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11:07: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经济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不可否认,网络的出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代替的积极促进作用。网络在经济、社会生产中随处可见,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推销产品服务,实行企业网络营销策略。我们应该因此树立起信心,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相信在未来网络将为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变化,为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发动不可抗拒,向前快速驰骋的引擎。下面作者从网络经济学角度出发,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网络经济学,网络经济学有哪些特点,在改变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重要体现。
网络经济学概述
网络经济学顾名思义,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承载经济学知识理论的一门学科领域。它由网络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是专门研究各种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科学[1]。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呈现网状运行行业组成的产业群体,狭义上来讲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群体[2]。
网络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网络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从网络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来看,其产生必然与网络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其产生的技术基础。从本质上来说,它离不开经济学理论发展,它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产物。在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其分配制度体现平均主义,从改革开放时期,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过去经济增长方式是劳动和资金密集型技术,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信息密集型技术。网络承载了高容量的信息数据,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了经济增长速度。
网络经济学的内涵。网络经济学是运用网络,充分发挥网络的功效,把网络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发挥网络与经济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使两者相互促进。它是相同技术的企业行业构筑的一条产业链,经济性财产所有者在经济交易中体现出来的外部性。不同性质的企业通过混合机制作为一种管理结构,实现企业之间的团结合作。利用网络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社会关系像网状般连接起来,能够使社会合作长期维持下去。网络像一个三维结构的织网,在交易主体在进行两个交易中,具有跨越性,在交易中形成外部性的特征[3]。
网络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
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改革创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较,其交易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是一种无形的营销方式,即可以不需要消费者与销售方直接面对面地进行交易,直接通过网络实现资金的流转,间接通过快递等物流运输方式实现产品服务的转换。
在网络经济学一个鲜明的实例首屈一指先提到淘宝,淘宝是国内著名的电商,是商品销售行业的佼佼者。它通过网络销售实现了销售者与消费者在网络上实现资金的流转,特别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节假日期间淘宝都会采取优惠措施,在网络上优惠信息,通过支付宝实现资金的流转,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网络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与过去传统有着一定的差异,它是产品销量的增加,消费者、销售商的消费行为不断增加。简要理解就是产品的销量与消费行为成正比,消费者购买的产品数量越多,产品销售数量就越多,其效用也同步增加。
拿国内的通信行业为例,移动、联通、电信三家通信企业在同一天实行了短信定价调整,在过去只有相同用户之间发送短信价格低廉,经过差异定义的调整,三个用户之间相互短信的费用是一条一角钱,从短期来看,会使三家公司利益亏损,但是从长期来看,三者之间相互发送短信的价格较之以前降低了,价格的降低,会使消费者发送短信的行为增加,消费者的增加,发送短信的数量就增加,发送短信的数量越多,通信公司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正反馈起主要作用。正反馈打破了传统经济学里面的市场均衡理论,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形成适者生存的机制。就好像声音一样,使用工具敲打桌面,振动频率越频繁,其声音强度就越大。
以京东商城,经过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对其并不陌生。它是我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它是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上市公司,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之一。它是如何做到实力如此雄厚,从其公司发展史来看,京东商城只是其网络营销渠道,1998年京东公司在北京中关村正式挂牌成立,几年后进军上海,开创了京东产品博客系统,是国内第一家以产品为主体对象的专业博客系统,2007年在改版后京东多媒体网改名为京东商城,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三大物流体系,又开始发展平板电视,开通全国上门取件服务,先后有多家公司合作,建立分公司。
摩尔定律与拥抱标准。摩尔定律的出现,企业通过开发新技术,获取动态竞争优势,加强了提高竞争力的能力,使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位置。Internet与网络电话的出现又为经济贸易提供了一种有利条件。
通过上述对网络经济学的论述可知,网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各种网络经济运行方式的科学。它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产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主要体现了对传统经济的改革创新,运用了摩尔定律与拥抱标准。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网络团购;网络外部性;差异化;锁定;进入壁垒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志码:A
1 我国网络团购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通信技术等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催生出很多新型的商务模式,网络团购就是其中一种。网络团购即一个消费团队通过互联网向商家以折扣价格采购同一种商品,是继B2B、B2C和C2C之后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又称C2B。消费者参加网络团购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在保证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获得合理的低价格,还能够参考其他购买者对产品客观公正的评价,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改变了传统消费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劣势,买到真正需要的产品。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很容易大规模组织起分散在不同角落、互不相识的消费者对同一品牌的某种产品进行采购。只要市场上存在足够数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群体,网络团购模式就有生命力。
自2010年1月国内首家团购网站“满座”上线以来,网络团购已经迅速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开来,成为众多消费者追求的一种现代、时尚的购物方式。至2011年上半年,国内网络团购的交易规模已经超过62亿元人民币,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6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4倍。截至2011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5.13亿,团购用户规模6 465万人,年增长率超过240%C21。目前排名在前的团购网站有聚划算、拉手网、美团网、窝窝团、QQ团购、24券、点评网、58团购、嘀答团、糯米网等。
网络团购由于进入门槛低、模式简单易复制,自2010年初引入我国以来,短时间内出现了盲目的爆发式快速增长,团购网站遍地开花,从而引发了所谓的“千团大战”,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国内团购网站由2010年底的2000多家飚升到5 300多家,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范围内已有1 483家团购网站在激烈的竞争中关闭、退出团购市场,其中,仅10月关闭的团购网站数量就高达456家,环比增长8.8%。有人甚至预言,经过一两年的“淘汰赛”后,最终行业内可能只剩下两家大型的团购网站。
无序竞争大大损害了网络团购这个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互联网经济下一种典型的网络产品,与传统产业相比,网络团购有其独特的经济学特征,网络团购企业相应地也有其特有的竞争策略。深入了解网络团购的本质经济学特征,分析其运行规律,并总结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企业竞争策略,对于促进行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指导相关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 网络团购的经济学特征
(1)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的概念最早是由Rohlfs提出,后来的研究者又在此基础上予以补充和明确,指的是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用户数量的增长,将会带动用户总所得效用的平方级增长。与网络外部性相提并论的另一个概念是正反馈,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是经济系统的一种自增强机制,在需求方规模经济的条件下,网络外部性可能导致正反馈。
网络外部性并不是网络经济所独有的特征,但在网络经济下,经济以网络的形式组织和运作,信息流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生产、交流、分配和消费都与数字化的网络息息相关,从而使得网络外部性和正反馈表现得尤其强烈,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现象。
网络团购具有显著网络外部性。团购网站的用户规模越大,网站本身就越具有价值,对网站的需求就越多。这是由于某个消费者能从团购中获取有价值的产品信息和折扣价格,团购网站对该消费者具有“自有价值”。同时,当越来越多的其他消费者加入时,该消费者还能从中获得额外价值,如更强的议价能力、更多的商品评价供参考、更多的交流机会等,这是团购网站的“协同价值”,这部分“协同价值”就是网络外部性的经济本质。
同时,网络团购的网络外部性特性可能带来正反馈效应。因为消费者往往通过口碑传播来了解团购网站,当团购网站的消费者越多时,传递出该团购网站是值得信赖的信号,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加入到团购队伍中。于是已加入团购消费者与新加入团购的消费者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的正反馈调节。
网络团购企业希望出现网络外部性带来的强者恒强的正反馈。然而,从网络外部性到正反馈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达到一定的用户规模,正反馈才能发挥作用。这也部分解释了团购网站为什么在前期往往不计成本跑马圈地,积极扩张,由于担心走完全部流程再营业可能让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有时甚至不注册就开始营业。目前市场份额排名在前的拉手团曾在去年6月10日一夜之间,竟宣传新上线近90个城市,总覆盖100座城市,圈地速度之快,令竞争对手措手不及。
(2)网络团购的市场结构特征网络经济的特性造成了网络团购市场结构的双重性,一方面,由于网络外部性、正反馈将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赢家通吃,输家出局”,从而使网络团购的市场结构趋于垄断化。而实际上由于消费者的偏好和产品的差异化,加上政府公共政策等外部因素的作用,网络团购的市场结构呈现的是一种绝对集中度高的寡头垄断特征。
在传统经济下,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减弱甚至消除进入壁垒,以弥补市场势力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但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即使自由进入的条件成立,也会出现不均衡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分布,新厂商的进入并不会对市场结构产生显著的影响。2010年底网络团购企业的数量约为2612家,而截止到2011年6月底,已经上升到5300家,2011年4月份以后更是以每天10家的速度快速增长。团购网站通常进入门槛较低,企业极易进入,但这并不能影响行业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大量涌入的竞争者丝毫没有影响到主导企业的地位。团购三巨头垄断了过半的市场份额,一淘网2011年9月的调研报告更是指出,排名前十位的团购网站占据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3)网络团购市场的运行特征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网络团购市场运行呈现出与传统市场不同的鲜明特征。首先就是市场的不稳定性。互联网的存在一方面使得经济以网络的形式进行,团购的市场范畴迅速扩大,在网络上产品和信息传递的快捷和方便更进一步强化了已有的优势,从而出现强者更强的趋势。另一方面,竞争对手新的产品信息也更容易传播和被接受,消费者的转移成本降低,又抵消了一些优势。网络经济中消费者预期变得更加重要、市场均衡状态不唯一等因素,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不稳定,对于网络团购企业而言,今天的成功不能保证明天的成功。
其次,网络团购市场运行具有规模至上、速度至上及创新至上等网络经济领域特有的规律。对于行业内的企业而言,其最优的竞争策略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快速吸引大量用户,树立自己领头羊的地位。比如,现在各大团购网站投入到广告上的宣传费惊人,约占到其总收入的50%以上,而一个正常的商业运营模式,广告运营成本应该控制在总收入的30%~40%。各团购网站都想通过这种方式,快速扩大知名度,占领市场;由于团购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持续创新也成为必要,如一些纯网络团购网站开始探索与电子商务、SNS、分类信息网相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4)网络团购的产品特征网络团购是一种网络产品,更准确地,它是一种被数字化后通过网络来传播的数字产品,因而它具备数字产品的一些特性,其中最显著的是其易修改和易复制的特性。正是由于这种产品特性,网络团购的进入门槛非常低,通常一个网站模板,几个员工就能开办一个团购网站。网络团购的商业模式也极易复制,美国的Gmupon模式2008年诞生并大获成功后,“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各地争相模仿的对象。至2010年3月,仅在美国就已经有山寨“Groupon”66家,还不包括英国、德国、巴西和中国的大量模仿者。目前国内行业恶性竞争激烈,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团购进入门槛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讲究竞争策略,走差异化道路,产品创新。
3 团购企业的竞争策略
3.1差异化策略
差异化是指企业以某种方式改变那些基本相同的产品,以使消费者相信这些产品存在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偏好。差异化有效地降低了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能够拥有固定的用户群和更多的定价权,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网络团购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商业特征”,如果能够正确实施差异化,树立自己的特色,就能有效地避免与其他企业的正面竞争。差异化可以通过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两种方式来实施,团购网站实施纵向差异化可以走细分、专业和特色路线。目前,比较有前途的差异化策略包括移动团购、社区团购和本地化生活服务团购等。
