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启发和引导学员进行职业生涯实践和探索。
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实施评估系统, 营造培训成果转换环境。对企业来说,一切都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为依据, 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来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并以此为主要目标进行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适应性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是否为企业高层领导所接受和支持?是否为全体员工所理解和支持? 是否符合当前的社会观念, 为社会环境所接受?二是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实施效果的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是否能够吸引、造就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是否能切实提高员工的能力素质? 是否能够吸引、造就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是否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不断提高产品的数量、质量和服务, 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 组织必须为受训员工提供充分发挥其知识技能的工作环境, 包括有竞争性的薪资待遇、职业晋升前景、更广泛的工作权利和更高的工作挑战。为此, 组织在设计培训方案过程中, 为确保双方的利益, 要求受训人员与组织签订培训费用支付合同, 防止培养的人才流失。同时, 本着长远发展的角度, 企业应通过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尊重员工、尊重人才, 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目标规划结合, 建立员工与组织间的心理契约,积极创造有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 有效降低培训员工的流失率, 提高培训效率。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贸易经济系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伊诺.雇员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78-85.
[2]张再生.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06-114.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就业能力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代社会个人发展必备的常识,对个体职业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个体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西方一些国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相当成熟,许多国家从小学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许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做各种各样的测评,请专业人士协助制定职业规划,并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的职业兴趣定位。而我国的学生从小学一直到考入大学前的学习都主要是围绕着应试的指挥棒转,根本顾及不到学生个体的爱好、兴趣和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占据有利位置,大学生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我国大学生中大部分人对就业难的问题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愿意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近年来的考研热、考证热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了解环境,做出与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爱好相匹配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将职业生涯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打造自身的能力结构,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就是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职业目标,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开发潜能、培养能力,获得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处于转型期的大学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剧烈变化的职业环境,保持高度的社会适应性。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作为新生事物,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高校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责任,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制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还不够完善。多数高校仅能提供一般的就业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举办应聘技巧和就业包装的讲座等,而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辅导和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重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评价和职业目标过高、过于理想化,对自己的个性、兴趣及能力特质评价不准确,缺乏对行业的了解和分析,给自身就业带来了困难,给社会带来了压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是行动的动力。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强化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要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首先,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设置、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组织测评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2)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择业竞争力。
(3)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随着职业环境的复杂多变,他们的职业目标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因此,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宋荣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知识,转变观念,提高手段等方式来改善当前自身状况,发展与今后职业生涯目标相适应的潜在职业能力的过程。大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它贯穿大学生整个职业学习的全过程,对于当代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以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大学校园中,有较多的大学生因为缺乏规划而出现各种就业难题,使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规划意识淡薄。
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以及对自身的了解不足,择业观尚未定型,缺乏职业感觉,导致职业意识淡薄,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现实。同时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实践经历,对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估计不够,盲目认为毕业后总会找到工作,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他们在找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地区等放在首位,那里工资高、那里环境好就去哪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眼高手低、学不致用、频繁跳槽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自我能力评估不准确。
自我J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只有清楚了解自身的性格以及兴趣特长,才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同时对自我能力进行正确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目前部分大学生缺乏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不清晰,自我能力评估不准确,导致就业时个人能力储备不够,对企业选择非常盲目,观念尚存偏差,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3.缺乏师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文件,要求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同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要确保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质量,就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素质高的稳定的职业指导队伍。目前从事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非职业化倾向严重。给学生的指导主要围绕就业政策、面试、简历制作等应急的择业技巧和信息。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指导不够全面,导致职业生涯指导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和研究
1.学生层面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研究。
(1)树立正确职业规划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目前受职业生涯规划普及率不高,职业指导老师能力不够,职业测评软件本土化程度不够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度不高,职业规划意识不强。然而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能否赢在起点的决定阶段,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生应该重视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准确认识自我以及外部环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准确认识自我,准确评估外部环境,从而选择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大学生应该从准确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理性判断自己的职业能力、准确评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准确评估社会环境对从业者的要求对自己做好系统的职业规划设计。
(3)学会职业目标的有效分解,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并评估修正。大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了解,确定了职业目标后,大学生应该学会职业目标的有效分解。职业目标按照时间可以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行动计划要与大学生涯目标一致,在大学生涯目标下细分制定学业目标、生活成长目标以及社会实践目标等。根据目标制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把握重回顾、重调整、重检查、重坚持的四大原则,不断的坚持和修正,确保计划的具体实施,不要轻易放弃。
2.学校层面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和研究。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校园人”变为“社会人”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步入职场后能够更快的适应,才能谈更好的发展,这也是竞争力体现的重要层面。
