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栽培管理技术

栽培管理技术

时间:2022-05-03 01:12:52

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

关键词:竹子;栽培技术;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竹子在我国自古就被人们所称颂,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它象征着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精神文化。竹子在我国的南北均有种植,既是重要的速生森林资源,也是优秀的绿化观赏植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其在绿化建设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竹子不但作为绿化植物受人青睐,其用途也十分广泛。可用于造纸、做家具、地板、制作工艺品、乐器,也可作为建材建造棚架,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日用品也十分常见,如扫帚、斗笠、凉席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竹纤维被用于纺织品,可做成高档毛巾和衣物等。竹笋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是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优良保健蔬菜之一。

1 园地选择及整理

1.1 园地选择

竹子适应性较强,能上山亦能下滩,耐干旱瘠薄,无论山坡、房前屋后、沟河路旁,还是公园都有竹子栽培,在大面积栽培竹林时,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平原,山脚下,旱能浇,涝能排的沙壤土。若土壤过于黏重或含沙量过高,要进行改土。

1.2 整地

整地工作最好在种栽植前进行完毕,可于年前的11月开始,到栽植当年的2月份结束。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可选用不同的整地方式。

在平原地区,可进行全园整地,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以有机肥用量为主,5m3/667m2左右),全园深翻时,深翻40cm左右,将表土翻埋在下层,底土翻至上层,以利土壤风化,并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越冬虫卵。当前多利用机耕整地,深犁一遍耙平即可。

在坡度较大的丘陵和山区,通常根据地形地貌和坡度的起伏,而采用撩壕整地的办法,这样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 栽培技术

2.1 栽植季节的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灵活掌握,对于河南来讲,通常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为2月中旬,到3月底进行完毕,或者在秋季,10~11月份,在种植时,有条件的最好选择雨天,或者下过雨后栽植。

2.2 栽植密度

要根据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栽培目的和不同的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栽植密度,一般苗圃,或建园母竹密度:1×2m或2×3m每667m2栽植333株或111株,对于丛生竹,密度可稍大一些,造林建园时,为2×3m或3×4m每667m2栽植株数为111株或56株,景观绿地内的观赏竹,要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高标准栽植。栽植时要按照浅埋、踩实的原则进行。若栽植连鞭群竹时,对母竹的要求,应选用生长健壮的,且竹龄在1~5a的竹子,在挖取时,少则3棵,多的要在10棵以上鞭最好。挖连鞭竹,应多带宿土,每667m2地栽植两丛以上的连鞭母竹群时,一年里就可长出新的竹笋,能达到快速成林的目的。

2.3 栽植技术

在移植时,对大穴要先回填一部分表土,并掺入一定量的土杂肥,或复合肥,与土拌匀后,填入坑底。在起苗时,要做到算起、现运、即栽,栽前,要按规划设计好的密度,定点挖穴或挖沟整地,栽植时将竹苗放在坑中间,竹杆与地面成垂直90°,用掺均的带有土杂肥的细土或挖出的表层土壤封根,栽植的深度,应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适当深3~5cm,对黏土地可适当浅栽,沙土地应适当稍深一些。栽后要踏实,打好围堰,浇足水,封土呈馒头状。

3 管理技术

3.1 水分管理

栽植后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湿润,特别是在出笋期,或幼竹旺盛生长期,要保证及时灌水。对新栽植的竹子,每天9:00~10:00,下午的15:00~16:00要定时对竹叶进行喷水,在夏季移栽时,要采用遮阳网进行遮阴。移栽时,若管理不当的话,常常会出现“假死现象”,所谓假死,就是新栽植的竹叶,可部分或全部出现脱落,但只要竹干始终保持鲜绿色,这时要注意保湿,仍能重新发芽,并长出新叶。竹子比较喜湿,但也怕水涝,因此干旱时要注意及时灌水,在雨季要及时挖沟排水。

3.2 竹体管理

在栽植时,要剪除竹子的一部分枝条,并摘除一部分叶片,尤其是要去除衰老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确保成活率。在浇水或雨后,要及时对斜歪的母竹进行培土扶正。

3.3 园地管理

造林后,应加强对林地的管理,为保证土壤疏松,雨后要及时松土,破除板结,并做好除草工作。年追肥1~2次,追后及时浇水。林地应有专人看护,防止人畜破坏,践踏和偷盗竹苗。

3.4 科学采伐

竹子成材后,每年均可适当采伐,在采伐时,应掌握“去弱留强、砍老留幼、去密留稀、砍外留内”的原则,禁止砍伐1年生幼竹,时间掌握在,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进行。

3.5 防病治虫

第2篇

一、设施结构和规格

1、设施选址:园地要选在地势高燥、排灌良好、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地块。

2、结构规格

1)日光温室。①温室坡度与方向。“冬至”交节日上午10:00使温室采光坡面1/2处的阳光入射角为40°,温室方向应坐北朝南东西走向偏西3°~5°。②温室结构。长度60-80m,跨度7m左右,Ω1.8-2.0m,脊高2.7-3.2m,后坡仰角屋面角38°-45°,墙为超过500m厚的空心墙,在后墙距地面1 m高处,每隔2~3m设一个20cmx40em的通风口。建材用钢材架或木骨架均可。温室前底脚处从东到西挖宽40cm、深80cm的防寒沟。

2)塑料大棚。棚向据地形和强风向而定,一般以南北延长为宜,棚的长度为50-80m,跨度8~15m,跨高比为3:1-4:1。

二、种选择及栽植方式

1、选择

1)棚栽品种应选择休眠期短、发芽整齐、果实生育期短、抗性强、果穗紧凑、果粒均匀、丰产、稳产的早熟品种,如京秀、京优、早玫瑰、乍娜等。

2)设施栽培的果穗、果实要外观艳丽、品质优良,这样才能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和较好的经济收益。

2、日光温室的篱架以南北走向、棚架以南栽北爬为宜;塑料大棚以棚向栽植为宜(篱架或棚架对爬)。栽植密度按株行距1.5 mx2m栽植。

三、定植

1、整地:按篱架要求整地,行距2m,挖宽深0.6m的定植沟,开沟时将表土与心土分开,每667m2施4000kg有机肥作基肥,与表土混合后填人沟内,再培土灌水,随即立竿绑缚。

2、苗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芽眼饱满、无病虫害的嫁接苗或自根苗。

3、定植:用清水将苗木根系充分浸泡,栽植时对苗木修根、剪枝,按株行距要求进行栽植。

四、定植后管理

1、树下管理:由于先扣棚后栽植,要求栽后及时浇水,覆盖地膜。

2、树体管理:对萌发的冬芽本着留下不留上、留壮不留弱的原则及早选留,主要采用双主蔓或多主蔓扇形或单主蔓双臂水平形整枝。

3、温度控制:葡萄从解除休眠到萌芽需≥10t有效积温450-500℃,因此,设施条件下应从11月下旬到翌年2月初开始升温,升温锻炼30天左右开始萌芽,萌芽后温度白天应保持在20℃左右,夜间10-15℃,以后白天逐渐提高到25℃,夜间保持在18~20吧。萌芽到开花这一时期葡萄新梢生长迅速,同时花器继续分化,为使新梢生长茁壮不徒长,花器分化充分,此期要实行控温管理,防止温度过高,要求白天保持在25-28℃,夜间15℃,当外界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应及时揭去覆盖的薄膜,使葡萄在露地气温下自然发育。

4、光照调节:葡萄是喜光植物,对光照很敏感。除要选择透光好、不吸尘、无滴的醋酸乙烯棚膜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①适当提早揭帘,晚盖帘,增加温室葡萄光照时间,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坚持揭帘,充分利用散射光。②补充红光、黄光、蓝紫光、紫外光,增产提质。③温室内挂反光幕,地面铺设反光膜。④每周清扫棚膜灰尘或草叶等杂物1~2次。

5、湿度调控:萌芽前每天对枝蔓喷2-3次水,直到萌动。萌芽至花序伸出期,棚内湿度控制在80%,花序伸出后控制在70%,开花至坐果期控制在65%-70%,坐果后控制在75%。为了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在灌催芽水后立即在地面覆盖地膜,生长中后期选择晴天中午浇水,可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加大放顶风排除水蒸气。在棚内造成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是减轻葡萄病害发生的关键。

6、二氧化碳调节:必须经常补充二氧化碳。换气时间一般在上午10:00左右,天气冷凉时每天通气20~30分钟,以后随棚温升高适当延长通风时间。还可采取增施有机肥、地面施固体二氧化碳肥的方法,增加设施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五、整形修剪

应在冬季埋土之前剪完,修剪的关键是要掌握结果母枝剪留量、剪留长度、枝蔓更新三大关键技术。①结果母枝的剪留量。结果母枝的剪留量即留芽数量,应考虑品种、整枝方式、架面大小、生长强弱、立地条件和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②修剪长度。指1年生枝蔓的剪留长度,一般按节计算。通常分以下4种:长梢修剪(剪留8节以上)、中梢修剪(剪留4-7节)、短梢修剪(剪留1~3节)和超短梢修剪(每梢只剪留1节,其余全部剪除)。留梢类型应根据架式、品种和树龄等因素综合考虑。③枝蔓更新。为了不影响结果,多采用局部更新,当局部更新多次而老蔓确已衰老时,则进行全部更新。

六、枝蔓及花果管理

1、枝蔓管理

1)抹芽。及时抹去多余的、位置不好的芽。

2)定梢。新梢生长能辨认出果穗时,尽早进行定梢,留梢量可据品种特性和每株留穗量计算。

3)摘心。宜在花前新梢叶片够数时尽量提早摘心,一般果枝摘心多是在果穗上留4-5片叶进行。

第3篇

关键词 思州柚;园地选择;苗木繁殖;定植;林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66.3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00-01

