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电通信技术

时间:2022-08-03 04:1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线电通信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线电通信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无线电 通信 技术 管理

与有线电通信技术相对应,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飞跃的发展,鉴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及社会各界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强烈需求,使无线电技术及其管理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下面具体介绍:

(一)3G技术

3G,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目前3G无线电通信技术标准主要有CDMA2000、WCDMA、TD-SCDMA。从技术角度来看,3G主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CDMA2000由于技术本身的平滑演进特性,进入3G的障碍不大。WCDMA以前受版本不断更新的影响,阻碍了商用进程,但目前主体标准已经定型,具备了规模商用的基础。事实上欧美等运营商已经进入了3G网络部署阶段。TD-SCDMA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

(二)3.5GHz技术

3.5GHz 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MMDS,是工作于3.5GHz 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现在MMDS使用了传统的调制技术,但是未来的技术将是基于VOFDM的,接收端与反射的信号相结合,生成一个更强的信号。这种技术成本低廉,常用于远离服务中心的小型企业接入网,它有时被称为WDSL或通称为宽带无线技术。但这项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频段 26GHz 的 LMDS 技术受天气影响较大,而 3.5GHz MMDS 技术在我国又受到了带宽不足等因素的限制。

(三)WLAN(Wi-Fi)技术

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Wi-Fi),其技术标准为802.11,可实现十几兆至几十兆的无线接入。我国目前发展的主要是802.11b标准的WLAN网络,支持11Mbps的无线接入。WLAN技术将在特定的区域和范围,特别是热点区域和高速信息接入领域,发挥对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补充作用。

(四)WiMAX技术

WiMAX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WiMAX不仅在北美、欧洲迅猛发展,而且这股热浪已经推进到亚洲。WiMAX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因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高覆盖范围(可以覆盖25~30英里的范围),以及对3G可能构成的威胁,使WiMAX在最近一段时间备受业界关注。WiMAX相对于Wi-Fi的优势主要体现在Wi-Fi解决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问题,而WiMAX解决的是无线城域网的问题。Wi-Fi只能把互联网的连接信号传送到300英尺远的地方,WiMAX则能把信号传送31英里之远。Wi-Fi网络连接速度为每秒54兆,而WiMAX为每秒70兆。

二、加强无线电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无线电通信电技术目前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无线电通信自身的应用和技术特征,导致必须对无线电进行有效管理,以使之规范、安全、稳定的运行。根据笔者的总结,目前加强无线电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主要有:

(一)要增强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增强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线电频率是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应组织专门力量,针对动态情况,严加管理和合理利用。要从国家政治高度、从资源管理高度,深刻认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涵,强化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健全管理机制,以适应和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做到无线电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要切实抓好无线电监测网络的建设

无线电监测网络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技术支持,是无线电技术管理的基础设施。加强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就是要将全国分散的无线电监测站(中心)进行优化整合,加强各监测站之间的协作关系,加强无线电监测工作,提高频率资源的有效利用,维护空中通道的畅通,使各种无线电业务相互兼容、正常工作,以维护国家频率的科学、合理、有效使用。

(三)要加强无线电管理的执法力度

无线电技术为无线电通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应用的增多,国内相关立法应当逐步完善和成熟,国家应尽快出台一部专门的无线电法律法规以适应国家经济和无线电技术发展。无线电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做到严格、规范,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做与法律相违背的事,维护法律的尊严。

(四)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无线电管理专业队伍

搞好无线电管理工作,必须有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执法严的管理队伍。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岗位练兵等措施,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强化技能训练。在法律法规、无线电管理、监测与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引导和要求管理人员,自觉跟踪无线电技术发展新动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技术交流,使之与当前管理任务相适应。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政治素质、保密制度、通信纪律、通信规则、值班制度等行业中必需的修养和建设,提高其执政能力,不辱使命,高质量完成国家赋予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

无线电通信技术作为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一门通信技术,目前得到了持续和持久的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时常暴露出管理方面的不足,因而我们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加强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加强管理,使之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兆霖,《超宽带无线电技术及实际应用》,载《铁道技术监督》,2007年10月.

[2]张士兵,《超宽带无线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挑战》,载《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3月.

第2篇

近年来,无线电通信技术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发展时期中。而在信息化越来越普及的环境中,对无线电通信的技术问题进行克服并不断创新改善,是现阶段解决社会需求、满足用户生活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应不断改造创新通信方法,根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现存缺点,进行相关的研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1.1采取数字通信技术

将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化,不仅可将射频频谱的效率提高,还可使语音、数据以及控制功能通过指定的频谱进行扩展,此外还可实现集成且快速的数据访问。将系统频谱资源的可用率提高,加强信号维持的稳定性,是有效防止在通信中通信信号受到不同因素干扰的手段。不断提高系统通信的容量,并增加其他通信服务,例如数据、图象、语音等,保障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

1.2推广施行宽带化信息技术

宽带化信息技术是推进光导纤维传输技术以及高通透量网络节点的关键之处,特别是最近几年,技术宽带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无线电通信技术已呈现出宽带化发展趋势,因此推广施行宽带化信息技术对于稳定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信号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3通信技术实现个人信息化

现阶段,全球个人通信实现个人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主流,通信技术的个人信息化不仅使传输路线被信息量堵塞的这一弊端得刀有效的改善,还可使信息通信传播速度得到大幅度上升。

1.4开发具有潜力的网络接入样式

固定技术上的融合不同于其他的通信业务,WAP(无线应用协议)出现之后,在大幅度调动了无线数据业务的展开之余,同时也促进了许多业务信息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传送。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融合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新旧结合,开发具有潜力的网络接入样式,例如无线本地环路入、移动蜂窝接入、固定接入等接入样式,从而满足生活中、生产中对通信技术的不同需求。

1.5过渡电路网络的交替

过渡电路网络的交替中最关键的技术便是IP网络,IP网络也最恰当的选取对象,对数据的电路进行交替处理,可有效提升网络,将无线电通信技术在通信中,信号受干扰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6推广SDR(软件无线电)

SDR技术是无线通信中用以操纵与控制纯硬件电路的现代化软件。改变了设备通信功能依赖硬件发展这一格局,通过软件实现多种通信功能。相比传统的无线电系统,SDR具有多种优势,例如兼容性好,功能软件化且硬件结构通用等。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对抗、侦察等方面深受大家的关注,然而该功能局限在军事通讯的范围中,若可将该功能进一步推广到市场中,将会使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保密性得到进一步的进步与发展。

1.7将无线通信网络的可持续性提高

无线电通信技术所使用的网络设备若未得到优质的配置以及良好的网络部署,一旦遭遇安全威胁则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所以在拓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冗余备份、配备设置优化以及网络设备性能提高等方面,从而使网络的可靠性得以保证。

1.8基于Bluetooth技术(蓝牙技术)的信号传感器

该技术设计了一种具备快速、高效等优点的分散式网络组网算法。此外,将在蓝牙技术基础上无线传感器的网络系统协议进行了改进,将能量感知路由措施平衡网络层中各个节点能聊的消耗速率。同时将多工作状态的转化机制以及定时唤醒引入到链路管理层中,从而延长了节点的生命周期。蓝牙技术所具备的使用性以及安全性相对来说更高一些,在制作传感器中应用蓝牙技术,可随时将用户需求的信号方向反应出来,若连接上网络,可将可用性以及机动性提高。