(1)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个人目标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推进职业指导专业化建设,提高职业指导质量。学校应该从指导机构的专业化、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测评的专业化三个方面入手,加强职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在保障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机构的同时,确保能够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既要专业化又要专家化的职业规划团队,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应该在设施建设、专业测评软件方面有相应的匹配。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积极推进就业指导工作,从就业政策、信息收集等常规性指导向全程教育、分类指导方向转变,努力将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与专业教育同部署、同教学、同推进,真正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高职学生的同时为他们就业和发展打开“成功之门”。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在进入高职校园后,往往会表现出奋斗目标不明确,不了解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学习没有动力的倾向,甚至很多学生沉迷于游戏等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造成学业荒废、蹉跎青春,严重影响了其一生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滞后,造成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缺乏学习动力却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高职学生了解职业类型、职业性质、职业构成要素、职业发展趋势以及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认知自我,准确定位,知道自己需要获取哪些能力来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他们根据社会需求信号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地按照职业目标的要求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全面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占据有利位置,高职学生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不太清楚,对自身的职业取向不明确,他们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因而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在校时间来获取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造成自身职业能力差,这无疑加重了高职学生求职就业的压力。因此,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以就业、创业为主题,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能够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了解环境,做出与自身能力优势、兴趣爱好相匹配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将职业生涯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使他们能够根据阶段性的目标要求,采取有效的步骤与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以及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实践,挖掘潜在的能力,打造自身的能力结构,发挥职业生涯目标的指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不断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使原有的相对稳定的职业环境变得复杂多变。而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又带来高度不稳定的职业波动,高职学生若没有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不能根据职业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职业目标,保持职业生涯的连续性,进而可能被社会淘汰。和谐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取,除靠终身持续学习之外,主要还得靠职业准备期的大学阶段在知识、能力方面夯下的坚实基础。而能否在大学阶段拥有充分的职业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学生是否拥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否学会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现的正是“以生为本”,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本院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情况
本院从2006年起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就业指导计划,主要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大赛形势开展。通过四年多的实践,成效明显。在教育形式上,采用邀请专家讲座的课堂教学、互动交流以及就业指导、网络学习平台等相结合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立足实际,来对自己进行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还通过开展学生“学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作品展评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校2006级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毕业生,至2009年毕业时,其就业情况同未接受这方面教育的2005级毕业生2008年同期的就业情况相比,协议就业率高出8%,就业率上升了2.5%,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在求职择业中,毕业生的主动意识增强,对未来职业发展更为关注,求职择业更趋理性。
三、当前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缺失
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在部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根本就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而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严重缺乏,许多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停留在报告或文本里。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毕业生就业指导,以集体授课或讲座的方式,讲一些就业形势和求职技巧,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起不到多大作用。因此,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都处于较低水平。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师资缺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兴的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指导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政策法规,还要具备与职业规划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科学测评手段。而当前高职院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工作的师资主要是由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或辅导员兼任的,很少有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因学生工作及行政管理事务性工作多,他们很少有时间加强自身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提高。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过于偏重理论,资料和案例陈旧,与现实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相脱节,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新颖性都有待加强。在教育形式上,过多地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第一课堂,授课方式主要以讲座和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缺乏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第二课堂和实践环节较薄弱,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四、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应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组织测评等工作。其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专家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形式,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个人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根据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生涯理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理论,掌握择业基本理论、就业规律特点,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还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执行能力等综合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夯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系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习课程等在内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其择业竞争力。
3.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要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在现阶段,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首先,应充分挖掘校内现有的师资资源,挑选专业知识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强培训,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师资队伍。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自己的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兼、聘的方式,聘请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学者或专业人士来学校讲课、作报告。
4.抓牢职业生涯探索关键期,力促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发展进行准确定位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但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探索的关键时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高职学生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高职学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随着职业环境的复杂多变,他们的职业目标也必然随之发展变化。因此,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掌握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使其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J].经济师,2007,(8):117.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方法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了进行了一次《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结果表示: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第一份工作;在两年内,大学生的跳槽率接近75%。33%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只是熟悉社会的演练场;16.3%的人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完全是靠着感觉走。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考虑了这些因素。
