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时间:2022-10-27 02:2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良好的工作计划,可以顺利地进行工作。为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能做到心中有计划,工作有成绩,我结合本班学情作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8名,其中男生3名,女生5名。从整体看,优等生较多,是学校最好的班级。学生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但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二、指导思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完成教学目标,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后面还编排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附录部分包括生字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字表(二),要求会写的字;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本册要求认100个字、写150个字。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量更新课使教材更加贴近儿童生活。2、保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3、注重图文并茂。

四、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专题的思想。

2.新认识100个字,新会写150个字。

3.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三年级册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

 

时间     周次

课   文

备   注

第一周

开学检查暑假作业、课文 1

第二周

2    3    4

第三周

单元园地       5

第四周

6     7     8

第五周

单元园地    9

第六周

10    11   12

第七周

0     13   14

第八周

15    16   单元园地

第九周

单元园地   期中复习

第十周

17    18   19

第十一周

20   单元园地    21

第十二周

22    23   24

第十三周

单元园地    25

第十四周

26    27    28

第十五周

选读课文8篇

第2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石牌小学五年级8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来看,我班学生大部分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不能坚持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态度不够端正,导致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3.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4.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5.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7.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一)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

2.求平均数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三)约数和倍数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30-01

一、引言

初中语文教育在初中阶段中乃至对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为此阶段正是学生们学习的知识,思维体系逐渐形成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语文教学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重视学生们在当前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在制定课堂教学内容时,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安排,循序渐进。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有三个阶段:学会教学――学习反思――尝试研究。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的偏差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活动而言,就是要教会初中生们更好的和他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难以对两点进行综合把握,大多数老师对它的理解还处于一种盲目效仿的皮毛阶段,没有领会其精髓,生搬硬套,对简单相关问题之间的对比,缺乏科学合理性、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能够满足语文教学开展本身的要求。只求把课堂搞热烈,气氛搞活跃,让学生有话可说,避免冷场课堂极尽鼓动之能事,行章就草,浮光掠影,虚情假意掩饰了语文课的真正内涵,实现通气掩盖了学生的本真发挥,绘声绘色抛却了学生的个人感受。

2、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误区 对于教学语文活动的教师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自身语言素质能力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这一点上教师在表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们的感受,而不能只是单方面注重个人的表达,可以或理性地解剖文章,或激情的与人物共鸣,教师要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结合学生们能够的思维点进行有效融入,而不是找几个具有辐射性的问题广泛讨论,草草了事,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提出往往容易是基于成人的角度进行提问,这就造成学生们理解和回答上的思维困难。

3、教师对学习情估计的不足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者必须要明白既定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是呈变化性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初中语文教学重点在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在词、句到整片文章的阅读是一个逐渐增长提高的顺序过程,也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能力变化;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写作技巧、文章思想感情。教师对每个阶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情况估计不足,即使是初三年级在知识领悟接受上,也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4、教师课堂评价浮于表面 对于学生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许多教师大部分都是简单的一句带过,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丰富的语言交流表达学科,简单的评价无法形成对学生的激励。

同时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各行己见,但是如果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也应当有策略地指出,有凭有据,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作为语文教师,在贯彻新课程理念时,不应只从概念上理解,必须要结合实际开展的情况从根本上对其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对学习有困难者给予点拨,给表现优秀者在表扬的同时,帮助存在问题的学生知道他们尽快跟上正常的教学,延伸学生思维空间,使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建构知识、技能与文化心理。

三、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改进策略

1、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然要有一定具体的执行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来自国家的或者是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最终的教学目标实现问为主的,使教师使用教材教授的知识技能更具实用性,还能成为评价教学的依据。因此,作为教学者必须科学、合理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规划,要考虑到学生们各个阶段的学习接受能力变化,确定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2、选择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思考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让学生们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获得较大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更新观念,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3、落实有效的教学环节 一要教师要制定一定的阶段性教学计划。二要注重语文学科知识掌握的特性。这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过程。三要将课堂主动权留给学生。要让学生学得有趣味就不要过多的限制他们的参与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避免“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们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4、有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过程对于教学者而言十分重要,如果不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那么后期再改进时,学生们往往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阶段性的对当前开展的教学活动总结经验、系统思考、捕捉问题、形成参照、改进缺点、发扬优点、综合分析,指导自己的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从课文字面意思的讲述到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入挖掘到最终的通篇文章理解掌握,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者要根据学生们表达出来的感受和变化进行及时的关注,并通过一定的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看法,做出调整,从而更好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精心备课,有计划地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课前备好课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精心备课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通读教材,吃透教材,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实际情况、水平进行备课。教师要在开学之初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按部就班地、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之中,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水平,采用适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之处、薄弱点等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生对于写作文有抗拒的心理,写作时经常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文章内容缺乏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布置写日记的作业形式,学生可以将生活中、身边的事物、人、风景记录下来,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小结出来的所感所悟,培养学生观察的良好习惯,积累写作素材,通过多动笔的方式,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师应利用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开展语文公开课、教研课,听取各位教师的评价和意见,对教学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以此不断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二、创设具有趣味的语文教学氛围,寓教于乐。

1.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小学的心理特征以及感兴趣的事物。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教师应把握好这一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湘教版五年级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这篇课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师:遇难者是谁?他的第三个电话是打给谁的?他为什么要拨出第三个电话?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进行解答。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自行探究问题,开动思维能力,教师再适时地进行引导,顺利地开展新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制定、实施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兴趣,实现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2.创设趣味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趣味游戏、讲故事环节、话剧表演等教学活动,活跃语文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加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在进行教材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例如: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虞卿,学生在朗诵中进入课文角色,感受课文内容,增强语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学生通过切身的体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语文学习变得更为轻松、愉悦。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多媒体已经被广泛使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播放视频、音频的作用,拥有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扩大教学内容量、多信息、高效率的优点,教师要合理的、科学地利用多媒体辅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应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播放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为有趣。例如:湘教版三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先播放优美的轻音乐导入这门新课,在音乐播放过程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然后播放相关的《牛郎织女》的动画片,将平面的课文内容以生动形象的动态方式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嫦娥奔月的勇气。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容,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将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地画面,有效地吸引学生地注意力。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也要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教学目标。首先时间抓起,养成早读的习惯,学生早晨到校之后,应自觉拿出语文课本,预读新课文,做好上课准备。在上课中专心听讲,不开小差,老师所强调地重点在课文内容旁边做简单批注,积极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在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实在不能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不堆积问题。