思州柚特别适合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生长,如果再加上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思州柚的果品质量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思州柚在一些地区的种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面带动了乡镇的经济发展,带领广大农民走向了致富之路。考虑到一些农民的栽培管理技术不到位以及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果品经济效益不够明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州柚的种植发展。要使思州柚在生产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选择优良的思州柚品种,做到良种良法。在建设果园的问题上,必须依照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全面实行统一的建设规划,实施统一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现将思州柚的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园地选择

根据思州柚的特性,应该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环境进行种植,保证种植地区周围的土质和水源没有污染,气候条件良好,并且没有严重的病虫灾害。思州柚特别适合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种植,思州柚的果品质量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种植思州柚的温度最好控制在19.5 ℃以上,温度过低,会使得其产量大打折扣。种植区域的降水量最好在1 500 mm以上,海拔高度不能高于350 m,土壤中的pH值要控制在5.0~6.5,偏弱酸性。鉴于以上这些种植要求,在选择种植思州柚的园地时一定要非常严谨,保证各项种植指标都能达到标准,以确保思州柚的产值与果品质量达到最优。

2 苗木繁殖

在思州柚苗木的选择上,可用生长2年以上的生苦柚苗作为砧木,并在立春时节对其进行切接繁殖。也可以在初春时,用直径3 cm左右的枝条进行高压繁殖。等到6个月后根苗发育旺盛再把根苗剪下来接到苗床上继续培育,并且在3个月以后,或者是翌年的初春进行定植培育。

3 挖穴定植

在栽种思州柚之前,种植坑穴要开挖适当,确保坑穴的宽度和深度都在1 m以上。在坑穴的下层要放入供给营养的复合肥料,并填入适量土壤混合压实,之后再将思州柚的苗木种植在上方,最后再进行填土夯实。值得注意的是,苗木的根基四周土壤要堆的略高,并灌水使土壤保持紧密与湿润,如果苗木会产生晃动,就必须对其进行加固措施,可以增设支撑保持苗木的稳固。由于思州柚的品种可以进行自交,而产生单性的无籽果实,但是一旦有其他柑橘类与其进行授粉,就会破坏其自交而形式种子。因此,要想大量生产无籽果实,就应该避免在同一区域种植多种与思州柚花期相近的柑橘类果品。

4 林间管理

对思州柚的幼树枝叶进行修剪时,要采用单干整枝的方法,即先将根基的分枝进行剪除,在距离地面60~80 cm的位置选择3~4根生长均匀、发育良好的枝条作为主枝,确保其伸展均匀,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再把之前开的花蕾全部摘除,让枝条充分发挥其顶端优势,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完美的半圆树冠,直到第4年才开始让其结果。修剪成型之后,就要对无用的枝条进行剪除,减少其对营养成分的吸收,避免其影响其他主要枝干的生长。为了防止病虫害和发育畸形,应该及时将出现问题的果实摘除[1-2]。对于结果过密的部位,应该在形成幼果时,对其进行套袋处理,防止其遭受病虫危害。并且经过套袋处理的果实,果皮鲜艳,非常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3-4]。

5 科学施肥

在种植思州柚的过程中,要注意施肥的最佳时期,一般在幼树时期开始施肥,可以促进植株的良好发育。另外,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微量元素的合理调配,及时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如果施以有机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营养成分,还可以使思州柚获得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在坡地类型的园地种植的思州柚,更应该多施有机肥料。而对于成年树,施肥的主要作用就是补充营养消耗,施肥过程中可采用全园撒施法进行施肥作业。

6 病虫害防治

在对思州柚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必须全面改善思州柚的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威胁。另外,在控制病虫害的问题上,禁止使用高浓度、高残留的农药,应该多使用生物农药,避免产生农药污染。

7 适时收获

根据果农的经验分析,果实成熟度最为适当的时期就是白露节气前后。因此,要收获品质最优的果实,必须掌握合理的收获时期。

8 参考文献

[1] 马雪银.岑巩山区“思州”牌文旦柚栽培技术初探[J].现代园艺,2009(11):74.

[2] 陈顺珍.度尾文旦柚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0:137.

第4篇

关键词:绿香;核桃;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345X(2017)03005303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A根据齐河县气候、土壤立地条件及生产实践经验等,从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套‘绿香’核桃栽培管理技术模式,为核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1建园

1.1嫁接苗建园

1.1.1立地条件选择平原、河滩或山丘梯田,梯田宽度1.5 m以上。沙壤土或轻粘壤土,土壤厚度50 cm,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0.5%以上,含盐量0.2%以下,pH值5.5~8.2。地下水位1.0 m以下,不积涝。园地背风向阳,附近环境无污染源,有水浇条件。

1.1.2整地方式平原、河滩地挖100 cm×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7(3)1100 cm×100 cm穴或“条带式”深翻挖沟;山丘梯田挖80 cm×80 cm×80 cm穴,有岩石需打通。做好作业道、排灌及水土保持等基础设施工程。

1.1.3苗木质量苗木要生长健壮,苗高100 cm左右,基径1.5 cm以上,高度50~80 cm,有3个以上饱满芽。根系完整,骨干根长度不低于20 cm。苗木新鲜,无病虫危害及抽干失水现象。

1.1.4栽植方法可秋栽和春栽,秋栽于苗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到春季苗木萌芽前。平地建园采用南北行向栽植;山地建园采用等高线栽植。平原或土壤条件较好的丘陵地块,株行距5 m×5 m,或5 m×6 m,每667 m2 27株或22株;土壤条件中等的地块,株行距4 m×5 m,每667 m233株;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株行距3 m×4 m,或3 m×5 m,每667 m256株或44株;采用密植建园,株行距2 m×3 m,2 m×5 m,3 m×5 m,每667 m233株,当树冠覆盖率达到85%以上时,进行回缩、移植或间伐。‘绿香’核桃为雌先型品种,宜选择香玲、元丰、元林等核桃品种作为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比例以(2~6)U1为宜。栽植时栽植沟或穴回填,有条件的先灌水沉实,苗木浸泡半天,对根系进行修剪,栽植深度与苗木在苗圃时的深度相同。注意灌透水,覆膜。

1.2高接建园

定植1~2年后进行嫁接。嫁接枝要靠近主干、主枝,使树冠紧凑充实。可在萌芽前1个月,选取树冠1年生壮枝作为接穗,进行蜡封或沙藏。待春季萌芽后5~20 d嫁接,砧穗相仿时采用舌接或双舌接;砧木粗时采用插皮接、插皮舌接。高接换优树砧木粗度不宜超过5 cm,要求削面平滑,形成层对准,绑扎严密。嫁接后适时除萌,绑柱防风,摘心,解除绑扎物。

2土肥水管理

2.1土壤管理

每年4-9月生长季节及时中耕灭草保墒。采收后至封冻前深翻扩穴或隔行轮翻,深度80 cm以上。

2.2施肥

根据树龄、树势、结果量及环境条件等选择迟效性有机肥,如畜禽粪(鸡粪、牛粪等)及硫酸钾型复合肥、缓释肥、尿素、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肥料。

2.2.1施肥量幼树每667 m2 可施有机肥300~500 kg,株施15~20 kg;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2~4 kg及少量微肥。株施0.1~0.2 kg。结果树每667 m2施有机肥500~1 000 kg,株施20~30 kg;每667 m2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5~30 kg及少量微肥,株施0.5~1 kg。

2.2.2施肥时期与方法 ①基肥。秋季采收后到落叶前,以有机肥为主,混合适量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及微肥。在根系集中分布层放射沟状施入。基肥占全年总肥量的60%~70%。②追肥。萌芽前、春梢停长后、果实迅速膨大期、核仁充实期追肥。前期以速效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后期以速效钾肥为主,配合氮磷肥,放射鲜┤搿"垡睹媾绶省:颂疑长期间喷施,时间间隔10~15 d。前期喷施0.3%~0.5%尿素液,后期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初花期喷0.1%~0.2%硼酸钠(硼砂)肥液。

2.3灌水与排水

当核桃园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时需要灌水。结合施肥、整地灌水。有条件的可采取滴灌或喷灌。对于地势低洼、易于造成积水的核桃园,应注意排水防涝。

2.4地面管理

2.4.1地膜覆盖早春时节,为使果园土壤保墒增温,可实施树盘地膜覆盖。覆盖面积1~4 m2,膜四周及树干周围用土压实封严。

2.4.2树盘覆草麦收后至雨季前,用扎碎的玉米秸、麦秸、麦糠等覆盖树盘,每667 m2覆草1 000~2 000 kg。覆前树盘松土,覆草厚度15~20 cm,草上压土1 cm左右。

2.4.3生草压青春季核桃园种植苜蓿、三叶草、豆科绿肥,夏季利用绿肥压青。压青沟设在株间或行间树展下沿,沟深40 cm, 长50~马保瑞等:‘绿香’核桃栽培管理技术 1100 cm,宽30~50 cm。每667 m2压青2 000~3 000 kg。

3整形修剪

3.1定干

嫁接成活后或栽植后,选留3~4个饱满芽定干,林、粮间作的核桃园定干高度为1.5~2 m,纯核桃园定干高度为0.8~1.2 m,矮化密植园定干高度为0.6~0.8 m,果材兼用型定干高度为4~5 m。

