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媒体管理论文

媒体管理论文

时间:2022-12-12 06:3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媒体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媒体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多媒体教学;学习兴趣;应用能力

1998年教育部开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现在已经进入到普及推广阶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而现代技术的引进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理想的教学平台。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教育部推广的重点。利用多媒体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多媒体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我国学生长期以来学英语的方式比较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读和写的能力很强,但往往听和说的能力很差,不能达到将英语学以致用的效果,因此学英语的兴趣不高。教学手段多样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精美课件可以将书本上呆板的内容转化为鲜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例如丰富的背景资料图片、紧扣主题的视频剪辑、清晰的框架结构、图文并茂的词句讲解,甚至可以听听歌曲、看看录相等等,这些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轻松的学习环境、生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胆怯,养成轻松的学习心态。

一、多媒体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方法以精美的课件为主,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最大可能地满足了寓学于乐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

多媒体教学除了将课本知识制作成课件之外,还会加上丰富的背景资料图片,以及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引申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人文社科知识;另外,所用课件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可以刺激学生思考讨论,有利于开发智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又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的知识,例如资料的收集,网络资源的下载,课件的制作。老师可以适当布置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学着设计自己的课件,和同学进行共享交流。学生在娱乐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多媒体教学课堂是一个有序的控制过程,有着极强的教学目的性,其课件设计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寓知识于娱乐之中,从而熟练地掌握语言规律,提高听说的能力,让学生能熟练应用外语交际。因此,多媒体可以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其中课件的制作很重要,课件当中所选用的资料必须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的教学内容或任务都要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各个知识板块的比例一定要得当,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不能一味追求趣味性,盲目下载网络资源,以娱乐为目的而忽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互动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讲究的就是师生互动。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件中的声音、文字、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章,促进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硬性的书本知识灌输为主,使学生和老师对教学缺乏激情,师生之间也因没有互动而比较生疏,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生动有趣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可以用图文声并茂的资料,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所制作的课件应该让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因此,导入部分应该生动有趣,简洁易懂。课文学习部分形式要多样,避免枯燥的词句讲解,借助生动的例子、有趣的图片让学生趣味十足地理解消化。多媒体教学资源包罗万象,各种图片视频应有尽有,课件制作风格丰富多彩。教师应不断收集资料,设计翻新版式,提高自己课件制作水平,将枯燥的

书本知识进行加工制作,以生动有趣的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课件应符合目标性原则,互动教学的原则,生动有趣的原则。

笔者在上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时制作了一个课件,具体如下:首先以本课主题“temptation(诱惑)”为核心设计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能引人思考的导入部分,其间穿插的图片既和主题相关又充满趣味性,很快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然后让学生就相关的话题展开讨论,话题慢慢引入到课文的标题以及课后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好奇以及探讨的欲望的驱使下开始了本课的学习。紧接着让学生跟着多媒体播放的课文单词及内容大声朗读,预习课文,同时也练习发音并模仿语音语调。在课文分析时,利用多媒体制作的图表结构可以让学生对课文结构一目了然。在对文中内容进行讲解时,适当地播放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者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影音资料,最大限度地调动思维,从而更好地接收知识信息。讲解完课文后,放一段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稍微放松一下,放松的同时滚动性地复习之前讲过的知识点,学生可以较随意而又很主动地加深对学过内容的巩固记忆。传统的板书往往需反复擦拭、书写才能传达知识,这样就大大限制了信息的输入量及输入效率,而学生没能记下来的内容也就这样一擦而过了。有了多媒体的介入,大量的内容可以在几秒之间接续出现,只需轻轻一点,页面就会下拉或上调,而且有没能一下记全的内容,也可以很快反复呈现在学生眼前。

四、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因为需要投影,往往得在比较暗的光线条件下进行,这样学生才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屏幕上的内容,而我们在利用多媒体讲课的同时其实必然还会要学生记笔记或者看课本,学生在这种弱光下看书写字,对视力和思维都会有负面作用;随着季节的变化,学生难免会出现困顿的时候。这种时候再处于拉上窗帘关上灯光的环境下,会让他们更乏,思维会更迟钝;有了多媒体,学生会对影音资料产生极大的兴趣,甚至有过度的奢望,恨不得老师整堂课只放有趣生动的图片电影,一旦进入实质性的知识点讲解就会有小的情绪;因为多媒体的课件可以拷贝,有些学生就会投机取巧。

结合以上问题,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就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适时地改变教室环境,不要让学生一直处在光线暗淡的教室环境下。如在让学生看书或者讨论的间隙关掉投影仪,或者拉开窗帘透透气透透日光。

在比较容易困乏的季节和上课时段,可以在课件中多使用一些清爽的图片或版式,让学生看了能神清气爽。如在夏天下午的课件中可以多使用一些晶莹剔透的水果,清澈冰凉的水面,随风摇曳的树条等等图片。

不管是利用何种媒介教学,都少不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成分。教师在上课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耐心积极的引导学生接收知识,并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交流问题,课间课后多和学生沟通,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入,做到了解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求学心态,对多媒体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不过分依赖多媒体而丢弃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语言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单一的以语言输入多少来论,即不在于教师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没有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能不能将习得的语言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学相长是每个语言教师的教学宗旨。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既能让学生体会乐中求学,也能让老师体会乐中教学,所以多媒体教学对每个教师,每个学生,乃至整个大学英语教学都有着积极重大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第2篇

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先进的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学生作文多媒

体演示文稿;现代学习方式;信息技术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21世纪又将是教育的世纪,教育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与人才素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是这次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1]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可从许多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从网络、多媒体、电视等多种学习资源中去自主选择学习;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评价和自我检查等。教师们也都意识到了,不管是自己还是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的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再生和使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如科学研究方法、传播方法、影视技术等),因此,在阅读与写作的方式上可进行超文本的改革。用于吸引和激励学生,最终把他们引向成功学习的境界。《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语文课教学中,除向学生传授知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外,关键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即“听话能力,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具有功能强、信息量大、应用面广、效果明显等特点,如何运用这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英特尔教育创新(InterTeachtotheFuture)计划的一部分。宗旨是帮助今天的教师和学生作好准备应对明天的挑战,满足全球范围内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学会、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科技在教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inter.con/education)。[2]

设计思路:

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创建一种融声音、文字、图像、动画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学生作文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大胆构思设计,敢于创新,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心,并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媒体,使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共同提高。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模仿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个别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归纳学习与演绎学习相结合。主要是教给其学习方法特别是自学方法以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进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研究重点:

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改革作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过程中,创建作文的多媒体演示文稿,打破以往作文形式,锻炼学生的视觉、听觉、形象思维、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竞争意识。采取课内外结合的方式,为作文查找网上资源,增加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探索如何把计算机与作文教学有机整合,构建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的模式、方法和经验。探索出培养学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种训练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尽快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实验目标:

一、发展目标:

通过以英特尔未来教育(InterTeachtotheFuture)理念试创建学生作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验,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提高语言整合能力。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的使用,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与态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易、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及技术。[3]

通过本实验,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认识目标:

通过本实验,总结出实现现代学习方法转变、培养学生素质的途径、方法和规律。

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学论、学生认知理论、主动学习理论、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以及学科教学规律、课程改革,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教师的计算机知识:

教师要能掌握Win98平台的使用、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浏览、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Word、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表现出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较高的教学素养,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形体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辅助教学效果突出;还有一个特点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容量较大;教学节奏掌握得当。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自身较高的素质和平时的努力与积累。

在创建多媒体作文文稿时注意地几点问题:

一、确保技术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语言“吸收+创造”式的写作过程上,学会利用资源材料进行写作创作,不应只停留于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盲目的选择使用媒体工具而忽视写作内容。计算机是研究工具、工具、和交流工具。

第3篇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计算机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历史又一次重现当年包豪斯的情形,一批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音乐家、心理学家和大众传播专家,又一次紧密合作,他们的研究领域跨越了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而新媒体艺术已日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色的新的艺术形态。

当今社会已进入数字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给艺术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的普及,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开始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从电脑视觉艺术、全息成像、数码音乐、人机界面设计、电子出版、数码娱乐游戏到虚拟设计与制造、网络社区设计,以及未来教育等各个领域。他们的共同目的就是,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以创造性的发明与设计满足人类在信息社会的生活与工作需要。艺术及艺术设计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其重要和特殊的作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包括虚拟现实艺术、声音环境作品、交互影视媒体、回应式表演、数据可视化和游戏以及其他数字形式的作品均属于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

我们所提及的新媒体艺术的形态构成是在语言代码作为本源的基础上,以交互为艺术的表现方式和手段,从技术层面、计算机语言层面、表现形态方面等角度进行分析的形态构成,我们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工具,与计算机结构化编程思想不谋而合。对于艺术设计师、工程师及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思维方法和这种工具是必须具备的。

对于新媒体艺术形态构成的研究,我们可以以交互性为核心,从科学实证视角来研究形态构成的技术核心、表现形态、载体、存在方式、艺术语言、构成要素、组合法则等等。它是跨学科、跨领域、文理通融的,需要一大批人来共同研究和推动。

一、技术核心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是艺术设计人员与编程人员及自动化设计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它体现了学科的交叉性和团队的合作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它的展示与完成最终效果也较为特殊,是通过传感器接收信号,再通过程序处理来完成作品的最终形象的,它与人积极互动才能最后展示作品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它的技术要求很高,而且涉及面较广,技术的掌握与表现整合是其根本。信息时代文化的形成更多取决于技术成分。所以我们所看到的艺术作品更多体现高度复杂技术,观念性、个性化的东西已经退隐其后。技术的因素更加突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工具、传播载体等是数码化设备如电脑和网络,其形态是数码化的信息流,而其本身是没有实体的意识形态。因此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可以利用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创造新颖而富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和效果。

二、存在方式

新媒体艺术作为空间中的艺术,它是视、听觉,声、光、电、多方位、多感受的,它运用声、光、电、信息等各种媒介进行艺术造型表现。这种造型不一定是静态的,同时也不一定能触摸到,但是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其存在的方式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过程性也可以是其存在的方式。它是以二进制的数码符号存在,我们称为比特,也叫位。比特没有颜色、尺寸或重量,能以光速传播。它就好比人体内的DNA一样,是信息的最小单位。比特一向是数码化计算中的基本粒子,但在过去25年中,我们极大地扩展了二进制的语汇,使它包含了大量数字以外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信息,如声音和影像,都被数码化了,被简化为同样的1和O。这种存在方式的特点,更多是交互性。瞬时的,非线性的,因而这些都会促进艺术概念和思维的转变。

三、形态构成载体

计算机包括两大部份,即:软件,硬件。新媒体艺术是以windows为开发平台,用VB、VC、C++等语言作交互编程来搭建构架和流程,以三维软件来建模、渲染场景和构建角色,以非线形编辑软件制作片头和动画等等。软件是新媒体艺术作品产生、展示和存在的重要载体之一。

基于新媒体艺术的形态特征,它的创作工具也主要是各种数码化设备,包括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绘图板、各种数码化终端、艺术设计创作和编辑软件等等。毫无疑问。这套工具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实现了互动装置艺术最根本的创作过程,即由艺术设计创意和思想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计算和转换过程。

四、表现形态

第4篇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组合“多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一、以“媒”相诱,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运用声像媒体,创设创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地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紧张的智力劳动。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下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如: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荔枝》时,完成“范文引路”一环节后对学生说:“为了明年的荔枝节有更多的人来深圳品尝荔枝、观赏观赏,看看荔枝有哪些地方逗人喜爱,然后写信向外地的亲朋介绍,好吗?”下面我们一起去深圳。接着播放录像,随着欢快的乐曲声,电视屏幕上呈现一片荔枝成熟的丰收景象。学生一一下子被吸住了,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悬挂在树上的荔枝,堆满筐的荔枝,剥开壳的荔枝,如临其境,如闻其香,如尝共味,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起来。当我要学生一两句话谈感受时,人人争先恐后,,一个学生说:“荔枝圆圆的,红红的真惹人喜爱!”另一个学生说:“每到荔枝成熟时,当你走进荔枝园,就能看到树上一串串鲜红的荔枝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一阵风吹来,荔枝摇摇摆摆,好像在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品尝美味可口的佳果呢!”……当我再放放录像,选择“荔枝森”“一串串荔枝”“荔枝外形”“荔枝肉”等特写镜头定格,要求学生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时,个个都仔细看,认真想。大胆说。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装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能学会“从整体到部分”“由外到内”“有顺序”观察方法,“有话会说”。达到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率,这种功效,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以“媒”相诱,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在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媒体群的整体优势。下面谈谈高年级作文的指导:

(一)例文引路。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边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片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其中包括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例如:指导学生写绘景文《美丽的仙湖》,以《桂林山水》(六年制第十一册)为范例,引导学生边回忆、边展示,无在投影片上归纳出的“抓住事物特点,用‘总……分……总’结构,用对比、比喻等手法,及形容词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例文是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

(二)观察指导。根据例文总结出的写法,即写作目标,逐步演播声像媒体,显示学生喜爱的直观形象,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准目标观察,帮助学生解决无话可说可写的难题;培养观察能力,从而让学生有序、细致的观察引起积极、活跃的思维,积极活跃的思维带动具体、生动的表达。如:指导学生练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烧烤》时,“例文引路”后用录像展示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带入“烧烤潮”。学生看着全班同学烧烤的情景,异常高兴,注意力非常集中,情感特别投入。当我要他们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一连串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出活动全过程时,个个绘声绘色又毫不费力。接着我又提出要求,重播录像,并选劝生炉”、“上叉烤”“吃”突出的一些场面边“定格”,边用教鞭指划,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怎样想,学生随着教鞭的指点观察、回忆、分析、鉴别、分别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述出活动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场面和这个场面中让人最开心、最有趣的一些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选择“体现意义,突出中心”的材料,知道“记一次活动”要“按活动顺序”观察,来“写清楚”;还要“抓重点”细致观察“写具体”。可见,电视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社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信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三)片断尝试。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好的投影胶片上进行片断练习,即练习写好文章的重点部分,“把话说具体”。如: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中的一个“动人场面”。又如:写《荔枝》“果”的“色、形、味”。然后选择2—3个典型片断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显现。或让学生用普通笔将片断直接写在稿纸上,用固定在讲台上方的摄影机当场拍摄被评习作,在电视屏幕上显示出来,师生在都能看到被评习作情况下按写作目标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共同分析评价。虽然被评议的作文只是极少数,但面及全部,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全班集体评议、修改,学生自改、互改。既充分肯定成绩,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友好竞争,巩固提高;又相互指出缺点和修改的方法。学生看着被评的习作,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众多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予以修改,劣作变佳,佳作更佳。这样,不仅能巩固强化写作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评议、修改的能力,使其写作水平上升一步,又能增强自信心,增添习作兴趣。

(四)布局谋篇。紧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写作目标,围绕文章所确定的中心,对所选材料加以分析、归类,确定按什么顺序表达,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在投影胶片上或稿子上拟作文提纲。并将其提纲投影片或摄像机放映出来,再一次指点全体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启发,把头脑中的构思程序化,避免出现内容无重点、层次不清晰,详略不当的毛病,让其写作水平进一步升华,从而驾驭篇章结构。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作文课堂“四环节”的全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成为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认知前提。

第5篇

1.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媒体指的是一种传播信息的介质,也可以说是一种进行宣传的载体、平台。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媒体形式,其主要是以现代网络媒体技术为前提,借助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多种方式为传播渠道,给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

2.特征

关于新媒体的具体特征,笔者认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互动性。互动性指的是媒体和用户之间信息的传输具有双向性,用户和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互相的表达、沟通和信息交流。二是随时性。这主要是针对信息的者而言,信息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新媒体上即时发表心情、言论,而且随时可以获取新信息。三是多样性。网络新媒体的表现形式种类繁多,而且整个表现过程也十分丰富,视频、图片、文字以及音频等多种形式齐头并进,让新媒体的特征展露无疑。四是无形性。以网络媒体技术为主的新媒体,它所代表的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其媒体形式大多都是无形的,只能是将电子文本作为自己存在的形式。五是共用性。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个体差异,在信息主体的对待上秉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信息最大程度地传播给了每一位接受主体,达到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共享,使得信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用效果。六是多量性。就目前现状来说,网络多媒体基本囊括了各类资讯、社会信息以及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自由表达或者的多量讯息,极大地丰富了网络新媒体的资讯信息库。

二、网络新媒体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利弊

1“.利”

(1)增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沟通

现下网络新媒体的沟通渠道多种多样,微信、微博、QQ、MSN、飞信等沟通渠道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良好选择,或者可以建立QQ群进行多人讨论、多人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彰显了网络新媒体的强大优势。与此同时,这种沟通交流的方法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班级的决策也更加民主、公开,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呈现出一片大好态势,班级的整体荣誉感、凝聚力都大大提升。

(2)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

网络新媒体将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高效,达到了一种信息即时性传播的状态,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新媒体工具,学生管理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内容,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状态进行了第一时间的捕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为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3)提供给学生信息获取的大平台

这点优势主要体现了新媒体的多样性特点,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多样性,才使得交流的平台更大、更有效。传统媒体时代的学生工作开展,基本上都是通过文本传达或者通过一些组织群体传递信息,而如今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完全摆脱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局限性。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方式的选择,已经逐渐成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大平台,使得信息的了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2“.弊”

(1)错误引导学生产生信息迷茫选择

网络新媒体每天都会更新大量的资讯,新媒体的强大触角伸展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海量信息的感染,极为容易在这些信息中迷失自我,产生一些迷茫选择的现象。学生相对于社会上的人民团体来说,他们的思想认知水平较低,不谙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和条件,所以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难以做出有效抉择。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十分浓厚,所以学生在大量信息世界中丧失自我、迷茫选择的现象并不少见,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容易引发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改变

处于网络新媒体时代下,每个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虽然说这么多的新鲜资讯广为传播,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和认知,但是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辨认是非的能力较弱,而且自身的意志不够坚强,在新媒体的广大平台下容易遭受错误思想的干扰,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认可、赞成甚至推崇某些歪曲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直接造成学生生活空间的虚拟化

网络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间接给学生展示了另一个虚拟世界的各类事物,将学生放在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两种环境中,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生活空间的真实性。在虚拟世界中,学生个人的言谈、行为不受任何规范的限制,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使得某些学生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严重者会影响到学生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变得紧张孤僻、丧失自我,有些学生傲视他人、自大狂妄,甚至出现了一些人格问题。这就是学生过多接触网络新媒体所产生的恶劣后果,是学生生活空间虚拟化最直接的表达。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工作策略