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习的成绩的提高。预习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做好预习的准备,有利于后续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阅读课文方法,帮助理解课文,首先从识字识句入手,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课后要解决学习之中问题,学会举一反三,总结积累。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课前做好精心备课的准备,设计精巧的语文教学活动,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开展趣味语文教学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学习的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以此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字:以人为本;小学作文;作文教学;乡村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后经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基本上明确了对“以人为本”教育观的阐释。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尊重人、关怀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教育者的教师,还是受教育者的学生,甚至是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都要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彼此的和谐发展。而在本文中,“以人为本”中的“人”作狭义上理解,主要是指学生,因为他们是受教育的主体,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有学问、有素质、有发展的学生。

一、学生之“本”

学生之“本”是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核心展开教学,即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则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学而不厌,乐于其中。

二、小学作文教学在乡村环境中的局面

乡村小学与城镇小学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如师资力量上,乡村小学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育观念整体上确实不能等同于城镇小学的教师;又如教学设备上,乡村小学的多媒体硬件设施和学生学习园地的创办显然也不如城镇小学;再加上很多乡村小学的学生,其家庭背景往往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照顾不到,并将家中的很多大小事宜让孩子来处理,这样不仅使他们的孩子少了一层教育,还减少了学习时间或游乐的时间。这些因素体现在作文的教学上发映为学生的知识量不足,生活乐趣的体验也不足,从而致使其写作时缺乏感悟与灵性。当然,乡村教学环境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如大自然的丰富资源来得更直接、贴近,无论花草虫鱼还是山野田林,这些充满纯朴生活气息的物体在乡村学生的印象中体会更多,了解更多。因此,乡村教师如何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利用好有限的自源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重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不能因为自身资源的缺乏而消减教育的兴趣,而应作以积极的探索和努力的实践。

三、“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有效地开展乡村小学作文课,笔者以为教师需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熟悉《语文教学法大纲》

在新出的《语文教学法大纲》(2008)中对各阶段学生的教学要求各不相同,教师只有熟悉《语文教学法大纲》,才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储备的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如《语文教学法大纲》中说明“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字左右。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的书写、运用。前三年完成大部分识字任务。”又如,“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听说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联系写片断、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要着重练习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可以说,《语文教学法大纲》是充分照顾到了学生因年龄和学识的差异而设定各阶段教学目标的不一致,符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通过熟悉《大纲》而更好地设置教学任务,不提前学习过高要求的任务、不超量完成过重的作业,使学生而有余力,保持对学习的渴望,才能做好从识字到阅读,从习作到写作的逐步跳跃。

(二)教育心理学的掌握

现代儿童教学心理学认为“要使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乐趣,要想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赞扬,决不能让他以不知道为乐。”[1] (P24)又“小学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的主要心里结构是想象,他们正是借助想象甚至幻想来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因此,低年级的儿童要着重创造型的想象作文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并使儿童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我的能力” [1] (P64)等。对教育心理学的掌握,了解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所要求的,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和接受心理习惯出发,掌握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能力。在小学教材中,就有不少的课文才考察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力的,如一年级上册的《菜园里》、《自选商场》、三年级上册的习作课《风景优美的地方》等,都是培养学生练习观察能力或说话能力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从颜色、远近、上下、大小、长短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教学上又从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移和事件的发生来启发学生的说话条理等等。切实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作氛围的创造

小学阶段,低年级(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写作尽管还不能称之为作文,但词语的运用、句子的书写以及习作的练习都是为高年级(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写作打下基础。对这阶段“写作”的培养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写作水平能否产生良性的影响,因此,同样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而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则更能使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特别是乡村小学中,教师要运用可利用的资源来营造趣味性的“写作”环境。如让学生描写上学路的见闻,或课后十分种的活动,甚至是一年四季山野田林的变化,学生寒暑假期间的山野情趣等等。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先通过让学生以说话的形式来表达他自身的感受,以鼓励为主,引导为辅,让学生比一比谁说得更好,更流畅。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后,发现有哪些自己印象比较深的,拿出来与同学分享,使课堂的气氛不要停留在单纯的教师说教而已。

学生通过课上的说话后,即锻炼了他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的思维组织能力,算是在写作之前打好了草稿,这样再让学生去完成写作,学生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

最后,总结上述三点,笔者以为无论是对《语文教学法大纲》的熟悉,教育心理学的掌握,还是写作氛围的创造,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无非就是更好地实施每一节、每一次、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之为中心,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在乡村小学中,同样如此,它可能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甚至家庭环境,了解他们性格上缺陷,并予以正确的指导。而写作是学生学习语言和知识后一个能否运用得好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就确定了它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面对教学资源、学生整体素质都不如城镇小学的学生时,乡村教师想更好地开展作文写作或是写作阶段前的习作训练,必须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并有效行之。这当中,就对乡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真正做到、做好“以人为本”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文字体会

语言表达与文字体会包含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之一。然而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没有意识到语言表达与文字体会的重要性,造成一些小学生在文字应用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出现问题。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小学学校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问题放到了首位,让小学生在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关注语言表达,体会文字精妙。

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学习信心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教学同时也是一门语言教学。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小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1.教师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是小学语文中的两大部分,文字表达一般通过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而与文字表达相比,小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机会相对较小。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自行组织语言,并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例如,在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单元中,涉及了诗歌与记叙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这一单元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对语言表达、文字描述有所认识。在本单元课后练习中,教材安排了学用字词造句,教师应按照教材安排,带领学生进行词语的造句,让学生掌握词汇的应用方法。在进行造句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可以通过课上即兴口头造句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