3.2树形

可采用疏散分层形,有明显的中心领导干,主枝5~7个,分2~3层。也可采用开心形, 无明显的中心干,3~4个主枝。

3.3幼树修剪

幼树修剪注重增加枝量,促进树体营养生长,培养树体骨架。疏除过密枝、交叉枝、背上枝,适当运用长放、短截等修剪方法,辅以拉枝、撑枝、坠枝等措施。

第1年,根据栽植目的定干,留出整形带。第1年修剪后抽生3~5个生长健壮的枝条,选留3个不同方向平角为120°,与主枝的夹角为70°,临近着生枝作为第1层主枝。第3年进行萌芽期修剪。顶端直立枝为主干枝,剪留长度应为80~100 cm,主枝剪留长度应为40~50 cm,剪口芽为侧芽。第4年距第1层主枝80~100 cm处,选留1~2个相互错开的枝条为第2层主枝,顶端直立枝为主干枝,剪留长度应为80~100 cm,第1层主枝选留侧枝。主枝、侧枝进行短截,促分枝。夏季对生长旺盛长度达到60 cm左右的枝,在半木质化以上部位摘心,促发分枝,增加枝量;8月底至9月初,对直立生长旺盛枝条拉枝,促发分枝。

3.4成龄树修剪

维持健壮树势,培养结果枝组。更新预备枝、交叉枝、细弱枝,剪除病虫害枝。加强结果枝组的更新复壮,防止大小年现象,延长高产稳产的结果年限。

3.5衰老树修剪

回缩更新枯枝或弱枝,利用内膛萌发的新梢培养结果枝组。应加强对树体的肥水管理,延长结果年限,保持一定的结果能力,再辅以更新复壮修剪。过度衰老树进行截干促发新枝,重新培养树冠。

4花果管理

为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要疏除90%~95%的雄花序。“小年树”和强旺树,要尽量保留花芽和幼果;盛花期喷1次300倍的硼酸钠加红糖水,提高坐果率。多疏细弱果枝上的雄花;根据复叶多少或果枝粗度来疏果,一般着双果的结果枝需要有5~6片以上正常复叶,才能保证枝条和果实正常发育,粗度1 cm以上果枝一般能坐果2~3个,粗度在0.8~1 cm可坐果1~2个,粗度在0.7 cm以下的果枝几乎坐不住果。

5病x害防治

5.1病害防治

芽萌动期喷3~5 °Be石硫合剂,40%福美砷100倍液或轮纹宁(多菌灵和福美森复配剂)150倍,铲除树上越冬病菌;生长季节每隔10~15 d,交叉喷40%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轮纹宁500倍液等杀菌剂,防治细菌性黑斑病、炭疽病等。

第5篇

关键词:花椒;苗木培育;整形修剪;肥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3-0056-02

1 花椒生物学特性概述

花椒的植株通常都比较低矮,对光照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但却具有耐寒的生物特性,即便是在1000~2000 m高海拔、年平均气温8~16 ℃的地区都能进行花椒种植,目前花椒的种植地区多在年平均气温10~15 ℃的区域,并且栽培面积广泛。在花椒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并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花椒树具有较强的抗旱性,但是花椒根系的耐水性却不是很好,因此花椒不宜种植在低洼易涝地。如果从根系长短对花椒进行划分,属于浅根性树种,其根系主要在地面以下60~80 cm的土层区域内,花椒还有耐贫瘠的优点,即使土壤厚度只有80~100 cm,也能满足花椒的生长需要。花椒一般种植在偏碱性的土壤里面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生长,目前花椒主要在山地和田边地角栽培。云南地区能够种植的花椒品种主要有大红椒、小红椒、豆椒等品种。

2 苗木培育

2.1 苗木标准

选择的花椒苗应确保茎干通直粗壮,高矮匀称,确保花椒幼苗枝梢已经充分木质化了,为了提高花椒成活率,应该保证根系足够发达,同时要求主根短而粗,侧根和须根尽可能地多,还要确保顶芽饱满,幼苗并没有受到病虫侵害,也没有受到任何机械损伤,一般讲花椒幼苗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幼苗主要指的是那些苗高大于35 cm,幼苗地径超过0.35 cm,二级幼苗则是苗高介于25~35 cm之间,地径在0.25~0.35 cm之间。

2.2 适时栽植

春节栽植起苗时间应选择在芽开始萌动时进行,而如果进行秋季栽植的话,起苗时间则应选取在落叶前或者落叶后进行,如果是选择雨季栽植,随时随地都能起栽,若涉及运输,一定要确保根系蘸满泥浆,防止花椒幼苗失水。

2.3 合理密植

对于花椒种植密度来说,一般每亩最多只能种35株左右,株距可以选择3~4 m,但必须确保单位面积上的花椒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和营养,从而获得高产和稳产,同时还要有利于经营管理。通过合理秘制,能够使单位面积上的花椒株数达到最大,同时还能有效提高花椒早期产量,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如果在成片成片的椒园里,土层比较深厚,土壤肥沃度比较高,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大株行距,而如果种植区域是土层比较稀薄,土壤肥力比较差的山地,就适当减小株行距。

2.4 栽植方法

在对花椒幼苗进行栽植之前,应当定干截梢,为了防止叶面水分蒸发,可以适当剪去部分枝叶,这样能够有利于在栽植后成活。一般根据栽植密度确定栽植点,主要采取按点挖坑的办法。要求每个栽植坑穴的深度大约在70 cm,直径大约60 cm。在进行挖坑时,应当将表层30 cm以内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分开堆放,并与农家肥进行混合处理,在表层土壤中不要混入太多的有机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烧坏幼苗的根系,深层土壤可以适当多施加些农家肥。如果栽植的是袋苗或者使用的是营养杯苗,那么在进行栽植之前,一定要脱去营养杯或者营养袋,将花椒幼苗植入坑穴内,回填完毕过后,用脚踩实,然后在做培土处理。如果栽植的是裸根苗,那么必须采取“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方法完成栽植工作。首先将深层土壤和农家肥进行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回填到坑穴的底部,并踩踏结实,然后将苗木放入到坑穴中,必须确保其根系舒展,同时将经过打碎处理的表层土覆盖在幼苗根部,对幼苗木进行轻轻提抖,这样能够使土壤与根系接触的更加紧密。至于栽植深度,只需确保花椒幼苗根茎比地面高就可以了,还要确保每行的苗木都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栽植地区并不具备灌溉条件,在秋季栽植时,可以采用苗木根系蘸浆,栽植完毕后还要采取平茬、培土防寒等相关举措,往往能够有效提高栽植成活率,如果选择春季进行栽植,可在前一年秋季就做好挖坑、施肥和回填等措施,待到来年春季进行栽植时,可以在原坑位上挖一个比苗木稍微大点的坑,并倒入适量的水,再放入苗木做好填土处理。

3 整形修剪

在对花椒树进行整形修剪时,主要将其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或者修剪成丛状形。花椒树的修剪往往分冬剪和夏剪两个不同时期,下面分别就冬剪和夏剪进行介绍。

在进行冬剪时,对于花椒树生长的徒长枝、过密枝、重叠枝或者受病虫害侵害的枝条,都应做剪除处理。在对幼树进行整形修剪时,必兼顾整形和结果并重的基本原则,对于刚开始结果的花椒树应该以疏为主,特别是那些大中小各类结果枝组,对于正处于茂盛生长期的果树而言,应该采用疏和修剪并用的办法,这样能够使树枝生长的更加均衡,同时还要对主侧枝以及其他枝组等长势加以调节,如果遇到大枝过多、树形紊乱的情形,可以对部分大枝进行疏除处理,对于新抽营养枝,可以先将木质部分剪去,对于徒长枝,如果内膛有空间,就可以培养成枝组,否则就对其进行疏除处理。同时还要密切注意结果枝组的回缩复壮,从而使花椒树的盛果期得到延长,对于生长比较健壮的树,只能进行简单修剪,对于长势不是很好,但结果数比较多的枝条,应当做重点修剪。在对衰老树进行修剪时,应当充分考虑如何有效改善树木的光照条件。具体做法是对回缩的主侧枝促进其更新复壮,并对背上旺枝加以合理控制,同时对于隐芽萌发出的中长枝,可将其作为主侧枝的更新枝,还要对内膛的徒长枝作短截处理,使之长成结果枝组,还要及时将膛内细弱枝进行疏除,这样能够使花椒衰老期到来得晚一点。

对于夏剪而言,其实是在冬剪的前提之下,既要做好整形工作,还要注意不影响花椒结果。在花椒生长季节,可以将树干基部30~50 cm的枝条进行疏除,留下主枝和侧枝,还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主枝角度进行调节,大约60~70°。如果遇到主侧枝生长过旺的情况,可以进行全面摘心处理,以促进分枝生长。对于细弱主枝的延长头,可以将枝头角度进行适当抬高,以促进花椒生长。在6月初,应对背上弱枝进行摘心处理,对于强枝过多的情况,就要进行摘除,以促进枝组生长。在8月上旬之前,需要再次对新梢进行摘心处理,对于主干基部萌发的徒长枝、内膛枝以及重叠枝和病虫枝,应当做疏除处理。另外,还要对主枝和托枝开张角度进行控制以抑制其生长,如果遇到主枝方位角不合理的情况,则需要对可拉枝进行调整从而使得主枝分布更加均匀,将其向外进行拉伸,这样能够对空间和光照进行充分利用。