1.有效利用新媒体的渠道,发挥网络沟通平台优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日渐扩延和成熟,与新媒体相关的渠道和平台也变得十分丰富,类似QQ、微信、易信、微博、论坛等等即时性新媒体沟通形式已经渗透到学校生活的角角落落,学生也已经娴熟地掌握了此种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从上文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内容就可以直观理解这一点。所以,学生管理工作者万不可小觑新媒体渠道和平台的强大作用,反而更应该将这种渠道和平台归为己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以此促进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在平时的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工作者可以尝试建立属于自己校园的网络平台,设置专门的公告处和意见建议窗口,第一时间通知最新的校园管理工作形态,及时高效地传达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和通告,再者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专门的提意见的窗口,这对于师生管理工作的完善与监督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全面展现新媒体互动性

上文已经提及到,互动性是网络新媒体的一大显著特征,尤其在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以后,网络新媒体的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媒体也日益朝向中心化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使用网络新媒体的用户都是一个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形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线上交流的态势。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和IT技术的日渐普及和发展,线上和线下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迅捷。因此学校也应该结合时势,鼓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新媒体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和老师、管理工作者、学校之间的互动,全面展现新媒体的互动性。比如,学生管理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随时更新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便于学生能够有效反馈;也可以设置在线讨论、在线问答的方式,及时并快速解决学生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再者,班主任老师也可以配合管理工作者设置班级QQ群,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辅助管理工作者完成高质量的管理工作。

3.管理者尽快适应新环境,确保新媒体环境的高质

处于当下这一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状态下,学校如果想要尽快将网络新媒体应用到自己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去,不但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拥有较强的网络技能,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新媒体环境布置的合理、科学并高质。网络新媒体引领下的媒体环境,充斥着丰富的“互联网化语言”,与传统媒体环境相较之下更显新潮,这些新媒体内容略显夸张、短小精悍、意义颇深、图文并茂,经常会衍生出一些网络新潮语词,新媒体似乎在经历一种新的蜕变。在此情状下,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加快充实自己的速率,强化自己的新媒体气息建设,善于汲取网络新媒体中的长处和优点,尝试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推行,营造出新的媒体环境,并将媒体环境建设得更高质量。

第6篇

一直以来,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被视为传统媒体。新媒体则是指通过互联网、有线网络、无线通信网利用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在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上向受众提供娱乐和信息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新媒体环境下,又迎来了“自媒体”的传播时代。自媒体包括但不仅限于个人主页、个人微博、个人日志等传播形式,还包括如BBS、博客、播客、手机群发、微博、SNS、微信公众平台等。它是普通大众使用新媒体提供与分享自身信息及新闻的途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一些鲜明的特征:其一,交互性,即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是双向交流的,双方可互动性地表达对信息及娱乐的需求。其二,即时性。即信息一旦经传播者发送,受众就可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非常便利。其三,多样性。即信息能以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等多种形态传播,传播者和受众可在新媒体上及时、无限、双向地扩展传播内容。信息传播及接收的选择性和目的性更强,更具个性化。其四,虚拟性。即指网络世界的存在形态具有虚拟性,它以声音、文字、图像等电子载体来呈现自己的存在形式。其五,海量性。即各种社会思潮、新闻资讯、不同阶层受众及传播者的信息经由新媒体后,形成了海量的数字信息源。其六,共享性。新媒体环境下,个人阐述自己的立场变得更加自由,互联网认同传播自由,尊重传播的信息主体,共享技术空前的广阔。

二、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

目前的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群体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及心理特征,他们是广泛浸润于新媒体环境中的一代。据调查显示,目前的高校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大部分学生有电脑,沟通与交流主要依赖网络,人际沟通多是通过微信、QQ等工具,个人展示爱通过微博、个人主页等途径。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主要通过电脑、手机来获取信息。“90后”是一群思想活跃、喜欢标新立异、想法新颖的群体。他们在高校中,常常表现得勇于创新和探索,在参与校园文化生活时,常常做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出乎意料的言行。“90后”因为与社会接触少,生活阅历还不够深厚,对一些复杂的事物及社会问题,容易出现片面化、简单化的认识缺陷。生活于新媒体环境中的“90后”,非常擅于从网络来获取各类信息,他们有开阔的视野和多样化的价值取向。随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部分人被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所伤,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价值观日趋现实功利化。“90后”的这些个性及心理特征,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地影响。

三、新媒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机遇

新媒体依托移动通讯、网络、数字等技术,构筑了巨大的网络体系,它的优势很多。如:资源丰富、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传输便捷、形式多元、覆盖面广等,这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巧于运用这些优势可探讨出新的学生管理模式。新媒体的交互性,使管理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飞信等交流工具和学生进行互动,使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交流。这样的双向沟通因方式新颖,“90后”们乐于参与讨论,能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及决策的民主性,还能增进管理者与学生间的感情。新媒体的即时性,使学生及管理者的任何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达出去。一些关于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的动态性趋向及引导,都能及时呈现,这也可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赢取了宝贵的时间。高校管理者能第一时间内收集到学生的各类动态信息,多渠道地获取教育资源后,在新媒体上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新媒体的多样性,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便利的交流平台。高校开展学生工作基本上是通过学生会、社团、社会实践等组织形式。新媒体时代,这些组织要更擅于使用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将各类工作管理信息,以“90后”乐于接受的文字、图片或视频编辑方式,及时地传播出去,引导学生群体的舆论及价值导向。

(二)新媒体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表达更加个性化,他们擅于借助新媒体的平台表达自我。学生使用新媒体时会处于虚拟和现实两种世界中。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言行,因得不到有效的限制和规范常常会失度。因为网络的虚拟化、缺少真实性,学生容易丧失自我,或对周围人的产生信任危机,甚至出现人格障碍。新媒体的虚拟性导致学生的生活空间虚拟化,这也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价格的持续走低,使得移动设备已成为“90后”上网的第一大终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3G的普及,公用及私用WiFi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应用的不断创新,都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网络使用选择。手机的海量应用如手机团购、手机地图、手机打车、手机银行、手机淘宝等密切联系生活的应用,满足了高校学生多元化的生活需求,也提升了高校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黏性。当前的网络环境愈来愈复杂,网络工具更新越来越快,新媒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中越来越必不可少,如此复杂的媒体环境也增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新媒体的共享性,为各类信息及观点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接触的平台,许多意志薄弱和迷茫的学子,非常容易受到一些歪曲人性的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身心的健康成长。新媒体的共享性还导致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多样化。这些新的变化对高校管理工作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四、探索新媒体下高校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

