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21:1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理课讲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次教育实习按照学校的要求,任务有二:教学任务与班主任工作。另外,我们二附实习小组还共同完成了一个教育调查,并且制作了熟悉网志。完成情况如下:
2、 班主任工作。在日常方面,按照要求每天7:20按时到班,检查班级情况。午间操跟操。每周一、二、四的午自习到班进行个别答疑。平时,注意和同学们的交流,观看了全校运动会。并与高二1班的另外两位实习班主任一起,在原班主任和各位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主题班会——《life story——大小孩的故事会》。
3、 其他。我们的教育调查对象是师大二附的高一高二学生。高一7个班,高二6个班,文理均衡。大约收回500份左右的有效数据。调查内容与中学物理课现状有关。问卷由我初步草拟,经过全组评议,带队老师评议最终定稿。具体完成情况将在调查报告中提交。
实习网志是由郝雪,黄孝吉和我共同建设的。作为我们实习教师与同学交流的平台。同时普及一些物理、天文的科学知识,解答一些课堂上的问题,提供与教学相关的链接,也作为实习成果的小小展示。
为期四周的教育实习,不但使我在物理教学与班级管理上学到了很多,也增进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实习的班级是二附高二年级的理科实验班。同学们聪颖、独立、有创新精神。开始与他们接触我还有些紧张,常被他们的提问难住,无所适从。但他们却反过来安慰我,鼓励我慢慢来。在他们的宽容与鼓励下,我进步了不少。尽量作到每次答疑都有备而来,每次批改作业前都把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几周下来,我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少了。在他们中间,我才深刻的体会到大学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
"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学生眼里找自己的问题,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我的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他们永远都是我的榜样,也是我想要超越的目标。在我讲第一堂课之前,指导教师把他自己的教案拿给我看。我虽然写了教案但是并没有准备讲稿。这样,给老师试讲的时候,由于准备的不细,将整堂课的结构都破坏了。该讲清楚的东西一点也没交代清楚。他听完之后毫不客气的一一指出所有的错误和缺点,告诉我应该怎么讲。带队老师也严厉的批评了我,叫我回去一定要写讲稿,第二天绝不能讲成这样。那时,我真的觉得讲课好难。自己的心态也摆的特别不好——因为我太想把课讲好了,压力特别大。当天晚上,我准备到2点多,第二天终于把课顺利的讲完了。从那堂课以后,我才真正理解“教师”与“好教师”的差距。对我来说,他的课就是标准:如果课讲不到他那么清楚,根本不能算是好课。
班主任老师平时很严肃,言语很少。可是对管理班级很有一套。我们1班的管理就象是一部全自动的机器,绝大部分靠同学自己和班委管理,自觉、自发的进行。象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最头疼的就是班级的管理。通过每周班会课的学习,确实体会到了班任老师的方法。我想,那就是:恰到好处和用心。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学生的事永远是大事。
不过努力的话,机会总会有的,终于我们几个同学找到了一所学校,让我们参加实习,这真是令我喜出望外,我可以做一名实习教师了。
本次教育实习按照学校的要求,任务有二:教学任务与班主任工作。另外,我们二附实习小组还共同完成了一个教育调查。完成情况如下:
1、教学任务。在教育实习的四周内,听取指导教师王华老师的课11节。其他物理教师授课6节;听取组内同学讲课9节;共完成了4个新课的实习教案:其中《欧姆表》和《分析电路》进行了试讲,得到了指导教师、带队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共讲课3节:《欧姆表》一节(高二1班);《电路分析》两节(高二1班,2班);平时。协助教师批改作业,对同学进行个别答疑。了解教师的工作安排并参与集体备课。指导教师的授课做教案式记录。
2、班主任工作。在日常方面,按照要求每天7:20按时到班,检查班级情况。午间操跟操。每周一、二、四的午自习到班进行个别答疑。平时,注意和同学们的交流,观看了全校运动会。并与高二1班的另外两位实习班主任一起,在原班主任和各位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主题班会——《LIFESTORY——大小孩的故事会》。
3、其他。我们的教育调查对象是师大二附的高一高二学生。高一7个班,高二6个班,文理均衡。大约收回500份左右的有效数据。调查内容与中学物理课现状有关。问卷由我初步草拟,经过全组评议,带队老师评议最终定稿。具体完成情况将在调查报告中提交。
为期四周的教育实习,不但使我在物理教学与班级管理上学到了很多,也增进了我对自己的认识。我实习的班级是二附高二年级的理科实验班。同学们聪颖、独立、有创新精神。开始与他们接触我还有些紧张,常被他们的提问难住,无所适从。但他们却反过来安慰我,鼓励我慢慢来。在他们的宽容与鼓励下,我进步了不少。尽量作到每次答疑都有备而来,每次批改作业前都把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准备。几周下来,我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就越来越少了。在他们中间,我才深刻的体会到大学老师常常提醒我们的一句话:"教师,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学生眼里找自己的问题,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班主任老师平时很严肃,言语很少。可是对管理班级很有一套。
我们1班的管理就象是一部全自动的机器,绝大部分靠同学自己和班委管理,自觉、自发的进行。象我这样的年轻老师最头疼的就是班级的管理。通过每周班会课的学习,确实体会到了班任老师的方法。我想,那就是:恰到好处和用心。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学生的事永远是大事。
我的指导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教师,他们永远都是我的榜样,也是我想要超越的目标。在我讲第一堂课之前,指导教师把他自己的教案拿给我看。我虽然写了教案但是并没有准备讲稿。这样,给老师试讲的时候,由于准备的不细,将整堂课的结构都破坏了。该讲清楚的东西一点也没交代清楚。他听完之后毫不客气的一一指出所有的错误和缺点,告诉我应该怎么讲。带队老师也严厉的批评了我,叫我回去一定要写讲稿,第二天绝不能讲成这样。那时,我真的觉得讲课好难。自己的心态也摆的特别不好——因为我太想把课讲好了,压力特别大。当天晚上,我准备到2点多,第二天终于把课顺利的讲完了。从那堂课以后,我才真正理解“教师”与“好教师”的差距。对我来说,他的课就是标准:如果课讲不到他那么清楚,根本不能算是好课。
一、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新教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物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课程目标的这三个维度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都融于同一个教学过程之中。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需要从三个维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例如,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超重和失重的感受,对超超重和失重的条件进行猜想,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来探究;提高他们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的意义;可以展示人类在太空上所进行的有关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的普适性;还可以通过对电梯秤示数的变化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高中物理课程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初中有很大的不同,要增强学生学好物的自信心,让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和学会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使他们在独立获取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等方面获得具体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科学探究的课题有的是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吻合的。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探究的物理问题是由教师和教科书直接提出,虽然其中不乏关于问题背景的介绍,但很少有让学生主动发现和构思问题的机会。在高中阶段,教师有必要对一些探究的物理问题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或者创设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科学思维,自己提炼出应探究的科学问题。