2结语

第3篇

【关键字】石油;石化;无线电;通信;安全;生产

石油化工企业作为当今世界上发展及进步速度最快的企业,其发展方向除了要大型化、清洁化之外,还需要格外注意通信行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石油巨头企业随着下跌的油价而相继出现了盈利下降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石油石化企业而言是一个预警,警示大家需要为了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质量和效益是直接影响企业能否得以牢固生存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生产进行监督,并且能够更好的完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将具有结构化、模块化、集成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到石油石化行业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石油石化行业无线电通信应用概况

石油石化企业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现场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需要通过能够有效弥补有线通信的弊端,比如说对过程数据中不能或者不方便采集的都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来获取,另外无线电通信在采集参数的过程方面相较于有线通信更为经济实惠,而无线电通信在对化工装置安全保障方面却是同样高效的,由此可以看出,无线电通信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说对讲机以及办公室的无线网络都是长期应用于石油石化行业当中的无线技术,但是对于控制过程中的无线技术应用却是在近年所突破的一大技术进步。目前,在石油石化行业当中应用无线电技术,主要是从所需要应用的场合、过程因素、成本因素以及技术因素来对明确无线技术的应用,另外还需要结合无线仪表的安全性、供电能力、实时性和综合性等来对无线技术应用方案进行制定。

二、石油石化行业无线电通信技术特点

2.1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及其特点

井况、地层状况等是在深入石油开发的工作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而其工作难度也随之逐渐增大,一般应用于现场开发过程的测井方法当中也不乏存在有局限性较强的部分,这就造成动态的生产资料不能体现在测井结果当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来进行完善,这主要是因为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的工作环境相对于常规测试仪器而言更为广阔,对于一些不适用于常规测试仪器的工作环境,它也能够正常的完成工作并获取所需的动态资料。相较于常规的测井过程而言,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对信息的传播不需要通过传播介质进行,无线传输系统、测试仪器和泵一同在油井检泵期间放入井中而对信息数据进行获取,并针对获取的信息数据通过单片机进行编码的同时由驱动电声转化器将波脉冲信号发送到井口,而安装在井口的探头会收集、整理与处理这些信号,进而对实现对油井数据进行精准、实时监控。传输道路数据是运作低频声波无线传输技术所需要涉及的主要因素,所以说精准、简洁的数据编码是确保其运作高效灵敏的保障。

2.2无线专网技术及其特点

各国政府在日益动荡和灾害频发的国际安全局势下越来越注重本国的安全问题以及灾难求援工作,但是这些需求是无法通过公共网络来进行满足的,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国政府都在大力落实全国统一的公共网络建设以及能够及时对全国突发状况进行应急指挥的网络系统工作,越来越倾向于构建专用网络,加之未来的网络发展方向也逐渐指向LTE集群,以致于LTE公共网络已被部分发达国家部署成为补充本国公共安全网络的重要部分。然而对于石油石化行业而言,企业对集群和宽带数据业务需求在规模应用LTE宽带集群专网而得以满足,它不仅促进了企业的运行效率提高,还对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可以说,它在为企业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石油石化行业中应用无线专网技术还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特点,比如说风险性较高、投入较高并且对技术要求也更高等,除此之外,它在长距离的传递信息数据以及大范围的生产指挥调度还存在不足之处,这些特点在处于海洋或者偏远地区的油田作业中尤为明显。

三、结束语

石油石化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它也是我国较早开发建设的行业之一,所以说,在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中,信息技术在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建设也在不断的推行,尤其是现今社会所普遍应用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更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创建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WIMAX无线网络在油田数据传输中的应用研究[D].张玉梅.兰州理工大学.2013

第4篇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创新策略

现阶段,无线电通信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之一。利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远程通信,在军事管理、气象管理以及工业发展等领域都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电通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干扰了通信工作。因此,在无线电通信发展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促进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与健康发展。

一、现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具体发展现状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基本论述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使人与人之间实现了远程的沟通与交流,有助于信息之间的交流,从这一方面来看,无线电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个性化通信需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线电的信号比较容易受到干扰,实际传输期间的信号容易受到截获,从而影响到信号接收工作[1]。因此,要在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创新策略,提升其应用水平。

(二)现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

目前,我国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信号的传输线路以及通信方式等方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无线电通信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通常情况下,人们对通信技术应用的具体时间、具体地点以及通信的容量是不能进行提前预知的。因此无线电通信这种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优点可以采用相对灵活以及多样化的方式与手段,实现通信网络高效性能,在语音、信息数据以及视频图像等的综合性通信方面保证畅通无阻。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与国际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方面的来往越来越多,无线电通信的不受地域限制特点,有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特别是无线电通信与网络技术的连接,也使无线电通信技术迈入了新的台阶。其次,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强,无线电通信与有限通信相比,有着明显的安全性优势,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抵抗台风、地震以及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只有在无线电信号受到干扰的条件下,通信才不能实现通畅传输,其他情况下都可以实现通畅传输,这也是无线架输的优点之一。最后,无线电通信具有较强的可用性以及机动性。无线电通信传输的数字化、智能化、通信功能多样化、通信设备的小型化以及通信系统的大容量都使无线电通信具备较高水平的应用性以及机动性,特别是在军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现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

现阶段无线电通信在给人们带来较大便利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线电通信尽管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输线路的实际架设问题、传输距离限制的问题以及通信传输灵活度上的问题等。但是无线电通信的传输信号非常容易受到干扰,在实际传输过程中受到恶意截获,导致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保密性相对较差。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策略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数字通信技术上的创新

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在无线电通信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系统频谱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使无线电的实际传输信号得到有效稳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无线电信号的干扰,减少信号干扰因素的影响。此外,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容量创新方面,可以从无线电通信的语音传输、图像传输管理以及信息数据的传输管理等方面进行增大无线电的实际通信容量,实现多种形式的通信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在应用过程中个人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2]。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宽带化技术上的创新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宽带化趋势不断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信息数据的宽带化对光纤技术的科学传输以及高通透量网络的进步发展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宽带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开展,使得无线电通信也向着宽带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演进。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宽带化技术上的创新有助于无线电通信信号的稳定,提升无线电通信的整体水平。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在个人信息技术上的创新

个人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且在全球化的个人通信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在个人信息技术上的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个人信息化的无线电通信可以有效降低无线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传输线路的信息堵塞现象,最大限度提升无线电通信的实际传播速度。

(四)无线电通信技术在交换网络中的创新

在现阶段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过程中,交换网络可以促进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过渡电路的交换网络应用中最为关键性的技术是IP网络技术,也是过渡电路交换网络最合适的对象,IP网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交换网络的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将交换网络积极应用于无线电通信中,能够提升无线电通信信号的实际畅通能力,有效解决无线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科学性以及安全性。

(五)无线电通信技术在网络接入方式上的创新

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其他通信以及固定通信等的多种业务,当无线应用的规范化标准协议出现之后,我国无线电的数据信息业务的实际开展速度也在不断上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应用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数据信息网络对于不同信息业务的有效传送。此外,随着现代化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个性化需求的发展,原有的传统电信网络已经与一些新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有机结合,两者的融合可以充分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3]。

(六)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推广软件上的创新

现阶段,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软件通信多应用于侦察以及对抗等军事方面,对于信号传输的保密性较强,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的通信工作。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创新中,可以采取科学的方法手段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等,将软件无线电通信广泛应用于市场中,使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通信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从而实现无线电通信内容的良好保密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开发创新是一项专业性以及复杂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从无线电通信的线路传输、传输距离的控制、无线电传输的灵活性、传输信号的稳定性以及信号的保密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因此,在实际创新工作中,需要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宽带化技术方面、个人信息技术上、交换网络的应用、网络接入方式的科学选择以及推广软件在无线电通信市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黄伟.浅谈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及创新[J].科技风,2013,02:60.

