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情况报告

时间:2022-03-20 10:49: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研情况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调研情况报告

第1篇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吴江区B幼儿园小、中、大幼儿以及幼儿家长。本调研报告针对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幼儿家庭阅读情况,因此将本园全部幼儿以及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收集所需要资料的一种手段。研究者确定想要问的问题,将其打印在纸上,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正式的调查问卷选择了全园324名幼儿家长,其中高中以上学历155位家长,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169位家长。总共发放324份问卷,回收301份,其中答案全部数据缺失的视为无效的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01%(见表1-1)。

二、幼儿家庭阅读情况基本现状及数据分析

(一)阅读时间

以一周为阅读时间周期,大致可分为大量阅读、适量阅读和少量阅读以及微量阅读。其中,一周中坚持阅读天数为5天至7天的视为大量阅读,一周中能够进行阅读的天数为三天至四天视为适量阅读,一周中有阅读天数为一至两天视为少量阅读,一周几乎不阅读或者偶尔阅读一次的视为微量阅读。

调查表明,坚持每天阅读的家庭占了总体的18%,所占比例较少,但是将近一半的家庭能够适量阅读,每周中有近一半的天数会进行阅读,而几乎不阅读的家庭比例为13.8%。

表2-2显示了小班幼儿家庭坚持每天阅读的比例是三个年龄段中最大的,中班年龄的幼儿家庭每周适量阅读的比例占的最高,将近总数的一半,而大班幼儿中几乎不阅读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通过访谈了解到,幼儿年龄越大,家长认为不需要再陪伴阅读,从而导致阅读时间要比小班时阅读时间短。

()阅读内容

幼儿早期阅读的内容很多,笔者将幼儿读物根据其功能进行了分类,分别为:学习类的、益智类的、科学类的、性格教育类的以及纯粹的故事类。

从表格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的阅读以故事类内容为主,中班幼儿以益智类为主,大班幼儿的阅读内容以学习类为主,其中,根据家长的回答,学习类以认字和背诵诗歌为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适量阅读为主,但是仍然存在几乎不阅读的情况

总体数据调查显示,本园幼儿家庭阅读以每周3至4天为主,特别是父母学历较高的家庭,在小班阶段注重家庭阅读,能够较稳定地养成阅读习惯,以故事类读物为主,以睡前讲故事的形式,与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存在一小部分的家庭忽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陪孩子阅读的意识,随机的阅读行为主要发生在公共场所,比如图书馆、书店等地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反而减少阅读的时间,将阅读时间改成了学习时间,比如上兴趣班、认字、写字等练习。

2.家长学历水平的不同对幼儿家庭阅读情况的影响很大

家长的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家庭阅读情况,从总的数据调查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到学历越高的家长注重孩子的阅读,能够有意识与幼儿一起阅读,而学历较低的家长则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家长首先没有这样的教育意识,还有一个原因是学历较低的家长从事的工作时间较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养护孩子的任务主要交给了爷爷奶奶。

3.年龄越小,家长越重视陪伴阅读,以故事类为主

家庭阅读主要是以睡前讲故事的形式为主,家长对低龄的幼儿陪伴讲故事比较重视,认为随着学龄的增长,家长将注意力集中于小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反而忽视了阅读习惯的培养,将阅读丢弃在一旁。

(二)建议

1.加强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引导家长重视早期阅读,陪伴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庭阅读情况不理想的原因是家长对阅读产生了误区,将学科知识的学习视为大班幼儿主要培养目的,以便适应小学教育。因此,作为班级教师,应该利用机会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主要形式有:

(1)个别交流

幼儿园的晨间接待不仅是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时间,也是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针对性对个别家长进行交流,将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传输给家长,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早期阅读,以及理解早期阅读的意义。

(2)网络交流

每个班级都有班级QQ群,教师可以利用QQ对家长进行集体交流和个别交流。可以在QQ群里上传关于早期阅读的相关资料,也可以在群里和家长讨论早期阅读的相关知识,请家长谈谈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经验。也可以利用QQ针对性与个别家长进行交流,文字交流更有利于家长信服,改变对早期阅读的误解,正确认识早期阅读。

(3)布置任务

教师可以有意地向家长布置一些家庭作业,主要内容是陪孩子一起阅读某本书籍,通过这行形式让家长进行亲子阅读,一定作用的外在要求也能帮助家长对早期阅读产生意愿,对家庭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2.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家长正确认识书籍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早期阅读书籍

所谓隔行如隔山,家长们虽然重视教育,但是和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师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经常接触幼儿读物的教师,掌握的信息会比家长更多,对读物的挑选更加科学。笔者认为早期阅读的读物应该以图画书为主,主要以亲子阅读的形式,低龄幼儿要以父母念为主,高龄幼儿以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可以请家长来园观摩教师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向家长展示早期阅读的技能和经验,帮助家长在家与孩子进行有效有意义的早期阅读。另外,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既能让家长有选择的方向,又能引发家长陪伴孩子阅读的意愿。

3.幼儿园要重视早期阅读,在园内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第2篇

通过调研。发展前景,正确分析国际、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影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全面掌握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准确定位县中药材产业在推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找准解决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突出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确定今后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重点任务,并制定出县中药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调研内容

一)解国际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站在全球中草药发展的高度。中草药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有那些,研究分析国际中药材发展现状。包括世界中草药生产布局。世界对中草药的需求量是多少,人类对中草药认识的变化。

二)分析了解国内中药材发展现状。①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域布域。②当前全国中药材的面积和年产量。③国家和省上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④全国中药材的需求量。⑤中药材产品消费结构。⑥全国对我县种植的大宗中药材的需求量。⑦近三年来全国中药材产业的市场变化和效益。

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一是生产种植环节方面重点调研:⑴全县中药材资源情况。包括野生资源和家种药材品种、规模和品种名称及储量。⑵中药材种植生产布局。包括区域分布。全县中药材种植的面积、产量、产值,品种布局等。⑶近三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规模变化情况。药农人均收入以及价格的变化等情况。⑷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数量、品种、面积、投入资金及来源、产值、基地GAP认证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⑸全面分析药材种植的效益,包括种植各类药材的经济效益,要对照粮食作物算经济帐。⑹全县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现状。包括中药材种子的选育情况,种苗繁育情况,种子种苗引进和生产情况。⑺当前主要中药材生产技术情况。包括大黄、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等中药材的生产技术应用以及技术创新情况。⑻农户销售前粗加工情况。⑼农户销售前药材的储藏情况。⑽农户药材销售情况。⑾国家和省上对我县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支持情况,包括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财政资金支持等情况。⑿中药材产业发展机制,包括领导机制,即县、乡、村三级组织对中药材产业在领导上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工作机制,即县乡村三级队伍运行情况,素质如何,作用发挥的怎么样,否建立了中药产产业开发奖励扶持机制。二是加工环节方面重点调研:中药材企业的数量,中药材企业的基本情况,效益,企业基地建设情况,以及中药材加工的工艺流程和加工产品的方向及GMP认证、产地产品认证情况。三是销售环节方面重点调研:县内销售网络的基本情况,销售企业数量,规模,年销售药材量,销售队伍人数及总体素质的情况。产品流向、基地带动农户数等方面的情况。中药材生产总值、销售收入、利润及税收。