要提高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就要使学生学会把探究的课题分解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小问题,会思考解决每个问题的不同方法,根据现实条件选择、优化有关方法,从而形成探究的方案;学会从原理、器材、信息收集技术、信息处理方法、操作程序等不同方面来构思探究的计划;学会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查询相关资料;学会在相互交流中完善探究计划。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习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
在指导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时,教师不要预先设定表格,让学生“照方抓药”。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客观的思维品质,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探究假设相符的物理事实上,同样需要观察和收集那些与预期结果相矛盾的信息。在通过一定的科学探究之后,应该让学生学会依照物理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立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树立把物理事实作为证据的观念,形成根据证据、逻辑和现有知识进行科学解释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解释的评估。为此,可以让学生提出并比较不同的解释,看看所收集的证据究竟更支持哪种解释。学生之间的公开讨论、评议是提高评估能力的有效方法。关于科学探究的交流和表达,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自己表达能力的提高:一是交流内容的组织,包括课题的提出、探究计划框架、信息收集过程和数据整理、基本论点和对论点的解释、存在的问题和新发现等,应学会根据课题特点有所侧重;二是陈述的形式,包括文字、表格、图像、公式、插图等,学会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学中要提供学生当众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准备有条理的讲稿,并进行准确和富有逻辑的发言。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所的能力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学生在某些环节的探究行为中自主性较强,与这些环节相对应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在另外一些环节中,教师需要作必要的引导或指导,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在设计、实施科学探究教案时,应该对不同案例的具体教学目标进行认真分析,以便了解学生在探究经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物理源于生活,走向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胶带纸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学生的课后作业也应该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例如:游乐场中的物理;车站、码头上的物理;超级市场中的物理等。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但要避免进行刻板的技能训练,因为随着科技进步,对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实验是了解、研究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学生实验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在合理的环节和预定的计划中去完成。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Sciens_Technology_Society)的简称,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然而物理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与科学素养呢?笔者根据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业界同仁探讨。
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探究和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渗透STS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做起,要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科学家名人轶事与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与故事,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摆动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观察苹果总是落到地上从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立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此外也可由学生讲讲各自所知的一些科学家小故事,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2、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声现象中的“双耳效应”内容时,我让学生分别聆听单声道和立体声录音机,播放同一首乐曲的效果,然后让学生谈感受,进而讲解利用“双耳效应”原理在技术上实现立体声效果的应用等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时,我让学生举出生产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例子等。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3、强化探究与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与探究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体会科学原理与技术的实现之间的关系。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强化实验与探究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学。对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教师要先提出要求或问题,然后让学生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在探究实验基础上的科研小论文写作教学。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科学素养。从而体会科技与社会的联系,真正领悟STS的价值。
二、联系实际联系社会、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渗透STS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瓶子吞鸡蛋”、“水透镜取火”、“纸锅烧开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让学生真正体会科学和技术的孪生兄弟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能源的利用”后,可组织学生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理论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物理科技创新意识作好准备