2.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

要想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教师应着重加强对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教师的鼓励是培养小学生自信心最好的方法之一。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承爱的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有益的鼓励,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童话故事《三袋麦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对故事进行阅读,并在课上请学生讲故事。针对一些讲的生动、有趣的同学给予奖励,而对一些叙述存在问题的学生则要对其进行鼓励,指出学生自己问题的所在,并对其讲述过程中的优点进行表扬,告诉学生只要下次将缺点改进就一定会成功,增加学生继续学习的自信心。

二、注重分析文字含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不同的文字表达所体现出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小学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侧重地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字的精妙之处进行体会,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运用能力。

1.教师要针对文字进行含义分析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诗歌的语句简练,内容丰富,因此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对于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充分地对诗歌中的文字进行分析,提升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诗歌《咏柳》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就诗歌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以及诗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在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诗歌中的文字进行讨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生动性,让学生对文字的表达形式以及文字的表达含义等进行挖掘,引导学生独立总结出《咏柳》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系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字分析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丰富教学手段,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景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例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授课之前进行PPT的制作,迎合学生的爱好将小稻秧的形象卡通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在学习《三顾茅庐》等故事性强的内容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本内部进行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快速融入其中,加强学生对文中语言表达的理解。

三、积极培养教师团队,合理制订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是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有关小学院校应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问题进行关注。通过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我国大多数小学院校的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课堂表现力以及课堂创新能力等都存在着不足,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冲突。例如,在对诗词《池上》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仅对诗词的背景以及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却忽视了带领学生对其中文字所营造的意境进行分析,并且没有带领学生一起对文字表达的内涵进行探析,忽视了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的重要性。

小学学校应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培养,并引导小学语文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重视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表达与文字体会,积极地推进小学语文课堂的进步。例如,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要义进行学习,同时,还应对文章中带有描述性的语句进行赏析,让学生对文字的精妙、语言的表现力进行体会。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保证小学语文课堂内容的进行,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充分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以及文字体会等方面的教学制订出完善的教学方案,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保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应从多个角度入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进行完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及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字运用能力等进行有效的促进。

参考文献:

[1]操德胜.语文教学应做足“语言”文章[J].基础教育研究,2012(14).

第7篇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原则

第一,寓教于乐原则。语文课外活动,要活要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活动内容应思想性和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第二,学生活动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并及时总结评价。不要总是包办代替,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要从头到尾的关心、辅导,主动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做好参谋和顾问。

组织课外活动,最关键的原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组织课外活动,要符合小语教学的重点目标,优化补充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形式

1.根据教学计划,举行比赛

活动与语文教学一致,举办各种和语文相关的竞赛,补充和完善课堂教学,巩固课堂效果。

写字竞赛:学完一个单元,上交《易错字记录》,老师将学生易错字用拼音打出,举行看拼音写字词比赛。有时,举行单元重点字的比赛,将这些比赛内容发给学生,课外时间作准备,课上抽其部分比赛。比赛充满乐趣,充分激励,比单纯的滚雪球式的抄写,效果要好得多。

阅读比赛:基于学生阅读时存在的“唱念”和缺乏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技能训练,提高阅读能力,把阅读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使其竞争。在这个前提下,定期组织阅读比赛,运用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加倍努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全面提高。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长配合是功不可没的。

习作比赛:利用活外活动,让学生找资料,学生占有了材料,容易克服习作时的心理恐惧,加上适当的组织片段现场命题和口头作文大赛等活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整体提升,为进一步开展习作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画课文比赛: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作素描练习,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绘画中会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如在《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中,课前我让学生在课外画出“开凿隧道”的两种图画和“人”字形线路图,学生在画图中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有的学生还从网上找出图示模型给大家看。

2.根据内容需求,举办主题活动

课堂40分钟太少,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许多的实践活动可以延伸到课外。活动如社会调查、定位采访、故事搜集、排练课本剧等。

如排练课本剧,利用课余时间,首先选择适合表演的课文,潜心阅读,改成小戏剧,接着确定扮演角色,准备简单的道具,再现课文的思想内容。

如《孔子游春》课本剧的排练,课前分两组,让男女生PK,教师提前为他们准备一些道具,如古代服装,简介颜回、子路等弟子的个性特征。有条件上网的还可以看淹城的烟雨春秋大型表现的视频,感受一下大气磅礴的历史画面。

排演课本剧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游戏,游戏的本质乃是游戏双方的全身心投入,是“沉浸”、“吸引”,只有游戏者沉浸到游戏活动中去之时,游戏活动才会真正充满其所具有的目的,游戏就是具有魅力地吸引游戏者的东西,就是使游戏者卷入到游戏中去的东西,就是在游戏中赢得游戏者的东西,当师生都把教育教学看成一种游戏,就会把学习看做最大的乐趣。

3.联系作文教学,组织课外活动

小学一二年级写话,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对习作许多学生有恐惧心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体验,在写作素材方面严重不足。一些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在写作过程中,内容生搬硬套,虚构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的习作,学生往往没有真实的感情。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课外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时间,使其进入社会,通过参与实践,不断积累书写材料,学会处理事情,有时学生不是没有材料,而是缺乏处理事情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有了处理的能力,他们很容易抒发真实的情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报投稿,向各大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典型进行采访,在实战中感受时代的变化,感受社会的敏感细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和社会教育机构联合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的累积,为写作积累深厚的基础。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日,深入社会生活,开展一些调查和访谈,观光旅游,发现新生活新气象,写报告,写访问记录用校园广播站宣传。要做好这项活动,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主题,目的,计划,争取多方面的支持;行动前得到学校领导的积极支持,派代表与有关单位或个人联系,安排活动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第8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校园文化;学科渗透;活动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62-02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史博大精深,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反映。所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同志指出"必须广泛深入地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他还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题词:"传承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 传统美德的内涵广泛,基本包括:"忠、义、诚、信、礼、孝、廉、爱"等。我们应重视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让他们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的、顶天立地的"人"字。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具有重大意义。