(1)移动团购根据CNNIC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规模达到3.56亿人,较2010年底增加5 280余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9%。78%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年龄层在20-34岁之间,超过14%的用户通过手机在网上购物并支付,这一层面的用户正好与团购网站的用户群体相重叠。3G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应用已成为趋势,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与互联网用户重叠率将超过70%,到2012年将完成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的迁徙,联网移动用户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增长量维持在1亿户以上。2011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生了很多热点事件,如谷歌收购摩托罗拉、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等,这些事件也彰显出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的变化。移动互联网新应用的不断出现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推动着各细分行业的成长。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移动商务呈现出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目前我国的团购平台,大多数还是基于互联网,移动商务大大拓宽了团购产品的平台。所谓移动商务,就是利用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开展商务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服务对象的移动性、服务要求的即时性、服务终端的私人性和服务方式的便利性。利用移动平台开展网络团购活动,再加入地图导览、定时提醒、用户交流功能、SNS社区,会有效地避免现有互联网团购平台的不足,增加消费者的便利性和创新性应用,增加用户粘性。
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移动团购的重要力量。据统计,目前全国380万台POS机中已经有60万成移动支付的改造,预计到2013年底,国内POS机全部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
有实力的团购网站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移动客户端,积极拓展基于移动平台的业务。如拉手网领率先推出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Android Pad版四大平台,订单和优惠券还支持离线查看,与微博、短信等应用的整合也比较完善。糯米网宣布与分众传媒在LBS基于地理位置的团购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等。
(2)社交团购社区聚集着一些兴趣、偏好和价值取向相近的人,他们彼此联系、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群落,对社区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把团购与社交结合,得到的就是社交团购。通过社交网络能够保持和提高用户粘性,通过社区、微博可以实现消费者与商家的点对点直接互动,也可以实现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让每一个人团购的人都不再孤独,也不会感觉被商家所忽视。
一些优秀的地方社区尝试推出团购活动或者团购频道,也取得很好的效果。相比纯团购网站和综合性社区,地方社区由于聚集群体的特殊性,用户粘性和信任度较高,订单转化率也相对较高。地缘优势使它们更容易拥有丰富的商家资源,因而也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相比纯团购网站,地方社区更重视其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更有动力提供完善的服务和充分的信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遏制商家的欺诈行为。如无锡二泉网联合phpwind推出了“抢鲜”团购以及乐淘淘、淘链接等电子商务频道,凭借社区本身已经建立起来的用户粘度和用户信任度,刚刚上线就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3)本地化生活服务团购本地化生活服务是团购的未来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做生活服务业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地域性,既要把握消费者的需求,锁定用户群,同时又要开拓优质的商家资源,只有将线上、线下有力结合,才能获取成功,目前团购网站提供的本地生活服务包含餐饮、美容、娱乐等。
基于位置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团购是一种创新网络团购模式,即LBS+生活服务+团购,也就是专注于生活服务领域的网站根据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移动设备将团购信息提供给用户。LBS英文全称为Location Based Service,译为基于位置的服务,可以通过互联网为人提供“吃穿住行玩”的所有生活服务信息,甚至通过地理位置搜索周边好友。美国的Foursquare等提供位置服务的网站相继崛起,谷歌也推出了具有位置服务功能的Latitude,国内更是在短时间内涌现出盛大切客、街旁、嘀咕等30多家LBS企业。2011年第2季度,中国LBS市场环比增长52.7%。用户规模还处于快速增长期。从本质上,团购和LBS有契合之处,随着国内LBS市场的日趋完善,基于位置的本地化生活服务团购发展前景逐渐明朗。
国内团购企业在此领域已有所尝试。2011年初,路客网推出了一款手机团购应用——逛街助手,是国内第一款结合了LBS团购和移动支付服务的电子商务类应用,用户进入客户端页面就能发现身边的团购信息,各种折扣优惠按照距离用户的长短依次排列,用户还可以手机直接完成支付。将基于位置的服务和本地化生活服务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产品和对手区分开来,从而成功地实施差异化策略。
3.2锁定策略
当消费者从一种产品转移到另一种产品的成本非常高时,就会面临着所谓的锁定。锁定来源于转移成本,这些成本包括放弃在旧团购网站购物界面、规则和工具的习惯和依赖性,以及学习和适应新系统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等。团购网站应竭力提高客户的转移成本,来实现对购买者的锁定。在此基础上实现买卖双方的双赢。锁定策略包括建立用户规模和利用用户规模。
(1)建立用户规模 在网络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都很关心用户规模。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因为消费者在进行选择时,现在及将来的用户规模是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网络时代,只有那些具有大量锁定顾客的企业才能获利。
团购网站在建立用户规模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大区域推广,通过联合地方网站等方式抢占业务潜力巨大的二三线甚至更小的城市区域,扩大用户基数。同时网上网下媒体整合,开展营销活动,除了常用的传统和网络营销活动,还可借助各种新型营销手段,如注册官方微博,开展宣传网站、信息、用户互动等营销活动,扩大品牌知名度;与电信运营商、应用服务商和厂商等合作,基于位置的团购信息,方便用户的同时,积累客户资源。
争夺用户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参加网络团购的消费者通常对价格比较敏感,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建立和保持一个稳定的用户规模要求网站除了能够提供足够优惠的产品外,还要做好消费者的全程服务,如建立完善客户服务评价系统,使消费者能实时评价商家的服务水平,其他消费者也可从中得到参考,这样可以有效地监督商家的短期投机行为;建立中间人制度,提高网站和商家的可信度;开设退货、投诉、赔付区,使消费者出现问题时能方便地找到沟通和解决的途径等。此外,还要特别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如建立客户关系数据库,分析现有客户的个性需求;加强信息沟通,通过邮寄资料、重点客户拜访、开展公关活动等方式维系客户;强化对商家的服务和接待能务的评估,选择优质商家;提供增值的信息或其他形式的服务,增加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等。
(2)利用用户规模销售互补产品是企业利用用户规模的主要形式,甚至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建立用户规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销售它的互补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往往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团购网站可以为会员提供采购和咨询服务,为厂商提品销售、市场调查、市场宣传和市场开拓等服务,通过自己进货直接销售或者代销获取差价、组织网购向商家收取回扣、广告收费、授权加盟费等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这些都是团购网站利用用户规模的常用方法。
3.3构建进入壁垒
当市场存在规模经济时,在位企业为了保持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常用构建进入壁垒的方式阻止竞争对手进入本行业。构建资本壁垒是网络团购最常用的策略,当行业内竞争对手非常多的时候,这种策略尤其有效。因为如果有几家团购网站融资成功形成规模后,梯队一旦形成,以后的竞争对手就很难再获得投资,融资成功的网站就成功地构建了资本壁垒。
各团购网站纷纷以各种渠道寻求融资,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不完全统计,2010年网络团购企业融资累计达千万美元级别的有拉手网、酷团、阿丫团、满座网等,巨额融资显然给这些企业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资金支持,大大地增强了网站的竞争能力。至2011年10月止,国内团购行业已经披露的投资事件发生15起,投资案例金额约为4.06亿美元,投资多集中于综合排名较为领先的团购企业及特色团购企业,如拉手网C轮融资达到1.11亿美元,窝窝团A轮融资额达到2亿美元,单项融资金额都超过去年全年融资。
没有融资到钱的中小团购网站会因为没有优势的商家资源和价格竞争优势而面临挑战,甚至被淘汰。如开心网已经开始关掉三四线城市的团购,集中力量经营购买力相对旺盛的一线城市,这与2010年下半年团购网站纷纷开通中小城市团购来“圈地”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了目前团购市场竞争的激烈。
1.1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本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技术复杂、规模庞大、涉及面广的社会信息化工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知识。同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成本主要包括:(1)设备、网络购置及更新成本。主要是指数字图书馆构建时计算机、服务器、网络等购买支付的成本及今后日常保养维护成本和更新设备成本;(2)信息产品成本。主要是指购买信息产品时支付的成本,如购买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支付的知识产权费用、购买各种软件及软件升级费用、支付的平台软件使用费、数据库使用费;(3)自行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图书馆自行开发信息产品时,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调研费、会议费、劳务工资、材料等的消耗成本;(4)通信成本。主要是指通过网络访问时需支付给邮政或电信的网络使用费;(5)人员工资。即数字图书馆中员工的工资及福利费;(6)培训进修费用。主要是对员工进行培训及送员工进修的费用;(7)管理费用。主要是指数字图书馆中日常管理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业务招待费等;(8)固定资产折旧。这是指数字图书馆中的各项固定资产,如计算机、服务器等折旧;(9)其他成本。即除了上述成本以外的其它与获得和使用信息资源有关的成本费用。可以将这些成本分为两大类:(1)固定成本,即不随着使用次数或时间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上述的信息产品成本、自行开发成本、人员工资、折旧、管理费用;(2)变动成本,即随着使用次数或时间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通信成本等。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之初的成本是很高的,但是,数字图书馆建好后,增加一个读者的成本却是很低的。同时,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参与用户越多,对每个用户的价值也越大,低成本对读者产生的效益却是巨大的。可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高固定成本、低可变成本的工程。
1.2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系统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建设。这就需要购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信息产品。比如,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数据库等。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建设,有的需要自行开发,有的则需要请相应的系统开发商来完成。购买软件和数据库时,数字图书馆就成了软件供应商和数据库供应商的用户。数字图书馆与这些供应商之间就存在一个生产商和用户的博弈。为降低被生产商锁定的程度,降低转移成本,在选择供应商时就需要特别地注意,可以通过竞标的方式,从中选择质高价廉的供应商,签订相应的合约。为避免供应商在施工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还可以采取辅助供货手段,选择开发系统。在购买软件时,要注意数据一定要坚持使用标准化的格式和界面,按标准格式装入系统,能够方便地转移到新的系统,避免供应商的信息锁定。
2数字图书馆的营销
在网络经济时代,数字图书馆的营销显得十分的重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法。
2.1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
要对数字图书馆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营销,首先要了解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
2.1.1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在数字图书馆中,其信息商品,即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本馆开发并存贮的数字信息资源(如数字化馆藏资源、对网上所得资源进行重组等)、外部数字图书馆及数据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数据库、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等)、电子出版物(如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图书)、进行数字化索引的文献资料等。这些信息资源都属于信息商品的范畴。信息商品是一种低接触性的商品,通过人的感觉往往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信息商品也是一种经验商品。所谓经验商品是指那些需要使用一段时间后才能辨别和了解其特性的一类商品。经验商品的消费需要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否则很难判断某种信息商品是否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因此,信息商品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让用户进行体验。这就使数字图书馆陷入了“信息两难困境”中:读者没有对信息商品体验前是不会对其进行购买的,然而,如果充分体验后,也就没有必要再购买信息商品了。因此,采用合适的方法既能让用户体验商品,又能充分地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图书馆的信息商品不只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商品,同时,它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商品,能够满足读者更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知识需求。因此,图书馆在生产和提供信息商品的时候,应该把它上升到知识商品的层次,满足读者的深层次的求知欲望。
