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教师个人计划

幼儿教师个人计划

时间:2022-03-11 15:4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师个人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教师个人计划

第1篇

时间一瞬而过,又是一年工作计划的时刻啦!小编与你分享《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的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1、教学方面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常规,要给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有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指导,也对老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认为我并不算一个合格的老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提起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与动手操作能力,对要教给幼儿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观察幼儿会对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感兴趣,向班里两位老师不断学习,吸取她们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锻炼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让自己不断的进步,尽自己的努力做到。

2、家长工作和保育方面

多学习多看老教师何如跟家长沟通,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与家长说幼儿在校期间的表现如何,幼儿有什么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加强幼儿的独立自理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上厕所后要洗手,饭前洗手以及玩过的玩具要收拾好,能够主动与家长老师打招呼、自己叠被子、穿衣服、学习用筷子吃饭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业务常规方面

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仅是做好教学工作与保育工作,自身的充实也不能少,具有良好思想水平以及知识技能,业务水平都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我会多看书多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结合着实际情况更好的充实自己。贯彻《指南》的

学习,从《指南》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在《指南》的学习下,我们通过活动区域来实施《指南》,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喜爱的区域活动,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发现。

4、安全方面:

我们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安全教育课、安全视频。让幼儿明白遇到危险之后应该怎样做。

5、个人方面

在这个学期我要确立好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给自己些压力才会有更大的动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完善自己坚持不懈会做到更好。不要昨天不愉快的情绪带到今天,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崭新的开始。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一、思想方面

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园里的规章制度,积极认真地投入工作。坚持正确教育观,以正面教育为主,讲明道理。要平等对待每位儿童。认真参加园内的政治学习,以学习精神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更新思想,以饱满的热情参加新的工作,时刻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个人学习方面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给自己充电,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的教学质量,使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让他们能够从玩中学,学中玩。加强思想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责任心,规范言行,加强精神建设,做到“五讲、四美”,当好幼儿的镜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潜移默化幼儿。业务上精益求精,敢于改革创新,紧跟形势,适应时代的要求。平时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和班级人员共同商量,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园本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三、工作方面

对工作做到主动、积极、踏实,勇于承担责任。对幼儿有爱心、耐心,能细心地观察幼儿,努力做到对每个幼儿因材施教,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优美、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跟幼儿建立一种平等、尊重、信任的关系,视孩子为自己的孩子。

对家长热情,及时向每个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做到对每个幼儿心中有数,视家长为自己的教育伙伴。

上班做到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制定各种计划,认真准备和组织好班级的教学活动,活动后认真分析和反思活动的效果,仔细填写家园联系手册,做好家访记录。

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第一”的意识,做到时时事事处处讲安全,发现不安全的隐患及时处理,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并且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不跟陌生人走。

做好交接班工作,发现问题汇报,妥善处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正确使用手帕及自己的一巾一杯,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爱惜食品,不挑食、不浪费;午餐后组织幼儿散步或做安静游戏。并且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抓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幼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各班级制订出科学的、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

四、家长工作

1、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信息,加强互动。

主动与家长沟通,增加宣传力度。

2、召开家长会,收集家长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配合教育好幼儿。

五、个人努力方向

1、再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孩子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续抓好班级的常规工作,使得有更好的班风班貌。

3、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

4、提高自己的攥写的能力及科研能力,多看书,多动笔。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

本学期自修反思计划重点我拟订在课堂教学上,只有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上进行深刻反思,才能真正达到一位人民教师修身养性上的提高.

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勤思考、勤总结,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最主要的是抓住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一)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3、以“赛”激趣促学

(二)教学渗透,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音乐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音乐教学空间。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

让音乐与活动沟通起来,给予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的.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情感桥梁。在开放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修反思过程中,积极思考课堂教学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去尝试新的积极有效的方法才是我们反思的根本目的。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一、思想政治方面

认真学习有关政治文件,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和方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学习体会,以便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热爱自己的事业,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面对家长,始终要保持微笑,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去关爱每一位幼儿,滋润每一颗童心。对幼儿要一视同仁,并且要时刻告戒自己,一切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中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严格要求自己。

二、常规方面

由于班上的孩子们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常规有些乱,首先要让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见到人要主动打招呼(早晚主动向爸爸妈妈、老师说再见,见到叔叔阿姨、同学主动问好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钣前洗手,)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等)养成轻声说话,不大声喧哗,椅子轻轻搬轻轻放的好习惯。学会友好的与别人相处、帮助别人(不争抢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并能主动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遵守公共秩序!

三、教育教学方面

首先,在新的学期里,我要认真做好主班的各项工作。其次,在这个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有位教师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每天都在吐出知识,如果不及时吃进新知是不行的。”所以有此可见知识的重要。需要我们教师争分夺秒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把一些好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多读书、多看报,不断充实自我。主新技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有,尽快提高自己对小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掌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平时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小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活动前后对进行如何提问和对幼儿给予的信息适时有效反馈的思考实践。积极参加专业学习培训和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适合本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四、安全方面

尊重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安全的意识渗透下,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差异性地发展需要。搞好班级卫生,每天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动插座、电板,以防触电;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以防夹伤;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幼儿入厕时不推不挤,以防撞伤、碰伤。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仔细留意,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止病由口入,不吃不洁净、变味发霉的食物。平时利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浅显的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常规培养中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携带危险物品参与活动(如:剪刀、玩具等尖锐物件),游戏中不做危险动作(如:头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不攀爬等),不擅自离开集体,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不挤不撞,不(打、推、咬、抓)人。

五、家长方面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做好家长工作尤其重要。通过交流,家访,了解到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特点,力争对每位幼儿做到心中有数,为家园共育打好基础。

家长工作,是教育教学的保证,我们将密切家园联系,共同努力教育培养孩子,多与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介绍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想家长所想,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为家园共育创造积极有利地条件。努力缩短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总之,我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为幼儿园尽自己的一分力量,愿我们的幼儿园会越来越好!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一:安全方面: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中一项最最不可缺少的活动。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才能进行良好的教育,安全最为重要。