四)找准存在问题。通过对世界和中国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现状的研究。进一步科学分析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前景。切实找准制约县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及存在问题和困难。

五)提出加快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式、时间和分组

1调研时间。从年6月17日开始。分组向农牧局提交调研报告。农牧局组织有关人员通过归纳汇总,6月25日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全面掌握情况,于6月26日前撰写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交县委县政府审定。

2调研方式。调研采取入户实地重点调查、统计分析和召开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入户调研。农牧局选择全县药材主产区的10个乡镇10个村200户农户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如实填写《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调查表》县中药材加工销售大户登记表》由调研组统计汇总分析。三是召开座谈会。召开由中药材种植大户、加工大户、销售大户、中药材加工企业主、科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其中调查制种农户数要达到50户以上;县乡企局深入选择40户加工销售大户进行重点入户调查;经委负责对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逐个进行调查。二是统计分析。由全县25个乡镇组织得力人员深入村社。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4调研分组。调研分为三个组:

组员在县农牧局、药材中心抽调。主要调研中药材生产种植、粗加工、储藏销售环节的工作。

组员在经委抽调。负责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环节工作的调研。

组员在乡镇企业局和各乡镇抽调。主要负责销售环节工作的调研。

四、几点要求

一是精心组织。成立了由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同志任组长,高度重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中药材产业专题调研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农牧局、经委、乡企局、药监局、统计局、扶贫办、财政局、科技局、工商局、发改委、药材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调研组的工作,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准确填写各类调查表,组织好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保证调研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调研组的工作,财政局、发改委要向调研组提供近三年来中央和省市对我县中药材产业支持的资金情况,扶贫办要提供国家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意向等情况。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120位老年人中有6位是退休工人,114位是农民,多数老年人人均有承包地2亩左右,在60-69岁的抽样人群中,有60%是老年人自己耕作,40%是子女帮助耕种或转包;在70岁以上抽样人群中,只有少数身体好的自己耕种,绝大多数由子女耕种。多数老人经常给子女料理家务或照看孩子。

从文化程度看,90%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极少数是小学文化,平时不看书不看报,有选择性地看电视节目,以传统休闲娱乐节目为主,平时打打扑克、闲聊家长里短,基本不参加健身和文娱活动。

60%的老人与配偶同居,30%独居,10%与子女在一起生活,住的多数是自己的旧房,面积20—30平方米。去年个人全部收入60%在1001—元之间;30%在501—1000元之间,5%在500元以下;5%在5001—7000元之间,上级每年补助101—300元,每人每月大致开支51—100元,对物价上涨多数紧张,少数平静。没有社会养老保险金(退休人员除外)。50%老人子女经济状况较好,40%子女经济状况有困难,10%子女十分困难;50%老年人生活没问题没存款,10%老人达到温饱有困难、无欠债;15%有欠债,无法达到温饱;5%较富裕,有存款。欠债主要原因是无收入或收入太少、因病,其次意外事故、盖房、娶儿媳妇等。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50%老人认为还算可以;生活水平一般,40%老人认为不满意;生活水平较低,5%基本满意;生活水平很差,5%很不满意。

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很差,70%老人患运动系统病症、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肺部疾病(其中一至二种较多),25%老人患眼疾,有听力障碍,5%老人患其他神经疾病。自己干不了的事情80%老人靠家庭成员照顾,多数老人认为不孝子女有,但很少,具体不孝原因说不清楚,一般认为还是道德品行问题。

城市老年人抽样调查情况:从问卷情况看,抽样的60位老年人中农业户口18人,占抽样总数的30%;非农业人口42人,占抽样总数的70%,其中农转非3人,占抽样总数的5%。经过对60位老年人的抽样调查,使我们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从文化程度看,调查发现城市老年人中初中文化只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6.7%;小学文化32人,占调查总数的53.3%;文盲24人,占调查总数的40%。城市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虽然比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水平普遍偏低。

住房条件:人均住房面积多在20-30平方米,楼房居多,基本上没有危房,多数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60-69岁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同时还可以为子女做点日常家务,照看小孩上学等。70岁以上老年人因身体年龄偏大,随着听力、视力的减退和老年病的增多,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部分老年人需要亲属照顾,患病的高龄老人需亲属帮助做家务,照顾起居。家用电器方面:多数家庭仅有电视机、洗衣机、电话,部分家庭有电饭煲、电磁炉等,有电脑的家庭较少。

在医疗保障方面:随着政府出台的老年人优惠政策,老年人都加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转居),城镇的非农业家庭老年人除部分老有所医外,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就医仍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和种类不同),少数特困老年人和五保户,生活水平偏低条件较差,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多数老年人不想入住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主要原因也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特困老年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而城镇的低保标准为200元/月/人,农村的仅100元/月/人。同在一个社区生活,差距很明显,受文化水平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较少,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存在忧虑,认为社会治安不是很好,多数老年人感觉老年证没有多大用处,得不到实惠。因此很多老年人不愿办证,这也是办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调查同时发现有的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工作很扎实。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查体,对部分困难的患病老人给予免费治疗,老年人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还为五保老人提高了补贴标准,新换了服装、被褥,老年活动室设施齐全。

“在养老预期和建议”一栏中,许多高龄老人无法完成这项问卷。从能够勉强回答的人群中,对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这些机构,70%老人听说过有镇敬老院,不很了解。在以后养老形成中70%选择居家养老,20%老人选择根据子女意愿确定,10%老人没考虑过。在家养老主要原因是身边有老伴或子女照顾,与孙子辈在一起享天伦之乐,与村里熟人相处心情愉快。最关注的是人老了子女孝顺,有生活保障,有病能看得起。

根据调查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在农村的老年人把一生积累的钱都用在子女身上,没有存款,一但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子女供给。多数子女代种父母的田地,给够一年的口粮,家庭状况好的子女一年能给些零用钱,多数是只给粮不给钱,老人花钱只得卖口粮,老人最怕生病,小病硬抗着,大病不住院,平时有常用感冒、发烧药就算好的了。因此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很差。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生活贫困,生活质量差的状况长期存在。从调查统计综合情况分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处在贫困线下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导致部分老年人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一)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没有劳动能力,又无固定收入,这是导致老人贫困的首要因素。(二)年老体弱,因病残致贫。这一类老人健康状况差,体弱多病,缺乏医疗保障,多数老人无钱看病,有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部分企业效益不好,退休老人不能及时报销医药费,使他们生活状况更加窘迫,结果因病致贫,甚至是贫困交加。他们是贫困老人中最困难的一部分。(三)自己无生活来源,儿孙无能力赡养。在这些贫困老年人中,有的子女病残,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有的子女下岗待业,或无一技之长,难以再就业;有的儿子去世,媳妇改嫁,留下孙儿孙女,还要由老人抚养,因而导致老年人生活更加困难。(四)部分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较差。家庭养老是当前养老的主要途径,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庭,法律意识和敬老养老观念都比较强,能够履行赡养义务,但有少部分家庭及其子女,法律意识和敬老观念比较差,不愿赡养老人,导致老年人晚年生活贫困。(五)无退休金或退休金低。这种因素致贫的老人主要在城镇街道、集体企业退休,无退休费或相对较低,难于保障基本生活。(六)天灾人祸和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助老济困工作任务艰巨,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医疗保障体系薄弱,短期内很难实现老有所医。虽然有了新农合但是报销的金额种类不同,特别是对特困重病老年人来说,就医仍是个老大难问题。