第5篇

(一)概述

由于井下采矿具有作业人员在井下流动性大、地面人员难以及时掌握井下人员分布和作业进展情况以及下井后就无法确切地知道他们所处位置等特点,矿井一旦发生透水、火灾等事故时地面工作人员因不能实时了解井下情况,会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特别是在突发冒顶和人员被埋的紧急情况下,由于人工描述不清或不能及时精确、自动探测被埋人员的准确位置,在低效率的管理模式下丧失宝贵生命的有效抢救时间。井下定位系统的核心识别设备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UPER-RFID技术,它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动态情况反映到地面计算机系统,使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掌握井下人员、设备的分布状况和每个矿工的运动轨迹,以便于进行更加合理的调度管理。当事故发生时,救援人员也可根据井下人员及设备定位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图形,迅速了解有关人员的位置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

(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电子标签或者无线标签,利用无线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FID的发展得益于芯片技术、无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据交换与编码技术、信息化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综合发展。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升,促使RFID技术成为各个行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随着在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自身的产业化也在稳步发展之中,在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同时,RFID技术开始与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合,朝着构建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人员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目标迈进,而这也正是RFID产业长远发展的动力所在。

(三)将RFID应用在矿井中的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井下作业中,既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将损失减小到最低,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现已有多家矿山企业开始尝试RFID技术,来实现井下作业管理,这就是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搭建的一条地面上下沟通的桥梁,使地面人员能够及时动态地了解井下人员、车辆、设备的身份、分布以及作业情况,一方面可以应用于井下安全管理,一旦有事故发生,地面人员可以准确、及时、快速地进行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等等;另一方面还可以改善井下的生产调度,通过动态地获取无轨运输设备的方位信息等,同时,该系统还具备人员考勤功能,亦可对进出矿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身份识别,以保障矿场的生产安全和财产安全。

(四)井下定位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1.系统构成

井下定位系统设备主要包括:中心站主机、数据通信服务器、人员定位系统、无线射频单元识别读卡分站以及识别卡、矿用人员管理系统软件、信息传输接口、通讯电缆、矿用隔爆兼直流稳压电源等组成。目前国内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网络结构大部分是采用的RS485远传网络,它具有接线简单、传输距离远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2.工作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要实现的功能,在矿灯收发处、矿井出入口、各个巷道分叉口和作业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中安放若干个无线标识读卡分站(每一台具有不同的ID号),将它们通过网络连线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联网。每个井下作业人员携带的矿灯上安装一个具有唯一标示号的无线标签(标示号与标签携带人的身份、矿名、作业大队和班组在计算机数据库里唯一对应),当作业人员出入井下时只要通过或接近安装在通道内任何一个标识读卡分站,基站即会自动识别到路过人的标示号并立即上传到地面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程序将无线标签的标示号(对应到个人)、无线标识读卡分站的ID号(对应井下的具置)、该基站返回的强度信号和确切时间等信息实时记录到数据库里,数据库管理程序可以对库里存放的信息很方便地进行查询、统计和生成报表等操作。如某个人目前所处位置的查询、某区域的人员情况统计并在基于地形图的背景上显示出来、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呼叫、井下人员向地面人员报警、利用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构成矿山考勤系统。除日常管理之外,最重要的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紧急辅助救援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一井下发生事故或灾难,可在电脑上立刻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事发后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考虑现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为及时组织救援在极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和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的低效率、不准确、救援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为有效地组织救援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使灾难的危害降到最小提供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决策支持。

二、井下定位系统功能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的基本功能如下:

(一)通过矿区图形信息作为用户界面可以实时显示和查询井下情况。

(二)任何时间段(计算机由记录的)井下全部或某个识别读卡分站范围有多少人。

(三)每个人在井下任一时间用表格方式表示的活动轨迹。

(四)查询一个人当前的实际位置,查询一组人当前的实际位置。

(五)地面人员对井下人员呼叫或井下人员向地面人员报警,方便调度中心快速电话联系该人员和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组织救援。

(六)井下人员在井下超过工作和升井时间自动向地面值班人员报警,便于管理者及时查明原因和组织搜救。

(七)查询相关人员在任一识别读卡分站的到/离时间和工作时间等信息,用于督促和落实重要巡查人员按时准点到位进行各项数据的测试处理,从制度和技术手段上杜绝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隐患。

(八)井下人员总人数在巷道中的实时动态分布图,计算机程序管理背景是根据井下的实际现场情况制作的矿区巷道地理图,井下人员分布情况可生动形象地显示在屏幕上。

(九)数据库操作管理界面采用具有权限管理的基于局域网模式,可实现多点共享供多个用户同时在不同地点查看。

(十)自动统计算出各类人员井下的各类报表(月报、周报和日报,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时生成),如生产作业人员出入井时间表、出勤报表、加班报表、统计管理人员的巡查情况报表、请假和缺勤报表等,若有必要还可与工资报表系统提供软件接口。

(十一)参观访问人员所处位置实时监测,是否按要求到达指定区域或已进入危险地带。

(十二)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查出有多少人遇险,遇险人员在哪里和确定他们的身份。

(十三)抢险救援时采用手持移动搜救器,快速准确地识别遇险人员被埋人员具体地点、深度和方位,及时抢救有生还可能的人员,明显提高抢险效率和救援效果。

(十四)可实现井下设备管理包括井下车辆和其他重要移动设备的实时位置识别等。

三、井下定位系统的技术特点

(一)使用全球开放的ISM频段,无须申请和付费。

(二)多功能:实现了井下人员实时跟踪定位、辅助考勤、轨迹查询等重要安全管理功能。

(三)高容量:在井下可容纳数百个矿用型读卡器,以及大型矿业数万员工同时使用标识卡。

(四)无线标签与读卡分站之间可实现双向高速数据交换,透明/加密传送数据和信息,即应用灵活又保证了数据安全,为在人员定位网上扩展移动数据采集、地面井下双向信息交换和移动瓦斯监测系统提供了平台支持。

(五)多种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了RFID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总线传输等。

