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学专业

经济学专业

时间:2022-06-25 22:51: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学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学专业

第1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翻阅我的自荐信,以下是我的自我介绍。

我是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经济学专业届毕业生。本人久慕贵公司盛名,深知贵公司实力雄厚、工作氛围活跃、工作态度严谨、极具活力。若能用我所学的知识,为贵公司效力将是我无尚的光荣。希望我的毛遂自荐,能为贵公司奉献我的绵薄之力。

在大学四年里,我认真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重点学习了企业管理及员工的管理,参加过劲力酒店等单位的员工培训,撰写了《员工的激励》、《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几年来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从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出发,努力掌握其基本技能技巧,深钻细研,寻求其内在规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多次获得奖学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利用节假时间到重庆某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石桥铺泰兴电脑城等多处实习工作。在担任重庆某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助理期间,熟悉了生产型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铸就了我极强的自学能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使自己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当任大学图书馆管理员期间,除了积极地为同学们服务以外,还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我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聪明才智应用到实际上工作中去,服务于社会,有利于社会,让效益和效率来证明自己,才能真正体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我坚信,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才能发挥出人的全部潜力,做出更出色的成绩,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器必试而先知其利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我深信:只要我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只要给我一片土壤,我会用年轻的生命云耕耘,您不仅能看到我的成功,而且能够收获整个秋天。这就是我的自信和能力的承诺。

剑鸣厘中,期之以声。热切期望我这拳拳寸草心、浓浓赤诚情能与您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求进步。请各位领导给我一个机会,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随信附上个人简历,期待与您的面谈!最后,衷心祝愿贵公司事业发达、蒸蒸日上。

第2篇

双语教学模式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从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对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展开了对该问题实践可操作层面上的种种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寻找和应对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和突破口提供了些许参考。

【关键词】

双语教学;经济学专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追求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不同,双语教学能更好使学生了解到当下最新知识与热点,有助于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更能体现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社会责任。如今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只有满腹理论知识的“知识分子”,而是能为企业创造效益,能为社会提供各种价值与服务的综合性人才。所以,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双语教学成为很多高校努力实现创新型办学、教育改革试验的首选举措。由于专业目标的不同,对双语教学的安排与实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仅以经济学专业为例,探讨双语教学模式在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问题及发展思考,以期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性经济学人才。

一、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语言能力不足。

在双语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英语能力与双语教学不相适应,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定位并不能完全符合双语教学的要求,且缺乏相应的专业英语课程作为辅助,造成了学生在双语课上听不懂,理解难,学习速度慢,专业交流能力差等问题。大多数学生接触到最多的是日常使用的英文词汇和使用习惯,对专业英语了解不多,也没有很好的渠道来帮助他们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同时,很多学生还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就不用担心在双语课上听不懂、学不懂的问题。这显然加剧了学生语言能力与双语教学实践要求不符的矛盾。虽然很多高校也有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但商务英语并不能完全链接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实践所学所用,这不仅需要相关课程体系的大变革,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自我提升相关专业英文水平。

(二)评教结果差强人意。

尽管学生对中英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不排斥,甚至对双语教学也是充满期许,但现实结果却是评教结果差强人意。一方面,因为外语能力有限,使得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课堂上的知识点,课堂上教学开展与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成为较普遍现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最突出表现即为专业教学时间缩水。如果英文解释在双语课堂上所占比例过高,那么必然压缩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专业教学效果不佳,对于一些英文底子好的学生,就会觉得课程无趣或者对他的学习意义不大;如果中英文对照解释在课堂上所占比例少,甚至是采用全英教学模式,学生能否全然理解是一大问题,毕竟学生的英文水平的差异性肯定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双语教学课程一般采用教师课堂授课、教材及考试试题等部分或全部为英文的形式,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时间成本和学习难度不言而喻是增加的。同时,在与老师交流互通方面与传统课程相比也显得尤为不足。

(三)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双语课程教学目标不是专业英语的问题,而是以传授或学习专业知识为基本出发点的课程,一般是以高年级大学生为教学对象。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并不充分,有的人甚至认为双语课其实就是附带专业知识的英文课,这其实是对双语教学目标认识不足的表现。同时,教师对课程进度的把控,对学生理解的掌握,对外语所占比例高低等问题,都是承担双语课程专业教师会面临的尴尬问题。理论上,双语教学只是以外语作为媒介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实践操作层面上,我们又很难摆脱语言对教学的干扰因素,在课程进行中需要穿插相应的中英文解释,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使得教学过程中,能否按照预期的教学计划或教学目标执行成为一个不好把控的事情。

(四)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们的双语教师师资力量不够,双语教师的培养速度显然还不能满足当下蓬勃发展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增长速度。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中英文或全英文的教学模式,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外语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从当前教师的学历构成来看,专业教师一般很少具备英文专业背景,教师的英文听说能力成为授课效果好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瓶颈。为了增开一门双语课程,往往采取对传统专业教师进行简单培训即上岗的方式,或者吸收相应的海归人才作补充,一方面留给教师的双语备课时间不足,另一方面具备语言和专业能力的新近海归人才教学经验尚缺,真正能胜任双语课程的师资人才现在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二、经济学双语教学实践的突破点

