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投资银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时间:2022-12-05 14:1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银行业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投资银行业务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

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经央行审批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这使得商业银行在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内探索投资银行业务拥有了巨大的实践空间和发展空间。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大意义

1.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更好满足客户的需要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相继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等资本市场改革措施,股票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也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为大型优质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这种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使得大型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来发展自己,提高自身实力;另一方面,这些大型企业又需要更多和更好的金融需求,需要有实力的银行对其给予帮助和支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在新形势下满足大型优质客户需求、抢抓市场机遇的必然选择。

2.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需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完全打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对我国国内的商业银行造成不小的冲击。

随着外资银行的逐渐进入,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从事投行业务有利于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通过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可以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收入多元化,提高风险规避能力;通过对客户提供存贷款传统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多种需求,提高银行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能力;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行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为商业银行的定价、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等。

3.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需要调整其业务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以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业务转型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符合未来综合经营的中间业务、增值服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来实现,而投资银行业务则是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具有占用资本少、风险低、收益高的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实现业务转型、盈利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分析

1.平衡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业务的关系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取得顾问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其间接效益体现在能够促进商业银行占领新兴市场、竞争高端客户、营销优质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化解不良贷款和保全信贷资产等,带动并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发展。

因此,在兼顾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促进,实现各项业务发展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将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主体业务,注重和追求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形成依托传统业务促进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带动传统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体现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衷。2.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和行外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需要与公司业务、同业业务、资金业务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合作,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在竞争中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大多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我国商业银行在保证自身权利的同时,应该多向外资银行学习这方面业务,多开展一些相互交流学习的活动,借鉴他人的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

另外,投资银行部可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策略联盟,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3.提高投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塑造一支优秀的专业的投资银行家团队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金融中介业务,需要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所以,商业银行既要培养一批精通金融、财务、企业管理等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又要引进证券、法律、营销、IT通讯、房地产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因此,塑造一个具有“能力纵深”并具有合作精神的业务团队,是实现投资银行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

4.金融主管部门应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但目前国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仍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金融主管部门应尽快予以完善,商业银行也应该规范自身业务,积极参与相关法规的讨论与建设。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相融合,需要有效隔离风险。对于金融控股公司,可以根据其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具体监管部门,负责对整个控股公司的监管,同时各个子公司监管部门负责对其范围内的监管责任,明确其业务范围,禁止一些风险大的业务。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注意培养员工职业道德和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建立内部防火墙,规范内核制度,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第2篇

关键词:投资银行;国际化;多元化;现状;探析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3)03-0015-006

经济全球化和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首先尝试实践了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当商业银行法(1995)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规定后,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就开始逐步过渡到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公司、产权交易与经纪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咨询公司等多家机构。二十多年来,中国投资银行虽然经历了与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改制的过程,仍存在诸如规模较小、业务范围较窄、人才不专等问题,按照国际上对投资银行评级标准来衡量,中国依然没有真正能够称之为投资银行的机构,因此,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投资银行业。但随着企业的扩张、资本市场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并由此而带来的大量存量资产,迫切需求中国投资银行承担起化解资产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因此,如何发展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已成为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国外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

美国的投资银行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的典型代表,所以在此主要分析美国的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业务收入国际化

投资银行是证券业和股份制发展的产物,是证券和金融市场的重要主体,在快速发展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担负着协调资金供给与需求、构造成熟证券市场、诱导企业合并、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责任。早期的美国拥有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等五大投资银行,他们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由综合性银行分拆而来,比较典型的例子如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原来仅是JP摩根中的投资部门, 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于是摩根士丹利作为一家投资银行成立,而JP摩根则转型成为一家纯商业银行。1941年摩根士丹利与纽约证券交易所合作,1986年摩根士丹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较为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美林是世界最著名的证券零售商和投资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询公司之一,美林证券成立于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综合投资银行,其资本额高达235亿美元,在《财富》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证券业第一。可以看出,早期美国投资银行也是机构众多,经营行为不规范,行业体系不尽合理,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逐渐有一些投资银行被淘汰,被兼并,现在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仅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美国的投资银行致力于开拓全球各地新市场,各大投资银行的国际性业务收入占比都比较高。2006年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JP摩根等投资银行的国际性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依次为45.9%、37.7%、34.8%、26.2%,平均为36.2%(如图1)。2007年前三季度中,高盛在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IPO市场、亚洲资本市场占有率均列为第一。[1]全球并购战略咨询中,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占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31.3%、29.3%和26.5%,总和高达87.1%之多。

(二)业务多元化,注重创新

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本金交易与投资、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和佣金方面。本金交易与投资收入包括了对各类证券及其衍生产品的差价收入和投资利息收入;投资对象则涵盖了所有的金融和商品市场,既包括负债类证券、权益类证券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商品、货币及其衍生产品,也包括了第一担保品、外汇、风险投资和股权直接投资等。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包括了承销各类证券、兼并收购、债务重组和其他财务顾问等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包括机构及个人资产管理收入、投资组合服务收入、客户流动资产类账户费用收入、营运资本管理收入、现金管理收入等。佣金收入则主要来源于买卖互惠基金、上市公司证券交易、商品市场交易和场外交易、期权买卖及保险产品等。

图2是美国主要国际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构成的比较图。可以发现,尽管各大类的业务类型并没有改变,但其业务结构却很充实,有较多创新。

(三)业务专业化,市场占有率高

各大投资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率和收益,在业务多样化、交叉化的同时,又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所长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渠道。如美林曾是国际领先的债券和股权承销人,其在债务抵押和资产担保证券市场上分别居于世界第一和第二,在美国IPO市场位居第一,而且在产权交易、项目融资和个人投资经纪服务领域成绩卓越。高盛则精于融资、投资、收购、兼并、股票债券分析领域,其2007年在全球并购市场上高居第一。摩根士丹利是资产管理、国际证券和信用卡市场的领跑者,2007年在全球并购市场排名第二,美国股权市场排名第一。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成熟金融市场看,现资银行的新兴业务主要是项目融资、企业并购、风险投资、公司理财、投资咨询、资产及基金管理、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等。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证券承销、经纪、自营业务等传统业务方面,资金信托、重组合并、资产管理等新兴业务才刚刚起步。通过对排名靠前的券商投资银行近年来业务分析,资金信托、重组合并、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企业上市发债顾问、资产管理、企业常年财务顾问、企业资信服务、政府与机构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收入比例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所占比重还是非常小,而经纪业务收入、承销业务收入等收入比重虽然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却基本没有改变(如表1)。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进行比较,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存在机构数量多、资产规模小,业务范围窄、收入来源过度集中,业务机构相似、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缺陷。这些导致了我国投资银行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盈利能力不足,跟不上国际投资银行发展的步伐。

(一)机构数量多,资产规模小

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共有证券公司106家,大都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不足。由2010年中外投资银行盈利能力对比表可以看出,我国净利润排名前三的券商的总资产远不及美国排名靠前的投资银行。而资产的总规模小的结果就是必将直接导致证券公司抵抗风险的资金不足、实力不够、能力不济、措施不力,应变能力较弱;即便是开拓国内新业务的内在欲望也不强,更谈不上在国际市场去拓展,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蠢蠢欲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国际竞争的风险日益临近并加大,从而潜在地制约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持续发展。[2]

(二)业务范围窄,收入来源过度集中

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窄,收入主要来源仍然集中在传统业务上,像资产管理、并购等业务收入很少,对现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所涉及的深度、广度都远不及国际上一般意义的投资银行。2007年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就占到了总收入的77%,而且自营业务收入来源仅局限在股票、债券的买卖差价上,与美国投资银行相比差距悬殊。

三大传统业务具有高度相关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2002—2005年,证券市场不景气,到2006年才开始复苏,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也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比重由2002—2004年的15%左右、2005年的5.02%上升到30.59%(如图3),超过了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而一跃成为证券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由此可见,我国投资银行证券收入水平对二级市场的发展依存度比较高,呈现波动性;而像并购、资产管理、风险投资、财务咨询等业务收入极少甚至没有,盈利模式过度单一。

(三)业务结构相似,专业化程度不高

各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明显相似,业务收入相互之间也具有高度可替代性,无核心竞争优势业务,差别化的竞争策略和业务品种并不广泛。[3]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承销业务类似。在我国证监会和相关政府部门严格的审批制度下,我国证券市场基本上处于卖方市场占主导地位的状态。尽管在目前我国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在一、二级市场上存在巨大的差价,但也是基于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之内,只能成功不得失败,因而可以说承销业务几乎是一种无风险或低风险业务。

第二,经纪业务品种单一。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主要是股票、债券、基金和权证等屈指可数的证券交易品种,而A股交易又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

各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化程度不高,如承销业务方面,拥有成熟证券市场的西方国家具备承销业务资格的投资银行一般都不会超过十家[4],这样既有助于规范资本市场,又有助于开展有序的市场竞争,而我国“投资银行”呈现的“一窝蜂”发展趋势,使得拥有证券承销资格的投资银行数量众多,目前已经达到34家,且并未有明显的迹象表明有改制、兼并等减少的趋势,这就势必造成承销市场的混乱,阻碍承销业务的发展。同时,它们盲目地拓展业务内容,没有集中力量发展好各自占有优势的领域,往往造成行业的恶性竞争,难以推动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三、发展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建议

(一)层次化发展

针对我国投资银行业存在的机构数量多、资产规模小等缺陷,应对投资银行进行结构性优化和重组,促进我国投资银行的层次化发展。由于保荐制度明确了保荐人和期限,落实了保荐内容和保荐责任,引进了管理制度和监管措施,为投资银行实现层次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有全国性的、地区性的和“精品店”式的投资银行,具体可分为以下层次:

1.国际型投资银行

为能在国际环境中提升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地位,建立一流的国际型投资银行势在必行。全面分析并凝练投资银行现有的业务,组建实力雄厚的国家级投资银行,打造真正服务资本市场,适宜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主导业务品种,使之成为中国投资银行行业的“航母”级别的金融机构,必将起到丰富和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提升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创新也将会为国际投资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型的运作模式。

2.区域型投资银行

专门为本地区的中小企业和中小散户等特定的投资群体服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及地方上市公司的联系,创造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如为企业在本地区发行风险债券。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发行债券具有节约财务成本和对公司管理“硬约束”的优势,企业更倾向于利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外源融资。[5]

3.“精品店”式投资银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需求层次是由低向高的,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来自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需求不断升级、创新及其相互作用。随着“微创新”时代的到来,客户的需求层次会因其自身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客观条件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迫使证券市场进行细分,成为“微创新”的主要创作依据。 “船小好调头”,在这种背景下,小型投资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市场,并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集中有限的精力实施目标市场的特色化经营,将触角伸向大型投资银行实力相对薄弱的环节和无暇顾及的领域,弥补自身的不足,成为术业有专攻的“精品店式”投资银行。如开设基金精品店,通过严格筛选精品优质的基金产品服务客户,以赢取客户的信任和认可,进而实现客户和投资银行基金业务发展双赢。

(二)创新化发展

新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投资银行要提高国际地位,缩小与世界投资银行的差距,必须紧跟国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业务品种和业务模式上创造性发展,创新是我国投资银行做大、做强、做实的保障,唯有创新才能永葆我国投资银行的生命力和活力,提高投资银行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4]