1.营造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搭建传统美德教育的平台

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人文素质教育空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一些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元素,对培养小学生的传统美德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校园的醒目位置设立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故事宣传栏,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在阅读故事中接受中国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的教育。又如: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名人名言、励志标语等在校园的重要通道张贴,比起我们简单的说教好多了。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只要我们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内容,以显浅易懂表达方式营造校园文化,小学生就会在这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接受到了传统美德的熏陶,收到预期的目的。

2.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立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

国学经典著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我们把经典国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按肇庆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每周安排1节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读本为学习体系,各年级开设以下课程:一年级学习《三字经》,二年级学习《千字文》,三年级学习《孝经》,四年级学习《大学》,五年级学习《中庸》,六年级学习《论语》。教学中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有总结。

让国学经典进课堂,用传统文化之光指引学生健康成长,为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奠定坚实基础。

3.在学科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传统美德的形成添砖加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道德规范的沉淀,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在实行素质教育的当今,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把传统美德的教育渗透在各科的教学中。

3.1 在语文科中落实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语文科的教学向来倡导"文道结合"。影响中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大家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它强调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重要性,同时也阐明了传统文化与语文科教学密不可分。因此,语文老师应当充分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如:在教学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节约粮食,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教学《慈母情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引起学生心灵共鸣,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

3.2 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素材进行教育。数学教材表面上的传统人文因素没其他学科突出,但只要我们用心领会,也能把握住当中的切入点,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如:在教学"认识时钟"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的创新精神,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3 在英语科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英语科也能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的。我们同样也能从英语科的教学中发现传统文化内涵,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英语单词教学"apple(苹果)、banana(香蕉)、cake(蛋糕)"时,我们可以教育学生不要浪费食物,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的因素无处不在,传统美德的培养不限时空。她不但存在于语文、数学、英语的学科教学中,音乐、美术、体育科也蕴含丰富的因素,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悉心培养,学生终究会成长品德高尚的人。

4.开展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

开展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增长相关知识,又能从中得到锻炼成长,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下面是我校制订的2014年上半年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有机整合"的活动计划表。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目的

二月份诵读经典千人诵读《弟子规》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经典引路,感受中华文化之精髓。

三月份班级传统文化布置"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培养"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四月份"革命故事会"缅怀先烈清明节扫墓活动各班完成全校性活动弘扬革命优良传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五月份社会实践活动――"端午文化""爱我传统文化"手抄报比赛《一次家务劳动》优秀作文展家长指引级组中完成全校性活动了解端午文化,感受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接受"劳动最光荣"教育。

第9篇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在实际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有一些学生在写作时无内容可写,还有一些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惧怕的心理。随着近现代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全新的教学理论。其中,情景作文教学理论就是其中一种。在小学课堂上进行情境作文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叙。本文以小学阶段作文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情境作文教学为研究主题,首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定义及其特点进行简要阐述,接着对当前实际教学中实施情境作文教学策略时存在的问题概括归纳,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有所助益。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境作文 教学 策略

一、情境作文教学之定义及特点

要想对情境作文教学的定义及特点理解透彻,必须首先对情境作文有所了解。

1.情境作文教学之定义

情境作文是相对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自由作文等作文训练的类型来命名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具体来说,情境作文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些与写作主题有关的典型形象,进而创设一种有利于写作的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情感体验、表达欲望,更好写作的目标。情景作文教学,则是一种将情境作文付诸实践的教学方式。

2.情境作文教学之特点

与其他作文教学方式比较而言,情境作文教学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情境作文教学更好的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智力发展相结合。它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等基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第二,情境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在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创设出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能够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二、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之现状

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在当前的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简要概括如下:

1.教师对情境作文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学中系统性不强

教师对情景作文教学的理解不透彻,对这一教学理念不够重视,就会出现对教学任务分析不够透彻,对教学目标认定不清的情况。如此一来,很有可能产生随意、盲目的教学方式。并且,如果教师不能以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就会使得作文教学欠缺系统性,无法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进行情境作文教学过程中指导方式欠佳

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够真实。小学生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教师应当以此为依据,结合实际条件,创设出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但是,在当前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以自身简单、快捷为出发点,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无趣,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也就更无从谈起。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融入创设的情境中来。小学生在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生活经验方面都十分有限,教师应当在创设适宜情境之后对其进行启发式引导,促使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来。

3.情境作文的评价方式欠缺灵活性

在当前的作文评价方式中,更多关注的是写作能力,缺乏对学生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其他收获的关注。并且,存在着只注重学生写作结果,对写作形成过程欠缺关注度的现象。与其他作文教学方式相比,作文情境教学更注重写作的过程,因此,情境作文的评价方式应当在传统评价方式基础上更加灵活化。

三、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之策略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对学生十分有益的作文教学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更好的发挥其教学效果,是需要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考虑的问题。我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解,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1.丰富写作题目,符合情境作文

情境作文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有着真情实感的体验,是否能够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小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能力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作文的表象进行丰富,以生活实际为例,向学生进行情境的展示。例如,对于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写一写你认为家乡最美丽的景物、观察植物日记等题目进行写作训练。

2.开展实践活动,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情境展现

教师还应当将学生带入到一些较为典型的生活情境中去,并且在这过程中融入作文教学。例如,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写作《写剪纸》这一个题目时,教师可以安排一节课进行剪纸实践活动。首先教会学生怎样亲自动手进行剪纸,接着让学生口头讲述各自剪纸的制作顺序,最后进行写作。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情境,用心观察,在写作时就能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3.组织表演活动,在表演中提升情境体验