(一)专业英语课程有效衔接。

双语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英文这一媒介来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所以,具备扎实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专业英语课程与双语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是解决双语教学过程中语言层面难题的一个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第一,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自学能力。改变学生固有的英文学习思维,引导他们重视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包括主动阅读专业类的专业书籍及文献,浏览国内外经济学主流媒体网站,让他们了解到英文的学习并非只是为了日常交流,更是自己专业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之一,英文的学习并不是最终目的,更要习惯的是如何使用好英语这个工具或载体,来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第二,注重专业英语教学。在培养方案设计中,应当适当安排课时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和辅导,减轻专业教师在双语教学环节中对基本专业英语用词用法解释的工作量,以提升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质量和高效性,保障基本课时下专业知识的讲授不会受到太多语言障碍的干扰。

(二)合理安排教学资源。

在经济学专业的双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增加英文在授课中的比例,更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即优化经济教学资源配置。经济学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经济理论与相应实务发展与国际经济社会变迁有着很强的直接联系。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对传统知识理论加以掌握和学习,更要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表现和问题,甚至是学习最新的相关实务操作,教学模式就不能简单以课堂讲授为主,所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借用国外的教学资源,搭建与国外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开通实验教学模式,尝试全英讲座课堂,结合多样化教学模式参与到双语教学实践环节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恰当的教材选用。

为了让经济学专业学生能广泛参与到国家经济话题中,能深入分析和了解国际经济形势格局的变化,教材的选用非常重要。现在的双语教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翻译版,即在国外权威教材的基础上,摘取整理部分重要内容,按中文教材的逻辑进行编写,这种教材往往知识体系比较符合我们传统教学习惯,且有中英文注释,利于课堂教授。另一种即为全英影印版教材,这种教材很原汁原味,但需要学生和教师都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要根据课程难度、学生能力、学时长短、课程体系、教学培养计划等综合考虑,不能一蹴而就直接选择全英版本的教材。同时,在规定教材之外,要引导学生广泛查询阅读相关专业文献资料,懂得利用互联网学习相关经济学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四)双语师资发展计划。

由于当前双语教学发展迅速,高校双语教师师资存在质与量均不足的现实难题,各高校应当充分关注双语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对于经济学专业教学师资而言,在引进教师方面可以偏向具有优秀专业知识背景的海归人才,以满足短期内日益增多的双语课程对教师在量上的要求。同时,注重对双语师资的培养与激励,建立系统性的双语教师培训培养计划,鼓励专业教师进行出国深造与学术交流,并建立双语师资奖励评优机制,把双语师资的培养作为一种长期的发展计划来执行。

三、结语

在高校教育改革浪潮中,双语教学模式在促进教育教学国际化,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都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特别是在经济学专业教学环节,双语教学模式的参与及采用,能很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经济学专业人才,提升学生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双语教学作为一种能与国际高校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其现实教学过程中也不乏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专业英语能力不足、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所以在今后经济学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开展中,应当做到经济专业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恰当选用相关专业教材,以及注重双语师资力量的发展与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双语教学模式的作用及提升教学效果,真正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经济专业人才而服务。

作者:陈书 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68~75

[2]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94

第3篇

2014年考研国家线:经济学专业A类330 B类320

今日,教育部公布《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全面展开。以下是2014年考研经济学专业A、B类国家复试分数线。

2014考研国家线:经济学专业A类复试分数线330分

2014考研国家线:经济学专业B类复试分数线320分

据了解,A类考生为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

B类考生为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第4篇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对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被认为是主流的、发端于西方的现代经济学。学习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学习基本方法,通过行为假设、模型分析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及经济现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将西方经济学设为经管类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之一,一般在低年级开设。这门课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识市场运行机制,及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都具有重大意义。

 

贸易经济专业是我国的新兴专业,自设立专业以来,受到广大学子的青睐,短短十几年,发展成为各高等院校招收学生人数较多的大型专业。贸易经济专业与其他经管专业一样,将西方经济学设为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再接受贸易专业理论的培养。因此,西方经济学对贸易经济专业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关于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课程教学要注意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为什么要开设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基础和启蒙课程,通过学习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培养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经济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经济分析能力。贸易经济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主要是为了奠定学生的经济基础,巩固专业基础。西方经济学基本方法对贸易经济专业的重要意义。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设定行为假设,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是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于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专业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相似,按照绝对优势理论,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的绝对劣势的产品,以满足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模型分析,利用消费者偏好曲线、预算曲线、生产者生产函数,生产可能性曲线等分析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国际市场也适用,有助于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对国际市场进行相关分析。

 

西方经济学当中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分析当今国际市场的贸易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同时也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学习贸易理论,掌握贸易专业知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西方经济学采用模型化的方法研究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对影响经济主体市场行为的因素抽象化,例如,微观经济学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但通过消费者偏好和预算约束来进行研究,生产者的市场行为则由生产可能性曲线及生产函数来进行研究,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对于贸易经济专业教师怎样进行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

 

首先,作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要明确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讲授西方经济学内容的同时与贸易专业相关知识联系,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授好这门课程,让学生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业务部门实践相联系。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法和讨论法等,达到西方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其次,西方经济学课堂设计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翻新的原则,把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实践分析,不断地把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热点问题传授给学生,资料不断更新。经济理论必须来自现实经济,在国际市场特定的前提假设下,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国际贸易的实际问题,并提炼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符合的前提假设,对经济学相关理论进行改进,归纳出符合国际贸易的理论内容,进而形成有贸易经济专业的理论体系。

 

最后,课堂教育与国际贸易理论紧密相连,教学不仅要偏重于各个知识点以及经济原理的讲解,而且要进行国际贸易相匹配的案例的分析,一方面采用经典的贸易经济学案例,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加强案例的国际化和前沿化。即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来认识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现象,解决国际市场现实中遇到的经济问题。此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有重点地补充当前世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

 

第三个问题是,贸易经济专业学生能从西方经济学课程学到什么?