1.业务品种的创新

我国的投资银行应该彻底摆脱对传统型业务的过分依赖,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主要是资产重组与转让、直接投资及股权私募、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安排管理、资产证券化、短期融资券承销、企业上市发债顾问、企业常年财务顾问、企业资信服务、政府与机构财务顾问等实时性、前沿性、科学性业务的开展。[6]可以把并购业务作为核心业务来发展,增加并购业务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开展并购业务时,投资银行应紧密联系企业并购活动的实际,在并购策划、谈判技巧、支付方式、并购整合等各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比如,通过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进行企业间的合并。这种并购方式已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频繁应用,它不用通过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来购买被合并方的全部资产和股份,可以避免大量的现金流出,降低企业购并成本,保持合并方企业的实力, 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投资银行业务创新。[7]

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这一方式开始被运用。如TCL集团IPO及换股吸收合并TCL通讯、金隅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太行水泥、吉利收购沃尔沃、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等案例,都加快了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步伐。此外,我国证券市场上还成功策划实施了巴士股份定向增发法人股的案例,开创了通过定向发行法人股吸收合并非上市公司的先河。

2.业务模式的创新

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8]投资银行业务与互联网具有很强的相容性,各大投资银行应该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提供新的适合在线交易的咨询业务,进行业务模式的创新,建立网上综合投资银行服务平台,推进虚拟营业部的建设。投资银行还应深刻认识到证券信息服务在未来证券市场中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并积极主动地及早介入这一市场[9],将各种金融产品组件的信息提供给投资者,按照投资者提出的设计构想,开发出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为投资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专业化发展

一般地,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其证券公司涉及投资、融资等业务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的,但它们并不注重业务品种在整体数量上的扩张,反而会审时度势,客观分析和评价自身的优劣,最大程度地利用自身逐步积累和形成的优势,确保重点地去发展某一项或几项“品牌级”的业务,寻求其在专业化和个性方面的发展,如美林公司侧重经纪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摩根士丹利侧重企业合并重组和信用卡服务,高盛公司则侧重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10]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国各证券公司应该以此为借鉴,在不影响投资业务健康状态下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根据自身现有条件,量身定做,敢于舍弃,保留并发展具有比较优势或已经形成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向科学化、特色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1.承销发行型投资银行

承销发行业务作为传统投资银行业务之一,是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和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做好并做出自己特色的承销发行业务,一方面有利于自己从众多的证券公司中脱颖而出,提高声誉;另一方面,随着专业化的加强,能够帮助高成长、高风险性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善管理模式、降低风险并推荐其上市,最终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

2.经纪业务型投资银行

经纪业务是投资银行最本源的业务,各投资银行应积极地从传统的股票交易模式向以客户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业务模式转变,从利润中心型向营销中心型转变。一切以客户的需求为向导,以为客户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为原则来设计经纪业务,在“经营客户资本”的基础上,达到“经营客户”的目的,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加盟,使经纪业务走内涵型的发展道路。

3.企业兼并型投资银行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说:“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合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投资银行的成长与发展同样也会面临兼并或被兼并的风险,企业合并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合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差别效率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战略性重组理论等理论已经充分证明,企业合并在不同的国家会出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机构调整的历史时期,投资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要中介平台,确保能够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层次化的优质服务则成为当下最为迫切的需求。同时投资银行的专业化服务,能够提高并购重组市场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

四、小 结

我国投行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相关法规政策也陆续出台,进一步稳定和维持了新生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总的来说,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有比较大的差距,整个金融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就以下几方面还需加强多方面研究和探讨:(1)就投资银行业务专业发展方面,可以注重多方面的发展方向研究,力争建立中国特色的专业投资银行业务。(2)加强业务创新,进一步拓展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和收入来源并丰富金融市场。(3)加快金融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特别是金融创新衍生品方面的法规制度。

总之,为使我国投行业和金融市场稳步快速的发展,还需在行业规范、监督和风险控制方面努力加强,尽量做到规范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目的是促进建立我国自己的投资银行和有效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研究,使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发展壮大,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由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施海娜,徐浩萍,陈超.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中投资银行市场竞争力构建与作用[J].金融研究,2011,(2).

[2]王博,孟祥嘉.我国投资银行现状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3]张学涛,刘喜华,李敏.我国证券公司生产效率及效率持续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12).

[4]李自强. 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分析[J].决策与信息,2006,(11).

[5]吴士君.投行业务求变[J].资本市场,2003,(5).

[6]杨树林,王晓刚.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风险防范及业务创新[J].商业研究,2005,(3).

[7]胡挺,饶富液,郭斯.中国平安并购深发展的经济后果[J].华东经济管理,2011,(11).

[8]何小峰,黄嵩.投资银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9-0079-05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实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有效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面临的突出问题。从现实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应对经济金融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国企重组进程提速,行业整合与并购方兴未艾,这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形势,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促进自身战略转型。

(二)推进综合化经营和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国金融业一直坚持分业经营制度。加入WTO后,许多外资金融机构实行的是综合化经营,这些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必然会凭借其在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绝对优势,抢占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市场,这必然对仅局限于传统银行业务的我国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冲击。如果这种状况维持不变,就可能形成外资银行在华继续实行综合化经营与国内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格局。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尽快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已经刻不容缓。

(三)完善服务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业务同质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商业银行陷入规模扩张和低水平同质竞争的泥潭。而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尽快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加快发展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健全企业服务功能,成为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四)实现收益结构优化和效益增长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发展空间日渐狭窄,适时、有效地配合国企改革而开展企业并购中介等投资银行业务,可以逐步改变目前过于单一的商业银行功能,消除累积性风险的发生。同时,商业银行可以在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等投资银行业务中拓展生存空间,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可获得五方面收益:一是能够分享我国资本市场迅速成长带来的丰厚利润,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实现中间业务的结构升级;二是实现收入多元化,节约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是商业银行可在为客户提供存贷款服务的同时,满足客户融资、并购重组、上市财务顾问等增值型服务需求,增强对优质客户的综合营销和服务能力;四是可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促进优势客户对弱势客户的兼并、收购,有力地促进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保全;五是通过对企业提供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将使商业银行更全面地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行为,有助于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制定贷款进入和退出策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

(一)投资银行组织架构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构建投资银行业务组织架构。

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国际”)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中银国际于1998年7月在香港注册成立,目前已建立起国际化的投资银行架构,通过其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英国及新加坡设立的分支机构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国银行正积极探索在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板块下拓展投资银行业务。

2002年初,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浙江、江苏、山东等22家境内分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业务部门,配备高素质的项目团队,承揽重组并购、银团贷款、结构化融资顾问、资产证券化、企业上市发行顾问、资产管理、常年财务顾问、企业资信服务等系列投资银行服务。此外,工商银行还拥有境外控股的工商东亚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商东亚”)。

中国建设银行于1995年与摩根斯坦利等组建中国首家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03年,建行总行成立投资银行部,主要在内地拓展委托贷款、财务顾问、银行保险等业务。2005年初该行投资银行部被分拆,2006年9月恢复组建投资银行部,全面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建行通过相继控股重组中建投、中信建投等券商,迅速推进投行业务。[1]

近年来,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也纷纷成立投资银行部门,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总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已初步搭建起投资银行业务组织架构。

(二)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产品

目前,中国银行所属投资银行机构中银国际可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上市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结构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杠杆及结构融资、私人财富管理等广泛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

工商银行积极探索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互动发展,稳步发展企业理财咨询和资信服务等基础类业务,重点开拓以重组并购、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安排承销、间接银团、企业上市顾问等为代表的品牌类业务,积极发展短期融资券、资产证券化等新兴业务。2006年,该行作为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为19家企业发行了23期、总额为463.4亿元的融资券。

建设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主要经营短期融资券、国际债券、信托受益凭证、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及再融资、股权投资、财务顾问和财富管理等产品和服务。[2]

从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看,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和产品创新的空间还很大。

(三)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和盈利状况

近几年,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从2005年的3.2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13.84亿元人民币;投资银行业务营业利润占整个集团营业利润的比重不断提高,从2005年的0.5%提高到2007年的1.55%。

工商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络、信息、资金优势和广泛的客户关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高水准的投资银行服务,投资银行业务取得长足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从2002年的1.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45.05亿元人民币。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该行第四大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边际投入最小、边际产出最大的高附加值业务品种。

2007年,建设银行实现财务顾问业务收入19.96亿元人民币,较2006年增长128.38%;短期融资券承销金额达到625.8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18.68%,累计承销量和当年承销量连续三年保持国内同业第一。[3]

虽然各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的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但总体看,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在整体收入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途径

从我国情况看,根据现有法规,除证券承销与经纪等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外,其他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可从事或以财务顾问的形式参与。从我国金融生态现状出发,今后一段时期内商业银行应重点发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有以下几种。

(一)与贷款等债务融资业务相协调的投行业务

主要服务内容包括:项目融资顾问、银团贷款组织安排、结构化融资顾问等;资产证券化、公司债券承销;协助项目发起人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项目结构和融资方案,协助项目有关方进行项目协议和融资协议的谈判。在安排银团贷款时,可以充分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如资产抵押债券、各种贷款证券化、零息可转换债券、委托贷款等。资产证券化可采取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债券等债务性债券形式,还可以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协助企业处置不良资产。

(二)财务顾问业务

财务顾问可分为企业财务顾问和政府财务顾问两个方面。

1.企业财务顾问。主要为客户的资本运作、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活动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投资收益,改进财务管理。特别是在企业并购和重组中,商业银行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收购兼并与重组业务的一个新兴市场。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后,为促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经营性国有资产迫切需要重组;大部分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和向现代化企业转型的任务;企业资本运营的跨国界活动日益频繁,这些因素为商业银行开展企业并购重组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政府财务顾问。政府是商业银行的特殊客户。在我国,各级政府既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还是社会稳定的主要维护者。政府可以为银行提供以大型基础建设为代表的良好商机和创造良好的法制、信用环境。在这种条件下,商业银行通过为政府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有利于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规范要求的银政关系。

(三)项目融资和银团贷款业务

项目融资是指项目发起人为该项目筹资和经营而成立一家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承担贷款,以项目公司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的资产或权益作抵(质)押而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贷款方式。项目融资主要用于需要巨额资金、投资风险大而传统融资方式又难以满足但现金流量稳定的工程项目,如天然气、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开发,以及交通、电力、公用事业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商业银行可以与项目有关的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投资者与项目发起人等密切联系,协调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一起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协助项目发起人完成项目的研究、评估,设计项目结构和融资方案,协助项目有关方进行项目协议和融资协议的谈判,起草有关法律文件等。最后通过发行债券、基金、股票或拆借、拍卖、抵押贷款等形式组织项目投资所需的资金融通。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牵头组织银团贷款,增强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能力,拓宽与企业的合作空间,为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四)并购重组顾问服务

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现资银行业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企业并购活动,如:帮助猎手公司寻找兼并与收购的对象,向猎手公司和猎物公司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帮助猎手公司制定并购计划或帮助猎物公司针对恶意的收购制定反收购计划。协助企业制定收购或反收购策略,帮助安排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此外,还可协助企业改制,设计重组方案,盘活企业不良资产,协助企业收购或出售资产和企业股权。协助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和海外上市,制定企业上市计划。