4 施肥管理

在进行施肥管理时,主要可以分为基肥和追肥。花椒摘取完毕之后到来年春季花椒发芽时,都是施用基肥的最佳时期,通常在采椒完成之后就要施用基肥,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通常基肥施用的主要是农村有机肥,如有必要,还可以施加一定量的磷肥。在确定施肥量时,应当根据花椒树龄以及产量高低来加以确定。对于7年生左右的花椒树,每株可以施加5~15 kg的圈肥,可以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过磷酸钾。在花椒的生长周期里面,应当进行追肥2次以上,主要是牲畜有机肥,也可以施加尿素化肥,还可以与钾肥配合使用。第一次追加有机肥的时间应选择在4月下旬,或者在5月上旬,这时候追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新梢生长,使叶片厚度增加,从而使植物光合能力提高。第二次追肥是7月初,这次主要追加的是速效肥,对于生长期在3年以内的花椒树,每株施加量应在0.2 kg左右,对于生长期在4~5年的花椒树,每株应施加0.4 cm左右的尿素,通过环状施入的方式施加。在花椒谢花后,还可施加叶面肥,可以采用0.5%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洒处理,往往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5 病虫害防治

在花椒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天牛、花椒锈病以及落叶病等。如果发现花椒出现蚜虫,可以施用啶虫脒3000~4000倍液,浓度为20%,还可以施用虫啉4000~5000倍液,浓度为70%。对于天牛的防治方法,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成虫的办法,还可以使用敌敌畏对天牛蛀孔进行注射处理后,并用泥巴将蛀孔封口,如果是幼虫卵,可直接做刮除处理。如果遇到花椒锈病的情况,可在病情发生初期使用比例1∶1∶100波尔多液,如果处于发病期,可以施用浓度为25%的粉锈宁600倍液进行喷洒,到了10月份以后,还要预防落叶病,主要做法是通过使用石硫合剂或石硫结晶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杨立春.花椒高产栽培管理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北京农业,2013(18).

[2]张永生.花椒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16(20).

第6篇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8-01

水稻,一种重要的粮食资源,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都依靠其作为基本食粮。尤其是在我国,水稻作为一种绝对主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所有粮食作物的百分之二十九左右,而总产量却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我国约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以此作为主食。但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这就对水稻栽培、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我们必须在一定的耕地面积内,栽培出更加高产、优质的水稻作物,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水稻供应。

一、水稻的选种与处理

在水稻的选种上,应该针对地域特征,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生育期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然后做一定的挑选,剔除秕粒、病虫粒以及杂质。然后可选用25%史百克或是保鲜克做两到三天的浸种处理。播种前还应在晴天对种子进行两到三天的晾晒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晾晒时种子厚度约在3厘米左右,还要时常对其进行翻动,夜间注意收装。另外要掌握好温度与水分,催芽到破胸时期的谷温应该控制在38~40℃,并保持种子的湿润度。破胸之后,谷温应掌握在25~30℃。

二、培育壮秧

水稻播种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上旬。要使水稻可以优质、高产,壮秧是一个关键环节。应选用露地湿润育秧技术,以方便排灌的田块作为秧田,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15吨、氯化钾75千克、三元复合肥375千克、尿素75千克到150千克。秧田的播种量应该掌握在225千克每公顷之内,秧大田比为1比8到1比10。培育壮秧应该达到的标准为:生长整齐、旺盛,无病虫,有3个之上的分蘖,苗体健壮且有弹性,叶片要挺健、宽厚,苗高适中,颜色为深绿色,少黄、枯苗叶。另外,秧苗要保持整齐、一致,每株之间的差异较小。当水稻秧苗育龄达到30天到38天时,便可进行移栽。

三、大田栽秧

栽秧前要进行整地,要使土地平整、膨软,土肥均匀相容,无大块的泥土,也无任何残茬、杂草,这样才能保证秧苗的生长速度与质量。整地时通常为一犁一耙一耖,如果有黏重的土壤泥块,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情况下进行三犁二耙,使原本壤黏的土壤可以变得松软、细碎。秧田的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还要注意适时的提前早栽,提倡中小苗移栽,以延长本田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在具体的插秧作业时,要保证好质量,要做到深度浅,间距均匀,秧苗正,秧列平直,并且不要有漂秧现象出现。

四、秧期田间管理

1.科学配方施肥

插秧前4~5d,在苗床上施送嫁肥,施用一次性水稻专用复合肥或腐熟农家肥7500kg/hm2、二铵150kg/hm2、硫铵300kg/hm2作底肥。底肥翻后耙前要全层深施,有机肥肥效持续时间长,能保持秧苗中、后期稳健生长,不脱肥早衰。秧苗开始生根时追返青肥,施硫铵和钾肥75~150kg/hm2,拌入除草剂撒施,有利于稻秧快速活棵和中耕除草。2~3周内再追施发棵分蘖肥,施尿素150kg/hm2、钾肥或复合肥225kg/hm2,有利于水稻快速发棵分粟和抽穗齐。

2.科学管水,防止烂秧

插秧后在水层管理上,保持稻田水层“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模式,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心为准),扶苗返青,防止长期深水泡秧。

3.打好送嫁药,预防病虫害

水稻移栽前3~5d,用吡虫啉0.30~0.45kg/hm2或40%毒死蜱乳油1500ml/h㎡兑水喷雾可以预防水稻稻蓟马、一代螟虫、稻瘿蚊;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hm2对水750kg/hm3喷雾,以预防水稻稻瘟病发生。

五、生育后期田间管理

1.合理灌水

水稻孕穗期需水最多,要间歇灌溉,即灌3cm浅水层,待落干至脚窝有水,晾晒1~2d,再灌3cm浅水,如此往复。减数分裂期要保持有水,如遇低温冷害,要保持18cm水层防御低温冷害。结实期保持3~5cm水层,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灌跑马水,进行湿润灌溉,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温,可以养根保叶壮秆,延长上部叶片寿命,促进水稻早熟。黄熟末期停灌,以利于收获。

2.及时晒田

晾田3次以上,第1次在水稻七叶期(分蘖达80%);第2次在始穗前,7月20日左右;第3次为齐穗后,晾田程度达到有微裂,脚踏有印痕为准。

3.灭草

要及早割净田埂和渠道两旁的杂草;若前期封闭除草处理效果不好,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晴天,用48%苯达松1500mL/hm2混50%二氯喹啉酸750g/hm2对水450L/hm2进行茎叶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2天灌水正常管理;对田间残存的杂草,要在齐穗后人工除草1~2次,以利于稻田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水稻早熟。

4.科学施肥

一是要合理施穗肥。倒数2.5叶时至孕穗末期,田间有效茎数不足,出现拔节黄的要早施,低部叶片枯萎的先晾田后再施,有叶瘟病的防治后再施,同时要观察天气,多雨寡照不施或少施,施尿素750kg/hm2或硫酸铵1125kg/hm2、硫酸钾750kg/hm2。二是要增施磷。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功能叶片寿命,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籽粒饱满,在齐穗至灌浆期,均匀撒施含磷、钾较多的草木灰750~900kg/hm2,或选择晴天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750~900kg/hm2,每隔7~8d喷1次,连喷2~3次,利于水稻早熟。

5.病虫害防治

当田间叶瘟达到防治指标时,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提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防治适期是倒2.5叶、孕穗末期、齐穗期。在叶瘟发病初期,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25%使百克等咪鲜胺类、拿敌稳等药剂喷雾,在孕穗末期再喷1次,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预防穗颈瘟,可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用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雾。7月末至8月上旬防治2代二化螟,选晴天9:00之前或15:00之后,用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撒滴剂等喷施。

参考文献

[1]刘洪祥.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2008(5):57-58.

[2]陈晓燕,陈利,段坤.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17,119.

第7篇

关键词:灰树花;出菇管理;栽培技术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又名千佛菌、贝叶多孔菌、莲花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不仅味道鲜美、嫩脆,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日本被视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多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等[1,2]。此外,它还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树花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种植,产品大多出口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形态特征

灰树花(图1)子实体肉质,有柄,多分支,末端生扇形或匙形菌盖,重叠成丛,最宽可达40~60 cm。菌盖直径2~7 cm,灰色至淡褐色,表面有细毛,老后光滑,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内卷。菌肉白色,厚2~7 mm。生于栎树或其他阔叶树木桩周围,造成白色腐朽。

2 生长发育条件

2.1 营养要求与栽培原料

2.1.1 营养要求

2.1.1.1 C源:对葡萄糖利用最好,果糖较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糖类也能被分解利用。

2.1.1.2 N源:对蛋白胨、玉米浆、黄豆饼粉等有机氮利用最好,不能利用硝态氮。

2.1.1.3 矿质元素:需要大量元素K、Na、Ca、Mg、P、S等,微量元素Fe、Zn、Cu、Mn、Mo等。

2.1.1.4 生长素类:维生素B1为必要物质,另外,植物激素三十烷醇使用最多。

2.1.2 栽培原料

木屑(最好是栗子树的木屑)、禾谷类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纸浆渣、葵花籽壳、油菜籽壳、大豆秸秆、葵花盘、花生壳等,凡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生产灰树花的培养料。

2.2 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2.2.1 温度

菌丝在6~37 ℃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21~27 ℃,42 ℃以上菌丝开始死亡。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5~27 ℃,最适温度为18~22 ℃ 。

2.2.2 水分

菌丝体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100 kg干料加100~120 kg水)。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3%。

2.2.3 空气

灰树花菌丝体对氧气的要求与平菇相似,在子实体形成时需要大量氧气,应加强通风。灰树花子实体对CO2敏感,CO2浓度过高时子实体生长迟缓,不分化,并易造成杂菌污染。

2.2.4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要光,辅以50 lx的光照有利于原基的形成。子实体分化发育期要求200~500 lx的光照,光照能使子实体颜色变深。灰树花子实体具有向光性。