1、幼儿必须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2、每天检查班内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排除。

3、每月进行两次防震、防火、防踩踏的演练,让孩子多加了解安全意识。

4、每星期开展安全、健康的活动。

5、利用每天的过渡环节中,从电脑中搜索有关保护牙齿、过马路、独自在家、轻轻走路、认识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上下楼梯等等相关的安全食品。

三:教育教学活动:

1.多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让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有它的价值,让孩子们真正受益。

2、重视每一节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好游戏活动。

提前准备好活动开展需要的教具、材料。

4、学会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进行交流、分享利用好每一天的一日环节活动,注重每一个活动的教育、多学习一些有价值的、新鲜得事物、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吸引幼儿。

5、每一次的组织活动都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带好孩子们。

幼小衔接

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即将进入小学生,我们将进行了多个小活动进行从生活中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例如:叠衣服,整理物品,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握笔姿势进行教学活动。配合好班级两位老师一同完成幼小衔接,为孩子们即将进入小学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三:保育方面

1、重视幼儿的各项习惯培养(自己整理衣物、整理书包、叠衣服、系鞋带、物归原处等等)

2、保证幼儿每天的喝水量,给幼儿们养成一个爱喝水的好习惯。

3、每天做好班内的消毒工作。

4.继续为孩子们讲睡前故事给孩子以好氛围进行午睡。

四:家园活动:

1、记录好家长一切交代的事情,并在下午后在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放心。

2、及时和家长反馈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进步的事情,及不好的习惯等,真正的做到家园共育。

三月份:

1、根据班级开展调查活动《护眼小明星》,促进幼儿的护眼意识。

利用餐前时间进行渗透。

2.了解《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及意义,并进行手工制作康乃馨,爱心贺卡送给妈妈。

3、3、12日《植树节》让幼儿学会爱护小树,保护环境,并进行绘画活动

四月份:

1、4、2日开展《国际儿童图书日》的活动,引发幼儿的积极性

2、4、5日请幼儿了解《清明节》的来历

3、4、7日《世界卫生日》带领幼儿一同了解卫生日的意义

3、邀请部分家长志愿者参加---与幼儿一起分享故事

4、图书区活动材料的添加,并开展图书借阅活动。

5、进行《我是护眼小明星》的评比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五月份:

1、结合节日“五一”劳动节的到来,开展《爱劳动的我》活动

2、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了解妈妈的辛苦,并疼爱自己的妈妈。

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手工制作。

3、筹备“六一儿童节”的节目,进行编排孩子们喜欢的节目。

六月份:

1、开展节日“六一”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节日带给自己的快乐。

进行好班级的老师分工,做好每块节目的精心编排。

2、6.17父亲节》为此让幼儿自己讲述爸爸对自己的爱,更好的体现父亲节的含义。

6、6.19“端午节》让幼儿知道端午节的由来。

7、邀请家长志愿者一起参加我们的《六一儿童节》活动

七月份:

1、即将来临的假期生活。

第2篇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深的感到,应以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幼儿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为了自己更好的工作,并在学习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制定教师自我成长计划,并在计划实施中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提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一、现状分析:

1、优势:

(1)半学期的教学工作经验,让我对教育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让我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少了一份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担心和无措。

(2)随着上半学期家长工作的开展,在家长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我和班中家长的关系比较融洽,家长也很体谅、配合老师的工作。

(3)有好学精神,敢于接受新事物的挑战,乐于接受教学新理念的冲击。

2、不足:

因为我是一名新教师,工作只有半年时间,工作上还缺乏经验,面对一些问题还不能圆满解决。

二、个人发展总目标:

1)尽快提高自己对小班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认真学习、钻研业务,能更熟悉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

3)继续加强家长工作的开展,做到与家长适时、有效的沟通。

措施:

1)多向富有教学经验的搭班老师学习,注重榜样借鉴、内化,争取尽快提高自己对小班年龄幼儿的管理和教学能力。

2)自从幼儿园网站建立以来我与家长们的关系更进了一步,本学期将继续努力。除了及时关注论坛外,还要加快家园联系窗内容的更换频率,为家长提供更优质服务。除此之外,我还必须做到每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情况,经常了解家长的需求,努力使自己做的更好,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

3)主动关心国内外学前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并通过多种途径:幼教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等,吸取教育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第3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幼儿教师 教学管理 培训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速度日益加快,力度日益加大,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践层面上,从一日生活的管理方式到课程的设置与组织,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培计划”是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国培计划”在我省的实施,将为我省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教师骨干力量,对于我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教师培训规模、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培计划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国培计划中的主体之一,她们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培计划的实施。结合我国的幼教实际,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专业存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淡薄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一些己有的观念和行为受到了巨大冲击,但由于受我国以前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这导致一些幼儿教师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陷入陈旧的课程思维的惯性之中。她们的课程开发意识淡薄。不少幼儿教师对于课程改革发展的意义何在,课程改革到底需要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的运行机制和条件,如何具体实施课程改革,如何建立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等,知之甚少、知之不深,她们还是停留在被动“执行”课程的旧教学模式中。

(二)课程理论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职前的师范教育,另一种是职后的进修培训教育。就职前的师范教育而言,主要侧重于教师的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呈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知识”和教给他们“怎样教这些知识”,几乎没有开设与课程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将来参与课程发展的能力,这种狭隘的学科专业教育和单纯的知识传播,只能造就“教书匠”,而“教书匠”是难以承担开发园本课程重任的。就职后的教师发展而言,则侧重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再学习和再提高,在教师进一步内化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规范及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程研制方法等方面所做甚少。

(三)缺乏合作精神

幼儿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仅有利于建设开放、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我们发现,许多看似热热闹闹的“合作”行为实际上仍然是教师个人行为的简单组合,并没有出现在共同目标下应有的知识和情感分享。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教师文化传统的局限的制约,只注重追求个人的成功,坚守自己在业务和学术上的独立性,不愿与他人合作互动对同伴之间的共同学习、共同发展下意识地保持着一种距离。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处理和解决课堂教学中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而不太可能有他人的援助,而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互不相关。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给自足”、相互隔离的。