 

贸易经济专业中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记住一些具体的经济学理论结论,而是在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因此,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能从西方经济课程中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国际贸易问题。教师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时不仅要讲解有关经济学理论的结论,教学生如何求解经济学模型化的计算题,还要让学生切实理解经济学模型的具体假设与条件界定,同时联系国际贸易市场的经济现实对模型的假设、条件界定进行比较分析。作为一名在高校从事贸易经济学教学的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用正确的方式来讲解西方经济学,教会本专业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第5篇

关键词:经济学;实践教学;参与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41-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高等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经济学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这一经济学理论教学体系已经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其中也包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现状来看,存在着培养方案趋同、应用性能力培养不突出,实践环节简单、与其他专业趋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简单,缺少有效率的实践教学体系等问题。因此,研究比较中美两国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的差异,对于我国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我国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总体来讲,大部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多媒体演示和课堂模拟为主。但是,目前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主要是以各类实习为主,手段简单。因此,这样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在毕业后的较短时期内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从而在今后的实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的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大致由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第一层面,课堂教学内容中的实践教学。在政治经济学以及宏、微观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以经济运行中的现实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经济学原理构建分析模型,研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据处理、写作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第二层面,校园内的第二课堂。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种社团活动、人际交往沟通、各种比赛与竞技活动等等。第三层面,校园外的实践教学。比如实习基地的调研活动,假期的社会调查报告撰写、毕业专业实习以及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很多高校都从不同层面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上似乎已经非常全面,但在实际运行过程效果不甚理想。我国的教育体系要求我们的经济学专业在形式上提供专门的实践教学,而根据经济学专业本身的特性,不像工科专业,也不像会计、市场营销等财经管理类专业具有直接的操作性,所以往往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特点:其一,泛专业性。我国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过于简单,且严重地存在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趋同的情况。我国普通高校的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其他专业基本相同,无非是暑假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内容。而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虽然已有提及,但是由于书本教学内容过多,且又过于统一,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能力培养的实践太少了。其二,课程开设与应用型能力培养的脱节。将我国普通高校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各个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课程雷同率更高。因此,可以说,从课程设置中难以看出对学生具体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三,实践教学中形式与内容的脱离。尽管在前些年的本科院校教学评估中,实践教学的比重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很多高校为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各本科院校为达标纷纷把实践教学融入到各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课程本身也只限于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三、中美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比较

与我国的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同,美国的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没有单独或特定地提出什么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相反,他们是在日常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中,将对实践能力的指导融入其中。也就是说,美国的实践教学其实体现在其日常教学方式与方法的不同及对学生分析研究能力所形成的培养上。具体如下:

1.与我国相较而言,美国大学本科教学中更注重启发式的讨论。美国大学教学中强调启发式教育,特别主张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争论。特别是这种启发式教学,体现在各个课程的教学中,虽然并不一定存在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但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美国教师把“煽风点火”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把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起来,因此,在所有的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2.经济学专业的案例教学应用更为广泛而且彻底。在美国,高等学校的教师,不管是哪个专业的本科教学一般都不会照本宣科,经济学专业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在美国任何一个大学里面,同是一门课程不同的教师从教材到教学方法,都会不同。美国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层面也不会刻意控制教学内容以及形式。只在学院或系一级的层面进行讨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这就导致,在美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特别是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采用特别广泛。教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不仅可以参观实际企业的运作,也可以观看录像,听取企业家讲座并与其平等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中,既提高了兴趣又提高了实践分析能力。

3.美国经济学专业教学中的定性分析要多过定量分析。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教育教学,应该以定性分析为主,还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在国内时有讨论。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经济学定性研究依然偏重,而教学中定量分析不足也使得理论教学空泛,并直接影响了应用经济学教学的发展。

4.经济学专业实践内容的差异。在美国,经济学专业实践内容也主要以研究实践为主,基本上各个大学都存在各种形式的方便本科生培养研究能力的经验。以美国的MIT经济学系和宾州大学为例,该系为学生提供了至少三个渠道以帮助学生提高研究能力:(1)以各专业课程为基础,展开专业的研究实践。一般至本科阶段始,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以计量经济学课程和数理经济学为基础,经济学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选题,撰写经济学专题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然学会理论模型构建、数据收集与处理,最后形成完整的研究成果。(2)MIT的本科生研究项目实践。MIT凭借其理论研究方面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在本科生中间开始项目研究实践,在经济学系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如何使用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学研究,这为他们其后的继续研究进行准备。(3)参与本系教授研究项目。在美国宾州大学,本科生在暑假期间参与本系教授所主持的研究课题,并派往实际产业单位或研究机构进行暑假实习。