2.1.2数字图书馆信息商品的定价。既然是信息商品就存在一个商品定价的问题。现在网络经济学对信息商品的定价一般有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效益导向定价法和需求导向定价法。但数字图书馆又有它自身的特性:数字图书馆的一部分资金是由政府出资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有一部分资金是通过自身的效益得来的。并且图书馆的最终目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在于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因此,数字图书馆更应该致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辅助教育和社区文化。所以,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商品的定价就与网络经济学中对信息商品的定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字图书馆的定价策略应该是免费、渗透性与区别性相结合的定价策略。营销本身是促销活动,图书馆的信息营销策略的市场定位,关系到信息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也关系到信息产品能否最大限度地占领和开拓市场。如前所述,图书馆的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投资,这部分钱购买的文献必须为用户无偿服务,作为免费服务定价策略,这就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提供的纸质文献免费服务。但政府投资远远满足不了图书馆发展的需要,还需要社会资助和图书馆自己创收。现代化图书馆的设备损耗、设备维护以及图书馆系统正常运行费用较高,图书馆的这部分服务应该收取必要的费用,这方面服务的定价宜采用渗透性定价策略。这种定价策略是把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价格定得较低,不追求过大的利润,使自己的产品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如多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收费都低于商业性网吧约一倍左右,复印、扫描、传真等服务均低于市场价,图书馆提供的推荐书目、编制的信息产品以及数字信息资源的服务都应采取这种策略。这种渗透性定价策略对于图书馆将网络上的潜在用户变为现实用户,对于图书馆开拓信息市场十分有利。所谓区别性策略,是结合图书馆系统的实际服务状况和信息用户支付能力以及图书馆提供的不同信息产品采取的一种灵活的价格策略。如进行科学研究所需的学术研究资料和仅供消遣性阅读的文献,在服务定价上应有区别,对用户到馆与送书上门在服务定价策略上应有区别。实际上图书馆提供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是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定价策略。
2.1.3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互联网的出现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图书馆必须突破区域性局限,逐步实现信息服务社会化,形成信息服务的规模效益,以实现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包括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字化参考咨询、用户培训,还可以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如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服务等。
2.2数字图书馆的用户
制定目标策略,首先要选择目标市场,找出自身的优势,进行信息市场分析,按自身优势特点划定营销范围、营销重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是跨时空的,可以辐射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但对个体图书馆来说,其服务是有限的,目标策略应是本地区、本单位,如高校图书馆的目标应是校园局域网内,重点用户应划定为目标范围内的研究性用户。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是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用户的偏好和选择决定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以及服务种类。因此,数字图书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四个重要阶段:(1)识别用户。图书馆应该做到关心信息用户比关心产品更注重。在实施CRM之前,图书馆必须加强信息用户数据库建设,深入了解有关用户的特征、需求、习惯等信息。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收集用户的信息,二是给用户留下对信息产品或服务的印象,激发顾客潜在的购买欲望。不同的信息用户对服务和营销的反应是不同的。核心用户对改善服务质量的反应更强烈,对信息服务质量改善的回报也更大。识别用户并进行层级划分可以使图书馆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2)差异性分析。对用户进行差异性分析能让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更有效。在核心客户上投资会比在一般客户上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要大得多,因此,图书馆在不同客户身上花费不同的时间,可使图书馆资源的分配和运用更合理。(3)保持良性接触。与用户保持良性接触,让用户对数字图书馆有良好的认知度和信任感,有利于培养用户的忠诚度,还将有利于形成正反馈,使越来越多的用户来使用数字图书馆。(4)个性化服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通过网络,针对不同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来满足不同的用户的信息需求。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宗旨就是尊重读者的需求和选择,体现读者之间的区别,并据此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
2.3数字图书馆营销的途径和方法
营销实际上就是一种信息沟通。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沟通渠道有: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局域网、互联网、电话、馆内宣传、学术交流会、展览会、协作组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主动联系、上级或政府的检查评估活动、直接交流等形式。数字图书馆因其不同的信息组织和利用方式,其与用户的信息沟通既需要借助传统的媒介,更多的则具有鲜明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特点。主要营销方式有七种:网络营销、媒体营销、营销、读者营销、关系营销、品牌营销、联合营销。
2.3.1网络营销。指数字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向虚拟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启发信息需求,引起用户信息需求的欲望和行为,实现数字图书馆有序组织信息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职能并获得一定的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是数字图书馆网络营销的中心,网络营销是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活动,包括信息服务的生产组织和信息服务的流通和消费两个环节,是数字图书馆首选的一种营销方式。
2.3.2媒体营销。数字图书馆还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介绍数字图书馆、宣传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数字信息资源和服务,让公众知晓、了解并运用数字图书馆,激发潜在的用户需求。告诉公众数字图书馆有什么资源、提供什么服务、能满足公众的哪些需求,以吸引更多的公众成为数字图书馆的现实读者。媒体营销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公众对数字图书馆及其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了解,要注意连续性和系统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扩大站点的知名度,吸引用户访问数字图书馆的网站。
2.3.3营销。营销是数字图书馆间以及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间在资源共享协议的基础上,互相将自己的馆藏、开发的信息产品在对方图书馆的网站上陈列或报导,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径。如通过联合目录或别馆收藏目录检索,或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进资源共享馆的资源导航系统中,向其他馆的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等,实际是通过方式进行的营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还可在自己的网页直接进入他馆网址,这种导航方式是间接。
2.3.4读者营销。数字图书馆的用户在文化程度、职业、志趣、上网的目的上各不相同,读者营销的目的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并通过他们来宣传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和服务,达到扩大用户群的目的。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开展定期的用户研究,分析用户注册档案,采用网络技术进行调查,掌握用户心理、浏览规律和信息需求,从用户的体验和需求出发,采取拉式策略吸引用户关注数字图书馆来达到营销效果。要根据网络用户时空观念、信息沟通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调整数字图书馆信息产品和服务宣传的方式和方法。
2.3.5关系营销。利用网络,数字图书馆与用户间可以实现直接的一对一的信息交流和直接沟通。所以,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可以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组织,在最大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营销决策的效率和效用;另一方面,数字图书馆通过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对用户的每一个意见都及时地给予答复,充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赢得公众对数字图书馆的满意、赞美和欣赏,从而创造需求,发掘潜在的用户,使市场对数字图书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及需求有较大增长。还可利用联谊会、展览会、学术研讨会、座谈会、BBS服务、NETMEETING等公关活动来加强沟通,吸引公众和用户与数字图书馆保持密切关系,培养用户的忠诚度,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用户面。
2.3.6品牌营销。知识经济时代将是品牌至尊的时代,信息服务行业同样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品牌将是数字图书馆标识自己、留住老用户、吸引新用户的有力手段,是数字图书馆与用户进行相互沟通的基石,数字图书馆正是通过建立品牌优势,才得以维系用户关系,积累强势的品牌资产,数字图书馆的品牌资产包括以下五个元素:①品牌忠诚度;②品牌知名度;③品牌在用户心目中的品质;④品牌联想度;⑤其它独有资产。
2.3.7联合营销。联合营销是馆际之间在资源共享协议的基础上,将各馆的信息资源联合起来,集中陈列或报导,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影响的营销方法。如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不仅是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联盟,而且也是一种联合营销。实际上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巨大营销网络系统,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知识海洋,这种联合营销方式,需要图书馆在自己的网页上链接其它图书馆的网页,以便通过本馆网页导航并直接进入他馆网址,这种导航方式是间接营销。网络环境下的联合营销,读者只需将有关费用交到本校图书馆,由图书馆用自己的帐号付费,读者与提供资料的图书馆不发生直接关系。与其它营销不同的是,图书馆的联合营销只收取成本费,一般不计营业利润,而是以服务为目标,以信息利用为目的,其它营销则是以赢利为目的。
现在成为时尚而流行的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就其内容而言,实际上是互联网经济(Internet Economy) 或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 Economics)。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网络经济有着许多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特点,有些特点甚至与传统经济背道而驰。
自我膨胀性。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摩尔定律(Moore’s Law)、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 Law)、 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以及马太效应(Matthews Effect)四大定律上。其中根据马太效应,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降,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 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这个定律也为下文所论述的“免费”这一网络经济下的商业模式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边际收益递增规律。边际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显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在工业社会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是普遍规律,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与此相反,网络经济却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也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2)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这是由于一方面信息网络能够发挥特殊功能,把零散而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举例来说,一条技术信息能将以任意的规模在生产中加以运用。这就是说,在信息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这种传递效应也使网络经济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
外部经济性。一般的市场交易是买卖双方根据各自独立的决策缔结的一种契约,契约履行产生的后果却往往会影响到缔约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个体或群体)。契约履行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可好可坏,分别称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非经济性。通常情况下,工业经济带来的主要是外部非经济性,如工业“三废”,而网络经济则主要表现为外部经济性。正如凯文•凯利提出的“级数比加法重要”的法则一样,网络形成的是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增加了成员就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形成螺旋型优势。
直接性。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结合以上的分析和管理经济学知识,可以看出网络经济从理论上虽然与传统经济学理论有相符合的地方,但是也有向传统经济理论提出的挑战。首先,网络经济学遵循了学习效应和范围经济。学习效应是指企业的工人,技术人员,经理等人员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可以积累产品生产、技术设计以及管理工作经验,从而通过增加产量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对于依靠知识和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经济主体---网络企业,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其建立网络平台的成本也会逐渐降低。范围经济是指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当网络企业在同一网络平台上提供一种以上的服务时,因每种服务有着关联成本而范围经济出现。其次,网络经济学也对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经济提出了挑战。上一标题中已经对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递增的规律进行了一些阐述;而规模经济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对于网络经济来说,传统经济所倡导的扩大产能、增加产量而降低成本并不是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唯一途径。在Google的例子中将详细阐述。与传统经济学相比,网络经济学的最主要的差异就在于“免费”这一特殊的商业模式。以上阐述的网络经济学的各种特点成为了“免费”商业模式建立并实行的理论基础。下面以全球搜索引擎领导者Google为例,更细致地对网络经济下“免费”这一商业模式进行探讨。
以Google为例解读网络经济下的免费商业模式
Google作为世界第一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向全世界上亿用户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在网络经济下,“免费”这种商业模式从何而来?Google这样互联网时代典型的公司如何盈利呢?真的存在“免费”的商业模式吗?
