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评语

大学生评语

时间:2022-07-11 07:23: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评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评语

第1篇

你机灵活泼,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头脑活络,在行为习惯上你不拘小节,在学习上你渴求进步,期中考试你的成绩虽不理想,但你不懈努力,奋力进取,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不过你有你的长处,你在音乐上有很大的天赋,希望你在音乐上有更好的成绩。

敖同学:

你机灵活泼,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头脑活络,在行为习惯上你不拘小节,在学习上你渴求进步,期中考试你的成绩虽不理想,但你不懈努力,奋力进龋已经得到了很不错的成绩,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学习上更上一成楼。

龚同学:

你纯真可爱,你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某些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确,你很聪明,常问出别人无法想到的问题,多么与众不同。一双灵巧的小手,做什么象什么。但是你在学习上总不能名列前矛。希望你以后把迟到和一些不好的习性改正。好好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的到。

邹同学:

纯真朴实的你,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课间很少听到你欢快的笑声,课堂很少见到你活泼的身影,你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学习成绩上常会有一鸣惊人之举,引得众人刮目相看,对此你总能不骄不躁,平静对待。愿你永保小草的性格,平凡朴实,生机勃勃,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张同学:

你机灵活泼,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头脑活络,在行为习惯上你不拘小节,在学习上你渴求进步,期中考试你的成绩虽不理想,但你不懈努力,奋力进龋回顾你一学期所走过的路,会发现你进步了许多,毕竟你付出了努力,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一分勤奋,在行为习惯上多一分自律,奋发拼搏,铸造完美的自我。

汤同学:

你机灵活泼,能言善辩,思维敏捷,头脑活络,在行为习惯上你不拘小节,在学习上你渴求进步,期中考试你的成绩虽不理想,但你不懈努力,奋力进龋回顾你一学期所走过的路,会发现你进步了许多,毕竟你付出了努力,希望你在学习上多一分勤奋,在行为习惯上多一分自律,奋发拼搏,铸造完美的自我。

赵同学:

纯真朴实的你,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情,课间很少听到你欢快的笑声,课堂很少见到你活泼的身影,你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学习成绩虽不理想,但你不屈不挠,顽强拚搏。虽然家庭对你造成不良影响,但你能努力克服。老师希望你充分利用好网络,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老师祝愿你永保小草的性格,平凡朴实,生机勃勃,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第2篇

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所以作业也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种方式,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批改作业,评定成绩几乎由教师包办,呈现的评价方式,是填写单一的“优、良、中、差”等级,这样单一的等级评定,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家常便饭”,而学生对教师大量时间批改后的作业,只看成绩,并不加反思。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与自己不相干,没有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没有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一、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了受赏识而生存,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一新。

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

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

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

而对于聪明的小马虎的评语是: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如果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

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

而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给的评议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的再漂亮点,就更好了。

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大有进步,再加油!

你真棒,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这么难的题,你还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

只要全心全意投入进去,什么都难不倒你。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

一丝不苟,值得学习!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二、让作业评价成为改变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剂”

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喜欢学数学的学生,一般做题较认真,能独立思考,解题方法有创造性和灵活性。对这些作业呈现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不怎么爱好数学而且性情急躁的学生,作业一般较马虎,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对待这样的作业,评语要讲究艺术性,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对一些不爱动脑筋,作业有抄袭现象的同学,老师的评语是:“B+如果能独立完成作业=特优,B+如能积极开动脑筋=特优”。“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评价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时重在激励,贵于引导,皆在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不断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因此,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对学生的评价,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向比较。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及时于以表扬、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比较中树立信心,在评价中不断进步,真正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器”。

三、让作业评价成为学生转变的“调节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应具有激励导向作用,更应具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方向,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类档案;档案管理