(五)财富管理业务

商业银行可以为目标客户提供基于传统的支付结算业务之上的财富管理业务,通过专业化的资金管理、外汇交易服务、头寸管理、投资组合设计等多种服务,解决客户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与他们建立“关系客户”与“关系银行”的关系。如工商银行通过向大型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使客户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增强集中控制支付能力,减少借款规模,简化支付手续,降低付款成本等方面得到较大实惠,银行也获得了管理费收入。

(六)财务管理咨询顾问服务

1.资产负债管理顾问。定期向客户提交财务分析报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资产负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2.现金流管理顾问。帮助企业制定现金流管理计划,利用金融证券产品对客户流动资产进行组合管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财务决策顾问。对客户的对外投资、融资安排、年度财务指标制定、利润分配等重要决策提供顾问服务。此外,还可为客户提供国家财政金融政策咨询、财务重组、风险管理等与财务相关的顾问服务。[4]

四、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选择

(一)构建高效运转的投资银行业务运作平台

为加大投资银行业务拓展力度,商业银行应在总行层面建立按照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将分散于公司金融业务板块、个人金融业务板块和资金业务板块中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职能、人员加以整合,以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对全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系统策划、拓展和管理。在分行层面,可在投资银行业务量大的重点省、市分行成立投资银行部门;其他分行可通过组建任务型团队的形式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即在分行有相应业务需要时,成立由总行牵头、分支行抽调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任务型团队,专门执行某一项目,当项目结束时,该团队即宣告解散,这样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跨度较大,客户需求较为复杂,建议在开展投资银行相关业务的营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考虑实施由公司客户经理和投行客户经理组成的双客户经理制。投行客户经理侧重于整体投行服务方案的设计以及投行相关产品的推介。在开拓一些以投行业务为主体需求的客户时,以投行客户经理为主进行营销。在成功营销客户并实施服务之后,公司客户经理再进入,深度挖掘融资、现金管理和其他综合业务需求。

(二)建立良好的产品开发和业务创新机制

投行业务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总分行在战略决策、体制安排、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产品组合等方面统筹安排,整体推进。为此,应建立总分行间、部门间新产品开发沟通机制,构建全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研发体系,设立产品创新团队。在国家政策和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研发新产品并有重点地进行推介。

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审批办理的绿色通道,对高端新产品,尤其是能带来大额收入的投资银行业务,实行特事特办、快速论证、科学决策、加快审批。

商业银行开发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多元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投行业务产品,为客户设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

(三)树立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投行业务具有较强的品牌属性。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瞄准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要树立特色观念和“品牌意识”,在实际运作中实施“品牌战略”,这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各家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在某些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中突出自身“品牌形象”,并提供相关的“一条龙”服务,创建具有本行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四)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机构的业务联动

由于部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海内外设有投资银行机构,因此,推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机构的全面联动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选择。对投资银行机构而言,联动有利于利用商业银行机构的资源优势,更有针对性开展市场营销,更有效率地满足客户需求;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而言,联动能够借助投资银行的服务和产品完善营销职能,提升产品研发和服务能力。通过加强业务联动,有利于形成一致对外的整体合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产品和服务。

表1 投资银行机构与商业银行机构可开展的联动业务

为提高联动效果,首先,商业银行内部应建立并完善业务联动的制度化机制,按照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线为中心梳理业务流程,实现交叉销售,与客户建立全面、持久和深入的业务关系。其次,应建立联动工作考核机制,将联动纳入全行整体绩效考核中,以激励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完善并加强联动激励措施,建立联动成果的分润机制,实现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再次,应建立一个服务于业务联动工作的信息平台,实现及时、快速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五)加强投资银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投资银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储备关系着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前途。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优化投行人才队伍,培养自己的投行专业人才,引进相关业务领域的国际投行高端人才,形成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逐步建立一支优秀的投行专业人才队伍,为实现投行跨越式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应结合市场做法,构建与投行业务体制相配套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投行员工收入与贡献匹配、风险与利益挂钩、权力与责任一致的良性互动机制。

(六)建立依法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起“防火墙”风险隔离和控制制度,防止风险“传染”,防止因一项业务失败而拖垮整个银行。其次,应建立整体的、自上而下的投资银行风险控制体系,负责监控和管理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风险,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总、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资本市场业务风险管理以及跨市场的交叉风险管理。再次,应建立一套全面、严谨的投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系统,提高识别、度量、防范、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2][3]根据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2006年度、2007年度年报以及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

[4]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探析[N].金融时报,2007-05-21.

Though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vestment Banking in Commercial Banks

ZHANG Xiao-qi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06-0093-03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历经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市场业绩,但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防范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条线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打造投资银行业务精细化管理理念,积极防范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稳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健康发展,我们应采用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全面风险管理作为一个过程,体现为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为载体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构想把投资银行各个业务单元的风险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全盘纳入现有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进行调整,从宏观的角度对商业银行整体风险进行统一测评。

一是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将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纳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范围,由风险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监管;由投资银行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共同组成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团队,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进行管理。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资银行部内部风险管理架构,通过设置双重结构、内外结合来防范投行业务风险。在投资银行部设立专门的内部风险管理团队,明确规定部门内部各业务团队的职责权限;内部风险管理团队对每一笔业务做单独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投行业务项目进行监督和稽核,严格区分银行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架构图如图1)。

二、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进行风险隔离

商业银行的传统银行业务一直秉承着“审慎经营”的原则来防范风险,对于风险往往采取“规避”的态度。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如果发生风险事件将会给金融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则强调承担和控制风险,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来分散和控制风险以获取中间业务收入,在对待风险的看法上更加积极,二者是从不同视角来看待风险防范问题。

商业银行内部应加强对投行风险文化的认识,在投行业务与传统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对风险进行有效隔离。控制部门之间资金流动, 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和投资银行业务资金进行严格把控,防止资金使用违规,做到“ 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减少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传递与外溢。

图 1

三、在投资银行部门内实行前中后台分离,明确前中后台职责

在经营过程中,可以根据“ 内控先行”的原则,在投资银行部门内实行前中后台分离,严格区分前中后台职责,防范内部风险。

前台为业务扩展线,为风险管理线,后台为产品设计部和数据中心。前台主要负责市场拓展和客户营销工作,为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交易风险的评估、管理,对于风险计量模型进行测试与分析。后台为产品设计部门和技术支持中心。产品设计部门主要负责投行产品的包装、销售、交易结构的设计和产品存续期管理,并与前台共同开展产品创新工作,向提供业务风险防范的支持;技术支持中心主要负责交易的确认、输入、会计处理和清算支付, 并根据批准的限额对交易行为进行管理;同时负责涉及各类业务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部门信息畅通无阻,使部门内部人员能够准确了解所需信息,如相关业务政策等内容;高管层也能知晓部门内部运作情况,并通过技术支持获得外部有用信息以帮助其对经营管理作出相关决策。这样既可以形成中后台对前台的业务支持,又可以实现中后台对前台业务的风险控制,从而有效的利用了部门资源,使得流程标准化,大大提高部门的运作效率。而且还能减少由于人员工作交接疏漏而造成的一些列操作风险,便于将防范操作风险关口前移,实现风险集中管理。

四、注重投资银行业务内外部合规性,建立现代风险管理制度

任何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建设,商业投资银行业务涉及面广、产品结构复杂、流程较长,因此,建立一套规章完整、权责分明、运作高效的内部工作制度尤为重要。投行业务发展快,制度的建设会出现一定的时滞,但制度建立速度不能滞后于业务发展过多。同时投资银行部们内部也应尽快建立起一整套规章完整、权责分明、运作高效的内控工作制度,包括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财务资源制度等,明确各业务岗位职责,针对关键风险突出的流程,以设立不相容岗位的形式进行内部控制约束,对于关键岗位人员实行轮岗制度。同时要加强与外部监管部门的及时沟通,尽可能地减少监管风险,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应急预警机制。

图 2

第5篇

关键词: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

进入新经济时代,资本市场高度发达,投资银行业务为市场经济参与者提供了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的资金转移,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投资作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保险、信托等细分行业一起,成为近现代金融产业的重要支柱。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则退居其次,因此,商业银行纷纷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以维持在金融市场的地位。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逐步开放,国外的投行业务纷纷进入我国,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遇和挑战。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概念、作用

投资银行业务与公司或政府的债务及股票筹资活动相关,包括证券的设计、承销和发行。证券服务还涉及到向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提供帮助、公司融资活动,比如经纪商服务、针对告诉的并购和为重组活动提供建议等。在提供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中介中,那些专门从事证券的设计、承销和发行业务(批发服务)的公司被称为投资银行,而专门从事已有证券的购买、销售和经纪业务(零售服务)的公司被称为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的作用表现在七个方面。第一,投资服务。主要涉及对各种集合资产(例如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的管理。第二,投资银行服务。指承销和分销新发行的债券和股票。证券承销可以采取公开发行或私募发行的方式。公开发行方式下,可以采用代销或报销的作法。第三,造市服务。指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为某种资产创造出一个二级市场。在充当政府一级交易商以及公司债券和股票的承销商以外,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往往还必须为这些金融工具提供一个二级市场。第四,交易服务。交易服务与造市服务密切相关,指交易商可以从事某种基础证券或资产的交易,具体包括头寸交易、纯粹套利、风险套利、程序交易、股票经纪服务和电子经纪服务等。第五,现金管理服务。指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一种类似于银行存款的账户,即现金管理账户(CMA),这些账户中的大多数允许客户以某种共同基金账户为基础签发支票。第六,并购服务。投资银行经常向并购交易提供咨询服务,如协助寻找并购伙伴、承销并购新公司发行的证券、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对并购协议的条款提出建议、协助目标公司进行反并购等。第七,其他服务。包括托管服务、结算服务以及研究和咨询服务等。

二、美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分析借鉴

在1933年以前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有分离也有结合。美国1929年发生大股灾之后,当时的联邦政府认为投资银行业务有较高的风险,颁布1933年法,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行业务明确、严格地划分开,严厉禁止商业银行从事包销公司股票债券业务,并禁止持有它的股票。结果一大批综合性商业银行被迫分解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摩根银行分解为从事投行业务的摩根士丹利和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JP摩根。也有很多投资银行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典型的例子是美林证券。随着混业经营趋势的加剧,美国于1999年颁布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放松了对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得商业银行可以重新从事一些投资银行业务。由于银行也有雄厚的资金优势、人才优势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优势,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发展迅速,扩展到股票经纪、证券承销等投行业务领域。到2001年,美国证券市场5家最大的承销公司中,成立了专业化的投资银行附属机构的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占据了3家,并占据全部市场份额的28.3%(见表1)。不过,欧洲各国的投行业务一直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由此形成了许多的“全能银行”,如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荷兰银行以及瑞士信贷银行等。以投行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在美国商业银行业净营业收入的占比迅速增加。按照FDIC(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要求,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分为四类,托管收入;存款账户服务收入;交易账户盈亏,指通过现金交易和表外衍生交易合约产生的收入;附加非利息收入(图1表明了非利息收入的迅速增长)。可以看出,托管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在5%左右,存款账户服务收入在7%上下浮动,交易账户占比在3%左右,然而附加非利息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1992年的17.8%上升到2005年的27.4%,使得同期全部非利息收入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从33%增加到42.8%。附加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七个部分:投资银行收入,包括投行顾问、经纪、担保费或佣金;风险投资收入,包括风险投资活动的净盈亏和服务收费;资产服务收入,指对他人持有的不动产按揭、信用卡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服务收入;证券化资产交易净收入,包括证券化交易形式销售资产的净盈亏和费用收入;保险业务收入,包括保险担保的费用、佣金或服务费收入,子公司从事保险或再保险业务的保险费收入,各类保险及养老金产品的销售或推荐的费用、佣金或服务费收入;资产销售盈亏,包括贷款(租赁)、自有不动产销售、其他资产销售或处置盈亏;其他收入,包括保管箱使用费、自有物业出租收入等。通过对这七种附加非利息收入的进一步分析(见表2),可以看出包括证券托管、投资银行、证券化盈亏、资产销售等业务在内的投行业务收入占净营业收入的13-15%左右。美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及模式