结合上述“网络经济的特点和‘免费’商业模式的产生”中的阐述和分析,Google公司所构建的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会随着其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减少。网络平台不同于传统行业中生产要素的投入,网络用户的增多并不会使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有所上升;有研究表明,网络的收益会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现指数增长;因此,信息网络的总收益不断上升的同时平均成本在下降,产生了上文中提到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其次,根据美国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的预测,通讯费用将无限趋近于零。再次,在知识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作为主要资源的知识与信息具有零消耗的特点,新信息技术把产品多样化的成本推向零。这些为Google等网络公司盈利提供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与可能。
那么Google公司又是如何创造收入的呢?从Google公司的年报可以看出,其98%的营业收入来自点击付费广告,而这个比例高于同类竞争对手,如雅虎搜索营业收入中只有68%来自点击付费广告。这种模式的好处使得成本转嫁给了需要做广告的企业,不仅网站的使用者不用花费任何成本,还能享受到个性化服务。转嫁成本是互联网行业常用的商业模式,也是互联网能够在全球掀起产业革命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提品和服务的Google并不是这条产业链的起点,他们通过成本转嫁和需要做广告的企业的广告竞价来赚取收入,以维持公司的盈利。由于广告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过高,为了保持盈利性和增长性,Google就必须不断完善其服务并将其服务扩展到与一般搜索业务相关的一切业务。而由于标题一中提到的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和范围经济的存在,Google不断吸引更多网络用户、扩大容量、向其他网络服务延伸也成为了可能和必然。Google的搜索服务除了提供网页图片等一般搜索之外还提供学术、财经等专业搜索。另外,除了提供搜索引擎服务之外,Google还提供电子邮件、协作平台等服务。这些除搜索以外的网络服务都是在Google的网站平台上搭建的,因此Google的这种系统操作平台的想法符合范围经济理论,即由于有着关联成本,Google的电子邮件、协作平台等服务不必另外建设,利用Google现有的资源即可完成搭建。
根据Google公司的战略发展意图,Google将会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和范围经济理论建成Google的网络操作平台,而搜索引擎仍然是其核心的优势业务,广告仍是其收入主要来源。
关键词: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经济学 网络经济
一、经济学与计算机
经济学有200多年的历史。亚当·斯密的奠定基础的著作《富国论》发表于1776年,那也是以美国独立宣言而著称的一年。两者的出现并非巧合,从君主制度下得到政治自由和从国家法令的干预下解放出来的价格与工资,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
而作为科学上的一种工具,计算机的发展只有短短50多年。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通信,控制、商务、支付等领域的变革。进入90年代后,人类社会经历第三次革命,进入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二、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网络经济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计算机网络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电子政务等的发展,又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加强网络建设,通过TCP/IP来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公共通信服务的网络互连,增强web功能;还要加强相关软件技术的开发,以切实满足构筑新形态商务活动应用环境的需求,如Java技术、xml技术及组件技术等等。同时,网络安全问题对电子商务等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大网络安全建设的步伐,尽快建立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如OSI安全体系),对数据进行加密,建立各种认证系统,使得网上交易等一系列活动能够安全准确的进行,这也是网络经济能够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三、计算机网络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网络经济或网络经济学是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或信息网络经济学,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 这种网络经济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 它是与电子商务密切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又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各种网络服务的建议、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 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美国思科系统 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美国互联网经济1998年总收入为3014亿美元,超过了能源业的收入 (2230 亿美元)和邮电2700亿美元的收入。按人均生产率25万美元,已高于汽车工业16万美元。此外,还创造了就业岗位120多万个。
四、计算机网络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网络效应
(一)经济增长理论的转变
全球信息网所引发的涟漪效应已经远达网络的瀚海之外,并且已经冲击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新的浪潮。这不是媒体业界所受的巨大冲击,也不是人际通讯的新奇工具,而是经济结构的全新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
如果人们用传统的经济理论来分析网络经济,一定会觉得网络经济前景很黯淡,按照19世纪李嘉图的观点,资本主义的竞争会使工资下降到只够维持基本生活保障的地步。另一方面,因为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所以消费者也能够买到平价的物品。同时,劳工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业者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劳工的工资不会上涨,这就是著名“报酬递减法则”及“工资铁律”。正是这两个理论被经济学家卡莱尔(Thomas?Carlyle)称为“忧郁的”。
正是在这种经济信息化的作用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二)对经济结构的优化
网络经济的兴起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并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经济的结构,使其向高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由于信息产业本身具备的特点,它在国民经济中已成为与钢铁、能源、汽车相并列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表现为: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渗透、可以改进传统技术并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生机,使经济结构趋于“软化”和高级化;信息产业也是促进其他高技术产业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信息网络化的过程实质是物质和劳务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结构的重心向附加值较高的信息产业演进的过程。网络经济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作用,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结构的智力化以及消费结构的服务化等方面。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投资结构向信息产业的倾斜,企业规模结构中,小企业作用的增强,区域经济结构中,小城镇面临发展机遇等都反映出经济结构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特点。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潮中,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对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繁荣, 我们应抓住网络这一重要的科学技术,使网络经济成为世界的主导经济。
参考文献:
[1]黄亚钧.知识经济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国际电子商务 网络经济学 经济理论
一、国际电子商务概述
1、国际电子商务的概念
国际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所从事的国际贸易活动,它反映了国际贸易过程的电子化。其实,自电子商务出现之日起,电子商务就应是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不应存在“国内电子商务”和“国际电子商务”的区分。本文为了方便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所以使用“国际电子商务”一词。
2、国际电子商务的特点
国内外学者也将“国际电子商务”表述为“跨境电子商务”、“跨境在线贸易”、外贸电子等。这些概念在表述上尽管不同,却反映出国际电子商务的共同特点:一是数字化的方式,即无纸化的交易过程;二是现代化的渠道,即主要交易途径为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渠道;三是国际化的空间,即两个经济体成员互相向其境内提供贸易产品及服务。
国际电子商务融合了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大行业的特征,使两大行业得以优势互补,但在业务处理上也更为复杂多样。其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紧密相联,任何一环衔接不良都会影响整体贸易活动的完成;二是电子贸易流程还不完善,作为新兴的贸易方式,其在支付、知识产权、税收等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三是容易触发风险,该风险主要由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和各国政策导致。
3、国际电子商务的应用
(1)交易前的准备。在进行国际买卖交易之前,企业需要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寻找客户并争取与之建立业务关系,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企业或产品的信息,向客户宣传和展示企业或产品。
(2)交易磋商和外贸合同的签订。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是交易磋商的主要内容,借助电子邮件或即时软件通讯就可以完成。在电子商务运用于国际贸易的背景下出现了电子合同,外贸企业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签约。
(3)外贸合同的履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可以完成从备货、验货到催证、审证、改证再到租船订舱、投保、装运最后出口收汇、出口退税等一系列的业务活动,将业务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二、国际电子商务对传统经济理论的冲击
1、电子商务对一般经济学原理的背离
(1)网络的正外部性。梅特卡夫定律、摩尔定律等都是网络经济中被普遍认可的著名定律,它们都反映了网络经济所特有的正外部性的特点。
梅特卡夫定律是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的,他是计算机网络先驱、3Com公司的创始人。梅特卡夫定律指出,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的增加,网络的价值或者说有用性增加。换句话说,每台电脑的价值随着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而增大。使用新技术的人越多,新技术才越能发挥它的价值。使用网络的用户越多,网络产品才更有价值,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去使用它们,并最终使整个网络的价值得以提高。例如,如日中天的电子商务网站eBay正是利用了电话用户数量较多的优势,采用电话方式进行营销,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当一项技术已建立必要的用户规模,它的价值将会呈爆炸性增长。一项技术多快才能达到必要的用户规模,这取决于用户进入网络的代价,代价越低,用户规模扩大的越快。理论上,一旦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必要的用户规模,且由于这项技术相比运行初期价值提高了,所以技术开发者可以向用户索要更高的价格。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提出的,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之快。摩尔定律认为: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可容纳在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到24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随之提升一倍。换句话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到24个月便会翻一番以上。大致上,摩尔定律与产业合流现象相结合形成遍地信息化,梅特卡夫定律再把这些广泛播撒信息的企业以网络外部性的乘数效应进行连结,最终创造出一个规模可与全球实体相媲美的、具有惊人成长潜力的、充满了无数商机的世界性的电子商务市场。
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外部性,与古典经济学中的负外部性或者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正好截然相反。在价格决定上,网络经济也完全不等同于传统经济。在传统经济中,商品的需求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减少。但在网络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却随着价格的增加而猛增,这种价格猛增反过来又会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些产品或服务,从而会产生多重效应,即网络的外部性。
(2)货币经济学向信息经济学转化。在古典经济学中,需求下降,价格也随之下降。网络经济则将这种供求平衡的规律颠倒过来:供应增加,价格下降,导致需求增长。与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完全不同的是,网络经济不再立足于“货币”这个工业时代的核心元素对经济的影响,而是更多地关注“信息”这个信息时代的关键性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从以“货币”为中心转向以“信息”为中心,这也是经济学从工业文明转向信息文明的转折点。这种理论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向背离原点的方向扩张。在网络经济下,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主体由一国拓展为多国,各色各样的网络经济实体跨越国界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效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强了网络经济实体投资的信心,这种信心又被网络成倍的放大。“因特网乘数”中有两个因子,其中一个是“同步传递效应”,表示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及时沟通;另一个是“同目标反馈效应”,表示各种各样的投资机会信息能够点对点的呈辐射状的传达,从而可以造就全球范围内目标相同的投资决策。然而,传统信息传达的非及时性和分布的分散性,导致投资者往往偏好各不相同,反应快慢不一,乘数效应很容易被抵消。
二是从边际收益递减到边际收益递增。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网络经济却表现为收益递增。举例来说,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微软生产的产品,但只给微软增加了可忽略不计的微小成本,却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巨大利润。
其实,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正如詹姆士・阿利所言:“收益递增并不等同于收益递减,这两种规律将相互共存,并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企业可以凭借电脑软件生产和销售的虚拟化特点降低把软件产品打入市场的成本,这时,技术的独创性就要比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能等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资源更显得重要。由于起始成本较小,则递增利润的财务收益也随之较小,最终递增利润不可避免的被耗尽,递减利润便在这时候姗姗而来,递减利润的到来比其他行业晚了一些时间。
三是背离费雪方程。费雪方程(PQ=MV)大概揭示了农业实体经济与工业货币经济之间的均衡关系,但它却并不适用于网络信息经济和工业货币之间的均衡关系(MV=BH)。由于费雪方程受到了外生的信息变量的挑战,导致经济学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无法用传统模型的理论加以解释,从而容易造成决策者错误决策的后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费雪方程的背离只是一种观点萌芽,与最终归纳进入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凯恩斯以来的经济学溃败,理论上是因其不能完整的适应货币经济学转向信息经济学的趋向,无法对信息对货币的支配作用(亚洲金融危机、风险投资等)做出合理的解释;实际上是因其无法对“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这一社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这一主流经济学的背离,使得近年来保罗・罗默的新增长理论、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它们被认为是现今解释网络经济的最好模型。
2、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化
(1)比较优势向信息和知识转移。首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边际收益递减和国际经济处于静态(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不发生改变)。前面已经提到,在电子商务经济中,这两个假设前提都已经发生了改变。其次,古典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各国之间在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是比较优势存在的基础。相比之下,在电子商务经济中,各国对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和反馈上的差异即信息的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显得越发的重要。一方面,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信息产业的规模以及信息处理的速度都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实力的体现,信息与知识技术已经成为各国以及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部分地替代当前投入于贸易中的资本,减少贸易中正在结算的在途资金,这也使比较优势的因素发生改变。最后,H-O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要素价格的差异是由各国要素的丰裕程度造成的,一国利用价格较低的要素生产产品并进行对外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较收益。在互联网经济时代,面向全球的信息市场与技术市场使信息技术迅速技术化,并在世界范围内很快扩散至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易于得到这些技术。另外,通用型技术的迅速传播使生产技术所需要的劳动力大大减少,产品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下降。这样一来,发达国家又可以重新获得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价格低廉而占据的比较优势。
(2)规模经济的作用范围发生变化。规模经济理论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电子商务经济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实际上是物流、现金流与网络信息流协调作用的结果。电子商务使贸易各国在知识、技术和信息上的差异越来越小,进一步加强了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借助互联网,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加差异化的产品。因此,电子商务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要远远大于传统贸易的规模效应。电子商务经济中规模经济作用范围扩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仅存在于行业中的实体企业,而在电子商务经济中,虚拟企业也能产生规模效应。互联网将很多企业结合成一个整体,共享信息基础设施和知识技术,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合作,由此形成很大的规模,创造出规模经济效益。第二,传统经济中的规模经济只能被称为供给方的规模经济,而在电子商务经济中,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并存。供给方的规模经济是指,供给方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生产成本下降,从而增加供给方的收益;需求方规模经济是指,随着某种产品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评价越来越高,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引起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和生产产品的企业的收益增长。第三,供给方规模经济与需求方规模经济相互结合可以产生双重效应:需求方的数量增加不但可以降低供给方的生产成本,而且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被该产品吸引而购买该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加需求方的数量。
3、理论冲击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网络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冲击对现实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它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在比较优势已经转移至信息、技术和知识的背景下获得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具体竞争优势的获得可以有以下两个突破口。
(1)打造差异产品或服务。电子商务技术打通了外贸企业对外联系的渠道,使外贸企业可以随时随地与客户和供应商进行密切联系,扩大了产品推销的范围,拓宽了原料的来源,提高了处理外贸单据的效率。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外贸企业应该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国际市场提供差异产品或服务,形成不易被竞争对手代替的独特产品或服务。
(2)调整定价策略。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以往政府设置的各种行政或地理的空间隔离不复存在,外贸企业可以直接与国际市场进行密切联络,甚至可以越过海关和税收部门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对此,外贸企业应该保持对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敏感性,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外部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使企业发展战略与外部市场需求趋近一致。
另外,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市场、企业的竞争趋向于完全竞争,消费者购买心理趋向于理智型,电子商务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比较,而不仅仅关注卖家的定价。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非价格因素将更为重要,它将成为企业获得外贸竞争优势不可忽视的部分。因此,企业需牢牢把握非价格因素。
【参考文献】
[1] 史达:电子商务经济学与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4.