3.社区或政府对于老年市政设施投入较少,老年人活动没有空间或空间较小,投入机制不稳定。

4.特困老人的救助机制缺乏长效型,需党政重视,全社会参与和慈善捐助。

5.针对老年人事业的优惠政策少,有的政策落不到实处。

三、建议与对策

1.当前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养”和“医”的问题,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真正建立健全起来,使城乡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orldcup”为你整理了这篇居民垃圾分类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进一步了解临潼城乡居民垃圾分类具体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全面了解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5月份,国家统计局临潼调查队随机访问了100户城乡居民开展垃圾分类专题情况调研。调研显示,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度较高,居民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执行情况较好,大部分居民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居民对各环节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居民垃圾分类仍面临一些难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引导。

一、居民垃圾分类落实情况较好

自2021年1月1日《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出台以来,进一步明确了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等,对城乡居民做好垃圾分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比较到位

一是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比较普及。调研结果显示,94.6%的被访居民经常接受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4.8%的居民偶尔接受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仅0.6%的居民没有接受过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二是垃圾分类宣传渠道多样化。有75.6%的被访居民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活动、小区里的宣传栏、小区开展的宣传活动来了解垃圾分类,65.3%居民通过电视广告接受垃圾分类的宣传,48.7%居民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二)居民垃圾分类知晓度和参与度普遍较高

一是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的知晓程度较高。调研资料显示,四种类型的垃圾中, 96.9%的被访居民能够分清易腐垃圾,84.0%居民能够分清可回收物,78.9%居民能够分清有害垃圾,68.0%居民能够分清其他垃圾。二是临潼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较高。94.2%的被访居民家庭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其中54.5%居民会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四种类型的分类,39.7%的居民会简单分类。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家庭仅占5.8%。

(三)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执行情况较好

一是居民小区严格执行垃圾分类要求。96.8%的被访居民反映所居住小区严格要求居民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并定点定时进行投放,其中90.2%的居民所在小区还配备了垃圾分类管理人员、监督和引导人员对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指导。没有按照要求垃圾分类小区仅占3.2%。二是小区垃圾分类桶配备情况较好。96.2%的被访居民反映所在小区配备了垃圾分类桶,其中94.3%居民所在小区完整配备了四种垃圾分类桶。没有配备垃圾分类桶小区仅占1.9%。三是小区设置垃圾分类奖励措施。39.7%的被访居民表示所在小区有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23.1%居民表示小区有垃圾分类督导评比奖励制度,47.4%居民表示小区会向居民家庭发放垃圾分类桶、垃圾袋等垃圾分类用品,以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居民对垃圾分类各环节工作满意度较高

依据西安市垃圾分类评分标椎,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满意度调研,由居民对垃圾分类各环节工作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结果显示,居民对垃圾分类各环节工作满意度整体较高,平均分为8.23分,其中,垃圾分类宣传与引导、家庭垃圾分类情况得分较高,分别为8.63分和8.31分。保洁人员配备情况、垃圾分类设备使用情况、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情况得分稍低,但也达到了8分以上。

二、居民垃圾分类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仍有提高空间

调研中了解到,部分居民没有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垃圾分类主要是因为思想上不够重视,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高。调研中问起居民“为何没有按照四种垃圾进行分类”时,16.7%居民表示不清楚四种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有些垃圾不知道归属于何种类型的垃圾;18.6%居民表示思想上不太重视垃圾分类,不明白垃圾分类的意义,认为分与不分没有区别;30.1%居民表示垃圾分类太繁琐,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好垃圾分类,大多数时候随便分一下,不会认真分类。13.5%居民表示家里没有设置垃圾分类桶,没有动力进行垃圾分类。

(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仍有提升空间

虽然居民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大多数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较高,但垃圾分类知识了解程度仍然不够,导致垃圾分类的准确率仍不高。调研显示,仍有16.0%的居民无法准确区分可回收物,21.1%的居民无法准确区分有害垃圾,32.0%的居民无法准确区分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知识相对缺乏给居民垃圾分类造成很大困惑,也导致了收集到的“分类垃圾”还是混合垃圾,从而制约了分类处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环境污染控制效果。

(三)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仍有完善空间

一是奖惩措施需进一步明确。调研中了解到,只有部分居民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设立了奖励机制,鼓励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半数以上小区没有垃圾分类激励措施。同时垃圾分类惩罚措施很少执行,导致不愿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仍可以随便丢弃垃圾,而不需要为此付出成本。二是垃圾分类监管工作有待加强。调研资料显示,有3.2%被访居民表示所住小区没有要求开展垃圾分类,18.6%的居民表示小区里没有垃圾分类检查人员,导致垃圾分类的效果无法保证。三是垃圾分类设备不健全。调研中仍有21.8%的居民表示小区里没有配备齐全的四种类型的垃圾分类桶,想参与垃圾分类,却无所适从。

三、进一步推进居民垃圾分类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一是提升居民环保责任感。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在全社会的宣传力度,让居民深刻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将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危机感深深植入居民心中,激发居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保护意识由教育强化成习惯,从而形成一种自觉行为。二是鼓励社区和公共场所多策划环保活动。开展有创意、有影响力的“环境宣传周”“环境文化节”“垃圾宣传进社区、学校、企业、工厂”等活动,广泛发展、深入动员,激励居民踊跃参与,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文化氛围。三是加强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给居民营造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让居民意识到小区环境靠大家来维护,保护家园需要从个人做起,从而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引导

一是向居民发放详细的垃圾分类指南。向每家每户发放垃圾分类指南,向居民详细介绍生活常见垃圾该如何进行分类。二是做好垃圾分类桶的标识。将不同的垃圾标识按种类张贴在垃圾分类桶上,让居民在投放垃圾时可以随时学习、随地参考。三是加强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宣传。在小区宣传栏、电梯里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社区组织开展科普宣传讲座,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让居民茶余饭后休闲之余也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四是向居民发放线上宣传资料。鼓励小区通过业主微信群向居民手机发送垃圾分类海报和垃圾分类学习材料。

第5篇

一、当前我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举行政治学习、工作述职、演讲赛、专题研讨交流会等活动,尤其是开展思想大讨论以来,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其使命感、责任感普遍增强,人人争创一流成绩的浓厚氛围正逐步形成。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xxxx”,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师德高尚、工作成绩优秀、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模范教师。广大教师一心扑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学成绩和育人质量,使我校教育质量稳步上升。

但是,当前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有几个学科教师缺编,造成物理、生物、政治、历史等薄弱学科,给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在教师素质方面有三点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教师虽说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有的教师缺乏爱心责任心,对家长给了好处的孩子特别照顾,对其他不主动沟通与帮扶。