这一个个数据完全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的态度,总的来说就是迷茫,从众,眼高手低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就业难不单单是因为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更是因为各大企业对职业能力缺乏,心思不稳定的应届毕业生录用保持怀疑的态度。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脱颖而出,这时候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职业生涯规划是结合主观和客观的条件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一系列规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许多人都持有这种观点人生是不能规划的,计划没有变化快。他们认为计划做出来一尘不变,没有变通的可能性。恰恰相反占据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的职业生涯是需要规划的,职业生涯规划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指引自己前进方向,即规划是方向性的目标,而计划是具体实施的方案。也S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目标下的小目标已经不适合当前的社会环境,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改变终极目标的前提下,改动小目标,来确保大目标不变。就比如说我们决定去上海旅游,我们要游遍上海排名前五的旅游景点,这是规划,但具体是以什么方式游玩,这是计划。假如先从上海的标志建筑物东方明珠塔开始上海之旅,但是由于东方明珠塔开放的时间关系无法将之作为起始游览点。我们可以将游览的顺序改变一下。这时候虽然游览的顺序变了,但游览的目的地并没有改变,即计划虽然变了,但整体的规划没有改变,我们能达到我们最初的目的。因此规划中的计划是有改变的可能性的。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每年学校招聘会的现场人头攒动。有的人递交的简历被他自己的丰富的经历填写地满满当当,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更是自信满满。有的人在大学这几年里得过且过,因此能写在简历上的事件寥寥无几,留下的只是大片大片的空白。手中的简历也不知投递到那家公司,优秀的公司够不上,普通的公司又看不上眼。据我了解大部分公司对于于人才表现出缺乏的状态,而应届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降低,一年内的跳槽率却持续偏高,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上述的这些情况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是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能挖掘自我潜能,提高个人实力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综合地对比分析自我的优势与劣势;引导他们评估自我能力与他人之间的现实差距,激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不断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1]。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明确自我的目的性,免除盲目性
俗话说“预事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规划能让我们赢在在职业生涯起跑线上,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就如地图一般,已经确定了终点以及通往终点的路径,并不用像无头苍蝇那样到处寻找出路,节省了大量精力,能更好的明确目的。[3]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励自我不断向目标靠近。
职业生涯规划中包含不断向目标靠近的小计划,一个个计划的完成增加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信心,在完成下一阶段的目标时动力十足。
四、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要对自己有一个全新准确的认识
许多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不仅盲目而且总是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归根到底是因为自我意识淡薄。只有当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特长性格特点等是否匹配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这才为进入其用人单位提供可能。准确认识自我要从多方面着手,例如性格类型,爱好,特长,职业兴趣偏好等等。当然在自己的脑海里寻找真正的自我,就如大海里捞针般困难,因此我们应该依靠可靠的方法,比如说可以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说说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借助MBTI职业测评测评工具,霍兰德职业测评工具这些比较专业的工具。[2]
第二,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当你了解了自己以后就要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实力,这样才能保证你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还有要分析目前的就业环境,哪些岗位竞争非常激烈,哪些行业是朝阳行业有巨大的前景,但目前从事人数不多。还要分析学校能够提供的有效资源是否利用到位,是否能提高某些资源利用率,以提升自我职业的素养。
第三,进行职业决策
利用职业生涯决策平衡单来分析难以抉择的几个职业,选出更合适的职业。
职业决策平衡单能清楚地展现自身条件与各个职业的各方面的匹配程度,从而选出更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出合适的职业之后并不意味着后期不能进行职业改动,因为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的爱好和需求会发生改变,这时候就要适时地调整。在职业进行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我们的一些某些特质不适合该职业,这时候就需要即时发现该问题,即时自我调控。完成完美的职业决策。
五、结语
对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即拥有了奋斗目标,这些“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要怎么样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更不会存在被动地学习,更多的是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渴望变得优秀,能更快变成自己想成为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妤.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J]. 才智, 2015,(02):141.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开始职业学习到结束职业活动,一生中职业活动的全部经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受社会背景、经济环境、文化氛围、家庭生活、心理素质、生理条件、机遇挑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造成其对职业生涯的规划需要动态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在综合分析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各种主客观因素,正确总结、评价自身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选择合适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提高等行动计划,并对计划的每一步做出合理的时间、顺序、方向等安排。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为611万人,2010年更达到630万人。因此,在未来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在深度剖析自我,客观分析从业环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摆脱职业发展中的各种困惑,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蓝图。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素
按照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每个人的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都不尽相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是一般而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剖析评估自我、分析社会职业环境、定位职业目标、制定策略与落实措施和不断总结调整五个环节。
1、剖析评估自我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确的剖析评价自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键的第一步,深刻的剖析自我,正确的评价自己,是获得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自我剖析评估主要包括,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专业等因素。例如:了解自己的中心兴趣是什么,兴趣类型是愿意与人接触还是愿意与物打交道,喜欢抽象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还是具体的按部就班的工作;自己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属于哪个层次;自己的气质属于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中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总之,就是要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一个人在自我剖析评价的过程中善于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
2、分析社会职业环境
人是属于社会的,具有社会性,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兴衰、科技的创新、企业的竞争等社会职业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作为依赖于社会生存、生活的个体,每个人只有顺应社会潮流,根据社会职业环境的需要扬长避短,尽最大努力发挥个人的优势,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社会职业环境分析的内容主要有: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预测、自身状况与社会职业环境的关系、自己在社会职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自己的期望与社会职业需求的差异等。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这种社会职业氛围中,究竟有多少职业选择空间?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才会具有现实意义,便于操作实现。
3、定位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的核心就是定位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按照时间跨度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基于对社会职业环境的理性分析,结合自身条件,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定位。只有树立了目标,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才能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向成功。
4、制定策略与落实措施
为了实现我们的职业目标,需要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实施策略,行动计划,把我们的目标量化为一步步的行为,通过具体的措施去一点一滴的落实,最终实现职业目标。实施策略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业务素质教育、能力提升培训,潜能开发等方面的措施。实施策略措施要具体可行,容易评估。
5、不断总结调整
在实现既定的职业目标过程中,一方面会有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随着自身职业技能的强化、认知水平的提高等,使得实际的职业行动结果与原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有所偏差,为了调和社会、组织的需要与自己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的偏差、矛盾,我们需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行动措施。从而保证最终实现人生理想。总结调整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在日常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通过对一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以及对一些大学生就业后发展状况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规划脱离现实、行动策略缺乏针对性,具体表现为:
1、职业生涯规划好高骛远,路径设置不合理
当前不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冷静的头脑和面对现实的勇气,抛开自己的兴趣、理想、专业,盲目期望过高,总想一步到位,认为只有在前沿城市、知名企业、国家机关从事高地位、高收入或热门职业才是真正的理想职业,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贫困、边远地区、中小企业去发展。为了所谓的理想职业不少大学生忙碌着考取各种证书、选修不同的专业,继续着考研考博,还有些大学生为自己准备的多种职业生涯规划,每一种职业生涯规划的结果都各不相同,之间有缺乏内在的关联,全面撒网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核心职业目标的不清楚,使自己迷失方向。
2、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策略实施缺乏针对性
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不明确,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去制定策略实施计划,我们经常见到为了积累社会阅历、工作经验,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做起了兼职工作,例如做家教、搞促销、跑业务等,还有些为了拓展自己的兴趣、提升自己的气质,参加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形体训练等,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性,遍地开花,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不仅使大学生疲于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风险性都增大,给人的感觉是虽然极了了很多“资本”,可惜都每一样缺乏竞争力。
3、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勇气进行挑战
任何一部成功的跨越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职业目标的实现也不例外。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竞争如此激烈残酷的今天,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出现几次的困难、失败在所难免,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不足,面对挑战缺乏勇气、恒心、毅力,一部分大学生一旦碰壁就心灰意冷,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抱怨社会没有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怀抱,抱怨父母没有给自己搭建一个高层次的起点等等。。
三、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自身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而学校则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尽快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新路子。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
职业教育的思想要贯穿于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教育计划之中,在学习过程中将科学的职业理念灌输给学生,同时将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大学生较为深刻地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这对于大学生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帮助大学生客观正确了解自己
高等学校应该引入行对成熟的职业测评软件,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能力、倾向性,评定学生特有的个性特征和明确的动机需求,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针对特定个体的职业发展指导行建议。应该说,职业测评对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评价自我、逐步树立切合自身实际的择业观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3、引导大学生进行客观的职业发展定位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职业测评可以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发展建议,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是基本依据,可以起到参考作用。咨询老师还需要凭借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才能取得较好的评估效果。
4、以社会为导向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能否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对社会的认知度,加强和引导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只有不断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了解自己在职业人群中的位置,使自己的发展具有针对性、选择的职业适应社会的需求,并根据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屡屡失败。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评估,反馈
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尊重知识,注重人的才干。作为当代较优秀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应尽早做好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认清自我,不断探索、开发自身的潜能,才能准确地把握人生方向,塑造成功的人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早期就有着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那么,何谓职业生涯规划呢?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教育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说,职业生涯规划要求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它可以是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职业定位是决定职业生涯成败的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
1 进行自我评估,明确个性与职业的关系
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是要弄清楚:我是谁?我在哪里?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在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中,兴趣所起的作用最大。它可为职业生涯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引导你找到自己最适应的职业生涯之路。兴趣可以用来预测你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稳定性。人们总是倾向于寻找与自己的兴趣倾向相适应的职业类型。例如,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比较适合从事制图、勘测、工程技术、建筑、会计等职业。在职业选择中,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个性特征与职业要求是否相适应,这样在将来从事的工作中就能体会到更多的快乐和轻松。另外,许多大学生在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上存在高估或低估的倾向,在职业信息的了解上,过于关注职业是否符合自身需要,忽略了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规划时,就应正确评估自我,把自身的兴趣、爱好与职业的选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确定明确、可行的职业目标,制定较为完善的行动计划
在人生的旅程中,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如同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孤舟,没有方向,不知所终。明确而适合的目标,是我们漫漫职业生涯中的灯塔,指引我们走向人生成功。因此,在制定目标时,必须要经过自己认真的选择,不要太贪心,要目标明确,高低适度,对每种结果自己都要进行评估,并且要符合自己的整个生活模式和价值观,这样才能为选择的目标感到骄傲,充满信心,并愿付诸行动来完成。
在行动时,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自我学习等方面的措施,学会做出详细的安排,要善于利用时间,坚持不懈,并定期检查实施的结果。
3 反馈结果,适时做出调整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中,会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是我们事先难以预测的,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使实际结果偏离原来的规划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注意内外环境的变化,分析自己现值,特别是针对变化的环境,找出偏差所在,不断地审视自我,不断地调整自我,不断地修正策略和目标。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阶段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行动计划的变更等。作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后但并非终止步骤,反馈评估过程确保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适时的修正和调整,更有利于职业目标的最终实现。
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一些思维观念上的误区成为了大学生获取成功的障碍。由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种种错误认识,导致了人们在职业生涯实践中不能正确的选择目标、实施计划。因此,我们应该摒弃那些错误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发展观,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的成功。
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怎样的误区呢?很多人依赖心理严重,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指望组织(企业)的领导为你量身定制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天真的以为只要自己好好工作,组织(企业)就会帮助自己成才、成功。把自己的提升完全放在老板对你的认同上,一味的迎合他的好恶,走入歧途,以为一切是给别人做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性化的发展蓝图,必须由我们自己来主导,组织和企业不能把既定的职业生涯强加在个人身上,无法替我们做规划,只能由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职业生涯规划对我们有限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促成个人的自我实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生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社会角色,进而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使我们找到了自己喜欢且适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们努力去追寻自己所理想的生活方式。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发掘自我,使个人更好的适应环境,缓解压力。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你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长,开发自己的潜能,避免人生陷阱,并最终取得事业的成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依赖于员工主动性与创造性才干。充分用好人才,企业要求了解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计划,并通过支持帮助员工逐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来留住人才,提高组织效率。如果员工本人不能有意识地主动地配合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可能就会被组织淘汰出局。
总之,成功是需要能力加机会的,能力可以不断地培养积累,而机会却不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但是,做出一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却能够让我们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比别人抓得更快、更牢!