二、国培计划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探析

(一)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幼儿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

过去,无论是教师还是园长,还是家长和其他有关人士,对于幼儿园教育,人们更多地考虑教学结果,而不是教学过程,更多地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而不是探讨教什么的问题;再加上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素质的肤浅认识,这两种观念相互印证,使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做法深信不疑,不愿意进行改变,同时给有心改革的教师带来重重阻力,这极不利于园本课程所需要的研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因此,只有更新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师成长的人文环境,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精神的成长。

(二)更新教师主体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

园本课程的实施使幼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园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幼儿教师与幼儿一道获取知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转变其传统的角色形象。幼儿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提供者,也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的合作者和组织者;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也同时转变为一个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将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各种课程资源引入课程,特别是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入课程,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对于课程来讲,教师将不再只是教科书的被动讲授者、课程目标的被动执行者,他(她)将从课程边缘走入课程中心,将成为课程目标和标准的制定者、实施者,将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包括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各个环节,实现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对优秀幼儿教师的界定,影响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教师的这种转变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提高未来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当前的师范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专一性与基础性比较突出,缺乏新型的、应用的、边缘的和交叉性的学科与专业,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难以适应现代教师应具有宽厚与综合性的知识与理论结构的要求。因此,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应该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我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我们可以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而在广度方面,我们必须努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教师不仅要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和加深幼师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过去的空缺,优化课程结构,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才能持续得到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四)完善职后培训体系,确保职后培训实效

幼儿园必须基于自身的发展和幼儿发展的目标,分析教师的需求,充分利用幼儿园及社区资源,选择教师培训内容,决定教师专业化培训方案。例如,可开展专家讲座、观看录像或VCD、教学观摩、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会议)、小组讨论、自我反思、案例分析、与课题结合的教育教学研究等园本培训方式,教、学、研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幼儿教师行动研究能力。推行“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改革思路,建立“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变学历教育为资格教育,促进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作为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时展的潮流,幼儿教师专业化便成为客观的必然,也是多年来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季媚、肖湘宁主编.幼儿园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3页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39页

[3]刘炎.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第93一94页

第4篇

参与式培训是促进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参与式培训对幼儿教师的意义,并探索了参与式培训的实施策略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参与式培训 桂西北地区 幼儿教师 专业发展

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也意识到培训学习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很大,渴望获得外出培训的机会。从笔者实地调查的情况来看,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参与的外出培训效果比园内培训要好,但是目前培训方式以传统的讲授式或讲座式为主。如果能够采取多样化、更具实效性的培训方式,将更能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参与式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师培训理念与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组织者与研究者所重视,它也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培训方法或培训模式。笔者认为,参与式培训是促进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参与式培训及其意义

“参与式”培训是以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线,以实践探究为核心,教师和学员共同承担培训任务的一种培训形式。它强调学员能始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能自觉地对学习实施检查和评价,从而有效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1]参与式培训改变了传统培训学员的被动局面,强化了学员的主动地位,实现了双边互动,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在教师培训中,参与式培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带、看课、评课、角色扮演、填写图表、画图、相互访谈、辩论、小讲座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游戏和练习。[2]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参与式培训不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还是一种符合幼儿教师角色特点的培训方式。在师幼关系中,幼儿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幼儿活动为中心,幼儿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促进者、协助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而幼儿是主动学习者,是在自主、合作、探究基础上进行建构学习的。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3]而参与式培训正符合幼儿教师的这种角色特点。参与式培训中,幼儿教师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真正当家作主,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多边互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讨论、交流与合作,极大地发挥了主体能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幼儿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培训实效性,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方式。经历参与式培训之后,他们也会用同样动态的方式来教育幼儿。这对于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参与式培训的实施策略

参与式培训并不追求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套路, 不过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可以针对桂西北地区幼儿教师探讨一下培训的实施策略。

(一)组织者应给予制度上的保障,并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

参与式培训的组织者一定要制定相关培训制度,给培训提供足够的场地、环境、设备,比如影像、学习资料、科研和网络信息,保障参与式培训的顺利进行。由于参与式培训中学员互动多,需要大量参与讨论与交流,所以组织者要控制班级规模,这样就需要更多的教学场地与教师。另外,参与式培训活动量大,自由程度高,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设施,组织者应该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和适于活动的设施设备,比如宽敞的活动区域,大量的图书、杂志,多媒体设备齐全,黑板可移动,座位可自由摆放,适于师生讨论、交流、活动。

(二)培训者应做好准备工作,培训中构建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

培训者应该首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接着做出培训计划,然后实施培训。

对于幼儿教师的培训来说,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应该首先了解培训对象,思考参与培训的幼儿教师来自哪些幼儿园,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怎样,现在迫切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指导,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培训需求是否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经过这样的思考与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也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幼儿教师的参与。

培训需求分析之后,培训者应该做出适合本次培训对象的培训计划,从分班、分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计划。例如,把同一学历层次、专业水平或培训需求的幼儿教师分在同一个班,并且以30人左右为宜,以利于培训者的分层指导;把培训者最需要获得的指导作为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观摩评课、辩论、游戏、练习都是适合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

做出完整计划之后,再实施培训。参与式培训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和平等互动,那么培训者就要为学员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引导每个人的参与、合作交流。要想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就应以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切入点。因为幼儿教师一直在第一线,他们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对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体会,但是由于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常常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而苦恼。那么这些问题就可以成为培训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当这些熟知的、困扰着他们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每个人都有发表想法的欲望和能力。培训开始就可以给幼儿教师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把困惑的问题提出来,然后针对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培训者不需要直接评论他们的对错,而是逐步引导幼儿教师自我反思,或者学员间相互交流探讨。同时培训者也可以把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案例呈现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在这种互动式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们能够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获得专业水平的发展。

(三)参与者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在培训中积极参与讨论与实践

大多培训主要以培训者主讲、参与者听和记录的形式,参与者不需要做太多的思考,也不需要太多的互动实践。而参与式培训完全把参与者提高到培训的主体地位,在研讨中要主动思考,在活动中要亲身实践。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必须要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将观念内化。这时候参与者就必须要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培训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黄菊芳.参与式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2,(5):32.