投资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品种具备高附加值的业务特点,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中间业务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具备风险较低、回报可观的特性。同时,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信誉、资金和服务体系等优势。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逐步放开的时代,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商业银行已悄悄地参与了投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基金、资产证券化等。随后,又纷纷酝酿成立了投行部。早在2001年,招商银行就成立了商人银行部,推进投资银行业务。2002年,工行成立投行业务部,引入了高盛、德意志银行等战略投资者,到2004年投行收入已突破10亿元。建行于2005年相继控股、重组了中建设、中信建投等二十多家券商,投行业务迅速铺开。交行于2005年10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并对现有的交通证券有限公司进行整合。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是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即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内设机构,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部分投行业务,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证券业务以外的其他投行业务,如资产证券化、保险等,且大部分被归入中间业务范畴。目前工行、建行、中行和招商银行等都在采用这种模式。二是银行集团模式。它属于金融控股公司的一种,即商业银行通过控股或持股某家证券公司或投资银行来经营投行业务。但商业银行与控股的投行之间大都保持相对独立。目前,除农行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都通过独资或合资成立投资银行。这种模式下的投行业务以证券业务、财务顾问等为主。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除了银行集团模式外内部综合经营模式还大有可为。与国内券商和国外投行相比,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既具有优势,又有相对劣势。优势是国内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信誉、客户资源、信息、资金、网络等优势,为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劣势是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投行业务的新市场,自身缺乏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技能,对资源利用和产品创新缺乏经验,同时还面临着国内券商、国外优秀投资银行以及国外综合性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从业务范围看,在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银团贷款、公司理财、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资产及基金管理、投资咨询、资产证券化等领域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

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建议

当前,监管当局鼓励创新,投行业务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大好时机,商业银行应该抓住市场时机发挥自身优势并通过进行创新组织、招聘人才、实施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迅速弥补劣势,增强投行业务竞争力,实现业务和收入的多元化从而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

(一)以投资银行部为核心建立与行内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有效合作

投资银行业务的客户资源来自公司业务、机构业务、资金业务等其他部门,客户营销、产品推行需要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的有效配合才能使投资银行业务得到开拓、发展与创新。

(二)投行与行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投资银行部与行外金融机构建立业务联系,并借助其他金融机构尤其是券商等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

(三)做好客户资源梳理

投行业务资源要依托商业银行现有资源,分析客户特征,了解潜在需求,科学选择产品营销策略,抓住重点客户的需求和机会,并且注意培植具有潜在投行业务需求的客户。

(四)以下业务作为当前拓展投行业务的重点

1、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需求多来自大中型优质客户,近几年来需求旺盛。商业银行通过短融券承销,有广阔的市场既可扩大中间业务收入,还能增强为大型优质企业服务能力。

2、银团贷款。为资金需求相对较大,期限相对较长的客户提供银团贷款,可以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减少银行间的无序竞争。

3、企业财务顾问。利用商业银行在网络、资金、信息、人才和客户群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资本组织结构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金融及资本运营提供策划、咨询及中介服务的业务。

4、资产证券化业务。商业银行通过与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规避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约束,盘活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并积累证券化业务的经验。

5、杠杆融资业务。通过与外部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开展杠杆融资业务,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满足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配股、收购、兼并等资本经营活动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获得良好的收益。

(五)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投资银行业务是集合技术与创新的业务,其风险管理没有现成模式可循。要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审批控制流程,规范项目运作同时还要积极研究创新改善和转换风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谢罗奇,刘珍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2、高健民,闫瑶.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4).

第6篇

关键词:投资银行 混业经营

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市场中两类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从本质上来讲,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都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一方面使资金供给者能够充分利用多余资金以获取收益;另一方面又帮助资金需求者获得所需资金以求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然而,在发挥金融中介作用过程中,投资银行的运作方式与商业银行有很大的不同,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而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投资银行作为直接融资的中介,仅充当中介人的角色,它为筹资者寻找合适的融资机会,为投资者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但在一般情况下,投资银行并不介入投资者和筹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之中,只是收取佣金,投资者与筹资者直接拥有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例如投资者通过认购企业股票投资于企业,这时投资者就直接与企业发生了财产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投资银行并不介入其中,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称作“直接融资方式”。

商业银行则不同,商业银行同时具有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对于存款人来说它是资金的需求方,存款人是资金的供给者;而对于贷款人而言银行是资金供给方,贷款人是资金的需求者。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存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并不直接发生权利与义务,而是通过商业银行间接发生关系,双方不存在直接的合同约束,因此这种融资方式称作“间接融资方式”。

一、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顺应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和要求

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外资全能银行将陆续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其所提供的全方位、多功指的金融服务将会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金融机构能够利用创新型金融工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而由于分业经营,我国金融机构在这一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新的金融产品都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交叉融合的结果。银行开拓除存贷利差收入之外的新的利润来源,除了表内业务创新外,更重要的是表外业务。而表外业务大多是与证券业、保险业的衍生产品相关,如保险证券化、资产证券化都需要多个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性金融服务,分业经营很难做到。在这种背景下,分业经营不仅不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办法,甚至还可能带来新的更大的风险。商业银行必然要寻求制度创新路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等新业务品种,朝着全能银行方向发展。

2.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亟待提高竞争力以面对外资全能商业银行的竞争。外资银行除了资金实力雄厚、国际网络结算先进、商业信誉好、经营机制灵活等竞争优势外,外资银行将凭借其混业经营金融制度带来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国内银行展开激烈的竞争。

3.满足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内在一致性要求

银行、证券业之间原本就存在天然的、内在的联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互动、互流、互制关系,是金融资金流动的一种客观规律,是金融业内在协调发展的经济前提。如果商业银行仅仅从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则资金不能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顺畅运行,容易造成市场间沟通渠道阻塞,不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会使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宏观调控手段运用失去用武之地,也将使商业银行自身只能囿于有限的经营领域,割裂了资金价值链的完整性,业务空间受压,金融产品单一,不能分享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带来的成果,导致经营失败。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1.理论基础

学术界对金融混业经营的现象进行过很多研究,从基础理论、假说、实证检验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观点。有的是从宏观的经济理论出发,从混业的风险、效率、垄断等角度来分析混业的优势,还有的是从微观经济理论出发,从市场竞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方面分析混业经营的合理性。

2.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及外部监控体系的改进

与银行业的发展相适应,监管当局行政式直接金融管制放松,同时以控制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不断加强。各国放松对金融机构直接管制的同时,加强了以促进银行谨慎经营为目的的风险管理,促进公平竞争与提高安全性并举,寻求保证银行业效率与稳定的最佳平衡点,达到对金融运行的新控制。

3.技术支持的出现

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革命性发展,金融衍生品与对冲手段的不断丰富,也使金融机构控制多元化经营风险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金融创新、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趋同使银行、证券分离的规定落后于时代。从公司借款人的角度看,是通过银团贷款还是依靠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二者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别。问题不在于一种融资手段是否天生比另一种好,而在于当条件要变化时,是否有一种融资方式由于成本和其他条件(如合同、再融资机会)的缘故而更可取。

三、总结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适应经营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但由于投资银行业务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详细分析自己的组织结构、业务特色、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专业投资银行相比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劣势,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和产品创新,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建立具有投资银行竞争力特点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商业银行原有的、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投资银行部门与行内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和行外的机构进行合作,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不断完善和整合投资银行业务平台,不断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竞争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综合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武十伟.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2004(10)

[2]李樱.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探析[J].湖南经济,2002 (3)

第7篇

关键词:投入商业机构;商业管制;综合操作

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

1.1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挑战

中国将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和商业体系是随着中国商业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形成的。目前,中国已经开放了商业机构市场,同时的完全开放前令人垂涎中国巨大的商业市场,通过设立外资商业机构的分支机构,商业机构和其他商业机构的股份,扩大业务品种操作各种方式在中国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完成其战略计划。为吸引大量的国内高端客户在商业机构投资,管理资产,银团贷款,贸易融资,零售业务,资金管理和衍生产品,如商务服务,优势更加明显。

1.2我国银行业的脱媒效应明显增大

2006年以来,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股权融资迅速增加。短期融资债券和企业债券发行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自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因为股市开始恢复融资功能,股本融资及规模逐步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替换商业机构贷款,脱媒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据商业机构的统计,在2006年通过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融资公司达至806亿元人民币(不包括私人股本和风险金融) ;同时,尽管商业机构贷款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最近这种优势正在减弱,相比2005年,85%的外部融资来自商业机构贷款,而在2006年只有79 %的占有率 。

2.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2.1道德风险

通用商业机构或商业集团在证券经纪,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全方位服务等诸多领域,通过广泛的基金管理,大量跨市场领域的产品流入市场。由于商业机构业危机的结果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整个经济危机,因此各国政府都给予特殊的保护,商业机构,可视为特殊津贴。当商业机构开展投入商业机构业务,补贴收入从传统行业扩大投入商业机构业务部门,资助的溢出效应,证券和保险业的风险在商业安全将完全保护系统的范围内,造成道德风险。此外,跨业务的集成,但也为商业机构使用内部信息侵犯全面的消费者的利益提供了机会。一旦投入商业机构业务与商业机构的传统业务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这可能会导致商业机构客户的利益受损,并可能威胁到该国的商业秩序和安全。

2.2市场风险

商业机构直接参与这些高风险业务,并获得高额回报,但也意味着到商业机构,投入商业机构绑定随身携带额外的风险资本市场。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设立商业机构,证券公司,信托投入公司及其他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证券附属机构通过商业机构信贷资金投入于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由于综合操作的时机还不成熟,风险管理水平低,管制机制远远盲目整合改善的结果造成商业市场紊乱。在随后的国家商业部门和房地产整合,这些投入商业机构的损失,并最终形成不良资产。市场的混乱和缺乏风险管理措施,对商业体系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管制机构作为孤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个分部门。