【参考文献】
[1]黄瑛.人力资源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刘冰、张欣平.职业生涯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张再生.职业生涯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分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号:112400450374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4-02
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对于当前处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塑造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宝。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我们项目组于2011年10月对新乡学院在校生进行了有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选取了学校十个院系,涵盖专业包括理工专业与文科管理专业。每个院系随机抽取100名同学共计1000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78份,回收率为97.8%,全部为有效问卷,样本涵盖面广,样本统计、样本容量、样本代表性都能满足统计分析要求,所反映的信息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好的统计意义。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存在盲点和偏差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期,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的过渡期,因此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大学校园中,有较多的大学生因为缺乏规划而出现各种就业难题,使原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1.对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阵痛”所致,另一方面是当前“大众化”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素质与社会需要、企业需要间的差距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当务之急。然而当前仍有数量较多的大学生不知道大学生活需要规划,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通过调查数据发现,有高达24.76%的学生目前不知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不够
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特长,能够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工作越来越难,因此部分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已经不现实了。他们在找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地区等放在首位,哪里工资高、哪里环境好就去哪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参加工作后眼高手低、学不致用、频繁跳槽的主要因素。其实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依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个体在青年时期就进行生涯规划将为其一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有24%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17%的学生对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持无所谓态度。由此可见,有较多的大学生目前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这必将对其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3.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就业,规划观念存在应急性
部分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找工作等同起来,认为在大四以前只要好好学习就够了,只有到了邻近毕业的时候才会用到职业生涯规划,以为通过短期培训等职业规划活动就可以找到工作。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贯穿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组织与社会环境分析,生涯机会的评估,生涯目标的确定,职业生涯路线选择,行动计划的制定,评估与反馈等七个步骤。职业生涯规划一定不能简单与就业等同,应该在低年级就开始考虑规划,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
4.职业生涯规划追求“最佳选择”,规划观念存在功利性
部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片面追求“最佳选择”,总想走捷径,而不是根据规划的要求,依据社会需要、行业需要脚踏实地的去做,将个人利益无限最大化,盲目从众,带有功利化倾向。例如,有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将出国定为自己的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不参加班级活动,挤占通识课程时间学习英语,利用上课时间考托福。虽然此类学生英语成绩上去了,但是其它能力毫无提高;还有部分学生不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盲目随大流考证或者参加培训,很多人因为最终发现自己不喜欢而半途而废;还有部分学生以薪水高为导向,随意更改自己的职业目标。
5.职业规划等同于学习计划,缺乏统筹考虑
职业规划是统筹考虑了自我、环境、个人职业理想等影响职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后,集合确定的路径安排,并且融合了对职业的判断以及自我管理的修正等步骤在内的整体系统的考虑方案。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就等于做了职业规划,做完了学习计划就不需要调整了;还有大学生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既然规划无用,那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还有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目标没有同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导致其目标无法实现,职业规划缺乏统筹考虑。
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足
我们在调查数据中发现,有27%的大学生不关注自己喜欢的职业发展趋势,有29%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有59%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26%的学生只有大概规划。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准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能力提升不够
目前部分大学生还在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学习理念,埋头苦学,“两耳不闻窗外事”。此类学生往往在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诸方面存在不足。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准备时,应该多与同学、老师以及自己喜欢的职业相关人士交流,应该多参加校内文艺晚会、演讲辩论比赛、征文大赛等多方面有益活动,还应该参加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活动来提高自身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重要性 存在的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243-02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发展计划和员工个人生涯发展计划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企业能达到自身人力资源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氛围,进而促进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宁波银星海运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育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把公司的远景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完善员工的晋升制度,实现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和满足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正是企业实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提升人力资源价值的理想工具。
一、企业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企业员工定位方向。如果企业没有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那么当一名员工进入这个企业后,在起初几年时间里可能还会因激情努力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名员工就会逐渐丧失当年的工作激情,因为他没有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工作目标。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找准定位方向。相反,如果企业在每进一名新员工时都为其量身定做了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定期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纠正,这样便有利于员工在定位上找准方向。员工一旦对未来有了定位,就有了目标,工作起来便就有了激情。
2.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利用效率。组织的长久发展必须依托相应的人力资源,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内部员工提升,外部招聘等多种手段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存量。这种存量在组织内部的存在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组织内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这就需要对人力资本的存量进行规划,形成一个"职位升降资格图",这样,一旦组织中出现空缺职位,就马上可以找到替代者,从而减少外部招聘的成本和时间。组织通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清晰地知道哪些职位会出现空缺,哪些人才可以迅速弥补,无疑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3.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依靠员工,员工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必须选择相应的企业。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并共同发展。因此,企业在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时就会考虑到个人职业需要与企业职业需要相均衡、相协调,使企业和所属员工都能受益。这不仅要达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要能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要求,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的成长同步伐、同方向,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二、企业在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内容设计简单。部分企业虽然说建立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但职业生涯内容设计较为简单,这类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能够考虑到为所在单位员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不过没有为员工量身定做,仅仅是“依葫芦画瓢”式的设计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做出来的职业生涯没有任何的科学性。