(一)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博客建设工作

辅导员是高校进行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之一,辅导员的博客可以建设成一个师生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学校可重点推进团队型辅导员博客建设。如鼓励辅导员就国内外的热点事件撰写评论,从政治上、社会价值观上、生活情感上等各方面引导学生的价值导向。同时,针对学校的各项实践工作、教学活动撰写评论,在线各类学习及生活信息,为学生的各类问题进行网络答疑解惑,提升学校辅导员博客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各位辅导员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展示出他们不同的个性及能力,辅导员间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增加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促进自身素养的完善和提升。

(二)建设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集群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建设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集群,构筑高效精确的学生分类服务平台。学校可细分受众群,建立一个整合学生工作的微信平台群,实现细分信息的精准推送机制,实现信息最有效的传播。受众一旦细分后,最需要的信息传达到最需要的受众面前,可以极大的提升该传播媒体的公信力热度及受众的忠诚度。

(三)建设高校的微博宣传矩阵

微博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高校应重视学生管理工作官方微博的建议工作,实现学生各类管理及工作信息的及时发送。同时,学校还应打通学生管理工作官方微博与学校官方微博、各职能部门官方微博、各学院和学生组织微博间的横向联系。一旦有重大信息要公布可各级联动,实现全方面无死角的宣传攻势。微博宣传矩阵的建设,能实现各层次学生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地聚合微博领域内的受众,通过共振发声的宣传模式,使某一信息的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学校通过这样的微博矩阵,可以实现管理者与学生间的顺畅沟通,可以保证传播信息的内容真实、渠道正规、信息能第一时间内准确扩散。学生总能在校方的微博矩阵中,找到最准确可靠的,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四)高校应重视整合SNS社区资源

高校应依托SNS社区真实性的特点,整合这类资源,实现其重要信息的功能,能够对学生的各类思想进行动态搜集,发挥出学校管理者、学生管理专家、学院领导的价值导向功能,如帮这类领导及专家设置SNS主页,促进管理者与学生间的平等互动,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辅导员可在上面多一些生活化的信息,接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进而实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动态,及时进行思想引导,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五、总结

第7篇

草根。新闻媒体在传播危机信息时具有的草根性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所谓的草根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媒体的传播对象不只是政府,更多的是普通受众。一般而言,在传统媒体传播中,危机信息是单向的,是具有“后仰性质”的传播方式。随着新闻媒体发展,其传播方式也逐渐转变为“前倾性质”的传播方式。此外,新闻媒体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传播与接收空间,将危机事件透明化。2008年汶川地震,新闻媒体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将灾区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不仅让受众了解到灾区的现状,并且也帮助灾区在短时间内收到全国各地的赈灾款项与赈灾物品。

二、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介入分析

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在法制社会中,新闻媒体成了社会政治因素与社会势力的主要表现形式,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之中,成了主要监督工具。新闻媒体介入公共危机管理,在传播信息、传递知识、反映社会舆情的同时,也成了大众交流与讨论的主要平台,对公共危机管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及时反映社会舆论,积极引导社会舆论

舆论在无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力量,无论是对社会的发展还是政府的管理都产生相应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重视新闻媒体,并且在制定规章制度、解决社会问题的时候从新闻媒体报道的角度出发。但是,由于我国政府掌握的资源有限,面对的社会问题错综复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利用资源则离不开新闻媒体。新闻媒体能够将局部比较典型的事件及时转移到公共问题中,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反映社会舆论,让政府将比较分散的、潜在的公众意愿上传,从而在短时间内转化成比较明确的政策需求。

2.及时传递危机知识,促进对大众的教育

新闻媒体能够及时传递危机知识,加强教育,开阔视野。根据新闻媒体的三大功能,可以得知新闻媒体具有文化传递的主要功能,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将危机知识及时传递给大众。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闻媒体在及时传递危机信息的同时,也在短时间内传递危机知识,部分新闻节目邀请权威专家,为大众解答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之后造成的影响,并讲解地震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因此,新闻媒体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形式多样,教育内容丰富,不仅可以提高大众对学习的兴趣,也从根本上增强了大众对公共危机的认识与理解。

3.新闻媒体介入提升政府形象

从政府的角度分析,公共危机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转机,在发生危机之后,政府及时对危机处理政策、危机处理策略进行调整。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大众利用新闻媒体能够及时了解政府制定的危机应对策略,并将自己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政府。因此,新闻媒体的积极介入能够加深民众对政府的了解,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此外,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的报道,为公共危机管理奠定物质基础,引导受众积极支持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4.新闻媒体介入成为缓解公共危机的主要手段

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涵盖信息量大,影响范围广,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剖析。从非典时期的全民行动引发的思考,再到总理为民工追工资等等,均体现出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作用。此外,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在经新闻媒体报道之后,能够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广大受众,促进政府及时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因此,从整体角度分析,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不仅是化解危机的实施者,并且也是促进我国传媒发展的主要动力与载体。

三、结语

第8篇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展示微观现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微观粒子运动。化学是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的科学,而微观粒子的运动又是肉用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我们教师的讲解而使得学生理解。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例如,但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而和接受。高中化学的电子云、化学键、晶体结构、有机物分子空间结构、有机物反应机理如消去反应等、电解池原理、原电池原理、胶体的渗析与电泳等等,都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

2、有毒、有害、现象模糊以及较难完成的实验。如胶体的电泳、硫化氢的性质与制取、CO、SO2、Cl2等毒性实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

3、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将水加入浓硫酸以稀释浓硫酸、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炔等。

4、化学生产流程的宏观演示。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陶瓷、水泥、玻璃的生产流程等。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不能滥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合理、适当”,所谓“合理”就是该用的时候用,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不是为用而用,单纯追求美观、摆样子。所谓“适当”就是恰到好处,用得适时。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工作,使教师的活动不象以前: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简单电教手段组成,而是综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增加课堂容量和知识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刚学习化学时,学生不易理解排空气集气法的收集原理,也不易讲述明白,若制成多媒体课件,设计为一种气体将另一种气体从集气瓶中排挤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就懂,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再有,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实验室制取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一堂课45分钟,有的实验时间长,不易马上见到实验效果,如铁生锈的实验,若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需很长时间,不可取,如果改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其实验过程,几分钟即可,既节省时间,又加快了课堂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