充分利用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极大的发挥师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高中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高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高中物理知识。高中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2注重高中物理史教学高中物理发展史是高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高中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高中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高中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高中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高中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1.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积极组织开展高中物理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广阔的天空让学生多进行物理社会实践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2.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高中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高中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2.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dylw.net 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高中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高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技意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65-01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的好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
(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
关键词:情感教育;科技意识;强化;实事求是;创新能力;主动参与
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物理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并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其中呢?
一、结合物理教学,在具体情况中寓“情”于教,以教育“情”
科学中蕴含着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大门,而每一个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
例如对物理学史教学,通过对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内容选用适当的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神五、神六、神七。它的发射成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会更加主动地学习物理。
二、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从成功中提高自信
学生通过克服一定困难而获得成功,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加对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成功情境,课堂练习题的编排应保持一定的梯度,使他们都可以获得相应的成功;教学的题材尽量来自学生,将好的解题方法进行推广,对正确部分应给予肯定;教师还要通过各种机会和手段,运用各种契机,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就能使学生动机化得到强化,有助于自信心的确立。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
2.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情感教育对科技意识的培养起着促进作用
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指导。物理中充满了美,科学与艺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在中学物理课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物理课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需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同时拉近师生关系,给予他们鼓励,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比如:
1.趣味活动。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教学;整合
中国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B(2012)8(S)—0064—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变革。通过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可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规律的建立、深化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整合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仅用PowerPoint软件将本可用粉笔板书就能表现的教学内容生硬地编辑成幻灯片讲稿,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将常规方法不易达到的目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视频、图片、网络检索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和再现功能,结合传统媒体工具展示出来。本文主要探讨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其与科学探究过程有效整合等问题。
1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在科学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会注意可直接观察的而且经常能感知到的现象。然后经历提出问题、利用信息资源、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分析和处理原始数据、得出答案与解释,并将这些解释进行对照和交流的探究的具体过程。”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对图、文、声、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可实现有声、可视、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进而为物理探究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超重与失重》这一节的学习中,可先通过展示相关精彩的图片,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初步认识有趣的失重现象;也可以播放人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时,电梯运行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变化的视频,以便学生观察、比较并读数、记录。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从而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但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不能只停留在多媒体所呈现的信息表面,而应挖掘现象的本质,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2 突破难点,促进探究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有限,高中物理概念的抽象和过程的复杂性,造成学生的认知困难,形成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在突破难点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动态地展示某些复杂过程的变化,帮助学生把握物理过程的变化特点和规律。实现意义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进行《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教学时,由于实验条件、教学空间的限制,若仅通过绳波的形成等演示实验很难使学生理解“波由近及远向前传播,而各介质质点在平衡位置上下做往复运动”,通过波的形成过程的动态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形象的空间图景,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机械波传播过程与特点等知识的探究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波形成过程,传统讲授法的必要性也不可忽视。