2.人才梯队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不少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工资分配方案的制定和人员调配、晋升等,还没有完全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进行员工的人力资源规划,更未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由于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人才储备较少,人才梯队建设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也正是由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导致现阶段的一批中坚力量经常处于过度使用状态,“一人多岗,身兼多职”的现象在一些企业非常普遍。
3.工作内在报酬吸引力不大。许多企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员工在组织内的发展机会不多,员工从事的工作缺乏挑战性、创造性、趣味性。在给员工安排工作时,往往不能做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有的企业管理者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某些员工所具有的技术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这类员工,让他们充分发挥其优势,而是只交给他们一些次要的或者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这造成他们在工作中带有失落感,严重降低了员工的满意度。
4.员工认同度不够。这类现象重点突出表现在一些生产性企业,比如化工、冶炼,在这些企业中的操作岗位上往往是需要一些学历不是很高,比如初中、高中即可完成工作的岗位,加上企业对这部分人员没有进行员工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专项培训。这部分人员通常对员工职业生涯认同度不够,往往造成的结果就是在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建设时,员工不配合,即便企业生涯本身是出于考虑员工职业生涯而建立的,但他们仍然不会去认同。
5.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缺乏管理人员,技术相对落后。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关键。然而,我国多数企业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不少企业的职业生涯管理人员是非专业的人员,就是我们常说的外行管理内行。这样的管理现状使得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相对比较混乱。有些管理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和训练,对相关的职业生涯管理技术根本没有熟练的掌握,遇到问题多数情况下采取逃避或者搪塞。
三、正确规划员工职业生涯的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是从员工进入企业到因离职或退休而离开企业的整个时间段,从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实施过程既与企业内部要素相关,也与外部宏观环境相关;既与企业特点相关,也与员工个体特征相关,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目前,国外大企业已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有“职业阶梯”文件,详细列出员工从进入公司开始一级级向上发展的所有可选择的职务,并且列出了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这使员工感到个人的职业发展的前景乐观。日本丰田公司实行“事业在于人”的经营理念,形成了独特的“丰田式”职业管理模式。中国企业也应结合自己的管理实际,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1.因时制宜,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尽管从长期看,企业可以对外部环境施加一定的影响,但在短期内却只能是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得生存,生存下来,才可能使员工和企业都获得持续的发展。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包括适应现实环境和预测未来环境的变化,做好应变和准备两个方面。
2.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实现系统与企业内部因素的协调。企业内部因素会直接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只有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所处环境和员工需要,设计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并实现系统与企业内部因素的协调,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包括根据战略需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和整合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3.制定与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企业目标与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协调。员工个体特征差异的存在使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路径选择及实现方式存在差异。也可能与企业的职业规划不一致,从而导致员工不满,甚至使二者关系破裂。因此需要企业综合考虑企业与员工双方利益,寻找员工与企业发展目标的结合点,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根据员工所处的职业生涯阶段和心理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建立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通道。
4.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功能的保障系统。在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多,结构复杂,因此,要确保其系统功能的实现,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获得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完善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制度,如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价值、收益做定量分析的职业生涯开发会计制度,对职业能力和工作表现做客观评价的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工作的计划、审核、实施、评估制度,岗位知识技能与对企业贡献挂钩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人才进行科学选拔、跟踪、培养及优化配置的人才档案制度等。
5.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职业生涯计划制定好后,员工将沿着设计的发展通道不断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从较低层次上升到较高层次,直到生涯目标。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以及员工个人在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差异,会使现状与原来制定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规划有所偏差,这时需要对职业生涯目标进行评估和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符合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企业仍需加强对员工生涯规划实施跟踪和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评点,勉励和肯定好的一面,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在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督导员工往职业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过程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断认识过程,也是对企业的不断认识过程,是使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更加有效的手段。
另外,企业还应重视人力资源计划、筛选和培训等人事工作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比如,人力资源计划不仅可以预测企业中的职位空缺情况,而且能够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并为培训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应该说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企业建立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对企业和员工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如此,企业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每个企业都应鼓励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加强企业自身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日常完善,最终达到员工发展及自我实现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再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 章达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3] 郑其彩.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J].开放潮,2006(1)
关键词:师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48-0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打算从事何种行业,选择什么样的组织,力求达到何种成就,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
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简单说来就是:师范类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通过自我剖析,全面客观的对自己进行定位,认真分析当前的环境形势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知识机构等,确定自己事业奋斗的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旅程做出明确的认识和规划,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师范类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帮助个人客观的、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自己,正确的进行自我定位进而明确职业目标,设计出各种达成该目标的教育计划、发展计划等,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在未来的国家经济建设中将担任重要的角色,他们具有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身心发展趋近成熟、毕业后面临第一次择业和就业等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站在理性的角度评价自己,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师范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职业目标相对明确,即投身教育事业,到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教师工作。教育事关民族兴旺、国家未来,而教师是实现教育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当下中国的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从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类大学生作为未来教师的预备队伍,大学是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从学生向教师转变的过渡时期,因此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尽早的进行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他们毕业后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容忽视的战略性意义。