由此可见,美国大学在本科生阶段的实践教学,既密切了本科生与教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从事应用研究的兴趣,使他们在掌握和使用经济学知识方面都获得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从美国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应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1.实践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改变。经济学本身的专业特性决定了,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并不仅仅是体现在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或实验中,而应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学各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方法。

2.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我国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实际仍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应该放松对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的管制,鼓励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比如案例教学、录像教学、企业实践教学等等。特别应加强经济学专业实验课、讨论课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

3.实践教学效果与评价系统的改善。在美国大学教育体系中,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责任下沉至学院以及系一级,在这个层面更加了解学生和社会对实践能力要求。这一点体现在其专业本身的设置和专业课程开设的权力下沉上。因此,评价权利的下沉,可以构建更好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4.借鉴国外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国外大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多西方国家经济学实践教学开展得较早,有很多非常有成效的经验做法。本科院校需要加强研究国外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方法及创新举措,从中获得值得借鉴的成果与经验,从而不断完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综上所述,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的经济学实践教学模式仍有诸多有待改善和值得努力之处。

参考文献:

[1]陈纪平.本科经济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董本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

[3]何湘宁,等.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4]李士忠,张素芳.高等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1).

[5]钱颖一.经济学科在美国[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

[6]闫昕,杨冬民.经济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模式[J].黑龙江高等研究,2009,(2).

第6篇

1、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设有新华学院,是广东地区的一流院校。它主要专业有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与贸易、保险学等专业,以宏观理念经济为主。

2、广东财经大学。

是一所以法律和商科为教学特色的高等学府,广东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学校的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是省级优势重点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

3、暨南大学。

暨南大学经济学是暨大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因为发展较早,所以学术水平较强。设有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专业能力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总体良性,业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高等教育大国地位。要建立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分类与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2014年3月,教育部改革方向业已明确,600余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期,其发展质量在中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进程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经济学专业属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基础性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相比,其专业口径较宽、理论基础要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其是一个有机系统,是理念—目标—体系—途径等诸多要素的综合体现。目前,国内学者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高校层级出发进行探讨。立足于国内重点综合性大学,景维民,周立群(2008)探讨了经济学人才培养理念及其对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1]江永红,周勇,张翔(2012)则分析安徽省属重点经济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2](2)从高校类型出发进行探讨。徐若梅,栾敬东(2013)探讨了地方农业院校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3]李刚(2011)则从地方财经类院校角度分析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4]赵立敏等(2015)分析了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5]综合国内学者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讨论,可以发现:现行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讨论主要从高校层级与类型方面进行讨论。至少从层级角度看,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较少。另一方面,虽然有大量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但多在顶层设计、经济学相关专业方面,独立分析经济学专业的也较少。第三,因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地方性特征,学者在分析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问题时,也明示或暗示具体地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但对安徽的分析也不多。故此,文章立足安徽,着力探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强调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就人才培养模式生产与落实保障问题进行探讨。

二、当前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目前,安徽省有普通本科高校33所,14所开设经济学专业,占比42.4%。其中一本院校6个,二本院校7个,三本院校1个。2008年,14所省内本科高校成立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又称“安徽省行知联盟”。截至2015年,联盟高校扩容19所。在19所联盟高校中,开设经济学专业5家,其中民办本科1家。经济学专业在安徽普通高等学校布点不多,专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专业发展有顶层设计,但落实力度有待提高

基于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等相关文件精神落实,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已较大程度上理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内涵,引入地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并在各专业培养中有所体现。经济学专业也注重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并结合自身优长,落实到人才培养进程中去。尽管如此,具体到落实进程,情况尚不理想。归结于校—院(系)两级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本质的理解偏差、经济学专业如何体现应用性、院(系)传统经济学专业培养的理念“粘性”、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认识滞后等原因,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尚未贯穿到具体教学各环节中去。

(二)专业增速过快,专业群建设无特色、无优势

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属新建院校,专业设置中比较缺乏统一规划,专业设置易受短期利益影响。为凸显地方性、应用型,纷纷上马经济类各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等相关专业。分析省内高校经济类相关专业设置,有经济学先发,也有经济学后发特征。即先有经济学,再有其他经济类专业,也有先有经济学其他专业,后有经济学专业。诚然,先发与后发均能给予经济类学科与专业群建设补充能量。但由于上述均在一较短时间内上马,虽然代表经济学科的主要专业基本覆盖,但由于缺乏对专业的深度开发与建设,专业间互哺性较差,较难形成经济学科的专业群有机系统。同时,均为新设专业,均要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二级院系的压力,导致专业发展力量分散,整个专业群无特色、无优势。

(三)专业培养上有亮点,但与地方经济、行业匹配度有待提高

与区域经济发展“合拍共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6]当前,从省内主要开设经济学专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来看,能够看到各高校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上有较多较新尝试。这些尝试亮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强调服务面向以安徽、区域、基层;(2)强调经济分析方法的重要性;(3)注重吸收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财务管理、法学等专业知识,体现人才培养知识面宽,能够具备往相关学科领域渗透能力;(4)抓住具体行业,形成行业面向;(5)有一定“文理交融”特征。但较为遗憾的是,省内经济学专业培养尚未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需求,与经济新常态下合肥、安徽快速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态势相较而言,培养较为滞后。