2008年,教育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第27号令),与198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相比,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内增设了“学生类”档案,这一变化强调了“学生”这一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原则。在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做好学生类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高校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1.档案材料不完整、不规范。学生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归档涉及很多部门的领导和广大师生,覆盖面广,材料多。而大部分高校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管制度,致使材料归档不及时、不完整。那么多学生的档案材料最后都集中交给辅导员整理,时间短、任务重,辅导员怎么办呢?只有请学生帮忙。由于学生档案意识薄弱,又缺乏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致使错放、漏放、丢失、篡改、抽调处分材料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另外,由于档案意识薄弱,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档案的重要性,在填写各种材料时随意性太强,致使档案材料很不规范。

2.信息含量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要。高校学生档案原有的功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的,内容包括高校招生录取材料、大学生入学登记表、学籍成绩表、入党入团材料、体检表、毕业登记表等,其中许多内容现在已失去意义,而用人单位需要全面了解的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诚实守信、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材料少之又少。加上学生档案形成者包括学生本人、辅导员、班主任及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责任心不强,致使学生档案内容单一、空洞,政治术语多,呈公式化、口号化特征,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用人单位的信息需求。

3.信息可信度不高,失去了档案的参考作用。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为了谋求一份好的职业不惜弄虚作假;有些高校目光短浅,为使自己的毕业生顺利就业,以赢得“生源素质好,就业率高”的口碑,普遍提高学生专业成绩,扩大学生干部的比例及获奖比例,降低考评标准,撤销处分材料;班主任给学生写评语也是报喜不报忧。这样,学生档案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严重干扰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而且不利于用人单位选拔和甄别人才,也不利于学生自身今后的发展。

4.归档滞后,影响了档案信息的利用。学生档案材料生成的管理部门较多,平时各职能部门对学生档案材料实行分散管理,学生毕业前才交由辅导员集中整理,最后交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统一密封并转递。而大多数高校都要在每年春季举办人才招聘会,而此时学生档案仍处于分散状态,无法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影响了毕业生就业。

5.管理手段落后,不能为学生就业服务。目前许多高校学生档案仍是纸质档案,没将学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查阅档案仍是手工操作,查阅速度慢,费时费力,不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查阅毕业生信息。

二、加强学生类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

1.增强学校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档案管理制度。教育部第27号令的颁布实施,已经将学生档案管理纳入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都要认识到学生档案是关系到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学生顺利就业的大事,学校应提高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将学生档案管理纳入学校的综合管理,制定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责任,使之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进行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以保证学生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制定相应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可持续发展。

2.加强档案意识教育,丰富学生档案内容。第一,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档案。新生入学后,学校就要对学生进行档案宣传,让学生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在学生移交高中档案及填写各类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时,要求学生按档案整理保管要求认真规范填写。同时告诉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期间哪些材料需要装进档案袋及其作用。学生了解了档案的重要性,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表现,为自己留下闪光的档案。第二,强化辅导员的档案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认真做好学生评语工作。

3.扩大归档范围,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注重知识技能,更关注其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因此,除传统的档案材料外,还应扩大归档范围,增加一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如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诚信和心理健康等,尤其是诚信和心理健康,更受用人单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疾病日渐凸显。因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引导和干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责任。近年,“富士康职工跳楼”事件对企业界影响很大,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把能反映学生诚信品质和心理健康的材料纳入学生档案归档范围,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也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甄别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就业。

4.及时收集、整理学生档案材料,提升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有些学校在举办人才招聘会时,毕业生档案仍然分散在各职能部门,没有集中统一整理,无法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和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因此,学校要从大学生进校起就做好建档工作,并根据其专业、班组群体性,随时按照新的归档范围和要求,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保证学生各个阶段的各种档案材料及时归档,以避免学生毕业时突击整理造成的错装、漏装、档案转递不准确等人为错误,提升学生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促进学生就业。

5.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学生就业服务。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适应高效管理和为学生就业服务的需要。电子档案管理以其检索速度快、存储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现代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学生档案电子化管理一是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有利于用人单位快速、准确地查找毕业生信息,为选拔任用人才提供依据,进而增加毕业生就业的机会;三是可以充分利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跟踪毕业生就业信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

总之,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档案是学校或用人单位培养人、使用人的可靠凭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学生档案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进一步改革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使学生档案更有利于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服务社会、服务人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鹏等.从大学生就业看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9,(10).