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并对传统经济理论产生着重大影响,甚至改变着传统经济学中的许多理论。比如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递减”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网络经济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如果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其效益就越大。可见,网络经济的效益是同其规模成正比的。
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进行经济互动,而且网络经营者可以轻而易举的为消费者提供周到的“个性化”服务,这样,不仅使其交易成本下降,而且可以使网络经济成为直接经济和“个性化”经济。
在我国,网络经济才刚刚起步,在许多方面还没有被认识,因此,要发展网络经济,必须真正弄明白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网络经济在我国及全球的作用以及与网络经济及其发展相关的各种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策略,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有效地开发传统经济的资源,并促使传统经济焕发新的青春。
一、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网络经济、新经济恐怕是近期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概念了,有关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网络经济与泡沫经济的争论也不绝于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能就新经济、网络经济的本质含义达成共识,由此而引发争议也就不足为怪了。
关于新经济,国内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新经济是以高新技术革命、金融创新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二是认为,新经济就是以互联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经济。由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所以第一种观点要比第二种观点对新经济的认识更全面。应该说新经济是以整个现代高新技术(包括现代电子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为基础,而非仅以网络技术为铺垫。再说在IT行业中,网络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新经济的范畴要比网络经济的范畴大,或者说前者包括后者。
随着新经济概念的出现,网络经济热潮的掀起,国内许多上市公司纷纷宣布从事网站投资(俗称“触网”),为网络概念股的攀升注入动力。2000年的新年伊始,上海梅林、综艺股份、海虹等股票迭创新高,其中被ST的海虹也曾多天达到涨跌幅限制,此番上涨行情确实让中国股民初次领略了网络的神奇。“爱网络不爱业绩”一度成为时尚,用市盈率来测量股票价值似乎显得因循守旧,只有用“市梦率”来测度网络股才够新潮。
新经济也好,网络经济也好,其实它们都是舶来品。我们虽然可以奉行拿来主义,但对于外来的东西最重要的还是消化吸收。网络再神奇,它也不能脱离传统经济而独立存在。就美国而言,网络经济也是以其发达的物质经济、现代金融以及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结果。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或者说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经济的高级形态。脱离了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等价交换、利润最大化等传统经济中通行的法则仍适用于网络经济,价值规律仍起作用。
投资股市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又意味着风险,而现在还没有业绩支撑的网络股风险更大。对网络股只讲概念、不讲业绩,实则是一种投机行为。事实上,网络股还没有神奇到只讲投入,不讲回报的境界。如果是这样的话,网络经济最终也会消失,因为投入就是资源的投入,由于资源的短缺性,过度的投入就意味着相关资源的枯竭。所以,那种认为传统经济不起作用、传统经济理论失效的论调是不科学的,也极不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网络经济的本质。
在传统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脱节或造成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同样,网络经济也有其“通胀”和“通缩”问题,这就是它的虚拟性。在传统经济中,过度投资会引起经济过热、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在网络经济中,过度投资,它虽不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但因有资本的参与,会引起社会金融财富的虚涨。在一定限度内,虚涨引起的泡沫不会破灭,超过一定限度,泡沫就会随着网络热潮的减退而消失。
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网络的发展能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由此也能使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部门步入盈利的行列,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得以延长,“青春”再现,如此等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现代技术和传统经济又构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信息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
可以这样说,网络经济必须依存于传统经济才能发展,但是网络经济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可超前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传统经济而存在,网络经济的适度超前发展虽无泡沫之虞,但过于超前就易形成泡沫。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并存使现代经济体系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如果传统经济是整个经济体系的“原生”部分,那么网络经济(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可以称为整个经济体系的“衍生”部分。经济“衍生”部分过度膨胀会对“原生”部分构成巨大的支撑压力,当这两部分不能进行相应地调整,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泡沫就会破灭。
从本质上讲,网络经济泡沫的形成离不开金融资本的参与,资本的过度投入往往会演绎成投机,现在“.COM”公司网站无处不在,设立网站寻找风险投资上市,这似乎成了国内大部分网站开发者通往成功之路的三部曲,好像上市就意味着网络经营者的成功。目前国内网站达千万家,若把上市当作成功标志的话,恐怕失望者众,一者因为国内二级市场正在形成发展之中,纯粹网络公司“入市”无门,二者因为可供选择的上市地NASDAQ对上市者要求较严,尚且还有一些国内较有名气的网络公司在排队候补,因此所有的网络公司都进入NASDAQ几乎不可能,这其中有些公司定会以倒闭告终。
国内网站创办者大致有三种意图,一种是以网站为经营对象,并凭此获取利润,二是将网站作为第四媒体,对公司进行形象宣传,三是将网站作为一种“题材”进行炒作和投机。依国内外的情况来看,达到第一种意图的很少,就连美国的AMAZON和AOL也不例外;第二种意图较易达到,这也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惯常作法;具有第三种意图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网络泡沫就是在此意图下制造出来的,这尤应引起注意。网络成为投机对象并不为奇,因为在世界金融史上,有很多东西都曾成为人们的投机对象,并引起了各种危机,例如证券、动产、不动产等。具体讲有: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投机热、18世纪末的英国运河热以及19世纪的英国铁路热等。在当时,英国运河的开凿、铁路的兴建都是靠发行股票集资来完成的。尤值一提的是英国的铁路热,参与这场热潮的有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家庭佣人、银行职员、有权势的银行家和资本家等。在1827-1835年,平均每年增加5家铁路公司,而1836年猛增29家。在铁路投机期,就连广大的农村地区也都认为有必要将其资本投资于铁路,改造所有的地面,并网般地铺上铁轨这种强大的交通工具。当人们都还沉浸于“这一产生了诸多英镑并许诺更多英镑的大规模运动”之中的时候,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早已出现了,如涂改账目、卖股分红和关联交易等,尤其是那些金融投机家常玩弄投资者资金于股掌之间,后来铁路股票的大幅下跌与银行资金的大量流入也有很大的关系。铁路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超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而独自“延伸”铁路线,恐怕于事无补,反而还会引起泡沫与危机。在我国也曾经出现的集资热、房地产热,还有后来的“庄园热”等,这些与18世纪英国的运河热、铁路热均有异曲同工之处。财富最大化是“经济人”的行为目标,他们会随时寻找市场的投资热点,“羊群效应”又会使他们不计成本和风险地尾随而入,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制造泡沫,投资变成投机,“一夜致富”的愿望终因投机泡沫的破灭而破灭,因此人们应谨防目前网络中的泡沫成分。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市场均衡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市场供给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厂商在每个价格上愿意生产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数量也上升,因此在曲线上表现为向上倾斜。而市场的需求曲线给出经济中所有个人在每个价格上所需要的物品数量,它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就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在这一点上,厂商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供求曲线反映出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厂商每多生产一个产品,市场价格就下降,而生产成本却几乎不变,因此最后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始终是越来越少。这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对现实的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然而,如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那就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的实践和表现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网络经济将某些传统产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推向普遍后,最终形成一种新的观点,那就是网络经济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甚至于“否定”了供求规律。就以网络经济最典型的经济行为“开发软件”而言,软件产品的成本几乎是一次性的,而软件开发完成后的复制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成本近乎为零。其他的信息产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一旦为开发软件、设计芯片、铺设光缆等信息产品投下了高额固定成本,多一个消费者还是少一个消费者,几乎不会产生成本上的变化,也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在网络经济中,生产第一份信息产品的成本非常高,但此后产品的边际成本甚至可以接近于零!这些特点就与“公路”、“路灯”之类的“公共物品”相似。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往往要由政府提供,因为私人投资公共物品难以获得回报,人人都可以消费,多一个消费者并没有增多成本,而又不能轻易地排除其他人的消费,或者说排斥一个人消费付出的成本太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投资。信息产品可以说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它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特点,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防止人们免费使用信息产品,人们“搭便车”的行为无法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盗版”、“盗用”现象,因为“盗版”对于“盗版者”来说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 “盗版”的横行泛滥毫无疑问会影响人们创新的积极性,对社会发展造成明显危害。信息产品虽然具有“公共物品”的许多特点,但它在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下,还是可以减少其“外部性”,减少人们“搭便车”的机会,让那些使用信息产品的人们向信息产品提供者付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国家要立法保护信息产品的知识产权,私人也要想办法让信息产品减少“公共物品”的特点,减少其“外部性”,尽可能使信息的使用者向提供者付费,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信息产品还是可以由私人投资。
另外,网络经济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产品定价问题。由于信息产品的定价原则不能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这使得信息产品的定价成为一个困难的问题。由于市场的供求均衡点在哪里很难确定,一个产品生产出来,该如何科学地定价就成为其走向市场面临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软件产品市场上表现的尤其突出,软件产品的定价缺乏科学的方法,面对“盗版”问题,许多软件商就开始导演"竞相降价"的竞争游戏,有些甚至是十分盲目的,然而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更多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这些就有待于在人们自身素质提高基础上不断得到解决。这种现象的出现,要求网络经营者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能够扮演一个更聪明的角色。
(二)网络经济中的“规模效应”
网络经济中存在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赢者通吃”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是把它们视为“新经济”的新规则,还是“垄断”?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微软”垄断案就是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可是,政府仍然是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事情。其实,“微软”案已经不能同以往的垄断案相比较,因为经济发展模式已大不相同。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运行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赢者通吃”,这在网站竞争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网络增值的规律是规模越大,用户越多,产品越具有标准性,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就越多,收益呈加速增长趋势。某一领域的产品在网络经济中是需要标准化、规模化的。这种标准化、规模化意味着社会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网络经济中所有厂商追求的一种目标。在市场上,如果一个企业有能力将自己的产品标准化,并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时,该产品的价值越高,使用的人就越多。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使用价值已大大越过它的物质表现,在许多方面是生产这种产品的人想不到的,这样,即使价格再高也有人愿意买。在这里,价高少买、价低多买的需求规律对信息产品似乎也就不起作用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新的需求规律是:使用者越多,出价就越高,或者说是“边际收益递增”。
第二,当网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后,后来的企业想进入同样的市场难度就越大。因为,网络经营部门存在着极高的一次性固定成本,而这些固定成本中的绝大部分是沉没成本(Sunk Cost),这样,后进市场的企业就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弄不好不仅无法挽回以前的投入,而且很难生存下去。规模优势导致竞争优势,市场竞争的博弈结果是强者越强,弱者没有生存空间。一个提供信息产品的企业,一旦面临新进入的竞争对手,它的博弈策略可以将产品价格降到接近于零!因为一个无穷接近于零但大于零的单价与无穷大的信息产量相乘,收益仍然是无穷大,所以在位企业(如中国电信)不担心降价,甚至可以采取免费定价(如微软浏览器的免费捆绑)策略。博弈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在位企业将欲进入市场者赶出市场。这样无疑会使成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直到最后形成类似“垄断”的大企业。
