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18:57: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支书工作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贵州省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是一个侗族传统村落,村民年收入不高。自从2010年开始,腾讯就在铜关村开始了“互联网+乡村”的实验,5年来,铜关村的村民在不知不觉中卷入到一场“互联网+农村”的变革之中。这个原本普普通通、不富裕的村子,融入移动“互联网+”之后,翻身变了样。
深山里飞出的“微信村”
走进铜关村,村口的横幅――“中国移动4G进村,为‘互联网+乡村’保驾护航”,显得格外抢眼。每个字村民都认识,但是65岁的吴培珊老人说不出“互联网+”的意思,尽管这个词被国务院总理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以铺天盖地之势影响着各行各业。
吴培珊只知道可以在村里的小卖部外“蹭”WiFi,与远在广东佛山打工的小儿子用视频聊天。“免费的!不要钱!”她高兴地一遍又一遍重复。
去年腾讯和贵州移动合作,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一座4G基站。4G网络成了腾讯放入这个乡村试验场的第一个“反应物”。紧接着,腾讯添加了另一项“反应物”――智能手机。腾讯给铜关村村民免费发放了100多台智能手机。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取智能手机,腾讯有着严格的申请标准。
怕村民舍不得花钱买网络流量,贵州移动每个月为领到手机的村民赠送1G的网络流量,鼓励他们开启移动互联网之旅。
随后,村委建立了“铜关村微信群”,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加入微信群,村民们在群里及时了解村里的动态。
村委在微信公众号里公布了低保家庭名单(初评)。令铜关村村支书吴珍刚没想到的是,微信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
老太太杨绍英不识字,听说自己家没评上,在微信群里“哭”了起来。年轻人在微信群里回复:“名单都是内定的,别指望村干部了!”其他村民也随声附和。
当晚村支书吴珍刚浏览微信信息时,吓了一跳,130多条信息,全是村民们的抱怨与不理解。
吴珍刚当了12年村支书,他了解杨绍英家的情况。她儿子高位截肢,三级残疾,以前经常拿低保。但是,今年县里下发了红头文件,二级以上残疾才符合评审标准。吴珍刚耐心地在群里跟他们解释政策的变化,争取群众理解。他还发语音告诉杨绍英,会帮助她去镇里争取。
村主任吴荣盛则在群里仔细解释:“第一榜是对符合低保条件的村民进行民主评议的结果,第二榜是对民主评议过关的村民再次审核,如(群众反映的)有车有砖房有小卖部的(农户),并不等于第一榜通过,第二、第三榜就能通过……”。
村民们看到村干部的积极回复,在微信里回之以惊讶和鼓掌的表情。村干部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铜关村微信群成了村民们社交的工具,月均交流信息超过千条。如今,有了移动互联网,村里的留守老人可以利用互联网跟外出打工的孩子联系;村干部能更高效地管理村庄;村民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
对此,吴珍刚深有感触,他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在互联网里,打开了寨门。”
生态博物馆成为“造血”平台
背靠高山,水田环绕,19座仿侗寨式木制建筑在田坝上聚成一个小建筑群,这是腾讯基金会给铜关村捐资搭建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
2014年,腾讯公益投入1500万元,组织本地村民用传统建筑风格和技术,造出了一组占地46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
如今,这个博物馆不仅成为乡民的公共精神寄托空间,成为接待游客来游览铜关村的展示窗,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建生态博物馆全部雇佣当地村民,直接支付了400万元工钱,建成后经营利润也全部归村寨。”腾讯企业社会责任总监、“为村”项目负责人陈圆圆说。
生态博物馆设置了10个固定村民岗位。吴家乐就是生态博物馆里面的一名服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既可以照顾家人又可以赚钱。”她笑着说。
吴家乐不仅是一名服务员,也是侗族大歌艺术团的成员。她告诉记者,游客来到生态博物馆旅游,她们表演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给她们一定的报酬。
“我们这里的人都会唱侗族大歌,以前没觉得有什么,现在可以靠唱歌挣钱,挺意外的。”吴家乐说。
一位阿姨织的100多条帕子,卖给博物馆,赚到了4000多元钱。这样的帕子,一名妇女一天能织四五条,博物馆配备在客房,供住客使用。
村民吴定芝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同时还把自己织的侗布卖给博物馆,她一个月可以织一张100米的侗布,卖给博物馆1800元一张。“之前博物馆就在我这预定了400米的侗布,收入还可以。”提起“互联网+”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吴定芝笑着说:“我其实也不清楚‘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是村里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机,能跟在外打工的家人联系,这就挺好的。我准备过段时间把自己织好的侗布晒微信圈,指不定也有人跟我预定。”
博物馆的外墙,挂上了精心设计的民宿改造方案示意图。村民吴国荣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民宿主人,他家房子,一楼180平方米面积被规划出五房两厅三卫一厨,二楼改造成6间客房。总造价25万元,公益基金提供10万元免息贷款,吴国荣自筹15万元。客房每间夜128元,与博物馆错开消费层次(博物馆客房最低699元)。房款暂时由博物馆代收,每有客人入住一夜,45元用于还贷,45元支付女主人的清扫费,38元为运营费用。据测算,只要入住率达到三分之一,3至4年可还清10万元贷款,民宿主人也有10万元收入。贷款还清后,房款收入全部归主人。
“为村”连接财富机会
“为村开放平台”能给村民带来多少钱?
“我们做的是连接,我们创造的是连接财富的机会。”陈圆圆说,中国农村发展的整体滞后是由“失连”造成的,因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所产生的数字鸿沟横亘在城乡之间,所以需要通过“连接”来为乡村找到一个更系统而有效的解决办法。而腾讯开放平台上来自社会各界的资源,就能集结产生出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据悉,为村以“连接,为乡村”作为口号,是一个用移动互联网发现乡村价值的开放平台,以“互联网+乡村”的模式,为乡村连接情感,连接信息,连接财富。
为村开放平台“连接”的方法,可以总结成“为村三式”。
为村第一式――移动互联网工具包。以任务设定和案例指引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村庄申请人和村委会成员,学习并掌握以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功能和基本的运营技巧,实现村里外出和留守成员的信息和情感沟通;高效、透明地实现村务管理、活动组织、通知下达、舆情上传等基层工作的互联网化呈现。
“向贫困宣战”“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认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分析,目前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万户住户调查得出的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出来的,对于研究贫困人口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具体扶贫工作中还要弄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
摸清底,把真贫挑出来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目前各地确定贫困人口的实际做法,多是政府机构根据扶贫资金规模和县域统计数据,测算确定具体村庄贫困农户的数量,再由该村遴选出贫困户。“这种方法不能做到应扶尽扶,一些真正的贫困户没被选出来。”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发扬基层民主,透明程序,保证了贫困户认定的相对公平公开。