(六)定位系统可以向目标发出呼叫信息,如一般呼叫、紧急呼叫、撤离呼叫等信息;可以呼叫一个特定目标,也可以呼叫多个目标(群呼);信息可以在第一时刻立即传达到每一个人,实现实时信息传递。紧急情况下,井下人员还可以通过便携式卡向系统发出呼救信号,从而得到其他人员的及时救助。

(七)通过系统采集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支持事故后准确地判断人员所处位置,为实施应急救援创造有利条件。

四、井下定位系统作为辅助救援必要性

众所周知,国内矿山企业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工作力度,当灾难降临后如何提高救援和搜救工作效率,这类问题涉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涉及建立和谐社会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大事。因此,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应该尽一切可能将这类问题解决好。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对现场紧急辅助救援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万一井下发生事故或灾难,可在电脑上立刻查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和事发后人员的动态分布情况,考虑现场环境等多种因素,为及时组织救援在极短的时间提供准确和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从而避免了传统人工方式传递信息的低效率、不准确、救援的盲目性和冒险性,为有效地组织救援赢得宝贵的生命时间,使灾难的危害降到最小提供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决策支持。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整个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的需求,它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灾害辅助救援时发挥重要作用。尽管目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还不像瓦斯监测系统那样已成行业的强制标准,但科学技术进步是矿山行业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的技术会不断发展而其应用会得到进一步普及。

五、结论

第6篇

【关键词】公安无线电通信使用现状改善

序言

无线电通信是一种利用无线电即电磁波信号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它能通过实时改变传输功率、载频、调制方式等参数来表达不同的信息。无线电通信技术与有线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实用技术。

当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警务工作中,警务工作因其特殊性,需要及时的信息传输和稳定的及时交流,而运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发挥其指挥灵、调度快、行动隐蔽等优势,是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但无线电技术也有其自身的缺点,由于其利用的是电磁波在开放性空间传输,很容易因外部原因干扰无线电通信的信息传播,而且只需要有相应的接收装置就可以侦听无线信号。所以在警务工作应用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于无线电通信进行一定的改善,以达到我们想要的通信质量。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回顾

无线电通信是相比有线通信起步较晚但发展更快的一门技术,1864年麦克斯韦(Maxwel)建立了第一套电磁理论,为无线电通信打好了理论基础,紧接着就是赫兹(Hertz)的第一个无线电实验室(1887年),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1889年马可尼(Marconi)实现了横跨英吉利海峡的通信,两年后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通信,这样的无线电通信的成功使当时的船只之间和船只与海岸之间能很好的运用无线电进行信息交流。

192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其需要在战场上进行及时稳定的信息交流,大大的刺激了无线电通信的发展,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无线电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式来临,美国分别在移动电话、民用波段无线电台系统还有无绳电话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1962年寻呼机诞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979年的蜂窝无线服务给世界范围的无线电通信带来了另外一次革命,蜂窝电话系统将每一个发射器功率调的相当小,使其覆盖面也小,被称为“蜂窝”,这样做使频率可以在小范围里得到重复使用。最初的蜂窝电话系统使用的是模拟调频发射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之后,能够提供更高保密和带宽效率更高的数字调制方案,个人通信系统(PCS)通常使用在更高的频段,直到现在,蜂窝电话系统还在大范围的使用着,其在语音传输方面进行了优化,同时也能进行数据传输。直到今天无线电通信技术仍然发展着,第三代、第四代手机通信的崛起,使得原本单调的无线电通信领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二、警务无线电通信技术回顾

1921年美国底特律警察局第一次将单向无线电台安装于巡逻执勤车上,开创了警务无线电移动通信的先河,30年代警车才安装有发射机,得以实现双向警务移动通信。所以说警务工作的无线电通信应用起步比较晚,不过近年来无线电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警务工作中无线电通信的优化,现在的警员也运用到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大规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实现了高速的数据传输。

我国公安无线电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是从苏联、捷克等国引进一些器材样品,包括少量的便携式无线通信机。后在20世纪60至80年代间研究并生产了一批移动通信设备,使得我国警务工作中的无线电通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直至1992年,全国各省约三分之一的市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警用基本级移动通信网,我国公安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在与国际最先进技术一步步的靠拢。

三、公安无线电通信技术使用现状

1、公安无线电设备使用

(1)公安对讲机的使用

如上所说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各类先进的通信器材接踵而出,比如蜂窝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无线电通信更加的方便,智能。但是公安事业具有其特殊性,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分散,有紧急任务和突发事件时需第一时间行动,而且在行动过程中需要及时指挥,这是公众移动电话手机所不能达到的。虽然对讲机技术比较落后,但其具有建立时间短,可脱网工作、灵活的组网方式等,在警务无线电通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调查对讲机在我国公安工作中的利用率为98.3%,而其中80%以上的公安民警们熟知对讲机的使用方法和效用,更有65%的民警几乎每一天都在使用对讲机。

(2)公安警务通和卫星电台的使用

在新时期无线电不断发展的今天,公安无线电通信也在不断发展,其中公安警务通及卫星电台的使用就代表着公安无线电通信设备使用的最前沿,公安警务通和卫星电台就是通过高速的数据网络将犯罪嫌疑人的最新的动态、资料等传输到每一个一线民警手中,然后民警将这样的数据信息整合,运用到案件处理中去。

而且如今的公安无线电通信设备很大程度上会与GPS系统进行结合,比如每一个警用无线电设备都具备GPS功能,当警员发生危险时,可以第一时间将警员的地理位置报告给指挥部,当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当然也会有受害者受到伤害,这样附着在无线电设备上的GPS系统功能也能够为受害者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当无线电脱网不能实现通信时,因GPS系统并不是通过一般的无线电网络进行使用的,所以并不受限于蜂窝网络信号的约束,我们可以再无线电脱网的情况下仍然自如的运用GPS给公安机关带来的便捷。如今我国的北斗GPS卫星系统基本可以实现覆盖整个亚太地区,这样更大程度的保障警员的安全,可以使支援部队及时赶到出事地点进行救援。

2、公安无线电通信网络的建设

我国警用集群通信系统即将从模拟的MPT1327升级成数字的PDT(Professional Digital trunking System)体制,可以说我国公安无线电通信从技术和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高速数据网络的完善。警务通和多媒体通信通过这样的技术改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如今3G网络的普遍,使得原本速度较慢的GPRS(2.5G)网络无法实现的技术特点现在变为可能。公安工作人员通过这样高速的数据传输系统,将图像、语音还有视频等进行传达,每一个警员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线索,使得案件的侦破变得更加简便。

四、无线电通信在公安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无线电自身存在缺陷

因为无线信道是开发的,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绝大多数接收到的信号都是经过直射、反射、衍射等多路径传播而来的,所以其损耗也不得不重视,电磁波能量被传送到越来越大的空间中,因其是呈球形传播,单位面积上的能量越来越少,因此距离发射源越远,信号就越弱。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损耗为:

L=〔4πdλ〕=〔4πdc〕

由公式可知传播损耗值(L)与距离(d)、电磁波频率(f)成正比关系,当然如果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还会受到空气的影响,实际肯定会比真空的损耗大。而且在通信双方之间存在一定速度的相对运动时,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接受到的电磁波频率会有一定范围的频移,不过这样的影响较小,这样的自身损耗是无法避免的。这样就在公安实战中埋下了重大的隐患,特别是仍然在使用的,技术较为落后的无线电对讲机,很容易因为地理原因,远近或超出通讯范围而相互之间失去联系。通过调查,现场指挥失误导致侦查案件失败的有79%的原因是现场的无线电通信出现了失误,其中因对讲机的信号损耗而出现失误的占大多数。

无线电通信中存在的噪声主要是由于自然界或无线通信系统中自然存在的电磁信号的干扰,天电噪声、宇宙噪声、大气噪声、内部固有噪声等,不同频段的通信设备引起噪声的原因不同,以警用无线电频段为例,警用无线电频段在350MHz,接收机内部固有的噪声和环境中的人为噪声占主导地位,而3~30MHz频段则以大气噪声和银河噪声为主。噪声或者干扰信号的存在影响了无线电通信的质量,进而影响最远通信的距离。警用无线电通信要求的就是清晰准确,而这样的标准很难达到,特别是在无线电干扰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这样的无线电通信条件下,警员间的相互通信交流就已经十分困难了,更不用说在警员之间通过第一时间的信息交流而准确把握犯罪案件的动向。

如上所说,无线电通信时,所发射的电磁波是在开放的环境下传播的,极易被其他人运用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窃听。特别是警务工作中,所传递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机密文件,如果被不法分子截取,则后果不堪设想。

2、设备存在的问题

公安无线电在不断发展,但其中出现的瑕疵也是存在的,比如对讲机使用过程中因为自身频道占用极易造成无线电通信的影响,而这样的无线电同喜损耗又是无法通过使用方法来减轻的,所以说无线电通信在未来的发展之路还很长。

3、人为因素导致通信不畅

如今的民警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终究没有达到我们希望达到的水平,民警在使用无线电通信的过程中依旧会犯一些错误,比如在使用无线电通信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样一个通信联系的方法,反而是通过一些比较低级的比如手机通信等来进行比较重要的联系等等,这样就无形的给了犯罪分子以逃脱的机会,当然在公安民警之中也有一些人不具有无线电通信的专业知识,不能选择良好的无线电通信方法,又不注意保密措施,使得原本就存在缺陷的公安无线电通信变得更加易被反侦破。

五、公安无线电通信技术改善与展望

1、数字集群的推广应用

公安工作中对讲机的运用十分广泛,针对如上所说的无线电对讲机信号损耗高、易受干扰等问题,如今的公安无线电对讲机也做了一系列的改善,其中数字集群最为突出。数字集群结合了蜂窝数字技术的优点,可以指定的信道上装载更多的用户,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且提高话音质量,改变控制信号随通信距离增加而降低的弱点,使得语音和数据服务更加完善和方便。但其无线通信基站建立并没有完善,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还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越区切换技术的应用。但相信不久的将来数字集群会在公安无线电通信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

2、后3G时代的无线电通信

3G网络在中国已经成熟了,其带来的全面的高速网络为每个无线电通信用户带去了方便,公安工作也因为3G网络的改变而变得简单易行,如今3G网络已经接近尾声,3.9G(即LET技术)、4G网络将要兴起,我们会拥有一个更快速的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这样的技术革新使得之前所说的警务通等高新单人警务装备更加切合实际的发挥效力,3G网络所能提供的数据率,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大约为144kb/s,徒步行走的行人和慢速的汽车约为384kb/s,固定用户最大可以到2Mb/s,将要来的3.9G则具有100Mb/s的数据下载能力而4G网络理论上更能达到1Gb/s的传输速度,在4G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电通信已经远非之前我们所简单想像的通话短信了,它将带来的是通过网络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步视频会议、瞬时大数据量传输,将原本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变成了可能。而且在3G结束,4G兴起的时间段中,接收无线电通信的各种设备将变得更加个人化和智能化。通过这样的改变,相信将这样的大数据传输技术运用到公安事业中,使得每一个一线的警员都能够得到最新的犯罪嫌疑人的个人信息,使得公安工作得到更大的提升。

3、蓝牙技术的运用

蓝牙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 一旦连接到网络上的话,即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当然蓝牙技术在短距离的信号传递上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且蓝牙技术非常廉价,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警务蓝牙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短距离的无线电通信变得简便易操作,避免了之前所讲的通过蜂窝技术或者其他无线电技术所带来的速度缓慢、信号干扰等问题,蓝牙技术在警务工作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4、抗窃听技术

无线电通信的短板在于其会产生干扰和存在窃听问题,不得不说,噪声问题的存在有一部分是内部原因和不可改变的自然原因,我们只能将这样的影响降到最低而不能彻底的消除,而对于人为的干扰和窃听,我们现在选择的是使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制止,当然也有将信息进行加密变化的方法进行防窃听,特别是在无线电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正是每个人都很关注自己隐私问题的保密工作,而作为专用无线电通信系统的要求者,我相信警务抗干扰和防窃听技术在将来会有更大的突破,而作为公安战线上的我们也应为之而努力。

5、对于公安警员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培训

公安警员的无线电使用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正是通过这样的培训,公安无线电通信技术才能够不断的得到发展。

结语

无线电通信技术是一个发现不久,却一直能够有新技术的领域,公安事业运用无线电技术也处在一个发展很快,需要更多动力的新的时期,所以发展警务无线电通信技术要抱着一个发展的眼光,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的时代,缺少了先进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公安事业将举步维艰。当然在无线电通信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要利用好这样的技术,使警务工作更加的简便易行,使侦查的效率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Roy Blake 无线通信技术[M]科学出版社 2004

[2]梁华升 浅谈几种无线电通信技术及其使用现状 [J]广西轻工业2009(11)

[3]陈如明.未来信息通信网络发展战略思考(一)[J].中国无线电,2006,(15).

[4]韩国柱. 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11).

[5]王 磊 浅谈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拓新[J]科技向导2013(2)

第7篇

【关键词】 无线电 通信 发展 走势

科技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型的设备不断被生产出来。人们对于各种设备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无线电通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动力,让无线电通信获得了足够的动力,现如今的无线电通信发展还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通信方式与逐渐从固定通信改变为移动通信,从无线电通信技术开始到发展至今大约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下面对这五个阶段进行大致的介绍:第一阶段,时间大致为20年代到50年代,那是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主要是应用军方通信,主要采取的是短波频技术。第二阶段,时间大致为50年代到60年代,在这一阶段通信频率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电子管技术逐步向半导体技术发展,同时在移动通信与公用电话网络之间进行良好的过渡。第三阶段,时间大致为70年代到80年代,此时的通信频率已经扩展到了800MHz,尤其是美国的Bell研究所提出的蜂窝系统概念,更是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第四阶段,时间大致为80年代到90年代,在这一阶段第二代数字通信技术得到了急速的发展,通信技术逐渐向着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例如TACS、PDC、DECT等各个种类的系统以及业务的运作。第五阶段,时间大致从90年代开始至今,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全球一体化发展以及各种研究工作的协同进展,都促进了第二代通信技术向着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平稳过渡、发展。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个人化。在一个世纪,信息产业将会朝着个人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而移动IP的实现将会为信息个人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如何在手机上以及其他移动设备上实现移动IP,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IP技术与移动化智能网络技术进行有效的组合,将会推动全球化的个人通信的实现。(2)核心网络综合化以及接入方式多样化。信息网络的结构模式正向着核心网/接入网的方向进行发展,对网络进行分组以及宽带化的发展,使得同时网络核心上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同时对网络的管制也在逐步的放开,这都将极大地促进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良好的融合。(3)宽带化。通信网络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需要相对应的宽带来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光纤技术的不断普及,以及高通透性网络节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宽带化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延伸,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也在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进行发展,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也正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向着最高速率进行发展。(4)通信网络技术正在进行变革。现如今,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业务占据着主导的地位,电路交换网络技术正在向着IP网络技术进行过渡,且这种过渡是不可避免的,在未来的网络通信技术中IP技术将成为核心关键的技术,同时IP协议将成为通信协议中最主要的通信协议。