2.工作作风需改进,少数教师业务能力不强,学习态度不好。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管理方法、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对工作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情况,大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做的少,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私心杂念较重。

3.质量意识待增强。个别教师敬业精神和进取心不强,职业倦怠,教学上应付,不思进取,敷衍塞责,得过且过,教学成绩始终较差。

二、对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切实加强领导,促进师德建设。

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完善人格。

首先要成立组织,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让领导小组切实负起全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督促责任。

其次,继续在教职员工中深入开展“三讲三比三热爱”的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

第三,各年级组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要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工读书学习活动。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一要抓住重点学,学习党的xx大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知识,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二要联系实际学。要把解放思想学习讨论与个人工作及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三要构建和谐幼儿校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科学发展的思想意识,掀起学习讨论。

第6篇

__乡常务副乡长 石建堂

今年5月,我对全乡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乡8个行政村召开由乡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乡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乡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10元,较上年增收5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个体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外资、民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乡的步伐。2013年全乡共有企业5家,安排就业人员431人,共发放劳动报酬163.42万元,人均3790元,比2012年增长820元。同时2013年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13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为:1670人。2013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855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乡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小米优势抓调整, 2013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小米的价格由原来的每斤5元提高到每斤6.5元,种植面积全乡增加了2000亩,达到了5000亩,预计今年秋季的小米价格将达到每斤8元左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达到1000元左右。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全乡大力发展养殖业,据统计全乡有羊存栏30000只,出栏10000只,每只羊按800元计算,共收入80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以上。

5、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__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即采摘山货收入,村民春秋可以刨药材、采羊肚菌,夏末可以摘青条和采松蘑菇,正常一户的山货收入在5000元,人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

二、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乡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乡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勤劳靠山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过忙季,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能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乡基层的银行,只吸储,不放贷。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 响了农民增收。

3、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乡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田被占用、征用的现象也同步上升,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数字,近五年来,我乡耕地面积减少近千亩。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种子、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乡,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优质小米、高产玉米,同时种一些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乡“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第7篇

为推动xx县健康扶贫工作,助力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8月,县人大代表教科文卫民族专业小组深入县卫计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定安镇、潞城瑶族乡、者苗乡、六隆镇等乡(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交流、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健康扶贫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推进情况。出台《xx县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行动”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县健康扶贫医疗保障联动工作方案》《xx县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实施方案》《xx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厘清了专业部门职责,明确了各专业部门工作的总体目标任务,并将健康扶工作纳入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内容。二是精准识别到位。以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重点,组织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对扶贫对象前期患慢性病、大病情况进行进村入户调查筛查,摸排识别,精准统计,确保不漏一个“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实施医疗健康救助和动态监管奠定了基础。经动态管理核实后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返)贫贫困户x户x人,因病致(返)贫下降幅度x%,达到了健康扶贫考核指标“每年因病致(返)贫数应逐年下降,下降率需达到1%以上”的规定。

(二)强化政策落地,全力推进健康扶贫。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2018年建档立卡农村贫困户数x户共x人,每个贫困人口享受城乡医保缴费补助每人108元,x人缴费补助总金额x万元,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二是住院报销比例逐步提高。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级别及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一级及以下,报销95%;二级,报销80%;三级,报销x%;自治区三级,报销x%。三是民政救助全面落实。城乡特困人员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x%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5%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城乡低保对象按应计入的住院医疗救助费用的90%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最高限额为x元。2018年1—8月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累计支出x万元。

(三)强化三大保障,提升健康扶贫服务能力。

1.落实“三个一批”,集中精力抓统筹保兜底。一是加强医疗救治,推进大病集中救治一批。目前全县患有9种大病的贫困患者x人,已集中住院救治x人,救治比例x%。二是实施公卫提升行动,推进慢病签约服务一批。2018年上半年,管理高血压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糖尿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管理结核病患者x人,签约服务x人,签约率x%。三是健全医保提升机制,推进大病重病兜底保障一批。进一步整合政策、统筹资金,对贫困人口重大疾病救治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财政兜底”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健康扶贫不落一人。

2.实施“五个一行动”,全力推进医疗扶贫。通过建立一份健康档案、提供一份健康教育处方、落实一名家庭签约医生、建立一项医疗保障制度衔接、购买一份健康扶贫保险等“五个一行动”健康扶贫措施,实现五个100%,即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大病保险覆盖率100%,预防保健覆盖率100%,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健康扶贫保险参保率100%。

3.优化诊疗程序,实现结算便捷化。实行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新模式,农村贫困患者住院无需缴纳押金,与医疗单位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即可住院治疗。2018年1至8月,农村贫困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住院x人/次,住院总费用x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x万元,大病保险赔付x万元,民政医疗救助x万元,民政临时救助x万元,政府兜底x万元,报销比例x%。县级三家公立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统一建立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服务窗口,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医。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健康扶贫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是配合意识不强。少数乡、村、组干部认为健康扶贫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的职能,与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主动参与度、配合度均较差,基层干部作用发挥效果不好,导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效果不理想。二是理解政策有偏差。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缺乏理解和支持,从以前的“小病不看,大病小看”到片面理解政策,主动要求“小病大治”,甚至为了解决个人自付费用问题,出现盲目要求住院、要求长期住院等与医疗行业规范相悖的现象。三是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大多数基层干部对健康扶贫政策也只是概面了解,面对群众具体的政策咨询也说不清道不明,政策宣传效果不尽人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

(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村卫生室硬件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卫生室墙体损坏、天面漏水未得到及时维修,不能正常使用;基本设备简陋,信息化办公设备缺乏,不适应当前业务要求。二是村医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我县165个行政村共有157个村卫生室,实际配备村医132人,25个村卫生室无村医。其中,68个贫困村卫生室虽均配有村医,但具有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2人,其他均为乡村医生资格;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仅4人,其他均为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年龄45岁以上25人,60岁以上2人。村医的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欠缺。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不高。当前,我县x户x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达100%。基层医疗单位以健康扶贫门诊慢病筛查为抓手,同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签约率虽达到60%以上。但真正投入的专业医师较少,提供的服务内容缩水,服务质量偏低;交通工具严重缺乏,给随访服务带来很大不便,出现重签约轻服务现象,签约服务流于形式。