第三,网络经济奉行“机遇优先”的发展规则。“赢者通吃”的关键就在于“先入为主”。在网络经济中,企业开拓市场的关键在于发现市场机遇,把握机遇,这是获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也是网络经济中创新劳动的主要体现。“唯有第一,没有第二”,导致了很多“圈地”现象出现。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机遇对于企业的发展表现得尤为重要,抢占先机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为网络经济,在市场竞争初期的初始用户吸收成本相对低廉,而且网络用户具有独特的消费粘性(其实就是锁定效应),即网络公司很容易培养、保持用户对网站及其产品的的忠诚度。随着竞争的加剧,对于慢一拍的竞争者来说,获得新用户的成本就很高,而且从竞争对手中争夺新用户更是不易。因此,网络市场的先驱者具有巨大的先发优势,最大限度地拓展用户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也成为网络公司的长期战略重点,于是网上"圈地圈钱"的游戏就屡见不鲜。
第四,信息产品具有“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的显著特点。形成“赢得通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信息产品存在“锁定效应”。一个已经形成规模的产品在市场拥有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它的产品将形成一种标准,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使得改变这种状态的可能性更低。在经济学上,著名制度经济学家诺思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可以分析这一现象。“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着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会促进人们在选择的初始路径之后,在既定方向的发展中自我强化,而这种强化不得制度的再次创新。“路径依赖”是网络经济一个重要表现,信息技术的采用往往具有报酬递增的机制,率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具有可以先占领市场的优势,利用规模效益导致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如果普遍流行则可以导致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效应的提高。许多行为者采取相同技术所产生的协调效应,在市场上越是流行就越能促使人们相信它,进而促使它进一步流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从而在竞争中胜过对手。
另外,熟悉一个软件或一个系统的学习成本是很高的,从一个信息系统转换到另一个系统时,要放弃原先的知识和经验,重新接受训练,熟悉新软件的操作等,必须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等成本。经济学把这一类成本称为“转移成本”。当“转移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就会被锁定。当人们最初选择了某种软件产品,并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学习、实践,并达到相当熟悉的程度,此时即使他面对一个可能更好的软件,他也不会轻易地接受,而是继续选择他所熟悉的原先的那个软件,这就是所谓的“锁定效应”。“锁定效应”使得原先具有规模优势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规模优势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和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赢者通吃”的局面。
(三)网络经济中的“交易成本”
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交易成本一般都比较低,这是为什么呢?(1)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突破了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信息在网上的传送十分迅速、便捷,缩短了时空差距,进而降低了时空成本。比如,网络可以帮助企业突破与客户和供应商打交道时由于信息交流问题而产生的交易成本的制约。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交流的困难,企业要在大范围内采集客户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交易成本”很高,这样就很难针对个别用户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很难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者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可以在网络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传递和复制的成本又很低,信息传播的范围又很广,不会产生由于信息传递成本所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可以广泛采集客户数据,可以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供个性化服务等等。(2)网络世界是“比特”世界,所有的网上信息都经过“数字化”、“编码化”,都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于网络世界中。“比特”世界与“原子”世界有着极大的区别,一是比特没有重量、质量,而原子却是有质量与重量,因此比特世界没有物理空间与重量的忧虑;二是“数字化”的比特信息可以进行无成本复制,而原子世界无论如何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比特信息永远是供适应于求,无论有多少需求都可以满足,于是网络可以低成本地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3)网络技术可以简化市场交易过程,消解市场中介组织,可以低成本地做到精确的经济行为的统计与分析。在传统经济环境中,许多的经济行为不可能做到精确的统计分析,因此许多结论或对未来的期望都是十分不准确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可以采用先进的电脑网络技术(尤其是先进的应用软件)对经济行为进行实时的统计、分析,并能借此做出总结,预测未来以及做出精确的决策。(4)网络可以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学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交易效率的低下,减少信息不对称意味减少用于搜寻信息的时间、精力和财力,意味着社会运行成本的降低和社会净剩余的增加。总之,网络经济所具备的这一切特点是其具有大幅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作用的重要原因所在。
网络经济是直接经济。直接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工业迂回经济而言的,它集中表现在消解中间程序,使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进行经济互动。互联网络的本质就在于使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为零,也就是使经济活动中的摩擦系数降低,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是一种“个性化”经济,集中表现为“个性化”服务。网络经济之所以能做到“个性化”服务是因为信息可以无限制的复制和组合,是因为网络技术手段使得信息的复制和组合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发展对经济影响的逐步加深,信息化和网络将从影响一个部门和地区到影响整个经济,这就是网络技术发展对经济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一个从低度到高度的的必经过程。
Internet会引发出以网络为纽带的新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会使“交易成本”大为降低,进而使价格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经济的稀缺资源是物资,新经济的稀缺资源是时间,这样,只有更快的创新才能创造新的价值。
一、微观角度是界定网络经济的可行出发点
笔者认为对网络经济的界定不外乎三种思路。
一种是先验性的知识建构,比之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可以期盼“康德”式的天才再现,能内在化技术进步和人的关系。假定网络是在技术进步的链条中必将出现的一环,人们就不必对此大呼小叫,说什么“知识产业的概念如同炸药包一样,会把传统的经济学甩到半空”。对随之而来的组织变革和社会进步必能安之若索。但是,期盼“康德”的机会成本也可能是无穷大,从而使经济效率损失难以弥补,所以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对网络经济的界定可以采用差异法来分清。如果我们能分清网络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差异,我们就可以描述网络经济,知道一种经济是或者不是网络经济。比如,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不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都是一种公共知识、但当我们审视思考的参照系时,我们就会遇到新的问题,实际上当我们把任何两者拿来对比的时候,已经预设了“类”同。虽然网络经济能不能像工业文明那样成为经济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形态实际上尚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纵向来路被阻隔后。还有横向出路可以作为备选方案。鉴于网络技术出现的时间跨度,选取二战后的时间段应该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横向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新经济的挑战同样有点让人难以招架,他们不是依次更替,而是互相缠绕,具有相当强的共生性。
在我们寻求对网络经济的解释时、现实的经济活动给我们很大的启发.网络神话就发生在Yahoo、Dell、Amazon身上,就出现在张朝阳、丁磊、马云中间,我们仔细分析他们的企业、与他们企业竞争和互补的对手,就会发现一些线索,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产业为互补的服务业开辟了市场空间,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服务业发展为新的技术需要提供了需求激励,新的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在历史上,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例子。模拟信息技术的发明创造了电视机、收音机和印刷机产业,以模拟信息技术提供信息服务的报社和电视台随后成为市场回报率极高的产业部门,到了数字信息时代,唱主角就轮到了生产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厂家和生产网络基础设施的公司和产业,比如说微软、莲花、IBM成为市场的主角。因此我们有理由把依托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技术产业,基础设施产业,以及服务产业群统称为网络经济(部门)。相应的网络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产业部类经济学,它只是对网络产业和服务市场提供经济学解释。
二、产业分类和对网络经济的测量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测量Internet经济》(1999年10月)是全球第一份网络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报告。报告用四类指标反映网络经济不同产业部门增长的速度。每一类指标的选择都是基于产业相关或相近的原则,测量的指标是年收益的增长和雇员的增长,数据处理相对比较简单,只是把各产业市场实现价值汇总起来,其中这份报告提出的网络产业分层在国外已经被广泛认同,对我们正确认识网络经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测量Internet经济》中首先把网络经济分成四个层次,依次是网络基础结构、网络应用基础结构、网络中介和网上商务;
第一层网络基础结构指标包括了网络主干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硬件/软件公司,电脑和服务器制造商,安全卫士,光纤制造商,线性加速硬件制造商。
第二层应用基础结构描述了网络顾问,网络商业应用,多媒体应用,网络发展软件,内容搜索软件,在线训练,网上数据库产业的发展。
第三部分描述了网络中介市场的发育.指标包括垂直作市商,在线旅游商,在线股票交易、内容门户(Aggregator),内容提供商。网络广告经纪人、在线广告商的市场发育情况。
第四层是在线交易,也是网络经济链条中的最高形态,包括电子零售商、制造商的在线销售,在线娱乐、专业服务等。以DELL、Amazon、美国在线等为典型代表。
这份报告的结论是:网络经济,1999年1季度比98年同期增长了68%.从网络分层来看,电子商务增长最快,达127%,其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依然是网络基础提业。与高增长率相伴随的是与网络相关的工作雇员的增长、新型公司的大量出现。投资者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资网络相关产业,是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总之,新的革命已经来临,网络经济超过百年历史的传统产业,网络经济在增长;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传统经济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份报告的思路可以追溯到马克·波拉特对信息经济的计量分析。但是波拉特把经济分成两大领域:一是包含有物质和能源转换的领域,另一种包含从一个模式到另一个模式信息转换的领域,其思想远比《测量Internet》深刻,而且,把信息活动分成第一次信息部门和第二次信息部门更能直入本质,不过经过《测量Internet经济》的分解,我们对网络经济有了更易把握的标准。
三、网络经济界定的政策含义
对网络经济的界定可以为网络企业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出发点。
实际上,在网络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上活跃的微观主体基本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由新技术直接和间接引发的公司,包括在《测量Internet经济》中的前三个层次中的大部分公司,这些公司是以提供技术、推广技术;提供增值信息服务为主的网络公司,另一类是传统企业应用网络技术,向网络商务转型的公司,二者产生的途径不同.价值实现带有相当的差异。比如网络公司中的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在没有形成自己的商誉以前,企业的价值是相当低的,私人劳动没有转化成社会劳动。如何转化劳动的性质,增加企业的市场价值。在网络中由于外部性的普温存在,其策略是与传统经济分析完全不同的,本文不展开论述。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新兴网络公司生存发展依靠企业的价值创造。而转型公司本身的存在性不需要证明,它们的网络策略在于通过网络技术的利用使公司的价值增值。所以,这两类公司网络发展战略应该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可以引入风险资金,迅速占领市场,达到规模经济的起点,后者,必须注意技术引进的效率,笔者认为只有当传统企业成功进行了网络技术的改造,并且从数量上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个产业的网络经济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经济态而获得丰富的内涵和活力。而目前,由于中国网络经济的基础部门刚刚成长,对后者的注意尚没有提到议事日程。
电子商务的真实内涵何在值得反思。
从技术可能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基于“网”上便利,传统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生产环节可以被大大缩短.为生产而进行的采购,可以随时发生,而不需要庞大库存;企业可以方便地得到客户需求信息,根据市场情况,安排生产;甚至,产品陈列、展示也不需要占用真实空间,在虚拟环境中,一个网页可以接待无数消费者,服务更细致和个性化。但是,实际引发英国数字经济或者说新经济出现的依然是信息产业、网络基础设施产业和部分信息服务业、信息软件产业等。而电于商务目前作为一种商业营销的手段还远远不能达到收支平衡的基本点,因为管理者在组织战略中应用新的信息技术遇到了很大麻烦。设计和应用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伴随新技术的组织转型是必然的,而这种转型是组织内部网络和社会反应多因索的合力结果。对企业来说,采用新技术需要一个有说服力的原因,改变组织结构需要时间,所有员工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的训练。实际上比引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使用技术,许多案例表明,现存组织内部的激励设计与新技术对组织的再造活动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处于组织不同层面的人激励是不一样的,其次,组织各部分间的激励也有差异。计算机和网络化系统设计应被看作是技术和组织运作的相关集合,使用新技术是一种社会技术建构而不是简单的安装和使用。
所以说,网络可能会引发的企业组织变革、市场结构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带有强烈的未来取向,只是无数可能中的一个备选方案。电子商务面对着一个极端复杂的未来。