[2]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1):66.

[3]王祖琴.参与式培训:新课程培训的有效形式[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8):35.

第5篇

一、土耳其学前教育改革背景

土耳其决心进行一系列学前教育改革, 并视其为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土耳其认为,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孩子终身学习以及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 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并提出, 学前教育改革要接近欧盟国家的标准。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发展学前教育受到了土耳其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二、土耳其学前教育改革的四个新举措

土耳其政府基于相关调查研究,认为本国学前教育在普及率、师资队伍、师幼比、师资培训等方面与欧盟主要成员国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于是,从制定与颁布“规划”、提高入园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四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一) 颁布 “七年规划”, 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2007年 , 土耳其教育部为学前教育的未来七年颁布了 “七年规划 (2007~2013年)”。〔 1〕其中, 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学前教育的两个未来目标: 1. 幼儿入园率达到欧盟国家或者是OECD (经合组织)国家的水平; 2. 0~6岁是孩子社会性、 情感、 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应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二) 实行 “免费计划”, 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

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相比, 土耳其的幼儿入园率较低,如表1所示。由上表可以看出,除了土耳其和波兰外,其他各国幼儿入园率都很高,特别是法国,入园率是100%。 与这些国家相比, 土耳其的3岁~6岁幼儿入园率仅为33%。 为了提高幼儿入园率, 土耳其提出到2010年底, 全国3岁~6岁幼儿入园率要达到40%,其中32 个经济较发达城市幼儿的入园率要达到100%。 为达到这一目标 , 土耳其政府推行一项新计划, 即 “免费计划 ”。〔3〕此项计划指出, 凡是国家举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除幼儿在园用餐的费用由家庭负担外, 其他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

(三) “质”、 “量” 并重,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土耳其政府与各高校开展多项合作, 为学前教育师资从数量与质量上提供了双重保障。

1. 适当放宽幼儿教师入职专业限制, 缓解师资紧缺压力随着土耳其幼儿入园率的提高,师幼比自然会提高, 这就意味着幼儿教师数量将严重不足。 目前, 土耳其基于调研发现, 本国师幼比为1: 26,与欧盟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 如表2所示。由此, 土耳其提出了到2010年底师幼比达到1:22的目标 。 为达到这一目标 , 缓解师资紧缺的压力, 政府适当放宽了幼儿教师入职专业的限制, 规定除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外, 以下四类专业的毕业生通过培训、考试, 同样具有担任幼儿教师的资格: 儿童发展专业、 儿童发展与教育专业、 护理专业、 小学教育专业,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前幼儿教师不足的社会需求。〔5〕

2. 完善师资培训培养体系, 提升幼儿教师素质(1)延长培训时间。土耳其将以前的2年幼儿教师培养计划,延长到4年。 并规定, 只有经过4年大学本科学习,获得相应文凭、学历的学生,才有资格成为幼儿教师,这还仅是“第一道关口”。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幼儿教师,还必须经过“第二道关口”,即参加幼儿教师入职前的培训,修满学分、考试合格者才能持证上岗。(2)新设培训课程。 土耳其对幼儿教师培训有一套严格的体系, 开设了一套从理论到实践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课程, 内容涉及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教师如何创设教育环境、 教师如何进行班级管理、教师如何处理课堂突发问题, 等等。 培训对象主要针对获得大学 (4年) 文凭的学生。 每一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学分, 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 获得学分,通过各科考试后, 方能获得培训合格证。〔6〕(3)实施新教师帮扶计划。 对于新任在职教师,土耳其实施了 “教师个人支持计划”,〔7〕让经验丰富的教师走进新教师的课堂, 帮助新教师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加速新教师的成长。(4)建立教师培训反馈系统。 土耳其还通过调查研究, 建立了一个教师培训反馈系统, 及时了解教师培训需求,以便根据教师需要灵活调整培训计划。(四) 加强学前教育研究, 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土耳其教育部门通过对本国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中1997~2007年这10年期间与学前教育有关的410篇论文进行分析, 指出学前研究领域范围包括教育、医学、 经济学、 心理学; 并指出学前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幼儿、 教师、 幼儿的家庭。 土耳其政府鼓励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研究, 提倡应拓宽研究范围, 从更多领域、 更宽广的视角来研究学前教育;开展跨学科、 跨文化的研究; 进行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 等等。〔8〕从而明确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未来道路应该怎么走。

三、土耳其学前教育改革新动向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由上可见,土耳其已经开始重视保护全体幼儿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例如, “七年规划(2007~2013年)” 中提出的目标之一是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推行的“免费计划”,切国家 师幼比匈牙利1∶11希腊1∶12瑞典1∶13西班牙1∶14捷克1∶14葡萄牙1∶16奥地利1∶17法国1∶19土耳其1∶26实减轻了适龄儿童家庭的负担, 提升了入园率。 而且土耳其政府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促进学前教育公平, 也顺应了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目前, 我国民办幼儿园数量已占半壁江山, 幼儿园环境质量更是参差不齐,虽然达到学前教育免费尚需时日, 但是建议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 逐步加大各级地方政府在教育财政性投入中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 通过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 增设公办园或以各种优惠形式引进普惠型的高质量民办园, 以更好地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的进程。

第6篇

一、家访的重要性

家访是由幼儿老师发起的,到幼儿家里与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的表现、进步和问题,家长的疑惑和期待,教师的困难和理念等,并且寻求和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以达成某种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家园沟通的方式。