(四)非贫困人口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医疗保障政策差距较大。部分贫困户利用“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及住院报销更加优惠的政策,本来门诊就诊就可以解决的却选择住院治疗,小病大养;有的贫困患者一个月因小病就来住院3次,把医院当作疗养院。这既占用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又增加医保基金支出,将造成医保基金缺口更大。健康扶贫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出台优惠政策多,报销标准高,减免幅度大,“五位一体”的健康扶贫兜底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绝大部分困难群众的就医问题。相比之下,农村非贫困人口享受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各项报销优惠减免均与贫困户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大病保障方面更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一旦患大病即面临极大的致贫风险。由于医疗保障政策有差别,导致非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合率不达标,只能由当地乡(镇)政府来填补,给乡(镇)政府增加不少压力。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健康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并不是卫计部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独立责任,是被涵盖在全县扶贫政策内容之一。要多形式多途径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政策培训,强化宣传针对性,形成健康扶贫政策全社会大宣传、大普及格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发挥政府在政策宣传资源和力度等方面的优势,强化宣传动员,采取网络平台、微信、QQ等信息手段,扩大宣传。组建由乡镇干部、帮扶干部、村组干部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共同组成的宣传队,深入村屯、农户进行宣传,让广大的贫困人口知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必须兜底保障,总费用报销达90%以上,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二)切实解决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问题。一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投入,各乡镇要做好村卫生室建设用地、房屋提供等基础性工作。县卫计局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尽最大努力解决基层在专业技术设施设备配备等标准化建设要求方面经费不足等问题。通过加大投入,每个村卫生室要达到面积80㎡且分有治疗室、诊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的标准要求。二是夯实队伍,着力提升乡村医生能力。按照2000人口以下的村须有1名村医、2000人口以上的村设有2名村医并持有村医证的要求,高度重视和推进乡村医生的招录和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缺乏问题。解决好乡村医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差、医疗规范落实差、诊疗能力及水平低等关键性问题,提升村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建立健全村卫生室各项制度并上墙,明确职责任务;严格村医上岗准入制度,确保村医在岗,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期药品及时下架,严禁违规开展输液业务。

(三)切实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是健康扶贫工作重中之重,是脱贫摘帽必须核验的内容之一。因此,抓紧抓实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尤为重要。一是定期开展随访活动。按照健康扶贫工程“五个一”的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季度至少随访一次,每年至少随访四次。二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在随访活动中,要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处方,做到“一人一策”,对症下药,解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而不约,约而未感”等问题,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成效。同时,要在随访时填写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完善签约手册的每一项内容,并做好每一次随访的记录,包括随访活动的影像及文字记录,以备查阅。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建议建立健康扶贫APP,方便家庭医生随时了解签约对象情况,患者也可以随时向家庭医生咨询病情,以达到信息推送“零距离”、对接帮扶“零障碍”。四是做好基本公卫、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提供用药和就医方便,满足签约居民健康需求,提高签约居民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五是整合交通工具资源,缓解随访服务用车不足问题。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落实健康扶贫政策的监管。严格按规定落实医疗机构控费管理,切实减轻贫困对象就医负担;积极做好贫困对象引导工作,针对贫困人口对多品种、高品质药物期望与基本医保结算政策限制的矛盾,加强政策宣讲和引导,杜绝“小病大养”,真正发挥健康扶贫政策基本保障作用。积极推进人、财、物等医疗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投入,提升基层诊疗服务能力;研究出台非贫困对象医疗救助政策,建立专项资金,对非扶贫对象年度住院费用巨大因病致贫的给与政策支持和专项救治。

第8篇

关键词:单亲母亲;家庭;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9-0035-02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崆峒区西门口社区单亲母亲有40名,其中享受低保的18人,打工22人,她们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拮据,生活比较困难

被调查的40名单亲母亲以打工和无业居多,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没保证,心里不踏实,使单亲母亲经济拮据且压力较大。大部分单亲母亲以打零工为主,基本上无固定的收入。有的收入来源于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有的甚至靠娘家人抚养子女和支付日常开支。有的因配偶生前患有重大疾病,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有的因自身有病,不能正常工作,没有收入,使她们处于贫困的边缘。单亲母亲生存质量相对较低,有近一半的单亲母亲寄住在娘家或租房居住。如在某药店打工的张某,丈夫因患脑瘤去世,留下年迈的公公婆婆和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与她相依为命。张某本人患有风湿关节炎,加上现在也已有40多岁了,干一天的活都觉的撑不下来。丈夫看病欠下了2万元的外债,致使她经济压力大,生活困难。

(二)缺少资金,没有致富项目

调查中了解到,也有部分单亲母亲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没资金、没项目、没条件,加之既要照顾上学的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充足,极大地制约了自我发展的步伐。如在社区当居民小组长的高某生活态度积极,工作能力强,希望组织能联系给予小额贷款,自已创一番事业。

(三)子女多未成年,正在求学之中

在调查走访的单亲母亲中,子女均正在求学,为了帮扶子女完成学业解决生活费用,不少单亲贫困母亲紧衣缩食,通过打工、低保、亲戚资助等方式,帮助孩子完成学业解决生活难题。如在金桥当钟点工的牛某某,10岁的女儿因患青光眼,为给女儿看病,借亲戚朋友8000多元的治疗费。

(四)子女教育,存在一定缺陷

在调研中,单亲母亲反应她们现在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们虽然在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以保护、教育,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但是她们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教育知识;工作辛苦,没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对孩子教育投入少;因为内心觉的大人过错而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对孩子有不恰当的迁就;家庭文化生活贫瘠,单亲母亲一方的教育不够全面等问题,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单亲母亲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她们自身的问题,而且与长辈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家庭的稳定等问题直接相关,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关注单亲母亲家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标志。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各有关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帮助单亲母亲家庭的重要性,针对单亲母亲就业难、收入少的现状,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单亲母亲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她们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单亲贫困母亲自主创业。如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税费减免等。政府在制定政策、上新项目时,要向单亲母亲倾斜,为她们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各种金融组织设立发放的创业小额贷款,要优先提供给有创业要求的单亲母亲,要减少申请手续,加强资金的运用与管理,切实有效地为她们提供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各用工单位要为单亲母亲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单亲母亲就业。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单亲母亲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帮助单亲母亲,特别是单亲贫困母亲,帮助她们脱贫致富。要根据单亲母亲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单亲贫困母亲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她们的致富技能,提高就业率。对大龄单亲母亲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对年轻单亲母亲,应作为实施“女性素质工程”的主要对象,不仅要引导她们学技能、增本领,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还要积极为他们提供致富项目、资金、信息等多种服务,切实帮助单亲贫困母亲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对单亲贫困母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她们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

(三)建立救助基金,开展帮扶活动

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帮扶档案,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单亲贫困母亲救助资金。采取政府支持与慈善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将救助单亲贫困母亲列入社会慈善救助总体规划,对一时无力自救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同时,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女干部、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各类优秀的妇女与单亲贫困母亲结对帮扶,组织社区义工和家庭志愿者进行扶贫帮困等,为单亲贫困母亲提供政策、资金、信息、岗位等多种服务,解决她们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四)采取多样形式,提供心理援助

成立单亲母亲俱乐部,把她们组织起来,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她们能够相互倾诉,舒缓心理压力。

一要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单亲母亲交友联谊会,让她们各自展现自已的才艺,树立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为单亲母亲重组家庭创造条件。

二要举办“我与孩子同行”亲子苑活动,增进母子的感情,关注单亲母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心理上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9篇

一、***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

近年来,***市通过生态市建设,工农业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已逐步完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已提上议事日程,正逐步开展治理。2005年~2007年,全市在39个村或集镇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推广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1430立方米,年污水处理能力到达139万吨,为全市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启了个好头。然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落后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仍未被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1、污水设施改造标准过低,明污转为暗污。