第10篇

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工作思路为指导,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过程,使学生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一定发展,良好人格得到一定的塑造。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4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5人。经过一年的学校教育,我班学生已适应小学生活,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语文课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诵读诗文中,也初步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他们上课能做到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特别是朗读课文,不仅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而且还能做到有感情地读出句子所表达的相关语气。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处于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基础较差,自觉性不高,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障碍。此外,从全班情况来看,孩子们在写话方面还只是有写话的兴趣,没能做到清楚具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有关的图意。为此,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还得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别。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二年级上学期学生使用,本册教科书由口语交际、课文、识字、写话、语文活动组成。

口际交际放在每单元之前,意在发挥母语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第一组要求学生能认会写、第二组只要求会认。所有要求能认会写的生字,均安排了描红和书写练习。

写话单列,目的在于突出低年级写话的重要性,提前起步,降低难度,减缓坡度,为习作打好基础。

语文活动一般设有“万花筒”、“百宝箱”、“大舞台”三个栏目。“万花筒”主要是汉语拼音和字词的练习;“百宝箱”主要是积累;“大舞台”是在综合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588个字,会写275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3.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4.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5.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新|课|标|第|一|网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在阅读中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熏陶感染。

五、教学措施

1、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变让学生接受学习、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

2、发扬敬业精神,充分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吃透教材,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认真批改每一次作业,及时回馈。

3、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和补缺补差工作。

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加强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

4、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好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

如:怎样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怎样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等。

6、积极参加语文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

19.1-9.6报名始业教育爱心卡(1)1、民族小学(2)

29.9-9.132、绿色的竹楼(3)3、洞庭鱼米乡(3)4、家(3)

39.16-9.20写话(1)语文活动1(2)识字(4)检测一(机3)

49.23-9.29语文活动2(2)秋天的树叶(1)5、古诗两首(3)

6、丰收的画(2)

59.30-10.6国庆放假

610.7-10.137、大太阳的小房子(2)8、祖先的摇篮(2)写话(1)语文活动3(1)检测二(机3)

710.14-10.20游戏真好玩(1)9、种窗帘(2)10、故事大王的故事(2)11、小姑娘的朋友(2)写话(1)语文活动4(1)

810.21-10.27检测三(机2)小青蛙找新家(1)12、地政清洁师(2)13、从森林带走什么(2)14、水从哪里来(2)

910.28-11.315、森林气象站(2)语文活动5(1)识字(4)

语文活动5(1)检测四(机2)

1011.4-11.10复习(7)中考(机2)

1111.11-11.17我想知道(1)16、古诗两首(3)17、神家尝百草(2)18、聪明的包拯(2)写话(1)

1211.18-11.24语文活动7(1)检测五(机动3)他们在说什么(1)19、摘月亮(2)20、月亮的姑娘(2)

1311.25-12.121、森林旅店(2)22、神奇的桥(2)写话(1)语文活动8(1)检测六(机3)

1412.2-12.8小小画廊(1)23、太阳是大家的(2)24、世界之窗(2)25、爱斯基摩人的冰屋(2)26、八个鸡蛋(2)

1512.9-12.15写话(1)语文活动9(1)检测(3)冬天里(1)27、雪(3)

1612.16-12.2228、好心的小雪人(3)29、动物学校放寒假(3)30、网上拜年(3)

1712.23-12.29写语(1)语文活动(1)检测(机3)生字表(4)

1812.30-1.5复习

191.6-1.12复习

201.13-1.19期末复习检测/学期结束工作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2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学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好多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使他们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并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逐步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差,纪律意识不强,对学习不在意,经常忘写作业,上课做小动作等。尤其是班级里的几个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导致学习和习惯培养上的障碍。这部分学生仍需要不断地加强习惯教育和智力启蒙,尽可能地在学习上达到合格要求。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教育任务还是十分艰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纠正、培养,学写一手端正、美观的铅笔字。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华古诗文,养成每日阅读书籍的习惯,注重课外识字的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美观。

2、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3、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五、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

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3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名,其中女生21人,男生23人。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自觉地完成各项作业,平时学生比较喜欢阅读一些趣味性强的图书,但读书的习惯和方法还需要教师多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兴趣不高,仍需多加引导。从语文的课堂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不断训练,想象能力也有待提高。还有少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基础较差,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也较差,需加强培养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习惯”、“识字”、“课文”和“练习”。

三、学期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01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2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3)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写话。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序错乱的句子。

(2)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3)加强平时日记的训练,为三年级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1.继续培养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2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

3.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4.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5.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

能理顺序错乱的句子。

五、教学具体措施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发现我本

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读写方面姿势比较差,每一节课多要花不少时间在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上。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另外,我发觉倾听、说话、朗读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弱项。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喜欢插嘴,有的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朗读时吐词不清,添字、漏字比较严重。这些毛病我们都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要想方设法,纠正他们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但具体应该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怎样恰当地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呢?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朗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写话指导融入阅读教学中。

本册的课文插图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优美,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图意。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教会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到写话当中来。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进行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快地提高。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4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吸引力。全册课文不再有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八组课文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全册认识的字45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

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教学策略:

(一)识字、写字教学:

1.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记认字形。

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

2.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3.复习、巩固识字要提倡在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中进行。

如;做组词、组字游戏,一起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互相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及成果。

4.在识字要求上,不要“一刀切”,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允许个别学生发展得一些。

(二)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分组读、集体读、男女生对读、配乐美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

2.进行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够受的时间。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中的提示,只要学生的感受合情合理,就应该予以肯定。

3.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口语交际教学

教材中的八个口语交际,内容与本组专题有密切联系,且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会有话可说。

1.教学时要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交流。

2.学生交际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发现语病,要以适当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由、愉快的参与口语交际,使口语交际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目的、有层次的口语交流的过程。

3.除专设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学生情况

二年级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家长为职工的很少,多数经商,物质生活一般,少数家庭特别的富裕。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家庭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安静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习惯和意识单凭校园的要求收效甚微,需要去的家长的支持、协作。

本学期要加强家访,加强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的管理,加强家长和班级的联系,加强对学生即时成长研究。