家访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通过家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对于家长而言,家访可以使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进步情况,以及班级、幼儿园的情况,以便使其更好地了解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相比于家长,幼儿教师更具专业性。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可以就幼儿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咨询教师,提高育儿的科学性。对于幼儿而言,这是最根本的。家访,核心是幼儿,归根到底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家访,有助于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起来,形成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幼儿教师家访有着其重大的现实性意义。这一点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所强调的是有着某种一致之处的,社会资本理论强调“学校和家长的相互关系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类发展生态学也认为某一环境对于发展的潜力将随两个环境之间存在的支持性联系的增多而提高,当两个环境间的联系微弱或互相抵触时,对于发展则不利。因此,在家园互动中,应把家访提上议事议程,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访存在的问题

家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访谈发现,现今的家访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导致家访效果低下,这些问题分别是:

(一)家访工作缺失,不到位

在被访谈的47名幼儿园主班老师中,只有11名幼儿老师去年一年开展过家访工作,其他老师基本都是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即只有23.4%的幼儿教师开展过家访工作。这和王伶俐在其硕士论文论述的教师家访存在的几点问题中发现只有22.2%的班主任开展过家访工作的结果基本一致。[3]这反映了当前幼儿园没有对家访工作做整体的硬性要求,更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导致家访工作随意性较大,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全凭幼儿教师个人决定。

(二)家访缺乏计划性

访谈中,当对11名过去一年有开展过家访工作的幼儿老师问及是否会制订家访计划,包括访谈时间表的制订、每次访谈的重心的制订等时,有5名教师回答在访谈前制订过访谈提纲,只有1名教师制订了家访计划。这表明,教师家访工作缺乏计划性,有时纯属心血来潮,较为随意,并没有提上教师工作的议事日程,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究其缘由,一方面缺乏监督机制,家访工作的开展纯属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工作自愿附加的,做不做或做好与做不好幼儿园不加干涉。另一方面,家访工作对幼儿教师能力的提升虽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家访工作复杂难做,加之幼儿教师工作繁琐庞杂,剩余家访时间不足,故而使家访成了简单随意的走访。

(三)家访的内容单一

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家访内容非常单一。当幼儿教师被问及家访内容有哪些时,幼儿教师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情况,如上课闹不闹、睡觉乖不乖等,以及交流一下幼儿在家表现情况,对于家长关心、疑惑的如何科学地育儿、幼儿的情绪情感、心理需要、社会性等方面交流相对甚少。

(四)家访效果不佳,不理想

家访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对教师而言,家访效果更多的表现为和幼儿家长建立亲密的关系,寻求幼儿家长对其工作的支持。被访谈的教师中,有71%的幼儿教师认为家访效果一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家访计划不充分导致家访效果不佳,同时家访效果不好又会影响教师的下一次家访时的信心和勇气,这就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愿再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日常工作较为繁重,时间较为紧张,这也进一步使家访陷入了费时又无意义的恶性循环。

(五)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

家访工作非常细致巧妙,除了需要准备详细的计划外,还需要讲求谈话技巧,因为谈话技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访效果。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访时由于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技巧性不够,使家访工作没能按预想的节奏顺利进行,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相对幼儿家长是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很可能会对自身定位不当,以教育专家、权威者自居,谈话成了训话,说的多听的少,造成谈话气氛严肃;有些教师全然不顾家长感受,家访变成了“告状”,一开场就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引起家长的反感;还有些幼儿教师甚至直接批评、指责家长,将幼儿的问题直接归因于家庭,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等等。

三、家访工作的对策

家访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与家庭、幼儿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家园共育的方向,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家访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家访中,应该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家访的实际效果,促使家访成为教学成果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幼儿园应将家访工作列入教学计划,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幼儿园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家访现状都说明,幼儿园应尽快切实将家访工作列入幼儿园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责任,进而使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家访工作发挥出真正价值。幼儿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使教师家访工作坚持落实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家访才能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家访准备要充分,明确家访目的,拟定家访计划

家访能不能达到预定效果,能不能使家、园教育相互支持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是否把家访当作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在于幼儿教师的访前准备是否充分。唯有幼儿教师真正从内心把家访工作重视起来,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教师才会努力做好家访的准备,而不是哪天心血来潮时,或是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才去突然家访。幼儿教师在家访前,首先要对被家访幼儿的情况、幼儿的家庭背景、幼儿的家长信息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水平、地域、职业等层次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关心的重点可能都不一样,甚至每个家长也不同;其次要明确此次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再次要仔细思考筹划要交谈的问题,怎样去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等;最后制订好详尽可行的家访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树立家访双主体观,注意谈话内容和技巧

幼儿教师首先要从观念层面意识到家长也是家访的主体,而不是家访的客体,更不是发牢骚和批评的对象。幼儿教师应尊重家长,并且学会聆听,仔细探寻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并在访谈中进行记录,亦或是在征求家长的同意后进行录音。其次,幼儿教师还要认识到家访的目的不是去批评家长和幼儿的,而是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更好地育儿。最后,幼儿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有礼貌,有耐心;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而不是以权威压制;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困惑和疑问,亲切地交换意见。总之,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4]进行家访时,幼儿教师态度要诚恳,尊重家长、关怀幼儿,更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家长注意谈话技巧和谈话内容。[5]

(四)及时总结反馈,制订教育计划

教师在家访时应做好记录,离开幼儿家庭后并不意味着家访的结束,如果就此结束,那家访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也只是浪费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时间,很难得到实际的效果。成功的家访,既要从家访中发现问题,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访谈时,谈话问题一般都是零散琐碎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回去后需要将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事实和材料进行整理,并仔细分析和总结,从而以此为据制订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将访谈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计划等反馈给家长,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并获得支持。

(五)善于反思,提升家访经验

拿破仑说过:“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幼儿教师若要迅速提升自身家访经验,以期提高自身教师素养,就要善于反思,就要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每次家访后做日志记录,定期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要仔细思考,及时改进。每一次家访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次家访经验,认真回顾,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幼儿教师要用力、用心、用爱去做好家访工作,不断总结、增强自身家访工作经验,将家庭、社区看作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同时使家长、社区人员认识到他们对孩子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责任,让他们在幼儿教育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儿童在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6]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当门铃响起的时候:教育在延伸――对上海市青浦区教师家访工作经验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22):40-44.