第9篇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正是基于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会逐渐激发出学习兴趣,会从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经过这样良性循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能力会大大加强。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科学史实、化学家的贡

献、小故事、图片以及剪辑影片、动画等方面出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丰富了表达方式,同时让教师从大量的重复劳动或危险操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的心理,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避免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倾向,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学生成为“歌迷”、“影迷”等,除了它们存在一些不成熟认识的因素外,另一因素是他们能走进学生的生活,产生共鸣。初中化学由于学科特点,章节间知识相对独立性较强,并且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知识又较少(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知识多为有机化合物知识,而初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较少),这样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的热情会慢慢衰减,最后感到索然无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适量的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一句话的含金量。在日常生活中,我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剪辑下来,在相关章节及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思想。例如,讲到“生铁和钢”时,播放1996年我国为纪念钢产量突破一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讲到空气时,播放一艘锈迹斑斑的轮船(延伸出问题:如何防止生锈?),城市霓虹灯夜景等,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又巩固了学习内容,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知识就是力量”,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了我们生活的环境。

三、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的贡献,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能源、材料、健康、环境等方面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化学工业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化学现象和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树立物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化学家化学探究活动的严谨与艰辛,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要真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新思想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喜悦,教师既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业务能力,还要正确看待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千万不能把优势变成劣势,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像学生实验,通过播放影片取代实验教学,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多媒体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在教学中应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

第10篇

从导致公共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系统感染病毒的原因入手,提出如下解决思路:⑴拆除还原卡,让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杀毒软件通过网络实现实时升级,保持一个健康的计算机系统环境;⑵杜绝U盘等移动介质的使用,堵住病毒的源头。图1所示为方案实际工作示意图。首先,让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杀毒软件通过网络保持实时升级,及时打上补丁,堵住系统漏洞。所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均不安装任何还原卡,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组成多媒体专网,由“网闸”(“网闸”允许多媒体专网中的计算机访问校园网、Internet,但不允许校园网、Internet上的计算机访问多媒体专网内的计算机)通过校园网接入Internet,保持计算机系统补丁和杀毒软件病毒库实时升级,进而达到保持计算机系统健康和环境健康的目的。其次,通过以下几项措施,杜绝U盘、MP3等移动介质的使用,确保教师使用的课件没有病毒,堵住病毒源头。⑴禁用计算机USB接口,使病毒不能通过用户移动设备传播,杜绝病毒来源。计算机设置普通账号登录,杜绝用户随意安装和删除软件,保证计算机各软件正常使用。⑵教师上课用的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登录到“网闸”(校园网其他服务器或Internet的邮箱或云盘)下载得到,由于“网闸”能对教师上传的课件定时杀毒(Internet上的邮箱或云盘等服务也具有杀毒功能)进而保证了所用课件没有感染病毒。另外,上课时教师也会偶尔访问Internet的其他资源,由于计算机系统健康的环境和最新的杀毒软件环境,即使访问的网上资源有病毒也可随时清除,从而保持计算机系统的健康。

2方案实现

2.1多媒体专网多数高校均已建成功能完善的校园网,如基础线路允许,可建立物理专网,即每个教学楼多媒体教室通过一台智能可网管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通过2芯光纤直连到网络中心,组成一个真正的物理专网(也可通过建立虚拟局域网的方法实现),然后再通过“网闸”接入校园网。

2.2多媒体教室计算机⑴安装360安全卫士,实现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浏览器等软件的实时升级,使系统不存在漏洞,以防感染病毒。⑵安装360杀毒软件,实时升级,保持病毒库的最新状态,实现对病毒的即时查杀(也可通过购置网络版杀毒软件实现)。⑶禁用USB接口,进入BIOS设置,选择“IntegratedPeripherals”选项,展开后将“USB1.1Controller”和“USB2.0Contr01ler”选项的属性设置为“Disabled”,即可禁用USB接口。最后给BIOS设置上一个密码,这样别人就无法通过修改注册表解“锁”上述设备了,如果有USB接口鼠标或键盘等设备,用ps2/usb转换接头转一下或采用PS2接口的键盘和鼠标即可,如此就能杜绝教师使用U盘、MP3等移动设备,堵住病毒源头。⑷建立普通账号,如“jiaoxue”,密码均相同,上课教师通过该账号登录系统,将管理账号修改密码,密码只有管理人员知道,防止上课教师随意安装或删除软件。⑸保持桌面清洁,建立批处理软件,放在启动项中,每次启动系统将桌面上教师上课用的课件自动清除。