陕西省丹凤县商镇子村村支书孙志会向记者介绍了该村贫困户是如何确定的。每个村民小组选出评议小组,其中群众代表必须超过60%。评议小组入户调查村民收入,村里汇总后从低到高排序,结果张榜公布,上报乡里和县里前再公示两次。如无异议,根据村里贫困户的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但有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户。如有异议,就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村民互比收入,互揭家底,达成共识。贫困户名单每年调整一次,村民先填申请表,评议小组入户调查核实,再开村民小组会议确定调整名单。
“贫困户名单确定后,针对性帮扶到户,效果非常明显。”孙志会说。
王国良介绍,下一步要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具体的识别办法国务院扶贫办正在研究,今年先要完成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
“建档立卡、建扶贫信息系统,虽然工作量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但相对于提高扶贫开发效益而言,这些投入值得。”陆汉文说。
贫困家底不清,客观上也使很多扶贫项目瞄不准贫困人口。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南方减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洪绍华认为,现在很多扶贫项目更多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
重造血,突击扶贫要不得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后,就要制定针对性措施进行帮扶。
“过去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要提高减贫效益,资金要瞄准扶贫对象,精准滴灌。”陆汉文说。
洪绍华认为,现在的扶贫制度设计,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社会事业投入方面很多是普惠的,这些政策对2020年实现扶贫对象“吃穿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保障”的目标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要推出更多专门针对穷人的特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扶到真贫,减贫也才能提高成效。”
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洪绍华说,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搬迁扶贫是较好的出路。湖北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每户补助8000元。但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搬迁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需要6万元。“搬出来的多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最穷的贫困户根本搬不起。既然是扶贫工程,宁可搬迁户数少点,也要集中资金搬迁真正的贫困户。”洪绍华建议,通过对贫困户实行差别化特扶,或提高补助标准,或叠加各项政策补助,或动员社会帮扶等,确保最穷的贫困户也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当前,我国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通过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新形势下,需要把区域发展与针对性扶贫有机统一起来。“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一户一策、责任到人的针对性扶贫是最有效的方式。”
不过,汪三贵坦言,不少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突击式短期行为,重输血轻造血比较普遍。“很多贫困户需要多方面和长期的扶持才能稳定脱贫,除了增收项目,还需要改善贫困户健康和子女受教育状况,提高劳动能力。”扶贫一定要长短结合,增收和能力培养结合,输血和造血结合,突击式扶贫是不可能成功的。
提效率,政府市场联起手
扶贫开发工作在更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两者结合好,减贫才能获得最大成效。
“当前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等扶贫项目,受益多的主要是贫困社区中的中高收入户,只有较少比例贫困农户从中受益,受益也相对较少。”汪三贵分析,主要原因除了项目瞄准贫困户不够,还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扶贫项目存在挤出效应有关,贫困人口发展底子薄、能力差,光靠市场机制比较难受益。
这次大会是一次重要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形势,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切实做好今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刚才,许宝君局长作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要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全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理清思路,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全劳动和社会保障暨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
当前全球通货膨胀趋势越发明显,经济环境更加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中央、自治区和赤峰市都做出了“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的一年”的判断。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报告中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应对危机、保持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在这种形势下,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是一项以民为本、以人为中心、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处于改革发展前沿阵地的综合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全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暨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一个人出生到劳动就业、再到养老、直至死亡的各个阶段。劳动保障工作就是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为科学发展提供保障“安全网”;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为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稳定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关系双方合法权益,为科学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可以说,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每一项工作,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委、政府对于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民生问题又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全力做好全劳动和社会保障暨劳务输出各项工作。