[2]Coleman,J.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Suppl.).

[3]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5.

第7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科研素养 策略

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重要精神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进入全面发展期。其中,有关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如何能够调动起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是教育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

1 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基本构成

1.1 教育反思习惯

许多优秀教师的经历证明:教育反思是幼儿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的基本素养,在现实的教育研究中,教育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育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的、个人的教学经验的认识过程;对自身教育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究问题,进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作为对幼儿教育活动的一项回溯性思考,教育反思是幼儿教师完全可以胜任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认为某项活动多数孩子应该感兴趣,可是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孩子们都心不在焉,这是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反思查找原因,从而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经验、理念进行积极、持续、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教师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是幼儿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1.2 教育专业知识

幼儿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健全人格的形成期,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环节,其专业知识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通常,教师要拥有一门以上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门以上的专门性知识。如儿童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方面的知识就有助于教师认识和了解教研对象,从而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但是,长期以来幼教的师资培养主要依靠中师,部分中师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如钢琴、美术等训练,忽视了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严重破坏了幼儿教师教育专业知识的形成。因此,幼儿教师入职后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和求知欲,从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1.3 教科研基本方法和技能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时,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善于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开展教育反思、形成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无论是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是创造思维的培养,教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是开展一切研究的基础。

2 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现状

2.1 教科研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于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因为课题研究是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的深层次思考,即使是幼儿园教师也同样需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而把这些问题变成课题展开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2.2 教育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方法等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是创造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现实中,许多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将研究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理论知识和水平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强,不会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

2.3 开展教科研动力不足

首先,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日常事务已经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其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是影响教科研动力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在入职初期,往往对工作充满好奇,此时专业成长速度很快,而一旦感到自己已经胜任或无法胜任工作时,职业倦怠感就会出现。最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或对自身发展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内在动力的缺失。

3 策略

3.1 培养阅读和职业写作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幼儿教师应注意自己阅读习惯的培养,让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更多地源于自己对理论知识的渴求。一个只愿被动完成工作的人,是不会选择主动阅读和学习的。只有把工作当作事业,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水平。

职业写作是幼儿教师围绕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写作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幼儿教师需要记录专业历程、总结实践经验、梳理专业知识。职业写作的内容可以是教师个人在专业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新认识,亦或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用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经验总结等形式呈现出的经历体验等。诸如此类的积累,无疑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育智慧。目前,职业写作也已经成为一些幼儿园在评优、评奖时的明确要求。

3.2 以小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

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融入自己的价值倾向并综合运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行动质量的知识、方法和理论,根据自身经验对问题假设或者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作出判断。鼓励幼儿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助于培养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教育反思。然而,在实际中一些教师提出希望教研员能够先提供一批列好的题目,让他们“参考”,这暴露出幼儿教师日常反思能力的不足。通过课题研究对教师的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在他们的反思和感悟中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

第8篇

2010年,国务院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等一系列意见,从中可以看出,重视幼儿教育,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如何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中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现状,通过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诠释,探索教育理念如何融入到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策略。

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现状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学历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规定。1995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师资格条例》中也提到了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关的内容。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热爱幼儿,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幼儿教育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2011年12月,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即《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以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为理念,明确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要求。

从已有涉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文件条例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已出台的条文对幼儿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为零散,模糊、笼统,缺乏规范、全面、统一的标准;其次,专业要求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内容不全面,对教师的要求都是原则性的,将教育理念与行为准则相混淆,不足以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规范和指导;再次,专业要求的条目之间缺乏清晰的逻辑,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理解和应用;最后,专业要求的内容很难反映现代教育的理念,应对新时期幼教现状与问题的能力略显薄弱。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缺乏统一全面的标准,导致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认识不够准确,更不能体现专业性,这不仅不利于提高幼儿教师质量,也无法指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完善我国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是幼儿教师教育与学前教育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代教育理念诠释与启示

教育理念,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再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第9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幼儿教师专业化;专业化标准

【中图分类号】G235.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89-01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部分,显然也必将向专业化方面发展。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提出幼儿教师教育应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几点思考,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由于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这决定了从培养教师的机构——幼儿师范院校到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对人的引力增大时,以及幼儿教师筛选、竞争机制的完善实施,那么一个求职时业择人,任职时人敬业的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出现。在目前幼儿教师地位不高的情况下,提升幼儿教师地位的最为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使幼儿教师成为收入可观、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予以认同。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三、幼儿教师自我对专业发展的追求

至今,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年轻的幼师,大多数是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一般属于大、中专学历,而大中专学历相对于当今的日益发展知识社会来说,很显然是较难适应幼师专业化不断发展要求的。在一些比较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幼师的压力事实上都不轻。当然,这一方面,来自于幼儿园岗位竞争等外部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自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中,一些已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园的骨干力量,但在她们看来,她们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还有待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也有很多年轻教师渴望进一步学习、进修,获取更高一级资格、职称。从这个角度上说,幼儿园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对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关于自己学会教学过程的观念予以价值澄清,加强与幼儿交往、同事的合作,以及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进行积极的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分析自己的工作成效,悟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幼儿学习成败的相关性,从而负起对儿童的责任,也就是使自己经验性的教学行为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和进步情况,事实上也是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

四、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第10篇

1.缺乏实践经验

幼儿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绪化严重的敏感期,各种突发状况都可能随时发生,而幼儿教师大多只是在课堂知识学习后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情景模拟,不能切实地在真实状况下处理问题。这就有可能导致初为教师时的手忙脚乱和情绪崩溃的情况发生,教学效果也将会大打折扣;而且幼儿教学的差异性最为突出,及时的角色切换也是大多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最欠缺的。