2.3政策风险

目前,管制当局对商业机构的新业务,必须提交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符合商业机构的发展趋势,管制部门整合商业机构的操作已显著放宽限制,并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法规来规范管理,我们相信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然而,由于投入商业机构的具体管制规则尚未出台,政策有更大的灵活性,它可能是一个心照不宣此前禁止未来。再加上大量的商业机构,投入商业机构业务,将不得不接受他的三个等多边机构监督,管制机构之间的协调不力法规冲突时,会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3.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业务创新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商业机构,客户源,网点,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和有效地拓展投入商业机构,商业机构应该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建立的所有业务部门的投入商业机构平台,采取相应的策略,并形成持续的商业机构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有效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准确地细分客户,提供优质,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商业机构可以建立投入商业机构业务创新的平台是:

3.1企业短期融资券承销平台

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是目前商业机构的主要垄断方式。主要营业执照低成本的直接融资企业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业务服务质量大的重要途径。该平台可用于企业与商业机构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并促进的重要渠道,开展其他业务,如财务顾问,贷款,兼并与收购,企业结算等方式。如中国光大商业机构,兴业商业机构以短期融资券为主要业务重点。

3.2银团贷款平台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之后,银行投资业务也开始通过建立大型商业机构的银团贷款的组织,拓宽合作与企业空间的能力,提供多方位的商业服务,可以加强优质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在这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的是中国工商商业机构。

3.3资产管理业务平台

许多家商业机构随着管制逐步放宽,都推出了综合操作试点,中国工商商业机构,中国建设商业机构,交通商业机构都相继设立相应的基金公司,这也是跟随时代脚步的必然之路。通过富有的私人客户的各种商业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债券,票据等方式,对投入、委托贷款和其他服务的基金有很大帮助。

3.4并购业务平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内的许多发达工业都经历过产业并购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所有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商业竞争中,企业通过兼并和收购重组,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继续扩大企业规模。因此,您可以结合商业机构贷款客户的行业整合计划的企业兼并和收购的行业分布和特征。如果中国工商中国商业机构和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应为后者在重组央企房地产资源。(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曹凤歧,贾春新.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

第8篇

1.投资银行的创新业务内容。

投资银行业务创新最根本的原因是利润最大化和规避风险目标的驱使。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投资银行的业务活动已基本触及到资本市场的所有领域。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传统业务包括: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和证券经纪与自营业务。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活跃运作,投资银行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其创新性业务包括:

1.1收购与兼并业务。

这一项业务是指投资银行在企业收购与兼并开展的前期和中期过程中提供价值评价、形势咨询、方案策划和协助融资等一系列服务的活动。

1.2资产管理业务。

这一业务通常是指投资银行根据与客户签订的资产管理协议,对于客户所指定的财产进行经营运作提供理财指导,以达到为客户控制风险,从而获得更高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

1.3财务顾问业务。

财务顾问业务是指投资银行凭借投资经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接受客户的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类融资类、财务安排、资产重组方面的分析、咨询、方案设计等业务。

1.4金融创新和资产证券化业务。

金融创新是投资银行在业务经营领域的创新,用新的思维和技术开发新的工具,开拓新的模式,而后者是指经过投资银行把某公司的一定资产作为担保而进行的证券发行,是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之一。

1.5风险投资业务。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它是指投资具备相当发展潜力的创业企业,并为之提供专业化经营服务的一种权益性成本,这是当前发展势头很迅猛的一种业务。

2.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具体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创新成为了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企业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必然离不开创新。投资银行作为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中最具活跃最积极的机构,日益重视他们对于新兴金融业务的开发和创新,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所年里,美国券商传统业务量的比重直接下降33%左右,投入传统业务的资本更是直接下降了39%,这样的数据充分反应了上面所谈到的趋势。从整个世界投资银行的发展看,其业务领域已经大大突破了其传统业务范围,一系列新的业务日益成为投资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以全球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为例,它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交易与直接投资业务和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业务这三大板块。在高盛的投资银行业务中,承销收入一直低于财务顾问收入。在市场发展积极向上的时候,创新类业务已经超过传统业务达到了更高的市场占有状况,而在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情况下,只有各类创新业务仍然不断地在发展,不断地创造着利润,平衡了公司地整体盈亏状况,甚至还能产生一定地超额利润。可见,创新类业务逐渐成为投行的竞争核心,对于投资银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创新业务的拓展,高盛的综合年收益与日俱增,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在全世界中,另一个著名投行摩根斯坦利近年来发展的状况同样非常令人瞩目。其在国内、国际业务的拓展、新科技和新思维的运用等许多方面都名列世界前茅。最值得一说的是摩根斯坦利在海外投资方面的杰出表现,通过对于涉及多个国家的一些投资企划与方案都实施的非常好,并且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摩根斯坦利拥有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获得最多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企业融资、并购咨询及房地产金融服务、证券研究、资产管理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服务的全球化,像这样的大型投资银行更是依靠不断创新的多远业务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法律环境对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和创新的影响

投资银行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与全球化浪潮密不可分、与优越的法律环境更是密不可分,而这一点尤其体现于美国。美国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早就美国投资银行的辉煌发展,而中国当前还没有实现金融立法的完善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和进步。美国投资银行业,正如上面谈到的高盛和摩根摩根斯坦利,他们的发展历程并不长,但其速度之迅猛让人大吃一惊也不得不佩服,尤其是最近的五十年,美国不断发展庞大起来的投资银行团体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其实美国的立法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资本市场管理、证券管理等种种立法不仅影响了投资银行组织结构的改进和完善,而且直接促使和推动了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与此同时,法律和政策上的帮助和指导还使得每次陷入困境得投资银行能够成功脱危。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证券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证券交易法》等三部法律,对于信息披露这一内容进行了制度上得明确和强化,对于证券发行方式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这一些内容无疑都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充满了历史性意义。其中第二部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了完备的投资银行法律制度,通过造就了全新一资银行群体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美国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离不开这一部法律。随着时代的前进,金融业向国际化、创新化、全面化方向发展,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20世纪末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实现了美国投资银行的复合性,增强了美国投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得不说,投资银行发展和立法所创造的法律环境是一个相互体现和影响的过程,法律环境的建设对投资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银行业务 制约因素 发展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现实意义

自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我国商业银行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有效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面临的突出问题。具体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适应金融发展形势的有效手段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直接融资比例逐步扩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进程提速,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氛围。要适应这一发展形势,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来促进自身战略转型的完成。

(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银行业传统业务竞争同质化的现象已经渐趋明显,如何避免商业银行陷入低水平规模扩张和同质竞争发展格局,在与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我国银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另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客户金融意识逐步成熟,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越来越多的客户要求商业银行能提供包括重组并购、投资咨询、财务顾问以及项目融资等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也就是说,加快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投资银行业务,健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摆脱低水平同质竞争、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三)实现效益增长的必由之路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国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盈利空间将日渐狭窄,这亦是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适时、有效地配合国企改革而开展企业并购、承销以及经纪中介等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单一功能,降低累积性风险的发生概率;另一方面也是其拓展生存空间,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的必由之路。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制约因素

现阶段,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主要分为3类,主要包括:第一,金融工具创新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利用科技和金融工具创新,与市场需求实现对接,在这一模式中,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根据自身的业务优势,进行广泛的功能互补性合作。例如商业银行开办的资产管理、基金托管、基金发行、债权发行以及保险等业务。其最大特点是商业银行借助自身的网点渠道或结算功能,代销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的标准化商品。第二,境内分业、境外混业的模式。受我国法律因素的制约,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选择在境外组建投资银行,再返回国内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其优势在于一方面能与国内商业银行一起为客户提供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另一方面也能从法律层面规避风险,不同程度地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这种模式的代表主要有建行+中金、中行+中银、工行+工商东亚等。第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即在商业银行传统银行业务实行总分行制,保持总行一级法人的同时,对投资银行业务、非银行金融业务和中间业务,实行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方式。将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组建为信用卡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票据公司、咨询公司、消费信贷公司等,由总行控股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这样既保持了总行大跨度统一调度信贷资金、保证支付的规模经营优势,又能灵活适应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近年来,虽然部分内资商业银行运用以上三种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还面临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如下:

(一)内在因素

认识层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国际银行业投资银行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二是对在国内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将面临的生存、发展压力认识不足。

人才层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仍然主要由信贷和会计两大类组成,缺乏开展投资银行类业务的经验,这与投资银行业务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实际的业务开展中,往往难以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投资银行类服务,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

经营动力层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企业融资习惯等方面原因,目前,依靠银行间接融资依然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经历过资产、负债业务萎缩的时期,利率市场化仍未触及基准利率,存贷基准利差仍然较大;另一方面,国内居民储蓄存款对利率缺乏敏感性,商业银行仍然拥有庞大的核心存款,有足够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开展信贷、国债投资和票据投资等业务,由于传统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的盈利空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动力。

(二)外在因素

制度层面。现行的《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国内商业银行一般无法获得股票和公司债券的IPO经营牌照,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无法为企业客户直接提供IPO服务,同时也不能从事自营股票交易和普通企业的股权投资业务。股票发行承销业务一直都是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利润来源和能够带来派生收入的核心业务,目前的法律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的发行承销业务,这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很大的限制。

市场环境层面。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仍然偏低,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交易工具单一,市场缺乏流动性和透明度。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也造成了极大束缚。例如,银团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贷款方式,其市场化程度要求较高,但由于资本市场环境不成熟,我国金融市场中银团贷款仍属一种新兴贷款形式,相对于外资银行和企业来讲,中资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对这种贷款形式的认知程度却不高。另外,由于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两个金融市场的相对割裂,资金无法在两个市场中自由流动,也使商业银行在投资主体、制度安排、产品创新等连通环节发展缓慢。

品牌认知层面。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时间短,经营管理水平还相对较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却长期存在着“有投行业务,无投行品牌”的尴尬局面,没有一个为市场所广泛接受和熟知的品牌投资银行业务。而许多外资投资银行在中国和国外资本市场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例如,高盛、美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等,这充分说明目前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品牌知名度远远落后于国外投资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金融发展形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实现效益增长的必然选择,尽管如此,但仍应遵循分阶段渐进的发展原则,不应盲目地一步到位,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从金融机构本身条件来看。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性很强,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缺乏相关的业务基础和经验。这种状况决定了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一步到位推出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而必然要经历从尝试到发展,再到成熟,逐步推进的发展历程。第二,从监管层面来看。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一直是我国银行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由于我国银行、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于集中,如果贸然大幅度推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将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极大地增加金融风险。第三,从国际发展经验层面来看。商业银行分阶段拓展投资银行业务也是较为稳妥的金融发展方式,这样可以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获取相关收益、回报的同时,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总的来讲,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可分以下三个阶段来推进:

(一)第一阶段

在分业经营的大局下,允许进行小范围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实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来看,商业银行也并不是从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贸然转向投资银行业务领域的。在放开商业银行经营控制之前,应在维持现有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下,在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允许范围内,实行“交叉经营”,对部分竞争力较强的银行机构可谨慎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特例实践,具体而言:第一,鼓励我国商业银行在海外进行业务拓展,兼并收购外资金融机构。第二,持续深入推动银证合作,积极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和国债市场回购业务、证券抵押融资业务以及银证转账类业务。其中,同业拆借和国债市场回购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进入全国银行同业拆借与债券回购市场,参与拆入拆出资金以解决证券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短期资金余缺的业务;证券抵押融资是指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将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作质押按照一定比例向商业银行借款的业务;银证转账类业务则是指投资者通过商业银行的柜面服务、电子银行服务和自助终端服务等方式,实现投资者银行账户和保证金账户之间资金的适时划拨。第三,促进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合作。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积累业务经验和实力;另一方面,也能为监管部门积累监管经验,确立重点监管和允许放开的领域。