2.2.5 pH

灰树花菌丝生长的pH范围为3.4~7.5,最适pH为4.4~4.9。子实体生长阶段pH以4.0为宜。

3 栽培场地的选择

应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远离垃圾堆、禽畜养殖场以及油漆厂、化工厂、农药厂等污染源的区域,以果树林下空地最为理想。

4 配料、装袋、灭菌

栽培料配方可因地制宜确定,尽量选用当地的原材料。

4.1 配料

4.1.1 配方一

阔叶树木屑(或棉籽壳)80% 、麦麸18% 、蔗糖1%、石膏粉1%。

4.1.2 配方二

栗木屑45%、棉籽壳45%、麦麸8%、蔗糖1%、石膏粉1%。

4.1.3 配方三

阔叶树木屑26%、玉米芯50%、麸皮20%、黄豆粉3%、石灰粉1%。

4.2 装袋

采用袋式栽培,将培养料配好后装袋,用皮筋或绳将袋口扎紧,装料松紧适度。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聚丙烯或聚乙烯菌袋,规格为20 cm×33 cm,厚度0.05~0.06 cm。

4.3 灭菌

熟料栽培是指用经过常压或高压灭菌的培养料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夏季杂菌密度大,繁殖率高,需要将栽培料全部灭菌。

4.3.1 高压蒸汽灭菌

在0.14 MPa、127 ℃的条件下保持2 h。

4.3.2 常压灭菌

在100 ℃的条件下保持10~12 h。

5 接种、发菌

5.1 接种

当菌袋温度降至25~30 ℃时开始播种,用手将栽培种掰成直径约1.0~1.5 cm的小块,菌种量为5%~10%,在袋的一头播种。要求接种室内彻底消毒灭菌,接种时一锅消毒的菌棒一次性完成,接种动作要迅速,轻拿轻放。注意防止菌袋产生微孔,有微孔的要用胶带迅速粘好[3]。

5.2 发菌

是指接种后菌丝在培养料中定植、生长、繁殖的过程。将菌袋码放在培养室内,可码放6~8层,每3~5 d翻堆1次。当接种端菌丝体封严料面后,应立即在长满菌丝的地方打孔通气,以利菌丝快速生长。发菌期要求避光,前期温度22~26 ℃,中后期温度21~25 ℃,空气湿度65%~70%,一般25~30 d菌丝即可发满全袋,再后熟7~10 d,35~40 d时开始育菇。

6 出菇管理(仿野生栽培)

使用木屑作培养基的栽培菌袋,在菌丝满袋后脱去塑料袋,将菌棒整齐排列在事先挖好的畦内,菌棒间留适当间隙,在菌棒缝隙间及周围填土,并在表面覆土1.5~2 cm厚。该覆土栽培形式的生物学效率可达100%~120%,远优于其他出菇方式。

6.1 覆土出菇

发满菌后,将料袋码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畦内,准备进入出菇管理。一般畦宽60~80 cm,长度随栽培地点和栽培量而定,深度40~45 cm(菌棒覆土后距地面有20 cm的空间),在畦底撒石灰粉灭菌、防虫。

6.2 架设小拱棚

用沙土覆土1.5~2 cm后浇1次大水,然后做小拱棚,棚膜朝北或东北,向阳处用草帘盖住,起到降温的作用。

6.3 子实体生长发育与管理

出菇期保持温度在18~25 ℃。原基没有出土前,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以促进菌丝后熟及联合;发现菇蕾后,通过喷雾增加空气湿度至85%~90%。出菇初期,从原基产生到子实体分枝放叶前的8 d左右是关键时期,以喷雾状水为宜,保持空气湿度90%,温度20~23 ℃,减少通风量。

6.4 铺砾

出现幼菇后,在幼菇四周撒一层1~2.5 cm厚的小石砾,或出菇前整个撒一层小石砾,作用是托起子实体,减少子实体与土壤接触的机会,使子实体干净,提高其商品性。

6.5 增加通风和光照

从菇体开始放叶到成熟期间要增加通风量,并延长棚内散射光的照射时间,一般要保证早晨7-8时和下午16-17时棚内有散射光,以利于菇体形成灰色或浅灰色,提高产品质量。

7 病虫害防治

7.1 蝇蛆

蛀食子实体,引起子实体枯萎死亡,在气温较高时为害更重。防治措施:一是在栽培室通风口处装上细纱网;二是发现成虫后用5%氟虫腈悬浮剂2 500倍液喷雾,隔1周后再喷1次,连用2次,注意不要喷到子实体上。

7.2 青霉菌

灰树花抗杂菌能力弱,常被青霉等霉菌为害,影响出菇率。发病后,可用滴管将500 mg/L的强力安液滴在染病部位。

7.3 黄粘菌

受害子实体呈污黄色胶糊状。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通风换气,菇床不能渍水;二是用200 mg/L的强力安稀释液(原液为2 000 mg/L,按10∶1的比例加入柠檬酸,再稀释成1 000倍液)喷雾发病部位。

8 适时采收

出现原基后12~16 d(冬季16~25 d),当菌盖大部分展开,菌盖边缘白色变淡时应及时采收,等到菌盖边缘白色消失后再采收就不能食用了。可连续采收三茬菇。

参考文献

[1]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15-17.

第8篇

关键词 栗蘑;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21-01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XU Xiao-na

(Funing Forestry Bureau in Hebei Province,Funing Hebei 066300)

Abstract Cultiva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of chestnut mushroom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selection of land,furrowing,block pattern row pattern of cultivated bag,setting up shed shelter,growth management,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imely harvest and etc.,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chestnut mushroom;cultivation;management techniques

1 选地

露地栽培地势高、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适宜砂质土壤,有粗砂粒更好。为防止杂菌侵染,最好选新开的生地,地块土质过肥、过细、过黏都不适宜栗蘑栽培。

2 做畦

在选好的场地内,挖成东西走向的小畦,长2.5~3.0 m,宽45 cm或55 cm。深25~30 cm,畦间距60~80 cm,畦的行间距80~100 cm,可作人行道,亦有排水功能。在畦四周筑成宽15 cm、高10 cm的土埂,以便挡水。深层土堆放一边作覆土用。畦做好后曝晒2~3 d,病虫害少的场地也可边挖边埋菌块。栽培前1 d,将畦灌1次大水,灌水多少视土壤墒情而定,土壤干旱和保墒能力差的土壤,应灌满畦为止,反之少灌一些。水渗后在畦内撒少许石灰(以地见白即可)。在石灰粉上再撒1层敌百虫粉防治地下害虫。

3 码放菌袋

完成上述工序后,回填土2 cm深左右,然后排放菌袋。栽植菌棒前,用4%的来苏水将栽植工具、菌棒外包装袋和操作工人双手消毒,然后用小刀划开菌棒外的包装袋并剥掉,按接种孔向上依次把菌棒排放在畦内,因菌棒长短不一,要以上表面平整为准。菌棒栽植完毕,用新土把菌棒之间的缝隙填实,并在菌棒表面覆1层1 cm厚的土层[1]。

4 搭遮荫棚

栗蘑有靠帮生长的习性,在菌棒排放完毕,要用塑料薄膜或0.5 m宽的编织袋把畦帮包起来,注意薄膜不要压到菌棒的下面,并在床面上撒1层小石子,防止栗蘑出土后粘泥土。按畦床东西向插北高南低的架,搭上塑料和草帘,以调温、保湿,防风沙和阳光直射[2]。

5 生长期管理

根据栽培季节和出菇时间的不同,对温、湿、光、气“四大要素”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

5.1 出菇前管理

指菌块覆土后至原基出土之前这段时间。按规程排放好菌块后,早春一般10 d内不能放大水。根据土质保水性能不同,可每日或几日适当喷水,保持地表不干燥,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即可,10 d以后可适当增加上水量,每天上水1~2次,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70%~80%。在将要出菇现蕾前7~10 d时,要进一步增加水量,使地表保持相当湿润,栅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90%。其次,早春栽培气温低,可采用增温管理方法,增加局部地温,可促进早出菇。适当少量通风[3]。

5.2 出菇期管理

4月底以前脱袋栽培,一般都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出菇,头潮菇朵个大品质好。在6―7月脱袋栽培的,一般15~20 d即可出菇,但是第1潮菇产量较低。有的第7天就可出菇,是袋内原基直接生长形成的,朵型较小。按前述管理,一般经过25~85 d就可出菇,出菇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温度的高低,另外与覆土的厚薄、畦的深度有关。温度高、覆土薄、畦浅出菇早,相反出菇则晚些。

5.3 原基形成后管理

原基形成后要增加畦内湿度,加强通风,增强光照和适当调控温度,创造栗蘑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条件,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5.3.1 增加湿度。出菇时菌块的含水量为65%~70%,畦内空气湿度要升到85%~95%,每天向畦内上3~4次水,上水的次数和水量视天气和菇棚情况而定,一般晴天多上水,阴雨天少上水甚至不上水。大风天气多上水,无风天气少上水。保湿好的菇棚少上水,保湿差的菇棚勤上水。温度低时少上水,温度高时多上水,保持菇棚湿度。原基刚形成至分化前,不能直接向原基上浇水,更不能用水淹没,可用喷雾器喷或向原基周围洒水增加湿度,一般需要3~5 d时间。栗蘑分化以后,每天可浇1次水,让水从畦的一端刚流到另一端即可,注意不要积水,更不要淹没栗蘑,浇水时不要激起泥沙。对保湿能力差的棚或空气特别干燥时(如遇干热风),可在畦内挂上湿麻袋或湿草把等增加湿度,以抵御干热风的袭击。采菇前1~2 d,不要直接向菇体上淋水,只能向周围洒水,以保证其适宜的含水量,提高商品的价值。(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21页)