(四)教师结构不尽合理,“双师素质”教师不足

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专业教师数量、结构均很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经济学专业中,较高学历和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年龄偏大,缺乏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新建本科院校多经历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师资力量有提升。但是,由于专业选拔、甄别机制不完善,以及我国学历教育学术性等多类问题的叠加,致使师资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适应程度有待提高。各高校教师选拔依然以由校到校为主,引进教师多缺少企业实践经历与行业背景。教师进修与深造,多以高校为主。教师成长内容主要是学历层次提升。这多导致教师缺乏行业或专业任职资格与职业资格,专业实践能力较弱。这反映在实验教学上可能尤为突出。

(五)实践教学有待丰富和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远未深入

归结于实践教学理念、师资、经费、场地、时间等因素制约,省内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有待丰富和强化。表现为:课程实践教学开展相对成熟,但综合性实践教学、课外实践、网络课堂等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注重本专业工具与分析方法类课程实践。比如统计、计量等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做的相对较好的高校,已将方法、工具类独立成课,强化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外时间与网络课堂等开展层次不齐,有亮点,但总体尚待改进。经济学专业强调复合特征,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单一条款分割的教学内容可能较难适应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较难体现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知识经济背景下,市场经济发达,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决不能在象牙塔中培养,必须要结合“产”与“研”,产学研三者结合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7]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教育的有力抓手。目前,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整体教育尚处初级发展阶段,区别于工科等专业,经济学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更难开展。虽然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探索适应本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形式和内容,但与地方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内容偏少,效果不显著,社会效益不高。有学校存在若干产学研亮点,但比例偏少,深度不够,学生参与比率低。地方行业企业对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积极性不高,扩大合作面、凸显深度合作有待加大力度,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局面难度较大。

(六)教研教改成果应用不够,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

近几年,在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教研教改活动开展总体效果良好,各高校依照振兴计划、质量工程等项目指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基本可实现各类型项目的全覆盖。但总体而言,存在着“重理论应用,轻实践应用”的倾向。项目立项多以地方项目为主,国家级项目与横向项目比例偏低。科研也多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数量与经费均偏少,应用型科研能力总体实力不强。服务地方政府、区域行业的各类项目多指向省内具备较高知名度的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总体很少,科研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偏低。

(七)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够,质量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借鉴与探索各高校教学管理各项制度,吸收先进经验,应用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主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但是,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尚需二级院系的充分实施。目前,各高校二级院系在质量监控中的地位较弱,质量监控多为教学形式监控,方法传统。对教学内容监控仍然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同时,质量监控手段未做到全过程的监控,重视信息采集、中分析,也较重反馈,但谋求教学质量改进方面不足,难以做到体系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循环。部分学校开展评估建设尚未触及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评估。

三、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新需要

2009年,合肥市获批服务外包试点示范城市。2012年,安徽确定电子信息与家用电器、汽车与装备制造、材料与新材料等主导产业。2014年,安徽正式纳入长三角,明确皖江示范区与皖南国际旅游区为长三角区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芜蚌试验区将在自主创新中起示范作用。合肥与杭州、南京并列成为长三角副中心。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中,圈定重点涉及18个省份,合肥被列入节点城市。上述表明:“十三五”期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难得的机遇期。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现代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实现安徽地方产城一体化,对经济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与区域开发、开放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合拍共振”,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筑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迈向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教育2015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将启动试点改革,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来说,需要适应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三种境界”,坚持主动服务、全面支撑与创新引领,抢抓机遇,夯实办学基础,实施“错位化”与“特色化”办学,构筑以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入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迈向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地方产业发展的动态需求催生对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传统经济学教育的不适应性迫切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合格应用型人才。目前,省内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强调地方性、应用型,但具体培养过程中,突出地方与应用并不明显,与省内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对接程度不高。涉及具体行业、企业人才能力培养尤显不足。反映在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上的两个问题:(1)初次就业率落后于经济学类其他专业;(2)专业对口率偏低。故改革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培养符合地方社会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四、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生成与落实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生成基于培养目标为导向。而确定培养目标需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各高校校情与培养理念等多种要素形成。培养模式是培养目标实现的方式,其具体体现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与执行。培养方案的执行质量直接反映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也直接反映人才培养质量。故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首先需要考量培养目标的形成因素,由培养目标生成培养模式,并通过一系列的执行与保障措施,达成培养目标。

(一)模式生成机制

作为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生成需要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校(院)情与专业群建设的基本情况,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在培养理念上,(1)需要关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不是培养和练造学术科研能力为导向,也不是以技能和动手能力为导向。但是,需要学生具备研究型思维以及提高技能的自主能力,能实现运用经济学专业理论和知识,运用相应的工具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此,需要全过程进行培养;(2)经济学专业培养也不是标准化的培养方式,培养专业能力时,也需注重学生内在整体性的提高与人的价值、尊严的充分彰显;(3)专业的“宽口径”与基础理论性并非难以体现应用型。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综合性的理论与知识储备,以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面特征;(4)适应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发展趋势,进行专业融合性发展,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同样,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培养模式需要考量各校校情、院(系)情以及专业群的基本情况。校情、院(系)情以及专业群是区分高校个体差异的内容之一,也是高校体现特色的重点之一。若经济学专业为高校优势学科专业类别,则应充分发挥其引领与导向作用,牵引其他专业发展;若不是主要优势学科专业类别,则可以瞄准主要学科专业,抽取其经济内容,主动适应优势专业的需求,实行专业融合性发展,形成特色与综合性优势。另外,需要认真识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需求,认真梳理地方经济各产业、各主导产业的真实需求,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及政府政策措施,练好专业内功。结合上述三个方面,去设计培养目标,确定培养模式。对培养目标与模式,更多应强调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个性特征。在不失本专业基本特质的前提下,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寻求在个体空间内扩展,以期形成专业特色,是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