2.合作模式的生疏

合作模式包括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合作、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幼儿间的合作等,这些合作都是加速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并能够减轻幼儿教师的负担。但是目前,多数幼儿教师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常常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不掉的就暂时放下,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这样有悖于行動研究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的成长都十分不利。

二、行动研究的优势及措施

1.行动研究的优势

幼儿教育中,行动研究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科中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而是教育工作者日常遇到的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且特别重视幼儿教师对实践问题的认识、感受和经验,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难得的参与融入过程。

行动研究主要在于解决特定问题,不论研究场所是在一个教室还是多个教室,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而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指导方面较欠缺,不过对于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来说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科学的方法。同时,行动研究以实践为中心,主要表现形式为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这就相当于在幼儿教师成长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对幼儿教学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行动研究在专业成长中的具体措施

行动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是“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体系的循环,幼儿教师在每个环节都应该进行细致分析,缜密制定差异性教学计划,在无形中提升专业能力。

(1)角色切换,融入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不要仅仅作为任务的布置者和传授者,更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平等地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倾听幼儿的想法,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差异性行为。幼儿教师应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育行为,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给予幼儿耐心,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去探索,发掘幼儿的潜力。

(2)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挖掘研究素材,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多多阅读相关研究人员的最新教学研究成果,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手段;同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改进,不断完善,才能不断进步。

(3)合作探究

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幼儿教学关系网络的利用,适时地将家长资源引入课题研究,有效地把握专家指导的机会,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交流,从社会、家庭、科研三方面获得教学灵感,飞速成长。

(4)记录和整理

有效的活动记录不仅能生动地再现实验中师生的互动,也为以后总结科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材料。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有助于专家、同行对课题研究的工作指导,也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的行为活动和学习状态。

记录不仅限于文字形式,视频、音频、照片等都是很好的记录载体,幼儿教师可以从中捕捉到许多关键的教学切入点,对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很多好处。同时也可以总结活动的不足,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经验,最后将这些总结性的材料集中整合,定期翻阅,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笔宝贵的资产。评析、总结是教师组织活动后的自我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自省过程,需要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通过总结现阶段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不足之处,以行为研究作为主要依据分析得出一系列可行性极高的举措,旨在加速幼儿教师的成长。可以看出,幼儿教师的正确发展离不开行动研究,教师只有充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严格践行“资料收集—合作探讨—自我反省—多方总结”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育高效化,成为具有创新思想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赋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第11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79-03

一、问题的提出

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是关键。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幼儿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还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最终都会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所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

为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12年,国家教育部特制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力求全面了解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现状,找出问题与不足,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本市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我市在职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依据2012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按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来按设计相关问题。发放问卷124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为104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状况分析

1.性别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性教师占到100%。

2.教龄结构:新教师比例较大。具有3年以下(含五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44.4%,3~5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6.7%,5~10年幼教工作经验的教师占15.3%,10年以上幼教工作经验的占23.6%。

3.学历结构:幼儿教师初始学历偏低,以中专和大专为主。现在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幼儿教师的初始学历依次为初中及以下占1%,中专占25.5%,大专占52.9%,本科占20.6%。而幼儿教师现在学历依次是中专占8.7%,大专占38.5%,本科占52.9%

4.入职前所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占较大比例。学前教育专业占69.2%,非学前教育专业30.8%。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1.有较强的专业理念与较高的师德。(1)职业理解与认识。调查显示,有73.1%的幼儿教师是因为“喜欢幼儿教育事业”而选择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有94.1%的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非常需要走上专业化道路”;有96.1的幼儿教师经常关注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并能经常关注学前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对“你是否会对喜欢的孩子给予特殊照顾”这一问题的回答,67.3%的幼儿教师选择“不会”;13.5%的幼儿教师选择“会”,19.2%的幼儿教师选择“看情况”。(3)对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和行为。有83.7%的幼儿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好奇心,其余的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老师忽视了。有95.7%的幼儿教师认为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上应侧重于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动手反思能力,有4.3%的教师则认为应侧重于学习知识点。而在社区资源的利用情况看,有22.3%的幼儿教师选择“从来没利用过”,只有44.7%的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其余33%的幼儿教师选择“利用部分”。(4)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100%的幼儿教师在情绪产生波动时,在幼儿面前都能控制住情绪。100%的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都达到了基本满意以上。

2.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和全面。(1)幼儿发展知识。在小班幼儿游戏的类型选择上,有32.7%的幼儿教师选错了答案。有关儿童发展和心理学知识有17.5%的幼儿教师不了解。(2)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只有6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能胜任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对自己的教育目的,有69.1%的幼儿教师选择“非常明确”,27.7%的教师选择“基本清楚”,3.2%的幼儿教师选择“不清楚”。(3)通识性知识。有26%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有62.5%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不能熟练制作和使用课件。可见,幼儿教师在通识性知识这部分整体水平较低。

3.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对于上课所用教具,“能完全自己独立创作”的占29.8%。“部分用现成的”占62.5%。“用现成的”占7.7%。(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对于幼儿意外跌伤,处理方式的选择上,有95.2%的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在日常生活中,班上卫生工作由谁来做,33.7%的幼儿教师选择“保育员”,10.6%的幼儿教师选择“主班老师”,55.8%的幼儿教师选择“主班老师协助保育员一起做”。(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在上课时,幼儿纪律不好,幼儿教师采取的方式,“要求不说话”的占2.9%,“利用榜样作用”的占45.2%,“用趣味游戏吸引注意力”的占48.1%,“其他”的占3.8%。对于幼儿所进行的游戏,采取指导方式上,“巡视指导”的占11.7%,“参与游戏进行指导”的占70.9%,“在旁边观察和分析”的占17.5%。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提供上,用“现成玩具”占8.9%,“教师、幼儿自制玩具”占72.3%,“幼儿家长提供”占9.9%,“幼儿园统一采购”的占8.9%。(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独立制定教学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占到83.7%。能独立创编舞蹈的占37.6%,能部分创编的占60.4%,不会创编的占2%,能熟练弹唱的占51%,能应对基本教学的占46.1%,不会音乐的占2.9%。(5)激励与评价。90%的幼儿教师会发现幼儿有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6)沟通与合作。在与幼儿家长联系的频度上,有1%幼儿教师选择“基本不联系”,有36.3%幼儿教师选择“偶尔联系”,62.7%的幼儿教师选择“联系密切”。在与幼儿沟通的主要途径上,30.4%的幼儿教师选择“教学活动时间”,30.4%的幼儿教师选择“游戏时间”,39.2%的幼儿教师选择“空闲交谈”。(7)反思与发展。对于“您发表过于教育教学相关论文吗?”这一问题,选“从未发表过的”占22.1%,“发表过,但很少”占51.9%,“经常发表”占26%。对自己职业发展有明确规划和打算的占71.2%。在教育实践中,了解教学反思的占73.1%。