[2]贺红香.高校学生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档案,2007,(2).

[3]于基伯等.高校学生档案的就业服务功能研究[J].兰台世界,2010,(11).

[4]梁晓玲等.高校“学生类”档案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0,(11).

第4篇

关键词:顾客导向 学生评教 功利主义

近年来,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倡导的“顾客导向”(customer orientation)管理理念在我国政府管理及相关行业大行其道。受此影响,我国高校也普遍兴起了一股“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热潮。所谓“顾客导向”,就是指将顾客的需求视为组织运行的基本动力,整个组织的运行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最根本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站在顾客的立场思考;视顾客为主要的资产;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相应地,“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是指在服务型校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把学生视为学校的“顾客”,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强调以顾客为核心的客体中心主义,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乃至唯一标准。客观而言,“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一改长期以来高校坚持以教学主管部门为主体的评教机制,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近乎掀起了一场“革命”,具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必须审慎看待“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的优点及其内在缺失,做到扬其长避其短。

一、“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的积极作用

正如“顾客导向”服务的提出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指出,顾客导向对于一个公共组织的积极作用主要在于:(1)它可促使服务提供者对顾客真正负起应有的责任;(2)它可激发出组织成员更多的创新行为;(3)它可培养顾客的选择能力,并协助其了解本身应有的地位和权益。高校作为一个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教学服务的公共组织,倡导“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当然也有这些积极作用。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学生评教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工作动机,激发教师增加教学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顾客导向”的评价取向下,由于学生在网上评价的分数向全院乃至全校公开,因此,学生的评教结果对教师的工作声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学校把学生的评教结果与教师的各类评奖甚至职称晋升挂钩,这无疑对教师产生了更大的压力。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规定,在年度评教中,如果某位教师所任课程的平均评教分数处于本学院所有教师的倒数20%,则该教师不能参加本年度职称申报。可以想见,在工作声誉和职称晋升的双重压力下,“顾客导向”的评教活动,是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改善教学质量的硬约束力量。

其次,学生评教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院系和专业众多,虽说学科和专业之间教学方法和风格各有差异,但对于如何上好一门课还是有一个较为通用的评价标准。而“顾客导向”的评教活动,首先由教务部门公布一套全校的通用评价体系,然后由学生参照评价指标在学期末对老师进行逐项评分。这一做法,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起一种引导和规范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可以依据既定的评价指标,量身定做去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就以笔者所在大学为例,学校教务处设定的学生评价指标有10项:(1)我钦佩老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2)我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3)老师对课程的讲解清楚,语言丰富;(4)老师的理论联系实际,举例生动;(5)老师能介绍本学科的动态和发展趋势;(6)讲课的进度、难度适当,重点突出;(7)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8)老师的课能激励和启发学生思维;(9)我学会了如何学习该课程的方法;(10)该课使我提高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显然,教师会参照这些评价指标,查缺补漏,在各个教学环节下功夫,从而不断规范自己的教学活动。

再次,学生评教有利于师生相互沟通,促进教学相长。在“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取向下,学生是“顾客”和“上帝”,这强化了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督促教师更加注意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其需求,从而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比如,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很注意了解80后、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在每个班级均会做一个中期教学问卷调查,先摸清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并根据这些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来调整教学方法,多设计一些参与式教学和互动教学的课堂环节。另据笔者了解,自学校推出“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后,很多教师会更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教学做适当的调整。

此外,“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分制模式下择优选课。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实行学分制教学模式,每个学期学生都要通过教学管理系统进行选课,但对于课程及教师认识不深,可能会影响到其选课的效果。因此,选课学生在选课之前可通过了解往年的评教结果作为选课的参考,这样有利于学生享受到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开阔自己的学术视界。

二、“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存在的内在缺失

客观而言,“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其出发点是好的,在社会和大学均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的大趋势下,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顾客导向的公共服务本身乃是一个值得怀疑的不当隐喻。笔者认为,除了很多学者讨论过的问题外,高校如果过分乃至片面推崇“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对学生和教师双方来说均带来了消极影响,潜伏着以下两方面缺失与危机:

一方面,“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助涨了学生作为大学教育的“消费者”权利意识,扭曲了大学中原本的尊师重教的和谐关系。

众所周知,大学不是一个市场,其提供的教学公共服务不能与一般商品同日而语,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不是简单的“买方”与“卖方”的关系。但在“顾客隐喻”的不恰当价值导向下,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才是大学的主体和中心,是学校教学服务的“消费者”,而教师只是整个教学服务“流水线”上的一个前台环节,因此,既然大学现在给了自己这方面权利,就应该充分行使。但由此带来两个很不好的现象:一是学生参与评价教师本身是教学民主的一种体现,但部分学生对网上评分往往敷衍了事或功利性选择,这使得民主权利的行使变成了儿戏,造成了很多非理性评教现象。比如,有些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或者是平时要求不严格的老师全都选A,而对那些不喜欢的老师或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评价条目都不看就都选了C。二是学生利用评价教师的权利对教师有发泄私愤的行为。少数学生对教师的某些行为耿耿于怀,因而错误地把学生评教活动当作是报复教师的机会,从而影响到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比如,学生会因为对教师要求的不满(如作业过多过难)、自身利益的受损(如教师的批评、成绩不理想)或其他原因(如师生个人关系),对教师怀恨在心,于是在评价教师时打上很低的分数。

另一方面,“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诱发了教师讨好学生的功利行为,违反了大学教学求真务实的基本宗旨。大学是一个弘扬人文价值,传授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追求学术真理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当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但在“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机制下,迫于前述的工作声誉与职称晋升的巨大压力,不少教师尤其是一些年经教师放弃了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出现了刻意讨好学生的不正常现象。比如,很多教师在网上评价的巨大压力下,往往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基本按照学生的要求讲课和管理课堂,以追求学生的最高满意度。又如,由于新一代大学生喜欢多样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能带来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多媒体教学形式,这诱使很多年轻教师花很多心思去制作多媒体课件,企图从教学手法上吸引学生的更多注意力。其结果是,年轻教师往往在教学形式上花了很多心思,但在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方面缺乏专研,出现重教学形式而轻教学内容的功利现象。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大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掌握,而且还撼动了教师的尊严以及开展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权威。

三、对“顾客导向”的学生评教活动的几点思考

针对“顾客导向”学生评教机制利弊共存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以达致趋利避害的目的。笔者认为,以下三点尤其重要:

一是要采取多元化评教方式,减少学生评教带来的信息失真问题。实事求是的教学评价方式应是以学生评价为主体,教学督导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教学管理人员评价为辅助,形成一个整体评价模式。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优势及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可以避免因少数学生非理性评教而对教师的非客观评价问题。

二是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评教活动更富有人性化特点。前者可将一些客观的、易操作的、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的指标作为定量指标进行量化评价,以此可测评教师的具体教学因素。但教学实践中影响量化指标评价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动态的、富有个性化特征的教学量化指标无法描述,因而定性评价也是必要的。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就通过学生评语这种定性评价的方式补充定量评价无法表达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定量评价冷酷的一面,从而使学生评教活动更富有弹性和人性化色彩。

三是要不断修正和完善学生评价的评估指标体系,以使“顾客导向”评教更客观和科学。学校应从教学质量、定位目标等维度设置指标体系,避免以抽象的主观内容进行量化评估,指标指向要与整体教学紧密联系,内含教师教、学生学的整体要素,体现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比如,评教指标体系不能过分细化,应化繁为简,以利于学生把握总体。又如,应尽量避免对教学态度、教书育人等相对抽象的主观性内容进行量化评估。再有,设计评教指标不能完全由教务部门唱“独角戏”,还应做到:一方面听取学生的建议,设计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感知的指标,在能力范围内能做出客观评价的指标;另一方面听取老师的建议,这样能让被评价者心中有数,主动配合评教,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或讨好学生的功利倾向。

参考文献:

[1]特德盖布勒,戴维奥斯本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第5篇

[关键词] 班集体建设 ;学生; 创新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95-04

同志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随着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明朗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意识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1]。