三、师范类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主观能动性不足。师范类大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了师范专业,即代表他们对职业生涯多少有过一定的规划,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非常浅薄,将其简单的理解为职业规划。可见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薄弱,缺乏自主规划意识,不能针对个人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观能动性不足。现实中,大学校园里有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规划而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就业难题。家长和初高中老师在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时,常给他们灌输一种:考上了大学,工作就有着落了,可以放轻松的错误观念,因此造成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缺乏竞争意识和紧迫感,对于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没有提起重视,以至不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有一些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但因为计划的可实施性不强,未能有效的实施和完成。以上这些,都会导致师范类大学生自身教师素质低下,职业竞争力不强,未来的职业发展盲目而被动。
2.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存在片面性。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要通过对自我进行多角度的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追求等,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刻。主要表现为自我定位不清晰,自我能力评估不准确。有的学生对自己过分的肯定,设定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职业规划期望值过高,导致失败和受挫折;有的学生则表现为没有自信,自我评估过低,看不到自己的能力与优点,妄自菲薄,导致职业规划期望值过低,丧失希望和动力,甚至自暴自弃;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职业生涯困惑,对任何事都感到迷茫,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更不知如何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3.职业理想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支持和重视以及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吸引了众多学生报考师范专业。学生的入学动机存在着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是真正想走上教师岗位,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遵循家长的要求选择了师范专业,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专业,只因听说教师待遇好,工作稳定,盲目跟风选择念师范院校。随着高校就业机制从原本的统一招考,统一分配转变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师范类毕业生也被允许跨行业就业。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教师行业人才趋于饱和状态,师范行业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不想从事教育行业;也有的迫于就业压力,觉得读师范类专业没有很好的前景,对当初的选择产生了动摇。这些都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师范生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影响他们成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设计关系着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学习努力的目标。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会造成学生焦虑,缺乏学习动力,专业成绩下降,无法适应竞争进而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4.缺乏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尽管许多师范类高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很多高校仍停留在就业指导方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比重占得很小甚至没有,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盲区产生。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还存在只传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活动,没有针对师范类的特点进行指导的现象,导致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晦涩难懂,没有实效性。部分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大多是由辅导员来承担这门课程,由于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无法掌握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也就无法收获预期的指导效果。
四、如何加强师范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课定为大学四年的必修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分阶段的进行全程化的专业指导,消除学生的盲区,加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师范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应针师范生的特点,带有教师教学特色,具有连续性,有明确的定位和目的。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跟上时代脚步。引导学生遵循实际,详细具体的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可实施性。帮助学生做好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认清现实环境形势,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估和定位,加强自我管理,使其明白努力提高自己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还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专业的教师进行这门课程的辅导,同时对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辅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
2.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外部环境。很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着误区,这就要求在开课普及理论知识的同时,学校还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多元化的途径,例如设立相应的咨询平台,进行能力评估、职业测评和心理辅导等,为学生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今后的职业目标,制订出合理有序的学习计划,全方位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应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教师职业和自己的使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其进行师德教育,强化敬业精神,帮助他们摆脱名利和浮躁的困扰,坚定其原本成为教师的信念。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师范类大学生要想胜任未来的教育工作,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例如表达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因此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促使师范生通过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未来的发展方案,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高校应加强对师范生教法的培训和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选择一些中小学作为长期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教育见习和实践机会。通过社会实践、实习、见习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和从师任教的素质,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职业准备。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由于参加过教育实践,站过讲台,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技能培训,相较于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在言谈表达、个人自信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这些可以帮助师范类大学生在就业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将来职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加强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面提高其就业竞争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师范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来实现,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而复杂的、贯穿始终的工作,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开富.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58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SX2013-41YB)。
[作者简介]王莹 (1981—),女,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及高等医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医学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强,就业口径相对狭窄,也导致了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如何让医学生在强大的竞争中,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医学院校教育者一直思索的问题。笔者在多年从事医学生管理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我能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等问题一直模糊不清,导致许多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思维的混乱其导致行为的盲目,没有清晰的奋斗目标,也导致很多学生苦闷、彷徨、甚至破罐子破摔。因此,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有效的规划学业、科学的选择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进行合理的定位、有计划有针对的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成为教育者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关键的一环,应得到社会、学校特别是大学生自己的高度重视。
1.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1有助于医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
通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的系统学习,用科学的测试方法和量表,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观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充分的认识自我,看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从而找到职业倾向的切入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做的,并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职业方向。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未来能够更有动力积极的投入,从而创造更大的成功机会,获得高度的满足感并提高职业稳定性。