三、无线通信技术之发展热点

(1)相对于无线电高保真技术,全球微波接入操作系统,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其优势主要在于全球微波接入操作系统可以将信号传送至30英里远的位置,相比较于无线高保真技术的300米远传输距离,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这种系统的信息传输速度比无限高保真技术的传输速度快。(2)无线接入技术UWB。这种技术具有超宽带的优点,可以作为一种时域内的通信网络技术,主要采取的是超短周期脉中调制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的能力,同时结构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3)现如今的3G通信网络技术,已经在国内范围内得到了普及,通过数据可以进行分析,在未来这种通信技术依旧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其具有容量大、通信质量好以及频率简单等优点,更加容易被人们搜接受,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一步的研究。(4)新兴的4G网络通信技术。4G网络通信技术是集合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宽带化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相比较于3G技术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①传输速度高。②具有更高的灵活性。③具有更好的兼容性。④4G网络通信技术具有更多的业务。⑤4G网络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接入技术,例如提供语音等接入方法。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进行无线电通信的发展,促进无线电通信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参 考 文 献

第8篇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系统;3G网络;模块化

1 软件无线电技术概述

1.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基本思想及其优越性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了硬件、软件、无线技术等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多样性的功能系统。软件无线电技术其基本思想是以通用、标准和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实现了软件优化,减少了模拟环节,提高了功能的灵活性。总的来说,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第一,完全数字化。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通过通信系统的基带信号直至中频、射频段,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因此,它实现了全过程的数字化,构建了全数字化的通信系统。

第二,完全可编程性。软件无线电主要通过通用的硬件平台,将通信的各种功能实现了完全采用软件来进行,它主要包括:可编程的信道调制方式,可编程的射频与中频方式等。

第三,系统便于实现模块化。软件无线电技术利用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对现行的通信系统均能够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对模块的物理及其电气接口等性能指标达到统一、开放的标准;通过对单一模块进行更换,进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1.2 软件无线电系统功能

软件无线电实现了传统的无线电通信就需要经历信号的发射,信号的传输及其信号的接收等三大过程。随着新型无线电软件系统的信道接入、信道调制和信道的选址及分配等都可以通过系统终端的编程软件功能来实现,因此,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实现就可以缩减为发射和接受两个过程。与此同时,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它所承担的发射过程的软件功能相当丰富,不仅能够自行选择确定的适合信道传输的最佳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法;还能决策调整宽带天线的位置,获得最佳的方向。

2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现行的面向具体用途而设计不同频段、不同制式的无线电通信技术思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无线电通信的实际需要。软件无线电技术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对通信理念与体制的革新,它实现了通信系统的全面优化升级。

2.1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cdma 1x基站中的应用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和移动终端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后,其硬件更为简单,软件定义功能,射频和信道的访问模式以及信道调制等都可以编程。软件无线电在cdma 1x基站中的部分应用如图1所示:

在传统的基站设计中,主要经CDMA信道板处理后的基带数字信号通过D/A转换器形成模拟信号,再进行中频转换。各信号存在着相互干扰,使得每个模拟中频转换板只能对一个载波信号进行转换,其程序相对繁杂。相对而言,在软件无线电技术中,从CDMA信道中传输的基带数字则不再进行D/A的转换,而是作为数字信号进行数字中频的转换,这样,各信号之间就不存在干扰,实现了三个载波的数字中频转换集成在一块中频转换板上。

2.2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3G中的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系统的特点中,其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不同环境下的多媒体业务,因此,对实现多种网络的综合要求更高,既要做到无线网与无线网的综合,移动网与固定网的综合,还要达到陆地网与卫星网的综合,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业务使用方式。具体而言,软件无线电技术在3G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现了3G手机与基站之间的开放性、模块化的系统结构的构建;实现了智能天线结构,空间特征矢量包括来波方向估计的获得,射频通道权重的计算等;各种信号处理软件的实现,主要包括各类无线电软件的处理,信号流转换软件等。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3G系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它不仅为3G系统提供了通用的系统结构,还实现了灵活的功能和便利的系统升级;实现了利用统一的硬件平台和不同的软件满足IMT-2000家族概念的要求,实现了不同标准之间的操作。因此,软件无线电技术作为新型通信技术,在现代化通信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

1.1 馈线自动化技术的内涵

馈线自动化又称配电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线路及其设备进行监控及调度的过程。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关于使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对线路设备实施远程监控、调度成为研究重点,这也是其内涵和意义所在。

1.2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馈线自动化系统一般具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进行无功控制(线路上无功补偿电容器组的自动投切控制);二是进行数据的正确采集与远程监控;三是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故障定位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

1.3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主要作用

馈线自动化系统有三个作用:一是提高供电的质量;二是分段检修电路,避免全线停电现象;三是节省电网运行的费用,减少总体投资支出。

1.3.1 提高供电的质量

馈线自动化系统在对线路进行远程监控时,可以随时监控线路电压的变化,并自动调节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进而保障用电户对电压的需求。

1.3.2 分段检修电路

避免全线停电现象科学统计数据表明,出现故障和线路检修是引发停电的主要原因。现代的供电方式是“环网手拉手”,利用负荷开关将线路进行分段,代替了传统的“辐射形”供电方式,避免出现因某处故障或检修时引发的全线停电现象。在新型供电方式的基础上,运用馈线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出现故障的线路进行自动定位、隔离,并保护非故障线路在第一时间恢复供电,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1.3.3 节省电网运行费用

减少总体投资支出传统的由变电站直接向用户供电的方法,设备利用率低,需要的线路多,花费也多,而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实施,能更加合理的安排网络结构,如果电路出现故障,通过操作联络开关,可以使非故障电路自行开始供电。