3 仿真模拟,辅助探究
仿真实验是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物理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课件。仿真实验包含了一般实验的特点和主要过程,甚至可以做真实实验无法做到的实验。在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仿真实验是通过模拟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手段,再现真实世界的某些方面,并通过实际操作而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看清楚快速运动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或看到很大范围或很微小的运动情况。
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可让学生借助几何画板或仿真物理实验室等仿真模拟平台,在微机上模拟各种实验情形,对物理现象或过程的规律形成初步的认识,这就减少了实际实验探究的盲目性增加了探究的针对性。利用信息技术的仿真模拟功能,对实验探究可以起到导向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恒定电流》一章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利用“新课标实验室一高中电学”仿真模拟软件,从“器材室”里自选器材模拟连接电路,探究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在本节中通过仿真模拟可以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及连接电路的实验技能。虽然仿真实验不能替代真实的实验,但仿真实验是整个现代物理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它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也是很有价值的。
4 处理数据。规律探究
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地处理和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表格和图像是处理、分析数据的常用方法,但图像比表格要更直观形象。在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用表格记录和处理数据。用图像处理数据对许多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数字化实验系统(DIS实验)在绘制图像、处理数据方面的优势。数字化实验系统是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综合运用包括硬件、软件在内的信息技术手段构造的,集实验数据采集、显示、分析、处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时实验系统。DIS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使实验准备和数据处理时间大为缩短,其方便、精确、细微化等特点有利于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资源价值,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与准确性。
例如: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在对运动物体的位移及其相应时间的测量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本节课可以利用DIS教学实验室系统进行实验,利用位移传感器和计算机的连接装置准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测量的原始数据可用表格进行呈现,也可以直接生成s—t图、v—t图、s—t2图。对实验得到的数据也可利用常用的Microsoft Office 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做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这样学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直观的图表,能比较容易得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在《电阻定律》等电学探究实验教学中,可利用DIS实验测量、探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快捷、准确地把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具体、直观地展示出来。
5 开发资源。拓展探究
构建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追求的目标。互联网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信息资源,并且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创设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数字化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用光盘、网络检索,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在教师和同学的协作交流中,开展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应尽可能让学生带着实际探究目的进行网络学习,这要求教师课前有效地选择和开发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探究。
6 合理利用,有效整合
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仿真实验、机器人和数字化实验系统的日益成熟,当今的教育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手段引入物理教学后,教师可使用现代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素材库来辅助教学,或采用可视化的模拟实验,或由课件直接给出图像,或从静态的图表发展到动态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贯彻适时、适量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原则,正确处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的关系。
物理学科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由于模拟实验毕竟不是真实实验,其可信度不高。因此,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在教学中必不可少。另外,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时常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课件也存在着无法应对突发的错误、交互技术不完善等缺陷,所以信息技术仍不能解决常规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因此,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传统实验手段的功用,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技意识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一实验一观察记录一分析讨论一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一讨论方案一选择方案一实验验证一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首先,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4.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举办科技讲座时,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利用活动课分班级或集中学习,可以收集军事科学、航天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科学家的事例与贡献等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质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进行专题介绍,还可以利用板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