1.2有助于医学生认清职业环境、转变就业观念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职业世界与职业探索训练,帮助学生结合职业分析,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征,认清医药卫生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医学大背景下,选择自己适合从事的具体职业。良好的就业观念是医学生在认识和处理职业问题的准绳,不仅有助于个人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有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1.3有助于医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医学生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对自我的明确认知,就很快会发现自身现有条件与目标职业要求之间的现实差距,从而有目标、有针对的去奋发学习,提升自我,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目标,促使医学生去规划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技能锻炼,为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去做各种努力,在学习中提升医学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最终达到“人职匹配”的目标。
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性不够
一方面,很多医学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启动较晚,甚至很多院校都是近几年才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课程开发和内容体系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的专业特点是学生的周学时数较普通综合院校专业多、学制长、科目多,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导致了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知识的积累长期处于忽略状态,这也导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的重视远远不够。
2.2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具有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应该有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生动的实践教学与案例分析去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引导。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都由学校的就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学校的党务、和学生辅导员担任,他们虽然能够凭借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人生、学习方面的教育,但这些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少系统的、专业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承担本课程的教师大部分为兼职教师,他们原有的工作就已经十分繁重,对于所承担课程的投入精力有限,这都导致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
2.3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为理论教学,通过PPT形式讲授,虽然教学过程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师也能够通过案例、视频等生动讲解,但讲授过程也仍旧局限于“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另外,很多高校由于受师资力量和教学计划等原因影响,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为大班授课模式,一般一个班都在120人以上,甚至达到150人,导致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启发思维,久而久之,导致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很多医学院校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并且逐步有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但当进入实际行动阶段,往往缺少自觉性,缺少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励,对于规划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视性还远远不够,并且,缺乏对职业理想的深刻认识,因而,无法为自己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4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阶段性,缺乏全程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个学生的意义不言自明,其结果会影响设计者的一生,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对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张通过帮助学生借助职业生涯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的目标追寻实现与个人才能相适应的职业生涯目标。因此,他是一个不断评估、修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职业生涯概念模糊,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加以指导;大二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来进行能力的提升;大三、大四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加强冲刺期。在学生面临择业与继续深造的抉择困难阶段,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进行个人和团体的咨询;大五学生临近毕业,这时的工作主要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比如模拟面试制作简历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及做好心理调适等。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而系统的过程,从学生入校起就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但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此类课程仅限于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课程不延续,内容脱节的情况,不能真正做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全程指导。
3. 医学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指导中心为负责组织和实施课程管理的机构根据教育部及学校的相关要求统一制定教学内容,各高校应把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列入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并且有计划的聘请业界专家来校卫生生做专题讲座和咨询,使学生从入学后就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思路,提高综合素养,要在高校各级管理层当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重视前瞻性的职业课程指导。
3.2强化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
各高校想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质量,一直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切实有效开展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而各个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立足于实际,目标长远,有针对性的培养专门人才,特别是课程讲授、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的复合型教师,定期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教学培训,使其获得专业的资格认证。做为职业生涯规划任何教师,除了保证教学质量之外,还应清晰的掌握当前的社会变化趋势和职业世界对人才的需求,要能够通过职业咨询和职业测评服务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难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所以,各高校对培养和建立一只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生涯教育教师队伍,对于解决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只简单使用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对学生产生实质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以往大班授课的模式,改为小班、小组进行,要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EQ情商测评、职业锚测评等自我认知的测试,通过创设职业生涯问题或活动的情境,提供合宜的职业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职业生涯探索活动之中,掌握认识自我和认识职业世界的方法。构建和完善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外实践体系,结合学生“三下乡”、“青年志愿者”、“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产实习等活动载体,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实际需求,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否合理,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促进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3.4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根据个体的不同而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需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的引导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个体发展,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并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不可能千人一面,它要依据个体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而分析。因此,理论课程中只是知识、方法的普及,高校应提供个性化的咨询辅导服务。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成为必然。由于大学生缺乏实际的社会经验和真正的生活体验,他们的价值观是易受人影响的、不稳定的价值观,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只有模糊的、感性的认识,因而,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难免有不切实际之处,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体的个性化的咨询和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咨询可以依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设于就业指导中心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咨询人员从事这项工作,除了个别咨询外,也可针对一些普遍的共性的话题进行团体咨询,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总之,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它对于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引导医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把这项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来抓,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辅导。
〔参 考 文 献〕
〔1〕 布茂勇.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
〔2〕 张宏田.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3〕张玉蓉.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