经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及记字的能力,初步懂得和掌握了一定的识记生字的办法,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且经过一年级时,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之间已经形成了互助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因此在学习时能够互通有无,掌握起知识来较为容易,多数同学应该能够很好的理解及进行运用。但是在学习中,也暴露出一些存在的不足,如形近字易混,个别易出错的生字,虽然教师在课上进行了强调,但是作业中仍然有出错的现象,说明学生不够认真,另外在写话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标点符号,学生掌握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注意。而写话时,如何将语言化为文字,也需要我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各种办法使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掌握。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识字1、课文1—3课

13

课文20—21课、语文园地五

2

课文4、语文园地一

14

识字6、课文22—23课

3

识字2、课文5—6课

15

课文24—25课、语文园地六

4

课文7—8课、语文园地二

16

识字7、课文26—27课

5

国庆节放假

17

课文28—29课、语文园地七

6

识字3、课文9—10课

18

识字8、课文30—31课

7

课文11—12课

20

课文32—34课

8

语文园地三、识字4

21

语文园地八、自读课文

9

课文13—15课

22

期末复习

10

课文16—17、语文园地四

23

期末复习

11

期中复习、期中测试

24

期末检测

12

识字5、课文18—19课

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5一、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识字”、“课文”和“语文园地”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课文”安排了8个单元,每单元4~5课,共34课。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450个,其中要求写的为350个。

本册教材安排课文34篇,其中韵文8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8个单元:1~4课为“秋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秋天的物候有关;5~8课为“生活篇”,意在反映儿童的生活乐趣;9~12课为“祖国篇”,意在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13~17课为“人生篇”,意在让学生认识社会,明辨是非,学会在故事中感悟生活;18~21课为“团结篇”目的是引导学生与人要友好相处,团结合作;22~25课为“情感篇”意在让学生学习用真情获得真情,培养爱心;26~29课为“环保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30~34课为“科学篇”,意在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人数51人。年龄大多是7岁左右。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但由于教材变动较大,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很多,课文篇幅很长而且全部脱拼音了,对于刚上二年级学生来说真的很难。而且我班学生男女比例悬殊,男生比女生多,男生比较好动,上课注意力较难集中,学生年纪较小还是容易受他人影响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450个生字。会默写出350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当众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的词语的意思。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好。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阅读课,注重读写结合。

2、充分利用各种电教媒体,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3、习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

4、加强课外阅读,开拓学生习作视野,丰富学生阅历,积累词语。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识字1、第一课

第二周第三课、第四课、语文园地一

第三周识字2、第五课、第六课

第四周第七课、第八课、语文园地二

第五周识字3第九课、第十课

第六周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语文园地三

第七周识字4、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第八周第十五课、第十六课、第十七课、语文园地四

第九周期中复习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识字5、第十八课、第十九课

第十二周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语文园地五

第十三周识字6、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课

第十四周第二十四课、第二十五课、语文园地六

第十五周识字7、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

第十六周第二十八课、第二十九课、语文园地七

第十七周识字8、第三十课、第三十一课

第十八周第三十二课、第三十三课、第三十四课

第11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物理电声传讯技术的发展,开阔了“听”,“说”的领域,这就迫切要求人们提高“听”、“说”的能力水平。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听、说能力这一点,已明确写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因而,听,说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及广阔的前景。

一、“听”、“说”教学的现代性特征

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人们运用口头语言来反映情况,交流心得,发疑解难,进行辩论、讨论,以及宣讲材料,接待来访,咨询问题等等,都需要具备良好的说话能力,这正是未来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尤其是以高效率化、高社交化和高信息化为其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听、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听”、“说”教学有利于促进“读”、“写”能力,具有综合性特征。

听、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读、写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图表表示。

──────────────────

│听、头│吸收、│知识积累│转化、│说、写│

│(口头)(书面)│聚合│能力发展│发散│(口头)(书面)│

│──────│──│──────│──│──────│

│──────││──────││──────│

│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输出│

──────────────────

──

─────────反馈─────────

──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听、说在整个语文智力系统中的位置。人们通过听和读接受了输入的信息,在理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聚合,形成了知识的积累,也就是信息贮存,又通过转化、发散表达的过程,再用说和写的形式进行信息输出。从语言信息传递的方式来说,读、写是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听、说是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口头语言能力强可以促进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书面语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听、说、读、写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容联系,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严重影响知识信息的获得。

叶圣陶先生强调:“不善于听未必善于读,不善于说未必善于写,故而应当一把抓。”〔1〕他还说:“讨论语文教学,只谈读写,不顾听说,实为一病”。〔2〕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听、说教学。因为,它对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听、说教学有利于开发智力,具有智慧性特征。

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化,要求人们讲话清晰、简洁、易懂,要求人们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牢。这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变快了,谈话也要注意节约时间,讲求效率。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讲话人思维敏捷,针对性强,能废除种种套话、废话,似是而非的话。讲话要能出口成章,语脉清晰,用语严谨。语速虽快但要句句能让对方听得真切。同时也要求听话人具有较高的话语品评能力和听话组合力,做到听说的一次准确性。这些不仅对人们的听、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且对人们智力品质的培养也有较高的要求。

在听、说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与想象力这些智力品质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听、说训练,可以使学生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在交谈时观言察色,从而控制讲话的语脉、重点和语速;可以培养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提高说话效率。让学生在听、说过程中,能听清并记住对方讲话的内容,这样才可能有条理;有重点的复述主要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在说话时,能展开想象,能联想出一些新的想法,不断丰富讲话的内容。综上所述,听、说教学对于学和智力的开发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3、听、说教学有利于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的需要,具有全球性特征。

现代社会的高社交化,要求人们学会文明社会的交际用语,要能把话说得使人愿听,使人爱听,使人感到动听。所以应培养青少年学会社交语言,提高说话的艺术,以便妥善地解决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培养与人和睦相处、遇事应付自如的能力。