5.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物理知识的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学习“水能风能的利用”后,可调查当地能源使用情况、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调查噪声污染、热机的使用、农村用电等情况。
【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技术 大学物理 课堂教学
近年来,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电教媒体,为学员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不断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大力开展多媒体教育实验,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员创新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学员满意程度也稳步提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员创新能力
由于受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的限制,学员仅从物理课中提供的信息资料很难分析得出结论,而且印象不会很深。多媒体有极其优越的表现力,通过具体形象情境创设、展示三维空间并发挥多媒体交互性的优势,以活跃的动态画面展示物理现象出现的场面,以动画模拟物体运动过程,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加之逼真的音响效果,再现真实的生活画面,使学员如身临其境,为学员营造了探索科学情境,极大地引发了学员解决问题的热情,激活了学习的动机,诱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强化了教学效果。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支配下,将大脑中已有的感性和理性知识信息,按科学的思路,借助于想象和直觉,以突发性飞跃的形式所完成的思维活动过程。物理的学科特点,为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品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学员经常会碰到一些突如其来的而又说不出理由的答案。这是学员直觉思维萌发和表达的一种体现。直觉思维是人的综合思维的一种成份,是创新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员应合理运用电教手段,给学员创造机会,鼓励学员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大胆地猜想提出“假说”,培养学员的思维。大凡创新,总是不满足于原有的状态,不依常规,用新的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尤其在习题指导过程中,教员应鼓励学员不追求问题解决的唯一正确答案,引导学员就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从而标新立异,提出不同的答案,努力实现思维起点和思维途径乃至思维结果的多端多样。用多媒体技术把思维过程演示出来,把抽象的过程通过实例或图象具体表现出来,引导学员思维发散,让学员感受多途径解答问题的成功乐趣,从中比较并优选出最佳方法。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内容更新,突出教学内容重点
教学内容的更新,将进一步开拓学员的知识面,有利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教育科学的视角看,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信息己经远远超出了个人所能掌握的知识限度。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框架再也无法适应这一知识爆炸的冲击。现在施行的课程内容,多是依据各门学科背后的学问进行组织。具体的说,就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压缩与精选。在知识爆炸的今天,重要的不再是向学员灌输大量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员揭示知识的结构---经过精选的高质量的系统知识,并依据学员的认知结构加以组织。由于信息资源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它要求在教学中变知识传递与知识复制型的教学课程为知识操作与知识创造型的课程,把课程看作不是预先规定好教学目的的凝固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变动、不断更新的教学媒体,把整个教育过程看作一个信息系统在运作。学员所要学习的不仅有以课本为载体的信息,声音、图像等多元化的信息也都将作为教学内容被引入课堂。这种教学内容的更新,必将极大的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学员接受的不再是单一知识,更多是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学员来说,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中心,它仅是本学科知识的压缩与精选,以多种媒体组合成的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和学员的认知体系。在教员的引导下,学员可以更广泛地涉猎学科空间,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学科的最新知识。从信息时代来看,社会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知识复制型人才,它们更注重人才对知识的自我理解能力、自我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将会大大提高学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教员向学员传授知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给学员传递某一学科知识(教学内容),二是帮助促进学员有效的学习。面对教学信息,学员必然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接受反应,它表现为学员对教员传授信息的理解程度;另一种是构成反应,它表现为学员将理解的知识转换为自我能力的程度。比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构成反应是教学的期望和目的所在,而计算机辅助授课方式能够更有效的帮助教员提高期望值。
面对信息社会的今天,学员要学的知识更多、更广,利用该教学模式能促进学员当堂吸收知识。在这种模式中,计算机只是协助教员尽可能完成一个趋于理想的授课方式。教员仍以讲授方式为主,同时也可以借助教学软件的帮助将讲课内容中不易直观形象表现出来的、需要用许多语言和文字解释的东西(例如:形象比喻、举例说明、进展过程等),通过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仪以多种媒体形式非常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员面前。这改变了过去黑板或胶片投影仪那种平面的、固定不动的文字图形和单调的声音效果,而是采用图片、录像、动画、图形以及色彩与声音的变化,给学员以全新的视听感受,使学员加深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印象,做到当堂理解、消化、吸收,收到了原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目的。另外,教员使用的CAI课件,完全依据教员的讲稿及本人的意愿和要求选择编制内容,所包含的内容与使用者每堂课要讲述的内容及其讲课风格、特色紧密相连,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跳跃的、不连贯的,这样更有利于教员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也更易于学员接受。这种计算机辅助的教学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必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