关键词:心理经济 网络经济 心理学 电子商务 未来经济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无论是学者,还是组织对这个概念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对于“经济”的研究及讨论上升到新的阶段,都在探索未来经济会是什么?因而就出现了信息经济、体验经济、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网络经济、新经济等等。这些关于经济的说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未来经济的概括及描述,但本人认为,在这些描述中均忽略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为人类是经济发展进步的第一生产力。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社会、创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它只是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仍无法完全代替人类,智能机器人也是如此。因而,在未来经济学说的探索和论述中要充分地考虑人的因素,由此便产生了“心理经济”学说。
心理经济学说
人是具有思维和理想,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人的各种言行、一举一动均在大脑的控制和支配下,而大脑发出的各种指令均要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当然,人的心理活动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未来经济的研究中不考虑人的心理因素,显然是不全面的。因而,要将心理学的知识及理论有机地结合于新世纪经济的研究之中,本人大胆地提出“心理经济”即将到来。
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 = 知识经济 + 网络,本人认为:心理经济 = 网络经济 + 心理。即在肯定人类已经步入网络经济社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及理论来研究未来的各种经济活动,使其成果更能符合客观的现实社会,并描述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中,网络经济的狭义定义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形态活动的总称。
心理经济是未来经济
从心理学体系的角度来理解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简称心理。而心理活动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即心理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标志着人们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得对人的个性心理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及基础。网络经济所追求的商品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消费个性化、需求个性化等等,在个性心理研究的基础上使其实现成为可能。
另外,心理学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以多心理应用学科为分支的学科体系,其中包括社会心理学和商业心理学等分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人与人交往中的心理活动,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商业心理学是研究商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对象是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商业经营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与心理的关系。这两种分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首先,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充分掌握人的心理,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通过商业心理学的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商业活动双方心理状态,为解决消费者为什么买?及经营者怎样去卖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又出现了市场营销心理学这个分支。虽然在此分支中关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经营者心理的研究却较少,这也是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没有发挥较好作用的原因之一。而心理经济中的心理是把商业活动的买卖双方均看作是复杂的人,而对人的心理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商业活动中去。第三,要明确指出文中所谈的心理是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心理。即:心理的实质既是大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其心理过程是通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密切结合来完成。
心理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正在伴随着经济发展、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在网络经济的新时代中的心理学必然出现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必然加快心理学在网络经济中的应用,如虚拟市场心理学、网络营销心理学等,这一切促进了网络向生产力的转化,必将推动心理经济的到来。
从市场营销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
国内外对市场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均是以知觉、注意、学习和态度四大心理理论为基础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许多学者将这些心理理论与现实经济相结合提出许多种经济学说,如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知识经济,并在各种经济学说之下来探索虚拟市场营销中的心理理论。详细分析这些经济学说对于虚拟市场营销心理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均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体验经济学说可以理解为注重知觉心理理论在虚拟市场中的应用,但由于体验式受到产品特性的限制,使得营销的实施范围较小;注意力经济学说阐明了知觉和注意心理理论在虚拟市场中的作用,但注意力不等于购买力,使得争夺眼球的营销之战的硝烟很快散去;知识经济学说是将知觉、注意、学习三种心理理论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如企业需要学习型组织、消费者要进行“学习的革命”,但只学不用或者知识不能转化为效益,其在营销中的价值将大大地降低。逆向思考,可以大胆设想,将知觉、注意、学习、态度四大重要心理理论有机结合应用于虚拟市场的营销之中定会完善虚拟市场营销的心理学理论,从而提出“心理经济”这个学说,并认为心理经济是未来的经济。如今经营者和消费者均注重的“诚信”就是态度理论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且心理经济学说会加快心理学理论在虚拟市场营销中的实际应用,促进虚拟市场营销中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
从解决电子商务相关问题的角度理解
电子商务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互联网与商务的有机结合。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使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较小。特别是网络泡沫现象,对电子商务的打击是沉重的。虽然在SARS期间电子商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具有比较理想的发展势头。但伴随SARS疫情的结束,似乎电子商务又恢复了平静,又成为制造网络泡沫的原因之一。迄今为止,电子商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如网上支付、网上安全、实物配送、网上诚信、网上法律、盈利模式等问题,因而出现这种结果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许多问题都与电子商务的参与人有关,或者说与参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因而可以采取心理手段辅助问题的解决。以下仅以电子商务中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论述心理学的应用,为心理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创造条件。
网上支付问题。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提供的网上支付现状相对于近6800万的网民和30余万网上公司或商家来讲是十分充裕的,技术上完全能够满足网上支付的需要。因为自从1998年2月,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地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以来。相继有50余家分支机构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企业与个人客户超过1000万户。这些网上银行,正在为我国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这些网上银行正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为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如,招行的“一卡通”发卡量近2000万张,并被消费者评为喜爱的银行卡品牌。而且自2002年许多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已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这一切,充分地证明了国内网上银行能够保证网上支付业务的顺利进行。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的个人或商家不使用网上支付工具呢?原因可能有许多,但主要还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仍然是心理问题。打个比喻:假如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出去旅游,问旅游者是愿意乘汽车,还是愿意乘飞机?仍然会有许多人愿意乘汽车,因为他们认为乘飞机不安全。事实上,按飞机起落次数与汽车出车次数进行比较会发现飞机的事故率要低出很多,即乘飞机更安全。由于国内外的飞机事故均有报道,使人们对乘飞机产生担心害怕、感觉不安全的恐惧心理。而乘飞机与汽车就相当于网上支付与传统支付,网上支付的确存在安全问题,那么传统支付就安全吗?谁没有经历过丢失钱财的时候呢!只是网上支付出现的安全问题易报道及传播,才使人们得出网上支付更不安全的错误结果。心病还需心理治,可采取扩大宣传策略加强网上支付的宣传规模,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信心。并借助使用者的亲身体验,逐步消除人们对网上支付的不放心、不信任的恐惧心理,扩大网上支付的使用群体。另外,要让人们清楚地认为到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
网上诚信问题。诚实和信誉对于经济活动中任何参与者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而“信誉”是所有商务生存发展之根本。但令人遗憾的是,诚信正是国内商家或消费者所缺少的,也是商界许多失败案例的根源所在。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商家及个人更需要呼唤诚信,逐步地树立诚信形象,为建立诚信社会做出贡献。那么,网上诚信问题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吗?本人认为,就其国内商界的现状而言不是主要障碍。因为对于网上商务参与者的真实性问题,正在借助CA机构提供的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数字签章等手段来解决,而且工商管理机构正在解决网上公司的登记注册问题,已经在一些城市中试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正在提高,更加重视诚信的建立;国内正在加强网上欺诈的打击力度,2003年厦门3.27特大网上诈骗案的告破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传统现实的商务活动中就没有虚假、欺骗等现象吗?当然有,而且很多。
网上诚信问题也是一个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因为诚信就是态度心理理论的具体表现,诚信的判断标准是与人们对诚信的理解有关,又与人们根据以往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判断力有关。这些均是心理现象,并且是因人而异的。另外,诚信是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其要求是有区别的。如早期消费者能买到货真价实商品,就认为商家的诚信好,但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人们已经将商家的经营形象、服务质量、及时应答等等看作诚信的表现。这是因为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事物的感觉、感受和体验,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或者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再有,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虚就是假。心理作用产生虚拟互联网上都是假的,不真实和不放心导致对网上商务的不信任。
既然网上诚信问题是一个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心理的手段协助问题的解决。首先,要通过宣传解决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正确认识,转变虚就是假的错误观念。国内正在从技术及法律方面解决网上欺骗行为,网上商务真实可靠性是有保障的,排除人们对网络恐惧的心理障碍。其次,大力推广优秀的网上商家和消费者的诚信典型,建立诚信的标准样板,解决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的差异而导致诚信的分歧理解的问题。第三,商家要建立诚信机制,如康佳集团公司的“质量第一,信誉为本”经营战略很值得借鉴。商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诚信要求。如网上登记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必须通过技术、沟通、奖励等手段进行检验和验证。要明确地告之消费者,商家注重诚信对虚假注册将坚决取缔,打破消费者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对于1900年出生、E-mail:11@22 能通过注册的问题很值得深思。商家和消费者都要善于培养诚信,树立以讲诚信为荣的思想观念,逐步实现诚信社会。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角度较详细地论述了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肯定了心理学能够加快网络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有序健康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建设步伐。这一切,将使人们更加重视心理学的发展及应用,坚定了心理经济是未来经济的观点。当然,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论述心理经济即将到来,如从网络技术应用历程的角度、从新经济争论的角度、从网络经济发展历程的角度等,这些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及论述。
参考资料:
1. 张小蒂等编,网络经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 贾建华等著,市场营销心理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3
关键词:网络经济管理创新组织结构
论文:
1网络经济之属性
网络经济,国外又称internet经济,指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以多媒体信息为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经济潮流和形态,并包括对现有经济规律、产业结构。社会生活的种种变革,是信息化社会的最集中,最概括的体现。它是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网络与经济的紧密融合,将使这个新生命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网络经济具有以下几个属性:
1.1网络经济是信息化、创新型经济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也是经济活动的三大资源。从经济角度看,物质是满足消费者物质需要的产品,能量是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赖以进行的动力,而信息则是经济活动的神经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后果之一,是信息和它的实物载体的分离。在用实物来传递信息的时代,信息所能抵达的范围十分有限。然而,一旦每个人都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信息就具有了自动传递的功能。信息本身的生产、流通、协调和消费在现代社会中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信息是财富而且具有价值。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及时掌握供求、价格、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经济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并不局限于技术,包括制度创新、观念创新。丰富多彩、不断发展的个性化消费需求诱发着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产品和技术和生命周期迅速缩短。在这种情况下,唯有持续更新,通过创新主动推出新产品才不致于被淘汰出局。应用知识、添加创意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问题,学习力和创造力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源泉。