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解决我市幼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幼儿园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需要政府,师资培养机构,幼儿园及教师自身等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1.政府。首先,幼儿教育的各政府部门应当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可操作性的要求。例如在行政审批中形成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并将其体现在幼儿教育相关的评价活动中。同时,国家也要努力改善并保障幼儿教师的待遇,同时也可拨出专款,鼓励们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帮助幼儿教师追求卓越的专业发展。

2.师资培养机构。促进学前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把职前、入职和职后教师教育连城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与物质条件。针对现任幼儿教师专业水平较低的情况,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尤其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与幼儿教育现实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针对个别幼儿教师艺术知识欠缺、艺术技能不高的状况,教师教育机构应个别辅导,保证内容上学用结合,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作用。

3.幼儿园。幼儿园的管理者首先要为幼儿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是园所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幼儿园应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竞赛,为教师创设一个平等、宽容、和谐的精神环境,提高集体凝聚力,使教师对幼儿园产生依赖感和认同感。其次,要创建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保障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搞好园本培训工作,一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多组织教师到知名幼儿园参观学习,同时,聘请专家学者来园讲座,拓宽幼儿教师视野。二是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让教师们进行的交流与研讨,并督促老师读书和撰写教育随笔,培养老师思考、研究的习惯,营造学术氛围。力求把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教师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4.教师自身。首先,幼儿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也才自主的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理念。要想达到和超越《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就必须把自己投入到终身教育的体系中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教师要有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当教师把目光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轨迹时,就意味着对以往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S].2012.

[2]王维,张跃刚,马芬.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方式的思考[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3):19-21.

[3]王杰.贫困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学前教育研究,2009,(1):15-18.

第12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压力;调节

职业倦怠问题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据了解,国外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从业者身上。而教师就是属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助人行业。幼儿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我国有些研究人员曾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做过一些调查,其情况也证明了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原因使活泼开朗精力充沛的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问题呢?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经过与多名同行交流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社会因素

1.1 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声望、地位偏低。

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较低水平。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幼儿教师也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游戏,照顾好孩子的每一顿饭,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睡好觉就已经很好了”,殊不知幼儿教师也同样要书写学期计划、月计划,要设计每一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还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孩子的兴趣点和需要出发,准备活动材料,生成活动内容,养成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事实上,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已经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为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幼儿教师也大有人在,本科生进幼儿园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然而人们对幼师的概念一直认为“就是哄孩子的阿姨”。

1.2 社会形势对幼师的要求较高。近几十年来,社会变迁及其所导致的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对教师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这些要求和期望也给教师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使得幼儿教师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职业倦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2 工作环境及工作制度的影响

2.1 工作量大。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科研工作,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精力和能力范围。

2.2 各类比赛评比较多。 在完成繁重的本职任务之余,幼儿教师还要不断地参加培训、考试,以适应不断增加的社会竞争。业余时间参加大专的函授培训以及各种培训等,占用了很多个人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幼儿教师每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业务进修,业余时间必须参加各类培训。幼儿教师还要参加观摩、比赛等活动,此外,还有各级论文比赛、技能比赛、教具比赛等等,使得幼儿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3 个人因素的影响

3.1 教师从业经历时间长短不同。比如说教龄、学历、经验等等。年轻的教师走入工作岗位之后,由于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幼儿的成长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那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由于长时间不能见到自己的工作效果的年轻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情感,失去积极性;工作时间长的老教师多年重复而单调的生活容易倦怠。家里家外做的事情雷同,在幼儿园要照顾好孩子,教育好孩子。回家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有相同的家务事。幼儿教师到了这个年龄便开始有一种危机感,觉得自己不如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那样有活力,又不如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那样有一种被人认同的社会地位,她们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工作信念也被动摇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便产生了。

3.2 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策。那么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我们该怎样避免呢?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是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需要教师、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3.2.1 教师自身因素的调整

1、用合理的方式放松情绪,调整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职业倦怠只是人人都可能体会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调整观念,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与调节,例如唱歌、运动等,获得心理平衡;然后积极地面对工作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加强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做到真的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热爱幼儿园。此外,培养业余爱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生活质量是对职业倦怠最好的调节手段。

2、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来做。幼教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劳动。因为幼儿教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变化,她们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把工作做好。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创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充满乐趣;相反,如果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机。

3、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精通自己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则在幼儿教育研究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经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在报刊杂志上。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位置。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只有精通了自己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胜任感、轻松感,工作才会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幼教工作的教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教师的工作,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情的教师中却有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感觉工作很吃力。

3.2.2 科学办园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环境熏陶。如果幼儿园管理者能给教师创设宽松、积极的工作环境,那么教师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工作的辛苦与压力,还有自己专业成长的幸福、工作的乐趣。在紧张工作之余,幼儿园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教师的身心得到放松,情感得到增进,人心得到凝聚。

幼儿园应该营造教师合作研究的文化氛围、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来促进每个幼儿教师的发展。新课程改革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强调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强调课程与幼儿生活经验的联系等等,其实也是对教师间的合作协调教学和团队精神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