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了漂亮的公厕,部分农户家中也有了简易的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目前全市农村及集镇大部分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改建后的设施真正达到无害化标准者甚少。所谓的“三格式”,实际为直排式。生活污水绝大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了河道或排出室外空地后任意渗入地下,少部分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任意渗入地下,严重污染河水和井水,从明污转为暗污,致使一些河道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

2、少数铺设污水管道的集镇和农村。

一般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污水由明渠或明沟形式任意排放,而且沟渠的排水断面普遍偏小,常被垃圾堵塞,街巷污水漫流,严重影响周围环境。随着***市农村居住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产生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这已给***市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危害。“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洗衣灌溉,90年黑致癌,新千年代熏臭无奈!”这是老百姓对河道水塘水质变化的感官评价,也是河道水塘水质逐年恶化的见证。水体的污染,使富春江流域水环境的保护雪上加霜,并直接或间接地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3、布局不够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在农村由于水资源相对丰富,节约用水的意识相对不强。而且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注重形式、应付检查者居多,治标不治本。各集镇行政村缺乏系统整体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不到位、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冲洗厕所座便器的水都是自来水,然排出去的水却是污水。特别在一些地区,由于属于砂石土壤,极易污染地下水或下游的河道水。“世界上没有垃圾,它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世界上也没有污水,它是排错方向的财富”。生活污水原本就是最稳定的水资源和最好的有机肥源,当用水和需水量增加时,污水的产生量和可再利用量的潜力也更大。中国有句俗语“肥水不流外人田”。而今,却把这些供应最稳定的宝贵的“肥水”当作“废水”排向了河海,成了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二、***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对农村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抓住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广泛应用环保节能技术,农村生活污水不仅要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更要资源化利用;不仅要节约处理成本,更要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此对新时期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村污水处理设施

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区辖7镇3个街道办事处,107个行政村、23个社区(含企业社区6个),区政府部门单位47个。有行政执法权的一级部门26个,有行政审批(核)权限的部门25个,办理行政许可项目210项。1、机构设置方面:全区涉及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务服务的单位和部门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各自都能按照职能开展工作,服务基本到位。2、人员配备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岗、挂牌上岗的要求,各单位均能配备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到政务服务关键岗位依法开展工作。并加强人员管理、培训、考核等工作,提高政务服务工作水平。3、场所建设方面:区、镇、街道办事处政务综合服务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仅财政、人社、工商、税务、国土、、邮电、区电子政务管理中心及公安基层派出机构9个部门建设了政务服务大厅。全区23个社区,除6个企业单位社区外,其余17个社区中,有7个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厅式”办公,创建率占41%。为了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区委区政府在红土镇崾岘村先行试点,利用崾先村原有图书室、医务室等现有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整合,于2011年10月份建成了全市农村首个社区化管理的便民服务中心。4、制度建设方面:各政府部门均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完善了政务服务相关制度,如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公开公示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从审批服务的程序到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从办事运行到收费管理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基本实现了规范化服务。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开展试点,努力探索提升基层政务服务的新途径近年,我区在红土镇崾先村开展村级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将为民服务的阵地前移,利用崾先村原有图书室、医务室等现有硬件设施进行了改造整合,于2011年10月份建成了全市农村首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红土崾先便民服务中心。该中心服务对象涉及崾先村、周陵村以及枣园村三个行政村共397户1513口人。中心围绕服务群众、促进增收、构建和谐的主题,以方便群众办事、简化办事程序为宗旨。设立综合代办服务岗、社保民政服务岗、产业经济服务岗三大服务岗,以及综治服务室、中心卫生室、中心计生服务室三大服务室,全方位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通过试点,我们将逐步在全区行政村中推广崾先经验,扩大延伸便民服务工作。

2、积极推进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按照“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的指导思想,我们在7个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实行“一厅式”办理。从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整合民政、劳动保障、计生等方面的资源,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室实行“一门受理、窗口运作、承诺办理、全程监督”的运作方式,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丰富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使社区成为街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载体,真正体现了“为民服务零距离”。目前,7个便民服务室分别开设便民窗口3—6个,办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民政、残联、城建、及计划生育服务共52项业务。

3、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方便群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进行了统筹规划,突出了政务公开的重点,确保了政务公开工作扎实稳妥开展。一是及时公开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工作安排部署及进展情况;区委、区政府全体会议、常委(务)会议、区长办公会议等重要会议决定事项及政府工作报告涉及的重大事项的进展落实情况、人事管理事项、政府采购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情况等事项,通过区委、区政府会议纪要、公文、网站向党政机关和干部公布,并把不涉及保密内容的通过电子屏幕以及《报导》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二是确定了政务公开示范点。结合工作实际,我们把红土镇、陈炉镇、财政局、教育局、国税局、人劳局等部门单位确定为全区政务公开示范单位,这些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科学、完善、公开内容全面、具体,公开形式丰富、规范,对全区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三是确定了单位政务公开的重点。要求各乡镇办、区政府各部门把各自的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纪律、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监督投诉方式等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就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事项进行重点公开。四是要求财政、民政、税务、工商、公安、城建、社会保障等重点行业、窗口单位在办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时,公开办理的依据、办理机构的职权范围和工作程序、工作人员职责,办理中受理、审批等阶段的要求、时限、监督举报电话等,做到服务于群众、方便于群众。现全区69个单位设置了公开栏,占应推行政务公开单位的100%,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98人,设置公开栏121个,监督电话69部,投诉电话21部。五是政府信息公开更加扎实有效。按照“主动公开、及时公开、定期公开、依法公开”的要求,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区政府门户网站信息1800余条,其中政务公开信息1500余条,视频类文件100多个,政策、规范性文件50多个。重大建设项目、为民办实事类信息60余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类信息20余条,招商类信息20余条,旅游类信息20余条,办理区长信箱群众来信28件,向市网站报送信息400余条。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做到了网络服务零距离。六是不断深化以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为重点的基层政务公开,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征地补偿、涉农补贴、扶贫救灾资金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事项及时公开,公开面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深入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区政府已被省民政厅作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候选单位上报国家民政部联评。

4、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公开与依法行政和党务公开相结合全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不断加强培训,2011年先后3次对432名公职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对54名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并办理了行政执法证,提高了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监督,落实政务公开。与此同时,我们结合创先争优和“为民服务零距离”活动,把政务和党务一起公开,把可以合并的干部任前公示、工作制度执行情况等党务政务工作一起公开,把不能合并的如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使用制度等单独进行公开。通过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提高了党务政务工作的透明度和开放度,提升了党委政府公信力,推动了全区和谐、稳定、发展。

5、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实行考核制度全区在推行政务服务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和舆论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政务服务监督员,各部门都设立了意见箱、监督电话。区委、区政府把政务服务工作与“创佳评差”、“行风评议”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纳入对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当中,加强监督检查,年终考核兑现,以此推动行政执法和政务服务工作。

三、需改进的方面

1、全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区政务服务大厅、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及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站)的建设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有待完善。