(二)第二阶段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时间较短,金融体系比较敏感。这一阶段,要按照国际通行做法,推动信托业与证券市场、资产管理领域、共同基金领域和风险投资领域的融合,逐步放开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业务综合。第一,加速清理商业银行机构的不良资产,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竞争力;第二,通过调整相应的法律法规,适度放松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其经营部分相对风险较小、绩效明显的交叉业务;第三,充分利用已经积累的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经验,组建以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通过战略联盟、收购兼并等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进行资源优化、重组;第四,协调《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信托法》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适时地修改其部分内容,以适应金融形势的发展;第五,确立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培育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竞争力。

(三)第三阶段

投资银行业务大多为银行业务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的交叉,由于我国宏观金融管理政策对商业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定,使商业银行无法开展许多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业务品种,既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产生了限制,也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留下了法律风险和隐患。目前,我国对金融业实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制度,坚持“法律无明文许可即禁止”的原则,也就是说,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除了有较多限制外,还存在诸多空白。因此,在前两个阶段稳步推进的前提下,还应从法律上确认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合法性,最终放开对商业银行合理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限制。与此同时,应根据国际及国内金融形势的发展实际,对已有的银行金融业法律框架进行进一步调整,建立起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中国国情的法律监管体系,拓展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赵进.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模式及策略[J].金融改革,2009(2)

2.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依据和模式[J].经营管理,2008(4)

第10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世界金融领域的巨大变革中,全球范围内的混业经营全面取代分业经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二十世纪后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金融管制的不断放宽,金融业自由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工具创新的日新月异,使得占主流地位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难以为继;尤其是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混业经营时代的来临,“混业——分业——混业”是国际银行业走过的轨迹。论文百事通目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已是当代国际银行业的一种趋势,在2006年度全球千家银行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中除中国三大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采取分业经营模式外,其余的均为混业经营机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承诺的压力下中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过程中的路径选择问题。

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分业经营削弱了银行业的实力,因业务范围的严格限制使许多银行丧失了许多盈利机会;特别是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分业经营反而加剧了银行业的风险,使其生存能力受到限制。为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品种,从专业化逐步走向多样化、全能化,从分业走向混业。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随着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改革的进一步加速,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进展顺利,利率市场化进程将不断加快,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走向消亡,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格局将打破原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格局,市场集中度将呈下降趋势;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一步连接,外汇衍生市场逐步开展,发展金融期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品种不断增加: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对金融混业化经营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步,银行、证券、保险相互渗透的局面已经出现,业务经营自由化势不可挡。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又促进了金融中介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快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坚持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类金融中介的改革,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从综合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此外,随着中国逐渐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将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一流客户,那些达到投资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质公司客户可以通过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集低成本资金也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吸引公司和个人存款通过基金等投资管道流入资本市场,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的相对甚至绝对萎缩,必将对已经存在过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处于包夹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维持和拓展客户资源稳定存款资金来源。

总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银行不断进入市场,使国内银行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因此,开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研究,探索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效发展模式,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一)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金融改革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需要非常强大的、完善的金融系统来支撑。从整体上看,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以中介贷款融资为主市场,证券融资为辅的格局,银行体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资本市场过小与银行过多的融资负担又使得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落后,效率低下。因此,中国目前的这种融资体制不利于长远的金融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改善中国的金融结构,使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互动发展,才能使金融系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能力。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又促进了金融中介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快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坚持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类金融中介的改革,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从综合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二)中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考验

银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服务特性更多地是体现在其中间业务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银行主要是依靠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各银行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都很小。

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之比从1930年代至今经历了高——低——高的轮回,这与美国混业——分业——混业的历程有很大关系。美国商业银行1934年的非利息收入与总收入之比为24.57%,198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非利息收入占比达到最低点,在1981年仅为7.09%:1990年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增加,特别是1999年以后,占比上升到40%以上,2005年的占比为43%。其中,在2005年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收入占比不到20%,并且有下降趋势,大量的是其它非利息收入。其它非利息收入较多,与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从而商业银行投资工具多、以及混业经营有很大关系。

与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相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偏低,而且来源单一,主要来自于手续费收入。这充分反映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特点,银行基本上没有来自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只能依靠网点优势赚取结算、等收入;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也没有来自存款账户管理的收入。

目前,国际一流银行的业务结构中,投行业务基本上占总收入的30%以上。2006年全球十大投行业务排名中,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银行系”金融机构占据了半壁江山,资本市场及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如何,正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和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力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银行不断进入市场,使国内银行在规模与业务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对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国外混业经营的强烈冲击和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三)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

虽然我国实行了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但实行的分业经营并不是绝对的分离,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交叉和合作,而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加快,混业经营的步伐逐步加快,我国正逐步走美国类似的道路,即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目前主要通过银证合作方式实现。

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业务以及资金的合作。

银证转账业务主要是指证券公司通过银行网络进行客户资金的划转是指投资者通过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网上委托、电话委托系统以及双方的自助终端等方式,实现证券保证金账户与银行储蓄账户之间的资金实时划拨。根据《证券法》第132条第2款的规定,“券商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全额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单独立户管理。”随着证券公司管理的日益规范,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建立了托管银行的制度,一方面具有经济性,另一方面更强化了风险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基金托管是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的法定监管人,不但要保管基金的全部财产,办理基金名下的资金往来,还要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审核基金净值及基金价格。

证券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合作,开展“银证通”业务,即指在商业银行业务系统与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相联接的基础上,以银行活期储蓄存款作为个人投资者证券资金清算帐户,通过银行电话银行或网上银行系统进行证券交易等相关业务,是为提供客户同时投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便捷金融服务。

资金合作,是指商业银行为证券公司提供合法资金。虽然,《证券法》、《商业银行法》都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但《证券法》同时又规定“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必须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措的资金”,因此,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股票质押方式向银行借款。

商业银行可开展部分债券业务,但目前仅限于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业务;法律上并不禁止商业银行在境外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成为资产发起人以及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财务顾问业务,《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对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业务都没有禁止性条款规定;基金管理业务,200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进行证券投资。

目前商业银行开展的部分投资银行业务,为商业银行进一步综合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管理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部门成立和运作的时间尚短,与行内其他机构和部门存在职能交叉和业务重合,业务流程和协作还需进一步磨合。一方面行内其他机构和部门与投资银行部门存在分工合作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许多项目上也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需要投资银行部门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借鉴国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和竞争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业务定位和方向,在此基础上,加大业务创新、组织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以及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创新,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实现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成为未来金融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工行、建行、中行等国有商业银行近期都把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今后主要的业务拓展领域,集中力量打开投资银行业务市场。而部分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也都已成立了投资银行部,从事除股票和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外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实际操作方面,我国目前存在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少,发展较慢,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更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如何发展,如何寻求突破是各商业银行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重点

从美国金融业的历史看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如果说四大国有银行凭借其天然的规模优势和庞大市值具备了成为“中国花旗”、“中国汇丰”的雏形,而城市银行则凭借其区域性优势占据了地区银行的生存空间。而对于其它13家全国股份制银行来说,在中国所有银行中成为大型的综合性银行的银行可能只有

一、两家,多数股份制银行都将分化为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银行,在这一分化过程中,谁能最先找到自己的定位,建立起专业化的优势,谁就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胜。

因此,一般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时,应和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确发展定位,与原有优势资源相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并将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与实现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打造核心行业,像投行一样的定制化服务,以及细化交易结构等。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不断创新,走出有特色化的、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在目前,商业银行可以从搭建的七个投行业务创新平台中进行选择,并结合内部的优势业务,向专业化发展,可以重点发展以下业务:

1、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

通八达

随着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的试点扩大,通过基金公司为富裕个人客户提供的各类理财服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票据投资、委托贷款等业务;加上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原有的外汇理财、人民币理财以及衍生工具理财产品,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覆盖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平台。将资产管理业务进行整合,并进行联合营销,将满足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并为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将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并购业务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之间的整合和行业之间的整合,许多并购行为将发生,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并购提供所需资金。

3、专业化行业金融服务

通过对某一行业的发展进行充分研究,围绕行业发展的价值链,专门为该行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并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资金需求方案,形成自己的业务特色,进行专业化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及管理服务。如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开展的“封闭式房地产项目”就是属于此种类型,围绕房地产的开发提供全方位的资金需求,同时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此外,探索探矿权、采矿权抵押贷款业务,并对矿产类公司的价值链进行规划,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由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逐步消耗,其价值越来越体现出来,目前矿产资源的价格在近年来一直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行业的风险较小,但市场价值却非常巨大,发展潜力高。

4、股权直接投资

直投业务特别是对拟上市公司的投资利润收入丰厚。从国际上看,直投业务是国外投行的重要利润来源。如高盛投资中国工商银行、以及2006年收购西部矿业3,205万股权;摩根斯坦利投资蒙牛并运作公司上市,之后获得了巨额的投资回报,其投入产出比近550%,而对平安保险、南孚电池、恒安国际、永乐家电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的投资与套现均非常成功。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高盛投行业务的PE的账面价值在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类PE业务增长近78.22%,发展迅速。

从国际上的私募股权投资(PE)情况看,国际上的PE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势,出资人45%来自于养老金,10%来自于银行、保险公司,还有12%来自于个人和企业。

随着国内创业板的即将推出,将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信托公司已经被批准进行PE投资,证监会也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证券公司开展直投业务的试点。

因此,虽然目前银行资金不能直接进行投资,但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的通道间接将资金进行股权投资,获得更多收益。

5、资产证券化业务

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行结构化融资。

总之,由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详细分析自己的组织结构、业务特色、风险控制能力以及与专业投资银行相比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劣势,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变革和产品创新,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建立具有投行竞争力特点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起一整套与商业银行原有的、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不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同时,还需要加强投行部门与行内其它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强和行外的机构进行合作,有效规避政策的限制和监管风险,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综合优势,不断完善和整合投行业务平台,不断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在竞争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综合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的未来营销战略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都把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今后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并利用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和声誉开展业务,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财务顾问、收购兼并等投资银行业务上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业务的开展,内部资源的整合,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在考虑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重点从以下方面的实现突破。

1、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实施长远规划。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业务运行和市场开发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客户也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加快,投资银行业务今后的市场潜力非常大,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因此,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工作,在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规划上,要树立长远目标,制定适合本行实际的长期发展战略;同时,要充分利用商业银行的信誉、客户资源、机构网络、资金实力等优势,积极开展融资、理财、并购、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2、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以客户为中心,在拓展业务上实施多元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战略。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开发多元化、系统化的投资银行业务产品,为客户设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对客户实施多元化营销策略。同时,要针对VIP个人客户和重要公司客户进行专业化营销,为客户提供专项服务、个性化服务。