2 关于馈线自动化通信技术的研究

2.1 通信技术的现状

馈线自动化的通信技术具有分散的特点,但一般距离较短,需要进行交换的信息也较少,对效率并无过多要求。所以在实现可靠性高、成本合理的条件下,选择通信方法的主要条件是不受配电网故障的影响,并且能在线路出现故障时保持正常的通信。因此,在此基础上较为适合的通信方法有:无线电通信、电话线、专用线缆、光纤等。一般在短距离的通信情况下,建议使用专用线缆和无线电通信方式。无线电通信具有易安装、成本低等优势,是目前在馈线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但是由于无线电通信具有发射功率低、覆盖范围小等问题,所以并不适合在高层建筑较多的市中心和距离较远的偏远山区使用。电话线是在不适合使用无线电通信的情况下使用,成本较高。光纤通信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但是其可靠性名列第一,随着科技进步和时展,必将成为应用最广的通信方式。在完整的馈线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方式不是单一存在的,要因地制宜,将合适的几种通信方式相结合使用才是正确的选择。

2.2 通信技术的结构

馈线自动化系统的通信技术分三个阶段——接入通信网、骨干通信网、终端层。其中接入通信网的作用是协助信息由终端层到配网通信子站的传输,一般采用光纤、载波、无线三种通信技术;骨干通信网的作用最大,是配网通信由子站到主站的方式,一般采用的光纤通信技术。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在传递前,要对其进行处理,依照信息的重要程度进行必要的筛选,然后再进行上传信息的过程,上传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信息拥挤的现象。

2.3 馈线自动化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10篇

【关键词】无线电 技术 通信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线电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不需要设置传输线,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传输,脱离了有线电技术的局限性。因此,无线电以他通信灵活的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市场关注。另一方面,没有了传输线不光是距离上不受限制,同时也脱离了环境的限制,可以在市区、山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无线电通信,我们再也不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布线了,让无线电随着人类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 现阶段无线电通信已经无处不在,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保护问题也变的比较的重要。

1 无线电技术的重要性

1.1 无线电应用范围广

无线电可以利用无线电波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这一独特的能力已然运用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家里收到的新闻、小孩子的玩具车、航空导航、广播电视、气象服务都是无线电技术的应用,无线电技术用途如此广泛,俨然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了。

1.2 改变人类生活质量

无线电通信正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21世纪这个计算机和网络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这样的奢侈品逐渐变成生活必须品。同时,在无线电在发展过程中,无线电波是实现信息自由传播的重要载体,各种无线电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为促进我国科技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无线电存在的问题

2.1 无线电干扰

无线电干扰信号直接耦合或者间接耦合的方式进入接收设备信息通道或这系统的电磁能量,就会干扰到无线电通信所接收的信号,造成性能降低,信息误差的现象,严重的还可以阻断通信。这是由于无线电管理政策从军管变成地方政府管理,并逐渐的走向民用化,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无线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个人擅自使用无线电台,例如非法大功率无绳电话直接使用通信频率,会对通信产生最有害的直接干扰,造成无线电干扰事件频频发生。

2.2 雷电侵入波

当雷电直接击中了架空电线或者埋在地下的电缆,雷电流会以二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光速以波的形式移动,对电力设备造成极大的危害。实践也证明,在埋有电缆的地方,沿电缆埋设的线路落雷概率要比其他地方落雷概率高。另外,雷电之所以会危害到电气设备,一方面是直接雷击,另一方面是雷电过后的过电压、过电流。当雷云在起电和先导放电的过程中,对架空线会产生静电感应,使之产生异号静电位,即使雷云没有放电,仅在雷云起电和移动的过程中,也会对绝缘良好的短电话产生10到20KV.产生相距大约20到3000m的对地雷击,一般将在架空电话线路中感应高于1000V的过电压,这必将产生相当大的危害。

2.3 谐波滤波器故障

谐波滤波器在出厂时已经用专用仪器调好,并在20MHz的位置(计数器刻度在1000)出厂,要在安装前用电容表测量此时滤波器输出口或输入口的总电容量C∑(20),此电容值是作为今后更换和维护的唯一标准。但是往往缺乏对谐波滤波器的日常维护,导致当谐波滤波器在播音时突然发生故障时,必然会引起长时间的停播。

3 如何应用无线电技术

3.1 无线通信铁塔的接地及防护

在铁塔地网方面,对热镀锌扁钢也是有较严格的要求的,应采用40mm*4mm的规格,通过焊接把铁塔塔脚地基内的金属构件进行连通,一共需要进行四次,另外,对铁塔地网网格的尺寸也是有严格要求的,要求必须大于9m2,而且铁塔地网和机房地网相距15m和以上的时候,要让铁塔地网和机房的地网相互独立,这就需要铁塔的地网和机房的地网分开设置。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应保持一定的范围内,两者相距不应该超过15m。同时,为了宣泄雷电流,至少要有2根符合要求的热镀锌扁钢在地下,把铁塔地网和机房外环形接地体焊接连通,而且热镀锌扁钢上要均匀的设置垂直接地体,距离差不多以2倍垂直接地体长度为宜。

3.2 无线通信高频馈线的防护

铁塔上馈线是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也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馈线和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在进行接地时,可以选择天线处、机房入口外侧或者离塔处,其中当馈线和其他的同轴电缆长度比60m长的时候,需要在铁塔中部的位置再增加一个接地点,并且接地线要采用多股铜线,而且截面积要大于等于10m2,并且在室外的走线架头尾两端都必须要接地,在机房接地时,馈线和其他的同轴电缆要接入室外接地汇集线。在天馈系统安装避雷器的时候,要注意避雷器的接地端,接地电阻一定要小于50,如果高于50就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同时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要和铁塔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连接的电阻等于零,馈线要从铁塔内部垂直而下,并且在一定距离的时候要用铜丝在铁塔上进行固定。

3.3 微电子设备防雷击

微电子设备防雷要减少天馈线进入机房的雷电压,这就要求天线铁塔和机房之间要安装用来悬挂电缆的钢绞线或者是起到支撑作用的金属过桥,钢绞线和过桥在电气要进行和铁塔的连通,为的是在电缆进入机房外侧的时候,过桥、电缆和钢绞线外层能够连在仪器,并以最近的路线和接地网相互连接。同时,在进行机房的防雷措施之前,要注意先对机房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规格。然后给金属外护层、PE线等金属体进行等电位连接,然后测试并记录接地电阻值,绘制机房的防雷平面示意图。

4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无线电技术也越来越朝着网络发展,趋于综合化与多样化,面对无线电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管理部门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无线电监测能力,保障无线电在转播等工作中使用的安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颜琛,浅谈电力通信设备检测[J].通信电源技术,2013(6).