菌袋含水量低于40%或空气湿度长期小于50%时,原基不能长出地面,形成角质化的黄色硬块。原基上的水珠如多次被水冲掉,则原基不再分化或从四周再形成新原基发育成畸形菇。

5.3.2 通风透气。原基形成以后对氧气需求量增加,要加大通风,减少畦内二氧化碳含量。通风和保湿是相互矛盾的,为了解决该矛盾,需结合水分管理进行通风,通风一般选在无风的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在上水的间隙将北侧薄膜掀起,通风0.5~1.0 h,通风时要用水淋湿栗蘑,对刚形成的原基要避开通风口,在其他部位进行通风。除定时通风外,在棚的两端要留有永久性的通风口,在干旱季节,通风口要用湿草把遮上,使畦内既透气又保湿。通风不良影响粟蘑分化,轻者形成空心菇,即蘑菇中央的分枝不分化,不能形成菌盖,只是四周分化形成菌盖。重者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抑制分化,严重造成溃烂死亡。

5.3.3 适当光照。原基形成不需要光,但原基形成以后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因此在畦的南面加盖草帘,使阳光不能直射畦内,散射光从阴面塑料膜射入。光照强,栗蘑菌盖颜色深、香味浓。

5.3.4 适宜控温。栗蘑从出现原基至采菇的时间随温度高低而异,如气温16~24 ℃,一般在18~25 d采菇;如气温18~26 ℃,一般在15~20 d采菇;如气温22~30 ℃,一般在12~16 d采菇。在栗蘑菇体发育期,畦内温度超过25 ℃时,就要通过加厚遮荫物、上水和通风等措施降温。畦内温度处于30 ℃以上时很难形成原基。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6.1 主要病害

生理性病害:主要有栗蘑腐烂病、小老菇、鹿角菇和空心菇。真菌性病害主要包括木霉、青霉、毛霉或根霉、红色脉孢霉等真菌感染。为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是栗蘑细菌性腐烂病。

6.2 主要虫害

跳虫又名烟灰虫,通常群集危害菌丝体和子实体,使其生长受阻。栽培环境潮湿、卫生条件极差的离地条件下易发生。血线虫主要危害幼小菇蕾,使菇体生长停止、黄萎或腐烂。菇蛆危害成熟菇体,钻入菇体内侧取食。蛞蝓和鼠妇主要危害栗蘑子实体,将菇体蚕食成缺刻状,影响商品质量。

6.3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无变质的培养料,用前露天曝晒3~4 d,利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生产中严格无菌操作,调节好温度、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和湿润。培养场地应选在卫生、水电、通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畜禽舍厕和垃圾场。

化学防治:禁止使用高度农药,建议使用低毒农药或生物制剂,注意施药浓度、方法和时间,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要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提高防效。每潮菇最多使用2次药,施药后距离采菇期间间隔10 d以上。防治木霉、青霉等真菌感染,可选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人工去除污染组织后,喷洒染病部位。防治栗蘑腐烂病,可选用100~200 U的农用链霉素喷洒患处。防治栗蘑害虫,可选用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洒于栽培畦的表面及周边环境,可起到预防和杀灭害虫的作用。

7 适时采摘

当菌柄和伞盖背面刚出现多孔现象,伞盖周边发黄或发黑时,应及时采收。采收后,畦内2~3 d不要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3 d后上1次重水,继续按出菇前的方法管理,隔15~30 d出下一潮菇[4]。

8 参考文献

[1] 董连银.栗蘑病虫害防治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7(9):18.

[2] 高术国,苏翠军,杨俊英,等.栗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1998,1(4):37-38.

第9篇

专家简介:

戴素英,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蔬菜领域科技服务首席专家。现任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芦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河北省蔬菜学会理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农业技术协会专家顾问团专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精通蔬菜温室大棚及露地等高效优质无公害栽培及育种技术。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厅院各级各类研究及推广课题,选育出黄瓜、砧木、芸豆、豇豆等十几项蔬菜新品种。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9本。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等。芦笋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说和葱蒜类是一个大家族。根据这一特点,芦笋在栽培上应注意避免与葱蒜类连作。芦笋供人食用部分是幼嫩的茎芽。早春嫩茎破土而生,形似芦茎,状如笋,因而得名芦笋。芦笋的嫩茎出土,犹如石刁,茎枝长出像侧柏一样的叶子,又称石刁柏。芦笋有雄雌株之分,生产上雄株产量高。芦笋是世界珍贵的高档名菜,也是一种高效益经济作物,它营养丰富,具有“一减”即减肥,“二抗”即抗癌、抗肿瘤,“三降”即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医疗保健功效,可预防心血管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

 

一、绿芦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绿芦笋是适应性很强的作物,地理纬度在20~60度的范围内均可种植。但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实现高产质优,因此,要调节好土壤、温度、光照、水分、营养等环境条件,以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

 

1.温度条件

温度对绿芦笋生育、品质及产量影响很大。绿芦笋既耐寒又抗热,适应性很强。从热带到寒带均能生长,但绿芦笋最适宜在温带栽培。嫩茎在10℃开始抽发,10~30℃的条件下均可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5℃和35℃是嫩茎生长的临界最低和最高温度。

 

2.土壤条件

绿芦笋根系发达,属深根性作物,根系吸收和贮藏的养分能供第二年形成嫩茎。根系发育良好,储藏的同化物多,第二年嫩茎产量才会高。根系的发育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因此土壤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芦笋的品质和产量,所以种植上应避开水田和粘重土壤。选择土壤通透性好、土层深厚疏松、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种植,丘陵和沙漠地也可以种植。绿芦笋在我国从海南到北方的东北、内蒙古、新疆等省都有种植,而且生长良好。在土壤pH5.5~8的范围内均可种植绿芦笋,但忌强酸强碱土壤。绿芦笋耐盐性较好,在含盐量不超过0.35%的中轻盐碱地不需采取特殊措施即可正常生长,而且品质良好。0.35%以上的中重盐碱地通过压盐抑盐等措施,也可正常生长。绿芦笋适宜在盐碱地区开发种植。

 

3.水分条件

绿芦笋真叶退化为拟叶,呈针状,茎叶表面有一层蜡质,蒸腾量小,因此耐旱能力强。绿芦笋根系庞大,储水量大,遇旱能自行调节。最适宜的田间持水量在20%~30%左右,低于16%时需及时浇水。绿芦笋怕涝,土壤持水量过大、地下水位过高、雨后积水或空气湿度过大时,易导致病害发生,造成根系腐烂,植株死亡。

 

4.营养条件

绿芦笋为多年生蔬菜,合理施肥是保证绿芦笋持续高产的关键之一。绿芦笋喜肥,氮磷钾和有机肥尤为重要。氮肥能促进叶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缺氮时会使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磷可促进根系的发育和拟叶的形成;钾能促进拟叶的光合作用和同化物质向储藏根输送,使根系发达,缺钾时在老枝、拟叶尖端出现退绿症状;加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芦笋的品质,并且要及时追肥,追肥以氮磷钾为主,注意增施钾肥和补充铁锌铜锰等微肥。

 

5.光照条件

绿芦笋是喜光作物,地上部茎叶生长需要有充足的光照,这样有利于同化产物的制造和积累,光照不足会影响绿芦笋的生长发育。因此,绿芦笋应种植在无遮阴的地方,定植密度不宜过大,不能进行间作,以利植株的旺盛生长。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16~25℃之间。

 

二、绿芦笋的栽培方式

绿芦笋可露地栽培,也可采用保护地栽培。目前绿芦笋大面积生产主要是采用露地种植,利用棚室保护地可四季栽培,实现周年供应。绿芦笋种植技术并不难,但要掌握绿芦笋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需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获得优质高产。科学的管理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要选择优良品种,因为绿芦笋是一次种植连续收获8~10年的经济作物,如果品种选择不正确,将会影响多年的产量和效益;二是要求精细管理,只有保障精细管理才能延长生长年限,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而粗放管理往往因为病虫害严重,而缩短生长年限,降低产量、品质和效益。

 

三、绿芦笋品种的选择

俗话说好种出好苗。选择优质绿芦笋品种的原则主要是挑选生长速度快、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杂交一代品种或者是全雄杂交一代种。应用优良全雄杂交一代品种,笋形好,畸形率低,产量比常规品种提高30%以上,抗病能力和优质笋率均有提高。

 

绿芦笋有多种优良品种,国产绿芦笋主要有冠军、硕丰、京绿2000、井冈701、井冈红等新品种。国外品种主要有NJ1113、NJ1122、NJ1025、阿波罗、阿特拉斯等。

 

四、绿芦笋育苗技术

1. 浸种催芽

绿芦笋种子皮厚坚硬,角质化强,吸水困难,发芽缓慢,为促进绿芦笋种子发芽,在播种前必须先催芽。播种前可先将种子晾晒1~2天,然后用清水漂去秕籽和虫蛀籽,用50%的多菌灵300倍液浸泡10~12小时,用30~35℃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 待种子吸足水分捞出, 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放在25~26℃的温度下催芽,每天用自来水冲洗2~3次,有10%~20%种子拱芽时则要及时播种。

 

2. 育苗

绿芦笋生产一般均采用育苗移栽,育苗移栽出苗率高,可节约种子,降低成本,便于集中管理,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以达到早期丰产。根据栽培季节和茬口的不同,育苗方法主要有露地育苗、塑料小拱棚育苗、阳畦育苗和温室育苗等方式。