现代社会的高信息化,要求人们讲话准确、有条理和符合语言规范(语音规范、语法规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声音的留传和转换技术已日益完善,使得作为一种信息的口头语言,其传递、储存、检索、转换的功能已逐渐进入实用阶段。一些会说话或会听话的机器正在被加速研制,除了远距离的通讯手段——电话已为人们广泛使用以外,其它的语言机器已陆续问世。如口传打字机,口语翻译机及“机器人大夫”等。“机器人大夫”不仅能向病人发出一连串询问病况的话,而且能耐心地“倾听”病人的陈述,同时进行血压、脉搏等指数测定,并与储存在电脑中的病历相印证,然后打印出治疗处方来。我国的“计算机汉字语音输入系统”已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这台会听话的计算机,有近一千字、词的字表,凡是在这个字表范围内的字词,你一念,就可输入到计算机里去,只需让计算机先熟悉一下你的口音就行。〔3〕如“阅读机器”,能够自动阅读一页书,把书面语言“读”给你听。还有一种时髦的“录音书”,专供那些没时间看书的人“听”书。目前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人与计算机的对话也越来越普遍,上述说话的机器,都要求讲话人的语言准确,并符合语音规范和口语语法规范,讲话要有条理,否则,机器就“听”不懂,拒绝回答或拒绝为你服务,影响对话的效果。

这些说明,口头语言交际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主要的交流信息的途径,必须认真进行听话、说话训练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才可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广泛交流与发展。

二、听、说教学训练的目标

听、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听、说训练应纳入语文教学计划,与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以读代听,以写代说。鉴于听、说自身的特点和长期以来忽视这两种能力的训练,目前尤应加强听、说训练。要从学生的听、说实际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项目,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并有一定措施检查训练效果,使听、说训练得到保证。

1、听话教学的训练目标

听话教学是对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听话能力包括人的听力(听觉能力),但又不完全等于听力。因为听力是指人的听觉分析器的生理功能,听觉器是正常人先天具有的,动物也有听觉器,在听力方面,有的动物甚至远远超过人类。而听话能力,则是人类特有的智力活动,是人对语言信息的认知能力,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听话能力的内涵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语音的辨识能力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口头语言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听话正是通过对语音的辨识来理解这语音符合的含义。每一种语言的语音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法则和组合序列,使它和另一种语言互相区别开来。所以听话人首先要具有对这种语音序列的辨识能力,否则就无法理解含义。

②对语义的理解能力

对语词、语句、句群以至整个话语意义的理解是听话能力的核心。它包括:能正确理解口语语汇和常用书面语汇;能正确理解各种句式以及具有根据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理解句法含义的能力;对语言交际系统的辨识能力。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社会上不同的阶层或集团,往往都有以自己的习惯用语为主的语言交际系统。只有熟悉它,才能完全听懂他们的话;把握话语内在逻辑的能力,即对讲话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概括并迅速归纳出要点,在这过程中,那些重复的模糊的信息被滤掉,抓住了关键性的话语,进而形成了对整个话语系统的认识。

③对话语的品评能力

人们在听、说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话语的表面含义以外,还经常对话语的内容进行品评。比如体会那些含蓄话语的意义,探求讲话人的弦外之音,以及对话语内容的是与非,讲话效果的好坏,讲话人的风度等进行评价。

以上听话能力的三个构成要素,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听话过程中是综合作用的。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听”的能力作了这样的规定:“初中一年级,听人说话,能集中注意力,听清楚意思;初中二年级,听别人说话能够分析、理解其用意;初中三年级,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的意见和分歧所在,听议论性讲话,能把握住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这是从总体上对学生听话能力的要求。而在训练时,我们则可以将上述规定分解为以下几种听知能力,即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听知理解力、听知组合力、听知品评力、听知想象力等,从而从听知能力的深广度、综合性诸方面,进行分步骤、有重点的训练,并同时与说、读、写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2、说话教学的训练目标

说话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说话有独自的特点,说话能力的培养就要经过特殊的严格的训练。

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它不单指说话的技能、技巧,一般还包括说话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其他智力因素。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说话的展开,表达的恰当,以及说话人的组织语言和控制语言的能力。所以,有人认为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和语言风格,就象一块试金石,能够大体衡量他的文化修养、智力水平和口语表达技巧。就表达能力而言,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其他智力,都是“说”与“写”能力共同的要素,单就说话能力本身而言,其主要构成部分有以下三个要素:

①组织内部言语的能力

人们在说话时,一般都是先想后说,边想边说。想——就是组织内部言语。思考“为什么说?”“说些什么?”负责内部言语生成与组织的是大脑神经中枢。人的大脑就象一个加工厂,当听别人说话时获得的信息,以及通过眼睛看到外界事物获得的印象,就马上传递给这个“加工厂”加工,经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或发生想象,或引起联想,生成了内部言语,即产生了压缩的语言信息——“语点”。这些“语点”又逐渐形成一种连续的、线性的意义体系,即说话人讲说的思路。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是构成说话能力的第一要素。如果主管内部言语的脑神经受到损伤,就会产生言语障碍,甚至丧失说话能力。

②快速语言编码的能力

人们说话的过程,就是把内部言语经过扩展进行编码的过程。即把“语点”按照语义加以扩展,同时编码为一定的词语句式表达出来。这个复杂的编码过程是非常短暂的,它是大脑自动化的功能。总之,快速言语编码能力是构成说话能力的第二要素。如果这种能力差,那么说话时由于一时想不起词汇而造成的停顿现象就多,或是造成词不达意……可见,加强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③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当人们把内部言语经过扩展,并编码为一定的语句,还需通过发音器官,变成外部言语(有声言语),对方才能听到,语言交际才能进行。

有声语言是一种语音波。这种语音波是气流在通过说话人的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时,使空气发生振荡而产生的。人们的大脑神经中枢控制发音器官(口腔、咽腔、舌头)发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语音波,形成一种可以让对方理解的语言符号,使编码的语句,不仅能表达各种意思,而且能传达出感彩。如果说话人善于运用语音、语调、语速、语量的变化,表情达意,那么说起话来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反之,则会让人听起来感到厌倦、困惑甚至反感,影响表达的效果。