1.2网络经济是数字化、虚拟化经济
网络经济时代,一切信息都可以数字化。现实世界中许多有形的东西如:现金、支票、报告、面地面的会议、照片等都可转变0"和"1",并以光速在网络中传输。这不但提升了信息传输与储存的数量、速度和品质,也增加了信息相互组合的可能性。信息的数字化使现实世界中许多事物虚拟化,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中间媒介,它利用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工具,为人们提供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声音、气味等,使人产生与真实世界一样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过去常被用来训练飞行员和宇航员,随着计算机的普级,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使用人也越来越多。
1.3网络经济是自由化、全球化经济
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思想、市场和贸易的自由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完成跨国交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交通、通讯手段和传播媒体的革命性突破,为全球化扫除了空间和时间的障碍,给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的扩张、辐射提供了技术保障;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扩张又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经济动力。正是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在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都在发生并即将发生极其深刻的革命性变化。
一种新经济形态的出现,所受震撼最大的莫过于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网络经济环境下生存的。网络经济要求企业走出工业经济的长廊,跨过网络经济门槛,成为网络经济下的一个元素。这无疑会对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提出新的挑战。
2西方企业管理思想的演进
企业管理的性质是二重的,不管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每一阶段的企业管理思想都与当前生产力水平及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
从上世纪初到现在,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19世纪末对世纪初,社会需要提高生产率、提高工业的产量,以满足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物质需求。这时,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发展需要大批没有多少文化和技术的劳动力,故此,有理性经济人"的基本观点被普遍接受。当时的管理理论是通过明确划分的等级关系中的专业化分工来组织工作,以最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企业的组织是由合法的管理权威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机械式系统;管理的重点是通过对企业人员的合理安排来提高工作效率;人主要是由经济方面的刺激来激励的,为了保证协调以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成员必须给予严格的监督。
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掌握了较高的技术以后,他们工作就人仅是为了获得薪金,而是有了更为复杂的抱负,以及更有效地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因此,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将心理学、社会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的研究领。
二次世纪大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和科技的发展、生产集中的垄断统治的加强、工人运动的高涨、市场问题尖锐化、竞争的加剧以及自然科学和新兴学科的进展,西方出现了许多管理学派,他们的理论总称之为现代管理理论。其中系统学派强调决策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经济学派则主张管理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着重研究各类组织的管理经验;权变学派则认为世间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好方式,管理模式和方法必须根据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灵活选用,随机应变;管理科学学派采用大量的定量化的方法来求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的最优解,以达到组织的目标;组织文化理论提出7S"管理模式,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特有的传统和风尚,制约着一切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不论是哪一个学派,他们共同的目的在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何提高企业的实力。它们都是与现代工业经济相适应的。
3网络经济下新的管理思想
网络经济下,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受到极大的压力和挑战。网络经济要求企业不断创新,这就需要企业的个人。部门之间有效合作及强有力的团队精神。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的思想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而不能简单地认为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就是在原体制下的进行的计算机化。新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以以下几方面:
3.1网络是先进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网络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它从发生到发展都需要高科技的支持,从这一点上说,网络也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网络经济下企业的发展将会出现几何级数增长的趋势。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对网络的级数效应有充分的估计。级数效应的动力渊于网络高科技所蕴涵的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的爆发就象细胞分裂,越到后面,产生的影响越剧烈。随着网络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获得生产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即时生产将变成一种普遍现象。
3.2时空观念的创新
任何改革和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没有观念的变革,任何具体的举措都不可能带来根本性的效果,只会流于空谈。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在网络经济下,首先要树立新的时空观。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实践,我们原来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受到真正的挑战。在信息和它的实物载体同样重要的环境里,信息分散开创了一条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新路,网络使得基于地点和时间的商业模式变得过时。
3.3竞争观念的创新
信息技术的大爆炸式发展,带来了技术的快速落伍、产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全新的市场机会。在这种高度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中,传统的战略管理和组织方法失去了往日的扭力,需要一种更加进取的方法来开创未来,发现并抓住每一个新的商业机会。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于寻找和创造"正确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和商业模式。对于某些只满足于过去成功的传统企业来说,会无法正确认识。发展市场和将新技术商业化,新的商业模式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而具有新竞争意识的中小企业却能采用合作等方式,在网络经济中迅速崛起,这便形成了网络经济下的"小吃大、快吃慢、新吃旧"的规律。
工来经济朝代的企业竞争,主要是资本竞争、资源竞争,谁拥有更多的资本、更多淘汰,谁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资源是稀缺的,只能被一个人独立的拥有和使用,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竞争是战争型竞争。Internet作为一种自由的、开放的平等地获取信息,相互沟通。此时,企业间的协作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必要,协作型竞争寻求双赢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协作和知识共享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3.4动态的、扁平的组织结构
据称,企业需要严密监控环境的变化,并对此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反应才能够生存下来。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组织结构。在网络经济时代,职能部门或单位将独自收集信息,有时要用到企业的数据库,并具有独自决策的权力。在传统企业中,最高管理者控制着所有的部门,并决定对职能部门的授权范围。在网络经济时代,最高管理者或者总部的规模应该很小,主要起到协助交待的作用,并将权力移交到各个职能部门。最高管理者需要规划组织前景和公司战略,整合各个职能部门。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可以包括职能结构、矩阵结构、项目结构、任务小组和交叉结构,而且这些形式的组合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很容易地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以前掌握重要信息的中层组织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性。随着独立职能部门的增长,他们将独自招聘和培训本部门职员,拥有独立的决策权力,即出现所谓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精简化。
组织结构的另一个变化是随着信息技术和独立职能部门的出现而出现的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公司内向内部实职位公开,公司的每一位职员都可以应聘,人力资源方面的这种变化将会使得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比以前更加活跃。
3.5弹性的管理模式
在网络经济下,创造价值的行为与创造力紧密相关。网络的诞生使企业组织分子化,每一个劳力劳动者就是企业最小单位,可以应工作需要机动地组合。在分子化的组织中,企业员工通过网络合作、信息增值来增加企业产品的价值。企业管理也要有足够的弹性来适应这种变化。弹性管理主要体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传统的企业管理习惯于让员工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去工作,而在网络经环境下,一方面,网络无所不至的触角已伸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而网络所至之处,就是企业市场延伸的地方,也就是企业的活动范围,因而管理的对象已经极度分散化了;另一方面,网络经济强调时间上的即时性,如果用一般的时间概念去束缚它,反而会抑制其发展。所以,实施弹性化的管理模式实际上是为企业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4结语
一、网络化财务管理的经济背景
1.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信息时代以网络为主要特征,故信息时代的经济亦被称为网络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在网上其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能、三维模型、产品定价、销售方式等许多消费者关心的产品信息。而消费者则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嗜好,利用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生产厂商,而且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样减少了消费者和生产厂商之间的中间环节,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其优势还在于通过这种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可以使企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量安排生产量,从而不需要大量的库存。
2.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根据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我们知道,在传统经济中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条件下,随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其边际效益呈递增趋势,即投入越多产出越大,其产生的原因是由网络经济的外部性造成的。只要进入网络经营的生产厂商越多,网络经济的效应就越大。
3.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网络是传播信息的通道。在网络的平台上,消费者可以迅速、便捷、低价地获得商品,从而造成信息的超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著名的观点就是“信息的丰富产生注意力的贫乏”。可见在网络经济条件下,“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使得人们不得不花时间在“注意力”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这一特性使获得“注意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目标,所以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信息的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呈现下列趋势
1.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运用。预测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着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
2.财务决策数量化。企业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3.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
从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因此,网络经济直接引发了新的竞争,以及对财务管理崭新的需求——网络化财务管理。在此,所谓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是在已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具有互联网功能的财务管理支持系统。
三、网络化财务管理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1.在时间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可即时生成和处理,可实现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的跨越。企业财务管理者可在准确的时间拥有准确的信息。
2.在空间上,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企业财务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实现财务信息的远程处理和财务活动的集中化管理。企业的关注重点为更多地关注整合企业外部财务资源。
3.在效率上,网络化财务管理下的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信息都是网页数据化的,并可在网络上流通,实现信息共享。结算支付的电子货币大大提高了结算效率,加快了资金周转。
四、适应网络经济的新需求,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