3、商业投资银行业务应树立特色观念,在实际运作中实施品牌战略。目前,各家金融机构都在瞄准投资银行业务市场,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必须要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这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家商业银行需要都根据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不断创新,以便在今后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有所侧重,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在某些投资银行业务的领域中突出各自的“品牌形象”,并在此基础上抢占市场份额,创建具有本行特色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4、投资银行业务营销应统一集中管理,在业务管理上实施团队营销。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参差不齐,大都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各地分支机构的发展程度也不均衡。随着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今后商业银行应对投资银行业务要集中统一规口管理,不能归口的,由总行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同时总行投资银行部应加强分支投资银行机构的业务联动,通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争取优质高端客户,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此外,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营销时,应注意实现多目标营销并重,尤其是对优质客户的业务要实行交叉营销,形成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银行业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在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业务的品牌、资金、业务网络、客户资源等优势的同时,需要整合行内、行外以及证券公司的业务资源,制定长期经营战略,全力打造投行业务品牌,通过管理、机构、产品、业务流程、销售、人才规划等全范围的创新,构建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结构合理、风险可控的经营管理格局。

(三)经营战略和目标模式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通过对商业银行业务的特征、优势和投资银行业务的特点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从投行业务发展全局出发制定经营战略和发展目标。

鉴于银行业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商业银行内部对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一个逐步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经营战略:

1、建立业务管理机构

鉴于当前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较强的现实,商业银行有必要按市场导向重新考虑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建立独立的专门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组织机构。当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为大力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可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充分调动内外部各种资源,对投行业务实行系统的策划、拓展和管理。

2、进行准确的客户定位和客户需求挖掘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客户定位应建立在现有客户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的综合特征,分析潜在需求,作出准确定位。从商业银行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出发,投行业务的开展应以公司客户和VIP个人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以大型优质企业为当前重点发展的客户,以成长性良好,与银行服务实力相匹配,具有潜在投行业务需求的中型客户为未来重点业务开发对象。

3、多元化业务组合战略与重点业务战略相结合

在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初期,需要构建相对平衡、能够带来稳定收入流的多元化业务组合;随着优势客户资源的挖掘,逐步形成了优势业务,此时,需要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发展潜力巨大、客户资源聚集的业务,逐步形成某一业务领域独特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特色,并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培育出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树立自己的品牌。

4、全面创新战略

这是塑造大型专业化投资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战略之一,需要在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三个领域协调展开。在业务和产品领域方面,首先结合传统商业进行产品创新,拓宽业务领域,重点放在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开发高质量的全新产品;在制度创新方面,重点建立和完善组织结构创新、决策体系创新、业务流程创新、风险控制和财务监督体系创新以及资源分配与共享机制创新方面。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并促进两个业务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投资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打造出业务品牌,随着政策的放开,通过投资银行业务资源的整合,将可能成为独立的公司,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中心。

5、业务整合

为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优势,快速有效的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建立投资银行部为核心的投行业务运营平台,采取相应的策略有效的整合内外部资源,对业务进行整合,准确的细分客户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6、核心竞争力培育

综合化经营的着力点,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综合化金融产品,来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同样,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也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和内部管理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业务流程管理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需要在执业规程、业务流程、管理与决策方面遵循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市场化原则。在业务操作中,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管理,以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在投资银行业务流程设计中,首先应当弄清楚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围绕产品的信息流、物流和服务流这三个主要方面而进行设计,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般而言,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来说,能够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是“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案”和“提供资金”。

一般来说,普通投资银行业务项目流程包括了信息收集、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优选、内核、方案实施、项目总结等,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具体业务流程。但从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来看,可以根据项目的类型进行流程管理,如将业务分为顾问类(如财务顾问、投资、理财顾问)、操作类(并购、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和融资类(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结构融资、过桥贷款等)来管理。

对于总分行结构下投资银行组织结构,根据项目的来源、项目规模和难易程度采取的业务流程管理也不相同。首先,总行设投行业务管理中心(负责全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和协调),分行设投行业务需求处理平台(负责集中辖区内客户的投资银行业务需求),并建立授权制度,按照品种、风险程度高低、金额大小、操作程度难易等标准来界定相应权限,确定总、分行经营种类与额度。其次,将业务需求分三类:分行解决类、总行解决类和外部解决类,然后分类实施处理。分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分行组织业务团队,按照我国商业银行制定的业务模式和质量标准提供服务;总行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团队提供服务;外部解决类客户需求,由总行负责联系海内外专业机构。

(五)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品牌定位及品牌管理

作为从事高风险产业的商业银行。历来都非常重视信誉,把信誉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优良的信誉是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以获得投资者的信赖、取得筹资者的认同。同样,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市场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及突出品牌的顶尖特性。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和产品品牌都将有助于投资银行业务介入市场并得到商机。

但是,由于投资银行的业务产品是结合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进行的创新,也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需要,加上创新是塑造投资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克服风险的最佳手段。因此,投资银行业务产品可以同原有商业银行的产品有不同的品牌,在两者品牌没有冲突的情况下,投资银行可以自己发展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管理。

四、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与监管

风险是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机会。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属于非银行传统业务领域,所面临的风险构成将会有很大改变,信用风险将不再是主要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等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主要致力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控制,促进投资银行业务长期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风险控制

一般而言,投资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不同的投资银行业务有不同的具体风险(如承销风险、并购风险、投资风险等);而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是金融风险(包括流动性、信用、偿付风险等)、操作风险、商业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和政策,法律和制度、声誉等)和偶然风险(各种外部风险)。可见,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有许多相同的风险因素,但商业银行更关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直以来,国内银行业主要致力于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水平,市场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而随着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商业银行除了继续关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市场风险、法律风险、信誉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操作风险、关联风险、利益冲突风险等。因此,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针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

1、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完善风险管理平台。

在原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将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是针对投资银行各业务单元风险进行风险控制,更多的是立足于全行的层次,全面监控整体风险。同时,将业务、风险管理、审计稽核三条线独立,使风险管理和审计稽核独立于经营系统,直接向总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设立两个层面的组织架构。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在总行内部

控制部门建立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是要合理地制定投资银行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明确授权方式,建立有效的监督方式;二是通过在投资银行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内控组织来实施对投行业务的内部控制,负责对具体投行项目实施监督和稽核。

第二,根据投资银行的业务特点制定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对每一项业务、业务模块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应当区分哪些风险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哪些是银行不能控制的,并做不同的处理。

第三,建立集中信息系统并有有效沟通渠道。商业银行应该建立一个涉及全部业务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保证其安全可靠。通过这个信息管理系统,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使所有员工充分了解与他们履行职责有关的政策和程序。这样,可以将投资银行业务加入信息系统,使公司决策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投资银行业务财务、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信息,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外部市场信息。

2、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一方面需要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将投行业务风险与银行业务风险进行隔离,建立健全风险约束机制。

首先,建立规范和完善的内核制度。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下,结合投资银行业务自身的特点,并借鉴国内外大型证券公司的内核制度建设的经验,建立一套权责分明、规章完整、运作有序、高效的内核工作机制。

其次,在总行一级部门之间建立内部防火墙,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强化风险教育。“防火墙”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弱商业银行内的风险传递与风险外溢,具体包括信息防火墙、人事防火墙、业务防火墙等。防火墙的设置是一项非常具体、复杂的制度建设。

第三,增强依法经营的意识。由于金融政策因素的影响,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中常受到监管的约束和法律的障碍,要求投行人员提高依法开展业务的自觉性,努力寻找改善和转化风险的有效途径。

3、从人力资源角度控制投资银行业务风险

首先,建立有关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人才招聘、储备方案,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建立完善的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人才评价体系,保证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高的道德水准;其次,定期进行投资银行业务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定期进行有关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的法律法规培训;此外,还需要对投行人员进行包括内控意识与风险理念培养。

4、建立投资银行业务创新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创新是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新需求,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因此,在业务创新中可能会受到银行监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以及其它监管部门的监管,一方面需要完善有关创新性业务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应与监管部门沟通,避免监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对新产品和服务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建立新型业务应急预警机制。此外,新产品的推出、服务协议的制定、收费项目与收费标准的确定和调整等都要经行内法律事务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

(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外部风险监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混业趋势明显的影响下,确保金融体系的整体安全、鼓励竞争、强调效率和保护投资者利益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监管理念,并不断推动着金融监管制度的重构和金融监管方式的转变。从全球范围看,出现了货币政策制定与金融监管职能的分离趋势以及金融监管一体化的趋势。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协议”)。“新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新框架体系,主要由“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检查评估、市场约束)所构成,代表着最新的银行风险监管理念,为改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新协议”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复杂、摈弃了“一刀切”的资本监管方式,提出了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几种方法供选择。“新协议”有以下三方面的创新:

第一,进一步扩展、完善最低资本充足率的内容与要求,并就资本充足率计算中的各种风险测算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第二,转变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方式和重点,监督检查被监督银行的资本金与其风险数量、风险管理水平是否相匹配,鼓励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对银行进行全面的行业监管。

第三,对银行的信息披露范围、内容、要点及方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银行风险进行全面的社会监管。

根据“新协议”,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要求更全面,更为严格。面对资本约束和资本困境的严峻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业务转型,大力拓展低资本消耗的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包括投资银行业务,积极调整传统的以公司信贷为主导的业务结构。

在原协议中,风险主要是指信用风险,而“新协议”的风险包括了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中,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投资银行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特别是对各种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监管当局监管的重点。

“新协议”要求银行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其中要求必须将投资银行业务与交易业务与其它业务一起分别归结为三类风险,并应用适当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度量,并进行风险汇总。这对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新协议”适当扩大了资本充足约束的范围,以抑制资本套利行为。原协议中,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水平确定得比较低,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新协议”对银行投资于非银行机构的大额投资要求从其资本扣除,即对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总之,“新协议”鼓励商业银行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技术,建立起能及时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的管理系统,以增强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新晨

(三)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

首先,要更新监管理念。与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相比,“新协议”不仅推动了银行监管理念的重大变革,还勾画出了一个新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银行监管当局作为一种外部监管,要重点检查、评估商业银行决策管理层是否充分了解、重视和有效监控本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是否已经制定了科学、稳健的风险管理战略与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已建立了能够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要检查、评估商业银行采用的内部评级法是否可行,以及通过内部评级法计量风险和确定资本水平是否可靠;要对所建立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及有效性进行及时检查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监督检查商业银行是否根据其实际风险水平,建立和及时补充资本金。此外,要监督检查银行是否及时、充分、客观地披露所规定的相关信息。

第11篇

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1.1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的要求

随着我国加人WTO后外资银行的进入以及金融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突出问题。为竞争优质客户,各商业银行被迫下调贷款利率,贷款收益率逐年减少。投资银行业务绝大部分品种具备高附加值的业务特点,这已经成为国际大银行的支柱性业务。中间业务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具备风险较低回报可观的特性。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利差收入的40%~60%,而中间业务收入中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主要收入来源,其他风险较高的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有效规避、分散和化解风险。因此,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和优化收入结构。

1.2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需要

对商业银行而言,它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在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之中,有些风险银行可以通过适当的风险识别、评价和监控机制,运用某些金融工具来防范。近10多年来,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债务证券化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规避风险。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有通过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需要。