2、全区政务服务行政管理机构尚未明确建立,使全区政务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等职能作用发挥受到影响。3、个别部门单位对政务服务的认识还不到位,服务行为还不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还不够高,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4、政务服务的创新工作、特色工作不够明显。

四、粗浅建议

1、建议市上制定出台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规范性指导意见,有针对性的指导区、镇(办)、村(社区)政务服务工作,并编制统一规范的政务服务(公开)事项的基本目录,整合资源,分类指导。

2、自上而下加强政务服务管理机制建设,设立、明确政务服务行政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职能作用,配套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

第11篇

今年以来,__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群众需求,立足便民利民,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大力推进“一平台两中心”( 即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政务代办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真正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一是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群众家门口的“信息化”。以市__镇__村为试点,全面开启村级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之路。以试点村为依托,整合移动通讯服务,建立村级短信平台,通过批量短信处理,及时与农户建立联系纽带。同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部门工作业务,对流动人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续缴、低保等方面进行数据整合,确保数据准确,方便管理与操作。通过各类数据的采集、比对以及对相关内容和版块的增加、融合,不断完善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了村级事务的信息化全覆盖,成功实现由村级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向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转变。目前,已投入60万元资金,完成96个村(社区)光纤接入,顺利实现平台建设村级全覆盖。

二是建立服务中心,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办事处”。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全力推进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高标准建设乡镇政务代办中心,今年7月份, 9个乡镇和__经济开发区政务代办中心均已完成事项梳理和中心大厅建设,窗口、人员进驻;积极开展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完成第一批34个中心建设任务,第二批44个村级便服务中心建设有序启动。在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上,实现了由“多个部门”向“一个窗口”集中,由“全程”向“直接办理”转变,由“政务服务”向“便民服务”延伸。目前,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已实现“固定场所、办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网络”的“四有”标准,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办事一条龙”。对需要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采取“村级代办员预受理、资料网上转递,审批部门网上审批、制证发证,代办员到审批窗口核对领证,申请人直接到村级政务代办中心取证”的快速模式办理。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71项“菜单式”服务事项,其中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等56项政务服务事项,和信件收寄、水电通讯缴费、机票车票代售等15项便民服务事项。

三是构建一项机制,巩固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站”。依托“一平台两中心”,建立了村级事务“五个一”网格化管理机制。一村一中心。即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一格一人。将全县96个村(社区)划分为636个网格,实行村干部责任包干。一组多员。在网格片区内建立由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老党员、村民代表、无职党员、老教师和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民情信息员队伍,每名信息员确定5-10户群众作为联系对象。一家一档。为全县8.56万个农业家庭建立发展档案,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人口结构、就业、就医、就学、收入等基本信息,做到思想动态、就业状况、劳动技能、收入支出、迫切需求“五清楚”,并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一人一卡。制定《民情联系卡》,卡上印有村干部(含片警)的姓名、职务、分片包干的区域、具体服务事项和有效联系方式,发放给辖区内每位群众,提供24小时电话咨询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路、少跑空路、少跑冤枉路。

一是村情民意信息化。注重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应用,编发《平台操作手册》,出台《督查考核机制》等9项制度,加强平台应用培训,全县近500名村干部基本掌握了平台操作方法。以全村人口数据库为基础,“数据一次采集,信息多方共享”。全县34万人口共10.7万个家庭档案,已经全部纳入平台,做到了村情民意全掌握。

二是责任落实网格化。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划小了责任单位,明确了包片村干部、网格信息员的职责,做到了民生事务全覆盖。网格内相关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大额资金使用等,由包片村干部组织党员、群众在一起“连心式”交流讨论决定。

三是管理服务精细化。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生、农综、社会保障等服务,变传统、粗放的管理服务模式为精细、个性的管理服务方式,做到了管理服务全方位。定期到村里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群众,开展上门集中办证等服务,实现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两个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已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0770件,办结率100%。

四是乡村工作协同化。依托“一平台两中心”,开发“行政审批村级代办系统”和“中国

邮政便民服务站”两套系统,实现县乡村三级联网,改变了以往乡村干部信息不对称、工作不同步的现象。同时,村干部之间信息共享、工作联动、形成合力,实现了工作落实全提速。一要以数据安全为中心,夯实“一平台两中心”的信息化保障。一方面,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对现有网络资源进行扩容提升,建立覆盖所有行政村的8m以上光纤快速网络通道。另一方面,继续加大村内事务网上公示和办理的系统开发与版面设置,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渐实现数据的县级集中,通过技术手段,提供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村级站点、县乡村政务中心、乡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统一接入通道,进一步健全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服务系统。

二要以基础设施为核心,夯实“一平台两中心”的标准化保障。结合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农村土地整治,有效整合多方资金,对照标准和要求,配备配齐相应设备,不断加快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力争实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职能部门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以及服务事项的进驻。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设符合当地群众需求的服务内容,确保服务更有针对性。同时,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由乡镇实际审核项目的审批权交给乡镇,进一步压缩审批服务时限,实施行政许可网上申报、审核,实现群众便民事项的一站式办理。

三要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夯实“一平台两中心”的精细化保障。坚持培训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结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招考以及基层公益性岗位招聘等,积极吸引计算机专业人才和热爱农村事业发展、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人才到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现场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工作人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引导他们树立“工作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服务态度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行为零违纪,并给予更多的物质保障和精神鼓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12篇

一、发展近况及特点

近年来,体育工作坚持“精品工程”计谋,出力打造以羽毛球为中心内容的体育品牌,促进了体育财产疾速发展。财产范畴不时拓展,发展规划逐步增大,财产效益分明进步。

(一)本体财产成效突出。本体财产指从体育竞技培训、体育彩票销售、体育休闲效劳为主体的体育效劳业。年以来,体育因羽毛球等活动项目竞技成果明显而享誉全国,并带动了体育人才培训市场、群众健身休闲市场和包罗体育彩票销售在内的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

一是羽毛球活动在体育财产发展中处于抢先位置。羽毛球项目完成了我市奥运会金牌零的打破,具有普遍的群众基本,积年来参加人数不时添加。当前除市羽校和安化羽校两支专业队外,全市良多部分、单元、学校都已构成较为不变的羽毛球活动人群。市域内民营本钱运作的健身场合,绝大局部开设有羽毛球项目。二是体育彩票已成为独具特征的体育消费。我市大型体育活动飞腾迭起,体育越来越遭到人民群众喜爱,体育彩票各销售站点单机销量已超越福利彩票。三是体育培训市场逐渐构成。先后培育了5位世界冠军和一多量全国冠军。在省“九运会”上跻身全省“三强”,在省“十运会”上发明了湖南羽毛球发展史上的“景象”。竞技体育的崛起,促进了我市体育培训市场的构成。市羽校培训的活动员除国内11个省(市)外,还有的曾来自越南、塞舌尔等国家。四是体育人群日益扩展。年以来,全市总计举行县级以上大型群众性活动会82次,单项竞赛940余场。延续十年举行“群众活动会”,为体育财产发展培养了厚实的群众基本。