(1)露地育苗

每亩施腐熟堆肥3000~5000公斤、撒可富复合肥50公斤,撒匀深耕25厘米,精细整地后作畦,做成宽1.2~1.5米的畦,需整平畦面,做到土壤细碎,畦面平整。每亩用种90~100克,占用育苗地面积30~40平方米。

 

第10篇

关键词:板栗;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S6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46-02

1引言

板栗属落叶乔木,是木本粮食树种之一,寿命长,有“铁杆庄稼”之称。板栗的适应性很强,抗旱耐寒,也较耐瘠薄,在丘陵、山区、荒坡、沙滩均可栽植,适用于大面积种植。板栗是我国重要的干果和木本粮食树种,根深叶茂,不仅能为农民增收,而且能够调节气候,沃化表土,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年板栗种植在仁怀县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就板栗栽培管理技术发表一点浅见,以为林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栗农提供参考。

2 育苗地的选择与整地

2.1育苗地选择

选种是关键,应选择栗果均匀,大小在140~160粒/kg的种子;板栗播种育苗成本高,如个体农户经济条件差,可选用板栗加工点上不合格的虫眼栗作种籽,选择单粒重 7g以上,去除霉烂栗、顶部胚受损的栗。种栗只要胚完整,即使果肉部分被虫蛀,仍可正常发芽,经调查出苗率可达80 %以上。

2.2整地播种

栗树适宜在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切忌在土壤粘重,低洼易涝或盐碱地上育苗,苗圃应结合深翻施足底肥,整地,作平畦播种。

板栗播种春,秋均可,但为了减少鸟兽危害,保证出苗整齐,一般多在春季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播种前将种子进行挑选,把霉烂,破伤,干瘪和病虫栗除去。当地温达到10℃时播种,一般常用开沟点播法,行距30cm,株距,种子横放,覆土。播种圃度墒一定要好,出苗前不过分干旱,一般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

3栽培技术

3.1选用良种壮苗

仁怀市经过30多年的栗树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许多的科研成果,在选育新品种方面已选育出很多优良品种,其中主要的优良品种有:“安栗一号”、“安栗二号”、“金丰”等。这些优良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抗虫性强、丰产性好、品质优等。

3.1.1安栗一号

该品种树冠自然园头型,枝条分生角度较小,结果枝较长,结果枝率85%。芽体近三角形,顶端尖锐,总苞重87g,刺束中密、斜生。每个总苍内平均有坚果2.67粒,种皮浅棕褐色,油光发亮、色泽美观、内壁有灰白茸毛,最大单果重12.6g,86.2粒/kg,果肉淡黄色,香味浓,种皮易剥离,出籽率45.2%。该品种具有早产、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大砧嫁接4年亩产可达200kg以上。适宜于海拔1200m以下地区栽培。

3.1.2安栗二号

该品种树冠自然开心形,树姿极开张,芽体近似锥形,刺束稀,短而硬,每总苞内有坚果2.72粒。种皮深褐色,光滑无毛、色泽美观,平均单果重9.3g,出籽率45.7%。该品种具有成熟早、稳产、高产、抗逆性强、耐脊薄等特点。在栽培上应加强水肥管理,山地建园密度应控制在56~74株左右,适宜于海拔1200m以上地区栽培。

3.1.3金丰

幼树生长势较旺,树姿直立,树体紧凑。出实率38%~42%,单果重8g左右,每500g有55粒。中果型,味香甜,品质佳。早实丰产,成熟期9月中下旬,耐贮藏。但大量结果后,如肥水跟不上,树势易衰弱。

3.2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基本措施.平地按照株行距3m×3m,每亩种植75株。坡地按照株行距3m×2.5m,每亩种植89株,计划密植栗园每亩可栽111株,以后逐步进行隔行隔株间伐。

4管理技术

4.1整形修剪

常采用自然开心形,无中心干,主枝3~4个,每个主枝上各配2~4个侧枝,构成不平的半圆形树冠。修剪上,生长期健壮、发育良好的枝梢一般保留,过多过密时可适当疏除、回缩衰弱的结果母枝,促进下位枝转化为结果母枝。生长势弱的结果母枝,应剪去附近的细弱枝,促使母枝转强。幼树的徒长枝要及早除,成年树或衰弱树的徒长枝,应通过早摘心,冬季短截调整方位和分枝角度,使其转化为枝组结果和重新形成骨架枝干代替衰弱枝组。

4.2施肥与灌水

4.2.1施肥技术

(1)基肥。在10月中旬或板栗采收后施有机肥,施肥量密植结果园每亩2m3,可采用条状沟施、环状沟施,也可采用全园撒施在树下,结合松土翻入地下。开沟宽40cm,深60cm。

(2)追肥。追肥采用的是速效性肥料,在生长期使用。山地没有水浇条件的以雨季(7月中旬~8月中旬)结合扩埯压肥进行追肥,以氮肥为主,每株2kg左右,施肥深度20~40cm。如有条件最好使用板栗专用肥。有水浇条件的板栗园追肥可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新梢开始生长期,也是雌花分化期,以氮肥为主,可增加雌花量和促进枝叶生长;第二次在果实膨大期,追施复合肥或板栗专用肥,可使果实饱满,增加产量。施肥后必须结合灌水。施肥量要根据密度、产量的不同来确定,一般第一次每亩施尿素20kg,第二次每亩施复合肥40kg。

(3)叶面喷肥。5月下旬、6月中旬各喷一次0.3%的尿素;8月中旬、8月下旬各喷一次5000倍的灭菌肥或腐殖酸高效喷淋肥;板栗采收后在喷一次0.3%的尿素。

4.2.2灌水技术

板栗虽较耐旱,但也必须适时、适量灌水才能高产稳产。板栗的主要需水期是在萌动期、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采后至封冻前。

4.3防治病虫害

板栗生产中常发生栗苗立枯病、栗果炭疽病、干腐病、属鳞翅目刺蛾等危害。这些害虫有的为害幼芽嫩梢,有的为害枝条树干,特别是有的还为害栗苞果肉,不仅可削弱前中期生长势,而且还可造成产量和食用品质下降。因此,应及时进行有效防治,下面介绍这几种主要害虫的形态识别、发生特点和农药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4.3.1 栗苗立枯病

幼苗出土后,根茎部尚未木质化以前,在根茎地表处出现褐色凹陷长形病斑,病皮呈黑褐色,病部以下根部正常,地上部叶片失水萎蔫,后期枯萎,病株直立。防治方法:及时加强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不要过量施用氮肥,田内发现初发病苗时,用绿亨一号3000倍液灌根。

4.3.2栗果炭疽病

主要表现为初期栗蓬表刺有部分褐色干枯,剥开栗蓬有褐色至深褐色组织坏死。后期整个栗蓬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可用果康宝1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4.3.3 干腐病

此病从定植至10年生的幼树易发生,开始在基部结合处发病,初期为铜红色,后渐转黑褐色,病部发展至环绕主干一周时幼树死亡,绕侧干一周时侧干枯死。

防治方法:用果康宝或9281兑水10倍液涂抹病部,在生长季节不须刮皮。用果康宝100倍液喷雾防治。

4.3.4属鳞翅目刺蛾

属鳞翅目刺蛾科(Limacodidae),又称毛辣虫,主要为害各种果树及林木花卉。常见种类有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a(Walker)),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和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幼虫,低龄幼虫群栖为害时,摘除虫叶;冬春结合修剪,去除虫茧。在幼龄幼虫期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7.5%鱼藤精800倍液,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8000倍液进行防治。7月份为幼虫为害盛期用杀虫双乳剂5倍液或50%杀螟松乳剂20倍液涂干,然后用塑料布包扎好。

4.3.5栗瘤蜂

栗瘤蜂又名栗瘿蜂,属膜翅目,瘿蜂科,主要为害栗芽。在日本为毁灭性害虫。我国栗产区均有发生。成虫体长3cm左右,全体黑褐色,有金属光泽,翅透明。卵椭圆形,乳白色,一端有丝状卵柄。幼虫乳白色,近老熟时黄褐色。

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时,剪除树冠内的细弱枝,消灭芽内幼虫。②选育抗(耐)虫品种。③6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期用20%乐果2500~3000倍液等喷杀。

5采收与贮藏

板栗采收的适期,应以总苞由绿色转黄或黄褐色,并有30%~40%的总苞顶端微呈十字开裂时采收为宜。采收以晴天进行为好。采收方法有两种:拾落果和打总苞,最好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较早熟的采用拾自然落果采收,余下不多的果实就一次打落采收。采下的栗球在室内平铺堆放,待栗球自然开裂即可取出坚果。

5.1砂藏法

在阴凉的室内地面上,铺一层高梁杆或稻草,然后铺约2寸厚细砂,其上堆放栗果,或以一份栗果二份砂混合堆放,或栗和砂交互层放,每层1~2寸厚,最后覆砂2寸,上面用稻草覆盖,总高度约1m,每隔20~30d翻动检查一次。砂以手捏成团放下即散为宜。

5.2薄膜帐、袋贮藏法

经发汗与散热的栗果,用500倍的50%甲基托布津溶液浸果10min,凉干后装帐(袋)贮藏,先每袋不超过50个。袋两侧各打上直径2mm的小洞,以利通风透气。在气温高时要勤翻检。

参考文献:

[1] 余加跃.板栗栽培管理[J].中国林业,2008(20):59.