1.3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面对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外资金融机构将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开展全方位的金融业务,由此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肯定会越来越大。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必将竞争中国商业银行的一流客户,达到投资级以上信用级别的优质公司客户可以通过国际全能银行和一流投资银行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集低成本资金,也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群体的发展反过来也将吸引公司和个人存款通过基金等投资管道流入资本市场。客户资源和资金来源的相对甚至绝对萎缩,必将对已经存在过度竞争的商业银行业务带来负面冲击。因此,处于包夹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必须通过创新业务品种(主要是投资银行业务品种),提供与国外商业银行相同或相近的服务,才能适应金融市场一体化竞争的需要。

2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劣势

2.1优势

(1)客户资源优势。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客户基础,与广大企业客户有着长期紧密的业务往来关系和有效沟通渠道,对企业乃至所属行业生产情况、经营管理水平、市场前景、财务状况都十分熟悉,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金融需求十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客户“量体裁衣”的投资银行服务,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

(2)信息优势。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国,业务触角涉及国民经济各部门。这些遍布全国的庞大分支机构网络,在日常经营中,各地分支机构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商业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信息中心”,完全可以从信息的角度,掌握经过资本市场分配的资金在社会经济各层面的使用及运作效率情况,为其开展资本市场业务提供决策依据。

(3)综合服务优势。当代市场经济体系中,企业的金融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既需要通过投资银行业务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也需要信贷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的支持。因为商业银行有着门类齐全的资产负债业务,能向客户提供从财务顾问到配套融资、会计结算等“一条龙”式的综合服务。

(4)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属于典型的批发业务,很难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全面推广,但同类业务的基本做法和操作思路仍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还可分摊向客户提供服务中所发生的固定成本费用,凭借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服务成本,这是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难以企及的。

(5)资信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各类金融机构中信用级别最高。优良的信誉是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先决条件,可以获得客户的依赖,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6)资金融通优势。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中介服务,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保障。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等负债业务聚集了大量资金,为其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资金保证,尤其对于企业的购并贷款、项目融资等,都可提供巨额资金支持。

2.2制约因素

(1)业务范围受限制。在分业经营的监管条件下,银行只能从事部分投资银行业务,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业务项目需要作变通处理,因而束缚了银行的手脚。目前商业银行无法获得IPO经营牌照,堵住了商业银行直接为客户进行IPO业务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

(2)专业人才缺乏和创新能力不强。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它要求有一支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队伍作为业务支撑。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不能完全胜任投行业务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形成瓶颈制约。人才的缺乏会导致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然而商业银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水准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这一切都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3)投行收益见效周期长,稳定性强。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比较,投行业务实现收入的周期较长,在客户资源上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而且,投行业务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比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大得多。因此,投行业务在财务管理、考核激励等方面偏要弹性更大的、宽松的、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制度安排。

(4)企业文化的分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有两种风格迥异的企业文化,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和用人机制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商业银行能否适应投资银行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变革,建立适合投行特点、灵活有效的运营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两种机制的和谐共存,是今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战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3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

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符合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有利于商业银行寻求规模经济和经济效益,实现业务多元化和服务现代化。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机构网络、客户资源和信息渠道重点开展以下投资银行业务。

3.1近期业务定位

(1)财务顾问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一般分为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和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前者主要包括战略顾问(战略指导和策划)、信息顾问(信息咨询)、内部资金营运(财务决策建议)等企业经常性发生的管理和财务事项的顾问服务,常年财务顾问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介入最多的投行业务。后者主要包括上市顾问、并购顾问、重组顾问、投资顾问、融资顾问等重大资本营运项目的顾问服务。常年财务顾问,有别于项目财务顾问,主要针对客户日常金融活动。

(2)项目融资业务。项目融资,有别于公司融资,是指为一个特定经济实体所安排的融资,其贷款人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的资金来源,并且满足于使用该经济实体的资产作为贷款的安排保障。主要用于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和可基本预测现金流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如发电厂、供水和污水处理、收费公路和桥梁、矿山开采和油气田开发等等。

(3)短期融资券业务。短期融资券,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其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市场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用社、财务公司及部分企业。相比银行流动资金贷款,短期融资券具有明显的优势:市场化定价、发行成本低、无需担保、实行余额管理、期限灵活等。

(4)投资基金业务。我国自1998年12月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办法》以来,沪深两市上市的证券投资基金,基本上都是由几家国有大商业银行托管的。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内的信誉良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深得居民特别是投资者的信赖,从而基本上确立了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的地位。

(5)改制、重组与并购业务。企业重组,一方面对单个企业来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手段,当企业内部增长到极限或迫于市场竞争压力时,必须利用资本市场结构,吸取外部资源,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从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另一方面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企业重组也是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通过企业重组可以改变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同化的现象。因而,我国经济改革成功与否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企重组目标能否实现。

3.2中长期业务定位

此外,还有一些现在不易操作,将来仍有发展空间的业务。主要有:

(1)证券业务。主要包括证券的发行与承销、证券的私募以及证券经纪和自营业务。其中商业银行虽然开展了证券业务,但由于法律的限制不能涉及证券的主营业务。

(2)风险投资。主要是指投资人对创业期企业尤其是高科技或高增长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通过资产经营服务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在企业发展较为成熟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自身资本增值的一种特定形态的投资方式。它属于投资银行成熟期的业务,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无法达到要求。

(3)金融工程。利用金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解决金融问题,并利用融资机会使资产增值,主要包括金融工具创新(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同、掉期等),由于本国的投资银行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条件还不成熟,暂时不适合大规模开展金融衍生工具这类难度较大的投行业务。

第12篇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外资银行的大量涌进,以及金融危机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巨大影响,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获得长远发展,就要以投行业务为基础,逐渐进入资本市场。本文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措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商业银行;投行;发展趋势

1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2002年,我国工商银行在整个银行体系内部率先建立投资银行部,专门用来开展投资业务,自此,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紧随其后,推动了投资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自2007年年底,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先后成立了投资银行部门,加大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普及力度。各商业银行要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实现银行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变革,就要积极发展投行业务。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其中间业务尤其是投行业务发展迅猛,在整个商业银行内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我国境内,中国工商银行在2010年上半年的银行业务总收益为86.66亿元人民币,已经连续八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经达到8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投行业务逐渐成为其核心收入来源。在海外,中国工商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工银国际,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获得了业绩的突破,在国际投行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工行负责人曾表示,工行增长最快的新兴业务即投资银行业务。2002年我国银行界普遍设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部,工商银行也逐步建立起以债券承销、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财务顾问业务、重组并购顾问以及结构化融资为基础的“工商银行投行模式”和投资银行业务产品线。

2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基本问题

2.1 竞争环境、政策法规以及内部条件等都制约了投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有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有必要不断优化法律法规环境,以促进投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受银行分业制度的限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范围主要局限于债券融资,在股本融资市场中只能象征性的开展一些配套性业务。同时,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证券化以及组建合资资产管理等手段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导致其在会计处理、出资、外汇汇出以及税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投行业务市场在我国发展历程不是太长,但是国内市场竞争的主体却各具特色,包括合资投行、国内知名投行、国内券商、商业银行以及民营咨询公司等,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建成。

就商业银行内部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在很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经营体制、业务流程以及运作机制等。比如,传统的商业银行倾向于发展传统业务,而投资银行的服务意识更强;商业银行受传统企业文化的影响,在开拓市场和开发业务品种方面的压力较小,而投资银行在运作机制上更显成熟,效率更高。目前,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指出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在维持商业银行整体架构的前提下推动投行业务的大力发展,从而实现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和谐发展,仍值得我们深思。

2.2 投行业务发展的思路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将发展中间业务提升日程,对发展投行业务的重要性有了初步认识,但是在制定经营策略时,并未将资产负债业务和投行业务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其对增加银行收入的重要作用,它在通常情况下被视为竞争客户、稳定存款、抢占市场份额以及提供服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重数量、轻结果以及贪大求全等问题屡见不鲜,阻碍了投行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对投行业务的重视力度不够,特别是在开展业务阶段,各部门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没有形成强大的市场合力,难以充分发挥信息以及客户的固有优势,导致大量机会的流失。

2.3 投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投行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尤其是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专业人员极度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拓展。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能提供的投行业务服务有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投行人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努力争取目标客户;将外部资源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解决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突出问题;详细了解客户需求,对企业的真实需求也要充分掌握。这些业务实施起来都要涉及大量的物力、人力,一般与复杂的产权交易结合起来。所以,投行的成功需要专业知识和合作团队的共同参与。例如,张裕集团在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的过程中,工行总行充分发挥了领导作用,山东省分行、两家会计师事务所、三家律师事务所以及一家中资银行、一家外资银行共同合作,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目前的人员配备相对欠缺,难以满足高层次投行业务的发展需求。

3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服务功能,降低资本占有、巩固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以及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所以,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必须大力推进投行业务的发展。

3.1 实现收益结构的调整,逐步提升投资银行业务对企业收入增加的贡献

实现收益结构的多元化,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波动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巨大冲击,实现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多元化业务规模已初见雏形,但是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仍相对较低,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快收益结构调整的步伐,充分发挥多元业务的优势。

3.2 实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保证各项业务的协调发展

目前,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取得了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对这种形势,要加快资源整合的步伐,不断发挥综合金融服务的突出优势,实现投资银行业务和信贷业务的共同发展。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充分发挥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各部门要实现各户资源的共享,在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前提下,提升其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

3.3 建成高质量的专业化团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它的集成性和专业化更强,所以对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要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在商业银行内部,要建立健全投资银行业务部门,开展好投资银行业务及各项配套业务。同时,要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逐步建成高素质、高层次、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丰富以及熟练掌握各种复杂金融工具专业化团队,大力拓宽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渠道。除此之外,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探索组合营销的新模式。客户经理要全面负责客户关系的维护和管理,产品经理要提供无条件的支持。商业银行要组建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将投行、公司、资金、会计、信贷以及国际等纳入服务体系内,积极开展跨专业的大型合作,保证服务质量的优良。

3.4 进一步完善定价和评价体系,理清收费与收息的关系

(1)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形成非利息收入和利息收入协调发展的收入格局。(2)建立健全利费组合定价机制,在制定利费结合的经营策略时,综合考虑客户的偿债能力和风险状况,对于未来潜力和外部竞争要充分考虑。对于风险相对较大的客户,可以在多种费率定价的基础上辅之以较高利率,而对于具备可靠偿还能力的客户,可以在较低费率定价的基础上辅之以较高利率。在制定利费组合定价机制的过程中,还要健全利益分享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3.5 建立并完善导向性考核激励机制

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的创新型业务,并没有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激励制度,经营单位也不断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业务和发展新客户,所以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并未取得显著成效。由此,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起专门的投资银行部,实现业务和人员的整合。同时,要给与投资银行部一定的经营决策权,以便于对市场环境及时做出反应,抓住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实现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投资银行部拓展业务范围和加强业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3.6 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提高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银行业也逐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商业银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战略优势,必须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经营机制、研发能力、人力资本、管理能力、营销网络、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方面着手。投资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其不论在服务还是产品上的优势都易于模仿,业务策略优势也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而企业文化却是推动商业银行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形成品牌效应,提升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骆璇;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问题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2(03)

[2]刘涛;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