1 明确创新精神的含义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品质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创新就意味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和思维定势。那么,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作为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和创新兴趣,才能在平时教学和班级常规管理中,不断营造创新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2]。因此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能否创新的关键[3],笔者认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自觉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2)努力健全自身人格,增强主体精神,充实精神需求,激发精神活力;(3)增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4)提高对国内外最新研究信息的敏锐意识,能在不断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应用的能力;(5)能够在对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努力创设并维护一种易于创造力得以表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班集体风尚。营造信任、公平、宽容、自由、安全、富于创造性的集体气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潜能,释放人的能量,舒展人的个性,升华人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遵循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方法的选择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善于把差异转化为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使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得到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而不仅是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笔者的工作中,以前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功课好的学生才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分数低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学会,还谈什么创新呢?因此,班里组织活动,总喜欢让语言表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而且热情主动的学生来参与、来组织。这样一来,那些功课差的、不是干部的、内向的学生难得有“闪光”的机会。事实上,分数高低并不是衡量学生创新精神的唯一标准,功课一般的学生也渴望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应尽力创造条件,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使创新潜能不断发挥[4]。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学生一旦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进取。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他们的发明创造,其幼芽往往就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之中。青少年思维敏捷,他们身上具有很大的潜力,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唤起他们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2 差异性原则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创新精神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的发展。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学生的培育目标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对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常的同学,鼓舞他们冒尖,指导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对头脑反应快、知识面宽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时事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辩论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对有舞蹈、声乐、绘画或表演天赋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乃至全国举办的各种专项比赛,施展他们的才华,激发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对学习和各方面都表现一般的同学则循循善诱,以学生的精神振奋、满怀希望为前提,发现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笔者所在班级有一个学生,她的父亲是个画家,由于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她对绘画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天赋。正由于她对绘画的痴迷,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数学物理经常不及格。因此自卑情绪很强。但她也是一个天真无邪、乐于助人的孩子,深受大家喜爱。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耐心的跟她谈心,委任她做班里的板报组组长,而且鼓励她参加全国少儿书法绘画比赛。结果,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而且她所负责的墙报也在学生会组织的全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老师抓住机会在班里表扬了她,很快,她恢复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可见,对于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注意学生类型的差异,抓住他们的优点,适时鼓励,培养创造力。由于现在笔者所带的班是一个外语特长班,这个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成绩好的比较多,同学之间在成绩上攀比现象较严重,所以同学之间关系比较复杂。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孩子还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因此他们在同学中表现地就会很骄傲、自私。于是笔者便一次一次的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交流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两年后这些学优生都当选了“三好生”,有的还当上了班干部,积极地为班级为他人服务,开创了新的局面。

2.3 实践性原则

创新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过程都要努力创设创新活动的条件,允许教师在教育形式上创新,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形成创新素质。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独创意识,使其变配角为主角,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有自我发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老师在配角的位置上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例如班会课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讨论,与学生共同探索,一道体验实践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求新求异。每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都举办大合唱比赛,各班都对这个活动很重视,而且每个年级都有管乐班,如果想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需要在歌曲选择和表演创意上有独到之处。笔者在组织排练过程中尽量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学生都发动起来,让他们分头准备。有的负责服装,有的负责道具,有的负责选歌,有的负责伴奏,还有的负责挑选指挥。笔者在其中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主要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还发动家长给全体同学借来了演出服装并请来了化妆师,组织同学排练了舞蹈,准备了诗歌……一切几乎都是在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完成的。最后笔者所在班级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可见在教育实践中,每个人的潜能特长和作用都充分表现了出来,也都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创作实践带来的乐趣。