(二)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劳动保障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家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即所谓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如果失业人员大量存在,会直接危害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劳动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关系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如果劳动关系不稳定、不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异于空中楼阁。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的重要途径。而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就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成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两极分化严重,就会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就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直接把劳动保障工作推到了发展的前沿,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直接起着重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各地区、各部门要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稳定的具体事情抓起,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在建设和谐巴林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现实需要。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可能会出现农牧民工务工收入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困难群众增多的现象,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讨论时指出“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所以,我们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深刻认识当前做好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事业心和满腔的热忱,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暨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
年,是我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面临新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同时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原则,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围绕高校毕业生、返乡农牧民工和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三个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再就业。
一是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以新增就业岗位和控制失业率为目标,以帮助困难就业群体就业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手段,坚持用创业就业、统筹就业、市场就业、公平就业等新理念指导工作,构建依法推进就业工作的新格局。要把促进就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整体规划,统一安排部署。要按照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目标,加快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就业基地体系和就业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培训指导,落实扶持政策,为劳动者自主创业开“绿灯”。要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深入研究促进就业工作,协调完善各项与促进就业相关的政策,指导和督促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要把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动全民创业。要积极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通过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就业,重点帮助“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关注和动态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要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服务月”等就业服务活动,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城乡劳动者就业有岗位、劳动有所得、生活有保障。
二是扶持返乡农牧民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返乡创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战胜金融危机,促进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农牧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根据自治区《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和赤峰市正在出台的相关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扩大到城乡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创业者之中。农牧民可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享受5万、8万、10万不等的小额担保贷款。劳动就业部门要有专门的力量专项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承诺,做好农牧民工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保证上述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狠抓农牧民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牢固树立为农牧民工服务的思想,实实在在到农村牧区招生,严格培训管理,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培训设施建设,让农牧民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后有实效、有成果。
三是要认真研究当前劳动力市场,充分利用我“民族特色”的品牌效应和特殊影响力,有组织地向外输出一批劳动力。要采取联系公益性工作岗位的办法,进一步做好动态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完善小额信贷等扶持政策,全力促进返乡农牧民工就业再就业。