2.3“网闸”“网闸”为一台服务器(用高档PC替代也可,但注意数据备份)要求配双网卡,要求硬盘为企业级硬盘,2T以上容量,这样可保证每个用户的FTP空间在1G以上,运行平台采用LinuxRedHat9.0,起FTP服务器、用户注册服务器、服务器、多媒体专网监控服务器和杀毒服务器和隔离Internet病毒的作用。⑴Linux系统安装LinuxRedHat9.0系统安装比较简单,我校用一台普通PC充当服务器,内存2G、4T企业级SATA硬盘1块。分区时建立FTP卷3.4T存放用户资料、WWW卷100G存放数据库和WEB数据、VAR卷100G、USR卷100G、ETC卷100G、/卷100G、HOME卷50G。软件安装时选择MySQL数据库,APACHE选择支持PHP模块,选择VSFTP模块,分别为eth0、eth1网卡配置IP地址,为eth1网卡配置好默认网关,其余默认安装即可。⑵FTP服务器首先,编辑/etc/vsftpd/vsftpd.conf配置文件,将anony-mous_enable=YES,改为NO,此句禁止用户匿名登录;增加ch-root_local_user=YES,此句将用户浏览范围限制在自己的家目录中。修改完毕保存,用servicevsftpdrestart重新启动vsftpd服务。其次,限制用户的使用空间。在Linux中限制用户的磁盘使用空间使用的是Quota,一般Quota在安装Linux时就已包括在内核中,不需要另行安装。Quota可以从两方面指定磁盘的储存限制;使用者所能够支配的索引节点(inodes)数量;以及使用者可以取用的磁盘区块数量。在使用Quota监视用户时,一旦用户使用空间超出缓冲值(soft)就会发出警告,如超出限定值(hard)就会禁止用户再储存文件。以下为在linux上启动quota的步骤。第一步,在要限制空间大小的卷/ftp的OPTIONS中加入usrquota,grpquota参数,修改完成之后,重新挂载/ftp分区。第二步,使用quotacheck-cugm命令在/ftp下生成磁盘配额的配置文件aquota.group和aquota.user。使用quotaon命令启动磁盘配额。第三步,用edquota命令设置用户空间大小,本文软限制为1800M,硬限制为2000M,用户超过软限制会得到报警,超不过硬限制。可用repquota命令查看用户的磁盘配额情况。⑶用户注册服务器用户注册服务器实现用户ftp账号的自动注册,以及硬盘空间的自动限额。在⑴配置好quota的基础上,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实现用户前台注册,前台界面如图2所示,后台exec.php代码如下,当用户提交数据后,系统调用脚本check.sh检查/etc/passwd和临时文件newuserlist中是否存在用户,若不存在,则将用户和密码写入newuserlist文件,否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第二步,由cron计划任务每隔5分钟调用用户添加脚本user_add.sh,将其添加到系统中,完成用户注册和磁盘限额。⑷服务器IPTABLES是LinuxRedHat9.0系统自带的一款防火墙软件,同时具有服务器的功能,实现将多媒体专网进行NAT转换,多媒体专网内的计算机均能够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除“网闸”外,校园网和Internet上的计算机均不能访问多媒体专网,实现对多媒体内网的保护。⑸杀毒服务器ClamAntiVirus(ClamAV)是免费而且开放源代码的防毒软件,软件与病毒码的的更新皆由社群免费。目前ClamAV主要是使用在由Linux、FreeBSD等Unix-like系统架设的服务器上,提供文件的病毒扫描服务。首先,通过代码安装和服务设置将该软件安装到服务器上。其次,使用计划任务,让“网闸”每天凌晨3:01定时升级病毒库一次,每隔1小时调用clamscan,对所有用户目录中1小时以内所修改过的文件杀毒一次,并清除感染病毒的文件。

3多媒体专网监控系统

多媒体专网的正常运行是本方案能成功运行的关键,为了有效监控多媒体专网的运行状况,笔者开发了一套基于PHP的多媒体专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实行分层监控,第一层从多媒体专网核心交换机到各教学楼的智能可网管交换机,该层监控整个多媒体专网;第二层从多媒体专网到各多媒体教室,该层监控每个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情况。

3.1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分数据获取和显示两个部分,数据获取部分首先对多媒体专网第一层各智能可网管交换机依次监控状态,并将检测结果存入数据库,再对第二层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依次监控状态,并将结果存入数据库。数据显示比较简单,按照两个层次依次显示即可,运行界面如图3所示,图3中最上面表格为多媒体专网主干网情况,如果运行不正常,则以红色标志显示,此时必须马上安排维修。图3中下面表格为各教学楼中每个多媒体教室的运行情况,多媒体教室可以显示“不在线”,表明该时刻该教室没有教师上课。

3.2监控系统实现关键代码监控系统数据获取主要是通过Linux内置ping命令获取多媒体专网交换机和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对其结果分析后存入switch表,数据获取程序由cron定时计划每10分钟调用一次。

4相关问题

4.1方案执行需要配套的制度方案仅从技术上对媒体教室计算机运行模式进行了改变,按照该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多媒体教室病毒及运行问题。技术是为管理服务的,为了能使该方案正常运行,根据我校的经验,管理部门还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工作。⑴提前下发通知到各院系,将多媒体教室运行模式改变的消息通知到各位任课教师,并让各位教师登录到注册服务器注册用户,熟悉资料上传方法。⑵传统多媒体教室运行方法在教师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要想完全改变过来,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开始我们可以不封掉USB接口,用一个月的时间让教师适应新方法,即从服务器上下载课件,但偶尔也能用一下USB设备。这种方法既给教师一个适应期,也能检测一下该方案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管理人员一个适应期。在适应期中,我们将多媒体教室改变运行模式的通知、多媒体教室新模式运行的开始时间、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使用方法、技术咨询电话等做在桌面背景图片中,时刻提醒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方法,以免新模式运行时引起各种不适应现象。

4.2相关故障的解决在整个方案运行的过程中,多媒体专用网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网络出现故障,教师将无法上课。根据我校多媒体教室新方案运行的经验,在新方案运行的过程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⑴必须准备充足的备用设备。如备用“网闸”至少1台,备用“网闸”及时备份“网闸”上的各种信息和相应资料,档次不求太高,可用普通PC替代,交换机2台以上,计算机3台以上,均做好各种配置,以备随时替换故障设备。⑵严格值班制度,时刻监视多媒体专网监控系统,一有故障,马上根据故障特点做出相关处理。若各教学楼到网络中心主干线路问题,立即将临时服务器拿到相应教学楼,供老师们上课临时使用;若为教学楼交换机故障,立即更换设备;若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到相应教学楼交换机线路故障,应先将该教室计算机打开USB接口,拷入上课课件,优先保证教师上课;若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故障,应马上更换备用计算机。

5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媒体;人机匹配

,基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的媒体以其日益丰富多彩、灵活自如的表现和形式,已发展成为一种信息产业。同时,各种各样的媒体也被引入教学领域,不仅为教学工作和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而且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但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学媒体的使用还不尽完善。笔者认为,教学媒体究竟能否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终还应落实到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问题上,这一点恰恰是许多教师都掌握不好的。人机匹配涉及人机恰当结合的问题,对它的深入了解将会为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恰当使用提供指导和帮助,以求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一、人机匹配的定义

人机匹配并不是什么新兴起来的概念,自远古起,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之中,只是当时没有人提出“人机匹配”这个词语。《辞海》中将“匹配”解释为:组合最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人机匹配”简单地理解为:把人与机器恰当、适合地组合/结合起来,以达到工作效率的最优化。这里所指的“机”是广义的,包括人在任何情况下所使用的所有人造器物。当然,人使用“机”的意图和作用也是极其广泛、多种多样的。

在人机工程学这样一门让技术人性化的科学中,强调将人和机器作为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部分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人机系统。处于同一系统中的人和机器只有协调合作,才能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但人和机器要做到协调合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人的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很难控制。