第11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盘菜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育苗、整地、施肥、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盘菜栽培提供参考。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到福建宁德的沿海地带。盘菜的食用部分是扁圆如盘的肉质根,故称盘菜,其外形美观,肉色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根菜类中稀有品种。盘菜可进行多种加工,贮存期长,一般产量可达22.5~30.0t/hm2,产值可达45~9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好品种,及时播种

盘菜对播种期要求较为严格,在海拔300~700m的山区,为提早上市,以选择早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平原地区,以选择迟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过迟播种会降低产量。

2适时间苗,培育壮苗

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配合施入少量的复合肥。大田用种量225~300g/hm2,1hm2大田需苗床75m2,播前将5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375g/hm2与40%毒死蜱乳油150g/hm2随浇底水时施入。由于种子较为细小,可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为0.5~1.0cm,再盖薄薄一层细草,或用遮阳网覆盖。出苗后要及时去除覆盖物,3~5d出苗,10d左右间苗,苗距2cm,经过25~30d左右,就可选择壮苗进行移栽。育苗期间要施2次稀薄人粪尿;特别要做好蚜虫及病毒病的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另外加抗病毒的药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喷雾防治。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盘菜抗病力比较弱,特别是抗病毒病比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要差些。一般选用2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为宜。在种植前2~3d,土壤深翻16~20cm,整碎、耙平,南北做畦,畦面宽130cm或90cm,沟宽30cm、深20cm。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30.0t/hm2、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硼砂15kg/hm2,翻耕时,将肥料均匀翻入地里,以防止烧苗。

4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盘菜播种后25~30d左右,选择肉质根膨大至碗豆粒大小、2片子叶完整、真叶4~6片、大小一致的健壮幼苗进行定植。起苗前施1次送嫁肥,并喷洒1200倍液植物助壮素(百菌K)加25%苗菌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要带土移栽,定植时要栽正,小肉质根露出地面,定植后浇定根水。一般种植4.00~5.25万株/hm2,畦面宽1.3m可种4行,畦面宽0.9m可种3行,株行距0.5m×0.4m。

5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盘菜要重施基肥,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移栽缓苗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结合中耕浇施稀薄人粪尿;第2次在定植后25~30d左右,肉质根横径6~8cm,施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以后一般不追肥,如苗较弱,可适当追施少量复合肥。在水分管理上,由于盘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一般幼苗期叶片数目少,叶面积小,蒸腾量小,需水量不大,少浇水;进入膨大期,肉质根和叶面积都迅速增大,植株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激增,要多浇水,勤浇水。水分供应不足,易造成糠心、黑心,降低食用品质,所以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不能太多,否则易烂根。

6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中耕除草可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盘菜定植后一般进行1~2次的中耕,第1次中耕在定植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进行,第2次在定植后1个月肉质根快速膨大前。中耕要浅除,以免伤及根系,且不要让泥土覆盖肉质根。除草主要是喷洒5%盖草灵乳油1000倍液,基本可解决禾本科杂草的危害。

盘菜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软腐病、叶斑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黄条跳甲等。防治病毒病主要用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1.35%毒畏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软腐病主要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斑病主要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菜青虫可用3%甲维盐乳油15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黄条跳甲可用5%氟虫腈悬浮剂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三氟氯氰乳油1000倍液。

第12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都市居民欲求利用家庭空闲房间和阳台种植蔬菜,既可美化家居环境,又可吃上安全无污染的新鲜蔬菜,越来越多的人把家庭盆栽蔬菜当作一种充实生活的休闲方式。近年来,盆栽观赏蔬菜不断亮相农博会、农业观光园,使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其市场开发潜力,盆栽蔬菜必将成为家庭新宠。盆栽蔬菜的栽培方式主要是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两大类,但是由于有土栽培的(土壤)容重大、搬运难、病菌多、灭菌消毒繁琐,而且不卫生,不适于家庭栽培。因此,无土基质栽培正逐渐成为盆栽蔬菜的新型主流的栽培方式,本文主要介绍基质盆栽韭菜的栽培管理技术。

1 选盆与基质配制

1.1 盆栽容器的选择

容器的大小根据栽培的品种而定,原则上既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也不要占用较大的室内空间,达到既合理又美观的目的即可。五彩椒、番茄和茄子要选择大一点的容器,口径35 cm、底径30 cm、高25 cm即可;香菜、大蒜选择口径小一点的有排水孔的白色塑料盆;韭菜等可以不断采割的蔬菜可以用适宜大小的泡沫塑料箱,穴距和行距一般均为5~8 cm,每穴定植6~8株。

1.2 营养基质的配制

目前常用的栽培基质有草炭、菇渣、秸秆、腐叶土、锯末、稻壳等,并与河沙或沙土、珍珠岩、蛭石、煤渣等混合配制成盆栽营养基质。基质要求孔隙度合适、容重较小,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透气透水性,养分含量适中而全面,pH值以6.2~7.0为宜。根据保水性和肥力要求的不同按比例配制,由于草炭的容重较小易于搬运且营养含量高,因此草炭的比例尽量大些,菇渣、秸秆等的含氮量较多且肥力持久性较强可以适量提高比例。

常用的基质配比,草炭50%~80%,菇渣、秸秆等10%~30%;珍珠岩、蛭石等10%~20%为宜。配制好的营养基质加入适量尿素(45 g/m3)、磷酸二铵(30 g/m3)、硫酸钾(45 g/m3)或有机肥(腐熟粪为主)混合均匀、过筛,用水湿透至含水量约 80%,用手握成团,松开即散,感觉潮湿,没有水渍时,装入盆中。

1.3 基质消毒

基质的消毒对于蔬菜的栽培至关重要,基质是病虫害传播和越冬的主要场所,使用前需要彻底消毒,使用后再次利用前也要彻底消毒。消毒方法有在阳光下暴晒、蒸汽消毒、石灰粉消毒、药剂消毒等。一般运用日光暴晒和药剂消毒相结合的方法即可,具体操作是将配好的基质均匀铺在水泥地面上,暴晒5~15天即可杀死病菌孢子、菌丝、虫卵以及成虫,然后加入适量多菌灵、百菌清、甲霜灵等,与基质拌匀。

2 种植技术

2.1 茬口安排

本技术主要针对室内栽培,可以参考保护地韭菜茬口安排时间,一般选用不休眠品种韭菜进行种植,如久星10号。在大田中育苗,一般可于4 月露地播种培育韭菜根,当年的韭菜根生长势较弱, 最好选择2年以上、培养好的韭菜根,根据需要可以随时移植。从地里挖出的韭菜根,不要伤根剪齐须根和韭叶,留下宿根茎,晾晒一天后整理成10~15株一撮栽到室内盆栽箱内。栽后用清水浇透基质,以促进新根发生。

2.2 育苗

在容积较大的泡沫箱中装满营养基质,浇足底水,直到容器下面有水流出为止,把韭菜种子均匀撒播在营养基质上,上面均匀覆盖一层干燥的细土,注意观察土壤墒情,缺水时用小的喷壶洒一点水,保持土壤湿润,12~16天种子就会发芽,待幼苗长到2 cm左右时间苗除去弱苗。也可以直接用大田里的韭菜进行移栽定植,省去育苗时间。

2.3 定植

当韭菜幼苗长到10 cm左右时,进行移栽,将幼苗挖出,由于基质很疏松用手挖出即可,选取6~8株定植在一起,穴距5~8 cm,定植完成后,浇足定植水即可。

2.4 管理

韭菜生长期较长,根系发达,浇水时切忌一会一点,要么不浇要么浇透,否则根易腐烂。因为韭菜可以多次收割,所以要特别注意营养的供应问题,虽然定植时加入了基肥,但由于时间较长,后期还需要施肥,否则第一茬韭菜生长旺盛,第二茬生长弱矮且发黄,第三茬会出现参差不齐甚至不长的现象,因此,每次收割后都要在韭菜根部施一次肥,施肥量与基肥同等。同时浇灌一些微量元素营养液,主要含有铁、锰等微量元素。

2.5 收获

当韭菜大部分叶片长到18~20 cm,叶尖变得圆润时,开始收获,收割后的茎要稍微高出土壤表面,否则不利于下一茬生长,易造成生长不齐等。

2.6 分株、更新

韭菜长期在1个地方生长,植株会长得非常密集。根部相互缠绕,从而影响生长,每年把根挖出来,将弱株、病株剔除,将健壮株选出来,重新定植,可以使韭菜重新恢复生机。

3 基质栽培的注意事项

第一,及时浇水。基质栽培要注意水分的浇灌,根据墒情及时浇水,要么不浇,要么浇通,切忌反复浇、不浇透,这样易造成烂苗。

第二,及时施肥。由于基质的保肥力不如土壤,基质中的营养常会随着浇灌的水流走,因此要注意及时补肥,每一个月左右一次,主要以氮肥和微量元素为主。其次可以将每次浇灌后流出的水收集起来,作为营养液回浇,可以有效减少养分的浪费。

第三,及时除草和疏松透气。由于基质的生长环境优越极易生长杂草,要及时清除;而且要不定期的用小木棍等划拨透气,有利于根系生长。

第四,再利用时要彻底消毒。基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但必须做好消毒处理,预防病虫害。

4 总结

盆栽蔬菜已经成为了家居新宠,与笨重不便搬运的有土栽培相比,无土基质栽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无土基质盆栽蔬菜的技术也成为急需,本文阐明了其关键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但具体实施时要根据蔬菜品种与具体栽培环境而定。目前此技术正不断成熟,基质盆栽蔬菜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生文,汪刚,付鹏国.茄子长季节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J].西北园艺,2011(9):6-7.

[2] 王英春,杨国红.韭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浅析[J].吉林农 业,2012,273(11):192.

[3] 刘建华,肖光辉,李青峰.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2(19):52-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