(二)落实保障措施

确定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则涉及对培养模式的具体落实。专业建设需要在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产学研合作、质保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好功夫。

1.强化教学团队建设

需要做到:(1)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多渠道、全方位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能力的高层次人才;(2)构筑青年专职教师成长的多样空间,打通成长通道。鼓励学历深造与进修,加大双能型教师培养。密切与企业、行业的关系,每年度落实一定比例青年教师在行业、企业实践。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完善导师制建设;(3)构筑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能力多位一体的专业教学团队,发挥教师间互哺与外溢效应。

2.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围绕经济学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分解能力元素,构筑课程体系。要特别突出应用型课程体系。(1)在兼顾课程关联性与递进型同时,结合安徽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产业、行业的实际情况,与地方企业、人力市场等相关主题开展人才培养深度合作,推进模块化、项目与任务驱动型课程教学模式。多数省内高校自建或与企业共建的大文科平台、各类经管综合软件、模拟仿真平台,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专业的培养特色;(2)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全面梳理经济专业与相关产业的联系,立足各校情院(系)情,体现文理交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吸收其他专业的优秀课程,通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建设,形成专业特色,进而实现方向化的培养。比如合肥学院经济学(房地产经纪方向)。与此同时,要做好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加大对学院教师主编与参编各类教材的资助力度。初步形成与其他同类高校、企业共同开发教材和教辅。同时,开发教材视频、课件等数字资源。

3.建好用好实习实训基地

应用型本科高校突出校企合作,校企二元共育。实习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突出。对安徽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来说,(1)扩建校企合作基地,目前情况是,多数省内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专业人数并不匹配,基地数量偏少;(2)开展与实习实训基地深度合作,每年度均能实现一定比例学生参与到实习基地中进行实际实习实训,配备实习实训教师,监控实习实训质量,维护与基地长期合作关系。

4.关注实践教学

结合经济学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群内容,设立课程实践形式,练造学生实践能力,获取能力资格证书,实现“岗”、“课”、“证”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解构经济学专业人才能力与素质结构,重视专业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工具软件、校内外技能竞赛、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校内外专家讲座、专业交流等活动,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经济学学习氛围,获取岗位资格证书,进而形成专业能力动态提升。

5.产学研合作建设

产学研合作是体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内容。(1)对教师来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形成服务地方的、且科研方向较为明确和稳定的学术梯队;(2)围绕各类教学与研究平台,打造经济学教科研亮点,驱动教师队伍整体研究能力与水平的提高;(3)联系校内外各类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扩散效应;(4)争取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合作,承接各级各类项目;(5)完善科研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成果质量;(6)强化学术交流,塑造良好的科研氛围;(7)开展教师与企业深层次产学研合作,吸纳学生参与项目,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1)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进一步完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2)探索教学督导的多种形式,继续坚持和完善学生网上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管理部门监督和检查工作,争取中小企业一线人员也能加入到学院督导工作中去,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3)将评价权交给市场,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学院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意见,每一年度做好毕业生单位和个人调研,针对存在突出问题与难点问题加以改进;(4)实施学科、专业、课程评估,拟定评估标准,确定评估指标,实施评估工作,注重反馈改进。(注:本文系安徽三联学院2012年院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zlgc027)

参考文献:

[1]景维民,周立群.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8,(1):42-44.

[2]江永红,周勇,张翔.安徽省属重点高校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2-03.98-101.

[3]徐若梅,栾敬东.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4]李刚.重构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安徽省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1,(6).

[5]赵立敏.工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以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6]关雯文,鲁宇红,黄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4,(21).

第8篇

在经济学领域,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领域。

理论经济学是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理论经济学通常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这样的经济学和数学有很大的关联。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是现在大多数人所学的经济学,具有6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也有一部分学校新增了新型专业,比如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开设的网络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开设的企业经济学等等。

应用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它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该专业着重面向各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金融监管部门及大型企业培养所急需的、兼备较强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应用能力、高素质、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田宏老师告诉大家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包含的二级学科有:国民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经济学、数量经济学。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按照“精准计算、分档呈现”的原则,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A+,A,A-,B+,B,B-,C+,C,C-公布。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理论经济学中,参评高校共计90所,在此列出了其中一部分,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A+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

A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

B+ 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吉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深圳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

应用经济学中,参评高校共计90所,在此列出了其中一部分,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A+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A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

A-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第9篇

实习地点:东方海洋保税库

实习内容:水产品加工--加工真鳕鱼切块

实习原料:大西洋真鳕鱼

实习工具:刀,剪刀,镊子,去鱼外皮机,盘子,塑料膜,塑料筐,消毒车

仪器设备:制冰机,钢带冷冻装置

实习单位简介:

东方海洋保税库是山东东方海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海水苗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及保税仓储业务,是一家集海水养殖、冷藏加工、科研推广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国家火矩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水产良种场。

几年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日益增强。目前,公司辖设烟台开发区分公司、冷藏食品加工厂、名贵鱼养殖场,拥有海阳市东山海珍品有限公司、烟台山海食品有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

公司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与管理,不断追求卓越绩效。先后通过欧盟卫生注册、haccp认证、is09001认证、is014001认证、ohsms18001认证、brc认证、ifs认证、eti认证、主要养殖产品取得无公害产地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兴业"的发展思路,拥有一流的自主研发团队和雄厚的科研基础设施,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技示范实验基地。几年来,先后完成科研推广课题33项,取得国家专利2项,申报国家专利1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

目前公司承担部、省、市各级在研项目共10项,其中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承担的"海带紫菜等经济海藻种质库的建立及其利用"被列为国家"863"计划。

食品加工厂主要从事水产食品精深加工及进出口业务,主要产品有鳕鱼、红鱼、真鳕、鲐鱼、鳗鱼、比目鱼等,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食品加工厂的冷库是经青岛海关批准的自用型水产保税库、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注册的进境水产品备案存储冷库,冷藏能力达xx0吨/次;冷藏食品加工厂拥有水产品精加工车间10个,总面积达21800㎡,无菌加工车间全部按国际标准设计,分别具备独立的解冻、半成品加工、成品包装及更衣室、洗涮消毒间等,可同时进行10个品种的加工作业。

冷藏食品加工厂从原料进口、冷藏、加工、检测到出口,各个环节都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其中:单冻机6台、速冻间5个、平板冻结器15台、脱皮机4台、金属探测器7台、真空包装机6台及蒸汽、热水、板换、消毒、水处理等配套功能设施。

第10篇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0.075

0引言

计量经济学引入中国已有几十年时间,在此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内的学者在吸收和创新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计量经济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已基本取得普及。然而,根据多年的计量经济学教学经验,尤其是财经类本科专业,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推广和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经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选取不当问题。当前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教材琳琅满目,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偏重理论的,该种教材主要针对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基本证明进行适当演绎和归纳;其二偏重实践的,该种教材主要针对应用,强调软件的使用,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只教授学生怎么做;其三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该种教材既告诉学生为什么,又教学生怎么做。总的来说,这三种教材各有所长,以第三种效果最好。

(2)软件不易选择问题。现在可以应用到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软件业比较多,主要以STATA、Eviews、Sas、Matlab、Python、R等为主,但这些软件侧重点不一样、难易程度不一样,导致任课教师在选择过程难以做出合适的选择。

(3)学生的积极性问题。普遍来讲,现在的财经类大学生,尤其是二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大学的课程大部分比较简单,一旦碰到譬如计量经济学这种稍微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就是产生畏惧心理,导致学生厌学,这样就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生针对本门课程缺乏积极性。

(4)师资问题。其一,授课教师只是就上课而上课,基本不做有关计量经济学的研究,这种情况课程就缺乏实用性,比较古板;其二,授课教师知识老化,由于近些年计量经济学发展比较迅猛,有些任课教师没有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导致知识陈旧,这样也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三,有些任课教师自己较少实践操作,导致只能就理论而理论。

2财经类本科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提升对策研究

根据上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1)因“生”选“材”。首先教材的选取,现有的教材种类繁多,要依据学生的水平,比如,一本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适当选取难度较大点的教材,比如古扎拉迪的教材等,二本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选用庞浩的教材等;其次,针对软件的选择,当前比较主流的计量软件是STATA,当然其他的软件也是可以的,但是从应用角度来看,应以STATA为主,兼顾其他软件,这个也是主要考虑学生的情况,针对基础好的可以选择Sas、R以及Python等高级点的语言,其他的学生可以选择STATA、Eviews。

(2)提升学生兴趣。计量经济学学习给财经类学生的印象是难学、缺少乐趣,其实计量经济学也是很有趣的,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

第11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金融数学

1前言

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发展很快,是目前十分活跃的前沿学科之一,可以理解为现代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教育部2013年批准了在本科层次开设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可见虽然金融数学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但其专业特征却是要求学生掌握金融理论的定量分析技术,并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并且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授予经济学学位的金融数学专业而言,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技术和经济分析的综合,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课程。可以说计量经济学是最能体现金融数学交叉W科特征的课程之一。不少学者也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建议与想法:姚寿福等(2010)认为需要加强案例教学的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兰草和徐晓辉(2011)在借鉴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之路;白秀广和陈晓楠(2012)认为应该突出以案例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为特色的教学改革;李劫(2014)对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应该将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熊彦(2015)认为目前国内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从而需要改革教学方式;顾翠伶(2016)针对统计学专业提出了教学改革建议。可见,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尚缺乏针对金融数学专业的探讨。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金融数学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剖析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2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有数学理论的推导和实际经济和金融问题的计量分析。在数学理论推导方面,当前计量经济学的教科书往往充斥着过多的数学推导,甚至使学生误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把其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数学基础课程并列,对略显高深的数学理论望而生畏。事实上,因为金融数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其目标就是要把数学、金融理论应用于指导金融实践,金融数学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如何处理计量经济学的数学理论推导是具有金融数学特色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改革研究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如下两个例子为例:

第一,在介绍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往往非常注重于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及估计量统计性质的推导证明。具体的,往往详细给出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并罗列出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这些推导及证明往往数学公式就有近10页,导致学生往往对计量经济学产生敬畏,从而有远离的趋势。

第二,在介绍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当前计量经济学教材的分析方法往往是把多个随机方程改写成矩阵表达式,然后再用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给出矩阵形式的参数估计的数学推导。而后,用矩阵形式对多元回归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详细证明过程。

可见,当前计量经济学中涉及数学推导的部分是非常严谨的,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数学推导,让学生在数学、矩阵的海洋中“畅游”。但其在严谨的同时,会让学生更多的认为这是一门数学课,需要大量的计量及数学证明,而忘记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实质: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如此这般忘记了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忙于应付烦琐的数学推导,忘记了去讨论经济变量的关系,使得学生难以把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应用于有着真实数据的金融实践。因此,针对这些弊端,本项目组提出计量经济学课程数学推导内容的改革。

3计量经济学中数学推导的改革措施

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应该是在学习好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的同时,把方法与模型应用于现实金融市场,以指导金融实践。因此,针对上述数学推导的设置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第一,计量经济学的数学推导应该尽量化繁为简。例如一元回归模型最小二乘法(OLS)、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数学推导设置。我们给出最小二乘法的详细推导后,最大似然法(ML)及矩法(MM)的设置,我们只需给出方法思想及目标函数,而无需再给出详细推导。对估计量的线性性、无偏性及有效性的证明,我们可以只给出线性性的详细推导,对无偏性及有效性只需给出方法及目标即可,不再给出具体证明过程。

第12篇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037-03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要不断改革与优化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1]。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高层次的经济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意义

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原有的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培养面向市场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对本科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1.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为了培养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经济学专业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树立新的人才质量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运用主体教学原则,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开展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注重发散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经济问题。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质疑,可以逐渐地检视、修正自己陈旧的教学观,主动、自觉探索新的教学观,从而有利于教学观念的创新[2]。

2.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观念的不断创新,教师善于使用友善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同时,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加强经济学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课经济学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渗透的初步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市场开发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以专业课程的教授与学习为途径、载体,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方向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方向,因此,必须对原有的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以此满足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的需要。

二、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设置单一。本科经济学专业除公共课外,所开专业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国近代经济史、经济学说史、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市场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围绕经济学专业这一狭窄的专业而设置,大多数课程与经济学紧密关联与其他学科联系甚少,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不能适应多变的信息化时代要求;这样的课程体系也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2.重视理论课教育而忽视实践课教育。本科经济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所以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偏向于理论经济学,宏观经济类课程开得较多,课时量较大,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具有较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在教学中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实践教学在本科经济学专业中的重要地位。这使得目前经济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是个薄弱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社会、熟悉职场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3]。因此,本科经济专业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应突出实践,强化应用,使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提升应用型人才就业的市场竞争力。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最常采用的方式是课堂讲授式,即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大量存在照本宣科、信息量少,不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不注重师生交流“满堂灌”的现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造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不佳。同时普遍存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粉笔+黑板”,教学手段、技术、设备和环境普遍比较落后,教室功能不齐全,电脑化、网络化在教学中应用程度较低,导致课堂效率比较低下[4]。

4.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且深度不够。本科经济学专业教学中采用书本中的理论大多是过去西方流行的经济学理论,西方近几年来在经济学的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产生了一些新的经济学理论,由于我们的教师了解的比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到经济学专业国际学术前沿的新知识。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内容和深度的要求和国外的经济学教育差距很大。美国大学本科经济学专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开设到高级层次,匈牙利本科经济学专业和西方经济学课程一般开设初级和中级两个层次,而我国很多高校一般只开设到初级层次,开设到中级层次的高校就很少,导致学生经济理论功底不扎实。

三、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对策

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经济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本科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

1.课程设置多元化。本科经济学专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是通过富有创新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来实现。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是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三大模块构成,这三大模块课程在突出经济理论厚后的基础上,同时也强调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兼容性、交叉性,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既增强了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也符合当今社会对应用型经济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的要求。

2.重视理论课教育,加强实践课的教学。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视理论经济学的教育,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具有较强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太少或只是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5]。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相关的经济理论知识难以贯通,难以适应多变的社会工作。针对目前的现状,通过社会调查、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多种渠道,加大实践课程的教学,完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向能力转化,最终实现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本科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课程理论性比较强,“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积极性,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经济理论的兴趣。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而且能够弥补教材里某些课程内容过于简单的缺陷,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不断更新和深化教学内容。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功底,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不断进行更新与深化,大力引进国外经济学科的先进课程与科研成果,积极吸收国外经济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要增加经济学专业特别是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课时,深化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的层次,尽可能使西方经济学课程开设到高级层次,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学生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经济学功底,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对经济专业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舟.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6,(s1):74-76.

[2]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0,(01):45-47.

[3]龚三乐.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置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95-97.

[4]于春荣.关于普通高校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长春大学学报,2006,(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