二、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和教学功能

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媒体。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从教师的体言传授和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这两种渠道获取信息外,教学媒体便成了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教学媒体的发展相继经历了语言媒体、文字媒体、印刷媒体和媒体四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媒体的科学性、技术性、多样性越来越强,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教学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依靠“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的传统教学模式:它能够记录、存储、再现并远距离传送各种教学信息,还能加工处理信息并与学习者进行交互;不仅能传送语言、文字和静止图像,还能传送活动图像,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总之,现代教学媒体的种种优越性使远程教育、个别化学习、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等成为了可能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二)人机匹配的启示

就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而言,“机”就是指各种各样的教学媒体,从最传统的粉笔、黑板到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机。而“人机匹配”则是指人与教学媒体的恰当结合,也可以说是教师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人机工程学指出,要“让技术的发展围绕人的需求来展开,把人作为产品和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使其性能、色彩等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从而使人们在工作中更安全、便捷和舒适,工作效率更高。”这说明在人机匹配中,要把人作为主体和中心点,人不是被动地去适应机器,而是与机器共同组成人机系统来完成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用户是教师,教学媒体是教师教学、科研、开发、管理与改进教学的工具;教学媒体应该适应和满足教师的各种需求,二者组成的人机系统要很好地协调工作,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三)人机系统中的“人”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教师的传统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对某些教学媒体如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媒体一直持有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有些教师即使已经认识到了教学媒体的优越性并将它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但是他们并不能恰当、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有时甚至盲目滥用,根本不考虑有没有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能不能接受,也就更谈不上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在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系统中,教学媒体不仅要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学生方面的因素。因为教学媒体是教学教、学生学的工具,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学习。所以,虽然教师对所使用的教学媒体有自主选择权,但他们也不能只凭主观臆断,除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因素外,更多的要把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师和教学媒体的协调合作来为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服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特征,而每个学生又有各自学习的个性特征。即使是能够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学习个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事情,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这些都是很难掌握和控制的。

三、如何提高人机匹配的效率?

就广泛意义上的人机匹配而言,如果想要最终获得最优的工作效果,就必须做到人与机的恰当结合,这并不是简单易行的事,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所选用的匹配方式要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能够使人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所在;要使人操作起来方便、省力,提高人的操作可靠性;其信息流程和信息加工过程要使人容易接受和掌握,差错要少;要有利于使整个系统能够达到最大效率,但又要避免对人提出能力所不及的要求;不能把人安排作机器的辅助物,机器是为人服务的等等。这些是任何形式的人机匹配都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也不例外。

再者,教学媒体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由于它在教学的实际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并不是可随意选择的,所以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还需要符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原则,如: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依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围绕着教学和教学目标展开;符合学生的心理;并非任何一门(节)课都需要使用教学媒体,要适时、适度地使用;不存在超级媒体,教学媒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恰当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媒体的特长……

笔者认为,良好的交互性是提高人机匹配效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中具体表现为教师与教学媒体的交互、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交互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是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要素,任意两个要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它三个要素。教师传授教学内容,学生接收,教学媒体是传递媒介,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的交互关系中。如上图所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体建立以下三种情况的交互:(1)教学媒体能够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完全接受了教学媒体并能够方便自如、恰当地使用它们;(2)教学媒体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学生为出发点传递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从教学媒体所展现的教学内容中学习知识、获得乐趣并能利用教学媒体进行自主学习;(3)教师能以学生为中心点安排教学活动,利用教学媒体设计学习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中与师生共同合作交流……只要将这三方面的交互处理好、实现好,教学过程中的各大要素就能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真正地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对教学媒体的正确使用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学会的,这需要教师多年不断的探索发现、学习,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媒体的日益发展对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媒体知识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学校方面要加强教师关于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评价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外,国家和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提高对教学媒体的重视程度,尽快让先进的教学媒体在各级各类的院校中得到普及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设计出更多符合各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等等。如果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努力,促使教学媒体在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教学效率的最优化最终将能够得以实现。

【】

第12篇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作者自己本身对写作标准的定位,所以说论文的参考文献既包含了技术问题,也包含了对科学的道德问题。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写作指导。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梁晓琳.走出客户关系管理的误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2]佟婷,翁钢民.国内外客户关系管理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6(10).

[3]叶开.如何有效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J].销售与管理,2005(2).

[4]周丽丽.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现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7).

[5]曾洪.CRM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02(1).

[6]王伟琳,杨悰佁.浅谈物业管理部门的客户关系管理[J].活力,2009(3).

[7]荆宁宁.客户的分类与管理[J].中国质量,2002(8).

[8]季新梅.客户关系管理的价值及实施要点[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5).

[9]苏朝晖.客户关系的建立与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0]董金祥,陈刚,尹建伟.客户关系管理CRM[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11]张学军,吴潇,刘翠响.CRM实施宝典[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12]罗纳德.S.史威福特.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908

[13]周学武,魏永平(2004).政府危机管理中的指挥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6:41.

[14]王晓成(2004).公共关系原则与政府危机管理互动性探析[J].学术月刊.5:37.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君如(200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2]许文惠,张成福(1998).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徐伟新(200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4]陈秋玲(2010).社会风险危机预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蔡哲远(2011).预警中国[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6](2008).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J].党建研究.6:63.

[7]王仕龙(2008).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初探[J].中国商界.6:190.

[8]顾湘(2009).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论公共危机预警系统[J].资源与人居环境.22:67.

[9]朱建明(2008).完善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思考[J].江海纵横.2:24.

[10]王勇(2010).治理语义的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及其角色[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5:32.

[11]刘鹏(2010).城市公共危机预警研究[M],北京沖央编译出版社.

[12]张成福,唐钧,谢一帆(2009).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凤凰网(2011).和田恐怖事件细节披露:恐怖分子悬挂圣战旗帜.20110721.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维平(2006).危机管理的民众技能[J].中国减灾.6:32.

[2]李君如(2003).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

[3]于嘉,陈平(2011).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建设探讨[J].大江周刊:论坛.2:31.

[4]温志强(2009).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5]赵路平(2007).公共危机传播中的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6]钟明(2007).我国城市政府预警机制的构建与运行[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7]张翼飞(2006).中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N].人民日报,2006,1(9).

[9]郭红娟(2011).我国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