(二)起劲盘活场馆资产,获得了优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以来,全市一多量符合国际竞赛规范的体育场馆接踵建成,建立总投资超越了开国以来前50年的总和。当前全市共有规范体育场地1321个,个中体育场24个、体育馆11座、灯光球场32个、水上体育场1个、高尔夫球场1个。奥林匹克公园、秀峰公园、沿江风景带以及小区健身设备不时完美,为群众就近磨炼供应了优越前提。

奥林匹克公园是国内独一以体育为主题的4A旅行景区。公园年对社会开放以来,先后承办了一系列高规格体育赛事和文艺上演,开展了丰厚多彩的群众文艺体育活动,累计创收余万元,已逐步凸显其体育竞技、全民健身、会展上演、休闲旅行的功用效应。与公园隔路相望的梓山湖高尔夫球场,占地2400亩,由民营本钱投资13亿元建成。当前高尔夫球场采用会员制的发展形式,首要面向长沙等周边城市高消费群体。

(三)很多高规格体育赛事激活了竞赛扮演市场。年省“九运会”后,接踵承办了全国“五城会”局部竞赛、年和年“世羽赛”等高规格体育赛事,累计承办省级以上大型体育竞赛120余场(次),招待了国家羽毛球队雅典奥运汇集训,并被确定为国家队练习基地。一系列高规格体育活动共吸引了近15万人次直接参加。个中延续两届“世羽赛”,共吸引了16个国家和地域的150多名羽毛球顶级选手参赛,多名各级指导和新闻界、企业界伴侣来调查,河南、陕西、山东、北京、广东、辽宁等地球迷协会纷繁组团观看竞赛,现场观众累计超越6万人次,国表里7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竞赛盛况,拜访网站人数比从前同期增进60%。

凭仗体育手刺,遭到全省、全国甚至世界的普遍存眷,为赛事举行开拓了新的筹资渠道,促进了体育财产全体规划不时扩展。办赛筹资的外向度不时进步,资金起原由市内为主已逐渐过渡到市外为主,竞赛扮演市场发育水平不时进步,已成为宣传企业产物、推介城市品牌的首要载体之一。

(四)体育财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促进了城市基本设备改善。申办省“九运会”以来,城市建立速度大幅度进步,中间城区南扩40平方公里,南城区“五纵五横”骨干道悉数拉通,大路扩容提质,整个城市功用和档次不时提拔。二是促进了旅行业发展。全市星级宾馆的添加,黄金旅行线路确实定,4A旅行景区的评定,无一不打上了体育的烙印。省“九运会”时期,招待搭客10万人次,执行旅行综合收入5000万元。有材料显示,近两年大型体育赛事时期的旅行综合收入甚至超越了“黄金周”,体育竞赛扮演市场曾经成为全市旅行综合收入的首要增进点。三是促进了招商引资。仅依托省“九运会”平台,签约投资项目22个,引进资金11.46亿元。凭仗体育品牌资本,环奥林匹克公园带已成为投资热土。四是促进了文明财产发展。的新闻、出书、播送、电视,历来与本乡体育密不成分,体育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主要构成局部,成为了文明财产化运作傍边的首要内容之一。

二、根本经历

(一)必需坚持“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赛形式。近年来承办赛事,坚持“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竞赛扮演市场规划不时扩展。“县政府主导”重在导向、协调,便于整合各有关部分资本,集中力气办大赛。“市场运作”关键是应用市场装备资本,筹集办赛资金,促使办赛方进步效劳质量和办赛程度,以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解除县政府办赛经费不足的后顾之忧。“县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是办赛成功的两个主要环节,相辅相存,缺一不成。在国内里小城市承办体育赛事遍及亏本的大情况下,的办赛形式被不少兄弟城市借鉴。年市体育局招待上门请教办赛经历的来客13批(次),触及7省(市)10个城市。

(二)必需坚持施行“金牌带动”计谋。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财产是整个别育事业的三个“车轮”,竞技体育在个中起到关键的驱举措用,是体育事业的中心局部。因为竞技体育能吸引很多的部分参加,触及交统统讯、电视告白、场馆建立等很多环节,进而决议了体育财产可以带动和推进相关社会活动的不时深化和发展。这种联系关系带动功用,还也使竞技体育占有了体育财产的中心位置。近年来,体育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坚持不懈地施行“金牌带动”计谋,注重做好打基本、增潜力的工作,后备人才层出不穷,国际赛场捷报频传,成功打造了城市的体育手刺。由于体育,遭到了世人的深度存眷;由于遭到存眷,体育才有了财产运作的人气、言论、市场和资本,才有了发展的本钱。

(三)必需坚持效劳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体育财产自身具有较强的乘数效应,据国家计算部分测算,每添加1万元体育财产的总产出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添加2.71万元。鼎力发展体育财产,不只促进体育事业发展,还还会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分的发展。因而,体育财产只要归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情况中,才干博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才有更大的作为。近年来,在发展体育财产时,一直坚持效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宣传推介,为发展造势,为旅行、文明及相关财产发展搭台,打造了可资借鉴的财产发展形式。

三、加速体育财产发展的考虑

体育财产所储藏的宏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法到这个新兴财产的宏大魅力。体育财产该当掌握前史时机,勇于理论,变革创新,完成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机制,昌盛体育健身效劳市场。一是充分发扬国有公共体育场馆的功用。虽然全市公共体育场馆绝大局部已面向社会开放,但因为治理程度不高、运营方法陈腐、人员负担繁重,未能发扬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当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在包管国有体育场馆产权不变、体育功用不变、公益性不变的前提下,整合伙源、一致治理,逐渐完成一切权和运营权别离,进步综合经济效益。鼎力倡议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元、学校的体育设备有偿低费面向社会开放,完成体育资本的社会共享。二是积极鼓舞境外和民间本钱进入体育健身效劳市场。放宽市场准入前提,增强营业指点和政策搀扶。然后逐渐树立以体育俱乐部、体育会所、高尔夫活动项目为主体的高端市场,以公共体育场馆、城区通俗体育运营场馆为主体的中端市场,以及以学校、社区配套体育健身场合为主体的低端市场。构成结构合理、门类较多、条理清楚的体育健身效劳系统。

(二)乘势而上,拓展竞赛扮演市场。高程度体育竞赛具有普遍影响,对拉动旅行、交通、通信、物流、商贸、餐饮等相关行业发展,提拔城市知名度具有积极意义。一是要借“世羽赛”春风,持续争夺承办影响力大的高规格体育赛事。进一步完美“县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赛形式,鼓舞中介机构进行告白署理,吸引更多企业以冠名冠杯、告白招商、特许运营等方式普遍参加。二是答应和鼓舞社会体育生意组织、生意人积极承办群众脍炙人口的贸易赛事,争夺构成1-2项每年按期举行的传统性体育活动。三是对具有当地特征且构成了必然影响和规划的当地体育活动,如“群众活动会”、羽毛球电视应战赛、老年人门球赛等进行进一步的包装、宣传,以吸引更普遍的参加,逐渐做大。四是相关财产部分要充分应用大赛平台,联手反击。文明会展、旅行产物、招商引资、商贸物流等要应用大赛平台,做好筹划包装,积极宣传推介,延长体育赛事的贸易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