(二)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社会的“稳定器”、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减震器”和“安全阀”,我们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在确保各项社保待遇落实,特别是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总结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经验,适应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就业方式变化的新情况,研究建立扩面征缴工作长效机制。突出抓好私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农牧民工的参保工作,依法将各类企业、城镇工商户及其职工或雇工全部纳入社会保险范围。进一步加强基金征缴管理,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申报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稳妥地做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准备工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失业调控,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的双重作用。要以完善制度为主线,以扩大覆盖面和提高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村牧区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试点准备工作。在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国新农保试点县的范围要扩大到全国10%的县以上。目前,全国农村养老保险尚无成熟的办法,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希望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努力探索和建立农村牧区新型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力争此项工作在我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是要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清缴工作,切实把社保基金的扩面征缴和清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劳动保障、财政、地税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基金的征缴和清欠,确保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各部门要发挥社会保障监督作用,建立基金协同监管机制,认真开展专项检查,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提高保障能力。
(三)围绕保稳定,全力做好劳动者维权工作。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就我的情况看,问题还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一些用工单位不能按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或不支付加班工资;一些单位用工不缴纳社保基金等。这些问题在餐饮、娱乐、矿山、建筑等用工较多的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大家一定要看到,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社会心理普遍浮躁的情况下,劳动维权工作不仅仅是维护弱势群体利益,为弱者讨说法的一项工作,更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我们劳动执法监督部门一定要提高劳动者维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把劳动维权工作推向深入。一是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不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单位,今年都要按照法律法规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劳动执法部门对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都要坚持依法办案,严格查纠各类违法行为。三是积极稳妥地处理各类劳资纠纷。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利益协调机制建设,对于各类劳资纠纷要及时受理,及时化解。对于一些群众性的劳资纠纷及时接谈,主动介入,依法认真妥善处理,坚决杜绝因工作不力激化矛盾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
(四)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今年我劳动输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委十三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增强农牧民收入,为首要任务,突出抓好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行内转外输结合,保证输出规模,开辟多种渠道,实现稳定就业,打造劳务品牌,提升输出质量,鼓励返乡创业,狠抓维权工作,不断开创全劳务输出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好农牧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工作。结合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通过加大农牧业基础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扶持农畜产品深加工和销售,支持农村牧区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发展,鼓励农牧民联合创办经济实体等措施,不断拓宽就业空间,努力使农牧民工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是继续抓好苏木镇劳动力市场建设。目前我的劳动力市场结构还不够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出劳动力市场的平台和辐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本着边建设边完善的原则,逐步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和顺畅的运行机制,使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劳务品牌。强化宣传,加大品牌的推介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以注重品牌劳务输出带动就业。
四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农牧区劳动力市场、与用工单位有效对接的信息平台。借助“金保工程”的实施,尽快建成、苏木镇(街道)、嘎查村四级联网的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网络系统,为广大农牧民提供用工信息、网上择业、政策咨询、用工登记、劳动管理等项服务,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源和用工信息共享。
三、加强领导,完善基础建设,努力推动劳动保障自身建设上新水平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今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认识是否到位,责任是否明确,措施是否落实,是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劳务输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委、政府仍然将劳务输出工作列入专项推进项目,并与赤峰市政府签订了劳务输出目标责任状,我们要按照责任状,加强目标责任考核,把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二要紧密配合,扎实工作。相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宣传、广电等媒体单位要积极主动搜集劳动保障信息,利用多种渠道信息、政策,继续扩大劳动保障工作在群众中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氛围。各苏木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一定要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凡不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有意拖欠社会保险费和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企业,不能享受各项优惠政策,不能评先选优,对严重违法违规的,要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