2.4 激励性原则

要努力营造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氛围,以表扬为主,恰当指出不足,尊重学生人格,培育学生自尊心、荣誉感,使其不断完善自我。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教师要尽可能地少用负评价,即使学生的提议是幼稚的、荒谬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嘲笑、讽刺和压制他们。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源于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惩罚和指责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抑制学生创新的萌芽。在班集体初建之时,由于学生们劳动意识差、集体意识淡漠,所以经常出现教室里卫生没做、灯没关、门也没锁的现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差。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批评体罚他们,而是把任务分摊给个人,选那些总爱忘做卫生的同学当 “灯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3.1 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感知、联想、思维等心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并受其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在学生面前,就是和蔼可亲的笑容、激励性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生活环境。否则,如果学生看到的只是教师严肃有余的表情,听到的只是平淡刻薄的语言,那么心情定会紧张,惟恐出错,思维必然受阻。可见,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的状态下,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同时班级建设也需要民主管理、民主教育的氛围[5]。例如,班级公约由学生集体制定;学生干部采用轮换制并通过竞选和民主选举产生;评优选先进,充分听取学生干部及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评语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等。这样,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形成创新型班风、学风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当家作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断扩大,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好心理和思想准备。

3.2 师生相互沟通,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孔子曰:“有教无类。”[6]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相反,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想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经常地、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探究的群体活动中,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捆绑起来,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学生经常表现出桀骜不驯、别出心裁、固执己见、易惹麻烦等心理特征。对待这类学生,要把他们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爱他们、善待他们,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有效途径,给每个孩子都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得以顺利的发展和实现。

3.3 注重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氛围,是开发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应该做到积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正确全面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因为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必定是获得良好个性发展的人,缺乏个性的发展,不可能真正形成并实现其创造能力。其实,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素质教育正是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健康的个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基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门门都优秀,就会把一个天才变为普通人。有想象力、创造性的孩子,总是好问,好突发奇想,具有思维的批判性,往往会使教师难堪,无法应对。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学生观。要重视学生对人类过去积累知识的学习,但是决不要苛求有个性特长的学生门门优秀,不要以眼前表现的不足而过多地责备,而应该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个体,尊重他们、宽容他们,要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每一点可贵倾向都给予鼓励和帮助[7]。有个学生,平日里纪律散漫,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骄傲蛮横,但这个孩子嗜书如命,思维敏捷而且知识面非常广,平日里经常看一些大学的教材,因此在班里被同学们称为“怪才”。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反映这个孩子很讨厌也都很反感他。因为课上他经常和老师争论,有时甚至还“开小差”。笔者非常细致地跟老师们解释了这个孩子“多动”的症状,让老师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且在课下和他推心置腹的谈了很多次,给他讲了很多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教育他如何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老师;告诉他成功一定是来自个人的勤奋和努力,但也离不开集体和老师的帮助。逐渐地他开始慢慢和大家融合,遵守课堂纪律,并且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百科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目前他的各科成绩都在班里甚至年级里名列前茅,摆脱了以往令人讨厌的状况,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子。由此可见,个性特征显著的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正确引导,他们照样能被造就为成功的典范。

3.4 注重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厚实的基础,需要具有一系列基本的素质:广博而新型的知识,全面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而熟练的技能,丰富而不断更新的经验储备,自觉而坚强的意志,热烈而高尚的情感,良好而稳固的习惯等等。基础的东西,往往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良好的素质基础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众多的生长点以及形成高素质和创造力的现实条件。打下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是不矛盾的。很难想象一个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关的人会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惊人的奇迹。科学家也好,企业家也罢,要想真正做好实验或建立成功的企业,之中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对他们自身都是极大的挑战。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过硬的技能,坚定的意志品质都是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些能力,即使他再有才华再有创新精神,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总之,“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中的讲话要点之一。同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也曾说过:“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8],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创新。因此,要始终铭记教师永远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善于点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萌发更强烈的创新热情,体会更有价值的创新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人民教育,2012,(8):2-4.

[2]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103-105.

[3]楚江亭.科学知识观与教师创新能力养成――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知识性质解析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6,(6):53-57.

[4]李萍.整体性原则在“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把握[J].北京教育(德育),2009,(10):40-41.

[5]周峰.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班级氛围中成长[J].江苏教育,2011,(8):50-51.

[6]孙钰华,葛鑫博.“有教无类”的历史解读与现代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93-496.