其实,在说话过程中,由内部语言的生成和组织——言语编码或语句——外部言语(有声语言),是闪电般地进行和转换的,其间任何一环出了障碍,都会影响说话的效果。因此,说话教学的任务,要着力扣住说话能力构成的三要素加强训练。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说话训练与阅读、听话、写作训练相结合,说话训练与各种智力训练相结合,说话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说话训练序列化与多样化相结合,说话训练与说话考核相结合,说话训练与应用相结合等原则。说话训练要重视口语启蒙和普及教育,重视内容和形式统一,重在思路和语脉训练。

目前,普通中学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中只着重于应试教育,忽视素质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的学校和教师深受只重读、写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观念守旧;有的教师仍习惯于采用封闭式、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所以,听、说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定程度上还是个“严峻”的问题。实际生活中存在有不少学生,张口说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词汇贫乏,条理不清,站起来发言时战战兢兢,未语先脸红,有的学生在听讲时注意力的指向性差,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距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远。这样的学生如何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如何能更好地投入市场经济建设?时代已强烈地要求把学生“听、说”的能力提高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水平。

总之,我们的青少年正面临现代化社会的挑战,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着“三个面向”的教育宗旨,培养出“四有”的人才。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不仅要抓读、写训练,还要抓听、说训练。听、说教学正是反映了强烈的现代性和时代的责任感。

收稿日期:1997—03—8

注释:

第12篇

一、 教学环节层面的整合

1. 加强联系,落实整体定位下的分析

受认识事物规律的影响,为了深入理解语文相关知识点,师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但分析之后如果不能回归整体,甚至忽略整体的存在,知识间就会割裂,从而影响整体效果。整合,就是要在整体定位下,加强这些被分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确定各个部分的合适的分析程度。这样的课堂就会有适度感和推进感。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中,围绕“审美认识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条主线,设定了“课前谈话,铺垫认识美”“复习导入,建整体印象”“理解特点,体会外在美”“感悟品性,发现理趣美”“诵读文字,感受喜爱情”“比较阅读,提升认识美”等五个板块,既突出教学重点板块,又层层推进,既实现了前后之间的板块整合,又有利于板块内部逐次推进的整合处理。

2. 融会贯通,实现某个时间段的整合

发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往往会受时间段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段里,如果能够及时处理不同部分的相关信息,就有助于整合发现,学习的收获会更大,如果还能注重不同部分相关信息的融会贯通,整合的学习效果则会更理想。这样的课堂就会有紧凑感和融通感。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跟踪台风的卫星》第一课时教学中,出示这样一组词语:“暴跳如雷 谈笑风生 惊慌 自豪 泄气”,先让学生自由读,读准确;接着要求学生试着读出词语所表示的情绪的变化,并在读的过程中简单说说为什么要那样读;然后再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并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谁在什么情况下的情绪。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在读熟词语和相应段落的同时激发体验,又在比较读的过程中灵活地理解了五个词语,词、文互通,相得益彰。

3. 纳新吐故,时代转型中的文化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介不断出现,信息文化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对语文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这些新的气息、新的元素纳入教学实践中,与传统课程精华融合为一体,也是语文教学整合的应有之义。这样的课堂会有时代感。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词典查询“歌谣”的意思,通过听歌谣来体会“音韵”的意思,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查询“荆草”,图文并茂地理解,通过观看百度视频片断来感受“莲花落”等,有效提高了学生在信息社会查询词语的实践能力。

二、 不同梯度范围的整合

1. 整合作为一种思想方法

语文课程作为具有综合性的分科课程,不同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千丝万缕的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合理念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环节层面,它必须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整合理念,而不是简单相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需要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需要整体考虑,联系整合,相互促进;预设与生成、实施与评价、听说与读写需要作用整合,协调一致,密不可分。遇到诸如此类的对立矛盾或多种教学要素时,就需要用整合理念来和谐地统领融合。

2. 开展学期课程整合研讨

一个学期的开始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节点,既是上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开端,我们不能囿于制订简单的教学计划和提前备课,而应该围绕课程整合展开研讨活动,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构建整合意义上的语文课程实施规划。首先,应充分认识到高屋建瓴,整体把握,提升整合水平的时机,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规划,以弥补一线教师微观思维、就具体内容谈具体内容的不足,从而增强课程意识和统筹意识。同时,从学校层面上来看,教师群体虽然分工协作,但需要进行教师间的衔接对话,让每一位教师都清晰认识到本校的语文课程整体构建,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整体定位,明白怎样团结协作、把握各自的阶段重点才会更有成效,其中,教研组长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3. 以生为本构建整合信源

人的生命是物质、精神、文化和信息的生命整体,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然而,即使是在小学阶段,分科课程众多,且由众多的教师分别任教,每个年段,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一般来说,每个班会有四五十名学生,所以,极易形成师生之间的割裂、课程之间的割裂、教师之间的割裂、家校之间的割裂、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割裂,进而造成学生人格的割裂。要想避免割裂,就必须充分发现和共享学生身上的信源,整合贯通,语文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例如,通过搜集学生不同方面、不同时间的典型材料或者过程记录可以建立学生档案,特别是如果能够建成信息丰富的网络电子档案,方便各类教育人员和家长、学生自己在异时异地进行信源的共享共建,这无疑立体地展现了几近完整的学生个体,运用整合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就会更趋科学和理想。

三、 淡化学科结构的整合

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淡化语文学科自身结构的结果,是语文作为分科课程高度综合化的需要。虽然仍然表现出语文性这一基本特点,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更显突出,既是一种学科具体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下属于语文课程的、尚未独立的课程形态,在充分的联系和整合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准确定位,把握其特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拿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来看,五年级下册的《节约用水》,既有调查研究的内容,还有“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抢答”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把它们孤立地进行知识教学,而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穿行,既要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研究方案,还要在真实的、开放的实践中突出强调一些与语文紧密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