第11篇

【关键词】通讯;船舶;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通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通讯技术的发展给船舶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大大提高了船舶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为船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二、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介绍

在运输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下,海上运输日渐成为运输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的无线电通信,能够使船长更为全面的掌握船舶航运安全信息,进而做出及时有效的决策,使船舶能够保持安全稳定的航运状态。无线电通信系统还为陆地指挥中心对船舶的指导与援助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也极大的提升了船舶航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船舶无线电通信概念及特点

船舶无线电通信是指船舶利用无限电波在空间进行信息传递,多系统间的信息传递能够满足即时通信需求,并且极大的丰富船舶所掌握的航运信息内容,为船舶航行提供更为有力的安全保障。无线电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息源,发送设备以及接收设备构成,信息源通过将不同种类的信息转化成为模拟信号或离散信号,并将其输送到发送设备中,发送设备在将信源与传输介质进行匹配后,把信息信号内容发送出去,接收设备则主要负责对信号的接收和转换,信息内容在发送和接受的过程中,还涉及到了多种形式的编码,调制流程,不同设备所具备的调制方式不尽相同。当下我国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信号收发主要使用MF/VHF设备,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满足规定最小半径要求,这样才能有力保障无线电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

2.现阶段我国船舶无线电通信技术概述

由于人为操控下的船无线电通信系统无法有效保障船舶航运过程的安全,所以在无限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必须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使船舶无线电通信能够更为全面的满足当下航运需求,在国际船舶无线电设备的发展背景下,我国船舶航运中也采用了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作为一种全球性通信系统,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是以保障海上船舶及其人员生命安全为目的而搭建的。在船舶的正常航运中,该无线通信系统能够为船舶提供必要的航行信息,使船舶能够更为全面有效的掌握航运状况,而一旦出现船舶遇险事故时,该系统能够及时向岸上搜救机构和附近船只发送遇险报警信号,使得船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与支持。在我国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应用取得进步的同时,国家也针对船舶通信系统的应用制定了相关规定,这为今后我国船舶航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在船舶运行中的应用

随着无线电通讯规则的日臻完善,船舶一旦遇险后,通讯工作对船舶和船员的生死存亡起着关键的作用。只要报务员操作技术熟练,严格掌握通讯规程,船舶的获救是很有希望的。

几年前,我国有一艘远洋轮载着部分危险品在驶往目的港的途中,货舱突然起火并有增强的趋势。火警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船长亲临驾驶台一面组织力量灭火,一面拟报告知国内。报务员受命后,马上将有船长签署的遇险电报迅速准确地拍发出去。当国内领导收阅后,立即电示最有效的灭火方案。同时电告遇险船附近的国轮赶往出事地点营救。遇险船上的船员经过努力并采用种种灭火方法,但都失败了。为此船长考虑到危险品受热后会引起爆炸,所有人员应尽快撤离现场,否则瞬间变化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船长在反复权衡并征得上级同意后决定弃船。当全体船员安然转移到我国兄弟船舶后不久,该轮果真爆炸沉没了。

这样的事例还有。如果由于报务员失误,或其它原因未能使遇险通讯保持顺利,那后果确实不堪设想。浩瀚的海洋,大小船舶众多,要想完全避免海难

事故也不现实。一旦船舶遇险后,在失去自救能力的情况下,最可靠的手段是要与岸上取得联系,并得到陆地上的有效援助。为了最迅速、最准确地告知岸台,经过各国专家们的研制和试验,现已有了一个“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该设备的特点和用途给未来海难救助工作带来方便,而且使用极为容易。性能分微处理机和自动发射两部分。在平时,船舶的一些数据如航向、航速等能自动输入进去,并有微处理机分析贮存。船舶一旦失事,只要把它扔到海里,遇险信息就能自动发射出去。太空中的搜救和海事卫星接收到失事信息后,立即通知国际救助协调中心,由该机构采取紧急措施,统一筹翅对遇险船舶进行有效援助。利用“卫星紧急无线电示位标”对遇险船进行搜索营救,不但工作效率高,而且最大的优点是不受气象和地理条件的任何影响,属于全天候工作的一种理想的设备。

四、现代网络技术应用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陆地网络通信系统经过近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水平,应用方面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市场运作也已经进入全面商业化的阶段。以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航海信息系统的建设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下面几种系统。

1、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

该系统一般由雷达监控系统、船舶数据处理系统及船舶交通服务指挥中心组成,辅以VHF通信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气象系统等,在距离海岸25nmile范围内,对船舶交通实施监督、管理和控制并提供咨询服务。目前这类系统在我国沿海各主要港口、码头都已逐步建立,对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通航效率、协调海上应急救助和保护水域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

2、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字视频网络监控系统,整个系统包括图像采集、信息传输、图像处理三大子系统,由监控摄像点、现场监控站和监控中心组成,监控中心一般设在地方海事局,实现对管辖区内的一些主要港口、渡口、码头、港池、以及进出港航道和外锚地等水域的监控。通过局域网各级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各监控点的现场情况,并对所需浏览图像进行灵活编辑操作,通过网络将监控数据上传至上级海事主管部门。目前,该系统已经或正在我国沿海各海事部门部署和运行。

3、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

这是一种集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助航系统和船舶避碰设备。AIS由船载设备和岸基设施共同组成。船载设备是一种工作在VHF海上频段的船载广播式应答器,它可以连续自动地向其它船舶或岸台播发和接收邻近船舶的静态、动态数据和航行状态信息,实现船舶间和船岸间船舶信息和航行状态的自动交换、监测和识别;岸基设施由基站、基站控制器、服务器、基站网络系统和相应的控制、应用软件组成,系统可实时监测、存储、处理基站岸台接收到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通过AIS船舶监测系统,可以准确定位在港船舶的位置坐标,查看船舶的详细信息,并对多条船舶进行实时跟踪定位,极大地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

4、远程识别目标系统配套设计

船舶位置、MMSI、发射数据等是现代远程识别目标系统所应具备的内容。很多通讯导航设备厂家在原有的INMARSAT-C基础上,对系统进行升级后,具备远程识别目标系统功能。对于船厂和生产厂家在配套设计时,该系统的功能配备并没有那么复杂,因为其在原有的卫星通讯站中集成装配。而且,该系统会每隔六小时对船舶所处位置进行信息的更新,这就为陆地对船舶的管理以及船舶的航行具置的监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远距离AIS系统就是陆地对船舶实行实时监测的有效手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船舶安全运行需要现代通讯作为支撑,所以,在船舶运行的过程中,要积极结合使用先进的现代通讯技术,为船舶的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船舶运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彭世成.重视人的因素加强船舶安全管理[J].辽宁交通科技.2009(06)

[2]王振德.船舶安全与“事故预防三阶段法”[J].世界海运.2012(02)

[3]彭合同.浅谈新形势下的船舶安全管理[J].世界海运.2011(05)

第12篇

本报讯 8月17日,第31届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北京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尚勇出席并致辞。

苗圩指出,无线电等信息通信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了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孕育发展,极大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苗圩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无线电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在无线电通信与信号处理、射电天文学、电磁传播与微波遥感、电磁环境与干扰、电离层无线电与传播,以及电磁场与电波、电子学和光子学、等离子体波、生物医学电磁学等领域取得众多重要成果,为世界无线电技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加快无线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步伐:一是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不断完善频率资源规划,提高利用效率,加强保护,有效满足各方面特别是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需求;二是加强无线电技术创新,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加强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四是加快健全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强化行业管理和市场监管,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苗圩强调,中国愿意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成效。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人员往来,支持国际间的科学计划、科研项目合作,鼓励国际间学术界、企业界联合创新、共同发展。

本届大会由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主办,中国电子学会承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协办。这是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本届会议针对电磁计量、场与波、无线电通信系统与信号处理、电子学和光子学、电磁噪声与干扰等十个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金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